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实习学习心得总结

2024-09-06

学校实习学习心得总结(共8篇)

篇1:学校实习学习心得总结

实习是我们在大学生活和学习的最后一个环节,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开始,在这样的一个关键阶段,学校和省有关部门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机会------县市的中小学顶岗教育实习。经历了从学生到老师的角色转换,教学理论一点点转化为教学实践,模拟教学变为真正面对面的教学,尽管生涩但在慢慢的成熟之中,让我们完全地肩负起一个老师的责任,使我们得到了非常好的锻炼,让我的实习生活充满了未知、惊喜、快乐,当然也少不了有挫折和困难。

20xx年9月7日这一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踏上了期待已久的顶岗实习之路,当我坐上离开学校的班车那一刻起,我就知道我将经历一段特殊的不平凡的并且从满收获的人生旅程,那旅程必定在我的生命中写下重彩的一笔,必定在我的生命中留下绚烂多彩的回忆,也将是一笔财富。

两个小时的车程来到了广宁县的县城,卸下行李等待学校的车,等待了半个小时学校的领导开车来迎接了我们,中午去饭店款待了我们,这是我们和学校领导的初次见面,吃完中饭后乘车一边欣赏着路边的风景,一边和司机打听着学校的情况,二十分钟的车程终于到达了上林中学,看到了学校的大门,怀着好奇和期待的心理环视了学校一周。安排好宿舍之后收拾好行李,下午学校的领导给我们开了第一次会议,介绍了学校的一个总体状况,也让我们大概熟悉了学校的地理位置、学生老师的总体人数和学校一些日常的作息时间,因为刚来时天气较炎热,学校给我们每人配备了一台风扇,这让我感觉学校的领导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心,这里四面环绕的都是山,晚上凉爽的气候让我感到农村的生活气息。第二天一大早起床又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早上开会各自见到了在这个学校的指导老师,初次见面和指导老师交谈过后了解到这里的学生很调皮,学习基础比较差,好难搞的定他们,这让我感觉有些压力,毕竟是刚从学校出来,学生转为老师的身份该怎么去管理是我烦恼的一件事。我的指导老师在学校相对属于较年轻的老师,和我的年龄差距不大所以比较好沟通,老师简单介绍了他的一些日常工作情况,一个星期十节课,任课四个班级,相对来说有两个班的学习气氛比较活跃,学生比较积极,另外两个班比较难管理,刚开始主要以听课见习为主要任务,听了指导老师讲课再回顾我的任课老师的授课方式我从中吸取了许多经验,发现了每个老师都会有不同的教学风格,或许这就是教无定论的真正含义了。在听课过程中我深感教学是一门艺术,课堂语言是这种艺术的传达方式,听课的过程是积累经验的过程。当天听完指导老师的讲课后,于是“死马当活马医”,完全没有教学经验和教案准备,老师就让我上场体验一下这帮学生的厉害,刚开始大家都会用很陌生的眼光注视着我,经过指导老师的介绍后他们便用热情的掌声以示欢迎。刚开始时的心情特别的紧张,由于经验不足和应变能力不强,课堂显得很混乱,讲话语速太快学生一时接收不了,上课枯燥学生不太感兴趣等许多问题,以至于组织了一个游戏都没能完成,还没完整的上一节课就感觉喉咙痛,累的不行了,下课后指导老师给了许多宝贵的意见,也让我在课后反思总结了许多,为了弥补自己的不足我严格按照指导老师的要求,认真仔细的备好课写好教案,积极向其他老师学习,多多向别人请教,把握好每次上课的机会,锻炼和培养自己的授课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听课和实践,我开始有了一些进步,也没刚开始的那么紧张了,在上课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困难,例如:课堂秩序、学生不配合、学生缺席、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生的不配合常常令我痛心疾首,惩罚他们更加会使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作为一名老师就要想方设法创设和谐的教学气氛,在教学活动中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而且教师要把自己当成教学活动中的一员,学生们的良师益友,初中生的现在年龄阶段处于好动,容易分散注意力,我在备课中就尽量想出了一些有趣的能吸引他们的游戏使一节课能在活跃的气氛中完成。

在实习的四个月里,我与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在学生面前我是实习老师,又是他们的朋友,空余时间和学生们一起玩打成一片,这样就加强了与学生们之间的感情,而在上课时对他们提出严格的要求,这样在学生面前才有一定的威信。

这次实习体验使我受益颇多,也对自己做了一场很好的检验。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基础知识要扎实,体育技能要全面。经过这段时间的实习,觉得自己过的很充实了,在实习的道路上不断成长,思想上成熟了,知识上实践了,经验上也丰富了,实习工作还剩下十多天就结束了,但我相信这不是终点,而是另一个新的起点。在实习中获得的经验和体会对于我今后走上工作岗位会有很大的帮助,经过这次实习也提高了我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知识是无止境的,我将带着满腔热血不断前行,四个月的时间不经意就过去了,但我想我会一辈子怀着这里的点点滴滴并带着那份感动一直走下去。

篇2:学校实习学习心得总结

一、师生:

见习的第一个早上,校长、主任和老师那亲切的笑容,还有那提前为我们准备好了的课本,听课时间表、听课记录本以及评课标准表等让我本来不安的心一下子平静了下来。再加上当看到学生见着我们时举起小手恭敬地行队礼时,我晓得:这将是个美好的开始!老师在课前为我们安排好听课坐的位置,主任不时地关心我们,这又给我增添了不少信心。离开之际,主任又给我们开了个小小的座谈会。是的,我们应该感谢中心的全体师生,是他们向我们诠释了他们独有的真、善、美!

