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和第几 教学教案设计(苏教国标版二年级上册)

2024-05-04

几和第几 教学教案设计(苏教国标版二年级上册)(共14篇)

篇1:几和第几 教学教案设计(苏教国标版二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具体的情境图中,让学生学会区分基数和序数的,理解几个和第几的不同,并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充分感知无论第几都只有一个,它表示事物的次序,而几个则表示事物的多少。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推理、判断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使学生感知与同伴合作学习和乐趣,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序数含义,会区分基数与序数,明确数的方向决定的次序。

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1、师生交流

今天,老师要带大家云一个你们非常熟悉的地方,想知道是哪里吗?

2、出示实物投影的书中第18页的图画。

动物园的售标处,井然有序的排队买标。师:问:小朋友,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有哪些人?他在什么地方吗?

二、探求新知

1、初步感知

师:(1)请大家猜一猜谁最先上车?你是怎么知道的?

(2)那小朋友排在第几?排在他前面的阿姨呢?后面的两位叔叔呢?

(3)你是怎么知道阿姨排在第2的?

(4)请你说一说:两位叔叔排在第4和第5的理由。

(5)教育学生在公共场合应该自学排队,遵守公共秩序。

2、初步感知基数与序数

(1)请大家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人在排队买标?有谁能指一指排在第5地是谁?

(2)动画展示:穿红衣服的阿姨已经走了,后面的人次上前。

问:有几个人在排队?这时谁排4?小朋友排第几?解放军叔叔呢?

3、进一步体会基数、序数的含义

(1)请几位同学上讲台

先请大家数一数共几人?再问一问从左数第3人是谁?××同学是从右数的第几?他还可以排第几?

(2)分小组做排队游戏

三、反馈练习:

1、投影出示:5只小鸟

把左边的4只小鸟圈起来,给从左数的第4只小鸟涂上颜色。

2、举一些日常生活中关于“第几”的例子

先4人小组互相说,然后向全班汇报。

四:作业:

书第8页“做一做”的第2题

看图片可以说一说:照片上共有几个人?从右数,爷爷排第几?奶奶和爸爸排第几等?

篇2:几和第几 教学教案设计(苏教国标版二年级上册)

教科书第16页的例题,第16~17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材简析]

“几”和“第几”实际上是基数和序数的浅显说法,“几”表示事物有多少,“第几”是事物排列的顺序号。例题先通过排队买票的场景,让学生直接观察、数数,看到一共5人在买票,戴帽子的小孩和不戴帽子的男孩各排在第几个,让学生认识“几个”和“第几个”的区别。

“想想做做”让学生在涂色、观察、数数、交流等活动中,进一步认识“几”和“第几”的区别,培养学生用数表示个数或顺序并与同伴交流的能力。

[教学目标]

1本历观察、活动、交流的过程,初步理解“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并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

2狈⒄购献鹘涣鞯囊馐逗陀镅员泶锏哪芰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新知

1背鍪九哦勇蚱蓖肌*

2碧富啊*

(1)图上有几个人,他们在干什么?

(2)请小朋友数一数戴帽子的小男孩排在第几?不戴帽子的男孩排在第几?

(3)反过来,排在第2的是谁?排在第5的是谁?这里的第2指的是几个人?第5指的是几个人?  指出:这里的第2、第5不是2个人和5个人,而是指排在第2个或第5个的那个人。

(4)看了图你还可以说出什么?(自己轻声说,说后┙涣)〖HT〗

适当提示,如排在前3个的是哪几人,后4个的是哪几人,谁排在第4……

[评:紧密结合排队买票的情境,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到几和第几的不同,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进一步感悟新知

1 “想想做做”第3题。

讲述: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听说山那边有场精彩的比赛,正兴高采烈地去看比赛呢!

(1)教师读题后学生口答。

(2)除了这几个问题外,还想到了什么?

2 “想想做做”第4题。

提问:山那边在举行什么比赛啊?从图上你能说出什么呢?(小组讨论)

交流:1号车前面是5号车;5号车前面是2号车;1号车后面是4号车和3号车;前3名的是2号、5号、1号车;最后一名是3号车……

追问:刚才说的前3名和第3名一样吗?为什么?

3毙〗帷*

“几”和“第几”是不一样的,“几”表示一共有多少个,“第几”只表示其中的某一个。

〖评:每个画面都引导、组织学生充分地说、自由地说,在说的过程中感悟几和第几的不同,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采用学生交流合作的形式,使学生学会了肯定自己和听取别人的意见,从而补充、完善自己的认识。同时,把“想想做做”第3题和第4题整合成学生喜爱的连续的动画情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气氛更显得生动活泼。]

三、巩固深化

1卑谝话凇*

(1)教师口述,学生摆放。

摆5个正方形,从左数起第3个换成圆片,从右数起第3个换成长方形。

(2)同桌互练。

2蓖恳煌俊*

(1)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2)同桌相互说一说:4个和第4个有什么不同?

[评:这一环节是对前面新知感悟的检验,对理解能力稍差的学生,教师及时进行辅导。]

四、应用拓展

1 “想想做做”第2题(右图)。

哪只猴子比较特别?它是第几只猴子,你是怎么数的?(同桌说一说)

交流得出:可以从上面数起,戴帽子的是第2只,也可以从下面数起,戴帽子的是第4只。

2 “想想做做”第2题(左图)。

讲述:小女孩住在第几层呢,你是怎么数的?(同桌讨论后┙涣)

指出:一般楼房的第几层,是从下往上数的。

3 “想想做做”第5题。

小组讨论:小动物们的家住在几楼几室呢?说说你们是怎么看的?

交流:竖着看有几层,也就是说几楼。横着看有几家,也就是说几室。

小兔家竖着看在5楼,横着看在第1室,所以它家住5楼1室。

4蹦隳芩狄痪浯有几和第几的话吗?在我们身边找一找!

引导:自己的座位是几排几座,红花榜的排名,自家住房是几楼几室等等。

[评:把数学知识拓展、应用到生活中来,与实际生活相联系,逐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培养学生在生活中找数学、用数学、学数学的能力。]

五、总结评价

通过今天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安排学生相互说一说,再┙涣鳌*

[总评]

篇3:几和第几 教学教案设计(苏教国标版二年级上册)

知识和能力: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正确、 美观地书写生字,认识两个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过程和方法:学会自读课文,圈画重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

【重点、难点】

1. 掌握生字词,熟读课文。2. 学会自读,做到不跟读,不指读。

【教学过程】

一、引导看图,课题导入

1. 师:蓝蓝的天空是鸟儿的天堂,有谁知道在蓝天中哪种鸟儿飞的又快又高,捕猎时又特别凶猛?(生:老鹰)

过渡:对!老鹰是天空中最优秀的猎手,它能够在几千米以上的高空中飞行,他的飞行本领是它制胜的法宝,可是大家想不想知道小鹰是怎样一步步成长起来最终成为鸟中霸王的呢?

