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科大学医学基础

2024-07-16

中国医科大学医学基础(精选8篇)

篇1:中国医科大学医学基础

以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为基础推动医学教育论文

随着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Wol Federaton forMedical Educatoia简称WFME)制定的《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标准》[ |] 的发布和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ChUeeMedicalBoard)国际 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Intematimal Institute ofMedicalEduca ton简称IME)制定的《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2]的面 世,医学教育标准全球化的趋势日益凸显。为了进一步提 高我国医学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推动国际医学教育标准 的本土化以适应国际医学教育发展的趋势,努力建立我国 高等医学教育规范的标准范围以及推行医学教育专业认证 制度,“医学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研究课题组”经过广泛的调 研论证形成了《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这标志着我国 医学教育已经启动了顺应国际医学教育发展趋势的改革建 设过程,为不断提高我国医学教育的质量奠定了基础。

1充分认识《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的重要意义

1.1《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构建了我国医学教育融入 国际医学教育的桥梁我国的现代医学教育已有百年的历史,而且由于现代基金项目:教育部“中国医学教育管理体制和学制学位改革研 究”立项课题 医学教育起步时和发展早期就是引进的结果,所以我国现 代医学教育一直存在于国际医学教育的整体环境中。但是,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所决定,我国 现代医学教育又与国际医学教育的发展前沿有着较大的距离,而且自身的发展也不平衡。

《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标准》和《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 求》的推出,为提高国际领域的医学教育质量提供了蓝本, 也为我国现代医学教育进一步融入国际社会、得到国际医 学教育和医疗卫生服务领域的更广泛的认可提供了机遇。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充分地汲取 了 《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标准》和《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 的精髓,又特别地结合了我国现代医学教育的现实而研究 制定的。由于《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本身就融入了国际 医学教育标准的内涵,所以以这样的蓝本改革与发展我国 的现代医学教育,也必然会顺应国际医学教育发展的趋势, 更快更好地接近国际医学教育的前沿。

1.2《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揭示了我国医学教育改革 与发展的新方向自从2Q世纪9Q年代中期教育部启动了面向新世纪的 教学改革项目以来,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已经经历了 1Q多年 教学方法的改革,都给前进中的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带来了 进步。

但是,由于我国仍然处于发展阶段,地域的差别、经济 结构的差别、社会成熟度的差别都使得医药卫生事业的发 展很不平衡,也使得医学教育的发展很不平衡,在医学人才 培养的质量上也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对于我国高等医学 教育来讲,在一定的范围内强调培养过程和培养结果的标 准的同一性势在必行。

《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在汲取全球医学教育标准要 求精华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现实和特点,提出了医学教育 标准范围。这个标准范围,为所有的举办医学教育的院校 提出了教育教学过程和结果的基本要求,也为各级各类医 学院校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因此,深入理解 《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所提出的要求,正是医学教育改 革与发展的方向。[4]13《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规范了我国医学教育过程 与结果相结合的要求《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是将两个有着不同侧重方面 的国际标准与我国现实情况有机结合的产物。

WFME的《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标准》注重的是医学教育 过程和条件的建设和运行,以这方面的要求来敦促医学院 校保证培养过程的水平和质量,从而追求培养结果的水平质量标准。IME的《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则注重了医 学教育的结果标准,即医学院校毕业生的水平和质量,对毕 业生应达到的职业要求的基本要素作出全面的规定,以此 来促进医学院校过程的改革建设和管理。

《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汲取了以上两个标准的精 华,全面覆盖了培养过程的要求和培养结果的要求,更加符 合我国医学教育的实际情况,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这对 我国各级各类医学院校均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中国本科 医学教育标准》的推出,也为医学教育专业认证制度的建立 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对规范我国医学教育过程和提高医 学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准确理解《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的主要内涵

2.1《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进一步明确了社会的实际 需求是主导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因素WFME的《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标准》在过程管理中明确 提出了社会需求方参与管理的标准要求;;ME的《全球医学 教育最基本要求》在结果管理中也明确提出了依据现实职 业素质需求毕业生应该具有的素质标准要求。这些都很清 楚地体现了当前全球医学教育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趋势。

《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把过程与结果要求相结合, 也明确提出了重视社会实际需求作为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 的理念。以需求作为发展导向,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 行的规律,也符合医学教育建设发展的基本规律。它的基 本原则是开放性的,使医学教育面向社会开放,更好地为社 会服务。这个导向体现在结果标准中,就是医学毕业生的 素质要求;这个导向体现在过程标准中,就是医学教育要融 入社会文化环境;当然,这一导向还体现在办学要求中,那 就是专业设置、教育规模、条件建设等基本元素要符合医学 教育的规律和社会实际的要求。 理念,不断地提高医学教育教学水平,保障医学教育教学质量。

2.2《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再一次确定了医学教育的 主体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地位以学生为中心的医学教育教学改革理念,正是这些年 来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重点树立的一种理念,在《中国本科 医学教育标准》中再次重申了这一理念的重要意义,而且使 这一理念物化于标准要求的各个重要环节中。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主体理念的原 则,就是要把人才培养从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过程向以 学习为主的培养过程转变。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学生从被动 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学习者,教师从传授输出者转变成为学习引导者。这是根本性的转变这一转变使学习过程成为人 才培养的主要过程,使人才培养中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 养成为可能,使人才培养中责任意识和主动精神培养成为 可能,也使终身学习社会的建立成为可能。

《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在过程要求和结果要求中, 都给予了学生自主学习更多的空间和更高的要求,体现在 办学要求中、教育教学模式变革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 改革中,以及教学条件的建设中。

2.3《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高度概括了医学教育过程 和结果标准的主要要求WFME的《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标准》和IME的《全球医 学教育最基本要求》在分别强调了医学教育过程和结果的 标准要求之外,都特别强调了这一标准必须实现本土化才 能在实际中发挥作用。《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就是本土 化的全球医学教育标准。5]《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的本土化体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是把全球医学教育标准的精髓与我国医学教育的现实 相结合;其二是把医学教育过程标准的要求与结果标准的 要求相结合;其三是把适应我国医学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高 标准与基本要求相结合。这样,本土化的《中国本科医学教 育标准》使得建设一个规范化的医学教育环境成为可能。

当然,要使建设一个规范化的医学教育环境成为现实, 就需要我国的医学教育工作者以实际行动实践《中国本科 医学教育标准》的要求,包括毕业生的思想道德、职业素质、 知识和能力等方面的目标要求,也包括宗旨与目标、教育计 划、学生成绩评定、学生、教师、教育资源、教学评价、科学研 究、行政和管理以及改革与发展等10大领域的办学要求。

3认真实践《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的重要原则

3.1确立《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作为学校新一轮教育 教学改革建设思想基础的重要因素为了推动医学教育教学不断向前发展,我校启动了新 一轮教育教学改革建设工作。考虑到要有效地推进本轮教 育教学改革建设进程,学校特别确定了新一轮教育教学改 革建设的基本指导文件之一就是《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 准》要以《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中所提出的理念为基 础来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要以《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 中所提出的办学标准为基础来改革教育教学模式;要以《中 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中所提出的素质要求为基础来推动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改革指导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研讨会特别聘请了《中国本 科医学教育标准》课题负责人程伯基教授详细地讲解了《中 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的内涵,为与会者全面系统理解《中 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学校领导在研 讨会上做了专题报告,认真分析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现 状、教育教学改革的形势与机遇、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和基本原则;明确提出了本轮教育教学改革要达到的主要 目标。学院、学系和教师代表交流了对教育教学改革的认 识体会。全体参会者就此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以《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为蓝本的医学教育教学改 革建设,使学校的.改革建设过程瞄准了国际医学教育的前 沿,为学校医学教育教学改革建设和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 的基础。

3.2加强对《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的学习和宣传,使 “标准”的理念深入教育教学改革的各个环节《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是一个经过科学的调查研究 论证而形成的成果。“标准”比较清楚地反映了我国医学教 育的现实,比较全面、深刻地揭示了我国医学教育改革与发 展的内在规律,比较准确地把握了我国医学教育发展的方 向。虽然“标准”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但是可以说,它已经 是一个比较好的规范我国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文件。如 果能够在这个文件的基础上,尽快实行医学教育专业认证 制度,将会有效地推动我国医学教育徤康发展的进程。[在本轮教育教学改革建设中,学校特别加大了对《中国 本科医学教育标准》的宣传学习力度。学校把《中国本科医 学教育标准》印发各学院、学系、教研室和机关部处,明确规 定实施教学改革的前提是要认真学习《中国本科医学教育 标准》,通过学习弄清楚医学教育的前沿要求是什么,要把 《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的理念和要求贯穿到本轮教育教 学改革建设的各个环节。学校改革实践的过程已经证明了 这一宣传学习过程是非常重要的。