二、教学:

整个见习期间,我听了十四节课,当然,获益不少,启发连连。综合起来,我有以下的看法:教学设计方面,教师能做到讲课思路清晰,方法科学,教学目标明确,但创新的设计不多;教学组织方面,教师多应用电脑,投影机等多媒体设施,但基本功不够扎实,板书相对较少而且字体不够规范,在组织四人小组讨论时没有教学生合作的方法以至于过于形式化而效果不明显;教学内容方面,教师能够重视基础,突出重点,但问题的时代感生活化不强;课堂文化方面,师生能相互尊重,积极向上,民主、平等,教师注意对学生进行情感的陶冶。对此,我力当取其精华,学以至用,同时还要把短处补回来。

三、活动:

五天以来,我参与了升旗仪式,少先队新生入队仪式和第二课堂活动。还记得那鲜红的五星红旗在秋风中缓缓升起,还记得那威风凛凛的仪仗队精神抖擞地迈向主席台,还记得那249条新的红领巾在迎风飘扬。让我佩服的是:除了辅导老师的讲话外,整个议程都由坐在主席台上的八名新少先队队委来主持,那一张张自信的脸让我看到了未来接班人的自信,自立、自强!第二课堂:篮球场上的汗水,乒乓球桌上的竞争、声乐课室里的欢声、语言室里的朗朗书声、美术室里的幻想、书法桌上的挥洒自如、电脑室里的探索―无不让我由衷地赞叹!他们证明了我们在学校接待室里看到的奖状,证书以及锦旗都是那么的分量十足。

四、趣事:

・十月十一日,六(1)班的信息课上,有一位学生用Powerpoint制作了一份介绍自己的朋友的演示文稿,在谐调的色彩和插图衬托下的内容是:某某某,体育委员,我们班的“乔丹”;某某某,我们班的班长,学习高手¨¨¨还记得他走上讲台一一介绍自己作品时的满足与自信。

・十月十二日,三(2)班的数学课上,当教师问起什么东西可以量周长时,一位学生蹦起来说:“手指”!其他学生和我们都有点人仰马翻了。还有四(4)班的电脑课上,当老师让学生在“时钟”程序里找自己的出生日期时,我旁边的女孩欣喜地告诉我:“妈妈说今天是我的生日!噢!真可爱。

・十月十三日,三(4)班的数学课上,学生在量头围,胸围、腰围时闹出了不少笑话。而在如何量地球的周长问题上,有人说买一个地球来量,有人说拿一把很长的皮尺来量,也有人说上太空量,这些学生确实好不有趣!

・十月十四日,五(2)班的电脑课上,教师一身“老医生”的打扮让所有学生和我们频频点头,一节课都可以听到学生说:“医生,这病怎么治啊?”之类的话。

篇3:学校实习学习心得总结

报社对我们的实习十分重视。一方面, 80年代初我国新闻教育事业不发达, 四川大学新闻专业是文革后教育部首批批准建设的几个新闻专业之一, 新闻专业学生的毕业实习还是第一次进行, 没有经验;另一方面, 重庆日报也是第一次接待这样大规模的新闻实习生。于是指派了总编辑助理佟小庆同志负责领导和管理我们实习组。

一到报社, 马上感受到媒体与学校的不同, 工作节奏快, 做事重效率。到重报的当天, 没有休息, 报社就开了个实习动员会。热情欢迎之后, 马上是实习安排, 佟总宣布了我们的分组去向。我要去的部室顺序是文体部——夜班——农村部———摄影部。

第二天, 9月1日, 我到文体部实习。当天起了个大早, 凌晨5点, 天才蒙蒙亮, 在我的指导老师肖学初的带领下, 匆匆赶往重庆菜园坝火车站, 采访从北京载誉归来的中国女排主教练邓若曾和女排主力队员朱玲。在头晚上我就在想, 假如我采访应该怎么做, 如果写新闻稿应该怎么动笔。可忽然发现, 我对邓若曾、朱玲的了解是那么少, 手边没有多少现成的材料。可我看肖老师, 胸有成竹的样子, 对重庆体育系统熟悉得很, 就好像在家里一样, 体育系统的人也是“老肖”“老肖”的叫得十分亲热, 从火车站到重庆体委再到劳动人民文化宫, 一路上肖老师流畅自如地同每一个人都有交流, 再加上多年来对体育界情况的积累, 很快就把需要的材料弄到了手。回到报社后, 肖老师先指点了新闻稿的大概框架, 我写了初稿, 再经肖老师修改后发在9月2日的重庆日报上, 这篇《我市隆重集会欢迎山城体育健儿》的消息成为我们实习组发表的第一篇新闻稿件。

几天之后, 报社果然给我们发放了记者证。拿着记者证的那一刻, 心里还是蛮激动的。后来的实习中, 记者证带给我极大的方便。

在文体部实习最大的事件, 莫过于参加四川省第五届运动会的报道。这是我第一次参加采访报道重大活动, 心情紧张之余也充满斗志, 这是我们学以致用的好机会。前期跟着肖老师主要围绕运动会的筹备和开幕式作采访报道。在肖老师的指导下, 对采访报道这种大型活动有了亲身体验, 对涉及参会领导的排序也有了经验和教训, 这在学校里面是学不到的。辛勤的付出也有了收获。我参加采写的运动会开幕式报道《色彩斑斓的画图》先是获得了报社的月度好稿, 后来又评为1984年度好新闻。这张获奖证书是我在媒体获得的第一个, 至今仍被我保存着。

开幕式后, 运动会全面展开。因为项目多, 我们就分头采访, 我也开始放单飞, 承担了乒乓、武术、举重等项目的采访报道。9月的重庆, 炎热异常, 那些小街小巷里, 常见用两根长板凳搭一块木板或竹板纳凉睡觉的人们。大白天在街头也常见重庆人打个大赤膊, 拿个大毛巾, 摇个大蒲扇热火朝天地吃火锅的场景。可我们还得穿梭在各大体育场馆, 白天晚上的看比赛、忙采访, 回到报社写稿发稿, 当天比赛, 当天完成报道。让我高兴的是, 头天比赛报道后, 第二天再去比赛场馆, 各参赛队不少人已经在重庆日报上看过我写的新闻稿, 往往都会高兴地打个招呼, 再次采访也方便了许多。不停的采访, 也是不停的学习, 通过采访, 我也学到很多平时不接触的体育项目的知识, 采写的稿子也从报道比赛成绩的硬新闻慢慢有了一些描写性的软一点的新闻报道, 显得更有可读性。

实习体育记者的一个月, 是充满激情与兴奋的一个月。每天看比赛、查资料、采访运动员、教练、写稿、发稿, 每天无比的忙碌, 也无比的充实。一个月中发稿近20篇, 是我在实习期中发稿最多的一个月。也使我基本了解了竞技体育、群众体育报道的采写, 完成了由老师带着走到自己放单飞, 独立完成采写任务的实习过程。

实习的第二个月, 我按计划来到夜编部。夜班是完成报纸出版的最后一环, 我以前从来没有到夜班的经历。读书时参观四川日报, 也仅仅是匆匆走过, 没有留下什么印象, 现在自己要来亲身经历一个月的夜猫子生活了。

到夜班当天下午5点, 夜班部的人都才刚刚见面, 我的指导老师李编辑就带我去参加编前会。出席编前会的有王庸总编辑、王继槐副总编辑、佟小庆总编助理、夜班值班编委石大周、各部门主任、夜班各版主编。我的老师是一版, 也就是要闻版的主编, 自然带我列席编前会。

