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用期工作存在的问题

2024-07-25

试用期工作存在的问题(精选8篇)

篇1:试用期工作存在的问题

提任科级干部实行试用期制可以防止和避免选人用人失误,促进干部能上能下机制的形成,保证选拔任用干部的质量,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但在实施过程中许多做法还比较粗浅,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新形势和上级的要求来看,在试用期干部管理工作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对新提任的科级干部实行试用期制,各方面认识不够一致。有的同志认为对新提拔任用的科级干部实行试用期制,不仅不能保证任用干部的质量,而且可能还会挫伤新提拔干部的积极性,影响整体工作。也有的同志认为实行干部试用期不过是干部管理的一种形式,干部试用期满,只要没有大的问题,都能转正。还有个别新提拔任用的科级干部到了领导岗位后,就产生“万事大吉”的想法,经不住权力、地位的考验,有的缺乏吃苦敬业、真抓实干的精神,好大喜功、急功近利,搞虚假政绩,给工作造成很大被动。二是对新提任的科级干部实行试用期制,有关部门培养管理措施不够到位,存在着靠试用期干部自然成长的问题。三是对新提任的科级干部实行试用期制,相关的跟踪考察办法不够严密。没有制定详细具体的试用期科级干部跟踪考察办法,存在着重期满考核轻日常考核、重工作时间表现轻业余时间表现、重单位领导评价轻群众评价的现象。

加强试用期科级干部管理的对策。

一、进一步加强对科级干部任职试用期间的培养。首先要明确对试用期科级干部的培养责任。试用期干部所在基层党组织或机关部门对试用期干部的培养负有主要责任,试用期干部所在单位领导或其上级主管领导对试用期干部的培养负有直接责任,要与其结成培养对子,关注试用期干部的思想和工作情况,真正对试用期干部负起教育、指导、帮助的责任。其次是要有针对性地确定试用期干部的培养措施。既要把试用期干部培养纳入到培养本单位、本部门业务骨干培养计划之中,又要针对试用期干部的实际情况,确定培养目标、培养方向和培养措施。第三要加强对试用期干部的培训教育。有计划地安排试用期干部到党校及其他各类学校去学习和深造,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对试用期干部存在的缺点和问题,也要通过谈心、批评、帮带及时给予严肃纠正和帮助,促其早成材。第四要加强对试用期干部的实践锻炼。应有意识地把试用期干部放在艰苦的地方、重要岗位、多岗位上锻炼,促其尽快成长。原创文章,尽在文秘知音wm338.com网。

二、进一步加强对科级干部任职试用期间的管理。一是实行试用期科级干部工作目标责任制。制定具体工作目标,并定期进行考核。二是实行试用期科级干部现实表现和政绩写实制度。科级干部在任职试用期间的表现情况、主要政绩都由单位党组织或部门如实写录,作为试用期满后是否正式任用的重要依据。三是实行民主测评制度。试用期干部任职半年后,由组织部门进行测评,民主测评票设优秀、称职、不称职三个档次。四是实行定期汇报制度。试用期干部工作半年后,要向组织部门写出书面汇报材料,组织部门视情况确定是否与试用期干部谈话。五是发现重大问题提前结束试用期制度。组织部门要及时了解试用期间干部适任职务的能力和履行岗位职责情况,发现试用期间工作出现重大失误、犯有严重错误或试任职前存在严重问题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提前结束试用期,免去试任职务。

三、进一步加强对科级干部任职试用期间的考察。一是注重试用期干部“两圈”考察。干部任职期满,主要考察其社会交往、个人爱好、生活方式、治家情况、遵章守纪及在社区表现情况。二是注重公开述职民主评议考察。试用期满后,召开述职会议,对干部试用期间履行岗位职责的情况进行公开述职,接受群众评议,并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进行民主测评。三是注重综合运用考察结果。经考察凡存在下列情形之一,免去试任职务并取消相应待遇。思想政治素质方面存在突出问题;组织领导能力差,不能胜任试用职务;在领导班子中闹不团结或工作作风存在严重问题;日常考核或试用期满考核,民主测评不称职票超过三分之一的;明显不适应试任职务,不能履行岗位职责,由于主观原因没有完成工作目标的;工作出现失误,造成严重损失的;群众举报有严重问题并经调查核实认定的;犯有严重错误,受到党政纪处分或被依法追究责任的;有其他问题,应免去试任职务的。

篇2:试用期工作存在的问题

做行政方面工作有2年多了。虽然不能说经验丰富,特别出众,但自我感觉没有差劲到让公司赶我走的那一步。 最近在年前入职了一家小公司(算老板10人左右)。没上几天就赶上年假。收假后公司员工开会,老板一个一个同事的说不足,因为我是新员工,最后一个说我。说我很多方面做的不足,这些我都虚心接受。让我很无语的是,他居然在会上说我面试来入职的时候就说好给我一个月的试用期,试用期的意思我肯定也明白,又说我不好好把握这次机会的话,以后他也不说什么了。(言外之意,我感觉是我要很感谢他给我这次机会一样)这让我很烦躁。我当初入职也是因为公司离住的地方比较近,没想到他居然说的我好像一无是处的感觉。

[试用期存在的问题,求助]

篇3:我国会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会计管理体制还不完善

会计管理体制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界定会计管理组织形式、划分会计管理职责权限、设置会计管理机构、实施会计人员管理的组织制度, 它取决于经济管理体制, 并属于经济管理体制一部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会计管理体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实施会计管理的机构和组织;二是规范企业会计行为的有关法律、准则和制度等规范体系。目前, 国际上主要有以下几个会计管理体制类型:一是集中与立法管理型。所谓集中与立法管理, 是指政府积极参与会计活动的管理, 这种管理主要通过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来进行, 而会计职业团体在会计活动的管理中不占主导地位, 只起着协助政府管理会计活动的作用。如法国和日本是集中与立法管理型的国家;二是自我管理型。所谓自我管理, 是指政府对会计活动的干预较少。除某些必要的立法外, 对会计活动的管理完全交给会计职业团体自行管理。如英国、美国是自我管理型的国家。目前, 我国会计管理体制是统一领导, 分级管理。我国这种会计管理体制在经济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 以及企业改革的日益深入, 许多经济成分, 如私营企业、乡镇企业、股份制企业以及各种农村经济组织均得到了较快发展, 特别是我国已加入WTO, 现有的所有制结构还将发生重大变化, 但我国现行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主要侧重于对行政机关、国家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管理, 而对企业及其他经济单位会计人员的管理存在一定的不适应性。在现行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模式中, 企业及其他经济单位会计人员的任免权限在各单位, 其档案关系、组织关系、工资报酬、福利待遇、职位升迁都由各单位决定, 报经上级有关部门审批成了形式, 会计人员自身利益的实现牢牢掌握在经营者手中, 经营者成了现实的会计控制主体。而所有者对经营者的控制则主要是通过由经营者所提供的财务会计信息来实现的。为了粉饰自身经营业绩, 各种虚假会计信息便应运而生。随着经济的发展, 我国现行会计管理体制存在的缺陷日益暴露出来。

