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中学思想政治课渗透国防教育的思考

2024-07-21

普通中学思想政治课渗透国防教育的思考(通用9篇)

篇1:普通中学思想政治课渗透国防教育的思考

论文题目:

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

国防教育理念的思考

内容提要:

前言

一、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国防教育的原因

1、对中学生进行国防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2、对中学生进行国防教育,树立国防意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二、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如何渗透国防教育

1、、作为思想政治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要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高对国防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2、作为思想政治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要把国防教育的内容融入学科教学内容中。

关键词: 国防教育 素质教育 思想政治教学 普通中学

姓 名:杜 兵 职 称:中学高级 单 位:重庆市万州区沙河中学

通讯地址:万州区周家坝石城路99号沙河中学教师宿舍2单元202 邮政编码:404040 电子邮箱: 544529420@qq.com 固定电话:(023)85796134移动电话:*** 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

国防教育理念的思考

国家国防教育办公室发出通知,对全民国防教育作了全面的部署,要求各地以维护国家安全和统一为导向,深入开展国防教育活动,大力增强全民国防观念,营造关心国防、支持国防、建设国防的良好氛围。通知指出,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着眼于服务国家改革发展稳定,服务国防和军队建设,深入进行国防战略方针、国防历史、国防法规和国家安全形势教育。青少年学生的教育,要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着重国防意识培养和知识技能培训;在以知识创新为标志的21世纪初,学校国防教育在中学生素质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实践证明,中学开展国防教育,是普通中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利于促进中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深入探索国防教育在中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于全面提高中学生的素质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根据各自的学科特点适时、适度地把国防教育渗透在教学中,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下面就我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国防教育,谈一谈自己的感想。

一、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国防教育的原因

1、对中学生进行国防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从历史上看,任何一个国家要在国防后备力量上做到未雨绸缪,那么谁就具备了战略决胜的主动权。从古希腊对波斯帝国的反击,到西汉对匈奴的战争,都是很好的例证。加强国防教育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生死存亡。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形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未来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是先进文化的传承者,是最广大人民利益的维护者,是新世纪的创造者和接班人。我国目前在校学生约占全国总人口的五分之一,他们是国家教育的重点对象和现代国防的人才基础。抓好校园国防教育,就抓住了全民国防教育的中心环节。持久、深入地开展国防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对提高学生国防意识、振奋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责任感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我国现阶段所处的环境来看,迫切需要增强全民族的国防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一方面我国现代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改革不断深入。在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同时,面临的国防压力也不断加大,部分西方大国不愿看到中国的强大,想方设法阻扰中国的前进。另一方面由于长期的和平环境,一些人的和平麻痹思想有所滋长,近年来出现了征兵难、优抚难、民兵预备役工作不落实、当兵不习武等问题。作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学校,必然要为新世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好人才的准备。因此,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国防意识,使青少年从小树立报效祖国的意识,培养保卫祖国的强大后备军,也成为了当前学校教育刻不容缓的任务。它关系到国家安全和民族前途,关系到青少年能否成为祖国和人民所需要的合格接班人。俗话说,‚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国防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安全保障。国家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国家的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安全统一和稳定。无论是确保国家的内政不被干涉、主权不被侵犯、领土不被分割,还是实现祖国统一,促进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安居乐业,都不能没有强大的国防。天下虽安,忘战必危。伟大的战略家邓小平,深谙这个道理。他再三强调,必须要向人民群众进行生动实际的国防教育,引导人民群众认清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认清战争的危险性,认清我国安全所面临的威胁,克服和平麻痹思想,强化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始终保持对战争的警惕性。我们党从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开始,每次大会都把‚加强国防教育,提高国防观念‛写进党的工作报告。由此可以看出我们党对国防教育的重视。所以在中学阶段适时进行国防教育,是党中央的一项英明决策。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在完成科学知识传授的基础上,有的放矢的开展国防教育,这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作,也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对中学生进行国防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2、对中学生进行国防教育,树立国防意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第13条指出,‚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 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中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 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 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 者和接班人 ‛新一代的中学生各方面的 知识都需要学习和掌握.尤其是国防知 识和军事素质上应该得到充实和完善. 而学生国防意识培育是素质教育的重 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 科学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的特殊教育形式 国防意识的核心就是爱国主义精 神.爱国主义是学校教育最基本的根本 任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政治要求。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实现培养目标和学生成才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在当代,我们中学生都是在和平、安逸、优越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他们缺乏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普遍存在着懒散习气,在观念上有功利倾向,生活上贪图享受,人际交往过程中有戒备心态,组织纪律上有散漫现象。因此在思想政治教学中进行适当的国防教育,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较为严格的军事训练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竞争向上的团队精神,有利于增强国防观念和加强组织纪律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荣誉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独立生活能力和生活习惯。有利于中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和国 家观,培养他们爱党、爱军、爱国的情感。

培养国防意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 新裁体。国防意识的培养是一种特殊的实 践活动.他既有广博理论知识的 传播.又有很强的动手能力要求,使学生 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在理论与实践的结 合中不断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特别 是在我们中学思想政治学科中有组织、有计划的进行国防意识的 培养,可以使学生领略到一种全新的感受,有 效地克服脆弱心理,培养良好的心 理素质。有助于我们学生树立勇于奉献的人生 观、价值观,能 够使他们站在国家安危、民族兴衰的高 度增强爱国意识、强化社会责任感和危机感。

二、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如何渗透国防教育的内容

1、作为思想政治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要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高对国防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工程,是事关国家安全稳定,事关中华民族根本利益的全局性、战略性任务。我们要站在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站在确保国家安全统一和发展利益的高度,充分认清加强国防教育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搞好国防教育的自觉性。加强全民国防教育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的现实需要。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强,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时有发生,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明显上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表现。未来几年,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在保持基本稳定的同时,仍存在着一些不确定因素的挑战。比如,美国调整亚太军事部署,其中就有针对我国的意图;日本在东海油气田、钓鱼岛主权和台湾问题上的动向值得关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我们一定要居安思危,大力加强国防教育,引导我们学生不断增强忧患意识,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努力为国防现代化事业做贡献。

