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废物处置技术

2024-07-12

电子废物处置技术(共8篇)

篇1:电子废物处置技术

循环经济理念下的电子废物处置

电子废弃物的大多处置方式不仅对环境和人类造成危害,还浪费了宝贵的资源.为了寻找最佳电子废物的处置方式,探讨了循环经济的`概念,提出采用循环经济模式来回收利用电子废物,从根本上解决电子废物的处置问题.

作 者:秦运铁 张小平Qin Yuntie Zhang Xiaoping  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环境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640 刊 名: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英文刊名:CHINA RESOURCES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年,卷(期):2007 25(12) 分类号:X76 关键词:电子废物   循环经济   电子废物处置   回收利用  

篇2:电子废物处置技术

摘要:为了解电子废物不当处置活动对小流域内水体沉积物金属污染的影响,采集了位于广东省清远市龙塘镇和石角镇的电子废物焚烧和酸解活动核心区?内水塘和水库的0~40cm沉积物以及附近河流大燕河表层(0~5cm)沉积物样本,分析了样本中的金属(水塘、水库:Zn、Cu、Pb、Cd、Cr;大燕河:Zn、Cu、Pb、Cd、Cr、Nj、Mg、Mn)含量.作为对照,对珠江口伶仃洋沉积物中的5种重金属(Zn、Cu、Pb、Cd、Cr)含量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在核心区内.5种重金属的平均含量在接近酸解作坊的水塘沉积物中呈Cu(766.16mg・kg-1)>Zn(181.12mg・kg-1)>Pb(129.56mg・kg-1)>Cr(1.89mg・kg-1)≈Cd(1.12mg・kg-1),在其下游的水库沉积物中呈现相同的规律,但水塘沉积物的Ca、Zn、Pb含量均高于水库.水塘、水库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分布规律明显不同于伶仃洋沉积物,与伶仃洋沉积物相比,核心区水体沉积物Cu含量特别高,是伶仃洋沉积物的7~17倍,Pb和Cd则分别是伶仃洋的2.3~3.0倍和1.9~2.4倍.Zn、Cr含量与伶仃洋沉积物相近.2)Zn含量在核心区水体沉积物中均呈现出在20.0~30.0cm深度最高的趋势,Cu、Pb含量在水库沉积物中也有类似的表现.说明该深度的沉积物可能是电子废物回收处置活动最频繁的时期形成的.近年来随着政府取缔工作的加强.电子废物非法处置活动的减少,Zn、Cu、Pb含量有明显的下降3)大燕河沉积物中6种重金属(Zn、物中金属含量最大值和其上游(或中游上段)河段含量最低值的比值呈现Cu(10.1)>Cr(7.8)>Zn(3.8)>Cd(2.0)>Pb(1.9)>Ni(1.8),显示这些重金属主要从洋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构成比例发现,核心区土壤和沉积物以及大燕河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具有明显的同源性.随着离源区距离的增加,重金属的构成比例中最明显的变化是Cu的比例下降以及Zn的比例上升.作 者:罗勇 罗孝俊 杨中艺 余晓华 袁剑刚 陈社军 麦碧娴 LUO Yong LUO Xiao-jun YANG Zhong-yi YU Xiao-hua YUAN Jian-gang CHEN She-jun MAI Bi-xian 作者单位:罗勇,LUO Yong(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州,510275;广东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广州,510520)

罗孝俊,陈社军,麦碧娴,LUO Xiao-jun,CHEN She-jun,MAI Bi-xian(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510640)

杨中艺,余晓华,袁剑刚,YANG Zhong-yi,YU Xiao-hua,YUAN Jian-gang(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州,510275)

篇3:对电子废物污染源处置问题的思考

1 概念需要统一

“污染源”, 通常指那些能向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设备和装置。在环境保护工作中, 通常把向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设备和装置称为污染源。废弃电子电器产品污染源既复杂又分散, 易流动难集中。电子废物中含有多种方便挪移并适宜集中处置的“污染源”, 对其收集与处置应参照医疗垃圾 (危险废物) 的管理模式, 规划建设区域性集中处置场所 (如省级危险废物处置中心) 。

1.1“废旧黑白电器”界限模糊

废旧电子电器 (WEEE) 是电子、电器工业快速发展所产生的一种新的固体废弃物。特别是其中的废旧家电 (不包括电动玩具、电动工具、运动器械、医疗设备) 是增长速度最快的废旧物资。其中含有汞、铅、镉、铬、聚合溴化联苯 (PBB) 及聚合溴化联苯乙醚 (PBDE) 等多种有毒有害成分, 如果处理不当, 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若合理利用, 将真正成为资源丰富的“城市矿藏”。

WEEE是一种集资源性与污染源并存为显著特征的固体废物, 具有经济价值, 存在市场需求, 流动性强。因此, 废弃电子电器的属性与工业污染源以及生活垃圾不同, 管理要有不同于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手段和思路。目前国内家电业界人士一般把传统家电分为黑色家电、白色家电、小家电等3类。黑色家电主要包括电视机、录像机、音响、VCD、DVD等;白色家电则以空调、电冰箱、洗衣机为主;小家电指的是电磁炉、电热水器、电熨斗等家电产品。国外一般把家用电器分为白色家电、黑色家电和米色家电等3类。白色家电是指可以替代人们家务劳动的产品;黑色家电是指可提供娱乐的产品;米色家电指电脑信息产品。国内外业界对前两类家电的区分大体上是一致的。