二、会计监督机制有待完善

《会计法》规定, 我国实行三位一体的监督机制, 单位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 注册会计师对企业报告进行社会审计, 财政部门代表国家对单位会计行为、会计资料进行监督检查, 其他相关国家部门按照各自职权范围实施监督。但现实工作中, 会计监督的监督机制明显落后, 导致会计监督不力。一是监督观念陈旧。由于个别领导重收入、轻支出, 重堵截、轻防范, 重治标、轻治本的观念较强, 错误地认为工资要发, 利润要增, 导致会计监督流于形式, 监督力度不够;二是监督方法滞后。进行会计监督时大多沿用计划经济年代常用的一套老办法, 事后查处多, 事前控制少;违纪违法查处多, 合理效益性查处少。因此, 首先要建立健全监督指标体系, 量化监督对象, 甚至与被监督单位联网, 及时考核和评价监督工作。在制定监督指标时, 要从制止企业会计舞弊问题发生方面来量化监督工作;其次, 要运用现代化手段来武装监督人员, 积极开发监督的实用软件, 最大限度地扩大监督的计算机监控范围。

三、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会计机构设置与会计人员任用不符合会计规范要求。基于成本考虑, 在会计机构设置上, 有些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干脆不设置会计机构, 有的即使设置会计机构, 一般也是层次不清、分工不太明确, 而且设施简陋, 缺乏一些必要的硬件设备, 办公条件差。在会计人员任用上, 有些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最常见的做法就是任用自己的亲属当出纳, 外聘“高手”做兼职, 这些人往往身兼数个单位, 一般定期来做账, 会计核算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难以保证。有些企业管理者也愿意聘请能力强的会计人员。但是, 一些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由于其发展前景及社会上得到人们认同程度较低等, 使得其对优秀人员的吸引力远不如一些大企业, 会计队伍不稳定, 跳槽较为频繁。有的企业建账不规范或不依法建账, 会计核算有违规操作现象。有些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根本不设账, 以票代账, 或者虽然设账, 但账目混乱。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设两套账或多套账, 不按规定使用会计科目, 张冠李戴, 无视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待摊费用、预提费用不按规定摊提;收入与费用不配比;人为操纵利润;采用倒轧账方式记账等情况时有发生。

四、内部会计控制有待完善

内部会计控制是企业自我调节、自我约束的内在控制机制, 没有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 很难组织起现代化的社会化大生产活动, 更谈不上现代化的企业经营管理。我国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首先, 不相容职责未分离。《会计法》第21条明确规定:出纳人员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收入、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但有的企业以人员精简为由, 让出纳人员兼管报销工作, 财务专用印鉴也由出纳一人保管, 严重违反了《会计法》的规定。这种做法不但容易造成工作中的差错, 而且为职业犯罪提供了便利条件。物资采购管理不善。有的企业没有建立财产物资定期清查盘点制度, 造成账实长期不符。有些单位长期不进行财产清查, 账实不符现象严重。个别单位部分财产早已报废, 而在账面上依旧存在, 有的单位购进的某些财产根本不在财产账上如实反映, 造成单位财产不实, 数据失真。有的企业不按照生产需要安排采购, 造成物资积压浪费, 加重管理成本和资金成本;有的企业材料入库、出库手续不全, 材料管理部门长期不与财务部门对账。

五、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方面还存在问题

笔者认为, 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要求会计人员的培训应该是市场化运作的过程, 市场上需要什么会计机构就应培训什么, 请什么样的老师、到哪里去招生等, 都应由培训机构去解决, 政府部门不便也不能替代, 财政部门不能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而《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财政部制定并公布持证人员继续教育大纲, 省财政厅负责制定持证人员继续教育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 即财政部门制定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游戏规则, 财政部门在其中充当裁判员的角色。大家都清楚, 只有通过市场化竞争才能把培训质量提上去, 才能降低广大会计人员的培训成本, 才能切实减轻广大会计人员的经济负担。

摘要:经济越发展, 会计越重要。随着经济的发展, 企业变大变强, 企业管理层决策也越来越依赖于会计。本文主要对我国会计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会计工作,问题思考

参考文献

[1]刘志远.高级财务管理[M].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

篇4:动物防疫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关键词 防疫工作;防疫意识;防疫体系

中图分类号:S851.33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11--2

畜牧业及其产品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组成中的重要部分,与人们的正常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加强动物防疫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要做好动物防疫工作,就需要对防疫工作中的问题有着明确的认识,通过采取正确的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以保证动物防疫工作的有效。

1 我国动物防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工作队伍整体较差

动物防疫工作队伍较差是由两方面原因造成的:首先,工作人员的数量不足,由于兽医这个职业并不被社会大众认可,且薪资较低,致使愿意从事这个职业的人员较少,而我国的畜禽养殖大多是散养,尤其是在乡镇和农村,这就给防疫工作增加了工作量和难度,工作量大且工作范围广,致使防疫工作人员的工作效果不能得到保证,且容易挫伤其积极性;其次,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在农村和基层,存在着很多依靠经验进行防疫工作的现象,专业人才较为缺乏,这就导致了动物防疫工作人员技能水平各不相同,且整体水平较低[1]。

1.2 动物防疫意识与知识不足

我国除了大中型的养殖场之外,其余散养户的动物防疫意识较低,尤其是在农村和基层地区,这种现象更加明显,有很多散养户都感觉动物防疫与否影响不大,对其重要性认识不够。另外,有很多人动物防疫的知识不足,虽然各级政府利用公共渠道加强了防疫知识的宣传,但是由于群众对防疫工作的不关注,且政府不在意宣传效果的反馈,导致实际效果较低。

1.3 体系不完善

目前,我国的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只普及到了县级防疫机构和防疫队伍,乡镇和农村的防疫体系依然不完善。这主要表现为:乡镇虽然设有畜牧兽医站,但工作人员大多还是原来的集体人员,专业知识严重不足,且器械设备缺乏,工作条件差,且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其收入和生活无保障,这自然会使得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不高,甚至敷衍了事,严重影响防疫工作的执行效果[2]。

