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教育的十大关键点

2024-05-23

孩子教育的十大关键点(共8篇)

篇1:孩子教育的十大关键点

教育孩子的 “十大戒律”

不要把小孩子当成大人来要求,把大孩子当成小孩子来管束;

不要把“听话”作为好孩子的唯一标准,给“调皮”贴上坏孩子的标签;

不要为孩子包办代替一切事情,让孩子失去学会长大的`机会;

不要把父母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让孩子学不会为自己的选择而负责;

不要强化孩子的缺点,拿自己孩子的弱点和别的孩子的优点做比较;

不要当众羞辱孩子,对孩子施以语言的暴力;

不要对孩子百依百顺,让孩子受不得半点委屈;

不要让课业负担充斥孩子的所有时间和空间,把考出高分当成孩子的唯一生活目标;

不要捂上孩子的眼睛和嘴巴,让孩子这也不许看,那也不许说;

不要捆上孩子的脚和手,让孩子这儿也不许去,那儿也不许摸。

这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爱。

篇2:孩子教育的十大关键点

大多数夫妇总会在某些时候争论如何管教自己的孩子。毕竟,你和你的配偶是不同的人,自然会或多或少的有不同的养育方式。要知道,有分歧是必然的。婚姻毕竟是来自不同家庭背景和信仰的人的结合,这很容易导致教养关系紧张。

一、给予支持

订一条规矩,如果父母一方在教训孩子,另一位家长[微博]即使意见不一样也必须给予支持。如不这样做,孩子会觉得父母都不是个统一的团队,因而影响家长的权威;你的孩子会发现他可以避开你所有的奖惩规定。(注:这条不适用于父母忽视或虐待自己孩子的情况。如果你觉得你的配偶做的事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你必须制止道:“我不会坐视不理。”然后采取必要的步骤以确保孩子的安全。)

二、教育同步

教育孩子时,就如何进行下一步努力达成一致。请注意,您若在如何教养的问题上有冲突也会让孩子烦恼。孩子不喜欢看到自己的父母争吵,而这些争斗对其可产生长期影响。要知道每次你跟伴侣的争吵,都将削弱对孩子的重视。你的重点由如何教孩子做人和解决问题变成了父母间的抗争。即使你不能完全同意,关键时刻也要彼此支持。过后,当风平浪静时(听不到孩子的喧闹了),你可以与配偶讨论一下如何更好的处理事情,而后达成统一战线。

三、谁对当前问题最敏感?

如果你和配偶真的不能达成一致,而且任何一方都不能理解对方,那么更敏感的一方可以打破僵局。比方说,你觉得12岁的孩子到好朋友家参加过夜派对没有问题,但你的配偶仍怕让孩子独自在外。你可以说:“我对此很在乎。我真的希望你能支持我,尽管你可能看法不一样。”或者,“我虽然不确定这是否是最好的方式,但我的直觉告诉我应该尝试一下。你能支持我吗?”

四、心情平静时谈育儿对策

平静地聆听对方的观点而不找茬,你会有更大把握影响配偶的决定。请记住,没有人的想法会是绝对“真理”。思考事情的方式有很多,不是非你的方式不可。你若能尊重这个事实,承认别人的不同想法,你也有机会让伴侣敞开心扉接受你的想法。否则,你的态度让隔阂加深,你们在此问题上两极分化而争吵,那就偏离重点了。

五、同情你的孩子,但不要贬低配偶

如果你的配偶对某事很坚持,你又决定给予支持,你可以同孩子说:“我知道妈妈不准你去过夜派对让你很难过。我知道你的烦恼是因为你觉得自己已经可以独立了。”你同情孩子的感受,但不破坏统一立场。当你表示同情,孩子也会觉得有人理解他/她,而不孤独。孩子仍旧要遵守你和伴侣的共同决定。过后,爸爸可以和妈妈一起讨论不同意见,也许他们会为下次出现类似情况而制定不同对策。

六、了解配偶家庭背景

也许你很难理解伴侣抚养孩子的方式,因为它同您自己的方式大相迳庭,所以你对他的思维方式嗤之以鼻。建议你去了解一下他的家庭背景,以及为何某些信念根深蒂固。这可以帮您更客观、更就事论事,而且可以少一些偏激的结论。尝试在不断变化的安全问题、环境问题和文化规范上互相帮助。你配偶童年时有效的方式,现在可能没有什么用了。或者他家人以前的处事方式不再适用于你现在的家庭。害怕改变和差异常会引起父母间的冲突而让人忽略了最适合目前情况的措施。

七、父母争吵让孩子们逃脱

有时,孩子们会利用父母不是意见分歧来操纵你。他们甚至可能用挑拨离间来脱身。比方说,你的丈夫对儿子的功课要求非常严格,但你觉得他给了孩子太多压力。想一下这个场景:做功课时你儿子说他“数学很烂”,并抱怨老师。你的丈夫责备他,要求他提高数学成绩。孩子没有理会而找你帮忙。就在这时,你跳出来说:“放开他,他做的很好。”你丈夫答道:“如果他做得好,他会有更好的成绩。”现在矛盾就升级了。你回应:“你太严格了——这就是为什么他会这样,因为你对他太苛刻。”同时,您的孩子在一边看电视,没有做他应该做的功课。这种情况就是焦点摆错了地方。当孩子惹出这些争论,他们就逃避了应遵守的纪律,也没有被追究责任。此外,紧张的争斗造成家庭气氛紧张,这往往导致孩子更加冲动。如果你更专注互相争斗而忽略了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负责,那他们是不会进步的。

八、花时间独处

花时间较量谁对谁错不如着重制定一个计划。如果你需要时间考虑,试着去散步、做的别的事情,或开车兜风。回来后再找时间谈心。你可以说:“让我们每人花几分钟谈谈这事。我要听你说,我不会出声。我不会打断你。只要让我知到这事对你为什么那么重要,因为你通常对事物不会如此执著。”

九、如何倾听

夫妻最好给对方几分钟的`时间说说为什么某些问题很重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愿,自己的渴望,自己的传统,自己对未来的展望。如果我们能花几分钟时间不急不躁地倾听别人——不辩护或指责,或试图说服我们的伴侣同自己一样——听他们的原由,很多时候,你们就可以找到共同点。你可以说:“我们可以怎样协商一下呢?”或者“我了解了。现在我明白为什么这事对你那么重要。我虽然感觉不那么强烈,但我会支持你的决定。”最重要的是,你们知道有人理解自己。

十、需要专业人士帮助吗?

