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学生调查问卷

2024-07-18

课题学生调查问卷(精选8篇)

篇1:课题学生调查问卷

澜沧一中地理课堂研究课题学生问卷调查

2015.3

亲爱的同学们:

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师生共建高效课堂,学校决定开展本次问卷调查。请依据实情填写,相信你们一定能把真实想法表达出来。请在你要选择的选项上打√。一

学情了解

1.你喜欢地理学科吗

A.超级喜欢

B.兴趣较大

C.一般

D.没有兴趣

2.你对地理学科的哪一方面最感兴趣

A.自然地理

B.人文地理

C.环境科学

D.其他 3.你觉得地理很难学吗

A.相当难

B.较难

C.一般

D.容易

4.你平时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吗

A.经常观察

B.偶尔观察

C.很少观察

D.其他 5.你希望老师在课堂上面多给你讲些哪些方面的内容 A.围绕教材,稍微扩充

B.地理方面的奇闻趣事

C.地理学的最前沿动态

D.生活当中的地理知识

E.其他 二

过程认识

6.你对地理的预习态度

A.不必预习

B.浏览性预习

C.边预习,边思考不懂的和同学讨论

7.一节良好的地理课的开头,你认为老师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A.服饰装扮

B.精神状态

C.幽默的语言

D.经典的案例

E.其他 8.上课你希望老师运用哪种教学方式

A.多讲解,我们容易接受

B.多启发引导,让我们多合作探究

C.没考虑过,无所谓

9.你认为什么样的课堂最能吸引你

A.老师讲授多,知识容量大的课堂 B.纪律要求严格的课堂

C.师生互动讨论多,氛围轻松愉快的课堂

10.课堂中同学能否经常大胆质疑,老师也能耐心解答

A.老师讲什么同学们听什么,问什么就答什么 B.开始还有人问问题,可是老师总是下课再说 C.有不少学生喜欢问,老师也乐于一起探究

11.老师是否经常和你们交流,比如课堂上询问你们的意见,或者给予你们足够的机会充分表达你们的想法

A.经常

B.一般

C.很少

D.其他 12.你感觉现在的地理课堂谁是主体

A.老师为主,多数时间老师在讲

B.说不上来 C.学生为主,因为大家都在积极交流、合作学习

13.老师是否在讲解问题的时候经常穿插一些有关于这方面的小故事和资料 A.比较多 B.偶尔介绍 C.基本不讲 D.从没听说过 14.你希望老师上课有一手漂亮的板书和板图吗()

A.当然 不过最好是网上的视频图片

B.手工的比下载的好

C.无所谓都可以

D.要不要板书和板图都无所谓 15.课堂上老师经常讲解一些典型例题,你觉得哪一种讲解方法比较好

A.老师详细介绍,然后由易到难,适当补充知识 B.学生自己思考讲解,关键是我们一定要自己懂 C.学生思考师指导,共同完成

16.你喜欢地理老师在一节课中讲述多长时间

A.15分钟左右 B.20分钟左右 C.30分钟左右 D.40分钟以上 17.你认为影响学习地理兴趣的教师因素

A.教学水平

B.师生关系

C.教师的知识水平

D.教师的人格魅力 18.每一节课后,老师是不是都需要做一下课堂小结 A.当然一定要,于我们对知识的系统掌握 B.不需要,总结完全可以自己来完成 C.最好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课堂小结

D.没考虑过

19.你希望每节课老师都能留有一定的作业吗

A.不要,作业太多了没必要

B.要,做作业是必须的 只有做作业才能巩固知识

C.看具体情况,适当的布置一些,不需要每一节课都有作业

20.谈谈你心目中理想的地理老师与理想的地理课堂是什么样?

--------------------

篇2:课题学生调查问卷

____年级___班姓名____

一、你喜欢怎样的课堂教学形式?

□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提问,学生回答

□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老师精讲点拨。

二、学习中遇到疑难问题,你是如何解决的?

□ 独立思考□查阅资料□与同学探讨□请教老师或同学□放过不管

三、你是否对课文中的优美词语和精彩片断进行坚持积累? □是□否

四、上课前,你是否根据课前提示和课后习题进行预习课文?□是□否

五、课后,你是否对所学课文进行阅读方法或写作方法的总结?

□是□否

六、课后是否阅读老师推荐的名家名作吗?

□是□否

七、阅读课学完后,你是否结合课文的写作方法进行练笔?

□是□否

八你认为“四环节”教学对你的学习有哪些帮助?

□课堂生动活泼,提高了学习积极性

□信息量大,可以学到更多知识

□有利于课程重点、难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篇3:课题学生调查问卷

南京大学会计系2000年~2001年对中国企业成本管理方法及成本性态管理的运用进行了问卷调查, 主要围绕产品制造成本项目归集方式、费用额决定方法及决定因素等角度展开, 将研究对象限定于产品制造环节, 尤其是账户管理与材料消耗状况, 甚至对直接人工都没有涉及。调查内容反映出是以传统的割裂做法来分析企业成本控制现状, 比如材料消耗定额制定权。另外, 调查内容仍局限于传统企业现货交易行为, 比如没有考虑将与现货对应的期货交易套期保值引入成本控制中, 套期保值的基本功能就是成本锁定或收入锁定。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与日本东京大学2002年10月至12月进行了“中国企业成本会计问卷调查”。该调查问卷内容设计上有一定偏向性, 这与研究人员日本求学经历进而受到日本传统管理会计中标准成本制度在日本企业会计实践中相当活跃现状的影响, 但日本目标成本模式是以其自身文化背景为基础, 以“源流管理”与“成本筑入”为指导思想的。反观欧美企业则由于管理层更迭相对频繁而导致管理会计等经营体系变更, 反而促进了标准化进程。日本企业总体上是家族式管理, 推行了终身雇佣、年功序列工资等经营策略, 但标准化程度却并不高。日本成本计算表面上逐渐完成了其制度化过程, 但实务上并没有完成标准化。

