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审计报告范文

2024-08-24

行政事业单位审计报告范文(精选8篇)

篇1:行政事业单位审计报告范文

行政事业单位审计报告范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条的规定,省审计厅组织审计组从××××年××月××日至××月××日,对省A单位××××至××××年财政财务收支情况进行了送达审计。部分问题追溯到以前年度,并延伸调查了有关单位。省A单位按照审计要求,向审计组提供了与审计相关的会计资料、其他证明材料,并承诺对其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审计机关的审计是在省A单位提供有关资料基础上进行的。有关审计情况如下:

一、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

(一)机构、人员情况

省A单位成立于××××年。其主要职能是:〔此处省略〕。

目前,省×××是一套班子,两块牌子。对外,称[此处省略],法定代表人为×××;对内,属〔此处省略〕,现有正式职工××人,另有×名离退休兼任人员。主要收入来源包括:〔此处省略〕。

(注:被审计单位成立时间、主要职能等内容并非所有审计报告的必备内容。上述内容对审计结论有影响、对审计报告有价值的予以表述,否则可不表述。)

(二)××××至××××年财务收支情况

1.××××年总收入××××万元。其中:拨入专款

××。×万元,财政补助收入××万元,事业收入××××。×万元,其他收入××。×万元。总支出×××万元,其中:拨市州管理中心经费××万元,事业支出×××万元,上缴上级支出××万元。

2.××××年总收入××××。×万元,其中:××××拨入专款×万元, 财政补助收入××万元(××××拨款),事业收入××××。×万元,其他收入××。×万元。××××年总支出×××。×万元。其中:拨市州管理中心经费××。×万元,专款支出×。×万元,事业支出×××。×万元(人员公用支出×××。×万元,××支出×××。×万元),上缴上级支出××万元。

3.截止××××年年底,省A单位总资产为××××。×万元,其中:负债×××。×万元,净资产××××。×万元。

4.银行开户情况:截止××××年底,省A单位会计报表反映银行存款数为××××××××。××元,具体由以下构成:(1)在C支行开设一个基本户,账号×××××××。

××××年末,存款余额为×××××××。××元;(2)在D支行开设一个定期存款户。账号××××××××,××××年末,账面余额为××××××。××元;(3)××××年××月,在××××××开设专户,××××年末余额为××××××元。

二、审计评价

审计情况表明:此次审计,省A单位提供的会计资料比较完整、真实;财务管理比较集中,坚持了“一支笔”审批制度,建立了相关财务管理办法和制度,财务管理水平逐年提高,

××××年至××××年的财政、财务收支基本真实、合法。但是,在财务收支管理中仍存在一些需要纠正和改进的问题。

三、审计查出问题及处理处罚意见

(一)无证收费×××××元。××××年,省A单位对各市、州、直管市、林区××××管理中心、各××××单位下发了《关于开展×××××的通知》(鄂××发〔××××〕×××号),该通知规定,“〔此处省略〕”。根据该文件规定,省A单位对××家××单位收取××××年检费×××××元。经审计核实,此项收费未报省物价局审核并办理收费许可证。

无证收取××××年检费,违反了《XX省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办法》第十条、第十一条的规定,同时根据该办法第十八条规定,无证收费属违规收费行为。根据《XX省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办法》第十九条:“责令立即停止违法活动,将非法所得退还原缴费者,无法退还的,予以没收”的规定,省A单位应立即停止违规收费行为,在收到审计决定书之日起30日内将非法所得退还原缴费者。

(二)挤占挪用专项资金××××××元。其中:××资金×××××元,××费×××××元,其他资金×××××元。主要是:

1.××××年×月,应××××中心要求,省A单位汇

审计报告

篇2:行政事业单位审计报告范文

一年来,在单位领导的亲切关怀和指导下,我在审计科主任的岗位上,带领审计科的全体同仁严格按照审计计划,紧紧围绕单位提出的“加大核查、审核、监管力度,确保各项制度深入落实”这一工作目标,积极主动地在单位内部开展了审计工作。

经过全体同志们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绩,主要表现在:1、从单位内审工作的开展上实现了由原来的浅层次、窄领域的简单审计向多方位、宽领域的综合审计的转变,实现了从创建到各项工作得以健康发展的良性过渡。

2、从个人的工作能力发面,实现了从最初的不了解、不熟悉,工作过分谨慎小心,甚至有些领域不敢介入,到现在能大胆的、全面的开展工作的转变。

可以说经过大半年的努力,我现在已经全部融入到了这个充满活力、朝气的大家庭中,但这与领导对我的期望和要求还存有较大的差距。

不过我相信有单位领导的信任,有在座的各位部门领导的大力支持,再加上我们全体审计人员的勤奋工作,单位的内审工作一定能一年比一年有起色。

同时也会得到单位领导和同志们的认可及欢迎。

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汇报工作:

一、20xx年的主要工作

1、严格审计的纪律和制度

审计部是一个比较新的部室,领导寄予我们厚望,同志们也关注着我们的发展,我深知责任重大。

为了使内部审计工作在单位管理中得以顺利开展,自从我调到审计科后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就根据制定的年度工作计划,并结合内部人员的具体业务能力,本着既要明确各自岗位职责,还要坚持分工不分家的原则,进行了内部分工。

并从工作纪律、工作作风、工作态度、工作形象和工作结果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这些基础工作的进行,为我们工作的顺利展开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积极开展对分单位财务管理的监督和评价

xx科技园是我单位在xx设立的生产明胶的企业,由于种种原因,该单位一直没有建立起完整、严密的内部核算管理制度,从而使会计信息的反映带有很大的不真实性,也给总单位的财务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风险性。

根据单位领导的要求,我们在8月份对其帐目及库存进行检查审核的同时,先后分两个阶段对该单位的财务管理进行规范、核查。

第一阶段是参照总单位的相关制度,帮助该单位制定其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仓库管理的工作流程,健全会计核算的账簿体系,规范会计核算程序,建立严格的、定期的会计报告制度。

第二阶段,对规范后的会计核算制度,实施正常的审计检查,通过这一系列工作,规范了该单位核算制度的同时,也教育了会计人员,增强了他们做好工作的责任心,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3、严格费用报销规定,严格费用审核

审计是执行各种规章制度的前沿,审计人员就是把这个关口的,将不符合规定的支出堵在这个关口之外,是我们审计人员的责任。

我们从一开始的单纯的业务费用审核逐步扩大到后勤的费用审核、生产车间工资的审核、发货费的审核、车间修理费的审核等,基本上包括了所有的支出。

为了保证这一工作的质量,我们利用可利用的一切时间,组织学习单位出台发布的新规定,新同志为了尽快提高自己的技能,主动请教老同志,并对要点及时做好笔记,所作的这一切都为做好这项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年以来,尽管我们对费用的审核量上不断增大,但基本上没有出现有问题的审核,从而有效的配合了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

