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学生找寻自我的存在

2024-07-04

帮助学生找寻自我的存在(精选5篇)

篇1:帮助学生找寻自我的存在

帮助学生找寻自我的存在 ——读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

余文森教授的《有效教学十讲》,是在别人的推荐下开始阅读的。在书中,作者把用自己的灵心慧眼观察到的课堂种种,引领读者眺望教育中迷人的风景。余教授谈到“享受学习的乐趣和欢乐是儿童幸福人生的前提”,其实,作为教师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展读十讲有效教学,其实就是在享受一份阅读的乐趣和欢乐,这是为师者幸福工作的前提啊!

这本书娓娓道来,似身旁一位长者正语重心长地告诫自己、牵引自己,用最平和的心态讲述着教育的真谛,丝丝入扣声声入耳,读罢掩卷,眼前依然会跳动出诸多文字:“有效性是课程改革改革成败存亡的命脉、命根子。”“有效的教指的就是教促进学。”“既促进学生发展又促进教师自我成长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教师只有做教师该做的事情,才能提高教学的效益。”„„

这本书中,可以引发自己共鸣的话题太多,每一讲内容会有触动自己灵魂的东西。静心反思,发现对自己触动最大的,还是关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培养问题。

“培养学生的独立性,是说很多东西是要靠学生独立学习的。”学生自己学就可以吗?真的可以吗?人有多元的智慧,人的学习方式是很个性化的,有的人擅长用听来学习,有的人擅长用看来学习,有的人擅长在做中学。每个人擅长的学习方式是不一样的。这让我想到了去年夏天新接手的一年级,孩子个性差异很大。思思聪明活泼、反应敏捷,无论什么课听一会儿就会忍不住去翻看自己的课外书,遇到感兴趣的就瞪大眼睛听、看,不感兴趣就忙着自己的阅读;浩浩上课习惯了懒懒地趴着,两眼经常出神地瞪视前方,叫起来回答问题却是八九不离十;冰冰每堂课都会端端正正坐着,眼睛紧紧盯着老师,问个问题却不知道老师说了什么„„课堂上每个孩子的表现都不一样。传统教学方式以教为中心,学围绕着教转,究竟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怎样的影响?带着问题,我努力从书中寻求答案。

一、必须以学定教。

“教师一定要针对学生独立学习中提出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从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讲,先学立足于解决现有发展区问题,后教旨在解决最近发展区问题。”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前面的时候,才是好的教学。维果茨基说:“教育学不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昨天,而应当以儿童发展的明天作为方向。”只有建立在学生独立学习基础上的课堂教学,才有可能走在发展的前面,并推动发展,从而不断地创造最近发展区,并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新的现有发展区。

还记得去年夏天刚送走的那帮孩子,他们在四五年级的数学上,主宰课堂,把课堂变成我们的“开心课堂”,讲台成了他们展示的平台。每小组接受任务后,精心准备,搜集资料制作课堂教学设计,一系列老师忙活的事情成了他们的家庭作业。课堂上,他们主持、他们评价、他们组织活动,之所以有这样的课堂,源于中低年级的大量知识与生活经验的积累——“以生为本”的课堂,才有了今天课堂上他们的大方坦然。而作为一名教师,旁观着,随时发现问题随时纠正,并积极参与到课堂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扮演学生的角色和学生一起讨论一起解决。

一堂堂课的实践和训练,帮助学生“站起来”,帮助他们成为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是独立于教师、父母头脑之外的存在,慢慢地就拥有了独立学习的能力。而课堂教学方式的改变,抛却了传统课堂的以教为中心,变成了一切围绕学生的学。

二、必须以教导学。

“当学生不具备独立阅读教材和思考问题的时候,也就是学生还处于依靠教师的学习阶段,教师要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教学生阅读和学会思考上面。”我国著名的教学论专家江山野先生,依据教跟学是一种变动的、动态的观点,把教学分成几个阶段,从“完全依靠教师”到“基本依靠教师”,再到“相对独立阶段”“基本独立阶段”“完全独立阶段”。小学阶段可以说就是前三个阶段的体现。基于此,当学生处于“依靠教师”阶段,必须先教后学,边教边学。而教的目的是为了日后的不教,即教学生学会学习。

