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汇报 十二五规划学习

2024-09-08

思想汇报 十二五规划学习(通用9篇)

篇1:思想汇报 十二五规划学习

“十二五”规划学习心得——思想汇报

敬爱的党组织:

2010年3月28日,是我人生中一个重要的日子——被正式批准为入党发展对象即正式成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到现在已将近一年了。一年来,我始终不忘一名共产党员的原则和使命,时时关注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内外时事,认真学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紧跟党的步伐,努力让自己的思想觉悟得到进一步提高。

2010年10月18日,十七届五中全会闭幕,会议审议通过有关“十二五”规划的建议,拟定于2011年5月出台“十二五”正式规划。全国人民为之振动,这是利国利民的大事。各地纷纷组织党员、群众讨论,为“十二五”积极建言献策。作为一名大学生预备党员,理所当然把这作为自己学习的好机会。以下是我学习“十二五”规划的心得体会。

与此前的规划不同,“十二五”规划追求“民富”,而过去的规划多是以追求“国强”为目标。从“国富”到“民富”的转变,成为公众关注十七届五中全会的最大亮点,也让广大人民群众看到了中国富民之路的新曙光。民生是发展和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只有不断改善民生,才能够提高广大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的生活。但如果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那就有失偏薄了,如今,进入了二十一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我们要有更高的追求。

2011年01月,广东省两会正式通过了《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纲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提出抓住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综览全文,“幸福广东”是最新亮点。未来5年,广东的发展蓝图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为了实现“幸福广东”的目标,广东将“十二五”期间GDp年均增长率预定在8%以上,这一增长率只略高于全国预期目标,低于国内很多省份的目标,也低于广东“十一五”预期目标和实际增长速度。这是为何?对此,汪洋书记解释道:“暂时的稍慢是为了将来的更好和更快,只要经济发展方式真正转过来了,即使一段时间速度和总量被别人赶超,我们还可以东山再起,迎头赶上。”这让我不禁为之叹服。长期以来,一些地区以追求GDp高速增长为目的,不惜以牺牲环境和少数人利益为代价,是不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这回,广东省以纲领的形式明确了建设“幸福广东”的目标,实为我党关注民生的重大举措,让我们看到党以人为本的重大决心。

2011年2月21日,广州市长万庆良在广州市人大十三届六次会议上表示,广州以“三个突破”、“五个全面推进”努力实现“十二五”目标,并明确“把广州放在世界先进城市坐标体系”。此外,万庆良用“五味”巧妙地解释了“幸福广州”:生活有甘甜味、环境有清新味、事业有成就味、社会有人情味、文化有高品味。其实,这也可以与建设幸福广州的五个方面相对应:经济要增强实力、环境要散发魅力、民生要彰显给力、创业要充满活力、社会要形成合力。

从党中央到省委、再到市县,各地区纷纷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响应党的“十二五”规划,为国家的发展、人民的生活建言献策。

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作为一名学生干部,更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将牢牢记住自身使命,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继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服务他人的能力,为建设幸福校园尽自己一份力量。

汇报人:王晓薇

2011年3月1日

篇2:思想汇报 十二五规划学习

众所周知,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制造业由西方工业发达国家主导,几百年间向空气中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令人费解的是,为什么布什政府退出了《京都议定书》,但奥巴马政府高调宣布要加入世界气候谈判,要加入这个气候政治的舞台?这个气候问题已从经济问题变成了政治问题,也就是说美国的核心利益实际上是美元保卫战,通过变碳经济为碳政治,采取碳经济向碳政治的转变来换取美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杨万东认为,“这对中国就是一个外部的压力,因为美国在新能源上已经有了很多的技术储备,美国产业的服务业化和远高于发展中国家的科技水平,使得美国在碳经济方面又可能占先。美国可能通过低碳经济的发展纠正过度偏重金融业的经济结构,通过美国实体产业的竞争力的回升解决美国国内严重的失业问题。所以,中国必须要深度的开发经济,然后通过技术的变迁,通过国际谈判的中应用权益的争取,来赢得自己国内的发展空间。

气候变化有周期因素,有太阳活动,有火山爆发的影响,在工业革命之后则主要是人类活动,除了工业活动,战争、核试验、现代化的生活以及能源结构都是气候变化的原因。2007年年底爆发的金融危机对美国的金融业形成了一个定向爆破,那么这个定向爆破之后美国现在面临一个战略选择,按奥巴马的话说,美国不能继续依靠金融巫术来维持美国经济的发展和美国人民的生活了。美国要调整进入到一种新的发展方向,那么这个新的发展方向就是现在所宣传得比较普遍的低碳经济的发展,是新能源、智能电网和生物技术,这些东西成为美国的新的产业选择和战略选择。

WTO是我国强制性的制度变迁,低碳经济模式又是一次强制性的制度变迁。碳关税最早由法国前总统希拉克提出,针对未遵守《京都协定书》的国家课征商品进口税。意图在欧盟碳排放交易机制运行后,避免欧盟国家所生产的商品遭受不公平竞争。2009年6月22日,《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获得众议院通过,该法案规定,美国有权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不实施碳减排限额国家进口产品征收碳关税。碳关税目前世界上并没有征收范例。但是欧洲的瑞典、丹麦、意大利,以及加拿大的不列颠和魁北克在本国范围内征收碳排放税。

“十二五”时期,中国将采取四项措施大力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并在低碳能源上实施多项措施。另外,中国将逐步建立和完善有关温室气体排放的统计监测和分解考核体系,切实保障实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2009年1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报告表示,下一步,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规划引导,完善扶持政策。将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发展理念和相关发展目标纳入“十二五”规划和相关产业发展规划中,抓紧研究制定《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发展低碳经济指导意见》《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业发展的意见》等。制定促进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发展的财税、金融、价格等激励政策。二是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加强生态环保建设。全面落实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强化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加快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抓紧出台《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管理办法》;大力发展生物质能、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有序发展水电,积极发展核电,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左右;力争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

三是组织开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试点。编制再生金属及再制造等重点领域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启动“城市矿产”循环利用工程,抓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秸秆综合利用等工作。选择典型地区和行业,开展低碳经济发展示范试点。

四是建立健全科技、统计、信息等支撑体系。加大对节能、清洁能源、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投入。逐步建立温室气体监测统计、气候变化信息共享平台和信息服务体系。

就落实2020年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目标的有关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报告表示,发展改革委组织完成了我国“十二五”规划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思路研究报告,研究提出了“十二五”应对气候变化战略和发展低碳经济思路,积极推进在“十二五”规划中加强和完善应对气候变化内容,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规划。国家发展改革委的《国务院关于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情况的报告》表示,下一步,有关部门将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完善财税优惠政策,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快低碳能源的利用和推广:

篇3:思想汇报 十二五规划学习

“十二五规划”是统领今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纲领, 具有高屋建瓴、全面深刻和协调持续等特色, 亟须认真学习研究, 并结合各自不同的实践予以坚持贯彻, 以促进各方面的新型建设和又好又快地持续发展。据悉, 各地各部门各单位, 也均在据此谋划制定本身的有关规划。可以预见, 在今后一段时间内, 还将出现一个学习、贯彻“十二五规划”的热潮。

贯彻学习“十二五规划”, 内容十分丰富, 自不待言。仅就制定相应的微观规划 (特别是企业规划和岗位、项目规划) 而言, 确实另有一番感想。

做企业规划 (包含岗位、项目规划) , 无论是三年、五年或当年的规划, 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但是, 到底如何才能做一个高瞻远瞩、运作实效的规划, 却并非易事。这不仅要求对宏观的方针、政策研究透彻, 对客观环境和自身使命了解清楚, 而且必须明确自己在规划期内的指导原则、战略目标、资源状况、执行程序等等重大事项, 否则, 规划很可能会流于纸上空谈、华而不实。

为求微观规划的高质量、高实效, 除以上各点外, 值得关注的、更具针对性的, 还要极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明确指导思想、战略目标的前提下, 必须十分注意发展的路径选择。向什么方面发展, 是目标选择的问题, 而路径怎么走, 则是路径的选择问题。目标选择极为重要, 也极不简单, 不能轻易决策, 一旦选择不当, 就会前功尽弃;但目标选定后, 决定性环节就是路径选择问题了。比如, 同样是做强做大 (各企业的具体战略目标, 各有特色, 不可一概而论) , 是走直径, 还是在适当时机转大弯?是小步积累, 还是急剧扩张?是自我膨胀, 还是兼并积聚?是名品拓展, 还是创新创业?等等, 都是实现战略目标的道路问题。只有符合客观走势和自身实力的恰当路径选择, 而不是大而化之, 才能逐步实现战略目标。路径选择, 常常是在谋划战略规划时, 极其关键而又极易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是在目标、路径已作谋划的同时, 必须十分明确不同阶段的关键支撑点。要按照已谋划的目标、道路走下去, 在每个阶段, 特别是关键性发展阶段, 必须明确主要的支撑点。支撑点并非只是由其“重要性”决定, 而是建立在对过去经历的梳理分析、对关键点的认识把握、对问题难点的教训总结以及对市场、自身走势的分析预测等因素的充分解析的基础之上。不下这个功夫, 那路走起来就不会很顺畅, 目标也难于实现。

三是在战略规划的各环节、各阶段、各举措中, 要充分讲究实效。企业是务实的组织, 不仅时间是金钱, 而且细节也是金钱。对外宣传、广告, 也许可以讲点“虚”的东西, 但谋划自身的规划, 不是作给别人看的, 不是“表面文章”, 而是自身的行动指南, 来不得“雾里看花”, 只能脚踏实地。求实才能求是。

此外, 还要在重视创新、创业、个性差异化以及滚动修正等要素, 才能因势顺势而造势。

篇4:思想汇报 十二五规划学习

省农委主任任克军针对全省现代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有关情况作了汇报。

他说: “十一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里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紧紧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稳定的目标,切实强化农业基础,着力推进农村改革發展,在克服极端气候条件、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的情况下,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好形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畜牧业和园艺特产业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迅速崛起;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农业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县域经济呈现快速发展;农村改革不断深化;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总之,“十一五”时期全省农业农村发展全面推进、亮点纷呈。

任克军主任全面分析了我省发展现代农业面临的形势和有利条件。认为只要正确认清和把握形势,善于抓住难得的有利机遇,勇于正视面临的突出矛盾,采取切实有力的应对举措,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就一定能够保持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日益繁荣的好势头。

最后,任克军主任对我省现代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进行了六点说明。

关于在规划制定中力求把握的几个重大问题

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结合我省现代农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我们在制定《规划》中力求“突出一条主线、把握八个重点、实现一个率先”,努力使《规划》更具前瞻性、科学性、针对性和操作性。

“一条主线”就是紧紧围绕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这条主线。重点推进“五个转变”,一是转型;二是转化;三是转变;四是转移;五是转换。

“八个重点”就是突出八个事关农业农村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一是注重标准农田建设;二是注重良种培育推广;三是注重抗旱能力建设;四是注重农业机械化建设;五是注重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六是注重创新农业经营方式;七是注重农业信息化建设;八是注重强化惠农政策。

“一个率先”就是通过强化基础地位,走出一条具有吉林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这三个问题,作为我们制定《规划》的主旨思想,将其贯穿《规划》的始终。

关于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即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战略任务,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主攻方向,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着力强化政策、科技、设施、人才、制度支撑,着力推进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产业化、信息化建设,着力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整体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确保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实现科学发展、加快振兴、富民强省奠定坚实基础。《规划》明确了坚持“三化”统筹、坚持“三动”并举、坚持狠抓粮食生产不动摇、坚持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因地制宜发展等六项基本原则。

关于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按照既注重发展速度又注重发展质量、既注重产业发展又注重民生改善、既积极又稳妥的原则,提出了农产品总量、农业增长质量、城乡发展结构、科技创新推广、循环农业发展和农村民生改善等六个方面17项现代农业建设指标体系,确定了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夯实农业发展基础、促进农民稳定增收、保证可持续发展和推进新农村建设等五个方面重点任务。

关于优化区域布局

根据资源禀赋、市场区位和发展潜力,科学确定区域农业发展重点,促进生产要素在空间和产业上优化配置,加快形成区域特色鲜明、功能定位合理、产业体系完备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一是种植业重点建设中部专用玉米产业带、沿江沿河优质水稻产业带、中东部高油高蛋白大豆产业带和西部杂粮杂豆产业带;二是畜牧业重点发展西部松嫩草原牧业区、中部松辽平原牧业区和东部长白山牧业区;三是园艺特产业重点抓好东部以中药材、经济动物、食用菌和长白山山珍食品为主,西部以油料和经济作物为主,中部以瓜菜为主等特色产业;四是农产品加工业主要以种植业、畜牧业、园艺特产业和林业的产业布局为基础,以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建设为载体,促进龙头企业集群集聚,不断优化产业布局;五是农村新能源产业要在中部粮食主产区,围绕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重点发展沼气、秸秆气(固)化;东部山区结合退耕还林,重点发展沼气;西部地区立足生态保护,重点发展沼气和太阳能。