2.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小鹰学飞》(指向课题), 来看一看这只小鹰是怎样学飞的。请大家齐读一遍课题。(生:小鹰学飞。)

3. 板书课题。(1)正音:“鹰”是后鼻音;(2)记忆字形: “鹰”是一种鸟,所以下面是个“鸟”字。

二、初读课文

1. 先请大家自己朗读课文,在读的时候,老师有几个要求:(1) 读第一遍,给文章标号自然段。(2)读第二遍,在生字下做记号, 碰到难读的重点拼读。(3)读第三遍,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 检查自读情况。过渡:现在老师要来检查你的读书效果咯, 咱们的这一个环节叫“字词王国游一游”,先来看看老师的这些字词你是否会读了呢?谁来做第一排字词景点的小游客?(1)检查生字字音掌握情况。1出示词语(小鹰跟着摇摇头,不算拼命指了指急促总算鼓起劲头顶盘旋好吧)。2指名看拼音读词语。过渡: 下面就让我们变身成为一只只小鹰,看哪只小鹰能顺利的飞到句子世界里去,去看看句子世界的风景好不好?(2)重点检查几个难读的句子。1出示:小鹰只好鼓起劲,跟着老鹰拼命向上飞。2出示:小鹰一抬头,只见白云上面,还有几只鹰在盘旋呢!(3)检查课文标段情况。1指名说说本课共有几个自然段?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读后师生共同评议、正音。

3.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的谁和谁?讲的是它们之间的什么事?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三、再读课文,了解主要脉络

1. 是啊,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小鹰和老鹰妈妈的故事,小鹰跟着鹰妈妈学习飞行,这个学习飞行的过程到底怎么样呢, 小鹰跟着老鹰学飞行,它飞了几次,分别飞到了哪里?请小朋友再拿起书本, 快速的读课文,找到答案,看谁找的又快又对?指名学生回答(相机板书:大树上、大山上、天空中)

2. 同步理解课文。

(1)请同学们张开双臂,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我们现在就跟小鹰一样在空中学飞行,请扇动你的翅膀。1快看(课件演示)飞呀, 飞呀,飞离地面,越飞越高,高高的大树已经在我们脚下了,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样呢?(开心、得意、想大喊起来)指导朗读“我已经会飞啦。” 你能用“已经”说句话吗?2小朋友们,如果你是小鹰飞到了大树上,你会看到些什么呢?出示句式:飞到大树上, 我看到了。3你们这群小鹰这么高兴,快看看我这只老鹰在干什么? (老师摇头)从我的动作可以看出,老鹰对小鹰说的话持什么态度? (否定,不满意)那你来做老鹰,试着读读它的话。4出示一二自然段。齐读。

过渡:可爱的小鹰们,听了老鹰的话,我们该怎么做呢?(继续往上飞)那让我们张开双臂继续往上飞吧!

(2)播放课件,飞到了大山的上空。1现在小鹰已经飞到了大山的上空,这时小鹰又说了什么呢?2学生齐读:“我真的会飞啦。”3提问:小鹰这次说话与上次有什么不同?(出示比一比) (真的,已经)说明小鹰对自己很有信心。谁来把它朗读一下。4不要高兴得太早,看看我这只老鹰又在干什么?(出示句子)老鹰又摇摇头说(齐读老鹰说的话)5分角色朗读:我们请男同学来做可爱的小鹰,女同学做老鹰, 老师做旁白一起把这两段话有感情地读一读。6如果你是小鹰,听到老鹰仍是说你不会飞,你会对老鹰说什么呢?

过渡:小鹰学飞的确是件不容易的事。两次学飞,老鹰都不满意,那小鹰又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打开书本把5—6两个自然段读一读。

(3)播放课件:飞到了天空上。1出示第5自然段,指名读。 2小鹰这次怎么飞的呢?(鼓起劲,拼命是什么样子?谁来做做?) 3小鹰飞得真拼命呀,这段话中还有哪个词告诉我们小鹰飞得很拼命呢?联系实际说说:你什么时候急促地喘着气?4现场体验:拿出跳绳请学生上台跳,全班观察他的状态,理解“急促地喘着气” 让这个学生带着感受再读一读。问:他现在说话连不连贯?(不连贯,断断续续)课文中用了哪个标点来表示?(省略号……)所以,在这里“……”表示语气的停顿。5导读:小鹰飞得多卖力呀, 让我们一起跟着小鹰向天空飞去。全体起立,张开翅膀,鼓起劲, 拼命向上飞。(齐读第5段)6老鹰被小鹰坚定的信念,顽强的精神感动了,他不再摇头,不再否定,而是向头顶指了指说( 齐读句子) 小鹰看到了什么?(白云上有几只鹰在盘旋)理解:盘旋

四、小结课文

这节课我们初步知道了小鹰跟着老鹰学飞行,飞到了(____ )、 (____ )、(_______ )。

小鹰学飞可真不容易啊!下节课我们将细细体会小鹰学飞的全过程,相信你会有更多收获!

五、学习生字,理解字义

下面,让我们走进生字乐园,去学习几个生字吧。

篇4:几和第几 教学教案设计(苏教国标版二年级上册)

1. 小朋友,秋姑娘悄悄地来了,她给江南水乡换上了一件美丽的衣裳,你们想去看看吗?

2. (播放金秋江南的图片)看,这就是金秋水乡如诗如画的美景。(配以轻音乐,学生静静地欣赏)

二、 初读词串,认读生字

1. 在金秋的水乡,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出示词卡)

金秋烟波水乡

芦苇菱藕荷塘

夕阳归舟渔歌

枫叶灯火月光

3. 小朋友们看得可真仔细。今天,我们就乘着想象的小舟到水乡游一游、看一看。你能把这课的生字朋友都读好吗?请小朋友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遇到难读的生字词可以多读几遍。

(生自由读,教师边巡视边指导,关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4. 小朋友读得很认真,谁愿意展示一下你的朗读?

[设计意图:词串识字承载的不仅仅是学会几个生字的任务,词与词之间的留白给学生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犹如一首音韵和谐的小诗。读正确、读通顺、读得有滋有味……就在学生一遍遍琅琅上口的诵读中,传达出汉语言特有的声韵美。]

三、 想象画面,感悟诵读

1. 想一个好名

小朋友们,如果给《识字1》起一个好听的名字,你会起个什么名儿?(“金秋水乡”“水乡的秋天”“水乡真美”等等)

2. 展一幅画卷(指导学习第一行词串)

(1) 我们坐上小船,乘着秋风来到了绿水荡漾的水乡。瞧,一望无垠的湖面在微风中荡起了粼粼的波纹,远远望去,湖面烟雾茫茫,是那么辽阔。(出示图画:水乡景色)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事物与生字的对应)

(2)(出示:金秋 烟波 水乡) 你能读好这几个词语吗?

(3) (出示“秋”的古文字)教师讲述“秋”的造字规律:小朋友,你们看,“秋”的左边是个“禾”,它表示是庄稼。秋天,庄稼成熟了,变成金灿灿的,就像火烤过一样,所以,古人在“禾”的右边加了一个“火”字。当庄稼像被火烤过,黄灿灿的时候,秋天就到了。

(4) 教师有感情范读第一行词语。猜一猜,老师为什么这样读?(引导学生一边诵读词语,一边想象水乡秋天美丽的画面)

[设计意图:一个古文字“秋”字,是中国几千年汉字文化的一个小小缩影。就在孩子们追本溯源,探寻汉字的造字规律时,我们的情感与古人的精神世界也就贯通了。教学时要发挥汉字表音、表形、表义的优势,变机械识记为明字理、悟结构的文化熏染。]

3. 赏一池秋色(指导学习第二行词串)

(1) 秋天不仅是一个美丽的季节,还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小朋友想不想去荷塘找一找秋天?多媒体播放荷塘的秋景,展示一组画面,让学生说说芦苇、菱藕的样子。随着学生的描述,教师在黑板上勾勒出荷塘的简笔画。

(2) 在一个碧绿的荷塘上,一片芦苇在秋风中摇曳,洁白的苇花随风飘舞,一节节莲藕嫩生生的,多美的荷塘啊!(出示:一片芦苇、一节莲藕、一个荷塘、几个菱角)刚才我们看到的像“一片、一节、一个”这些词,我们叫它数量词。数量词与后面的事物一定要搭配得当,否则会出笑话的。现在,谁想把自己看到的景色告诉大家?(自由读、指名读、小组间赛读)

(3) 读到这一行词语,你觉得金秋的水乡怎么样?(美丽、富饶)

(4) 把水乡的美丽景色读出来,齐读第二行词串。

4. 听一曲渔歌(指导学习第三行词串)

(1) (多媒体播放一段渔歌)听,这是什么声音?夕阳西下,晚霞映红了湖面,一只只小舟从远处归来,渔民们唱着欢快的渔歌满载而归了。

(2) (出示:一轮夕阳 一只只小舟 渔歌)同桌练读,汇报朗读。

(3) 读到这一行词语,你觉得金秋的水乡怎么样?(忙碌、富饶、幸福)