国防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内容,我们每个公民都应具备与担负国防义务相适应的国防素质,才能切实履行好国防义务,也才称得上是合格的社会公民。应当看到,随着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趋多样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追求、行为取向有了新的特征。因此,必须加强国防教育,引导人们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激励人民群众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心和报国之志,从而提高公民的国防素质,增强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使公民思想、道德、知识、技能、体质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加强全民国防教育是实现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思想保证。胡锦涛同志指出,统筹好国防建设协调发展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既是强国之策,也是强军之道。加强国防教育,可以引导我们学生认清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关系,牢固树立协调发展观念,不仅有利于促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维护国家安全,而且有利于调动广大军民‚富国强军‛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创造安全、稳定、和谐的良好环境,从而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2、作为思想政治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要把国防教育的内容融入学科教学内容中。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们要把国防教育的内容融入在其中,让国防教育与学科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我们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接受国防教育,树立国防意识,增强爱国热忱。

例如,高三思想政治第二课第二节公民与国家的关系第二框题的内容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就可以把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维护国家的安全、国家的荣誉、国家的利益,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等内容与国防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我们学生明白:邓小平所强调的,社会稳定是实现社会发展进步的首要条件,是关系中国前途命运的大事,‚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就会成为一盘散沙,社会就会动荡不安,经济就会停止不前甚至倒退。在教学中深入进行国防教育,则可以弘扬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我学生自觉地把热爱祖国与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统一起来,紧紧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万众一心,齐心协力地建设好我们的国家。

同时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是民族精神之魂,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支柱,也是鼓舞人们自觉维护国家安全、国家利益的内在的精神动力,是国防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中国共产党有志气,中国人民有志气‛。但是,改革开放以来,也有一些人在外国势力面前悲观消极、自惭形秽、妄自菲薄,不加分析地盲目崇拜外国的一切,丧失了起码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针对这种现象,邓小平指出:‚中国人有自信心,自卑是没有出路的 ‛,‚必须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否则我们就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就会被种种资本主义势力所侵蚀腐化。‛邓小平还进一步指出,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就是 ‚以热爱祖国、贡献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因此,在教学中要通过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广泛、深入、持久地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宣传,提高我们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进一步发扬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祖国利益和尊严为最大耻辱的良好风尚。

又如高三思想政治第五课讲主权国的权力、我国的外交政策的基本点、国际竞争的实质,建立国际新秩序等内容其实质就是一次全面的国防教育。因为这些教学内容 始终强调把国家主权、国家安全放在第一位。要求我们自觉地维护国家的主权和根本利益。因为一个国家如果失去了主权,就不可能有经济的发展,就没有民族的团结和统一。而失去了国家安全这个屏障,国家主权就会受到威胁,也就没有了国家的长治久安。所以,以维护国家主权和国家安全为主要内容的国家利益观,是国防观念的核心内容,也是我们这一课教学内容中的实质所在。

在高一经济常识第三课国有大中型企业和第四课三大产业中工业的时候,我就把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情况介绍给学生,让学生明白我国目前国防工业状况:1998年3月,新的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成立。国防科工委作为国务院主管国防科技工业的部门,对国防科技工业实施政策、法规、规划、标准、监督等方面的行业管理。1999年7月,核、航天、航空、船舶、兵器工业总公司等五个军工总公司改组为中国核工业集团、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航天机电集团、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中国船舶重工集团、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和中国兵器装备集团等十大集团公司。通过改革,中国国防科技工业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逐步优化结构和改善布局,精干军工队伍,增强平战转化能力,努力建立开放式的新军工体系。坚持科教兴业,充分利用国家科技力量发展军工科研生产,加强与世界各国国防科技工业的合作与交流,促进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研制,加速科研成果转化步伐,努力为军队提供性能先进、质量可靠、配套完善的武器装备。同时,中国国防科技工业大力推进和平利用军工技术,充分发挥军工行业的优势,优先发展民用核电、航天、航空和船舶等产业,实现军民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目前,国防科技工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这样有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意义;我国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极其工业发展的新型化道路。也有利于学生明白我国加强国防建设的现实需要。

在高一经济常识第五课讲我国财政有关知识时,就把我国有关国防费内容介绍给我们学生:

国防费预算、决算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国家和军队的审计机关,对国防费总预算和分项、分部门预算及预算的执行实施全过程审计监督。

中国国防费包括:人员生活费、活动维持费、装备费。人员生活费主要用于军官、文职干部、士兵和职工的工资、伙食、服装等;活动维持费主要用于部队训练、工程设施建设及维护和日常消耗性支出;装备费主要用于武器装备的科研、试验、采购、维修、运输和储存等。中国国防费的保障范围,既包括现役部队,又包括民兵、预备役部队,并负担了部分退役军官供养和军人子女教育等方面的社会性支出。

同时告诉我们学生,年度国防费的增加,主要是用于军队停止经商活动后,保障各项事业正常运转增加的维持费用;退役军官的安臵和供养增加的支出;在社会经济发展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提高的情况下,保证军队人员的生活水平能够同步提高,调整军队人员的工资、津贴标准增加的支出;负担驻澳门部队开支增加的支出。

但同时也指出,我过在逐年增加国防开支的过程中,我国国防支出的总体水平还是比较低的。1998年、1999年和2000年,中国国防费占同期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分别为8.66%、8.20%和8.29%,都低于前几年的水平。2000年中国国防费折合为146亿美元,只相当于美国的5%,日本的30%,英国的40%,法国的48%,德国的64%。中国国防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也低于美国、韩国、印度、英国、法国等国家。

这样就有利于我们学生在理解财政的重要作用的同时,明白我国国防建设的实际能力,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为祖国的繁荣和富强而努力学习。

总之,在我们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能渗透国防教育的内容有很多,只要我们每个教师细致地深入教材、挖掘教材内容,肯定会把国防教育渗透在其中的。这不但是教学内容的要求,也是我们作为一个政治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2000 年中国的国防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2、《国防法》《国防教育法》《国防教育办公室关于深入开展国防教育的通知》《关于深入开展国防教育的实施意见》

