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垃圾整治方案

2024-07-27

乡村垃圾整治方案(精选7篇)

篇1:乡村垃圾整治方案

栾城镇2012年市容管理考评工作

实施方案

环境容貌整治工作是改善人居环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可缺少的基础性工作,是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改善农村面貌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为进一步提升我镇容貌水平,推动我县创卫工作步伐,特制定以下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我镇严格落实栾考评【2012】3号文件精神,认真研究《栾城县2012年乡村容貌整治考评实施细则》,以村庄环境整治为载体,以农村垃圾治理为突破口,以建立农村垃圾整治机制建设为核心,以农村人口密集区和重要流域垃圾治理为重点,进一步加大农村环境建设管理力度,着力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的问题,努力塑造清洁卫生、环境优美、文明向上的栾城镇新形象。

二、基本原则

(一)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的原则

各村要采取措施,广泛宣传,精心组织,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参与农村垃圾整治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导,农民和集体投入为补充,社会力量多支持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投资机制。

(二)分步实施,循序渐进,注重长效管理的原则

农村容貌整治工作先易后难,分步实施,关键在于长效管理机制的建立,各村在组织实施垃圾整治的同时,要认真研究整治的长效管理机制,切实做好后续的维护和管理,配齐配足专职的保洁员队伍,完善垃圾设施、设备,建立健全各项可操作性强的管理制度,制定和完善有关农村垃圾整治村规民约。

三、整治计划

(一)整治目标任务

2012年:全镇完成47个行政村的容貌整治工作,并验收合格,从而使全镇容貌卫生管理工作走上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二)整治标准

1、基本要求:村庄容貌整治要求有“五个一”:即有一个垃圾整治的计划,有一支专职的环卫队伍,有一个经过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的村庄环境卫生管理公约,有一套环境卫生保洁运行管理制度,有满足需要的垃圾收集池、箱(桶)、运输车辆。垃圾集中定点堆放,及时清运处理,道路两侧、河道渠沟无随意倒垃圾,“白色污染”基本得到控制。

(1)主次街道路面整洁美观,无垃圾、积水,保持平整,无占道经营摊点、亭棚,无占道经营,店外摆放和建材占道,无不规范牌匾。

(2)路边20米内无成堆生活垃圾。绿化带、花坛、树下无塑料袋、碎石块等垃圾。

(3)街道及村居周围无建筑、生活垃圾死角。

(4)沿街房屋、墙壁、电线杆及其他建筑物无乱贴乱画。(5)穿境公路两旁有绿化、无垃圾、无粪堆。

2、具体要求:①每个村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并制定垃圾整治计划。②每个村庄须配有专职清扫卫生保洁员,每个自然村应至少建2-3个垃圾池,垃圾池外观保持干净整洁,池内垃圾不外溢。每个村应至少配置一部满足要求的运输车辆,车辆必须保持干净整洁,并加盖明显标志。③垃圾集中定点堆放,及时清运处理,生活垃圾收集率达95%以上,群众门前实行三包制度。

四、整治措施

(一)大力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等动员会议,在村部周围显眼位置刷写固定标语,努力营造全民动手,人人参与的良好风气,教育群众树立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行为,自觉遵守卫生管理门前三包制度,自觉做好房前屋后的环境清洁和绿化美化建设,形成“人人讲卫生、爱清洁”的整治氛围。鼓励群众对垃圾中可利用的资源进行回收建沼气池。

(二)突出重点,实施分类指导

我镇把3月份确定为卫生整治攻坚月,在全镇各村同时开展了环境卫生集中整治行动。各村明确一名干部负责,每村派出10至20名环卫人员,组织铲车和拖拉机,对各村的房前屋后、亭台院落、道路两侧、河沟渠道、花池树下等积存垃圾利用两周

时间彻底清理,消灭卫生死角。重点对308国道两侧及沿线各村的各种生活垃圾、废弃物进行了彻底清理、清运。同时加强城区日常环境卫生管理,专门成立了15人的卫生保洁队伍,新建垃圾池7个,购置垃圾清运车1台。主要道路每日一次普扫,八小时巡回保洁。各村保洁员对清扫辖区范围内实行全天保洁,垃圾入池,及时清扫散落垃圾,清运车辆巡回流动,车走点净,垃圾日产日清。清运车辆加盖网罩,严防移洒,定点倾倒,池外关保持干净整洁,池内无积存,严格落实长效保洁机制。全镇实行“户收集、村集中、镇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模式,集中清运垃圾至聂家庄填埋场进行处理;对住户分散的村庄,大力推行农家堆肥方式,就地处理垃圾,实现垃圾资源化利用。

(三)强化考评督查,确保整治实效

各村要派出1-2名卫生监督员,实行卫生监督记录。农村容貌整治实行目标责任制,镇与村建立目标责任制和督促、协调工作机制,强化领导责任制的落实,制定《栾城镇容貌考评打分标准细则》,每周对各村的整治情况进行考评,月底排出名次。对整治成效考评统一纳入年终考核内容,对考评好的给予表扬奖励,对整治不力的村予以通报批评。

五、此方案即日起开始实施

2012年3月7日

篇2:乡村垃圾整治方案

洪益锋代表:

每个行业都会产生各种垃圾,尤其是建筑行业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各种建筑垃圾。建筑垃圾的带来的危害如此巨大,已经得到了各界充分重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已关系到民生。经调研推进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推进、协调发展,是今后的发展方向。但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牵涉到社会、经济、环境等多项问题,是个系统工程。现将初步整治方案解答如下: 首先,推进建筑垃圾的综合利用,重点加强建筑垃圾分类收集,避免采用混合收集,减小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难度;提高建筑垃圾回收利用率,建筑垃圾分配现场的施工人员分拣,提高可以回收的资源。施工现场配备一名工人专门负责垃圾的管理,将垃圾类别的标志牌尽量做到清晰易识别,项目负责人对其进行不定期检查和监督,争取切实做好施工人员的环境意识和资源合理利用的观念,保护好现场的环境。加强现场管理,做好施工中的每一个环节,提高施工质量,将可以有效地减少垃圾的产生。在工地产生的建筑垃圾中,因建筑施工质量返工引起的垃圾量比例较大,而且造成材料浪费。施工技术人员应该尽可能的应用总结出来的办法,把施工质量隐患防范于未然。

其次,作为行业主管部门,我局将与城管、交警等相关单位共同商讨设立中远期存放建筑垃圾的消纳场地,用来储存、消纳建筑垃圾,可相应合理收底费。根据施工进度由施工方安排,及时清运。在运输建筑垃圾时,随车携带建筑垃圾处置核准文件,按照城管、交警有关部门规定的运输路线、时间运行,不得丢弃、遗撒建筑垃圾,不得超出核准范围承运建筑垃圾。每开始施工,由专人负责指挥交通,至施工完毕后,将建筑垃圾及时清运并清扫干净防止扬尘。建筑垃圾运输车辆应按核准的路线和时间行驶,并到核准的地点处理处置建筑垃圾。

篇3:长阳县乡村生活垃圾处理对策

关键词:美丽乡村,生活垃圾,处理机制,湖北省长阳县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2013年底,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建设美丽中国, 必须建设好“美丽乡村”。之后, “美丽乡村”成为当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代名词。然而, 我国地形面貌复杂多样, 山区面积广大, 加上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 建设“美丽乡村”实属不易, 尤其是随着山区农村经济社会生活水平的大幅攀升, 乡村生活垃圾处理问题日渐凸显, 又增添优美环境建设难题, 因此, 在山区农村建设“美丽乡村”任重道远。

1 国内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

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高速通道中, 社会生活也处于转型之中。但是对于生活垃圾的处理, 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垃圾处理也是最近几年才引起足够的重视。据相关资料统计, 在我国农村每年的人均垃圾产量接近1 t, 总垃圾排放量达到3亿t[1]。虽然我国农村所面临的自然环境、经济条件各不相同, 但是对于生活垃圾的处理却大相径庭。大多数的生活垃圾被随意丢弃, 只有20%的生活垃圾进行了统一清运处理。这些被随意丢弃的生活垃圾不仅危害了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 还增加了疾病和疫情传播的风险, 也严重制约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1.1 农村垃圾处理现状

在少数经济发达农村地区, 尤其城镇周边区域, 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加大对生活垃圾的处理。政府也制定了相应的生活垃圾管控机制, 有着完整的生活垃圾处理基础设施配套建设, 村民有着较高的垃圾分类意识, 在生活垃圾处理上有着较为完整的处理体系, 且这种处理体系已经成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成功范本, 即“户分类, 村收集, 镇转运, 县处理”。这种生活垃圾处理体系虽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但其缺点在于资金投入量大, 运输成本较高, 仅适用于经济发达地区, 在那些偏远和经济不发达的农村推广较难。

然而, 我国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垃圾处理现状普遍不尽人意。这些农村地区地理位置偏僻, 经济严重落后, 生活垃圾污染严重, 没有相应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和体系;同时, 农民环保意识非常薄弱, 垃圾随意丢放, 对于生活垃圾的处置基本上属于粗放型简易处置或者不处理。这种处理方式导致的后果就是垃圾露天堆放, 不仅破坏了村容整洁, 还污染了水、土壤等一系列的生态环境, 给农村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危害。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有填埋、焚烧、堆肥和综合利用可以选择, 但我国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起来后大多选择填埋方式。因为农村地区面积广大, 选择一处合适的位置安放垃圾比较容易, 经济成本低, 但是也埋下了二次污染的种子。目前, 简单付之一炬的焚烧方式已经遭到彻底摒弃, 堆肥、综合利用其实是最为安全的长久之计, 但由于技术、资金和效益等因素的影响, 山区县市往往不得不放弃转而选择填埋方式, 形成权宜之计。

1.2 原因分析

1.2.1 政府责任没有到位

县乡两级政府往往过度重视经济的发展, 忽略了对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虽然上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三令五申要重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 文件、措施等纷纷出台。但是鉴于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成本与难度, 简单的填埋方式既方便又经济, 短期效果明显。而散居区的农户则是自行处理, 随意堆放、丢弃和焚烧等, 处于放任状态。