关于重大工程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和创新驱动战略,以投资夯实农业基础,以项目带动增加投资、集聚要素、提升产业层次,以创新驱动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农业发展方式实现根本性转变。《规划》紧紧围绕产业发展、民生改善、农村繁荣,谋划建设“十大工程”,包括:标准农田建设工程; “菜篮子”工程;农产品加工提升工程;高效特产业建设工程;农业科技创新工程;农产品质量安全工程;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工程;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工程; “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农民素质提升工程。

关于保障措施

一是加大农业投入力度。建设现代农业需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必须大幅度增加农业投入,引导社会资源合理配置;二是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建设现代农业需要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要加强科技资源整合,加大科研投入,做好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三是推进农村改革创新。建设现代农业需要用现代经营理念管理农业,必须不断改革创新激发发展活力、注入发展动力;四是加强农业法制化建设。建设现代农业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农业法律法规体系,完善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法律制度,健全农业法规体系,加快推进农业综合执法;五是强化人才队伍建设。重点是实施人才兴农战略,引导各类优秀人才投身现代农业建设,加强农民职业教育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六是扩大国际交流合作。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积极参与境外资源开发利用,广泛开展经济技术交流合作,加快推进全省农业国际化进程。

任克军主任表示,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只要我们积极努力、扎实工作,努力做到政策扶持到位、资金支持到位、技术应用到位和工作落实到位,《规划》目标就一定能够如期顺利实现,必将为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任克军主任汇报后,副省长王守臣指出:“十二五”是我省加快发展,加快转型,做大规模,提高质量,振兴吉林的关键时期,也是难得的机遇期。国家的一系列政策支持东北发展,支持农业大省,我们有“十一五”良好的发展基础,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既是全省的期盼和工作诉求,也是国家对我们提出的明确要求。只要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就能在全国率先实现新突破。

王儒林省长对省农委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一是省农委工作亮点多,贡献大,业绩突出;二是锐意进取,勇于创新,在许多方面都走在全国前列,创造很多好的经验,包括粮食生产、新农村建设、土地纠纷仲裁试点、“三资管理”、农村信息化等;三是班子坚强有力,在绩效评估中连续三年夺冠,政绩突出;四是队伍建设搞的好,在班子领导的带动下,大家朴素、勤奋、实干、苦干,敬业精神很强,廉洁自律很突出;五是想全局,议大事,谋长远,突出表现在“十二五”规划上,规划五易其稿,考虑全面、细致周到,而且在平时工作中也体现了这个特点。

篇5:思想汇报 十二五规划学习

今天怀着崇敬的心情听了社会科学院蔡昉教授关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报告,蔡昉教授深入浅出的分析使我受益良多,让我深刻了解到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面临的挑战,张妍妍十二五规划学习报告会思想汇报。

首先蔡昉教授分析十二五时期我过面临的国际经济环境,从蔡昉教授的介绍中,我了解到我国面临的挑战:

1、世界经济复苏并非一帆风顺。虽然我国在世界经济危机时仍保持GDp增长势头,但是现实不得不让我们深思:首先由于国外经济危机加深导致我国出口不足,大量农民工返乡,导致失业率上升,进而使我国十二五期间GDp增长率有可能小于8%。

2、各国通货膨胀风险增大。我国属于新兴国家,在去年通货膨胀率高达6.5%,虽然我国力争于2011控制我国通货膨胀率在4%以内,但却可能因此而发生停滞性通货膨胀风险。

3、经济形势不容乐观。1)中东,北非地区局势不稳定,造成油价上涨,油价上涨会是各国通胀加剧,使经济复苏乏力。2)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仍在继续,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挤压了实际工资。3)日本地震对GDp增长是消极的,可能使日本GDp下降5%。4)美国可能发生“无就业复苏”,即虽然GDp水平上升但是就业水平不动或者有下降趋势。由此,美国可能会产生贸易保护,从而排挤中国对美国出口,单从这一点看中国不得不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外需减少的环境下,提高内需,而想以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就不得不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来适应环境。

其次,蔡昉教授还细细阐述了十二五期间我过面临的国内经济环境:

1、我国经济面临“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思想汇报《张妍妍十二五规划学习报告会思想汇报》。

2、中国面临未富先老问题。中国的组合生育率在持续下降。历史上来看,组合生育率下降最快是在上个世纪70年代,由之前的6~7个孩子下降到低于3个孩子,而这种情况出现在计划生育政策出台之前。就是说,人口结构的变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也不是一项政策所能决定的,应该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综合结果。如果进行国际比较,同样可以发现中国的低生育情况。在很长一段时间,普遍认为中国属于生育率比较高的国家,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中国的生育率不是一般的低。蔡昉教授表示,中国目前的组合生育率是1.4,即平均一对夫妻生育1.4个孩子。生育率是一个替代的概念,意味着孩子出生之后要能够把父母替代掉,才能保证总人口不是绝对减少的,最低保证数值是2.1,而中国已经显着低于这个水平。无论和历史比,还是跟其他的国家比,都显示出我国在比较低的人均GDp水平上,过早地完成了人口红利的开发和人口机会窗口的关闭,然而中国是世界制造工厂,如果人口数量减少,工资上涨就会导致国外投资的减少,进而使GDp水平下降。未富先老解决的最彻底的政策不是解决先老问题,而是解决未富问题,使中国富起来。

3、中等收入陷阱。蔡昉教授表明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跨越难度不亚于低收入国家向中等收入国家跨越,而且中等收入国家在全球化中获益将减少,因此虽然我过已经成为中等偏上国家,但仍需努力。

最后蔡昉教授分析我国十二五的策略。即从保障和改善民生角度,加快经济转型,从依靠出口转向提高内需;从过度依靠第二产业转向增加第三产业发展;从过分依靠土地到提高技术,科技水平。

听完蔡昉教授报告后我感到国家十二五期间面临巨大的挑战,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我们平民百姓都应该为完成十二五的目标做出自己应可能的贡献,毕竟国家进步就是人民进步,国家富强就是人民富强。

汇报人:物流Q0941张妍妍

篇6:“十二五”规划汇报材料

尊敬的事业部领导: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供热公司欢迎事业部各位领导的光临指导,下面我就事业部一届四次员工代表大会落实情况、“十二五”规划编制等情况做如下汇报:

