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团招新总结

2024-09-06

记者团招新总结(精选15篇)

篇1:记者团招新总结

记者团招新总结

在经过新学期一个多月的准备,以及招新用2个多星期的时间,我们记者团把新生招完了。尽管我们的宣传不够多,不能让学弟学妹们很好的了解到记者团这个社团,但是结果却出乎了我们的意料,我们招到了40名新的成员,这说明了我们付出的没有白费。

首先,我真的要要感谢我们社团里全体人员,因为他们为招新的事付出了自己的很多时间,特别的是全体人员去扫楼的时候,大家那股认真的干劲给我真的很多感触。原来我们社团是这么团结和这么有活力的,我相信着你们接下来会更好把记者团带好的。

接着我们在9月26日到28日开始设点在学校摆点招新,就等着学弟学妹们踊跃投报名表了,可是等了很久都没见一人来问下,不过还好之前去扫楼的时候就已经有些学弟学妹报名了,这还算是小小的安慰。终于在截止报名的时候,我们招到了20多人,感慨着,招新很不容易啊。

最后我们决定在9月29日召开面试大会,来的人可是很多,坐满了后山的2个教室,让我很开心的看到记者团的明天呢。由副团以及各部的部长镇守面试一关,秘书部的人负责做好记录。一开始,进来的学弟学妹都有点腼腆和害怕,但是还是能轻松的回答了我们的所提出来的问题,也简单做了自我介绍,一个半小时后,终于把面试全部弄完了,剩下了40名新的成员,一张张新面孔让我们欣喜但又有些担忧,因为接下来的任务很多,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带领他们提高自身技能,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在接下来的一年有所获,有所成长。不管如何,我们都要努力,因为明天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困难或者欢乐等着我们,只要我们心态摆好,那就什么都不是问题了。

二零一二年 十月

二十日

院记者团

篇2:记者团招新总结

记者团招新策划书

一、招新人数:

8人(计划)

二、预计人员班级分布:

自动化两个人、电子信息工程两个人、通信工程四个人

三、男女比例:

四女四男(计划)

四、计划原因:

首先,男女平均分配,可以更好安排工作,男生有体力和耐力,女生有仔细和认真,男女搭配,干活不累。另外,在各个班级都有分配是为了补全在一些紧急情况下时有人有课的空档。因为考虑到自动化的课比较多,比较难,所以在自动化专业也会少招一个。当然,招人不能盲目,首先我会选择自愿进入记者团的人,同时在收军训感言的时候,我也会注意文笔好的人,在招新的时候也会做为一个考评因素。此外,我会考虑对委员进行分组,比如写稿和照相分开,这要根据到时大家的意愿来决定。总之,在招新上,要做好我团的宣传工作,打破极少人报记者团的僵局。详细计划如下:

一、在军训期间,我会留意军训感言的情况,会着重看一些文笔好的感言,并在以后多留意;

二、平时多与学弟学妹交流,多了解他们的情况;

三、在招人时我会多方面考虑,比如体育特长等等;

篇3:记者团招新总结

世界知名办公方案提供商雷格斯2012年初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 中国内地上班族所承受的压力, 位列全球第一。焦虑, 感觉压力不断增加, 这成为当下中国职场人士一种普遍情绪反映, 有的甚至演变成精神障碍疾病。在中国, 患有精神障碍疾病的自杀未遂者中, 近四成患有焦虑症。工作成为焦虑最主要诱因之一。

如今, 媒体竞争日趋激烈。职称人焦虑感, 媒体行业排名靠前。对媒体从业人员来说, 竞争的激烈, 表现在对社会肩负的强烈责任, 以及对新闻事件的把握上。而记者岗位, 则体现在每一篇稿件的评价高低、每个月工作量的多少上。笔者组织过对200名记者进行问卷调查, 工作中最大的烦恼是:焦虑好线索, 怕因此完不成任务而被淘汰。

受调的200名记者普遍同意这样描述他们的工作状态:如果当天没有预定的采访, 通常会在早晨8点左右起床, 早饭吃或不吃, 打开电脑或上网手机, 瞄瞄当天的新闻, 看看兄弟报纸尤其是同口岸记者的表现, 然后看微博微信, 去各类论坛逛逛, 给熟悉的几个朋友或者工作关系上的人士打几个电话。如果这样一圈下来还没找到好的线索, 通常就会陷入茫然和焦虑中, 也是一天坏情绪开始。日复一日……

此次受调80%记者反映, 风里来雨里去跑采访, 一日三餐无规律, 熬夜加班写稿子等看得见的苦和累, 都不是最主要的, 最折磨人的还是心理上的焦虑——今天我写什么?笔者询问30名直接从记者岗位离开的媒体从业人员, 22人是因为无法持续获取到好的新闻线索而选择放弃。

二、学会逆向思维, 捕获新闻线索其实是一件快乐的事

从1997年成为实习记者算起, 笔者在新闻采访岗位上已经连续工作近18年。对新闻线索, 笔者很少有焦虑的感觉, 主要是我把新闻线索的获取看着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并从中源源不断地获得成就感, 促使和刺激更大的兴趣和热情, 形成良性循环。下面总结的是笔者捕获新闻线索的“快乐六法”:

(一) 接近性是把尺子, 遇事都来量一量

笔者服务于一家地方媒体, 新闻线索获取中, 接近性是我第一考虑的要素。即使每天早晨上网, 我都会在百度等搜索引擎中输入“重庆”、“沙坪坝”、“重庆文物”等数十个不同的组合进去, 看看结果是什么。