美国圣地亚哥大学周齐武教授等在2003年以武汉及周边地区企业管理人员为调查对象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样本中的许多企业的成本系统已经不合适或过时了, 但管理层仍旧较为依赖现有成本系统从事关系到企业生存的战略管理决策, 而不完全甚至是错误的成本信息无疑会影响到战略制定以及战略实施的结果评价。成本系统不适合或过时的结论建立在样本企业的成本系统较大程度建立于传统财务会计账簿数据之上, 与市场决策所需要数据支持存在较大差距。但我们认为不完全成本信息不是企业整体价值链上与企业定位相匹配的信息结构, 而是从企业利益分配机制出发的职能部门自我决策需求下的官僚化成本;不完美成本信息是指成本结构仅仅表明成本的单向耗费水平, 是企业自我强化行为的结果。

上海财经大学张鸣教授等2005年对企业战略成本管理进行了问卷调查。他们将战略成本管理的构成要素界定为:j成本文化理念;k产品寿命周期成本 (WLCC) ;l价值链/成本链分析;m先进成本控制方法 (ABC、Kaizen-Costing、TQM) ;n先进生产、制造技术和管理模式;o成本预算体系;p成本信息系统;q日常成本管理水平;成本战略管理绩效考核体系。通过分别对这九个方面进行的实证分析, 基本验证了企业战略成本管理与企业持续发展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战略成本管理又可称为成本控制战略, 其一般框架构建于企业自身价值创造作业和外部价值转移作业的二维空间, 因此基于价值链的作业成本与作业分析成为传统战略成本控制的基本逻辑, 当然战略观念的深化也开始对作业概念进行拓展, 然而仅仅沿着作业概念与战略概念的相互依赖而在自循环过程中同程度强化, 就会出现成本“功能锁定”现象, 研究框架被固化而不能拓展。

作为竞争优势的成本要素不是单一而静态的, 必然是多样化而动态的。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其核心特征是市场战略定位的准确或配称, 但传统成本控制观念却建立于市场组织与企业组织的简单二分法, 市场定价机制并不能够完整地体现在企业内部定价机制上, 而当企业成本结构与市场竞争结构间存在一定程度的背离时, 企业成本控制就失去了内在逻辑, 上述四项课题调查问卷内容及其相应研究结论都有不同程度地体现。

二、成本控制观念新认识

基于不同观念的成本控制在没有进行整体最优化设计情况下, 可能会产生一种控制方法的效益是另一种控制方法的成本现象, 也可以说, 上述四项课题调查问卷所涉及的内容都在寻求成本控制某方面的最佳实践, 但它们之间能否实现合作式嵌入则依赖于所达成的共有观念程度, 主要涉及如下内容:

成本控制是一个理论性与实务性都非常强的议题, 成本控制构成要素, 甚至成本控制本身仍然比较模糊。不同成本适用于不同目的。一定程度上不同成本控制方法间不是简单替代关系而具有互补性质。管理实践中, 作为经济组织的企业在同一时期可能同时选用多种成本控制方法参与经营, 即不同环节的价值增值的驱动需要与之匹配的成本控制方法。伴随科学技术、市场竞争和社会经济环境变迁, 企业经营理念和组织形态不断演进, 成本控制历经了一个逐步迈向科学、精确、系统和公平的发展与变革过程。

我国对成本控制的研究还局限在工厂式企业中, 以产品制造环节为核心的倾向比较严重, 这表明我们的成本控制还处在“中国制造”的过往成本优势中, 并希望从中寻找“中国创造”的转换路径。“工厂式”成本控制的基础是生产, 是全球价值链低端环节, 因为工厂式企业最根本特征是没有或不需要对客户有感知能力, 也就没有业务聚焦与定位, 只要拥有满足一定技术需求的机器设备并有采购商一定数量订单就足够了。但现阶段“中国制造”的两端都受到挤压, 出口市场竞争激烈并无定价权, 进口市场大宗原材料价格上涨而很难将成本转嫁到出口产品。

尽管提及战略成本控制, 但依然没有摆脱固有的传统思维模式。这表现为战略仍然聚焦和定位于成本领先上, 所谓的差异化战略更多地表现为低成本的差异, 而且这种低成本差异也囿于制造环节在产品价值链上的简单被动地移动, 这种移动又伴随着笼统的市场需求。“笼统的市场需求”的潜在威胁是大量中国制造商仅仅为国际采购商进行订单生产, 而国际采购商为了使自己具有不可替代性而很可能不透露产品的销往地;即使设计本身可能存在各种缺陷也要完全按照产品设计模板照单加工;作为议价的被动接受者, 生产的产品变成品牌商品后价值增值及创造利润程度均与产品加工无关。加工企业能做的仅仅是以更低成本生产复杂的、不断变化的满足各国产品标准的制定加工品, 具体客户需求被淡化。

企业成本控制战略由业务聚焦与定位到相应的独特能力的匹配 (配称) 是需要一定的文化做深度支撑的, 而这种文化必然与产品所服务的消费主体的生活方式具有高度一致性。只有把握住它们之间内在的必然逻辑才可能形成中国企业真正意义上的高绩效或卓越绩效。埃森哲在其2007年中国卓越绩效企业报告中指出, 中国许多企业管理当局认为尽快获得规模效益非常重要, 因此对跑马圈地、对扩张、对增长、对市场份额、对吃掉竞争对手等比国外企业更强烈, 但研究发现这与卓越绩效的联系并不十分紧密。

成本控制由单一技术控制到作为企业卓越绩效基本要素之一的过程需要创新哲学予以匹配。这需要创新地看待成本与价值创造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不能将成本概念囿于具体而微的点概念, 而是由点及面再到全局的大视野。成本水平取决于价值创造状况而不能固守绝对数值。比如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一个基本要求是企业必须有和谐、稳定、持续的劳动关系, 对比分析日本、德国与美国的劳动关系, 日本实行的是家族式管理而德国是劳资协调式, 两国劳工政策的核心都体现着对员工的关心。美国是在法律允许下企业与工会竞争, 如果工会不发挥作用则人力资源部门依照法律行事, 而法律必然建立于社会共同利益基础。迥然不同模式却同时显现出让劳资关系与市场信号保持一致而真实提高企业竞争力。

