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工高级技师培训要求

2024-07-12

车工高级技师培训要求(精选11篇)

篇1:车工高级技师培训要求

车工高级技师培训要求

一、应知要求

1.能绘制车床复杂工装的装配图; 2.能读懂常用车床的原理图及装配图; 3.能编制复杂、精密零件机械加工的工艺;

4.能对复杂、精密零件的机加工工艺方案进行合理性分析,提出改进意见并参与实施;

5.能独立设计车床用的复杂夹具;

6.能编制本职业初、中、高级工理论培训讲义,并进行培训;

7.能掌握一定的国内外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相关知识;

8.能借助词典看懂进口设备的图样和技术标准等相关的主要外文资料。

二、应会要求

1.能解决高难度、高精度工件车削加工的技术问题,并制定工艺措施;

2.解决技术攻关与工艺改进中的技术难题;

3.能对车床常用夹具进行误差分析,提出改进方案,并组织实施;

4.能指导本职业初、中、高级工和技师进行技能操作; 5.能在本职工作中认真贯彻各项质量标准,能应用全面质量管理知识,实现操作过程的质量控制与分析;

6.能组织有关人员协同作业,协助部门领导进行生产计划、调度及人员的管理;

三、操作要求

1.能进行车床几何精度及工作精度的检验;

2.能分析并排除普通车床常见的气路、液路、机械故障; 3.能解决十字座类、连杆类、叉架类等畸形工件的加工难题;

4.能车削精密机床主轴等大型、精密轴类工件; 5.能在车床上实现镗削、铣削、磨削等特殊加工; 6.能根据工件要求设计成形车刀及其他专用车刀,并提出制造方法;

7.能根据测量结果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8.能全面准确地分析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

篇2:车工高级技师培训要求

摘要:设计制造该专用夹具适合在普通车床上加工中小批量TS300拖拉机专用左旋螺母内螺纹,解决了因机床的卡盘与尾座不会自动动作而反复停车装夹工件和拖动尾座的问题。

关键词: 普通车床 左旋螺母 钻攻夹具 不停车更换工件

丝攻卡具 传动误差 提高工效 降低劳动强度 普通车床,一般价格低廉,深受广大用户的欢迎,但其卡盘不会自动夹紧、尾座也不会自动进给,当使用该机床批量加工TS300拖拉机专用左旋螺母内螺纹时,必须反复装夹工件和拖动尾座,不但工作效率低下,而且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本人为克服以上弊端,设计制作了六方螺母连续钻孔、攻丝夹具一套。

1、左旋六方螺母结构特点及工艺分析

左旋六方螺母是TS300型拖拉机前拉杆固定专用螺母,如下图1所示:

图1 左旋螺母

该螺母材料为冷锻毛坯,内孔有两毫米的加工余量,并带有内锥,加工时需先用钻头钻去两毫米的余量,然后用机攻丝锥攻丝完成。传统加工方法是把螺母夹持在卡盘上,钻头或丝锥安装在尾座套筒上,加工完工件后,退出尾座,从卡盘上卸下螺母,再安装下一件毛坯,这样反复操作,耗时耗力。

2、六方螺母专用夹具设计与分析

六方螺母专用夹具是结合六方螺母的自身特点和加工工艺需要量身制定的,该夹具结构形状如下图所示:

图2 六方螺母钻攻夹具

整个夹具是由导向槽部分和废刀杆焊接而成。(1)T形型导向槽

该T型导向槽作用为工件毛坯的输送通道,整体由45号钢加工制作,为了便于输送工件,在导向槽的尾部上方开有一个上料缺口。前方槽口部位和后方Φ18的圆孔便于夹具的找正和工作中钻头与丝锥的进入和越位,槽宽和槽高与六方螺母自身形状尺寸相同,只是稍有间隙便于螺母在槽内滑动,并且槽对工件有定位的作用。根据工件的工艺特点与夹具的结构特点,该夹具可限制工件五个自由度,只有径向的移动没有限制,因为需要连续输送更换工件,所以工件应能在槽内灵活的径向移动。在加工过程中,夹具的中心线与机床主轴轴线等高,工件在夹具槽中由钻头或者丝攻前端的导向锥利用螺母本身的底孔自动定心,因此工件在连续加工过程中不用考虑工件的找正问题。

(2)Φ18圆形孔

该孔既是夹具的找正孔,同时也是钻头和攻丝的对正孔和越程孔,当钻头或丝锥切削部分越过该孔后方可退刀。

3、丝攻卡头结构分析与作用

在攻制内螺纹时,为了防止由机床丝杠与丝锥之间产生的传动误差,造成螺纹乱扣现象的发生,设计制作了专用丝攻卡头,如下图3所示,图3 丝攻卡具装配图

1、套筒

2、卡头

3、圆柱销

4、紧固螺钉

5、丝锥

(1)零件1套筒,为了使丝攻卡具装夹牢固,不使套筒在攻制螺纹时与卡盘发生打滑现象,所以采用45号钢32×32六方材料车制而成,它即是卡具的安装套,又是卡头的导向套,它和卡头的配合应有合适的间隙。在套筒上铣有长10毫米宽6毫米的豆形槽,用以与件3圆柱销配合使用。

(2)零件2卡头,主要用于夹持丝锥,用45号钢车制,该零件最好热处理淬火。

(3)零件3圆柱销,采用标准件,该圆柱销与卡头为过盈配合,起到带动卡头旋转的作用并与套筒上的长10毫米,宽6毫米的豆形槽相配合,能使卡头在套筒内有4毫米的轴向窜动,用以消除传动误差,防止乱扣。