一、事业部一届四次员工代表大会精神贯彻落实情况

(一)深刻领会会议精神实质。召开公司班子、中层干部、基层员工三个层面的专题会议,采取多种形式,传达贯彻落实事业部员工代表大会精神,明确了“十二五”时期事业部坚持企业化经营、内涵式发展,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矿区服务业务专业化、规范化、市场化、社会化进程,为吉林石化公司实现第五发展阶段目标提供坚强保障的目标;深刻理解了事业部“十二五”开局年在发展中转变,在转变中发展的内涵。综合办公室将工作报告上传至供热公司门户,为各单位全面学习和落实会议精神提供方便条件。党群部门制定了形势任务教育学习材料以及党课教育材料,多方位多渠道的宣传员工代表大会精神。截至目前,学习覆盖率100%。

(二)积极贯彻落实会议精神。

1、深入开展调研活动。为确保“十二五”开局年,起好步,开好头,公司班子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讨论工作部署,组织机关科室主要负责人按照生产、经营、技术、党建、企业文化等不同方面进行了多次分组讨论。利用10天时间深入13个基层单位开展调研活动,掌握各单位对事业部一届四次员工代表大会的落实情况,听取基础单位意见与建议。

2、分解落实全年 经营指标。利用一周时间对全年工作指标进行了逐项分解,共计分解指标66项。召开了2011年经营指标落实大会,与基层单位签订了业绩考核责任书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落实责任,为全年工作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基础。

3、积极配合事业部结构调整工作。对全体干部员工进行思想教育,持续转变思想观念,理清工作思路,使全员正确认识经营系统调整的重要意义。同时,相关部门提前准备,认真进行数据整理,确保调整工作顺利进行。事业部客服中心自3月份投入运行以来,班子成员多次深入派工点调研,对派工和维修情况进行了解,确保“一站式”服务双轨运行有序推进。

4、节能降耗多创效益。从今年2月份开始,结合全区供热系统投放药剂时期,供热监察队伍加大了打击窃热、私自放水力度,重点对投药区域公用户进行检查,进一步降低失水率。积极开展能源分析活动,每周例会对供热运行情况进行细致分析,随时调整能源分配指标,坚持做到日对量、周分析、月总结,确保能源总量受控。

5、克服困难做好稳定工作。国家“两会”期间,加强领导干部值班制度,采取双重包保升级管理的办法,掌握不稳定人员行踪。全部包保人员采取轮流拦防的办法对上访人员进行拦截。确保了不稳定人员思想和行为受控,实现了“两会”期间无越级上访事件发生。

二、“十二五”规划编制情况

(一)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献至诚服务、建设和谐矿区”为宗旨,突出抓好优质服务和经济运行两项主要工作,努力解决生产运行当中 的瓶颈问题,通过内涵式发展,强化科学管理、完善服务机制、提高员工素质,站在高标准、高质量一流供热企业起点上,在吉化百姓和驻矿单位心中,实现服务由“暖身”向“暖心”延伸,提升和叫响 “暖万家”吉化供热品牌。

(二)企业自然状况

主营业务:一是吉化宅区热能转供运行;二是供暖设备及设施的改造和检维修。

兼营业务:一是街区下水设施的维护及疏通;二是民宅电气设备及设施的改造和检维修;三是民宅高层建筑的消防设备、设施的检维修及运行;四是总医院供水、排水、空调等十个系统设备设施的检维修及运行。(资产管理及房费收缴业务暂未列入,待事业部裁定)

组织机构:机关科室8个,基层单位13个。资产情况:现有转供热业务固定资产31,904万元。

人员情况:截止到2011年3月份,在册员工560人,其中:厂处级6人(二线2人),中层干部60人(二线5人),一般管理干部109人,操作服务人员385人(不在岗6人)。长期劳务用工141人,短期劳务用工(季节性泵工)135人。

生产情况:根据热源分布情况自然划分为7大供热系统,各系统共有热力站48座,管网总量272千米,主干网长度47千米,网上供热面积687万平方米,7大供热系统全部实现了自动化控制。

企业外部环境:从国内看,我国的供热事业仍处在高能耗的初级发展阶段,节能潜力还很大,热计量收费改革的相关政策相继出台,并将在北方地区大面积推广。从中油矿区系统看,吉化供热从规模、技术、能源控制等方面走在前列。从供热资产上看,吉化供热系统通过“十一五”期间的投资改造,资产状况较好,技术、设备领先于国内同行业,现与长春热力等同。从热源上看,我公司为单一热源,与拥有多热源的其他热力公司相比,运行调节还存在差距。从热用户层面看,供热质量的好坏越来越受到百姓的关注,吉化供热品牌正在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吉林百姓所接受。

企业内部环境分析:

企业资源优势:供热设备、设施等有型资源相对完备;技术水平、社会认同感和管理经验等无形资源逐年提高。

企业资源劣势:人力资源配备上存在数量不足的问题。企业能力优势:历经30余年供热运行,形成了一套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运行管理方法,供热运行保障能力不断增强。

企业能力劣势:尚未破解供热运行过程中的部分瓶颈问题。

(三)企业定位

对外:通过对全国供热行业对标分析,在运行、成本、技术、服务、自控等方面,吉化供热已跻身于一流供热企业行列。在规模、热源、调峰、效益等方面尚有差距。

对内:通过矿区事业部近几年的结构调整,供热公司已打造成供热运行、供热服务的专业化公司,供热服务系统保障能力和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四)发展原则 做专主营业务;做精经济运行;做实基础管理;做优服务品牌。

(五)规划目标

抓住事业部“十二五”大发展的机遇风,供热公司力争在“十二五”末期实现下列目标:

1、五大控制中心全部实现运行目标。2、48座热力站全部实现智能控制。

3、创造条件建立调峰热源。

4、建立热计量改造试点工程。

5、供热面积达800万平方米。

6、街区回水率提高0.5个百分点。

7、安全生产实现零事故、零危害、稳态运行。

8、供热服务满意度达96%以上。

(六)重点项目及投资安排

到2015年,完成规划项目48项,计划投资58,732万元,预计节能1.5万吨标煤,节热水23万吨。供热运行系统得到全面优化,在热源单位水温达标的情况下,具备提升转供100万平方米的能力(780万平方米),48座泵房全部达到远程传输、自动控制、适时调节的先进水平。重点项目及分年投资安排如下:

1、节能降耗项目33 项,投资44,028万元。

其中,2011年投资12,886万元; 2012年投资10,358万元;2013年投资7,448万元;2014年投资7,508万元,2015年投资5,828万元。

2、安全隐患治理项目10 项,投资7,940 万元。其中,2011年投资2,192万元; 2012年投资1,532万元;2013年投资1,422万元;2014年投资1,422万元,2015年投资1,372万元。