王庸总编显得十分干练, 一句简单的“开会吧。各部报报今天的要闻”拉开编前会的大幕, 各部主任噼里啪啦一阵报告后, 王总就作指示了:XXX上明天的头条;XXX等几条上要闻版 (奇怪的是没有说哪张照片上头版, 同今天一些报纸编前会先确定新闻照片及使用尺寸的风格完全不一样) 。说完, 问问大家有没有不同意见后宣布散会。整个编前会显得十分紧凑。我一看表, 不到半个小时就结束了。李老师告诉我, 晚上8点钟上班。

晚上8点, 我准时来到夜班部。李老师已经先到了, 各部门发来的稿子以及往天积攒下来时效性不太强的稿子已被李老师先清理了一番。见我到了, 李老师首先给我讲了夜班的重要和我们的任务, 尤其是我们编的一版, 这是本报的要闻版, 责任重大, 不允许出差错, 一定要小心。接下来, 李老师细心地给我讲怎样做标题 (那时各编辑部转来的稿子通常都是“本报讯·······”开始, 没有标题或只有一个简单的提示性标题, 新闻稿见报标题得由夜班编辑来做) , 怎样算字数, 字体字号怎么选, 怎样划版样, 字数多了怎么删, 照片怎样用 (我在夜班注意到, 只要版面挤了, 各位编辑都是首先拿照片开刀, 5寸变寸, 4寸变3寸, 或是把照片剪去一溜。难怪中国新闻摄影界怨气那么大, 导致大力呼吁报纸要图文并重才能两翼齐飞) 。一边讲, 一边用当天的新闻稿做示范。待到讲完编完, 已经快10点钟了, 赶快发排, 出小样、一校、二校、三校、大样等等流程走完, 值班编委石老师在大样上签字发排制版, 以后就是印刷和发行了。此时已是半夜12点了。李老师松了一口气说, 还好今天没有重大新闻通知。如果有, 得预留版面, 等着新华社的传真稿下来。尤其是国际新闻, 通常截稿时间要拖到凌晨2点过。待到吃过夜班加餐, 顶着满天星斗, 轻手轻脚回到宿舍, 同学们早已进入梦乡。洗漱一番, 也快2点了。但躺在床上, 脑海中依然兴奋, 各项工作环节依然在脑子里晃来晃去, 久久不能平静入睡。

结束了一个月的夜猫子生活以后, 我来到了第三个实习部门农村部。来之前我了解到农村部采访任务重, 但人员少, 主要是编辑, 单独采访的记者不多, 主要依靠各区、县、乡镇的通讯员来稿。我也以为又要坐一个月的硬板凳了。

按照学校老师教导的实习生要勤快点的要求, 我早早来到办公室, 打开水、擦桌子、拖地板, 整出一身汗。一会儿各位编辑们都来上班了。部里的唐主任抱来一些文件和一大堆通讯员来稿, 对我说:“小吴, 你先看看这些材料, 熟悉一下农村报道。然后, 再看看这些通讯员来稿, 看看有无可以用的稿子?如果有可以用的稿子, 看还需不需要补充?如果有, 你就下去采访, 回来把稿子给我看。”哈!看来有机会出去采访, 不会一直在部里看稿子了。

农村新闻报道, 我们班的同学都比较陌生, 先期有同学连看一个星期的材料和稿子都没找到感觉。好在我曾经下乡当过知青, 对农村的东西也基本了解。所以, 不到两天, 我就找出来几篇稿子请唐主任看。主任点点头, 选了一条直接刊用, 又拿着其中江北县通讯员的两份来稿说:“这两篇报道材料还不够, 你下去补充一下”。

于是, 在报社里连续呆了一个多月后, 我坐上了去江北县的长途汽车。上个世纪80年代去江北两路镇, 路不远, 但路况和车况都不太好, 摇了一个多小时才到。先去了县委宣传部联系, 再由宣传部的同志带我下去。先后采访了两路乡犀牛村八户农民引进葡萄良种的新闻, 龙兴乡高寨村农民王和贵办船舶修造厂的新闻。我一边采访, 一边同宣传部的同志聊, 又了解到了江北县同江北区联建蔬菜基地解决吃菜难的新闻线索, 进而又了解到江北县开展农民教育、放宽乡镇企业用地审批权等等新闻线索。我兴趣大增, 一路采访, 材料越集越多。花了一周时间, 连续写出了5篇新闻稿子, 并全部刊发在重庆日报上, 其中《三万七千农民学文化学技术》、《江北县放宽乡镇企业用地审批权》、《江北区江北县联合开发二线蔬菜基地》分别发在二版头条、头版报眼、头版二条的突出位置。

在通讯员的来稿中, 我又发现白市驿区的板鸭生产有特色。考虑到有关食品行业的报道一般都较为慎重, 所以这次采访是眼耳鼻舌身全体动员, 按照毛泽东同志指示的, 欲要知道梨子的滋味, 就得亲口尝一尝。于是我在采访中, 直接到了现场, 除了亲眼看了板鸭的生产, 听了生产者的情况介绍, 还在通讯员的安排下, 我硬是将各家各户生产的板鸭都现场煮了一只, 亲口尝了一块。一天下来, 走了几十家, 吃了几十个板鸭。采访的结果是, 我在重庆日报上发了一条《白市驿区板鸭生产大发展》的新闻稿, 我的牙齿疼了三天才好。

实习的最后一个月, 我转到了摄影部。

似乎在前面三个部, 我的指导老师都是部门的头儿, 但在摄影部, 罗昌林主任不干了。他说, 我的老师都还在, 规矩不能废。于是, 罗主任的师傅罗梓光老师成了我的指导老师。

跟着罗老师出去采访, 原本想替师傅背摄影包, 但师傅怕我年轻人毛手毛脚碰坏东西, 只让我背一个沉甸甸的大炮筒子 (很少使用的老式300mm定焦头) , 屁颠屁颠地跟着师傅跑上跑下, 看师傅采访拍摄时怎么观察, 怎么站位, 他拍过的地方, 我也用一部海鸥相机去瞄一瞄师傅取景的角度, 体会一下照片的感觉。回到暗室冲洗胶卷放大照片, 我也跟着打下手, 逐渐熟悉了新闻摄影从采访、拍摄到冲洗、制作、选片、编辑发稿的工作流程。