(4)零件4紧固螺钉,主要起到紧固丝锥的作用。

4、钻孔时夹具工作过程

工作前专用钻攻夹具在刀架上安装找正,然后用三爪自定心卡盘夹紧直柄钻头后对正夹具,启动机床后,在夹具的导向槽内放入工件,使其基本对正导向孔,使钻头切削穿过工件后,大滑板横向移动退刀,然后在夹具导向槽内送入第二个工件,并顶出第一个工件,开始第二个工件的加工,如此循环操作。在更换工件期间机床主轴不需要停车,直至钻削加工完一定数量的六方螺母。

5、攻丝时夹具工作过程

首先用三爪自定心卡盘卡紧丝攻卡头后对正工件夹具,对刀完毕后,在专用夹具导向槽中送入已钻好孔的六方螺母,粗略对正后,即可攻丝,由于工件为左旋螺纹,所以机床主轴应反转时切削,当丝锥的切削部分穿过越程孔后,主轴正转退刀。滑板返程后,在T型导向槽内送入第二个工件同时顶出第二个工件,在主轴反转的同时,开始加工第二个工件,如此循环即可。

6、加工时须注意的问题

(1)由于该夹具工作效率较高,所以应充分冷却刀具,在攻制内螺纹时,由于主轴反复换向造成主电机发热,应采取冷却措施。

(2)找正时除用对刀孔对中心高外,注意保持夹具基准面与主轴轴线垂直。

(3)该夹具只能批量钻孔或者批量攻丝分离操作,若想实现钻攻结合连续动作可制作钻攻复合刀具。

(4)左旋螺母攻丝时卡盘应先反转,攻完螺纹后,停转,再正转退出。

(5)攻丝时和退出丝锥时,主轴旋转速度要必须保持恒定,以防螺纹导程不正确造成螺纹乱扣。

7、结论

(1)、使用了革新制作的夹具后,由工件转动改为刀具转动,而工件在夹具中不再转动,形成刀具与工件的位置置换,可实现不停车更换工件,省去了工件装夹的时间,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4倍。

(2)、该夹具结构简单,且易于制作,如加工其他小型零件钻攻工序可在原形状的基础上略加改造即可,造价低廉,易于推广。

8、参考文献:

篇3:如何开展技师与高级技师提升培训

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

根据“十二五”规划所确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领域,科学规划,加强指导,落实目标责任,健全工作机制,切实抓好技师和高级技师提升培训的组织实施。完善高技能人才需求评估和预测制度,定期发布重点领域紧缺高技能人才目录,制定急需的紧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搞好信息化建设,建立高技能人才信息网络和数据库,推进千名技师培训计划、“金蓝领”培训工程和青工技能振兴计划;完善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和运行机制,充分发挥技师、高级技在生产建设和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设立首席技师,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培养关键岗位、关键工艺和绝技绝活继任者,解决技术难题、组织技术攻关、技术革新、实施精品工程。

二、发挥企业行业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的主体作用

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要结合行业生产、技术发展趋势以及高技能人才队伍现状,做好技师和高级技师的提升培训需求预测。企业要结合企业生产发展和技术创新需要,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技师和高级技师提升培训计划。实施优势产业高技能人才支撑工程,建立名师带徒制度和技师研修制度,依托车间班组,结合技术创新、技术开发和项目引进,开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有关知识和技能提升培训。另外,鼓励高技能人才参与单位的管理和决策,支持和鼓励职工参加技能提升培训,实施“金蓝领高技能人才培训计划”,鼓励职工学习新知识、钻研新技术、掌握新技能。

三、依托技工教育集团牵头院校,搭建提升培训服务平台

依托技工教育集团牵头院校,围绕技能型紧缺专业和企业实际需求,积极开展校企合作,联合制定技师和高级技师提升培训计划。技师、高级技师提升培训目标从实际出发,根据需要,拓宽视野,填空补缺,提升能力。安排培训课时,课程设置可采用模块组合方式。学员根据行业发展、企业生产和自身特长需要,选择相应模块参加培训。按照技师、高级技师职业标准的提升,侧重专业模块培训为主,着重综合能力培养,提高解决复杂、疑难问题的动手能力。技师、高级技师提升培训,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包括辅导、讲座、考察、交流、项目攻关等;强调针对性、实用性、注意实效,重点放在实际操作与应用上,建立以学时制为基础的弹性学习制度和工学交替制度,鼓励支持在职学习和业务进修。

四、融入国内外先进的培训方法

1.探索高级研修培训模式

把教育、科研、生产紧密结合在一起,结合企业生产科研中遇到的问题,举办专题研修班,把培训内容与研究课题相结合。采用讲课、研讨、岗位实践、参观考察等培训形式,既促进了技师和高级技师人才的培养,也促进了企业新产品开发、新技术的应用,使科学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2.探索远程技师继续工程教育

技师远程继续工程教育具有创新性、开放性的特点。通过远程继续工程教育,能提前掌握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技能,走在国内外创新知识的前列,大大提高繼续工程教育的效率和效益。因此,技师远程继续工程教育必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开发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有效教育形式。

五、加强技师和高级技师考评工作

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高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对知识技能人才,可通过全国统考,以考代评;对社会通用工种人才,实行社会化鉴定、考评结合;对行业特有工种和企业生产一线的技能人才鉴定,实行社会化评审、综合评定。要根据职业标准要求和生产岗位的实际需要,确定技师考评的要素和内容,进一步突破年龄、资历、身份和比例的限制。

