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世界三大宗教

2024-07-26

第6课世界三大宗教(共6篇)

篇1:第6课世界三大宗教

第6课世界三大宗教

汪桂芳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产生的背景、时间、地点、创始人、教义、发展、传播和影响等;

2、佛教的兴起和传播阿育王和佛教;

3、基督教的产生、传播与分裂;

4、伊斯兰教在阿拉伯统一和扩张过程中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了解世界三大宗教的产生与传播通过自主学习完成自主学习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探究历史的兴趣和能力。

2、指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了解三大宗教的产生的时间、创始人、教义、经典及它们的传播过程,培养学生运用比较方法归纳分析历史的能力。

3、通过问题的精心设计,巧妙提出,让学生学会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并充分利用小组合作探索、创设情景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动手,增强学生的参与协作意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正确认识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它是社会的、历史的产物,从而培养学生对宗教的正确态度和对宗教文化的尊重。【教学重难点】

重点:三大宗教的产生和传播

难点:要求学生掌握三大宗教基本教义,使学生认识为什么统治阶级要利用它。【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1、课前指导学生预习,查阅相关图片;

2、指导学生通过书籍、网络等查阅有关资料。

二、学生准备

填写三大宗教基本情况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问答法、比较法、列表格等方法。【教学用时】 一课时 【教具】

PPT课件、教材、讲义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复习导入法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交往主要的两种方式,是哪两种方式? 生:„„ 讲授新课:

师:很好。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第六课的内容——世界三大宗教。在开始新课之前请跟老师观察这幅世界三大宗教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以便学生对三大宗教的地域分布有个直观的概念。)

师:区域分布最广的是哪个教派? 生:基督教。

师:是的。那么对我国影响最大、建筑物最多又是哪个教派? 生:佛教。

师:非常好。请你们继续判断以下三幅图分别代表的是哪个宗教的建筑物? PPT:显示三幅人物及建筑图片 生:„„

师:这三个建筑分别代表三种宗教----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现在全世界有将近一半的人口信仰这三种宗教,所以我们称它们为世界三大宗教。那么你身边的哪些现象与三大宗教有关?

课堂讨论:教师可引导学生从文学著作、称谓上、谚语中及实际生活中等各个方面进行分析讨论。

师:看来世界三大宗教是同学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啊。关于宗教很多的东西 同学们只知其而不知其所以然,今天就让老师带领大家一起追朔三大宗教产生的历史背景、时间、创始人和宣扬的主要思想吧。

自学指导: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的大字内容,小字部分快速阅读,重点部分画线,疑难之处做好标记,并填写表格: 教师精讲:

一、佛教(板书)1.佛教的产生(板书)

自学指导: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了解佛教产生的历史背景、时间及创始人。2.佛教的教义(板书)

知识梳理: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对当时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有一定的进步作用,但佛教宣扬消灭一切欲望,通过修行达到“极乐世界”,忍耐服从,有利于维护奴隶主的统治,终于被统治阶级利用。这是它的局限性。后来阿育王皈依佛教和弘扬佛教,正好说明了这一点。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了解佛教是如何向外传播的。3.阿育王与佛教的传播(板书)

知识梳理:公元前3世纪,摩揭陀国王阿育王在位时(前268-前232年),他一生的业绩可以明显分成两个部分,前半生是“黑阿育王”时代,主要是经过奋斗坐稳王位和通过武力基本统一了印度”;后半生是“白阿育王”时代,在全国努力推广佛教。阿育王兴建了许多寺院和佛塔,召集佛教徒聚会,让他们整理和编纂佛教经典,还派僧侣去邻国传教。从此,佛教开始广泛传播。(展示《佛教的传播》图,并依次显示出传播路线的箭头方向。)佛教主要向两个方向传播。一是向北,经中亚地区传到中国的大部分地区,以后又从中国传入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称为北传佛教,北传佛教中的一支是藏传佛教,也称为喇嘛教。传入斯里兰卡、缅甸、泰国等国和我国境内傣族地区的佛教,称为南传佛教。

二、基督教(板书)1.基督教的产生(板书)

教师提问:耶稣是什么人?(生„„)

知识梳理:基督教最早产生于巴勒斯坦一带的犹太人中间,它的产生是有历史根源的。犹太人在历史上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他们先后遭到埃及人、亚述人、巴比伦人、波斯人、希腊人和罗马人的侵略,为捍卫民族独立和尊严,犹太人同侵略者进行过无数次可歌可泣的斗争,但都遭到失败。在罗马奴隶主统治集团长期的血腥征伐和野蛮统治下,犹太人处于水深火热的苦难深渊,为摆脱罗马帝国的高压政策,他们曾掀起过无数次的斗争,但最终都被残酷镇压。他们对现实政治上的解放感到无望,在现实世界中也无法寻找思想上的安慰,于是,缺乏科学思想武器的人们便把摆脱人间苦难的希望寄托在宗教幻想之中,他们渴望“救世主”前来拯救。当时,传道者宣传耶稣就是“救世主”。“救世主”在希腊语中被称为基督,这种信仰耶稣为“救世主”的宗教后来被称为基督教。2.基督教的教义及经典(板书)

主要由学生阐述,教师进行总结和归纳。3.基督教的发展及分裂(板书)PPT出示基督教分裂图: 知识梳理:基督教宣扬耶稣教人忍受苦难,以便死后升入天堂。这对于对现实绝望的穷人来说,是一种精神寄托。这种宗教首先在巴勒斯坦一带的地中海沿岸的穷人中传播开来。信徒们结成很多小团体,后来逐渐形成统一的基督教会,反对富人和罗马统治。最初遭到罗马皇帝的镇压,但到4世纪时,罗马皇帝定基督教为国教,使基督教迅速得以传播。提问:罗马皇帝为什么将基督教定为国教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基督教劝人忍受苦难,有利于皇帝的统治,所以罗马皇帝把基督教定为国教,使基督教逐渐成为统治阶级麻醉人民的工具。

三、伊斯兰教(板书)1.背景(板书)