(4) 把你对水乡的赞美加进去,齐读第三行词串。

[设计意图:不同的量词和名词巧妙组合,构成了一幅有色彩的图画,奏响了一支有旋律的乐曲。内涵丰富的识字课,既为孩子识字提供了语境,使识字与阅读紧紧相连;又活学活用,在积累中简单运用语言,加强了字词的综合训练。]

5. 赏一湖夜景(指导学习第四行词串)

(1) 夕阳落下去了,月亮升上来了。在皎洁的月光下,你看到了什么?(出示:枫叶 灯火)

(2) 你能在“枫叶”前面加上一个词吗?(火红火红的、红艳艳的)引导学生观察枫叶的颜色、形状、姿态等。

(3) 想一想,在“灯火”的前面,可以加个什么词呢?(星星点点的、若明若暗的)

(4) 读到这一行词语,你觉得水乡的秋夜怎么样?(宁静迷人)把你的感觉带进去,齐读第四行词串。

[设计意图:词串识字中,一行词串就是一幅动人的画面,四行词串连起来便勾勒出一幅江南水乡迷人的秋景。“读到这一行词串,你觉得金秋的水乡怎么样?”教师用语言激活了一个个词语背后的画面、情感,虽是同一个问题,但每一行的回答却不相同,或悠远、或清新、或富饶、或宁静,水乡的金秋就在这一次次的叠加中越来越丰厚、有意蕴。]

四、 回归整体,赏读全文

1. 小朋友,这篇识字课文读起来很上口,很好听,知道是什么原因吗?(指黑板上字卡“乡”“塘”“光”三个字红色的韵母)哈哈,原来它们都押韵呢!(教师范读,强调韵尾。同桌连读,汇报朗读)

2. 小朋友们发现了吗?这些词虽然是一个一个独立的,但每一行词语串起来读就觉得很美,像一首优美的小诗,像一幅美丽的画面,四幅图连起来就是金秋水乡美丽、富饶的场景。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读出来吧!

3. 金秋,我们摇着小舟来到碧波荡漾的水乡,首先看到了——(引读)金秋 烟波 水乡。我们来到了清凌凌的荷塘,看到——(引读)芦苇 菱藕 荷塘。夕阳西下,渔民们满载而归,我们看到了——(引读)夕阳 小舟,听到了——(引读)渔歌。夜幕降临,水乡变得格外宁静,只见——(引读)枫叶 灯火 月光。

4. 学完课文,你对金秋的水乡又有了怎样的印象?

5. 带着对美丽水乡的热爱之情诵读《识字1》。

五、 共同探究,巧记生字

1. 现在,我们不仅要读准这些生字,还要想办法把这些汉字深深地印在自己的头脑中。比一比,赛一赛,看谁记的办法最奇妙!

2. 小组内交流,全班汇报。

3. 指导书写,引导实践。

(1) 引导学生认识两个新偏旁:“火”和“欠”。

(2) 重点指导:“歌”和“烟”。

篇5:几和第几 教学教案设计(苏教国标版二年级上册)

1、具体的情境图中,让学生学会区分基数和序数,理解几个和第几的不同,并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充分感知无论第几都只有一个,它表示事物的次序,而几个则表示事物的多少。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推理、判断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使学生感知与同伴合作学习和乐趣,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序数含义,会区分基数与序数,明确数的方向决定的次序。

教学过程

1、讲故事

从前,有个小朋友特别能吃。有一天,他走进一家包子店,吃了一个包子,肚子没有饱,又吃了一个还是不饱,直到吃到第四个终于饱了,他摸摸自己的肚子,叹了一口气说:诶,早知道吃第四个能饱,那我就先吃第四个该多好啊!

提问:(1)他吃了几个包子?

(2)他说:“早知道吃第四个能饱,那我就先吃第四个该多好啊!”这句话对吗?

(3)四个和第四个意思一样吗?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几和第几。

2、师生交流

同学们去过动物园吗?那么进动物园之前要做什么?

3、出示书中售票处,井然有序的排队买票。

1、初步感知

(1)图上有几个人在买票?谁排在最前面?谁排在最后面?

(2)从前往后数,戴帽子的小男孩排在第几?不戴帽子的男孩排在第几?

(3)反过来说,排在第2的是谁?排在第5的是谁?这里的第2指的是几个人?第5指的是几个人?

指出:这里的第2、第5不是2个人和5个人,而是指排在第2的那个人,排在第5的那个人。(板书:几指一共有多少;第几指所有中的一个)

(4)看了图,你还可以说什么?

(5)从图中我们知道了一共有五个人排队,还知道第几是谁。我们小朋友要注意到在日常生活中要排队买票,在学校要排队吃饭。

活动

1、 点四个学生上讲台,背对学生站成一排

2、 师问:从左边数的第三个小朋友是谁?

从右边数的第三个小朋友是谁?

从左边数的三个小朋友是谁?(教师读题放慢速度)

3、 思考

(1) 从左边数的第三个小朋友和从左边数的三个小朋友一样吗?

(2) 从左边数的第三个小朋友和从右边数的第三个小朋友一样吗?

4、 追问

都是第三个,结果怎么不是同一个人呢?

5、 小结

要按顺序数,数的方向不同,结果也不同。

1、想想做做第1题。

(1)出示题目。

谈话:题目要求从左边起涂色,你知道哪边是左边吗?你是怎么知道的?题目要求第1行涂4个,第2行涂第4个,你们明白题目的要求吗?

(2)学生各自图色。

3、小结:刚才我们学习的排队买票的图中一共有几个人?(5个)第一行涂色一共有几个?(4个)这里的5和4表示有几个,我们称它们为“几”,戴帽子的男孩排在第2个,不戴帽子的男孩排在第5个,还有第二行涂第4个,这里的第2、第5、第4,我们称呼为“第几”。

2、想想做做第2题。

(1)提问:小女孩住在第几层呢?你是怎么数的?(同桌讨论交流)

指出:一般楼房的第几层,是从下往上数的。

(2)提问:一共有几只猴子?戴帽子的猴子是第几只?你是怎么数的?

揭示:数的顺序不同,结果也不同。

3、想想做做第3题。

提问:上山的动物有几只?谁第1?谁第2?下山的动物呢?除了这几个问题,你还想到了什么?

指名回答。

2、想想做做第4题。

提出书上的两个问题,让学生回答。

提问:图上你还能说出什么呢?

前3名的是哪几号车?第3名是几号车?

追问:刚才说的前3名和第3名一样吗?为什么?

3、小结:几和第几是不一样的,几表示一共有多少个,第几表示其中的某一个。

5、你知道吗。

谈话:在一次投掷铅球的比赛中,小象、小猪、小狗站在了领奖台上,你知道它们个是第几名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同桌交流后指名回答。

6、你能说一句带有几或第几的话吗?在我们身边找一找,说一说。

让学生自由发言回答。

篇6:几和第几 教学教案设计(苏教国标版二年级上册)

一年级数学上册《几和第几》教学反思1

“认识几和第几”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这个知识点孩子很容易混淆。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在实际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教材的主题图是以场景的形式来表现的,而手头又缺乏这幅教学情境图,因此我把教材上的主题图重新作了调整,变为让小动物聚餐的教学情境(在比大小中制作的小猴等学具)。当我将小猴子、桃子、苹果等图片凌乱的贴在黑板上时,孩子们立刻瞪大眼睛,露出好奇的神情,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在一开始就被调动起来。

2、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让学生能轻松地解决隐藏在主题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在动态的.参与中学会“几”和“第几”,这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容易接受,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活跃课堂气氛。

3、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课堂更应关注学生的数学思考,在本节课中我设计了一些有层次,正对性强的问题,让学生观察、思考,自然地训练了思维,并掌握所学知识。如观察黑板上排列好的几只小兔和小猴,设计了一连串的问题:

①一共有几只小动物?②排在左边第2的是谁?③排在右边第2个的又是谁?④为什么同样是排在第2,小动物却不一样呢?⑤左数4个动物都有哪些?这些问题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前后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生在不断的辨析比较中提升了自己的思维能力。

4、强调“第几”中的“第”字,从生活出发,实际出发。在教学设计中我添加了一个环节,让学生寻找自己小组中的“几和第几”。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能加深学生的印象。

一年级数学上册《几和第几》教学反思2

“认识几和第几”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这对于一年级孩子来说,这个知识点孩子很容易混淆。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在实际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教材的主题图是以场景的形式来表现的,而手头又缺乏这幅教学情境图,因此我把教材上的主题图重新作了调整,变为让小猴子和小兔子聚餐的教学情境。当我将小猴子、小兔子、桃子和萝卜的图片凌乱的贴在黑板上时,孩子们立刻瞪大眼睛,露出好奇的神情,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在一开始就被调动起来。

2、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让学生能轻松地解决隐藏在主题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在动态的参与中学会“几”和“第几”,这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容易接受,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活跃课堂气氛。

3、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课堂更应关注学生的数学思考,在本节课中我设计了一些有层次、针对性强的问题,让学生在观察、思考、比较的过程中自然地训练了思维,并掌握所学知识。如观察黑板上排列好的几只小兔和小猴,设计了一连串的问题:

①一共有几只小动物?

②排在左边第2的是谁?

③排在右边第2个的又是谁?

④为什么同样是排在第2,小动物却不一样呢?

篇7:几和第几 教学教案设计(苏教国标版二年级上册)

主备人:戴玉英       授课人:戴玉英        授课日期:1月日

一 、复习厘米和米。

1.米这个单位,通常用来量比较(   )的物体。

2.厘米这个单位,通常用来量比较(    )的物体。

3.回顾新课时量的一些物体的长度。

用米尺量教师的课桌,大约高(    )米。

用卷尺量教师的门,大约高(   )米。

4. 在(  )里填上“米”或“厘米”

家里的墙壁高约3(   )。

手机长约10(   )。

家里的房间长约5(   )。

家里饭桌长约80(   )。

家里书桌的长大约是150(    )。

妈妈身高约160(   )。

5.在(  )里填上“>”、“<”或“=”。

8米(  )7米    2厘米(   )2米

100厘米(    )1米     20里(   )2米

1米(    )10厘米      200厘米(   )2米

6.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汽车大约长10(    )     铅笔大约长10(   )

二、复习解决实际问题

一、乘除法的意义。

图略

(1)(  )个花瓶,每个花瓶中有(  )朵花,一共有(  )朵鲜花。

(2)有(   )朵鲜花,每个花瓶中放(   )朵,可以放(  )个花瓶。

(3)有(   )朵鲜花,平均插在(   )个花瓶中,每个花瓶中插(   )朵。

二、解决实际问题。

1.计算器30元,闹钟比计算器便宜17元,闹钟多少元?

独立完成后交流“便宜”的意思。

2.池塘里原来有27只鹅,又游来了28只,一共有多少只?

独立完成后交流自己的想法。

3.花坛里共有80朵鲜花,已经开了46朵,还剩多少朵没有开?

独立完成后交流自己的想法。

4.(1)每只温度计4元,买4只温度计要用多少元?

(2)钢笔每枝5元,茶杯每个6元。30元钱可以买几枝钢笔?如果买茶杯呢?

独立完成后交流自己的想法。

三、复习时分秒、观察物体、统计和可能性

一、    写出下列钟面的时刻。

图略。

时     分         时     分         时     分

2、在(  )里填上“时”“分”“秒”。

(1)算一道口算题大约要用6(   )。

(2)同学们每天在学校的时间大约是6(   )。

(3)做一次眼保健操大约要用5(    )。

(4)小玲从家到学校大约要走10(   )。

(5)小红课间休息15(    )。

(6)跳30下绳大约需要25(    )。

(7)小明在公园里玩了1(   )。

(8)小芳跑100米大约要20(    )。

3、用“一定”“可能”“不可能”填空。

(1)袋子里都是白球,任意摸一个,摸到的(   )是白球。

(2)袋子里都是黄球,任意摸一个,摸到的(   )是白球。

(3)袋子里都是白球和红球,任意摸一个,摸到的(   )是白球,(  )是红球。

4、小华绕操场跑一圈用58秒,小文用了1分零4秒,(   )跑得快,快(   )秒。

5、小红、小强、小芳分别买了三种不同口味的冰淇淋,有水果味、巧克力味和奶油味,女孩都没买水果味,小红买的是奶油味,那么小强买的是(   ),小芳买的是(    )。

二、根据所给的时间画出分针和时针。

图略。

篇8:几和第几 教学教案设计(苏教国标版二年级上册)

本课所学的词语介绍了祖国大地不同地区颇具特色的风情。课文共12个词语,分为四组,第一组词语表现的是塞北风光;第二组词语表现的是江南春色;第三组词语介绍海岛夏景;第四组词语表现的是高原景色。这些“词串”,内涵丰富,展现了祖国大地的自然风光,字里行间充满着中华儿女的自豪感,凭借图画,诵读“词串”,不仅可以认识本课生字,还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

2.能有顺序地观察图画,认识图上描绘的事物。凭借图画理解本课词语。

3.了解祖国大地一年四季的一些自然景观,体会祖国地域辽阔和物产丰富。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重点识记并写好“塞”这个字。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准备】

1.电子白板课件。

2.学生用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本课中的“塞、骄、岛、骏、椰、牦”6个生字,会写“塞”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词串,并能凭借图画理解文中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 出示中国地图,师:这是什么?你们知道吗,中国这么大,有的地方互相之间离得很远,气候也不一样。也许南端正是炎炎夏日的时候,北边却开始下雪了呢?

2. 想不想跟老师一起去祖国的不同地区欣赏一下那儿的景色?

(出示四幅图片,让学生欣赏。)

师配乐有感情地描述:看,祖国的江南,春雨绵绵,杏花正在朵朵开放。这儿是海岛,此时却是炎热的夏季,海边高大的椰子树仿佛在向我们招手。接着我们来到祖国的北边,一群彪壮强悍的骏马迎着秋风驰骋在塞北的草原上。最后站在白雪皑皑的青藏高原上,看到的是被喻为“高原之舟”的牦牛。

3.(揭题):

这些风景美吗?不过我们这节课不是美术欣赏课,而是语文课。当这些美丽的图片变成文字时,会是怎样的呢?(出示识字6):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识字6。(师板书:识字6)

(设计意图:利用白板展示优美的图片、婉转的音乐,再配上教师声情并茂的描述,瞬间把学生带入到词串所创设的情境中,激发学生读文的兴趣。)

二、初识生字,理解生词大意

1. 自由读文,出示朗读要求。看清拼音,读准字音。难读的字词多读两遍。

2. 读词串,正音。

师:谁敢读?一人读一行,如果大家都认可你读准了,就可以自己在书上加一颗星。记住,每颗星都是你们在课堂上的收获。(易读错的字词,师带读两遍)

3. 白板出示被五角星盖住的不带拼音的生字:认对一个,星星摘回家。再齐读生字。

4. 师:调皮的生字宝宝看它难不倒你们,又跑回到文中,并请走了所有拼音,你们还能读对这些词吗?