成本控制尽管存在多样化方法体系, 但都有其相应制度做支撑, 因为它们共有约束条件是企业组织状态及管理能力。我国企业管理基础比较薄弱, 先进并适应性强的成本控制方法选择是由企业自我选择还是政府强制性推行便具有了战略意义。以制度形式对企业实务规范具有较高现实效率, 因此政府主导的具有一定统一性的成本制度概念框架结构为我国企业管理会计实践提供政策引导与技术支持。同时, 学术界与民间团体以及实务界都要以各自的特长广泛地参与其中。这样的制度形成也有利于实现企业成本对社会成本的导向性。

国家间竞争与企业间竞争的等同性也预示着成本控制的整体社会性。作为国家代理人的政府存在基础是社会福利最大化, 是对市场不足的必要补充, 因此政府采取必要干预以帮助增加社会福利同时维护市场正常秩序是一种应有性。政府干预手段与程度可分为三个层次:最低干预层次为通过价格机制, 比如通过税收、转移支付和补贴来改变企业成本收益结构, 从而改变企业行为;中等层次是通过行政和法律手段, 鼓励、禁止和规范产业和企业行为;最高层次为拥有并直接管理和操作企业, 将企业资源直接用于实现政府就业、居民收入和其他经济或非经济目标。

三、成本控制机制设计新理念

社会科学的机制设计是指在信息不对称以及社会中个人目标与整个社会目标不完全一致情况下的社会目标实现程度。由此, 企业角度的机制设计是指对给定的企业具体目标, 如果该具体目标可以实现则什么机制可以帮助其更好地实现该目标。进而, 企业成本的机制设计就是对于给定的企业成本目标, 如果该目标可以实现则应该以怎样的机制有助于其更好地实现。

任何组织内部基本上都有三个价值创造的杠杆, 即流程、技术和组织变革, 企业采用什么杠杆及杠杆组合则影响着企业整体绩效。任何价值的形成与创造都是以成本的发生为依托的, 只是转化方式及其转化效率存在差异而已。新技术能够通过自动化和提高效率的方式带来成本的降低, 但其只能被看作整体解决方案的一个组成部分, 而不能是方案本身。组织模式与流程变革间应该相互匹配。组织模式决定了成本控制方法体系的选择, 成本控制效果取决于影响其成本投入结构的宽泛的背景因素;不同企业组织结构决定着企业成本结构, 因此, 任何期望不改变企业组织现存状态的成本控制都有必要进一步改进。

成本控制机制设计应遵循如下观念:第一, 企业价值创造有其自然进程, 而自然进程是可以表达为一系列流程的, 全部流程的核心理念就是要突破企业与市场的简单二分法, 将企业外部的客户价值需求转化为企业内部的资源组织以形成整体价值链。第二, 技术是在全部流程达到或实现企业价值创造机制基础上风险最小化的更优化过程, 技术选择要有利于完善流程总体效率而不是单一流程实效。第三, 自然的流程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组织架构, 这呈现出一种企业自组织状态, 只是技术选择与变迁会推动最初自组织状态发生演进, 企业流程系统也变得更加自然。

辩证地看待成本与利润的关系, 可以认为企业内部就是成本计量, 而利润则是市场角度的成本补偿计量, 企业内部成本耗费并不必然带来外部市场的良好表现, 只有与外部市场匹配的内部成本耗费才是应该的, 也可以说, 能让资源得到有效利用的成本必然是市场竞争的结果。换言之, 企业成本目标的形成有赖于竞争机制, 生产同一商品的企业家们依据已被发现的价格安排生产, 最后未被这个竞争过程所淘汰的企业的成本才是真正意义的成本, 体现为一种“机会成本”。

这表明企业机制与企业成本机制具有内涵一致性, 企业作为一种机制设计, 可以描述为在有意义的领域做出独特或一定与众不同贡献而进行的成本流程安排。成本控制的终极目标是企业能力的提升, 而传统观念却将企业视为简单的业务单元、产品或服务组合, 并辅之以传统的官僚行政式管理层级架构, 由于对企业外部顾客独特价值感应及价值提供的不足, 往往是成本耗费与市场反映的不匹配。

匹配的成本耗费与市场反映通常被描述为企业的盈利模式, 包括了收益模式、成本结构、利润模式与资源利用能力四部分。这四部分内容又有各自的组成要素, 比如收益模式的核心内容是营业收入的取得, 其中价格描述了企业产品满足客户价值的程度, 而数量又是重要影响因素, 该因素则包括了市场规模、交易规模、购买频率、附加性产品销量等;资源利用能力则应该从企业关键资源及关键流程角度进行分析。由此可以看出, 成本控制机制设计不能脱离企业机制, 而市场角度的企业机制就是企业盈利模式的描述, 成本控制机制就应该是对企业盈利模式的充分贯彻与执行。

当成本被界定为一系列行为的后果, 不惜一切代价绝对地削减成本费用额以保持一定利润水平的做法可能同时在降低企业竞争力。尽管成本控制外在表现为一系列具体控制方法与工具的集合, 但建立集合中的控制方法的关联性就极可能突破传统观念而取得创新利润。更深入的观念是成本控制不仅是系统性结构化方法论, 更是深层次制度安排及其背后的文化。

参考文献

[1]南京大学会计学系课题组:《中国企业会计实况调查》,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篇4:课题学生调查问卷

