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的女子散文随笔

2024-07-13

独立的女子散文随笔(共10篇)

篇1:独立的女子散文随笔

独立的女子随笔

偶然间,我有一个机会有幸读到这样一句话:“只有自己活得独立,看到的世界才美丽。”

仔细想想,我也觉得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

生活在古代的女子,无不遵守着“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的训诫,她们深受封建礼仪的束缚,只因自己是女子身份,无力反抗不公的现实。

如果她们也有想要独立,想要自由的想法,则会受到家里人和左邻右舍的冷眼相待,因为如果女子出嫁了,就要以丈夫为天,好好地在家里相夫教子,孝顺公婆。然而,这真的是她们想要的吗?

《女医明妃传》中的允贤身为一个女子,自幼喜欢医学药理。她不顾家里人的反对,一直坚持学好医术,行医救人。正是因为她敢于独立,不屈服于现实生活中的磨难,她的人生活得比寻常人家的.女子更加出彩,后来她还得到两代皇帝的真情相待。

我很佩服允贤,尽管她生在古代,但是她敢于打破“为何女子不能从医”的偏见,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以一生所学救死扶伤。尽管她是一个平凡的女子,但是,她的所作所为却让其他人刮目相看。她是古代女子的女中豪杰,也是现代女子好好学习的楷模。

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发达的社会,涌现出了一批女中豪杰。有的女人独立,活在闪光灯下,活跃在荧幕前,如董卿,吴昕,韩雪……有的女人独立,活在不夺人眼球的地方,像退休老人马旭向家乡木兰县教育局捐赠1000万元,王仕花陪丈夫王继才守卫孤岛32年……她们的独立,是现实生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不只是自己能够欣赏,就连同旁人都能一起欣赏。

篇2:独立的女子散文随笔

在这个没有你的城市,我像是一条漂泊的鱼。在世间彷徨,盲目且清醒地游离。

在人群中,寻找你相似的身影与踪迹。

在远处,倾听你的声音与唉叹!

我开始相信命运的捉弄,我们再次的重逢与分别。

我在没有你荒途中迷茫,流离失所……

没有眼泪,没有语言,没有期许,我是你心中小小坚强的女子。

我曾是那样的渴望,留在你身边!静静地、默默地喜欢与深藏……

如果,我能像远离枝头般的花朵一样,随风飘落……

落在你的发梢,落在你的鼻翼,落在你的耳旁,落在你小睡的梦中;芳香四溢,倾诉衷肠。

在你落寞惆怅的瞬间,轻轻绽放开出世间繁华。

这是我的晴天和微笑,也是我小小的愿望!

愿命运经得起兜转,我在千回百转中遇见你;你看的见,我的欢喜与悲凉。

那时,我依然渴望留在你身边!

与你跋山涉水,远离尘嚣。

你轻轻地拥抱着我,细长的手指在我的发间穿梭缠绕;轻声的在我的耳旁低吟浅唱……

我在你的怀中沉睡,醒来。

我从来都不知道,还有比这更美的`地方!

我像一个无知的小女孩,喜欢你无微不至的呵护,贪恋你的温柔。

高傲而卑微的渴求,低入尘埃。

你眼中充满了心疼,无助;在我的世界远离……

我像盛开的孤朵…坚定而执着,在你回眸的瞬间飘落;寂寞悲欢。

你是风,是月,是劫,是我逃不开的宿命。

在这无关与你的小小城市,我曾是你心疼固执而倔强的女子。

在没有你的寒冷,没有你的艳阳天里;坚强、独立的活着!

篇3:独立的女子散文随笔

关键词:传统文化,文化散文,独立人格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但在其久远博大之中, 却“统之有宗, 会之有元”。所谓“以佛治心, 以道治身, 以儒治世”, 但又以儒家文化为正宗主流。儒家文化特点很多, 最主要的是:“礼有三本:天地者, 生之本也;先祖者, 类之本也;君师者, 治之本也。无天地恶生?无先祖恶出?无君师恶治?三者偏亡, 焉无安人。故礼, 上事天下事地, 尊先祖而隆君师, 是礼之三本也”。【1】在这里, 笔者把荀子的话分拆成儒家文化的三个特点, 即:1、“天地者, 生之本也”的农耕型文化特点;2、“先祖者, 类之本也”以血缘为纽带的伦理型文化特点;3、“君师者, 治之本也”的君师合一的内圣外王型文化特点。本文将从儒家文化的这三个特点入手, 来探讨传统文化对余秋雨散文中文人独立人格缺失的影响。

一、农耕型文化的影响

余秋雨的系列文化散文, 首先是对传统文化遗产的关注, 揭示的是对儒家传统文化的态度。在《贵池傩》中, 作者揭示了现实中对待文化遗产的另一种看法:既批评全盘否定政策, 也否定现在某些人那种完全肯定、全盘照搬的文化复古主义倾向。他认为, 既要“追索属于我们的古老灵魂”, 但“心底珍藏的” (却应该是“痴想着月球的旋转和风的形成”。

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是黄河流域, 她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早熟的中华文明使文化的交往趋于单向性, 从而形成华夏中心主义。千百年来, 人们生长作息于“黄土地”, 依赖“黄土地”, 把土地当做自己的命根子, 土地观念是农耕型文化的核心。中华的地理一面临海、三面是险阻丛生的陆路交通, 再加上辽阔的版图, 遇到什么天灾人祸, 内部都有较大的回旋余地, 从而造成中华文明不必“走出去”的与外部世界相对隔绝的状态。中国文化就是在这样的封闭状态下产生, 而且比周边各族成熟较早, 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基本模式, 因而在以后的发展中更注重自身体系的整合和自我意识的完善, 更强调对传统的评价和解释, 并通过对传统的解释和阐述求得发展。