1.4 经费缺乏

虽然我国在防疫经费上有了一定的增长,但相对于我国繁重的防疫工作来说,依然显得严重不足。防疫经费的严重不足,首先导致了防疫工作人员的薪资报酬较低,致使其自谋出路,导致防疫队伍人员更换频繁,具有丰富经验的防疫人员严重流失;其次,器械、场所等跟不上防疫工作需求,器械落后,工作条件差,致使防疫工作无法有效进行,影响了动物防疫工作的开展。

1.5 动物防疫实验条件较差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动物携带的新型病菌也是层出不穷,对于这些新型病菌,传统的防疫手段并无法达到预防传播的效果,所以必须要有专业的实验室对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首先,我国高级的动物防疫实验室较少,对新型病菌的研究进展较慢,降低了防疫工作的效率;其次,我国大部分地区并没有动物防疫实验室,如在我国乡镇或农村并没有完善的动物防疫设备,或者有相对完整的设备,但能够使用的人员较少,致使设备发挥不出应有的效果[3]。

1.6 防疫监督管理不力

在动物防疫工作中,大多只是对大型的养殖场进行动物防疫工作,对于散户养殖或个人领养动物的防疫情况缺乏了解,导致动物防疫工作出现漏洞;同时,基本不会对防疫的具体效果进行后续了解与监督,不能充分保证动物防疫工作的有效性,降低了动物防疫的可靠性。

2 提高动物防疫工作的对策

2.1 加强工作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工作队伍,是动物防疫工作良好开展的重要保证。对工作队伍的建设,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首先,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可以通过定期授课、专业技能考核、优秀个人评选、技能评比大赛等各种方式,激发工作人员对专业技能的学习兴趣,进而实现队伍整体专业水平的提升;其次,调整工作队伍结构,对工作队伍内年龄过大、不具备专业素质的人员进行劝退,积极引入专业的员工,提高队伍中高技能水平员工比例,进而提升队伍整体的技能素养[4]。

2.2 加强防疫工作宣传

加强防疫工作的宣传,首先要真正发挥政府的行政职能,将动物防疫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提高对政府部门防疫宣传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保证宣传工作能够得到认真执行;其次,加强基层的防疫意识,在基层有计划的开展动物防疫宣传和培训工作,采取多种宣传渠道和灵活的宣传方式,广泛深入地宣传动物防疫法律法规和科普知识,讲解动物防疫对降低畜禽死亡率、提高养殖效率以及保障健康安全的重要性,提高基层群众进行动物防疫工作的积极性。

2.3 完善防疫体系

首先,明确各级防疫站的工作范围和责任,通过各级防疫站之间的协调工作,避免出现防疫工作的重复和疏漏,提高动物防疫工作的整体性;其次,对各级防疫站的机构设置、人员配置等方面进行管理,按照规定配足、配齐防疫人员的数量和技术搭配,保证各级防疫站的工作能力能够满足其责任范围内防疫工作的需求[5]。

2.4 加大经费投入

充足的经费是保证动物防疫工作良好进行的重要保证。首先,加强防疫工作站的场所和设备投入,保证动物防疫工作站的场所条件和防疫器械、设备能够满足防疫工作的需求;其次,提高工作人员的薪资待遇,通过提升基础工资和基本福利以及绩效考核制度,来保证防疫工作队伍的稳定性,提高其防疫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升动物防疫工作的效率。

2.5 提升动物防疫实验水平

提升动物防疫实验水平,是应对出现新型病菌和提高动物防疫效率的必要措施。首先,需要加强各级动物防疫实验室的建设,引入先进的动物防疫实验器材,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而提高我国防疫人才的研究能力;其次,完善基层防疫实验室建设,提高基层对防疫工作方法的研究,提高基层应对防疫工作的能力,提高基层员工对设备的使用能力,使投入的设备充分发挥其效果,进而提高防疫工作的效率[6]。

2.6 加强防疫工作的监督与管理

实现对防疫工作的有效监督和管理,首先,加强对各级动物防疫站对负责区域内动物情况的进行具体统计,建立详细的资料档案,实现对区域内动物防疫的情况整体了解,并据此做出详细规划,及时对需要防疫的动物采取相应措施,保证防疫工作的有效性;其次,根据动物防疫工作的开展情况,定期进行抽样抗体检测,对出现问题的动物及时进行补免,切实保证动物防疫的免疫效果。

3 结语

做好动物防疫工作是我国畜牧业良好发展的重要保证,面对我国动物防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还需要政府、基层群众的积极配合,加强对动物防疫重要性的认识,加大财力、物力和人力方面的投入,建立完善的动物防疫体系,这样才能保证动物防疫工作能够得到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罗磊.我国动物防疫工作的现状与发展建议[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4(7):25.

[2]陈立元.浅析农村动物防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动物检疫,2010(4):24-25.

[3]丛永博,严建梅,林玲等.浅谈动物防疫工作的基本技术思想[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2):177-178.

[4]赵兴忠.对加强农村动物防疫工作的思考[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8):101-101,121.

[5]张开明,徐筱艳,况愿华等.乡镇动物防疫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23):340,344.

[6]王强.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的重点和不足[J].北京农业,2014(18):179-179.

篇5:试用期工作存在的问题

作中存在的问题

今年农发行总行针对当前中小企业贷款困难的实际情况指出:要研究提出多种担保办法,探索实行动产抵押、仓单质押、权益质押等担保形式。就目前而言,大力提倡和健全完善贷款抵押担保,对改善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促进银行业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但是,当前在办理贷款的抵押过程中还存在很多弊端,需要进一步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出多门,各自为政。抵押担保工作涉及企业、国土、房管、国资、公证等部门,在办理抵押担保过程中,涉及各部门的政策规定和经济利益,各部门从自身利益出发,从局部看待问题,认识不一致。但由于政策规定方面的缺陷,导致这些部门的行为又都有章可循,并不违规违法。这时,往往要由政府有关部门出面协调解决因政策规定不统一带来的矛盾冲突。致使企业对办证感觉难度大,怕麻烦,造成办证难,制约了贷款的有效发放。

二、收费偏高,企业难以承受。由于资产抵押与资产交易都存在一个收费问题,一般约为抵押物价值或交易额的5%左右。企业用于抵押的资产价值一般较大,在企业生产经营本来存在较大资金缺口的情况下,按该标准收费,就出现了在企业还未获得贷款之前就得支付一笔不菲的费用,企业难以承担,对于困难较大的企业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三、手续繁琐,期限偏短。我国办理抵押担保一般是土地、房屋等固定资产,期限多定为1年,到期续办。按现行规定办证前都要到现场鉴定评估,因收费原因,办证部门大都不愿办理长期手续,且由于效率低等原因,有的办证时间从协商收费到最后办理完结,历时长达2—3个月。企业的生产是长期性的,大部份企业长期需要信贷支持,于是陷入周而复始办抵押手续的怪圈之中。