3.3以《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为基础,明确以建迎评推 动教育教学改革建设的指导思想对于一个标准的实施和实施效果的观察,存在着“改革 建设发展”和“建设效果评价”两个过程。对于学校来说,可 以采取两种方式,即“先建后评,以建迎评”和“先评再建,以 评促建”这两种评建结合的方式,最终都会达到推动医学 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目的。当然,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 我国高等医学教育发展存在着不平衡的状况:前列院校已 经瞄准国际医学教育的前沿,中列院校应该保持自己特色 有序进行改革与以求发展,后列院校必须进行基本规范和 基本建设。[7]所以,学校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环 境,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实践《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的各 项要求。

我校采取“先建后评,以建迎评”的模式,其背景是:学 校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学校建设发展的规划思路是清楚的, 学校建设发展的资源是比较充足的,学校中“民心思定民心 思进”改革与发展的动力较强,学校具备了比较好的教育教 学改革建设的起步条件。特别是在本科教育教学水平评估 获得优秀之后,学校对于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认识更加 深入、更加清楚。在此基础上,学校准备用3年的时间,完成 《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的要求。然后,以“标准”的评估 认证来检验改革与发展的结果,为进一步的改革与发展明 确方向。实现了这一步骤,实际上就又进入了 “以评促建” 的过程。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从开始,学校以《中国本 科医学教育标准》为蓝本,按照“先建后评、以建迎评”的思 路,全面启动了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建设进程。

3.4坚持《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的要求,制定完整的教 育教学改革建设系列方案综合《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的各项要求,形成了对 医学院校办学过程、培养过程和培养结果的整体要求方案。 因此,要完整地实践《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的各项要求, 达到《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所期望的整体效果,医学院 校改革建设过程必须具有比较完善的顶层设计,这一顶层 设计不仅要包括以《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为基础的医学 教育教学的各项改革建设,而且要包括医学院校内部管理 体制改革所要确定的各种政策和措施。

在充分理解《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内涵的基础上, 结合学校的具体实际,我校确定了用3年时间分三步完成新 一轮教育教学改革建设的目标和方案。第一年以各专业教 学模式和课程结构体系改革为重点,对照医学教育标准要 求找差距,从重新确认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入手,然后根据培 养目标重新论证建立新的教学模式和课程结构体系;第二 年以课程内容体系和课程内容改革为重点,着重课程内容 的更新、整合以及部分课程特别是实验课程的重组,同时合 理增加人文社科类和行为科学方面的课程,更加突出医学 生职业素质的培养,课程的设置既要注重人才培养不同阶 段的特点,又要注重连续性、系统性;第三年以教学方法和改 革为重点,通过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使教学模式和 课程内容改革具有有效的实施载体。在完成以上改革的同 时,将考核方法的改革贯穿于教学模式、课程内容、教学方法 和教学手段改革的整个进程中。

为了使实践《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的新一轮教育教 学改革建设能够很好地实施,学校在机构设置管理改革、人 力资源管理改革、经济运行管理改革和资产配置管理改革 中都相应地制定了有利于教育教学改革建设的政策和措 施,特别是在专业职务岗位聘任和研究生导师遴选中实行 了教学任务由学科全面承接制、教学一票否决制和师德一 票否决制,比较有效地为教育教学改革留下了空间,也为推 动教育教学改革建设注入了动力。同时,为了使教育教学改 革建设稳步推进,学校建立了支持教育教学改革的校长基 金,以立项课题的形式注入资金,形成了比较好的教育教学 改革建设研究课题体系。

目前,学校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已经进入第二年,按照 启动时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方案,以重点课题为核心,重点课 题与一般课题交相呼应,形成了立体交叉的架构体系,各类 课题进展顺利,支持和引领着我校教学改革全面系统地稳 步进行。《中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在我校教育教学改革中 将得到有力的体现。

篇2:中国医科大学医学基础

排 名高校名称开此专业学校数
1复旦大学29
2北京大学29
3四川大学29
4中山大学29
5武汉大学29
6中国医科大学29
7南方医科大学29
8首都医科大学29
9重庆医科大学29
10中南大学29
11南京医科大学29
12哈尔滨医科大学29
13大连医科大学29
14西安交通大学29
15天津医科大学29

专业概况

学科门类:属于医学大类,基础医学类。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现代生物医学科学发展和高等医学教育发展需要,具有较宽厚的自然科学基础和扎实的基础医学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科学研究手段,具有从事基础医学教育和科学研究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现代自然科学和生命科学、基础医学各学科的基本理论,-般地掌握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受到基础医学各学科实验技能的基本训练,重点掌握几类基本的生物医学实验技术。

主要课程

主要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正常人体形态学实验、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医学遗传学、医学生物学实验、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基础医学机能学实验、神经生物学、细胞与分子免疫学、分子遗传学、分子病理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医学统计学、预防医学;普通心理学、医学伦理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英语、高等数学、医用物理学、化学等。

相近专业

基础医学 卫生检验 医学信息工程 妇幼保健医学 中西医结合 卫生监督

知识技能

1.掌握基础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医学实验的分析、设计方法和操作技术;

3.具有基础医学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4.熟悉基础医学教学工作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5.熟悉临床医学基本知识并了解临床医学的新进展和新成就;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具有较全面的综合素质、较强的创新精神、较好的学习能力以及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毕业后能够胜任高等医药院校、科研机构及临床有关实验室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

开设院校

南方医科大学(原第一军医大)上海中医药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南大学

四川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

安徽医科大学武汉大学南华大学大连医科大学湖南湘南学院九江大学首都医科大学

福建医科大学 重庆医科大学

专业导读

基本分类

医学可分为现代医学(即通常说的西医学)和传统医学(包括中医学、藏医学、蒙医学等等)多种医学体系。不同地区和民族都有相应的一些医学体系,宗旨和目的不尽相同。印度传统医学系统也被认为很发达。

研究领域

研究领域大方向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检验医学、预防医学、保健医学、康复医学等等

基础医学

包括:医学生物数、医学生物化学、医学生物物理学、人体解剖学、医学细胞生物学、人体生理学、人体组织学、人体胚胎学、医学遗传学、人体免疫学、医学寄生虫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病毒学、人体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医学实验动物学、医学心理学、生物医学工程学、医学信息学、急救学、护病学

临床医学

篇3:中国医科大学医学基础

一、存在问题

1. 研究生生源问题。

首先,随着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加,目前大部分考生选择考研只是作为生存的出路。此外,在学校知名度不高、基础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时间较短以及与各医学院校基础医学专业相比毫无优势的现实情况影响下,基础医学专业录取的考生基本上都是从名校经过筛选后的调剂生,质量良莠不齐。这些都大大影响了基础医学专业研究生的质量。

2. 研究生导师问题。

基础医学所研究的问题通常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前瞻性和创新性,对研究生导师本身提出了比其他专业更高的要求,同时具备科研能力强、研究经费多和“教书育人”心态的人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研究生导师。然而,广东药科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基础医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的遴选标准非常低,只要具备副教授职称,手头甚至只需要拥有一个省厅级课题就可以获得硕导资格。尽管近两年提高了遴选条件,但仍远未达到上述要求。这也直接影响了基础医学专业研究生教育的质量。

3. 课程设置问题。

我校基础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第一学年主要是专业与基础知识学习阶段。因此,合理的课程体系设置对基础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我校基础医学硕士研究生基本都是调剂生,本科所学课程与研究生阶段差别很大,使得我校基础医学专业的课程出现了专业课不“专业”,基础课不“基础”的特殊情况。一方面,有些任课老师过多重复本科阶段的学习内容而本领域的新进展涉及很少或基本没有涉及,那么对于专业相近的学生而言就会出现专业课不“专业”而成基础课的情况。另一方面,对于跨专业的学生而言,由于从未学习过与当前专业相关的课程又会出现基础课不“基础”而成专业课的情况。这些都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应对措施

1. 强化研究生个性化学习。

对于研究生课程的学习,很多刚踏入研究生阶段的学生和部分研究生导师本身都有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课程的学习只是一种获取学分的手段。事实上,课程学习在实现研究生培养目标的过程中处于基础地位,它不仅是系统、高效地获取专业知识的重要方式,而且其设置的合理与否还直接决定着参与科学研究进程的顺利程度及所能达到的深度。基于我校课程的设置问题和新生生源的问题,完全依赖学校开设的课程显然不可取。因此,须采用学校“规定课程”和导师“自主课程”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根据研究生在本科阶段的课程学习情况,帮助学生选择在本科阶段未学习但与导师课题密切相关的基础与专业课程。另一方面,导师需根据自身的研究方向和具体的研究课题为学生设置“自主课程”,包括推荐权威著作、提供高质量文献资料以及与科研课题相关的资料等,以弥补学生在学校“规定课程”学习方面的不足,完成知识方面的全面引导。

2. 设置导师组联合培养研究生。

专业方向相同的不同导师长期从事某一领域的研究,对该领域的理论知识、发展趋势有较广泛和深入的了解,再加上研究生导师不同的学习工作背景和研究经历,就可以以集体智慧拓宽研究生的思路,启发研究生创新思维,培养出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具体做法:在研究生经过一学年的“规定课程”和“自主课程”学习后,由专业相同而研究方向不同的组长和2~3名研究生导师组成导师组,采用民主商议、集体讨论的方式共同指导研究生课题选取与研究设计。各指导老师平时经常与学生一起探讨科学问题、评论科技新闻,带领学生一起评阅期刊论文,拓宽学生的科研视野。

三、结语

基础医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大锅饭”式和“千人一面”式的培养模式显然不适用于药学院校基础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只有与时俱进、革故鼎新才能培养出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创新人才。构建“个性化”培养与“导师组”联合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既是为解决当前药学院校基础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所面临的现实问题的新尝试,也是完善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的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有益探索。

参考文献

[1]李光泉.研究生教育与“211工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4(6):3-6.

