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意识和能力培养

2024-06-30

创业意识和能力培养(精选6篇)

篇1:创业意识和能力培养

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大学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组成部分,肩负着创新知识、传播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责任,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业人才的摇篮.我们应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推进创新教育,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并探讨在现有的SPT人才培养体系下,实现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作 者:应殷 陈瑜 作者单位: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英语学院,浙江,绍兴,31刊 名:经济研究导刊英文刊名:ECONOMIC RESEARCH GUIDE年,卷(期):2009“”(15)分类号:G644.5关键词:创新教育 创新意识 创业能力 大学生

篇2:创业意识和能力培养

个体层面:

作为新一代大学生的我们,面对日益进步的社会和高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我们不能被物欲横流的表象所麻痹,而应该认真学习,掌握好专业知识,知识才是最强有力的竞争力和优势。除此之外,要务实,要脚踏实地,不能总想着今天开发个软件,明天建立一个平台,白日做梦,一步登天的事我们不能干,也只能是浪费时间和精力。那这个跟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有什么关系呢,依我看来,关系大着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首先,俗话说得好,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但凡是创业的大学生,哪个不是积攒了多年经验的学长学姐,他们有着丰富的社会经验和掌握较好的专业知识,相比于低年级的小鲜肉而言,他们的阅历、见识更加全面,想问题的角度更加到位,构建出来的创业想法更加切实可行,所以这才是我为什么说不要成天想那些有的没的,踏踏实实的做好自己该做的每件事,认真掌握好本专业应该掌握好的每一门课程,才能在你上升到高年级时,或是以后走向工作岗位时,为你的事业,为你的创业想法保驾护航。再比如说真正立足于社会,创业的那些成功人士,几乎都是在公司或者企业辛辛苦苦的做了几年的小职员,积累了大量的人脉资源和工作经验,才敢于将自己的一些切实可行的想法付诸于实践,并很成功的建立起了他当初创业时的构想和蓝图,当然,创业总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但是相比于我们这些还没有真正走向社会,体验到优胜劣汰残酷法则的大学生而言,我们的抗挫折,抗风险能力真的是太弱太弱了,稍有不慎,项目就会土崩瓦解,回到解放前。所以,年轻是我们的资本,也是我们无法回避的弊端。年轻是允许我们犯错,允许我们绕弯路,但作为个体而言,特别是在大学生创业的过程中,我们所倡导的是务实,敢于尝试,少走弯路,要相信功到自然成,积累的经验、深思熟虑的想法再加上强大的专业知识技术作为保障,这才是大学生真正创业所需要的。

其次,如今的大学生创业在国家、政府、学校的倡导下,增长的速度如雨后春笋般迅猛,但在大量的创业项目的背后,又有多少能真正在社会上站稳脚跟,如果保量不保质,创业又有何可称道的。再者,如今,政府、学校为了鼓励大学生创业,出台了种种保研、考研、就业的加分政策,试问,在大学生创业的洪流中,有多少投身创业事业的学生不是为了那一条条加分政策而去的?这就导致了一个非常严重的后果——许多项目在参加完比赛,路演,甚至是拿到了风投资金后停止了创业的脚步,重新回归学生的身份。创业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信仰,是一种既然选择,就要坚持到底的战斗。这使得相当一部分的的大学生不再相信创业,对它敬而远之。我们不能说政府、学校鼓励大学生创业是不恰当的,归根结底,其实还是大学生培养的创业意识有着严重的问题,我们为什么创业?目的很重要!引导的创业意识不正确,就会使我们顾此失彼,因为比赛而去创业,这样的项目是不会长久的。

所以,作为大学生,在日益变化的今天,我们需要树立正确的创业意识,因为想尝试,因为热爱的事物,我们有着自己的想法或蓝图,想方设法用我们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去实现它,我们才是一名合格的创业者。社会层面:

在如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许许多多的项目、天使融资、机构都应运而生。但社会是复杂的,竞争和淘汰是激烈的,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社会方面又能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欲知后事如何,请听我接下来分解:

社会环境不同于大学环境,也许很多项目在大学里都能发育的很好,有很高的收益,但把它放在社会的大环境中,他随时都可能自生自灭。如果社会能够允许大学生犯错,提供更多项目模拟的空间和机会,更多的指导大学生创业,那么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受到的挫折和风险会减少很多,也避免了他们走弯路的可能。好吧,对于创业意识方面呢,社会层面能起的直接作用很小,但是浮躁的社会环境和拜金主义的盛行,使得大学生也愈发跃跃欲试,急功近利,过早的进行创业只能是“自寻死路”,所以,社会层面理应构建一个公平公正、按劳分配、取之有道的社会氛围,对大学生在尝试创业的意识培养上有一个积极的促进作用,树立一个正确的创业观、价值观。