四、产权不明晰,估价不准。就农发行目前的开户企业而言,其房屋、土地等固定资产多为计划经济时代沿袭下来,所占用土地多属划拨性质,只有使用权而无所有权。虽然实行了抵押,明确了权利价值,当企业因不能偿还到期贷款等原因,银行行使抵押权时,还需按规定标准向政府补缴相当于以出让方式获得该土地使用权的出让费,加之目前企业的实际贷款余额远远大于抵押物价值,致使其抵押的实际效用受到削弱,对农发行来讲,是乎成了一种自我安慰的、观念上的价值形式。假若银行因行使抵押权对抵押物进行清偿,按照清偿顺序,处置抵押物价款只有在补偿了该土地出让金、缴纳相应税费之后,才能用于偿还银行贷款本息,造成实质上能用于归还贷款本息的价款往往不足以清偿全部占贷本息,导致银行信贷风险加大。

目前,我国银行业信贷资产质量普遍不高,这已成为限制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政府部门和企业对银行资金出现较大存差和企业贷款难较有微词,而银行对自身的闲置资金如何寻找出路同样忧虑。如何保证贷款的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和降低不良贷款率,已成为影响我国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在我国社会信用体系还不健全,信用环境较差,贷款者偿还意识不强的大环境下,银行信贷采用有效资产抵押担保,既有利于银行防范金融风险,又有利于企业及时获取信贷资金,在促进生产和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贷款企业和银行的双赢。

信贷抵押担保,应有利于企业获取信贷资金、有利于银行降低信贷风险和有利于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我们对完善信贷抵押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一、统一政策,优化环境。信贷工作中,政府各部门、各金融企业应根据中小企业信贷抵押的需要,采取区别于动产、不动产的交易,制定专门用于信贷抵押担保的统一政策,对抵押办理手续可纳入行政服务中心统一办理,并采取“一站式”服务,优化投资环境,降低“门槛”,发挥金融杠杆作用,防范金融风险,促进金融对地方经济的支持。

二、降低收费,惠及企业。应准确计算办证成本,各相关部门应牢固树立为企业和群众服务的思想意识,由过去按抵押物价值的一定的比例收取手续费和工本费,改为办理一笔它项权利证书收取固定金额的费用。

三、简化手续,提高效率。政府相关部门应在初始阶段做好各种资产形态管理的基础工作,建立健全和公布办理证件的程序和抵押担保贷款的抵押办证收费标准,严厉惩处利用办证吃、拿、卡、要、拖延现象。

四、延长期限,让利客户。房地产管理部门应根据客户需要办理不同期限的抵押证书,而不应都固定为一个期限,有的企业周而复始的生产,长期需要贷款,就应允许抵押期限长一些。这有利于支持企业生产,降低银行信贷风险和减少办证部门的工作量。

(摘自“银行联合信息网”06-10-13)

警惕游走于法律边缘的“另类担保”

在倡导创新、变革的现代社会里,金融机构传统的“保证、抵押、质押”三大信贷业务担保形式在业务实践中衍化出多种非常规的、新兴的担保形式,称之为“另类担保”。这些“另类担保”游走于法律规范边缘,金融机构对其分析、认识稍不到位,它们就可能成为“贷款失守”的“马其诺防线”。“另类担保”主要包括以下六种形式:

一、总公司的保证担保。即分支公司借款,由其总公司提供保证担保。这种借款担保情形在一些系统性公司制客户的信贷业务中比较常见,如电信、石油、石化等行业中,省总公司为各市、县分支公司的借款进行保证担保。根据民法基本原理及《公司法》规定,分支公司不具有企业法人资格,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其所有民事责任皆由总公司承担。换言之,总公司对分支公司债务的清偿责任是法定义务,它并不以签订担保合同,或出具保证书为前提;总公司为分支公司债务提供担保,显然是“画蛇添足”。这种承诺保证担保的书面材料固然可以表明总公司对分公司对外借款行为的认可,但在担保制度中,它违背保证人与债务人在法律人格上应当相互独立、第二还款来源应具有补偿性的担保原理,属于无效担保。

二、母公司的股权质押。《公司法》规定,“董事、经理不得以公司资产为本公司的股东或者其他个人提供债务担保”。为规避上述担保无效的情形,实践中产生了母公司(即股东)以其在子公司的股权作自身借款质押担保的做法。一般而言,抵押、保证担保均有现实的、价值相对恒定的资产来保障未来担保债务的履行。而在上述股权质押的情况下,一旦子公司账面上丧失偿债能力,被质押的股权所代表的子公司净资产权益为零,转让变现难以完成,最终将导致担保价值丧失,金融机构接受这种股权质押,无异于潜在的“债转股”。所以,金融机构一般不宜采取母公司股权质押的担保方式。

三、经当地人大同意的国家机关保证担保。尽管我国《担保法》已明确规定:“国家机关不得为保证人”,但实践中仍有很多当地政府部门为本地支柱企业或大型项目的贷款提供担保,同时经地方人大通过,将该机关可能承担的经济责任列入当地的年度财政预算之中。根据《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等法律规定,对于全国人大通过的法律、法规及其它决议,地方各级人大无权作出相悖的决定。因此,即使当地国家机关经地方人大表决同意,提供了商业性担保,该决定违反《担保法》,这种担保仍属无效担保,没有法律效力。

四、浮动抵押。在一些贸易型企业的借款业务中,经常出现企业以其库存商品等变化流动中的财产作为其借款抵押担保的情况。如金融机构为汽车经销商办理流动资金贷款,往往以该经销商库存汽车作抵押,并在合同中约定今后新购进的汽车也纳入抵押范围。生产型企业也存在以仓库原材料作上述抵押的情形。这种以企业现有的和未来的某项财产所设定的抵押,其权利设定时抵押物并不确定,实质是一种浮动抵押。我国《担保法》没有规定浮动担保制度,《担保法》司法解释第五十六条也基本上否定了浮动抵押在我国实施的可能。现阶段,金融机构可设立专门的“保证金账户”,以管理收费专户的资金流等方式确定作为担保物的财产,尽量避免形成我国法律所禁止的“浮动抵押”。

