让学引思教学论文

2024-08-04

让学引思教学论文(精选8篇)

篇1:让学引思教学论文

《明天不封阳台》教学设计

——“让学引思”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文章线索;

2、引发“人与自然”问题的思考,明确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3、体会简洁而传神的描写。

(设计思想: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要求出发,努力构建“让学引思”模式,让学生在愤悱、顿悟、建构的心理体验中学会学习,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创造地学习、幸福地学习。教师通过点拨、引导、启发、唤醒,在聚焦学生思维能力、价值形成、学习习惯的培养中,引导学生完成对知识的自主建构和自觉迁移,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体会简洁而传神的描写和形象化的议论这一写作手法在文中的作用是本文教学的重点。

(二)难点

学习本文不能让学生过多地停留在对动物的喜爱和同情上,要让他们把这种情感上升为对现代社会中“人与自然”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在仔细研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通过自主学习、相互探讨、交流品味来把握课文的主旨,“引思”——引起学生对人类残害动物的事实的思考,理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和采取实际的行动。)

四、教学流程

(一)教学流程,设计意图 1、教师引导:

(1)创设情境,图片导入。(2)朗读课文,理清思路。(3)研习课文,把握主旨。(4)品味语言,体会情感。(5)联系生活,引发思索。

2、学生活动:

(1)走进情境,激发兴趣。(2)朗读课文,理清线索。(3)边读边思,理解课文。(4)边读边品,体会感情。(5)联系生活,倾吐真情。

五、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欣赏图片。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组图片。

课件展示一组鸟类图片。

鸟儿是大自然的精灵,它们以美妙的声音和优美的姿态给人类带来了很多欢乐。如果你们家忽然飞进了一只小鸟,你会怎么对待它呢?

生:

1、善待它,不关阳台的窗户,让小鸟来去自由。

2、善待它,把它关起来养着。

3、虐待它,甚至吃了它。

现在,有一只受伤的鸽子飞进了一户人家的阳台,引起了一对父子的关注,也引发 了父亲对生活的一些思考,今天让我们一同体验他们的一段心路历程。(板书课题)

(设计思想:采用图片导入,能快速有效把学生带入本课情境之中,形成知识对接,快乐学习,做学习的主人)

二、朗读课文,理清线索。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思考:一只鸽子使作者封阳台的决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中理出课文的线索。

讨论后板书:要封阳台 ——封阳台吗?——不封阳台 课文有一条明显的叙事的线索:封不封阳台。

(设计思想:聚焦学生思维,充分“让”出位臵、时间、场所、机会,尽可能地让位给学生,让学生主动思考,由易到难。)

三、边读边思,理解课文。

让我们进一步阅读课文,理解作者的心路历程。

1、为什么明天要封阳台呢?

2、后来为什么这种想法又动摇了呢?

鸽子的到来,儿子和父亲又抱着怎样的态度?结合文中有关语句说说。

3、为什么最后决定不封阳台?

4、课文第⑻段引用冯至咏鸽的诗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它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

(问题的设计,使教者的“让”有的放矢,不至于学生在课堂上毫无目的、没有头绪的“乱”,通过一个个问题,无形中引着学生正确地思维。“让学引思、引学激思”,从而让学生达到“乐学爱思,会学善思”教学的理想境界)

四、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下面我们一同来欣赏文中的几个精彩片段。

(一)生动传神的描写。

1、最终不封阳台的原因:为了一名“不速之客”——一只受伤的鸽子。文章中对鸽子的描写也很传神,请把它找出来。(学生阅读课文)

明确:“这不是一只名贵的鸽子:灰色、嘴大且长,名贵的鸽子该是杂色”

“一只鸽子蜷缩在书架底下,正瞪大惊恐的眼睛望着我们”,“它伏在蛋上,眼睛紧紧地盯着我们,目光是那样令人怜爱”(惊恐—害怕人类再次伤害它;紧紧地盯着—防备‘我们’的心理)

2、面对着这只受伤的鸽子,这个可爱的生灵,假如我们与它来一次心灵对话,此时此刻它会对你说什么?你又会对它说点什么呢?请设计一段心理对话。(设计 交流)

如:1)亲爱的主人啊,我已经受伤了,你还会像那个粗鲁的人吗,求求你,放过我吧。

2)好心的人啊,我已经有宝宝了,请你仁慈一点,放过我们吧。„„ 教师小结:从鸽子与作者,大家与鸽子的心灵的交流中,你们觉得课文营造了人和动物相处时一种怎样的境界?(温暖、温馨、和谐、祥和,驯美的鸽子唤起了人内心深处的一份柔情,人与鸽子和谐相处,温馨动人。)

2、此外文中还描写人与大自然的一次亲密接触所见之景。(女生读)描写草原的部分,远离都市的人们来到草原看到美景有怎样的心情?(向往 喜欢)

大家有过走进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感受吗?

教师小结:我希望你们亲近自然,与自然融合在一起的时候,充分享受生命的美丽和生活的欢乐,因为大自然是上苍赐予我们人类最好的伙伴。

动物是如此可爱,大自然是如此多情,可是我们人类又是怎样对待可爱的生灵和美丽的大自然的呢?

课件展示人类残杀生灵、破坏环境的画面。

明确:第10段和第12段的两组令人动情的句子,让我们放声朗读这些文字。(学生分析,教师引导并总结。)

同学们,假如我们人类只知道滥捕滥杀、滥砍滥伐、毫无顾忌的排放污气污水„„最终这个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无数触目惊心的事实证明了这一点。所以我们人类只能和自然和谐相处,多关爱自然,与自然共生共荣。

(设计思想:作者的这种情感流淌在字里行间。文中生动传神的描写和形象化的 议论很能触动我们,引起我们的共鸣,让我们体会到作者的深情渴望,创设激发学生探究的问题情景,引领学生智慧学习,体验学习的成功,从而回归教育的本质)

五、联系现实,真情呼唤:

爱护这一只鸽子,可以不封阳台,用布条帮鸽子做窝,找来水和玉米粒,用作鸽子的晚餐;但是,怎样“爱护所有的自然造化,爱护一切有益的生命”呢?(大家可以提一些建议)

六、课后作业:语文实践活动

自写自编《关于保护益鸟的倡议书》,将内容读给自己的亲朋好友听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自己的言行感化他们,使他们也投入到爱护环境、保护大自然的洪流中去。