我组的调查问卷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学生对政治课的看法,包括6个问题。

1.你对政治课

A.很感兴趣B.一般C.不感兴趣D.讨厌

选A的占36.59%,选B的占55.05%,选C的为6.97%,选D的占1.39%。

2.你觉得学习政治

A.很有意义B.对我帮助很大

C.可有可无D.没有意义

选A的占47.5%,选B的占39.78%,选C的为9.85%,选D的占2.925%。

从这两道问题学生的选项来看,大多数学生对政治课还是较感兴趣的,而且认为学政治对他们帮助很大。但也有部分学生对学习政治不感兴趣,或认为学习政治没有用。我组认为,要想调动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对政治课的兴趣,关键在于教师授课时必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生之所以对政治课缺乏兴趣,是因为政治课理论性强而且很抽象,这就要求教师尽可能理论联系实际,尤其是联系实际生活中常见的例子,特别是最近发生的社会热点,把抽象变为具体。当然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应该多读书、多看报,了解各种社会热点,争取在每一节课中,用几分钟时间来分析一个热点问题。另外,应指导学生多看《新闻联播》、《半月谈》、《中学生时事政治报》等电视节目、报刊。

3.你认为高中政治课程度

A.较难B.一般C.容易

选A的占59.93%,选B的占32.28%,选C的为2.7%。

4.你认为高中政治课中哪一部分最难?

A.经济常识B.哲学常识C.政治常识

选A的占15.7%,选B的占70.31%,选C的占2.7%。

5.你是否觉得政治科比较难学?

A.是 B.不是C.一般

选A的为32.63%,选B的占32.16%,选C的占33.22%。

6.你对政治课的态度如何?

A.感兴趣 B.不感兴趣C.一般

选A的为38.35%,选B的占7.53%,选C的占54.12%。

从这四道问题学生的选项看,有近三分之二的学生认为政治课难学,特别是哲学部分最难学,所以部分学生对政治课不感兴趣,这就进一步说明,政治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为此,我们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力求讲得更贴近生活,更通俗易懂。要进一步丰富课堂内容,仅用教材内容、念课本是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应运用一些幽默素材,如漫画、打油诗、顺口溜等,还可运用典故、寓言来说明原理,用一些优美诗词来调节课堂气氛。这样才能使枯燥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通俗化、趣味化,达到科学性与趣味性的统一,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部分:学生对政治老师的看法,包括7个小问题。

1.你对现任政治老师的评价

A.满意B.基本满意C.不满意

选A占41.55%,选B占51.06%,选C占7.39%。

2.你对现任政治老师的教学有什么要求?

这是一道非结构式题目,没有固定选项,学生可以自由表达意见,但绝大多数学生的回答主要集中在这么四点:1.理论联系实际;2.精讲精练;3.多讲解题技巧;4.适当布置作业。

3.你对现任政治老师的教学手段有什么意见?

这也是一道非结构式的回答题目,绝大多数学生的回答都集中在这么两点意见:1.多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2.有些框题可组织学生进行辩论。

从这三道问题学生的选项来看,大多数学生对现任的政治课教师还是满意的,只是对教师的教法和教学手段有些意见和建议罢了,这说明我组的教师教学水平还是比较高的,但在教学上还是大多沿袭了传统的手段,没有多大的创新,不太适应新时代的学生。对此,我组教师必须对教学模式进行大胆创新,利用多种教学方法。除了常用的讲授法外,还可以用提问法、讨论法、辩论法、情景参与法等手段,通过提问、讨论、辩论等方法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另外,还要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单靠黑板和粉笔,是很难扩大课堂的容量的,因此,应运用电视、DVD、电脑等现代化工具辅助教学,这样,就可以通过声音、画面等多种渠道和方式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增强他们的记忆力和理解能力。如果条件成熟的话,我组还准备每学期安排每位教师用课件上一节公开课。

4.是否喜欢老师在课堂的提问?

A.喜欢B.不喜欢C.无所谓

选A的占29.02%,选B的占29.02%,选C的占41.96%。

5.如果老师让你上讲台说课,你是否愿意?

A.愿意B.不愿意C.无所谓

选A的占22.71%,选B的有43.59%,选C的有33.7%。

6.老师满堂灌和讲半节学生自学半节,你更喜欢哪种课?

有76.76%的学生选择了后者,有23.24%选择前者。

7.你希望老师经常布置作业吗?

有31.77%的学生希望,而68.23%的学生不喜欢。

这四道问题是我们为了尝试一些新的教学模式而设置的。从学生的选择来看,他们似乎对教学模式的改革看法较迷茫,不知哪种模式更合适他们。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学生们都比较愿意接受一种能发挥他们主动性的教学模式,这点从他们对第6题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也进一步说明了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是绝对不受学生欢迎的。因此,教师必须要抛弃老套的教学模式,应用新的教学模式,尽可能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尽可能找到一种让学生发挥自己优势的模式,尽可能让学生做到人尽其才,物尽所用。比如有的学生喜欢被老师提问或到讲台发言,就尽可能为他们提供这种机会;有的学生理解、接受能力较强,可多问他们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的理解,如果他们有独到、新颖的看法,要鼓励他们说出来。总之,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今后课堂上要让学生多讲话,甚至到讲台讲课,让他们更主动地学习。

第三部分:学生对学习政治课的看法,包括6个小题。

1.政治课时,你的表现。

有45.39%的学生一般都能认真听课,有48.81%的学生有时听有时不听,有5.8%的学生从来不听。

2.你平时如何学习政治?

有21.15%的学生靠死记硬背,有20.42%的学生按老师教的去学,有57.44%的学生有自己的学习方法。

3.你如何对待课堂笔记?

有15.49%的学生从来不记,有72.54%的学生记在课本上,有11.97%的学生有专门的笔记本。

4.课余时间你是否用于学习政治?