从事小学教学,能够有幸把孩子从一年级带到五年级,其实就是引领着他们经历这么一段成长的过程,从扶到放,从教到学,步步提升,层层推进。现在带一年级,上学期每天早晨我都会早早来到学校,然后开始提醒一个个来到的孩子拿出书来读书,那时候能够做到的孩子实在太少了。渐渐地,半个学期过去了,我再到教室,总会看到有那么几个孩子在读书,于是我就大肆表扬“看,**,真棒啊!一来到教室就读书呢!”立刻,玩着的孩子也快速拿出了书。现在,我刻意晚一点走进教室,看到的是每一个孩子认真读书的样子。这就是成长,这就是以教导学啊!良好的习惯就是这样一天天积累出来的。

三、必须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每个人都烂熟于心,的确有它存在的真理。而究竟如何培养兴趣呢?“一切教学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只有基于学生的教学,才是真正为了学生。“每节课的教学必须帮助和引导学生找准与新知直接联系的旧知,并通过旧知去学习新知。”也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像课堂上,孩子已经会的知识就没有必要再去一遍遍教读,孩子已经记住的就没有必要再去让孩子想办法记住它,教学种形式的东西要尽量少一些,切实从实际出发为了孩子的环节多一些,相信孩子的学习兴趣自然会浓厚。

苏霍姆林斯基是很重视儿童教育的教育家,他强调学习不是儿童的全部,儿童的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除了学习——包括学校课程的学习和指向个人兴趣、爱好、专长的学习,还应该有非学习时间。这个非学习时间包括必要的游戏、休闲、玩耍、劳动、制作、审美,还有交友等等相关的精神生活,他的生活应该十分非常丰富多彩的。这个是儿童的生活时间。

有人说,如果在一个孩子的脑子里面,学校老师教给他的知识只占他所有知识的一小部分,这个比例越小,那么这孩子将来肯定越了不起。也就是说他自己学到的知识要比学校老师教给他的要多得多,这孩子将来肯定更有出息。

有效教学意味着通过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学生的发展才是教学的目的。教学中,帮助学生找寻自我的存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能力,才能真正实现有效教学,拥有有效课堂。

篇2:帮助学生找寻自我的存在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培养具有积极进取精神和主体人格的新型人才。人格主体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具有自立的意识和能力,二是具有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在对学生的诸多能力的培养,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自我教育能力是指学生自觉主动地把社会要求的思想道德规范在内心加以理解和体验,并通过实践转化为自己比较稳定的自觉行为的能力。然而小学生年纪轻,知识经验少,缺乏自我教育能力,这就有赖于老师通过班集体对学生进行培养和训练。自我教育能力是一个多方面、多层次的系统,它包括知、情、意、行四个方面。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培养学生的知、情、意、行并将其统一的过程。

一、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动机

(一)指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

信心对于一个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它是自我教育的起点,是自我教育的希望。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就能提高学生的信心。在二年级的第二个学期,我班开展了“说说我自己”的班队活动。活动要求学生先找出自己的优点,再找出其他同学的优点。这使大家认识到,即使是最差的学生也有值得别人学习的地方,从而让每位同学都看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二)指导学生看到自己的不足

十个手指有长的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只有充分看到自己的不足点,才能开展自我教育。在开展了“说说我自己”的活动之后,我们紧接着又开展了“找缺点”的活动。通过个人讲,相互评,每个人都找出了自身的缺点。学生懂得了人人都有不足的地方,大家都应正视并改正自己的缺点。

(三)激发动机,完善自我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因。在充分了解自

己、认识自我之后,学生才能不断地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课余我们组织学生读科学家、名人的故事,并让学生记录先进人物的事迹,加深自我体验,从而增强自我教育的自觉性。