其次,大学生空有好的想法或模式,却无施展之地,或是需要不断完善却又无从做起,那么社会应该给予何种帮助呢?社会对于大学生创业应该更加的包容,提供给他们更多的模拟平台,同时,建立相应的项目个人信用机制,坚决抵制以拿融资为最终目的的项目,从而正确引导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优秀的创业精神,这利于大学生能够真正的在创业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离自己的梦想更近一步!以上内容,作者原创,如有雷同,不胜荣幸!版权所有,违版必究

篇3:大学生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的培养

一、大学生创业现状

为了全面了解在校大学生和毕业大学生创业前准备的现状, 研究调查各大高校、政府、社会对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与教育的重视和关注程度, 我们通过问卷形式为主, 网上QQ谈话与网上搜寻材料为辅开展调查活动。

从调查问卷中抽出几份题目进行分析, 例如:您关注国家出台的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相关政策、法规?调查中, 经常关注、很清楚的大学生占10%;偶尔关注、比较清楚的大学生占30%;不太愿意主动去了解、知道一点的大学生占45%;一点也不知道的大学生占15%。体现出现在的大学生对国家政策的了解程度虽然占比较大的比例, 但经常关注的所占比例较小, 说明大学生关注国家政策是有待加强的。又如:您是否有创业的打算?调查中, 考虑过的大学生占97.5%, 完全没想过的大学生占2.5%, 正在进行创业的大学生占0%, 已经尝试过创业的大学生占0%。从这里体现了创业的问题对大学生不是什么与他们毫不相干的事情, 绝大多数的学生还是思考过创业的问题。再如:您有参加过创业类培训或讲座?调查中, 有参加过创业类培训或讲座的大学生占47.5%, 没有参加过创业类培训或讲座的大学生的占52.5%。其中有参加过创业类培训或讲座的次数一般在1~2次。从这体现出大学生参加创业类培训或讲座的比例相对较小, 大学生对此的关注度还不够, 还有待加强改进。

二、大学生创业几点建议

1.树立全新的人才观, 重视创业素质的自我培养。成功的创业者需具备一些核心的主要特质和次要特质。要有创业观念、有才、有胆、有识, 同时有坚忍不拔的意志, 克服创业过程中的困难, 这些高要求决定了当代大学生想走上创业之路, 就必须按照创业者素质的培养规律, 重视创业素质的自我培养, 注重培养自己的能力, 锤炼自己的胆子, 同时培养自己的创业人格、创业者思维和创业意识与技能。

2.思想和精神上锤炼自己。要树立自信、自强、自主、自立意识。自信就是对自己充满信心, 相信自己有能力, 有条件去开创自己未来的事业。自信赋予人主动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进取精神, 自强就是在自信的基础上, 敢说敢当, 敢做敢为, 自主就是具有独立的人格, 具有独立性思维能力, 有远见、有敢为人先的胆略, 自立就是凭自己的头脑和双手, 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才能, 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奋斗, 建立起自己生活和事业的基础。

3.广泛获取创业经验。如今不少大学都开设了创业指导课, 教授创业管理、创业心理等内容, 帮助大学生打好创业知识的基础。大学图书馆也提供创业指导方面的书籍, 大学生可通过阅读增加对创业市场的认识。其次创业是目前媒体报道的热门领域, 无论是传统媒体, 如报刊、新书、广播电视、还是网络媒体, 每天都提供大量的创业知识和信息。此外各地创业中心、大学生科技园、留学生创业园等机构的网站, 也蕴藏着丰富的创业知识。

4.注重自身能力的综合培养。创业能力的综合性很强, 其中要有管理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创造能力、经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判断能力、公关能力、应变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把握机遇的能力、谈判能力、心理调适能力等。大学生要主动树立“学会认知, 学会做事, 学会共同生活, 学会生存”的意识, 提高创业能力, 从而使自己在创业时“走得出”“站得住”“干得好”。

5.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参加实践活动, 培养自己的创业能力。实践环节能使大学生在校期间积累创业经验, 培养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所以大学生在校期间要积极参与创业实践活动, 如大学生创业大赛、创业计划书大赛等。其次, 大学生还可通过参与社团组织活动、创业见习、职业见习、兼职打工、求职体验、市场和社会调查等活动来接触社会, 了解市场, 并磨练自己的心志, 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第三, 商业活动无处不在, 大学生平时可多与有创业经验的亲朋好友交流, 甚至还可通过Email和电话拜访自己崇拜的商界人士, 或向一些专业机构咨询。这些“过来人”的经验之谈往往比看书本的收获更多。