3、华东理工大学 姜玉忠 《浅谈国防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篇2:普通中学思想政治课渗透国防教育的思考

富县高级中学 许延锋

[内容摘要]狭义的职业教育是指让学生获得与就业相关的职业技能。在广泛的意义上,每个学生都将离开学校走上社会,进入某种职业,教育最终是以进入职业生活为目标的。因 此,职业教育不应游离于普通教育之外,每个学生都应在学校中学习和认识各种社会职业,建立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为进入职业生活做准备。如何在高中政治课中渗透职业教育,笔者近年来对此进行了初步的思想和探索,也有一些新的理解和体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就业 职业技能 职业选择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比,它与提高社会生产力,发展经济的关系更为密切,更为直接。日本人把其看作富国强民的基本条件,德国自称其是德国经济发展的柱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行各业蓬勃发展,对劳动者素质要求逐步提高,相应的要有高质量的职业教育。高中阶段是人生的一道分水岭,如何在高中政治课中渗透职业教育,笔者近年来对此进行了初步的思想和探索,也有一些新的理解和体会。现在讲出来,请各位指正。我认为在高中政治课中渗透职业教育,主要应从三方面入手。

一、处理好升学和就业的关系 高中毕业生主要去向有二,一是升学,二是就业。作为一所普通高中,虽然近年来升学率并不算低,但走入社会,参加就业的毕竟还占大多数,加上社会、家庭的各种压力,升学成了相当一部分学生跳出农门的唯一途径。而社会、家长也多以此来评价老师的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片面追求升学率这一现象,忽视了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如何解决? 首先是观念问题,要让学生认识到,人才是指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进行了创造性劳动,在某一领域、某一行业上做出较大贡献的人,从社会需要和实际出发,要让学生了解现代社会城乡差别正在逐步缩小,需要更多的在平凡的岗位上进行创造性劳动,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都是我们锻炼成才的好战场。升学也是为了更好的就业。其次是定位问题。高三同学中,存在很多这种现象,本来文化成绩差,却抱着升学的裤脚不放,结果,既没能升学,又失去了发展特长的机会。如何做到定位准确,这就需要政治课教师不仅要注意学生的文化成绩,更应该注意学生的特长发展,一旦发现,要及时进行鼓励,说服,本着一颗红心,两手准备的原则,帮助学生在这个分水岭上找准自己的座标。

二、职业道德教育

大多数学生高中毕业后,便要走上工作岗位,有没有一个良好的职业道德,将关系到今后一生的发展。在高中政治课中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

1、创业精神教育。通过政治课教学,让学生知道,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无一不是艰苦创业精神的结晶。要追求进步,不断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就必须艰苦奋斗,不断创业,改造生存环境。例如:可以结合“两弹一星”艰苦的研制工作以及北大荒人艰苦创业的事迹对学生进行教育。从而培养学生艰苦创业的美 德,为将来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2、养成教育。养成良好的习惯将终生受益。在政治课中,要指导学生对自己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严格要求,努力使自己养成工作认真、工作守信,勇于开拓等优良品质。例如:多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活动,同学之间互相监督,互相提醒,争做文明学生活动等都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3、潜移默化。对学生进行正当的职业道德教育,老师在上课时,要经常地讲一些爱岗敬业,勤奋工作的先进人物及事,如:王进喜、李淑丽等。或者向学生推荐一些有关这方面内容的小论文、杂志、电影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4、有了前面的基础,可以更高层次的从理论上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这一阶段主要通过讲座,请一些模范标兵演讲等。以高尚的情操感染学生,先进的事迹激励学生,以正确的人生观念引导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三、职业技能与职业选择

未来的社会是一个充满了机遇与挑战的社会。面对机遇,怎样抓住机遇,选择恰当的职业,是我们在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中关键的一环。职业教育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生产力发展的动力。职业教育可以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可以实现劳动力的合理就业,减少失业。这也正是政府所追求的目标和应履行的职责,因此政府应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市场和政府的共同调节,不仅可以提高职业教育的效率,还可以保障职业教育发展的公平性。此外,职业教育具有广泛的社会性。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教育事业,决不只是教育部门的事,各级党委要认真地作为大事来抓,各行各业都要来支持教育事业,大力发展 教育事业。”与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相比,发展职业教育更需要全社会的参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职业教育体制已逐渐地由单一的政府办学转变为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办学模式。实践证明:这样的办学体制有利于加强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的密切联系,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也有利于职业教育内部的改革与发展。

首先,在讲课中,要向学生多介绍一些有关未来社会的一些知识。未来社会的发展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大大提高,未来社会需要的是科技化,系统化、智能化的劳动者。要让学生对此有一个较为深刻的认识。有一种紧迫感和使命感,这样,自我加压,主动学习,为顺利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其次,要让学生懂得在社会主义国家,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要做出贡献,就会赢得社会的肯定。这可以结合时传祥、辛福等人的事迹进行教育。同时,结合现在的下岗分流,让学生做好随时面临更换职业的准备。如果在选择职业时,个人自愿和国家需要发生矛盾,就应该对自己的自愿进行调整,顾全大局,服从祖国需要。

篇3:普通中学思想政治课渗透国防教育的思考

一、挫折教育势在必行

“挫折”在心理学上是指个体在从事有目的活动中遇到障碍、干扰, 致使个人动机不能实现, 个人需要不能满足而引发的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 也就是俗话所说的“碰钉子”。俗话说人生难免有挫折。有的人历经挫折, 能越挫越勇, 百折不挠, 而有的则一蹶不振, 甚至做出极端的反应。

长期以来, 由于“应试教育”观念的偏差, 我们的学校教育注重分数、智力, 忽视情感、意志的培养。我们没有给予挫折教育足够的重视。结果导致相当数量的学生虽然考试分数很高, 但是挫折耐受力较差, 意志薄弱, 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所以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 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提高他们心理承受能力, 势在必行。作为政治教师, 我们应该如何在思想政治课中渗透挫折教育的理念, 增强学生的耐挫力呢?