(四)树立“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有和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不仅影响和轨范他们的行为,还能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教师要通过分析一些英雄人物的成长史,他们的努力程度,他们是怎样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树立学生身边的典型人物,他们曾经也是存在问题的,但是现他们各方面都取得了进步,就是因为他们能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典型人物。学生时刻都能看的到,摸的着这样的人物,就能增加他们的信心。

二、引导学生参加自我教育的实践活动

从事实践活动是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基本途径。一方面,实践活动要求有相应的能力水平,另一方面,实践活动又提供了应用和锻炼能力的机会。班主任应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一)实行责任制,进行自我管理

我们班级里的各项工作都分配到人,实行责任到人。由于各项工作都有人负责,因此,即使班主任不在,也能按部就班,正常开展工作。在这过程中,班主任并非不管,而是仔细观察,发现其中的问题及时处理,并定期进行总结和表扬,以增强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二)设立“学生班主任 ”,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

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要求学生“自己会”。学生是班级的主角,班主任的责任就在于领导学生当好主角,使之具有自主意识、自治能力。因此,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改变了传统的封闭型班级管理体制,建立了开放的、民主的,有学生参与的班级管理体制——设立“学生班主任”,按学号每人轮流当一天“班主任”。在这一天内,其工作职责是组织全体同学参加集体活动、做个别

学生的思想工作、督促检查班干部的日常工作。

“学生班主任”制度的设立,可把教育者对学生的要求较好地内化学生自己的意识和行动,变“别人要我干”为“我必须这样做”,从而增强其自我管理的自觉性。

三、引导学生正确进行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是自我教育的重要方面。它既能使学生得到自我评价的反馈信息,又能加深学生对自己行为的自我认识,是深化了的认识过程。小学生评价能力的发展规律是,从“他律”到“自律”,从效果到动机,从评人到评己,从片面到全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学生生活在一个复杂多变的社会里。社会现象的复杂性、学生见识的局限性及学生评价能力的发展规律,都要求我们在班级管理中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班级中,老师要让学生讲清事件事实以后,再谈谈最喜欢谁,应该向他学习什么。对于班内的好人好事,老师要让学生评议,然后再表明自己的立场和意见。班级中出现问题请班委会讨论解决,教师随时抓住培养学生能力的机会,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

在教育这一系统中,教师是控制系统,学生是受控系统,但是,学生不仅是受控系统,同时也是具有自我组织能力的自控系统。他们能提出自己的目标,能接受或拒绝教师的控制,能按自己的主张主动行事。因此,只有控制和自我控制结合起来,把教师的控制转化为自我控制,才能使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自定目标,启发自觉

自控的实质就是控制自己朝自己朝着既定目标前时。在进行活动前,如春游、参加活动前,先让学生讨论注意的事项,由小班主任记录,并在出发前提醒大家。通过讨论,把行为规范转化为学生自身的需要。这样,在活动中,大家就能约束自己,并相互监督。

(二)告诉方法,克服矛盾

一般说来,小学生都较贪玩,一玩起来往往忘了一切,行为就失去了控制。因此要此告诉学生“可以做什么”、“该怎样做”等。在班级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要告诉学生自我控制的方法:自己对自己讲道理,从而使自己的心情平静下来。

五、培养学生的自我激励能力

激励感情是进行自我激励的重要内容。人的活动,特别是创造性活动的完成,都需要有人的感情支持。一个人在完成了自己预定的计划,做出了某种成绩之后,以一定的活动方式,自己对自己进行奖励,能使自己更深刻地感受到成功的快慰,进而激励自己继续努力。

让学生学会欣赏自我,是学生发展性教育的前提。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的作用再大,也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孩子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一)引进竞争,促进参与