(1) 地理上的接近性。主要是这个线索是不是跟记者所服务的读者对象地理上接近或有关, 这个人跟读者对象是否有关。我把接近性当作一把尺子, 每天在寻找线索时, 都拿来量一量, 力求找到这种关系的存在, 每天成为我获取新闻线索的主要途径。例如, 2010年春季西南大旱, 报社委派我去云南、贵州、广西等地深入采访, 根据这一原则, 我先后做了《贵州辣椒贩子囤积辣椒, 提醒重庆火锅店应尽早准备》《乌江源头断流3公里》《越南也大旱, 20多名重庆水稻老板今年都要亏》等等。

(2) 心理上的接近性。如果你遇到的一个新闻线索, 与你的主要读者群在地理上人员上都扯不上关系, 心理上的接近性也是考虑因素之一。比如说怎么报道广西大旱时, 我选择了这么一条线索, 20元人民币上图案是漓江水波荡漾的元宝峰, 而漓江水枯, 元宝峰已经耸立在干涸的河床上。我手持一张20元的人民币到现场对比摄影, 每个读者一看就清楚了, 这正是利用人民币与大家的心理接近性这个点。同样, 北京奥美公关工作人员频因加班过劳死, 死者也不是重庆人, 但我利用心理上接近性这个点, 以此为由头, 深入关注本地广告公关行业人员的工作与健康, 同样很受关注。

(二) 制作新闻台历, 大的时间节点预先谋划

笔者有一部新闻台历, 那些重要的日子都会予以特别标注。例如, 7月7日, 抗战全面爆发日;11月27日, 歌乐山烈士纪念日, 等等。这些大的时间节点背后就蕴藏着丰富的新闻线索资源。

对待这些大的时间节点, 我从不懈怠, 做准备, 一般都有收获。例如, 2011年做一个庆祝建党系列报道, 因为早有谋划, 我走进巫溪尖山, 找到一个87岁的老人, 当年江姐的丈夫彭咏梧被杀害, 就是他挑着彭的头颅, 走了一天的路去到奉节竹园场。因为我遇见了他, 一个独家的新闻出来, 一段历史的空白被抹去。

(三) 有强烈反差和激烈矛盾冲突的事物一定反复思考

遇到有强烈反差或者激烈矛盾冲突的这类事物时一定要留意, 要仔细揣摩, 找到最大新闻价值。2009年底, 重庆某网站搞了十大网络草根红人评选的活动, 投票过程我注意到一个叫“振中华”的网名, 而其他网名都很“不堪”, 如什么“狗啃的老南瓜”等。直觉告诉我, 这个与众不同 (强烈反差) 的网名背后一定有故事, 进一步打听, 发现居然是一个县委书记, 平常在网络上频频与网民互动。

接下来同样是这个县, 请我去参加一个新闻发布会, 该县要拍摄一部电视剧, 反映该县大力发展柑橘事物。正常情况下, 能发个边栏小稿子都不错了, 结果我硬从里头抠出一个全国性的新闻热点, 因为这个剧里头涉及书记、县长的角色, 都是由该县的县委书记和县长来出演。我报道因此转变为《陶红回乡演村姑书记县长演配角》。

(四) 让你意犹未尽的事物要多想一想

平常我都喜欢翻一些“闲书”, 看各类有历史背景的影视剧, 遇到很多意犹未尽的东西, 进一步探索, 从中捕捉到不少好的新闻线索。

合川钓鱼城2010年陆续有许多重要的考古发现, 怎么来报道好呢?读过金庸的《神雕侠侣》的人都知道, 杨过在襄阳城外助郭靖抗蒙, 以石击毙了蒙哥大汗。真实情况是, 蒙哥大汗率队东征至合川钓鱼城外, 遭到军民顽强抵抗36年。蒙哥大汗上高梯瞭望城内敌情时, 伤于城中军民投石机抛出的石头砸伤而死。抗战时期, 金庸在重庆读书并工作, 为什么他把这段历史“渝冠襄戴”呢?报道进行了有趣的探索。

同样, 笔者2007年一天在翻阅《重庆市志》时, 读到一则记载:1985年11月16日, 市第五人民医院泌尿科人工授精研究取得成果, 第一个人工授精婴儿健康出生。我立即赶到医院找到当时的科学家采访, 了解到现在这个孩子的情况, 揭秘了当时在技术、道德、法律等领域的努力和突破。

还有根据央视先后热播历史剧《风语》和《人间正道是沧桑》, 笔者分别做了《揭秘南山“中国黑室”》《红军军长后人要告热播剧》等轰动国内外的报道。尤其是后者创造了一个先例:一家地方媒体的报道, 让35集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中汤慕禹这个角色, 从第19集开始, 被央视换成另一个名字。

(五) 热点中寻找冰点, 冰点中发掘热点

如今网络资讯非常发达, 是一个信息的海洋。作为一名职业记者, 要善于逆向思维, 从各类热点中去寻找有报道价值的冰点, 从各类冰点材料中去发掘出新闻热点。

(1) 遇到大热的新闻要冷静。一名职业记者, 一定要有冷静的头脑。尤其是当遇到一个热点新闻铺天盖地而来时, 要考虑我的空间在哪里?不是一味去追热点, 而是停下来冷思考。例如, 2013年斯诺登事件爆发, 我一直在逐字逐句的分析这个新闻, 思考自己能不能做点什么。当看到斯诺登服务的美国国家安全局的介绍时, 我眼前一亮。这个机构的创始人是美国雅德利教授, 密码破译的专家。一战结束, 美国国会认为这个机构侵犯了公众隐私, 要求解散, 实际这个机构转入地下, 发展为今天的美国国家安全局。我注意到有资料记载, 那以后雅德利教授来到了重庆, 并在南山创办了“中国黑室”, 专门对日本进行密码侦听和破译。以斯诺登事件为由头, 我们做了一期“中国黑室”的报道。这样的新闻很多, 如云南哈尼梯田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后, 我们做了一期重庆本地的很美的梯田;美国总统奥巴马2011年底连任成功, 我们做的是他背后有一个重庆男人;重庆2007年夏天的极端高温, 我们做了一期《重庆2000年罕见天象大揭密》;国庆60年阅兵, 我重点关注天安门大街为什么坦克都压不坏、气球上天如何不撞上战机, 等等。