六、完善职业技能竞赛活动

通过组织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引导企业开展岗位练兵、技能创新、技术竞赛等活动,加快培养选拔一批技师、高级技师。采取多种奖励形式,对做出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给予重奖;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和宣传形式,大力宣传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有关政策和措施,树立一批高技能人才的先进典型,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崇尚技能、鼓励创造、尊重技能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引导更多的劳动者上走技能成才之路。

篇4:高级车工技师论文

提高车床加工工效的几个途径

【摘要】 车床加工中,“三分技术七分刀”的说法,充分说明了刀具在加工中的重要地位.但即使使用同样的机床和刀具,不同操作者所完成的加工过程和结果,也是有所差异的,这便是技术水平上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对加工参数的选择与应用,以及现实施行的加工方法上面。也就是说,只有加强学习,钻研和寻找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有效结合点,灵活运用了知识,那么在实际应用中将会发挥出意想不到的作用。

【关键词】 优化工艺方法 合理性 硬质合金 打刀 主偏角 四爪单动卡盘 半精加工 螺距 钝圆 撞车 前角 群钻 分屑槽 磨合现象 消振棱 倒棱 镗孔 刀尖角 强力切削 铁屑 过渡刃 排屑槽

在金属切削加工中,我们追求的理想状态一般是减少单件机加工工时,并尽可能使刀具耐用度提高,以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但在实际生产中,要根据零件的材料和数量的多少,以及加工特点,进行科学合理地分析,选择优化工艺方法,才能达预期的理想状况。

一.刀具的合理选用是提高工效的最基本保障 加工材料通常分为脆性材料和塑性材料,例如碳钢类和铸铁类工件,在车削前对刀具的选择:1)刀具材料的选择:碳钢毛坯通常选用YT类硬质合金加工;铸铁类工件选用YG类硬质合金加工。但是在加工气割毛坯工件或间断切削的工件时,由于工件存在表面硬点和断续冲击的影响,有时要考虑选用韧性更好的YW类硬质合金或高速钢刀具荒车表面,以免出现“打刀”现象的发生;2)主偏角的选择:常用车刀的主偏角分45度,75度,90度等几种(以外圆刀为例),每种刀都有自己的特点,粗加工中一般采用主偏角较小的刀具,因为其刀头散热条件较好,刀尖角相对较大,刀头强度高,适合强力切削;而较大的主偏角适合台阶轴车削,其较小的径向分力,在加工刚性较差的细长工件中效果较好。但在实际加工中也有时采用各种刀具的优点混合使用,比如较大尺寸的台阶轴工件粗加工时,可用45度刀粗车(因为在批量较大的情况下45度车刀能承受更大的切削用量和切削速度,刀具寿命明显高于90度车刀),90度刀清根的方法加工,能取得较高的效率;3)车刀刃磨角度的选择:这一点特别重要。对于同一个状况而言,几何角度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刀具的使用寿命和加工表面质量,这要求必须遵循一个原则:合理性。我们很难将车刀刃磨得适合任何材料,或任何加工类型(指粗加或半精加工等)。通常只针对一种类型而言,如粗车45#钢棒料,为使切削轻快,增大前角可明显降低切削力,在一定范围内切削力的减小与前角的增大成正比。但过大将会事得其反,其强度的降低也和前角成正比。所以应恰当把握尺度,这便是所需要的“合理性”。刀具的各个角度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刃磨时应综合考虑,不可片面追求刀“快”,而使事与愿违。

二.创新的思路会给工作带来展新的一面。生产过程中,各个行业均会出现问题与难点,对此我们应以积极的心态去尝试着来解决它,这样往往在某个方面想出一些巧妙的办法。包括一些常用的方法,我们都应抱有创新的心态。比如QJS180锯机防护丝母的加工中,以往都是在四爪卡盘上,每个工件在加工前必须进行找正,经过分析与尝试后,笔者采用三爪卡盘加垫片的方法替代前者,略去了找正时间,简化了整个加工过程,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防护丝母是我公司QJS180桥式锯机丝杠部件中的一个零件,材料为HT200。其外形如图所示,由于该机的产销量大,所以零件加工工序多为中小 批量加工。

以往对于T48*7-7H的梯形内螺纹,一般是在普通车床上采用四爪卡盘装夹加工,加工前毛坯要逐个找正,费工费时。7mm的螺距,使内螺纹在车削时刀具相对工件运动速度较快,而且需要频繁进退车刀,所以使加工过程变得紧张、繁琐。稍有不慎也易进错刀,甚至会发生“撞车”现象,损坏刀具或者工件报废,因而对操作者的技术水平有相当高的要求。另者钻底孔(Ф40mm)过程劳动强度较大,操作者易于疲劳,因此对加工效率的提高带来一定困难。

针对上述不利因素,笔者在实际加工中(2003年期间)利用德州产CKD6140经济型数控车床,发挥数控加工的优势,配合自制工装进行车削,实现了加工过程的自动化,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具体改进方式如下:

1)用加垫块的方法用三爪自定心卡盘替代四爪单动卡盘装夹,简化了找正过程,节约了装夹时间。垫片厚度的计算方法可用CAD绘图法,测量出理论数值后,再在实际装夹中进行验证调整。需要注意的是未加垫片的两爪,夹紧位置应处于工件毛坯棱边边线的中间位置。用目测法校对装夹后,钻孔位置误差一般能控制在1mm左右。

2)由于工件钻通前、后钻头的走刀路线总长度是包含两个钻心高度的,所以说两种钻头的走刀路线差值,实际上是两者的钻心高度差的两倍,而不是两者钻心高度之差。这对于批量加工来说,走刀路线的缩短就意味着工作效率的提高。3)用专用钻孔工装,象装夹车刀一样固定在车床刀台上(如下图所示装配使用,本工装已发表在原《机械工人》2005年第九期上)替代人工用尾座钻孔,完全实现了自动切削的过程,把劳动强度降到最低。