余秋雨对传统文化内在价值的关注就已深入它的本质, 开始触摸到它的灵魂。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个人必须服从社会群体的利益, 否定个体的独立意识, 将个人融化于群体之中。正是由于痛感于中国知识分子独立人格的萎缩, 余秋雨一方面批判了躺进一方自然小天地自娱自耗的隐士高人;一方面对那些活泼健全的独立人格表现出由衷的激赏。在《青云谱随想》里, 与其说余秋雨欣赏“八大山人”怪诞的画, 毋宁说他更欣赏朱耷的孤傲与佯狂, 那种人格色彩的强悍呈现。《阳关雪》中提到的唐人风范, 他们相信自身的力量, 自信可以战胜自然, 也能超越自己。他们是生活的强者, 命运的主人, 所以他们的脚步放达而豪迈。他们要把这种自信注入每个中国人的肌体, 把自信的微笑输进历史的魂魄, 让每一个中国人都能挺直腰杆, 昂起头来走路。可惜在整个中国文化史上, 有健全的独立人格的知识分子毕竟太少, 所以作者才不无痛心地说:“中国, 太寂寞了”。

二、伦理型文化的影响

伦理型文化, 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凝聚发挥过巨大作用, 但由于伦理型文化是建立在血缘宗法制的基础之上, 是为巩固君主专政服务的, 因而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抑制了人的个性的发挥和对自我价值的追求, 造成了人格的某种缺陷。

在伦理文化影响下, 中国的传统文化必然是忠君、重孝的文化。在《柳侯祠》中, 柳宗元因罹祸而被远贬蛮荒之地, 从而远离现实斗争中心, 但由此柳宗元获得更深的人生感悟。像柳宗元这样经历的文化精英在中国文化史上比比皆是, 苏东坡就是在远贬黄州之时奏出了生命的绝响。他们有机会渐渐洗去身为权贵的嚣浮气息, 思考生命的真正意蕴, 获得对人生价值的深刻见解, 使生命得到升华, 散发出持久的人格力量。但由于长期受儒家伦理文化的影响, 忠君报国的愿望从未消亡过, 总想回到庙堂一展抱负, 所以他们日夜盼望着遇赦回归朝廷, 柳宗元于是在“这年年初, 一纸诏书命他返回长安, 他还是按捺不住, 欣喜万状, 急急赶去。”【2】可朝廷怎样对待这些文人的呢?“朝廷像在给他做游戏, 在大一统的版图上挪来挪去。不能让你在一处滞留太久, 以免对应着稳定的山水构建起独立的人格。多让你在长途上颠颠簸簸吧, 让你记住:你不是你”。【3】正是由于朝廷的防范和文人自身所受儒家伦理文化的熏染, 从而导致中国文人的独立人格在这样的文化氛围和政治氛围中逐渐消磨和缺失的缺失。

三、内圣外王型文化的影响

中国封建社会里, 政治权力的最高代表是君王, 伦理权威的最高代表是圣人。君师合一, 就是政治与伦理合一。孔子的“礼”属于外部制约, “仁”属于内心的自觉。“礼”讲的是客观的社会规范, “仁”讲的是主观伦理修养, 后者即所谓“仁”学, 或“内圣”之学;前者即所谓“礼”学, 或“外王”之学。在孔子那里, 两者是浑然一体的。

强调以礼自治, 要求人们自觉地用礼来规范自己的言行, 与非礼的言行做斗争, 处处循规蹈矩, 安于本分, 这是礼的精神在人生道德领域的体现。中国文人价值观的失误与封建伦理的名份、道统观念有着不可割舍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他们把人的价值评判归结为封建道德评判, 看他是否尽了“名份”。即便到了20世纪初, 也没有跳出这种“名份”的桎梏。在《酒公墓》中的酒公就是被这种名份标准残害的人。酒公先生是状元的后代, 留学美国专攻逻辑, 传统价值观念却给他开了个荒谬的非逻辑玩笑。虽然有人主动靠近, 趋附风雅, 甚至强抢他为师爷, 但都不是看重他逻辑学上的造诣, 而是因为他的留学生和状元后代的名份。酒公只是想借助他留学美国攻读过逻辑学的名份为自己的祖国做点应该做的事, 可连这点很容易实现的要求都没有实现。《阳关雪》中余秋雨开篇便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古代, 一为文人, 便无足道。文官之显赫, 在官而不在文。” (这样角色错位和礼治要求的角色“绝对相称”的环境中, 中国的知识分子又谈何树立健全的独立人格。

既然外在的礼治有如此多的不足, 不能够树立健全的独立人格, 那么就从内在的修养来培养独立人格。“仁”是儒家最高的社会理想, 而“仁政”则可以被看成是儒家最高的政治理想。也就是以道德的人格力量感化他人, 达到上行下效, 内圣外王的境界, 突出人的作用, 以每个人的道德完善来达到政治的清明和社会的稳定。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中写道:“这种恶果比其他恶果更关及民族的命运, 因为这里包含着中国知识分子群体人格的急遽退化。科举制度实行之后, 中国的任何一个男孩子从发蒙识字开始就知道要把科举考试当做自己的人生目标, 除了不多的少年及第外, 他们都将为这种考试度过漫长的年月。”【4】传统的知识分子太重世俗功利, 太重集体主义, 也太容易与统治阶级的价值观念媾和认同, 以至丧失自身的独立人格。在这种氛围中和制度下选拔出来的官员怎么可能会具有独立人格, 怎么可能会有创造性, 怎么可能会有生机勃勃的学术氛围, 有的只是摇头晃脑的背诵古诗文, 埋头苦研八股文;有的“却仅仅因辞章而入选为一架僵硬机体中的零件, 被随处装上拆下, 东奔西颠”;反之, 一味寻求独善其身, 把消除了志向当作志向, 则是文化人生命价值的另一种误区。作为这一误区的代表是带有避世色彩的隐士。如《西湖梦》中写到的在西子湖畔孤山脚下“伪隐居”的林和靖等, 他们成为泯灭社会使命和人生追求, 只求自以聊慰的文化孤魂。如此之流又怎么会构建起健全的独立人格, 又怎能担当起中国文化承传的大任。