3、水暖电基础设施改造及其它配套设施改造项目5 项,投资7,264 万元。

其中,2011年投资1,950万元; 2012年投资1,778万元;2013年投资1,232万元;2014年投资1,160万元,2015年投资1,144万元。

(七)保障措施

1、全面实现供热控制自动化。

一是巩固“十一五”时期稳态改造成果,查找稳态运行不足,改造和完善供热系统的设备设施,对现有运行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和升级,实现热力站的全自动控制。二是积极探索三级热量管理方式。积累运行数据,优化分解供热运行曲线,形成多条有针对性的曲线,提高控制指令的准确性,科学性。三是充分发挥调度指挥中心、区域控制中心、热力站三个层面的自控设备作用,确保热量管理水平全面升级,7大体系全部形成由调度、控制中心、热力站组成的三级热量管理模式,进一步优化供热运行。

2、加大供热系统改造力度。

一是对非吉化住宅供热系统进行改造,解决非吉化住宅失水量大,严重影响供热系统整体运行质量的问题。二是对腐蚀严重的、能耗高的供热设施进行更新改造,确保系统高效、长周期运行。三是对部分楼房室内钢管更换为耐腐蚀、阻力小的塑料管,部分室外钢管更换为新型玻璃钢管材,降低系统阻力,解决堵塞问题。四是改变热力 站配电室屋面防水形式,平屋面改成坡屋面,确保用电安全,降低系统风险。

3、建立吉化供热调峰热源。

一是积极向市供热办及有关单位反映情况,督促电厂对供热机组进行改造,提高热源输出能力,满足供热需求;协调吉化动力一厂恢复锅炉供热系统并与现有热源联网,作为调峰热源,在严寒天气启用,缓解热源不足的矛盾。二是协调电厂允许吉化在一次网首端建成相对独立的集、分水系统,增强自主调节能力;同时使采暖药剂作用在相对独立的吉化区域内循环,减少药剂浪费,降低运行成本。

4、稳妥推进热计量改革进程。

2011年1月20日,国家财政部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下发了财建[2011]12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深入开展北方采暖地区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要进一步扩大改造规模,到2020年前基本完成对北方具备改造价值的老旧住宅的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为了稳步推进吉化矿区热计量改革工作,“十二五”期间我公司计划对现有民宅供热系统进行热计量改造试点,今年将选择几座楼做热计量改造实验,为今后改造的顺利进行积累经验。在安装智能预付费计量表的同时,配套安装温控设施、远程抄表和远程测温设备,实现抄表、按热量收费、欠费停热的远程操作,提高用户节能意识,减少热源损失。

5、深入开展“规范管理年”活动。

一是完善管理机制和运行体制。以制度建设为突破口,理顺管理 流程,组织好规章制度的修订完善,落实岗位职责、明确工作标准和质量规范,实现各项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运行。通过抓基层强基础,抓规范强管理,抓素质强能力,抓督导强服务,全面加强各项基础管理工作。二是完善热力站星级达标考核制度。到“十二五”末期,建成“五星级”泵房10个,“四星级”泵房30个,“星级变配电厅所”“星级仪表控制室”各5个,以此全面推进热力站的自动化、智能化改造进程和运行管理的规范化、现代化。三是继续开展供热运行对标活动。扩大对标范围,不断在国内、中油系统内部同行业对标,树立本单位学习和赶超的标杆。通过对标,查找自身差距,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努力提高供热业务服务系统保障能力和精细化管理水平。

6、打造高素质的员工队伍。

目前我公司以管工、焊工为例人均维护面积达3.7万平方米,基本满足日常维修需要。至“十二五”末期管工、焊工由现有的166人减至134人,人均维护面积达4.5万平方米,无法满足工作需要。为解决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我们将合理地调整人员,不超定员配备。一是通过内部积极挖潜。二是根据事业部总体要求,逐步引进社会用工,保持用工总量满足工作需求。对公司新增工作业务的变化情况,本着精干、高效的原则,做好人员配备,保证工作的有效进行。不断完善公司绩效考核分配方案,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绩效工资考核分配机制,充分体现按效益、按贡献分配的原则,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作用。同时,采取各种形式加强培训,计 划每年开展培训30项,组织竞赛8至10项,每年培训约1000人次,参培率100%。全面提高员工队伍素质。从而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技术管理队伍和员工队伍。

7、全面提升、叫响吉化供热品牌。

提升和叫响吉化品牌,扩大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这是吉化供热的核心竞争力。一是推进“暖万家”工程建设。强化服务手段和服务质量的考核,加强对事业部宗旨和工作理念的贯彻,强化“服务产生效益、服务创造价值、服务促进发展、服务确保稳定”的思想教育,转变被动服务观念。二是实行服务承诺制和违诺追究制。从着装到维修规范,从服务时限到服务行为,从服务态度到职业道德,从服务工具到文明施工标准,向社会提出郑重承诺,全方位提高维修服务质量。三是全力配合“一站式”服务的开展。定期对“一站式”派工员进行培训,提高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一支尽职尽责、尽心尽力的专业队伍,为事业部“一站式”服务的改革工作贡献力量。

8、创新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新载体。

一是努力提高班子整体功能。要以“五个建设”为班子建设的抓手。坚持集中学习与个人学习相结合,突出学习重点,改进学习方法,建设学习型领导班子。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和班子议会制,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建设和谐型领导班子。更新工作理念,拓宽工作思路,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建设创新型领导班子。推行领导分线负责制,领导带头服务一线,结对帮扶,建设务实型领导班子。按照平易近人、务实清廉的要求,建设清廉领导班子。使两级班子都能达到“四好班 子”标准,公司班子连年争创石化公司优秀领导班子。

二是不断凝炼“热文化”内涵。要以“四个丰富”为企业文化建设重点。丰富企业文化内涵。与时俱进的注入“热文化”新的内容,明确员工的言行标准和规范。丰富企业文化评价体系。巩固企业文化成熟发展阶段建设成果,积极创作反映企业精神的有说服力、感染力的作品,确定2个企业文化教育基地,力争年年创成石化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单位。丰富企业文化建设平台。以召开座谈会、征集企业文化格言等形式,将“暖万家”的共同目标固化于每名供热员工心中,使“热文化”理念转化为每名供热员工的自觉行动。丰富文化传播渠道。通过各种媒体,广开文化传播渠道,对内统一思想,对外展示形象,不断推进吉化供热服务品牌建设。

三是全面推广“一化三优”活动经验。以“三个发挥”为党群工作主线。发挥带动作用。全面推广电气仪表维修站党支部“一化三优”活动成功经验,强化“三基”建设,通过学习交流,自主创新,使其先进做法在公司各站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大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增强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典型群体的引领作用。以吉化“四种精神”典型为榜样,以供热公司历史积淀为依托,选树具有供热公司特点的能够吃苦耐劳讲奉献的一线工人,充分挖掘不同层面的典型集体和个人,举办事迹报告会,印刷成典型教育书籍,予以大力宣传和推荐,力争培树出省级、中油级劳动模范和先进集体。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凝心作用。加强党员理想信念 10 教育、形势任务教育,建立“一个核心、三条主线、四个骨干”的思想政治工作网络体系,营造思想和谐、干群和谐的良好氛围。

