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灾害日常知识问答

2024-07-21

城市灾害日常知识问答(精选4篇)

篇1:城市灾害日常知识问答

(一)风暴潮

成因:是由热带气旋或温带气旋等大气运动所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现象。

危害:倾覆海上船只,破坏海上设施,严重侵袭沿岸地区,淹没城镇、村庄、耕地,破坏房屋与工程设施,甚至造成人员伤亡。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多发地区:孟加拉国、日本、美国、荷兰等国家。

(二)海啸

成因:是指海底突然变动引起海水的大幅度升降而形成的巨大波浪。引起海啸的海底变动常与海底地震和海底火山爆发有关。

危害:颠覆船只,摧毁港口设施,给沿海地带造成严重破坏。

(三)赤潮

我国典型地区:珠江口、杭州湾、渤海等

自然原因:①温度高;②海域封闭;③静风、静水的环境。

人为原因: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排入海洋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多;②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③海洋开发程度高、养殖规模扩大,饵料+养殖对象排泄物严重污染了水域;④国际交流促成赤潮传播:赤潮生物运输者。

(四)水体富营养化

危害:①海水发粘,堵塞鱼、虾、贝、蟹的呼吸器官,使其死亡;②赤潮生物死亡分解,消耗溶解氧,鱼、虾、贝、蟹等缺氧窒息死亡。③赤潮生物分泌毒素,鱼虾等中毒死亡。

拓展:

灾害起因

海洋自然环境发生异常或激烈变化,导致在海上或海岸发生的灾害称为海洋灾害。海洋灾害主要指风暴潮灾害、海浪灾害,海冰灾害、海雾灾害、飓风灾害、地震海啸灾害及赤潮、海水入侵、溢油灾害等突发性的自然灾害。

引发海洋灾害的原因主要有大气的强烈扰动,如热带气旋、温带气旋等;海洋水体本身的扰动或状态骤变;海底地震、火山爆发及其伴生之海底滑坡、地裂缝等。海洋自然灾害不仅威胁海上及海岸,有些还危及沿岸城乡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例如,强风暴潮所导致的海侵(即海水上陆),在我国少则几公里,多则20公里~30公里,甚至达70公里,某次海潮曾淹没多达7个县。上述海洋灾害还会在受灾地区引起许多次生灾害和衍生灾害。如:风暴潮引起海岸侵蚀、土地盐碱化;海洋污染引起生物毒素灾害等。

灾害后果:

世界上很多国家的自然灾害因受海洋影响都很严重。例如,仅形成于热带海洋上的台风(在大西洋和印度洋称为飓风)引发的暴雨洪水、风暴潮、风暴巨浪,以及台风本身的大风灾害,就造成了全球自然灾害生命损失的60%。台风每年造成上百亿美元的经济损失,约为全部自然灾害经济损失的1/3。所以,海洋是全球自然灾害的最主要的源泉。

太平洋是世界上最不平静的海洋。太平洋以其西北部台风灾害多而驰名,据统计,全球热带海洋上每年大约发生80多个台风,其中3/4左右发生在北半球的海洋上,而靠近我国的西北太平洋则占了全球台风总数的38%,居全球8个台风发生区之首。其中对我国影响严重,并经常酿成灾害的每年近20个,登陆我国的平均每年7个,约为美国的4倍、日本的2倍、俄罗斯等国的30多倍。若登陆台风偏少,则会导致我国东部、南部地区干旱和农作物减产。然而台风偏多或那些从海上摄取了庞大能量的强台风登陆,不仅能引起海上及海岸灾害,登陆后还会酿成暴雨洪水,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台风登陆后一般可深入陆地500余公里,有时达1000多公里。因此,往往一次台风即可造成数十亿元乃至上百亿元的经济损失。据1931年~1977年的统计,我国发生的26次强暴雨洪水中,56%就是由台风登陆后造成的。由于我国70%以上的大城市,一半以上的人口以及55%的国民经济集中于东部经济地带和沿海地区。这些渊源于海洋的严重的自然灾害,对我国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已经接近或超过全国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总损失的一半。

篇2:城市灾害日常知识问答

表现:病害、虫害、草害、鼠害等

危害:给农业、林业、畜牧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害

(二)森林、草原火灾

原因:人们生活用火、生产用火或雷电、煤自燃所引起的森林林木或草原牧草失去控制的大范围燃烧现象。

危害:烧毁大量林木、牧草;造成不同程度的人畜伤亡;对特定地区的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正确应灾方法:

1.应对洪水灾害的正确方法 :

防洪准备:①听汛期天气预报;②准备救生包(药品、食品等)、预备木制家具;③训练爬高能力、快跑能力;④暴雨季节不去山区郊游或探险;⑤学习救生演习的知识;⑥学会游泳、划船。

洪水应急:①尽量逃向高处,登上坚固建筑的屋顶、大树、山丘和高坡等。②借助木制家具或尽可能抓住木板、树干等漂浮物尽量不让身体下沉,等待救援。③警惕和防止被毒蛇、毒虫咬伤以及倒塌电杆上电线的电击。

洪水中的救助 方法:抛救生圈、救生衣等,或划船、游泳去救人。

抢救溺水人员最主要的方法:科学地控水和进行人工呼吸。

2.应对地震灾害:

平时要注意防震知识学习和防震技能训练;地震发生时首先要保持冷静,在短时间内做出避险抉择;适当进行自救并保持体力等待求援。

震后互救应遵循的原则 :①先救近,后救远;②先易后难,先救轻伤员和青壮年、医务人员,以增加帮手壮大救助队伍;③先救“生”,后救“人”;④ 听仔细(注意倾听被困人员的呼喊、呻吟、敲击声);⑤要仔细确定被困人的位置,不要盲目乱挖、乱刨,以防止意外伤亡。

3.其他自然灾害的自救和预防:

风灾:不要外出,尽快回家,隐蔽在室内或地下,或野外的低洼处。

大雾:大雾天气,尽可能减少驾车出行或减速慢行。

沙尘暴:遇到沙暴天气,出行时准备好防风用品,如风镜、口罩等,用以保护眼睛和口鼻。

4.注意:

山区、半山区暴雨过后应格外警惕滑坡现象的发生。

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的方向跑,切忌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要特别注意保护好头部。泥石流的面积一般不会很宽,根据现场地形,向未发生泥石流的高处逃避。

在山区扎营,不要选在谷底排洪的通道,以及河道弯曲、汇合处。

拓展:

治理对策

生态灾害是制约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危及国家安全、企业生存和人们身心健康的瓶颈。所以保护生态环境及生态减灾就是保护及发展生产力。

篇3:城市灾害日常知识问答

电动机的常见故障通常有:通电后电动机不转、电动机不起动或转速很低、电动机不能带载起动、电动机有嗡嗡声、运行时有不正常的振动或异常噪声、电动机温度过高甚至冒烟、三相电流不平衡、电流较大、负载电流周期摆动、空载电流较大、轴承过热等等。

2 故障的判断方法

故障现象的判断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外观检查靠眼睛发现异常现象, 通过外观察看, 可以发现电动机外部零部件有无磨损、灰尘、油污和腐蚀现象;仪表指示是否正常, 有无指示, 三相电流、电压是否平衡;电动机是否有接触点变色、冒烟等现象;电流表指示过大;电动机停转。声音检查靠耳朵发现下列异常:机械摩擦声、电磁噪声、通风噪声和轴承杂音。气味检查靠鼻子发现是否有焦味。靠手摸电动机外壳表面, 可以发现电动机震动和温升是否过高。

3 电动机的日常维护

3.1 使用前的检查

对较长时间没有使用或者新安装的电动机, 在通电使用之前应做好下面的检查。检查接地是否良好;用兆欧表测量电动机绕组对地及相互间的绝缘电阻;用手或器械使电动机转动, 看其是否灵活, 有无异常响声;检查连接线是否符合电动机接线图的规定 (星接或角接等) , 电动机出线标识是否正确, 对于必须按规定方向运转的设备, 应事先在电动机与设备脱开的情况下, 通电检查电动机转向;对绕线转子电动机, 应检查其电刷与集电环的接触是否良好 (接触面积应达到电刷全面积的3/4以上为好) ;电刷压力是否正常 (一般应为14.7k Pa~24.5k Pa) ;集电环表面应光滑;检查起动设备是否处于起动位置;熔断器有无未上好或已熔断现象;电源电压是否正常;对某些自带制动器的电动机, 应在安装前单独通电检查或调试制动部分。

