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社区矫正保证书(司法所)

2024-06-28

接受社区矫正保证书(司法所)(精选14篇)

篇1:接受社区矫正保证书(司法所)

社区矫正人员保证书

我因犯 罪,被判处(裁定),从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到 司法所接受社区矫正。在此期间,我保证严格遵守以下规定:

一、保证遵纪守法,服从社区矫正工作机构的监督、管理和教育,遵守社区矫正各项制度,遵守社会公德和公共秩序并履行相关义务;

二、保证积极参加社区矫正工作机构组织的各项教育改造活动,每周一按时到社区矫正工作机构报到;

三、保证在接受社区矫正期间,在限定的区域内活动,随时保持联系的畅通。

(本保证书一式二份,居住地司法所、保证人各一份。)

社区矫正人员签字:

年 月 日

篇2:接受社区矫正保证书(司法所)

1、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社区矫正的有关规定,服从监督管理。

2、定期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3、遵守有关会客规定。

4、离开所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向司法所报告,并经公安机关批准。

5、遵守其他社区矫正监督管理的规定。

保证人:XXX

篇3:接受社区矫正保证书(司法所)

日前, 天津市津南区北闸口司法所与天河伟业建筑有限公司共同建立社区矫正教育实践基地。依托这一平台开展社区矫正人员矫正教育和困难帮扶两项工作, 突出心理教育、行为矫正和济困扶贫的主要方向。

基地内设有学习活动室、技能培训室等多个功能室, 除安排常规教育外, 定期组织社区矫正人员在基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 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心态, 顺利回归社会。同时, 发挥天河伟业建筑公司的专业优势, 定期由专人对生活困难的社区矫正人员开展技能培训、劳动就业帮扶, 促使其早日融入社会。

北闸口社区矫正教育基地的建立是进一步拓宽矫正领域, 逐渐建立矫正教育和困难帮扶的新机制, 整合社会资源, 不断拓展立体高效帮扶的又一创新举措。

篇4:接受社区矫正保证书(司法所)

刑罚的适用和执行从出现发展至今已经有很多年了,从最早期的死刑和肉刑,到监禁邢的盛行,近年来又出现了一种非监禁刑,被称为社区矫正。社区矫正的概念最早在1954年诞生于美国,如今美国的刑罚适用已经从监禁刑过渡到了以非监禁刑为主导的发展阶段。将司法社会化引入到社区矫正中后,能够进一步完善司法执法制度。目前,我国刑罚适用还是以监禁刑为主,从21世纪初上海进行了社区矫正的实验,并在近十年内不断推广发展。

一、社区矫正和司法社会化概述

社区矫正的概念。社区矫正,community corrections,指的是针对监禁刑罚的缺点,帮助犯罪人员更加顺利的回归社会,将条件相符的犯罪人员放在社区中执行刑罚的刑罚制度,具体的方法包括:缓刑、假释、中途之家、工作释放、监外执行等等。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www.ems86.com

总第565期2014年第33期-----转载须注名来源我国的专家学者将其定义为将一些不适合进行监禁的犯罪人员放置在社区中,由政府机构下属的相关民间组织、社会团体和社会志愿者提供帮助,在法定的时间内矫正犯罪心理和行为,促使犯罪人员回归社会的活动。此外,还包括社区执法、矫正活动、收容教养制度、劳动教养。

司法社会化的概念。司法社会化指的是犯罪人在调解人的引导下充分领会自己的错误行对被害人和社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自己需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最后帮助犯罪人员重新回到社区中。社会化的司法更关注的是弥补错误,愈合犯罪人和被害人的所处社区。

司法社会化的意义。采用新的角度重新审视罪犯的改造教育,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可以通过改变以往的沟通态度和看待犯罪人员的心理,有效引导罪犯接受更好地改造。采用社区矫正方式能够有效带动整个社区,共同参与到改造罪犯这项积极的活动中来,一改以往的唯警化意识。令社会更好地接受犯罪人员重归社会,承担起改造矫正罪犯的一部分责任,主动提供帮助。

二、社会工作在社区矫正中的运用现状及现存问题

社会工作在社区矫正中的运用现状。社区矫正社会工作就是指将社区矫正这一刑罚应用到社会福利中执行开展,社会工作者们充分调动起个人的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帮助矫正对象顺利回归社会,这是一项助人的职业。

目前我国还没有大规模推广这种刑罚方式,只是在某些地区进行了试点试验。例如:广州北部城市的花都区南部,有一个华新街,区政府部门就设置在这里。2009年,由省委省政府领导,在该地区建立起了了总面积为2300m?的综合服务中心,并在同年投入使用,总服务人口达到了十万人,共有十二大项的服务,配备了专业的社会工作者。社区矫正服务隶属司法服务中的一个子项,主要是为服刑人员提供一系列的社会服务,帮助他们融入新生活。

社会工作在社区矫正中的现存问题。我国正处于社区矫正试点阶段,社会工作还不够专业化,没有充分的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发挥出应有的效用,主要问题如下:

专业方法应用不熟练。社会工作过程多采用个案和小组的专业性工作方式,由于缺乏相关性经验,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的工作状态难免会出现不太熟练的问题,例如:面谈时交流内容流于表面,对矫正对象的实际需求无法真正了解等等。

专业社会工作者和从前的矫正人员无法协调工作。通常来说,从事过一段时间的矫正工作人员都会掌握一定的工作经验,但是其专业水平往往比较低,而刚参加工作的专业社会工作者们虽然专业素质很高,但是工作经验不够充足。二者之间很容易发生冲突,进而社区矫正工作的实际效率也无法提升。这也是社会工作者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组织安排的限制。试点地区的社区矫正工作通常都是直属接到司法部门管理,但是司法部门往往兼管了很多工作,再添加一项工作后,司法部门的工作量明显上升,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和资金,但是司法部门的工作者们很难再挤出时间来关注社区矫正了。

三、在司法社会化的条件下完善社区矫正制度

想要解决上述问题,最根本的解决策略就是建立起完善的社区矫正制度,规定出社会工作者们的上岗条件和工作职责。建立起的社区矫正机构要具备能够独立行使权力的功能,具备完整意义上的矫正权力。当前的社区矫正工作由于没有具体明确的法律法规,相关部门没有行使其职责的权利,从而,具体的工作也就没有严密的制度约束。根据实际情况将现有机构作出科学合理的调整,同时制定出专门用于社区矫正方面,并具有实际意义的法律法规,社区矫正就可以依法行使应有的权力。

考虑到社区矫正工作的专业性、政策性、法律性都很强,应该安排接受过专业的培训的社会工作者,并通过考核以后,才能正式上岗。聘用社会工作者要根据规定的程序合理配置工作岗位。社会工作者并不是一定要求法律专业毕业,只要是经过专业培训的高素质人才都可以正常参加工作。具体的培训内容要综合考虑工作内容,社会工作者的工作主要是对犯罪分子进行改造教育,帮助他们回归社会后能够正常生活,不再重复犯罪。所以,培训内容涉及到多种学科:犯罪学、心理学、精神病学、社会学、公共关系学等等,社会工作者们经过这些学科的培训后便能承担起这项工作了。