结语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农耕文化是以家庭为单位的, 注重的是家庭而不是个人, 个人也被束缚在土地上, 很难建立健全的独立人格;而以血缘为纽带的伦理文化, 注重的是对家长和君主的绝对服从, 也很难有建立独立人格的土壤;内圣外王的文化, 注重的是以礼治来规范人的名份, 以“仁”来衡量人的道德, 这都是为专制统治服务的, 更加不可能让你有构建独立人格的可能。也许在古代中国会有一些独立人格, 但这种人格独立和价值、利益的实现是以个人对封建制国家和宗法关系的绝对服从为前提的, 是以对个人个性、欲望的克服、压抑甚至是牺牲为代价的。由此可见, 余秋雨散文中要表现的文人独立人格的缺失是中国传统文化固有的属性。

参考文献

[1]、柏杨:《中国人史纲》,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1998年。

[2]、余秋雨:《文化苦旅》, 东方出版中心, 2005。

[3]、綦桂芬:《文化苦旅展现的中国古代文人的文化人格》, 国际关系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

[4]、王新菊:《浅论余秋雨散文的文化人格》,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

篇4:张歆艺 做一个独立的女子

她扮演一个用情至深的风尘女。

风月场里的一场偶然邂逅,发展出一段刻骨的情仇爱恨。张歆艺在其中扮演的风尘女叶子,情真意切,美到让人心碎。

没人会怀疑,她的星途事业,会就此坦途光明。

6年过去,她果然红了。

只不过比人们预计的時间要长了一些而已。不过,她似乎并不太着急。“红不红是你们说的,我自己有自己的定位。”

这个有着一张无死角脸庞的女子,是演艺圈中稀少的文艺青年。看画展、读书、旅行、为一块布料惊喜、为一朵花悲欣,写不肤浅的词句。

她说出道虽早,但人生还长,一个人并不需要特别的刻意和着急,因为路上有风景。

而路有多远,就走多远。因为我活的是我自己。

所以,如果你足够耐心,会窥到她强大的内心。

(以上做第一页正文,字号拉大一号)

初见张歆艺時,她正端着一杯黑咖啡,穿一身宽大的黯淡色系休闲装,未施脂肪。

她刚刚结束了和范伟在《先结婚后恋爱》中的合作。她在里边扮演一个带着小孩的现代单身母亲,不再是标准的富二代了。

她说,希望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寻找更好的角色突破。尽管她很清楚,出演相同气质与性格的角色三次以上,你便有了非常好的观众辨识度,比如某个皇帝专业户,比如那些年代戏的专用演员,再或者十几年不换的TVB港剧元老们。

在张歆艺看来,演员演戏就好比是作家写文章,结果只有两种:你的文字是感染了别人,还是仅仅只感动了自己。这二者的高下千差地别。要有信心拿出来与人分享,你得清楚知道其中的距离。

TA的世界观

不希望自己的生活被太多的人知道。

张歆艺喜欢的生活,一定不要被太多人知道,起码出门的時候不需要戴太夸张的墨镜。至今她还可以戴着鸭舌帽背着双肩背,在北京的一些购物街区闲逛,这种可以从演艺圈中随時抽身出来变换角色的生活,让她觉得自由。

不去迎合他人

在北京,人们常常可以看到各种形形色色的人。没有演过一部戏的称自己是演员,没有出过专辑的人称自己是歌手,个子高一点的管自己叫模特,个子低一点的,平面模特。日常的生活都出奇一致:打扮、夜店喝酒、以娱乐圈外衣寻找各种可能的机会。张歆艺说,即使是最艰难的時候,也没有想过要去迎合他人,不管是导演还是制片,不走偏门也可以活下去,而且活得很好。

女人要有知识、要自信

“一个优质的女人,要足够的自信、要有知识。但是最应该具备的就是自由,只有自己真正的自由了,你才会强大,才会更有安全感”。

她懂得有节制的生活,大学放暑假時,同班同学忙着拍戏,她惦念的却是去哪旅行,看什么画展。一直到现在,她对于工作也始终抱持着一段距离,能够不做宣传的時候,就在家里宅着休息,陪家人一起吃饭。她说,“如今我已经自己赚钱买车、买房,有存款,想去旅行就旅行,这样的日子我还要什么呢?”

关于爱情

张歆艺是个爱情至上的人,可以很认真的去投入一段情。她坦言历任男友都可以成为她很要好的朋友,交往新女友時甚至会带来给她把关。关于爱,她推崇的是义无反顾,和享受过程的美好。

“有人会把爱情当做武器,变成压力,变得很焦虑。会常常问我那么爱你,你为什么这样?我对你那么好,你为什么要这样对我?我不要做这样的人。”

“爱情很美好,但同時也具备强大的摧毁力”。

“爱情是什么?很简单,就是你天天都想要见到这个人。”

“爱情是自己的事情,相爱才是两个人的事。你只要问自己爱不爱这个人,只要是爱,那么一切都OK”。

“人生境遇就是不断的遇见、分开,分开再遇见。你不知道明天会怎样,珍惜当下。”

篇5:女子光阴中的花朵散文随笔

人们常把女人比做花,我觉得最合适不过,如花的女人,不但美丽自己,亦芬芳他人,她们带着阳光和雨露般的润泽,揽一份岁月静美,成为流年里一道靓丽的风景。

——题记

一直相信,岁月风霜能改变一个人的容颜,但也能修炼一个人的气质,总觉得,一个女人若没有经过光阴的锤炼,便是不完美的,清纯可人虽好,经过光阴的荏苒,烟火的熏陶,更能恰到好处的拿捏分寸。

这样的女子,如一杯茶,细品,便能品出千般滋味,静坐亦是和风细细,不语倾城,如岁月诗行里的写意,薄语而亦素亦美,字里行间已懂得留白,似一朵花开,缓慢而枝上生香,她们优雅中透着精致,既有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灵气,又有种岁月洗礼后成熟的妩媚。

喜欢贤惠的女人,她们是百花丛中最淳朴的那一朵,她们或许没有貌美如花,也许没有满腹经纶,但她们洗尽铅华,与岁月相依,有一颗平和付出的心,她们总是习惯为他人着想,把身边的事打理的井井有条,让男人没有后顾之忧,是男人心底的温暖。

