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入园申请书

2024-07-18

企业入园申请书(共11篇)

篇1:企业入园申请书

附件二

企业入园申请书 联系人:

联系电话:1、基础信息

公司名称 : ###################### :

注册地址: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天华大街##号院##号楼###层###室 注册资金:#####万元

内资/外资:

内资 :

拟迁入地址: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天华大街##号院##号楼###层###室 面积:######平方米 2 2、公司简介:

#######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生物医药领域的主要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位于######,注册资金 1 亿元,现有人员 370 名,净资产超过 2 亿元。公司在#######建了两个总面积 20000平米的现代化生物制药工厂,装备 8 条针剂生产线和 3 条固体及外用制剂生产线,年生产针剂能力将达到 5000 万支,固体及外用制剂 十亿粒(片),可生产 20 余种生物药品及数十种生化、天然药。

主要经营范围:销售医疗器械,生物制品研制,科技研发,技术开发,技术服务,医药销售。

主要产品:以恶性肿瘤、造血调控因子和免疫调节类生物药物为主攻方向,开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企业的近一年效益以及企业荣誉:公司开展的基因工程药物研究开发项目先后多次被列入国家级火炬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863”计划重大产业化项目、10 余项列入北京市重大科技专项,先后四次作为企业独立申请并获国家“863”计划基金资助,两项获得科技部国家科技型企业创新基金资助,1 项获北京市高新技术出口产品研究开发专项资金资助,多个重点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1 项,北京市科技进步奖 5 项,北京市发明专利奖 2 项。

近一年的效益:2015 年公司产值 2 亿元,税收 2000 万元,销售额 5 亿元。

未来一年产值和税收: :预计年产值收入 3 亿万,预计税收 3000万。(达产年的年产值收入、税收)3、环境影响(注册办公类不用描述)

工艺流程和主要的设备清单 能耗(每万元产值收入/标吨煤)

水耗(每万元产值收入/水耗吨)

污染物排放及措施(BOD,COD,其他排放指标)4、企业承诺:

1、公司的生产经营行为完全符合国家、北京市及大兴区产业发展政策与园区的产业发展规划; 2、能满足国家、北京市、大兴区及园区关于环保、消防、安全等方面的要求; 3、公司签订厂房租赁协议三个月内,将工商、税务、统计手续全部迁入园区。公司会遵守园区的各项规定,服从园区的管理。

4、若违反上述承诺,我公司会在 60 日内将公司迁出园区。

特此申请入驻园区。

申请企业:

############有限公司

****年**月**日

篇2:企业入园申请书

公司概述 1.公司名称: 注册地址: 内资/外资: 注册资金: 2.拟迁入地址:

面积:平方米

3.主要经营范围:(方便对您企业的了解,请您详细描述经营范围以及公司情况)4.主要产品:

5.企业的近一年效益以及企业荣誉: 6.未来一年产值和税收: 7.环境影响(注册办公类不用描述 能耗(每万元产值收入/标煤吨)水耗(每万元产值收入/水耗吨)

污染物排放及措施(BOD,COD,其他排放指标)

标注:第7项如果没有请填报为0 企业承诺:

1、公司的生产经营行为完全符合国家、北京市及大兴区产业发展政策与园区的产业发展规划;

2、能满足国家、北京市、大兴区及园区关于环保、消防、安全等方面的要求;

3、公司签订厂房租赁协议三个月内,将工商、税务、统计手续全部迁入园区。公司会遵守园区的各项规定,服从园区的管理。

4、若违反上述承诺,我公司会在60日内将公司迁出园区。特此申请入驻园区。

申请企业

篇3:企业入园申请书

一、问题的提出

尽管阿罗(Arrow,K.)、卡米恩(Kamien,M.)、施瓦茨(Schwarty,N.)等论证了“在近乎完全竞争的市场中,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优势更大些”的结论。但随着技术复杂性的提高,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固定资产投资成本,弥和知识和经验技能差距成本,以及弥补缺少外部条件的成本都会随之上升,从而形成了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门槛。根据W.布赖恩.阿瑟(Arthur W. Brain)的研究,如果此類门槛过高的话,经济发展有时会因为小的历史事件而被锁定在某个低级技术水平上,无法摆脱,即“锁定”(lock-in)失效。他认为:如果技术的创新和扩散是多数采用者都随着它“走”而引起的,那么优化选择的机制和环境就能提供有效的通道。因为,只要经济行为者知道其他同行的偏好,如果能获得优等的备选,他们就会各自独立地“转向”。但若他们不能肯定其他人的偏好和倾向,就会出现“超惯性”;每个经济行为者本能地从持有的其他技术中受益,但没有人敢独自改变以防其他人跟进。技术锁定的出现和突然释放都将引起经济发展轨迹失去平滑性,这与熊彼特的技术创新的论述是一致的。

为了帮助高技术小企业克服创新门槛的阻碍,并防止经济发展水平在某个低水平上锁定,西方各国政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纷纷建立科技园区(science park)来帮助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据统计,目前世界上已有科技园区802个,其中西方发达国家占80%以上,如美国有358个,欧洲联盟有229个。我国也于上世纪90年代以来相继开辟了52个国家级高技术开发区。这些高技术园区虽然有效地推动了我国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但发展十分不平衡。

二、影响集群化的基本因素分析

从科技园的本质上来看,它应该是高技术小企业集群的地域载体。但众多的研究资料仅仅从区域经济学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以致分析的结果常与实际情况相距甚远。而本文基于入园企业“集群化程度”分析,从产业组织的角度对我国科技园区建设进行综合分析。

1.专业化分工与协作水平

小企业集群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的状况,类似于一个生物生态系统。是一个由有机体(企业)之间、有机体(企业)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形成的社会。园区内企业的集群化水平高意味着高技术企业的自然繁育的机制已经形成。社会资本是指社会中基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赖而产生的一种力量,这种力量的大小与人们之间是否存在共同的处世准则,即是否存在相互信赖、忠诚、坦诚等密切相关。并且社会资本难以通过理性投资来获得,而是通过文化机制积累所形成的。而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以硅谷为榜样而模仿的地区获得与硅谷同等影响力,根植性是硅谷难以模仿的最主要原因。相比之下我国的大多数高新技术园区的企业之间分工与协作的机会极少,其根本原因在于园区的企业绝大多数是外部植入的,而不是内部自行繁育而成的。