二、在思想政治课中渗透挫折教育的可行性

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是一门显性的德育课程, 其内容本身就蕴含着挫折教育的资源, 在学生学会正确认识自我, 如何与他人相处, 如何更好地融入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渗透着遇到挫折如何战胜挫折的内容。因此, 将初中思想政治课作为挫折教育的重要载体, 在思想政治课中渗透挫折教育成为可能与必须。

挫折教育不同于一般的思想品德教育, 它是一种提高学生克服困难的决心、信心、恒心, 增强学生对挫折的承受力、应变力、克服力, 培养其完善人格的心理素质教育。因此, 我们要善于立足思想政治课堂, 善于挖掘教材中有关挫折教育的内容, 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让学生更能积极地面对挫折从而战胜挫折。

三、在思想政治课中渗透挫折教育的几点尝试

1、利用教材渗透挫折教育的尝试

学会正确认识自我, 处理好“人与己”、“人与人”及“人与社会”的关系。当前中学生主要经受着来自文化学习、人际交往和青春期困惑三个方面的挫折。由于现在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从小娇生惯养, 缺乏必要的生存能力, 精神上也极度匮乏, 心理承受能力差, 在挫折面前不知道如何有效地调节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在课堂上可以针对这些内容来进行教学, 展开挫折教育。如在苏人版七年级思想政治课教材中让学生学会正确认识自我, 树立自尊自信的良好品质, 明白成长的过程中烦恼挫折在所难免, 要学会悦纳自己, 学会敞开心扉, 与人沟通和交流, 学会做情绪的主人。在苏人版八年级思想政治课教材中让学生学会掌握必要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 克服学习生活中的烦恼, 懂得与父母老师和谐相处, 苏人版九年级思想政治课教材中, 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融入社会, 正确认识和对待生活中的不公平, 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等等, 增强自己的耐挫能力, 学会战胜挫折, 战胜自我, 更好地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这些教材本身所涉及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 以学生为本, 在带领学生学会与自己与他人与社会相处的过程中, 无一不渗透着挫折教育的理念。

2、展开多种教学方式来进行挫折教育

(1) 创设挫折情境, 进行角色体验

在思想政治课堂上对学生创设一定的挫折情境, 作为磨练他们, 增益其所不能的方法。教师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有意识的给学生一点挫折, 让他们吃点苦头, 使他们受益终身。如:在一个漆黑的山洞中, 在没有任何亮光可以凭借的情况下, 意志顽强的人是如何走出这个山洞的;在地震过后的废墟中, 没有水, 缺乏氧气, 无助且坚强的人是怎样坚持直到获救的等等, 这对于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是有帮助的, 并且让学生终生受益。只有这样, 才能够培养学生百折不挠的探究精神, 从而提高其适应社会的能力。

(2) 巧用榜样励志故事、励志名言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榜样的感染下, 学生能加深对挫折的认识, 激起内在的上进热情。中国达人秀第一届冠军刘伟就是一个很好励志榜样人物。其实还有很多可资仿效的榜样有中外著名人物;但孩子们身边的榜样, 他们学起来更亲切。如我校的张丽同学, 她先天小儿麻痹, 而且家庭困难, 但她勤奋学习, 克服种种困难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于是, 我将她的事迹介绍给同学, 讲讲她顽强学习的事例, 同学们在感动之余, 也接受了一次很好的耐挫教育。因此, 要注意寻找学校、班级同学中的闪光点, 选择适宜时机进行教育。同时让学生收集一些励志名言, 当自己遇到困难时用来鼓励自己, 战胜挫折。

(3) 拓展思想政治课舞台———巧用学校的各项活动和各科教学中

德育无处不在, 思想政治课也不局限于每周两课时中, 而要真正在思想政治课程中渗透挫折教育就必须把挫折教育延生到学校的各项活动和各科教学中。比如把挫折教育贯穿到学校和教师都要号召学生积极参加的体育锻炼中。要定期的组织学校运动会, 各种体育运动竞争激烈, 对抗性强, 它要求学生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坚韧的意志。学校还可以布置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和繁琐的家务劳动, 有针对性地将同学们放到社会中进行实践锻炼, 让其亲自尝试家务劳动、社会生活中的甜酸苦辣。

篇4:普通中学思想政治课渗透国防教育的思考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涯教育;职业规划

在西方发达国家,生涯辅导与咨询都备受关注与重视,并把其作为一项社会责任认真对待。相对而言,我国在生涯教育的开展上少之又少,大部分学生在高中毕业后都面临着两难问题。就业时因缺少必要技能,对社会充满未知与不安;如果选择深造,又对未来职业发展缺少认识,盲目选择专业,大学期间可能专业不对口,自身不适合,导致毕业后就业的迷茫与失落。因此,针对相关问题,本文就高中思想政治课如何在学科知识中发挥其应有功效,将生涯教育融会贯通于课程中进行论述。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渗透生涯教育的必要性

1.教育改革发展战略主题的要求

《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我国应深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综合型人才,提升优质化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教师应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与社会生活认知能力,学有所用,学有所成。

2.高中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

纲要还提出了要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推动学生多样化发展的目标。为丰富课程的多样性、学生的选择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开展多领域的课程选修,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进行指导;同时,为扩大教育优质资源,培养创新人才,挖掘学生潜质,鼓励支持有条件的普通高中适当增加职业课程的教育,有利于学生对社会职业初步的认识,方便毕业后的职业选择。但是少有学校具备完善的条件,大多数学校也只处于摸索阶段,并没有专业课程指导,在生涯教育这个路程中还有很长的一段时间去发展。

3.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科特点的需要

高中思想政治课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注当代社会发展,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思想观念,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教育,选择符合学生发展要求的教学理念,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根据行为差异、个性特点,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政治思想,并唤醒学生的生涯规划意识,帮助学生掌握生涯规划的方法和能力,为以后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基础。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渗透生涯教育的实践探索

1.引导学生增强自我认识,加强对职业、社会的认知

知己是为了能够抓住自身特点,形成客观的评价与自我定位;知彼是为了能够对社会发展要求有长远、整体的把握,从而尽快适应社会,选择自己擅长、有发展前景的工作,提升生活品质、幸福指数。