有了竞争,班级就能充满活力,充满朝气。在班集体建设中,鼓励学生参与各种活动,开展各种各样的竟争,可促使学生不断地激励自我,肯定自我。

(二)诉说成功,满足兴趣

每一个人都有得到别人承认的愿望。让学生把自己的成功告诉同学或父母,可使学生从他人的肯定中获得满足,在他人的赞扬和奖励中获得自信,体验快慰。

篇3:帮助学生找寻自我的存在

一、弗洛伦斯的心灵创伤

文中弗洛伦斯被带到农场的时候只有七八岁, 当时, 农场主雅各布拒绝生意伙伴奥尔特加提出的以奴隶抵债, 但见他无意还清欠款, 于是雅各布提出带走黑女奴抵债。令雅各布没有想到的是, 这位背着一个男婴, 领着一个女孩的黑奴跪地恳求他带走她的女儿。“求你了, 先生。别要我。要她吧。要我女儿吧。”对于当时只有七八岁的弗洛伦斯来说, 这无疑是对她幼小心灵的强烈打击。她肯定会认为母亲在这种情况下选择了弟弟而抛弃了她, 母亲是不爱她的。虽然弗洛伦斯很想待在母亲身边, 而在这种情况下无力挽回的她只能等待命运安排, 最终农场主雅各布将她带走。不明白母亲真正用意的她始终认为她是被抛弃的, 导致后来弗洛伦斯心灵一度缺少关爱, 由此给弗洛伦斯造成了难以弥补的创伤。“被抛弃”的心里创伤使弗洛伦斯变得更加依赖别人, 更加需要别人的呵护与关爱。的确, 这一情感上的抛弃成为了弗洛伦斯心中永远的伤痛。

二、弗洛伦斯自我意识的觉醒

虽然弗洛伦斯遭遇了母亲的抛弃, 但对于她来说仍然算是幸运的。在农场她还有莉娜给予的爱, 就如同是母爱一样的温暖。莉娜对她细心关爱与呵护, 弥补了弗洛伦斯从小缺失的母爱。遇到铁匠后, 弗洛伦斯更是迷失了自我。只要有铁匠在她才能感觉得到自己还活着。她对铁匠产生本能的强烈爱慕, 使她完全无视其它, 只要能看见铁匠, 她的生活似乎就变得有意义。她不愿意体验“自由”和“自我”的存在, 直到铁匠冲她大喊“拥有你自己, 女人, 离我们远点”, 她的主体意识才被唤醒, 方才意识到“为我”的存在。在与铁匠的争辩中, 弗洛伦斯才意识到, 原来她在铁匠的心目中一直都没有摆脱奴隶的身份, 而只把她看作外表强悍粗野的奴隶。铁匠曾告诉弗洛伦斯, “内在的苦味使人受奴役, 为野蛮打开了门”。在被铁匠赶走后, 穿越森林的途中, 她的自我意识逐渐觉醒:她不再依靠任何人、任何的保护, 她要独立。弗洛伦斯开始从自己的角度观察周围, 学会读懂人和世界。“你读这个世界, 却不读这些诉说的文字。你不知道怎么读。”她深深地为铁匠对她真挚爱的不理解而悲哀而惋惜。在父权制社会, 男性拥有话语权, 操纵整个语义系统, 创造了关于女性的符号、女性的价值、女性形象和行为规范, 而女人只为“符号服务, 以忠诚、耐心和绝对沉默表达了符号。她自己本人却被一笔勾销”。

在瓦尔克农场乃至当时整个美洲大陆上的女性从来都是毫无话语权的, 对待丈夫或男主人的话从来都是没有反驳和表达自己意愿的权利。而弗洛伦斯历经艰辛找到铁匠后, 因为她不小心拽疼了铁匠收养的男孩胳膊, 而与铁匠争论的时候, 她的自我意识已经觉醒了。弗洛伦斯没有因为铁匠的呵斥而退缩, 相反据理力争, 她坚持要解释原因, 争取自己的话语权。

“为什么你要杀我, 我问你。”

“我要你走。”

“让我解释。”

“不。现在就走。”

“为什么?为什么?”