学生阅读,回答问题:①伊斯兰教产生于何时何地?②6至7世纪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阿拉伯半岛出现了什么情况? 知识梳理:阿拉伯半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岛。它位于亚洲西南部的红海和波斯湾之间,大部分地区气候干燥,适于畜牧业,少数有绿洲的地方适于农业。在6至7世纪时,半岛处于氏族公社的解体过程中,社会和阶级危机严重,各部落由于宗教信仰不同经常爆发残酷的战争。因此,阿拉伯贵族为了镇压人民的反抗,掠夺新的土地,急需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国家,人民也渴望打破部落局限,谋求一条生路。总之,阿拉伯不同阶级的人们从不同的愿望出发,都要求尽快实现统一。在这种前提下,一神教的产生,对阿拉伯国家的建立就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这就是伊斯兰教产生的历史背景。2.名称由来(板书)“伊斯兰” 是“归顺”、“顺安”,意译为“清真”或“真教”,我国称之为“回教”,由于回族人曾信这教的人甚多,所以称“回教”,又叫“清真教”、“天方教”。回教徒不喜欢人称这教为“穆罕默德教”,认为是一种侮辱。提问:那么伊斯兰教的信徒自称什么? 生:穆斯林

PPT出示穆斯林的图片

3.伊斯兰教的“圣城”(板书)PPT展示三大“圣城”

知识梳理:穆罕默德首先在麦加传教,因此,麦加就成伊斯兰教的发源地。穆罕默德号召大家都信仰宇宙间惟一的神“安拉”,放弃信仰本部落的神,自称是“真主”的使者、信徒的先知。他的说教后来集录成册,这就是伊斯兰教的经典《古兰经》。伊斯兰教宣称在信仰一神教的前提下,所有的穆斯林都以兄弟相称,这有助于打破狭隘的氏族界限,对促进阿拉伯半岛的统一,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伊斯兰教的创立虽然符合阿拉伯半岛绝大多数人的愿望,但遭到有钱有势的麦加贵族的反对,这是为什么呢?克尔白神庙中供奉着多神,其中一块黑色陨石被视为神物,最受人们崇拜,在每年的朝拜期间,神庙周围举行集市贸易,麦加贵族由此获利颇丰;他们害怕穆罕默德的说教损害自已的政治、经济利益,就百般迫害伊斯兰教徒。那么,伊斯兰教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 4.发展(板书)

知识梳理:622年,穆罕默德带少数信徒出走麦地那,麦地那的许多农民、手工业者接受了伊斯兰教,穆罕默德在那里建立了政教合一的政权。因此,622年后来被定为伊斯兰教教历元年,即回历元年。630年,穆罕默德率大军从麦地那返回,进军麦加,麦加贵族无力抵抗,只好向穆罕默德妥协,承认穆罕默德为政治、宗教领袖,穆罕默德也做了让步,把克尔白神庙改为清真寺,作为伊斯兰教的朝圣之地,克尔白神庙内的黑色陨石成为伊斯兰教的圣物。伊斯兰教还规定,穆斯林做礼拜时,要面向麦加克尔白神庙的方向。(学生看一些虔诚的穆斯林在旅途中做礼拜的情景。)穆罕默德去世后,他的继承人最终完成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而且继续向外扩张,使阿拉伯最终成为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即阿拉伯帝国。学思之窗:三大宗教广泛传播,成为世界性宗教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分别从三大宗教的教义和统治者的需要两个方面回答)

提示:

1、三大宗教都有忍受苦难、顺从命运的教义,迎合了渴望解除困苦的人们的精神需要;

2、统治者的利用和扶持,成为麻痹人民,加强统治的工具。

【课堂小结】

三大宗教产生对世界的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时至今日,仍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在我们身边信仰宗教的人很多,这是因为许多人崇尚善良,有些人不太理解现实或对现实失去信心,仍然把精神和希望寄托在宗教上,我们不能反对从们对善良的追求,因此,我们的宪法规定,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国家要保护宗教,我们对待教徒不能采取歧视、反对的做法,现在很多人是相信科学的无神论者,要指出的是,有些伪教徒以信教为善良的招牌,招摇撞骗,以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或敛财的目的,对于这种行为,我们一定要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反对有些人利用宗教进行非法活动。【随堂练习】

1.《古兰经》是哪一种宗教的经典?()

A.佛教

B.道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2.西方的“圣诞节” 与哪一个宗教信仰有关()。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道教 3.具有政教合一特征的宗教是()。

A.伊斯兰教

B.佛教

C.道教

D.基督教 4.世界三大宗教,按产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基督教

②佛教

③伊斯兰教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①②

D.②①③

篇2:第6课世界三大宗教

导入新课:

讲述:同学们好!今天我们要深刻探讨的问题是文艺复兴,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课,第6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究竟什么是文艺复兴?它是如何兴起的呢?它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呢?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来了解文艺复兴。大家通过预习就知道文艺复兴的主战场是在哪一个国家?(意大利)。对于意大利,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尤其是喜欢看足球的同学。我们知道,意大利有很多世界顶极的足球俱乐部,像是国际米兰、尤文图斯、佛罗伦萨等等。但是从现在来看,在欧洲,意大利并不算是最强的国家。即使在中世纪,欧洲的传统强国也并不包括意大利。那么,在当时为什么文艺复兴会首先出现在意大利,而不是英国、法国或者是德国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首先了解一下文艺复兴之前意大利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使得文艺复兴得以在这个国家首先出现。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一个内容。

一、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

讲述:在14、15世纪,意大利北部就出现了一些著名的工商业城市,如佛罗伦萨、威尼斯等。我们可以看下书上的插图。佛罗伦萨当时是意大利最有代表性的一个城市。是当时的一个手工业中心,作为一个小城市,它的人口已经达到了12万多,拥有200多家呢绒手工工场,极盛时期工人多达3万。而威尼斯的丝织业和造船业也是极为著名,它的商业贸易活动遍及西欧和东方。这时意大利的经济和社会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如此繁荣的工商业究竟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为什么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呢?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下其中的原因。

1、原因:(1)(国家)政策:各城市国家重商。

讲述:当时,意大利在政治上是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从另一方面想,这也说明当时意大利的中央政权是非常薄弱。中央弱刚地方强,因此一些城市就各自为政,相对独立。像是佛罗伦萨、威尼斯、热那亚等都是如此。而这些城市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都实行重商政策,也就是鼓励发展工商业的政策,从而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政治环境:工商业主掌权