篇3:孩子视角中的十大家庭教育问题

我们将孩子们对家庭教育的意见归纳为十个问题, 并邀请中国教育学会、河南省素质教育研究会及郑州教育科研所的教育问题专家一一进行解读和点评。

一、不要只关心考试成绩, 考不好时能不能别骂我?

“考试没考好回家挨爸妈打骂”, 这几乎是孩子们异口同声的第一“怕”。一名小学四年级女生说:“妈妈只关心我的考试成绩。她满意时, 要什么给什么, 考不好就惨了, 会被骂死。我不管干什么事、说什么话, 她都得扯上学习。压力越大, 越觉得学习没意思。”

专家点评:家长关心孩子的学习, 最重要的应是关注过程, 督促、帮助孩子扎实掌握知识, 而对于考试结果, 则要待以平常心。尤其是当孩子考试失利时, 应该帮孩子查找原因, 而不是一味施加压力。现在, 很多家长平常对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 等到发现成绩不好时才着急, 对孩子大发雷霆。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态, 不仅不能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还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 造成孩子对家长的抵触情绪。此外, 一些家长不能正确认识孩子的智力差异和兴趣差异, 别人考满分, 也要自己的孩子考满分, 这是不理性的。

二、不要急于发脾气, 即使我犯了错能不能也听听我的解释?

不少孩子尤其是男孩诉说, 自己出于好奇心弄坏东西或因调皮不小心闯祸时, 常被父母训斥甚至打骂。他们认为有些时候犯错是有原因的, 可父母从来都不听自己解释, 甚至有时坏事不是自己干的, 也会被强加到自己身上。

专家点评:家长首先应认清, 乖孩子是好孩子, 调皮的孩子也不是坏孩子。家长不要因为孩子年龄小, 就经常居高临下地教训孩子, 而应学会把孩子当做一个平等的人来对待, 倾听孩子内心的想法, 以自己的价值观、社会经验参与对话, 引导孩子思考, 做出选择, 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如果动不动就用威权说话, 暴力压制, 就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并在其幼小的心灵中种下暴力的根苗。

三、不要希望我十全十美, 能不能别总拿我跟别人比?

“爸妈总是拿我的缺点跟别人的优点比, 在他们眼里我总是不如别人!”这是很多孩子对父母不满意的共性问题之一。

专家点评:父母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优秀的, 所以往往不切实际、不自觉地希望自家孩子样样都棒, 这是典型的望子成龙心态。殊不知, 这种心态对孩子伤害很大。因为当父母总是求全责备, 而孩子怎么做都无法令父母满意时, 他们就会产生深深的挫败感。这种感觉, 会严重伤害孩子的自信心。心理学实验证明, 父母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 发自内心的赏识和鼓励, 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动力。

四、不要总是唠叨学习, 能不能给我一点娱乐的时间?

高年级小学生和中学生对父母“盯得太紧”反映非常强烈。有学生反映:“哪怕我看一小会儿电视, 妈妈就唠叨‘什么时候了, 快学习去’。”“学校像集中营, 家里的气氛同样紧张, 我妈全力为我服务, 端饭倒水, 休息的时间都不给我, 更别提自由娱乐了。”

专家点评:青少年正处于思维活跃期, 他们的生活应是丰富多彩的。在目前“应试教育”模式难以根本改变的大环境下, 家庭应尽可能使孩子的生活轻松快乐, 而不应再给孩子增加过多的心理压力。近年来, 由于学习压力过大带来的中学生、大学生心理疾患发病率不断上升, 神经衰弱、焦虑症、抑郁症患者显著增多。孩子的学习重要, 健康成长更重要, 希望家长们深思之。

五、不要那么好奇, 能不能允许我保留点小秘密和个人空间?

有的中小学生反映父母希望自己是“透明人”:日记被偷看;电话、短信被翻查;有个好朋友, 他们会把人家个人、家庭的种种情况打听得清清楚楚。总之, 他们认为小孩子就不能有隐私。

专家点评:提出这样问题的多是善于思考的孩子。随着年龄增长, 孩子自然会越来越要求有属于自己的独立空间。但很多家长意识不到这一点。他们一直把孩子当成自己的附属品, 从来没有把他们当成有独立人格的人来对待。在孩子小时, 这种态度引发的问题还不明显, 当孩子成长到一定年龄时, 粗暴干涉孩子个人空间就会引起反感, 使得孩子对父母紧闭心扉。

六、不要言而无信, 要求我做到的能不能您先做到?

这个问题引起很多孩子的共鸣。“爸爸妈妈说话不算数的例子太多了, 三天三夜说不完。”“不管说什么, 他们总是有理的, 胳膊扭不过大腿。”“爸妈总要求我诚实, 可我爸常说谎, 我批评他却挨他骂。”“我爸妈不让我打电脑游戏, 可我爸自己经常整夜上网打游戏。”

专家点评:家庭教育之所以对孩子影响最大, 关键就在于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父母不要以为告诉孩子怎么做就可以了, 其实比言传更重要的是身教。研究表明, 无论家长嘴上说什么, 孩子学习的, 往往是父母实际的行为方式。所以, 要教育好孩子, 家长必须身体力行。

七、不要过多干涉我交友, 能不能别让我只跟学习成绩好的人交朋友?