“因为你是个奴隶。”

……

“你的脑瓜空空, 举止粗野。”

……

“除了举止粗野, 你一无所有。没有自制力。没有头脑。”

铁匠不问缘由地因为弗洛伦斯将小男孩弄哭就要赶她离开, 弗洛伦斯不明白为什么, 她急迫地追问铁匠, 得到的回答却是“因为你是个奴隶……你的脑瓜空空, 举止粗野……”。“我震惊了。”弗洛伦斯适才意识到她在铁匠心目中只是一个举止粗野的奴隶, 铁匠从未感受到弗洛伦斯对他痴情的爱意, 她也就明白为什么铁匠会那样对她。这无疑是对弗洛伦斯心灵的又一次打击, 但在回去的路上, 弗洛伦斯精神上的自我找寻也由此开始。“不过, 失去你之后, 我的路清晰了……”。弗洛伦斯渐渐开始读懂自己的内心和这个复杂的世界, 自我意识开始觉醒。

三、弗洛伦斯找到自我, 真正得到“自由”

在寻找自我的旅途中, 弗洛伦斯从自我意识的觉醒, 逐渐变得更加勇敢, 前行的路也愈加清晰。穿过森林回到农场的弗洛伦斯每晚都在被禁入的新房子墙上一钉一钉地刻下自己的经历与心声。平等对待和相互尊重正是两性间读懂对方、和谐交流的基本前提。弗洛伦斯不仅勇敢地争取话语权, 更是通过书写的方式充分表达自己的感受。在经过一系列遭遇之后, 复杂的感受与心灵的冲击使弗洛伦斯急于宣泄与表达, 在没有人能理解她的情况下, 她只能通过书写来记录自己的心路历程。通过这种方式弗洛伦斯充分感受到了精神上的自由, 也感受到了逐渐认识到自我的过程。通过言说, 她经历了从卑微屈膝到自信成熟的精神发展, 确认了自己的主体地位, 最终自我意识得到升华, 从内心发出了成为自己的呐喊:“我变野了, 可我还是弗洛伦斯。从头到脚。不被原谅。不肯原谅。不要怜悯, 我的爱。决不要。听到我了吗?奴隶。自由。我延续着。”

弗洛伦斯要活出一个完全有别于过去的自我。“通过写作, 妇女从远处, 从常规回来了;从‘外面’回来了;从女巫还活着的荒野中回来了;从潜层, 从‘文化’的彼岸回来了;从男人们拼命让他们忘记并宣告其‘永远安息’的童年回来了。”

弗洛伦斯已经完全超越了过去的自我, 以前那个完全没有自我的毫无安全感和自信的小女孩已经渐渐成熟。在经历各种痛苦与打击之后, 她逐渐清楚地看待这个世界, 以及自己的内心。她勇敢与铁匠争辩, 争取自己的话语权, 她坚持每晚刻下自己的心声, 书写自己的自由。在被母亲呢“抛弃”后, 弗洛伦斯坚强得面对生活中的各种艰辛, 而从不后退, 即使遍体鳞伤, 也要坚持靠自己的双脚穿过恐怖的森林。她学会了不穿“鞋子”也毫不畏惧地走到自己的目的地。弗洛伦斯是勇敢的, 是坚强的, 是智慧的, 也是自由的, 她已经长成母亲期望的那样强壮, 她的身体里流淌的已是更新的血液与生命。弗罗伦斯寻找铁匠的艰辛旅程, 前提是为了拯救女主人丽贝卡, 结果却成了她主体意识觉醒、精神上从奴隶到自由人——拯救自我的旅程。

四、结语

“接收支配他人的权利是一件难事;强行夺取支配他人的权利是一件错事;把自我支配权交给他人是一件邪恶的事。”这是小说末尾母亲一直想要告诉弗洛伦斯的话。最后弗洛伦斯也会理解母亲当时“抛弃”她的举动, 其实是在保护她。在生活中只有“自救”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 依靠别人永远无法实现。在小说中虽然“保护伞”雅各布死了, 我们却看到了莫里森笔下的每一个受奴役的女性特别是弗洛伦斯, 都能通过一种适合自己的方式赋权自己, 设法自救, 最终实现自我意识觉醒, 重新塑造自我。在选择的基本态度上, 莫里森强调 :“认同祖先, 认同集体, 黑人们个体可在精神上获得圆满和胜利。”黑人女性应重新发现自我, 建构身心解放独立自主的黑人女性的理想形象。

参考文献

[1]托尼·莫里森, 胡允桓 (译) .恩惠[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 2013.