当你倦了,她会为你留一盏灯照亮回家的路,当你累了,她会恰到好处的,递到你手中一杯茶,她们也许不懂什么是品味,却以朴素的心,细味日子,妥贴安暖。这样的女人手中有一根线,无论男人飞多高,走多远,这根线,是他们归航的牵引,家永远是温馨的港湾。

有一种女人,我称之为内心有温暖的女人,她们身上具有一种阳光和开心的气质,她们常把微笑挂在脸上,给人以春风拂面的感觉,如沐三月暖阳,她们有如太阳花一般,那种从灵魂深处散发出来的温暖,会营造出一种舒适的气场,给人一种亲和力。

俗话说,相由心生,一个人只有内心有温暖,脸上才会有微笑,那种自然而然洋溢出的笑意,总是能恰到好处地打动人心,让人有被关怀,被爱的感觉,能把快乐渲染给身边的人,在不知不觉中把美好传递,喜欢微笑的女人,一定有一颗善良宽容的心,这样的女人,命运一般都不会太差。

精致,精巧细致,如若精致,定是用了心的,是反复斟酌的一段文字,是修修补补的一道弯眉,是精心画出的妆容,是千挑万选的一件首饰,是用心弹奏的一段音符,如若用精致来形容女子,她定是有着那种恰到好处的美,不张扬,不喧嚣,懂得如何经营生活,用心做好自己。

精致的女人是一本书,若读她,定是内心丰盈,笃定饱满,精致的女人是含苞未放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清新自己,芬芳他人,精致的女人,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她们向生活注入柔情,总在平淡中,彰显着女性的魅力。

如兰的女子,定是优雅的`,总是散发着淡淡的香,她们喜欢读书,身上散发着书香气,那种与生俱来的气质,是长期积累的修养,她们注重细节,恰到好处的妆容,洁静淡雅的衣着,让你看不出有任何修饰的痕迹。

她们恬淡温婉,如水般清澈雅致,给人一种和谐的美,她们温柔内敛,秀外慧中,有职业女性的干练,却不强势;有小女人的温柔,却不过份依赖,正如白落梅说,最美的女子,应当有一种,遗世的安静和优雅。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何种心情,她都能让你平静,让你安心。

与温暖的女子相比,还有一种如玉的女子,身上的那种润泽,虽有些不食人间烟火的感觉,却是清凉通透,她们如开在雪中的梅花,有着一种纯粹的清幽之美。新人美如玉,我心中的如玉的女子,定那种羞涩静丽,天然质朴,眉宇冰清,有着让人一见倾心的心动和完美,

虽被光阴荏苒,却没有那份凝重,只有如水的通透,尤其是对爱情的那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飞蛾扑火的绝诀,生生疼了人的心。如玉的女子,无论是她们的隔绝与薄凉,还是对完美的执着与追求,都如心花,开成自己喜欢的样子,不与人争艳,褪却世间的嘈杂,一切,只与自己有染,与它人无关。

用心来绣光阴的女子,定是美的,美若无声,静养日月,也定是用了心的,一针一线,皆是精致,一念花开,一笑春风归。

这样的女人,一定是心思慎密,有女人味的,所谓的女人味,是举手投足的一种内涵,是发自内心的气质,那种感觉,如春风拂面的温柔,是杨柳依依的婀娜,是从内而外散发的一种幽香。

这种暗香,是来自人生的积累,来自自身的修养。兰心慧质,不语亦懂得。有女人味的女人,或许有时会多愁善感,却是给生活多一些滋味和想像,偶尔会为一片落叶而伤感,也会为一朵花的绽放而欣喜,却把一颦一笑,都拿捏的恰到好处。既便如花,也不是最惊艳的那一株,但一定是看着让人舒服的那一朵。

女人,无论你是花容月貌,还是饱读诗书,都要善良温顺,所谓的善良,并不需要做的有多完美,只须做好自己,对生活热爱,对事业有所追求,对家庭懂得付出,对孩子尽责。

一个好的女人,是男人最好的学校,她们懂得在男人脆弱的时候给予他力量,在男人迷茫的时候给他引领,一个幸福的家庭应具备柔性的元素比如温暖、柔情、理解等,大多部分来自女人的善良和宽容。好女人,如春日和风细雨,夏日清风拂面,回眸一笑百媚生,恰似那一点温柔,便让生活暖意融融。

女人,是开在光阴里的花朵,她们的一生就是追逐美的过程,或许不明丽鲜艳,或许,不倾城倾国,但只要做好自己,就会散发独特的气质,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

篇6:西北的女子散文

当你倦依香桂,神木风情的时候,到西北来——来看看黄土高原,看看大西北莽原上那一道女儿的风景吧。西北的女子是茫茫戈壁上流动的溪流,是荒漠烟海中一波承接日月星辰的月儿泉,是羲皇故里、娲皇故里的女儿,是炎黄故园里上古翠柏的枝叶默然摇曳于时空中的一抹神韵。

西北的女子身上披挂着中华上古的文明。大西北,是中华黄河文明的发源地。据考证,始将黄河文明序幕拉开的是距今70前后的青帝伏羲氏、炎帝神农氏和黄帝轩辕氏——创画八卦,肇启文明;结网捕鱼,俪皮为嫁;养牺牲以充厨肆,废结绳而至于象形;尝百草而治于病劣,圆病于身而非神灵。而自岁古至后代演义的历史风云,其璀璨如江河奔腾,浩荡而又壮怀激烈。

大西北,尽管没有了历史上那一幕幕辉煌,但是人文始祖却播种了很多顽强而又勃勃生机的种子——西北的女子,就是那生生不息的一粒。她们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发芽,遇风生长成那不拘风寒酷暑的红柳,肩披着上古那尚存的文明余光——婀娜着,巧笑着,快乐着,挺拔着。她们同样风情万种,但决不落于俗套流波之中。她们言之有物,动之有形。她们的诚信如莽原上刻就的高山巨壑,欲高则高,欲低则低。

她们对于文明的理解是那样的自成体系——文明就是做人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做人就是要讲究道德的存在,做人就是要做一位贤妻良母。在她们的眼里,天空的小鸟永远是自由的——不可能无缘无故的坠入牢笼,除非自己断了翅膀,而不是其它;生活的坎坷是自然的——不可能凡事都随心顺意,刻意强求。随遇而安则是西北女子平常的心态。