4、如期实施内部核算制度,加强了员工的节能降耗、挖潜增效的责任心。

首先组织核算人员到车间进行摸底,测算出第一手的基本数据,协助生产实行定产、定员、定岗,重新修订和健全了工资定额,而后又制定出相应的节能降耗的奖惩制度,如网胶使用率由20%提高到40%。

在组织摸底的过程中,我发现单位的废胶皮、网胶都做垃圾处理,经过审计科的不断咨询调查,发现市场上对该类废品有很大的需求,目前这些废品每月可以为单位增收近万元。

5、为供应部门提供市场信息 ,降低采购成本

针对部门反映出的问题,进行了核查,并结合核查进行了市场调研,这也是审计部20xx年工作计划的一项基本内容。

核查中,为了把问题核查清楚,把市场调研准确,积极地与客户沟通,多方收集市场信息资料,这一切都为我们后期的采购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例如,采购的钛由原来的每公斤xx元降到xx元,棕榈油由原来的每公斤xx元降到xx元,胶囊壳由原来的每万粒xxx元降到xxx元,等等,大大降低了采购成本,为单位获取了更多的利润。

6、加强企业内部审计

在本部门全体人员的通力配合下,对单位内部比较重要的工作岗位的工作情况进行了审计,并发现了一系列问题。

比如对财务及外协出纳的审计过程中发现的帐目混乱及现金短缺的等问题。

篇3:行政事业单位审计问题思考

一是重程序, 轻实质。 (1) 从预算管理来看, 单纯从预算项目批复金额和决算金额的核对难以真实、完整、全面地反映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近年审计中一个突出的特点在于政府采购程序的运用, 政府采购项目分为:集中采购、集市采购、分散采购三种, 前两种主要通过政府采购平台进行电子操作, 虽然价格可能未必经济, 但程序上是合规的, 大多数情况下审计预算执行时, 对于集中采购、集市采购项目风险较小。分散采购项目, 包括公开招标和非公开招标项目, 目前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选择聘请中介机构———招投标代理公司操作。单纯的金额审计, 无法反映项目的真实性, 如果一个分散采购项目从招标、评标、中标、合同、发票、验收手续齐全, 金额在预算范围内, 审计实务中一般都是直接视作“无保留意见”项目。不通过采购项目产生的存货或资产的盘存等实质性测试难以核实采购项目是否真实发生、采购项目价格是否合理。从财政支出来看, 形式上的完整除了增加招投标代理费支出, 减除预算单位被审计风险外, 对预算项目的执行审查并没有预期的监督、控制效果。 (2) 从内部控制来看, 除了国家审计机关执行的审计在充分的独立性、客观性、时间相对充裕前提下进行了内部控制审计, 其他审计工作都忽视了内部控制审计。即使包含了内部控制审计, 也多停留在制度搜集阶段, 只要被审计单位制度全面, 并不去核实制度的合理性、执行力。 (3) 从资产管理来看, 对国有资产的自用、出租出借、收益管理日趋严格, 但对资产的实质性审核相对滞后。预算支出项目资本化的核实、实有资产的盘点、帐外资产的认定、资产处置鉴证的复核都缺乏审计实质性测试。

二是重执行, 轻核算。近几年来将工作重心放在了预算执行审计中, 虽然效果未必理想, 但同时对会计核算的培训、检查、监督、审计严重断档。自从2007年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正式开始收支分类改革, 设置收入分类、支出功能分类和支出经济分类, 通过收入分类和支出功能分类分别反映政府收入来源的性质、反映政府的各项职能活动。但审计实务中几乎没有一项审计将收入分类、支出功能分类进行审计, 还是延续以往的事业单位核算方法, 单纯审计支出经济科目。造成会计人员、财务负责人忽视收支分类工作、淡化会计核算工作要求。

三是重过程, 轻整改。审计过程紧凑, 审计沟通后出具的审计报告大多皆大欢喜, 即使有个别问题反映在审计报告或者管理建议书中, 大多数单位也能按照时间节点出具审计整改方案、审计整改情况报告, 但实际整改的执行、检查流于形式的多, 有实效的少。这主要在于内部审计大多数依赖会计师事务所进行, 后续检查却依靠单位审计监督部门极个别的审计专职人员, 后续监督只能流于形式。

针对以上问题, 具体的改进对策有以下六点:

第一, 审计重点全面覆盖。 (1) 预算管理、内部控制管理、会计核算管理、资产管理这四个方面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工作的重点应该在审计工作中全面覆盖, 各有侧重。 (2) 内部审计工作应该不仅向下属事业单位展开, 更应该在单位内部各个部门和分支机构展开, 工作任务应该是全方位的, 全面体现在内部控制、会计核算、资产管理、预算管理各个方面。行政事业单位应对充分重视内部审计工作, 认识到内部审计工作在事业开展中的作用, 配备至少一名专职审计人员和一名懂审计业务的监察审计部门负责人。内部审计工作即使委托社会审计进行, 在审计整改监督中专职审计人员应该能够充分发挥作用。 (3) 国家审计中审计署、审计局审计建议侧重内部控制、经济责任, 淡化预算执行、财务收支。财政监督局自行进行的审计或者委托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的决算审计, 建议侧重于预算管理、资产管理。

第二, 审计成果相互利用。在审计重点各有侧重前提下, 各项审计工作要充分利用其他审计的工作成果, 国家审计 (含国家委托的外部审计) 应在了解和评估内部审计作用后, 充分利用内部审计成果, 包括内部控制的评价、会计核算工作的开展等, 并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测试, 确定内部审计工作的利用程度。同时内部审计也应高度重视国家审计的审计成果, 进一步贯彻在单位的内部管理中, 并作为内部审计的重点进行监督。

第三, 实质审计大力加强。建议在审计工作中引入政府采购审计, 内部审计引入采购内部控制制度审计、采购计划价格审计、采购批准价格审计和采购价格事后审计, 国家审计 (含国家委托的外部审计) 引入采购价格事后审计, 对采购的数量、质量、价格进行审计, 既能够证明采购项目的真实性、还可评价采购项目的经济性和效益、效果。

第四, 审计管理注重实效。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工作决不能流于形式, 审计整改和监督是重中之重。建议行政事业单位进一步重视审计监察部门, 加大专职审计人员配备, 对审计检查后续管理落到实处, 督促审计整改有实效。