1.2.2 法律法规的缺失

我国现行的环境保护体系和制度的基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环境保护法》。但是, 《环境保护法》仅仅只是一部存在于宏观层面的综合性的环保大法, 一些法律条文更多的是偏向关于城市环境保护、中小企业环境治理方面, 缺少针对农村环境治理的相关规定。有关农村生活垃圾污染防治问题, 我国仅在《固废法》中规定“农村生活垃圾污染环境防治的具体办法”由地方性法规规定[2], 值得注意的是, 目前各地所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大部分都偏向于农业污染方面, 专门针对农村环境和生活垃圾处理的法律法规基本处于缺失状态。近几年, 虽然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 如《农村生活污染控制技术规范》《农村生活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和《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等, 但是这些政策性文件或部门规章由于立法位阶较低, 不足以成为执法部门执法的法律依据, 且相关规定原则性过强、缺乏可操作性。

1.2.3 农民环保意思的缺乏

据调查, 只有58.2%的村民知道“环境保护”, 54.0%的村民认为我国环境问题“严重”, 甚至有48.1%的村民完全没有听说过环保政策法规[3]。村民的自觉性和环保意识始终跟不上, 对于生活垃圾的处置观念依旧没有得到转变是农村垃圾处理的难题之一。

1.2.4 技术资金不到位

生活垃圾的利用需要技术、需要资金, 加上成本高、效益低, 依靠政府有限的补贴, 社会力量一般不愿介入;同时, 山区县乡两级财政大多捉襟见肘, 很难拿出大量经费投入到长期持续投入、不见效益的生活垃圾的综合利用上, 因而不经卫生处理的简单填埋成为普遍选择的经济方式。

1.2.5 考核管理机制不到位

各乡镇单位没有长效的保证制度和监督管理办法, 同时县级政府相关环保部门职责分工模糊, 乡级政府缺少环保机构, 环境监管能力不足。一些单位只有监督权没有执法权, 对于垃圾乱丢等现象只有口头警示, 达不到效果。一些乡镇对于垃圾处理管理体制执行情况较差。乡村生活垃圾处理还没有进入政府和干部的工作目标考核体系。

2 长阳县乡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

2.1 长阳县生活垃圾处理

长阳县位于鄂西南山区, 是一个集老、少、山、穷、库于一体的特殊县份。总人口42万, 其中乡镇集镇人口为11.5万人。按城镇、农村每人每天产生1.2、0.5 kg生活垃圾当量计算, 全年可产生生活垃圾10.24万t。实际调查中, 全县11个乡镇每天垃圾平均收处量为217.5t, 全年为7.94万t, 从理论当量来讲至少每年还有2.3万t生活垃圾没有收集处理[4]。

长阳县各个乡镇对于垃圾处理现状也是当今中西部山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的缩影。首先, 除县城龙舟坪外的各乡镇垃圾处理场建设不规范, 无害化填埋处理不到位, 都是简易填埋和简易焚烧, 垃圾渗滤液对环境影响大;其次, 部分乡镇垃圾处理场选址位于清江地表水体附近, 不能满足现行环保要求;最后, 农村垃圾随意丢弃现象仍较多, 最终在各支流水流较缓处及入河口累积, 垃圾的腐化分解造成水质污染。

2.2 两则案例

以长阳的工业重镇磨市镇为例, 总人口33 386人, 面积220 km2, 日产垃圾10 t, 而且是以1 t/d的数量在增长。磨市镇一共有垃圾集运房15个, 垃圾桶50个清洁清扫人员8个, 垃圾简易填埋场1个, 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是垃圾简易填埋。磨市镇就目前而言存在的问题非常严重, 首先, 由于财政困难导致投入不足, 垃圾清扫、清运难度大, 工作任务大。其次, 农户环保意识薄弱, 垃圾随手乱丢情况较多, 垃圾入河情况普遍。最后, 垃圾填埋场已经基于饱和, 且垃圾填埋没有无害化处理, 在垃圾饱满之后直接还田于农民进行种植, 不仅造成了土壤的二次污染, 也使种植的作物受到了污染。

临近县城的郑家榜村是湖北省省第四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首批“宜居村庄”“生态村”, 全村总人口2 265人, 生活垃圾处理体系比较健全。郑家榜村有垃圾回收池12个, 焚烧池20个, 清扫人员2个。郑家榜村主要采用的垃圾处理制度是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模式, 同时还对部分垃圾采用的是焚烧处理。郑家榜村的垃圾处理模式的亮点在于它是按照城镇化要求进行规划管理的, 存在问题主要是垃圾没有分类, 更没有回收利用。

3 长阳县乡村生活垃圾处理的对策

根据目前的生活垃圾处理现状, 结合国内外生活垃圾处理的成功经验与模式, 处理好乡村生活垃圾迫在眉睫。

3.1 政府主导, 全民参与

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首先是政府的重视, 全民参与是关键。山区农村地域范围面积大, 垃圾处理只能覆盖重点区域和集镇, 一些散居农户、偏远农户等基本无法控制。中高山区公路边虽建有垃圾收集池, 但是由于居民分散, 使用效率不高, 形同虚设。政府应形成责任主体, 从县乡到村, 再到农户, 划分具体职责, 形成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的生活垃圾处理体制与机制。乡村垃圾集中处理是一项长期的民生工程, 涉及千家万户。各乡镇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板报、橱窗和横幅等宣传工具, 采取多样化、有针对性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 大力宣传城乡一体化垃圾集中处理工作的重要意义和目标任务, 对村民进行环境教育, 努力提高群众的卫生、环境和文明意识, 切实增强群众的公共卫生观念和保洁的自觉性、主动性。