四是尽职尽责确保一方平安。建立信访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努力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信访工作局面。坚持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的原则,严格督查催办。积极推行首办负责制,认真处理好群众的初次来信、来访,努力把问题解决在首办环节,建立健全组织机构,落实职责。努力解决困难群体生活过程中的实际困难。

三、存在的问题

(一)单一热源存在风险问题。

“十一五”期间,吉化热源始终来源于吉林市热电厂一家单位,且电厂自身已满负荷运行多年,热源供应不足与采暖需求增加的矛盾日益突出。

1、持续低温和极端天气情况下,热的需求量随之增加,就目前供热公司实际情况,热源明显供应不足,造成区域水温不达标,供热质量受到影响,用户存在不满情绪。

2、单一热源存在安全风险,我公司无备用和调峰热源,一旦热源供应出现问题,将直接影响供热系统的正常运行。2010年,一些城市热源就出现过此类问题,结果造成大面积停热,部分系统冻堵,影响居民正常生活,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影响。我们公司供热系统也存在同样的风险。

建议恢复动力厂630供热系统,作为调峰热源使用,缓解热源不足问题,同时降低运行风险,提高供热系统应急能力。

(二)非吉化小区供热设施陈旧问题 我们公司辖区内非吉化楼190余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供热系统形式不合理,立管在用户室内,无法有效控制用户私接行为,存在窃热现象。

2、地下管网和室内管线锈蚀穿孔、跑冒滴漏严重,资源浪费,影响供热质量。

3、部分室内管线为钢管,堵塞严重,普遍存在私自放水现象。

目前急需改造的有140余栋。按照《吉林省城市供热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供热企业应该维修到用户终端前阀门外(即锁闭阀)。建议对非吉化小区根据管线腐蚀情况逐年安排维修改造;对有产权单位,也有能力进行维修改造的用户,由其产权单位维护和改造,解决以上问题。

(三)热力站、配电厅所存在安全隐患问题

我公司所属各热力站及民宅变电厅所共计74座,防水总面积为1.7万平方米。其中50座热力站及变电厅所存在漏雨和外墙破损严重的情况,占设施总数的67.5%,防水面积共计1.4万平方米。存在问题如下:一是配电设备长期暴露在潮湿环境下,使用年限降低。二是受潮后或雨水滴落在配电设施上,容易造成短路跳闸,系统停运,存在极大安全隐患,不利于安全平稳运行。建议“平改坡”。

(四)个别维修站生产环境与居民生活相互影响问题。目前我公司基层单位员工食堂及班组休息室环境差,设施老旧不齐全。特别是松江供热维修站由于棚户区改造占地迁移,至今无合适办公场所,百姓生活与站队生产相互影响,且曾发生过摩擦。建议事业部能够给予关心,解决基层维修站的实际困难,改善员工食堂和基 层班组休息室环境,提高员工幸福指数,为正常的工作开展创造条件。

供热业务是确保矿区建设持续发展的核心业务之一。在“十二五”这一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在事业部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干部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发奋图强,振奋精神,抓住机遇,求真务实,锐意进取,为建设更专、更精、更实、更优的供热公司而努力奋斗!

供热公司

篇7:“十二五”规划调研乡镇汇报材料

黄南乡 谢纯意 1、2005年、2008年统计资料

2005年,全乡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950万元,农业产值1860万,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9.2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11元;2008年,全乡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3123.5万元,农业产值913.7万,财政收入458.6万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约144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359元。

2、经济社会发展概况、主要问题及规划思路

我们依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挥优势”的原则,加快农业产业结构化调整,全面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

1.特色农业发展迅速。一是在潘塘、林坑两个试点村实现增收50%的基础上,全面推广“笋竹两用林丰产调控技术”,并上报省级扶贫项目7项。二是做好霄岭、王山1200亩东魁杨梅基地改造,为打响黄南高山绿色水果品牌起了积极作用,使高山杨梅成为了黄南乡水果业的一个“拳头”品牌。其中霄岭山水果专业合作社计划今年建成冷藏库,目前已完成前期审批及招投标工作。三是利用我乡林草资源相对丰富的优势,引导农民走专业化、规模化、效益化的养殖道路,共扶持养殖大户68户,其中科技示范户9户。四是全面扶持土蜂养殖基地,从技术和经济上帮助我乡土蜂养殖户扩大规模,到目前为止,我乡共有蜜蜂养殖户105户,土蜂2000余桶,已形成了相当的养殖规模,已成立黄南乡蜂产业专业合作社。

2、旅游业发展取得新的突破。全面完善停车场、步游道等配套设施,大大提高了旅游接待能力。客游量平均以10%的速度增长,为农户增收近30万元。林坑村先后被评为“省级绿化示范村”、“省级美丽乡村”等荣誉称号,2008年还被评为“省级农家乐特色村”、“市级第二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试点村”。此外,暨家寨、岩门下森林公园各项配套设施建设进展顺利。今年6月份林坑、暨家寨两村作为全县十大古村中保存较好的村落,获得了中国景观村落评委会评委们的一致好评。

3、林业发展平稳。一直以来,我们一方面积极鼓励竹制品加工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切实加强森林资源培养和保护,今年上半年更新造林700余亩,完成生态公益林申报3.5万亩,并于年初成立黄南乡生态公益林消防中队,连续4年被评为县级森林消防工作先进单位。

主要问题

一是产业结构不够稳固完善。黄南乡以农业经济为主的第一产业,科技含量低,缺乏竞争力和稳固性;第二产业中,工业经济在几乎停滞不前;第三产业旅游资源丰富,但管理落后,开发的程度不够,效益增长缓慢。

二是劳动者素质亟待提高。由于历史、社会等诸多的原因,农村劳动者习惯于传统的经营生产方式,市场经济意识差。同时,由于多年享受优惠扶贫政策,“等、靠、要”的消极思想没有根本克服,缺乏开拓进取的锐气。此外,我乡属劳动力输出型社会,在家人数不足三分之一,且大部分为老幼,严重缺乏劳动力。

三是经济发展基础薄弱。首先,乡整体经济实力薄弱,财源 2 增长乏力同财政支出不断增加的矛盾日益突出,致使发展后劲不足;其次,村集体经济严重“空壳”,无力保证公益事业的投入,对基础设施的管理养护没有经济保证。