在摄影部实习印象最深的有两件事。一是跟随罗梓光老师同四川日报摄影部的唐正益老师拍摄“今日四川”外宣专题。两位老师在四川新闻摄影界都是代表性人物, 摄影技艺精湛, 采访作风朴实, 态度谦和, 平易近人, 对我这个后学小辈的指导十分细致。在重庆冠生园拍摄食品加工, 在华蓥山区拍军工转民用等等, 都得到两位老师的指点和示范。而在拍摄川东油田过程中, 更感受到两位老师的敬业, 也体会了摄影记者这个职业的辛苦。由于油田散布川东各地, 拍摄点多, 路途远, 那天我们很早就出发了。一路经过长寿、涪陵, 拍摄了川东油田的采油井队、勘探队、川东脱硫总厂, 直到油田的中心垫江云台。采油井、勘探队所处位置大都十分偏僻, 加之大雨之后, 路烂难行, 有些地方还得自己下车搬石头, 弄得一身都是雨水和泥水。就这样一路颠簸一路采访拍摄。早上7点钟从报社出发, 晚上11点过才到垫江云台川东油田公司总部, 连续16个小时的采访拍摄, 浑身像散了架一样, 我还晕车, 早已吐得昏天黑地, 迷迷糊糊的在两位老师的带领下安顿下来。第二天, 晨曦中, 两位老师已经开始了拍摄。看到两位老师背着沉重的摄影包, 精神抖擞地攀上爬下选取镜头, 让我深深感受到他们的敬业精神, 也亲身体会到摄影记者工作的辛苦。

川东油田的采访拍摄结束以后, 我又跟随两位老师采访三线企业。这些“好人好马上三线”时期建立起来的国防军工企业, 为我国防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也是西南地区工业战线的骨干力量。当然也是“今日四川”的报道对象。可惭愧的是, 我在这里有了一次失败的拍摄经历。那天, 我们去拍摄万吨水压机题材。这里有着亚洲最大的水压机, 1万吨、2万吨、4万吨级的三台水压机静静地耸立在高大的车间里。因为是星期天, 工人没有上班, 车间里灯光较暗, 从天窗里进来的光线因为是阴天而显得暗弱。站在高高的天车行道边, 我选择了一个角度, 能依次把三个水压机框进画面, 显得很有气势。由于光线太暗, 又要考虑大景深, 我使用的胶片感光度只有ASA100, 快门速度低到1秒左右。我紧贴铁栏杆, 勉强拍完, 心里一点儿底都没有。可看看两位老师, 气定神闲, 全然没有担心的感觉。他们不仅拍了黑白片, 唐老师还拍了彩色片和反转片, 全部获得成功, 姜还真是老的辣啊。而我拍的胶片冲洗出来后, 担心变成了现实。底片上影像倒还清楚, 但经不起放大, 不能使用, 等于失败了。

第二件事情是我独自去采访拍摄重庆八一隧道的建设。那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渝某工兵营负责施工, 正处于两边隧道掘进贯通的一刻。由于我曾经是部队的一员, 再次回到部队自然感觉十分亲切, 军人的豪气此刻化为了大碗喝酒大盆吃菜了。可当我高一脚低一脚踏进即将贯通的隧道工地, 刺耳的风钻声、弥漫的粉尘、昏暗的灯光、醉酒的昏头昏脑感觉一股脑儿涌来, 让我看一切都变成了重影。还好, 仗着自己年轻, 控制力还好, 加上已经较为熟练的摄影技术, 还是勉力拍完镜头。晚上, 在暗红的安全灯光下, 看着我拍的一张张歪歪斜斜的底片, 猛然警醒, 喝酒误事啊。此时又不能补拍, 不可能再搞一次假的贯通给我拍。只能在现有的底片中精心剪裁矫正画面, 终于准时发出稿件。这件事的后果就是, 以后凡有采访任务, 绝不沾一滴酒。

篇4:高中物理电学学习心得总结与分享

[关键词]高中物理;电学;学习心得

一、集中学习的注意力,培养对物理的兴趣

从初中升入高中后,我发现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有着很大的差别,高中物理在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较初中有了很大的增加,研究的物理物理现象也比较复杂。从高中物理的第一堂课开始,老师就强调物理知识的重要性,特别是电学和力学,是整个高中的物理重点所在,也是难点所在。听老师这么说,很多同学在心理上都对物理产生了恐惧心理,但我觉得再难的知识也是由无数的基础知识堆积起来形成了,只要我认真对待每一个知识点,肯定能将物理学好。所以,我觉得学好物理首要条件就是端正自己的心态,培养对物理的兴趣。

兴趣是学好物理重要的感性因素,也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上要紧跟老师的思路走,集中注意力,积极参与到老师的提问互动中。我在学习物理上有一个习惯,就是随时放一个笔记本,用以记录自己没听明白的地方。每堂课只有45分钟,在这45分钟内,老师讲的知识点自己未必当场全部都听明白,所以每当老师讲的知识我没听明白时,就简单在笔记本上记录一下,下课时及时提问,直到搞明白为止,以免课后不记得自己哪里没听懂,导致后面遇到需要该知识点解决问题时不能有效解决,问题日积月累,对物理的恐惧心理就会越来越重,从而在心理上疏远物理。当然,物理的学习并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持之以恒,坚持培养高效的学习习惯。善于发现物理的魅力,学会与生活联系起来,比如电学,电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这些电用设备的工作原理以及电路图都和物理电学息息相关,我通过对高中物理电学的学习,发生生活中的一些电力问题都能够专业的解释出来,从而对物理的兴趣和敬仰与日俱增。

二、理清物理概念和公式,加深理解,准确记忆

物理的学习中,有非常多的公式和概念需要记忆,但班上很多同学都忽略了这一点,认为仅仅需要理解就可以了,但我不这么认为,物理中的公式和概念是必须要认真记住的。公式是解题的关键,概念是正确解题思路的指导思想,若没有搞清楚物理概念,则很容易和后面所学物理知识混淆。电学部分概念较多,比如静电力、电场力、电量、电功、电压、电流等。这些和电相关的知识概念繁多,要从多种角度去理解记忆,并弄清每条概念,概念中的关键限制性词语要深刻记忆。

按照高中物理课程知识的安排,我们进入高中后,最先接触的是力学,从重力、弹力、摩擦力到压力、压强、浮力、机械和机械率。大家都有一种先入为主的思想,因为初中物理对浮力和压强的研究较多,所以进入高中学习后,仍然容易将浮力作为整个知识的重点,包括我自己最开始也这么认为,直到后面的学习才搞明白,高中物理中,力学和电学才是两大重点,电学部分涉及的公式概念较多,其實我们认真归纳会发现大多数电学公式都是由两个最基本的电学公式推导出来的,一个是欧姆定律,另一个是电功率。所以在学习电学部分的知识时,必须搞明白各知识点的概念和核心内容,否则很容易混淆。