五、不转移占有的质押。在动产质押担保的办理中,质物保管通常是一件占用时间和空间、浪费人力和财力的麻烦事情。于是,“聪明的”金融机构仍将质押物保存在质押人的仓库,在签订质押合同的同时与质押人订立“质物委托代保管协议”,但并不采取其它监管措施,仅以这一纸协议省去“质物保管的麻烦”。质押担保以“质物转移占有”为其最大法律特征,当事人约定由出质人(或其代理人)代为占有质物,因质物的占有未发生实际转移,当然不发生质权设定的法律效力。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没有辅以其它监管手段,仅凭一纸协议亦不能实际控制质押人对质物的处分,所谓质物的担保作用根本无从发挥。

六、缺乏依据的各种名目的收费权质押。当前,各金融机构都积极介入当地市政工程、公益设施建设等大型项目的融资市场,但是从目前法律法规、政策文件来看,明确规定可以质押的收益权仅包括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公路及公路的桥梁、隧道、渡口等项目的收费权利。其他类型的收费权,如学校、水电气暖公司、公园等单位的收费权,其质押由于缺乏法律依据,不具备法律效力。结合担保法原理,各类以依附于禁止担保的公益设施之上的收费权(如医院收费权)、依附于禁止转让的设施之上的收费权(如文物场所的收费权)、依附于专用经营权之上的收费权(如电信收费权)等设定的质押担保,应当是无效的。且实践中收费权的转让、实施,还可能遭遇公权力或准公权力的干预,质权实现的操作难度很大。这种所谓的“质权”并无保障贷款债权实现的现实意义。对于上述的或者其它形式的“另类担保”,金融机构应当提高警惕,增强识别能力,杜绝无效或无实效的担保,确保信贷资产的安全。

新《商业银行法》第四条中规定,“商业银行以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为经营原则”,“安全性”原则成为商业银行经营所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信贷业务中的“另类担保”游走于法律规范边缘,金融机构对其稍不警惕,就可能造成巨大损失。03年传得沸沸扬扬的德隆系三上市公司互相担保案就是个最好的例子,以合理合法的所谓“为子公司担保”之名,行某种神秘的资金流向之实,这就是市场最为担心的“另类担保”。所有必须增强识别能力,杜绝无效担保,确保信贷资产安全。

(摘自“银行联合信息网”06-10-13)

南京发力中小企业担保

今年以来,南京市进一步完善了政府推动、民资参与、社会支持、市场运作的民营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全市担保公司已有270家,较去年同比增长30%。措施如下:

(一)为缓解创业者“融资难”问题,南京市劳动局实施“1118”自主创业工程,并完善小额担保贷款运作机制,简化小额担保贷款程序,提高贷款额度,做大贷款担保规模。对持《再就业优惠证》或《就业登记证》的下岗失业人员、城镇复员转业退役军人从事个体经营开办经费或流动资金不足,以及符合条件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的,提供小额担保贷款和贴息,经营规模较大的,贷款额度放大到5万元。今年1—8月,南京共拨付再就业资金1.69亿元,其中,拨付职介、职培、岗位、社保等4项补贴4835万余元,发放小额贷款2391万余元。

(二)政府部门当中小企业融资“红娘”。南京市发改委、市工商局举办了银、企、保三方对接洽谈会,帮助企业提供贷款担保;市工商联先后两次组织召开“银企对接融资服务座谈会”,促成1000万元的信贷协议;市中小企业局在江宁区、浦口区分别召开了专场银企对接活动。到6月底,这批企业已与银行对接资金累计2.16亿元,有21家企业直接接收放贷资金累计1.15亿元。

(三)助力科技型中小企业。南京市科技局先后启动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等专项科技计划,以有限资源引导带动全社会投入,共同推动科技创新创业;还针对民营企业“贷款难”问题,分别与交通银行南京分行、工行江苏分行南京营业部签订“银政合作”协议。逐步扩大民营科技企业贷款担保资金规模,为16家(次)科技企业提供贷款担保,担保总额达2940万元。

目前,南京市重点担保机构共新增担保业务13亿元,形成新增总投资约30亿元,新增项目产值50亿元,新增企业利润2.5亿元,新增税收9000万元,新增就业8000人的良好社会经济效益。

近年来,在政府推动以及广阔的市场需求推动下,我国担保业加速发展。但在各大银行纷纷重视中小企业融资的同时,我国担保资源不足、担保体系问题频出已成为不可忽视的“拖后腿”因素。担保业首要问题就是担保公司运作不规范。因此,担保业必须加强管理和规范,在借鉴国内外担保业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一条更为科学、更适应中小企业融资发展之路。

值得关注的是,南京市商业银行已推出了“中小企业联保贷款”业务,打破了银企合作中的担保壁垒,为从事创意产业的中小企业切实解决融资难问题。同时,为加大对担保行业进行规范与整顿的力度,今年9月南京市发改委组织了几十家诚实守信、业绩良好的担保公司筹备组建南京市担保协会。市担保协会的管理与银保之间的长期合作,将构建南京市前所未有的良好融资平台,为南京地区的中小企业真正解决融资贷款难题带来希望,同时对整个担保行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摘自“银行联合信息网”06-10-13)

四川大力发展会员制担保机构 会员制担保机构是由多家企业共同出资成立,并主要为出资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的担保机构。《意见》称,四川发展会员制担保机构的方向之一是在全省各行业协会和工业比较集中的开发区、示范区、园区,发起设立会员制担保机构。四川省中小企业局将牵头组织全省优质成长型中小企业组建省级会员制担保机构,计划征集会员50家,注册资本1亿元以上,为成长型中小企业发展成为大型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意见》规定,设立县(市、区)会员制担保机构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500万元。另外,入会的企业必须一次性实缴现金股本金,根据《公司法》规定办理注册登记手续,并按有关规定登记备案。

为鼓励发起会员制担保机构,《意见》还明确规定,各级财政应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政府资金可以投资入股,也可以通过补助的方式引导企业发起组建会员制担保机构的启动资金。财政对新建会员制担保机构入股资金,可以在担保机构发展成熟后,逐步退出。

另外,四川还将建立奖励机制和风险补偿机制,对担保机构进行考核,业绩突出的给予奖励,并将担保机构可能出现的代偿损失纳入当年财政预算,核定适当的风险补偿资金。目前已有多家企业与四川省中小企业信用与担保协会商讨组建会员制担保机构事宜。互助式会员制担保机构只对会员提供封闭式担保贷款服务,因此便于了解担保人背景和快速发放贷款,已经成为浙江中小企业融资兴旺的一大秘诀。而且,在此之前,四川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全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意见(试行)》,就已经提出大力发展互助式会员制担保机构。随着《意见》的真正实施,四川省会员制担保机构不久将会发展起来。