3.2 起动时应注意的事项

操作人员应做好万一出现不安全事故的思想准备和设备准备, 无关人员应离开操作现场;检查所带设备各有关部位是否处于可起动的状态;对绕线转子电动机或采用各种降压方式起动的笼型转子电动机, 应检查起动装置是否处于起动的位置;电动机通电起动过程中, 操作人员应注意观察电动机的起动是否正常。如有不正常情况发生, 应立即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3.3 电动机运行中的监视

随时检查电动机的振动和噪声是否出现异常, 如有则应立即查明原因并排除;监视电流表的指示值有否突然增大或三相严重不平衡现象;如能在电动机上放置温度计, 应定期观察记录电动机温度的变化, 如果突然上升很多, 则应检查负载是否有较大变化, 电动机有无缺相运行、通风是否受阻、电源电压是否下降过多等;对绕线转子电动机, 还应检查电刷与集电环间是否有火花过大现象, 有无电刷严重磨损或接触不良问题等。

3.4 定期维护与检修

视使用环境的好坏, 定期清除电动机内外的灰尘及油污;检查各安装螺丝等是否有松动现象, 有则重新上紧;检查引接线有无松脱、氧化锈蚀, 有则应进行有效的处理;视使用情况, 一般1年~2年, 最多3年, 应打开轴承盖, 将原用润滑脂清除干净后, 换用新油脂, 如轴承磨损严重时, 则应换用同规格的新轴承;定期检查电动机的绝缘情况, 特别是在雨水季节, 应增加检查频次。

4 遭受水淹的电动机检修

1) 水淹的电动机干燥之前, 必须清除干净绕组上的污垢, 要不电动机即使烘干, 绝缘表面还是有脏污, 导体电阻虽合格, 还会引起表面绝缘电阻下降, 总电阻也不会合格。这是因为用摇表测试的绝缘电阻值是表面电阻和导体电阻的并联电阻值;

2) 在清洗之前, 必须查清污水的主要成分, 否则清洗多遍也难以清洗彻底干净。污水中有盐分, 最好在清水中浸泡电动机, 多次更换清水将盐分溶解后, 再正式清洗。污水中有酸碱成分的, 一定要经过酸碱中和处理;

3) 电动机经过清洗烘干后的, 先经过浸漆或涂漆处理, 最后再喷1次~2次碉弧灰瓷漆。

5 遭受火灾的电动机检修

电动机经受火灾后热量由电动机外部向电动机内腔传导, 所以电动机在猛烈地火焰喷烧下, 遭受多长时间火烧, 绕组绝缘是否遭受重大损伤, 机械部分 (如外壳、端盖、风扇、轴承) 是否有很大变形、裂纹和烧伤, 例如机座、端盖是否烧变形或因受热不均发生裂纹, 转轴弯曲, 机扇罩或外风扇、铭牌有无烧伤, 轴承有无烧损, 润滑油着火等, 都必须认真的进行检查。

外观检查时发现的烧毁情况及修理办法如下:机壳、端盖变形, 裂纹很严重, 产生红锈。为了修复需要重新制造木型和进行翻砂, 价格高, 修理时间长, 不如更换新电动机;铁芯被烧熔, 结成整体。更换铁芯比较困难, 一般只有更换新电动机;转轴烧熔需要上千度的火焰温度, 这么高的温度使绝缘早已烧焦, 铁芯也被烧结, 因此修理工作量大, 修理质量难以保证, 只好更新;外观检查电动机时, 发现有铜渣溅出。说明电动机在遭受火灾时, 电动机绕组发生故障而“放炮”溅出铜渣, 证明电动机遭受“内外夹攻”, 修理起来也是得不偿失。

如果在火灾发生时抢救电动机及时, 受害浅, 可以将电动机解体逐一检查。在解体前, 要记录外观检查的内容, 用手或专用工具转动转子, 并记录下来。这些能帮助判断电动机故障的程度。

电动机是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旦遭受灾害或出现故障会给工作带来不便并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因此要做好日常的维护, 及早发现故障现象, 及时处理, 防止事故扩大, 做到于防患于未然, 避免不利情况的发生, 更好地服务于生产工作。