采用社区矫正制度代替监禁刑罚是社会管理的一项进步,罪犯在社会环境中接受改造教育,在日后将会更好地适应社会,避免再次犯罪。社区矫正制度经过完善以后,适合在我国更多的地区推广应用,社会工作者们要充分发挥其专业能力,更好地帮助罪犯回归社会。

篇5:接受社区矫正保证书

三、保证与矫正监督人、矫正志愿者签订监督、帮教协议书;

四、保证做到每周向司法所报告一次,汇报上周活动情况;每月到司法所与矫正工作人员见面汇报一次,递交一份书面情况汇报。

五、保证在户籍所在地或居住地的区(县)范围内活动。因就医、探亲等原因暂时离开活动范围,按规定请假,需要迁居的,主动向司法所报告,经公安机关批准后办理手结。

六、保证遵守会客规定,不会见违法犯罪嫌疑人、同案犯和其他非法组织的人员。接受新闻媒体采访、会见境外人士,事先向司法所报告,未经批准不接受采访、不会见境外人士。

七、保证参加司法所组织的集体教育、公益劳动。每月参加公益劳动时间不少于12小时,服从司法所安排的公益劳动项目。

八、保证遵守社区矫正组织的其他监督管理规定。

以上保证如有违反,本人愿按有关法律法规接受处罚。

篇6:接受社区矫正保证书(司法所)

近日,新疆乌鲁木齐再次发生严重的暴力恐怖案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恰逢第18届西洽会暨丝博会今天隆重开幕。为此,长乐坊司法所迅速启动社区矫正工作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第一时间进行排查摸底,掌控社区矫正人员的思想动态,做到不脱管、漏管,防止矫正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确保敏感期“不出事”,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5月23日下午,长乐坊司法所召集辖区全体社区矫正人员,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集体谈话和思想教育。长乐坊街办副主任张旭对社区矫正人员提出明确要求:一是明确身份,摆正位置,不放松思想,珍惜矫正机会;二是谨慎交友,多交诤友远离损友,处理好朋友关系;三是严格遵守各项规定要求,落实请销假制度,同时在特殊敏感期间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惹事、闹事,努力把自己改造成知法、懂法、守法的合法公民。

篇7: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解读

讲课人:雁山派出所教导员 陆少兄

为依法规范实施社区矫正,将社区矫正人员改造成为守法公民,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以下简称“两院两部”)按照司法体制机制改革的部署,贯彻中央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要求,联合制定了《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自2012年3月1日起施行。这项工作对大家来说是一项新的工作,为帮助司法所人员全面准确理解实施办法的精神和内容,特别是实际工作中结合《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做好此项工作,我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情况,给大家讲解或者说是谈些体会,以供大家参考。

第七条 司法所接收社区矫正人员后,应当及时向社区矫正人员宣告判决书、裁定书、决定书、执行通知书等有关法律文书的主要内容;社区矫正期限;社区矫正人员应当遵守的规定、被禁止的事项以及违反规定的法律后果;社区矫正人员依法享有的权利和被限制行使的权利;矫正小组人员组成及职责等有关事项。

宣告由司法所工作人员主持,矫正小组成员及其他相关人员到场,按照规定程序进行。

第八条 司法所应当为社区矫正人员确定专门的矫正小组。矫正小组由司法所工作人员担任组长,由本办法第三条

第二、第三款所列相关人员组成。社区矫正人员为女性的,矫正小组应当有女性成员。

司法所应当与矫正小组签订矫正责任书,根据小组成员所在单位和身份,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义务,确保各项矫正措施落实。

第九条 司法所应当为社区矫正人员制定矫正方案,在对社区矫正人员被判处的刑罚种类、犯罪情况、悔罪表现、个性特征和生活环境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估的基础上,制定有针对性的监管、教育和帮助措施。根据矫正方案的实施效果,适时予以调整。

司法所应当建立社区矫正工作档案,包括司法所和矫正小组进行社区矫正的工作记录,社区矫正人员接受社区矫正的相关材料等。同时留存社区矫正执行档案副本。

第十一条 社区矫正人员应当定期向司法所报告遵纪守法、接受监督管理、参加教育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活动的情况。发生居所变化、工作变动、家庭重大变故以及接触对其矫正产生不利影响人员的,社区矫正人员应当及时报告。

保外就医的社区矫正人员还应当每个月向司法所报告本人身体情况,每三个月向司法所提交病情复查情况。

第十三条 社区矫正人员未经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旗)。

社区矫正人员因就医、家庭重大变故等原因,确需离开

所居住的市、县(旗),在七日以内的,应当报经司法所批准;超过七日的,应当由司法所签署意见后报经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批准。返回居住地时,应当立即向司法所报告。社区矫正人员离开所居住市、县(旗)不得超过一个月。

第十四条 社区矫正人员未经批准不得变更居住的县(市、区、旗)。

社区矫正人员因居所变化确需变更居住地的,应当提前一个月提出书面申请,由司法所签署意见后报经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审批。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在征求社区矫正人员新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的意见后作出决定。

经批准变更居住地的,县级司法行政机关应当自作出决定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将有关法律文书和矫正档案移交新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有关法律文书应当抄送现居住地及新居住地县级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社区矫正人员应当自收到决定之日起七日内到新居住地县级司法行政机关报到。

第十五条 社区矫正人员应当参加公共道德、法律常识、时事政策等教育学习活动,增强法制观念、道德素质和悔罪自新意识。社区矫正人员每月参加教育学习时间不少于八小时。

第十六条 有劳动能力的社区矫正人员应当参加社区服务,修复社会关系,培养社会责任感、集体观念和纪律意识。

社区矫正人员每月参加社区服务时间不少于八小时。

第十七条 根据社区矫正人员的心理状态、行为特点等具体情况,应当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个别教育和心理辅导,矫正其违法犯罪心理,提高其适应社会能力。

第十九条 司法所应当根据社区矫正人员个人生活、工作及所处社区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实地检查、通讯联络、信息化核查等措施及时掌握社区矫正人员的活动情况。重点时段、重大活动期间或者遇有特殊情况,司法所应当及时了解掌握社区矫正人员的有关情况,可以根据需要要求社区矫正人员到办公场所报告、说明情况。

社区矫正人员脱离监管的,司法所应当及时报告县级司法行政机关组织追查。

第二十条 司法所应当定期到社区矫正人员的家庭、所在单位、就读学校和居住的社区了解、核实社区矫正人员的思想动态和现实表现等情况。

对保外就医的社区矫正人员,司法所应当定期与其治疗医院沟通联系,及时掌握其身体状况及疾病治疗、复查结果等情况,并根据需要向批准、决定机关或者有关监狱、看守所反馈情况。

第二十一条 司法所应当及时记录社区矫正人员接受监督管理、参加教育学习和社区服务等情况,定期对其接受矫正的表现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对社区矫正人员实施