三、结语

篇4:职校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一、创业意识的培养

创业意识的形成要经过一个漫长而十分艰辛的创业实践过程。当在校学生开始产生了自立人生的创业需要时,将碰到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即怎样创业的问题,这就是创业的目的以及实现创业的方法和手段问题。在这里,要处理好两个关系。

1.利己和利他的关系

人与人之间始终是相互依存的。因此人的需要,应包含自我需要、他人需要和社会需要,即人的需要有利己和利他两个方面。利己和利他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小我”与“大我”的关系。同学们在确立自己创业的目的时,一定要注意到利己和利他的统一。

2.目的和手段的关系

创业是人生追求的目的,但如何实现所要达到的目的,每个人的方法和手段不尽相同。一些学生或刚踏上就业之路的青年自视高明,期望值过高,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而一旦发现自己的需要无法实现时,就悲观失望,消极颓废。需要和理想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实现,而不能靠上帝的恩赐。

二、创业能力的培养

1.打好能力基础

创业能力是知识、技能经过概括和类化后的产物。知识、技能本身并不是能力,却是能力形成的基础。创业能力鲜明的社会性特点,决定了创业能力只能在社会实践和创业实践中形成。有了知识并不一定就有创业能力,任何能力的形成都是在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完成的。任何一个天才都不可能具备一切能力,而只能具备某些领域内必备的能力。进入职业学校学习的学生都有专业方向,因而在发展、培养创业能力的过程中,应尽量从本专业的特点出发,努力培养符合专业发展方向的、适应未来创业需要的能力结构,把创业能力的培养与学好专业知识紧密结合起来,以专业发展方向作为选定未来创业目标、培养创业能力的方向。

2.培养关键能力

所谓关键能力,主要是指除了专业能力以外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包括个人的意志品质、心理承受能力、合作能力等。

专业能力是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技能和与其相应的知识;方法能力是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抽象和概括的能力,决策、判断与评价的能力,在工作中学习和再学习的能力,以及科学方法的应用等方面的能力;社会能力是指在一个开放的社会中,能与同事和上下级协调合作的能力,集体工作的能力,在艰苦环境中的坚毅性和忍受力,以及环境意识、能源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等方面的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与专业没有直接的联系,但对个人增强创业生涯中的竞争力,取得创业成功却尤为关键。

市场如战场,要赢得市场,就要有足够的竞争能力,敢于与强手竞争。要具备“不到黄河心不死”的决心和毅力。要在竞争中取胜,还要学会在竞争中合作。

3.投身创业实践

培养创业意识一个人只有具备一定的创业意识,才能进行创业实践,开发出创业能力。

参加活动课程职业学校的活动课程多种多样,积极参加活动课程,可以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性、独立性,使学生在活动中广泛接触社会,亲自实践,加快自己的社会化过程。

参与创业实践

利用假期进行尝试性、见习性的实践活动。可以和家人、亲戚、朋友、同学合伙,也可以独立投入一点资本进行经营(买卖)活动。

利用实习期间进行创业实践训练。实习期间,不仅要训练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而且更要有意识地观察体验经营管理方面的技能以及营销方面的技巧。不仅要积极主动地练好专业技能,而且要投身于经理助理、车间副主任及购销员等兼职实践。

进行真正的创业实践。在毕业前后,可以单独或与同学轮流租赁或承包一个小店铺,或加工、修理,或销售、服务等,在真刀真枪的创业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创业能力。

培养职校生创业意识应以培养职校生创业综合能力为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进取心、事业心以及开拓精神和冒险精神。培养职校生的创业能力是培养他们从事某项事业、企业、商业规划活动的能力,尤其要注重培养职校生勇于创办小企业的精神和能力,力求使更多的职校生变成小企业乃至大企业的创造者。

篇5:大学生创业精神和意识培养

创业精神的内涵:创业精神是某个人或某个群体通过有组织的努力,以创新和独特的方式

追求机会、创造价值和谋求增长,是着重于一种创新活动的行为过程,主

要含义是创新,也就是创业者通过创新的手段,将资源更有效地利用,为市场创造出新的价值

创业精神的特征:1)高度的综合性 2)三维整体性 3)超越历史的先进性 4)鲜明的时

代性 创业精神的内容及培养:

1)创新精神:创新精神的内涵、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1 夯实基础、学好

理论知识

2注重实践,提高综合能力 3拓宽视野,关注前沿信息独立思考,强化辨识能力

2)科学精神:

a科学精神的内涵:科学精神作为人类文明的崇高精神,它表达的是

种敢于坚持科学思想的勇气和不断探求真理的意识,它

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多方面的特征,表现为求实精神、实

证精神、探索精神、理性精神、怀疑精神等

B大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1 要努力提高大学生的政治水平2 要不断

丰富科学理论知识 3 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3)冒险精神:

A 冒险精神的内涵:冒险精神是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必然要求,是否敢

冒风险,是创业能否实施创新的重要前提。风险的核心基本

含义是“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或损失”,从认识论的角度讲,冒险就是勇于探索,勇于实践。

B 大学生冒险精神的培养:大学生要敢于冒险、大学生要善于冒险

4)开拓精神:

a开拓精神的内涵:开拓是打破常规,勇于创新和探索的意思。不断追

求 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市场创新等无不是开拓精神的体

现。开拓精神强调的是一种不满足现状、顽强奋斗、不屈不挠的进取精

神。

B 大学生开拓精神的培养:1淬炼品格 2壮大胆魂 3增长才识

5)拼搏精神:

A拼搏精神内涵:拼搏精神是一种自强不息、不怕困难、勇往直前、披荆斩棘高峰的意志品质。

B 大学生拼搏精神的培养:1 敢于拼搏牢固树立不断进取的理念

善于拼搏,抓住机遇求发展

6)合作精神:

A 合作精神的内涵:合作精神简言之,就是善于团结协作、发挥

他人作用的精神。合作精神是人的社会属性,在当今的企业和

其它社会团体内的重要体现,它反映的是一个人与别人协作的精神和

能力。

B 大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1 大学生应积极参加各种团体活动,培养合作精神大学生应协调好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建立和谐的人际关

大学生应理性认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树立更高层次的“竞合“理念。大学生应增强民主法治和诚实守信观念,为合作提供必要

保证。创业意识

创业意识的内涵:创业意识是指人们从事创业活动的强大内驱动力,是创业活动中起动力作

用的个性因素,是创业者素质系统中的驱动系统。创业意识的要素:1)创业需要 2)创业动机 3)创业兴趣 4)创业理想

创业意识内容:1)商机意识 2)转化意识 3)战略意识 4)风险意识

5)勤奋意识 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

敢于追求理想,专注热爱,发现并把握机遇善于学习新知识,不畏艰难,积极进取提高学识依据社会公理,脚踏实地,科学确立创业理念

4勇于突破常规,关注细节,不断创新创造出成果摒弃安逸思想,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去拼搏居安思危,与时俱进,发展健康兴趣与爱好

7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科学的创业观:

1)大学生创业的创富观念:a 财富的内涵

b 大学生创业必须具备的的两个基本财富

观念(1 财富可以体现一个人的能力,是人格尊严的基本保证。

以金钱为第一要义的追求,是错误的价值取向。)

C 大学生创业必备三种创富意识(1 获取财富的意识 2支配财富的意识 3尊重他人的财富和保护自身财富不受侵犯的意识)

D 大学生创富观念的培养:1 学习理财知识

2模拟操作

3亲身实

2)大学生创业的事业观念:

a事业观的内涵

b事业与创业

c追求与事业 d事业观念的培养

3)大学生创业的使命观念:a 大学生创业是一种历史使命

b大学生创业是一

种社会使命

c大学生创业突出了人生使命观

4)大学生创业的贡献观念:a 创造财富不是大学生创业的唯一目标

b大学生创业的终极目标是回报社会

c大学生创业能为社会培养一大批中坚力量

篇6:怎样培养自我评价的意识和能力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冉乃彦 自我教育是一个由自我认识、自我要求、自我践行和自我评价四个环节组成的动态结构。一般的人都是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提出自我要求;在自我要求的目标引导下,不断地通过实践过程中的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力争达到一定预期效果;然后用自己认可的价值意识对自己进行评价,通过这一评价,形成对自己的新的认识。在这一新的基础上,又开始了新的自我教育循环上升过程。

一、什么是自我评价能力

如果把自我教育过程比作一个螺旋上升的链条,那么自我评价就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一环。这一环将决定自我教育过程在进入下一周期时,驶入哪一个轨道。