第五, 注重审计人才培养。审计人员是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审计质量的知识保障。首先对严格选拔审计人员, 以专业背景和职业道德为准绳;其次, 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经验交流, 开拓新的审计方法;再次, 建立完善的人才激励机制, 充分调动和发挥审计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篇4:行政事业单位审计重点

一、行政事业性收费。行政事业性收费是行政事业单位业务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审计的重点。对行政事业性收费审计应重点核实以下四方面的情况。一是审核其收费项目是否有国务院、财政部、国家发改委或者省级以上财政、物价部门下发的收费文件,是否办理了收费许可证;二是将收费票据上的收费项目、收费范围及收费标准与收费许可证所载的内容进行核对,看是否一致,有无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扩大收费范围、提高收费标准的行为。今年4月我们对某省属执法单位进行财政收支审计时,通过延伸调查有关乡镇场(街道办),成功查出该单位利用职权,在无收费许可证的情况下,使用自制收款收据收取全县各乡镇场(街道办)“某某费”(自行设立的收费名目)50多万元的违纪问题;三是从财政部门取得行政事业单位领用票据信息,并核对其收、发、存数量和号码是否相互吻合、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包括领用和注销情况,重点审阅领票未登记、用票未注销、过期作废票仍然使用等违纪违规现象;审核同一事项票据不同联之间金额是否一致,有无大头小尾现象,审阅票据所记载内容是否完整、清晰,是否合乎逻辑;核对票据收、发、存票据号码是否一致,复算票据金额及合计是否与持有现金、缴存银行数额相符,有无执收个人和单位只领票据不缴款、少缴款、长期占压、挪用挤占行政事业性收费。四是对部分既有收费项目又有执法权的单位,要重点关注其是否存在将罚没款转为行政事业性收费。由于目前县级财政对罚没收入全部实行预算管理,而对行政事业性收费大多仍然实行预算外专户管理,个别单位为了部门利益,采用变通手法将罚没款转作行政事业性收费,如去年我们在对某涉农部门2010年财政收支审计时,通过查阅其执法案卷,并延伸调查有关当事人,查出该单位弄虚作假将29万元罚没款转为行政事业性收费的违纪问题。

二、专项资金。国家每年安排大量的专项资金促进和扶持地方社会事业的发展。对专项资金的审计也就成为了各级审计机关的一项重要内容。一是要加强专项资金跟踪调查审计,由于各级财政、审计部门对专项资金的检查监督较严,因此项目单位一般不敢明目张胆挤占挪用,而是想方设法通过变通方式套取国家专项资金。如:我们2011年在对某镇党委书记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中,对中央财政2009、2010年下拨给某镇的某专项资金120万元进行了跟踪调查,某镇将上述专项资金分别拨付到其所辖的两个行政村,审计人员顺着资金的流向,对两个行政村进行了延伸审计,发现该镇以往来资金的名义将下拨的专项资金收回20多万元到镇机关,用于弥补行政经费不足。二是要加强对专项资金支出中管理性费用,尤其是招待费、会议费、培训费的审计,防止项目单位虚列支出、套取资金发放干部职工福利的行为。如我们2010年在对某办2009年财政收支审计时,发现该办行政账上非常干净,除了发放干部职工工资、津贴及差旅费和零星办公费外,几乎没有其他开支,招待费也只有五千多元。但是,根据平时了解该办来往客人很多,招待费应该远远不止这么多,我们认为这很不正常,接着我们又对其项目资金专账进行了审计,结果发现招待费、会议费和培训费特别多,全年达30多万元,而且在两个月时间内分别召开了三次全县有关乡村干部会议和四次培训班,每次会议和培训都有三天以上,我们觉得这里面一定有情况,于是通过外围调查有关乡镇分管领导和相关参加会议和培训的人员,最终查出该办通过编造虚假的会议、培训通知文件,在其定点的酒店开具虚假的餐费、住宿费发票(发票是真的,内容是假的),套取资金8万元用于发放干部职工节日福利和将行政招待费16万元放在项目资金账上报销的违纪问题。

三、房租收入。一些单位为了逃避监督,达到偷漏税收的目的,通过各种变通方式隐瞒房租收入,这就要求我们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不能局限于被审计单位的账、证、表就账查账,而应跳出账本拓宽审计视野,通过内查外调掌握被审计单位国有资产和运营的真实状况。如我们今年在对某单位2011年度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时,通过审前调查发现该单位2010年将办公大楼的部分楼层改造成小宾馆,并对外出租营业。但在单位账上并没有发现有房屋出租收入,于是,审计人员通过内查外调了解到真实租赁情况。在事实面前该单位领导不得不承认,酒店确实对外承包了,签订了5年合同,合同规定,承包人负责购置所有客房内的空调、液晶电视和电脑,设备购置款抵顶5年承包费30万元。这样,通过上述变通手法使设备购置费和房租收入均不在账上反映,造成单位财政收支情况严重账实不符,并导致国家税收流失;其次要对行政事业单位已入账房租收入税金缴交情况进行审计,通过审计发现,绝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不会自觉按照相关规定足额申报缴纳房屋租赁收入的有关税金;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收取房屋租金时,出具行政事业单位往来收据、普通收据等非租赁专用票据,造成了国家税收的流失。

四、赞助费收入。赞助费审计的重点是核实其真实性、合理性,要揭开其面纱,还其本来面目。一是要防止部分手中握有行政、司法大权的单位以“赞助费”的名义变相进行乱收费和乱摊派。去年我们对某执法单位2010年财政收支审计时,查出该单位以“赞助费”的名义收取各乡镇场(街道办)和县直有关单位20多万元;二是要防止个别单位为了部门利益将罚没收入以“赞助费”的名义收取,达到截留国家预算收入的目的;三是防止部分单位为了达到偷漏税收入的目的将租赁收入变通为“赞助费”入账,我们在对某局2010年财政收支审计时,发现“其他收入”科目中有一笔12万元的个人赞助费有些可疑:个人怎么会无缘无故给单位赞助这么大的一笔钱,而且没有指明什么特定用途,这有些不合情理。于是我们找到会计详细询问该笔赞助费的具体情况,会计支支吾吾说不是很清楚,要我们去问分管财务的纪检书记。据此,我们更加怀疑该笔赞助款有情况,为了彻底查清该笔赞助款的真实来源,我们通过内查外调,多方打听,最终找到了捐款人,并查明上述所谓的“赞助费”,实际上是单位将老办公楼租给某私人用于开办幼儿园收取的一年房租费。

