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第二阶段报告

2024-07-29

项目第二阶段报告(共6篇)

篇1:项目第二阶段报告

在领导的扶持下,完成了这个稍有难度的项目,好好总结这次的经验,好为自己单独研究一个项目做基础。这个项目在研究内容上,难度不大,因为已经有第一阶段作为模版,研究方法也类似,只要研究内容比第一阶段更丰富些就可以,这个小菜一碟。项目的难度集中在客户沟通与谈判上,这个项目非常特殊,其实它包括了三个项目,同时有三方在合作,零点不仅要为万科服务,还要为浙大qfd小组服务。在这个项目执行过程中,自己的短势一览无余。整个项目的总结分以下几点来说明:

一、项目研究

1、项目设计方面:

(1)金域东郡项目定性和定量同时执行,导致定量问卷内容不完善,部分研究内容缺失。这个结果不是我们直接引起,但对后续的项目执行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没有定性的方向确定,不能直接进行定量研究,否则引起定量方面性错误,内容不完善等。

(2)定量验证的样本量小。最小样本量为30个,但这个样本量远远不足以证明存在的规律,只是起到辅助感观判断。在设计时,要考虑客户的需求来设计样本量,最好能大些。

2、研究方法方面:

(1)定量研究:低估客户提供名单的执行样本,高估客户提供名单的能力。在设计计划书时要与客户沟通好提供名单的难度、有效性的重要性、访问执行的时间地点等。在项目执行时,在访问前,项目经理对每个样本进行电话筛选,减少无效样本的访问率。

(2)家庭访问:

a)拍照工作不到位,需要提高拍照的技巧和角度,同时增加照片的数量,多多益善。

b)及时写小结,访问一结束,马上写。自己的项目:信息全面,进行评议转换。他人的项目:尽量保持受访者语言全貌。

(3)座谈会:

a)产品测试研究时,对用于测试的产品要充分了解,与设计师充分沟通,了解产品设计焦点及背后的考虑因素。

b)不能过份依赖笔录,在访问结束后,迅速记下心得体会。

3、报告撰写方面:

(1)不同项目人群特征区别不明显。在寻找样本时,设置多个甄别变量,最好与客户深入沟通,了解每个项目的人群的一些特征。

(2)含义解读时分类归纳的思想应用不明显。报告没有深入分析,深度不够。今后在写报告时,要注意如果信息量较大,要时刻进行分类、归纳,目标是容易让阅读者记住关键信息,掌握调研的主要结论。要知道报告的满意取决于领导的满意,领导们个个都很忙,如何让领导在五分钟内把握整个报告的思想,是报告的主要出发点,也是成功的秘诀。

(3)在提交报告前,最好能做个预陈述。

二、客户沟通和谈判

发现自己的沟通与谈判能力非常差,也是今年努力要改进的主要目标之一,经过这次项目,主要归纳以下三点:

“1、与客户谈判时,表情与语气要温和。(不管内心如何生气,要注意自己的表情和语气,化干戈为玉帛。)

”2、与客户沟通到位很重要。(设计计划书不下五次、浙大qfd小组**、王兆**)

"3、服务精神还要提高,需要重视客户的客户。(定量执行小**)。

篇2:项目第二阶段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的束缚,我们的教师往往只重视教学结果,忽视教学过程和学生终身能力的发展和培养,课堂教学的“满堂灌”现象、“一言堂”现象、“温吞水”现象、“以练代讲”现象、“以问答代替启发”的现象等,在不同程度上还普遍存在,课堂教学效率较低。如何提高教学效率的问题成了我校领导和广大教师最为关注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通过新课程理念的不断学习和实践,我校领导和广大教师深知传统课堂教学有效性优化的策略措施已不能完全适应现实教学实践的需要,急需革新和寻求与教学有效性相联系的师生教学行为策略。因此,本课题的提出和研究,旨在使学校教学在科学的先进的理论指导下得以优化,全面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和实践新课程的能力,进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并在认真总结现有经验的基础上,借助课题的实验、研究,努力追求教学理论上的自觉和实践上的有效、高效、优质。

因此,如何组织合理、有效的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开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行为策略研究”就成为我校进一步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切入点。

二、课题的界定

“课堂教学”是指教师在课堂中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

“教学有效性”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教学行为策略就是指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行为调节方式和行为模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行为策略研究”就是通过“课堂教学行为的实施策略”、“课堂管理行为的实施策略”等行为方式的研究和实施来实现有效课堂教学。