人类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人类应该与自然万物和谐相处。善待自然,其实就是善待我们人类自己。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个人都付出努力,我们的世界一定会更加美丽。让我们看看生活中的动人画面吧!播放课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

打开心灵的阳台

沐浴阳光与风雨

拥抱美丽的自然

创造和谐的家园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致力于让教学迸发智慧光芒的课堂,是推动儿童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创新发展的有益改革。以学定教,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需求和意愿,确定合适的目标、内容、方法,把教师的思路与学生的思路动态地融合在一起,使教学内容与方法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

根据学生学习的状态和生成,教师捕捉教学的最佳时机,适时调整教学思路 和方法,积极创设激发学生探究的问题情景,引领学生智慧学习,体验学习的成功,实现对预设教学设计的超越。提问权还给学生,可以改善课堂对话文化,让学生敢问、会问、善问,课堂活力将不断增强。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生过程,规律让学生自己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其感受到探索和成功的乐趣。

给足学生找规律的时间,保证学生良好的探究心态;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可予以必要的示范及指点;开展伙伴互助,合作学习,为找规律提供团队支撑。学习收获的小结对于学习本身具有深化作用,教师包办代替会削弱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自己小结课堂学习所得,对梳理、概括、表达水平的提升有重要意义。

篇2:让学引思教学论文

一、语文课堂慢下来,智慧教学的必然选择

语文的学科性质需要我们把课堂节奏慢下来。语文课程标准中倡导: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教学中的情感体验是慢的艺术;语用训练靠的是步步落实;语感提升需要小火慢熏,日积月累。

均衡教育的推进需要我们把课堂节奏慢下来。大家都在追求高效课堂,难免会使课堂节奏变快,如此一来,部分优秀的孩子如鱼得水,还有的孩子却因此囫囵吞枣!笔者做过调查,“高效课堂”不仅容易使一部分后进生跟不上节奏,失去自信,失去自我,从而产生厌学情绪,而且容易使优秀学生迷失方向,带来急功近利,骄傲自满的心理。在这样的快节奏、高容量、多环节的“高效课堂”里,学生和老师均被动地往前赶,直接影响均衡教育的推进。

教学的过程观需要我们把课堂节奏慢下来。过去,让学生获得已有的结论作为教学任务,教学过程直接将结论传递给孩子,或者整个过程就是为了验证一个既定的结论。新课标提出,三维教学的新理念最核心的就是强调学习的“过程观”,学习过程的缺失是我们语文教学低效的主要原因。语文课堂以语言为核心,以语文活动为主体,以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为目的,让教和学融合共生。我们现在已经充分认识到学习场景对于学习的意义,学习过程当中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些都需要学习时间来保证。所以,课堂节奏慢下来,教学过程才能真正成为学习成长的过程。

二、让学引思,我们的理性抉择

以学定教:基于儿童,把课堂还给孩子。以学定教就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需求和意愿,确定合适的目标、内容、方法,将教师的思路与学生的思路动态地融合在一起,使教学的内容与方法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学习目标是以学情为基点的,教师无视学情,主观代替学生确立学习目标,会极大影响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削弱学习内驱力,偏离课堂学习的本义,影响学习的效果。目标基于学生来定,会让学生找到学习的方向感、归属感。如《艾滋病小斗士》一课教学中,第一个环节预设为听写生字词,指导写字。当在巡视中发现学生掌握的情况很好,教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听写一个句子,不过要请一个小老师从文中挑选自己认为最关键的句子。小老师念出来给同学听写的是:“人类与艾滋病斗争失去了一个勇敢的声音,世界失去了一位同艾滋病顽强抗争的小斗士。”这是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对恩科西的评价,也是本课教学须重点品读的语句。写完后同学互相点评:“写一段话时,字走中线,大小相宜,距离适当。”“我们高年级同学写字,在写好每个字的.基础上还要注意行款摆布。”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先学”彰显了学习主体的角色,尊重学生个体心理的差异性与独特性,充分释放了学生的学习潜能。课堂上,准确把握学生任务完成情况和自主发展水平,适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方法,将写字词调整为句段的听写,着眼于学生语段听记能力的训练和整段话的书写指导,抓住中心句展开,引领学生智慧学习,体验学习的成功,实现对预设教学设计的超越,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现有认知水平,给足了学生自主确立学习目标的时间、空间,慢节奏反而带来了高效益!

为学而教:回归儿童,把活动还给孩子。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是为了“学”,“教”应服务于“学”。慢课堂确立以学生学习为“轴心”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幸福感。慢课堂拒绝直接地告诉,而是让学生来发现问题,让学生解决问题,实现从以教为主到以学为主的转变。教学《长征》一课时,为带领学生理解关键词语“逶迤”“磅礴”,体会这首词中红军战士英勇无畏的气概,学生从字形和图文三个方面结合理解。先从对字形的观察入手,“逶迤”两个字的部首都是走之儿,弯弯曲曲,连绵不断,五岭山脉一千多里,红军战士一路走来,步步艰辛!“磅礴”,两个石字旁彰显着气魄和力量,高大险峻的乌蒙山只有勇者才能征服!此时,让学生把自己眼中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用简笔画画下来。在此基础上出示毛主席在长征途中,面对这些山脉写下的诗篇:“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在这样的慢课堂教学中,无论是对课堂学习有导向作用的主要问题,还是在课堂细节中生发的即时性、零散式的问题,都可以让学生自己探究。教师给足了学生找规律的时间,保证学生良好的探究心态;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予以必要的示范及指点。

顺学而引:放飞儿童,把成功还给孩子。慢课堂节奏慢,环节少,减少的是不必要的教学环节,减少表演性的内容,减少虚架子,注重实效,把学生的目光及时地引到表达上来。在《莫高窟》一课的教学中,教者顺学而引,在叹藏经洞之得失中体会作者表达的精妙。先围绕一个“曾”字作删减,“洞里曾藏有经卷、文书、帛画、刺绣、铜像等六万多件。”经删减比较后学生明白了,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大量珍贵的文物被帝国主义分子掠走;再扣住“掠”字安排了换和比两个环节。学生在找近义词“抢、偷、夺”来进行换词练习中明晰了掠的意思,在斟酌比较中更明确了“掠”在这里是“抢劫,夺取”之意。这个字也看出帝国主义的野蛮行径,见证了一个古老民族的屈辱、懦弱和沧桑!教者巧妙地为孩子搭建梯子,一次次引导,促进了学生对文本内容与形式的深刻理解,学生一步步主动构建,一步步成功,在对文本确认中完成了自我的提升。