[2]何勇涛,罗长坤,黄国琼.美国导师制度对我国医学研究生教育的启示[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2(5):798-800.

篇4:中国医科大学医学基础

【关键词】中国数字人 医学基础课程 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232-02

医学基础课程是医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桥梁课,它能够加深医学生对医学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为后续临床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随着现代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单位对医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教育理念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医学人才的培养需求。因此,积极进行医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国内外数字人的发展及应用

1989年,美国第一次提出“可视化人体计划”,并于1994年顺利获得首例三维人体结构数据集。随后,2001年韩国科学家获得了第二套人体标本数据。2002年,第三军医大学张绍祥教授完成了中国首例“可视化人体”的数据采集工作,并公布了该人体结构数据集,中国因此成为第三个拥有人体数据集的国家。

“可视人”技术为国内外医学学者进行医学基础课程教学工作提供了真实、立体的模型,促进了现代数字解剖学的发展。如德国汉堡Eppendorf大学开发了Voxel-Man虚拟人体系统,解剖过程的模拟只需一个头盔显示器即可,在屏幕上可以直观、立体的观察组织、器官、骨骼、肌肉甚至血管、神经、腔隙等。学习者可以通过测量、旋转、逐层对标本进行观察,更加直观、形象地的学习人体的各个部分[1]。世界著名的虚拟研究机构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的研究者在一个黑暗的房间里,通过虚拟成像技术成功制造了一个比真人还大的3D虚拟人体洞穴,通过投影机在黑暗房间的地板和墙壁上对虚拟人体进行展示,能够全方位观察人体各个部位和组织、器官,甚至可以进行一些虚拟实验。该机构打算进一步模拟人体的动态生理过程,如呼吸作用、循环系统等,使学习者能够对人体内部生理过程进行动态追踪[2]。

ECVH中国数字人系统由山东易创电子有限公司选取第三军医大学人体断面解剖学课题组的男女两套真实、完整人体断层图像数据:男性2518层,精度0.1mm~1mm;女性3640层,精度0.1mm~0.5mm[3],在山东大学医学院、第三军医大学等院校断层解剖学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下历时多年成功开发,是目前唯一以完整中国人断层为重建依据的数字人解剖教学系统。该系统将传统的解剖实验课和先进的计算机虚拟仿真技术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了一种新颖的学习环境,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解剖学实验教学中教学成本高、尸源匮乏、标本易损耗、甲醛污染、标本形象性局限及课时紧张等问题[4],为开展“绿色”实验教学,降低成本和风险提供了保障,标志着传统古老的解剖教学迈向了一个新的时代。

2.中国数字人系统在基础医学中的应用前景

目前,國家教育方针大力提倡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尤其是在实践教学中开展虚拟技能培训、虚拟医院、虚拟工厂等,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文件以及教育部《关于开展2014年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厅函﹝2014﹞30)等文件均提到“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全面提高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教育系统中的应用水平”。因此,在我国加快教育信息数字化进程、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ECVH中国数字人系统,人体解剖结构模型精准、完整;合成后的矢状面和冠状面结构图像清晰;目录和结构操作方便,并能进行双屏显示和立体显示,是中国人人体特征的完整数字人解剖系统。该系统既可供解剖学课堂教学使用,也可供学生网络自学和临床医生参考,学生、教师等可通过局域网和互联网远程使用该系统,通过解剖结构目录可以非常方便的找到人体2800多个人体结构,关键点的中英文标注。

ECVH中国数字人系统由教师端、学生端、高清解剖互动系统和平衡臂式无影灯等组成,可以很好地辅助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和断层解剖学的教学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系统解剖学模块,可以实现虚实结合,配合多点触控操作可实现对三维模型任意角度旋转、拖动、平移、缩放、透明度调节、结构隐藏、显示、分离及着色,能够实现仰视、俯视等观察效果,各结构都有中英文名称及标准发音,预置位存储等;局部解剖学模块可通过剥离功能和透视功能对数字人体实现由浅入深的各层次结构的显示,可以帮助学生全面立体的了解人体结构,建立局部的层次概念和各结构的毗邻关系;断层解剖学模块可以实现人体断层浏览,通过拖动冠状面、矢状面和水平面三个虚拟切面对三维模型进行切割得到任意位置的断面图像,利用高亮显示功能识别断层结构,迅速获取该结构的中、英文名称,并显示其在三维人体中的位置和形态。如循环系统中血液循环的过程,通过数字人系统就可以非常形象、动态的显现出来,这在真实的人体标本上是无法体现的。另外,学生可以通过数字人系统对标本的内部构造进行观察,比简单的解剖示教模型更清晰、更直观。

因此,将中国数字人系统运用到医学基础课程教学中,将优化教学过程,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丰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感性认识,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真正实现虚实结合、能实不虚、优势互补的新型教学模式。

3.小结

虽然近几年虚拟仿真产品已经有所开发,中国数字人系统也已基本开发完善,但将其真正地运用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尚属不多,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完善。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的日臻完善,中国数字人虚拟仿真系统在医学基础课程教学领域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将会成为医学基础课程教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

参考文献:

[1]KATAVIC V. VOXEL-MAN 3D Navigator[J]. Croat Med,2008,49(1):131-133.

[2]李森,张力等. 虚拟现实技术在医学教育应用中的新进展[J].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12,26(3):302-305.

[3]张绍祥,王平安等. 首套中国男、女数字化可视人结构数据的可视化研究[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3,25(7):563-565.

篇5:中国医科大学医学基础

为保证我院硕士生招生、复试、录取工作顺利进行,根据兰州大学研究生院下发的相关文件规定,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复试原则

全面考察、突出重点、科学选拔;以人为本,双向选择,择优录取;统筹兼顾,严格把关,公平公正。

二、复试对象

第一批复试对象为参加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第一志愿报考基础医学院且符合学院各专业复试最低分数控制线的考生以及部分申请第二志愿调剂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调剂要求的考生。

第二批复试对象为申请第二志愿调剂基础医学院且已经通过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同意参加复试的考生。

参加复试的调剂考生必须符合《兰州大学20硕士研究生优秀生源调剂复试办法》中的.要求。

复试按分批次招生计划实行差额复试,择优录取。

三、复试形式

1.笔试

按专业设置考试课程。闭卷考试,时间3小时,满分为100分。

2.面试

内容包括:外国语口语及听力测试、专业实践(实验)能力考核、综合素质和能力考核,满分为100分。

3. 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

学院在复试阶段将对考生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进行考核,并将考生诚信状况作为思想品德考核的重要内容和录取的重要依据。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包括考生的政治态度、思想表现、道德品质、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学风等方面。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不合格的考生,不予录取。考生在报到时填写《复试考生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情况表》(见附表)。

四、复试安排

(一)第一批复试报到

报到时间:3月16日9:00-17:30

报到地点:兰州大学医学校区精诚楼5楼503室

注:考生往返路费、复试期间食宿自理。

(二)复试考试费

交费地点:兰州大学医学校区精诚楼5楼503室

复试考试费标准:50元/人复试报名费(笔试30元/人,外国语口语及听力20元/人,同等学力考生还需缴纳60元/生复试加试费)。

(三)复试考生报到时须提交以下证件

1.《准考证》原件及复印件(A4幅面复印);

2.《居民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A4幅面复印);

3.《毕业证》(应届本科毕业生提供《学生证》,毕业证入学时查验)原件及复印件;有学位证书的还需提供《学位证》原件及复印件。(A4幅面复印);

注:网上报名未完成学历(或学籍)审核,须提供权威机构出具的认证证明。

4.大学阶段成绩单原件(应届本科毕业生由所在学校教务部门提供并加公盖章;非应届本科生由考生档案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提供并加盖公章);

5.有正式工作单位的上线在职考生,在复试报到时必须提供其在职单位同意报考的书面证明,并注明是否在职培养;

6.其他学习和经历证明材料。

(四)体检

时间:3月16日 上午 8:30

地点:兰州大学校医院(兰州大学盘旋路校区)