参考文献

[1]盛占石, 尤德同.电动机检修[M].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

篇4:城市日常生活

OUT:这个东西基本上是搅合在一起的。筑博是一个市场化的公司。它和设计院不同。在中国这个受计划经济影响很大的国家中,设计院来活是有一定的惯性的,按照指令分配项目,和市场里争取项目的人不太一样。传统的方式是,按照设计师认为合适的方式去做设计。而市场化的公司认为做设计和卖菜实际上是没什么两样的。他们的价值观自语如何卖掉这些东西。所以他们会老王卖瓜,自卖自夸,也有人走物美价廉的路线,反正要让用家满意。表面上看是地产商主导,实际上是住户埋单才算。所以走市场化路线的公司必须要关注日常生活。筑博不是有个天然的道德在的。因为我们必须要从市场弄活来养活自己,必须让市场满意,就得关注这些人的生活。筑博总建筑师说,以前的建筑师会自我表现,是因为活不是从市场上来,会更关心让作品做得自己满意,这种自我表达的意愿就会倾诉于外观。但他更喜欢实际的东西并不是特别关注外观。

IN:在论坛上,你提出了崇高的建筑学下有另种叙述形态:一种是基于国家意识形态的大叙事,另一种是基于精英意识形态的小叙事。被排除在这两种类型的建筑,就是占据我们生活中99%的建筑,而且大部分都很丑陋,我想这个应该不是建筑师的主观意愿吧?

OUT:即使给他好的机会,让他做个好房子,他也做不出来,因为他不具备这个素质。所以这就是贺承军那个大家听不懂讲座的部分原因。他其中一个基本的观点:中国的建筑学跟西方的差距比大家想象的还要远些。即使信息已经流动地非常快,中西方的建筑师几乎是同时看到世界上发生最新、最好的房子,但是他们做的房子的质量反差是非常地大。因为个人的职业素质差距很大,这不是主观上“我努力没努力”。或者“别人有没有给这个机会”,所能解释。其实中国缺少一个包豪斯式的运动,即提升品质上的运动。大量建筑师的感知能力很弱,分辨不出他做的房子差在哪里7或者只能知道一部分,不过即使知道也不晓得怎样改进——这是教育里比较缺失的。另外,大环境也不重视。当大家都做得不好的时候,就会觉得做得好点或者差点都没有关系。包括大的体制,如设计的流程也让我们不能差生高品质的建筑。对速度的要求,让建造商、地产商也没有慢工出细货的愿望。所以贺博士讲“野蛮住宅”。不要以为中国已经现代化了,可是你没有经历过现代化运动的熏陶,没有包豪斯那套将技术和设计结合起来的训练。这些只是问题的一部分。

IN:黄伟文提出疑问:“好的建筑就能组成好的城市吗?”,你是怎么看待的?

OUT:即使有好的房子组成,但这个城市依然很糟糕?因为这个系统是病态的,规划的框架是错的。虽然有很多建筑师希望用建筑去解决城市的问题,这样的构想大概从15年前起就有了。大家在讨论用局部的建筑去解决局部性的城市问题。但收效实际上微乎其微。因为规划造成的损失是建筑弥补不了的,所以这个城市依然很糟糕。我们在街上行走,实际上是走在马路,你和房子及周围环境是没有关系。像莩公庙前一溜的办公楼,从这个办公楼,/你是不能毒接走到另一个办公楼,因为他们之间是有围栏的,必须走出马路,才能走到下办公楼……这都是规划上的问,题所导致的。

IN:在做这个论题时,你们是想抛出一个问题,还是想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OUT:我们肯定是想做。可是要做这个很难。其实哪个人做并不重要。我再怎么努力做,能做的也很少。重要的是,大家思想的转变。这个转变产生的效果才是有效的。关于日常生活这个事。冯原说的那句:“我们每天都看到它,可是都对他们视而不见”一一我的解读是“人们看见的,实际上是他们想看的。”这是一个心理学上或者精神分析上的概念。人基本上是不会面对现实的,永远是面对一个幻想。这个幻想是投射到现实中,你每天都觉得自己生活在现实中。