雷锋的战友乔安山,热心助人,将一位被别人撞倒的老人送进医院后,竟被老人的家属诬陷,把肇事者的帽子强加给乔安山。这时乔安山必然会对自己的行为有个自我评价,如果认为“救人反被诬”,“好心不得好报”,这样的评价结果,肯定会下决心今后再也不做这样的傻事了;而乔安山却是坚定地用高尚的共产主义思想来评价这件事,宁肯自己受委屈,今后还要坚持这样做,他认为这样做是一种社会进步的需要。

可见,自我评价必将影响着自我教育的方向。

“价值”是一把尺子

评价就是评定一个事物的价值,自我评价就是自己对自己各种表现的价值评定。自我评价要有标准。人每当做完一件事后,都会自觉不自觉地用“价值”这把尺子量一量,即通常说的“值不值?”。问题的复杂性在于:这把尺子并不是不变的,不但每一个人用的尺子可能不同,即使同一个人,自己用的尺子也会发生变化。这个尺子就是“价值观”。

价值观是在长期实践生活中形成的,欲望、动机、兴趣、爱好、情绪、情感是较低层次的价值意识,而信念、信仰和理想则是较高层次的价值意识,在系统化和理论化之后,就成为对人影响极大的价值观了。

我们的精神活动大致有两大类:一类是以“知识”形式表现出来的,叫非价值意识;另一类是以“态度”形式表现出来的,叫价值意识。

例如,这是一朵花;这朵花是红色的;花授粉以后结果实;这些是以“知识”形式表现出来的非价值意识;

再如:我喜欢这朵花;我喜欢红色的花;我希望这朵花授粉以后结一个大瓜;这些都是以“态度”形式表现出来的价值意识;

在实践中,这两种精神活动往往是结合在一起,我们总是在非价值意识中渗透价值意识,例如我们发现这个学生聪明(这是非价值意识),自觉不自觉地立刻产生自己的态度——喜欢这个学生,或者是盼望这个学生学习成绩好(这是价值意识)。

在日常生活中,一般情况下,并不需要处处区分价值意识和非价值意识。但是在社会中,我们学习其它人的经验的时候,在分析学生和家长的思想和行为的时候,就需要区分价值意识和非价值意识。

以“态度”为代表的价值意识有两个特点,一是态度的内容是主体的主观性;二是态度是在对客体知识了解的基础上的一种选择。

因此,要想提高自我评价能力,对自己的要求应该是——知识要尽可能搞清楚,态度要尽可能弄端正。

获得新的动力

自我践行之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将会看到实践的对象物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必然极大地影响自己的认识,不但影响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影响对主观世界的认识。小男孩把大石头搬开,他评价自己是大力士;小女孩出色地完成了一个手工,她评价自己为“巧姑娘”,这些都会增长信心,获得新的动力。幼儿把自己的好吃的东西送给别的小朋友,得到了“好孩子”的评价,产生了一种幸福的体验;小学生把字写得特别工整,老师奖给他一朵小红花,他感觉特别光荣„„虽然这些开始都是他人的、间接的评价,但是都会进一步变成为他的自我评价,成为继续激励他前进的动力

相反,间接的批评性评价,也都会成为一种痛苦体验,转化为他自己的评价,有的会削弱了他继续前进的动力。例如,有的学生满腔热情地学雷锋,做了好事,回到家里,得到的却是:“都什么年代了,还学什么雷锋,我怎么养了你这么个大傻冒”的讽刺挖苦。这种他人评价,使学生得到的是负面的体验,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往往会转化为他对自己的错误评价,从而改变了他的前进的方向。

对待小明的故事

在我4岁上幼儿园时,我们班有个小朋友名叫小明,因为他的妈妈是清洁工,所以我们班的老师总是瞧不起他。老师告诉大家,小明特别傻,所以大家都不跟小明玩。听了老师这样说,我想:小明不傻,老师为什么说小明傻呢?我回到家里,把这件事告诉了奶奶,奶奶告诉我:“就是因为小明的妈妈是清洁工,所以老师说他傻。”奶奶还问我:“你觉得小明傻不傻?”我说:“我觉得小明不傻。”奶奶告诉我:“别的小朋友说他傻,你别说他傻。别的小朋友不跟他玩,你应该跟他玩。”我记住了奶奶的话,在幼儿园里,我总和小明一起玩,他也总和我玩,我们成了好朋友。

通过这件事,我觉得人人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应该尊重别人,不能污辱别人,要对谁都友好。(小学四年级一班小乔)