分类管理。

第二十九条 社区矫正期满前,社区矫正人员应当作出个人总结,司法所应当根据其在接受社区矫正期间的表现、考核结果、社区意见等情况作出书面鉴定,并对其安置帮教提出建议。

第三十条 社区矫正人员矫正期满,司法所应当组织解除社区矫正宣告。宣告由司法所工作人员主持,按照规定程序公开进行。

司法所应当针对社区矫正人员不同情况,通知有关部门、村(居)民委员会、群众代表、社区矫正人员所在单位、社区矫正人员的家庭成员或者监护人、保证人参加宣告。宣告事项应当包括:宣读对社区矫正人员的鉴定意见;宣布社区矫正期限届满,依法解除社区矫正;对判处管制的,宣布执行期满,解除管制;对宣告缓刑的,宣布缓刑考验期满,原判刑罚不再执行;对裁定假释的,宣布考验期满,原判刑罚执行完毕。

第三十四条 社区矫正人员社区矫正期满的,司法所应当告知其安置帮教有关规定,与安置帮教工作部门妥善做好交接,并转交有关材料。

篇8:接受社区矫正保证书(司法所)

一是要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实施意见》。新区司法局起草的《全面推进社区矫正工作的实施办法》已走在全市前列, 要尽快以区委、区政府名义下发, 把市委、市政府要求尽快落地, 并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落实到位。

二是要高起点起步、高标准建设、高水平推进滨海新区社区矫正中心建设。新区司法局要以走在全国前列为目标, 在机构设置、体制机制、经费保障、队建制建设等方面创新引领、大胆尝试。

篇9:接受社区矫正保证书(司法所)

关键词:社区矫正;司法平衡;现实考量;问题研究

犯罪惩罚是一个全球化的问题,通过各种不同的手段来惩罚犯罪,是伴随着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而不断完善的。社区矫正制度作为一种非监禁刑,在20世纪开始在西方国家盛行。我国刑事法律在不断完善过程中也吸收和借鉴了西方国家的做法,开始采用社区矫正的方式。社区矫正使得刑罚不仅是惩罚犯罪的工具,同时也增加了教育改造的功能,得到了司法实践的认可和学界的好评。我国的社区矫正才刚刚起步,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规范。

一、社区矫正制度的基本概念界定

社区矫正是一个外来语,其理念正始于19世纪末近代学派的行刑社会化思想。社区矫正顾名思义,是在社区中完成对特定犯罪分子的刑罚执行活动,它是西方国家首先推行的一种刑事执法模式,与监禁矫正相对,是指通过不使罪犯与社会相隔离的方式,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国外常见的社区矫正方式或者场所主要有缓刑、假释、社区服务、暂时释放、中途之家、工作释放、学习释放等。

二、我国社区矫正制度的历史发展变迁

我国从2003年开始进行社区矫正试点工作,2003年7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决定在北京、上海、天津、山东、江苏和浙江六个省(市)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2009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由此可见,我国是在司法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开始实行社区矫正制度,并在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的基础上,通过立法的手段予以确立的。社区矫正的法律地位是2011年2月2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會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正式确立的,2012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颁布的《社区矫正实施办法》成为我国社区矫正工作具体操作的法律依据,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刑事司法体制的完善。

三、社区矫正制度的司法平衡

从我国目前社区矫正的实用条件来看,接受社区矫正的罪犯,主要涉及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裁定假释、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从我国刑法的规定来看,判处管制或者缓刑的罪犯,很大程度上,其社会危害性有别于其他严重刑事犯罪,但是又高于一般的民事纠纷,是否给与刑事惩罚,还是按照普通民事纠纷予以处理,是我国基层法院在处理相关案件过程中必须面临的一个司法平衡问题。具体判处缓刑还是实刑,对于犯罪分子的惩罚力度和被害人的救济等二者的均衡,都是法官在量刑时的考验。从一般老百姓的理解,社区矫正就是在家里,没有坐牢,没受处罚,虽然从法律的角度是有失偏颇,但是如果没有普法宣传,具体的社区矫正措施的实际执行,则很难消除社区矫正的刑罚的执行误解。尤其是对于从刑事角度老看来看情节轻微、主观恶性不大,但是民事矛盾激化的案件,是民意与司法的平衡尤为重要。在社区矫正蕴涵的惩罚性和恢复性二元功能中,如果选择不当,就可能导致刑罚和社区矫正的失衡,进而损害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

四、社区矫正制度的现实考量

刑法修正案(八)对判处管制、缓刑以及假释的罪犯依法实行社区矫正的规定,标志着我国社区矫正法律制度的确立。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必须结合罪犯的具体犯罪进行综合考虑,比如对于贪污受贿等职务型犯罪,如判处刑罚,失去国家公职人员身份,基本无重新犯罪的机会,一般采取比较宽泛的管理手段就可以了;而对于犯罪主观恶性强的暴力型人身犯罪,相对来说社会危害性较大,应该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社区矫正机构的设立与运行才刚刚起步,对于具体如何解决社区矫正罪犯的现实问题,仍然面临严峻挑战。比如罪犯的就业问题、基本生活保障问题等,是目前社区矫正机构在安置帮教方面面临的重要难题。部分犯罪分子自身文化水平低,再在就业能力差,犯罪后很难再就业或者自主创业,而社区矫正机构本身没有太多的经费支持和就业信息来源,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需要召开相关会议、开展业务培训、社区矫正工作者招聘、制作档案台账、组织社区矫正对象活动、对社区矫正对象的安置帮教等,自身运行经费就很紧张,很难顾及所有有困难的矫正对象,但是如果不妥善解决社会矫正罪犯的基本工作生活问题,则很难最终实现矫正的目标。此外,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对于社区罪犯的管理也带来了新的难题,是目前社区矫正机构面临的又一挑战。

五、结语

自2003年社区矫正制度试点至今,我国的刑罚观念和刑罚制度都产生了重大的变化。社区矫正的立法化,将进一步促进我国刑罚结构的合理化。虽然社区矫正的法律地位得到了确认,在社区矫正工作实践中也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和成效,但还是存在很多具体的问题,今后应结合我国国情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张文.中国社区矫正制度的实证研究与理论探索[D].西南政法大学,2008

[2]刘斌.社区矫正立法原则研究[D].南昌大学,2014

[3]陈瑶琳.未成年犯社区矫正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

[4]王伟.社区矫正中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D].牡丹江师范学院,2014

[5]王燕飞.我国社区矫正性质的新思考——以最近刑法、刑诉法修改为视角[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2(04)

[6]余红格.论完善我国社区矫正制度——以安宁市社区矫正实践为例[D].昆明理工大学,2014

作者简介:

欧阳天昊(1995.05~),男,新疆阿克陶人,本科,江苏大学文法学院,主要研究方向:社会法学。

篇10: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思路

二0一一年泼机镇社区矫正工作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省委、市委和县司法局的工作要求;坚持以保稳定促发展为工作主题,以提高矫正质量为核心,以法制化、社会化、科学化、人性化为方向,整合社会资源,发挥职能优势,加大对非监禁刑罪犯的教育管理,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为促进泼机镇经济平稳发展及社会和谐稳定服务。