3.2 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处理的体系和长效机制

目前, 长阳县建立的农村环卫体系是县、镇 (乡) 、村三级管理体系, 即建立环境卫生管理所、乡镇建立环卫管理机构、村落实一名村干部负责本辖区环境卫生的日常监管的管理体系[5]。运作模式大体为“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行政化手段。而广大村民没有积极主动参与进来, 垃圾分类更谈不上。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 自觉的把生活垃圾进行分类, 能够利用的留下做生产资料, 废弃物自主的投放到固定的垃圾池或垃圾箱是问题的关键。所以, 农户是源头, 形成“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是长阳农村垃圾处理模式的最好选择。

开展垃圾分类收集和生态处置工作, 并通过建立保洁制度、落实考核措施、加强保洁培训和强化队伍建设, 逐步形成长效机制。建立各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添购了垃圾清运车和人力垃圾清运车等环卫设施, 并保障保洁人员的工资;各乡镇根据各地实际情况, 制定了保洁员管理、考核等制度, 严格做到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 使保洁队伍走向规范化、科学化管理轨道;县委、政府将此项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 县级有关职能部门定期开展专项检查, 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曝光, 对工作不力的单位实施严格问责。加强对城乡一体化垃圾集中处理工作的领导, 全县成立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的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各乡镇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 行政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 各村安排村委会成员担任垃圾处理工作的分管责任人。制定具体方案, 细化分解任务, 明确完成时限, 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同时, 将城乡一体化垃圾集中处理工作列入各乡镇年度综合目标管理考核内容, 加大考核力度。对年底完成工作任务、成绩突出、考核指标全部合格的单位和有关人员给予表彰;对因重视程度不够、措施不力、工作不到位, 影响工作进度的单位和人员进行通报批评。

3.3 加大资金投入, 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

政府对于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应该进行适当的财政倾斜, 加大资金投入和扶持力度, 县财政要设立专项资金, 用于城乡一体化垃圾集中处理工作。各乡镇也要采取得力措施做好建设和管理资金的筹措, 鼓励不同经济成分、各种投资主体积极参与到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程建设中来, 充分调动全社会投入的积极性, 釆取国家、集体和个人多元投资方式, 实现多渠道筹措资金, 保证稳定的资金投入, 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工作[6]。可以对经济发达的乡镇采取垃圾收费制度, 按照“谁污染、谁付费”的方式, 对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进行收费并逐渐推广。

3.4 加强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建设, 形成良好的运行管理模式

按照农村垃圾处置流程, 结合农村特点, 依据“布局合理、方便群众、便于转运”的原则, 加大垃圾收集、处理设施的投入。按照方便群众、坚固耐用、5户以内修建一个垃圾池的原则, 在院落出口、路边修建垃圾收集池, 在高山半高山散居农户推行了一户一池。在乡镇建设垃圾压缩中转站, 部分乡镇建设垃圾填埋场。以城区垃圾填埋场为中心, 城区周边乡镇、村庄采取“户分类、村收集、镇 (乡) 转运、县 (市、区) 处理”的方式, 将垃圾运送至城区垃圾填埋场统一进行无害化处理;离城区相对较远的乡镇, 合理规划建设垃圾填埋场, 采取“户收集、村转运、乡镇填埋”的方式, 集中运到当地垃圾填埋场填埋处理;对于偏远、交通运输不便的村庄采取以户分类、村收集填埋为主的垃圾处理方式, 对产生的垃圾进行分类、分户收集送到垃圾收集点, 由村按照无害化标准进行填埋, 对无法处理的, 由村集中收集后乡镇负责转运至县 (市区) 指定的垃圾处理中心处理。对于防护距离不够, 不符合建设标准, 管理跟不上的垃圾处理场要进行取缔和重新选址兴建。

3.5 提高处理技术, 加强综合利用

科学合理的分类是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前提。垃圾的分类收集和回收利用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应结合农村实际情况, 引导农户进行垃圾分类收集, 才能更好地实现垃圾回收、资源再利用以及无害化处理。按照村庄环境整治的总体要求, 抓紧开展垃圾清运体系设施建设, 及时做好农户门前垃圾桶配备、村组垃圾池兴建、垃圾清运车购置、垃圾填埋场建设等项工作, 为全面持续开展村庄环境整治提供必要条件。

生活垃圾简易填埋是落后乡村的普遍处理方式。结合先进地区和发达国家的经验, 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后, 一般实行分类处理, 资源回收利用及无害化处理后的填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农村生活垃圾的产量日渐上升, 对环境的威胁越来越大, 政府可以考虑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设备, 实现资源回收利用、垃圾发电、垃圾堆肥等价值化处理, 既解决生活垃圾的二次处理难题, 又带来部分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姚伟, 曲晓光.我国农村垃圾产生量及垃圾收集处理现状[J].环卫科技网, 2010 (12) .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笫三十一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S].2004.

[3]刘青松.农村环境保护[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3:47.

[4]长阳县环卫局.长阳县环卫局2013年度工作总结报告[R].2013.

[5]刘波, 李林森, 廖小兵.广安区建立农村生活垃圾三级处理机制[J].广安日报, 2012-10-11.