选一个小组,一人读一行。(全读准确了,一人加一颗星。)

师相机强调读词时要连贯、干脆,词与词之间要稍作停顿。

5.师:这些词语都读懂了吗?其实很多词都能通过书中的插图来理解,是不是?请按词串的顺序找到插图中对应的事物。

师相机让学生理解“骏马”“骄阳”的意思,并借助地图理解“塞北、江南、海岛、高原”。

6. 在理解的基础上再齐读词串;师引读:塞北有……江南有……海岛有……高原有……

(设计意图:通过有层次的朗读让学生加深对生字的印象,同时理解并积累了文中的词语。此环节利用白板功能让学生识字摘星星,同时通过让学生给自己加星的这种自评方式,调动学生识字读词的积极性。)

三、交流识字方法

1. 师出示所有生字。

2. 同桌交流好的识字方法,认为对方说得好的书上加一颗星,然后全班交流。

4. 在交流识字方法时,随机书空要写的三个生字。

(设计意图:大胆地让学生自己交流识字的方法,鼓励孩子的个性化思维,同时带领学生对汉字追本溯源,不仅能提高学生识字的兴趣,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记住这个字的字音、字形和字意,从而能够更好地使用它。)

四、字卡游戏巩固识字

1. 发字卡,分组做游戏:一人出牌,另一人认读并按笔顺默空,对一个加一颗星。

2. 检测游戏效果:全班一起默空三个生字。

(设计意图:学生是喜欢做游戏的,用生字卡片来做游戏,达到了学中玩、玩中学的目的,同时用游戏来检测学生的识字效果应该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

五、学写生字

1. 白板出示生字“塞”,了解结构。

2. 生描红观察间架结构。

3. 师一边范写一边强调写字要领:结构匀称;笔画紧凑;撇捺拉开;生临写一遍。

4. 展示台展示,教师当场批改。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白板的展示台展示学生的字,写得好的老师画红圈圈,发现问题的一起修正,力求写的字工整、美观。)

六、布置作业

1. 熟读课文,如能背诵就给自己加一颗星。

2. 从文中任意挑选三个词语说句子,说对一个加一颗星。

(设计意图:作业中安排学生自评是激励学生主动完成作业的一个好方法,作业的设置也是为下节课的教学安排做好铺垫。)

篇9:几和第几 教学教案设计(苏教国标版二年级上册)

本课所学的词语介绍了祖国大地不同地区颇具特色的风情。课文共12个词语,分为四组,第一组词语表现的是塞北风光;第二组词语表现的是江南春色;第三组词语介绍海岛夏景;第四组词语表现的是高原景色。这些“词串”,内涵丰富,展现了祖国大地的自然风光,字里行间充满着中华儿女的自豪感,凭借图画,诵读“词串”,不仅可以认识本课生字,还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

2.能有顺序地观察图画,认识图上描绘的事物。凭借图画理解本课词语。

3.了解祖国大地一年四季的一些自然景观,体会祖国地域辽阔和物产丰富。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重点识记并写好“塞”这个字。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准备】

1.电子白板课件。

2.学生用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本课中的“塞、骄、岛、骏、椰、牦”6个生字,会写“塞”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词串,并能凭借图画理解文中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中国地图,师:这是什么?你们知道吗,中国这么大,有的地方互相之间离得很远,气候也不一样。也许南端正是炎炎夏日的时候,北边却开始下雪了呢?

2.想不想跟老师一起去祖国的不同地区欣赏一下那儿的景色?

(出示四幅图片,让学生欣赏。)

師配乐有感情地描述:看,祖国的江南,春雨绵绵,杏花正在朵朵开放。这儿是海岛,此时却是炎热的夏季,海边高大的椰子树仿佛在向我们招手。接着我们来到祖国的北边,一群彪壮强悍的骏马迎着秋风驰骋在塞北的草原上。最后站在白雪皑皑的青藏高原上,看到的是被喻为“高原之舟”的牦牛。

3.(揭题):这些风景美吗?不过我们这节课不是美术欣赏课,而是语文课。当这些美丽的图片变成文字时,会是怎样的呢?(出示识字6):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识字6。(师板书:识字6)

(设计意图:利用白板展示优美的图片、婉转的音乐,再配上教师声情并茂的描述,瞬间把学生带入到词串所创设的情境中,激发学生读文的兴趣。)

二、初识生字,理解生词大意

1.自由读文,出示朗读要求。看清拼音,读准字音。难读的字词多读两遍。

2.读词串,正音。

师:谁敢读?一人读一行,如果大家都认可你读准了,就可以自己在书上加一颗星。记住,每颗星都是你们在课堂上的收获。(易读错的字词,师带读两遍)

3.白板出示被五角星盖住的不带拼音的生字:认对一个,星星摘回家。再齐读生字。

4.师:调皮的生字宝宝看它难不倒你们,又跑回到文中,并请走了所有拼音,你们还能读对这些词吗?

选一个小组,一人读一行。(全读准确了,一人加一颗星。)

师相机强调读词时要连贯、干脆,词与词之间要稍作停顿。

5.师:这些词语都读懂了吗?其实很多词都能通过书中的插图来理解,是不是?请按词串的顺序找到插图中对应的事物。

师相机让学生理解“骏马”“骄阳”的意思,并借助地图理解“塞北、江南、海岛、高原”。

6.在理解的基础上再齐读词串;师引读:塞北有……江南有……海岛有……高原有……

(设计意图:通过有层次的朗读让学生加深对生字的印象,同时理解并积累了文中的词语。此环节利用白板功能让学生识字摘星星,同时通过让学生给自己加星的这种自评方式,调动学生识字读词的积极性。)

三、交流识字方法

1.师出示所有生字。

2.同桌交流好的识字方法,认为对方说得好的书上加一颗星,然后全班交流。

3.重点记“塞”: 师板书由甲骨文演变到楷体的过程,让学生理解其意思再组词。

4.在交流识字方法时,随机书空要写的三个生字。

(设计意图:大胆地让学生自己交流识字的方法,鼓励孩子的个性化思维,同时带领学生对汉字追本溯源,不仅能提高学生识字的兴趣,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记住这个字的字音、字形和字意,从而能够更好地使用它。)

四、字卡游戏巩固识字

1.发字卡,分组做游戏:一人出牌,另一人认读并按笔顺默空,对一个加一颗星。

2.检测游戏效果:全班一起默空三个生字。

(设计意图:学生是喜欢做游戏的,用生字卡片来做游戏,达到了学中玩、玩中学的目的,同时用游戏来检测学生的识字效果应该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

五、学写生字

1.白板出示生字“塞”,了解结构。

2.生描红观察间架结构。

3.师一边范写一边强调写字要领:结构匀称;笔画紧凑;撇捺拉开;生临写一遍。

4.展示台展示,教师当场批改。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白板的展示台展示学生的字,写得好的老师画红圈圈,发现问题的一起修正,力求写的字工整、美观。)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如能背诵就给自己加一颗星。

2.从文中任意挑选三个词语说句子,说对一个加一颗星。

(设计意图:作业中安排学生自评是激励学生主动完成作业的一个好方法,作业的设置也是为下节课的教学安排做好铺垫。)

教学效果及反思:快乐学习不能仅停留在形式上的活泼生动,更要体现在内涵上,让学生能在一节课中不停地跨过能够得着的障碍,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在效能感,真正体会学习的快乐。我们学校是小班化教学,每个教学环节都能让孩子全面参与,展示个性。电子白板的运用以及教学中自我激励的评价方式,也让学生一直处在积极参与学习、主动学习并不断体验成功的快乐中。当然,有些环节的细节还需要改进,比如,理解词语意思那个部分,可以让学生在白板上进行实物与词语的连线,这样效果会更好;还有指导写字的环节,教师还可以利用白板演示笔顺的功能,让学生更直观地记住生字和笔顺。

篇10:几和第几 教学教案设计(苏教国标版二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认识图形

学习内容:教科书第26~27页的内容。“想想做做”的第1~5题。

学习目标:

1.经历认识多边形的过程,能够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

2.进行摆、剪、折等实践操作活动,增强动手操作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通过观察、比较、归纳,体会图形的变换和联系,发展空间观念。

3.在学习活动中增加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学习重点:

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

学习难点:

1.理解边的概念。

2.在折、拼、剪、摆等活动中体会图形的变换和联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两根彩带、若干根小棒

学具准备:10根小棒、一张长方形纸、一张正方形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你认识下面的图形吗?(课件出示)

2.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今天就让“魔幻仙子”带我们到有趣的“图形王国”去玩。那里有神奇的图形精灵。大家想不想认识?板书课题:认识图形

口述目标: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

【设计意图】一年级(下册)教材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图形,在此基础上以旧引新,有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加深对平面图形的认识。

二.主动探究提炼建模

(一)认识四边形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魔幻世界,猜一猜我变出的物体他们的面是什么形状呢?