上图工装的使用方法:可将一坯料装夹在卡盘上,用车床尾座钻出Ф40mm的孔,然后把上图中的工装体象装夹车刀一样装夹在刀台上。钻头找正时,要先把钻头穿过事先钻好的孔内,再去调正工装体,最终使孔、钻头、钻套、工装体内孔统一在同一轴线上来。

需要说明的是,钻套的外圆是圆柱面,与工装体的内孔是过渡配合(可用标准钻套改装成型,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重磨钻头时,换装极为方便,只需折下定位螺钉,便可抽出钻头和钻套来),而工装体的制作中,先加出除内孔和销孔的其它位置后,最后镗孔。为使内孔处于理想位置,最好采用配作的方法加工:1.即把工装体安放在刀台的压刀位置上,调正、压紧;2.把钻头装夹在车床的三爪卡盘上,预留1-2mm精加工量,移动大拖板进给,钻出底孔;3.卸下钻头,换上镗孔刀,仍旧装夹在车床的卡盘上,用同样的方法精镗出内孔。并刻划出位置标记,以便在下次使用时,工装的位置仍然同制作时的位置相吻合。

以上所述加工方法,已通过多年的实践验证,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典型范例,为此类工件的加工方法展示了一条新的思路。

三.工作中多留意某些“不利现象”,正确利用它,会给工作带来很大方便。例如在车床上钻45#钢时(指较大的孔),切削易成带状,这种屑形虽然排屑顺利,但却易于伤人,不易清理。偶然在一次钻孔时,钻头前刀面出现几处较大破损,继续工作时屑形呈碎片状。分析原因是破损的主切削刃变成若干段折线,相当于磨出若干分屑槽,而且前角明显变小,因而出现这种现象。如果希望出现这种屑形,只需仿照便可以了。

四.加强理论学习,利用理论知识应用于生产是提高工效的好方法。阅读和学习大量和车床有关的书籍和资料,学习他人的一些方法和思路是开启难点的钥匙。无数同行和前辈,学者在自身的实践中,用数年甚至毕生的经验、成果定格成文章,供我们参照,这使我们在解决某些问题上寻得一条捷径,尤其是信息化时代的今天,网络成为个人成长和发展的有效平台。它如同一盏路灯,不仅拓宽我们的视野,而且在信息交流中使工作上少走很多弯路。

五.工作经验的积累和利用是提高工效一种方法。在现实生产中,操作者的新老交替大多是以师带徒的形式进行的,这种方法给徒弟不止是有积极影响的一面,一些错误的做法同样会误导徒弟,这是我们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这就要求我们不能人云亦云,盲目接受,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更要勇于打破传统思维方式,不仅要消化正确可行做法,甚至要形成自己的风格,锻炼成具有独立解决难题的方法和能力。这样在工作上才能有所突破。记得有个《小马过河》的故事,说河水的深浅只有勇于亲自尝试才能验证。下面是笔者在多年实践中的一个实例应用。即“磨合现象”在车刀中的应用。众所周知,机动车辆在正常使用前都有一个“磨合期”,其主要目的是消除零件在制造和装配中的各种误差,改善配合状态,以便于在后期的工作中发挥良好的作用。此期间,通常要限制负荷与车速,不能满负荷工作,通过长期的观察发现,该现象同样适用于车刀的工作状况。刀具的正常磨损分初期磨损,正常磨损和后期磨损。刃磨后的车刀,刃口上有许多锯齿状的小缺口,如果在刃磨后直接使用,切削负荷极易在这些强度薄弱的位置引起应力集中而形成早期破损,较可行的办法是用油石适当研磨车刀的各个刃口和刀面,进一步降低表面粗糙度,尽可能消除微观缺陷,钝圆刀刃。提高其抗冲击性能,这个研磨过程十分重要,相当于车刀的初期磨损。它能大大提高车刀的抗破损能力。QJS180锯机主轴是一种典型台阶轴类零件,材料为45#钢。该件是由锻坯正火后再进行粗车的,粗车后预留半精车余量在2—4mm之间。

以前的半精车工序中,是用90°外圆车刀(注:本文所指刀具为机夹式车刀,刀片材料为硬质合金YT15)担负着除端面和倒角以外几乎全部的外圆加工,承担了主要切削任务。而45°外圆车刀仅用于车端面和倒角的过程中,起次要作用。但通过笔者不断地尝试,对半精车加工中的刀具几何角度,工艺方法等几方面做出部分改进后,不仅明显提高了加工效率,而且刀具的使用寿命也同时得到了提高。具体改进方法如下:

1)改用45°外圆车刀半精车大部分外圆(除左端Ф80和Ф150以外台阶),90°外圆车刀清根的方法加工工件。改变了两者主次关系,调整了切削用量。下表是实验后,两种刀具的切削参数的对比表:

通过上表的对比不难看出,工件在加工时转速和走刀量等参数上显著提高了。那么为何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

如下图所示,当车床每转进给量用线段AB表示,用矩形ABGF和ADEH分别表示90°外圆刀和45°外圆车刀的切屑厚度。不难看出,在直角三角形ABC中,直角边BC的长度必然要小于斜边AB的长度。也就是说在进给量相同的情况下,45°外圆车刀与90°车刀的切屑的厚度之比为1:2;而在背吃刀量(L)相等时,在直角三角形ADF中,直角边AD和斜边AF,分别为45°外圆车刀与90°车刀主刀刃的负荷分布长度。也就是说在同样的切削力与切削热的情况下,前者较后者有更长的散热长度和较小的表面压强。这就是刀具在主偏角改变后,刀具切削用量为何能够加大,而且刀具寿命并不降低的重要原因。但需要说明一点,工作中选择上表中切削用量的上限,刀具的寿命将处于数值的下限值。