篇4:乡村的垃圾与建筑

我知道,他说的乡村是指中国的乡村,不是美国的,不是法国,意大利的,这些乡村我都去过,很美丽,比你能想象出的画面美,私以为比陈丹青本人画的画还要美。记得当年坐在大巴车上,那时我正在法国,看着大片原野上的草,那草上有蓝天,白云,阳光通透,还有牛在小溪边晃荡,在这些畜生背后是满眼的绿色,当时我身后一女孩儿说:下辈子变个牛,也要呆在法国。

乡村早就没有了,曾经不止一次地想念过晏阳初,他当时从国外回来,在离北京不远的河北进行乡村教育,那儿有水,有树,有纯净的天空,有穿着布衣的、贫穷的农民,没有垃圾的土地上,人们的念想简单,农民们相信这个从国外回来的博士说的话都是真的,他们看着这位先生,朴素的内心里没有恶意(我是说那些当年的农民们内心里没有恶意),他们还真的以为只要是自己扫了盲,有了那种叫作知识的玩艺儿,就会让世界更加干净。

晏阳初是幸运的,他至死也没有想到:那些早就扫了盲的农民们竟然把那个安静的小地方侍弄的尘土飞扬,污水横流,垃圾遍地,而且,有部分人充满愤怒,非常缺少理性。我是因为羡慕晏博士才去那儿的,当时想,为什么要让他们扫盲呢?他们永远不识字该多好?为什么要让他们富起来呢,他们永远贫穷该多好。穷人不会去买塑料包装食品,也不会乱扔,一张纸、一块木头都会捡拾回家。为什么要让他们有文化呢?那文化是让他们专门在网络上骂人的。是不公平产生愤怒,还是文化产生愤怒,我过去总认为是前者,现在我发现是后者。

母亲的家乡是在湖南湘潭,都知道出了伟人。两年前突然听她说,她的姥姥是曾国藩曾家某人的侄女,也姓曾,当时非常惊讶,过去她为什么从来都没有对我说过?然后喜出望外:原来也是名人之后。少年时代曾经随母亲去湘潭,已经有多年没有再去。我的思维,情绪都随母亲,既然有了曾家血液,当然要看看另一半祖宗,所以去年从长沙借朋友的车去湘潭。走在青山绿水之中,竟然也是四面垃圾,真是唯楚有才有垃圾,这些曾家的后人们呀,一点也不消停,在全民有文化,致富的过程中,他们把青山的树叶上沾满尘灰,路边五颜六色不是鲜花,是那些我们最熟悉的东西—垃圾。

最可怕的是建筑,我始终不明白,中国人的建筑传统真的就一钱不值?意大利人不光保留建筑,还保留废墟,甚至还保留墨索里尼时代那些最难看的房屋。我们的民房,全是厕所砖,那是富裕的标志,在民房的四周,是永远也不会有人收拾的建筑垃圾,乡村的建筑样式早就抛弃传统了。所以,母亲家乡的山水是无法看的,管你是曾家的后代,还是左家的后代,还是毛家的后代,人人有份,拆了盖,盖了拆,共同把个山水景致弄得颓废。只有一幢建筑与山水和谐:毛泽东故居。它掩映在山林中,面对池塘,背靠天空,跟意大利有一拼。没有人拆它,改它,没有任何人以自己的审美重新建设它,于是美丽留下来了,我已经完全不相信母亲家曾经有过那种几进的大院落,不相信有干净的池塘,我认为那是母亲的幻觉,我对母亲说:中国的人,你们湘潭人因为别的原因留下了一栋与山川相配的建筑—毛泽东故居。

中国的河流很多,想找着一条清澈的河流,很难很难,中国的道路很多,想找着一条没有垃圾的道路,很难很难,中国的人很多,想找着不愤怒的,很难很难,中国的建筑很多,想找着与当地山水相融的,很难很难。

没错,补充一下陈丹青,是建筑和垃圾让中国的乡村成为渣子。走过许多乡村,富裕的总是很脏,贫穷的总是干净。建筑样式也是一样,富裕的在屋外贴满厕所砖,人们通常叫它磁砖,穷困的总是保留老样式,青砖,泥巴,石头。

我们需要乡村吗?还有乡村吗?我们还有希望看到没有垃圾环绕,建筑与山水一体的乡村吗?

篇5:村镇生活垃圾整治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要求,结合我市农村实际,以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为目标,以城市周边、主要河流和重点交通沿线及旅游景点村镇为重点,强力整治村镇垃圾污染,着力改善农村卫生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推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目标任务

从2006年开始,用3年时间,完成全市各乡(镇、街道)、行政村垃圾整治,农村垃圾处理率达70%以上,基本建立农村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城市周边、主要河流和重点交通沿线村及旅游景点村镇基本消除垃圾污染,实现村容镇貌整洁卫生,人居环境质量明显提高。

2006年,全市乡(镇)所在地主要街巷垃圾实现日扫日清。星村镇、洋庄乡(含西溪沿线的大安村、小浆村、洋庄村、三渡村)、武夷街道垃圾运往城市垃圾处理场处理,兴田镇在已建成的垃圾处理场处理周边村垃圾,沿河沿路的行政村垃圾定点收集,定期清理。农村垃圾处理率达30%。