例如,高一必修1“经济生活”中有大量社会生活中常见的经济现象,教师可以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并掌握必需的生活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到他们既是学生同时也是消费者,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变动有一定的影响力。在商品置换中,当商品价格下降时,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增加,而需求的变化又最终会影响到商品的价格。这对于消费者的生活而言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但是,当角色转变为生产经营者时,又该如何处理?课程还介绍了一种有效的方法:调节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高质量的生产销售的产品,促使生产者适应市场的变化。通过课程学习,学生提前抓住了问题根源,而这些问题可能是学生未来生活中即将面临的实际问题。

例如,高二必修4“哲学生活”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辩证的思维方法,帮助他们清晰地认识世界、了解自我。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去体会和感悟古今中外一些伟大哲学家的思想理念。如唯物主义的代表人物荀子、韩非子、古希腊时期的赫拉克利特、培根;唯心主义的代表人物王阳明、苏格拉底等。

哲学思想是无处不在的,引导学生运用知识的理念,教他们如何科学管理时间、如何提高学习能力、如何取舍高中课程、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如何正确面对学习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

2.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提升规划的行动能力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种连续系统的规划过程,也就是说,在未来,我们必须继续努力,为未来做必要的准备活动,提前设想自己未来所要扮演的角色与职业内容。在高中的教育过程中,职业生涯教育即将成为核心内容,其他课程的开展都应建立在该课程的基础之上,并紧紧围绕此课题。

高中时期学生就面临着高考选考科目的选择以及与此相关的选课走班、分层教学,这在未来职业生涯规划中也占据一定比重。然而,很多学生都没有意识到这个选择的重要性,只是为了应对考试的需求,逃避自己所不擅长的科目,选择认为简单的学习,从而有了大学专业的差别乃至以后人生道路的分歧。

在前些年江苏高考中出现的文理倒挂现象,就是因为学生选择专业时没有认真思考,抱着“投机取巧”的心态造成的消极后果。很多学生对自身有什么特点,优势是什么,对未来有什么规划并没有清晰的认识。在将要面对的专业、学校选择方面,也没有根据自身所喜欢或者将要从事的职业方面考虑,使得最终进入校园后发现并不适合,没有学习兴趣,甚至后悔当初的选择。。

例如,在开展“经济生活”中“价格变化的影响”的教学之前,以现实的生活情景为导向,让学生了解“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然后借助案例教学,告之学生假如去购买空调,如果购买空调的人多,供不应求,就形成了卖方市场;反之则形成买方市场。当出现卖方市场时,空调价格可能会出现小幅度提升,而出现买方市场时,空调闲置过多,卖家为了减少库存商品,就会降低价格,培养学生做一名聪明的消费者。

3.把握社会实践机会,丰富生涯教育内容

笔者所在的学校,每学期都会开展走出校门、走进社区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充分体现了思想政治课程内外兼备的特点,既能让学生体会书本理论知识,又能适当补充生涯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特别是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提高自身技能,正确认识相关的社会现象。

在寒暑假空余时间,指导学生完成一些有效、有意义的课外活动和相关课题,对学生未来的职业选择,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都很有帮助。组织学生对学校周边的企业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了解企业相关的运营模式等信息。同时,针对某些企业面临的发展难题,让学生结合企业结构形式提出自己认为适合的解决方法。通过这种自身实践和参与过程,让学生提前认识社会、体验社会,亲身的经验和感悟更能增强他们的思想境界意识,为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结语

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有效地渗透生涯教育,一方面要增强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生涯规划意识,提高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让学生能够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实现校园生活与社会生活的衔接过渡,增强学生的独立意识和尽快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帮助学生在做人做事方面更加理性和成熟,努力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成为对社会发展有益的合格公民。

参考文献:

[1]秦琴.高中思想政治课渗透生涯教育的实践[J].教学与管理,2012(4).

[2]王琴.以思想政治课程为载体的高中生职业生涯教育研究[D].苏州大学,2011.

[3]赵小利.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情商教育的研究[D].河南大学,2012.

篇5:普通中学思想政治课渗透国防教育的思考

何谓网络成瘾?目前,国内外还没有有关网络成瘾的确切的和公认的定义。本文采用Goldberg的说法,把网络成瘾定义为IAD这个概念,即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指的是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

《中国青少年网瘾问题数据报告》(2005)显示“处于,13~18岁年龄段的中学生是网络成瘾的重灾区”。“我国网民中有82%为青少年,其中未成年网民就有1650万。而这1650万未成年人中的14.8%,也就是说有近245万未成年人不仅爱上网,而且着迷上瘾,难以自拔”,另有约13%的青少年存在网瘾倾向。中学生网络成瘾人数之多、比例之大、危害之深是让人始料不及的。虽然我国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社会的进步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一系列宝贵的经验,但网瘾中学生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问题。

一、苍白无力、滞后错位的部分内容

1.传统与发展脱节。互联网的发展,使得社会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也带来了许多新问题:如何辩证地看待网络、如何正确地认识网络游戏、如何正确地认识自己等,这无疑需要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做出回应。但是,当前我国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有的内容与受教育者的身心特点、知识水平、社会生活严重脱节,缺乏针对性。思想政治教育部分内容显得陈旧、单薄,既不能激发受教育者的情感,使其认同,更难促使其内化;既不足以解释当前复杂的社会现象,也不能解决受教育者的思想实际。

2.知识与实践背离。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中学生知行全一的行为习惯和积极参与社会、勇于实践的态度和能力。这就要求中学生作为思想政治道德实践的主体参加各种校内外活动,从中进行自我教育,从而健康成长。但当前的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单纯的知识传授现象比较严重,且不同程度地缺乏训练和实践磨炼,使得我们塑造的许多教育对象成为“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对网瘾中学生的教育便是其中的典型。

3.超前与适应相悖。所谓超前,就是学校培养出来的人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能适应社会、国家发展的需要;适应,就是培养出来的人能适应当前社会、国家、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需要。但是我们现实的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存在着两种明显的偏向:一是只顾及超前性,而忽视了适应性;二是只注意适应,而忽视超前性。中学生网络成瘾便是前者的产物。教师在教育中一味用抽象、概括的,在现阶段还暂时无法实现的思想政治道德准则要求学生,而忽视了学生自身的需要和周围的环境,对超前性过分强调,中学生不但不易于接受,而且还会引起反感。