目前,四川中小企业融资难已有所缓解。上半年全省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完成担保额48.35亿元,新增担保户数4424户,超过去年全年担保额45亿元的水平,比去年同期增长1.1倍,累计担保总额达到150.35亿元。

到“十一五”末,四川省要建成较完善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服务体系,培育各类担保机构250家,注册资本达到100亿元,年担保额超过500亿元。可见,在政策的推动和引导下,四川省担保机构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摘自“银行联合信息网”06-10-13)

北京工程将“强制担保”

从今年12月1日起,农民工工资也要实行保证担保了。近日从北京市刚刚出台的《关于工程建设保证担保的若干规定》规定,在工程开工之前,建筑公司就要向劳务公司提交劳务分包付款保证担保,担保金额不得低于劳务分包合同价的10%。

根据该规定,所谓保证担保,包括投标保证担保、承包履约保证担保、工程款支付保证担保、劳务分包付款保证担保、劳务分包履约保证担保、预付款保证担保和保修金保证担保。北京市在工程建设中推行保证担保。房地产开发项目实行工程款支付保证担保、承包履约保证担保、劳务分包付款保证担保和劳务分包履约保证担保,保证人应当是境内注册的有资格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或者专业担保公司。

承包履约保证担保的担保金额不得低于承包合同价的10%,但采用经评审最低投标价法中标的工程,承包履约保证担保金额不得低于承包合同价的15%。

为了切实维护农民工利益,新规定特别有一段明确要求劳务分包付款也要实行保证担保,采用招标投标方式确定劳务分包人的,劳务发包人(通常是建筑企业)要向分包人(劳务公司)提交劳务分包付款保证担保,劳务分包付款保证担保的担保金额不得低于劳务分包合同价的10%。

同时,对不实行保证担保的企业将不予办理合同备案,并作为不良行为记录记入北京市建设行业信用信息系统。而对于有只收取费用、不履行工程风险预控和对债务人履约情况进行监管等责任,担保余额的总额超过其净资产的10倍等违法行为的担保机构,也将记入北京市建设行业信用信息系统,作为不良行为予以公示并通报银行业监管部门依法进行处理。

2005年10月,建设部确定深圳、厦门、青岛、成都、杭州、常州、天津7个城市作为工程担保的试点城市,同时北京、石家庄、秦皇岛、东莞和苏州等城市也都强制性推行工程担保制度。目前国内从事工程担保的主要是银行和担保公司两类机构,保险公司还没有介入这类业务。

从目前房产开发项目增长情况来看,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热开始降温。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连续两个月回落。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8月份为1652亿元,此前6、7月份分别为2037亿元、1716亿元,下降趋势明显。虽然政府对房地产市场调整的强硬立场,让相当数量的房产投资者在蛰伏了一段时间后选择撤出楼市,但未来20年我国房地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房地产新政”的实施,主要是缓解房地产领域主要矛盾,有利于改善住房供求,促进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

在国家调控政策连续出台的背景下,北京市房地产投资仍然较快增长。前8个月,北京市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916.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8%,房地产投资增幅连续两个月回落。但由于老百姓购房需求依然旺盛,9月北京住宅销售量在连续4个月呈下降趋势后的首次回升。北京市具有重要的区位优势,经济发展水平高,未来房地产发展潜力巨大。工程实行强制保证担保以后,房产项目的增长为本地担保公司也提供了更好的发展空间。

篇6:财务工作存在的问题

2按照上级规定的财务制度和开支标准,经常了解各部门的经费需要情况和使用情况,主动帮助各有关部门合理使用好各项资金.公司上半年曾一度出现资金短缺,会计室通过努力,保证了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及其他各项急需资金的落实.3工作中审核一切开支凭证,及时结算记账,做到各项开支都符合规定,一切账目都清楚准确,财务工作存在的问题。对经费的使用情况和存在问题,经常向有关领导请示汇报。

4、按照规定编造全年、每季、每月的各种预算报表统计资料和月度结算,做到准确无误,并及时报告分管领导。

5、所有财务凭证,及时整理、装订和保存。

6、经常与各部门管财产的同志联系,建立必要的手续,做到各单位的财产和全校的总账相符合.7、配合、督促各有关单位,及时处理一切暂收、暂付款项。

8、指导和帮助出纳工作。

在过去的一年里,兢兢业业,圆满的完成了公司的工作任务,并得到各领导肯定和许多同事的赞扬,这对我是一种鞭策,在新的一年,将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从学校生活到社会工作的转变,从在基层的锻炼到市局机关的具体工作,在党和各级领导的教育、培养下,以及同事的关心帮助下,我一路走来。自参加工作以来,我在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认真学习了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在业务工作中,我主动学习相关业务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具体工作中,也使自己在工作中得到了成长,工作总结《财务工作存在的问题》。现将我在思想和业务工作中取得的成绩总结如下:

1、在政治思想上,我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拥护共产党的领导,认真学习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深入把握其精神实质。伴随行业改革的深入和不断规范,行业发展也越发引得烟草人的关注。怎样领会和实践市局党组“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的发展思路,做为烟草的一分子,我积极参加思想政治学习,积极关注行业发展动态,以期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积极参与和支持行业改革,并在实际工作,根据自身岗位特点,切实作好本职工作。

2、认清岗位职责,切实作好现金及银行出纳工作。作为企业经济活动的起点,货币资金的管理责任重大。自在市局从事出纳工作以来,我严格按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现金管理办法和财政部关于各单位货币资金管理和控制的规定,办理市公司的日常费用报销业务。为作好现金的管理,并结合会计电算化工作,我坚持日清月结,作到每日库存数与现金日记帐余额核对,确保帐实相符;月末现金日记帐余额与现金总帐余额相符。作为银行出纳,我认真把握中国人民银行的《支付结算办法》和财政部关于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制度,作到了严格按相关规定和在单位财务制度范围内办理银行存款、取款及转帐业务,对不符合制度的资金业务坚决不予办理。同时,我还注重与货币资金相关的票据及单据管理。结合市公司资金活动的特点,单位银行户头达30多个,票据的购买、保管、领用及注销等环节我都要一一把关,确保不发生因票据引发的资金安全问题。每月结束后定期主动与银行对帐单核对,进行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确保了单位资金的安全与会计核算的准确。2011年9月我在市公司投资的房地产公司从事出纳工作。在此期间,我严格按现金及银行结算制度和公司的资金使用要求进行资金结算活动,确保了在个人职责范围内的三个项目的资金作到了专款专用。