基本工作思路是:规范社区矫正工作,完善教育监督管理机制,抓好矫正工作者教育管理培训,确保社区矫正工作的质量,遏制社区矫正对象重新犯罪。

根据上述矫正工作总体要求和工作思路,二0一一年泼机镇社区矫正工作重点做好“一次培训、二个活动、三项完善、四点落实”。一、一次培训

行刑社会化是社区矫正的本质特点,也是做好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要保障。建设一支素质较高的具有较强奉献精神的社区矫正帮教志愿者队伍,就必须加强对他们的业务培训工作。拟定上半年组织全镇村主任、管教干部、社会帮教志愿者的专业业务培训,聘请上级领导授课,提高村社区矫正工作者从事社区矫正工作的业务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使社区矫正工作者做到“六清”:矫正流程清、法律政策清、对象动态清、风险趋势清、帮教措施清、考核奖惩清。二、二次活动

司法所积极组织社区矫正对象按规定参与社区矫正的各项活动,增强社区矫正对象的矫正意识。拟定今年在“清明”、“十二.四”节前组织全体社区矫正对象的集体活动。活动内容:①参观镇雄县革命烈士陵园;②参加司法所主办的法制讲座专题培训会。

各村监管小组应当组织本村社区矫正对象参加村公益义务劳动,并做好记录报司法所备案,存入个人矫正档案。三、三项工作完善

1、日常报到工作完善

日常报到是指社区矫正对象接受矫正期间,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社区矫正监督管理制度的规定和要求,按时、定期向司法所报告自己的思想、工作、学习以及其他活动情况。司法所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日常报到管理制度,并按照规定的要求,检查、督促社区矫正对象履行日常报到的法定义务和管理规定,积极开展个别谈话教育,了解相关情况,做好日常报到情况的登记备案工作。

因身体状况、文化素质以及其他特殊的制约因素,客观上造成社区矫正对象无法履行正常的日常报到。经司法所批准同意:无书写能力的社区矫正对象可以采取口头汇报,司法所工作人员做好相应记录,并存入个人矫正档案;身体状况原因,不能到司法所报到,可以委托其家庭监护人或社区矫正志愿者递交书面思想情况汇报。对未按时到司法所报到和递交思想、工作、学习情况书面汇报的矫正对象,司法所以电话通知和书面通知形式督促报到并做好记录存入个人档案;如无故不报到和书面汇报,在月度考核和季度考评中予以扣分和批评教育,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必要的行政惩处。

2、分级管理工作完善

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分级管理、分类教育和分级处遇,既是社区矫正工作依法、严格、科学、文明、人性化的管理原则的具体要求和体现,也是坚持从矫正工作的实际需要和矫正对象刑罚类别及构成特点出发,进一步增强矫正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充分调动社区矫正对象的积极性。司法所根据日常监督管理考核奖惩情况,把社区矫正对象的管理级别分为三级四等。对新接收的社区矫正对象,根据犯罪性质、刑罚类别及现实表现,司法所与村帮教小组共同确定社区矫正对象管理级别。

3、请假销假工作完善

社区矫正对象离开所居住的市,必须向司法所请假,办理有关请假手续,并经公安机关批准,方可外出。社区矫正对象请假外出期间,司法所可用通过电话或书信等方式联系,随时掌握社区矫正对象外出活动情况。社区矫正对象外出时间较长(暂定6个月以上),有固定的工作单位或固定住处,司法所可通过委托监管的方式,请求社区矫正对象外出目的地的司法行政机关协助监管。社区矫正对象请假外出期间,需要续假的,可由监护人或亲属代为申请并办理续假相关手续,并承担督促社区矫正对象按时返回居住地报到的相关责任;社区矫正对象请假外出返回居住地后应立即到居住地司法所报到,并报告外出期间的情况,收回《社区矫正对象外出准假通知书》,并将销假情况记入档案。社区矫正对象未及时销假或未经批准擅自离开规定区域的,司法所应当及时会同公安派出所对其进行治安,直至刑事处罚。四、四点制度落实

1、落实接收谈话制度

对新接收的社区矫正对象,坚持实行集体谈话制度,参加对象有:司法所工作人员、法律服务所法律工作者、村主任、管教干部、社区矫正志愿者、家庭监护责任人等。谈话内容:了解相关情况,填写《社区矫正对象登记表》,宣读有关法律文书和社区矫正宣告书,告知社区矫正管理等级和有关规定,司法所与社区矫正对象家庭亲属签订监护责任书,与社区帮教志愿者签订帮教协议书。力求做到“四个一”,即发一本须知、进行一次集体谈话、走访一次家庭、制定一份切合特点和实际的矫正方案。

2、落实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列席会制度

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每季度召开例会。传达上级社区矫正工作指示精神,听取有关部门的工作汇报、研究、制定本地区社区矫正工作的规则、协调相关部门开展工作,解决社区矫正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建立村管教干部、社区帮教志愿者季例会制度①汇报矫正对象基本情况②考核评议矫正对象奖惩分值③修正个别矫正对象矫正方案④研究制定监管措施。

3、落实社区矫正对象的教育制度

社区矫正对象的教育矫正工作是刑罚执行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社区矫正工作的全过程。通过教育,促使社区矫正对象认罪悔罪,增强法律意识和道德素质,改造成为适应社会的守法公民。

教育内容:政治思想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社会道德教育、政策时事教育、认罚服法教育、法律知识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劳动观念教育等。

教育形式:集体教育、个别谈话教育、走访回访教育、亲属规劝教育、心理咨询教育、社会活动教育、社会志愿者帮教教育等。拟定今年由司法所组织两次社区矫正对象集中教育:①参观镇雄县革命烈士陵园②邀请泼机法律服务所的法律工作者邓书文同志讲法律知识。

4、落实矫正帮教志愿者报酬

篇11:2013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档案

一、执行档案(副本)

二、工作档案

(一)社区服刑人员基本信息表

(二)首次谈话记录

(三)社区服刑人员分级管理测定表

(四)社区服刑人员矫正管理等级测定报告

(五)社区矫正宣告书(宣告掠影)

(六)社区矫正责任书

(七)社区矫正志愿帮教协议

(八)社区矫正监督协议书

(九)社区矫正公益劳动协议书(公益基地)

(十)社区矫正小组名单

(十一)社区服刑人员周汇报记录表

(十二)社区服刑人员思想汇报

(十三)社区服刑人员()月份考察表

(十四)社区服刑人员考核计分表

(十五)矫正方案

(十六)社区服刑人员公益劳动情况登记表(附图片资料)、免除公益劳动审批表,附(残疾证明、医院证明等)。

(十七)社区服刑人员汇报记录表

(十八)社区矫正工作者走访登记表(走访纪实、附图

片资料)

(十九)监督人情况反馈登记表

(二十)社区服刑人员参加集体教育情况登记表(二十一)社区服刑人员扣分情况登记表(二十二)社区服刑人员()年()季度考察表(二十三)社区服刑人员帮困解难登记表(二十四)社区矫正期满鉴定表