下一步规划思路

一、大力推进农业高效化。利用已有的四大基地,优化农业经济结构,鼓励资本投资优势产业,加大科技投入、技术培训,创造品牌效益,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二、大力推进旅游主业化。加快发展三大配套:设施配套、技术配套、管理配套。不断完善各项配套设施,进一步提高村民文明意识,充分调动全村参建的积极性,加强农家乐经营户的服务能力培训,努力突破创新,在菜色、旅游项目等方面寻求新的亮点。同时深化反哺工作,积极带动扶持困难农户。

三、大力推进就业多样化。引导农民走“在家发展效益农业、本地从事二三产业、外出打工创业”等多样化的就业路子。大力加强“专业农民”的专业技能培训和“务工农民”的就业岗位技能培训。通过远程教育平台、实地授教以及座谈会等各种途径,提高在家农户的专业技能和文化素质。

3、新农村建设概况

我乡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出发,着力实施“路、水、电”建设,并多渠道筹集资金,落实一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近年来,顺利完成诸永高速黄南段、41省道三期工程建设,完成全乡16个行政村通村公路建设,;投入资金160万元完成深龙、潘塘等6村饮用水改造工程,实现全乡自来水普及率达100%;投入资金46万元,新建和整修文化娱乐活动场所10处。目前,3 全乡已实现村村通标准电、村村通电话、村村通移动信号,村村通有线电视,村村通宽带。同时,扎实推进五整治一提高工程。投入资金135万元,建造环保公厕13座,建造污水处理池5处,建造乡级垃圾中转站1个,村级垃圾中转站10个。设臵垃圾箱300个,共新建花坛30多个,绿化覆盖率达到80%以上。目前,我乡已顺利通过市级生态乡验收,黄南、霄岭、深龙、大学等村通过市级村庄整治验收,其中深龙村、霄岭村通过省级村庄整治验收。

2009年,结合各村实际,已拟定黄南村、大学村为省级村庄整治创建村,潘塘、李庄、上坳、理只、王山为市级村庄整治创建村,全乡争创省级生态乡。

与此同时,我乡高度关注民主,促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一是助学工作稳步开展。深入实施两免一补政策,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及学校软硬件设施建设,由温州市律师协会捐资35万元建设的 “温州律师希望小学”顺利落成。二是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全面优化中心卫生院的硬件设施和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深入贯彻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今年截止目前已实现医疗返还166615元。三是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保障制度,初步建立了困难群体救助体系,现共有低保人员212人。2009年已全面制定《黄南乡低收入农户奔小康五年规划》及《黄南乡下山搬迁五年规划》,完成10个低收入农户集中村的挂钩结对工作,上报省级低收入农户发展项目27项。全面建立村情户情档案,加大扶贫济困、帮弱助残力度,今年已下发各项救助资金296415元。四是殡葬改革及青山白化治理工作,明确 4 2009年为“黄南乡殡葬改革整治攻坚年”,一方面下狠手段抓典型,偷尸土葬经查实一律起棺火化并拆除坟墓,另一方面深化服务,加大补助力度,形成奖罚分明的良好工作态势,截止目前已完成火化10例。

4、优势特色资源开发潜力及开发规划

我乡作为温州的北大门,地理优势显著,同时拥有极其丰富的原始生态资源,因此生态旅游将是我乡发展的主要方向。近几年我乡紧紧围绕“旅游兴乡”,大力培育旅游产业,取得了一定的效益。目前,宏观政策积极发生变化,各级政府对“三农”工作的扶持力度日益加大,生态旅游项目高效推进。尤其令人欣喜的是,随着诸永高速即将建成通车,我乡的区位优势、环境优势、增长潜力正在进一步放大,实现新一轮跨越发展的前景将更为广阔。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目标导向,今后我乡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紧紧围绕以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为主导产业的生态发展战略,全力打造设施完善、环境优美、乡风文明、社会和谐、生活宽裕的环境优美乡镇。

5、在建、拟建和前期重点项目

道路交通方面:(1)投资100余万,在大学村至李家山自然村修建一条森林防火道路,长5.11公里,宽5.0米,目前已完成40%工程量;(2)投资135万,在李庄村至西龙自然村修建一条森林防火道路,长4.2公里,宽5.0米,目前处于政策处理;(3)投资50余万元,建造昔下大桥一座;(4)对潘塘村雷后湾机耕路延长扩建200米。

旅游配套设施方面:(1)林坑村:投资50多万元,修建通 5 向大坑底景区步游道1000米,将大坑底景区与古村连成一片,扩大旅游接待的范围,同时投资20多万元,对村内古建筑和赵群力纪念馆进行修缮,修建凉亭三座、寨门一座,全面完善村内消防设施;(2)深龙暨家寨:投资150多万元,对深龙至暨家寨的机耕路进行等级公路改造并硬化,同时修建暨家寨至息脚坑步游道600米;(3)岩门下村:投资55万元,修建停车场、通景区桥一座、污水处理池一座及健身场所一处,同时对村内自来水网进行全面改造,完成道路硬化200米等。

效益农业方面:计划在二年时间内,总投资37万元,在霄岭村建设建筑面积420平方米的保鲜冷库一期土建工程及相关停车场地、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使杨梅在集中上市时能得到及时的产地冷藏处理,从而提高杨梅品质,避免烂耗损失,延长上市时间,增加果农的收入。目前已完成前期预算、招投标工作,已进入施工阶段。

防汛设施方面:为了保障百姓的财产及人身安全,2009年我乡将在上坳村修建一条长400米,高5米的防洪坝,估计总投资60万,已完成前期勘测,目前处于设计规划阶段;同时针对西山村黄坦溪移民点山体滑坡隐患,将对该地质灾害点进行全面整治。

篇8:思想汇报 十二五规划学习

1 “引进来”是迅速改变我国贫穷落后面貌的基本经济策略, 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理论品质的生动体现

“文革”结束后, 我国经济百废待兴、举步维艰, 要资金没有资金、要技术没有技术。在这种极端艰难的情况下, 为了迅速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 改善人民生活,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作出了果断决策——“改革开放”。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 我们借鉴亚洲“四小龙”经济起飞的经验, 实行出口导向发展战略的成功模式, 针对资金短缺的突出矛盾, 我国实行以“引进来”为核心目标的对外开放战略, 并取得了巨大成就。外资企业对我国工业增加值的贡献从1993年的9.15%增加到2006年的31.50%, 在就业方面, 截至2006年外资企业的就业人数为2800万人, 有效缓解了我国的就业压力。同时, 我国经济也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

2 “十二五”规划提出加强“走出去”战略, 即增强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是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发展的客观历史必然