讲述:在这里我们就要回到刚才所提到的佛罗伦萨了。在当时,佛罗伦萨除了手工业发达之外,还有一个行业非常地发达,是什么行业呢?对了,就是银行业。提到这个行业,咱们就不得不提美弟奇家族了。这个美弟奇家族当时成立了一个美弟奇银行,美弟奇银行在意大利及西欧一些城市都设有分行,与各国工商业有着广泛的联系,甚至同法国宫廷和罗马教廷都保持密切的往来。美弟奇银行每年都会向这些宫廷及教廷给予很很大金融支持。所谓拿人手短,吃人嘴软。这些宫廷和教廷必定会给美弟奇家庭一些特殊照顾。因此,美弟奇家族就掌握了佛罗伦罗乃到意大利的一些政权。甚至有人说美弟奇家族是文艺复兴的“幕后导演”,不过这些都是众说纷纭。但是工商业主的掌权确实给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些便利。

(3)地理位置:地中海航运中心。

讲述:我们知道,古代西欧一直有从东方国家输入商品的传统,欧洲的商品贸易也主要是围绕着东西方的商品贸易。而在当时,新航路还没有开辟之前,地中海就是当时欧洲人前往东方的必经之地。而意大利也刚好是处于地中海贸易的枢纽地位,这也是意大利商业繁荣的重要因素。

在这些条件下,意大利的经济和社会都得到了长足地发展。

2、表现:佛罗伦萨等城市的繁荣

讲述:佛罗伦萨等城市的繁荣,也表明资本主义经济也得到很大地发展,3、影响:新兴资产阶级要求进行思想变革。

讲述:经济的发展,引起了阶级关系的变化,手工工场主、商人和金融家成了新兴的阶级——资产阶级。而且得到不断地壮大,而资产阶级的力量一壮大,他们也就不希望只拘泥于教会给的一些蝇头小利,他们追求财富和现世的享乐,关注人的本身的发展,这就与教会宣扬的以“神”为中心、祈求来世幸福的意旨产生了深刻的矛盾。此外,他们也更希望的是能够上台,能够真正地掌握政权,实行更多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政策。因此,一场在思想舆论领域的大解放运动就油然而生了。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重点——文艺复兴。

二、文艺复兴

1、历史背景:

(1)物质基础:资本主义在意大利的萌芽发展

讲述:

14、15世纪意大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经济上呈现出繁荣景象,这就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2)人才优势:汇聚众多人才

讲述:在意大利,各城市共和国的统治者和富商们都争相招揽才智之士,汇集了众多的博学才子,为自己的势力发展出谋划策。

(3)文化:意大利丰厚的文化遗产。

讲述:这也是文艺复兴产生的重要条件。意大利作为古代罗马的故乡,境内保留着许多古罗马的建筑遗址和典籍。各城市与拜占庭帝国和阿拉伯帝国有着长期的经济和文化联系,拜占庭帝国灭亡后,深通古希腊文化的学者和大量典籍也就流入了意大利,研究和鉴赏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在意大利就形成了一种风气。当时的一些对宗教文化钳制思想不满的先进知识分子,就希望能够通过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从而表达他们对现实生活的希望,从而掀起了一起思想解放运动。这场运动因为打着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因而被人们称为文艺复兴运动。这种运动用我们中国的在话来说就是典型的:“托古改制”。咱们中国在近代也曾兴起过这种运动——戊戌变法。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就是托古改制的范本。也就是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变法。而文艺复兴打的是什么旗号呢?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来宣传新的资产阶级新思想。

2、实质:反映欧洲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解放运动。讲述:实际上文艺复兴是不是真的就为了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而展开的运动呢?并不是,文艺复兴实质上是一场反映欧洲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解放运动。那么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什么呢?

3、核心——人文主义

讲述:这些是什么意思呢?我来给大家解释一下。我们知道,在欧洲,有一种人人信仰的宗教,什么教啊?对,基督教,天主教。我们知道在中世纪,基督教会是欧洲社会的重要势力,它不仅拥有大量地产,而且对人们的思想和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基督教会在意识形态占支配地位,垄断西欧的文化,将思想领域都归入神学的范畴。在欧洲的中世纪,90%甚至95%以上的人都是文盲。比如当时的查理曼大帝。大家玩过扑克牌吧,扑克牌里面的老K画的就是他。查理曼大帝在公元800年时建立了查理曼帝国,是继罗马帝国之后的第二次完成了欧洲的统一。这样的一个伟大的君主,他连自己的姓名都不会拼写,文盲嘛。而当时 的欧洲谁最有文化?教士。为什么呢?因为当时的圣经是用拉丁文写的,传教是用拉丁语。拉丁语是罗马帝国的国语。但是罗马帝国已经灭亡了,所以欧洲任何一个国家没有人会讲拉丁语,所以就由教士垄断了文化。而人们就变得越来越无知,愚味。教士说什么,他们就信什么。当时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渗透着基督教义,像政治、文学、艺术、哲学等等都具有浓厚的神学色彩,圣经和教会教条被视为真理的准则。

教会宣扬蒙昧主义,实行愚民政策,强调凡与信仰无关的知识都是无用的,他们对古代科学文化视为异端,对科学家进行严酷的迫害。轻者逐出教门,重者判处火刑。大家知不知道有哪位科学家是因为坚持真理而被烧死在火刑柱上的?

学生:布鲁诺

对,布鲁诺因为坚持真理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由此可见,当时教会对科学文化的摧残多么严酷。

教皇格里高利一世曾经说过“不学无术是信仰虔诚之母。”在教会的垄断下“知识服从于信仰” “哲学服从于神学”成为意识形态的最高原则。

除了对思想的垄断,教会还宣扬禁欲主义,号召人们放弃现实的物质生活享受,放弃一切欲念,以求来世的幸福。它要求人们忍受剥削和压迫,接受现实中的痛苦,逆来顺受,服从上帝的安排,刻苦修行,以求死后能进入天堂。

另外,教会对学校教育的控制极其严格,中世纪的学校大多都是教会开办的,以培养神职人员,所以教授的内容也都是为宗教生活需要而设置的。

但是与思想上的禁锢相反的是,当时社会经济开始发展,社会要求进步。在这种情况下,教会的这种政策会产生什么后果呢?