[2]王春艳.试析托尼·莫里森小说中的美国黑人文化身份主题[J].作家, 2011 (02) .

[3]王守仁, 吴新云.性别·种族·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篇4:找寻自我教育的春天

关键词:自我教育;阅读;劳动;活动;自省

班级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当前,班级管理制度改革的重点是:把以教师为中心的班级教育活动转变为学生的自我教育,即把班集体作为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国家基础教育标准也写到教育的制高点是自我教育。自我教育更是学校德育的一种很重要的方法,就是要培养受教育者自我认识、自我监督和自我评价的能力,善于肯定并坚持自己正确的思想、言行,勇于否定并改正自己错误的思想、言行。笔者结合自己的班级管理实践,就班级管理过程中如何实现自我教育浅谈如下:

一、阅读,实现自我心灵与书本的对话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里的路不仅是时空的距离,更是人生之路,心灵之路。当他学会了不仅仔细研究周围的世界,而且仔细研究自己本身的时候;当他不仅努力认识周围的事物和现象,而且努力认识自己内心世界的时候;当他的精神力量用来使自己变得更好、更完美的时候,他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发展的人。而书籍就是提供学生自我心灵对话的资源库,就是学生的精神家园,可以给学生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在我所带班级,每周的班会课都特意设置二十分钟的阅读时间,由学生自己事先挑好短小“美文”一到两篇(励志的散文、诗歌、人物小传等),印发人手一份,在班会阅读时间里静静地读、深深地思,融入文字之中,走进作者的思想深处,和书本、和作者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二、劳动,实现自我教育与身体力行的结合

劳动中能够认识到自己的力量、才能、智慧、天赋并确立了自己的信心,在劳动成果中发现自己的技能和创造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人们通常把劳动称作是最伟大的教育者。”

每一届高一年级带班,都会充分利用校园附近温室大棚、果园、生态农业基地、社区等现成的社会资源,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走进劳动中去。让其体会劳动之艰辛,艰辛中享受劳动过程的乐趣;让其品尝劳动成果,品尝中体会劳动的意义;通过这些劳动挖掘潜力,培养自我创造能力,磨砺坚韧的意志,展现学以致用的智慧,获得基本劳动技能。2008届带班之后,初次在班级设置“班级制作之角”,让我尝到了甜头。可喜的是,班级生物兴趣小组制作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获得了市科技创新三等奖,获奖后他们胜利的微笑,更加坚定了我在班级管理中让有意义的劳动融入学生自我教育形成之中的信念。

三、活动,实现自我教育与体验的和谐渗透

苏霍姆林斯基说:“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去追求,获得亲身体验的时候才能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只有当一个人在别人身上看到了自己精神美的一部分的时候,他才是真正开始了自我教育。”

班级管理中创造性地开展一些交往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协作、互助、自我价值实现、成长。在交往中从他人的言行中发现美,在活动后的反思中深省美的内涵,最终达到自我精神层面的提升。每接手一个新的班级。都会在班级发起“我为班级献爱心”的活动。具体方案简述如下:由全班同学民主推选出执行小组,在组内做详细的分工,搜集素材、记录、整理、责统计等,他们各司其职,分工合作。每周发布“周明星”,每月评选“月明星”,学期最后筛出“学期贡献奖”。在学期结束时颁发荣誉称号,并作为班委竞选、评优评先等重要参考指标。具体实施后发现,活动中比、学、赶、超氛围浓郁,班级中形成了“班级无小事,事事我参与,参与无大小,只要我班好”的良好班风。