有9.62%的学生安排固定时间,有78.69%的学生有时安排,有11.69%的学生从来不安排。

从这四道问题学生的选项中可看出,部分学生对政治课不是很重视,上课爱听不听,课余时间较少复习政治,学习方法也不正确,很多学生是按照自己的方法瞎摸乱打,我想,这些缺点也是我校学生政治会考通过率低、高考政治成绩不高的原因。现在的学生,高一、高二时对政治课抱着应付了事的态度,到高三文理分班后,才想通过突击的办法来迎接高考,加上我校某些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对政治课的态度也不是很正确,无意中向学生散布学政治就是靠死记硬背的错误思想,导致学生学习方法不正确,殊不知,学政治的关键在于理解和应用。因此,针对部分学生有不良学习方法的情况,我组教师面临着许多艰巨任务:(1)高一、高二的老师必须通过各种途径,调动起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2)高一、高二教师必须抽时间指导学生系统地复习所学内容,特别是教会学生板块式地掌握经济常识和哲学常识部分。(3)对学生要授之以全新的理念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注意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到高三时才能使学生临考不乱,做到从容面对高考。(4)引导学生逐步脱离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教会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本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知识。(5)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启发式教学方式代替填鸭式的方法,把更多的时间教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6)面对高考备考,教师要精讲精练,多讲解题技巧,不搞题海战术。

5.你是否重视自己的政治成绩?

有27.89%的学生重视,有2.82%的学生不重视,有24.3%的学生一般重视。

6.对现在的政治成绩,你认为还能提高吗?

有77.3%的学生认为能提高,有1.77%的学生认为不能,有21.2%的学生表示不知道。

从这两道题学生选项来看,大部分学生还是比较重视自己的政治成绩的。他们对自己的政治成绩的提高也抱有很高的希望。这一点,是学生对我们的信任,也使我们看到了学生有学习政治课的热情。所以我组教师决心凭着对政治教育的热爱,不断加强和完善自己的业务水平,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严谨治学,工作认真负责,关心热爱学生,大胆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努力调动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争取大幅度提高政治课的教学质量,决不辜负学生对我们的期望。

当然,这次调查问卷是在繁重的教学任务中抽时拟出的,内容不尽完善。在以后工作中,我们要把科研与教学结合起来,使二者相互促进,争取取得科研与教学的双丰收。

篇5:课题学生调查问卷

一.基本资料请问你的性别?

a男b女请问你是大几的学生?

a大一b大二c大三

3请问你的系别?__________

二.调查内容

4您在大学期间有逃过课吗?

a从不

b基本不

c.有时

d.经常

5如果您有逃课,您认为

a.逃课是不对的b.偶尔逃一次无所谓

c.有些课不得不逃

d.不逃课不算大学生

6.逃课的时候您一般做什么?

a.上网

b.上自习或去图书馆

c.运动

d.去逛街购物

e与男(女)朋友在一起

f.做兼职

g.其他你认为逃课的原因是:(多选)

a 老师讲课很无聊

b 课程本身很无聊,没有兴趣

c 确实有事 只是不想上课

d 不喜欢某个老师去了也是睡觉,没什么收获 e 老师不经常考勤

f 认为反正最后考试老师会划重点,去不去无所谓 g 其它

8.您经常逃的课___(多选)

a.微积分、大学物理等基础课

b 教育学心理学等公共课

c.英语

d.专业课

e.选修课

f.视情况而定请问你一周逃几节课?

a 1节-3节

b 4节-6节

c 7节-10节

d 11节以上你所在的班级对逃课是否有相关的条文约束?

a.是

b.否你认为大学生逃课是否会影响其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a.是

b.否

(三)逃课行为检测你逃课后的心理?

a 很内疚

b 比较自责,但下次还会逃

c 无所谓

12.对经常旷课的同学的看法?

a、影响了班级荣誉

b、完全理解他

c、好羡慕

d、真的佩服,做了自己想做而不敢做的事

e、____________

(四)对减少逃课行为的建议

13您认为要想使您不逃课,老师该怎样改进自己的教学?

a.风趣幽默一点

b.多讲点课本以外的知识

c.学识渊博一点

d.与学生有更多的交流你认为怎样才可以使大家减少逃课?(多选)

a.学校出台的严厉措施

b.老师改善课堂教学方式

c.进行良好的学前教育

d.同学之间互相监督

e.出勤率作为综合测评的一项指标与奖学金挂钩

f.其他

15您认为以后逃课的现象会怎样?

a.不会消失,将成为一项“大学传统”

b.一定会消失

c.不好说

通过以上调查,我校逃课现象的原因分析如下:

一,学生因素

1.学生对专业不了解,缺乏专业兴趣。目前,高考志愿填报时的情况一般是“学生管分数,家长老师填志愿”。由于近年来专业细致化和各种新兴专业的产生,许多家长、高中老师对专业并不了解,只是盲目为学生填报热门专业。进入大学后,随着年龄的增大、年级的升高以及与社会的多方面接触,学生越来越能理性地认清自我,一部分学生会发现自己所学专业并不适合自己或者对其缺乏兴趣,于是产生反感甚至厌恶情绪,置身于一种麻木或相抵触的 学习状态,“逃学风”也就应然而生。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逃课现象越发严重。

2.学生对“由家庭到学校”环境转变的消极适应。从中学走人大学,从家庭生活走人集体宿舍,也就是从父母的管束下走入了一片“自由”的天空。面对这样的转变,学生所要和所能做的就是去适应。“如何去适应”成了学生在校 发展 的分水岭,而学生以往所受的家庭教育方式对此则有非常大的影响。

那些在较为宽松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中长大的学生,便能在大学转变中主动积极的去适应,知道如何去合理地分配上课和课余时间,有序地安排学习和生活;而那些在严厉的家庭管教下长大的学生,由于缺乏学习、生活的主动意识,在突如其来的“自由”面前显得不知所措。以前没有的很多东西现在都拥有了,时间、空间、钱,似乎一切都可以由自己来“自由”支配,从“自由”支配课余时间到“自由”支配上课时间,这种“自由”慢慢地演变成“散漫”,成为一种习惯——“逃课”。