三、社区矫正工作志愿者队伍建设卷(花名册、图片资料信息、协议书等相关内容)

四、社区服刑人员信息管理卷(社区矫正人员花名册、分级管理汇总说明)

五、台账信息卷(社区矫正规范化建设年示范样本所要求的内容)

六、集体学习教案及考勤表、图片资料

七、社区矫正工作信息

八、社区矫正工作管理卷(上级来文、本级制度、计划、小结、领导小组等)

九、社区服刑人员帮困解难工作卷

社区服刑人员免除公益劳动审批表

篇12: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个人总结

一、基本情况

我团现有在册社区矫正对象**名,其中男性**名,女性**名;假释**名,剥夺政治权利**名,暂予监外执行**名。该**名社区矫正对象除刘跃新暂未找到外,其余**名矫正对象矫正工作进行顺利。

二、主要做法

(一)完善组织,加强领导,强化队伍,夯实基础 团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充分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历来都将其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今年年初制定了工作计划,明确了指导思想、工作方式方法,突出了工作要点。为保证社区矫正工作的稳步推进,严格按照社区矫正管理工作规定要求,进一步明确了社区矫正工作任务、目标和职责,切实加

强工作领导, 落实工作责任,按照分级管理原则,层层抓落实。

(二)完善工作体系,扎实开展监管教育和帮扶工作。我团加大衔接管控体系建设,完善解除矫正与落实安置帮教相衔接等工作机制,及时转发师团有关矫正对象教育管理工作规定,团领导小组与社区负责成员积极配合、通力合作,积极开展社区矫正对象监管教育帮扶工作,严格执行周报告、月汇报、每月一走访和外出请销假等制度。

(三)加强管控,力促社区矫正与安置帮教无缝对接。为使社区矫正工作与安置帮教工作顺利衔接,保证矫正对象解矫后不脱管、不漏管,我团积极探索社区矫正与安置帮教工作有效结合新思路,落实四个同步,实现社区矫正向安置帮教的无缝对接。一是解除矫正与签订帮教协议同步。矫正期满之日,即由司法所长向解矫人员当面宣读《社区矫正期满宣告书》,在办理解矫手续同时,安排安置帮教小组与解矫对象签订《帮教协议书》,直接纳入安置帮教体系管理。二是个人档案材料移交同步。解矫后,矫正对象身份转变,原有的一套基本材料随之移交,重新建立归正人员一人一卡一档,经过社区矫正后,这部分人员底子清、情况明,建档工作非常顺畅。三是矫正帮教人员衔接同步。由街道综治办牵头,建立同一人矫正、同一人帮教的工作机制,实行社区矫正教育管理与安置帮教责任包办制度,降低帮扶成本,提高帮扶效果。四是管控教育与帮扶救济同步。社区矫正与安置帮教在管理方式方法上有相互借鉴之处,“管控、教育、帮扶、感化”是两者在管理上共通的四部曲,有效避免了重复劳动,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四)多方联动,不断开拓新的就业渠道。社区矫正人员的安置工作是搞好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要环节,做好此项工作有利于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为了切实加强此项工作,给社区矫正人员创造良好的就业条件,结合我团实际,社区矫正领导小组与各社区进行沟通交流,积极为帮教人员寻找并提供过渡性就业岗位,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并对其开展思想教育和帮教管理活动。

三、2012年工作思路 2012年我们会继续积极做好社区矫正工作,及时了解掌握社区矫正人员的情况和动态,不断完善社区矫正帮教措施,强化过程管理。认真解决社区矫正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新路子新方法,为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作出最大的努力。

1、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各项工作依法规范进行。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要按照师团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任务和要求,加强对试点工作的领导。社区矫正工作者要积极探索 积累社区矫正工作经验,精心组织实施,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确保社区矫正工作取得实效。

2、夯实工作基础,抓好组织队伍建设,提升基层监管和帮教工作水平。要积极根据各种有利优势,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各种资源,积极构筑较为完善的社区矫正平台,为社区矫正工作提供良好载体,提高对矫正工作的认识。同时,要加强矫正工作办公室内部台帐资料和矫正对象卷宗资料的管理工作,杜绝泄密、遗失卷宗资料现象的发生。

3、深入拓展社区矫正工作管理,努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社区矫正工作人员要积极主动探索社区矫正工作新途径,摸索新的管理模式。要针对矫正对象在转入矫正期,心理上都有一种失落感,认为自己被社会、家庭抛弃,不安心改造的情况。要依法落实奖惩制度,对表现好的,服从监管的矫正对象,给予行政奖励、减刑等。29团司法所

2011-11-10篇二:2015年xxx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年终总结 2014年山嘴子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 年终总结 2014年山嘴子镇社区矫正工作在镇党委、镇政府的领导下,在县司法局强有力的指导下,各成员单位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下,社区矫正工作稳步推进,积极探索创新,狠抓措施落实,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全镇现有矫正服刑人员八名,缓刑七人,管制一人。接管的矫正对象未出现一例漏管,脱管现象。现总结如下:

一、矫正工作的开展情况:(一)构建健全机制,确保社区矫正工作顺利进行。

1、建立完善领导组织机构、落实经费保障。我镇社区矫正工作小组由镇政法委书记王立新任组长,和山嘴子派出所副所长张强及司法所所长梁建文为副组长。经费保障构入财政预算,保障了社区矫正工作的正常开展。

2、建交分工负责的协作机制。

山嘴子司法所召开了社区矫正会议,在会议上明确相关部门的责任、义务并要8个村委会中,各村(居)委会明确一名分管领导和一名工作人员为社区矫正联络员,负责处理涉及本村的社区矫正相关事宜。各成员单位在分工负责的基础上,密切配合,相互协作,积极发挥职能优势,有效促进社区矫正的开展。(二)构建平台,严格管理,确保试点工作科学规范运行。

1、山嘴子镇司法所设置了专门的社区矫正办公室,为矫正对象开

展学习、谈心、汇报思想情况等活动提供了固定的场所,为社区矫正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

2、进一步贯彻工作制度。

统一贯彻了社区办公室工作制度、接收登记制度、监督管理制度、培训制度、会议制度、档案管理、手机使用制度等制度,并严格执行各项制度规定,依法矫正。在此基础上,又重点加强了三个方面的制度建设。一是结合社区矫正工作行为,建立了请示报告制度。二是建立了信息宣传、统计手机使用管理等制度,并定期向县矫正办上报各项信息和数据。三是建立了请销假、谈话制度,对请销假的矫正人员要求到县司法局矫正办报到请、销假。

3、规范工作流程。

(一)加强组织领导,夯实矫正工作基础。我司法所社区矫正领导小组高度重视社区矫正工作,充分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切实加强工作领导, 落实工作责任,按照分级管理原则,层层抓落实。