从《办法》与《条例》中所涉及的相关概念看, 《条例》至少有两个明显特征, 一是“国家建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属于法律强制;二是《条例》所称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处理活动, 是指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进行拆解;不包括产品维修、翻新以及经维修、翻新后作为旧货再使用的活动。因此, 用“拆解”与“维修、翻新”来区分“废”与“旧”的定义既不科学又不准确, 这有可能在相关政策法规的执行与监管过程中引发纠纷。此外, 《条例》第四条“负责组织拟订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的政策措施并协调实施, 负责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的监督管理”工作的相关政府部门应当清楚, 黑色家电、白色家电的淘汰周期有长有短, 白色家电生产者在履行产品处理基金的缴纳义务时, 可能会比较积极主动。相对而言, 黑色家电生产者可能会更多地考虑在条例默许的并且时机成熟阶段自行或者委托他人回收处理自己的产品, 以此减轻自己的责任。

纵观发达国家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执行情况时不难发现, 生产者自愿执行回收WEEE产品计划是一种理想的工作模式, 一般在一些大公司或回收利用价值非常高的产品中采用。相对于自愿回收计划而言, 法律强制是企业必然的选择。但法律强制执行WEEE回收计划可能会遇到例如“浑水摸鱼”、“搭便车”、“监管不利”等问题, 以及回收网络与基础设施建设缺乏对结构改变的鼓励等许多具体问题。

WEEE绿色拆解是一个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的新兴产业, 其产业活动与其他行业相互交叉, 相互渗透, 是很多行业、部门、产业体系中环境保护和资源再生的抽象组合, 属于概念性新兴产业。在这样一个新兴产业崛起初期及国家战略制定阶段, 政府相关部门建立再生资源暨WEEE回收利用体系的工作思路尚不清晰。主要表现是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撑和法律保障机制。既使有了一些部门规章, 也是政出多门, 甚至在有些交叉管理的重叠区块的责任模糊、概念不清, 使得执行者无所适从。因此, 为提高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专项基金收取和使用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条例》规定, 制订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的征收和补贴标准, 应当充分听取生产企业、处理企业、有关行业协会及专家的意见。

1.2 特许经营潜伏运营风险

生产者责任延伸 (EPR) 制度把生产者对产品的责任延伸到了产品生命周期的后消费者阶段。EPR体系中的参与者有生产企业、销售商、政府、消费者、资源利用企业、处理企业等。在发达国家, WEEE回收处理体系建立一般经历5~10年时间, 通过示范工程, 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工艺技术路线;通过示范项目分析、测算回收、拆解成本并提出相关标准;建立完善监督制度。

EPR风险可以粗略分为政治风险和商业风险。其中政治风险包括法律变更, 例如税务立法或环境立法的改变、国有化 (兑换或资金转移) 控制、政府紧急强制措施等等。商业风险包括完工风险、运营风险、收入风险等。政治风险基本是由政府行为引起, 商业机构基本没有能力去控制政治风险, 因此, 政治风险应该由政府来承担。

《条例》施行后, 将可能遇到的棘手问题缘于EPR在我国是法律强制, 其风险分担的理念在《条例》等政策法规中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和良好的解决方案。虽然近年来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已经有了一些进步, 但应充分考虑我国的国情。

另外一个风险问题就是政府部门的信用问题, 这实质上也是政治风险, 这类问题极大地增加了投资者的负担。由于电子废物污染源集中处置项目具有很强的公共性, 依赖于政府的支持和配合, 特别是涉及到土地征用、市政配套设施等。《条例》第三十四条“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 可以设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集中处理场”是《条例》实施初期防范投资运营风险的有效措施之一。而《条例》第二十三条中对于申请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的规定, 只要求具备完善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设施, 要求有具有相关安全、质量和环境保护的专业技术人员, 但尚未对该处理设施的处理技术和工艺做出具体要求和规定。相关部门还应尽快从这些细部环节上采取措施, 防止WEEE拆解活动中所带来的二次污染。

2 电器拆解讲求规模效益

2.1 处理设施应该从长计议

我国总体经济实力较弱, 社会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环境污染治理任重道远, 危险废物管理尚处于起步阶段。在这种情况下, 对于废弃电器污染防治而言, 面临的困难就更大。

《条例》施行会遇到3个障碍———技术力量、资金投入和规模效应。如果一味地追求“具备完善的处理设施”, 对投资者来说是有风险的, 如果有投资能力的企业为了拿到资质认定手续, 在建设初期就盲目地贪大求洋, 或者是欠发达地区的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在一味地迁就无投资能力的企业获得资质认定手续, 很有可能出现“大马拉小车”或“劣马拉破车”的现象。因为《条例》第十条“电器电子产品生产者、进口电器电子产品的收货人或者其代理人生产、进口的电器电子产品应当符合国家有关电器电子产品污染控制的规定, 采用有利于资源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的设计方案, 使用无毒无害或者低毒低害以及便于回收利用的材料”说明, 层出不穷的电器电子新产品所含有毒有害成分必将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WEEE产品处理设施建设应该从长计议。