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让人进入一个全部都是红颜色家具的房间,然后又让你反复进入下个再下个摆满红颜色家具的房间。期间,有一个房间并不是红色的,但是人们会下意识以为它是红色的,过一会才反映过来——家具不是红色的。这个看起来是个生物的实验,但是将它放到文化里观察,会是一个很严重的文化现象。如果反复用某种角度去讨论问题,最后你的视野和想象就完全束缚在里面。很多做建筑的人,他们所学的,所崇拜的都是那些高高在上的建筑。认为建筑学就是那些包豪斯等学院教授的。当他做的不是这些类型的建筑时,就无所适从了。要么使劲往那方面靠,要么乱做。你问一个社会大众,他怎么懂建筑学呢?建筑学是一个很精英的学科。做建筑就是要画图。以前去做一些田野的工作,和一些工人聊天,会发现在中国很多房子盖的时候是不需要图纸的。对于我个经过建筑学训练的人来说,会觉得不可思议。你让我没有图纸盖房子出来,我会告诉你没办法,就是徒手也要画一张出来告诉你这个房子是怎么盖的:每条边多宽,每堵墙多厚就是我的想象已经被束缚了。可是我发现。实际上是可以没有图纸盖房子的。你和工匠描述一下,他能通过自己想象就把房子给盖起来。

所以就是说,其实我们说日常生活的重点不是要抛出

个解决方式。我们觉得现在建筑学的理论非常大程度上遏制住了建筑师的想象。如果这个建筑既不是文化建筑,没有高造价让你去做精美的细部时,这个建筑是否还有意义?有些人认为这不是个建筑,而是个房子。其实不然,它也是人生活的一个场所,这个居所是会影响人的,会影响人的未来发展的。

我很多时候愿意去琢磨风水。风水其实是种心理学。包括看相等,是中国人的种心理分析。就像你莫名其妙的愤怒之类的,你并不知道原因,但是你的无意识知道。风水是种跟无意识对话的语言。你把房子的风水弄得和好就是把这个人的无意识感受很舒服。你说为什么房子不好,人就会遇到很多挫折、灾难等。其实就是因为他的无意识被设计得不好的房子侵害。导致他脾气很大,出门就和别人打架,然后就坏事了。我看这两门学科(心理学、风水学)发现他们相似的地方特别多,可以沟通的东西很多的。所以这些东西是建筑学不愿意讨论的东西。

IN:在云南的弥勒县有个艺术家叫罗旭的,他就是没有图纸,凭经验和想象,建了一个土著巢。

OUT:我也听说过这个地方。建筑学是一个非常精英化的学科,被认为要经过很多训练才懂的。大众关于建筑的标准应该由精英来指定——这种观念其实是不对的。

你看李巨川在论坛上播放动画片《恶童》,说每个人对场所都有自己的理解,有自己的建筑学。你认为这个地方不应该坐,但是人家就愿意坐在那。他坐在这其实是有他道理的,你认为他很奇怪,其实一点都不奇怪。建筑师总是想用精英的方式去将这个城市安排得井井有条。他认为这样不对,可是你看城市什么时候会被安排成这样?永远不会。

IN:听着这好像成了要做一场建筑界的解放思想运动了。

OUT:其买也不是了。李巨川说的“Informal”这在国外是很普通的概念,只是在国内显得稍微生疏一点。港大的助理教授杜鹃负责研究生教学的,她研究的

nlc202309011318

课题就是向lnformal的城市学习(Learn from the informalCity)。因为建筑师无可避免地在这种Formal的体系里工作。你不能乱来,它是有套程序的。但是有很多Informal的问题是不能在Formal的系统里解决的,那么你们能不能放下Formal的一套向lnformaI学习7她拿这个课题去和清华大学的研究生合作。清华大学的研究生去考察Informal City,如城中村、乱搭建之类等等。最后将他们Formal的一套直接去改造Informal的空间,重新将他们弄得让经过正规训练的人都觉得赏心悦目的社区。实际上用Formal东西去改造和消灭lnformal,在相当程度上将杜鹃的原意弄反了。所以说这个事情是很困难的。那天几位老师都在讲,其实想说的是要回归到精英化之外的广阔空间里去学习东西。可是你看到这些东西又被我们学院给改造了:“哦,这里有片广阔天地还没有被官方化,被弄成正规的。好,我们冲进去将他们改造”。

IN:我想和你探讨一下“城市日常生活”这个概念和普通大众的关系在哪里?比如最直接的关系方——房地产开发为什么要关注“城市日常生活”?