学生:阻碍社会发展;文化发展落后。于是,当时的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就提倡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鼓励发财致富和冒险精神,崇尚理学和科学,追求知识。

那么在这里我想先问一下,文艺复兴,从字面理解,它复兴的是什么呢? 学生:文学和艺术

很好,我们就来看几位代表人物。也就是文艺复兴成就。

4、成就:(1)文学:

讲述:我们知道,在当时,是出现了文学三杰。是哪三个啊?那么下面老师要布置一个任务。大家分为三个小组,分别负责找出但丁、彼特拉克和薄伽丘的代表作、主要思想和评价,给大家两分钟时间。

好,时间到。先请第一组的同学。

A但丁:《神曲》但丁是意大利著名的诗人、一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文学巨匠,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之一。其代表作为《神曲》,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为重要的文学作品之一。从表面上看,《神曲》反映的是一个宗教故事,劝善惩恶,分为《地狱》、《炼狱》、《天堂》三部分。

地狱:凡生前做过坏事的人的灵魂都被罚在地狱中受刑并根据罪孽的大小安排在不同的层次,罪孽越重,越在下层所受的刑也越重

炼狱:炼狱里的灵魂的罪孽比地狱中灵魂的罪孽轻些,经过烈火的焚烧,断除孽根后,他们可以升入天堂

天堂:天堂庄严光辉,充满欢乐和爱,住着生前正直行善的人,他们享受着永远的幸福

恩格斯如此评价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

初一位诗人”。《神曲》标志着中世纪贵族文化的终结和资产阶级新文化的开端。

B彼特拉特: 彼特拉克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诗人,人文主义的奠基者。他首先提出以“人的学问”来代替“神的学问”,因而他被称为“第一个人文主义者”或“人文主义之父”。彼脱拉克一生的创作很丰富,其中《歌集》著称于世。这是用意大利语写的,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对其女友劳拉的纯洁爱情,表现出对现世幸福的向往和追求,以及抒发了渴望祖国和平与统一的情怀。《歌集》对以后的欧洲诗歌产生了巨大而持久的影响。

C薄伽丘:代表作《十日谈》,这部书记载了10名佛罗伦萨男女青年,为了躲避瘟疫,逃到一座乡间别墅,在无聊的时候所讲的用来消遣的故事。每人每天讲一个,共住了10天,讲有故亃00寇,恀以取名为《十日谈》$ᮃ对十六、十七世纪西欧现实丳义文学的发展起了很大影响ᮃ在欧洲文学叒上占有重要地位。通跇故事犄讲述,作쀅抨凛了封建道德傌教会璄榁欰思想フ宣䴠人类幱等,䘻张发展为的ส性。

而斃艺复兴大艺术方镢也是大放光彩。而最具有代表性的少是被燰为“美术三杰”。

(2)艺术:

A达†芬奇:《最后的扚餐〫,(犹大)仡只∑们熟珥的《蒙堜丽莎》,这是一幅肖像画,也䘯欧洲美术史上第一幅偏重心理描绘的典范。辺芬奇运用透譆ᮃ理䒌明暗瘄手法,提示亄琻䰭少妇的微妙心理ﴌ站人以充溡信心蕴藏着ᮃ新时代新生活的喜悦感觉,从而体现出达芬奇所追求的人文主义理想。

B米开朗琪罗:《大卫勏》体现的是一个具有崇高理想和为正义事业而献身的年轻巨人形象。此外,米开朗琪罗还为梵帝冈的一些教堂创作了许多的壁画。而这些壁画虽然都是以《圣经》故事为题材,却赋予了神以人的性格,渗透着洓郁的人情色彩,同样也昫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惓。

C拉斐尔:《草地上的圣母》、《雅典学院》中世纪的丄些圣母图人物死板;拉斐尔的形象生加。而且在画中的圣母咄圣子有母亲的柔美、孩子的天真,反映出圣母和圣子是贴近我们的生活的。也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

从这些大文艺复兴时期在文学和艺术方面的成就,我们可以看出,文艺复兴在意大利是取得了成功的

而到了15世纪末,意大利的人文主义思潮开始越过阿尔卑斯山传播到欧洲北部地区。当时欧洲其他国家的人们也像意大利一样,开始追求美好的世俗生活,而且在文化艺术和教育等方面,人们都开始要求打破旧传统,也就是说这些地区已经具备了接受人文主义的社会文化条件。像是在英国、法国等国出现了众多的人文主义者。大家能告诉我,你们知道的都有谁吗?

3、文艺复兴的扩展。

(1)英国: 莫尔:《乌托邦》 向往理想社会

莎士比亚(Shakespeare):莎士比亚是英国大戏剧家、诗人。西方文艺评论界把他同荷马、但丁和歌德并称为世界四大诗人。代表作《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哈姆雷特》一起被称为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2)法国: 拉伯雷:拉伯雷是文艺复兴时期法国文学家、人文主义者。拉伯雷最为后人称道的是他的长篇巨作《巨人传》。

(3)西班牙: 塞万提斯:塞万提斯是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戏剧家和诗人。他的代表作是长篇小说《堂吉诃德》,是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和欧洲最杰

出的作品之一。

讲到这,我们已经知道了很多大师以及他们的著作,也可以发现文艺复兴在其他国家也是硕果累累。文艺复兴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就,又是具有哪些意义呢?

4、文艺复兴的意义(1)解放思想 也就是说,文艺复兴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开始更多地关注人及人生活的世界。

(2)推动文学艺术和科学的发展。

这个意义我们也可以从文艺复兴时期所取得的这些成就中看出。

而文艺复兴运动的逐步展开,也为以后人们在思想、文学、艺术等方面的进步扫清了道路,同时也使得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质疑,人们对教会精神禁锢和腐败的批评也更加激烈,并且直接导致了宗教改革。而宗教改革这部分内容我们在下一次课再继续学习,希望大家回去之后做好预习。

三、西欧的宗教改革 1).宗教改革发生的原因

师:资本主义兴起以后,资产阶级除了要在经济上发展自己的实力以外,也必须发展与资本主义制度相适应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同时,要与封建势力进行斗争,清除自己发展道路上的障碍。宗教改革运动实际上体现了上述需要。现在,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上面所说那种资产阶级发展自己的意识形态和排除发展道路上障碍的过程为什么首先体现在宗教问题上?