你知道这三个图形有哪些地方相同吗?引导学生关注边的数量

什么样的平面图形叫四边形?板书:四边形

2.摸一摸、数一数正方形、长方形的边。

⑴.揭示“边”:象这样直直的一条,我们就叫它“边”

⑵.数边:先拿起自己的正方形,摸一摸它的边,再数一数正方形有几条边?(教师根据学生数的方法强调:数的时候要按一定的顺序,注意首尾相连。演示:围成)

⑶.小结:正方形有四条边,我们就说“正方形是由四条边围成的。”

(4).摸一摸、数一数长方形的边。

那么长方形是由几条边围成的呢?先自己数一数,再告诉同桌。你得出了什么结论?你认为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

3.数边的条数,小结:由四条边围成的平面图形叫四边形。

(二)辨认四边形。(课件出示)

判断这个图形是四边形的同学拍掌一次,认为不是四边形的同学说说理由。

【设计意图】创设魔幻仙子的动画情境,激发兴趣,符合儿童认知规律,由实物图形到平面图形,由具体到抽象,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归纳,使学生以“边”为切入口,体验平面图形可以按边的数量分类。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认识四边形,建立概念模型,体会到可以根据图形的边的数量来命名,为后面学习五、六边形巧设伏笔。

三.自学课本认识五边形和六边形

1.出示自学指导,学生自学。

2.交流学情,分层检测

检测(一)数一数边的条数并命名。板书:五边形

检测(二)数一数边的条数并命名。板书:六边形

检测(三)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提出要求:先数一数这些图形各有几条边,照样子写在图形上,再填表。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同桌互相检查。

3.小结:

引导学生:要知道一个图形是几边形,可以数一数它有几条边

【设计意图】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学生利用认识四边形的经验自主迁移,从而建立五、六边形的概念,形成“要知道一个图形是几边形,可以数一数它有几条边”的认识。当堂检测,使学生充分体会到自主学习、运用数学的乐趣。

四.实践操作巩固内化

1.搭建图形

搭一个三边形最少需要几根小棒?

搭一个四边形最少需要几根小棒呢?请你搭搭看。

学生同桌合作用小棒分别搭一个五边形和一个六边形

①尝试操作:(指名板演)

②互相检查:

③交流汇报:

思考:搭一个五边形最少需要几根小棒呢?六边形呢?

2.彩带变变变。

指名两组学生分别用彩带拉出多边形图形。

3.(选做题)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①说明要求,教师示范,

②让学生照样子折并数一数折出的图形有几条边?是几边形?

4.火眼金睛抢答赛

先进行眼肌能训练,再抢答,注意表述清楚。

思考:如果有一个平面图形,它的边有七条,你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吗?如果是8条边围成的平面图形呢?有没有十边形?

引导:一个图形有几条边围成的,就可以叫它几边形。

5.(选做题)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①提出问题:在一张正方形的纸上剪下一个三角形,剩下的是一个什么图形?

②小组交流、合作:先动手剪一剪,看看和你猜的一样吗?再互相交流。

③全班交流,互相展示。

【设计意图】在当堂训练环节,教师通过组织各种摆、折、拉、剪等实践操作活动,不仅使学生对这些图形的认识更深刻、更清晰,而且也使学生对图形间的联系和变换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在动态中认识事物。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富有个性的探索和尝试,激活学生发散性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和数学能力。

五.总结评价

提问:今天,我们去了“图形王国”你有什么收获呢?

六.欣赏图形之美(课件出示)

用多边形还可以设计出美丽的图画!

你能用多边形设计出美丽的图画吗?

篇11:一年级数学认识几和第几教案

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第16—17页上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活动、交流的过程,初步理解“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并在实际中加以运用。

2、发展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3、结合排队活动,从中受到尊敬老人、礼仪谦让等社会公德教育。

[设计思路]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课教学是在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已对“几”和“第几”有了浅显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辨认“几”和“第几”。主要任务是领悟“几”和“第几”的含义,能区分“几”和“第几”的不同。本课设计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在活动中学习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况且,刚从幼儿园升入一年级的小朋友,在数学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上都留有明显的依靠“活动”这个媒介来支撑的痕迹。本课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和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了共9个数学学习活动,其中除了首尾两个以激发学习兴趣为主的情境活动一一开火车外,其余的7个活动都是以活动为媒介,在活动中理解“几”与“第几”的含义,把抽象的数理形象化,把枯燥的数字趣味化,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享受数学学习的快乐,使之爱数学,爱数学的学习。

二、将课堂教学贴近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感受“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数学来自与生活,又必须回归与生活。因此,数学的教学必须联系生活,注重现实体验。本课以儿童喜爱的游玩动物园的整个过程为主线,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顺势引出了“排队买票”、“我说我家”、“看照片找自己”等一个个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并强化数学的应用意识。

三、提供给自主学习的机会。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面对问题每个学生都有各自不同的思维方式,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不应由教师将每一个知识点传授给学生,而应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本课在各个教学环节中,注重提供让学生根据学习素材,自主提问,自主解答;多层发问,多角度思考;多种感官参与,多种学习方式综合利用等各种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操作、探索和小组讨论、交流中,领悟算理,发现规律,发展智慧,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民主大舞台。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活动1:开车出游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个非常有趣的地方,你们想去吗?那就开上咱们的小列车去吧。(律动——开列车,多媒体动态显示列车开到了动物园)

(策略建议:律动时,要让学生模仿“坐车”的动作,并配上列车行进及到站时的声音,使学生感觉到“身临其境”。)

二、感知新知

活动2、排队买票

1、动物园一大早就有人来排队买票了,你们看?

(多媒体显示5人排队买票图)

2、引导看图自由提有关“几”与“第几”问题。

如:有几个人在排队?老爷爷排第几呢?戴帽子的男孩排第几?小女孩的前面有几个人?后面有几个人?…………

3、说一说:

(1)如果是你排在老爷爷的前面,你会对老爷爷说些什么呢?

(多媒体动画演示老爷爷从第五走到了第一)

(2)老爷爷高兴的排到了第一,现在看看戴帽子的男孩排在第几,没戴帽子的男孩排在第几?小女孩前面有几个人?后面有几个人?

(3)刚才我们说的几个人与第几,如5个人和第5,2个人和第2意思一样吗?(板书课题)

4、(多媒体动画演示老爷爷买完票走了)看图提问题并说出解决问题的结果。

如:剩下几个人?戴帽子的男孩排在第几,没戴帽子的男孩又排第几呢?小女孩的前面有几个人?后面有几个人?…………

(策略建议:在学生提问的过程中,要适当地加以引导,并选用有价值的问题即时请学生作答,特别要让学生说清楚“你是怎么数的?”,同时,要告诉学生“排队的时候我们一般都从前面数起”。)

三、内化认知

活动3:点灯笼

1、今天动物园可真热闹,门口挂满了灯笼。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点亮灯笼好吗?

多媒体出示

第一行从左边起点4个灯笼?

第二行从左边起点第4个灯笼?

2、指名在电脑上操作涂色。

3、议一议:4个和第4个意思一样吗?

(策略建议:(1)给灯笼上的颜色不做统一要求,可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涂,并说说为什么上这一种颜色?(2)在区别“4个”与“第4个”时,如果学生能明白“4个”指共有四个灯笼,而“第4个”指排在第四个的那个灯笼就可以了。)

活动4:我说我家

1、(背景声音:“×老师,×老师!”)