西北的女子,她们秉承着祖先的纯朴和厚道,将文明反复地沉浮在这块土地上,在这片蓝天下释解的是那样的执着。

西北的女子怀揽着河岳根源流动的柔情。大西北,是中华河岳发育的根源。先秦以前,提起山的代表,无不以大西北的昆仑、吴岳(即位于甘宁二省交界的陇山)为首。尤其是吴岳,更是先秦第一名山。而黄河、长江的发源地巴颜喀那山也位于大西北的青海。

大西北,尽管目前自然形成的干枯多于滋润,沙海多于桑田,但人间情爱的流动却是波动依然,而西北的女子就是将真情源源不断注入的神圣之泉——她们柔和着汉子的豪放与不羁,化解着人与人形成的微小的疙疙瘩瘩,哺育着生衍不息的儿儿女女。

西北的女子,她们是山之挺俊之脉,水之不竭之源,那河岳根源历久喷涌的底蕴,是哺育着大西北女儿那柔情似水却性情不改的心的沃野。她们的柔情是从黄河长江的源头来的,她们的潜质如山般浑厚。她们的道德是大周的巍峨,先秦的纵横,西夏的悲壮,盛唐的璀巍——她们,是中华历史长河里那一股豪放中而不失绰约涓涓流水。

西北的女子,一注流动于汉子身上的血液。西北的女子,一页将西北汉子的形象冲洗的雄壮屹立的底片。

西北的女子是黄土高原上铺开的华美春景。大西北,在人们的印象中是风沙扑面,荒凉逼人——那恶劣的气候,是否会同样哺育着同样苍白的人们?而生活在四季不太分明,岁月布满春光的朋友们,在心中有这样的想象我完全可以理解。但是,我们却不能忽略大西北那尚存而又依天独立的道道风景,这道道风景里就有西北的女子。

西北的女子,是素面朝天的离离小草——尽管不起眼,但在她的心中同样饱揽着春天的绚烂。她们生长在娲皇的故乡,是娲皇柳枝溅起的香泥。即便在冬尽绿世界,雪满山枝头的时候,只要她们出现在凛冽中,高原的汉子就会激情燃烧,斗志昂扬。西北的汉子在她们的温存下就会将心中秋冬的萧瑟与失望化为灰烬。

西北的女儿是美的——那悠悠历史上“四大美人”之一的貂蝉就出生于陕北的米脂。而生于斯长于斯的西北女子,其美又悠然于性灵的清澈,荡于情感世界的单纯。她们是荒凉中争春的雪梅,是黄河流域和西北岁月轮回的开元中第一朵盏满暖意的迎春花蕾。

西北的女子是让苍凉泛起华美的人间天使。大西北,在盛唐的时候,据考证这里仍然被满目的绿荫覆盖。丝绸之路上的麦积风雨,敦煌岩画的飞天飘逸,楼兰古国的帆影点点,布达拉宫的平地青云。等等等等都是这一时期内闪烁的辉煌——一如昔日的文明和繁荣,西北的女子是能将苍凉的生活书写的异常华美的`高原的女儿。

西北的女子,和西北的汉子一样从小生活在这片苍凉的土地上。自出生的那天起,她们的眼里充满着广袤的贫瘠和浩瀚的沉静。但这种生长在眼里的贫瘠与沉静并没有吞噬她们的自信,以及她们对于生活的浪漫——那古老的民谣中吼出的山丹丹花开红艳艳,眉下雀雀是毛眼,手掐柳枝枝不断,枝儿要栽二郎山的人间烟火的情意绵绵——那种美,美了世界,美了春秋寒暑,美了月缺月圆。那灵慧飞于手中的剪纸艺术,桃花绽了,梨花开了,新婚喜字贴起来了,大筐的玉米堆满仓了——那种美,美在手里,甜在心头。那反弹琵琶的多彩多姿,舒展着,袅袅着,清逸着,飞扬着——那种美,扭美了生活,扭活了西北昔日的辉煌。

西北的女子,她们将无情的自然厚赠的那一缕生活的无奈装扮的是那么的万紫千红,丰富多彩。西北的女子,她们无缘于城市的花前月下,但在她们的心中,她们的眼里,她们的手中编绘着春华秋实,编绘着美的人生。

西北的女子,你是忍辱负重甘苦淡然的沙海骆驼。

西北的女子,你是勤劳善良心地纯正的人间天使。

西北的女子,你是善良并容易满足的贤妻良母。

西北的女子,你是能将华夏文明浩瀚的词典中可以找到的,诸如荒凉、干涸、贫穷、落后。许许多多形容愚昧,顽冥不化的字眼当作补丁,重新淘染成块块斑斓,又在岁月的时空中,在白云飞舞、清风雅叙中缝成那遮风挡雨斗篷的、美丽所孕育的女儿。

西北的女子,之于你我暗哑的歌喉真的无法为你无穷的魅力尽情歌唱,因为——在你的身上,在你的心里,在你的博大而又宽广的心胸中搏动着那么多高贵的品质,珍存的包容,洋溢的自信,洁净的灵魂。

篇7:这样的女子散文

标题末尾有提到女子二字,那么我们就先来梳理一下关于女子的一些主要特征吧。

其一,爱美之心,当然是人皆有之嘛包括好多男人在内也都有,全身干净整齐保持阳光微笑我认为就已足够,浓妆艳抹,过度整形依赖整形沉迷整形都已算病。

其二,虚荣之心,适当有之皆正常,如果说为了一个Lv包去做情人小三,自己月薪就两千就得贷款买个苹果手机,为了拥有豪车名宅没有底线去骗人不走正道,这些都已算病。

其三,攀比之心,今天这个朋友的情人给了她50万,明天那个朋友的男朋友超级有钱,后天都是一起起步的同事现在升职月薪高出好几倍,回家打开朋友圈全是散各种礼物首饰,如此有的人会崩溃了发誓一定得不计一切后果也得到这些,有的人看完当时有些许的羡慕,但很快就该干嘛干嘛了。