慢课堂的教学里,教者很好地处理了课堂的快与慢,做到了有张有弛,因材施教。给学生留足了反刍的时间,回味的空间,把体验、发现的成功留给了学生,紧扣俩字,把时间用在刀刃上,小容量同样也取得了高效率。

篇3:让学引思开拓教学新视角

一、创设情境, 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一) 精选创设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创设一定生活场景或者引入具体形象, 帮助学生体验, 进而理解教材内涵, 把握教材主旨, 这就是所谓的情境创设。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不仅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感, 而且还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启迪, 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情境创设方法丰富多样, 主要有生活展现情境、语言描绘情境、表演体会情境、实物展示情境、图画再现情境、音乐渲染情境等。在选取创设情境方式时, 教师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选取恰当的、适合小学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方式, 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 让学生在情境中主动探究, 激发学习动机。

(二) 做好课堂调查

课堂调查是做好课堂准备工作的重要环节, 做好课堂调查工作, 是顺利开展课堂教学的前提。自主调查能力的不足一直是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短板, 因此, 教师在创设课堂教学情境之前, 必须做好课堂调查工作, 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喜爱的课堂学习形式等。小学阶段, 学生个体差异明显, 小学生存在明显的以自我为中心、要求课堂民主的性格特征。他们反对说教, 希望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能够采用多种教学方式, 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教师必须把握学生这一心理特征, 采用恰当的情境创设方式,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采用谈话、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开展课堂调查, 了解学生的需求。课堂调查能让教师了解学生喜爱的情境方式, 帮助教师选取正确的情境创设方法。

在学习《荷花》时, 教师课前对学生进行调查, 了解学生对荷花的了解情况。在生活中, 很多学生没有见过荷花, 更不了解荷花的特点。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到该因素,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荷花形象, 直观导入:“仔细观察荷花, 它是什么样子的?你知道哪些赞美荷花的诗句?”让学生思考并回答。接着教师指导学生按顺序观察荷花:“荷花的形状和颜色是怎样的?白荷花刚开、全开和没开时是怎样的?”教师通过创设学习情境, 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热情。

二、巧设问题, 激活学生的思维动机

(一) 启动质疑释疑

在“引思”的过程中, 需要学生提出疑问。教师必须优化课堂问题, 要想优化课堂问题, 教师首先要吃透教材, 抓住问题的关键, 做到有的放矢。设计的问题不能太难, 要符合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难易适中。问题太深太难, 学生不知如何解决, 思维被打乱, 会挫伤学习的积极性;问题太浅显, 学生无需思考就能找到答案, 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开发, 会助长学生的思维惰性。

(二) 引发多元思维

教师在进行问题设置时形式要灵活多样, 可以采取探究型提问、辨析型提问、矛盾型提问等方式。教师设计的问题必须具有探索性, 让学生在认真分析、思考的过程中得到答案。趣味性也是问题设计的重要因素, 如果设计的问题枯燥无味, 很难激活学生思维, 不能引发学生思考。此外, 教师设计的问题必须具有开放性特点, 以引发多元思考。

在教学《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时, 教师以谈话导入新课:“大家有令自己感到自豪的事情吗?”学生思考并回答。接着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同时初步感知课文。教师出示部分词语“茫茫的大沙漠、松散的沙子、一阵风沙铺天盖地刮过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沙漠的了解描绘沙漠景象。有的学生描绘:“举目望去, 无边无际的黄沙吹上天际, 苍凉而壮美。”还有的学生说:“天空中看不到一只鸟, 大风呜呜吹过, 只见漫天黄沙飞舞, 埋没了一切。”通过问题设计, 引发学生思维碰撞。

三、优化互动, 构建教学的交互平台

(一) 丰富合作方法

合作学习是通过学生互助合作, 达到共同学习的目的。合作学习能够提升学生自学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交往能力, 帮助学生在合作中掌握知识。合作学习方式优势明显, 它是一种结构化的、系统学习模式。合作学习主要有小组成绩分工法、小组游戏竞争法、切块拼接法、共学式和小组调查法等几种方法。教师在教学中不应采用单一的合作学习方法, 要根据具体情况适当选择合作学习方式, 丰富合作学习方法。[2]

(二) 开展合作引导

“让学引思”不能单纯地将课堂学习还给学生, 教师还要发挥主导作用, 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小学阶段学生自控能力差, 学习缺乏条理性, 需要教师适时激励和引导。合作学习要求全体学生参与其中, 小组合作学习就能让全体学生在讨论活动中交流思想, 实现全员参与。在合作学习中, 要在确定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 积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尤其是在学生遇到困惑的时候, 教师更要发挥自身优势, 因势利导, 激励学生认知, 激活学习动机, 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 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 为学生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创造良好的氛围, 实现师生共同参与。

在教学《永远的白衣战士》时, 教师谈话导入新课:“2003年春季, 一场‘非典’让我们记忆深刻, 大家说说在那场战斗中, 什么人做出的贡献最大?部分医务工作者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对于他们的事迹你了解多少?”在合作探究部分,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在你眼里, 叶欣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学生小组讨论, 教师巡视指导:“通过语言感受、事例描述了解人物形象。”教师适时指导, 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四、拓展延伸, 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

(一) 学练反思结合

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教育的过程中, 逐步形成能够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必备的品格和能力。学是练的前提和基础, 练是讲的延伸巩固。[3]学习的目的是应用, 练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实践过程, 在练习过程中, 教师要充分利用学过的知识解决语文学习中的实际问题, 尤其是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训练结束后, 教师要指导学生反思总结, 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练习过程中, 难免会出现失误或者在练习过程中得到新的感悟, 这时学生开展反思小结, 能够将整节课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 实现知识的灵活运用。小结形式灵活多样,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采取知识点小结、学法小结等形式, 灵活多样的小结形式能够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 借助活动拓展