客观地说, 在对外开放的前30年中, 由于我国经济起步晚发展相对落后, 我们在经济活动中主要是以引进外资为主的, 通过积极引进、利用外国的投资、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 我们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迅速地改变了我国一穷二白的面貌, 加快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使我们的对外贸易总量达到世界第二, 综合国力也达到世界前列。

与此同时, 经济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了。我们以前采取的粗放型增长模式消耗了过多的资源, 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 面临着日益严重的资源环境约束;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 各种不平衡也开始出现了, 经济和文化、社会、环境发展的不平衡, 城市和乡村发展的不平衡, 东部和西部发展的不平衡等矛盾日益突出。受“非典”的触动和启发, 党中央及时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大力推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以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随后, 在国内提出要建设和谐社会, 在国际上倡导建设和谐世界。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我们的后发优势也在逐渐丧失, 原材料成本和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 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国际化, 国内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由于我国产品竞争力不够强和巨大的原料需求缺口, 造成了国际市场上形成了怪现象:中国卖什么什么就便宜, 中国买什么什么就贵。值得高兴的一方面就是在30年的对外学习和自主创新过程中, 我们国内的一些企业也逐渐变强变大, 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越来越多。原来光靠国内的市场就可以满足企业的生存的局面逐渐改变了, 要想成为世界性的企业就必须以全球为原料来源和销售市场, 所以就得“走出去”。

3 “引进来”与“走出去”的辩证统一关系

(1) “引进来”的开放战略, 为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 提供了客观的物质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 城市化、工业化步伐的加快,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格局的逐步形成, 个体、私营、外资等非公有制经济也在不断蓬勃发展, 并日益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所有这些都归功于“引进来”战略的实施。金融危机后, 国际上不少企业陷入资金短缺困境, 中国对外投资的市场准入机会大增。这种良好的时机为我们采取和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实现中国的和平崛起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因此, 我们党审时度势, 提出一方面要提高利用外资水平, 另一方面要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 紧跟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 为建设和谐世界而努力。

(2) “引进来”与“走出去”, 是在“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指导下的辩证统一。

十二五规划中对“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的深刻论述, 是坚决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集中体现。我国要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通过“引进来”与“走出去”, 推动经济发展模式转变, 实现和平发展。具体来说, 对外开放战略将实现四个转变, 即从以出口创汇为核心目标转变为以促进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为目标, 从追求外资外贸规模与速度转为讲求质量与效益, 从以“引进来”为主转变为“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 从制造业开放为主转变为制造业与服务业开放并重。

总之, 继“引进来”之后“走出去”的提出, 对于21世纪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新形势下, 进一步加强“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不仅会进一步巩固中国的对外开放的国际形象, 而且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负责任大国地位的确立, 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将更充分发挥影响力和体现我国的利益, 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

摘要:“引进来”与“走出去”是党的十七大报告和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关于改革开放战略中的两个重要问题。其中, “引进来”是改革开放前期我们采取的发展战略和基本政策, 是经济建设的必然要求;而“走出去”则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新阶段提出的更高一级的经济发展战略, 是我国企业走向国际舞台的客观历史必然。“引进来”与“走出去”之间, 有着辩证统一的关系。

篇9:思想汇报 十二五规划学习

《规划》内容显示,2010年,新闻出版业总产出达到1.22万亿元,增加值达到3500亿元。其中,2010年,全国共出版图书32.8万种,71.7亿册(张);出版期刊9884种,35.4亿册;出版报纸1939种,500.2亿份;全国出版物进出口经营单位出口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1047.5万册(份、盒、张)、出口金额达3758.2万美元。

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蒋建国表示,在产业化方向上,新闻出版总署将推动重点产业发展,并推动产业振兴工程,在这个过程中,将造就大量龙头企业,其中包括造就3-4家中央国有大型出版集团。按照这一思路,国家将加强新闻出版业的整合力度。具体目标是在“十二五”期间,全国报刊出版单位数量降至5000家以下;全国印刷复制行业小容量低端产能将淘汰40%-50%。同时,蒋建国表示,伴随中国产业企业的做大做强,新闻出版总署将继续推进新闻出版业的“走出去”战略,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出版传媒品牌。

蒋建国指出,从行业自身看,“十二五”时期,是新闻出版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和产业格局调整与升级的关键时期。《规划》明确提出了关键时期的具体要求:新闻出版体制改革进入攻坚期。新闻出版体制改革进一步面临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任务,将触及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需要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有突破性进展。新闻出版产业格局进入战略调整期。随着市场体系日趋完善,企业并购日渐活跃,高新技术日新月异,必将导致人才、资本和资源等市场要素更大范围的流动和重组,必将带来新闻出版产业格局的深入调整。新闻出版业转型升级进入加速期。随着新闻出版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高科技应用水平不断提高,产品形态不断创新,产业融合不断深化,数字出版、数字印刷、数字发行等新业态将进一步加快发展,必将推动新闻出版业转型及技术升级步伐进一步加快。

出版产业发展司司长范卫平在发布会上介绍了《规划》提出的关于“十二五”时期新闻出版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到“十二五”期末,新闻出版业发展方式转变基本到位,新兴业态蓬勃发展,数字出版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发展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十二五”期间,新闻出版产业计划完成七大重点任务,一是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二是加强精品力作的生产,传承和弘扬中华文明;三是完善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四是做优做大做强新闻出版产业,提高新闻出版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五是顺应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趋势,推进新闻出版业转型和升级;六是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推动新闻出版业“走出去”;七是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创造良好的市场秩序。与此同时,《规划》制定了八大措施来推动“十二五”时期新闻出版业的发展,具体包括坚持改革开放、加快结构调整、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科技进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加强依法行政、加强组织领导。这八大措施从产业指导思想、产业结构、产业发展方式、科技、人才、产业管理等方面予以全面保障,相信能够确保七大任务的顺利完成。

范卫平司长说,在规划主要措施上,突出了政策支持与引导,为规划的科学实施与有效落实提供有力保障。《规划》提出了坚持改革开放、加快结构调整、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科技进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政策支持与引导、加强依法行政、加强组织领导等八个方面的重要举措。

在《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发布的同时,国家版权局还发布了《版权工作“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版权规划》)。《版权规划》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及《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编制,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在总结“十一五”时期版权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对今后5年的版权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和规划。

版权管理司司长王自强表示,此次发布的《版权规划》是我国发布的第一个专门针对版权工作的5年规划,制定《版权规划》是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实现近五年知识产权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

上一篇:2023年全民健身体育竞赛活动闭幕式主持词下一篇:施工员工作流程及主要施工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