(二)完善工作体系,扎实开展监管教育和帮扶工作。我司法所加大衔接管控体系建设,完善解除矫正与落实安置帮教相衔接等工作机制,及时转发县、镇有关矫正对象教育管理工作规定,镇领导小组与村委会负责成员积极配合、通力合作,积极开展社区矫正对象监管教育帮扶工作,严格执行周报告、月汇报、每月一走访和外出请销假等制度。

(三)加强管控,力促社区矫正与安置帮教无缝对接。为使社区 矫正工作与安置帮教工作顺利衔接,保证矫正对象解矫后不脱管、不漏管,我司法所积极探索社区矫正与安置帮教工作有效结合新思路,实现社区矫正向安置帮教的无缝对接。一是解除矫正与签订帮教协议同步。矫正期满之日,即由司法所长向解矫人员当面宣读《社区矫正期满宣告书》,在办理解矫手续同时,与解矫对象签订《帮教协议书》,直接纳入安置帮教体系管理。二是个人档案材料移交同步。解矫后,矫正对象身份转变,原有的一套基本材料随之移交,重新建立归正人员一人一卡一档,经过社区矫正后,这部分人员底子清、情况明,建档工作非常顺畅。三是管控教育与帮扶救济同步。社区矫正与安置帮教在管理方式方法上有相互借鉴之处,“管控、教育、帮扶、感化”是两者在管理上共通的四部曲,有效避免了重复劳动,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4、实施人性化改造,提高矫正质量。

为了让矫正对象感受到自由和不自由之间的差距,我们今年 要采取电话交谈、家庭走访、个别谈话、感化心灵等方式对 正对象进行人性化的挽救。

三、对社区矫正工作下一步打算 : 2015将针对薄弱环节不断整改,并积极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进一步规范矫正对象个人档案;二是加大宣传力度,让 多的人了解和参与社区矫正工作;

三、充实工作队伍,搞好社 区矫正工作者的培训;

四、是深入调查研究,认真分析、思考 研究社区矫正工作,将社区矫正工作推上新台阶。

在矫正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突出感染性,为矫正对象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支持分类管理,突出针对性,为每位矫正对象制定不同的个案;坚持攻心教育,突出有效性,做到以矫正对象的思想政治教育入心入脑,使罪犯负罪在社区、改造在社区、劳动在社区,最终达到重做人在社区的社区目的。

山嘴子司法所 2014年11月5日篇三:司法所2010年社区矫正工作总结

古河司法所2010年社区矫正工作总结 2010,古河镇司法所认真贯彻省、市、县有关开展社区矫正文件规定,加大工作力度,全面落实各项措施和工作制度,认真管教和改造好社区矫正对象,严格执行监管职责,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工作任务。

一、基本情况

截止2010年12月底,我镇共接收社区矫正对象12人,本解矫3人,目前在矫9人,其中缓刑8人,假释1人。

二、建立健全社区矫正工作机制

1、加强组织建设,组建高素质的工作队伍。

为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区矫正工作组织机构,镇、村两级成立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配齐配强工作人员,提高运行质量和工作效率。组建以镇司法所牵头的司法干警,各村、社区干部为社区矫正志愿者的工作网络,做到工作有人管、有人问,把具体工作落到实处。

2、完善规章制度,确保工作出成效。

管理出成效,为及时准确掌握矫正对象思想动向、行踪,我们将《社区服刑人员行为规范》、《社区矫正对象须知》发放给社区矫正对象贯彻执行。

3、加强管理,密切联系矫正对象。

为进一步规范化管理,我所严格执行社区矫正各项管理规定,特

别是严格了外出请假制度,要求每名矫正对象每周电话汇报思想及行动情况,每月到司法所做书面汇报,定期组织公益劳动和集体教育。为加强联系,了解矫正对象的情况,我所工作人员每月定期走访矫正对象并为两名矫正对象配备了gps定位手机。

三、周密部署,确保矫正工作衔接到位

在的各个阶段,凡是在收到法院或司法局的相关法律文书后,城关司法所均做到在三个工作日内联系社区矫正对象,督促矫正对象及时到司法所报到,及时建立矫正档案,及时与社区、村治保组织做到衔接工作,及时告知社区矫正对象应注意的事项,并采取每周一联系,每月一见面的方法,随时掌握矫正对象的信息和动态。使每一名社区矫正对象能够迅速、规范、全程的纳入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的监管范围。

四、改造成果

通过一年的工作努力,古河司法所管理和改造的全部社区矫正罪犯,服从管理,认真参加学习和劳动,按时汇报思想情况,今年到现在为止共有3人顺利解除矫正,无一人重新犯罪。

古河司法所

2010年12月14日篇四:仓前司法所2014社区矫正工总结 仓前司法所2014社区矫正工作情况汇报 2014年,仓前司法所在区司法局和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领导及关怀指导下,认真履行各项工作职责,扎实有效开展好矫正工作。现将本矫正工作情况作一汇报:

一、社区矫正工作基本情况

目前仓前司法所在册社区矫正人员13人;其中男性12人,女性1人。缓刑11名,假释1名,暂予监外执行1名。城镇籍8名,农村籍5名。今年来,累计接收矫正人员5人,解除社区矫正19人。截止目前,完成审前调查案件5件,开展集中教育202人次、社区服务416人次,个别谈话199人次,走访教育83人次,风险评估35人次,心理咨询14人次。本,矫正人员中无一人收监执行,无一人再犯罪。

二、社区矫正工作开展情况

(一)组织保障、落实有力

我街道社区矫正领导小组高度重视社区矫正工作,充分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切实加强工作领导, 落实工作责任,按照分级管理原则,层层抓落实。今年,加强了社区矫正队伍建设:

一是改变以往单一主抓模式,借用综治网格化管理,成立了由社区治保主任为具体帮教责任人,网格专管员为具体帮教实施人兼志愿者的专业化社区矫正队伍。减轻了以往因社区司法行政人员身兼数职而无暇更好的履职做好矫正工作的情况,提高了矫正质量。二是加强社区矫正帮教工作站建设,做好定期对工作站的走访,结合组团监察室例行检查中存在的不足,把问题带入工作站并进行现场工作指导,促进工作站的矫正工作得以进一步规范。

(二)落实制度,规范工作 一是常规管教措施到位。坚持做好每日两次的信息化核查,密切掌握矫正人员日常行踪;紧密结合全区推进“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重点工作,有效开展社区服务活动;组织电化教学、观看法制视频等多种形式的教育学习,增强集中教育效果;严密规范入矫宣告、管理等级调整、考核奖惩等矫正活动,规范运行社区矫正工作。二是帮教工作开展经常。深入开展走访排查和谈心帮教活动,详实掌握矫正人员日常动态。特别是今年“五一”期间,司法所工作人员坚守岗位,对每一位矫正人员开展了走访教育,督促社区矫正人员不参与、不组织各类违法活动;同时对生活困难、身体患病的章春生等社区矫正人员及时进行帮扶,协调各方解决矫正人员实际生活困难。