在具有这种自繁育机制的科技园区内,新企业形成过程往往被称为衍生过程(spin-off),即由先前在另一个高技术企业内工作的技术专家或管理者出来创办新公司的过程。

高新技术产业区是否具有活力的标志之一是新企业衍生速度。对衍生过程研究揭示出企业繁育的一些特点:小企业往往比大企业产生的“下一代”子公司多(这说明高技术小企业繁育机制更强);子公司所开辟的市场往往就是母公司所忽视的市场;成功的子公司一般都有四五个工程师合伙工作,他们对很多新产品、新技术的构思往往是在他们为母公司工作时就已经形成的,由于母公司决定不采纳这些构思而促使子公司的产生等等。

2.与理工类大学的关联度

美国大学的科学工程学是以科学为基础的,与产业一同成长的学科。高科技小企业与大学似乎有着天然的亲和性,这是因为与大企业不同的是这类小企业一般没有自己的R&D中心,只能依附于附近的大学来进行技术创新。在这种情况下,大学向企业提供了技术人才、产品和工艺创新的许多思想。而企业既为大学提供了科研所需的资金,又使大学的创新研究成果在企业中得到延续。这两者结合的模式有以下几类:

(1)普林斯顿模式。普林斯顿大学是一所有250年建校史的私立研究性大学,该校的物理系先后有12位教授获得诺贝尔奖。它与企业界的结合模式,是吸引美国的企业加入普林斯顿兴办的科技园区。普林斯顿大学辟出一大片土地,修好公路、购物中心、宾馆,各入园企业在这里建立了一大批与本公司产业方向有关的、与普林斯顿大学优势学科密切联系的科学研究中心。这些研究中心借助于大学的新思想、高科技、高智力人才,开展与本公司发展有关的研究课题,或者在这些研究中心去完善和实现教授们的新思想。

(2)剑桥模式。剑桥市是国际著名的大学城,达尔文、牛顿等著名学者都曾在剑桥大学学习或任教。历史上该市制造业基础薄弱。但在上世纪70年代初高技术小公司在剑桥地区大量聚集和衍生,以至被学术界称之为“剑桥现象”。剑桥大学实行独特的鼓励政策,鼓励教师创办自己的公司,或允许教师在校外兼职、与公司合作进行卓有成效的开发设计工作,为高科技小企业培养了大批有才能和富有创新精神的创业者,也为企业输送了大批专门技术人才。在这方面,剑桥与英国很多其他大学传统的僵化的校规是大不相同的,例如牛津大学对教员从事非学术活动就有严格的规定。在剑桥大学校领导的鼓励下,很多高技术小企业从各系衍生出来,例如西普数据公司、分光小系统有限公司、剑桥作用系统有限公司等就是分别从计算机实验室、物理系卡文迪许实验室、计算机辅助设置中心分立出来的。5年来,这里成立了1000多家高技术公司,这些公司至少雇佣了3万名员工,创造出30多亿美元的年收入。

(3)艾斯顿模式。艾斯顿科技园创建于1983年,位于英国伯明翰艾斯顿大学南面。艾斯顿科技园管理公司尽可能用最有效的方法应用艾斯顿大学的科技资源来创造利润和工作岗位。它提供大量企业咨询服务,包括金融、销售、广告、设计、公共关系和信息技术,这对于那些刚起步的小公司来说十分有利。它创造了园区内交流的良好环境,形成了由示范效应(demonstration effect)所达到的聚集经济。

综上所述,以上几种高技术小企业集群与大学的结合模式可分为吸引结合、衍生结合和服务结合等几种。由于我国理工类大学经费普遍紧缺,再加上体制和思想观念的影响,与高技术企业的结合度较弱,关联度也较少,这方面做得较好的是中关村高技术区。

3.园内企业产权结构和市场结构的影响

国外科技园入园企业的产权界限一般是比较明晰的,而且由于是高技术小企业居多,企业内部产权结构也较为合理,企业业主往往就是懂技术的行家或经营者。并且,这类企业技术创新的效率和风险意识普遍较高。而我国不少科技园区和高新技术园区属于老企业技术改造型和军转民型,企业的属性也一般以国有为主,产权的明晰度不高,这会直接导致企业之间的专业化分工和技术扩散受到阻碍。例如,宝鸡、包头、株洲、鞍山、绵阳和乌鲁木齐等高技术开发区就是属于因园内企业产权结构不合理所致的非集群化,从而导致科技园区发展缓慢。

而且科技园内同质企业的数量越多、竞争越激烈,对技术创新是有益的。根据顾朝林等人的研究,在高技术园区,资本、技术和人才的超流动性(hypermobility)是其主要的特性之一。鲁格和高德斯汀(Luger and Goldstein)在《Technology in the Garden》一书中,甚至将科研人员的流动性作为评价高技术园区8个指标中的首要指标。由于从事高技术研究与开发的科技人员以及从事高技术产品生产与装配的科技工人的迁移、工作变更以及兴办新的高技术企业等方面的能力均比较强,再加上高技术小企业的高风险性,往往导致园区内小企业发展过快,倒闭也很快,这两种因素都会进一步加剧企业集群内部人才的流动。以致于在美国硅谷和128号公路的高技术小企业中,每年人员的调动率为25.35%,有的甚至达到50%。而且,现代科技的进步使技术的无形化大大加剧了,无形技术主要“储存”在技术专家和高级企业管理人才的头脑中,它们则会随着人才的流动而转移扩散。虽然,这种流动也会产生诸如使企业科研开发小组经常处于分裂状态而不利于该企业的技术创新的一面,但从总体上来看,有利于人才在科技园内部的合理配置,并造就高技术人才的工资水平不断攀升,从而吸引外地的人才向科技园区聚集的机制。

但是,如果在科技园内,同质企业的数量偏少,竞争机制就难以发挥作用,生产要素的超流动性也就难以形成。这种情况在以优惠政策引进外资为主的高技术园区中屡见不鲜,我国的海南、珠海、潍坊、厦门、佛山等开发区的评价结果不佳的原因正是由于引进企业之间技术性质和结构方面的差异度太大,根本不可能形成竞争流动机制的缘故。