拓展延伸方法多种多样, 可以借助音乐拓展、形象拓展。教师不能盲目选取, 要根据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和学生的年龄、思维特征进行选择。利用活动进行拓展训练是极为有效的方法。“活动”内涵丰富, 可以是在课堂学习中穿插进行的讨论、表演、演讲, 也可以是文本学习后的辩论、实验、写作等。小学阶段, 学生好奇心重, 动手操作能力强, 喜欢参与到活动中。教师在设计综合实践活动时, 要设计具有开放性的问题,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激活学生的思维。通过实践活动, 学生对文本学习、对课堂学习产生独特的感受和见解, 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进而促进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提升。

在《卢沟桥烽火》教学结束时, 教师可设计朗读活动, 讲一讲卢沟桥事件的经过。教师还可以给出部分词语, 如“人仰马翻、吼叫、疯狂扑来、哭爹喊娘、狼狈而逃、猝不及防、鬼哭狼嚎、抱头鼠窜、同仇敌忾、奋起还击、齐声呐喊”等, 让学生进行言语表达的练习。有的学生说:“1937年, 日本军队来到卢沟桥下挑衅, 要进城搜查。中国士兵严词拒绝, 双方交战。最后, 中国守军暂退宛平城。第二天凌晨, 日军向宛平城进攻。中国守军同仇敌忾, 打得日本鬼子人仰马翻……”通过活动, 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纪雯静.优化课堂设计, 重视平等对话——浅谈小学语文教学艺术[J].求知导刊, 2015 (18) .

[2]邵军.为学生成长而教——小学语文“成长课堂”的意蕴与构建[J].课程教学研究, 2012 (7) .

篇4:谈“让学引思”教学模式的运用

在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初中语文教学水平大幅度提高,阅读教学的地位也为更多教育工作者所认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丰富学生语言输入量,开拓学生视野的重要教学活动。

一、让学引思模式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的方法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应用让学引思模式,需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利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具体如下:

1.创设情境,让学引思

促进学生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积极思考,就需要激发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会对课本中的阅读学习知识有强烈的渴求感。初中学生的好奇心较强,乐于接触身边一切新鲜事物。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积极利用学生的身心特点,让学引思活动才能得以落实。趣味化的阅读教学活动设计,需要得到情境的支持。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创设情境,是将课本中静止阅读知识转变成为灵活化知识的一种手段,更会大大提高阅读学习内容的形象性。在情境中思考,有利于初中学生感受到语文阅读学习的快感,成为语文阅读学习的追求者。

比如在讲解《皇帝的新装》时,教师可以利用课前作业的合理布置给学生创设阅读学习情境。在课前,教师组织学生结成自由小组,对该文章进行预习与阅读。小组成员一起努力创作一个同名剧本,在课前以小组为单位做好排练工作。在课堂中,教师组织各个小组相互比拼,给大家表演,创设真实的阅读学习氛围。在课本剧表演的过程,阅读文章就转变成为学生可观、可感的表演,文字与学生的行为有机结合在一起。在表演与欣赏的过程中,学生会自然而然地思考,揣摩每一位人物的内心活动,思考故事情节如此发展的原因。用情境落实让学引思,是不错的选择。

2.巧设疑问,让学引思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落实让学引思教学,需要教师重视学生思维的激发。提问,是阅读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个优质的问题,就像一块磁铁,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特点,多多设计像磁铁一样的课堂问题。丰富阅读教学中的提问的方式,才能让学生产生质疑之情,引导学生思考。

比如在讲解《三峡》时,如果教师直接提出“作者是如何描绘三峡的?”这样的问题。学生们的第一反应不是思考,而是低下头去阅读,在文章中寻找固定的答案。但如果教师转变提问的方式,利用信息技术给学生展示几张三峡的照片或者播放一段三峡美景的记录片,告诉学生“这就是作者所描绘的三峡,你觉得作者会用什么样的文字去描述呢?”。不同的提问方式,会启发学生不同的思维方式。提出后一个问题,能够让学生先自主组织文字,再通过阅读与课本中的文字进行对比。这样的阅读教学更能够丰富学生的语言输入量,锻炼学生的语言输出水平。

3.融入情感,让学引思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的活动。教师与学生的理性程度、个人情绪都会对阅读学习的质量造成影响。在初中语文课堂中,课堂教学的气氛,学生的学习情绪以及教师的个人魅力,都会影响教学和谐性。在教学中融入情感,利用情感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往往能够促进学生思维运动,让学生在完成阅读学习目标的同时,完成情感价值观目标。

二、让学引思模式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需注意问题

第一,让学引思要从学生出发。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个性以及学习水平,从学生的知识结构出发,分析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于不同的学生,要引导学生思考不同难度的问题,在思考过后获取语文阅读学习的成就感。

第二,让学引思要有趣味性。教学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获得学生的关注。在课堂教学中实施让学引思,就需要教师对教材进行巧妙利用,开发阅读教学内容中的有趣之处,有趣味化的引思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如果教师认为个人对学生了解有限,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堂中提出个性化的问题,从中选择学生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集体讨论。只有让学引思活动真正符合学生的审美,才能让课堂氛围更加活跃,阅读质量更高。

综上所述,让学引思是一个全新的教学手段,要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艺术性,需要积极利用让学引思教学模式。在新的教育发展形势下,积极去探索课堂教学艺术性方法,用巧妙的引思,帮助学生打开思想之门,才能让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優。

篇5:让学引思教学论文

建湖县九龙口镇中心小学 杨春艳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指出:“让学”是位置的变化,是重心的转移,把位置、时间、场所、机会,尽可能地让位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创造地学习、幸福地学习,做学习的主人。“引思”是通过“引思”达到“引学”之目的,其核心是为了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引思”的方法在于点拨、引导、启发、唤醒,在聚焦学生思维能力、价值形成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中,引导学生完成对知识的自主建构和自觉迁移,激发学生生命活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实践能力。

音乐是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它是实施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在优美的旋律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其中的诗情画意,而且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然而,实践证明: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的本性。长期以来,音乐课堂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把音乐教育禁锢在固定的区域内,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热爱音乐的情感受到极大的抑制。在“让学引思”的教学理念下,如何激发学生的音乐灵性,以满足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表现”的需要?如何让音乐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呢?