其四,嫁娶之心,谁都想找个爱自己还有钱还能对自己好的嫁了,可并非谁都能如意完美,嫁人前请想好自己的.理由,为钱而嫁日后男人的三妻四妾你得吼得住,为爱而嫁不管贫穷富有你得能接受,我是在没遇到自己真爱的人之前应该属于不婚主义的。

篇8:独立的女子散文随笔

一、戊戌维新派女子体育的发展背景分析

1. 西学文化思潮是女子体育发展的理论基础。

康有为、梁启超等是当时的先进知识分子, 他们在甲午战争之后, 受西方文化思潮的影响, 将其与中国思想文化融合在一起, 从而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 由此我们也可以说, 以康有为和梁启超等先进知识分子为代表的戊戌维新派是在受到西学文化理论影响的基础上产生并提出女子体育的。除此之外, 戊戌维新派还以进化论和天赋人权等西方学说为理论基础, 深刻地揭露了中国女性被封建礼仪束缚而缺少自由的状况,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男女生来平等, 女性拥有受教育以及参与体育方面的权利。在具体的实践中, 戊戌维新派还从遗传学的角度对兴女学和女子体育的重要性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将女子强身健体运动与强国强种紧密结合起来, 从而使女子的地位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这种思想从很大程度上有力地支持和推动了当时女子体育的兴起。除此之外, 梁启超通过分析和总结, 在《论女学》中也指出美国和日本之所以国力较强, 是因为他们的女学都比较发达, 再次强调了国家的强弱盛衰是与女学教育有着紧密联系的, 并由此间接地支持了维新派女子体育的产生。

2. 西方教会女校为戊戌维新派女子体育的实践提供了示范。

在鸦片战争之后的条约作用下, 西方教会开始在中国建立具有强烈文化侵略性的女校, 女校建立的主要目的是作为传播的工具为西方教会向中国社会传播西方宗教文化提供活动场地, 并希望能够以此种形式来给中国民众施加思想控制以及文化影响, 进而实现他们的殖民统治[1]。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教会女校对中国女性的解放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促进了维新派女子体育的产生。一方面, 教会女校将西方先进文化知识和理念传递给中国女性, 对其传统思想产生了有力的冲击, 改变了中国女性的认识, 从而为戊戌维新派女子体育的兴起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 教会女学中设置了体育课程, 并且具有重要的地位, 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 尤其是非常关注和重视体操课程, 这种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从某种程度上也为戊戌维新派女子体育的兴起和实践提供了借鉴和示范作用, 解放了中国女性的思想, 极大地促进和推动了中国女子体育实践。在教会女学的影响下, 维新派人士在上海创立了第一所女学, 并设置了体育课程, 推动了女子体育的顺利开展[2]。

二、戊戌维新派女子体育发展的历史意义分析

1. 体操课开始进入女子学堂。

在女子学堂开设体操课, 这是戊戌维新派倡导女子体育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在维新派的影响下, 当时担任上海电报局局长的经元善在1897年开始在上海筹办“经正女学”, 除此之外, 它还出资聘请了五十多位西方女性, 组织她们进行关于女子学堂规章和制度的分析和讨论, 并拟定了章程, 以实际行动积极响应了维新派提出的兴办女学的主张。“经正女学”作为第一所由中国人自己创办的女子学校, 它起到了很大的带头作用, 并且在成立之后, 它还积极响应开展女子体育的号召, 对体操课的广泛开展起到了很大的影响意义。在其影响下, “中国女学”也将体育课作为学校课程的一个内容, 并且将西学中的一些思想和知识引入到国内的教学内容中, 不仅对智育和德育给予了充分的重视, 同时也对体育教学给予了足够的关注。女子学校的兴办以及女子体育运动的展开, 一方面对于中国教育来说是一个重大转折, 另一方面对于中国女子体育的发展来说, 也是一个新的起点。不过随着戊戌变法的失败, 中国女学也随之停办, 但是不可否认, 女学的思想依然对中国女性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2]。后来在1902年开办的务本女塾的教学计划中, 在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设置的时候, 再次将体操纳入教学体系中。学塾开设女子体操课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体质。之后体操课就成为女子学校的惯例。1903年, 龙级瑞等在长沙创办湖南民立第一女学, 由此可见, 在全国各地都开始了女子学校的积极举办, 并且也都将“体操”列为正式课程[3]。1904年, 蔡元培出任爱国女学校校长, 也对女子体育的重要性进行强调。在这个时期, 虽然各地都在如火如荼地开设女子体操课, 但是, 女子体育仍然处于探索发起阶段。1907年, 在担任军机大臣兼管学部的张之洞的带领下, 《女子师范学堂章程》出台了, 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从官方的角度确立女学的地位, 进一步推动了女子体育发展的步伐。与此同时, 位于天津的北洋女子师范学堂, 也作出了积极的响应, 将体操课纳入必修课之中, 并且对其教学内容进行了丰富, 体操和游戏等都被纳入课程范围内。后来, 随着各地女校的办立以及体操课的普及开展, 女子体育开始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 社会舆论也开始对这一运动现象给予很大的关注和重视, 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促使女子体育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从很多社会现象中我们都可以看出, 中国近代女子体育的兴起和如火如荼的发展, 例如1903年起主编陈撷芬陆续在《女学报》上发表了有关女子体育的专论, 在当时的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反响[4]78。

2. 女子体操学校开始创办起来。

体操活动在各地学堂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此时女子体育活动的教学师资就开始成为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当时虽然提出了男女平等的思想, 但是在长期封建思想的束缚下, 女子学校的体育教员仍然还是选择女性来担当, 但是女性体育教员处于紧缺状态。1908年, 各方共同在上海创办了中国女子体操学校, 这是我国近代体育史上第一所女子体育学校, 在这所学校中制定了非常完善的学校章程, 其内容主要有招生、考试、升留级、课程设置、学制以及费用等[5]。除此之外, 中国女子体操学校还聘请了从日本女子体操学校毕业的汤建娥, 使其在学校任职, 兼任教员和教务主任两个职务。虽然当时由于受到各个方面的影响和限制, 女子体操学校的办学条件还比较艰苦, 但是也为近代中国培养了许多女性体育人才, 其中一些毕业生在毕业之后创办了体育学校[6]23。