有学生接受采访时说:“父母要求我只能跟成绩比我好的同学玩。”“我有个好朋友, 可我妈不喜欢她, 就不让我跟她玩, 我很苦恼。”

专家点评:交友是孩子学习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方式。对此, 家长应该关注, 引导孩子学会与各种各样的人相处, 提高辨别力, 但不应强硬干涉、限制。想把孩子放到完美真空中成长的想法, 既不现实也不明智。

八、不要漠视我的兴趣, 为我选择课外班时能不能听听我的意见?

很多中小学生反映, 放学后要上各种各样的课外培训班, 而很多课程并非自己愿意, 是家长逼着上的。

专家点评:兴趣是孩子成才的最好老师。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兴趣和意愿。此外, 报课外培训班切忌贪多, 如果因负担过重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结果会适得其反。

九、不要那么虚荣, 能不能别把我当成花瓶到处展览?

“最烦父母带着我去参加朋友聚会。”“父母总喜欢看到我被大家夸奖, 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可我就讨厌被大人们指指点点, 品头论足。”这是不少十二三岁孩子们的共同感觉。

专家点评:孩子小的时候可以任由大人摆布, 可随着年龄增长, 自我意识萌醒, 他们对自己、周围的人和事都有了自己的观点, 进入青春期后尤其显著。家长要注意这一变化, 及时调整对待孩子的方式方法, 尤其在社交场合, 要像对待成人一样对待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

十、不要简单粗暴, 当我遇到挫折时能不能给我一点安慰?

有不少学生不愿意跟父母交流, 不愿意把自己的事情告诉父母, 其实是因为有教训。如有的同学诉说:有时候与同学发生矛盾或者在外面受了欺负, 回家告诉父母后, 不仅得不到安慰, 反而被训斥“你就是太笨才会被欺负”, 因此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就不愿告诉父母。也有的同学反映, 不愿把自己遇到的挫折告诉家长, 是因为家长老是要插手, 把事情搞得更复杂。

篇4:孩子教育的十大关键点

温家宝总理在2007年全国人大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国家要大力推进教育公平,让所有的人上得起学、读得起书,建立国家助学体系。2007年9月,财政部正式宣布从2007年秋季开学起,进一步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每年用于助学的财政投入、助学贷款和学校安排的助学经费将达500亿元左右。全国1800多所高校约400万名学生和1.5万所中等职业学校约1600万名学生将从中获益。

新的国家助学体系,按照“加大财政投入、经费合理分担、政策导向明确、多元混合资助、各方责任清晰”的基本原则,通过加大财政投入,落实各项助学政策,扩大受助学生比例,提高资助水平,将从制度上基本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问题。

国家助学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完善国家奖学金制度。中央继续设立国家奖学金,用于奖励普通本科高校和高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中特别优秀的学生,所需资金由中央负担。中央与地方共同设立国家励志奖学金。二是完善国家助学金制度。中央与地方共同设立国家助学金,用于资助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中等职业学校所有全日制在校农村学生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三是完善和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大力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与国家助学贷款享有同等优惠政策。四是完善学校的减、免、借、贷、奖、助等办法,学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从事业收入中足额提取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学费减免、国家助学贷款风险补偿、勤工助学、校内无息借款、校内奖助学金和特殊困难补助等方面的开支。同时,进一步落实、完善鼓励捐资助学的相关优惠政策措施。

根据财政部的报告,我国的国家助学体系已经逐步形成和完善。2005年,我国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两免一补”政策,中央和地方共安排了约70亿元用于中西部地区3400万名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2006年,又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2007年,在全国范围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的学杂费,惠及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约1.5亿人,为此,2006 ~ 2010年全国累计新增财政教育经费达2182亿元。对中等职业教育,2006年,中央设立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当年安排8亿元,资助80万名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此外,在高等教育阶段,我国初步形成了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奖、贷、助、补、减有机结合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2005年全国高校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总金额达176.6亿元,其中奖、助学金62.42亿元,国家助学贷款76.32亿元,勤工助学等37.86亿元,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483万人次。

财政部提出,为落实新的国家资助政策体系,中央和地方财政2007年秋季学期投入的经费将达到154亿元左右。预计2008年全年,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将在此基础上翻一番,达到308亿元左右。

国家助学体系的初步形成对于推进教育公平、促进和谐社会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也有许多专家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认为,普通高中阶段的助学体系还是一个盲点,应适当考虑将国家助学体系向高中阶段延伸。如果普通高中的助学体系不能建立,就会导致那些特别优秀的学生不得不选择职业中学,这样优秀的师范生源和精英人才在高中阶段就不能享受国家助学体系的恩惠。

7 高考30年

2007年是中国恢复高考30年。高考的话题成为一个最热门的话题,上“百度”搜索一下,有关高考30年的网络新闻就高达近80万条。几乎全国所有的报刊,都刊发了与高考30年有关的纪念文章。同时,对于高考改革与思考的文章也屡见报端。

1977年8月6日,全国科学教育工作会议进行到第三天,与会的武汉大学副教授查全性再也坐不住了,举手要求发言。他向在场的邓小平建议,应该尽快恢复高考。这一建议不仅得到与会专家的赞同,也得到邓小平的肯定,他随即拍板:“既然大家要求,那就改过来。”这一年的冬天,共有570多万人参加了此前已中断10年的高考。这一年,每29个考生中才有1个考上大学。由于报考人数过多,造成印刷试卷的纸张不足,最后,只得调用印刷《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的纸张。我也非常幸运地成为恢复高考第一年的考生。

30年过去了,2007年我国的高考报名人数超过了1000万人,录取比例约为2∶1。 30年来,我国共有近6000万高中毕业生参加高考,1000多万人被高校录取,其中又培养出3万多名博士生和30多万名硕士生。 30年的高考,变化的不仅仅是数字。事实上,高考从恢复的那一天起,就一直处于不断变革之中。