一、以学定教:基于儿童,把音乐课堂还给孩子

开放的音乐教学是指音乐教学的多元性,它不拘于一种固定的模式,是学生对音乐的认识与对音乐的实践。为音乐知识注入生活气息。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天性活泼、好玩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他们对音乐的感受总是通过各种动作表现出来。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为了让课堂成为学生充分展示生命智慧的舞台,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平等、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活动的空间,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尽情地施展自己的才华。我们教师根据儿童好动、好游戏的心理特点,把少儿的音乐学习与游戏、舞蹈有机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音乐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成生动有趣的游戏、舞蹈,使之形象化、具体化,让少年儿童过自身的活动,把听、视、触等各种感觉活动和运动、唱歌、表演、游戏、舞蹈等结合起来,从而把他们从座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既动口、动手、动脚,也要动脑,蹦蹦跳跳地进入音乐世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音乐知识、技能,培养思维能力,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

在教学《小动物走路》时,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编出很多优美的舞蹈动作。这首歌的歌词是这样的:“小兔走路,蹦蹦蹦蹦跳,小鸭走路,摇呀摇呀摇,小乌龟走路,慢吞吞,小花猫走路,静悄悄”。歌词具有很浓的生活气息。因此,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知识背景,运用多种充满生活气息的 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模仿小鸭走路时,有一个小孩抬起屁股,左右扭动,双手还放在嘴边“嘎嘎嘎”叫,他的这一举动,全班同学笑得眼泪都流出来了。在学习小花猫轻轻走路的动作时,孩子们个个猫着腰,脚步很轻巧地走着,还作出安静的手势提醒伙伴不要说话。这时,我及时对他们进行生活常识教育,让他们知道在别人休息、学习、工作时,我们走路应放轻脚步,说话也要小声点,不要去打扰别人,力争做一位文明的、城市化的好小孩。当孩子们的动作有一定的协调度时,我把孩子带出教室,在操场上进行表演。孩子们很兴奋,都争着表演不同的角色,而且他们还创编了许多自己喜欢的动作及表情,甚至有些同学还创作对白,设计动作造型。他们的神态是那么的认真,动作是那么的优美,节奏是那么的整齐。

在这种自编、自导、自演的实践活动中,音乐不再是抽象的、虚幻的知识,而是充满魅力和灵性的造物,与生活息息相关。在音乐课堂上,把生活经验音乐化,音乐问题生活化,在音乐与生活之间架起一座兴趣桥梁,它既激发了学生对音乐浓厚的兴趣,树立了自信心,孩子们的身心得到了发展,天真活泼的个性得到了解放。在这种开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孩子们学生通过歌唱、表演、创作,达到对歌曲的体验,师生之间平等互动,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交流合作。他们完全沐浴在优美的情境中,充分感受音乐的趣、音乐的美,激化和深化学生心中对音乐美的熏陶。

二、为学设教:回归儿童,把音乐学习还给孩子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可以说,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无论是对于普通的音乐听众,还是对于音乐的专家来说,感情体验都是在进行音乐学习时不可缺少的一种心理要素。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驰骋想象的空间。任何一首歌曲或乐曲都是艺术家的情感产物,它通过音乐特有的方式来表现,或活泼或婉转或庄严或凄凉的情感,使人们受到美的熏陶,情感的陶冶。教师应充分挖掘音乐形象中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去体验音乐中的情感,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在音乐的审美实践与创造中逐步发展与丰富。由此,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我首先以自己的情感去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用爱心与激情在孩子们情感世界里播种出绚丽的彩虹。让他们带着一份真情去体验音乐,享受音乐带给他们的乐趣。使之产生共鸣,愉快地进行教学。

童年时,我学会了《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扣人心弦的儿歌。教会我这首歌的老师是我的爸爸。爸爸是我们四年级的音乐老师。当时,学校没有任何音乐器材,连一台录音机也没有。在唱歌之前,爸爸给我们讲了一段关于母爱的故事,说的是一位母亲为了筹备子女上学的钱,多次卖血导致卧病不起的故 事。我们被故事中感人的情节感动了。爸爸以带唱的方式教我们学会了这首歌,虽然教学方式很简单,显得很枯燥,但达到“以情动声,以声带情”,爸爸怀着感恩的心把我们带到了爱的暖窝。从爸爸深情的带唱声中,我们对这首歌有了更进一步的体会。当时,爸爸眼中打转的苦涩的泪花,只有我能体会其中的点点滴滴。自此以后,我开始学会如何去理解别人,如何去关爱别人,我的同学们也跟我一样,经常说起生活中的妈妈。

没想到,同样的一幕在我的课堂上发生了。一首《爱的奉献》把我的眼泪推向悬崖。那一刻,课堂格外安静,孩子们的情感完全被我的感情牵引着,连平时爱在课堂上捣蛋的学生也一个劲地深情地望着我,也许他们也能体会到了爱的价值了。是的,爱是一个永恒的故事,只有开始,没有结束;爱是一根接力棒,他传给你,你传给我。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导航,我们只有把爱一代一代传下去,用爱的魅力感染学生,完成“治人先治学”的使命。

三、顺学而引:放飞儿童,把音乐的成功还给孩子

如何让学生在艺术课堂上成功感受到艺术创造与表现的快乐呢?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爱模仿、喜欢表演等心理特点,我在《小动物真可爱》教学中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艺术实践,使知识技能在“玩”中被掌握,既生动又形象。比如:在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我就设计了参观动物园活动,让学生自己当游客去看动物 园里的小动物,学生看着各种动物有的学它们叫的声音,有的学它们的动作,学生对于这种参观游览活动非常感兴趣,学习兴趣立刻被调动起来,同时在他们认识小动物的过程中又不知不觉探索出了各种小动物叫声的区别和各种动作,为后面的自己编歌词唱歌做了铺垫。《小动物真可爱》这首歌并不是特别难唱,学生在学唱过程中很容易接受,同时,根据低年级学生爱模仿,喜欢表演这一特点,在唱歌教学这一环节中,我把重点放在了编歌词和歌表演这一活动形式上,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探索、讨论、模仿各种小动物唱歌和表演的过程,再让学生自主选择想要表现的角色,配戴好道具跟音乐进行表演。这种歌表演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模仿力,也让学生在演唱歌曲和表演歌曲的同时真正感受到了艺术创造和表现带来的快乐,去体验成功的乐趣。