三、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㈠.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一是进一步增强我校教师的科研意识,造就一支高水平的教科研队伍,全面提升我校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二是促进我校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和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三是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有效教育管理策略、教师教研策略、教学行为策略群。㈡.研究内容

本课题以新课程标准理念为导向,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宗旨,以探究“有效的教学行为策略”为重点,着眼于教师在课堂里发生的“管理行为”和“教学行为”两个方面,以及为有效实施课堂教学,学校层面形成的教育“管理行为”和教师层面形成的“教研行为”展开研究:

1.有效课堂管理行为的策略研究。

课堂管理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对课堂中的人、事、时、空等因素进行协调的过程。首先,管理行为不同于交往行为,它是一种典型的“目的性行为”,每个管理者总是有着明确的目标导向,并作出规划、决策,采取行动,试图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效益。其次,它还是一种“规范调整行为”,从目标的达成要求出发,从提高效益的需要出发,建立团体成员共同的行为规范,并对规范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控与调节。

⑴.有效课堂规则的研究。

课堂秩序是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保证,是有效教学必不可少的条件。良好的课堂秩序建立在合理而明确的课堂规则基础之上,是在课堂规则的生成与执行过程中实现的。没有适宜的课堂规则,就不会有良好的课堂秩序。课堂规则内容丰富,层次复杂,具有规范课堂行为、维持课堂秩序、培育良好行为、促进课堂学习的功能。适宜的课堂规则对课堂学习同样具有导向和激励作用。⑵.课堂时间科学管理的研究。

科学运筹课堂时间就是要教师在教学管理过程中通过合理安排,有效地支配教和学的时间,提高教学管理工作效率。就课堂教学而言,要解决好教学时间限定性与课本知识容量丰富性的矛盾、知识的积累与能力形成之间的矛盾,就必须提高时间的利用率使每个学生都保持学习的高效率。

⑶.课堂问题行为管理的研究。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当遇到偶然因素或特殊的情境,需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或顺序时,就要机智果断地临时改变原定的方案。这是教师根据课堂管理原则,运用自己的智慧、敏捷而恰当地处理课堂上偶发事件的方法和能力;就是教师在教学管理中的教学机智——表现随机决断才能和应变能力的典型形式。2.有效课堂教学行为的策略研究。

有效的课堂教学行为应该是以最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在课堂中利用一定的条件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而有效课堂教学行为的策略应用是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的根本保证。

⑴.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的培养与激发。

从学生心理过程来看,学习活动主要依靠学生内在动力的驱使,但外在动力机制也是不容忽视的动力因素。激励机制就是将外在动力因素激发甚至转化为内在动力因素,抓住了激励机制也就从根本上抓住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关键。教师在进行教学管理时,采用何种方法方式,在什么时机运用激励机制是教学行为艺术的重要方面。⑵.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方法与学习行为的指导研究。

知识的获得,不是在学校教育、学生时代一次就能完成的,现代社会是终身教育的社会。教师应该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全面、认真、科学地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远远胜过掌握知识本身。“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与学生的学习习惯密切相关,学生的学习习惯又是学生的某些学习行为经过不断重复而达到的一种自动化行为。所以,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的指导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⑶.教学过程(内容)呈现方式的研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简单呈现课本知识结构,而内容学习的思维过程被压缩,甚至被忽略。教学思想、教学方法难以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教学的有效性更是无法实现。这就需要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呈现进行精心设计和加工,通过教学实践,体现课本本身所包含的丰满的内容,更要体现知识认知和迁移所需的思维过程和思想方法。⑷.有效的课堂交流研究。

教学交流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具有一定意义的语言为中介的人与人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活动,也就是古人所讲的“教学相长”。它是教学活动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它对教学主体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提倡有效的课堂教学交流是规范化的教学交流,合理进行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3.有效的教育管理策略、教师教研策略研究。

⑴.通过组织学习、活动培训、加强管理等措施引导教师积极主动参与课题研究的实践,提高理论水平、业务水平和研究能力。从而在学校层面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管理策略。

⑵.通过学习、交流、指导等方式,加强教研组建设,探索出不同学科的各具特色的教师教研策略。

四、课题研究策略与方法

1.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引导教师积极主动参与课题研究的实践,提高理论水平、业务水平和研究能力。重点是通过学习和实践使教师树立全面的教育观、全新的教师观、正确的学生观及教材观。2.加强组织管理,保障研究实施,力争取得实效。

加强组织领导,增大管理力度,健全教科研组织,形成研究制度,加强教科研考核,实行奖励机制,提供实验条件。学校成立课题研究工作中心组,中心组成员具体负责研究工作。3.研究方法