三是协作监管机制健全。健全了社区矫正人员信息交换渠道和互通机制,与派出所建立了矫正工作双向联系登记本,每月及时核对核查;与检察室每月及时沟通反馈矫正人员动态信息。通过公、检、司的齐抓共管,有效预防了社区矫正人员脱管、漏管和重新违法犯罪。

(三)建档立制、做实工作

今年,司法所继续按局要求做好档案规范整理,坚持高标准完善一人一档,每月详细记载矫正人员的个别谈话、思想汇报、电话汇报、参加社区服务等相关内容,切实把矫正的日常文档记录工作做实做到位。

此外,我们加大对社区矫正工作的的宣传力度。利用街道开展的重大宣传日,宣传有关社区矫正工作的各项法规,社区矫正工作的意义,我所社区矫正工作中好的做法。通过不同形式的宣传,营造工作氛围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源支持、参与社区矫正。

二、存在的薄弱环节

一是少数社区矫正人员自身身份认识不够。特别是新入矫的人员,每月定期要做的规定动作,不够自觉,需要提醒。缓刑类的、矫正时间短的人员社会服刑的意识比较淡薄。

二是人员管理上还有漏洞和盲区。特别是人员报到之后、入矫之前,但还未实施手机定位期间,难以掌握人员的去向和行踪,极易发生违规行为且难取证,监管上还是有漏洞和盲区的。

三是社区矫正的知晓率、参与率、社会帮扶力度有待加强。

三、下步打算 2015将针对薄弱环节不断整改,并积极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进一步加强矫正人员教育监管力度,提高社区矫正质量; 二是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社区矫正工作;

三是进一步深入调查研究,认真分析、思考、研究社区矫正工作,将社区矫正工作推上新台阶。

仓前司法所篇五:社区矫正工作个人总结 2011社区矫正工作个人总结

这半年里,我在局领导、所领导及同事的光心个帮助下圆满的完成了各项工作,在思想觉悟方面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现就本个人工作总结如下:

1、思想政治表现、品德素质修养及职业道德方面

能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通过报纸、杂志、书籍积极学习政治理论;遵纪守法,认真学习法律知识;爱岗敬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积极主动认真的学习专业知识,工作态度端正,坚持原则,秉公办事。

2、专业知识、工作能力和具体工作方面

自今年6月份到狼山镇街道司法所工作半年时间,在这期间主要协助司法所做好社区矫正日常管理工作。社区矫正是一项全新的工作,但为了搞好工作,我不怕麻烦,向领导请教、向同事学习、自己摸索实践,在短时间内便熟悉了社区矫正工的作,明确了工作的程序和方向,提高了工作能力,在具体的工作中形成了清晰的工作思路,能够顺利的开展工作并圆满地完成工作。

在这半年里,我本着把工作做得更好的这样一个目标,开拓创新,圆满的完成了以下工作:(1)协助司法所做到入教规范、解矫及时,矫正方案客观、科学,按照方案实施个别教育,并在每季度开展阶段性跟踪评价。

(2)协助司法所对社区服刑人员开展集中教育、公益劳动、出境报备等工作。这些工作是社区矫正日常管理的重点内容,主要做好协助所里通知社区服刑人员准时参加活动,并及时做好台帐资料记录。(3)认真做好社区服刑人员管理工作,充分利用ibs定位系统每日查询社区服刑人员的行踪轨迹。在这半年中无重新犯罪情况发生。

(4)做好走访、帮教、思想汇报、电话汇报等日常工作。

(5)认真做好矫正人员台帐信息的录入工作。(6)认真、按时、高效率地做好所里交办的其他工作。

3、工作态度和勤奋敬业方面

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能够正确认真的对待每一项工作,工作投入,热心为大家服务,认真遵守劳动纪律,保证按时出勤,出勤率高,没有无故缺岗,有效利用工作时间,坚持岗位,需要加班完成工作时加班加点,保证工作能按时完成。

4、工作小结 目前我负责2名社区服刑人员和5名安置帮教人员的管理,还有矫正人员台账信息的录入工作,经过半年的不断学习和不懈的努力,使工作水平有了长足的长进,为我镇社区矫正工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篇13:接受社区矫正保证书(司法所)

自今年2月份以来, 按照《天津市司法局关于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监管教育安全年活动的通知》的部署要求, 南开区司法局制定了《南开区司法局社区矫正工作监管教育安全年活动实施方案》, 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是制定了《南开区社区矫正工作责任追究制度》, 强化执法队伍建设;二是联合区公、检、法等相关部门, 集中开展惩治社区服刑人员违规违纪行为专项活动;三是制定了《天津市南开区社区服刑人员外出请假办法》, 规范社区服刑人员外出请、销假制度;四是通过手机定位管理、指纹识别系统等手段做到每月一排查, 重大节日必须排查, 重大政治活动期间加密排查, 切实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五是坚持集中、个别教育相结合, 认真落实周汇报、月总结、季评议、年鉴定等制度, 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六是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做好困难社区服刑人员家庭的帮困扶助工作, 争取家人对社区矫正工作的支持与配合;七是组织司法所干警进行社区矫正突发事件演练, 提高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八是会同区委政法委、区检察院对辖区司法所进行专项执法检查;九是针对社区服刑人员违规违纪行为, 与区检察院联合开展集中教育和警示教育活动。

日前, 天津市司法局检查组赴南开区司法局进行督导推进, 检查组对南开区司法局“安全年”系列方案、制度、一系列举措及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 并建议将成功经验进行固化, 形成长效工作机制, 并争取推广到其他区、县司法局。

篇14:接受社区矫正保证书(司法所)

监地联合矫正彰显刑罚威严

如何做到社区矫正人员不脱管、不漏管,尽力减少重新违法犯罪;地方怎样携手监狱,调动社会资源和各方积极性参与社区矫正工作?这是以高星火局长为首的领导班子一直津津乐道的话题。自2011年以来,司法局多次赴沙洋各监狱调研,与监狱服刑人员直接交流,听取监狱民警工作汇报,召开监地联合帮教工作研讨会,广泛征求意见,经过开展可行性研究和反复论证,一份监地联合帮教协议书终于浮出水面,在钟祥市委市政府及湖北沙洋熊望台监狱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钟祥市司法局与沙洋熊望台监狱共同约定,通过创新联合帮教机制和教育管理手段,资源共享、密切配合,实现社区矫正与监狱矫正有机结合、良性互动,为监地双方矫正教育管理工作搭建了重要平台,也为司法局创新和丰富社区矫正教育形式提供了重要载体,标志该市社区矫正教育活动的开展进入了基地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新阶段。

“参观了监狱服刑人员学习、改造现场,看到高墙电网,真切感受到监狱执法的公正与严格,内心十分震撼。我一定更加珍惜社区矫正机会,积极改造,回报社会。”钟祥市社区矫正人员周某在接受现场教育后如实地说。周某作为赴熊望台监狱首批接受教育的26名社区矫正人员之一,一起实地参观了监狱服刑人员的生活、劳动和学习现场,听取高墙内外服刑人员“现身说法”。通过身临其境的教育,广大矫正对象深刻体会到了高墙内外的巨大反差,强化了社区矫正对象的在刑意识,监狱服刑人员也更加深刻体会到了自由的珍贵,从而促进社區矫正对象和监狱服刑人员更加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认真接受矫正教育和监狱改造。