上世纪80年代,教育部对高考做的主要改革是从试卷和教材入手,引进了美国的试卷模式,以取代原来相对粗糙的出题方式。 80年代末期,大学生出现了“公费生”和“自费生”的区别,高考渐渐演变成了“双轨制”,一条腿走在计划的老路上,另一条腿开始迈向市场。1996年,高考正式并轨,所有的学生都成了“自费生”。1999年,高校开始大规模扩招,从前“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高考变得相对轻松,但随之而来的是,大学生失去了计划经济时代的分配保障,就业难的问题开始凸显。

与此同时,高考的形式也在不断变化。1998年,教育部提出“3+x”改革方案;2000年,一些省市开始实行春、夏两季高考招生,以缓解考生“一考定终身”的压力;2003年,高考时间由传统的7月7日提前到6月7日,让考生免受酷暑;次年,教育部将“统一考试,分省命题”的新举措扩大到上海、北京之外的九个省市。

2007年的全国“两会”上,人大代表范谊提交《关于废除高考,创新高校招生制度的建议》,引发了新一轮“废除高考”的热议。不久,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杨东平领衔的民间版的《中国高考改革方案》正式出台。方案中明确提出了关于高考改革的基本价值:保障教育公平;改变以分数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全面评价学生;促进考试和选拔的多样化、多轨化、弹性化;扩大高校自主招生权;重视学生的选择权;促进高考多元化发展。方案提出的目标模式是,以全国统一的学业能力水平考试为主,辅之以高中成绩、高中课外综合表现的多元入学评价;高校确定录取标准,进行加试和面试后自主录取。其基本模式是:基础资格考试+高校自主录取。方案认为,中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学生付费上学、自主择业,已经成为教育购买服务中的消费主体。因而,以学生为本的制度设计,应该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在招生方面,要求赋予学生更多的报考自主权和对高校的选择权。因为只有当学生有权选择高校时,才会真正出现高校为吸引优秀生源而改善服务的竞争。

著名学者许纪霖发表文章,分析高考恢复的意义与价值。他认为,1977年恢复高考,其实质是重新以知识取向来规范和引导社会,选拔社会精英人才,这是20世纪一个具有革命性的重大历史事件。在我国近现代史中,有两个事件至关重要:一是1905年科举制度的废除。清廷一纸诏书废除了维系整个封建王朝政治统治的科举考试,使中国整个社会产生了急剧的分化,特别是传统士绅逐步分化,游离于体制之外,以至引发了辛亥革命和民国时期剧烈的社会动荡。第二个事件便是1977年恢复高考。恢复高考使中国现代化得以重新起步,在某种意义上奠定了中国现代化的格局,它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命运,也关涉到整个国家和民族的走向。毫无疑问,高考的恢复,确立了整个社会发展的价值导向和知识在国家中的地位,开启了以知识作为社会发展核心动力的现代化进程。他同时指出,今天高考的整个制度,乃至具体的考试内容、方法和形式,都与创新型社会的内在要求相距甚远。最关键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呢?就是高考的应试化。表面看来,今天高考的很多题目和方式比过去要科学得多,但客观题的分量却越来越大,无形中将学生的思维强行纳入一个统一和标准化的模式里面,这对创造性思维的发挥是很不利的。高考恢复之初,考试题目虽然带有较强的政治色彩,但大多为主观题,学生拥有相对自由的发挥空间,对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有积极意义。但现在的高考题目,客观的成分越来越强,使考试内容和方法变成了检阅学生是否合格的工具,忽略了对创新能力的考查。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考试竞争使高考变成了评价学生知识是否合格的精致化考试。这样,高考强烈的指挥棒作用就造成了从幼儿园到高中乃至整个教育体系的应试化倾向。他主张,中国的高考制度应该多元化,至少要两条腿走路:一是继续实行原来客观化的考核方式;二是在经济发达、条件成熟的大城市实行自主招生改革。

8 西南联大70年

2007年还有一个特别的纪念活动:西南联大建校70年。它虽然不像高考30年那样受到广泛关注,成为媒体的聚焦点,但是在教育界,还是引起了许多学者的感慨与思考。

西南联大的全称是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迁至湖南长沙,组成长沙临时大学,同年10月25日开学。1938年4月又西迁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设立文、理、法商、工、师范共5个院26个系,两个专修科,一个选修班,同年5月4日开始上课。

北大、清华、南开原为著名的高等学府,它们有各自独特的经历,有各自的教学作风,组成联大以后,不仅把原来各自的优秀传统融合起来,而且汇集了一大批著名专家、学者、教授,当时在西南联大任教的教授达到300多人,其中有吴大猷、周培源、王竹溪、梁思成、金岳霖、陈省身、王力、朱自清、冯友兰、吴有训、陈寅恪、沈从文、陈岱孙、闻一多、钱穆、钱钟书、费孝通、华罗庚、朱光潜、吴晗、赵九章、李楷文、林徽因等日后的大师级人物,校务则由当时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和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共同管理。联大的教授都是各个学科、专业的泰斗或顶级专家,校长也是著名学者、管理大家。他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严谨的治学态度,树立优良教学风气,为创建这所著名的高等学府立下了辉煌的功劳。抗日战争胜利以后,西南联大解散,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分别迁回北京、天津复校。师范学院则留在昆明独立设院,改称昆明师范学院,后更名为云南师范大学。

西南联大虽然只有短短8年的办学历史,但是它形成的文化是值得我们关注和传承的。它拥有自己的校训:刚毅坚卓。拥有自己的校歌,歌词是;“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绝徼移栽桢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尽笳吹弦诵在春城,情弥切。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需人杰。便一成三户,壮怀难折。多难殷忧新国运,动心忍性希前哲。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形成了自己的校风:民主自由、严谨求实、活泼创新、团结实干。8年多的时间,在校学生不过前后8000人,毕业生只有3800人,却培养出了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后来出了共和国7位“两弹一星”元勋(赵九章、邓稼先、郭永怀、朱光亚、王希季、陈芳允、屠守锷),171位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以及一批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政治家。在中国教育史和现代史上,西南联大都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可谓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奇迹。