目前, 我国家电生产企业的盈利水平普遍偏低, 让他们再支付产品的回收处理费用, 确实有一定难度。尤其是生产者付费的管理和使用过程中尚有很多值得商榷的问题。一是EPR政策应当更关注结果而不是实施手段, 要激励制度创新, 给生产者在实施方面更大的灵活性;二是EPR政策必须充分考虑产品的特性及其多样性, 所制定的政策措施应具有灵活性, 应以个案为基础, 而不应是对所有的产品设定同一个政策;三是应充分论证EPR的目标、成本和效果, 经过试点工作分析。比较自愿方法和强制方法的优劣, 确保EPR政策在获得环境效益的同时, 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四是简化管理, 防止管理成本过高、管理机构臃肿、低效率等现象的出现。

环境保护要由国家力量来支撑, 只有以国家力量做大量投资, 才能使环保型企业有科技创新最基本的动力。目前, 我国电子废物回收行业正处于自由型向产业化发展的转折阶段, 在这样一个特定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初期, 针对WEEE项目, 特许经营 (资质认定) 对推进再生资源产业化发展的意义, 主要在于加块“污染源”集中处置设施建设速度和提高污染环境防治管理水平上。电子废物污染源的种类繁多, 处置方式不可一概而论。《条例》第二条中的“减少或者消除其危害成分, 以及将其最终置于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填埋场的活动”值得商榷。因为, 冰箱压缩机中的多氯联苯 (PCBs污染源) 的焚烧处置可能好于安全填埋。

在探索电子废物污染源处置的回收网络建设问题时, 应该清醒地认识到, WEEE绿色拆解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按照国际惯例, 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不能算作是危险废物, 其中只有几种物质 (如CRT、PCBs、R141B等) 是危险废物, 只要将拆解分离后的危险废物收集到一起, 送交给环保部门指定的集中处置“污染源”的场所 (如省级危险废物处置中心) 即可得到妥善处理。因此在WEEE产品回收处理体系建立的初期, 参照医疗垃圾等危险废物的管理模式, 加强WEEE污染源回收网络和集中处理场建设与运营链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2.2 网络建设

对以WEEE污染源回收网络和集中处理场建设与运营管理为工作目标的行业协会 (如中国PRO机构筹备团队) 的一个重要影响是虚拟企业的出现。虚拟企业可以称之为动态联盟, 对于PRO机构这样的社团组织而言, 虚拟企业的组织管理可能并不是最重要的, 关键在于为加盟企业建立资讯关系网和内部组织网络。只有PRO机构建立有信息化资讯关系网, 相关企业才能对市场变化迅速做出反应, 并快速调整虚拟企业本身的构成。

WEEE逆向物流网络联盟作为我国PRO机构筹备团正在队积极探索推进新兴产业发展的模式。它不强调联盟之间的全面相容性, 注重的是相互之间的某些经营资源的共享。PRO动态企业联盟是一种有效的企业组织形式, 特别是基于信息化核心竞争力的虚拟WEEE逆向物流企业联盟的建立, 是PRO管理机构核心竞争力形成的主要途径。

在欧洲, 这种组织形式广泛地应用于废旧汽车、包装纸、电池等行业。基于WEEE的PRO组织是2000年前后才开始出现的。PRO执行机构是一个以生产者为核心的联合体, 政府在其中起了指导作用, 运输公司、回收公司、处理公司及社区回收站点是联合体的合同承包商。合同承包商通过适当的竞争机制在联合体中开展服务工作。

以瑞典的EI-Kretsen为例。自2001年6月1日开始运营的这个机构是瑞典电子电气行业的生产者责任组织, 是由20家商业协会联合建立起来的非赢利社团组织, 按虚拟企业的模式运作, 设有董事会。其加盟企业500多家, 每年处理电子废弃物8万吨, 相当于投放瑞典市场上90%的电子产品。专职管理人员仅13人, 2004年营业额3亿瑞典克朗。当时的EL-kretsen系统中有1 000个收集点, 其中650个用于收集家庭产生的电子废物, 350个收集商业网点的电子废物。

由于我国的再生资源物流行业中小企业众多, 信息化基础薄弱, 在观念、人才、经验等方面差距较大, 而物流系统又十分复杂, 涉及政府不同层次的多个管理部门、多个环节的物流枢纽, 相关各种物流企业。再加之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复杂多样, 使得在其他一些行业成功实施的信息化模式很难直接应用于物流行业, 一些在国外物流行业成功应用的软件系统及管理模式也难以适合我国市场的实际需求。

总体来看, 目前国内物流行业尚没有整体网络体系。在这种背景下, PRO机构筹备组织可以尝试利用规模化资源共享来为群体用户提供信息化服务。它既可以通过提供整体的物流解决方案, 又可以提供客户各自所需的物流环节或物流机能的互联网支持, 让用户选择信息平台上的物流功能, 从而有效配置资源, 实现供应链中“物流信息连贯———物流的价值增值———物流的准确到达”3种物流表现形式的统一。