(2) 遇到冷材料头脑要“发热”。一名职业记者, 每天都要面对海洋般的资讯和信息材料时, 一定要让头脑“发热”, 这是一个新闻的宝藏, 要善于源源不断地从冰点中发掘出热点新闻。2007年7月初, 我在网络上例行搜索时, 发现一段作家方军的记载, 提到卢沟桥事件中幸存的亲历者, 目前海内外还有7个人, 其中有一个居住重庆。除了名字, 没有其他任何信息, 由此我展开艰苦地寻找和搜寻, 用三天时间找到了这个老兵, 并赶在7月7日当天做出一条《卢沟桥, 老兵张可宗前来报到》的新闻。运用逆向思维, 在纷繁而喧嚣的社会, 从海洋般的冰点材料中发掘出热新闻, 将会成为现代记者一种新常态, 更考验记者的能力和水平。例如, 一大堆会议材料放在你面前, 可能只有一句话有新闻价值, 为了这句话, 你需要跑断腿。

(六) 善于比较, 寻找相似性和关联性

这种方法更适合于一个地方媒体在参加一些全国性或者全球性的报道中运用, 是发现新闻线索的一个有效途径。

2009年曹操墓发现, 我去到现场报道。魏、蜀、吴三分天下, 回来后, 接着曹操墓这个热点, 我梳理材料和走访专家, 发现历史上有关刘备墓的更加精彩, 于是又重点做了刘备墓的系列报道。

2010年长驻上海世博会报道, 几乎天天会参加一些国家馆举行的发布会或者招待会。参加巴西国家馆的新闻发布会, 我获得提问机会并问了两个问题:巴西北部区域广阔, 但依然处于原始状态, 贵国有没有类似中国西部大开发那样一个计划来开发北部?重庆的公交工具都使用天然气, 但加气困难, 尤其是夏天, 公交车司机及出租车驾驶员都非常困难, 巴西公交工具使用氢材料, 请问在解决加气难这一问题上有没有成功的经验分享?次日, 我的报道在服务性、新闻性上取得很好的效果。

三、更好捕获新闻线索几点规律性建议

第一, 有准备。这里准备既有广义上的准备也有狭义上准备。广义分以下几个层次:心理上和身体上你是否准备好了长期做一名记者;知识储备上你是否做到了一个基本水平, 如果没有做到该如何去准备;精神以及思考方式上你是否做好了当记者的准备;是否做好了与记者生活规律相适应的准备。狭义的准备则主要是指对每一次采访是否做了充足的准备。

第二, 有耐心。没耐心捕捉不了好的新闻或者会失去好的新闻。例如, 我做一组重庆洋行的深度调查, 前后做了半年, 从2009年的5月到11月, 实地走访, 走烂两双凉鞋, 找相关知情人后人, 没多少知情的, 去总商会查, 去政协文史组查, 去各大图书馆查。再如, 对金庸的采访, 一直都想做, 从2010年开始的世博会守候, 找浙江大学文学院, 找他的律师, 找香港记者, 找他的家庭电话, 连续十多天打, 差不多做了4年。

第三, 有信心。信心, 一条好新闻出来, 不光有鲜花和掌声, 还有批评。一定要自信, 我的报道故事可读, 有意义有价值, 我这就是新闻, 我不报道你或许根本就不知道这个东西。

第四, 勤跑动。没有跑动就没有可持续的资源, 就抓不到活鱼、大鱼。比如说有一段时间我做文史类新闻, 重庆市委对面省部楼, 里面一半的家庭我都去拜访过, 里头很多老干部都认识我, 并给我带来源源不断的线索。很多老干部, 甚至成了我的忘年交。

篇4:记者团招新总结

1、为什么要来记者团?

2、你对你将要做的工作了解吗?

3、你以前有学生工作的经验吗?

4、你的特长是什么?能在校报记者团得到发挥吗?

5、如果记者团工作和学习有冲突,你如何处理?

6、新闻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7、在1分钟内列举这瓶水的用途。

8、由你自己选一个话题阐述新闻要点。

个性化问题:

1、你觉得自己是个什么样子的人?

2、你最大的快乐是什么?

3、我们为什么要聘用你?

4、你进了记者团有哪些作为(具体的)

5、上大学已经一个多月了,总结以下你对大学的认识,你对大学的印象。(考察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事情的总结能力。)

6、大学的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例如:协会、学生会、艺术团、团工委,你都加入了那些?如果没有为什么不加入?如果加入了一些,谈谈你对这些活动的认识。(考察学生对集体活动的兴趣程度,如果什么都没有参加的学生要好好考虑了。)

7、谈谈大学你有什么目标,什么计划?(考察学生做事的目标感)

8、认识我吗?知道我是那个部的吗?谈谈你对我的认识!(考察学生的应变能力,对待领导的态度)

9、简单地谈一下你是怎么过完过去的那个暑假的,做了一些有意义的、想做的事吗?(考察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可以看出学生的活泼程度)

10、进入新闻社你觉得你有那些优势?(很经典的学生会面试问题)

11、当过班干吗?团支书或班长?你在做学生工作中碰到的令你棘手的问题是什么?(很多学生在面试的时候都说自己是班干,这是一个很好的验证问题)

12、以前组织过什么活动吗?你是怎么做的?(经典的学生会面试问题)

13、现在有两份工作,一份是很保险的固定工资的工作,另外一份是风险很大的工作但如果做好了对自己很有发展前途,你会选择哪一个?为什么?(考察学生的创新精神)