(教会是欧洲最主要的封建堡垒,是封建统治的一个重要支柱)

1、背景:

(1)经济方面:新航路开辟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政治方面:罗马天主教会与欧洲各主权国家及社会各阶层的矛盾(3)思想方面:文艺复兴运动宣传人文主义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的(4)宗教方面:天主教会腐败,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具体体现:森严的教阶、繁琐的仪式、僵化的教规、贪婪的敲诈)

2、性质:

是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宗教改革是发生在16世纪的一场爆发于德意志,并迅速席卷西欧的社会思想政治运动。

实质上是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人文主义思想得以进一步弘扬。

师:综合我们以上的讨论,可以看出,问题的关键在于教会在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和社会生活方面的强大而普遍的影响,教会是封建统治的工具,不削弱教会的势力,资本主义就难以得到充分的发展。同学们可以考虑一下,文艺复兴是否也体现了新兴的资产阶级和基督教意识形态之间的冲突?我们一起来阅读教材第17页所引用的恩格斯的一段话。(阅读恩格斯的论述)可以看出,恩格斯正是用中世纪教会的意识形态的垄断来解释资产阶级的宗教改革运动。

我们现在通过西欧不同同家的情况来认识宗教改革运动。2).德意志宗教改革

师:宗教改革首先开始于德意志,这与德意忐当时处于分裂状态,教会对德意志政治经济上的控制和压迫特别深重有关。罗马教廷每年从德意志搜刮的财富要高出当时德意志名义上的中央政权“神圣罗马帝国”年财政收人的数倍。例如,教廷在16世纪初每年从德意志榨取30万古尔登(货币单位),这个数目相当于同期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每年税收额的20倍左右。这种搜刮,既不利于资本主义早期的原始积累,也极大地恶化了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

1517年,通过行贿当上美国兹大主教的亚尔伯特为了偿还行贿欠下的巨款,自愿充当教皇的代理人,在德意志推销“赎罪券”,并宣扬,只要支付金钱,就可以被上帝赦免本人和死去的亲属的罪孽,死者的灵魂就升入大堂。消息传到德意志的一位教士兼维登堡大学神学教授马丁•路德耳中,路德怒不可遏,贴出了著名的《九十五条论纲》,痛斥了“赎罪券”的欺诈,提出了“信仰耶稣即可得救”(因信得救)的原则。宗教改革运动就此开始。“因信得救”原则的意义在于实际_卜否认了教室的神权,每一个人都可以凭借自己的虔诚和信仰来摆脱“罪恶”,并不需要教会作为“中介”。

下面,我们来探讨当时德意志社会各个阶层对宗教改革的反应和宗教改革以后德意志的宗教格局这两个问题。

师:通过同学们的探讨,可以看出,第一,宗教改革是由新兴资产阶级发动的,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响应,同时也有一部分封建君主和贵族的支持并投入了这场运动。第二,宗教改革使天主教会发生分裂,出现了反映资产阶级要求的新教派,德意志不再是罗马教廷的一统天下,运动的影响还波及北欧地区。对于宗教改革中的农民和封建君主、贵族,我们还有必要进一步认识。农民参加宗教改革运动的目的是要摆脱教会的剥削,摆脱困苦的生活。但是,领导宗教改革的资产阶级不会顾及农民的要求,因此,农民后来抛开了路德等宗教改革的领袖,在闽采尔的领导之下,走上了武装反抗的道路。封建君主和贵族参加宗教改革运动的主要目的则是借以削弱教会的政治经济势力,以便自己从中获得利益。

3、代表人物及主张

(1)代表人物: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标志着德意志宗教改革的开始)

(2)主张:

①他认为信仰耶稣就可得救。

②简化宗教仪式,僧侣可婚配和还俗。

③坚持《圣经》高于教皇和教会,并依据希腊文原本把《圣经》翻译成德文。④君主的权利高于教士甚至教皇,激发德意志的民族意识,得到了很多封建诸侯的支持。

在德意志宗教改革兴起以后,其他国家的宗教改革相继兴起。3).加尔文教派(板书)

4、扩展及意义:

(1)扩展:

①路德教派

路德教派→德意志北部和东北部→北欧(瑞典、丹麦、挪威)、美国

②加尔文教派:加尔文派→瑞士→法国、英国和美国等地 ③英国国教:英国国教(又称安立甘宗或者圣公会)→英国(仍是封建教会)→爱尔兰、苏格兰和英属殖民地。

(2)意义:

①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新教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并对后来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

②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③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

师:加尔文领导宗教改革主要在瑞士进行,影响到瑞士的大部分地区。加尔文教派是新教中的激进派。为什么这么说?请同学们通过比较加尔文的主张和路德的主张的异同,来思考这个问题。

师:(总结和指正学生的回答)相同之处是都否定罗马教皇的权威,加尔文的主张更激进之处表现在建立民主教会的主张上。它适应了资产阶级激进派的要求。加尔文教派在欧洲的影响比较广泛,并不限于瑞士。该教派特别对法国的历史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因为中世纪后期以来,法国的中央王权有比较大的发展,罗马教廷对法国政治经济的影响程度较轻,法国的王室与天_主教会因此没有明显的矛盾,法国政府坚持天主教的信仰,反对宗教改革。16世纪中期,加尔文教派传入法国,形成了“胡格诺”派。此后,天主教和胡格诺两大集团进行了长达30年的宗教战争。最后的结果是天主教被规定为法国国教,但胡格诺派获得了信仰自由和平等的政治权利。现在我们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何看待宗教改革对法国的影响?

师:总而言之,宗教改革在法国促成了一定意义_广的信仰自由,促进了新教的传播,打破了天主教对意识形态的垄断。

4.英国的宗教改革

师:英国宗教改革的情况比较特殊,同学们考虑一下其特殊在什么地方? 师:概括同学们的思考,英国宗教改革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宗教改革由英国的中央政府推动,自上而下地展开,国王在改革中成为英国教会的最高领袖;第二,与上面分析的改革的第一个特点有关,改革没有触动天主教的教义、仪式等方面。在某种意义上说,英国的宗教改革是比较保守的,不能满足资产阶级的需要。因此,资产阶级又发动了清教运动,力图建立一个真正适合资产阶级需要的教会。清教运动对英国历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同学们将在学习本书第二章第一节《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时认识其影响。

5.宗教改革运动的历史意义

师:不管各国的宗教改革的具体情况有何种程度的差异,在它们之间有一个共同点,请同学们结合前面思考学过的知识概括出这一共同点来。

师:共同点就是天主教会,或者说罗马教廷的权力和影响。这是一个根本点,其他的影响都是与这一点相关的。结合宗教改革影响的几个具体方面,论证我们刚才的说明。

师:正是因为罗马教廷势力的削弱和影响的式微,导致天主教会无力维持其精神垄断,科学和自由的思想才能成长起来;西欧各国才能摆脱教廷的影响,发展本民族的文化和教育事业;而封建主义精神支柱的动摇,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传播,为即将到来的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意识方面的准备。

我们现在开始对前面学习的有关宗教改革的知识进行回忆和系统化。[简评]本课的内容多,难点突出。本教案关于“文艺复兴”教学的特色突出,归纳如下:

一、教学过程突出了学生主体活动。如,让有文学、美术特长的学生课前准备,课上主体参与讲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作品,既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也提供了“学会学习”的“范例”。

二、师生共同活动,突破难点。探究人文主义的本质时,教师引导学生把人文思想与宗教的“原罪”、“赎罪”说,对比分析,深入浅出地认清了人文主义的历史价值。

篇3:第6课世界三大宗教

合唱作为一项集体的共同活动, 其和谐来自合唱队员们的齐心协力和心灵与感觉的默契, 从而在无形之中培养队员的集体主义精神。奥尔夫、柯达伊等都非常重视集体音乐活动中合唱的教育价值。在合唱活动中, 音乐具有严密的整体结构和综合的整体表现, 合唱所体现的严密、精确的配合, 和谐、艺术的表现, 都有助于形成高度纪律性和高度艺术性的集体。音乐内在的节拍、节奏、音准、和声、和合唱中声部安排等, 共同创造艺术表现的集体荣誉感。这样, 便要求合唱队员具有较高的音乐素质, 无疑, 在合唱教学与训练中运用先进的音乐教学法就显得至关重要。

1.教学作品的多样化选择

(1) 作品选择突出广泛性、民族性

目前, 高师合唱课中所演唱的作品多为较经典的成人混声四部合唱曲, 各时期、各民族优秀合唱作品接触很少, 因此, 为了让学生掌握各种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 应该有意识地让学生多接触如文艺复兴时期、古典时期、现代爵士的合唱以及我国与世界各民族优秀的民歌合唱作品。如柯达伊和奥尔夫的音乐教学法中, 对于民族性的音乐作品就特别重视, 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怀, 同时也有助于较全面地认识本国文化的特征, 便于与外来文化进行比对。因此, 本着这一目的, 笔者在合唱教学与训练中, 有意在选择作品时体现多样化、民族性, 作品涉及古今中西。

(2) 作品难度与学生程度的匹配

作品选择上, 还需注意作品本身的难度与学生程度的适应性, 合唱的教学与训练应该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 开始用齐唱、卡农形式等作为合唱教学的入门内容, “卡农”是复调音乐的一种形式, 即相同音乐材料在不同声部、不同高度上的先后出现, 这样就形成一种相互追逐、连续不断的音乐形式, 横向音乐材料相同, 纵向形成对比, 这是多声部合唱训练的好方法。笔者在合唱《保卫黄河》中, 就运用了这种方法, 开始可以分组练习, 如一组学生唱某一声部、另一组学生唱另一声部, 然后再交换声部, 反复几次后, 效果就会很好。这样可以让学生初步建立合唱的理念, 其中包括气息的控制、音色的均衡感以及相互的倾听、配合等等。

2.即兴创作教学

三大教学法对于音乐创作的即兴性均有相当程度的重视, 即兴创作不仅可以丰富教学课堂的形式、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还可以很大程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因此, 即兴创作是合唱教学与训练中的非常重要的手段。

(1) 对节奏朗诵的运用

节奏是音乐作品的骨架。旋律常被视为音乐的灵魂, 但旋律不能离开节奏而存在, 在音乐中出现最早的因素就是节奏。节奏和人类的生产、生活实践息息相关, 也是人类生而有之的本能。

三大教学法中的节奏教学, 均是从诱导并激发人类的节奏本能的角度出发, 主张先感性、后理性, 即从音乐体验、情感体验来感受节奏律动。

合唱作品是多声部的音乐作品, 每个声部的节奏又是不同的, 节奏乱、则音乱, 无节奏便无音乐。因此, 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在平时的教学与训练中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把节奏单独取出来进行训练, 同时, 还要在教学与训练中重视多声思维的建立。

(2) 模仿自然界声音的嗓音声响

嗓音声响, 这是一种创造性地运用, 同时也是对想象力的培养。在这一点上, 三大教学法都提出了此观点。通过对某些合唱曲名或表达情感的需要, 创造性地加入一些模仿自然界声音的声响, 进一步烘托音乐作品的内涵, 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即兴性、创造性, 也有利于学生准确理解作品的内涵。笔者在合唱教学中, 有选择地、不同程度地均有运用。如在《八骏赞》中, 运用“叮、嘀、哩”来表现富有节奏特征的万马奔腾的形象;《闲聊波尔卡》中“嘘嘘”声的人声巧妙运用;《黄河船夫曲》中此起彼伏的笑声的创造性运用等。

3.曲调音准的训练

旋律是音乐作品中的灵魂, 因而音准就是重中之重, 为此, 笔者在教学中, 也适当运用柯尔文手势和简单的肢体动作当作教学辅助手段, 带领学生唱歌谱, 让他们借助手势唱准音高, 而非依赖乐器。在合唱教学中运用柯尔文手势的作用, 让学生在简单的单声部旋律到轮唱、以至二声部合唱中寻找音高的变化。例如, 教学生采用手势搭梯子的方式演唱音阶, 手势的高低起伏代表音高起伏的变化, 手势的力度大小代表着音乐的强弱。

4.内心听觉的培养

培养良好的内心听觉不仅是训练曲调音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而且也是优秀合唱队员必备的基本音乐素质。三大教学法对于内心听觉的培养, 都有各自的特点, 但本质相同。奥尔夫强调, 音乐听觉要抓住音乐主题、构思、风格, 同时要借助动作参与;柯达伊重视音乐的读写, 并且从民族民间音乐入手, 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采用首调唱名法以及字母谱;达尔克罗兹主张通过音乐刺激学生的听觉, 使之产生印象、感觉, 再以动作表现音乐, 即体态律动来训练学生的音准、音高和调性感觉, 以此加强内心听觉的培养。笔者在合唱教学中, 对于内心听觉的培养, 均有所选择地运用, 如听力材料方面, 涉及古今中西、甚至自然音响等;同时要求学生用柯尔文手势演示某一声部的旋律, 用嘴唱出另一声部的旋律等等, 以此培养学生敏锐的听觉能力。

5.无伴奏合唱的教学与训练

无伴奏合唱, 因其不使用乐器伴奏而得名。毋庸置疑, 无伴奏合唱是合唱教学与训练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最具艺术性、技术性的一种歌唱形式。由于没有乐器做辅助, 自然对合唱队员的音乐素质要求更上一筹, 如音准的把握、相互的配合、控制的歌唱等方面。针对这些情况, 笔者在教学与训练中, 选用了部分经典的无伴奏合唱曲目, 涉及中外古今, 其中多运用手势, 如借助柯尔文手势, 左手手势要求一组学生唱出某声部的旋律, 右手手势要求另一组学生唱出另一旋律, 然后相互倾听、相互调整, 以取得音量、音准、音色等各方面的整体平衡。