注:空腹,带有效证件,一寸照片1张,体检费40元。(体检费由兰州大学校医院收取)。体检标准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联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3号)和《教育部办公厅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号)执行。不参加体检者或体检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五)第一批复试时间安排

日期时间内容地点3月16日(周三)上午8:4011:00体检兰州大学校医院(兰州大学盘旋路校区)下午2:0017:00报到、资格审查、缴费兰州大学医学校区精诚楼5楼503室3月17日(周四)上午9:0012:00面试具体地点报到时通知下午2:305:30专业课笔试医学校区杏林楼(具体教室报到时通知)3月 18日(周五)具体时间报到时通知同等学历加试医学校区精诚楼2楼会议室

注:1.16日上午体检结束早的同学也可以提前报到。

2.参加复试考试的考生须提前十分钟携准考证、身份证入场,迟到十五分钟不得入场。

(六)复试成绩公布

时间:3月 20日下午五点之前

方式:学院在信息栏及学院网页对复试成绩进行公布。

(七)复试总成绩及拟录取名单确定

1.复试总成绩

复试总成绩=初试成绩总分560%+复试笔试成绩20%+复试面试成绩(含外国语口语及听力测试、实践能力考核)20%。

2.拟录取名单确定

拟录取名单以复试总成绩排名为依据,根据复试总成绩名次和分专业招生计划确定拟录取名单。

注:

(1)不参加复试者不予录取。

(2)复试成绩不合格(笔试成绩+面试成绩120)者不予录取。

(3)同等学力加试科目成绩不计入复试成绩,加试科目有不及格者不予录取。

(4)思想政治考核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5)体检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6)未能通过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调剂报名的考生不予录取

3.拟录取的定向培养的考生,在拟录取前均须签订相关协议书。

篇6:中国医科大学医学基础

2012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生物医学工程基础

科目代码:851#

适用专业:生物医学工程

(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不给分)

1、生物医学工程的研究任务是什么?请举出至少三个生物医学工程制品,并阐

述其对现代医学临床治疗的重要作用。(15分)

2、请举出一个人工植入体或其他生物医用装置,说明其制备方法,类别,概念

以及在临床作用。(15分)

3、金属的致毒原因是什么?植入材料引起免疫反应的机制。(15分)

4、蠕变和松弛是粘弹性材料的两大特性,请解释这两个概念。并举出人体中的粘弹性特性例子。(20分)

5、至少举出五种生理学测量仪器。并对其中一种功能、作用进行详细阐述。(15

分)

6、请说明人工肺的各种临床应用。(15分)

7、生物医学测量中的电场和磁场干扰有哪些?用什么措施可以消除干扰。(15

分)

8、人工心瓣的概念是什么?试从常用材料、组成结构、类别、临床应用特征,基本问题等方面进行比较机械瓣和生物瓣。(15分)

9、至少举出五种成像仪器,并说明其放射源。超声设备仪器的原理是什么?超

声发射和接受是一个探头吗?分别利用了压电材料的什么效应,并分别解释这两种效应。(15分)

10、磁共振成像的“共振”是什么?磁共振的原理是什么?什么是弛豫过程

篇7:中国医科大学医学基础

KUNMING MEDICAL UNIVERSITY

基础医学院

----------------------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支撑材料目录

2016年4月

目录

1.定位与培养......................................................................................................5

1.1办学定位................................................................................................5

1.1.1学院办学方向、办学定位及确定依据................................................5 1.1.2办学定位在学院发展规划中的体现...................................................5 1.2培养目标................................................................................................6

1.2.1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及其确定依据......................................................6 1.3人才培养中心地位...................................................................................6

1.3.1落实学院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的政策与措施.........................................6 1.3.2学院领导对本科室教学的重视及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的体现于效果........6 1.3.3对本科教学的重视情况及政策制度倾斜人才培养...............................7 1.3.4经费投入保障人才培养...................................................................7

2.师资队伍.........................................................................................................7

2.1数量与结构.............................................................................................7

2.1.1教师队伍的数量与结构...................................................................8 2.1.2 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及发展态势.........................................................8 2.2教育教学水平.........................................................................................8 2.2.1 专任教师的专业水平与教学能力.....................................................8 2.2.2 学校师德师风建设措施与效果.........................................................9 2.3 教师教学投入.........................................................................................9

2.3.1 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情况....................................................9 2.3.2 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参与教学改革与建设情况................................9 2.4 教师发展与服务...................................................................................10

2.4.1 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的政策措施......................................10 2.4.2 服务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政策措施...............................................10

3.教学资源.......................................................................................................10

3.1 教学经费.............................................................................................10

3.1.1 教学经费投入及保障机制.............................................................10 3.1.2 学院教学经费变化情况..........................................................10 3.1.3 教学经费分配方式、比例及使用效益.............................................11 3.2 教学设施.............................................................................................11

3.2.1 教学设施满足教学需要情况..........................................................11 3.2.2 教学、科研设施的开放程度及利用情况..........................................11 3.2.3 教学信息化条件及资源建设..........................................................11 3.3 专业设置与培养方案.............................................................................12

3.3.1 专业建设规划与执行....................................................................12 3.3.2 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优势专业与新专业建设................................12 3.3.3 培养方案的制定、执行与调整.......................................................12 3.4 课程资源.............................................................................................12

3.4.1 课程建设规划与执行..................................................................12 3.4.2 课程的数量、结构及优质课程资源建设........................................12 3.4.3 教材建设与选用..........................................................................12 3.5 社会资源.............................................................................................13

3.5.1 合作办学、合作育人的措施与效果................................................13 3.5.2 共建教学资源情况.......................................................................13 3.5.3 社会捐赠情况............................................................................13

4.培养过程.....................................................................................................13

4.1 教学改革.............................................................................................13 4.1.1 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及政策措施...................................................13 4.1.2 人才培养改革、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14 4.1.3 教学及管理信息化.......................................................................14 4.2 课堂教学.............................................................................................14

4.2.1教学大纲的制定与执行...............................................................14 4.2.2 教学内容对人才培养目标的体现,科研转化教学.............................15 4.2.3 教师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式.......................................................15 4.2.4 考试考核的方式方法及管理..........................................................16 4.3 实践教学............................................................................................16

4.3.1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16 4.3.2 实验教学与实验室开放情况..........................................................17 4.4 第二课堂.............................................................................................17

4.4.1 第二课堂育人体系建设与保障措施................................................17 4.4.2 社团建设与校园文化、科技活动及育人效果...................................17 4.4.3 学生国内外交流学习情况.............................................................18.学生发展......................................................................................................18

5.1 招生及生源情况...................................................................................18 5.2 学生指导与服务...................................................................................18

5.2.1 学生指导与服务的内容及效果.......................................................18 5.2.2 学生指导与服务的组织与条件保障................................................19 5.2.3 学生对指导与服务的评价-学生工作处..........................................20 5.3 学风与学习效果................................................................................20 5.3.1 学风建设的措施与效果.................................................................20 5.3.2 学生学业成绩及综合素质表现.......................................................20 5.3.3 学生对自我学习与成长的满意度...................................................21

6.质量保障.....................................................................................................21

6.1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21

6.1.1 质量标准建设..............................................................................21 6.1.2 学院质量保障模式及体系结构.......................................................21 6.1.3 质量保障体系的组织、制度建设...................................................21 6.1.4 教学质量管理队伍建设.................................................................22 6.2 质量监控.............................................................................................22

6.2.1 自我评估及质量监控的内容与方式................................................22 6.2.2 自我评估及质量监控的实施效果...................................................23 6.3 质量信息及利用.................................................................................23

6.3.1 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23 6.3.2 质量信息统计、分析、反馈机制...................................................23 6.3.3 质量信息公开及质量报告.......................................................24 6.4 质量改进.............................................................................................24

6.4.1 质量改进的途径与方法.................................................................24 6.4.2 质量改进的效果与评价.................................................................24

7.特色项目.......................................................................................................24

7.1 以培养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构建了“五模块、三层次”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体系.............................................................................................................24

7.2 医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教育活动资料.........................................................27 7.3 医学生早期接触科创活动材料...............................................................28

1.定位与目标 1.1办学定位

1.1.1学院办学方向、办学定位及确定依据

1.中国共产党昆明医学院第六次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全面推进第三次创业 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为夺取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医科大学新胜利而努力奋斗)

2.李纪恒在昆明医学院更名为昆明医科大学庆祝大会上的讲话(努力建设有特色 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医科大学)3.昆明医科大学区域高水平大学实施方案

4.昆明医科大学2013年党政工作会报告(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踏实工作 奋发有为推动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医科大学建设实现新破)

5.昆明医科大学2014年党政工作会报告(解放思想 勇于担当 全面深化改革努力建设区域高水平医科大学)

6.昆明医科大学2015年党政工作会报告(适应新常态 推动新发展全面推进区域高水平医科大学建设)

7.昆医大(2015)88号(关于印发《昆明医科大学章程》)的通知 8.昆明医科大学“十三五”建设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9.2012年基础医学院第一次党员大会材料汇编