五、大额食品费用发票。从近几年审计情况表明,行政事业单位一年购买食品的费用少则几万元,多则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元,此类发票有如下特点:一是单张发票金额大,少则二、三千元,多则上万元,甚至几万元;二是发票上均不注明品名、数量及单价,只是笼统写上“食品”二字;三是往往几张发票连号开具,而且开票时间多集中在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前后;实际上经过审计人员调查核实,这些大额“食品”发票真正用于购买食品的少之又少,绝大多数是被审计单位以购买食品为名开具虚假内容发票,套取财政资金用于发放干部职工奖金福利、请客送礼和处理一些不能报销的费用。如我们在对某单位2010年财政收支情况审计时发现该单位12月份集中报销了食品费用发票23张,每张金额3 000元,合计69 000元,发票全部为某烟酒专卖店开具。而且发票张数与该局在职干部职工人数相同,我们初步判断上述食品费用发票是虚假的。审计人员经过内查外调和对该局领导和财务人员政策攻心,最后该单位领导承认上述食品费用发票全部是虚开的,实际上是该单位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到西藏拉萨旅游了一次,每人费用3 000元。

六、大额办公用品发票。对一些单张发票金额达几千元甚至上万元而且未标明品名、数量及单价,只是笼统写上“办公用品”字样的办公用品发票应特别关注,这类发票往往不是真正用于购买办公用品,而是以购买办公用品的名义,套取现金用于发放职工福利、请客送礼等。如我们前年在对某局下属二级单位2009年财务收支审计时,发现该单位只有5名工作人员,但是全年购买办公用品的大额发票较多,而且发票均是同一家个体商店开具的,经统计共有19张发票,合计金额11万元。审计人员通过调查核实,上述办公用品发票都是虚假的,套取的现金全部用于发放职工节日福利和请客送礼。

篇5: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方法

作者:胡德才

2007/7/10 13:01:33

来源:江苏省邳州市审计

0

政府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和内部审计构成了我国审计监督体系的三大主体。在审计实践中,笔者发现行政事业单位虽然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但其作用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有的工作开展显得相对滞后,亟待需要寻找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的对策。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对实施内部审计的认识存有偏差。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对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产生了一种错误倾向,认为财政部门实施了预算外资金和罚没收入的收支两条线管理、行政事业单位编制了部门预算、资金实施了国库集中支付、物资的购买实行政府采购,行政事业单位不需要再开展内部审计了,有些领导将内部审计等同于纪检监察,对内审的职能和作用认识发生了错位。严重地阻碍了行政事业单位内

部审计工作的发展。

2、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较差。内部审计机构是单位内部设置的履行独立检查职能的部门,但在多数行政事业单位虽设置了内部审计机构,但其独立性较弱,不能更好地发挥审计的监督职能.3、内部审计工作定位不准确,目标不能做到与时俱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应紧紧围绕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中心,应在服从、服务于本部门、本单位总体目标的前提下适时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但许多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往往不能根据本部门、本单位总体工作目标的变化适时调整其工作目标,致使审计工作目标脱离本部门、本单位的总体目标,大大削弱了内部审计的工作效果。甚至有少数行政事业单位对内部审计工作定位在按照领导的意图对本部门、本单位的开支进行整顿,应付财政、审计、税务等部门的监督检查,致使内审效果不理想。

4、内审人员的素质不能适应内审的要求。内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较好的专业知识,但在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多数内审人员大部分是由长期担任财会工作或纪检监察工作的人员转任或兼任,安于现状,不能及时更新知识和充实审计知识。严重降低了内审工作的质量,也削弱了内审工作的力度。

5、内审工作内容过于单一,无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目前不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仅限于开展财务收支审计,纠正违纪违规事项,实施审计的事后监督作用.6、制度不完善,规章制度不规范,导致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难以执行。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具体的审计工作时,显得无章可循,出具的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没有法律的强制性,基本上是带有强烈的“人治”色彩,常常会遭遇到被执行部门的抵制,使

审计意见和建议难以切实落到实处。

二、解决当前内部审计工作中出现问题的主要措施

1、通过综合手段,提高对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作为行政事业单位的一种经济监督活动,不能削弱,只能加强。要把审计与强化内部经济监督管理联系起来。提高认识,不断拓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路子,更好地发挥出内部审计保驾

护航,服务本部门、本单位中心任务的作用。

2、建立健全独立的内审机构。行政事业单位,特别是行政主管部门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是搞好系统内部审计的基本保证。内部审计机构要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独立行使内部审计职能,对本单位主要领导负责并报告工作。

3、正确定位内部审计工作的落脚点,进一步明确内部审计工作的思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必须把定位点确立在为部门或单位领导的决策当好参谋助手,促进加强部门和单位内部管理,规范其各项财务收支行为,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上。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及时向本部门、本单位的领导提出决策依据和可行性建议,为领导的决策服务,把服务寓于监督之中。

4、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规章制度,做到按章开展内部审计。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必须依据国家的审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的财经法规建立内部审计规章制度,按照内部审计规范所规定的程序、方法、内容等开展各项审计工作,从而实现内部审计工作的法制化、制度

化、规范化。

5、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和手段,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通过实施“三个结合”不断改革内部审计的工作方法和手段:一是事前审计与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二是微观审计与在宏观方面发挥作用相结合;三是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

6、加强审计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要通过加强政治思想工作、组织学习和培训、开展审计理论和实务的研讨,不断总结内部审计工作实践经验等途径,大力加强审计队伍的思想作风和业务建设,使审计人员政治思想素质、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不

篇6: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审计方法及要点

1、内部控制审计方法

(1)收集、审阅现行的内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预算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业务管理等制度,分析掌握被审计单位内部管理制度执行的关键环节和重点监控点,评价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情况,以及各项管理制度与现行法律法规、政策规定是否相一致,能否满足部门职责要求和管理需要,是否存在制度性缺陷或管理漏洞。(2)收集、审阅对所属部门管理的内控制度。主要包括对所属部门管理的项目、程序、考核标准,查阅相关考核记录及监管措施办法,重点关注所属单位是否发生重大违法违规问题、重大责任事故。评价被审计单位对所属部门管理和监督的情况,是否真正起到监管职责。(3)收集、审阅重点业务流程。通过抽查重点业务事项,重点审计单位预算和其他财政财务收支情况,检查和评价被审计单位是否严格遵守内部管理制度,是否存在被审计单位向所属部门输送利益、营私舞弊、损失浪费、挤占挪用等问题。