目前已开展的“废旧电子电器回收处理网络建设与研究”项目, 是以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废旧电子电器再生利用分会为发起单位, 联合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天津再生资源研究所、中国物资再生协会等多家机构, 意在建立和推广我国WEEE回收处理网络。其WEEE污染源回收网络建设的总体工作思路是建立一个包括得到许可的接待中心和生产商认可的物流公司、回收处理厂在内的网络。在选择合作伙伴时, 优先考虑具有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如果必要, 可以与社区设立的WEEE搜集站点、运输公司和回收企业等合作者签订合同。确定每批电子废弃物的运输目的地 (指定的处理厂) , 并计算核实各加盟生产商的回收目标是否能实现。同时, 测算确定WEEE的回收处理费用标准, 与生产者以及其他参与WEEE回收及资源再生利用的组织签合同。要促进WEEE的拆解、破碎、分选以及资源回收的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和开发。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向公众普及WEEE产品的管理流程等相关知识, 其中的重点是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收旧客”和回收处理企业员工的职业技能培训。

3 结束语

篇4:电子废物处置技术

现阶段我国危险废物焚燒技术整体技术较之欧美日发达国家相比水平还很低,尤其在焚烧热能回收利用方面,手段单一、设备简陋,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随着我国危险废物焚烧规模的不断扩张,从原先5吨、10吨的小型焚烧设备,发展到现在30吨、50吨、甚至100吨的大中规模的危险废物焚烧系统设备,热能资源浪费的情况也越来越凸显出来。国内主要采用风冷或者水冷的形式,将焚烧产生的大量热能降温后排放,不但浪费热能还增加了水耗和电耗,这与国外技术水平更有着非常明显的差距。因此研发危险废物焚烧的余热回收梯级利用技术,对于能源回收利用、降低能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余热锅炉技术研究

危险废物经过焚烧系统的充分燃烧,可以产生大量1100℃的烟气,由于该烟气中具有大量的腐蚀性气体和烟尘,无法直接进行利用,因此必须要通过余热锅炉进行换热,将其热源转变成饱和蒸汽进行利用。

常规的余热锅炉采用水管式对流换热余热锅炉,由于危废焚烧烟气的特殊性,经常容易出现积灰和腐蚀问题,造成停产。

余热锅炉采用自主研发的单锅筒膜式壁余热锅炉,该种型式的余热锅炉最大的优点就是以辐射换热为主,不设对流换热面,因而锅炉本体和烟道内不发生烟尘堵塞现象,不用清灰且烟气阻力小,可长时间连续运行。同时余热锅炉设定期排污扩容器,定期排污。

焚烧产生的烟气经二燃室烟道进入到余热锅炉中,在余热锅炉的膜式壁组成的空间内流动,锅炉水在管内。靠近膜式壁的烟气纵向冲刷,烟气温度低,通道中间流动的高温烟气向低温烟气传热,以辐射换热为主,对流换热少量。该种结构的锅炉,是唯一不用停炉清灰、连续运行时间最长的余热锅炉,在危险废物焚烧系统中不易发生低温或者高温腐蚀。

余热锅炉设置有分汽缸,可以同时向多个用汽单位提供蒸汽,实现蒸汽分配的均匀性和稳定性,是确保蒸汽余热回收的梯级利用的基础。

二、急冷塔技术研究

根据国标要求,余热锅炉的烟气热量利用只能到500℃,烟气必须在500℃至200℃在急冷塔中进行急冷,以减少二噁英类物质的再合成。

余热锅炉出口处500℃的烟气将进入急冷塔,急冷塔为自主研发的一体化的急冷塔:通过双流体的喷枪向塔内喷射水雾,高温烟气与雾化喷淋水雾直接接触,使得烟气在1秒钟内与水雾接触蒸发汽化,通过热交换,迅速放热由500℃降至200℃以下,此过程可以有效地避免二噁英类物质的再合成。同时通过检测急冷塔内烟气的温度、压缩空气和喷雾液体的流量及压力,控制供给喷枪的液体流量,保证急冷塔出口温度的稳定。

在急冷的时候也可以加入碱液,同时起到脱酸的效果,因此可以兼顾急冷脱酸塔的功能,当后续干法或者湿法脱酸系统存在故障或者效率不足时,可以在急冷水中加入碱液,起到半干法脱酸的作用,作为脱酸系统的有效后备补充。

三、一级余热回收利用技术研究

余热锅炉产生的饱和蒸汽,温度在150-160℃,压力在6-10公斤。除去余热锅炉的自身用气(除氧器、全自动软水器等),50吨的危险废物焚烧项目可以产生6-7吨/小时的蒸汽。作为优质热源,可以充分开发利用于危险废物焚烧系统中,以减少能耗,增加产值。一级余热回收利用技术,主要是针对饱和蒸汽的使用,挖掘危废焚烧系统的使用潜能。

首先,可以提供给危废焚烧系统的烟气加热器和空气加热器使用。危废焚烧系统往往配置有湿法洗涤系统,高温烟气经过湿法洗涤脱酸处理后,烟气温度降至60~70℃左右,此时如果排放,容易在产生白烟,造成较差感官效果,同时如果脱酸不彻底,也会因为结露的情况,对湿法洗涤塔后续设备、管道和烟囱等造成腐蚀。因此通过将蒸汽通入烟气加热器,换热后将烟气加热至140℃以上,可以有效避免上述问题。危废焚烧系统同时存在焚烧物料种类繁多,焚烧工况波动较大的特点。因此通过空气加热器,将二次风加热后通入焚烧炉内,可以起到提高助燃空气温度,稳定燃烧效果的作用。因此做好烟气加热器和空气加热器的研发和应用,对于优化危废焚烧系统具有重要的作用,并可以节省能源,提高环保处理水平。