比如在理解电子与电荷的概念时,很多同学都不容易理解透彻,我是这样理解的,电子是物质中的一种基本粒子,它带负电。电荷是人们对电的一种传统的认识方式。以前人们对电的认识比较薄弱,缺乏对电的本质认识,认为电仅仅是附着在物体表面上的,因而把电称为电荷。其实物体“带电”和“带了电荷”是同一个意思。然而电荷比电子的范围要大得多,电荷一般是指带电的物质微粒,如带电的原子核、质子、电子及正、负离子等,而电子只是带负电的粒子,显然这二者在范围上是有很大区别的。

三、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找出解题思路,提高解题能力

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记忆运用的过程。物理学中公式和概念较多,很多同学都反应记忆起来比较困难,容易遗忘,我也曾经为这种情况苦恼。但后来我发现在整理物理学知识时,很多知识点是可以归纳分类的,先将知识点归纳分类整理,然后再对个知识点对应的典型例题进行分析理解,最好是能够将这些经典例题用笔记本记录下来,我一直坚信:“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自己书写的过程中,其实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这些经典例题的题目记录下来后,自己先尝试着解题,看自己在解题过程中哪个环节遇到了问题,或者哪一步没有搞清楚,再用红笔对疑难点进行勾画,或者问同学,或者问老师,当心中的疑惑解除后,即再次加深了对应用知识点的理解。

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才能减少遗忘的产生,也是在解题时找出正确思路的基础条件。很多同学都感叹自己的解题能力不足,原因就在于大多数同学都对知识点的理解不到位,以致于不能灵活应用。电学部分各公式概念之间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看到题目时,首先要找出研究对象,列出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再在脑海中搜索与此相关的概念公式,理清各条件中的关系,列出等式,最终解决问题。这是一个反复思考的过程,必须建立在对知识点深入理解的基础上。

四、结语

总而言之,高中物理电学部分涉及的内容繁多,概念公式多不胜数,但在学习过程中,不要一开就始望而生畏,一定要集中注意力,充分掌握老师课堂上讲的内容,用理解的方式对知识点进行记忆,培养出良好的解题思路,提高解题能力,相信一定能够很好的完成高中物理电学的学习。

参考文献:

[1] 吴敏.例谈如何进行电学实验的电路设计[J].物理教师:高中版,2011,(11):38-38,40.

[2] 曹会.高中物理电学实验资源开发与能力培养的初步研究[D].苏州大学,2010.

[3] 吴涛,汤文俊.高中物理学习的心得[J].神州(上旬刊),2013,(8):220-220.

[4] 赖国弘.强化高中物理电学实验教学方法的有益尝试[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2,(11):125.

篇5:学校中心组学习心得总结

刚参加中心组学习时,我还是一名“拼搏”在一线的教师,认真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积极参加调研活动,观摩了上望中心幼儿园林雪梅老师的《认识梯形》、机关二幼项露黛老师《上床睡觉》、瑞安实验幼儿园徐晓飞老师的《鞋子》,这些活动给我带来许多的启发,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了解了民办幼儿园的与我们公办幼儿园之间的一些区别,更认识到自己要做的是什么,哪些是需要改正的,对我们山区幼儿与城市幼儿所区别对待的是哪里等。

收获最大的是自己参加“让我们共同成长”系列培训活动辛塍行,我的说课《快乐的汽车》与公开课《玩筷子》,勇敢的展示自己,不仅仅是展示自己的闪光点,更是勇于在众老师面前亮出自己的缺点,接受大家的指点,使自己成长的更快。

后来不久,幼儿园的教学管理工作接手了,外出学习的收获就更大了:不仅仅是停留在自己个人在某方面的收获,更是在接触外面幼儿园的教研等活动中反思,寻找适合自己幼儿园的教科研活动方式等。参加在塘下镇幼以主题沙龙形式促教师相互学习——记《细节回望,案例剖析》主题沙龙”活动,使本来枯燥无趣的理论变得深入浅出,而通过不同学员的研讨,能让我更多的吸取各种工作中的实践经验,以达到自我提高。我在参与活动的同时,深深被其他老师们的敬业、精业、谦虚、乐观、朴实的精神与品质所感染使我在思想上、业务理论上、工作实践上都获益匪浅。当前幼教改革、新《纲要》的实施、旧有观念的育儿方法,使我感到许多的茫然与困惑,通过培训学习,让我在专业理论知识上有了进一步的学习与提高。虽然,本人担任幼儿园的教学管理工作,但是我反思以往工作中的不足:活动中语言不够精炼、师幼活动缺乏生动、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篇6:学校实习心得

20xx年8月31日,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从学校出发了,我对实习的目的地充满了无比的向往。自己终于可以把自己在大学中的所学付诸于行动了。

当到了实习的学校后,我发现这里的一切远不如我的所想,在我认为临湘实验学校应该是一所规模很大教学设施很好的学校。现实是这里是这里的教学条件设施相对长沙、北京、上海等一些大城市相差甚远,住宿的条件就更不尽人意了。这些客观的条件没有把我们实习生的积极与热情打消掉,而是更加坚定我们要在这里大展身手的决心。

作为顶岗实习的老师,在学校一开学我们就投入工作当中去了。为学生报名、发书、出黑板报、教室布置等等一切都是那么紧张而有序的进行着。随着正式上课的开始我慢慢的发现了一些关于这个学校的问题;

首先,这里的教学硬件设施相对较少。主要体现在符合各科教学的教具很少,有的科目甚至没有;体育器材非常的欠缺,一个三千人的学校里,篮球、足球、排球都只有十几个并且要么是没有气的,要么是烂的,其他的器材也是少的可怜。看到这样的现状真的有的不知所措,这样的器材怎样去上课?