2)在主后刀面上磨出“消振棱”,结合人工“磨合切削刃”的方法,能使加工过程的振动现象得到有效的扼制。我们知道,任何事物都存在优、缺点的两面性。45°外圆车刀虽然具有上述优点,但也同时存在不利的方面:较大的径向切削分力。而90°车刀的主要切削力方向是沿走刀方向平行于的轴线的,径向分力很小,这就是车细长轴类工件多选用较大主偏角刀具的原因。

本工件的长、径尺寸比按1130:70.5≈16:1,最细处直径为φ70.5mm。半精车余量在4mm以下,虽然工件的从外形、切削力方面分析,其刚性相对较好,但由于改进后所采用了较高的车速和径向分力较大的刀具,产生振动的倾向也增大了。所以必须首先解决切削过程中振动的产生。而采用在车刀的后刀面磨出消振棱的方法,是一种抑制振动的有效方法。

3)“磨合现象”在车刀中的应用。前者所说的“磨合现象”,笔者通过长期的实践观察笔者发现,该现象同样适用于车刀的工作状况,在此件的加工中应用后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刀具的使用磨损分初期磨损,正常磨损和后期磨损。刃磨后的车刀,刃口上有许多锯齿状的小缺口,如果在刃磨后直接使用,切削负荷极易在这些强度薄弱的位置引起应力集中,而形成刀具的早期破损。较可行的办法是用油石适当研磨车刀的各个刃口及刀面,进一步降低表面粗糙度,尽可能消除微观缺陷,钝化刀刃的尖角,提高其抗冲击性能。这个研磨过程十分重要,相当于车刀的初期磨损,它能大大提高车刀的抗破损能力。据有关资料介绍,现在已有专门针对刀具作钝化处理的工艺方法。车刀在安装后的工作实际角度,会因安装误差而发生偏差,从而改变了刀具刃磨后本身的角度,这种误差会给加工造成一定影响。相信同行们会发现刚磨出的车刀,不如使用过一段时间后好用,甚至是无法正常使用。这种现象多发生在细长轴类工件的首件加工中,刚磨好的刀具常会出现明显的振动现象,造成加工面出现明显振纹,严重时甚至使加工过程被迫中止。通常这种现象会被认为是刀杆的强度低或是机床结构中某些部位间隙过大,工件刚性不足等原因所至,所以首先设法强化刀杆的强度,或是调整机床,降低车速等方法。在排除以上原因仍未得到控制时,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刀具后角偏大所造成的。而依据“磨合现象”,在主后刀面磨出一个大约宽在0.2-0.4mm左右,后角为0度的消振棱,配合油石研磨刀刃后,一般能消除振动现象的发生。如果仍未消除,可采用提高车速小吃刀的方法,试切一段时间后(目的在于加速初期磨损的过程),再进行正常加工参数的切削加工,就能根除振动的发生,这就是笔者所说的“磨合现象”。这时作为消振棱的这个棱面,在切削时与工件产生磨擦所产生的反作用力,这个作用力在一定程度上会减弱或抑制了振动的发生。实践证明,振动现象一般是常发生在前三、四件加工过程中,而通过这个“磨合”期的刀具,从理论上来说,消振棱的刃磨偏差和安装误差在此期间被磨损掉了,形成了实际存在的0度后角的消振棱,即工件与刀具之间形成了“默契”的工作关系,从而有效地抑制了振动的发生。有些书籍上也介绍过其它消除自激振动的方法,如采用消震器,但不如该方法方便实用。

4)双重后角结构,能兼顾到刃口的强度与耐用度。理论上主后刀面较为合适的后角是3°~5°左右,但由于刃磨和安装的误差,使我们很难掌握地恰到好处,而采用在后刀面上磨出消振棱的办法,只要恰当控制后刀面VB宽度(经验值VB约为0.2~0.3mm,其后角为零度)并进行适当的“磨合”,振动现象会得到有效地扼制。我们知道,适当增大后角可明显降低切削阻力,使切削变得轻快,这在手动进刀时会有明显感觉。然而较大的后角又易于产生振动,所以采用“双重后角”结构,车刀就具备了既快又耐用的特点。如果出现单纯的刀刃正常磨损,只需要拆下机夹刀片来,手工在砂轮上稍加修磨,就可再次使用。而用这种方法5)增大刀尖圆弧半径尺寸。较大的刀尖(过渡刃)能使刀具的抗冲击性及散热效果得到明显改善,而且降低了工件表面刀痕残留面积的高度,这为减小粗糙度提供了保障。当然,较大的圆弧尺寸切削力也有明显的影响,经验值是控制在R2.5-R3左右。