这个小乔同学就是在自己正确评价的基础上,又得到奶奶的支持性评价,她必然获得新的动力。

重新认识自己

自我教育过程中,一方面价值意识会影响自我教育的方向;另一方面,自我践行也会影响人的价值意识,并进一步影响自我认识,使他重新认识自己。尤其对于不成熟的学生,这种影响是极其重要的。例如,有的中学生在班集体中,为了集体的荣誉,不拖集体的后腿,自己也努力使自己学习成绩上去。在这种目的尚不远大,认识也不深刻形成的动力驱使下,自己的学习的确上去了,而更重要的是在这过程中,他尝到了学习的甜头,体验到掌握知识和本领的愉快,产生了学习更多知识的需要,形成了新的价值意识。用这种价值意识评价自己,就会重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过去的想法和做法上的问题,对那种不求上进的心态感到羞愧,对自己不再是“自我感觉良好”。于是他将会对自己提出新的要求,走上一个健康的自我教育的道路。这个过程,对于那些所谓后进生的转变与发展更加重要。

通过自我评价培养自尊的品质

自尊,就是自我尊重。究竟自己应该尊重自己什么?自尊要有个标准,自尊的核心问题是评价标准,所以苏联心理学家科恩说:“自尊心就是个人的价值判断”,自尊也就是自己要捍卫自己的价值追求标准。

自尊应该是体现了社会价值的一种自我价值追求,是指向深远的人生目标的追求,而不是为了虚荣心,为了面子的肤浅的价值追求,更不是出于狭隘目的,寻求私利的价值追求的自尊。

著名的“詹姆士公式”是:自尊=成就/追求。

这个公式对于每一个人都是适用的,但是对于每一个人来说,真正的具体内容又可能是完全不一样,原因就在于,对成就、追求,每一个人的标准可能不一样。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自尊表现又很不同。例如,有的人把为人类发展做贡献,作为自己的追求;而有的人则把生活享受作为唯一的追求;甚至有的人把“面子”作为重要的追求。因此他们的自尊表现必然不同。虽然表现不同,但对每个人来说,因为它是人的最根本的追求,所以在重要性这一点上,又是完全一样的。

应该引导孩子用正确的标准建立自尊,用正确的标准来评价自己的所做所为,用正确的价值追求,形成自己的强大的精神动力,准备用自己创造性的劳动,对人类做出贡献,用这种方法提高自己的价值。

要使孩子具有既不向别人卑躬屈膝,又不容许别人歧视和侮辱自己,内心深处有一种超出物质利益的浩然气节。

二、不同年龄孩子的自我评价标准

人的自我教育能力并不是生下来就有的,而是有一个发展、培养和成熟的过程。因此不同年龄孩子的自我评价标准,也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一)幼儿的自我评价标准

──做好孩子

人们很长时期认为幼儿不可能有什么自我教育,更没有什么评价标准,其实并不是这样,幼儿已经有“好孩子”,“坏孩子”,“勇敢的孩子”,“胆小的孩子”,这些评价标准。

1.幼儿主要是根据“重要他人”的评价标准来进行自我评价

在某小学实验班有一个出色的女学生,她性格开朗,落落大方,热心助人,讲文明、懂礼貌。谁也想不到,她过去在幼儿阶段竟会是一个非常胆小、自卑的小女孩,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她发生这样大的变化呢?于是我们做了回顾调查。

经过家长介绍,发现原来是幼儿园的教育起了关键作用。在到幼儿园之前,她脾气非常坏,不爱笑,认生,见生人就哭。每次送幼儿园都大哭大闹……后来到了一个设备较好的幼儿园,又遇到了许多开朗的老师,带领她参加了许多活动,尤其是参加了幼儿珠算学习,她的成绩一直是班上的第一或第二,接着又参加了不少比赛。从那时起,家长发现她变了,变得爱说爱笑,开朗大方。

为什么出现这么明显的变化呢?原来在这个过程中,她通过实践活动展现了她的优点,这个优点又不断被大家承认,“重要他人”的评价使得她由原来的自卑变成了自信。从原来的一个胆小、爱哭的小姑娘,变成了一个勇敢、泼辣的小骨干。从此她就一直以一种优秀生的自我评价度过了幼儿和小学阶段,顺利地进入了初中。

2.幼儿的自我评价主要是情感性质、模仿性质的幼儿的自我评价主要是处在情感层次,通过情感体验得到的,体验虽然比较肤浅,但还是丰富的。例如,幼儿画了一张画,自己非常喜欢,就认为自己很不错;得到母亲的一个微笑,就认为自己做对了;母亲板起面孔,就以为自己犯了错误。