3. 女子运动会开始在中国举办。

随着女子体育教学的兴起, 一些女子学堂积极开展了体育运动会, 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对女子体育教育的成果进行检验。其中被人们赞誉为“中国女界之卢骚”的金天翮就是女子运动会的一个热心倡导者, 例如他在1903年出版的《女界钟》中就肯定了女子运动会的重要性, 首次提出了开展女子运动会的主张[7]。后来, 在1905年《女子世界》的女子运动专刊中就对务本女塾举行秋季运动会中十几个项目的盛况进行了详细的记载[8]。1908年, 中国第一所女子体操学校规定, 每年举行一次运动会。1909年, 第二次运动会由中国女子体操学校展开, 这在《民吁日报》中有所记载。总的来说, 戊戌维新派女子体育, 以废除缠足为开端, 积极创办女校并组织开设女子体操课程, 倡导并举办了女子体育运动会, 极大地促进和推动了中国女子体育的发展[9]。

总的来说, 兴女子体育是戊戌时期一种新而重要的思潮, 是女子体育在我国先进人士主导下开展的最早实践, 由此可见, 当时的人们已经对中国社会发展有了一定的认识。虽然戊戌维新运动由于种种原因很快以失败告终, 但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所提出的关于女子体育的思想和主张仍然对我国女子体育的发展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首先从理论上来说, 戊戌维新派进一步阐释了女子体育对强国保种和保身自救的重要性, 为近代中国女子体育教育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其次, 从实践上来说, 戊戌维新派通过一系列举措, 例如创办女校, 开设女子体操课以及倡导和举办女子体育运动会等, 逐步推动了中国女子体育的兴起和发展。

摘要:维新变法运动在我国近代改革发展史上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 其中这次运动积极提倡女权, 提出了对于妇女思想的解放。下面本文主要分析了戊戌维新派女子体育的发展背景, 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其发展对我国女子体育的影响。

关键词:戊戌维新派,女子体育,发展背景,实践,影响

参考文献

[1]肖庆群.戊戌维新派女子体育论[J].体育文化导刊, 2013 (11) .

[2]赵玉婷.论中国近代女子体育的演进及其社会基础[J].兰台世界, 2009, 11 (6) .

[3]张蘅.戊戌维新时期中国女子体育发展管窥[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2014, 27 (8) .

[4]吴雁南.中国近代社会思潮[M].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8.

[5]任向阳.论戊戌时期的兴女学思潮[J].江西社会科学, 2012 (10) .

[6]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妇女运动历史研究室.中国近代妇女运动历史资料[M].中国妇女出版社, 1991.

[7]肖宁.对我国女子体育文化历史脉络的回溯与探讨[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1) .

[8]刘人锋.晚清女子体育的兴起与发展[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9 (6) .

篇9:桂纶镁:独立而有质感的女子

作为一个南方女子,她在这部以中国北方为背景的电影里,出演了一个被情感深渊困扰的北方女孩,成为这部电影的亮色,她那种与北方的粗粝、寒冷迥然不同的气质,那种形象上的异质,也给这部电影增添了强大的说服力,所以,登台领奖的廖凡,这样感谢桂纶镁:“是你点燃了那团焰火,温暖那个寒冷的冬天。”

桂纶镁成名很早,19岁时,因为主演了导演易智言的电影《蓝色大门》,她瞬间成为华语电影界最引人注目的新星,她也因为独特气质,成为台湾新一代“玉女”和文艺片代言人。而那个让她进入“蓝色大门”的契机,和另一位“玉女”也有点相像:2001年,读高二的桂纶镁在西门町逛街,被《蓝色大门》负责选角的副导演看中,桂纶镁曾经讲述过这段经历:“他们在捷运站(地铁)出口找演员,我正好要打捷运。”接下来的经历,也和当年的林青霞有点相似,家人反对她进入娱乐圈:“其实我父亲当时非常反对,是易智言导演一直不停跟他开会讨论,我爸爸也觉得很放心了,才开始工作。”

她当时的形象,与易智言给剧中人孟克柔设定的形象极为相似:端正、清澈、中性。她也的确让这个角色活了起来,电影里的她,留短发,穿宽大的T恤衫和低腰裤,正在为自己的性向微微苦恼。她在学校演出话剧的经历,也让她较为轻松地胜任了这个角色。影片在2002年上映后,因其清新自然地对青春期心理的描摹,也因桂纶镁和另一位主演陈柏霖近乎本色的演出,迅速引起注目,此后十几年时间,它在口口相传中,赢得了许多人由衷的热爱,成为经典。孟克柔和张士豪,成为经典的银幕形象,桂纶镁仰着头站在海边的形象,成为青春迷恋症患者在辨识同类时的标识。

在《蓝色大门》的片尾,桂纶镁扮演的孟克柔有一段著名的独白:“我在想,一年后,三年后,五年后,我们会变成什么样呢?……三年五年以后,甚至更久更久以后,我们都会变成什么样的大人呢?”一举成名的桂纶镁,本可以按照娱乐圈的要求来设定自己的未来,依照娱乐圈的秩序,看看自己会变成什么样的大人,但她却执拗地走了另一条路,在同时考上台北艺大戏剧系和淡江大学法文系后,她却去念了法文,并在2004年,去法国里昂,以交换生身份学习。

梅丽尔·斯特里普曾经说,如果一个人想进入好莱坞,那就应该早点去。有《蓝色大门》作为起点,有相貌和气质作为护身符,桂纶镁本可以早早展开更耀眼的星途,但她却在自己的黄金时代,以独立的、不合作的姿态,暂时告别了娱乐圈。2002年后,她只在影像中偶然露面,2003年,在电影《地下铁》中客串,2005年,主演电影《经过》,并偶然出现在一些和她气质吻合的MV里,例如陈绮贞的《小步舞曲》、蔡健雅的《陌生人》和《无底洞》、FIR的《我们的爱》。