4.环境禀赋

论及环境禀赋往往有两种偏向。一是将其范围过分扩大化了,并认为只有大城市的区位条件,才能为高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提供各种聚集经济条件。但世界各地千姿百态的科技园实践已经证明这种理论的局限性。另一种观点是用政府或大企业资助的创业中心(innovation center)来取代孵化器(incubator)的概念。并将孵化器分为三类:

(1)有墙孵化器——能提供技术创新场所的孵化器,经批准的高技术小企业可以“入室”孵化。即这类企业可以廉价租赁创业中心的科技用房。

(2)服务孵化器,即专门为企业提供秘书服务、复印机和传真机、计算机、科技情报检索以及会议室和通用设备租赁等方面的服务。

(3)无墙孵化器,它表示只为入园企业提供扶植技术创新的服务环境,并不存在孵化器建筑。一般在规定的城市或城郊的某个区域范围内(往往没有精确的边界)实施政府制订的一系列优惠政策来鼓励高技术小企业的发展。

显然,上述两种观点的局限性是较为明了的。前一种使人感到大而无当,似乎高新技术园区的发展的成功与否与所在城市的大小成正比例关系,而与其性质或科技素质无关。这种理论无法说明美国硅谷、台湾的新竹科技工业园的成功和香港、新加坡这方面实践的举步维艰。后一种则局限性更大,许多不甚成功的科技园就是因为过分相信这种“嵌入式”孵化器的作用而选址不当。

这两种观点的基本缺陷就在于完全忽视了入园企业能否形成相互支持的共生状态。从世界各地科技园的实践表明:对高技术小企业来说,最有效的孵化器就是它们自身的集合体——小企业集群。“单打独斗”的小企业即使能在传统的孵化器中进行成功的技术创新,但一旦脱离之后就难以存活。斯康特和斯塔彼论述:“孵化器本质功能的动态特征就是从原有的公司中衍生出新的子公司。”只有高技术小企业集群所造成的自繁育机制才能顺利完成孵化器的功能。

三、促进科技园发展的基本对策

综上所述,影响我国科技园发展的主要障碍是入园企业的非集群化倾向。按前面的分析,就可以进一步将促进科技园内企业集群化的对策列举如下:

1.鼓励科技园区企业科技人才的流动,促使园内生产要素的超流动机制的形成。

2.大力推进园区内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尤其在以老企业技改,军转民企业为主的园区,此项对策更具紧迫性,更需对其进行科技成果股份化的改制工作和对经营者推行期权激励制度。

3.加强园区内企业与理工类大学的联系。应该指出这方面的联系互惠性是很强的,大学可以为园区内企业提供科技情报、科技人才和科研成果和衍生出高科技小企業,同时还可以借助名牌大学的声誉促进园区聚集机制的形成。另一方面,企业与大学联系对大学方面也是有利的,它不仅使研究合同和咨询的机会增加,从而增加教员的数量和收入,还有利于大学生的实习和就业安置,还可开拓大学经费来源的新渠道。

4.建立多元化投资体制和风险投资机制。针对高技术产业所具有的投资失败率高,创业时没有资产抵押和担保的特点,建立相应的风险投资管理公司和担保公司、科技银行等机构,对促进科技园高科技企业集群的形成是十分有益的。

5.强化园区内中间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的形成。这对于企业之间建立广泛的联系,加快专业化分工和协作体系的形成往往是决定性的。因为高技术小企业的创新成本与当地中间产品的提供密切相关。

篇4:入园申请书

保山市幼儿园:

我(某某及爱人某某),我们的孩子(某某),性别女(男),某年某月某日出生(如2012年3月18日出生),达到入园年龄标准。

学校在保山是一座评价很高的幼儿园,所以对贵园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全家经过慎重考虑,决定向贵园申请让某某(孩子)于某年某月份(如2014年9月份)入园就读小小班。

为了让孩子顺利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我们早就开始注意培养孩子好的习惯,我们愿意积极配合贵园的教育工作,结合贵园的教育理念辅以必要的家庭教育,同时郑重承诺我们将遵守贵园的各项规章制度。

综上所述,我们衷心希望孩子能在贵园度过快乐的童年,恳请贵园批准接收我们女儿今年就读贵园。

特此 申请

篇5:入园申请书

尊敬的民德幼儿园各位幼儿园领导、老师:

我们在青年路117号1栋3单元居住,2014年4月2日我的儿子就满三岁了,名叫马有鑫,到了该上幼儿园的年龄。由于我家亲戚的孩子曾在贵幼儿园受到良好的学前教育,渡过了美好的童年,对贵幼儿园有着深厚的感情,我们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进入贵幼儿园,我们也是回族,还是阿訇世家。

相信我的儿子通过您们的良好的教育一定会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得以全面的开发和提高,让孩子从小养成独立自主的能力,增强他们与其他小朋友相处过程中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观念,更早的融入社会大家庭中,将来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特此申请

申请人:马绍增 孟梅花

篇6:入园申请书(范本)

南屏科技工业园管委会:

我公司是在年月成立的一家企业,公司注册资本为万元。公司主要从事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的投资方,资金来源由于公司生产经营的需要,我司决定在南屏科技工业园XX路XX号厂房投资项目,该项目总投资万元,预计年产值万元。

我司产品主要是为公司作配套,符合贵园的产业规划。

请贵管委会批准我司进入南屏科技工业园为盼。

珠海市XXXX有限公司

篇7:“入园适应班”缓解“入园焦虑”

为了缓解家长与孩子的“入园焦虑”,我园近三年来坚持在开学前开设“入园适应班”,让家长和孩子有较充分的时间熟悉幼儿园环境。我们还有计划地组织各种亲子活动,让亲子共同感受幼儿园的愉快生活,帮助孩子初步建立起新的生活秩序,同时对家长进行如何调整情绪、如何与孩子“逐步分离”等具体方法的指导。

“入园适应班”的时间一般定在开学前的两周,每个班的孩子都会分两批轮流来园,每周来3个半天(8:30~11:30),每人共计可来园6次。区别在于,第一周有父母陪同,第二周独立入园。