其次,考虑到危废中含有较多的危废污泥,该类危废含水率高(一般在80%含水率以上),热值低,一旦量大,非常容易影响正常的焚烧工况,或者需要大量辅助燃料,增加能耗和运行成本。因此针对危废污泥,增加污泥干燥机设备,充分利用饱和蒸汽资源,将危废污泥通过热干化手段脱水到20~30%的含水率,再进入焚烧炉中进行焚烧,污泥体积可以减少75%左右、热值提高三倍以上,基本上可以不再使用辅助燃料。因此研发适用于危废系统的污泥干燥机系统(以桨叶式污泥干燥机为主要研发对象),对于具有一定规模的危废焚烧厂来说具有非常好的经济价值。

四、二级余热发电技术研究

余热发电技术在生活垃圾焚烧厂中已经普遍采用,且使用最为广泛的技术是汽轮发电机组。但是对于危险废物的焚烧余热发电,还处于起步阶段。由于危废焚烧中产生的可发电的热能相对较少、焚烧工况稳定性较差、蒸汽波动大、汽轮机组维护和使用要求高,因此常规的汽轮发电机组不太适用于危废焚烧厂中。二级余热发电技术是考虑采用螺杆发电机组将剩余蒸汽进行发电。

螺杆膨胀发电机组是当今国内外唯一能同时适用于过热蒸汽、饱和蒸汽、汽水两相湿蒸汽及热水的热动力机,对蒸汽品质要求不高,适合于热源参数的大范围波动,运行维护简单,因此非常适合于危废的焚烧处置系统中。

50吨的危废焚烧系统经过余热锅炉自身用汽和一级余热回收利用后,平均还可以剩余4-5吨的饱和蒸汽。通过螺杆膨胀发电机组,可以产生每小时约200kw的电能,如采用两级机组,还能多产生约100kw的电能。发出的电可以用于补充系统自身电耗,极大的降低运行成本。

二级余热发电的研发和利用,可以在减少企业热污染的同时提高了企业能源的利用效率,经济效益良好,也完全符合国家的节能减排政策。

五、三级余热回收利用技术研究

通过一级和二级的余热回收利用,产生的乏汽仍然具有一定的热焓,如果无组织排放,不但浪费能源,还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三级余热回收利用技术研发是针对这部分乏汽。考虑通过增加汽水换热器设备,将乏汽中的热能置换出来,加热冷水,产生的热水可以用于生产或者生活用水(如职工浴室使用)。在北方供热地区,也可以用于供热系统,减少热源供给。经过汽水换热后的水汽,经过冷凝后可以回收水分,循环使用,减少水耗。

通过对危险废物焚烧的余热回收梯级利用技术的研发,对于能源回收利用、降低能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并可以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本文受上海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资助

篇5:电子废物处置技术

苏财绩〔2009〕137号

第一条

为规范省级行政事业单位电子废物处置工作,防止并减少电子废物污染环境,保障信息安全,根据《电子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40号)、《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苏财绩[2007]3号)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电子废物,是指经技术鉴定或按国家规定已不能继续使用的电子电器产品、电子电气设备(以下简称产品或者设备)及其零部件、元器件。包括报废的计算机、打印机、传真机、复印机、投影仪等。

第三条

省级行政事业单位有责任和义务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保障信息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其产生的电子废物应按本办法进行处置。

第四条

省级行政事业单位产生的电子废物按“统一回收、专业处置”的原则处理。

(一)统一回收,是指经批准处置的电子废物由省产权交易所按审批部门批复的电子废物清单统一回收,不得自行处置。

(二)专业处置,是指省产权交易所应将电子废物提供或者委托给列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名录的电子废物拆解利用处置单位(以下称专业处置单位)进行处理。

第五条

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应做好电子废物的鉴定、申报、保管、移交等工作,并积极配合、协助省产权交易所与专业处置单位及时回收、运输、处置电子废物。

第六条

省级行政事业单位产生的电子废物处置流程如下:

(一)鉴定。由省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部门组织专业人员或专业机构对使用部门(使用人)申请报废的电子产品、电子设备等进行技术鉴定,形成《技术鉴定表(报告)》,并在《江苏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资产处置管理”中进行数据处理,填制《资产处置申报审批表》。

(二)申报。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将资产处置书面申请文件及《资产处置申报审批表》、《技术鉴定表(报告)》按规定的审批权限分别通过纸制文件和资产信息系统逐级上报批准机构审批。

(三)审批。主管部门、省级机关事务管理局、省财政厅根据规定的资产处置审批权限进行审批。属主管部门、省级机关事务管理局审批的,应将审批结果同时抄送省财政厅、省产权交易所;省财政厅审批的,审批结果同时抄送省产权交易所。

(四)移交。电子废物经批准处置后,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应在30日内按批复文件与省产权交易所办理电子废物移交手续,并由受托的专业处置单位负责将电子废物运达处置地点。

(五)利用。专业处置单位根据工作计划及环保要求对电子废物进行拆解、利用及环保处置,处置完毕后,向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出具《电子废物销毁证明》,内容包括:处置电子废物品种、型号、时间、方式、过程等。

第七条

《电子废物销毁证明》将作为省财政厅批复省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更新、购置预算的依据。