二.学校因素

1.大学的定位应是教学与研究并重。但是,现在我校的实际情况却是本在研究,面在教学,研究高于教学。在大学,每个专业、每门课程都有其特殊性,教学的质量无法用分数等统一的标准去衡量。课上得好与坏没有太大关系,写一篇核心期刊的论文更关键。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教学质量着实不容乐观,质量上不去,学生对课堂的兴趣就会逐渐淡化,形成“一次多,二次少,三次寥寥”的课堂到课率,即使采取强硬的管理措施,也只能是治标不治本,大量出现本文前面所提到的“隐性逃课”现象。

2.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不协调,管理制度执行不严格。长期以来。高校的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之间都未能默契配合。教学管理一条线:部分教师上课满堂灌,只管传授专业知识,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则不闻不问;学生管理一条线:学生管理工作者与课堂教学几乎脱钩,只注意让学生多从事社会工作,有的还让学生旷课来协助自己的工作,使学生逃课有了冠冕堂皇的理由。

另外,学校虽有校规校纪,但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例如,有的学院规定一学期累计旷课达多少节便要给予一定的处分,但在执行规章制度时却流于形式,很少有学生因旷课而受到处分的。类似的规章对学生没有起到应有的约束作用,造成学生逃课没有顾忌,不思后果。再者是任课老师和管理人员检查监督力度不够,使学生有了可乘之机,特别是大课。由于其考勤检查难度较大,再加上大教室的扩音设备不理想,学生听不清老师讲话,造成大课逃课率较小课偏高。

3.学校对非专业课的管理相对忽略,公共课、选修课流于形式。加强专业教育,造就品牌效应,是每所学校所注重的。但这样难免就会出现忽略对公共课、选修课等非专业课的管理,忽视人才的引进与教学质量的提高,相同的教师、相同的教案一教到底。另外,再加上非专业课往往采取上百甚至几百人的大课教育方式,学生兴趣 自然 降低,加上无法有效管理,逃课现象大量出现。

“年年岁岁花相似”的选修课往往不能满足学生的兴趣与社会、专业的需要。少数好的选修课又是人满为患。学生为了修满学分不得不选修一些自己根本不感兴趣的课程,因此,逃课现象在所难免。

三.教师因素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力量,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但从调查中我们了解到,部分教师“授课方式呆板,照本宣科”、“无真才实学”、“知识老化,思想保守”、或“忙于科研,不重视教学”的现象普遍存在。

首先,部分教师自身素质不高,教学方式过于陈旧。某些教师的教学方式呆板,只重于将知识点授予学生,而不关心其是否能够掌握,没有建立老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致使学生上课时感到课程过于简单,“没劲”、“没内容”。久而久之,便对该科目产生了厌烦和排斥的心理,发展到极点便是逃课。

其次,在实际的教学操作过程中,部分教师,尤其是一部分老一辈的教授,知识渊博扎实,但是由于受到诸如注入式、教条式、单向纵深式、理性泛化式、苛严管束式之类的陈旧教育方式的影响,使大学生成了名符其实的“机器人”。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师生之间没有教学互动与交流,束缚了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大学生认为这种扼杀他们独立思考能力和造成他们思维定势的教学方式,无疑是自己成长的桎梏。因此他们试图通过逃课这种方式来找回自己失去的东西。

最后,有些专业设置的相应学科不能迎合时代的需求。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于是在课堂上看电子书、QQ聊天、玩游戏,没耐心的就会选择逃课。

小组成员:段雪莲2907305027

罗润梅2907305028

栾锐2907305029

篇6:课题学生调查问卷

调查时间:2006年2月28日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

调查对象:合肥市方七小学中高年级部分学生

调查目的:了解目前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作文的一般状况,分析形成小学生作文心理压力的症结所在,从而为改进作文课堂教学,提高小学生习作水平提供依据,《减轻小学生作文心理压力的策略》课题研究之问卷调查报告。

二、调查结果及原因分析

(一)调查问卷包括选择题和问答题两项,其中选择题有三个方面:

1、你认为作文写得好,必须做到哪几点?

2、你在作文过程中碰到的困难有哪些?

3、你希望通过什么途径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下面就这三个方面进行简单的分析:

1、你认为作文写得好,必须做到哪几点?

在60份问卷中,认为必须“字词运用准确”的有51人,占85%,认为必须“句子通顺连贯”有60人,占100%,认为必须“中心明确,条理清楚”,有60人,占100%,认为必须“内容真实具体”的有46人,占76.6%,认为必须“标点正确,字迹工整”有40人,占66.7%。调查这一内容,一方面是想了解学生心目中的好作文标准是什么,另一方面,也潜在地向学生暗示什么样的作文符合要求。

2、你在作文过程中碰到的困难有哪些?

3、你希望通过什么途径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这两题的调查结果,统计如下: 作文中碰到的困难: a作文中的困难; b无兴趣、意志弱 ;c不会观察、无话可说; d思维单纯、无从下笔 ;e基本功差; f教师指导不力、不会修改。其比率分别为16%、70%、21.6%、11.67%、13.3% 和23.3%。希望提高自己作文水平的途径:a 学好语文; b多读课外书籍; c参加活动、丰富生活; d勤练笔、常写日记; e教师加强指导; f培养兴趣、磨练意志。其比率分别为68.3%、98.3%、96.7%、18.3%、91.6% 和20%。

(二)问答题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

1、你喜欢作文吗?为什么?

参加问卷调查的学生共60人,其中表示喜欢的有21人,占35%;明确表示不喜欢的,有15人,占25%;其它学生不置可否。在“不喜欢作文的原因”一问中,学生普遍回答出多种压力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是:(1)作文要求带来的压力。教师不能解放学生的手脚,总是在作文前提许多习作要求,如“想象合理,思想健康”等,在大多数教师心中它们是作文的重要标准,也是每作必提的要求。人们都说孩子喜欢想象,那么自然爱写想象作文了。然而调查表明,想象作文却成了孩子们的烦恼,怕因“想象不合理”,而达不到作文要求,因“不知写什么”而无从下笔。(2)内容带来的压力。许多时候,学生不知道写什么好,他们缺乏的不光是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生活体验和生活积累;也有许多时候,他们不情愿写老师规定的内容。(3)量带来的压力。一是篇数的压力,许多教师是主张通过多写来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在实际操作中又过分注重;二是字数的压力,教师往往明确要求达到一定的字数,这使学生不得不把注意力放在字数上。(4)失败带来的压力。在作文评价中和考试得分中学生体验到了失败,使他们谈作文色变。

2、你对老师的作文指导课满意吗?为什么?