“入园适应班”第一周的目标是让家长和孩子熟悉幼儿园,初步体验幼儿园的活动。我们把重点定在帮助孩子建立起一定的生活秩序,同时指导家长和孩子短时分离。所以在这三个半天里,我们每次都有不同的活动特点和组织要点,也会对家长提出具体的配合要求。

第一个半天——孩子由家长陪伴,参观环境。

活动特点:亲子共同活动,以熟悉环境和教师为主,活动宽松自由。家长配合要求:教师将半天的流程打印好分发给家长,家长按流程带孩子换鞋、入厕、盥洗、喝水、自选材料游戏等。这个流程与开学后孩子入园的环节是一致的,在后面的几天里也要求家长每次都带孩子按这个流程做,以帮助孩子在新环境里建立起新的生活秩序。

教师组织要点:三位教师合理分工,完成接待、引导等任务。当孩子玩得高兴时,提醒家长带其离开幼儿园,以保持孩子对新环境的兴趣,使其产生再次来园的愿望。

第二个半天——孩子由家长陪伴来园活动半天,用完午餐后结束。

活动特点:家长在指定位置陪伴,在同一空间实施短时分离。

家长配合要求:①活动室的后面会有教师事先摆放的小椅子,家长安静地坐在指定位置,不跟随孩子走动,只需让孩子在活动时能看到家长,有安全感即可。这是尝试在同一空间短时分离,所以家长要尽量鼓励孩子自己进游戏区玩或跟着教师玩。②如果孩子执意留在家长身边,家长不要强迫他离开,更不要训斥,以免孩子对新环境产生不愉快的体验。回家后,家长应注意在孩子游戏时继续尝试同一空间的短时分离,直至孩子适应。

教师组织要点:①半天的活动完全按开学后的作息时间及组织方式进行,包括环节间的过渡方式,并且在每次活动转换时都明确告知孩子具体做什么事。这样做能让孩子对自身所处的环境感到可预测,知道一个环节结束后下面大致要做些什么,从而对环境产生信任感。②关注孩子的兴趣点,吸引孩子与自己一起活动,注意及早培养感情。尤其对那些不愿离开家长的孩子,教师要适时、巧妙地替代家长陪伴他们游戏。例如,看到孩子跟妈妈看小鸭玩具,老师可以在一边说:“哦,你喜欢小鸭子,它真可爱!我可以看看吗?”“我这里有小鸭子爱吃的小鱼,我们来喂给小鸭子吃,好吗?”③全面观察孩子并和家长交流孩子的情况。如,孩子喜欢什么玩具、生活自理能力如何、有什么特殊习惯等,同时做好相应的记录。教师可提前告知家长孩子入园后教师会给予具体的帮助。例如,孩子独立入园哭闹时,教师会用他喜欢的玩具去安抚;对吃饭时喜欢到处跑的孩子,教师会为他设定更合理的坐位,并会喂他吃以保证他的进餐量等。这样可以让家长预先了解孩子独立入园后,教师会给予怎样的帮助,从而减少家长无端的猜测与焦虑。

第三个半天——孩子由家长陪伴来园活动半天,用完午餐后结束。

活动特点:尝试变换空间的短时分离,让孩子体验“妈妈一定会回来”,让家长预先了解孩子独立入园后的情绪状况。

家长配合要求:在孩子情绪较好时尝试变换空间的短时分离,家长暂时离开活动室,但必须在告诉孩子“妈妈去上厕所(或喝水)”后再离开,不能突然消失。如果孩子活动时比较安心,家长离开的时间可以久一些,不要急于回活动室,更不要时不时窥探。

教师组织要点:①在家长离开后关注孩子的反应,如果孩子寻找家长,就告诉孩子“妈妈一会儿就回来,老师先陪你玩”。当家长回到活动室时,教师要告诉孩子:“看,妈妈来了,老师说过妈妈一定会回来的!”让这段短暂的分离体验帮助孩子获得“妈妈一定会回来”的信心。②对特别焦虑的孩子,可告诉他“老师会把妈妈找回来”,然后就把家长请回。这样有助于孩子对教师产生信任感,相信教师可以帮助自己。同时建议这类孩子的家长开学后每天可适当晚些送孩子来园,以缩短分离时间。③观察在孩子情绪不稳时家长用什么方法安抚会奏效。这样在该孩子独立入园时,教师也可借鉴家长的方法给予安抚。

“入园适应班”第一周的活动,让孩子和家长亲身感受了丰富多彩的幼儿园生活,消除了许多不必要的顾虑。孩子在家长和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建立起了新环境中的生活秩序,家长则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着与孩子进行逐步短时的分离,并对孩子独立入园后可能会出现的状况有了一定的心理准备。

“入园适应班”第二周,我们要求孩子独立来园,但依然会分成两批轮流入园。坚持分批入园是为了保证三位教师充分观察、了解孩子,与孩子充分互动,满足孩子受关注的需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情感联系。第二周的作息时间和活动方式与第一周保持一致(正式入园后亦一样),以便巩固孩子在第一周所建立起的秩序感,因为只有稳定的秩序感才会带来稳定的情绪。

与此同时,我们利用家长园地、幼儿园网络平台、来园和离园时段的当面交流等途径,及时指导家长掌握正确的分离技巧。

引导家长运用积极的语言与孩子沟通。我们指导家长用愉悦的情绪感染孩子,并使用正面、积极的语言和孩子交流。来园时,不说“不能哭”,而说“没关系,想妈妈可以哭一会儿”,用接纳的语言表达对孩子情绪的理解,缓解孩子的不良情绪;不说“再哭就不来接你了”“你今天乖,就来接你”,这些话只会增加孩子的心理压力,而应说“妈妈等你吃完饭(或睡好觉)就来接你”,用肯定的语言给孩子安慰;离园时不问“今天哭了吗”,而说“今天开心吗?和老师玩了什么”,用快乐的语言引导孩子回忆在幼儿园开心的活动,激发孩子再次入园的愿望。

引导家长用理智的行为和孩子道别。我们引导家长在活动室门口微笑着和孩子道别,让孩子对分离有所准备,千万不要突然“消失”,以免引起孩子的不安。如果家长需要一个“爱的告别”,我们会建议家长和孩子亲两下,然后挥手离开,但不要任意延长和孩子告别的时间,例如不停地拥抱、亲吻、回头观望等。