第八条

涉密的电子废物(包括信息存储载体)需处置的,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应专项报批,批准机构的批复结果应同时抄送省保密局,并由省保密局负责销毁。

第九条

电子废物未移交省产权交易所与专业处置单位前,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应明确责任,妥善保管,确保其安全、完整。对因保管不善造成其丢失、毁损的,应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十条

省产权交易所、专业处置单位在电子废物处置过程中,不得向省级行政事业单位收取任何费用。

第十一条

省级行政事业单位不得擅自处置电子废物,对擅自处置电子废物或未按清单移交电子废物的,由省财政厅根据《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规定予以处理、处罚。

第十二条

涉密的电子废物未按照本办法及国家规定处置的,由省保密局根据《保密法》等规定予以处理。

第十三条

省级社会团体占有、使用国有资产的,参照本办法执行。省级行政事业单位驻外(省外、境外)机构不执行本办法,其产生的电子废物按所在地(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处置。

第十四条

篇6: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

今天我跟大家学习的主题是“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的技术规范”,会议报到时,大家都已领到了一份“医疗废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的资料。请大家会后仔细对照规范要求去落实。下面我想就“医疗废物的定义”、“医疗废物的管理制度”、“医疗废物的集中处置原则及办法”、“现阶段我县医疗废物处置存在的问题及下阶段的工作要求”这四个方面的问题简单地跟大家一起学习一下:

一、医疗废物的定义:

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的废物。根据卫生部、国家环保总局(卫医发【2003】287号)规定,医疗废物分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和化学性废物等五大类。

二、医疗废物的管理制度:

1、应当设置监控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负责检查、督促、落实本单位医疗废物的管理工作。

2、建立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储存的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和要求。

3、制定发生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时应采取的应急方案。

4、进行医疗废物处置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和职业卫生安全防护紧急处理的培训。

5、建立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时的报告制度。

三、医疗废物的集中处置的原则及办法:

1、医疗废物的收集

1、根据医疗废物的类别,将医疗废物分置于符合《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的标准和警示标识的规定》的包装物或者容器内,封口应紧实、严密。

2、在盛装医疗废物前,确保医疗废物包装物或者容器无损伤、渗漏和其他缺陷。

3、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及化学性废物不能混合收集。少量的药物性废物可以混入感染性废物,但应当在标签上注明。

4、化学性药物中批量的废化学试剂,废消毒剂应当交由专门机构处置。

5、批量的含有汞的体温计、血压计等医疗器具报废时,应当交由专门机构处置。

6、医疗废物中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应

当首先在产生地点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者化学消毒处理,然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

7、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具有传染性的排泄物,应当按照国家规定严格消毒,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

8、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使用双层包装物,并及时密封。

9、放入包装物或者容器内的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不得取出。

2、医疗废物的转运

1、运送前后检查包装物和容器的标识、标签及封口。

2、按规定的时间和线路运送。

3、使用防渗漏、防遗撒的专用运送工具。

4、运送结束后应及时清洁、消毒运送工具。

3、医疗废物的暂存

1.不得露天堆放。

2.暂存时间不得超过2天。

3.暂存设施、设备应有封闭措施,远离医疗区、食品加工区、人员活动区和生活垃圾存放场所,有防鼠、防苍蝇、防蟑螂的安全措施,防止渗漏和雨水冲刷,易于清洁和消毒,避免阳光直射,设有明显的医疗废物警示标识和“禁止吸烟、饮食”的警示标识。

4、医疗废物的转移

1、应当将医疗废物交由取得环保部门许可的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单位处置。

2、有转移联单制度,保存转移联单至少3年。

5、工作人员的职业防护

从事医疗废物处置的相关工作人员应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如工作衣、帽、鞋、手套和消毒设施。应安排其定期健康检查,必要时进行免疫接种等。

6、医疗废物的相关登记资料

登记内容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或者数量、交接时间、最终去向、经办人签名等项目、资料保存至少3年。

7、农村医疗机构的医疗废物处置

不具备集中处置医疗废物处置条件的农村地区医疗机构应当按以下要求,自行就地处置其产生的医疗废物。

1.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器具和容易致人损伤的医疗废物应当消毒并作毁形处理。

2.能够焚烧的,应当及时焚烧。

3.不能焚烧的,应当消毒后集中填埋。

四、前阶段存在的问题及下阶段的工作要求:

1、前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两年来,我们衡南县卫生监督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对100余起没有按规定处置医疗废物的责任单位和个人进行了查处,其中经过社会媒体公开曝光的典型案例有:县第三人民医院黄竹分院向无资质的废品收购商出售医疗废物案;衡南县鸡笼镇中心卫生院未按规定收集、暂存、处置医疗废物,导致医疗废物散落医院周围,严重影响周围环境案;衡南县岐山镇卫生院集中处置医疗废弃物选点不科学、操作不规范,导致周围群众反响强烈、上访案;衡南县光彩怡园老年公寓医务室未按规定及时处置医疗废物而导致废弃用针头扎伤儿童案;以上事例都是经过社会媒体公开曝光后我们县卫生监督所查处的典型案例,还有许多均如以下我们在日常监督中发现的问题;

1、许多单位未制定并落实医疗废物管理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和工作要求,有关人员的工作职责和职业卫生防护制度。