参加调查的学生有36人表示满意,占60%,有7人表示不满意,占12%。对指导课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是老师讲得枯燥无味,一些地方指导过细束缚了学生的思路,还有的老师一学期难得上几节像样的作文指导课。

从调查表中的数据和学生的反馈中所反映的情况可以看出,小学生作文中碰到的最大困难是作文心理压力过大和教师作文指导不力。学生作文时“无话可写”,仔细想来不好怪学生,学生现在真是太苦了,整天就生活在学校和家庭两点一线之间,除了学习,还是学习,生活面太狭窄了,调查报告《《减轻小学生作文心理压力的策略》课题研究之问卷调查报告》。而改变这种状况的主要方法之一就是丰富学生课余生活,让学生有更多的生活体验,在学生有很多话非要说的情况下,当然就不再会“无话可写”了。当然,学生作文时学生“有话可写”不等于就能写出好作文,在学生有话可写的情况下,教师也要注意改进自己的作文指导方法,力求体现新的作文理念,使学生喜爱作文,乐于作文。

三、建议

(一)培养兴趣,激发学生“乐”作文

枯燥的写作知识讲解,脱离学生实际的分析,没有指导价值的盲目模仿,都会引起学生对作文的心理压力。教学中,我们要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出发,千方百计地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我在上三年级作文课时,先让学生向大家介绍自己,可以说说名字的来历,也可以说说自己的个性特点或特长爱好,并让他们上台表演一下自己的特长。如唱歌、跳舞、画画、朗读、弹琴等等,这样,一节课就深深地吸引了学生。此时,趁热打铁,让学生写作,题目可以是《一堂有趣的作文课》或《名字的故事》、也可以是《别开生面的自我介绍》、《这就是我》,学生下笔如有神,成文速度很快。在作文教学中,开展各项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动脑、动情、动手,是提高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方法。要根据学生的爱好,精心设计一些既具趣味性又有知识性的活动,在活动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当活动一结束,立即让他们互相说一说活动的经过及自己的感受,然后动笔写下这些活动的场面、欢乐气氛、人物外貌、心理活动、动作神情和景物描写。这样,在活动中进行作文教学,学生作文有内容可写,不用胡编乱造,大多数同学的作文写得生动活泼。每次活动都在欢声笑语中度过,每篇习作都在轻松愉快中完成,作文课变得快乐起来,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以至他们都盼望多上作文课。

(二)重视观察,指导学生“会”作文

在活动中,不光是让学生有所乐,重在让他们有所得:要教给学生一定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初学作文的小学生描写的事物往往不够具体和准确,说明的顺序比较混乱。我在班上开展“比比谁最美”的活动,其过程如下:1.准备。在作文之前,老师准备好几件小物品,如小闹钟、布娃娃等,同时叫学生带好各自最喜爱的小“宝贝”。2.示范。老师先将物品让学生从外到内、由表及里地观察,注意强调物的形状、大小、颜色,同时按一定的顺序进行介绍,并指出性能作用;如果是能够拆装的物品,最好拆装一遍。3.参与。让每个学生在小组中(四人一组)介绍或拆装自己的小物品。

4、总结。老师根据学生观察和介绍的情况进行总结、补充,引导习作。这样的观察活动简便易行,形象直观,解决了描写和说明中空洞、无序的缺点,学生在听、说、看、想、写等方面都得到了锻炼,提高了素质。

(三)灵活训练,启发学生“巧”作文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作文教学的关键。在以往的作文教学中,我们总是较多地把作文课看成是教授学生“写写弄弄”的课程。似乎写好了文章,就是作文课的最终目的,因此,传统的作文教学,常常是老师命题,讲述写作方法,让学生写作,不管他们写得出写不出,只要按老师的要求去写就行,甚至有些老师在指导时规定每一段写什么内容,用哪些词语。这种灌输式的教学,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不可能充分发挥其独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作文的时候,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记忆能力、观察能力、逻辑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可以说,没有以上的五种能力,几乎就写不好作文。那么,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写作教学的时候,就要帮助学生们训练以上所说的五种能力。活动作文就注意了这一点,课堂上把学生从被动地位转为主动地位,让他们人人动手、动脑,引导他们仔细观察,说自己的亲身经历,写自己的所见所感,充分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我利用手工课让学生动手做小玩具,可以用橡皮泥捏各种自己的喜欢的事物,用玻璃纸做门帘等,然后让他们在班里介绍制作过程,讲讲自己的感受,再以《我捏……》《有趣的……》为题把说的内容有条理地写下来,也可以根据所制作的事物的形象,赋予它们生命,展开丰富的联想,写想象作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小制作十分精巧,作文也写得多姿多彩,很有创意。同一堂作文课,让学生运用多样化的体裁,多角度立意、多形式表达,旨在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他们在作文的蓝天上自由快乐地翱翔!