张克等在总结西南联大的精神财富的时候指出,西南联大在那样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所创造出的光辉业绩和精神财富,令全世界的高等教育界都倍感震惊,也使我们当代的教育工作者感到自豪和骄傲。虽然如今的高校已与西南联大所处的环境和时代相距甚远,但“联大精神”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对后人启迪深远。他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经验:一是具有优良的学术传统与学术精神。西南联大以“刚毅坚卓”为校训,形成了独立自由、民主平等、自觉追求真理、献身科学的学术精神。学校鼓励不同学派观点的教师开设课程,同一门课程常常有两位或多位教师来讲,教师们常常将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以及观点新知应用于教学之中,各位教师的观点往往不同甚至相反,这样,学生们可以听到不同的新见解,都感到受益无穷。如陈寅恪先生公开宣布“前人讲过的我不讲,近人讲过的我不讲,外国人讲过的我不讲,我自己过去讲过的也不讲”。二是对青年学子的理想信念和民族忧患意识教育。西南联大的办学条件极为艰难,教师们的生活也极为清苦,学生们甚至得不到起码的温饱,但他们都具有强烈的爱国思想和教育救国的志向。联大教师大多亲身经历过国家和民族的苦难,深知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艰辛和自己应尽的责任,他们求知学成后,首先想的就是如何报效祖国。三是严慈相济,用高度的责任心对待自己的教师职业,引导青年学子求真创新成才。

9 杜郎口旋风

如果要选择一个学校作为2007年中国教育旗帜的话,山东省茌平县杜郎口中学无疑是最有代表性的。据说,每天到学校参观的人络绎不绝,经常有几百人同时出现在校园中,一年“门票”的收入就达到150万元。在“西祠胡同”的网站上,有一个叫“阳春白雪九月间”的网民以《山东杜郎口中学的“神话”》为题写道:

仿佛在一夜间,“杜郎口”如飓风般席卷全国。

纷至沓来的人,怀着“朝圣”的心,从四面八方,几乎在同一时间,会聚杜郎口。

“破译”“解密”“探访”“考察”……甚至怀疑……不同的人,揣着同样的想法,寻找自己所期望的。

他们叫醒耳朵,打开心灵,调动所有的神经,从杜郎口中学的大门口开始,从校园每一个角落、每一面墙壁开始,从开花的脸庞和成长的身影开始……在激情燃烧的课堂里、在轻歌曼舞的草尖上、在被田野染成绿色的乡风里、在孩子们飞扬的眼神里、在校长因劳累而沙哑的声音里……他们耳濡目染,寻找、发现、探究;他们如饥似渴,感受、吮吸、采撷,不同的人,得出同样的结论——“奇迹”!

有人戏谑着概括这个“奇迹”:“学生反了,课堂散了,老师也不管了,四周全是黑板了!”人们把这样的“奇迹”,称为“杜郎口牌”奇迹。

他们百思而不得其解,既然是这样一个“奇迹”,为什么却能缔造出真正的奇迹?

而在《杜郎口旋风》一书中,更有许多关于这个传奇学校的描述:

“杜郎口中学的每一间教室里都有前、后和侧位三块黑板,而前面的主黑板上,无一例外地写着诸如‘我的霸气谁能敌,快乐课堂我称帝’……”“学生的课桌摆放很另类,不是传统的‘排排坐’,而是每一间教室的课桌都堆成了六个方块,每个方块都放着一个掉了瓷的破搪瓷缸子,里面盛满了五颜六色的粉笔头。不过令我们诧异的是,所有的教室里都看不见讲桌,自然也没有讲台!”“课堂上发言的都是学生,他们的嗓门奇大,像是喊出来的,孩子们的普通话很‘普通’,带有明显的鲁西方言痕迹,却又无一例外饱蘸了热情和自信。有时候会同时站起来好几个人,同时响起几个声音,老师也不制止,谁的声音响亮谁就获得了发言权,所以发言声此起彼伏,每个发言结束之后孩子们都相互给予掌声,还有的对前一个发言者进行点评……”“终于轮到老师说话了,老师的话还没停,孩子们捡起就近书桌上的粉笔头,冲上去呼啦啦抢着爬黑板,先在黑板的最上方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再根据自己的理解板书课上学过的知识点。后来我们才知道,这个独特的环节叫‘反馈’。虽然教室三面都是黑板,但还是有些没抢到黑板的同学,不过他们也不闲着,有的拿着粉笔在墙壁上写,还有的蹲在地上写,教室的地上写满了又干脆跑到教室外面,在走廊的地面写,老师不制止,更不呵斥批评。”

杜郎口中学曾经连续10年成绩全茌平县倒数,镇里每次人大代表评议都给学校亮黄牌,学生流失现象十分严重。1998年春,初三年级有个60人的班,中考前只剩下了11人;全校一年升入高中的不过10个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帮“农民”开始了自己的“教育起义”。

篇5:孩子教育的十大关键点

首先,树立榜样:榜样是用他人的良好思想和行为影响和教育儿童的重要方式。比如同学 邻居, 教师, 英雄, 文学作品中的积极角色, 革命领袖的杰出品质,它们都是孩子学习和模仿的对象。父母的言行是对还是错,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应经常检查自己的言行。

第二,环境影响:父母应自觉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这样他们的孩子就可以被感染和耕种。家庭是子女居住的主要地方。父母要安排生活处理成员之间的关系,坚持正确的道德行为为准则,形成团结和谐的家庭氛围,建立有序的生活秩序,培养儿童良好的情绪。

第三,批评和惩罚:批评和惩罚是对儿童不良思想和行为的否定。但是后者是一种针对严重不良思想和行为的教育方法。当批评和惩罚时,第一, 我们必须充分了解情况,掌握不良思想和行为的具体情况和严重性,从虚假的现实开始,批评是要指出危害和思想根源,拒绝思想和行动,让他们感到羞愧和痛苦,然后产生纠正错误的动力。批评时别讽刺别嘲笑,不要侮辱。惩罚主要是剥夺某些权利,不是体罚,绝不能侮辱人格和破坏身心。