14、迎新晚会你看了吗?当时你们走的时候地面很脏,有很多新生主动留下来打扫卫生,你留了吗?如果没有你想过留吗?为什么没留下来?(考察学生的诚实态度,很少有新生会想到)

篇5:记者招新笔试题目

1、新闻指社会上最近发生的新事情,一般都有六要素,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日常生活接触比较多的“新闻”一词,其含义很多,请你给“新闻”下个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则消息可以有多个标题,除了必不可少的主标题外,还可能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

4、新闻报道应注重__________ 性、__________性、__________性

二、改错题(15分)(下面是一则新闻,其中有四处文字欠妥,请找出并改正。)(每修改一句得3分:选号正确每空1分,修改正确每空2分)

1、根据新华社北京12月23日电①外交部发言人章启月今天就日本海上保安厅在东海海域击沉、追逐一可疑船只事件回答了记者提问。②章启月说,中方一直密切跟踪事态发展。③据向有关部门证实,该船不是中国船只,④沉没地点在中国领海约260公里处。⑤中方对日方在东海海域使用武力表示关切,⑥对这起船只沉没和人员伤亡事件表示遗憾。⑦中方正在责令日方进一步通报有关情况。

_______处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_______处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_______处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_______处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三、判断题。判断以下成语中是否有错别字,有错别字的则在错字下划一条横线,并将正解写在括号中,没有错别字的则打“√”。(40分)

莺啼雁语( ) 人才倍出( ) 春意阑珊( ) 甘败下风( ) 迫不急待( ) 再接再厉( )

一诺千斤( )不胫而走( ) 黄梁美梦( ) 墨守成规( ) 走头无路( ) 罄竹难书( )

洁白无暇( ) 世外桃源( ) 饮鸩止渴( ) 愤发图强( ) 成群结对( ) 酒中掺水( ) 扬常而去( ) 搬门弄斧( )

四、新闻题。(21分)

篇6:记者站招新计划

一、本站宗旨:传递校内新闻,访谈名师风采,发现同学心生,书法青春情怀,提高成员素质,立足我院团委,服务全院师生。

二、招新对象:2011届全院新生(南院)。

三、各部门招新人数:

办公室:2人

新闻部(编辑):15人 摄影:4人 策划:3人 发行部:3人

四、各部门职责:

1、办公室职责:

(1)、负责例会的出勤统计及会议期间的书写文字记录,并于例会后协调发行部上传至记者站博客;

(2)、负责本部门的简讯、工作总结、策划书、成员资料、活动总结等记者站相关资料的编辑、收集、归档工作;

(3)、协助站长做好对记者站的各项工作监督;

2、新闻部职责:

(1)、负责完成我院大型活动的采访、简讯出稿工作,简讯完成后及时叫交闻副部长修改,并由发行部负责投稿至团委投稿邮箱;

(2)、新闻部成员每月20号之前至少出美文一篇;(3)、协同记者站其他部门做好各项工作;(4)、加强与广播站、宣传部的联系,为两个部门提供所需的稿件。

3、摄影部职责:

(1)、跟踪拍摄或录制校园内外各大重要活动场面、采访的老师和优秀学子、记者站各项工作;

(2)、拍摄校报、博客等需要插图,及时交发行部进行编辑、投稿;

4、发行部职责:

(1)、负责协助校报老师对校报进行新闻稿收集、整理、排版、校对、发放等工作;

(2)、负责对新闻部、摄影部提供的资料进行及时收集、整理、投稿工作,发行部有权利和义务对新闻部和摄影部的稿件、摄影作品进行监督和催促;

(3)、负责收集社会上有意义的征文比赛、摄影大赛信息,鼓励我团成员进行投稿;

(4)、负责向我院广播站投送团的校园简讯、评论、美文等;

5、策划部职责:

(1)、在团委老师、站长、副站长的指导下策划记者站的招新活动、征文活动、主题活动、专业培训、友好院校交流、新闻知识大赛、专访、郑州各大学记者站美文摄影展等各项活动,并形成标准型的策划书;

(2)、负责对其策划的各项活动所涉及的人员、时间协调工作;

(3)、负责策划对站内成员的生日庆祝工作;(4)、协同记者站其他部门做好各项工作;

五、招新前的宣传工作:

(1)、跟随团委的整体的宣传工作,进行宣传。(2)、出两块介绍记者站的板报。

(3)、对正在军训的新生做一个采访活动。(4)、进教室向新生详细的介绍本站的情况。

六、招新流程:

(1)、第一轮进行一个简单的面试,不会淘汰太多的人,挖掘有采访能力的人才。

(2)、第二轮进行笔试,要求对最近的新闻做出评论。考察新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

(3)、第三轮要求新生交一篇自己的原创的文章,考察新生的写作能力。

(4)、通过三轮的考试,最终决定留下来的同学。

院团委记者站

篇7:记者团招新总结

教育部于2014年9月13日印发《201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的通知。其中有如下内容:

第五十三条对初试公共科目成绩略低于全国初试成绩基本要求, 但专业科目成绩特别优异或在科研创新方面具有突出表现的考生, 可允许其破格参加第一志愿报考单位第一志愿专业复试 (简称破格复试) 。

破格复试应优先考虑基础学科、艰苦专业以及国家急需但生源相对不足的学科、专业。对一志愿合格生源不足的专业, 招生单位要积极做好调剂工作, 不得单纯为完成招生计划或保护一志愿生源而降低标准进行破格复试。合格生源 (含调剂生源) 充足的招生专业一般不再进行破格复试。破格复试考生不得调剂。

首先, 这是国家教育改革大背景下的一次政策调整。2010年7月29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正式全文发布。其中的主要内容就包括“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这是国家对招考制度改革的整体安排。此外, 教育部于2012年6月14日正式发布《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其中强调“健全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推进研究生招生选拔制度改革”。这是教育部门对研究生招考制度的具体政策安排。