OUT:我也没有信心回答好这个问题,在中国房地产开发的性质太难界定。很多时候就跟做股票一样,是投资的东西,重点是能否包装出一个噱头,说它很值钱,然后大家就击鼓传花地买,只要不落在自己手里就有得赚。如果这两种逻辑掺杂在一起是很难去讨论的。如果只是说居住的话,相对来说就比较简单,日常生活是个很大的话题,我也不能去总结概括其他四位老师的思想,认为他们和我想的是一样的。我觉得可以去想象一种日常生活相关的建筑学。这种建筑学实际上有两点。

是怎么对人性去设计,不是为一种崇高的美学、文化等抽象的东西去设计,而是为一种更具体的,更身体的东西服务。其实这些东西是可以建立起一种知识的,只是它长得和以前的知识不太一样。

我以前写过分析住宅空间是怎么影响人的生活,比如怎么建构家人之间的关系,怎么让孩子更孝顺,怎么让孩子害怕父母的书……空间是有它独特的语言的。比如在中国住宅里,玄关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人心理冲突很大,在社会上承受的压力很大,所以他希望能有一个躲避压力的地——就是家。他希望这个家能保护自己,这种需求体现在内外的交界处。西方的住宅,很通透,进门后连私密的空间也览无余。内和外是没有曲折去分割开。可是在中国,一开门,就会看到一堵墙,就是玄关上的那堵墙。大家惯常还会摆个八仙桌或装饰物之类的,或者做些透明的隔断,反正就不让你看透。因为外界的眼光是对这家人的压力。他就觉得外部的力量冲进来是不好的。有些人家会用金鱼缸去化解,用镜子反射走煞气。为什么现代人这么在乎煞气,就是外面受的东西太多,希望要转化。进门后要换鞋,脱外套等,就是一种仪式,将内和外区分。实际上我们讨论这个是可以具体化。去关注空间与生活之间的构造关系。刚刚我们讨论里没有美学是吧?我们只讨论人的心理、生活与空间的关系。

另一方面,实际上解开了多样性:这个世界上并不只一种建筑学,是无数的。是你无法概括的。你和每个人讨论房子的时候,他都有建筑学课本上没有的内容。难道这些内容都没有价值吗?起码对他个人来讲这些内容的价值很大。仅从这两方面讲,其实对建筑开发是有很深的影响。

现在人们更多地关注怎么找到豪华的气氛、怎么看上去空间很大……发现很多住宅不好用,因为大家不愿意做储存的空间,不去考虑你现实生活中其实有很多东西需要存放。假如像国外那样增加储存空间,那么房子看上去就小了。你最后会发现,没有考虑衣柜的位置,所以搁哪儿都搁不下。样板房就像住宾馆一样的,很仪式性的。仪式是生活中很重要的内容,但是仪式将生活的气启、去掉了,冠冕堂皇的,表面化的——其实都是有问题的。住宅设计是可以更实际地去讨论生活。

怎么去跟无数的多样性对话?现在是没有答案的,也是暂时可以不去考虑的。不过马上要到考虑的时候,因为楼市越来越差了,楼市差的时候,大家就开始琢磨怎么能比别的开发商更快地卖出房子,就要找新的点,他就会寻找新的资源,比如说他有更好的方式去阐释个性,那么他的房子就会更好卖。其实是有办法将个性化纳入进来的。不是说开发商是如何忽悠别人来买房子,而是我在盖房子前,就已经想到到买房子的人是不好归纳的,那么就要考虑房子如何包容他们的个性,让他自己有所发挥等,这些是可以去考虑的。

IN:这些考虑是否会增加开发商的成本?

OUT:竞争激烈的时候就会这样,我觉得前些年房子盖得不太好。大家都没有心思盖好房子。即使我盖得差点都能卖出去。如果我跟着你建筑师在那研究,慢工出细活,可是调控下来了,房子不好卖,我可能也很难出手,所以他们不会想这个事情。

IN:“城市日常生活”这个概念现在还处于前期探讨的阶段。不过,你们是否会准备会做这类型的实践?