其次,学校对副科的极为不重视。很多课都被语文和数学所取代了,都成了有其名没有其实的空壳。就拿体育课来讲吧,我看学校的课表每一个班一个星期都有三节体育课,而真正上的只有一至二节,有的班级甚至没有一节,都被其他科目的老师占去了。我想着主要和这里对体育的不重视所造成的。

最后,这里的体育课还很落后,作为体育专业的我发现这里的体育课还停留在最原始的放羊式教育。还有就是两操的情况非常的差。眼保健操和广播体操都只是形式上的,在放眼保健操音乐的时候,大部分的学生不当做一回事,打闹,讲小话,没有很好的重视做眼保健操;还有就是老师的不重视,把做操的时间用来上课。广播体操同样此,学校小学部一至四年级根本就不会做操,五至六年级才开始学习广播体操,初中才开始学习正规的广播体操。这主要是学校在体育方面的师资力量欠缺。

随着实习的不断推进,慢慢的我们都可以真正的以一个教师的身份去参与班主任的日常班级管理和上课。

班级管理方面的心得:对于怎样管理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因为他们都活泼好动;认知能力、克制自己的能力、持久注意力的能力都很差。不能用高年级的管理方法去管理他们,要用更多的关心、爱心、赏识的眼光去对孩子。哪怕是他不是很听话,不是很服从管理,甚至是个调皮捣蛋的孩子;因为他们都还不懂事,他们对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毫无确切的概念。但只要你的方法得当的话,就很有可能改变他们的习惯,甚至是改变他们的人生。就拿我班的钟权同学来说吧:

我班二年级42班的学生钟权,在刚开始的时候,他是我们班上最为调皮的孩子,上课不认真,下课就与同学吵架、打架不友爱同学,又不讲卫生,对老师没有礼貌,可以讲是一切坏的习惯他都有。他让我和原班主任都非常的头痛,我甚至都想放弃对他的管理。但原班主任要求我不能放弃每一个学生,他们都是平等的,都是祖国的花朵。

通过和钟权的进一步了解后,我发现他并不是无药可救的孩子,他之所以“表现突出”是因为他想得到同学和老师的关注。于是在对他以后的管理时,我多采用表扬,激励的方法。得到的效果是明显的,他从一个顽皮、不懂事的孩子一下张大了,简直就是脱胎换骨一样,讲卫生,讲礼貌,热爱集体,热爱劳动,在学习上也是突飞猛进。

通过这件事给我的感想是在以后的班级管理和教学上要多采用表扬,夸奖的方法,如口头表扬,奖励小物品、贴纸画、小红花等,效果相当明显。

在体育课的课堂上同样是受益匪浅,第一次走进体育课堂我是采用在学校里所学的那一套流程;情境导入,情境展开,情境结束,一步一步的开展。发现根本就不是那么一回事,学生很不服从,再加上

天气、场地、器材的原因,一堂课下来教学的效果非常的糟糕,很不尽人意。课本上的知识根本不能够和实际相提并论,只会是纸上谈兵。所以我感觉这样的教学模式在这里根本就行不通,必须要改革。

首先就要备学生,对学生进行非常详细的调查,找一些学生聊天,班长、学习委员、体育委员等是重点,因为他们能够带表一个班的心声。发现,原来学生不喜欢死板的上课方式,他们需要更多的自主选择的空间。上课时应该更多的趣味性还有就是要有幽默的语言。

其次就是请教老师,为此我问了一些体育老师,向他们请教他们以前是怎样上课的,对体育课的看法,是怎样的一个流程等。

最后就是行动,我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我让学生写出在场地器材条件允许下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我再从中选择大部分同学喜欢的运动项目进行教学。

经过这一系列的调查与改革,课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主要体现在:1学生能够服从老师的管理,纪律得到了很好的保障;2学生在上课时积极主动,每个学生都愿意参与到课堂中去:3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改观。

特长班的带队训练:

对学生的了解:1,测试选拔:100米测试,跳远测试。选出成绩相对较好的和有潜力的学生。2,再从选出的学生中选出文化成绩相对较好的,因为现在的中考特长班招生是按照文化+体育的形式。

训练:进一步了解学生,对学生进行更为详细具体的了解。如,哪些学生的力量差,哪些学生的柔韧性差,哪些学生的协调能力差等。然后再依据学生各自的特征进行一对一的教学,因材施教。

训练方法上:一开始我采用在大学所学的专业知识和大学老师怎么加我的方法去教他们,发现很不尽人意,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出现了一系列的状况,加上学生厌学,我当时的信心大减,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挫败感。这时我的专业指导老师找到了我,他鼓励我说,在他刚进行教学训练时也遇到过很多的问题,但是只要坚持下去,不断的反思,不断地改进,就有很好的收获。

于是,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他们还处在一个发育时期,所以不能以死板的没有趣味的方式去教学与训练。为此我进行了一些改进,把那些跑、跳的训练项目都采用游戏的方法这样训练就变得有趣味了,学生也愿意去学了,或者采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去训练。到后来甚至下训了他们都还赖着不肯走,训练的效果很快就显现出来了。接下来就是要求学生坚持、坚持、再坚持,体育训练需要长期的坚持。

仿佛刚刚整理好所有的行李,携带着兴奋与向往的心情从一师范出发;仿佛刚到这陌生的临湘,刚到宿舍;仿佛还在抱怨环境太差,抱怨天气太热,夜不能寐,抱怨饭菜难吃,每天肚子尖叫;仿佛刚与指导老师见面,刚与班上的学生接触,刚熟悉这里的环境与习俗……可是这一切都来不及,一切都在眨眼间,悄然而过,真有“天空不留下任何痕迹,但我已飞过”的感觉。

一路走来,我只想用我的座右铭来总结和激励自己:我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是我能拓展她的宽度;我不能控制他人,但我可以把握自己;我不能预知明天,但我能利用今天;我不能事事顺利,但我能事事尽力。

篇7:学校农业实习心得体会

一、实习基本情况

这次实习因学院的安排我们主要分为四个时间段实习,分别是4月10日-5月6日在学校试验站、5月7日-6月8日在小麦育种家基地、6月9日-6月25日回校专业课实习、6月28日-8月5日小麦育种家基地。

我们的主要工作是在小麦育种家(塔城)基地,基地位于南郊,主要的工作是进行试验主要有春麦试验:国家春小麦区域试验,自治区春小麦新品种区域试验,春性小黑麦品比试验,啤酒大麦新品种区域试验,春小麦品质生态试验。冬麦试验:主要有冬小麦新品种(系)鉴定试验、自治区冬小麦新品种生产试验、北疆冬小麦新品种(早熟组)区域试验、北疆冬小麦新品种(晚熟组)区域试验、自治区冬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冬性小黑麦品比试验,同时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承担着塔城地区小麦良种繁育工作,即种植穗行圃田,来种植原原种。以上种植面积共400亩。