引导家长正确看待幼儿的“倒退”行为。托班孩子入园初期,可能会出现一些“倒退”行为,如,特别黏人、不愿自己吃饭、不肯自己动手做事情、睡觉不安稳等。当家长为此烦恼、困惑时,我们会及时告诉家长,这段时间正是孩子积聚力量来面对新的挑战的时刻,“倒退”行为是正常的、也是暂时的,引导家长在这个阶段多理解、鼓励和支持孩子。

“入园适应班”第二周的活动让孩子进一步熟悉环境,巩固了孩子在第一周初步建立的秩序,也加深了他们与保教人员之间的情感,为孩子正式入园做好了准备。这周活动更重要的作用还在于,帮助家长学习用有效的方法与孩子分离,从而以良好的心态和积极的行为支持孩子走向集体生活。

篇8:入园申请报告

尊敬的幼儿园领导:

您好!我们的孩子,女孩,出生于,台江区户籍,现孩子已达到入园年龄标准,我们全家希望能让孩子在你们这里上幼儿园。

一、贵园对于我们的便利条件

贵园有过硬的办园质量,我们把孩子送进来很放心,而且我们全家都十分喜欢贵园的教学环境。

二、孩子对贵园的喜爱

我们身边有在贵园上学的小朋友,孩子与这些哥哥姐姐一起玩耍时,经常能见识 到他们在幼儿园学到的不少知识,就主动要求“我也要上幼儿园”。我们家长也认为贵园的老师素质高、有耐心、对孩子和蔼可亲。此外,贵园离我们家很近,以后接送孩子比较方便,而且我们全家都十分喜欢贵园的教学环境。

三、我们的努力与承诺

为了让孩子顺利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我们早就开始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并还将继续努力强化。我们愿意积极配合贵园的教育工作,结合贵园的教育理念辅以必要的家庭教育,同时郑重承诺我们将遵守贵园的各项规章制度。

综上所述,我们衷心希望孩子能在贵园度过他快乐的童年。特此申请。

申请人:

(父亲)

篇9:入园申请报告

尊敬的某幼儿园领导:

您好!我们家的宝宝是个男孩子,出生于2015年2月2日,仓山区户籍,现孩子已达到入园年龄标准,我们全家希望能让孩子在你们这里上幼儿园。

一、贵院对于我们的便利条件

我们住在仓山区建新镇xx小区内,而贵园也在本小区内,通过邻居及在贵园学习孩子的家长对贵园的有所了解,贵园有过硬的办园质量,我们把孩子送进来很放心,而且我们全家都十分喜欢贵园的教学环境。

二、孩子对贵园的喜爱

我们身边有在贵园上学的小朋友,孩子与这些姐姐哥哥一起玩耍时,经常能见识到他们在幼儿园学到的不少知识,就主动要求“我也要跟姐姐哥哥一起上幼儿园”。我们家长也认为贵园的老师素质高、有爱心。此外,贵园就在我们住的小区内,以后接孩子上下学比较方便,贵园的教学环境也是很优越。

三、我们的努力与承诺

为了让孩子顺利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我们早就开始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并还将继续努力强化。我们愿意及积极配合贵园的教育工作,结合贵园的教育理念辅以必要的家庭教育,同事我们郑重承诺我们将遵守贵园的各项规章制度。

综上所述,我们衷心希望孩子能在贵园度过他快乐的童年。特此申请。

申请人:(父亲)

篇10:入园申请

尊敬的幼儿园领导:

本人XXX(联系方式:XXXXXXXXXX),爱人XXX(联系方式:XXXXXXXXXX),因儿子XXX(男,XXXX年X月XX日出生)将于2017年9月达幼儿园小班入园年龄标准,特此申请接纳孩子入学XXX幼儿园。

XXX幼儿园办学条件优越,环境清静优美,师资力量雄厚,具有鲜明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教育教学有心、有序、有效,且不断在提高发展。本人热切渴望能让孩子进入XXX幼儿园,接受良好的幼儿教育,度过他快乐的童年。

特此申请!

此致 敬礼!

申请人:

篇11:企业入园申请书

[摘 要]随着学前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新入园幼儿入园焦虑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研究重视新入园幼儿入园焦虑表现的分析,强调对影响幼儿入园焦虑因素的挖掘,突出对缓解幼儿入园焦虑措施及策略的探讨,但在理论基础研究、研究方法的多样性以及研究对象的针对性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完善。

[关键词]新入园幼儿;焦虑;入园焦虑

一、引言

幼儿入园焦虑问题是学前教育界研究的最具现实意义的问题之一,是幼儿社会化进程的第一个台阶。但是,过度的入园焦虑会严重影响幼儿在园的正常生活,对幼儿认知、情感、性格、语言和社会性的健康发展有制约作用。目前,幼儿入园焦虑问题研究已经引起了广大专家、学者和教师的关注。笔者通过查阅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博硕士论文数据库、万方数字化期刊、万方学位论文会议论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以及相关的网站和书籍等,发现关于幼儿入园焦虑方面的相关研究资料是比较丰富的。为了更清楚地了解相关研究状况,笔者对该领域近几年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收集整理,以下将分别对新入园幼儿入园焦虑的定义、表现、影响因素、策略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纵观当前研究,总结成果,反思问题,才能不断推进幼儿入园焦虑问题研究的深入开展。

二、新入园幼儿入园焦虑研究述评

1.“焦虑”及“入园焦虑”的定义分析

焦虑是对外界的反应。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引论》中说:“真实的焦虑或恐怖对于我们似乎是一种最自然而最合理的事;我们可称之为对于外界危险或意料中伤害的知觉反应。”[1]焦虑是对压力的表现。美国心理学家希克斯认为:“心理压力是一种心理状态,这是一种觉察到有威胁时的反应,它伴随某些特定的感情(如恐惧、焦虑、愤怒)一起出现。”[2]简而言之,焦虑是对即将发生的事情,心理上产生一种惶惶不安、心神不宁、手足无措的心态。幼儿焦虑常见的有三种形式:分离焦虑,情境性焦虑和特质性焦虑。卡罗尔·伊扎德(Izard,C.E)从幼儿入园时产生的“陌生人焦虑”出发,对幼儿焦虑进行研究发现:进入幼儿园,孩子面对全新的人际环境,突然间出现这么多陌生的面孔孩子会产生焦虑。”[3]而入园焦虑是幼儿焦虑三种形式的综合表现,即分离焦虑、情境焦虑和特质性焦虑的三者统一。新入园的孩子在上幼儿园时总是哭闹,同时还可能伴随有吃饭、睡觉不正常,甚至出现发呆、唠叨、不安、烦躁等现象,我们将这种幼儿初入幼儿园时,因对新环境的不适应而表现出来的心理及生理上的不正常反应称作幼儿入园焦虑。[4]