6)较宽的倒棱结合较大的前角,在强化刀刃的同时,对切削力的增大也不会有较大影响。由于刃口倒棱的宽度值一般是走刀量的30%-70%左右,我们选择的是较大的走刀量参数,自然也应选用较宽的倒棱宽度值,这样刃口的强度及散热能力也会随之提高。此时适当增大排屑槽的宽度和深度,使刀具前角加大,降低了切削力的同时,切削热也会明显降低,排屑变得通畅,一般铁屑呈白色的长螺旋绳状排出,在刀具使用寿命的中后期会出现微黄色,并随切削时间的增长铁屑颜色也变深,此时应及时磨刀。要不,当切屑呈深蓝色时,刀具磨损已是很严重了。此时再磨刀,就很难出现理想的切削效果了。如果刀具在采用前述方法车削时,铁屑呈现深黄色,而且是C型屑,这说明前角小,排屑槽偏浅,偏窄。在修磨排屑槽时,一定要平行于主刀刃,倒棱宽度要保持基本一致。刃倾角为0°或正值,控制切屑流向不能朝向已加工面,以免产生划伤和铁屑乱崩现象。磨刀时砂轮的圆角不能太大,否则就易磨成宽而浅的排屑槽,也就无法达到前述效果。7)加工先后顺序的改进。以前车工件时,是先从最大尺寸的台阶开始,依次向床尾方向的加工顺序进行的,其间在反复的空行程上,浪费了许多时间。由于粗加工中各台阶的长度尺寸已车好,所以工件装夹好后,完全可以从尾座至床头的加工顺序,减少了空行程中的时间消耗,工件的台阶越多,节省的时间就越多。因这种方法的加工路径基本是“顺路”加工,再用90°外圆车刀清根时,也只有很少的一段行程了。而原来的方法是多走了一个工件长度的行程。

以上改进的工艺方法,是笔者在多年的实践中得出的经验。关于“磨合理论”的说法,笔者也在后来《金属加工》杂志上找到相关论文的支持,即2009年第8期《事半功倍的新工艺刀具钝化》。在此特别说明的是,工件坯料中如有焊点,气孔,白点,弯曲过大或经过调质处理的,均不适用此方法加工。

六.车刀的安装后的工作角度会异于其刃磨角度,这种误差有时会给加工造成一定影响。相信同行们会发现刚磨出的刀不如使用过一段时间好用,甚至是无法正常使用。比如我公司某产品部件的青铜螺母加工中,T48×7的梯形内螺纹,在首件加工中刚磨好的刀具常会出现明显的振动现象,加工后的牙侧面振纹明显,无法达到图纸要求,通常这种现象会被误认为是刀杆的强度低所至,所以首先设法强化刀杆的强度,但结果并未根治这种现象的发生。而依据“磨合现象”,采用提高车速小吃刀的方法试切,或用油石研磨,加速初期磨损的过程,使主副后刀面尽快出现一个较小的VB宽度,大约在0.1mm左右,即形成消振棱后,再进行实际切削加工,这时作为消振棱的这个棱面在切削时与工件产生磨擦,所产生的反作用力,这个作用力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或减弱了振动的发生。

另外在半精车外圆中也经常会遇到这种现象,通常会认为机床本身的刚性差或机床某些结构间隙大,多年的经验证实,真正的根源大多是刀具本身的后角相对过大,理论上较为合适的后角是2~3度,但由于刃磨和安装的误差,使我们很难掌握地恰到好处,而采用在后刀面上磨出消振棱的办法,只要恰当控制其后刀面VB宽度(外圆刀经验值为VB约等于0.2~0.3mm其后角为零度)并进行适当的“磨合”,振动现象会得到有效的扼制。

结束语 机械制造行业中,经济成本是企业重点控制的对象,而生产效率是其中的重中之重,以人工操作为主的加工类型中,人为影响的因素很多,这就突显出员工操作技能对降本增效的重本性。在车床加工中,“三分技术七分刀”的说法充分肯定了刀具在加工中和重要地位,这就要求我们在提高刀具耐用度,减少辅助时间的消耗方面引起足够重视,刀具不仅会磨,更要会用,不当的操作会大大减低刀具潜能的发挥,提高工效也成为一句空话,三分技术七分刀具的完美结合才是我们想要的理想状态。

篇5:车工高级技师培训要求

自2009年5月毕业参加工作以来,我已从一名幼稚的学生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数控工种专业技术人员,经过几年的实习现场教学工作,我已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教学方法。工作几年以来,我先后从事过普通车工、数控车工、数控铣工、3D打印与快速成型技术等工作岗位。现在从事的是:数控车工,数控技术、车工工艺、机械基础、AutoCAD制图,Pro-E绘图等教学工作。

在多年的一线教学主要工作中,一直兢兢业业,对待工作一丝不苟,一直奉行科学教学,严谨教学,强化质量管理、成本管理、进度管理、安全管理的要求,保证了每个项目的教学工作都能达到学校的教学要求。我一直以积极的态度发挥自己的长处,积极工作。如2013年学生技能等级考核实行无纸化考试方法以来,我所辅导班级的数控车中、高级工通过率能达到90%以上。在我从事或介入的其他工作也有很多,如参与学生职业技能竞赛、学院示范校的建设等工作。在我所从事的各项工作中,都能尽职尽责,积极思考,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紧跟时代步伐,努力的不断提高自己,圆满的完成了领导所交给的各项任务。自工作以来,我多次被单位评为优秀教师、专业技术人员优秀,所撰写的论文被中国职协评为优秀作品等。

经过多年的一线教学工作,本人在工作上、思想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当然成绩只代表过去,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加倍努力,争取做的更好。因为技术在不断进步更新,时代在不断发展,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辅以求精务实,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方能胜任自己的工作岗位。因此,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及工作需要,本人特向单位及组织申请报考数控车工高级技师!