我国研究生招考制度自恢复以来, 已经为国家输送了大量的高层次人才。但人们也逐渐认识到它存在一些问题:选拔方式单一, 将有学术专长但其它方面有短板的人挡在门外, 如引起不少人关注的“陈丹青事件”;考生有一定程度应试倾向, 不少人迷信考试, 忽略专业和学术能力提升;复试公平性问题等。国内也有研究生选拔制度改革的讨论和研究。如孙晓敏, 薛刚在《国外研究生选拔方式对我国研究生复试的启示》中对美国研究生选拔中应用最广泛的本科成绩、录取面试和推荐信三种方式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 并对我国研究生选拔制度提出有益建议。

再者, 政策的初衷是将专业突出或有学术专长但其他科目有短板的人才选拔进来, 实现“不拘一格降人才”。尽管仍有不少限制, 如“略低于”意味着初试公共科目有较大短板的考生不能从该政策中获益。理想的研究生选拔制度应对“偏才”、“怪才”敞开大门, 但现实中要兼顾公平及可操作等因素, 使得目前的制度仅能惠及部分此类人才。不过, 若将该政策视为研究生选拔制度改革的一小部分, 我们充足有理由期待未来。

那么, 这对于广大考研学子及未来考研的在校大学生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对2015考研学子来说, 这无疑是利好消息。因为这个政策的出台拓宽了考生读研的通道, 特别是对于专业突出或有学术专长但其他考试科目有短板的考生尤其如此。从长远来看, 这条政策对有志于读研的学生有引导作用:重视专业课的学习及学术能力的提升, 如有相关特长, 不必过于担心公共课不过线而影响读研。对“准研究生”来说, 要通过政策的提醒看到研究生的核心要求:学术能力或潜力而非应试技巧, 专业能力而非面面俱到。看到要求, 适应要求, 提前准备, 甚至超前发展, 就会从容地步入学术殿堂。

此外, 2015考生需注意政策细节。考生能否破格复试取决于两方面:自身条件和报考学科、专业及志愿。就自身条件而言, 具有“破格复试”资格的考生必须“一弱一强”:“弱”指公共科目成绩弱;而“强”指专业课成绩突出或科研能力强。并且“弱”为略弱, “强”为特别强。另外, 政策中并未指出弱和强的程度, 这意味着考生需根据报考院校的具体规定来确定自己是否符合“一弱一强”条件。注意, “一弱一强”仅为必要条件, 要取得破格复试资格, 还有看报考学科、专业及志愿。

首先, 破格复试有优先考虑的学科及专业。再者, 一般只有生源不足且经调剂后生源

仍不足的专业才进行破格复试。而且破格复试考生只能参加第一志愿报考单位第一志愿专业复试, 且不能参加调剂。

篇8:招新总结[模版]

工作总结

通过激烈的竞争,公正的评比,精心的挑选,本次招新的工作圆满完成。竞争和淘汰是相对存在的,来者虽是人才济济,我们最终还是择优取了十五名新生来组建本部团队。回顾整个招新的过程,总体来讲是令人满意的。

一、前期准备

在新生军训期间,我部本着为大一新生服务,为文学与新闻学院团总支学生会服务的理念,前往吊岩坪老校区大一宿舍,向大一新生宣传讲解各部门职能情况,分发部门宣传资料,让他们对我部以及整个文新院团总支学生会更加了解,为我部后期的招新工作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二、招新过程

1、招新形式

招新活动以面对面问答为主,通过逐个提出问题来基本考核一个人的自信、胆量以及对工作态度等。这样一种形式,有利于加深对他们的了解,同时通过言语沟通,发现他们各自的优点和缺点,以便在日后的工作中针对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更合理的分配任务,真正实现锻炼能力的目的,达到能力的提升。

2、招新成果

原计划的十五名招新名额已全部录满,并在大一各班的分配情况基本合理,这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以后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被录取的干事大都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普通话水平以及交际能力,此次招新的质量是较理想的。

整个招新活动进展顺利,各个方面协调较好。但也存在着不足,比如前来应聘的新生男女比例失调等。此类问题值得我部加以反思,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一定会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争取将以后的工作做得有声有色!

篇9:招新总结

商海风云社

招 新 总 结

一、活动名称:商海风云社社团招新

二、活动时间:2016年9月24日、9月25日、10月9日

叱咤风云,你我同在

三、活动地点:冶金篮球场、老冶金楼A307、公共楼303

四、主要活动:社团招新、新生第一次见面会

五、活动总结如下:(1)活动准备充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这次活动中得到体现,关于此次活动我们在提前三星期就开始准备,招新海报的制作,人员如何分配、活动所需物资的准备。

(2)团队密切合作

在此次活动中,社委基本全部到齐。各部门各司其职,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在活动敲定环节,社委就活动创意提供了宝贵的意见,在活动筹备阶段,社委们积极参与,真正做到了忙而不盲。

(3)招新成果

此次招新我们一共招了158人,其中第一次招新招到153人,二次招新5人。

(4)社员积极参与

新生见面会参与的社员达到了全部社员的80%以上,经过社委自我介绍、部门介绍后,我们进行一系列游戏,玩的不亦乐乎。

(5)活动效果反响好

这次见面会让新成员有了家的归属感,利于他们在商海不断前行,提高自己,进而让商海越来越好。

不足之处

叱咤风云,你我同在

(1)外院宣传不到位,导致外院人员较少。(2)第一天早晨集合比较迟缓,领物资比较慢。

(3)没有提前对活动场地的设备进行检查,没有对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做应急方案二。

五、活动的结果和意义

此次招新、见面会超出了我们的预期。无论是社委还是新成员参与度高、收获多。通过招新我们注入了很多新鲜血液,利于商海的进一步发展,见面会更让新社员认识了商海,促进了社员社委的交流。通过这次活动社员们加深对社团文化的理解,育商界精英,真正实现“叱咤商海,你我同在”,增加了社团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六、活动照片