幼儿往往是看到别的孩子怎么做,自己也模仿着做。尤其是经常被成人夸奖的孩子,更是许多幼儿争相模仿的对象。

例如有一个幼儿园里,有一个叫毛毛的孩子经常被老师表扬,于是竟然有好几个孩子要求自己也改名字叫毛毛。

(二)小学生的自我评价标准

──有好行为

由于儿童开始能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但是还不能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心理。因此,小学生对自我的评价,更多地是停留在行为的层面上。

1.儿童的自我评价,开始主要在行为层面上

对小学生的教育,如果不和他的行为联系起来,不落实在行为习惯上,恐怕都会费力不讨好。因为小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主要处在对外感知的层次上,对内部心理活动的体验尚不经常、不稳定、不深刻。当问小学生:“你爱不爱劳动”时,他的回答往往是一些具体的行为表现。如:“我每天都做值日”,“我扫地扫得特别干净”;问:“你学习努力不努力”时,他就回答:“我上课认真听讲”,“我每天都完成家庭作业”。

小学生对自己的要求也主要是行为上的。

有一个一年级学生,看到别人都得到了小红花,可是自己字也写不好,课堂上又管不住自己,靠在这些方面进行努力,要想得到小红花实在是希望渺茫。于是有一天,他就见到哪个老师都鞠躬,每见一次就鞠躬一次,有时甚至向“值周”的大同学也恭恭敬敬地鞠一个大躬,他想用这种行为得到一个礼貌方面的小红花。可以看出,这个小学生,仅仅是对自己的行为有了要求,还没有达到较深层的道德品质的自我要求。

但是小学生在行为层面上的自我评价,对他的成长仍然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小学生在各种活动实践中,会积累起十分丰富的亲身体验,这是他了解世界和了解自我的重要基础,是深化自我教育的必要条件。

随着年龄逐渐增大,小学生的心理体验逐渐增多,自我评价就会出现新的特点。

根据小学生自我评价主要是在行为层面上的这个特点,在小学阶段就应该把行为习惯的养成做为自我评价的主要内容,同时还要注意不断将自我教育引向深化。

2,小学生的自我评价标准,开始从他律转向自律

儿童时代的自我评价标准,之所以开始从他律转向自律,一方面是由于心理发展逐渐成熟,其中主要是自我意识的发展逐渐达到了自律应具备的条件。另一方面,是他的生活环境逐渐扩大,“重要他人”逐渐增多,特别是家长和老师这些“重要他人”之间的评价不一致,甚至出现了矛盾之后,迫使他必须在若干个他人评价之间,进行比较、选择,“大主意还得自己拿”。另外,他人的评价如果和事实明显不符,和学生自己的亲自体验不相符时,也会促使他独立思考,自己进行评价,逐渐建立起自己认可的评价标准。

从他律转向自律时间的早晚,和学生生活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在尊重学生,气氛民主的环境里,学生的自律就形成得早;而溺爱学生或高压学生的环境里,学生都会由于失去了自我或压抑了自我,自律形成得就晚的多。

小学生是处在自我教育的准备阶段,自我评价的学习阶段,特别是处在他律转向自律的阶段中。这个阶段就更需要家长和教师的教育艺术,一方面要把握小学六个年龄段的不同特点,自律和他律的关系应该是呈现六个层次,对不同的年龄都不要要求过高或过低;另一方面,由于同一年龄个体的自我意识发展存在着差异,还要根据每个学生个体的发展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培养的方法。

(三)初中生的自我评价标准

──有好品质

和小学生相比,初中生的自我评价出现了显著的变化,开始以抽象的品质作为评价标准。由于初中学生自我意识有了飞速的发展,开始进入了和成人相类似的自我教育阶段。当然还是极不成熟的,所以经常出现片面性、表面性和过分理想化的弱点。

1,少年的自我评价开始进入内心世界,已经处在比较抽象的道德观念层面上

人们常说少年期是人的第二次诞生,主要是指少年已经开始发现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同时由于他们的思维发展已经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经验型的抽象思维阶段,开始用比较抽象的概念来进行思考了。这时他们喜欢用一些道德观念对照自己,或是分析他人。他们已经能够对自己学习的方法,学习上解题的思考过程进行反思。在自我意识的发展和自我教育的发展全程来看,少年期都是一个关键时期、转折时期。

少年喜欢照镜子,喜欢观察别人,重视别人如何评价自己,认真、秘密地记自己的日记,喜欢和别人争论,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都说明少年已具有本质意义上的自我意识,进入了真正进行自我教育的阶段,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