情感教育是人格教育的核心,音乐就是情感的艺术。通过音乐教学活动,塑造孩子美好心灵,在实践中加深情感体验,进而产生对音乐的共鸣,使其灵魂得以净化、情感得以升华,最终实现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作用。

篇6:让学引思论文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大丰区特殊教育学校

陈玲

【摘要】“让学”,唤醒学生主动发展的意识。教师应把学生看成一个个闪烁着个性光辉和丰富内涵的生命个体,尊重学生的独立个性,理解学生间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获得自信与尊严。唯有这样,才能唤醒学生自我成长、主动发展的意识。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生存能力发展,不仅考虑数学课程自身的特点,更要遵循智力落后学生的认知特点。智力落后学生尤其是轻度智力落后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迁移能力,但大多数智力落后学生在高技能的学习上,迁移能力很差;学习兴趣较少,学习动机水平低;学习需要不占优势;智力落后学生的需要多以低级需要为主,以满足生理的需求为主。培智数学课堂教学应遵循数学学习的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环境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的运用过程,进而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其数学应用意识、思维能力、行为习惯等方面也得到相应的提高。

【关键词】 让学

智障学生 数学 丰富

有效性 课堂教学

一、运用蒙台梭利教具营造快乐课堂

“让学引思”倡导“真正的学习,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发展能力”,培智学生多伴有感知失调障碍,所以学习能力也因此受限制。蒙台梭利教育通过“选择教具—选择工作地点—集中工作—反复练习—使用后的整理”等完整的过程,激发培智生参与的欲望,充分调动培智学生的视觉和触觉的协调参与,让培智学生通过眼睛观察,继而用双手触摸,再用眼睛看一看,进行再次确认和比较,从而更深刻、更全面地建立和理解数学概念,发展感知能力,建立最基本的思维能力,提高手眼协调能力,培养专注力和必要的秩序感。例,在数学课堂讲解物体的“大”与“小”时使用插座圆柱体能让学生自己动手拿捏、比较大小,在这个过程能够直观的培养学生的数学空间概念;在讲解物体的“多”与“少”时运用小立方体空间模型塑造数学概念,把学生分为2组,一组分10个立方块另一组分100个方块,学生自己动手摆布最后切身体会到事物的“多”与“少”。智障学生的数学概念塑造过程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如果教者单一的课堂模式必然会影响学生的接受速度和程度,运用实际的物体让学生自己动手去体会还能丰富活跃单调枯燥的课堂气氛。

二、实施分组教学给智障学生搭建成功的舞台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提出的“让学”的教学理念,应该把课堂学习的时间、表达的机会、活动的主体更多地让位给儿童。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丰富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获得深刻的学习体验,想方设法引发各种交往与思考,在“让学”的同时做到“引思”。智障儿童的学习能力都是比较薄弱的,但是由于大脑损伤的部位和程度不同他们可以分为轻度智障、中度智障和重度智障三种,教者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采用集中授课、分组辅导的教学方法,教者先根据学生的身高、认知程度安排座位。A类学生(轻度智障)坐第一排,B类学生(中度智障)坐第二排,C类学生(重度智障)坐最后一排,如果有攻击性行为的学生教者一般到教室的两侧。灵活地安排学生座位,在教学过程中教者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设计难易不同的的问题,例,教者布置作业给A、B类学生的同时也布置C类学生剪纸贴图的作业,根据学生的能力再在C类学生中进行分配,抓握能力强的可以去剪纸,其他可以贴图。给他们创设不同的表现机会,让人人参与“学的过程”。通过合作学习小组交流的方式,让人人表达自己想法的过程,无论是A类学生还是B、C类学生都能够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特别是C类学生可以从其他同学的表现中收到许多信息,使智障儿童相互间的学习水平得到调合,从而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自信心,求知欲,使得每个智障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三、激发学生长处给智障学生创造主人翁意识

“让学”,唤醒学生主动发展的意识。教师应把学生看成一个个闪烁着个性光辉和丰富内涵的生命个体,尊重学生的独立个性,理解学生间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获得自信与尊严。唯有这样,才能唤醒学生自我成长、主动发展的意识。每个儿童都具有与众不同的、独一无二的个人特点、兴趣、能力和学习需要,特殊儿童也不例外。教者在实际数学教学中发现想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坐好、听好、学好是件很困难的事,由于学生的认知层次不一样,想组织一堂生动且又丰富的教学内容对于教者来说最困难的莫过于让每个学生都能参到课堂教学。针对这一问题教者采取了走班式教学,然而不同的教者善于激发学生的长处,例如,在教三位数连续退位的时候A类学生能够配合学习,B类学生只能做一些简单的类似的题目,而c类学生只能在课堂上发呆,针对这一情况教者安排C类学生帮忙给老师收发作业本,根据老师批改的作业自己对照批改其他同学的作业。除此,教者还了解到班级上肢体行动不方便的一位女生L很有唱歌天赋,但L平时上课连基本的贴图都很困难,数学课堂对于她来说就是无趣枯燥的40分钟,教者思前想后决定每次临下课5分钟都请L同学给大家唱歌。通过类似的主人翁意识的培养,班级学生都能在教者的数学课堂得到表现,不但激发了学生的长处还丰富活跃了课堂气氛。

四、做好家校沟通,挖掘潜在资源,让智障学生有所适从

每个孩子都是上帝创造的精灵,都应该得到家庭社会的关爱,可由于智力受损智障孩子所得的爱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多,都说孩子是父母的希望、家庭的快乐源泉,对于智障孩子来说不是每个父母都能保持着积极的态度去承受这群孩子的。教者在实际教学中就发现很多这样的家庭都生了二胎,顺其自然做父母的无论是精力还是人力花在智障孩子身上的就少了,学校、课堂只能是智障学生学习的一部分,更多的信息资源我们还是要取之于家庭中。例如,智障学生J,智力中度,伴有语言障碍,在数的学习上就存在很大的问题,喜欢数数的时候跳数,除了课堂上我要求他去数学生的作业本,数班上的学生数,我还与其家长沟通希望他们在家里多花些时间找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物体进行数数练习,例如,要求家长在吃饭的时候让学生J数碗筷、家人聚会的时候数人数、带他去超市数商品等等。与此同时,还跟家长协商,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买些图书或积木给孩子,孩子天性是好玩的,失去这些媒介孩子也会失去很多童年该有的幸福感。通过两个月的家校配合,学生J不但在数数上有所进步,还能够说出很多词语,如:飞机、轮船等等。学校和家庭相互协调,将发挥最大的教育效能。当孩子们感到老师和家长在为自己的学习而协同努力时,他们会因这种关注而受到极大的鼓舞,产生向上的动力,激发成就感,并最终转化为进取的实际行动。