叱咤风云,你我同在

叱咤风云,你我同在

叱咤风云,你我同在

叱咤风云,你我同在

叱咤风云,你我同在

篇10:招新活动总结

2011年9月18日

主办单位:公共关系协会会 长:王勇 联系电话:***

上交时间:2011年9月18日

一. 主办单位:公共关系协会 二. 活动地点:华东交通大学

三. 活动时间:2011年9月17日星期六到2011年9月18日星期日

四. 活动对象:公共关系协会全体负责人员 五. 活动流程:(1)活动前的准备: 首先召开了小型准备例会,确定了招新的分工任务,时间地点,目标人数和主要负责人员。会长对招新积极性做了动员,提出了积极参与,认真负责的要求。(2)活动过程中:

2011/9/17南区

招新第一天,主要负责人员很早就到了招新现场,找到了位置,由于种种原因,位置过于偏僻,上午招新效果不佳,下午调整位置,各负责人坚持到晚上,尽心尽力,成果可观。

2011/9/18北区

招新第二天,大家客服大风天气依旧在七点左右就搭好了帐篷,虽然气温很低但大家依旧很有热情,积极参与,耐心为学弟学妹们介绍讲解,招新工作进展顺利。(3)活动结束后: 归还了招新借的桌子和帐篷,清理了招新现场。

六.活动总结:

1、成功之处:

各负责人基本上响应了会长的号召,积极参与,认真负责,发扬了公共关系协会团结统一,吃苦耐劳的精神,特别是很多成员一直从开始坚持到最后,诚恳耐心,展现了作为协会负责人的责任心和领导能力,值得肯定。

2、不足之处:

首先招新前的准备工作不够周全,没有一个细致的部署安排,没有明确的目标,对很多突发状况的预期不够,对招新的难度估计不够。

其次在招新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位置偏僻,宣传力度不够,但是由于解决的经验不足,导致招新效果不佳,没有很好的做到吸引跟多的同学来报名。

总结:本次活动总体上还是比较成功的,这是公共关系协会新一代负责人组织经历的第一次重要的集体活动,这次活动磨合了我们的团队,培养了我们的协作精神,最重要的是积累了一定的组织活动的经验,所以我们相信在肯定了优点总结了不足之后,我们一定会做得更好。

篇11:从记者到出镜记者

现场报道是电视记者在新闻现场以口头报道的形式直接向观众对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进行报道的一种形式。它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记者直接“出镜头”。随着电视报道技术的发展, 电视报道手段逐渐发生变化。电视现场报道作者为一种较为先进的电视报道形式, 在当今电视报道中占据了很大的份额, 其中, 作为电视现场报道的主体-出镜记者来说, 在电视报道中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比其他的电视采访手段, 电视新闻记者出镜具有以下特点和优势:一是增强新闻的现场感。现场报道中, 记者现场的解说、表情、神态、动作都传递着现场信息, 语言和非语言的同时使用, 更能把观众带入到现实环境之中, 使其身临其境;二是增强新闻的深度。电视新闻和传统媒体相比, 缺乏深度是一大弱势。而记者出镜就可以有效的弥补这一缺憾。记者出镜中在被采访对象的叙述中使一些抽象意义的话题得到直接的发展, 能快速的实现采访主题的深入。然而, 这就要求记者要从采访记者成长为出镜记者。怎么做?如何做好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对由于这一问题笔者是深有体会的。

1“敢出镜”

不要怀疑自己的普通话标不标准。CCTV的白岩松、敬一丹、崔永元等的普通话都不标准, 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成为全国名主持。观念是行为的先导, 只有树立和增强现场报道的意识和观念, 记者就能成为出镜记者, 就能做好现场报道。在一些新闻报道中, 尤其是突发新闻事件, 现场报道只需要通过几个镜头、几句话, 就可以让电视观众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

2 出镜要使事件由“死”变“活”

动态类的和事件类的新闻记者比较适合做出镜报道, 比如火灾的救援、抓捕案件和车祸事故之类的突发新闻, 由于它是突发性的, 所以通常在记者赶到事发现场时, 事件已成定局。怎么让这类新闻活灵活现的展现在观众面前呢?这就需要记者通过出镜来调动观众的眼睛。比如在2012年洱源发生8.06特大型山洪泥石流自然灾害, 对于这样的突发事件, 需要记者随时了解现场动态, 灾情的发展, 各方的关注。同时面对像这样“突如其来”的新闻事情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为此, 到达现场后笔者和同事立即分工, 一个负责抓住现场画面, 一个负责搜集各种资料, 做好现场报道的各种充分准备, 用最快的速度做好准备工作, 以记者现场处境的方式进行报道, 这样既有效掌握第一手资料, 又能抓住现场场景展现给观众, 使观众身临其境, 增强新闻的真实性。

3 出镜记者的角色定位

出镜记者要给自己定位3个角色, 一个角色是观众, 这时的出镜记者就是现场的一名“观众”, 以观众的角度去了解他们想知道什么、想看什么;一个角色是职业的新闻传播者, 这时的出镜记者是事件的传播人, 要尊重事件的真实性, 重视事件的社会影响;三是导演者, 这时的出镜记者在保证真实性的前提下, 适当的还原一些现场当时的气氛。虽然记者不能让现场重现, 但是在新闻发生后, 记者就可以通过多种方式, 来还原现场气氛。出镜记者不仅是观众, 传播者, 更是导演.很多突发性的新闻在记者赶赴现场时就已经发生完了, 所以出境记者就要通过不同的角色的相互切换来还原现场。