2.少年的自我评价标准,开始以自律为基础重新建立起来,但是尚不成熟

到了少年期,学生开始用自己的眼光、自己的大脑,重新观察、分析和评价自己及他人。开始运用自己的评价标准重新来看世界,这对少年来说是一件大事。这时他对某一件事情的看法,既可能和儿童时代基本相同,也可能有了区别,甚至得出相反的结论。不论是哪一种情况,都有一个最为重要的特点,那就是,这是他自己的看法了。而在这之前,他的嘴里说出来的往往是重复成人的看法。

这点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从此他将用自己的这些看法自觉地指导他的一切行动了。正确的看法当然表现为正确的行动;而错误的看法必将导致错误的行为。所以成人在这时要极其关注少年这时形成的、他认可的是什么观点,要想方设法力争引导他的观点朝正确的方向发展。

少年这时的评价标准并不稳固,也不成熟。不成熟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片面性。少年常常是顽固地按照自己的价值追求,过分强调某一方面,夸大某一方面。不善于全面地、辩证地分析事物。这是因为他们的认识还没有系统化,知识积累也不够充实造成的。

在一个中学,曾经出现过这样一件看似十分矛盾的事情:学校领导们正在开会研究如何表扬上午英勇救火,抢救公共财产的几个同学的时侯,有人反映,有个学生在操场上用桌椅打闹,破坏公共财物。等到把这个同学叫到办公室后,大家吃惊地发现这个同学竟是上午参加救火的一个同学。这件事典型地说明少年的片面性,他在一个情景下会积极地去救火,而在另一个情景下却又去破坏公物。

但是少年的这个片面性,不是固定不变的,会随着他们的学习和成长,逐渐得到改善。二是表面性。少年常常被一些事物的表面现象蒙蔽,被一些非本质的、次要的理由牵着鼻子走。这是因为他们的认识还没有达到理论化的深度,生活经验不足造成的。但是随着他们的学习和成长,表面性同样会逐渐得到改善。

需要强调的是,正是由于少年期处在一些重要观念的构建阶段,因此有很强的可塑性。因而这是一个极其可贵的教育时机。成人在这时要善于观察、了解少年,又要善于巧妙地指导少年(因为他们自认为已经长大,以为自己什么都成,不愿接受成人的指导,而实际上又缺乏经验,面对这种矛盾的心理,成人的指导必须具有艺术性才能得到成功),使他们少走弯路,顺利地度过人生最佳塑造期。

(四)高中生的自我评价标准

──有好人生

高中生的自我评价,应该是逐渐深化,慢慢走向成熟,开始以抽象的“人生价值”作为评价标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但是这个时期如果缺乏实践,则不可能真正走向成熟。

1,青年的自我评价,已经到达比较系统,具有理论色彩的观念层次

青年的自我意识的发展一般已经比较成熟,文化知识和生活经验都比少年丰富多了,因此是处在自我教育的深化阶段。这个阶段应该是努力地使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都达到一定的深度,进入初步系统化和理论化的层次,以此来指导自我教育。

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驱使下,曾经出现过一些令人十分遗憾的现象:在高中和大学低年级这个阶段,本来是他们深化自我教育的重要阶段,应该在这段时间认真思考人生,思考世界,深化自我教育,为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奠定基础,但是这时他们都被绑在高考的战车上,集中全力去为分数而拼杀,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往往无暇顾及。直到上了大学,或是工作之后,在生活中无法回避的人生问题、社会问题找上门来的时侯,才发现自己之所以显得

那么束手无策,就是因为自己曾经缺少了自我教育深化的重要一课。

2,青年自我评价的标准,在自律的基础上逐渐成熟,但对知识青年来说,由于他们对社会的理解,缺少在实践中的亲自体验,从社会化的角度看,真正达到成熟,仍有一个不短的距离。

青年的自我评价标准,如果是主要来自书本,那就往往有浓厚的理想化色彩,在这些青年头脑当中,对社会总是较长的时间存在着理想社会和现实社会的矛盾,对个人也总是存在着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矛盾。本来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是属于正常的现象,人类就是不断地在一个一个更新的理想的引导下,去变革世界和变革自己,去推动事物的前进。但是脱离实践的青年的理想,往往由于过分脱离实际,因而经常碰壁,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就显得十分尖锐,甚至无法调和,也就更让他们感到痛苦。

上一篇:班主任学期末工作计划下一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活动内容、机构、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