第四,指导生活秩序的安排:良好的生活秩序是培养儿童良好习惯的有效方法。引导孩子安排日常生活,安排他们的生活环境,教孩子如何有秩序地安排和利用他们的时间。父母可以指示孩子自己安排。

第五,说服教育:说服教育的具体方法:首先,父母应该根据孩子的想法和现实说话,事实陈述,合理,让儿童了解某些原则。谈判应该有针对性,灵活,友善的态度。他们不应在没有表达的情况下自上而下地谴责和嘲讽。第二个是讨论,父母和孩子一起讨论。在讨论中,我们应该尊重孩子,耐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如观点有误,家长应耐心地引导推理,这样孩子可以分辨是非。父母应该有勇气承认自己的观点是错误的。

第六,练习:练习的内容非常广泛,例如适应周围环境, 行使, 自理, 家务, 独立工作, 文明礼节 社交联系, 等等为了练习儿童应首先阐明目的和意义(为什么),提出具体要求(方法),并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并坚持不懈。练习的内容应适合孩子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征。从他们的实际能力出发分配的任务和要求必须适当。应该允许儿童在实践中犯错误,它应该不太苛刻。父母不要在中途停止运动,不要害怕自己的孩子遭受痛苦。

第七,赞美和奖赏:赞美和奖赏是对儿童的思想和行为的肯定和赞美。通过认可和赞美,增强孩子们的主动性和荣誉感,争取更大的进步。赞美和奖赏应该切合实际, 及时, 和合理的。并且应该基于精神上的回报,辅以物质奖励。

第八,指导课外阅读:指导孩子读书, 报纸和杂志,学习有益的精神营养。父母应该掌握孩子的读物,与您的孩子讨论,引导孩子增加知识,开阔视野,精神培育。

第九,家用电视的使用:电视进入家中,孩子们可以从看电视中学到很多知识,增长知识,利用。然而,应该注意的是,别无选择,但是时间不要太长。看电视之后最好跟你的孩子说话,讨论电视内容。

篇6:学习美国教育孩子十大原则

1、归属原则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个环境,也是最重要的环境。因此,要保证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使孩子从小就对家庭建立起可信赖的归属感。

2、希望原则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要经常鼓励他们树立前进的目标。无论遇到什么挫折,永远都要让孩子看到希望。

3、平等原则

要和孩子平等对话,倾听他们的声音,想方设法理解他们的想法并加以引导,不要总是居高临下地指指点点。

4、管束原则

在孩子未成年前,管束主要是父母的责任,不要把这个责任推给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当然,这些老人们也要尊重子女的管束权,但不要代替。

5、榜样原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个榜样。一般说来,孩子的言行往往都是从模仿父母开始的,言传身教的榜样作用是巨大的。因此,父母们一定要以身作则。

6、惩罚原则

不懂事的孩子有过失时,可以批评和指点。对于故意犯错的孩子,适当的`惩罚也是必要的,但是,不准打骂或体罚孩子。惩罚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要慎用和巧用。

7、后果原则

每教孩子做一件事的时候,就要让他们了解可能产生的后果。当孩子自己打算做一件事时,也要帮助孩子分析其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从小就要让孩子养成凡事都要想到后果,并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习惯。

8、界限原则

要教育孩子从小了解道德和法律的界限,知道要敬畏道德和法律,让他们懂得这两个界限就像公路上的红灯一样,是永远不可逾越的。

9、20码原则

尊重孩子的独立倾向,鼓励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但是,不要放松监护的责任。“20码”(约合18米)只是个象征,意思是要给孩子留出成长的私人空间。

10、四W原则

篇7:孩子教育的十大关键点

1 关键词:平行志愿

引爆时间:1月31日

事件主角:广东省教育考试院

来龙去脉

201月31日,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宣布,从2010年开始在广东省普通高校招生录取中实行“平行志愿”,以降低考生志愿填报风险,提高考生志愿满足率和满意度。2月23日,广东省招生委员会公布了《广东省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平行志愿投档及录取实施办法》。

2010年广东“平行志愿”仅在本科层次文、理科有效;参加提前批录取的本科院校以及专科院校暂不实施。在实施方式上,广东在全国首创了“两组”平行的做法,在投档录取的本科两个批次均设置第一、第二两个考生院校志愿组。每个考生院校志愿组设3个A、B、C顺序排列的院校志愿,每所院校设六个专业志愿和一个专业服从选项。

平行志愿首年,第一批和第二批院校的缺档现象都大为减少,考生得到了合理分流。名校断档现象基本消失,而且多数名校的投档线较高、生源素质提高,第一批和第二批院校第一志愿组投档率都超过92%,意味着多数考生都能够投档到自己中意的高校。

神马评说

这真是广东2010年开年的利好消息!平行志愿后,基本上是什么层次的学生就能去到相对应层次的学校,真正按分数说话,谁也别想靠着运气来个“鲤鱼跳龙门”什么的。一就是一,二就是二。至于一些担心平行志愿后捞不着好生源的学校,如果再说这话就是太不觉悟了―――高考竞争这么激烈,大学就不用竞争了?赶紧想想怎么改革,怎么办好学校,怎么提高治校水平吧。如今高校这么多,个个要和北大清华较劲,当然不行,但办出各自的特色,培养有竞争力,将来能立足社会的学生,也是诸位分内之事吧。

2 关键词:公开课

引爆时间:2010年5月28日

事件主角:YYeTs人人影视字幕组 站长梁良、网易副主编张锐 等

来龙去脉

的麻省理工学院 “开先河”,通过互联网向社会公布其本科至研究生 阶段的全部课程。这一国际教育资源开放与共享的举动,很快就引来了哈佛、耶鲁、加州伯克利、斯坦福 、牛津 等名校加入其中。

底,“YYeTs人人影视字幕组(以下简称‘人人字幕组’)”的纪录片组中有人在开始尝试翻译开放课程。2010年年初,网络上开始出现大量的开放课程,许多网友到“人人字幕组”论坛上请求字幕组翻译。5月28日,中文字幕版《死亡》出现在VeryCD首页,下载量迅速超过热门电影。各种字幕组很快投入到翻译工作中。7月9日,VeryCD U正式上线,推出更多名校课程中文版的下载。各视频网站纷纷已经翻译的公开课,一些课程的点击率达到几十万。11月1日,网易公开课上线,不需注册、即开即看的方式大大方便了网友,出现了一大批学生、白领“淘课族”。现在,包括新浪、搜狐等大型门户网站,土豆、优酷等视频网站都推出了世界名校公开课服务。

国外高校公开课的火爆,引起了不少人对现有中国高校课程乃至体制的再一次关注―――我们为什么没有牛校?中国高校的硬伤在哪儿?