出示小丽家楼房图

2、看图,要求用含有“几”和“第几”这两个词说一说。

如:这楼有5层,小丽住在第4层。…………

3、想一想:从下往上数,到小丽家的阳台只有三个,她怎么是住第四层?

4、介绍我家:你家的楼房一共有几层,你住在第几层?

(策略建议:在数楼房层数的时候,要引导学生根据房门、窗户和阳台等参照物来数,并要指出数楼房习惯上都是从下往上数。)

活动5:猴子捞月亮

1、接下来我们要去参观动物园了,小朋友们和小丽说再见吧。

2、快看,淘气的小猴子又在捞月亮啦!

(多媒体出示右图)

3、说一说:看到这个场面你想说什么呢?

(学生可能会注意到戴帽子的猴子很特别)

4、小组讨论:它是第几只猴子,你是怎么数的?

(策略建议:数戴帽子的小猴子是第几只时,要引导学生从下往上数是第4只,从上往下数是第2只,明白由于数的方向不同,“第几”也不同,但“几”是不变。)

活动6:课间律动操

1、挑选领操员(每组各派1名共计5名学生排队上台领操)。

问:一共有几个小朋友上台领操?谁排第一?谁排第二?你是怎么数的?

2、全班模仿动物动作做课间律动操。

3、领操员重新排队下台回原位。

问:刚才领操员下去时谁排第一?谁排第二?你是怎么数的?

(策略建议:本活动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而设计的,目的是通过活动解除学生的学习疲劳,调节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活动要有一定的时间保证,至少不得少于3分钟。)

活动7:赛车比赛

1、小朋友们的操做得可真不错,现在有精神了吧!那快去看比赛!哇,小动物在赛车啦!(多媒体出示赛车图)

2、抢答:4号车前面有几辆车?是哪些车?

5号车前面是几号车?后面又是几号车?

4号车前面是几号车?后面又是几号车?

3、小组合作:看着这图,你们也能提几个问题吗?

(每桌两两小朋友,一个小朋友提问题,另一个小朋友来回答,比比哪一桌提的问题最多,回答得。如,几号车获得第一名?几号车获得第二名?1号车前面有几辆车?小猴子的车为什么开慢了?……)

(策略建议:在大班化的小组合作活动中,是同桌合作或前后桌合作,同时要强调学生学会尊重,学会倾听,不要轻易打断别人的发言,说话不要太大声,不要影响其他人的交流等。)

四、应用拓展

活动8:找自己

1、为了纪念这一次活动,老师和同学们合照了几张相。

(出示师生合影图)

2、数一数:一共有几张照片?每张照片上的人排成几排?每排有几人?

3、看一看:在这几张照片中,谁笑得最甜?

4、找一找:找出自己或自己的好朋友在第几张照片上,站在第几排第几个,说说你们是怎么数的?

(策略建议:这张照片应是本班学生与数学任课教师的合影,每排5人,共5排。如果班生人数超过24人,也可以分组拍两、三张,保证让每个学生都能从照片中找到自己,不要有“被爱遗忘的角落”。在数“第几排”时,可以从前往后数,也可以从后往前数;同样,在数“第几个”时,可以从右往左数,也可以从左往右数。)

篇12:几和第几 教学教案设计(苏教国标版二年级上册)

主备人:戴玉英授课人:戴玉英授课日期:201月日教学内容:

课本第100~l0l页期末复习第10~15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常见的平面图形、量长度、观察物体和确定位置等基础知识,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空间与图形的复习。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空间与图形的复习

1.完成期末复习第10题。

(1)出示图。

提问:这幅图中有几种颜色?这几种颜色是按什么来分类的?

(2)说一说:你是怎样知道它是几边形的?

(3)观察:这些图形是怎样排列的?

(4)按一定的顺序、颜色可以将这几种图形组合成一个漂亮的图

案,小朋友们下课也可以试一试。

2.完成期末复习第11题.

(1)出示一只玩具熊,请处在4个方位(前、后、左、右)的同学们说说自己看到的玩具熊的样子。

提问:为什么同是一个玩具熊,但看到的却不一样呢?

(2)独立完成期末复习第11题。

三、量长度的复习新课标第一网

1.在日常生活中长度单位有什么用处?

提问: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板书)

请分别比划一下:1米、1厘米大概有多长。

提问:1米等于多少厘米?

2.完成期末复习第12题。

3.完成期末复习第13题。

(1)出示图,请学生估计每条边的长各有几厘米。

(2)再请学生用直尺量一量。

注意:用尺量要注意方法.

四、时分秒的复习

1.时间单位有哪些?(板书)

提问:l时等于多少分?

说说川、时、1分钟、1秒大约有多长?

2.在钟面上有几大格、几小格?长针、短针、又细又长的针分别叫什么?

3.完成期末复习第14题。

(1)学生填写。www.xkb1.com

(2)集体订正,特别注意第3幅、第4幅钟面。

五、统计的复习

出示期末复习第15题图。

1.提问:左面是什么?右面呢?蓝色的球在红球的什么方位?

(即在东面、西面、北面还是南面)橘色的球又在红球的什么方位?

2.提问:中间这幅图是由哪些物体架构而成的?

3.根据所学的知识把它们的个数数出来,完成统计图。

4.提问:你看到这幅统计图,能想到什么,

2.补充合适的单位。

一棵大树大约高12()

一枝钢笔长17()

一张床长约2(),宽约150()

小明身高140()

小军一天在校时间大约是6()

小强早上8()到学校,上体育课跑60米大约需要13()

3.画一画.

(1)画一根比1厘米长3厘米的线段.

(2)画一根比5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Xkb1.com

(3)2厘米的3倍的线段有多长,请你画一画。

拓展训练:

在()里写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1、小学生每天睡觉9()。

2、小明跑100米用了18()。

3、学生中午吃饭用了约20()。

4、看一场电影大约用了2().

5、1节动画片大约30()。

篇13:几和第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活动、交流的过程,初步理解“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并在实际中加以运用。

2、在具体的情境中练习运用“上、下、前、后、左、右”这些词语与“第几”相结合描述物体的位置,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探索规律和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区分和理解几、第几的不同含义,并能在生活实际中运用。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几和第几来回答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设计意图:几和第几是基数和序数的浅显说法, “几”表示事物有多少, “第几”是事物排列的顺序号。对于刚入学的学生,年龄偏小,方位感还较差,对“几个”和“第几个”区别起来还有一定的困难。在设计这部分内容时,我想先通过摆一摆,拿一拿磁石的场景,让学生直接观察,数数,多次让学生拿几个和拿第几个,让学生认识 “几个”和“第几个”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出课题。

谈话:小朋友,今天我要请两竖排的同学开展一次比赛,比一比哪竖排的小朋友最聪明,反应最快!谁愿意参加? 活动:先请第一竖排的前2位同学起立(表扬站得又快又好的同学)

再请第二竖排的第2位同学起立。

教师:为什么第二竖排有的同学犹豫不决呢?(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是的,2个和第2个的意思是不一样的,今天我们就要一起研究“几和第几”的区别,学会正确运用“几和第几”。(板书课题:几和第几)

二、学习新知

1、教学例题

提前摆好一行磁石(多个)。要求:

从左数拿走4个。师板书:几 4个(OOOO)从左数拿走第4个。师板书:第4个 1个(O)从右数拿走5个。师板书 : 几 5个(OOOOO)从右数拿走第5个。师板书:第5个 1个(O)从前往后数,拿走6个。师板书:几 6个(OOOOO O)从左往右数,拿走第6个。师板书:第6个 1个(O)从右往左数,拿走7个。师板书:几 7个(OOOOO OO)从右往左数,拿走第7个。师板书:第7个 1个(O)、、、、、、、从左向右数,生拿走20个。师板书:几 20个(OOOOO OOOOO OOOOO OOOOO)

从左向右数,生拿走第20个。师板书:第20个 1个(O)小结:刚才我们练习了拿走几个和第几个,这里的第4,第5、第6我们称他们为“第几”。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几和第几。(板书:几和第几)

2、老师提要求学生涂色。

OOOOO左边第3个,OOOOO左边3个。OOOOO右边第2个,OOOOO右边2个。

问:这里的第2个和2个意思一样吗?