2、内部控制审计测试

符合性测试是对内部控制制度的遵循情况进行检查评审的活动。其目的是测试执行情况符合制度要求的程度。它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有:审阅证据、跟踪重做、以及实地观察等;实质性测试是对被审单位的经 济信息,各种数据进行审核检查的活动,其目的在于验证、评估信息本身的合法性、真实性。测试中常用的方法有盘存法、询证法、账户分析法、调节法、鉴定法等。

二、审计要点

1、内部管理制度的完善情况。

包括内部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执行是否有效。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度是否健全、内部授权审批控制制度,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和会签制度,是否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按照权责对等的原则,成立联合工作小组并确定牵头部门或牵头人员等方式,对有关经济活动实行统一管理。是否强化对经济活动的预算约束,使预算管理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是否建立资产日常管理制度和定期清查机制,采取资产记录、实物保管、定期盘点、账实核对等措施,确保资产安全完整。是否建立健全本单位财会管理制度,加强会计机构建设,提高会计人员业务水平,强化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加强会计档案管理,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处理程序。是否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的经济活动业务流程,在内部管理制度中明确界定各项经济活动所涉及的表单和票据,要求相关工作人员按照规定填制、审核、归档、保管单据。是否建立健全经济活动相关信息内部公开制度,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的实际情况,确定信息内部公开的内容、范围、方式和程序。

2、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的管理情况。包括是否建立工作人员的培训、评价、轮岗等机制;工作人员是否具备相应的资质和能力,特别是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工作人员是否具备与其工作岗位的相适应的资格和能力。是否根据《会计法》的规定建立会计机构,配备具有相应资质和能力的会计人员。是否加强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工作人员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升其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3、预算管理情况。

主要包括单位内部各部门之间在预算编制过程中是否充分沟通协调,是否将预算编制与资产配置相结合,预算编制与具体工作是否相对应;是否按照批复的额度和开支范围执行预算,进度是否合理,是否存在无预算、超预算支出等情况;决算编报是否真实、完整、准确、及时。

4、收支管理情况。

主要包括是否实现收入归口管理,是否按照规定及时向财会部门提供收入的有关凭据,是否按照规定保管和使用印章和票据等;是否按照规定审核各类支出凭据的真实性、合法性,是否有使用虚假票据套取资金的情形。

5、政府采购管理情况。

主要包括是否按照预算、计划和政府采购规定组织实施政府采购业务,是否按照政府采购规定执行验收程序,是否按照规定保存政府采购相关档案。

6、资产管理情况。主要包括是否实现资产归口管理并明确使用责任,是否定期对资产进行清查盘点,及时处理账实不符的情况,是否按照规定处置资产。

7、建设项目管理情况。

主要包括是否按概算投资,严格履行审核审批程序,建立有效的招投标控制机制;是否有截留、挤占、挪用、套取建设项目资金的情形;是否按照规定保存建设项目相关档案并及时办理移交手续。

8、合同管理情况。

主要包括是否实现合同归口管理,明确应签订合同的经济活动范围和条件;是否有效监控合同履行情况,建立合同纠纷协调机制。

三、内部控制关键点

主要查看单位预决算业务控制、收支业务控制、政府采购业务控制、资产控制、建设项目控制、合同控制以及内部监督等经济活动的内部控制关键环节。

1.预决算业务关键控制点。主要包括是否建立健全预算编制、审批、执行、决算与评价等预决算内部管理制度。

(1)预算管理。是否合理设置岗位,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预算编制、审批、执行、评价等不相容岗位是否相互分离。预算编制是否做到程序规范、方法科学、编制及时、内容完整、项目细化、数据准确。是否建立内部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资产管理、基建管理、人事管理等部门或岗位的沟通协调机制,并按照规定进行项目评审,根据工作计划细化预算编制。是否根据内设部门的职责和分工,对按 照法定程序批复的预算在单位内部进行指标分解、审批下达,规范内部预算追加调整程序。是否建立预算执行分析机制,以定期通报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召开预算执行分析会议,研究解决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2)决算管理。决算是否真实、完整、准确、及时,是否实施决算分析工作,强化决算分析结果运用,建立健全单位预算与决算相互反映、相互促进的机制。是否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建立“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

2.收入业务关键控制点。主要包括是否建立健全收入内部管理制度;是否合理设置岗位,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收款、会计核算等不相容岗位是否相互分离。

(1)收入核算管理。各项收入是否由财会部门归口管理并进行会计核算,有无设立账外账情况。业务部门是否在涉及收入的合同协议签订后及时将合同等有关材料提交财会部门作为账务处理依据。财会部门是否定期检查收入金额与合同约定相符;对应收未收项目是否查明情况,明确责任主体,落实催收责任。有政府非税收入收缴职能的单位是否按照规定项目和标准征收政府非税收入,按照规定开具财政票据,并及时、足额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有无以任何形式截留、挪用或者私分的情况。

(2)票据管理。是否建立健全票据管理制度。财政票据、发票等各类票据的申领、启用、核销、销毁是否履行规定手续。是否按照规 定设置票据专管员,建立票据台账,做好票据的保管和序时登记工作。票据是否按照顺序号使用,有无拆本使用情况,是否做好废旧票据管理。负责保管票据的人员是否配置单独的保险柜等保管设备,并做到人走柜锁。是否存在违反规定转让、出借、代开、买卖财政票据、发票等票据,擅自扩大票据适用范围的情况。

3.支出业务关键控制点。主要包括单位是否建立健全支出内部管理制度,确定单位经济活动的各项支出标准,明确支出报销流程,按照规定办理支出事项。是否合理设置岗位,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支出申请和内部审批、付款审批和付款执行、业务经办和会计核算等不相容岗位是否相互分离。是否按照支出业务的类型,明确内部审批、审核、支付、核算和归档等支出各关键岗位的职责权限。

(1)审批审核管理。是否明确支出的内部审批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审批人是否在授权范围内审批,有无越权审批情况。是否全面审核各类单据,包括单据来源是否合法,内容是否真实、完整,使用是否准确,是否符合预算,审批手续是否齐全。支出凭证是否附反映支出明细内容的原始单据,并由经办人员签字或盖章,超出规定标准的支出事项是否由经办人员说明原因并附审批依据。

(2)支付管理。是否明确报销业务流程,按照规定办理资金支付手续。签发的支付凭证是否进行登记。使用公务卡结算的,是否按照公务卡使用和管理有关规定办理业务。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是否严格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有关规定执行。财会部门是否根据支出凭证及 时准确登记账簿,与支出业务相关的合同等材料是否提交财会部门作为账务处理的依据。