2.新入园幼儿入园焦虑的表现研究

入园被称作是“幼儿的第一次断奶期”,是幼儿从家庭迈向社会的关键一步。由于环境的巨大转变及幼儿自身的因素,幼儿入园对幼儿来说是一大艰难的挑战。幼儿在入园初期基本上会出现入园不适应或入园焦虑的问题,具体表现是多种多样的。从生理表现来看:一是幼儿在适应新环境时有可能生病。例如,扁桃体发炎、发烧、感冒等;[5]二是在园无法独立入睡或因害怕分离而反复出现梦魇;三是午餐绝食、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从心理表现来看:一是入园分离哭泣、喜欢黏着教师;[6]二是拒绝玩幼儿园的玩具,不参加老师组织的游戏活动;[7]三是情绪易暴怒:孩子脾气猛烈,不如意就大哭、大闹、叫喊、扔东西、以头碰墙等。在入园焦虑中,有的孩子还会表现出随地大小便、恋物严重,攻击他人,重复句子等反应,在一些研究文献中都有所提及。

3.新入园幼儿入园焦虑产生的原因分析

幼儿较快度过入园焦虑期,能够很好的适应幼儿园生活,对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但是有些幼儿面对环境的变化,新入园后所表现的不适应状态不仅时间长,且相当严重,很显然,这对幼儿的发展是不利的。那么这种不正常的入园焦虑现象背后的原因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就目前来看,对入园焦虑产生的影响因素的分析和探讨还是比较广泛的。

(1)家庭因素

家庭因素是影响幼儿入园焦虑的重要因素,因为家庭是幼儿个性形成和发展的早期重要场所。有学者明确指出,家庭因素中的父母教养方式和家庭环境是影响新入园幼儿入园焦虑最主要的因素。[8]可见,家庭因素是导致幼儿入园焦虑产生的重要外界因素,不仅包括家庭带养人的教育观念、教养方式,就连“带养人个性和对幼儿的反抗行为的态度对幼儿入园适应情况的影响”[9]也是比较深刻的。家长在幼儿入园前是否有为,是否帮助幼儿积极地做好入园准备也是影响幼儿入园焦虑关键的因素。有研究表明如果家长在幼儿入园前帮助孩子在能力上和情感上做好入园准备[10],那么幼儿在入园后所表现的入园焦虑就容易得到缓解并能够很快地融入幼儿园生活。也有少量文章指出家长自身的焦虑也是影响幼儿入园焦虑的因素之一[11],家长的担忧、纠结和焦虑反过来又会强化孩子的入园焦虑。

(2)幼儿园因素

幼儿新入园会产生焦虑情绪,与幼儿园自身的一些因素是密不可分的。幼儿园环境设计、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安排、幼儿教师等相关因素都能导致幼儿入园焦虑情绪的产生。有学者指出幼儿园环境与入园焦虑的产生有很大关系。“幼儿园的建筑格局、设施设备、庭院布置、装修风格等都与家庭存在显著差异,在陌生的环境中生活,对幼儿来说是极大的挑战。处于陌生环境中的幼儿,会感到安全感缺乏,常常表现或表达要‘回家的愿望,期望回到熟悉的环境中。”[12]幼儿面对陌生的环境,非常容易产生入园焦虑情绪。但是,幼儿具有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情感易变性特点。也就是说,外界的因素如果能够对幼儿产生刺激性和吸引力,很容易让有幼儿暂时忘记自己的“痛苦”。有研究指出,幼儿教师可以“运用游戏”、[13] “利用音乐”[14]等缓解幼儿入园焦虑,无不体现出教师的教学有为性成为幼儿园中影响幼儿入园焦虑的重要因素。另外,也有学者指出,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和自身素养也是影响幼儿入园焦虑的重要因素。“教师自身的人格因素影响着幼儿压力感的产生,严肃、刻版、冷漠的教师易让幼儿形成距离感,更会加剧幼儿的入园压力,而活泼开朗慈爱的教师则有利于缓解幼儿的压力感。”[15]除以上因素之外,幼儿园是否开展了家长教育活动,入园焦虑相关知识宣传,幼儿园教师是否做了家访和调查工作等,都是直接或者间接影响幼儿入园焦虑的相关因素,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和探究。

(3)幼儿自身因素

当幼儿第一次与亲人长时间分离而又独自面对如此陌生的环境时,自身又不能很好很快地帮助和调节自己融入到新环境之中,而外界的因素作用又比较缓慢,很显然,新入园的幼儿产生一定程度的入园焦虑是在情理之中的。有学者认为:“幼儿的身心还处在初期发育阶段,认知发展水平较低,使他们难以分辨外在和内在、现实和想象的危险,容易从心理上把危险因素扩大化;情绪的体会、表达、调整和自控能力较弱,面对环境的突变,往往只能以本能的反应来应对。幼儿园新的环境,是初入园幼儿接受的最强烈的新刺激。一部分幼儿对这种新刺激产生强烈反应,当他们无法与新刺激共容又无法消除新刺激时(当然他们无法消除新刺激),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不安全感和恐惧感。”[16]也有学者指出:“幼儿以‘自我为中心,从自己的身体、动作或观念出发,以自我为认识的起点或原因的倾向;与入园后,要求学会分享、遵守大集体的规则等产生冲突,这些变化和要求,就会是一些幼儿感到陌生、不安和恐惧,进一步导致幼儿入园不适应。”[17]也有研究提出,幼儿的个性特征也是影响幼儿入园不适应的原因之一。“如果幼儿性格内向,不能与别的幼儿进行友好交往,甚至躲避其他幼儿,依赖性较强,很少单独活动,也会使得适应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完成。”[18]总之,我们不能忽视幼儿自身的身心发展特征才是引起入园焦虑的主导因素,换成一个成人,面对环境的变化,出现的问题就不会那么严重。懂得这一点,我们才能深刻理解和把握住在缓解幼儿入园焦虑中所采取的的一系列策略的本质。然而在很多研究文献中,关于幼儿自身因素是影响幼儿入园焦虑的关键因素却很少系统论述。