10.基础医学院第五次工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三届教职工代表大会会议材料汇编

1.1.2 办学定位在学院发展规划中的体现

1.基础医学院“十二五”建设发展规划 2.基础医学院“十三五”建设发展规划 3.2012年基础医学院第一次党员大会材料汇编

4.基础医学院第五次工会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三届教职工代表大会会议材料汇编 5.基础医学院2013工作总结自评报告 6.基础医学院2014工作总结自评报告 7.基础医学院2015工作总结自评报告 8.基础医学院党委2015年党建工作自查报告

1.2培养目标

1.2.1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及其确定依据

1.昆明医科大学关于印发2011年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通知 2.昆明医科大学关于印发2015年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通知 3.基础医学院“十二五”建设发展规划 4.基础医学院“十三五”建设发展规划 5.基础医学院“十二五”人才建设发展规划 6.基础医学院“十三五”学科建设发展规划

1.3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1.3.1落实学院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的政策与措施

1.基础医学院“十二五”建设发展规划 2.基础医学院“十三五”建设发展规划 3.基础医学院“十二五”人才建设发展规划 4.基础医学院“十三五”学科建设发展规划 5.基础医学院2013工作总结自评报告 6.基础医学院2014工作总结自评报告 7.基础医学院2015工作总结自评报告 8.基础医学院党委2015年党建工作自查报告 9.基础医学院行政工作制度汇编 10.基础医学院党委及学生工作制度汇编

1.3.2学校领导对本科教学的重视及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的体现与效果 1.昆医大基础党政联发(2014)6号基础医学院关于调整党政领导分工的决定 2.2013-2015年基础医学院党委会会议记录本 3.2013-2015年基础医学院党政联席会议记录本 4.2013-2015年基础医学院研究教学工作会议统计表 5.2013-2015年基础医学院安排布置教学工作会议统计表

6.2013-2015年基础医学院召开专题本科教学工作研究会会议纪要 7.2013-2015年学校领导承担本科教学工作情况统计表

1.3.3对本科教学的重视情况及政策制度倾斜人才培养

1.基础医学院2013工作总结自评报告 2.基础医学院2014工作总结自评报告 3.基础医学院2015工作总结自评报告 4.基础医学院党委2015年党建工作自查报告 5.基础医学院行政工作制度汇编 6.基础医学院党委及学生工作制度汇编

1.3.4经济投入保障人才培养

1.2013-2015年基础医学院经费预算方案总表

2.2013-2015年基础医学院本科教学经费使用情况统计表 3.2013-2015年基础医学院奖励性绩效发放情况统计表

2.师资队伍

2.1 数量与结构

2.1.1 教师队伍的数量与结构

1.近三年学院专任教师名册

2.近三年学院专任教师的数量及结构统计一览表 3.近三年学院实验技术人员名册 4.近三年学院实验技术人员的数量及结构统计一览表

2.1.2 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及发展态势

1.学院“十二五”建设发展规划 2.学院“十二五”执行情况总结 3.学院“十三五” 建设发展规划 4.学院“十二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5.学院“十三五”人才建设发展规划

6.学院近三年招聘计划、近三年新进教师名单及结构表 7.引进云南省高端科技人才—崔立旺相关文件 8.学院近三年教师队伍建设总结分析报告 9.学院近三年师资培养总结

2.2 教育教学水平

2.2.1 专任教师的专业水平与教学能力

1.近三年学院省级教学名师名册

2.近三年学院教师在国家级、省级、校级教学比赛获奖名单 3.近三年学院云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才名册 4.近三年学院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名单(附通知文件)5.近三年学院新增专任教师一览表

6.近三年学院新增博士、硕士导师名册及现有导师一览表 7.近三年学院承担各级、各类教研教改项目一览表 8.近三年学院教师承担各级科研项目一览表 9.近三年学院发表教研教改论文一览表 10.近三年学院教师发表学术论文一览表 11.近三年学院教师出版教材专著一览表 12.近三年学院获各类教学成果奖一览表 13.近三年学院教师获科研成果奖一览表 14.近三年学院教师教学、科研获奖统计 15.近三年学院教师专利成果一览表 16.近三年学院教师国内外进修学习一览表

17.近三年学院学院教师参加国际、国内学术研讨会议一览表 18.近三年学院获省级、校级优秀创新团队名单 19.近三年学院获省级、校级重点学科及建设总结报告

2.2.2 学校师德师风建设措施与效果

1.基础医学院加强和改进教风建设实施细则 2.基础医学院教书育人制度

3.基础医学院关于组建新一届教学督导组的通知--昆医大基础[2015]2号 4.近三年学院教学检查--学生座谈会纪要单

5.2015年学校、学院关于开展评选学生最喜爱的授课教师的决定及实施办法,及学院推荐结果公示

6.2015年学校关于评选教师育人先进个人的通知,及学校推荐我院郭泽云教授为2015年全国教师育人楷模候选人公示

7.学校杨照青教授获云南省第一届“中国梦”教师育人“星光奖”相关资料 8.基础医学院关于向贾雪梅、郭泽云两位教师学习的决定

2.3 教师教学投入

2.3.1 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情况

1.近三年学院教授、副教授名册

2.近三年学院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授课一览表

2.3.2 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参与教学改革与建设情况

1.基础医学院实施教学改革措施、方案及效果 2.近三年学院承担各级、各类教研教改项目一览表 3.近三年学院发表教研教改论文一览表 4.近三年学院获各类教学成果一览表

2.4 教师发展与服务

2.4.1 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的改革措施

1.学院师资培养培训中心相关资料 2.学校关于在职攻读学位的有关规定 3.近三年学院教师在职攻读学位统计表 4.学校、学院绩效工资实施办法 5.近三年学院师培经费及使用情况一览表

2.4.2 服务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政策措施

1.基础医学院学科建设奖励办法

2.学院设立博士教师科研基金的决定及实施方案 3.基础医学院青年教师培养制度(试行)4.基础医学院青年教师培养计划 5.基础医学院试讲制度(试行)

3.教学资源 3.1 教学经费

3.1.1 教学经费投入及保障机制

1.学院经费相关管理制度

2.基础医学院近三年教学基本建设经费投入统计表

3.1.2 学院教学经费变化情况

1.近三年教学经费投入(学校投入、专项经费、质量工程建设经费、教学改革经费等)统计表

2.近三年学院教学经费使用情况表 3.1.3 教学经费分配方式、比例及使用效益

1.基础医学院经费预算管理规定 2.近三年学院教学经费预算明细

3.2 教学设施

3.2.1 教学设施满足教学需要情况

1.基础医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及各实验室简介 2.学院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规章制度 3.学院教学、实验、办公用房一览表 4.近三年实验室建设经费投入

5.学院1000元以上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明细表 6.基础医学院大型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一览表

7.近三学年生均实验仪器设备值、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统计表 8.大型仪器完好率及使用率统计表 9.大型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使用记录本 10.实验教学大纲(院、系、中心)11.近三年实验教材使用情况一览表 12.实验中心获质量工程立项情况一览表 13.实验中心获教研教改立项情况一览表

3.2.2 教学、科研设施的开放程度及利用情况

1.学校、学院实验室开放规章制度 2.近三年实验室开放情况统计表 2.实验设备开放及使用总结

3.2.3 教学信息化条件及资源建设

1.学校有关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文件 2.各系、中心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整体情况 3.各教学类软件使用截图

3.3 专业设置与培养方案

3.3.1 专业建设规划与执行

此要点学院不涉及

3.3.2 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优势专业与新专业建设

此要点学院不涉及

3.3.3 培养方案的制定、执行与调整

1.学校2015版人才培养方案

3.4 课程资源

3.4.1 课程建设规划与执行

1.选一课程建设规划(见基础医学院“十三五”建设规划)2.基础医学院部分课程建设规划与总结

3.4.2 课程的数量、结构及优质课程资源建设

1.近三年学院开设必修课一览表 2.近三年学院开设选修课一览表

3.近三年课程类质量工程立项及建设经费投入情况一览表 4.近三年课程类质量工程推广使用情况

5.各实验课程基础性、综合性、设计性(创新类)实验开出情况统计表

3.4.3 教材建设与选用

1.关于印发昆明医科大学教材选用质量评价办法的通知 2.近三年我院教师参编公开出版教材目录 3.近年或各类精品教材奖励一览表 4近三年学院必修课程选用一览表

3.5社会资源

3.5.1合作办学、合作育人的措施与效果

3.5.2 共建教学资源情况

3.5.3 社会捐款情况

1.近三年解剖实验室遗体捐赠情况

4.培养过程 4.1 教学改革

4.1.1 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及政策措施

1.昆医大党发〔2015〕54号昆明医科大学综合改革实施意见 2.昆明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十二五”建设发展规划 3.基础医学院“十二五”规划执行情况总结 4.基础医学院“十三五”建设发展规划