3、深入学习《会计法》,积极参与会计基础规范工作。按照国家局规范会计基础工作的要求,针对市公司前期会计基础工作的不足,我配合处内同事在拟定的原始凭证粘贴规则后分处室制作了自制凭证粘贴样本,并于2011年1月试行。在新的原始凭证粘贴规则实行后,我尽量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对于不熟悉的同志,我亲自示范,直到达到要求为止;尤其是离退人员报销医药费用时问题层出不穷,我都能细心讲解、热情帮助。在工作中既坚持原则,又不拘泥于形式,工作得到大家的肯定,也使会计基础规范工作得到其他部门的支持,也为整体提升市公司会计基础工作水平打下了良好的基矗通过近半年的不断摸索与实践,会计基础规范工作从凭证这一源头取得明显的进步。

4、立足本职,作好本部门其他工作的配合。由于市公司本部核算人员较少,结合财务工作的特性,我除作好本职工作外,认真学习市公司机关财务开支审批制度、差旅费开支管理办法等内部控制制度等,认真把握经济事项的实质,作好会计基础核算工作;协助完成市公司各项税收的解缴;定期根据人劳通知编制公司职工工资表及其发放;每月与结算中心往来帐的核对;以及对营销中心的利润上划下拨。这些工作虽然琐碎,但是我始终能保持良好的心态,认真的作好每一项工作,为处内各项工作能顺利开展尽自己的努力。

篇7: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硬件设施跟不上我镇教育形势的发展。自2008年9月合校并点以来,我校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社会声誉日益提高。但现在我校教学楼仅能容纳11个教学班500余人,且功能室不健全,缺少物理、生物实验室,图书阅览室,多媒体教室,电子备课室等。目前还没有餐厅,师生只能在办公室和教室或校园内就餐,给师生食宿带来很大麻烦,无法进行全封闭管理。

2、课改效果不明显。几年来我校采取了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学习外地先进的教学方法。除正常参加上级组织的教研活动外,我们与汶上义桥中学(省级规范化学校)结成对子学校,我们学校经常举行校内公开课、示范课,但总体来看效果不明显,还基本上实行县局推行的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3、我校各项制度还不健全、不完善。特别是宿舍管理、伙房管理等制度、措施与我校现状严重脱节,有待进一步修订完善。学生管理跟不上教育形势的发展。有些制度执行不力。

工作打算

1、进一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积极协调关系,争取上级有关部门支持,加快车棚、餐厅、综合教学楼等基础设施的申建进程。

2、加强课改力度,继续学习借鉴杜朗口、义桥中学的先进经验,完善“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新模式。

3、今年暑假继续结合教办,推行领导包级部、级部主任聘一线教师的做法,实行级部主任和一线教师捆绑式奖惩,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机制。

4、进一步完善《教职工奖励制度》,加大各项制度措施的执行力度,责任到人。增加资金投入,加大对教学成绩的奖励力度,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热情。

5、重视安全稳定工作,坚决杜绝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篇8:防火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消防监督,防火巡查,消防法,易燃物

长期以来, 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消防工作的投入, 力图用先进的装备提高战斗力, 从根本上改善消防工作落后于经济发展的局面。各级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把超常的工作措施变成了一种常态, 公安部在全国开展了“大排查、大整治、大宣传、大培训、大练兵”活动。但各类致灾因素仍然大量存在, 火灾隐患再治理再反弹的现象十分突出, 重大火灾、特别重大火灾并未得到有效遏制, 消防工作仍然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尤其是面对高层建筑火灾扑救这一世界性难题, 研究防火工作存在的深层次问题、防止火灾发生是消防工作的时代要求。

1防火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火灾预防首先应防止火灾发生”是我国消防工作传统经验的积累。可是近年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自动消防设施的普及, 消防设施、器材是否完好有效已成为消防检查、巡查的重点, 社会单位防火工作主要评判的标准也是消防设施的设置与维护, 致使防火工作过分地依赖消防设施。但是从消防监督管理的角度, 消防设施的基本用途是扑灭初期火灾, 防止火灾的蔓延、扩大, 及时报警, 为人员疏散逃生提供便利, 而不能有效防止火灾的发生。所以当前防火工作侧重于火灾发生后如何控制和消灭, 而没有以防止火灾发生作为最高目标, 没有抓住防火工作的根本。

1.1 社会单位防火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行业管理无法可依。

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以下简称《消防法》) 总则确立了“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 但《消防法》第二章火灾预防的内容没有充分体现这一方针, 且行政法规、规章也没有具体体现和落实这一方针。

(2) “防止火灾发生”没有纳入到消防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中。

目前社会单位进行消防安全管理的主要法律依据是《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公安部61号令) , 它规定了社会单位要做好以下7方面工作:建立消防安全责任制、制定消防安全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开展防火检查巡查、整改火灾隐患、进行消防宣传培训教育、组织灭火预案演练、建立消防档案, 而可能直接导致火灾的火源管理、电源管理、易燃可燃物的管理并没有纳入到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中。

(3) 防火巡查内容没有以“防止火灾发生”为重点。

公安部61号令第二十五条规定防火巡查的内容应当包括: (一) 用火、用电有无违章情况; (二) 安全出口、疏散通道是否畅通, 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是否完好; (三) 消防设施、器材和消防安全标志是否在位、完整; (四) 常闭式防火门是否处于关闭状态, 防火卷帘下是否堆放物品影响使用; (五) 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的人员在岗情况; (六) 其他消防安全情况。上述内容除第一项属于“防止火灾发生”外, 其余5项都属于“火灾控制”, 即发生火灾后如何防止火灾蔓延、扩大。

公安部第61号令第二十六条规定防火检查的内容应包括: (一) 火灾隐患的整改情况以及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 (二) 安全疏散通道、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和安全出口情况; (三) 消防车通道、消防水源情况; (四) 灭火器材配置及有效情况; (五) 用火、用电有无违章情况; (六) 重点工种人员及其他员工消防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 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的管理情况; (八) 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和场所防火防爆措施的落实情况以及其他重要物资的防火安全情况; (九) 消防 (控制室) 值班情况和设施运行、记录情况; (十) 防火巡查情况; (十一) 消防安全标志的设置情况和完好、有效情况; (十二) 其他需要检查的内容。上述内容除 (五) (七) (八) 项外, 其他9项均不属于直接防止火灾发生的内容。并且检查巡查职责一般由安全保卫人员组成, 上述检查内容专业性较强, 涉及工程部门、技术部门等各岗位各阶层, 致使检查难以深入细致。

1.2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在防火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监督检查的内容没有侧重防止火灾发生。