快乐属于每个孩子,但是智障孩子由于先天残疾让他们失去很多本属于同龄孩子的那份快乐。“自由和探索是儿童的天性和本义,教育就应顺应这种天性,坚守这一本义,引导并促进他们进一步去探索和发现。”成尚荣先生这句话道出了儿童的特点和教育的本质。顺应儿童的需求、兴趣和自主情感,让儿童自主地学、快乐地学、创造地学,才能达成“学会学习”这一教学的核心目标。在“让学引思”这一强大的背景下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特殊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该思考、改变教学思路,创造适合这群特殊孩子的教学模式。现代数学论认为:数学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数学教育寓于生活实际。智障儿童的数学课堂更应该丰富、充满快乐,教学内容应该紧贴生活实际,教者要善于细心发现生活中细小的教育资源,从实际、实物出发,找准基点,更好地激发利用每个智障孩子优点。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沟通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与有关数学问题的联系,借助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中的具体事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并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总之,丰富、活跃智障的数学课堂是一长期不断摸索、总结、创新的过程,在实际教学中教者也曾迷茫、困惑过,面对这群折翼天使我们是放弃、还是固守传的统、还是敢于创新让他们尽可能地快乐得获取更多的知识,事实证明教者的爱心、细心、恒心在实际教学中摸索到能够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模式,培智数学教学的道路还很漫长,执起笔来,畅想美好的未来,我们一起启航努力吧!我们应将“让

学引思”融入课堂,融入教育的每一个细节,让儿童在充分享受尊重与理解、自主与自由的过程中,自然生长…

参考文献

【1】《现代特殊教育》 孙青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13.6 【2】《中重度智障儿童生存教育社会化课堂的实践研究》何金娣

篇7:让学引思学习心得

“让学引思”是市教育局对全市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提出的总体要求。“让学”就是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学习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保证学生学习活动正常展开和学习行为真实发生。“引思”就是要引发、引导、引领学生思考,在形式和本质上保证学生大脑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

1.“让学”:“让学” 是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提出的教学理念,它直抵教学的核心和本质。“让”是位置的变化,是重心的转移,把位置、时间、场所、机会,尽可能地让位给学生,让学生在愤悱、顿悟、建构的心理体验中学会学习,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创造地学习、幸福地学习,做学习的主人,享受成长的快乐,成为最好的自己,这是教育本质的回归。

2.“引思”:即通过“引思”达到“引学”之目的,其核心是为了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引思”的方法在于点拨、引导、启发、唤醒,在聚焦学生思维能力、价值形成、学习习惯的培养中,引导学生完成对知识的自主建构和自觉迁移,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实践能力。

3.“让”与“引”的关系:“让”与“引”是辩证统一的,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互为一体。“引”是为了“让”,“ 让”才能实现“引”。“引”的智慧决定着“让”的深度,“让”的深度反映着“引”的智慧。最终目的是通过“让学引思、引学激思”,从而让学生达到“乐学爱思,会学善思”教学的理想境界。

让学引思就是提倡转变教学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其实,最难的部分,还是在于教师如何理解和接受。人都是有惯性的,习惯了一种教学模式后,教师所有的资料、备课等等,都是围绕着原有模式转的。现在新一轮教改提出新的要求,教师们就需要做出改变。提升教学质量,课堂教学改革须先行“一个好的教育,不应是提高学生模仿解题的能力,而是提高学生综合思考的能力,也就是现在常说的核心素养。”“理想的模式,老师上课给出一道题,首先要引领学生读懂并理解这道题,随后引导学生对这道题的求解方法进行探索,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和思考的兴趣,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再进行讲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交流和讨论是重点。”提出“让学引思”的含义及课堂教学基本做法——“五让、三引”。

基本要求——“五让” 1.目标让学生定

目标让学生定是推进分层教学的首要环节。学习目标是以学情为基点的,不同的学习个体在课堂上的学习目标应该是有差异性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明确本节课上的基础性学习目标(共同目标),更应通过科学的引导,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确立自己在课堂达成的发展性努力目标(个体目标)以及阶段性发展目标。教师无视学情,主观代替学生确立学习目标,会极大影响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目标让学生定,会让学生找到学习的方向感、归属感。教学实施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现有认知水平,给足学生自主确立学习目标的时间、空间;学习目标的确立需课前考虑,多调查了解学生的学情、基础,多组织讨论;学习目标的呈现可以有基本统一的表达方式,也可以针对文本、生本特点选择不同的方式。

2.问题让学生提

问题意识的培养是现代课堂的重要任务。传统课堂的弊端正在于学生习惯于接受知识,不善于发现能产生新知识的有价值的问题。提问权还给学生,可以改善课堂对话文化,让学生敢问、会问、善问,课堂活力将不断增强。

无论是对课堂学习有导向作用的主要问题,还是在课堂细节中生成的即时性、零散式的问题,都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学生提问要力求做到言之有物,不提空洞的问题;提问应与课堂学习紧密相关,注意提问的有效性,同时鼓励、包容提问的个性化。

3.活动让学生做

课堂上的各种学生活动(包括实验)是课堂不断生成的有效催化剂。活动缺失的课堂缺少真正的活力。学生在课堂上活动起来,合作、探究、实践、体验才成为可能。

活动要有充分的准备,对活动的发生要有预设;要突出主题,明确活动目标,让学生充分体验;活动的评价要及时、适切。

4.规律让学生找

规律让学生找实质上就是要重视让学生体验和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和应用的过程。各门学科都有自身内在的学习规律,这一规律并非等同于教材或教学资料已经归纳形成的知识分类、公式、概念等,而应是一个动态、渐进式的过程。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生过程,规律让学生自己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其感受到探索和成功的乐趣。

教师要给足学生找规律的时间,保证学生良好的探究心态;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可予以必要的示范及指点;开展伙伴互助,合作学习,为找规律提供团队支撑。