2、未建立健全与医疗废物安全处置有关的规章制度和应急方案。

3、未设置负责医疗废物管理的监控部门或者专(兼)职人员。

4、未对医疗废物登记或者未保存登记资料。

5、未对相关工作人员采取职业卫生防护措施。

6、未及时收集、医疗废物的收集按规定应当在当天分类收集。

7、未将医疗废物按照类别分置于专用包装物或者容器内。

8、医用废物未使用专用运送工具、未按规定运送时间和线路运送。

9、未及时运送医疗废物。

10、丢失医疗废物,在非储存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

11、将医疗废物混入其他废物和生活垃圾。

12、将医疗废物交由不具备资质的集中处置单位处置。

13、发生意外时未及时报告或未采取有效的紧急处理措施。

14、医疗机构排放的污水大多数单位未达到国家标准。

15、多数乡镇卫生院的村级卫生室对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器具未及时消毒并作毁形处理,能够焚烧的未及时焚烧、不能焚烧的未及时消毒并深埋。

2、下阶段工作要求:

1、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医疗废弃物处置事关人民身体健康、事关卫生部门的社会形象。各级医疗单位一定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要将医疗废弃物的处置工作作为医院的一项重要工作纳入议事日程,要制定切合实际的工作方案,成立以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并及时召开单位内部和乡村医生会,对医疗废物处置工作进行专门安排部署。

2、要依法增强管理和处置水平

各医疗单位要切实加强医疗废弃物管理培训教育工作,要采取多种形式,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废物处置规范》等法律、法规、制度为培训重点,实施全员培训,使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能熟悉,掌握有关医疗废物管理的法律、法规,明确各自的岗位职责,增强依法管理医疗废物的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及社会安全意识,切实履行好各自职责。

3、要严格推行责任追究制

篇7:电子废物处置技术

摘要:电子废物拆解活动一般集中于村镇内靠近人居环境的区域,其污染对当地居民身体健康的影响最为直接.为了了解电子废物拆解活动所造成的重金属污染,对广东省清远市龙塘镇、石角镇内电子废物拆解作坊共29个表土样本以及附近农田33个土壤样本进行了取样,并分析了重金属Zn、Cu、Pb和Cd含量.结果表明,龙塘镇电子废物拆解作坊表土中4种重金属的总含量平均值高达11086mg・kg-1,远高于电子废物焚烧迹地.其中Za、Cu、Pb和Cd平均含量分别为3039.6、6371.5、1635.4和39.3mg・kg-1.从事电子废物拆解业历史较短的石角镇的拆解作坊表土中,4种重金属总含量和各金属平均含量均低于龙塘镇,显示出拆解历史越长,污染越严重的倾向.与焚烧工序相比,拆解工序中的Zn、Cd污染更为严重,Cu污染相近,Pb污染相对较低.在拆解作坊附近33个农田土壤样本中,Zn含量不超标,Cd含量超标最严重,超标率为78.8%.最大超标倍数达25.7倍,其次是Cu,超标率为63.7%,最大超标倍数达6.3倍,再次为Pb,超标率为48.5%,最大超标倍数为2.1倍.4种重金属的综合超标率达到81.8%.农田土壤中4种重金属与拆解作坊表土中重金属具有一定的同源性,并表现出共迁移特征.由此可见,研究地区大规模的电子废物拆解活动已对当地居民造成了严重的.健康风险.作 者:罗勇 罗孝俊 杨中艺 余晓华 袁剑刚 陈社军 麦碧娴 LUO Yong LUO Xiao-jun YANG Zhong-yi YU Xiao-hua YUAN Jian-gang CHEN She-jun MAI Bi-xian 作者单位:罗勇,LUO Yong(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州,510275;广东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广州,510520)

罗孝俊,陈社军,麦碧娴,LUO Xiao-jun,CHEN She-jun,MAI Bi-xian(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10640)

杨中艺,余晓华,袁剑刚,YANG Zhong-yi,YU Xiao-hua,YUAN Jian-gang(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州,510275)

篇8:浅谈危险废物的处理处置技术

依据国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中相关定义, 危险废物是指依据国家制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方法和标准鉴定后符合危险废物有关规定的或在国家危险名录内的。危险废物的定义是:具有一定的毒性、易燃性、腐蚀性和感染性等一种或几种危险特性的废弃物。对于不能排除危险性的物品, 对环境或人体可能造成破坏或损伤的, 应按照危险废物的管理规定进行管理。危险废物的危害包括:通过水体 (地表水和地下水) 、大气等环境传播造成人身健康受到损害或环境受到破坏的物质, 其特点在于具有长期性、严重性、潜在性, 且难处理和恢复。危害通常长期危害和短期危害两种。

2 黑龙江省危险废物处理处置现状

依据对黑龙江省的危险废物的相关调查得知, 黑龙江省在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场处置范围内所产生的危险废物量为25.4万吨/年。危险废物内所含成分较多, 产生的来源也较广泛, 其中产生较多的行业包括:化工行业、制药行业、石化行业、金属冶炼行业等;到2002年为止, 各企业产生的危险废物据统计, 种类已经超过30种以上。危险废物已处理量约为23.5万吨/年, 需处置量约1.9万吨/年。其中医疗废物占需处置危险废物总量3.2%。工业危险废物占总量的96.8%。