(3)债务管理。举借债务的单位是否建立健全债务内部管理制度,明确债务管理岗位的职责权限,有无由一人办理债务业务全过程的情况。大额债务的举借和偿还属于重大经济事项,是否对其进行充分论证,并由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是否做好债务的会计核算和档案保管工作。是否加强债务的对账和检查控制,定期与债权人核对债务余额,进行债务清理。

4.政府采购业务关键控制点。主要包括是否建立健全政府采购预算与计划、政府采购活动、验收管理等政府采购内部管理制度。是否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政府采购需求制定与内部审批、招标文件准备与复核、合同签订与验收、验收与保管等不相容岗位是否相互分离。

(1)预算和计划管理。是否建立预算编制、政府采购和资产管理等部门或岗位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是否根据本单位实际需求和相关标准编制政府采购预算,按照已批复的预算安排政府采购计划。

(2)采购活动管理。是否对政府采购活动实施归口管理,在政府采购活动中建立政府采购、资产管理、财会、内部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或岗位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机制。是否加强对政府采购申请的内部审核,按照规定选择政府采购方式、发布政府采购信息。对政府采购进口产品、变更政府采购方式等事项是否严格履行审批手续。

(3)项目验收管理。是否根据规定的验收制度和政府采购文件,加强对政府采购项目验收的管理;是否由指定部门或专人对所购物品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和其他相关内容进行验收,并出具验收证明。

(4)记录和统计管理。是否加强对政府采购业务的记录控制。是否妥善保管政府采购预算与计划、各类批复文件、招标文件、投标文件、评标文件、合同文本、验收证明等政府采购业务相关资料。是否加强对涉密政府采购项目的安全保密管理。对于涉密政府采购项目,是否与相关供应商或采购中介机构签订保密协议或者在合同中设定保密条款。是否定期对政府采购业务信息进行分类统计,并在内部进行通报。

5.资产管理关键控制点。主要包括是否对资产实行分类管理,建立健全资产内部管理制度。是否合理设置岗位,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

(1)货币资金管理。是否建立健全货币资金管理岗位责任制,合理设置岗位,有无由一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全过程,有无不相容岗位没有分离的情况。出纳是否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有无一人保管收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负责保管印章的人员是否配置单独的保管设备,并做到人走柜锁。按照规定应当由有关负责人签字或盖章的,是否严格履行签字或盖章手续。是否加强对银行账户的管理,严格按照规定的审批权限和程序开立、变更和撤销银行账户。是否加强货币资金的核查控制,指定不办 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会计人员定期和不定期抽查盘点库存现金,核对银行存款余额,抽查银行对账单、银行日记账及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对调节不符、可能存在重大问题的未达账项是否及时查明原因,按照相关规定处理。

(2)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管理。是否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强化对配置、使用和处置等关键环节的管控。是否对资产实施归口管理,明确资产使用和保管责任人,落实资产使用人在资产管理中的责任。贵重资产、危险资产、有保密等特殊要求的资产,是否指定专人保管、专人使用,并规定严格的接触限制条件和审批程序。是否按照国有资产管理相关规定,明确资产的调剂、租借、对外投资、处置的程序、审批权限和责任。是否建立资产台账,加强资产的实物管理。是否定期清查盘点资产,确保账实相符。财会、资产管理、资产使用等部门或岗位是否定期对账,发现不符的,是否及时查明原因,并按照相关规定处理。是否建立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做好资产的统计、报告、分析,实现对资产的动态管理。

四、审计评价

篇7:论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

2007-1-19 10:57 吕国梁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摘 要: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着认识偏差、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到位、内审人员的素质与内审要求不一致、内审工作内容过于单

一、制度不完善等问题。解决上述问题应提高对内审工作的认识,设置独立的内审机构,改进内审工作方法,提高内审人员的素质,拓宽审计范围,完善制度建设。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问题;措施

政府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和内部审计构成了我国审计监督体系的三大主体。但在审计实践中,内部审计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特别是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显得相对滞后,亟待我们寻找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的对策。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对实施内部审计的认识存有偏差。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无论是各级政府领导,还是部门、单位的领导大都认为行政事业单位不具有生产功能,没有成本核算,财务只是对本部门或本单位内部的一些收支行为进行的记账活动,没有必要再开展内部审计。这种认识虽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有所改变,但是近年来,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对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又产生了一种新的偏差,认为近年财政部门实施了预算外资金和罚没收入的收支两条线管理、行政事业单位编制了部门预算、资金实施了国库集中支付、物资的购买实行政府采购,行政事业单位不需要再开展内部审计了,有些领导将内部审计等同于纪检监察,对内审的职能和作用认识发生了错位。这些错误的观念,严重地阻碍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

2.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不到位。内部审计机构是单位内部设置的履行独立检查职能的部门,其任务是检查和评价单位的各种经济业务活动内容是否符合国家相关的财经法规。内部审计对其所检查的经济业务活动要提出分析、评价、建议、咨询,其基本要求是内部审计要具有独立性。没有独立的内审机构,内审工作就很难开展。目前的行政事业单位内审机构的设置状况是:少部分行政主管部门设置了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大部分行政主管部门虽然也设置内部审计机构,但基本上没有配备相应的审计人员而是与财务部门两块牌子一班人马;部分行政主管部门虽然配备了审计人员,却没有相应的独立审计机构,如有些单位将所属内审机构置于监察室或纪委之下,根本谈不上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事业单位基本上没有设置独立的审计机构,只有极少数较大的隶属省级以上的事业单位才有一个不健全的内部审计机构。

3.内部审计的领导层次不清,内部审计的权威性、独立性和有效性受限。内部审计工作的性质特征决定其领导层次愈高,内部审计的权威性、独立性和有效性才愈有保障。然而,纵观目前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的领导层次状况,不难发现,很大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是由单位分管财务的负责人分管的,少数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是由纪检书记分管的,甚至有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是由财务部门负责人兼管的。内部审计是部门单位实施内部监督,依法检查会计账目及其相关资产,监督财政收支和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的活动。如果是分管财务的负责人分管审计,显然内部审计监督基本难以真正发挥其作用;如果是分管纪检监察的领导分管审计,由于分管纪检监察的领导一般不过问财务、物资财产管理,一般情况下难以完成内部审计的主要任务;如果是财务负责人兼管内部审计工作,那么实施内部审计就难以达到独立审计的要求,这样的监督只能是流于形式。