二、踏踏实实做事,认认真真学习

来到实习单位的第二天我们就与职工们一起开会,主任就介绍了现在的基本情况,这个时候春播早已经结束进入到田间管理阶段。冬小麦到了起身期,春小麦到了三叶或者分

蘖期。开完会议我们就立即投入到了工作,当天记忆深刻的是和职工检查滴管带毛管,因为要给春麦浇水,所以我们仔细认真做好,确保小麦的长势均匀。来到这里前期感觉干的最多的就是除草,打药,心中想想也就明白,这个基地一是进行试验,既然是试验就是要有一个良好的环境,要水分充足,肥料适中,杂草降到最低。另一个就是担负着为塔城地区供应良种,所以要保证小麦的质量和品质,杂草一定要控制到位。我想把此次的业务收获以冬麦的生育期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为拔节-孕穗期,第二为开花--成熟期,第三为小麦收获期。

(1)拔节-孕穗期

在冬小麦返青后,我们开始观察记载小麦穗分化进程及其与叶龄的对应关系,同时我们还观察记录了春麦的出苗情况和分蘖情况。冬麦的拔节期记载及其孕穗时期的记载。这个阶段主要做了以下几个工作主要分为春麦和冬麦。我们实习的基地所做的试验比较多种类也很多,有小麦、大麦、小黑麦、燕麦甚至还有荞麦。所以我们所要记录的数据就比较多。春麦试验:每天早上我们会和基地的实验员到田间记录小麦,燕麦及小黑麦的出苗情况,到生长一段时间我们继续记录期分蘖情况这些都记录在册。我们发现每个麦类的出苗及分蘖情况是不一样的。

冬麦实验:同样也是小麦、大麦、小黑麦等,这个时候冬麦进入起身拔节阶段,主要进行的是田间管理,包括除草,随水施肥等,其中的各个环节我们都参与并且实施。我们基地冬麦灌水质量较好,一般不管返青水。拔节至孕穗期间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节,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共同进行的时候,水肥应及时供应。4月15日-4月20日灌拔节水,每亩灌75方;5月5日-10日灌孕穗水,每亩80方。我们在灌孕穗水一般会随水施肥,往施肥罐里加入尿素。这样的水肥管理遵守了因地制宜,因苗制宜的原则,使得作物处于良好的生长环境里。

化控除草:在这里我觉得前期做的最多的就是除草,因为都是小麦面积的实验所以只能用人背喷雾器的方式进行。在这里主要有1.骠马除单子叶杂草和野燕麦。2.使它隆除阔叶杂草。3.2-4D丁酯除多种一年生阔叶杂草。4.巨星除阔叶杂草。我们的用量一般是说明书的1.5倍的浓度,但是我认为除草的效果还是不佳,期原因可能是错过了的除草时间和因人工除草容易漏打,喷洒不均匀。这样的结果必然导致工作量的增加。

(2)开花--成熟期

这个时候我们的工作重心从麦田实验转移到小麦的穗行圃,而我们的主要工作就是去杂。基地种植的小麦穗行是为塔城地区提供原原种的,所以去杂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其时间是抽穗以后这样可以从各个方面进行判别。最典型的是从抽穗期早晚、株高、株型、叶形、穗形等几个方面去鉴别、判断。去杂的程序我们总共进行了3轮,就是为了去除小麦粒的杂麦。以免收获时错收,造成下年品种混杂。在小麦实验部分中我们还参与了田间考种,因为实验项目太多,不能一一带回实验室里进行,我们就和实验员顶着烈日在田间测量,麦类的株高,穗长,穗粒数等数据。同时还要取样品带回实验室里进行称重。

(3)小麦收获期

这个时候进入到七月上旬到了收获季节,金黄色的麦田里是我们辛苦一年的成果,主任说今年是个丰收年比去年高了有20-30%的产量,这也是和我们辛勤分不开的。在这个地方收获是一个很麻烦的事情,这里有不同的麦类,没个实验有很多的品种,所以我们收实验前前后后差不多有半个月左右,同时还要加上穗行的小麦收获,最忙的日子就在7月里。

收获实验时都是一大早要把小型脱粒机,发电机,其他工具拉到田里。每个实验小区就是几个平方甚至有不到一平方的,职工们就拿手持割草机将小区里麦子整齐割好,麦捆送入脱粒机中,按品种进行

装袋。每天我们都是蓬头垢面的回来,身上全是麦渣子,一般到晚上9点以后才能下班。而穗行是用收割机收获,但是要到麦场上进行清扬,这是个体力活,刚开始有些吃不消,但是我还是坚持了下来。在基地里干的最后一项工作就是种子包衣,用种衣剂的种子播种后,能迅速吸水膨胀。随着种子内胚胎的逐渐发育以及幼苗的不断生长,种衣剂将含有的各种有效成分缓慢地释放,被种子幼苗逐步吸收到体内,从而达到防治苗期病虫害、促进生长发育、提高作物产量的目的。种子包衣已被列为我国重点推广的农业技术项目。在这里我见到了一台很大的机器,也终于知道书本上说的种子包衣是怎么一回事了。

在整个实习过程中,我们按照实习计划的要求,结合育种家基地安排的实习工作与基地领导,职工密切联系,完成了各项任务,参与了各项实验项目,增强了自己的专业知识,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矗

三、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感悟

通过这次实习使我体会到,基地的各种活动室一个教育人的大课堂。三个多月的生产实习,不仅使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了,而且在思想上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1)实习使我加深了对自己专业的热爱

现在我国还是一个农业大国有几亿人的农民。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就需要大量的农业科技人才,可是现在的环境下,很多同学都不愿意学习农学,就是怕吃苦,怕受罪。基层的乡村甚至县里有学历的农业技术人员就很少,在我们基地实验员也只是一名大专学历,而且将近50岁。所以现阶段的问题就是基层有较高学历的农业技术人员很少,出现了不能很好交接的局面,很多地方都是40多岁的老技术人员,不能把最新的技术进行推广,很多学生还是想到科研单位,一个比较轻松的工作环境。这次实习我重新认识了我所学专业,农业的发展需要我们新一代大学生,既然我选择了这个专业就不后悔,坚定的走下去。

(2)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学习了这么多年,其实一直都是学习的理论,都是在校园里接受老师的教育。这次实习体会到书上的知识和生产实际之间有着不小的差距。我觉得书本上的理论只能从引导的角度来指导大家,因为每个地方的水,土壤,天气都有很大的不同,每项技术在实践中怎么去做,具体问题应当具体分析。