该局从2011年开始,把监狱力量向社区矫正工作引入,规定该市每一名前来报到的社区矫正人员,由到该局挂职的监狱司法警察(1人由市委组织部任命为副局长,1人挂任市社矫办副主任)着装谈话,向社区矫正人员当场宣告法律文书内容,宣读社区矫正人员应当遵守的规定以及违反规定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等,推行社区矫正人员日常记实管理等工作机制,免费发放《致钟祥市社区矫正人员及家属的一封信》、《社区矫正人员服刑指南》、《社区矫正工作宣传手册》等资料,对违反社区矫正规定且情节较轻的矫正人员,及时采取传唤、训诫教育等措施,形成震慑力,体现刑罚执行的严肃性和强制性。

社会携手矫正感受关心温暖

在局领导班子的带动影响下,全市各司法所现已形成了广泛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综合运用各种社会资源参与社区矫正的浓厚氛围。

郢中司法所经多方奔走呼吁,两年时间里先后为19名社区矫正人员和4名刑释解教人员申请办理了低保、提供工作岗位或让其享受相关优惠政策,司法所长雷继祥用真情实感帮教的感人事迹在郢中街办被传为佳话;他还联合中学、职校开展文化教育和技术辅导等帮教活动,组织社区矫正人员进学校“现身说法”,促进社区矫正人员改造和回归;与法庭、派出所等单位密切联系,对因拆迁、就业等原因需暂时脱离原籍监管的社区矫正对象加强跟踪管理。旧口司法所积极争取政策扶持,支持和鼓励社区矫正对象就近自主创业,其中有13人年收入过万元,该镇刘湖村原党支部副书记、村主任吴某(女)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思想情绪波动大,感觉无脸见人,在社矫正办主任赵平海耐心劝解和细致帮教下,她年纯收入8万余元,吴某也被评为“湖北省社区矫正对象改造积极分子”。 柴湖司法所加强与财政、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的协调,通过帮助推荐就业、办理低保医保、落实责任田等形式,解决社区矫正人员生活、医疗等方面的困难,为社区矫正对象回归社会营造良好外部环境,消除诱发矫正对象重新违法犯罪的客观因素,使他们深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减少对社会的抵触,激发其悔过自新、自觉接受矫正的积极性,引起了省司法厅领导的高度重视。像司法所这样聚集社会力量帮扶困难家庭、以真情帮教感化社区矫正人员,加速社区矫正人员再社会化进程的例子在该市已不再算是新鲜事。

司法局还借助社会力量,组织动员青年志愿者、离退休人员及社会各界人士与社区矫正人员结对子,开展电话交谈、网络交流、家庭走访、心理咨询“一帮一”、“多帮一”等帮教活动,凸显人性化管理服务理念,强化社区矫正人员认罪悔罪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矫正对象真正感受到党和社会的关心和温暖,促进矫正对象成功转化,走上新生之路。

异地托管矫正一个也不能少

司法局还通过创新社会管理思路,根据社区矫正人员的具体情况,积极探索建立社区矫正对象异地托管机制和分类管理、分阶段教育、分级矫正办法,制定矫正方案,确立矫正目标、内容和方法,提高矫正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还没有建立社区矫正人员全国范围异地托管体系的特殊背景下,石牌司法所依托外出流动党支部管理社区矫正人员,在外出党支部建立社区矫正工作站,由该流动党支部书记、豆制品行业协会会长及矫正对象亲属组成帮教小组跟踪管理、教育与服务,实行一日一记载、一周一汇报、一月一学习、一月一劳动、一季一小结,并将社区矫正对象生产、生活情况及时反馈司法所。石牌司法所在社区矫正日常管理工作中坚决做到“三结合、五走访”,即集中教育与公益劳动相结合、心理矫治与行为矫正相结合、及时掌握信息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做到接收走访、家庭出现纠纷走访、生活困难走访、重大节日走访、社区矫正对象疾病走访,落实“三见面”(司法人员与社区矫正人员见面、社区(村)主任与社区矫正人员见面、工作人员与矫正人员亲属见面)的工作制度,及时了解社区矫正对象思想动态,帮助解决其实际问题。

钟祥市探索依托外出流动党支部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以来,不仅未出现一人脱管、漏管和重新违法犯罪,反而涌现出了一批致富能手与“护法使者”。该市石牌曹咀村李某与石牌镇真武村亢某同在兰州经营豆制品生意,去年8月3日凌晨,两人因争摊位,在城关市场手持利刃对恃时,被正送豆制品到该市场的社区矫正人员亢某某撞见,亢某某立即大喊一声,令双方将刀放下,并说:“现在是法治社会,有什么事坐下来好商量,我就是因争摊位一刀将别人砍伤了,现在还在服刑,这样的事千万干不得啊!”在他的说理下,双方主动放下凶器,达成和解,及时避免了一起恶性事件的发生。

钟祥市依托外出流动党支部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大大提高了外出社区矫正人员的教育改造质量,有效遏制了脱管、失控现象,现正逐步形成一套适合社区矫正人员外出务工、就业、学习的矫正管理和工作新模式,它的内涵和外延还将在实践中不断深化拓展。省司法厅社区矫正办副主任姜正文到石牌司法所检查指导社区矫正工作时对该做法十分赞赏,并指出要做好总结推广。

心理咨询矫正顺利融入社会

在今年2月份召开的全市司法行政工作会议上,又传来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钟祥市司法局将举全局之力,争创全省一流“心理咨询室”。司法局还聘请该市人民医院心理医生担任局首席心理咨询师,根据社区矫正对象的性格特点、成长经历、家庭环境、犯罪背景、犯罪类型等因素,科学制定相应的矫正方案和教育措施,开展矫正对象风险评估、心理咨询和心理危机干预,帮助社区矫正人员顺利回归并融入社会。在此基础上,该局已取得心理咨询师资格的司法行政干警今年还将分期分批跟班实习,并以乡镇为单位,在全市广泛开展社区矫正人员团体心理咨询活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矫治。

钟祥市司法局通过开展监地联合帮教,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和一切积极因素,完善社区矫正对象异地托管机制,运用心理咨询、技能培训、就业指导、困难扶助和公益劳动等综合矫正手段,着力构建社区矫正工作长效机制,促进社区矫正对象顺利回归社会的的做法受到了社会各界好评,被称作社区矫正“钟祥模式”。

社区矫正工作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做好新形势下的社区矫正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政法委和司法部党组关于政法干警践行“忠诚、为民、公正、廉洁”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以更加饱满的激情,更加高昂的斗志,更加务实的作风,贯彻落实《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和全国、省、市政法工作会议精神,不断创新,努力探索和形成钟祥社区矫正工作的特色,为湖北省乃至全国社区矫正工作奉献出钟祥的经验。

上一篇:中学生自我评价短文下一篇:监察法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