二、以偏概全、主观武断的某些方法

1.注重灌输,忽视能动性。我们说,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形成受教育者由知、情、意、行等系统所构成的内在道德自律体系。在当前对网瘾中学生的教育中,往往不把教育教学过程看做是师生双边活动的整体,而是过分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片面强调教师的权威,片面强调教育中的“强化灌输”和管理中的“强制性”。主体性的失落,使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根本无法实现。教育者居高临下的精英化立场,常会造成网瘾中学生对所授道德规范的排斥和抗拒,这就必然导致网瘾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使思想教育过程中的“双边关系”成为教育者的“单打一”,忽视了网瘾中学生受教育的能动性和主动性,忽视了网瘾中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积极判断、筛选、理解和内化过程的重要作用。

2.方法单一,冷落需求性。马克思曾指出:“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器官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这告诉我们,人的一切行为活动的发生都是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人自身的需要如果被忽视,在生理、心理上没有得到必需的关怀,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不可能得到完全的发挥或激发。合理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或错位的需要得不到转化,都将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动的内部障碍。对于网瘾中学生来说,上网可以满足他们不同层次、不同指向、不同强度的需求,特别是心理需求。在现实生活中,他们有许多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有许多情绪需要发泄,同时也因为没有找到正确的发泄渠道,才转而借助网络游戏发泄,并在网络中寻找寄托。当前,有的教育者往往冷落了网瘾中学生的需求性,教育方法单一,导致教育缺乏实效。主要表现在: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考虑教育的目的内容、活动和结果,而是从教师主观愿望出发来开展教育活动;在教育载体选择上从主观出发,以现成的手段作为教育载体,很少考虑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在教育要求上要学生盲目听从,唯师是“准”,教育变成“指令”,要求变成“强迫”。

三、急功近利、道德滑坡的某些环境

当前中国的教育体制虽说是在推行素质教育,但实际上大多数学校还是处在应试教育状态。为了应试,教育者往往只重视智育而轻视德育、体育、忽视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和获得而轻视能力的转化,只重视尖子学生而伤害了大多数学生。升学率的魔棒使有的教育者淡忘了教育的真正意义,使许多中学生成了考试机器,缺乏素质意识,忽视做人的道理和自我完善的高尚动机。同时,校园文化单调乏味,许多学校缺少优美高雅的校园环境,压缩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排斥充满活力的学生社团文化,没有建构以人为本的课堂文化,一味强调书山题海,使教育者远离了思想政治教育,导致有的学生厌学、害怕考试,逃学上网成瘾。另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人们传统的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伦理道德观念受到巨大的冲击,一部分中学生经不住光怪陆离现象的刺激,道德观念价值标准沦落,染上不良习气。网络在改进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污染尾随而至,如网上聊天室低级趣味充斥、色情网站泛滥成灾等,自控能力较差的未成年学生,成为首当其冲的受害者。

篇6:普通中学思想政治课渗透国防教育的思考

一、当代高中生的思想现状

当代高中生的成长阶段正处于国家思想逐步开放时期,社会主义市场和国家经济进一步发展,手机、互联网、IPAD等移动终端蓬勃发展。虽然学生群体的主流思想依旧呈现出积极向上的局面,但在外界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下,也有一部分学生对社会产生信任危机,出现政治信仰迷茫、诚信意识淡薄、艰苦奋精神淡化、价值观扭曲、心理脆弱、社会责任感缺失等一系列不和谐现象。这些问题为思想政治课教学工作带来很大难题,教师如何在新时期如何做好高中生社会责任感培育工作,其方式方法独显重要性。笔者基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

二、基于课堂问卷发现高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工作的新问题

根据问卷统计,某班级60%左右的高中生认为思想政治课教育意义不大,30%偶的高中生认为思想政治课课堂气氛不活跃,只有10%左右的学生认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育对未来就业有一定帮助。由此可见,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高中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工作提供了更多选择。学生泡在互联网上所花费的时间已经远远超过了高中思想政治课学习时间。互联网始终是把双刃剑,既调动了学生获取知识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性和想象力,开阔了学生眼界,也同时影响了学生正确价值观的确立。铺天盖地的互联网信息良莠不齐,青春期特有的接受力使得学生对于好坏与否缺乏辨别,学生对国家政策方针产生一定程度误解,从而导致学生群体产生政治信仰危机。加上经济与市场全球化,文化与就业选择多样性充斥着人们的视野。新时期对高中生社会责任感教育工作提出挑战世界多极化的规则,全球文化相互渗透融合,东西方思想激烈碰撞。国内社会组织结构也日趋多样化,物质欲望与就业形式冲击着传统高中的思政课教育。高中学生思想随之波动,追求独立性、差异性、多变性现象越发明显,社会贫富差距逐渐拉大的不平衡心理也致使九零后高中生群体出现价值取向的偏差。

三、基于问卷结果谈加强高中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措施

(一)集体与个体相结合教育

教师要充分发挥集体教育的作用,充分利用集体与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最大限度地提升管理效率。例如,主题班会、大型活动等人员集中地就是一个不错的平台,通过公开发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激发学生的生活热情。教师需找出学生之间存在的普遍问题,将其立为活动主题进行公开化教育,促进学生在耳濡目染的思想教育中潜意识提高。但是,针对学生群体中的少数极端分子就要对症下药,不可把全部责任归加于某一学生。教师要换位思考,找对沟通时机与对象,具体问题针对性教育,会使得高中思想政治课教育工作事半功倍。

(二)拓宽沟通渠道,注重与学生沟通的艺术

篇7:思想政治课渗透法制教育工作总结

欧阳章锋

利用思想品德教材渗透法制教育,通过每堂课的点滴渗透,方式是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地、滴水穿石地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激发求知的兴趣、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训练良好学习的习惯、养成严谨的学风。