神马评说

“再怎么比较也是血泪”,这句话真是说到偶心坎上了。看着国外高校名师的精神、学识和风采,偶真是佩服不已;看着国人如饥似渴地下载跟帖,偶真是感动不已;但反观偶们自己大学的公共课,偶只能“内牛满面”不已。这差距……怎一个“差距”了得!毕业于北大中文系的`同行贺某,看完课程清单后就说“我显然已经不敢把我读的学校叫做大学了。”……偶,偶就更不好意思说偶上过大学了。你好意思说?

3 关键词:唐骏学历门

引爆时间:2010年7月1日

事件主角:唐骏、方舟子

来龙去脉

从7月1日晚上至7月5日,曾创办中文网第一个学术打假网站的科普作家方舟子连续在其微博上发出20多条信息,质疑有着“打工皇帝”光环、现任新华都集团总裁兼CEO的唐骏涉嫌论文及学历造假,还连续举证质疑唐骏在其书《我的成功可以复制》中所说的论文、学历以及海外创业经历都涉嫌造假。

7月6日,唐骏接受中国之声记者冯雅独家专访,正式回应“造假门”事件,称没有在任何时刻、任何场合告诉过别人,自己是加州理工大学的博士。7月8日消息,出版唐骏自传《我的成功可以复制》的出版商中信出版社对外发布唐骏自传勘误声明,称因沟通不畅,导致第一版第一次印刷中出现失实错误。

7月9日,方舟子接受《法制日报》记者专访时称,唐骏自传80%都是虚假。7月12日,唐骏在接受Famous记者电话采访时,称如果能欺骗所有人,那也是一种能力,就是成功的标志。很多人认为这是对学历造假的一种默认。唐骏的学历**,引发了社会上对于海外“野鸡大学 ”和“文凭工厂”的一连串关注,7月19日,教育部首次公布了经过合法批准的400多家本科中外合作办学名单。

12月10日,唐骏再度在自己的微博上“现身”,并连发8条微博,公开回应“学历门”。态度仍很强硬,坚决否认学历造假,重申自己的责任在含糊,不透明,是虚荣心造成的。对此,方舟子毫不手软,称唐骏不要脸皮了,拒不认错是一种无赖行为。

神马评说

偶不是私家侦探,也不是打假卫士,因此偶说不清这是真是假,也不关注它对主角们的影响。作为“教育派人士”,偶惊喜地看到,“学历门”引发了出国申请家庭对留学在心理上、观念上的转变,原来是只要出去就行,能拿个洋文凭就光荣,现在更要弄弄明白,是能提供良好教育的正规院校吗?孩子出国能学到什么?大家越来越有共识,能出国留学不算什么,能拿到一张国外文凭也说明不了什么,干出成绩来才有话事权。不过即便有能力,伪造学历也还是会被人鄙视滴。

篇8:两会十大关键词

关键词一:深化改革

会议指出, 将加大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改革力度。今年再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 全部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 建立规范行政审批的管理制度。深化商事制度改革, 进一步简化注册资本登记, 逐步实现“三证合一”, 清理规范中介服务。制定市场准入负面清单, 公布省级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 切实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

大道至简, 有权不可任性。各级政府都要建立简政放权、转变职能的有力推进机制, 给企业松绑, 为创业提供便利, 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所有行政审批事项都要简化程序, 明确时限, 用政府权力的“减法”, 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

解析

2014年,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确定的80个重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国务院各部门全年取消和下放246项行政审批事项, 取消评比达标表彰项目29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149项, 再次修订投资项目核准目录, 大幅缩减核准范围。着力改革商事制度, 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达到1293万户, 其中新登记注册企业增长45.9%, 形成新的创业热潮。

关键词二:依法治国

两会上,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分别代表最高法、最高检做了工作报告, 直面了公众关切的司法公正、司法改革话题。

今年的两高报告里的“人名”特别多, 除了刘铁男等反腐大案之外, 两高报告集中谈了去年依法纠正的一系列冤案、错案。比如, 著名的呼格吉勒图案等。保障律师权益也成为两高报告中的热点。最高法提出:“切实保障律师依法履职。制定办理死刑复核案件听取律师意见的办法, 保障律师查询立案信息、查阅相关材料等权利, 律师可直接向最高人民法院法官当面陈述辩护意见”;最高检则提出“构建良性互动检律关系”, 对阻碍律师执业拒不纠正的, 将给予纪律处分并通报。这在之前的两高报告中并不多见。司法改革也是今年报告中的大热点。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部署了一系列的司法改革大动作, 包括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的人财物直管、司法人员分类管理、立案登记制改革等。

解析

十八届四中全会为“依法治国”竖起新的里程碑后, 如何贯彻落实180多项重要法治改革举措备受关注。过去一年, 呼格案、念斌案重审, 设立巡回法庭, 司法改革试点工作不断推进……法治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方方面面。2015年, 人代会上审议通过的立法法修正案草案, 对扩大地方立法权、发挥人大在立法中的主体作用、界定政府规章权限范围等方面都作出规定。

关键词三:经济新常态

会议指出, 要把握好总体要求, 着眼于保持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双目标”, 坚持稳政策稳预期和促改革调结构“双结合”, 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 推动发展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 实现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解析