4 出镜记者的自我素质要求

出镜记者要对自身的素质要有更严的要求, 首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记者的眼睛是记者战斗的“武器”。出境记者在现场做出镜采访报道时, 要用眼睛不断地观察, 以获得事件的真实和实时发展的材料。只有深刻, 细微, 全面的观察, 才能抓住事件的本质, 博得观众的认同。其次是要有强大的语言表达力。在新闻现场事件不断发展, 记者没有时间去反复推敲如何表述, 所以记者一定要有强大的语言表达能力, 让观众能一听就明白事件相关信息。

最后是要注意自己的屏幕形象。记者出镜时自己一定不能我行我素, 要对自己的身体动作、着装仪表等方面有严格的要求。不能把生活中的一些不良作风带上屏幕, 言谈举止, 着装要与采访环境和谐一致。

在洱源县2013年发生了“3·03”、“4·17”地震期间, 在报道灾区受灾情况、抢险救援工作及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各项工作, 在采访中我们就是通过以大量的现场播报的形式, 利用记者的移动式出镜讲述来营造现场感, 报道了整个抗震救灾的过程, 让人民群众及时真实的了解到受灾情况和抢险救灾、恢复重建各项工作的推进情况, 同时在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 消除群众恐慌心理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总之, 出镜记者要对自身素质有更高, 更严的要求。虽然在新时代下, 媒体间的竞争已经不单纯的是某一方面的竞争, 它更多的体现在媒体的综合实力。但是记者作为媒体的主力军, 体现他们价值的现场能力的强弱, 已被看作是衡量媒体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所以, 对于发展相对滞后的县级电视台来说, 更要注重优秀出镜记者的培养。出镜记者从以上几个方面着手, 下功夫, 不断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和才能, 以便将来在播送新闻现场报道中做得绘声绘色, 从而成为一名优秀的出镜记者。

摘要:现场报道反映的是正在停止的新闻事情, 它把信息同步播放给听众, 让信息可以最直接、最有效的传送。由于现场报道是记者在新闻事情现场边察看、边采录、边听、边口述, 因而具有更强的时效性、真实感、现场感, 可以表现播送特征, 深受听众喜欢。

篇12:招新总结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新思想的崛起,最终会取代旧的制度,新鲜血液的注入,将唤醒一个新的时代。90后这一代,是一群有思想 有创造力的年轻人,他们思维独特,想象力丰富,正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潮流。为了紧跟时代的步伐,创造护理学院学生会一个崭新的明天,开启当代大学生走向未来的大门。在第三次团学代会之后,08级学长学姐相继退会,而11级新同学昂着自信的头颅走进大学校园之际。护理学院团总支学生会决定于2011年9月18日组织此次招新活动,预招一批有思想 有创造力 敢担当的新型人才,在今后的工作中锻炼他们的体魄,培养有能力的接班人,撑起护理学院学生会的一片蓝天。

招新分为两部分,初试和复试,在经过周密的计划,详细的安排,大力的宣传之后,使更多的有为新生了解了学生会,通过初试,初步确定符合条件的新生。在此过程中,首先由个部门中人对所在部门做简单的介绍,同时解答新生的疑问,让他们进一步了解学生会的实质,然后有秩序的到想要进的部门面试,通过与新生的谈话,具体了解他们的思想和能力,从而由部门商议决定初试名单。在接下来的一个月,各部门通过各种方式考察新成员的组织表达能力 是否有思想 有责任心,以为复试做准备。在复试的过程中,新成员在大教室公开谈论一个月来对学生会的认识和自己的一些想法及进入学生会的打算,并且由所在部门成员提问,根据回答和考察结果,综合考虑最终进入学

生会成员。

招新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他决定了今后学生会的走向,一个好的团队,可以使他走向巅峰;一个散漫的群体,可以使他走向低谷。所以对待这件事上,同学们都能认真 负责的对待,各部也通过形式多样的方式考察了新成员。但仍然些不足的地方,在初试时,由于纪律问题,使得面试的教室门口拥挤了很多同学;还有在复试时,由于各别部门未通知到位,使部分同学没有自荐信。总的来说,这次招新基本达到预期目的。进入学生会是一个人的机遇,而机遇造就人才,新的时代赋予我们新的责任,就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最后希望他们能把护理学院学生会打造成一个积极向上,富有激情和活力的团队。

护理学院团总支学生会

篇13:社团招新总结

我院摄影爱好者协会成立于2011年,本着“丰富校园文化,提升校园文化品位”的目标希望开展了一系列有声势、有规模、有影响的活动。

经过半天的时间,摄影爱好者协会的招新工作终于落下了帷幕,在此次招新工作中,协会共招收新会员33名,在这些新会员中,不乏大一中的优秀学生,他们为我们协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他们将成为大学生摄影爱好者协会后备力量,为学校摄影活动更好的开展下去奠定了基础。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全会上下一致努力,本着“服务学校,服务会员”的宗旨,为我们摄影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为了更好地为全院师生服务,发展与壮大摄影爱好者协会在学院中的影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按校团委与校社团联合会的安排,摄影爱好者协会在校园篮球场举行招新活动,招入一部分有一技之长的新会员的加入,以充实协会的力量,更好地为全院师生服务,提高自己的综全素质,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协会充分考虑到会员的爱好和特长,让其自由选择加入部门,去做自己喜欢、擅长的工作,发挥了会员们的主观能动性,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变被动为主动,让每一位会员都能在协会中一展所长,为协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虽然这个过程出了一些小问题,但我们协会人齐心协力都克服了。虽然人数不是很多,但都是真正对摄影感兴趣的。会费按照学校

篇14:招新总结 赵正林

动物养殖与保健协会

动物养殖与保健协会

组织部

2011年10月15日

绵绵细雨中,我们动协迎来了补招新会员和新干事,在会长和各个部长的组织和指导下,协会补招工作圆满完成。

此次工作之所以能够顺利开展,得益于各部门的沟通及通力合作,能很好地按照安排表对各项工作进行分工。其中包括各部门人员到各个班去宣传,现场的人员组织安排,各部门负责人认真做好招新工作。