(一)在政治教学中善与捕捉德育契机

现在的中学生,思维敏捷,容易接受新事物,可塑性强。作为政治老师就要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结合教材,注意收集信息,捕捉德育契机,精心施教,通过一些贴近学生的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爱国情操。如5.12大地震发生后,在抗震救灾的第一线涌现出了很多可歌可泣的事迹:顽强的生命、可爱的解放军、消防战士、白衣天使等,作为政治老师,我及时的观看新闻,收集信息、图片资料,在课堂上及时地传递给学生,同时也利用新闻发布的环节让学生点评抗震救灾中故事,由于新闻本身的具有强大震撼力,这时,作为教师不用更多说教也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但如果没有典型的事例,民族精神的教育只是理论知识的解释,不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震撼,而有了鲜活的事例,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的教育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这时的德育教育事半功倍。

(二)小故事,大道理

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获得知识,开阔视野的重要动力。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人的各种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接收知识信息达到最佳效果;同时还可以有效地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自觉地集中学习,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去。所以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前提。而导入新课的目的就是为了消除学生课前紧张、恐惧的学习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做好准备。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最好的方法就是从学生感兴趣的、为他们所熟知的日常生活入手,使新课导入生活化。六七年级教材本身就是品德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我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时常寻找一些与教材相关的小故事《自信的指挥家》、《差距》、《一位中学生的自述》等作为导入,还让班级中朗诵较好的学生讲故事,学生在欣赏中学到了做人的道理,然后设置一些问题,再引出教材中的知识,这样的课堂教学形式就会比较自然,学生也较容易接受。

篇8:普通中学思想政治课渗透国防教育的思考

一、高中普通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由于各个学校均把目标定位于重点生, 对大量的普通生缺少必要的教育, 因此他们在九年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过程中面临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十分严重,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 普通生缺少来自老师、家长和同学的关心和爱护。

因为成绩差致使在学校所受到的教育环境不平等, 在课堂上往往被老师安排在教室的后几排或者教室的某个角落, 或者被学校编排在特定的班级内。甚至更多的学生在迈入高中门槛之初就被迫在重点高中和普通高中之间选择, 而对进入普通高中普通班的学生来说, 一切只是为了混日子, 混文凭。他们被定位为“三不管”分子, 记得一位学生家长曾说:“我也知道他不是学习那块料, 之所以让他留在学校是为了防止跟小混混学坏, 是为了不让他年纪轻轻就蹲监狱”。这些学生由于得不到师长的关爱, 不被理解, 造成严重的心理压力。

(二) 普通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环境。

在成绩这一测试棒之下, 他们被认定为一无是处, “他们对自己非常失望, 乃至自暴自弃、憎恨自己。这类学生往往认为自己在一切方面都不如别人, 认为与其他同学相比, 自己最无能、没本事、最没出息、前途渺茫。为此, 他们对自己极其不满, 甚至鄙视自己。他们怀疑和否定自己的任何能力, 不相信自己能面对或解决任何问题, 因而在一切机会面前总是犹豫不决或退缩。”以致自身潜力失去了充分发挥得机会。

造成以上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 重成绩、轻能力的传统, 造成的教育缺陷;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与子女现实状况的反差, 致使父母采取放任自流不管不问的态度;学校教育目的存在偏激, 不负责任;社会长久以来形成的不良评价机制的负效应;社会转型期各种复杂思想观念、多元价值观的影响;普通生对自身认识不够, 缺乏自我调节意识。

二、解决高中普通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的必要性

由于这些问题必然造成在价值选择、生活方式、人生观、世界观上走向歧途, 使得一部分普通生不能人尽其才, 造成人才浪费, 因此必须加强对其进行适当的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这是因为:

(一)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告诉我们:

劳动力是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人的才能和品质是多方面的, 要保证人的全面自由而充分的发展。对于普通生而言成绩不好并不代表他们没有其他优点, 他们很多人在文化艺术体育方面表现出惊人的天赋。我国儒家的“人本教育论”也强调要关注人的价值重视人的个性及其发展, 孔子按人的智力分“上智”“中人”“下愚”, “中人以上, 可以语上也, 中人以下, 不可以语上也”, 都强调人的需要的满足和充分而自由的发展。我国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培养学生做人, 成才, 实现人类潜力的最大程度发挥。“教育意味着完整的人的发展。”“教育要名副其实, 必然是努力使人的完善能力得到圆满的发展。”

(二) 当今社会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龙头的国际竞争, 需要培养多方面的人才。

人才的培养是多方面的, 不仅需要高科技人才和科研工作者;更需要的是工作在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工人和普通技工, 普通生虽然在考大学进一步参与高等教育这条路上走不通, 但是可以教育引导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从事其他适合自己的行业。由于多年来对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得不完善, 致使一大部分中途退学。在没有谋生技能情况下, 成为社会上游手好闲的地头蛇, 给社会治安带来危害, 因此要加强其思想政治教育, 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分子。

三、解决高中普通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的对策与方法

由于高中普通生人数众多, 影响大, 涉及地域广。因此, 加强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 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刻不容缓,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 改善社会环境。

由于国家教育体制不完善, 长期应试教育环境下造成的不良社会风气, 把考试成绩和能否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作为衡量学生能力素质的唯一标准;普通生在社会上也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关注, 丧失自信心, 始终在旁人有色眼镜的注视下度过其青春期。因此, 必须建立良好的评价机制, 转变家长、学生等的思想观念, 把读书考大学作为人生的一条选择而不是唯一出路;同时在全民中宣传职业教育观念, 加强职业培训, 改变以成绩定输赢的传统标准。

(二) 国家要在法律制度上给予支持, 提供政治保证。

制定相关的教育法规, 确保学生受教育的平等权利。国家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支持, 确保教育方针的贯彻实施。加大素质教育改革的力度, 完善教育环境, 提高教学的硬件水平。进行全民教育观念的宣传, 提高对教育的关注度。