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63.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4%, 中国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新常态, 呈现出“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刺激经济政策消化期”等“三期”叠加的特征。资源环境约束加大, 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上升, 高投入、高消耗、偏重数量扩张的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 必须推动经济在稳定增长中优化结构。既要稳住速度, 确保经济平稳运行, 确保居民就业和收入持续增加, 为调结构转方式创造有利条件;又要调整结构, 夯实稳增长的基础。要增加研发投入,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加强质量、标准和品牌建设, 促进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提高、水平提升, 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 加快培育新的增长点和增长极, 实现在发展中升级、在升级中发展。

关键词四:反腐倡廉

会议指出, 坚持依法用权, 倡俭治奢, 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认真落实党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坚持不懈纠正“四风”, 继续严格执行国务院“约法三章”。

解析

2014年的反腐风暴在规模、密集程度、深入性以及制度探索方面, 均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高强态势。今年在继续“打虎拍蝇”的同时, 如何依法反腐、制度性反腐, 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马怀德表示, 要加快制度建设, 加强反腐立法, 最好的制度要以法律的形式呈现。

关键词五:节能环保

会议提出, 要打好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攻坚战, 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要降低3.1%以上, 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都要减少2%左右,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要分别减少3%左右和5%左右。

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实行区域联防联控, 推动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 促进重点区域煤炭消费零增长。推广新能源汽车, 治理机动车尾气, 提高油品标准和质量, 在重点区域内、重点城市全面供应国五标准车用汽柴油。2005年底前注册营运的黄标车要全部淘汰。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扩大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加强江河湖海水污染、水污染源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实行从水源地到水龙头全过程监管。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做好环保税立法工作。

要大力发展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能, 积极发展水电, 安全发展核电, 开发利用页岩气、煤层气。控制能源消费总量, 加强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节能。

解析

加强节能减排, 实现低碳发展, 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是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必由之路。近年来, 全国虽然加大了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的力度, 仍还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大面积雾霾天气, 对人们的生产、生活甚至生命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天蓝、水清、土净, 这些广大百姓对生活环境的朴素愿望,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获得回应。

关键词六:财税改革

有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实行定向减税和普遍性降费, 拓宽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范围, 扩大“营改增”试点。加快财政支出进度, 积极盘活存量资金。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 采取定向降准、定向再贷款、非对称降息等措施, 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小微企业、“三农”贷款增速比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分别高4.2和0.7个百分点。同时, 完善金融监管, 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解析

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贾康表示, 财税改革要继续深化, 面临三大改革任务:首先是预算改革。预算的公开性、透明度要明显提高, 透明度是社会走向现代化领域民主法治建设的切入点。同时还要求完整, 全口径预算即所有政府财力必须进入预算体系, 不许再有预算外资金概念。预算体系有合理形式, 包括一般公共收支预算、资本预算、社会保障预算。土地批租收入要进的基金预算, 该体系预算已清晰化。预算在改革中必须编制中期规划, 2015年始, 中央级的预算编制需要三年, 称为三年滚动预算。还有一些技术配套, 须引入权责发生制, 各级政府都要编制资产负债表等。其次, 第二大财税改革领域是税制改革, 方案里突出了六大税改任务, 已经推进的“营改增”改革, 按照时间表要争取全覆盖, 中国以后市场上的进项抵扣链条要打通, 利于企业专业化细分, 公平竞争, 也要配合结构性减税, 推进打造升级换代的中国经济升级版。第三个领域的财税改革任务, 涉及到在中央和地方如何理顺事权关系和财力分配关系。比如收入划分, 给分税制为基础的分级财政匹配作制度优化。事权方面, 投资权如何清晰形成中央和地方间的界定。

关键词七:聚焦“三农”

不断巩固农业基础。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 实现粮食产量“十一连增”、农民收入“五连快”。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 农业科技和机械化水平持续提升, 重大水利工程建设进度加快, 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345万亩, 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3万公里。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启动实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有序进行, 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加快成长。

解析

“三农”问题无疑每年都是两会的热点和焦点。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说, 改革, 意在通过市场化手段, 激活被长期压抑的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和农村产权, 让农村“沉睡的资本”得以“活”起来。农业发展要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关键词八:加强社会保障

统一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又提高10%。新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740万套, 基本建成511万套。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 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9.97%和14.1%, 残疾军人、烈属和老复员军人等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提高20%以上。

解析

根据全国老龄办数据, 2020年全国老年人口将达2.48亿, 老龄化水平为17%。2014年,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并轨”尘埃落定, 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突破的重大亮点。全国政协委员、人社部副部长胡晓义透露, 国家层面的养老金顶层设计方案仍在综合研究, 另外还会按照分步实施的方式, 哪方面改革条件成熟, 就会马上推行实施。全国政协委员、民建中央调研部部长蔡玲表示,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提高养老金标准, 体现了我国政府在应对日益严峻的养老问题上的担当和务实;除加强社会保险, 还要加快发展民办养老机构。

关键词九:就业创业

完善就业促进政策, 推出创业引领计划, 高校毕业生就业稳中有升。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 扩大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试点政策实施范围, 推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 科技人员创新活力不断释放。超级计算、探月工程、卫星应用等重大科研项目取得新突破, 我国自主研制的支线客机飞上蓝天。

解析

近年来, 每年大学生毕业人数超过700万, 毕业人数增加与经济增速放缓对就业构成双向挤压, “就业难”成为政府面临的严峻课题。

近年两会上,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谈科技创新。近日, 李克强总理又强调“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调动起来”。大众“创业潮”契合政府经济转型的“创新潮”, 共同汇聚成一股充满活力的时代洪流。

关键词十:大国外交

把“一带一路”建设与区域开发开放结合起来, 加强新亚欧大陆桥、陆海口岸支点建设。

解析

上一篇:面对外企面试英语必考题下一篇:做自己想做的人-成功日志-李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