虽然整体上的招新工作我们是取得了成功,但在实际的工作中也还是会有不足,比如:我们这次招新时间太短,导致一些同学没时间参加就结束了。

协会的发展有赖于我们共同的努力,以上的不足我们会尽全力去改进,希望在接下来的招新面试中,我们能建立“居安思危”的意识,做好本质工作,促进协会更好地发展。

篇15:全民记者时代摄影记者的应对策略

一、以照片质量取胜

首先, 摄影记者应掌握光学基础知识和构图技巧, 熟悉不同光线的变化规律和各种构图元素的运用, 提高自身的摄影技术, 如在新闻现场, 光源种类、光线性质、光线强弱、光线角度等都可能在短时间内发生变化, 会影响被摄体的外部特征、画面影调的层次对比、环境气氛的表现等, 摄影记者应能及时对光线的变化做出判断, 以减少不利光线对拍摄画面产生的影响, 争取最佳的构图效果。

其次, 摄影记者应提高瞬间形象意识, 抓住最能体现出该事件完整面貌的瞬间, 获取新闻事件的决定性瞬间。

第三, 摄影记者应在对新闻事件深入了解相关信息并及时掌握的基础上, 进行仔细的观察、充分的思考和合理的判断, 提高表现新闻主题的能力, 努力将主题思想寓于新闻形象之中。如光线强弱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决定人们对周围景物印象的深浅, 摄影记者就可以巧妙地利用光线, 有效地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导到新闻现场中特定的被摄体上, 突出新闻形象, 充分展现新闻主题。

二、以表现细节取胜

一是, 摄影记者应提高发现细节的能力, 以细节显示新闻本质的内涵。笔者认为, 发现细节能力的核心所在是要强化摄影记者的新闻敏感度, 即摄影记者既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又能深入实际抓住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 做到胸中有全局、手中有典型、眼中有细节, 从新闻角度对新闻事件、人物做出正确的判断。

二是, 摄影记者应提高演绎细节的能力, 以细节强化新闻传播的效果。摄影记者要结合自身的主观感受和对新闻事物、新闻人物的独特理解选取细节, 使细节承载着丰富的内心情感和广阔的想象空间, 将特定的外在形式和由此产生的想象空间充分融合。摄影记者应注重于细微处见精神, 在掌握整个新闻事件的背景环境和时代特点的基础上, 分析、判断细节与新闻事件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思考与把握新闻事件本质的同时, 洞察新闻人物的内心世界, 准确抓取新闻人物在新闻事件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神态和做出的反应, 反映新闻人物的人生经验与生活态度, 从而强化新闻传播效果。

三、以报道深度取胜

一方面, 摄影记者应注重连续报道, 对新闻事件或新闻人物在一定时间内持续地进行报道, 提高驾驭图片故事、图片说明文的能力, 如特写、系列组图等, 深刻立体地进行新闻摄影报道。

另一方面, 摄影记者应注重专题报道, 形成自身独特的拍摄风格。摄影记者要深入生活, 通过多张不同视觉内容的决定性瞬间体现出自身对新闻事件的观察角度, 阐述对所拍新闻影像的看法态度, 深化拍摄题材的主题意义, 体现创新化、个性化的视觉表现手法, 如解海龙的《希望工程》、杨延康的《乡村宗教》、李颀拯的《城市力工》等, 都是通过对新闻事件局部和细节的关注, 凸显背后的社会现象和民生问题, 强化报道深度, 并呈现出较为浓郁的个人风格的影像。

此外, 摄影记者还应注重报道深度方面的作用。无论是连续报道还是专题报道, 只有以尊重新闻事实为前提, 精心选取具有重要社会意义的新闻题材, 设想哪种视觉形象能够表现出新闻题材的内涵与外延, 详尽地组织和安排拍摄步骤和拍摄途径, 才能更好地发挥摄影记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更加客观、准确、深刻地进行摄影报道, 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四、以文字说明取胜

现代新闻摄影之父布列松认为事实并不有趣, 看事实的观点才最重要。文字说明既是新闻摄影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更是新闻摄影报道中表达拍摄者看事实观点的重要手段之一。新闻照片中涉及到的新闻事实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新闻背景、社会环境、新闻人物之间的关系等重要的内容, 需要文字说明对其进行补充, 对于可能产生异议的新闻形象、特殊题材的新闻价值和社会意义等, 需要用文字说明对其进行阐释, 一些舆论监督的摄影报道中, 还需要用文字说明对新闻事实做出评论, 普通公众拍摄的新闻照片, 更多的时候只是简单地按图说话, 描述出新闻事件的要素, 不但不能表达自己看事实的观点, 也无法吸引其他读者。因此, 摄影记者应注重提高对新闻事件的认识、理解和表述的能力, 以文字说明取胜。

笔者认为只有含金量高的文字说明才能更好地发挥出新闻摄影的价值和作用。含金量高的文字说明不仅要文字优美更要清晰准确, 清晰准确是指新闻照片的文字说明要包括新闻的基本要素, 即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文字说明写作的依据是新闻事实, 要有具体、明确的图片标题和文字说明主题, 要准确无误地介绍新闻各要素, 不能模棱两可或是含糊其辞, 更不能胡编乱造, 一切以保证新闻照片的真实性为原则。含金量高的文字说明不仅要传递出摄影记者对新闻事件的思考和表现方式, 还要更好地解释说明新闻照片, 展示新闻事件的丰富内涵, 帮助读者深入地了解新闻事实, 引导读者进行思考。■

参考文献

[1].许林, 新闻摄影细节真实性浅谈[J].新闻实践, 2009年第10期

上一篇:股权收购协议书简版下一篇:公司未来三年规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