5.基础医学院“十三五”人才队伍建设发展规划 6.基础医学院学科建设“十三五”规划

7.基础医学院关于印发《昆明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学科建设奖励方法(试行)的通知》

8.昆医大基础党政联发〔2014〕9号基础医学院关于印发《昆明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学科建设奖励方法(试行)》修订的通知 9.推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的活动范例(基础医学院)10.基础医学院推动教学改革情况总结

4.1.2 人才培养改革,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改革

1.非医学类专业基础医学概论Ⅰ教学体系的构建

2.基础医学院教学改革方案之器官系统为中心课程教学改革方案初稿 3.“四合二”整合型《分子医学》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方案 4.《分子医学理论基础课程质量标准》

5.基础医学院2013-2015在建本科网络教学开展情况 6.基础医学院近三年教研教改立项情况

7.基础医学院2013-2015教研教改理想开展情况表 8.推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的活动范例(基础医学院)9.双语教学方法与改革活动开展情况(本科)10.双语教学改革情况

4.1.3教学及管理信息化

1.网络教学平台使用须知 2.AMPS网上阅卷系统使用资料 3.实验中心优质网络资源建设情况 4.昆明医科大学办公自动化系统操作手册 5.健康生活预防癌症——慕课建设及运行介绍 6.教学及管理信息化使用情况之截图资料 7.网络课程建设总结

4.2课堂教学

4.2.1教学大纲的制定与执行

1.课程质量标准

2.部分课程教学大纲执行情况总结 3.部分课程建设计划书

4.部分课程十二五课程建设规划总结 5.基础医学院近三年各学期承担教学任务情况 6.基础医学院部分选修课课程简介及公开课情况 7.基础医学院近三年各学期学期教学进度表,课表

4.2.2教学内容对人才培养目标的体现,科研转化教学

1.昆医院发{2011}48号(昆明医学院关于印发2011年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通知)

2.昆明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教学进程表(基础-模块)3.昆明医科大学本科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 4.基础医学院教务工作规程 5.基础医学院教学运行情况

6.昆明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关于印发《基础医学院集体备课制度》等制度的通知

7.近三年基础医学院实验课开设情况一览表

8.推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的活动范例(基础医学院)

4.2.3教师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式

1.部分课程教案、讲稿、课件

2.基础医学院2013-2015教研教改立项开展情况表 3.基础医学院推动教学改革情况总结

4.双语教学研究与改革活动开展情况(本科)5.双语教学改革情况 6.基础医学院教学运行情况 7.部分课程教学大纲执行情况总结

8.近三年基础医学院在建本科网络教学开展情况 9.近三年自主学习开展情况及学习方案和总结 10.近三年学习方法指导讲座及问卷调查表

11.近三年校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立项、结题验收情况 12.近三年基础医学院院大学生参与科研训练情况 13.基础医学院学生2015年科技节获省级、校级奖励情况统计表 14.基础医学院多媒体课件获奖名单 15.本科生国内外交流学习情况总结

4.2.4考试考核的方式方法及管理

1.昆明医科大学本科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 2.基础医学院教务工作规程 3.基础医学院课程考试考务管理条例 4.昆明医科大学考试出题大纲 5.基础医学院试卷印制管理规定

6.基础医学院基础医学院本科期末考试命题保密责任书 7.昆明医科大学本科试卷格式、阅卷。归档要求 8.昆明医科大学考试成绩分析表 9.昆明医科大学试卷质量分析表

10.近三年基础医学院形成性考核、终结性考核体系基本情况 11.近三年基础医学院实施教考分离情况

4.3 实践教学

4.3.1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1.昆明医科大学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简介 2.基础医学院实验室基本情况 3.课程质量标准(教学大纲)4.典型多媒体课件

5.十二五期间出版实验教材情况 6.机能实验学网络课程平台使用情况 7.近三年基础医学院实验课开设情况一览表 8.近三年基础医学院教学进度表、课表

9.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立项名单(实验教学部分)10.基础医学院实验教学中心2013-2015教研教改立项开展情况表 11.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实验改革立项、大学生创新实验开展情况 12.昆明医科大学基础医学虚拟仿真实验室介绍

4.3.2实验教学与实验室开放情况

1.基础医学院实验中心实验课课程体系建设 2.实验室管理制度 3.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4.基础医学院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试行)5.基础医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 6.创新实验简介

7.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实验更新开放内容 8.形态学实验室开放教验项目 9.基础医学院实验室开放(教学)情况 10.近三年基础医学院大学生参与科研训练情况

4.4 第二课堂

4.4.1 第二课堂育人体系建设与保障措施

1.基础医学院学生工作制度汇编(第九部分 团委及学生会工作 相关内容)2.基础医学院团委学生会优评材料 3.基础医学院团委学生会活动策划合集 4.基础医学院课外学分制度管理办法 5.基础医学院班导生规章制度

4.4.2 社团建设与校园文化、科技活动及育人效果

1.基础医学院团学活动一览表 2.基础医学院团委学生会工作总结合集 3.基础医学院团委学生会活动海报合集 4.基础医学院团委学生会活动简讯合集 5.基础医学院课外学分制度及实施材料

6.基础医学院寻找“最美白衣天使”征文、PPT演讲大赛材料汇编 7.基础医学院暑期实践材料汇编 8.基础医学院计算机设计大赛材料汇编 9.基础医学院学生暑期读书活动材料汇编

10.基础医学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团日活动汇编 11.基础医学院文明宿舍评比材料汇编

12.基础医学院学生科技节获奖、大赛立项模拟招聘大赛汇编材料汇报材料 13.基础医学院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模拟招聘大赛初赛汇编材料 14.基础医学院班导生活动材料

4.4.3 学生国内外交流学习情况

1.基础医学院学生国内外交流学习情况一览表

2.基础医学院学生交流学习项目选拔、心得体会、交流会材料

5.学生发展 5.1招生及生源情况

此要点学院不涉及

5.2 学生指导与服务

5.2.1学生指导与服务的内容及效果

1.基础医学院新生入学教育材料

2.基础医学院《三生教育》教学组相关材料 3.基础医学院学年综合测评、评奖评优相关材料

4.基础医学院学生工作制度汇编(第八部分 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内容)5.基础医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情况 6.基础医学院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名单 7.基础医学院心理委员名单及工作职责 8.基础医学院心理剧报名材料及剧本

9.基础医学院参加素质拓展训练的心理委员信息 10.基础医学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材料 11.基础医学院心理问题学生咨询谈话记录

12.基础医学院学生工作制度汇编(第六部分 奖助贷工作相关内容)13.基础医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材料汇编 14.基础医学院各级各类奖助学金评选材料汇编

15.基础医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及奖助学金评定痕迹材料 16.基础医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慰问材料 17.基础医学院“助学.筑梦.铸人”征文汇编 18.基础医学院学生勤工助学情况汇编

19.基础医学院助学育人创新创业培训项目实施材料 20.基础医学院开展各类主题教育简讯汇编 21.基础医学院安全维稳工作材料

5.2.2 学生指导与服务的组织与条件保障

1.基础医学院学生工作制度汇编(第一部分 学生工作组织领导;第二部分 学生工作队伍建设相关内容)2.基础医学院学生工作制度汇编 3.基础医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划

4.基础医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情况自评报告

5.基础医学院学生名册及学生工作专兼职辅导员信息汇编 6.基础医学院学生工作例会记录本 7.基础医学院专兼职辅导员工作记录本 8.基础医学院各年级大会会议记录 9.基础医学院专职辅导员查看查寝记录本

10.基础医学院专兼职辅导员交心知心谈话记录本、重点关注学生谈话记录本 11.基础医学院兼职班主任开展工作痕迹材料 12.基础医学院辅导员履职考核材料

13.基础医学院辅导员参加进修培训、评优获奖、教学科研材料汇编 14.基础医学院兼职班主任工作汇编 15.基础医学院兼职班主任月报表

5.2.3 学生对指导与服务的评价--学生工作处

1.基础医学院专兼职辅导员学生满意度测评统计 2.基础医学院兼职班主任学生评价统计

5.3学风与学习效果

5.3.1学风建设的措施与效果

1.基础医学院学生工作制度汇编(第五部分 学生纪律教育、学风建设 相关内容)

2.基础医学院开展迎评估促学风建设活动材料 3.基础医学院开展诚信考试教育活动材料

4.基础医学院开展专业思想教育、朋辈教育、学习指导系列讲座简讯汇编 5.基础医学院优秀学生及先进文明班级宣讲会材料 6.基础医学院辅导员查课记录表

7.基础医学院各班级学风建设实施方案及相关制度

5.3.2学生学业成绩及综合素质表现

1.基础医学院学生获国家级、省级、校级奖励情况统计表 2.基础医学院学年综合测评及校级奖学金培训材料汇编

3.基础医学院省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先进班集体”材料汇编 4.基础医学院五四红旗团支部考核材料汇编