四、自省,提升自我教育内化的实效

所谓自我教育,就是用一定的尺度衡量自己。如阅读了名人传记后,学生就会自觉地用书中英雄人物的形象作为衡量自己的标尺,在比较中自省,在自省中内化,在内化中实现自我教育的实效,最终使自身的道德素养得以提高。带了好几届高三,每带一届,都在班级开展“每日自省贴”活动,即每个同学在每一天即将结束时给予自己少许时间进行自我反省,问自己:“今天收获了什么?今天虚度了光阴没有?今天向既定目标迈进了吗?今天我为班集体做了什么?”……通过自我的反思、自省,将反省的结果用简洁的言语简单概括成一到两句话写在便笺纸黏贴在课桌的醒目位置,起到时刻警醒、自我监督的作用,以求从反面将自我教育向积极的自我认识深处推进。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教育的目的必须通过受教育者的“内化”才能真正实现。所谓“内化”,实际就是自我教育的过程。一个学生只有当他把教育者提出的教育要求变成自我要求,并把它付诸实践的时候,教育目的在他身上才能真正实现。相反,没有自我教育的所谓教育,就会变成一种野蛮的灌输,甚至是一种精神的摧残,实际是一种反教育。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使所有的学生都得到主动的发展,全面的发展,而如果没有学生的自我教育,任何努力都是苍白的。作为一名普通的基础教育工作者,一直期盼能够寻找到学生自我教育的春天,我将一直求索下去……

参考文献:

[1]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05.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1984.

[3]吴非.致青年教师.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06.

篇5:帮助学生重树自我

一、以情入手,疏通心理障碍

教育家加里宁说过:“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后进生自尊心和自卑感都很强,个人意志又很薄弱,自制能力也较差,对此教师更要倍加爱护和关心他们,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爱心去浇灌他们,用真情去感染他们,用言行去鼓舞他们。英国教育家罗素说过:“凡是教师缺少爱的地方,无论是品格还是智慧,都不可能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后进生更需要教师的百般呵护,他们更渴求老师的热爱!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更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投入,正如古人所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无形中,师生的关系和谐了,心与心的距离拉近了,学生也就喜欢上自己的课了,也就乐于听我所言,使他们感到教师的心和他们的心是息息相通的,这时再对学生加以引导,循循善诱,必将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二、树立信心,激发求知欲望

后进生和其他学生一样,也渴求知识、希望进步、向往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他们的这些想法和愿望都是好的,然而他们本身存在的缺陷却制约了他们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自信心不足,兴趣不高上。对此,要不止一次的给学生强调:“有信心不一定会赢,没有信心就一定会输;努力不一定会成功,但是不努力就一定会失败。”以此来激发学生,树立自信心,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引导他们向好的方向发展。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认为,“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爱迪生语)”,兴趣往往是学习的先导,爱好是学习的推动力。学习是件苦差事,靠的是持之以恒的日积月累,勤学苦练,这就要求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达到“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抬起头来走路(苏霍姆林斯基语)”的目的。

三、规范行为,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分析后进生学习效果差的原因,并不是他们脑子笨、反应不快,而是他们的学习习惯没养成,学习方法不得当;甚至有的同学他们根不知道怎样去学和如何去学。“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为此培养后进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乃当务之急,教师不但要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还要教会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的过程、学习的质量、学习的效果成正比,而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四、跟踪指导,及时表扬鼓励

对于后进生来说,他们自尊心虽强,但意志力弱,自我控制能力差,学习不能持之以恒,这就更需要老师跟踪指导,培养学生恒心、持久的学习习惯,帮助他们刻服心理上的惰性,纠正不良习气。特别是在他们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 ,教师更要及时鼓励、指导,帮学生渡过“难关”。如有的学生上课精力不集中,容易分散注意力,教师除了采取灵活有趣的教学方法外,还要用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来暗示学生,使他们能集中精力,认真听课。并对学生取得的成绩和进步,及时给以肯定和鼓励,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鼓励他们前进!

上一篇:高中物理试卷讲评的教学模式下一篇:厨房辞职报告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