3 危险废物处理处置方式和存在问题

(1) 在进行有关的调查走访后发现, 大多数企业没有专门的危险废物处置和回用的设施, 通常产生的废物就地进行贮存在企业内部, 这种情况对企业的影响巨大, 有些企业甚至因此不得不停产或半停产。 (2) 大部分的危险废物只是进行简单处理, 处理的工艺简单、处理设备落后、处理的规模较小, 且缺少污染防治的有关设施, 造成了污染的加剧。 (3) 经过回收利用的废物, 由于其技术较为落后, 规模较小, 相关的操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知识缺乏, 造成使用危险废物进行成产的现场, 导致生产过程中对人身健康造成了极大的损害, 并对土壤、空气和水造成的严重污染。 (4) 危险废物存在随意存放的现象或进行简单的填埋, 而不采取正确的安全处理措施, 对填埋区域内的水体、大气和土壤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 (5) 存在某些企业对危险废物危害程度认识不足, 且缺乏相关的法律意识, 将危险废物随意的偷拍到水体中或将危险废物和生活垃圾进行混合, 对人身健康和生活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4 危险废物的处理方法

危险废物处理的最终目标是达到无害化要求。在对危险废物进行最终处置前须对其进行处理, 处理的方法多种多样, 主要是改变危险废物的物理化学性质, 来达到无害化的目标, 比如中和、容积减量和消除有毒成分等。危险废物的处理方法很多, 但目前较为常用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热处理、固化处理和生物处理。

4.1 热处理

热处理的原理是通过改变固体废物的成分结构组成和通过高温将其破坏, 能够达到减量化、无害化和综合利用的目的。热处理包括的方式有:热解、湿式氧化和焚化等。由于焚烧处理可以对危险废物的体积进行大幅度的减少, 因此对于危险废物的减量化处理效果较好。我省目前就是采用旋转窑焚烧炉技术处理危险废物, 焚烧产生的烟气经过二燃室高温处理后, 由余热锅炉降温和急冷塔快速降温, 再采用干法初步除酸并喷入活性炭吸附有害物质。经过处理的烟气进入袋式除尘器过滤、除尘后, 采用湿法进一步脱除有害物质后, 经烟囱达标排放。

4.2 物理处理

物理处理方法是通过相变或浓缩的方式来改变危险废物的结构, 通过减小废物的体积, 方便废物的贮存、运输和处置。物理处理方法包括:萃取、压实、吸附和破碎等。

4.3 化学处理

化学处理是通过化学方法对固体废弃物中的有害成分进行破坏, 或将其转变为容易处理和处置的物质。主要的方式是通过改变物质的化学性质来达到无害化处理目标。我国危险废物最终处置前, 常用化学处理作为预处理工艺对危险废物进行处理。常用的化学处理方法用于无机废液, 如酸、碱和油等, 方法包括点解、沉淀、絮凝和中和等。

4.4 生物处理

微生物具有分解危险废物中可降解有机物的作用, 将危险废物的危害降低且适合再利用。主要的生物处理方法包括:好氧处理、厌氧处理和兼性厌氧处理。生物处理与化学处理相比, 其优势在于降低能耗且处理费用较低, 目前应用较广泛, 但处理效率较低, 更需进一步研究。

4.5 固化处理

固化处理的过程是采用固化基材将危险废物进行包裹, 然后包裹好的危险废物运输到安全的地方存放, 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固化处理的主要应用于放射性危险废物的处理处置, 固化体的容积要超过危险废物的体积。

各种处理方法的特性不同决定着其适用危险废物处理的方式不同, 危险废物的成分、性质和组成各不相同, 因此需要对危险废物的特性充分了解后, 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进行处置。

5 危险废物的最终处置

固体废物的最终处置方法有:堆存法、填埋法、土地耕作发、深井灌注法和海洋处执法。

堆存法和土地耕作法一般适用于危险废物不易溶解、不腐烂变质和不含有重金属等危害周围环境的物质, 对其成本的要求较严格, 对于有毒有害物质不适用, 以防止有害物质进入生物循环系统;深井灌注法主要用于那种转化和破坏较难的危险废物, 不能应用现有处置方法合理处置或处置的费用极高, 例如高放射性废物, 深井灌注法是将固体废物液化, 形成溶液的处理方法;海洋处置法目前应用较少, 我国是不赞成海洋处置危险废物的国家, 并且制订了相关的海洋倾倒废物管理规定, 防止发生海洋倾倒危险废物的现象, 如符合倾倒的要求, 也需进行严格的审批;土地填埋法作为国际上应用最多的一种最终处置方法, 其对于危险废物的最终处置效果较好。

摘要:危险废物的危害特性包括:毒性、易燃性、腐蚀性、反应性和感染性等。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危险废物的危害和黑龙江省危险废物处置现状, 其次分析了危险废物处理处置方式和存在问题, 最后对危险废物处理方法和最终处置进行分别阐述。

关键词:危险废物,处理处置,技术

参考文献

[1]邓志文, 陈敬军等.浅谈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工程的规划及设计[J].矿冶, 2006 (01) .

[2]蔡同锋, 张艳艳.危险废物处理技术进展及若干建议[J].污染防治技术, 2010 (02) .

上一篇:小学生写一件事的作文下一篇:怀孕得了脚气怎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