5.3.3学生对自我学习与成长的满意度

1.基础医学院学生学习满意度调查问卷 2.基础医学院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调查与对策分析

6.质量保障

6.1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6.1.1质量标准建设

1.基础医学院理论、实验教学、考试考核等质量标准 2.基础医学院关于印发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办法 3.昆明医科大学本科本科试卷格式、阅卷、归档要求 4.昆明医科大学考试成绩分析表 5.昆明医科大学考试出题大纲 6.昆明医科大学试卷质量分析表

6.1.2学院质量保障模式及体系结构

1.基础医学院课堂教学质量监控(评价)制度 2.基础医学院集体备课制度(试行)3.基础医学院试讲制度(试行)4.基础医学院关于实行听课制度的规定 5.基础医学院2012级学生信息员名单 6.基础医学院2013级学生信息员名单 7.基础医学院2014级学生信息员名单

6.1.3质量保障体系的组织、制度建设

1.基础医学院关于组建新一届教学督导组成员的通知

2.昆医大基础[2013]4号:基础医学院关于组建新一届教学督导组的通知 3.昆医大基础[2015]2号:基础医学院关于组建新一届教学督导组的通知 4.昆医大基础党政联发[2015]1号基础医学院关于调整教学督导组成员的通知 5.基础医学院教学督导组职责

6.基础医学院课堂教学质量监控(评价)制度 7.基础医学院开展审批制度 8.基础医学院关于调课、停课的规定

9.基础医学院加强和改进教风建设实施细则(试行)10.基础医学院教务工作规程

11.基础医学院青年教师培养制度(试行)12.基础医学院青年教师助教制度(暂行)13.基础医学院学分制度管理办法(暂行)14.学生考试工作有关规定

6.1.4教学质量管理队伍建设

1.基础医学院关于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 2.2013基础医学院教学管理队伍一览表 3.2014基础医学院教学管理队伍一览表 4.2015基础医学院教学管理队伍一览表 5.基础医学院教学管理人员获奖统计表 6.基础医学院教学管理人员教学论文统计表

6.2质量监控

6.2.1自我评估及质量监控的内容与方式

1.近三学年各学期开学初教学秩序检查情况通报 2.近三学年各学期期中教学检查情况通知、通报 3.近三学年各学期期末考试情况通报 4.近三学年各学期课堂教学效果评价情况 5.近三学年各级领导干部听课情况

6.近三学年大学生教学信息员队伍工作情况 7.基础医学院教师课堂教学效果评价表

8.基础医学院2014-2015下学期教学督导组工作计划 9.基础医学院2015-2016上学期教学督导组工作计划 10.基础医学院监督专家综合评教数据(评课)2014-2015年 11.基础医学院2014年监督专家工作手册(汇总)12.基础医学院2015年监督专家工作手册(汇总)

6.2.2自我评估及质量监控的实施效果

1.基础医学院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办法 2.基础医学院2013-2015年教学事故汇总表 3.基础医学院2014-2015上学期教学督导组工作总结 4.基础医学院2014-2015学年教学督导组工作总结 5.基础医学院督导组工作报表

6.昆明医科大学2014学年(上下)学期 同行教师评价汇总报表 7.基础医学院2014学年督导专家听课情况

8.2014-2015上基础医学院教学督导工作开展情况统计 9.2014-2015下基础医学院教学督导工作开展情况统计

6.3质量信息及利用

6.3.1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

此要点学院不涉及

6.3.2质量信息统计、分析、反馈机制

1.基础医学院2013年质量信息反馈(学校质量监控与反馈1-11期)2.基础医学院2014年质量信息反馈(学校质量监控与反馈1-9期)3.基础医学院2015年质量信息反馈(学校质量监控与反馈2-13期)4.2013年教学检查--学生座谈会纪要单 5.2014年教学检查--学生座谈会纪要单 6.2015年教学检查--学生座谈会纪要单 7.2013年学生座谈会反馈汇总 8.2014年学生座谈会反馈汇总 9.2015年学生座谈会反馈汇总

6.3.3 质量信息公开及质量报告

此要点学院不涉及

6.4质量改进

6.4.1质量改进的途径与方法

1.基础医学院日常教学质量监督突出问题反馈整改回应台帐2013年 2.基础医学院日常教学质量监督突出问题反馈整改回应台帐2014年 3.基础医学院日常教学质量监督突出问题反馈整改回应台帐2015年 4.关于2016年3-7月实施校院两级日常教学质量精准化监督促改的通知 5.基础医学院日常教学质量重点督查教师授课信息表 6.基础医学院日常教学质量重点督查课程教学信息表 7.基础医学院日常教学质量重点督查班级信息表 8.基础医学院日常教学质量精准监控情况汇总表 9.基础医学院教学专家工作经费发放管理办法及明细

6.4.2质量改进的效果与评价

1.基础医学院教师试讲同行(专家)评价表 2.昆明医科大学课堂教学质量督导专家评价表 3.昆明医科大学理论课教学同行评价表

4.昆明医科大学授课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学生评教表 5.基础医学院教学质量信息反馈教师个人整改纪录

7.特色项目

7.1 以培养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构建了“五模块、三层次”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体系

1.云南省教学成果奖获奖证书(基础医学整合式实验教学新体系的探索)2.昆明医科大学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推荐书(基础医学整合式实验教学新体系的探索)

3.云南省教学成果奖获奖证书(以培养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构建具有基础医学特色的实验教学体系)

4. 以培养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构建特色鲜明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体系-申报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总结

5.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推荐书(以培养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构建具有基础医学特色的实验教学体系)

6.云教高{2015}80号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5年高水平大学实践教学能力提升工程项目评选结果的通知

7.云南省本科实践教学能力提升工程项目申请书(基础医学院实验教学中心)8.云教高{2015}65号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5年云南省高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立项项目名单的通知

9.云南省高等学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申请书

10.昆明医科大学省级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项目中期检查表(云南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

11.云教高{2006}82号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公布云南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通知

12.昆明医科大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申报书

13.昆明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实验教学中心申报国家级实验示范中心支撑材料 14.云教高{2015}64号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5年云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项目名单的通知

15.云南省教育厅关于2014年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建设项目评选结果的公示

16.云南省教育厅关于2013年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建设项目评选结果的公示

17.基础医学院2015校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立项汇总表 18.基础医学院2014校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立项汇总表 19.基础医学院2013校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立项汇总表 20.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程(主编 朱月春 杨银峰)21.病原生物学学习指导(主编 宝福凯)

22.细胞生物学及医学遗传学实验指导(主编 陈元晓 何永蜀)23.医学机能实验学(主编 李凡)

24.医学形态学实验教程(主编 阮永华 郭泽云)25.Histology Practical Handbook 26.《分子医学》课程概述

27.《分子医学理论基础》本科课程质量标准 28.《分子医学》本科实验课程质量标准

29.昆医大{2015}73号昆明医科大学关于2015年校级教研教改课题立项的通知 30.昆明医科大学校级教研教改重点特色课题申请•评审书(“四合二”整合型《分子医学》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31.分子医学教学活动情况 32.《基础医学概论》课程简介 33.《基础医学概论》本科课程质量标准

34.昆明医科大学《基础医学概论》课程建设计划 35.基础医学概论教学体系构建任务分工(2013年)36.基础医学概论教学体系构建任务分工(2014年)37.完善基础医学概论教学体系的分工说明和要求 38.《基础医学概论》课程网站建设及实际运用情况 39.基础医学概论学习指导(校内试用稿)40.基础医学概论教研组集体备课制度 41.《基础医学概论》课程建设激励制度 42.《基础医学概论》教研教改开展情况总结

43.《基础医学概论》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使用、推广情况总结 44.《基础医学概论》课程相关教研教改项目一览表

45.云教通字{2013}5号关于公布“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2012医学教育研究立项课题”评审结果的通知 46.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医学教育研 究立项课题立项申请书(非医学类专业基础医学类课程整合的研究)47.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申请评审书(基础医学多学科整合的网络课程平台建设)

48.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任务合同书(基础医学多学科整合的网络课程平台建设)

49.昆明医科大学科技计划项目执行情况报告(基础医学多学科整合的网络课程平台建设)

50.昆医大{2015}44号昆明医科大学关于公布2015年校级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第一期立项、中期检查和到期验收结果的通知

51.昆医大{2012}50号昆明医科大学关于2012年校级教研教改课题立项的通知

52.昆明医科大学校级教研教改重点特色课题申请•评审书(非医学类专业基础医学概论I教学体系的构建)

53.昆明医科大学教研教改立项中期检查表(非医学类专业基础医学概论I教学体系的构建)

54.校级教研教改项目结题支撑材料(非医学类专业基础医学概论I教学体系的构建)

55.昆医大{2014}153号昆明医科大学关于2012年校级教研教改立项课题结题验收结果的通知

56.昆医大基础教{2014}4号基础医学院关于2014年院级教研教改课题立项的通知

57.昆明医科大学校级教研教改一般课题申请•评审书(基于网络教学环境的基础医学概论整合性实验教学体系构建)