4.内部审计工作定位不准确,目标不能做到与时俱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应紧紧围绕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中心,应在服从、服务于本部门、本单位总体目标的前提下适时开展内部审计工作,而实际工作中有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往往不能根据本部门、本单位总体工作目标的变化适时调整其工作目标,致使审计工作目标脱离本部门、本单位的总体目标,因而削弱了内部审计的工作效果。有的行政事业单位虽然也制定了一些内部审计工作目标,但实际工作中,忽视了内部审计操作和管理中的责、权、利相统一原则,没有对审计工作目标进行科学的分解,并在此前提下,辅以有效的激励机制和责任制度。甚至有少数行政事业单位对内部审计工作定位在按照领导的意图对本部门、本单位的开支进行整顿,应付财政、审计、税务等部门的监督检查。内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往往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内部审计工作常常处于例行公事的应付局面之中,从而影响了审计目标的实现,致使内审效果不理想。

5.内审人员的素质不能适应内审的要求。内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较好的专业知识,即当前的内审人员不仅要掌握审计、财务知识,更要掌握经济学及其它方面的知识。但目前,从数量上看,内审人员还不能适应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需要;从结构上来看,一方面,内审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多是年龄较大财务人员,另一方面,内审人员大部分是由长期担任财会工作或纪检监察工作的人员转任或兼任,这些人员虽然具有一定的财会知识及经验或纪检监察工作阅历,但对审计工作还不胜任,而且这支队伍也不稳定。从审计人员自身来说,有的是安于现状,有的是对内部审计工作岗位不满意,因而不能及时更新知识和充实审计知识。严重降低了内审工作的质量,也削弱了内审工作的力度。

6.内审工作内容过于单一,无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目前不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仅限于开展财务收支审计,纠正违纪违规事项,实施审计的事后监督作用,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化,行政事业单位的改革进程的加快,必将给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同时由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中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和财会人员素质的提高,账务处理上的差错将会越来越少,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单一财务收支审计已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新形势的要求,内部审计工作必须不断拓宽自身的工作内容才能适应现代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要求。

7.制度不完善,导致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难以执行。国家现行颁布的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法规中,除了一些行业部门制定的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外,与社会审计和国家审计相比,国家审计机关没有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制定详细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具体审计准则和实施细则,这种法规的滞后性,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具体的审计工作时,显得无章可循,出具的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没有法律的强制性,基本上是带有强烈的“人治”色彩,因此在执行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设的过程中,常常会遭遇到被执行部门的抵制,使审计意见和建议难以切实落到实处。

8.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不规范。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同政府审计和注册会计师审计相比较,内部审计工作有较大的灵活性,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内部审计作为一种内部财经监督工作,必须按照规范程序进行。虽然不少行政事业单位,特别是一些行业主管依据审计法规,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开展了一些内部审计工作,但是仔细分析将不难发现,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属于一种会计导向型审计,它主要检查本部门、本单位内部的会计记录是否正确,有无疏忽引发的错误,资产是否安全完整,计划是否完成,政策是否遵守等。这种会计导向型的内部审计在目前所开展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中属比较好的。有的行政事业单位所开展的内部审计工作基本是按照领导的意图随意开展,既没有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也没有按照规章操作,因而常常使内部审计工作陷入无序状态之中,如超出职责范围审计、操作程序违规、审计方法和手段不当等,从而既影响审计的效率效果,同时也伴随着较大的审计风险的产生。

二、解决当前内部审计工作中出现问题的主要措施

1.通过综合手段,提高对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作为行政事业单位的一种经济监督活动,不能削弱,只能加强。要把审计与强化内部经济监督管理联系起来。通过各种媒体的宣传、行政发文、政府审计、财政监督等手段提高行政事业单位领导、职工、财务人员、具体从事内部审计的工作者对搞好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只有认识提高了,才能不断拓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路子,才能更好地发挥出内部审计保驾护航,服务本部门、本单位中心任务的作用。

2.建立健全独立的内审机构。行政事业单位,特别是行政主管部门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是搞好系统内部审计的基本保证。在对行政事业单位机构实施改革的时候,我们不能强行要求各行政事业单位都要设立内部审计机构,但是各行业的行政事业主管部门应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如果行业主管部门都没有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势必不利于内部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应强调与其它职能部门相对独立,特别要求的是与财务、纪检、监察部门分设,不能有行政隶属关系,内部审计机构要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独立行使内部审计职能,对本单位主要领导负责并报告工作。

3.正确定位内部审计工作的落脚点,进一步明确内部审计工作的思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必须把定位点确立在为部门或单位领导的决策当好参谋助手,促进加强部门和单位内部管理,规范其各项财务收支行为,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上。根据这种定位,衡量内部审计工作成效的标准,也主要应看其在定位点上的作用发挥得如何,而不能单纯地看查出了多少违纪违规问题和多少违纪违规金额。行政事业单位要搞好内部审计工作,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把思想从传统计划经济的束缚下解放出来,用市场经济的观点去观察、分析和处理审计工作中所检查出来的问题。及时向本部门、本单位的领导提出决策依据和可行性建议,为领导的决策服务,把服务寓于监督之中。在具体的审计工作中,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要在弄清事实的基础上,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后果,立足于帮助,使之改正或找出妥善的解决办法,恰当作出处理和给出建议。要正确地处理好监督与服务的关系,不能只讲监督不讲服务,也不能只讲服务不讲监督,不能把二者对立起来,而是要把二者统一起来。

4.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规章制度,做到按章开展内部审计。坚持依法审计是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水平的重要保证。为此,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必须依据国家的审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的财经法规建立内部审计规章制度,按照内部审计规范所规定的程序、方法、内容等开展各项审计工作,从而实现内部审计工作的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为达到这个目的,首先,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应加强学习和培训,熟练地掌握有关法律法规和内部审计规范;其次,应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的控制制度和激励机制以及责任制度,规范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行为,克服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切实维护内部审计工作的严肃性。

5.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和手段,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通过实施“三个结合”不断改革内部审计的工作方法和手段:一是事前审计与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即将审计监督的关口前移,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或初始阶段;二是微观审计与在宏观方面发挥作用相结合,既从宏观调控和宏观管理的要求出发安排审计项目,又在审计若干具体项目后,综合加以分析,找出共同性或倾向性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的意见和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为规范单位财务收支行为提出建议;三是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坚持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既要恰当进行处理,又要深入分析产生的原因,从帮助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加强管理工作等方面从根本上加以解决,使之不再有重复发生的可能。

篇8:行政事业单位审计报告范文

一、往来账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专项资金挂往来账,一些单位为了逃避专项资金管理,将上级拨入的专项资金作为应付款处理,记入往来账项。还有些单位将财政部门或者是上级主管部门拨入的应当专款专用的资金,没有按相关资金使用规定支出,而是超出资金使用范围,挪作它用。