(四)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勤”作文

要使学生的作文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我们还必须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处处留心周围的人、事、物、景,时时注意积累写作素材。学生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学校会经常开展各种教学活动、文体活动,如紧张激烈的体育竞赛、健康活泼的班队活动、庄重严肃的升旗活动、气氛热烈的联欢活动等等,每次活动都是很好的写作素材,教师要抓住时机,巧妙引导,让学生自觉养成细心观察、善于积累、勤于练笔的良好写作习惯。

篇7:课题调查问卷

尊敬的各位教师您好,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参加问卷调查,提供您的看法 与意见。本调查采取不记名方式,希望得到您的真实想法和宝贵经验。1 代表是 的,2 代表有时是,3 代表不是。根据回答填写相对应的数字。在此表示感谢!祝您工作顺利,生活愉快!是的 有时是 不是 1 2 3 问卷 1 1.新教材单独设置“实践与综合应用”版块很有必要()

2.开展“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采用的主要方法是讲练结合()3.“实践与综合应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新教材增设“实践与综合应用”沟通了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5.开展“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采用的主要方式是教师讲学生听()6.“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7.“实践与综合应用”对学生学习数学帮助不是很大()

8.开展“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采用的主要形式是课堂内教学()9.“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有益于学生的情感教育()问卷 2 1.在开展活动之前我总是会对活动进行精心设计()2.在数学课堂上,我经常让学生们自己动手操作()3.在设计数学实践活动时,我经常自己开发活动素材()4.对“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活动的评价,我更注重结果()5.在实践活动教学时我最关注“知识技能”的达成()6.我总是在教室内开展数学实践活动()7.我通常选择贴近生活的内容设计教学活动.()8.我经常为学生布置动手操作的数学课外作业.()9.我在确定活动目标时,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经验()10.我通常会创设活动情境来优化教学活动()11.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我同时关注其他学科与数学的融合()12.我经常让学生在活动中进行自我评价()-53-附录B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设计的访谈提纲

(一)新教材改编以后,新增了“实践与综合应用”模块,您对此新增的内容有 什么看法?

(二)您在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遇到哪些难以解决的问题?

篇8:课题学生调查问卷

当代大学生对为什么做课题, 怎样做课题, 课题的概念, 课题的内容及可行性, 课题的调查方法, 课题对其的作用和帮助等问题较为模糊。高校更重视大学生申报、研究课题, 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综合能力, 但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尚未有机结合, 课题研究能力上的教学与实践没有受到重视, 尚未通过专门的调查研究去探讨课题教育课程的实施情况。

针对上述现状, 我们有必要调查研究大学生课题意识和课题教育。通过两者的统筹调查, 为课题研究开拓途径。

二、调查对象、方法

(一) 调查的对象

本次调查以浙江师范大学大学生为调查样本, 采取随机抽样调查方式。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900份, 回收890份, 有效问卷868份, 问卷回收率达98.9%。

(二) 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法、对大学生和教育工作者进行访谈。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 课题知识

目前, 大学生对课题的研究步骤基本清楚, 但个体间还是存在差异的。根据调查, 参与问卷调查的大学生中有53.95%的人清楚课题的研究步骤, 有7.89%的人不清楚课题的研究步骤, 此外对课题技能的掌握程度, 有58.99%的人初步具备课题技能, 而有37.79%的人基本不具备。这些调查结果说明, 大学生中有半数左右对课题知识及相关技能掌握的较好, 但有一部分人还是有必要继续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及技能。

(二) 课题行为

根据研究, 我们发现做课题时经常与导师沟通的占总人数的22.37%, 偶尔与导师沟通的占69.74%, 基本上没有人总是或者从不与导师沟通。小组所做的课题主要内容来源于组员的有86.49%, 少部分来源于导师。由调查结果可以得出, 做课题时学生的自主性较强, 但学生与导师的交流仍有待提高。

(三) 课题态度

针对参与过课题研究的小组, 超过50%的小组认为他们做课题时最缺乏的品质是创新精神, 48.68%的人认为扎实的专业知识也很缺乏。此外, 大部分人认为做课题时科学严谨的态度、扎实的专业知识、创新精神、兴趣、实践精神都非常需要。

(四) 课题教育

如果学校设置与课题相关的课程, 37.79%的人会积极参与, 56.68%的人参与热情不高, 5.53%不愿参与。说明有必要创建高效课题教育新模式, 提高学生参与热情。

四、构建高校课题教育新模式

(一) 加强课题教育宣传, 营造浓厚科研氛围

结合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充分发挥社团、科研部的作用, 经常性举行课题经验交流会, 请已结题的同学分享在研究中的经验和教训, 这些都是渗透课题意识教育的一条较为有效的途径。高校还可以定期举办课题宣传月活动, 多鼓励学生参与课题申报, 注重课题研究的过程, 扩大宣传力度。此外, 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完善鼓励机制, 举办不同类型的课题比赛, 在此基础上为同学们多提供研究的平台, 促进课题意识深入人心。

(二) 开设课题教育课程, 增强学生课题意识

学校需要重视课题研究能力上的教学与实践, 结合大学课程建设, 增加开设课题教育课程, 突出系统性和时代性。依托选修课, 以小组做课题的形式作为课程要求, 引导学生共同完成。其次, 开设偏实践的有趣新颖的课题研究的课程。现阶段, 课题教育课程主要集中在高年级段, 不少同学希望在大一阶段涉猎课题教育课程, 以便有充裕的时间了解和开展课题研究。

(三) 注重实践创新, 提升课题质量

大学生课题应尽量避免形式化、课题方向的跟风化和一味热点化, 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并且注重实际意义。课题研究者要学好专业知识, 培养团队意识, 突出创新。不要闭门造车, 应走出去, 到社会及需要解决问题的地方。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 严格把关, 精选课题, 提升质量, 经常检查, 注重引导。增加大学生对课题研究的自信心和紧迫感, 导师提供指导, 学生扬长补短, 注重实践创新, 提升课题质量。

参考文献

[1]张丽萍.课题立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一种好形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3 (5) :112-113.[1]张丽萍.课题立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一种好形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3 (5) :112-113.

[2]李德平.以导师制为依托的大学生课题研究的探索[J].教育探索, 2007 (12) :19-20.[2]李德平.以导师制为依托的大学生课题研究的探索[J].教育探索, 2007 (12) :19-20.

上一篇:三年级作文:校园的四季下一篇:工程定位测量记录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