2007年,全市75%乡镇建设垃圾处理场处理场周边村镇垃圾,40%行政村实现垃圾定点收集、简易堆肥处理,农村垃圾处理率达50%。

2008年,全市所有乡镇垃圾运往垃圾处理处理,60%行政村实现垃圾定点收集、简易堆肥处理。农村垃圾处理率达70%以上。

三、整治原则

1、坚持“全面规划、合理布局、适度超前、分步实施”的工作方针,以颁布的有关规范和标准为依据,实事求是、科学安排、逐步完善。

2、坚持“因地制宜,分类实施,乡镇为主,就地处理”的处理方式,以城市周边、主要河流和交通道路沿线村及旅游景点村镇为重点,加快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推进垃圾处理产业化发展。

3、注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者结合,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近期与远期的关系,加大以城带乡力度,充分利用就近城区垃圾处理设施,并按规划适当配套建设,逐步形成合理、完善的垃圾处理布局。

四、整治模式

村镇垃圾处理是范围广、任务重、影响大环境保护工程,针对我市村镇零散布局和经济实力较弱的现状,实行分类处理的方式。

(一)抓好“7乡(镇)、1街道”所在地垃圾整治

1、武夷街道、星村镇、洋庄乡垃圾集中到本乡(镇、街道)垃圾中转站,通过中转站中转运输至市垃圾处理场处理。洋庄乡、星村镇2006年10月底前各建成1座垃圾中转站。

2、兴田镇、五夫镇利用现有垃圾处理设施加以改建处理本镇垃圾;兴田镇垃圾场改建必须在11月底前完成。吴屯、上梅、岚谷三个乡(镇)原则上单独建设简易垃圾填埋场,或选择标准卫生填埋、焚烧等无害化处理方式。

(二)抓好崇阳溪、九曲溪上游、西溪、南武路、公路沿线村及旅游民俗村、景点村行政村垃圾整治。

1、崇阳溪、西溪上游村落洋庄乡洋庄、大安、小浆、三渡4个行政村由村组织收集,市环卫处清运至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处理。

2、南武路沿线兴田镇兴田村、大渚村、枫坡村、黄土村垃圾运至兴田镇垃圾处理场处理;仙店(旅游创业园区)、南源岭两村和武夷街道大布、杜坝、角亭、公馆、天心、赤石、高苏坂村垃圾运至城市垃圾处理场处理;

3、武夷山至邵武:星村镇巨口村、枫林村、黎源村、黎新村、黎前村,浦城县道沿线、吴屯乡大际村、小际村、小寺村,岚谷乡客溪村、枫溪村、黎口村、稍屯村垃圾推行农家堆肥、填埋或焚烧处理的垃圾处理方式。

4、旅游民俗村城村、下梅村、曹墩村由本村和景区管委会负责垃圾清运处理;五夫村、兴贤村、五一村3村及景点村桐木村结合本村实际推行堆肥、填埋或焚烧处理方式。

(三)抓好其它行政村垃圾整治

离乡(镇)垃圾处理场3公里左右范围的行政村,原则上实行“村收集,乡(镇)处理”的方式。其它行政村推行农家堆肥的垃圾处理方式。

(四)抓好各行政村垃圾整治配套设施

列入2006年环境整治目标的8个乡(镇、街道)所

在地(除崇安、新丰街道外)及18个行政村务必在8月底前各建成垃圾池2座,并投入使用。

五、整治要求

1、垃圾的清扫和清运。除已配备环卫队伍的兴田、星村、武夷街道外,其它乡(镇)所在地在2006年底前需配备若干名环境保洁员,对乡(镇)区主要街巷垃圾进行日扫日清。同时配备若干个垃圾桶或垃圾池,集中收集住户垃圾,采用封闭式的拖拉机等运输车辆将垃圾运到指定地点进行处理。行政村门前卫生实行“三包”,在适当地点设置垃圾池收集垃圾,配备环境保洁员定期清运,集中焚烧或堆肥。

2、简易垃圾填埋处进场选址和工艺要求。选择离乡(镇)所在地附近2-3公里运距、地点较偏僻的山垄建设简易垃圾填埋场,填埋场与就近河流的最近距离不得少于800米。填埋场要砌筑拦截坝对垃圾进行拦截;堆放垃圾过程中要铺设废气导排管,对发酵产生的沼气进行排放;定期限采用石灰等杀菌剂进行消毒处理,渗滤液采用湿地生物污水处理等方法进行处理后排放。

3、垃圾处理场建设程序要求。垃圾处场的建设由所在乡(镇)人民政府负责,选址由市建设局、环保局把关,建成后由市环保局组织环保竣工验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六、保障措施

为了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正常运行,针对我市农村实际,在资金筹措、政策保障和运行体制等方面制定以下政策和措施。

1、广泛宣传发动,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各乡(镇)、街道要加强村镇垃圾整治的宣传教育,运用广播、有线电视、墙报、宣传栏等各种形式开展宣传,努力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培育农民的健康意识,养成好的卫生习惯。要营造全社会动员、全民动手、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政府指导扶持,村民管理自治,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通过制定村规民约,发挥老人协会、道德评议会等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广泛开展“讲卫生光荣,不卫生可耻”等道德引导和卫生乡(镇)、卫生村等评比活动,建立村镇垃圾有序管理制度,推进农村垃圾整治活动的开展。