4.新入园幼儿入园焦虑的策略研究

问题的出现,必然会引起大家的热议。关于如何缓解幼儿入园焦虑,如何帮助幼儿更好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比较详细的阐述。

(1)基于家长的角度

缓解幼儿入园焦虑情绪,帮助幼儿更好的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家长或主要带养人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学者明确指出:“作为家长,一要帮助孩子建立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二要带孩子参观幼儿园,初步体验幼儿园的生活;三要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四要培养孩子学会分享、等待、融入。”[19]除此之外,为了更好帮助幼儿入园适应,有学者通过调查分析得出,家长应该在入园前注重“培养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养成幼儿的生活习惯,提升幼儿的语言能力。”[20]也有研究者提出,为了缓解幼儿入园焦虑,家庭不仅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而且要“营造科学一致的家庭育儿理念。家庭成员应针对幼儿先天的性格特点形成一致的、良好的、科学的育儿理念和育儿策略,以免幼儿在两个背道而驰的教育方式中形成不良的个性特征和生活习惯。”[21]总之,从研究资料中分析得出,为了缓解幼儿入园焦虑情绪,促进幼儿入园适应。家长在幼儿入园前,应该采取积极地措施帮助幼儿在认识、情感、能力、社会性等方面上做好充分的入园准备。

(2)基于幼儿园教师的角度

幼儿入园后,教师将是一天中与幼儿接触最紧密的重要伙伴。从幼儿园教师的角度,提出如何缓解幼儿入园焦虑的建议和对策的文献是比较丰富的,但基本上是从以下几大方面阐述。一是入园前的家访和调查,了解、认识每一个孩子;有学者认为:“小班幼儿入园前,教师要尽可能对每个幼儿进行一次家访。”[22]二是提倡教师要有爱心、耐心和责任心,容纳、信任、鼓励每一个孩子;有学者详细指出:“教师应理解并接纳适应期孩子的种种行为表现,并给予适当的引导,帮助他们克服消极情绪,使其尽快对教师产生依恋,建立安全感。”[23]三是注重幼儿常规和能力的培养,提高幼儿的自信心;有文章强调:“常规训练能帮助初入园的儿童适应新的生活,减少焦虑情绪,也促使全班建立良好秩序,为正常教学建立良好的基础。”[24]四是采取有效的教学活动,吸引幼儿兴趣和注意力。有学者认为:音乐治疗能够培养新入园幼儿适应环境的能力,很好地缓解新入园幼儿的分离焦虑。[25]也有学者明确指出“作为教师,我们应更多地从幼儿的心理需求出发,运用多样的游戏,帮助他们缓解心理压力,让他们感受到幼儿园是一个宽松、温暖、自由的能带给他们快乐的地方。”[26]

还有一些研究,比较有新意,它们从新的理论视角来看待入园焦虑问题,并给幼儿园教师提出了一些可以值得探究的建议和策略。有学者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视野下分析幼儿分离焦虑及其缓解策略:“造成幼儿分离焦虑的主要原因在于幼儿某些需要的严重失衡与突然缺失。因而,幼儿分离焦虑的化解重点也应放在满足并且建立幼儿新的需要平衡上。”[27]也有学者从社会兴趣视角下探析小班幼儿入园焦虑问题:“缺乏社会兴趣的幼儿会产生重度入园焦虑。通过社会兴趣的激发与培养,发挥社会兴趣对幼儿心理与行为的驱动作用,使其对幼儿园里的一切好奇、向往、感兴趣,从而缓解幼儿的入园焦虑,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28]还有文章从梯度入园[29]和预入园[30]的角度来缓解幼儿入园的焦虑情绪。这些研究给我们进一步研究幼儿入园焦虑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

(3)基于家园合作的角度

在缓解幼儿入园焦虑的问题上,家园合作,家庭、幼儿园影响的一致性,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学者指出:“教师应与家长建立紧密的联系,随时了解幼儿的动态,做好家长工作,争取家长的配合,以便共同帮助幼儿克服不良的情绪。”[31] 也有学者建议教师为每个孩子建立“宝宝入园适应期在园表现小档案”和“宝宝入园适应期在家表现小档案”,这既能为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提供第一手资料,也有利于引导家长关注幼儿,冷静地分析孩子的适应情况,共同帮助孩子度过适应期。[32] 还有学者强调家园合作中“沟通”的价值,“如果家长和教师能够在充分了解幼儿的基础上,在教育方式与措施方面达成一致,就容易对幼儿形成正面影响的合力;反之就可能造成教育偏差,阻碍幼儿适应。因此,家长与教师就幼儿在园和在家的表现和变化以及行为和心理层面的状态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是很重要的。”[33]总之,家园合作不能只体现在口头和形式上,让家园合作真正的发挥出促进幼儿入园适应的巨大作用,开展多种多样的“家园沟通”、“家园共育”、“家园互动”活动形式,共同促进幼儿快乐的入园,健康的成长。

三、新入园幼儿入园焦虑研究的不足及思考

1.理论基础研究水平有待提高

从已有研究中分析发现,对新入园幼儿入园焦虑的探讨大多集中在焦虑的表现、产生的原因以及相应的对策上面,而对新入园幼儿入园焦虑产生及解决的理论基础研究不足。理论基础研究是问题解决和探讨的理念指导,缺失理论基础研究,就如同无本之木、无源之水,问题研究很难取得深入的发展和突破。据研究,有学者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34]以及鲍尔比依恋类型理论[35]出发,尝试着探讨出新入园幼儿入园焦虑产生的原因及相应解决对策,这些研究思路和成果是值得我们肯定的。但是,已有理论基础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笔者建议,应该加大对已有理论基础的探讨和深入挖掘的力度,使其更好地指导幼儿入园焦虑的研究工作的开展。另外,我们应该试着从其他新的视角来探讨入园焦虑的理论基础研究,笔者认为,以后研究需要更多的从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儿童社会性发展说等理论中汲取丰厚的营养价值。