58.昆医大{2015}44号昆明医科大学关于公布2015年校级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第一期立项、中期检查和到期验收结果的通知

7.2 医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教育活动资料

1.基础医学院“寻找最美白衣天使、陪树医者大爱仁心”特色项目申报及立项材料 2.基础医学院“最美白衣天使”征文、PPT演讲大赛材料汇编(见4.4.2-6)

7.3 医学生早期接触科创活动材料

篇8:中国医科大学医学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安徽省某医学院校口腔、基础、管理3个专业五年级的本科生为调查对象, 每个专业随机抽取3个小班共250人, 作为调查对象。发放研究设计的《医学院校大学生胜任力需求问卷》, 回收有效问卷242份, 有效回收率达96.8%。

1.2 研究方法

在调查对象中发放研究设计的《医学院校大学生胜任力需求问卷》。在研究者的指导下, 请调查对象根据自身认知和各胜任力在实习、实践工作中的提及率, 按照其重要性, 分别在3大类胜任力项目中选取5~10个最重要的胜任力项目。

采用spss16.0和excel 2007进行数据整理、分析。

2 胜任力问卷形成

2.1 编制问卷

以“大学生”分别和“能力”、“素质”、“胜任力”等组合作为关键词检索2000年至2010年的学术论文, 搜集优秀大学生能力素质的关键词。最后归纳、选择了72项胜任力。将这些胜任力随机排列后形成“医学院校大学生胜任力项目核检表”, 邀请医学院校行政人员和教师、医院和卫生行政机构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评定, 请他们从72项胜任力中选出对医学院校学生最重要的10~15项胜任力, 并给予必要的补充。根据专家建议, 删除未经提及或次重要项目、补充了专家认为重要的项目, 最终确定了45项胜任力项目。

2.2 胜任力模型框架搭建

胜任力 (competence) 是1970年代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McClelland提出的, 指能将某一工作中有卓越成就者与普通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深层次特征, 通常包括行为, 知识、技能、态度, 自我意象、社会角色, 内驱力, 社会动机5个层次。这五个层次的胜任力共同组成一个整体的胜任力结构, 即胜任力模型。

参照McClelland的胜任力模型结构[4]以及国内学者相关研究成果[2,5,6,7], 初步提出医学院校大学生胜任力模型机构的理论框架假设 (图1) 。研究认为优秀医学院校大学生至少应具备知识、能力、人格三个由浅入深的层次, 分别命名为“知识技能类”、“素质能力类”、“人格动机类”。其中人格动机类胜任力处于个人特征结构的最深层, 是潜在的、最稳定的个性特征, 对未来的优秀工作绩效的预测性也最好;知识技能类胜任力是可见的, 相对表面、相对最容易改变的外显特征, 能够通过学习、培训改变的。

将这三个层次作为一级指标, 将初步形成的45个胜任力项目按照类别分别归纳到其中, 形成医学院校大学生胜任力模型雏形。其中知识技能类项目15个、素质能力类项目23个、人格动机类项目17个。在此基础上将三大类胜任力项目随机排序, 形成《医学院校大学生胜任力需求问卷》。

3 胜任力问卷结果分析

在242份有效调查问卷中, 男性135人, 占总数的55.7%;女生107人, 占总数的44.2%。调查覆盖的专业有口腔医学82份, 占总数的33.88%, 医学检验和生物技术共87份, 占总数的35.95%;卫生管理和医疗保险专业共73人, 占总数的30.17%。

3.1 个人认知和工作提及率中胜任力差异

在个人认知和工作提及率中前5位胜任力项目如表1所示。从人格动机上看, 敬业爱岗、勤奋在个人认知和工作提及率上的排序都很高, 在工作提及率中团队意识排序前移、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则降低。素质能力项目群中, 学生自身认知和工作提及率排序均靠前的有人际交往、学习、竞争能、应变能力, 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在工作中更明显。学生认为非常重要的专业技能、外语、学科前沿信息在实习应用中也同样重要, 但实际工作中前5项重要的胜任力还包括职业发展和多元化信息知识。

3.2 不同专业胜任力差异

为了解不同专业学生中胜任力类别的重要性差异, 按照重要性从高到低的排序, 分别提取各专业中重要性排序前10位的胜任力项目。

表2结果显示, 口腔专业学生认为最重要10项胜任力项目中有8项来自素质能力类, 个人动机类和知识技能类项目仅为1项;但工作应用中个人动机类和知识类项目均增加至2个。基础专业学生认为最重要10项胜任力项目中素质能力类占7项, 个人动机类最少 (1项) ;实际工作中个人动机类项目增加至3个, 高于口腔专业。管理专业学生对个人动机类胜任力项目的关注在3个专业中最高 (3项) , 对素质能力类胜任力的关注度低于口腔和基础类学生;但工作应用中涉及到的重要项目有过半 (6项) 来自个人动机类, 知识技能类排在最后、仅占1项。

如表3所示, 不同专业对优秀医学院校大学生应具备的胜任力的认知略有不同。总体上来说, 口腔和基础专业对自身该具备何种胜任力的认识比较接近, 更强调敬业、实干精神、竞争和学习能力, 更看重心理知识和人文社科知识的培养。管理专业学生则多关注获取成就、责任感、创新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对职业发展信息的获取要求较高。

4 讨论

为了适应素质教育, 不同的高校尝试了多种方式来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艺术修养, 但由于对素质教育中需培养的具体能力和素质认识不清, 模糊了素质教育目标, 反而淡化了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专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以胜任力模型为基础的大学生能力体系则可以根据影响不同专业大学生获得优秀绩效的行为特征, 有重点、有目标地设置适合本专业发展和提高学生就业胜任力的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专业和课程设置等[6], 能进一步增强素质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为提高医学院校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效率, 建立医学院校的大学生胜任力模型是必要的基础和前提。

与一般大学生胜任力模型不同的是, 医学院校大学生更关注实干精神、专业知识和技能、敬业等, 表现了医学院校大学生更强调专业性、动手能力和对专业的积极态度。从能力欠缺性维度看, 医学院校大学生对创新能力的认知不足, 而学习、与人交往和表达能力的重视度较好, 表明医学院校大学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沟通交往技巧的培养, 而对协同合作、踏实苦干、求新求变等能力训练则相对不足, 应有针对性、有意识加强这部分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实际工作对敬业、勤奋、团队意识、实干精神等人才的工作适用性更关注, 而不是关注人才的未来发展与培养, 具有明显的实用和功利性, 这种倾向性也在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大学生的自我个性培养。而这些自我意象和能力往往是仅从书本上是难以学得到的, 需长期的实践训练形成。另外, 社会对学习、竞争、弹性应变、承压抗挫能力等高层次的能力也有一定的需求。由于医学专业尤其是临床专业性强、风险高、压力大, 用人单位希望毕业生能够具备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灵活的处事方式、坚持不懈的学习能力, 这些要求应该成为医学院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范围和内容。

学生和工作需求对知识结构的理解趋同, 均强调专业知识、外语水平、学科前沿知识, 但是对职业素养知识和多元化信息知识, 学生的重视度不够。所以如何提高这部分知识技能的培养和训练, 是该医学院校应该思考的问题。值得一提的是, 在工作应用中强调的多元化信息在学生的自我培养中没能受到应有的重视, 而且与之相关的信息收集能力被学生和工作提及率共同忽视。准确地说, 社会缺乏的并不是丰富的信息本身, 而是搜集信息的能力。而学生自身对信息收集、利用的重要性还缺乏足够的认识。

从研究结果看, 非管理专业学生更注重实际操作和专业知识, 倾向于弥补心理、人文社科知识的学习, 对人格动机这种深层次胜任力关注度最小。可能是因为对于心理和人文社科等知识已经成为管理专业学生的基础知识体系, 所以总体上管理专业学生更关注深层次的个人动机类胜任力, 更清楚用人单位和工作岗位对人的心理需求。所以, 加强学生尤其是非管理类专业学生对深层次、潜在的胜任力认识和自我训练显得更为迫切。

参考文献

[1]吴文丰, 诸风鸣.大学生素质教育浅论[J].高教探索, 2003, (3) :75-76.

[2]庞文生.关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几个问题[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 2004, 13 (1) :51-53.

[3]王丽丹, 江启成, 陶意传, 等.胜任力研究与卫生人力资源管理[J].现代预防医学, 2007, 34 (20) :3918-3919.

[4]McClelland DC.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for intelli-gence[J].American Psychologist, 1973, 28:1-14.

[5]郑学宝, 孙健敏.大学生能力素质模型建立的思路与方法[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5 (5) :145-147.

[6]张慧, 王宇红.优秀大学生素质模型构建[J].科技信息, 2007, (17) :66-68.

上一篇:分析企业使命与愿景下一篇:全国科普日领导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