2、多渠道筹集资金,确保垃圾处理正常运转。村镇垃圾整治资金筹措必须坚持多元化、社会化的原则。一是财政补贴。各乡(镇)每年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村镇垃圾整治工作。市财政安排部分资金补助,即市财政对列入2006年环境整治目标的8个乡(镇)、街道所在地除崇安、新丰街道外和另外18个行政村计26个单位,每个单位每年补助垃圾清扫保洁、清运费共5000元,一次性补助每个单位1000元建设2个垃圾池,兴田镇垃圾场建设补助10万元,星村镇、洋庄乡垃圾中转站补助5万元/座,清扫保洁、清运费每半拨1次,拨到有关乡(镇)政府、再由当地政府拨给有关村。二是按照“谁污染谁付费“的原则,参照城市生活垃圾清运、处理收费办法,或由村民通过“一事一议”确定农村住户承担垃圾清扫清运处理费用标准,对村镇居民、商业店面、企事业单位等适当收取垃圾清运费和处理费。三是发动社会募集资金。鼓励和倡导社会各界捐助农村垃圾整治事业,鼓励广大农民群众投工投劳。四是申请省上专项资金补助。积极争取省上在垃圾处理场建设和垃圾处理日常营运方面给予资金补助。

3、树立先进典型,倡导“共建带创”。对村镇垃圾整治成效显著、工作突出的乡(镇)、街道、行政村的先进典型予以表彰奖励,宣传推广。新闻媒体要及时报道整治中涌现出来的好典型、好经验。进一步深化XX机制,挂村实施“互动联动”的单位要加强帮扶,重点帮助挂点村镇建设垃圾池、填埋场等卫生设施。

4、强化领导责任,确保工作落实。各乡(镇)、街道要高重视村镇垃圾整治工作,结合本地实际,加强指导、协调工作,明确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切实抓好每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市政府将组成督查组,对各乡(镇)、街道每年列入整治目标的行政村垃圾整治情况进行定期督查、通报。对未完成目标任务的乡镇、街道,责成限期完成整治任务,单位及主要领导取消评先、评优资格,并酌情扣减清扫保洁、清运经费。

篇6:乡村环境整治方案

为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解决农村突出环境问题,全力打造山清水净、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管理有序的秀美乡村,特制订此方案。

一、整治时间及范围

1.整治时间。从2018年7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突出治理“脏、乱、差”问题,实现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有明显改善。

2.整治范围。这次整治活动在全县范围内开展,重点是县道、乡道沿线积存垃圾,各村村道沿线以及塘边、河边、桥下等重点路段裸露垃圾,村内生活垃圾及景观塘、沟附近的白色垃圾。

二、主要任务及原则

1.点面结合治“脏”。以村镇主干道、公路沿线为整治面,重点治理垃圾死角、道路路面、村便民服务中心、村级广场和村卫生室环境卫生;以农户为整治点,重点整治室内室外、房前屋后、院坝街沿等清洁卫生,做到家家户户整洁有序。

2.奖惩并举治“乱”。开展文明劝导行动,严格实行门前“三包”责任制,引导群众解决柴草乱码、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杂物乱放、畜禽乱跑、棚圈乱搭、广告乱贴、摊点乱设、房屋乱建等环境卫生顽疾,对不文明行为全天侯执法,通过思想教育、强制制止、罚款惩戒等措施,形成环境问题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办的良好局面。

3.加大投入治“顽”。各乡镇要加大投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组建保洁员队伍,并配备保洁车辆,实行农村垃圾镇上集中统一收集清运集中处理,彻底解决过去“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屋外脏乱差”的恶习。

三、时间安排

1.7月1日至8月31日组织实施集中专项整治; 2.9月1日至9月30日巩固提高; 3.10月1日以后完善长效管理机制。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要成立党政一把手任组长,其他党政班子领导任副组长、各村支书为组员的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属地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的检查督促工作。

2.强化巡查调度。集中整治期间实行日巡查调度制度。乡镇要安排专人每日巡查,坚持“一日一巡、一日一报”,并将巡查结果在全镇进行通报,对通报的问题实行限期整改。县创城办将联合督查室组建专门督导小组巡回督导环境卫生,将考督结果列入乡镇综合目标考核。3.坚持广泛宣传。各乡镇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通过广播、宣传车、宣传栏、发传单等宣传方式,提高群众爱卫生、讲卫生的意识,使群众对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入脑入心,让群众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不断优化村容村貌,提升农民素质,倡树文明新风,努力营造文明卫生、整洁有序的生产生活环境。

附件: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行动评价标准

农安县创城办 2018年7月1日

附件

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行动评价标准

总体要求是公路沿线、堰塘、河库、溪沟、居民集中点和农户房前屋后达到“三有”“三分”“五无”的总要求。

一、“三有”工作要求(20分)

1.有专门的保洁员。(7)

2.有一整套布局合理的环卫设施设备,及时为保洁员配备必要的清运工具。(7)

3.每个农户配备有一个以上垃圾桶。(6)

二、“三分”工作方法(20分)

1.分区包干。对辖区进行分类分区,明确村组干部包干责任区,专职保洁员保洁责任区,农户房前屋后保洁由农户进行“三包”(包秩序、包卫生、包绿化)。(7)

2.分类处理。对可回收垃圾进行垃圾分类分散减量化处理:分为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可降解垃圾)、有害垃圾。(7)