2.研究方法的多样性有待完善

从已有成果调查发现,文章大多采用定性研究来探讨幼儿入园焦虑的相关问题,如应用文献法、经验总结法、参与式观察法等;而采用定量分析研究的文章则相对较少,如应用问卷调查法、实验法等。在新入园幼儿入园焦虑问题的研究中,有待加强定性与定量研究的统一,需要进一步促进研究方法的多样性选择与运用。尤其是在定量研究水平方面,有待提高和加强。据研究,目前国外关于研究儿童焦虑的量表有很多,如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焦虑自评量表(SAS)、焦虑状态—特质问卷(STAI)等;而国内关于幼儿入学准备的量表有:学前儿童提早入学能力检核表、儿童入学成熟水平诊断量表等。从中可以发现,这些研究焦虑的量表大多是针对成人或焦虑病人的,入学准备量表也只是针对幼小衔接儿童的,而针对幼儿入园准备以及幼儿入园焦虑的量表有待进一步开发和研制。笔者在研究中发现,入园焦虑几乎是每个新入园幼儿都会有的情绪反应,而过度的、不正常的入园焦虑幼儿才是我们关注和研究的对象。那么,这个“焦虑程度”如何判定?什么样程度的焦虑幼儿才是我们的研究对象?如需解决这个难题,进行幼儿入园焦虑量表的开发,加强定性与定量研究的结合与统一是必不可少的过程与方法。

3.针对特殊群体的研究有待加强

从已有文献研究来看,研究者们对入园焦虑的表现、原因及其应对策略,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细致的探讨和研究。这些研究成果是值得我们肯定和借鉴的。但是针对性和深入性不够,这就可能导致在实际的选用操作当中出现混乱的问题。因此,笔者建议,在以后的研究中要完善对幼儿入园焦虑的针对性研究,尤其是在选择幼儿入园焦虑的研究对象时要突出针对性,如有学者研究流动幼儿入园焦虑及其缓解[36]问题,幼儿转园适应[37]问题等。有资料表明,目前我国的独生子女人口总数大约已接近一亿。在实际的独生子女人口中,就大约有7000多万为城市独生子女,1300万左右为农村独生子女。城市独生子女问题及其研究是中国独生子女问题及其研究的主体。[38]因此,笔者认为,在以后的研究中要多关注独生子女家庭幼儿入园焦虑问题,尤其是城市独生子女家庭新入园幼儿入园焦虑问题。另外,特殊家庭、留守儿童家庭等家庭幼儿入园焦虑问题也应该成为我们加大研究力度的对象。

参考文献

[1][奥]弗洛伊德著.高觉敷译.精神分析引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315-321.

[2]陈伯超.关于儿童分离性焦虑与破坏性行为的理论思考[J].湖南社会科学,1999,(1).

[3]Izard,C.E(1982)Measuring emotion significant children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4]戚宇.幼儿园新生入园焦虑的成因及干预.教育导刊(下半月),2004,(6):25.

[5] 姚卓文.开学前学生易患焦虑症[N].深圳特区报,2012-8-30.

[6][21] 卓丽瑛.不同家庭教养方式的幼儿入园分离焦虑表现及应对策略[J].教育探究,2013,(4):90-91.

[7]杨爱英.新入园幼儿“分离焦虑”产生的原因及其干预对策[J].幼教园地,2009,(9):51.

[8]陆永婷.影响幼儿入园焦虑的家庭因素个案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

[9]吴超.带养人个性和对幼儿的反抗行为的态度对幼儿入园适应情况的影响[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4,(4):273.

[10]王玲艳.如何帮助孩子做好入园准备[J].教育导刊(下半月),2008,(4):51-52.

[11]宋芳.从家长的焦虑情绪解读幼儿入园适应[J].学前课程研究,2007,(7).

[12]周燕军.幼儿入园分离焦虑的透视与思考[J].学前课程研究,2007,(7).

[13][26]钱洁.运用游戏缓解幼儿的入园焦虑[J].幼儿教育,2012,(9):17.

[14]钟东红,黄慧.利用音乐缓解幼儿入园焦虑[J].幼儿教育,2007,(Z1):44.

[15][16]李晓利.幼儿入园焦虑研究[J].现代交际,2011,(9):137.

[17]唐林兰.幼儿入园适应性问题探析[J].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96.

[18]张承宇.异地幼儿入园适应性问题浅析[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36.

[19][22][31]祁海芹.儿童入园“分离焦虑”问题矫治[J].教育科学,2003,(6):56-57.

[20]胥曼.学前儿童入园前准备状况的调查研究[J].早期教育(教科研),2012,(6):56.

[23][32]汤肖丽.入园适应教育的实践研究[J].幼儿教育,2006,(7-8):83.

[24]官颖柔,谢晓珺.幼儿入园适应策略初探[J].教育导刊(下半月),2003,(7):43.

[25]李岩,刘欣茹,张莅颖.新入园幼儿分离焦虑的音乐治疗干预有效性研究[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1,(10):32.

[27][34]史文秀.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视野下的新入园小班幼儿分离焦虑及其缓解[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2):61-63.

[28]朱晓红.社会兴趣视角下的小班幼儿入园焦虑问题探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4):29-32.

[29]张佳,等.梯度入园中幼儿入园适应追踪研究[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2,(3):30-33.

[30]王巧婧.预入园亲子训练对2-3岁幼儿入园焦虑的缓解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

[33]陈光玉,何敏.家园通力合作,促进幼儿入园适应—从家长视角得到的启示[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0,(9):36.

[35]佘翠花.依恋类型理论对缓解幼儿入园焦虑的启示[J].教育导刊(下半月),2006,(8):28.

[36]秦旭芳,等.从群体学视角解析流动幼儿入园焦虑及其缓解[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0,(3):33-36.

[37]王杰,周清.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转园适应的个案研究——以苏州某园3名插班幼儿为例[J].早期教育(教科研),2014,(5):27-32.

[38]风笑天.中国独生子女:规模差异与评价[J].理论月刊,2006,(4):6.

上一篇:弱电智能化系统概述下一篇:《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