6.动作参与的合唱教学与训练

准确、完整地表现一部音乐作品的内涵, 需要借助多方面的能量, 其中、参与动作的合唱, 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达尔克罗兹、奥尔夫等都非常重视动作的参与。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主张节奏教学采用“声势”训练, 所谓声势, 即包括拍手、拍腿、捻指、跺脚等等, 通过身体这件打击乐器发出声响, 组织节奏进行教学, 同时又从短小的节奏卡农开始, 不断重复;达尔克罗兹主张先通过身体运动, 感知节奏, 再现节奏, 同时配合以对位节奏和符合节奏的动作练习。柯达伊主张配合身体律动建立节奏感和内心听觉, 从二声部卡农训练开始。可见, 三大教学法在节奏教学的理念上有着惊人的一致性。

对此, 笔者在合唱教学中, 有选择地、不同程度地均有运用。如在《一片丹心》中, 即是结合歌词语言的韵律、动作的节奏来对学生进行的音乐节奏学, 同时在其中还适当加入拍手、拍腿、跺脚等方式, 具有欧美现代风格。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方式, 对于学生准确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如笔者在《雪绒花》的合唱教学与训练中, 对此深有感触。

三、结语

总之, 高师合唱的教学与训练是一项综合的、复杂的艺术育人创作活动, 是声乐艺术中最具表现力、内涵最丰富、同时又是一项需相互协作配合的集体艺术。为适应现今的人才培养方案, 我们就应该有选择地学习外来先进的音乐理念及方法, 更好地渗透到合唱教学中, 这样, 不仅有利于提升高师音乐教育的整体水平, 更重要的是, 能够培养出较为合格的未来音乐教育工作者。

参考文献

[1]廖乃雄.音乐教学法.中央音乐出版社, 2005, 7.

[2]杨立梅, 李坦娜.走向未来的音乐教育.海南出版社, 2004, 4.

篇4:第6课世界三大宗教

你悲伤了,听听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和着《欢乐颂》一起唱。你愤怒了,可以听《黄河大合唱》,也可跟着唱《保卫黄河》。你后悔了,可以听理查·斯特劳斯的交响诗《查拉斯图拉如是说》。你惊恐了,可以听奥尔夫的交响合唱《布兰之歌》。

其实,这些作品的调情功能不是那么一一对应的,针对人的不同特点、状态、环境,有时这些曲子恐、恨、悲、悔都能调整。比如,有一人衷爱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情绪一不好,就听几遍该曲,甭管是悲、恐、恨、悔,都化负为正。有的时候,一个人悲伤了,你给他听欢快的曲子,如王西麟《云南音诗》里的《火把节》,他反而更悲伤。因为这人好比,自己悲伤,别人喜气洋洋,他就悲上加悲。这时不妨让他听柴科夫斯基《第六交响曲》,也叫《悲怆》,他一听,还有比他更悲的,心情一下就好多了:“哟,还有比我惨的。和他比,我还算幸运!”

有一个人,玩股票,逃得晚一点,没预期赚得多。三元进的,涨到48元还想等等,过了50就抛。没想到跌了,幸亏32元时他及时抛了,还算赚了十倍。要是等到今天,只剩八角。但他不想他赚了十倍,老琢磨着若48元抛掉他就多赚六倍。悔呀,遣责自己,每晚千百次地问:48元为什么不抛?后来他知道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巴菲特都损失了1/4财产,他一下就轻松了,高兴得很。连他崇拜的偶像股神巴菲特都赔,“我怎么说还赚了吧?”

人性很复杂,从艺术医疗学的角度看病人,要注意“病”后边的“人”,同样的病,不同的人,治法就不一样。同理,同样的情绪,不同的人,要用不同的方法调理。

比如,一个人,他恨,怒火从心烧到头,他是地地道道的陕西农民,从未接触过西洋古典音乐,这时你给他听德沃夏克的《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没准他更烦,更怒。因为他不喜欢交响乐。但他放秦腔《三滴血》,跟着吼,他怒气就消了。还有的人,让他到陕北安塞,加入腰鼓队,打一阵腰鼓,情绪就调过来了。

音乐为什么能调情绪?

这得从音乐是怎么产生的说起。音乐是人创作的。人在什么状态下创作音乐呢?简单地说,人在情绪波动的状态下,产生创作的灵感或动力,虽说最后完成或许得有非常平静的心态,但谱纸上最终记录下的是创作者情绪波动的曲线,或者说是他生命脉冲的转移。带有音乐创作者生命律动的声波,欣赏者接受了,这也会引起接受者的共鸣,即恰好和接受者情绪波动曲线或是生命脉冲重合了,于是接受者就觉得愉悦。如果在这之前,情绪是负态的,伴随着音乐,负态情绪抒发出去,情绪回到正态,人就愉悦。

作曲家杜鸣心告诉我,他创作的钢琴协奏曲《春之采》是爱情的结晶。那时,他爱上了一个中学音乐教师,又不能直接向她表达,被这相思的痛苦折靡得饭吃不香,觉睡不实,这种情绪慢慢化成一个旋律,整天在脑海里盘旋,直到将它写出来,随着钢琴流淌着,他的情绪才恢复平稳。

既使不知道杜鸣心这段刻骨铭心爱情经历的人,听到这首钢琴曲,一个会激起自己情感的起伏,它可能和爱情无关,是自己和一个小动物的情感,是和大自然的情感。如果这个欣赏者此前正陷于悲伤的情绪中,《春之采》就能抚平他悲伤的曲线。

作曲家王西麟告诉我,他写《第三交响曲》前,被一种愤怒、悲伤折磨,几乎快疯了,写完《第三交响曲》,心中的纠结化开了,他又恢复了正常。有些人之所以喜欢王西麟此曲,是因为他或深或浅也被这种复杂的情感煎熬过,当他听到这部作品时,一下产生了共鸣,而恰好欣赏者此前正被仇恨,悲伤笼罩着,听了这个作品,负态会释放掉,身心恢复平衡。

前面讲过,音乐起源的目的之一就是治病。试想,杜鸣心、王西麟在那种特定的情感中没创作音乐,又没其它途径释放这种情绪,会憋出病来。

作曲家创作前的浓烈情绪像是憋了一个腔包,熟到一定程度,腔包一定要破,将脓血释放出来,这就是创作完成。如果脓包不破,脓毒就会内次脏腑肌体,人不病才怪呢!