篇6:高级车工技师续聘申请书

尊敬的领导:

我叫***,是井口二车间车工高级技师,现聘期即将到期,申请续聘,望予以批准为谢。

自2014年4月被公司聘为井口二车间车工高级技师到现在已3年有余。回顾这几年,我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不折不扣的履行岗位职责,能够服从领导,团结同事,做好传帮带工作,圆满完成公司赋予我高级车工技师的光荣称号。

在这几年的工作之余,我不断借阅《车工技师实用手册》、《数控车工》、《机械工人切削技术手册》、《金属切削计算手册》等车工专业书籍,放弃了大量的休息娱乐时间,刻苦研读,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理论水平。我始终坚持将所学的业务知识灵活的运用到生产实际中去,做到学以致用,结合自己三十多年从事车工操作的实践经验,掌握问题发生的规律,摸索出一套实际生产中易学和掌握发现问题的技巧,并细心传授给车间其他操作工,努力提高车间车削技术水平、车削加工精度和工作效率。

在思想政治方面,虽然我只是一名普通群众,但我积极向身边党员同志学习,始终与公司党委保持高度一致,时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用之指导我的言行,衡量我的工作、思想和生活。

随着工龄的增长,我对车工这一岗位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对车工技术有了更高一层的领悟,对本岗位产生了更加深厚的感情,所以我申请能够续聘高级车工技师,继续在工程技术公司奉献自己的力量,望予以批准为谢。

篇7:技师、高级技师考核与要求

(一)参加技师、高级技师考核时,考评申报表均需由考生本人申报。

(二)考试时交的材料:

1、考生本人正确并完整填写的《福建省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考评

申报表》

<注;高级技师要填写培养对象推荐表(技师不用)>

2、本人身份证复印件3份;

3、本人毕业证书原件复印件3份;

4、获奖证书原件复印件3份;

5、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核发的高级工或技师职业资格证书

(或技术等级证书)、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证书原件复印件3份;

6、本人2寸黑白免冠近照一式5张;(高级技师6张)

7、近期内由本人独立撰写的专业技术能力总结,一式叁份。

三、技术能力总结撰写要求

1、技术能力总结应由考生独立完成,不得抄袭或由他人代写,也不得侵权。字数应不少于2000字,文字表述力求简明扼要,做到表达准确。若有附图应正确描绘,并注明比例。要体现出

所申报专业、级别应有的工作能力、技术水平和业务实绩。

四、技术能力总结格式

1、第一页(封面)用三号仿宋字体图例如下。

2、第二页技术能力总结正文用四号仿宋体字。

如需电子文档资料[申报表及技术能力总结范文]发索要信息

篇8:车工高级技师培训要求

发布人:办公室来源:陕西省通信管理局发布时间:2011-05-18

论文(技术报告)写作是通信行业高级技师(高级业务师)、技师(业务师)考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申报者掌握和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从事科学研究能力的综合考核。

一、规格

1、全文不少于3000字,附100字以内摘要,10字以内关键词。

2、论文用A4标准复印纸打印,字迹清晰,外文要大小写,正斜体清楚,纸面整洁无污迹,作者论文文字为中文。

3、论文书写顺序:标题、作者姓名、作者单位、邮编、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作者简介(含通信地址、联系电话)。

4、论文体例

(1)用A4标准稿纸打印。

(2)标题:文章标题居中,一般不超过20字,全部用2号黑体字(标题上不要出现“浅谈”“浅议”“浅析”“试论”“谈”等字样,要直截了当,尽量不用副标题)。

(3)作者姓名:在标题下方,空一行,居中,用4号楷体字。

(4)作者单位、邮编:在作者姓名下方,居中,外加圆括号,用小4号宋体字。

(5)摘要:在正文前,不超过200字,用小4号字体。

(6)关键词:在摘要左下方,一般不超过8个字,用小4号字体。

(7)正文:用4号宋体字。其中标题不超过3个层次,标题一律使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一级标题:用3号(加黑)宋体字,序号用阿拉伯数字(1,2,3……),顶格;二级标题:用4号黑体字,序号用两个阿拉伯数字(1.1,1.2,1.3……),用点号分开,顶格;三级标题:用5号黑体字,序号用3个阿拉伯数字(1.1.1,1.1.2,1.1.3……),用两个点号分开,顶格。

(8)文中公式、算式和方程式应编排序号。计量单位和符号、缩略词应使用国家标准和国际通用符号。文中凡表明确切数量和年月日均使用阿拉伯数字。习惯用语和表示大意的语词要用汉语。文中出现的外文字母和外文专用名词必须打印清楚,注意区分字体和大小写。

二、评定标准

篇9:车工高级技师培训要求

技师和高级技师技术论文结构及写作要求

按照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有关规定,申报技师和高级技师资格考评必须在专业技术理论、实际操作技能考核合格的基础上,提交1篇技术论文(可未发表),参加论文评审、答辩。

技师和高级技师技术论文就是应用专业知识,对某个技术问题,用说理和议论的方式加以总结和提高,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进行分析的文章。目的是把自己的技术经验或技术成果加以总结和提高,用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以便进行交流和推广,再去指导实践,为实践服务。它一般属于专题性、应用性的论文,不同于一般的工作总结,更不是一般的自我鉴定或者意识形态上的思想汇报。

申报技师提交的论文一般要求3000字,申报高级技师4000字左右,一律用A4纸规格打印。其结构和写作要求如下:

一、标题

论文的标题是论文内容的高度概括,应用最简洁、最准确的的语言表示,使人一目了然。并且引人入胜,看标题就可知道该论文要说明什么问题。

二、作者署名

论文要署名和标出作者单位。作者有多名的论文,每个作者姓名的下方,用括号注明作者的工作单位。一般申报技师和高级技师考评的论文,要求独立完成,不提倡多人合作。

三、摘要

摘要又称提要、概要,它是全文的高度“浓缩”,是全文基本思想的缩影,作为论文的简要介绍,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摘要一般以250字为宜。

四、关键词

关键词又称主题词,它是论文中出现的最能代表论文中心内容特征、具有实质意义并起关键作用的词或词组,可从论文题目或论文内容中选取,1篇论文可选出3-5个关键词。关键词排列在摘要之后,另起一行书写。