5.收获让学生讲

学习收获的小结对于学习本身具有深化作用,教师包办代替会削弱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自己小结课堂学习所得,对梳理、概括、表达水平的提升有重要意义。

引导人人在小组内讲学习收获,注重对典型发言的分析点评;学生交流收获的过程中力求使用具体可感的语言,切忌空洞无物;对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收获,教师应予以积极鼓励。

五、基本模块——“三引”

1.课前引导主动学——学生小研究学习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先学”彰显了学习主体的角色,尊重学生个体心理的差异性与独特性,充分释放了学生的学习潜能,这些都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积极倡导的。

课前,教师要设计科学、有效的引学任务,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小研究学习”。给学生提供先想、先做、先学的空间与时间,积极主动地做好课堂学习的准备。教师在设计引学单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水平,避免无效、低效的学习。要对学生课前小研究学习情况及时检查、反馈,准确把握学生任务完成情况和自主发展水平,以便在课堂上实施差异性教学。

2.课上引领互动学——学生小合作学习《学记》中言:“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倡导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相互切磋,交流学习经验,以增加学习效率。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学生不仅可以从教师的教学中学到知识,也可以在和同伴的相互学习中获得知识。课堂教学中的互动包括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在师生互动中,不仅要与学生个体交往(个别提问)及全班学生交往(集体回答),还要重视与学生小组的交往。生生互动则是强调合作学习,合作学习从教学过程的集体性出发,针对传统教学忽视同伴相互作用的弊端,着眼于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普遍性,将合作性的团体结构纳入课堂教学之中,构建以生生互动为基本特色的课堂教学结构,通过组织开展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来达成课堂教学的目标,并促进学生的个性与群性的协同发展。

互动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小组成员建立“荣辱与共”的关系,明确自己的责任、任务分工,既要发挥个人才智,又要相互交流和帮助,只有大家都进步才算是共同学习;要制定措施保证课堂学习秩序;要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培养独立思考、分工合作、主动交流的习惯。要给予充足的交流时间,合作前,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合作中,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操作、探究、讨论、交流的时间。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重视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重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以评促学。要欣赏学生的成功,让他感受成就;鼓励沮丧的学生,让他保住尊严;唤醒自卑的学生,让他发现自己;爱护出错的学生,让他多受启发。

3.课后引发灵动学——学生小探索学习

篇8:让学引思教学论文

盐城市为深入推进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 切实转变教学方式,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促进学生发展, 正在全市中小学开展“让学引思”课堂教学改革行动, 以期实现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升, 打造具有盐城教育特色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品牌。“让学”就是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学习过程, 在时间和空间上保证学生学习活动正常展开和学习行为真实发生。“引思”就是要引发、引导、引领学生思考, 在形式和本质上保证学生大脑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这是践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实践的特色化研究, 历史学科也积极参与改革, 让学习真正发生。

二、“让学引思”的教学设计实施

历史是关于过去的人和事, 历史学科特有的学科特性, 使得以学生为中心, 让学生感知历史, 以史为鉴更加重要。现结合历史学科特点及历史教学过程, 在历史资料的选取与应用、情境教学设计、合作探究三方面做具体探讨。

(一) 历史资料的选取与应用

历史所记载的都是过去发生的, 同时又是客观的, 历史记载的人物和事件都是客观存在的, 在目前高中历史教学“一标多本”的情况下, 最大限度的发掘和使用历史教学资源, 还原历史的客观真实, 真正“让学”,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尤为重要。

历史资料的选取应在充分利用和整合课本资源的前提下, 补充一些必要的史料, 在“让学引思”背景下, 历史资料是提供给学生进行分析、比较、说明来解决具体问题的, 所以历史材料的选择应注意材料的真实性、典型性, 还应注重材料的时代性, 与时俱进, 如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专题, 应补充时事政治的资料, 以展拓深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当然, 历史资料可多样化:文字、图片、音视频、实物、模型等, 能从多角度刺激学生感官“引思”。

(二) 情境教学设计

历史知识的过去性使得教学情境的创设尤为重要。要实现“让学引思”, 让学生“神入教学”, 就要在提供历史资料的基础上, 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教学情境的创设首先得确定以学生为主体、为中心, 让学生“参与”了解历史, 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其次, 课堂情境有多种分类, 有真实情境和虚拟情境、历史情境和生活情境、体验情境和应用情境等, 所以历史课堂情境的创设拒绝花架子, 要根据具体的课时内容选择恰当的课堂情境。如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九《美苏争锋》一课, 就可运用史料, 创设历史情境;而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七《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一课, 就可以材料虚拟情境, 虚拟人物的生活作为线索, 串联整堂课。

(三) 合作探究

“让学引思”式的历史教学, 非常适合开展探究活动, 它能够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共同创造者, 促进学生智力和人格的整体协调发展。

采用合作探究时, 需要考虑以下几个要素:首先, 师生是否具备合作探究的观念、知识和方法;其次, 在材料充分的基础上, 供探讨的问题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具讨论的价值;最后, 以学生为中心的合作探究, 是否有恰当及时的课堂评价手段, 以检测是否达到“让学引思”下的教学目标的实现。如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四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较适合展开讨论式合作探究。

三、评价及小结

“让学引思”下的历史课堂评价, 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要做到学习者和学校、家庭、社区的广泛参与, 注意评价内容的全面性;评价不仅注重结果, 更注重过程式评价。总之, “让学引思”的课堂是尊重学生的天性, 激发学生的精神动力, 让课堂迸发智慧光芒的课堂;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创新发展的有益改革。历史学科正积极广泛参与课堂教学改革,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秉承以学习者为中心、引发学生思考的理念, 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懈努力。

摘要:“让学引思”教学方式是让学生亲身经历教学, 引发思考的过程, 历史学科的学科特性决定历史学科实施“让学引思”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本文从历史学科在历史资料的选取与应用、情境教学设计和合作探究三方面做具体探讨, 并做相关的教学评价。

关键词:“让学引思”,高中历史,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

[1]董晓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中学历史教学模式[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

[2]何成刚, 夏辉辉.历史教学设计[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3]蒋为希.我市启动“让学引思”教学改革[EB/OL].http://edu.gmw.cn/newspaper/2016-09/01/content_115785239.htm, 2016.

上一篇:民族魂是谁下一篇:swim的用法和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