篇5:第6课世界三大宗教

高中历史必修3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案1

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大悟县城关中学刘祖富 教学目标 1、识记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中的基础知识 2、理解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原因、性质、意义和宗教改革的背景及影响;马丁・路德的观点。 3、探究两大运动出现的原因及体现的人文主义精神。 重点和重点 1、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德意志的宗教改革。 2、文艺复兴的实质、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 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 我们可以通过媒体欣赏到有关意大利的风光,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和艺术品。 提起意大利,人们不禁会浮想连翩,那里有世界最具权威性的足球赛;那里有最诱人的“蒙娜丽莎的微笑”;那里有世界著名的永恒之城──罗马,威尼斯、那不勒斯和佛罗伦萨。就在这片土地上,曾哺育bǔyù了斯巴达克斯、但丁、米开朗琪罗、达・芬奇、伽利略、马克・波罗等伟大的人物;也是在这块土地上诞生了恺撒大帝、墨索里尼和暴君。这就是意大利── 一个神秘的王国。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14、15世纪的意大利,探寻文艺复兴的足迹。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进入中世纪──封建时代。进入9世纪后,在封建主的支持下,基督教会势力膨胀péngzhàng。中世纪是宗教信仰的世纪,简要介绍基督教的精神统治。在基督教的精神统治下,欧洲几乎成了文化的沙漠。“中世纪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恩格斯)。让我们一起来赏析图片《雅典学园》。图片《雅典学园》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美术家拉斐尔创作的油画(现藏梵蒂fàndì冈博物馆)。《雅典学园》以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所创建的雅典学院为题,并以柏拉图及其弟子亚里士多德为中心,描写了古希腊以来50多个各方面的著名学者,位居画面中心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一个以指头指着上天,另一个则伸出右手指着他前面的世界,以此表示他们不同的哲学观点。以他们为中心,两侧分别画出的一些著名学者,有一些还是当时的人物,他们各自的动态,都统一在为探求真理而自由争辩的`崇高主题之中,以此歌颂人类对智慧和真理的追求,赞美人的创造力,同时反映了人们与古希腊先贤们对话而复兴文化的渴求。在此基础上,提问: (1)古希腊人文精神的代表人物及主张有哪些? (2)时人和先贤们共论一堂的情况说明了什么? (3)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4)当时人物为此开展了什么运动? 一、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的背景) 1、时间:14、15世纪 2、地点:佛罗伦萨、威尼斯 3、条件:意大利各城市国家采取了一些重商政策,商品经济的发展,正是催生资本主义的必要因素。 4、原因:这些城市各自独立,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 5、结果:一场思想变革首先在这里出现了。 【合作探究】以佛罗伦萨城市国家的繁荣为例进一步说明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的条件:学生看图片:你从佛罗伦萨图中获取了哪些信息?以佛罗伦萨城市国家的繁荣为例进一步说明: 在政治上:工商业主、银行家等资产阶级控制着城市的政权; 在经济上:手工业、商业和金融业非常发达,是意大利最大的银行业和手工业的中心。 地理优势:地处地中海贸易的枢纽地位,也是其商业繁荣的重要因素。商品经济的发展,正是催生资本主义的必要因素。 6、影响: (1)形成了新兴的资产阶级:经济的发展,引起了阶级关系的变化,手工工场主、商人和金融家形成了新兴的资产阶级; (2)是思想领域一次大的解放运动:新兴资产阶级追求财富和及时行乐,关注人的本身的发展,这就与当时基督教宣扬的以“神”为中心、祈求来世幸福的意旨产生了深刻的矛盾,因此,他们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必须首先在思想领域来一次大的解放运动。

篇6:第6课海底世界

想象画一幅海底景观的画

教学目标:

1、通过观看美丽的海底世界视频,能想象画出自己心中的海底世界。

2、通过课堂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小动物的意识。提高学生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大胆想象,画出自己心中美丽的海底世界。

教学准备:

海底动画片及图片

小鱼图片

学生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看一看,说一说。

1、师述: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老师这儿有一段美丽的动画片,我非常喜欢,今天就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一下,请同学们仔细观看后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播放视频: 学生回答问题后集体交流后揭题导课。

3、师:同学们,美丽的海底世界丰富多彩,奥妙无穷,至今人们也没能了解它的全部秘密。请你说说:“你认识的海底世界是怎样的?”

4、小组交流后集体交流你认识的海底世界是怎样的?小组间可以相互补充。

二:画一画。

1、师:刚才同学们各抒己见,谈了自己心中海底世界的模样,很丰富,很美丽,有鱼、有珊瑚、有水草等等。

2、欣赏海底图画及小鱼的图画,激发绘画意识。师:我们再来看看画中的海底世界吧!

出示几组图片: 学生观看后,师:同学们,千姿百态,色彩斑斓的小鱼是怎样划到纸上的呢? 画鱼时要抓住鱼的特征来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首先给你喜欢的鱼画个美丽的外形,再用各种线条给鱼添上美丽的花纹 教师边说边示范画一条鱼。;上色呢?我们学过的上色方法有?(点染法、平涂法)哪让我们也画一画自己心中美丽的海底世界吧!】

3、作业要求:

师:在同学们开始创作之前老师有几个小要求。

①同学们因为时间的关系,只画3~5条不同形状、大小的鱼,给你画的小鱼添上水草、海带、石头等做为背景,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上色。

②整个创作过程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三两个人合作完成。

4、学生自由创作,老师巡堂指导。

三:成果展示,说说评评。

展评优秀作业介绍自己的作品,学生互评【说说你喜欢的地方(形、色),你觉得可以改进的地方(怎样改)】。教师点评。

四:课外扩展、课堂小结。

1、师:海里的小动物是那么的美丽,但现在的人们却时时在捕杀着它们,老师这儿有个动画片想给同学们看一看,播放视频 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2、结合短片课堂小结:同学们喜欢海底世界,喜欢各式各样的海底动物吗?(喜欢)神奇的大自然,美丽的海底世界,可爱的小动物,都是人们的朋友,我们应该怎么爱护它们呢?

上一篇:KTV合伙经营协议书下一篇:领导干部四心方能修身养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