五、前言

前言又称引言、绪论,是论文的引子,写在正文部分之前,说明从事该项技术实践的原因,主要说明撰写论文的目的和预期达到的目标,为正文的论述奠定基础并引出正文。前言必须简短精练,一般为100-200字。

六、正文

(一)正文撰写要求

1.中心明确,重点突出;

2.论据充分,逻辑严密;

3.态度端正,实事求是;

4.阐述清楚,层次分明。

(二)正文内容正文是论文的主体,占论文篇幅的绝大部分,它反映该论文所达到的学术水平,是论文作者的技术水平和创造才能的体现。正文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提出问题;

2.解决问题;

3.结果与分析。

七、结束语

结束语一般包括结论和建议两部分。结论是全文的总结,是整个项目的总判断、总评价,是研究结果必然的逻辑发展。写作时要十分严谨,解决了什么问题,得出了什么结果,存在什么问题等都要如实说明,不夸大、不缩小、不想当然,要恰如其分。语言要准确、鲜明,不能用“大概”、“可能”等模棱两可的词语。建议部分主要是提出今后的设想、改进方案或解决问题的方法、推广应用的范围和可能性等。

八、致谢

主要是感谢对你写作论文有帮助的人,如论文审阅,论文编写指导,提供各种资料、数据等人员都应给以感谢。其格式为“×××对本文的修改(或其他)提供了宝贵意见,谨此致谢”。

九、参考文献

凡文中引用他人论文、报告、总结中的观点、材料、数据和成果等,都应按出现先后顺序标明数码,依次列出参考文献的序号、作者姓名、题目、刊物(书)名称、出版单位、初版年月等。

十、附录

附录是不便列入正文的有关资料或图纸。有的论文写好后,又有新的资料需要补充,也可在附录中附上。

篇10:高级钳工技师发表论文要求

高级钳工技师需要发表论文吗?若是你想有更好的职称评审或者是对个人加薪上来说不仅要对技术工作的要求有限制,对于论文著作这方面也是有限制要求的。对于具体你的论文著作篇数和质量的要求与你们的单位中的评审文件有关,所以大家要掌握想对应的职称文件事项。

目前来说由于技术等级不同。初级技能是工人技术职称中最低的一种。技工上一级是技师。国家技术性职业(工种)和职业资格证书分五个技术工人职称等级:初级技能、中级技能、高级技能、技师、高级技师。高级技师是在高级技术工人中设置的高级技术职务。高级技师应在技术密集、工艺复杂的行业中具有高超技能并作出突出贡献的技师中考评、聘任。高级技师是技术工人中技艺精湛、经验丰富和工艺加工生产制造的高级人才。对于这类人员在论文发表上的要求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论文总体要求

文章的原创性要求,抄袭率不能超过30%,一般的杂志期刊都会有抄袭率的特定要求;字数不宜太多,3000字左右,正好一个版面为佳(除了单位有额外要求之外);发表选择的期刊必须有CN或ISSN刊号的,在新闻出版总署网可以查到的期刊。具体对期刊的选择要符合作者本身单位要求的;关注一下当地评职称相关文件,工程师职称论文评定要求有没有什么特别高级钳工技师发表论文联系编辑扣1966715440的,如有些地方发省级期刊和国家级期刊加分是不同的;还有就是需要注意下发表周期,有些专业性较强的期刊发表时间都是比较长的,最好能够提前几个月做好准备;还有你发表过的文章是不能在用作评其它职称上的,也就是说若之后需要评高级的时候还要发表新的文章,并且对期刊和文章质量要求更高了。

二、论文基本格式要求

标题的要求:

1.一般不超过20个字,用语简洁。

2.确切鲜明:标题体现文章内容。不足以概括论文内容时,可加副标题(破折号、括号或加序码)。

作者署名的要求

1.分为集体署名和个人署名。

2.第一作者应是论文课题的创意者、设计者、执行者,是论文的执笔者。

3.多人合写时,主在前,次在后;多单位合写时,用脚注标明。

4.作者人数不易过多,一般不超过6人。

篇11:车工高级技师培训要求

为配合技师资格社会化考评,帮助申报技师、高级技师资格考评的人员,提高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论文撰写水平,根据相应职业《国家职业标准》,现对申请技师、高级技师资格培训机构的专业设置标准规定如下:

一、具有符合相关《国家职业标准》规定,技师、高级技师配套的培训教材、计划、大纲。技师培训原则使用国家统编教材、行业组织编写的教材或北京市组织编写的教材;论文撰写辅导应统一使用劳动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组织编写的《技师专业论文撰写指南》。

二、具有与技师、高级技师资格培训相适应的师资队伍。进行理论知识培训和论文撰写的授课教师,必须具备高级讲师、副教授或相当于副高职及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进行操作技能培训的实习指导教师,必须具备高级实习指导教师、高级技师或技师、工程师及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资格。每个职业的理论授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均不少于2人。

三、具有技师专业教学指导研究机构。教研机构应承担市级或国家级统编教材的编写任务;要及时收集、跟踪生产领域中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发展趋势,调整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案,保证技师培训的先进性和超前性。

四、具有与技师、高级技师资格培训相适应的理论、实操教学仪器设备和场地。用于教学和实习的仪器、设备,应根据不同职业的培训要求,按学员人数进行配备。实习工厂或实习基地必须配备国内先进技术水平的生产设备(或仿真模拟装置),配齐工、卡、量具。

上一篇:安全自查自纠情况报告下一篇:2016居委卫生工作计划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