OUT:其实我们设计的原理里直有这个。我那天放的图片基本都是筑博做的。筑博是很认同市场的,所以它会做很欲望的建筑,就像我说调料放过了,味精放多了,油腻腻的。但是后来想,其买他也有他的原因的,就是人的欲望,它是需要填补的,但是也总不能这样。但是我现在看那些庸俗的房子并不是完全没有价值。以前,筑博和很多公司都样盲目地做这个。能赚钱嘛,是市场认可的嘛。即使专业者瞧不起我们的设计,也是这样做。但是慢慢地会意识到这么做是有他的合理性的。只是再往前一步就会发现不能停留在做这样的房子,你也要再往前走。你不能只是填补人的欲望,你也可以引导人的欲望,更积极地去发展。但要有意识地去做这个事,不能上来就做个很禁欲的房子。比如说有些设计师很有洁癖。我的一位老师就是这种。我从图片上看他做的房子,做的极其干净、精致。可是你不能放家具,否则都是对空间的破坏,但是这里面就没有生活了。所以我宁愿做个恶俗点的房子,里面声色犬马,起码还有点人味。

其实日常生活的建筑是大家一直都在做,但是没有将其上升到一个理论层面来探讨,盲目地做,缺少引导。另外你不知道到哪里找自己的资源,你不知道向谁学习。你认同市场在做,但是你不知道该到哪里去寻找灵感。你还是从传统建筑学去寻找灵感,其实它是不支持你的工作的。所以你要从新的领域去寻找资源。实际上我们受不重视这事所累,所以它的坏处一直在影响你。比如那天,我们在“城市触媒——大运与深圳”专题展的研讨会上,陈绍华就觉得很悲观。他是属于有非常清晰的道德要求的精英分子。他绝望了,但是他有道德,所以他也不自暴自弃,就沉默,或者在些地方发发牢骚,但是也不给你一个乐观的想象。而有些精英就进入一种很犬儒的方式。玩世不恭。他们认为:“反正做设计嘛,拿到钱就算了。甲方要什么,做什么给他就得呢。不过我回到家里,还是有我的象牙塔云云……那里有我精神的东西,但是到做设计的

nlc202309011318

时候就没有底线了,因为这个社会反正我努力也不会有好的结果,我不努力,也不会更糟糕,所以我把钱赚到就好了”。其实我觉得这是全人类都面临的危机。“日常生活”是在文化面临危机时出现的。

那天我们没有讲这个背景。简单地说,和60年代的世界的政治运动潮流有关系。造就了一代的知识分子,他们看到集权社会有其恐怖的一面,在西方自由主义社会也有很多很糟糕的地方。比如资本的无孔不入等。你上班在为资本增值,你下班购物也是在帮资本运转。你回家休息看电视,而电视本身是资本的产物,里面支持了很大的产业,就是观看产业,创造收视率,带动广告……你做的每件事都很难从资本增值的过程中挣脱出来。所以曾经这些知识分子很绝望。东西方意识形态社会都让人很郁闷。觉得人类文明就没戏了。自由也好,不自由也好都是悲剧。

有人开始不死心,于是就诞生了情境主义,他就说不用绝望,永远会有希望。通过个人的实践是可以打破资本的这套逻辑。从宏观的角度去想这个事,就会觉得这是个网,完全疏而不漏。但是如果将个体的行为去考察,就会看到他们其实在努力摆脱权利和资本的束缚……这些就构成“日常生活”的哲学背景。所以很多人,像列菲伏尔就在探索“日常生活”。他早年写了《空间生产》,这是本看了让人很绝望的书。资本主义在生产一种空间,这种空间就蕴藏了资本主义的各种逻辑:文化的逻辑、伦理的逻辑等,所以生活工作这个空间里,就会不只自觉地接受这些逻辑。就会被资本主义洗脑了。资本主义不用出书,在这样的空间里就跟着他堕落。但是后期他就将“日常生活”当做是突破“空间生产”对人束缚的机会。还有德塞都居依·德波,他就是写《景观社会》的人。他们还成立了个叫情境国际的组织。他们有很多艺术家,通过拍电影、做作品去抵抗空间原有的一套代码。其实这个情况,在世界各地都有。比如北京有些同性恋的场所,这些场所都是很公共的,很冠冕堂皇的,像天坛公园之类,原来都是被组织到权利的叙事里面的城市公园。另一个例子是在台北的一个政治性的广场。因为大家讨厌政治,所以都不去。结果因为大家都不去然后夜幕降临的时候,就成了同志交友的地方。台北市政府很尴尬,但是也没有办法。最后这个地方非常有名,倒不是因为这个地方纪念的人,而是因为同志以及抱着猎奇心理的人都知道这个地方。就把它给完全瓦解掉。只要你有愿望,运用个体的智慧是可以去挑战权利和资本的宏观的布局。

上一篇:民营企业三年来纪检监察工作总结下一篇:XX年交通局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