小结:“几”和“第几”是不一样的,“几”表示一共有多少个,“第几”只表示其中的某一个。

3、书上练习。第15页4、5题

4、你能说一句带有“几”或“第几”的话吗?在我们身边找一找,说一说。学生自由发言回答

三、总结全课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安排学生相互说一说,再交流。本课教学是在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已对“几”和“第几”有了浅显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辨认“几”和“第几”。主要任务是领悟“几”和“第几”的含义,能区分“几”和“第几”的不同。在活动中理解“几”与“第几”的含义,把抽象的数理形象化,把枯燥的数字趣味化,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享受数学学习的快乐,使之爱数学,爱数学的学习。在拓展应用中注意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也使学生感受到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的魅力。练习中采用了同桌互说、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人人参与、人人表现,提高了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感受“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数学来自与生活,又必须回归与生活。因此,数学的教学必须联系生活,注重现实体验,在一个个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并强化数学的应用意识。

篇14:“几和第几”的教学设计与说明

江苏高邮实验小学吴红兰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4~15页的例题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交流的过程,初步理解“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能区分几和第几个,并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

2.、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练习运用“上、下、左、右、前、后”这些词语与第几相结合描述物体的位置。

3、使学生感知与同伴合作学习和乐趣,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几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出课题。

谈话:小朋友,今天我要请两小组的同学开展一次比赛,比一比哪组的小朋友最聪明,反应最快!谁愿意参加?

活动:先请第一组的前4位同学起立(表演扬站得又快又好的同学)再请第二组的第四位同学起立。

教师:为什么第二组有的同学犹豫不决呢?(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是的,4个和第4个的意思是不一样的,今天我们就要一起研究机“几和第几”的区别,学会正确运用“几和第几”。(板书课题:几和第几)

[说明:几和第几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用的概念,但是学生是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的儿童,受认知水平的限制,而且在表述的时候仅差一个字,所以在孩子没有学过的时候设计这个活动目的就是引起学生认知的冲突,初步感受“几和第几”不同,并引出课题,了解本节课的研究内容]

二、展开研究,学习新课。

1、出示排队买票图。

动物园一大早就有人来排队买票了,你们看。

2、谈话。

(1)有几个人在排队?(2)老爷爷排第几呢?

(3)看看戴帽子的男孩排在第几,没戴帽子的男孩排在第几?小女孩前面有几个人?后面有几个人?

(4)刚才数出来的5个人和第5,2个人和第2意思一样吗?(5)现在要是老爷爷买完票走了,那剩下几个人呢?戴帽子的男孩排在第几,没戴帽子的男孩又排第几呢? 排队的时候我们一般都从前面数起.[说明:把生活引进课堂,紧密结合排队买票的请境,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生活情境中感知了“几”和“第几”的不同,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乐学的兴趣。同时在学生的回答过程中,适当地加以引导,特别是让学生说清楚“是怎么数的”,告诉学生排队的时候一般都是从前面数起。] 三.进行练习,复习巩固。1.“想想做做”第1题。

买好了票我们准备进动物园了,今天动物园可真热闹门口挂满了灯笼。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点灯笼好不好?(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图。)先听清楚老师的要求,看谁的听力好。第一个要求:第一行从左边起点4个灯笼。谁来提醒一下大家,这句话中要注意什么?(左边,4个)

第二个要求:第二行从左边起点第4个灯笼?这句话中要注意什么?(左边,第4个)

(让学生打开书本上独立完成,指名在黑板上进行涂色操作。)交流答案,集体订正。提问:4个和第4个意思一样吗?(板书4个 第4)怎么不一样?(引导学生说出“4个指有四个灯笼,而第4指排在第四个的那个灯笼”)

{说明:通过游戏形式,学生注意力不但能够很快集中,兴趣浓厚,而且能让学生很清晰地明确“几“和”“第几”的区别,让抽象的事物更直观,寓教于乐} 2.“想想做做”第2题。

(1)聪明的小朋友我们继续往前走吧!(出示房子图)看,小丽家可真漂亮,小朋友们数数这座楼房有几层?你是怎么数的?(指名上台数)(如数窗户、阳台、门)小丽在第几层喊?你是怎么数的?

指出:一般楼房的第几层,是从下往上数的。

(2)问:我们班上小朋友有住楼房的吗?你家一共有几层,你住在第几层? 3.“想想做做”第2题。

接下来我们要去参观动物园了,小朋友们和小丽说再见吧。好,参观动物园去罗。快看,小猴子捞月亮了,数一数,有几只猴子?戴帽子的猴子是第几只,你是怎么数的?(可以将这个问题交给小组讨论,每组选个同学汇报你们讨论出的答案)学生可以从上面数起,戴帽子的是第2只,也可以从下面数起,戴帽子的是第4只。

(说明:在这两个活动中教师引导、组织学生充分地说、自由地说,在说的过程中感悟几和第几的不同,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气氛更显得生动活泼。)4.“想想做做”第3题。

动物们正在进行运动会,跑步比赛已经结束,正在进行颁奖仪式,让我们来看一看,它们各是第几名,你是怎么知道的? 5.“想想做做”第4题。

还有一些小动物参加了爬山比赛,看一看,上山的动物有几只,谁第一?谁第二?“下山的动物呢?”这个为题说明意思,也就是问我们什么? 6.“想想做做”第5题。

这边的赛车比赛也在紧张的进行着,选手们正在冲过终点。问:4号车前面有几辆车?是哪些车? 5号车前面是几号车?后面又是几号车? 4号车前面是几号车?后面又是几号车?

看着这图,你们也能提几个问题吗?别急每人都有机会说,每桌两两小朋友,一个小朋友提问题,另一个小朋友来回答问题好吗?比比哪一桌提的问题最多?回答的最好。(小组讨论)

小结:“几”和“第几”是不一样的,“几”表示一共有多少个,“第几”只表示其中的某一个。

[说明:在这几个活动中,将每个练习都设计了一个情境,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

四、应用拓展

1.出示照片,让学生找出自己或自己的好朋友站在第几排第几个(注意说时说清是怎么数的。)

为了纪念这一次活动,老师和一些同学照了一张相,(出示师生合影图)小朋友们来看这张照片,谁笑得最甜?你能找出自己或自己的好朋友站在第几排第几个吗?说说你们是怎么看的?

评:这一环节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在学生身边学数学,让学生真实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享受数学的乐趣。

五、总结全课,游戏结束。

1、今天我们参观了动物园,学了几和第几的知识,你能说一句带有几和第几的话吗?

你想提醒大家在用“几”和“第几”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2、你能按要求离开教室吗?

要求:第一排的前5个同学先离开,第4排的后3个同学离开。每组的从前往后数的第6位同学离开。剩下的人看看自己是每排的第几个?和前后左右同学说一说,再离开。[说明:把数学知识拓展、应用到生活中来,逐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锻炼学生应用新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在生活中找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

本课教学是在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已对“几”和“第几”有了浅显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辨认“几”和“第几”。主要任务是领悟“几”和“第几”的含义,能区分“几”和“第几”的不同。在设计时,注意运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组织教学内容,分三步走:从买票情境图的初步感知,到多个情境的感悟,最后是游戏的深化巩固,由易到难,步步深入,层次很清晰。在活动中理解“几”与“第几”的含义,把抽象的数理形象化,把枯燥的数字趣味化,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享受数学学习的快乐,使之爱数学,爱数学的学习。在拓展应用中注意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也使学生感受到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的魅力。练习中采用了同桌互说、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人人参与、人人表现,提高了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感受“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数学来自与生活,又必须回归与生活。因此,数学的教学必须联系生活,注重现实体验,在一个个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并强化数学的应用意识。

上一篇:花狗和狐狸争果子作文下一篇:小学意识形态责任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