(三) 各学校及教师应转变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 营造平等的教育环境。

学校应改变过去以分数划分班级、衡量人格的标准, 促进每一位学生全面而充分的发展, “个人的全面性不是想象的或设想的全面性, 而是他现实关系和观念关系的全面性。”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学习中注意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充分发挥自己特长的机会, 让学习中充满挑战性以增强学生兴趣, 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挖掘学生的潜力。同时也能创造一种良好的校园道德氛围, 以达到潜移默化, 自我教育的目的。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开展心理健康的普查工作, 举办心理健康教育的系列专题讲座, 组织简报、专栏等形式, 利用报纸、广播、计算机校园网等媒介进行广泛宣传, 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教师应改变落后的教学方法和管理方法, 提高个人素质, 视事业如生命视学生如子女, 关心每一个学生, 尊重每一个学生, 理解每一个学生, 信任每一个学生, 以学生为主体, 丰富教学形式, 运用学生现在比较流行的方式设置专题。

(四) 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加强对普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学生人格成长第一社会媒介是家庭成员,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价值观念多元化, 市场经济下新的价值体系的影响, 中国家庭的离婚率普遍提高, 单亲家庭给孩子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甚至有的家庭父母关系不和, 家庭暴力事件频频。多数普通生在学校得不到老师的关心, 学习差, 对自己失去信心自暴自弃, 回家后又面对父母的责骂, “对孩子期望过高是目前家长中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他们往往不管孩子的能力、兴趣和水平, 都希望其考优秀、拿第一, 上名牌大学。每当孩子考试失败或不能达到他们的预期目标时, 他们还常常会大发脾气, 极其恶劣地加以批评:‘你怎么这么笨’;‘真没出息, 看来我们的心血白费了’;‘你也不学学××, 你要是有人家一半的头脑也行’。”父母不仅应在生活上尽自己所能提供支持,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 对学成绩不好的孩子, 应通过交流了解其原因和他们的兴趣爱好, 并帮助其解决问题。除了加强了解和沟通之外, 父母在行为上也要为子女做好榜样, 帮助普通生树立自信心, 帮助其认清自我价值, 发挥自己的特长, 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五) 普通生个人要实事求是、正确认识自己, 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并为自己的目标艰苦奋斗。

篇9:普通中学思想政治课渗透国防教育的思考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思考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必修课程,对培养、塑造、完善学生具有积极地意义。党的十八大明确指示:以立德树人作为教学目标,其对各所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实际思想政治教学实践中,教学效果不容乐观。高校将注意力集中于思想政政治教育的社会功能、价值方面,忽略了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发展学生人格魅力等人文关怀方面教育。由于人文关怀的缺失,导致学生在德智、内外等方面的发展出现失衡现象。因此,高校必须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缺失

(一)漠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以往的思想政治教学模式下,教师习惯以相关政策、文件等为参考标准制定教学目标、考核教学成效,漠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强制性的要求学生接受硬性条文[1]。教师在学生主体方面严重缺失人文关怀,其通过管理、评价等措施,对学生行为、成长那个过程进行规范。师生之间处于非平等地位,这严重违背了人文关怀精神。

(二)教学实践中情感关怀较为匮乏

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具有非凡的意义。为更好地实现上述教学目标,思想政治教育教材的编排大都体现出严谨、条理清晰等特点。然而,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高校教师高度重视教材的严谨性,忽视了对大学生人文方面的教育,致使课堂气氛沉闷,抑制了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积极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主要是为了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漠视对大学生的情感关怀,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有效策略

(一)转变教学理念,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高校教师应明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做到关爱、尊重学生。通过确立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能够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际教学实践中,教师除了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给予适宜的指导、监督,还应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自我展示空间,以增强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自信心,从而达成提升道德素质的教学目的。例如:在开展《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教学活动时,教师首先请学生分享其所理解的优良道德传统主要包括哪些内容,然后要求学生将教材中的优良传统与其熟知的经典事例有机结合进行分析、判断。这种凸显学生主体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升教学有效性。

(二)优化教学方法,注重关怀学生

高校教师优化教学方法可从将灌输及引导相融合、温言讲解及严格执纪相融合、理论及实际相融合、言传身教相融合四个方面着手[2]。灌输及引导指的是教师既要明确的将某些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通过引导,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知识。温言讲解及严格执纪指的是在传授知识时,教师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处理违纪时,要严肃对待。理论及实际相融合,教师应教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中存在的心理、生理等问题。言传身教指的是教师可以引用自身经验进行教导学生,更有说服力。

(三)完善教学体系,加强人文关怀力度

在进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研究当中,要充分的发挥教师的主渠道作用,将教师的人格魅力充分的体现出来。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要不断的学习和丰富自己的思想政治理论,对教学的内容进行深入的挖掘,体现出浓厚的人文精神,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同时教师也要不断地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与当前的教学目标相结合,进行个性化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进行专业课授课的过程当中,要将教学的当中的人文主义精神充分的挖掘出来,形成全方面与人的教学思想,针对专业学科的基本特点以及学科当中所蕴含的教学资源进行深入的挖掘与分析。在授课时,也要将人文主义精神贯穿到教育教学当中。

(四)构建科学人文关怀体制,促进人文教育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力量是校党政干部、校共青团员干部以及教师等。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水平,就必须要不断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以及相关部门的综合素质和思想政治水平。只有不断地充实这些主体力量的人文素养,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才能真正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维护学生的基本权利,保护学生安全,承担起培养学生的重任。

与此同时,还要不断地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干力量的制度建设,包括人才选拔制度、激励制度、保障制度、申诉制度以及动态预警制度等[3]。加强人才选拔制度以及激励保障制度等能够有效地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积极性,构建申诉制度、动态预警制度以及学生心理健康制度能够将学生的意见和学生的情况及时的反馈出来,更加科学的进行教学。随着可续发展观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必须要顺应当前教育发展以及社会的潮流,实行人性化的教学,避免高校内部出现功利主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营造和谐、具有强烈人文气息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感受到学校的关怀,也要加强家庭环境育人的理念,父母也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孩子的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校思想政治人文关怀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极其重要。希冀,高校教师能够正视教学中人文关怀的缺失,并通过采取有效策略,以取得更显著的教学成绩。

参考文献:

[1]熊英灼,李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几点思考[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04:114-117+133.

[2]罗丽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几点思考[J].生物技术世界,2015,03:169+171.

上一篇:客服工作人员辞职申请书下一篇:2010年农业局工作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