根据《消防监督检查管理规定》 (公安部第107号令) ,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对社会单位的检查内容包括:消防许可及验收备案情况、消防安全管理情况、建筑防火情况、电气防火情况、安全疏散情况、消防控制室情况、消防设施器材情况7方面, 并且消防设施 (包括安全出口、消防通道、消

防设施器材等, 下同) 所占比例较重, 消防安全管理情况所占比例过少, 不能充分体现消防工作“预防为主”的方针。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对社会单位进行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应是社会单位消防安全检查管理否到位。上述7方面均应纳入消防安全管理情况, 对消防设施等到位情况的检查仅是对单位履行消防安全管理职责情况的印证。

(2) 消防监督检查的方法简单, 缺少科学的手段。

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对社会单位自身消防安全管理情况的检查手段主要是检查有无记录, 致使监督检查流于形式。判定社会单位消防安全检查管理是否到位缺少科学的评判标准。对电气故障等方面的隐患识别手段简单, 对电气故障等直接导致火灾发生的因素没有可量化的判定标准, 致使消防监督检查工作难以取得明显的效果。

(3) 行政处罚没有针对直接导致火灾发生的行为。

《消防法》第六十七条规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等单位不履行《消防法》规定的消防安全管理职责的, 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 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或者给予警告处罚。上述规定程序繁琐, 在实际工作中可操作性不强, 对违法行为缺乏震慑力。而有关消防设施器材的行政处罚简单易行, 日常监督检查中依据最多的是《消防法》第六十条:单位违反本法规定,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 责令改正, 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一) 消防设施、器材或者消防安全标志的配置、设置不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或者未保持完好有效的; (二) 损坏、挪用或者擅自拆除、停用消防设施、器材的; (三) 占用、堵塞、封闭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或者有其他妨碍安全疏散行为的; (四) 埋压、圈占、遮挡消火栓或者占用防火间距的; (五) 占用、堵塞、封闭消防车通道, 妨碍消防车通行的; (六) 人员密集场所在门窗上设置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的障碍物的; (七) 对火灾隐患经公安机关消防机构通知后不及时采取措施消除的。个人有前款第二项、第三项、第四项、第五项行为之一的, 处警告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有本条第一款第三项、第四项、第五项、第六项行为, 经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 强制执行, 所需费用由违法行为人承担。

这种监督检查模式给社会单位甚至是消防监督部门形成一个误区, 认为消防监督检查的重点仍旧是火灾隐患的查处尤其是消防设施隐患的查处, 所以造成消防工作的重心是防止火灾蔓延扩大, 而消防工作的第一道防线即防止火灾发生却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4) 现役体制对防火工作的不利影响。

现役体制下, 消防监督人员流动性较大, 不分行业和专业, 对社会单位火灾隐患的检查很容易局限在消防设施方面, 而大部分消防设施基本上常年不用, 所以很难引起单位及相关人员的足够重视, 造成隐患再治理再反弹的现象十分突出。

由于上述两方面的原因, 导致实际消防工作与《消防法》所确立的“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相违背, 从而造成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缺位, 也凸显“防止火灾发生”环节十分薄弱。

2进一步加强防火工作的措施和对策

2.1 分行业分系统制定相关规章

针对实际防火工作中遇到的上述问题, 河北省消防总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将社会单位分为宾馆饭店、商场市场、娱乐场所、仓储物流、易燃易爆、医院、学校、社区、小场所等9类场所, 制定了《河北省社会单位四个能力建设》地方标准, 进一步规范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标准实施以后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2010年5月, 公安部在河北省召开现场会, 推广了河北省的经验做法, 之后很多省市相继出台了地方标准。因此, 笔者建议依据各行业的特点, 有针对性地制修订各自的行业管理规章, 突出抓好火源管理、电源管理、易燃可燃物管理等直接致灾因素或行为, 并且制定可量化的目标和具体内容以及各级各岗位未履职的处罚, 使其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 让社会单位自身消防安全管理做到有法可依。

2.2 检查巡查的内容应侧重于防止火灾发生

检查巡查内容应重点包括: (一) 用火、用电有无违章情况; (二) 电、气焊等明火作业情况; (三) 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的安全操作规程执行情况; (四) 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和场所防火防爆措施的落实情况; (五) 重点工种和岗位人员消防知识掌握情况; (六) 消防设施完好有效情况。

2.3 检查巡查队伍组成

巡查由各岗位负责人组织实施, 检查人员由消防安全管理人组织, 由安保部门、工程部门、业务部门、后勤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 巡查检查人员依据行业管理规章履行消防安全职责, 真正将消防工作纳入社会单位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当中。

2.4 以科学的手段评判各类直接致灾因素

应引进中介组织进行电气检测, 并且应按场所类别要求不同的检测频次, 如公众聚集场所每年检查一次, 大功率电气接入或临时电气接入应局部检测等。另外, 应推广电气火灾监控系统技术, 提高防控电气火灾的能力, 达到防患于未然。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的评判应按照检查巡查的内容定量考核。

2.5 以消防监督引导社会单位规范自身管理

在保持消防监督干部相对稳定的同时应分行业分系统加强对社会单位的监管, 对火灾隐患的检查应突出违章操作、用火用电、电气防火等直接致灾因素和通过直接致灾因素所反映的社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情况, 处罚应包括两部分:一是消防安全管理达不到规定量化目标的;

二是现场发现存在严重直接致灾因素的。即处罚不能简单地针对某一个火灾隐患的处罚, 尤其是某一种消防设施未保证完整好用的处罚应取消, 以此来引导形成“单位全面负责”的消防工作格局。

2.6 大力开展全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

尽管发生火灾的直接原因多种各样, 但归纳起来不外乎违章操作、生活用火不慎、吸烟、玩火及电气火灾等几个方面, 而这些都与全民消防安全意识和素质有直接关系。据统计, 2011年以来邯郸市共发生火灾516起, 其中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共发生火灾42起, 仅占火灾总起数的不足1/10。因此, 邯郸市消防支队对全市“九小场所”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全部进行了轮训, 收到了明显效果, 火灾起数同比下降40%。所以, 应大力开展全民消防安全宣传教育, 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消防宣传体系, 做到消防宣传常态化、常识化、全员化、规范化, 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公安部第61号令,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S].

[2]公安部第107号令, 消防监督检查规定[S].

[3]刘振东.推行社会单位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的探讨[J].消防科学与技术, 2010, 29 (2) :154-157.

上一篇:建立企业舆情内部管控机制,保障邮政和谐发展下一篇:宿舍文化节隆重开幕活动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