3.分期考核。乡镇对村、村对户每月进行一次检查评比;村与保洁员签订协议,每月考核一次,保洁员及时清理垃圾池垃圾、清扫责任区内垃圾。(6)

三、“五无”工作标准(60分)1.无暴露性垃圾。居民集中点的生产生活垃圾要定期清理,确保无暴露性垃圾。(12)

2.无水面漂浮垃圾。对所有河道、堰塘、溪沟的垃圾漂浮物及时清理,确保河流清畅,无异味。(12)

3.无乱贴乱画。对墙壁、电线杆、门面、树上等乱贴的大小广告、无秩序标语进行清理洗刷,杜绝牛皮癣、非法小广告。(12)

4.无乱堆乱放。各经营户不得占道经营、随意堆放货物,公路两侧建筑垃圾、建筑材料不得占道堆放,农户房前屋后杂物堆放要有序整齐。(12)

篇7:美丽乡村建设整治方案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做好“三农”重点工作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文件精神,根据枣园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工作安排,建委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要求

通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到2015年实现所有新型农村社区、城镇驻地村、特色村要达到美丽乡村建设标准,35%的其它保留存要达到美丽乡村建设标准。

二、乡村环境整治标准

为全面达到建设美丽乡村的目标要求,从2014年2月在枣园街道驻地及村庄开展城乡环境整治工作,全面达到以下标准。

(一)街道驻地村更加靓丽。街道驻地村达到相应的创卫标准,主要道路和河道两侧整体环境良好,无乱打乱建、乱挖乱排、乱占乱用、违章建筑、圈地经营等现象;重点绿化节点植被完整,管理精细,景观效果较好。

(二)村容村貌更加整洁。村内外无“三大堆”(垃圾堆、柴草堆、土石堆)和违章建筑堵道环村现象,无占道经营行为,主要街道平整、排水畅通,沿街建筑整洁,无影响观瞻的破旧建筑;垃圾收集设施齐全,室外活动场所干净,沿街物品摆放规整,各类杆线架设有序。

(三)生态环境更加宜居。村内外绿化体系完备;无生活和生产污水随意排放现象,河道、水库、池塘水体清澈;规模畜禽

1养殖场布局合理,畜禽粪便实现无害化处理或资源化利用;农作物秸秆有序放置,农业生产废弃物全面清理,农业面源污染有效控制。

(四)农家庭院更加洁净。庭院及房前屋后环境良好,家用物件摆放整齐,树木植被美观,无垃圾乱扔、污水乱排现象。使用太阳能、沼气等新型能源的农户比重增加,卫生厕所普及率提高。

三、乡村环境整治重点

(一)启动街道驻地创卫工作。重点是拆除建成区内的违法建筑物(构筑物)和私搭乱接建筑,清除垃圾废墟和白色污染,维护公用设施和绿化设施,整治各类管线及广告牌匾,清理墙角杆底、绿篱树坑、门前屋顶、建筑阳台及检查井、排污井内的废弃物、悬挂物、完善并及时清洗环卫设施,刷新大街小巷两侧污损陈旧建筑立面,取缔占道经营、店外经营、整治机动车、非机动车乱停乱放、取缔废品收购站(点),禁止畜禽养殖行为,为村(居)开展建设美丽乡村行动树立样板。

(二)整治重点区域。集中整治主要道路两侧乱搭设施、占道经营以及圈地建设沙场、废旧塑料生产经营行为,整治沿路广告牌匾,整理路面路肩,清理道路两侧绿化带、排水沟内的垃圾柴草及池塘和河道水面上的漂浮物,清理废弃建筑物和违规经营设施。搞好重点绿化节点的整理,清除节点周边的落叶杂草、垃圾杂物,取缔违规经营活动,提升绿化景观效果。

(三)改善村容村貌。集中清理村(居)内及周边区域的生

活垃圾、建筑渣土,彻底消除沿街、沿路、沿河、环村堆放现象。合理规划柴堆、粪堆、土石堆摆放区。集中整治侵占街道、文体广场等公共空间摆放农机具、摆摊经营行为;集中整治电信、电力、广播电视等各类管线,及时清除影响安全的废弃管线;整修文体广场、文化活动室等群众休闲娱乐设施,维修疏通供水、排水管网;集中清除房屋墙壁和电线杆上的违章小广告、陈旧过时的标语口号,具备条件的村庄要建设道德文化墙。

(四)净化农家庭院。集中清除农家庭院和房前屋后各类垃圾及弃之不用的物件,有序摆放农机具等生产生活用品,引导鼓励农户进行卫生厕所改造,搞好庭院绿化美化,推广沼气、太阳能等新型能源,有效减少生活垃圾的产生和排放。

(五)整理农田面貌。整理归并、定点堆垛农田内的柴草、秸秆,清除农田林网、田埂地点、沟渠路边的枯枝落叶、杂草杂物、作物秸秆。禁止焚烧秸秆杂草行为。组织捡拾农田内废弃的化肥袋、农药瓶等生产废弃物,对畜禽粪便、群众丢弃的农产品进行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积极推行生态健康养殖。定点处理散落农田内的建筑渣土。对机井房、配电室、线杆等设施上的非法广告进行集中清理。

上一篇:业务出差工作计划表下一篇:大学毕业生主要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