2.利用“往来账户”核算属于应列收列支的经济业务,有些单位将一些已经发生的费用,在往来账户中列支,有的是费用支出不合理,不属于本单位可以列支项目,有的是由于没有正规发票报销,通过将支出列在往来款中来隐蔽其违规行为。

3.对于应当销账的款项没有销账,往来款项往往比较繁杂,有时财务人员由于工作疏忽或故意挂账等原因,对于应当销账的款项没有及时销账,造成管理混乱。

4.利用往来款项调节收入,在有经营项目的单位中,有时会出现利用往来款项调节收入、利润的情况,从而达到偷逃税款的目的。

5.出租出借账户,有的单位私自将账户出租出借他人,利用往来账户核算其他单位款项,造成其他单位转移资金,脱离监管。

6.款项核算不规范,不按规定的业务内容记账等。有的单位同一往来单位的资金记入不同的往来明细科目,造成管理混乱,资金来源去向不对等,造成往来账越来越乱,甚至出现账账、账表、账实不符的情况。

7.不定期对账;往来账款不定期清理。

二、形成问题的主要原因

1.单位内部领导重视不够,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不完善。由于单位领导和财会人员在思想上不重视往来款项的管理,没有建立建全相关财务管理制度,没有相应的控制政策及控制程序,使财务人员在业务处理时没有相关约束,产生财务管理上的漏洞,导致不能合理核算往来款项。

2.单位外部监管部门监管力度不强。拨款单位或财政等监管单位,没有经常对下拨款项进行审计或稽核,对于往来款项缺乏日常监管,间接的造成了单位往来款项管理的混乱。

三、往来款审计重点及审计方法

(一)审查往来账款的内部控制是否健全有效

1.相关单位内部财务制度、财务规范是否建全。有些企业的领导和员工不重视往来账款的管理。没有建立建全相关财务制度、财务规范,财务人员没有章程可依,造成往来款项管理混乱,不能切实反映资产负债真实情况。

2.单位内部往来款核算财务流程是否规范,是否得到有效执行。有些单位没有规范财务流程,或者制定流程却不能得到有效执行,有些领导财务知识有限,他们无法将往来款项与单位实实在在的资产、负债联系起来,因此也就无法将往来款的管理作为重要工作来抓。

3.是否定期检查、清理往来款项。对往来款项进行账龄分析,对长期挂账的,要重点观注,查明原因。审计中要测试被审计单位是否制定应付账款清理计划;是否建立双方定期对账制度等必要措施。

4.是否存在新官不理旧账的情况,导致往来款项没有清理,长期挂账。有些单位往来账款的形成与领导主观意识有关;有些领导只管任期内业绩,存在新官不理旧账的现象,造成往来账款管理的混乱。

因此审计中要通过询问、观察、调查、进行符合性测试、综合分析等方法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控制环境,运用文字表述法、内部控制问卷调查法、内部控制流程图法等来测试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

(二)审查有无专项资金挂往来账情况

通过调查、询问、函证等方式,审查有无专项资金挂往来账的情况,对专项资金要查验其相关资金使用规定,审查其是否存在没按规定下拨、发放、甚至截留等情况。

(三)审查票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通过实质性测试审核原始凭证和函证查明有无虚列和漏列往来款项的情况,查明往来款项票据是否按真实数值入帐。票据是否合规,是否存在使用财政部门已作废往来票据入账及使用其他单位票据不合规票据入账等情况。

(四)对往来账款要审查其帐款明细表或明细账

往来帐款明细表可以由会计人员编制,也可以由审计人员编制。但审计人员必须对报表进行复核,要求账列期初、期末余额和借贷发生额相符。对有疑问的大客户应收账款运用函证法进行审计。

关注以前年度发生的、长期不发生增减变化的呆滞的往来款项。如果有可能要进行函证,分析是否存在违法行为。

(五) 审查往来明细科目设置及明细账户核算中有无错误

我们平时只注意一级往来核算的内容,但往往问题出现在往来明细账上。有些单位由于管理混乱,制度不健全,财务人员工作失误,导致往来账款明细科目设置重复、明细核算记错科目等情况,在审计中要采用实质性测试对明细科目及记载经济业务进行审查。首先从各往来账明细科目名称上判断往来账核算的正确性,推断对往来账审计的重点领域。对往来科目的明细科目中出现“其它”、“暂挂款”、“暂收 (付) 款”、“其它科目转来”“欠款”、“特定款”等含糊其辞的表述没有明确特指对象的,应该在审计时予以充分关注。

(六)审查往来账款的核算,注意长期及短期性的大额的往来款项

对于有经营业务的,审查是否将收入计入应付款账户,以偷逃税款。对照凭证查阅每笔往来是如何形成的,是否有收入挂往来、支出消往来的情况,还在注意是否存在小金库的情况。另外值得重点关注是长期挂账的往来款,它的形成、变化有可能带有违规、违法性质,比如隐瞒收入、出租出借银行账户、私分侵吞公款、巨额坏账、账外资金体外循环等,这些也是审计中需要重点观注的问题。

(七)对特殊的往来单位要重点观注

如摘要中不清楚的记录,应进一步抽查记账凭证,并结合所附原始凭证查明问题真相;对于挂在“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中的临时性暂收暂付款,金额大,发生笔数少,且挂账对象不明确,明细科目若挂有外单位人名时,仍应进行重点审计。

四、往来账款审计建议

审计建议是审计人员根据审计情况和有关法律法规,有针对性提出的改进工作的措施及办法。针对往来账款审计中常出现的问题,给出的审计建议是:

1.加强对单位财务人员的会计培训,严格按照财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规定约束和规范会计核算行为,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

2.各单位要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严格各项财务手续,堵塞管理中出现的漏洞。

3.增强单位领导的财经法纪意识。单位领导者要高度重视往来账款的核算,将任职期间债权债务增减变化情况、解决任期内的往来账等一些历史问题作为其经济责任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组织部门在任用、提拔干部时,将其任职期间债权债务增减变化情况、解决任期内的往来账等问题作为考核领导干部的硬性指标,防止个别领导为突出个人业绩,增减债权债务,使往来账越滚越多。

4.加强往来账款的核算。正确设置明细科目,核算内容要真实合法,及时对账、转账,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对于要到期的往来款项及时清理,日常加强对账龄管理,及时与相关单位沟通,防止往来款项长期挂账或个人长期占用公款,杜绝利用往来账户隐藏收入,直接列收列支等。

上一篇:地方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与创新下一篇:《海底两万里》读书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