2007年,完成学业的桂纶镁,在稍事休整后,开始全面复苏自己的演艺事业,先是出演周杰伦电影《不能说的秘密》,然后是《最遥远的距离》。两部电影,口碑和票房都不俗,也让桂纶镁的文艺女神形象得以延续,所有喜欢她的人,因此松了一口气,五年的搁延,并没让人忘记她。

她职业生涯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2008年到来,这一年,她先是和大导演徐克合作,出演电影《女人不坏》,并在影片中扮演“后硬核乐队主唱”铁菱,以一个会拳击、骑摩托的颠覆性的形象出现。随后,江志强(《卧虎藏龙》、《英雄》、《天边一朵云》、《色·戒》、《不能说的秘密》的制片人)的安乐公司,将她签下,她由此成为汤唯的师妹,也成为这家兼具文艺和商业的公司力捧的对象。

她的演艺事业,由此全面爆发。2010年后,她接连出演《线人》等作品,合作对象都是一线明星,2011年,甚至一口气出演4部电影,分别是《肩上蝶》、《全球热恋》、《星空》、《龙门飞甲》,年底上映的《龙门飞甲》,让她在2012年得到第3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和第31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配角”提名,以及第12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最受观众瞩目女演员”奖项提名。

2012年,桂纶镁在大银幕上露面的频率略低,电影作品只有《女朋友·男朋友》和《圣诞玫瑰》,不过,最终让她获得第49届金马奖和第55届亚太影展“最佳女主角”奖项的,正是《女朋友·男朋友》。

《女朋友·男朋友》里的林美宝,和桂纶镁以往出演的青春片女主角,有相似却也有差异,最大的差别,就在于这个角色可以让她展现英气一面。故事发生在“解严”前后的台湾,年轻人热血沸腾地行动着,在后民歌时代的歌声里集会、抗议,大胆地向世界伸出他们的触须。桂纶镁斜斜地看着凤小岳,剃掉鬓边的头发那一幕,是2012年最令人难忘的电影瞬间。刘德华则说,她在这部戏里的表演非常精准,从缺乏安全感的少年时代,到成长后的逐渐世故,以及中年后的坦然,很有层次,带动了整部电影。

成为影后没多久,正逢桂纶镁29岁生日,台湾网站为她制作生日专题,并写这样的评语:“戏外,她从垮裤板妹摇身一变成金马亚太双影后;戏中,她从《蓝色大门》中的孟克柔到《女朋友·男朋友》里的林美宝。气质脱俗的桂纶镁,在每部电影中都令人印象深刻。”

当然,不能不提她的感情生活。2007年,她和年长她18岁的男演员戴立忍的恋情被曝光,随后,她接受采访,谈到爱情和年龄的关系:“相知相惜、能不能走下去,是和人本身的特质有关,而不是和年龄有关。……当你真的爱上这个人的时候,就算他多老,或者多丑,或者是多穷,对我来讲都没有办法抵抗。恋爱来了就是来了。”2011年,传出他们分手的消息,戴立忍随即在微博上发出桂纶镁的照片,桂纶镁转发了该条微博并评论:“阳光、大海、风和我,还有2006年的夏天”。

篇10:描写女子跳舞的散文

爱跳舞的女人,走路有独特的韵味;她的脚步像跳跃的琴键,和谐的节奏中富有柔柔的.弹性,不失稳健不失自信,只要动起来就是一只快乐的天鹅; 爱跳舞的女人,喜欢着意妆扮自己;衣柜里开始增添了裙子,春有春的妩媚装,夏有夏的飘逸款,秋有秋的玲珑花,冬有冬的梦幻色;一年四季在她们身上都能看见花开的鲜妍;

爱跳舞的女人,不会把光阴耗在麻将桌上;在她们看来,麻将是囚禁肢体的牢笼,舞蹈是放飞心灵的风筝;她们在风雨中舞出美丽,舞出一片锦绣和无边春色;沉迷麻将的女人跳不出轻盈的舞姿,陶醉舞蹈的女人也搓不出麻将的威风;女人只有舞动起来才美丽;爱跳舞的女人没有年龄,她们在优美的旋律中;心,永远澎湃!

爱跳舞的女人,她们身姿健美,如柳如梅,情怀浪漫,如酒如歌;偶尔,她们或许还会幻化成蝶,幻想着楼台一别恨如海,泪染双翅化彩蝶翩翩花丛来; 完美女人就从跳舞开始;她们有时独舞翩翩,有时姐妹成群手舞足蹈,是是非非永远沾不着她们的边;在音乐中舞动自已,身心如水,清柔透亮;她们灿烂如阳光,快乐胜天鹅!

爱跳舞的女人,她们放飞心灵,舞动自信,舞动美丽;呈现的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彰显着一种富有挑战意义的生命境界。 爱舞的女人告诉着世界;我们曾无悔的来到这里----因为舞,我们很美!舞到动情处,她们也有楼台一别恨如海的柔情蜜意,也有疯狂而舞火山喷发之时;哪怕舞姿不够翩跹,容颜不是那么的娇美;

面对人群投来异样的眼光;她们不会因此而停止舞步;依然从容,诗意,典雅;坚强地用双脚解释着人生,用舞蹈演绎着生命;舞姿的奔放热烈、若即若离、缠绵悱恻,爱恨交缠,难舍难分;是舞蹈的魅力让她们深陷而不能自拔,没有理由不舞!她们衣裙飘动、柔臂展姿,高傲的、唯美的舞动着无怨无悔,舞动着豁达从容;

爱跳舞的女人,她们日复一日在舞中梳理、修炼、绝唱;聚集能量,升华内涵;她们内心成熟,身材健美,气质高雅,拥有自信;心中有云烟,脚下有鬼神;她们给疲惫日子以坚强,给单调生活以诗意,给自己一万个舞的理由;抬起手臂,把梦想捧在手中,在日夜星辰中流转,在春夏秋冬中舞动;在有限的生命中尽情飞舞;

上一篇:美丽绵工梦下一篇:党建经费使用自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