(3)与基地领导、职工和-谐相处学习优点

在基地里我们和基地主任住在一起,天天和职工们一起下地干活。他们那些以身作则,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很值得我去学习。主任是最为忙碌的一个人,他每年都要住在基地与我们同吃同住,本来他可以在市里头住,不用操心,但为了做出榜样他一直坚持住在基地里。主任身体不是很好,但还坚持跟我们一起下地,并且还要给我们做饭,这种高度的责任心深深的打动了我,并且坚定自己要向他学习。职工们很是淳朴,他们都是黝黑的皮肤,结实的肌肉,根本不像农业局里的人员,我们与他们打成一片,他们像对待自己的弟弟一样照顾我们,使我们在实习单位有了很多乐趣。

(4)改变自身生涯的转折点

通过实习使我的内心的想法改变了很多,实习前想的毕业了就听父母的话,回家去考公务员,但实习过程中,主任教导我人是要往高处走的,不能局限于一个小地方,渐渐的我也想通了,决定报考研究生,让自己奋斗起来,不做平凡的人。

四、总结与感想

篇8:学校实习学习心得总结

随着我国大力推进现代职业教育的建设, 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高职学生顶岗实习越加突显出其作用。但是正如庄西真所言:职校生的实习, 想说爱你不容易。这种不容易有实习生心理上、学校学习内容、校企双方育人文化和育人理念上等原因, 导致了高职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工作场所学习和在校学习之间存在着距离和差异, 表明二者之间的互融性是欠缺的, 是目前高职生顶岗实习效果、高职生职业适应能力形成的主要障碍。因此, 探讨顶岗实习期工作场所学习和高职生学校学习的互融性为提升高职生职业适应性、推进校企深度融合、促进校企生三方共赢等方面提供了一定契机和帮助。

二、高职生顶岗实习期工作场所学习和学校学习互融性的基础分析

“校企两张皮的现象”在宏观层面上逐步淡出人们的视野, 在微观层面上, 高职生顶岗实习期工作场所学习是构成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的主要见证。所以, 在微观层面上探讨高职生顶岗实习期工作场所学习和学校学习的互融性基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宏观层面的政策基础

高职生顶岗实习期工作场所学习与学校学习之间的互融性也不能离开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环境的支持。从《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06]16号) 到《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高职教育的使命就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该使命同时也表明对我们高职生的一种定性: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 中观层面上的校企合作的现实基础

校企合作过程中的校企双方在利益诉求、人才培养诉求和文化理念诉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促使校企双方对高职生顶岗实习期间的工作场所学习进行过程管理, 不仅包括对高职生在工作场所学习内容上的管理, 也包括对高职生在学校学习结果的一种检验, 同时也是高职生的职业适应性的提升过程, 校企双方在强化过程管理上达成了共识。在这种共识下, 高职生顶岗实习期的工作场所学习与学校学习之间的互融性就有了现实基础。

(三) 微观个体层面上高职生的“学生———职业人”的相互转化基础

高职生作为顶岗实习期工作场所学习和学校学习的交集, 这个交集承载了学校学习的全部内容, 同时在工作场所工作过程中, 也完成了学校学习的转化。他们是双向度的转化:一方面是从学生的身份向职业人身份的转化, 另一方面也是向更广意义上的终身学习者身份的转化。这些变化或者转化会以特定的表达方式和传递途径向学校和企业双方进行, 它们可以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现实依据, 可以为企业发展创设相应的环境基础。

三、高职生顶岗实习期工作场所学习和学校学习的比较

通过下表来具体看看高职生获取两类知识的内容和途径:

上表表明, 高职生作为不同场所学习的主要载体, 无论是学校学习还是工作场所学习, 其目的是一致的, 都是将我们高职生培养成能够终身学习的对社会及各类组织有用的人才。

四、高职生顶岗实习期工作场所学习和学校学习互融性的路径分析

学校学习和顶岗实习期工作场所学习是一种相互迁移的过程, 一方面把学校学习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在工作场所进行验证, 同时调整工作场所学习的内容和途径;另一方面是把工作场所学习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进行内化并对学校学习的内容进行反向验证和调整。所以, 二者互融性的路径就是以高职生学习作为主要载体而形成的路径, 因而就可以从两个方向建立二者相互融合的路径。

(一) 正向路径

从学校层面来讲, 首先是通过教学改革创新来引导高职生在校期间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把握, 塑造高职生良好的心理素养、学习素养。随着高职生心智模式的不断成熟, 帮助他们初步形成个体的价值观、企业认知、职业规划及人际交往方式。其次, 加强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 通过形成较为完善的顶岗实习计划, 安排校内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师傅及时关注顶岗实习期的高职生, 并做出适应的引导和指导, 加强对高职生工作场所学习的帮扶。最后, 多途径对高职生顶岗实习期的工作场所学习中突出的现象和问题进行总结, 汇编成相应案例, 为高职生顶岗实习进行答疑解惑。

(二) 反向路径

在组织层面上, 高职生顶岗实习期的工作场所学习具有很强的情境性和个性化色彩, 学校并不能完全知晓, 因而需要高职生及其所在顶岗实习的企业及时向学校传递这方面的信息。首先, 高职生把工作场所学习的多种知识通过不同途径及时传递给学校指导教师。其次, 企业指导师傅和学校指导教师需要建立沟通的渠道, 及时传递关于所带高职生的心得体悟、高职生成长及其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的信息。最后, 企业需要和学校架设沟通桥梁, 将企业理念、组织情况、岗位任职需求、员工技能状况以及顶岗实习生情况, 分阶段和学校做好反馈情况, 为下一阶段高职生顶岗实习打下基础。学校可以依据上述三者的反馈情况对教育教学进行适时调整, 强化企业实践知识向学校的渗透。

综上所述, 在学校和企业建立共识的基础上来探讨高职生顶岗实习期的工作场所学习和学校学习的互融性, 是校企合作在微观层面的一种深度融合的体现, 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契机, 同时也为企业获取保留人才创设了条件, 同时也提高了高职生工作场所学习的适应性, 为进一步适应社会需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摘要:顶岗实习是高职生适应工作的必经环节, 而顶岗实习的效果则取决于高职生顶岗实习期工作场所学习和学校学习的融合程度。在分析两者互融性的基础上对高职生顶岗实习期的工作场所学习和学校学习进行比较, 进而探讨了两者互融性的路径:正向路径和反向路径, 借此希望学校和企业形成互动平台, 实现“高职院校”“企业组织”和“高职生个体”三方的共赢, 进而提升顶岗实习效果和高职生的职场适应能力。

关键词:高职生,顶岗实习期,工作场所学习,互融性

参考文献

[1]庄西真.职校生的实习想说爱你不容易[J].职教论坛, 2013 (34) .

上一篇:科学使用工具教案下一篇:作业参观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