⑴.文献资料法。搜集和学习有关文献资料和经验文章,不断完善本课题的研究,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资料和研究方法。⑵.行动研究法。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在初中、高中各年级各选部分班级,在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重点进行实验。

⑶.调查法。在实验研究前期、中期、后期采用问卷、谈话、比赛、测试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⑷.实践法。针对课题研究不断提出改革意见或方案,并付之于行动,在教学实践基础上验证、修正教学行为,充实或修正方案,提出新的具体目标,以提高研究的价值。

⑸.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进行归纳、提炼,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得出能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广泛总结实验教师以及学生先进的教学经验和学习经验。

⑹.个案研究法。选择个案,跟踪调查分析,了解研究方向及成效。

五、课题研究的阶段安排 1.前期准备阶段

通过调研明确研究方向,选定实验课题;搜集相关理论材料,完成学校课题研究方案;进行课题动员,组织学习;完成学科组和教师承担的子课题方案制订和课题申报立项、开题论证及前期研究工作。2.中期实施阶段

调整、充实、完善课题方案;开展课题实验,实施和深入开展各项子课题研究;组织教改实验观摩和经验交流活动、论文评比等活动;进行课题研究和实验情况的第一次调研;梳理、整理过程性资料:问卷调查材料、实验数据、活动记录、活动评价、活动图片、课例录象、工作台帐,阶段性成果材料: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课件、校本教材、教学论文;进行中期总结、评估;根据研究成果,进行交流、提升和推广转化;针对课题研究和实验情况调研,提出新的课题研究实施计划,不断深化课题实验工作。3.后期总结阶段

梳理、整理事实资料,进行分类、筛选归档;分析、处理事实资料,进行归纳、提升研究成果,得出科学的研究结论;完成课题研究报告和工作总结;形成物化成果,宣传推广成果;组织结题鉴定。

六、课题阶段性成果

1.加强研究管理,规范行动研究。2.教师确立了课改意识。

通过学习,树立全面的教育观、全新的教师观、正确的学生观和教材观,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业务水平和课题研究水平。学校还搭建了“教师论坛”这一新型的理论学习交流的平台,它既是专家学者的讲坛,更是参与研究者交流互动的阵地,也是各子课题组将课题研究成果向全体教师展示推广的舞台。目前,我们已经进行了多次“教师讲坛”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多个层面的理论学习,思想交流,广大教师确立了改革课堂模式,提高课堂效率的意识。更愿意遵循新课程理念去探寻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行为策略。3.研究活动多样,物化成果显现。

4.教学实施中初步形成的策略。

根据总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的实验,归纳总结了各子课题实验研究的初步共性成果,即在教学实施中初步形成的策略。⑴.创设氛围

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追求民主、和谐、生动、高效的学习氛围。

②提倡让课堂产生学生思想,鼓励学生大胆设想、质疑和探究,反对课堂教学“一言堂”的做法。

③提倡师生、生生之间有价值的互动,鼓励学生与文本、与同伴、与教师对话和交流,反对课堂教学“满堂灌”的做法。

④提倡让学生学会从错误中学习,反对让学生因错误而受到责骂或讥讽的做法。

⑤提倡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对他们有适当的高期望,反对过度拔高教学难度的做法。⑵.开展活动

①提供实践、实验、操作、讨论等机会,特别是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高级思维活动的机会。②鼓励学生亲历活动,参与实践,对话交流,形成体验,探究运用,加深理解。

③对教学过程中偶发的事件作出判断,敏锐地抓住课堂中生成的具有教育意义的事件,并加以充分利用。

④在提供多样化机会的同时,要不断提醒学生创造自己的学习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⑶.规范语言

①课堂语言要严谨简约。表述要准确、科学、清楚,尽量减少口误;要抓住重点,精讲多练;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讲述他们容易接受、领会、理解的话。

②课堂语言要声情并茂。要注意语调的变化,根据内容的特点,时而严肃,时而轻松,时而高亢,时而舒慢;要讲究节奏感,把握好语速;要融入教师的真情实感,使自己的思想感情与教材内容融为一体。③课堂语言要生动幽默。既有生动活泼的语言,又有优美形象的描述。创设生动和谐、积极思维的课堂氛围,用幽默方式提高批评的效果。⑷.时间管理

①提倡为学生节省时间,每个学科应最大限度地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教学目标。

②提倡爱护学生身心健康,反对用过分耗费学生时间、精力去换取考试成绩。

③提倡最大限度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分类指导,个别辅导,反对缺乏针对性地低效教学。④提倡适当加大课堂教学密度,给学生充足的知识信息量,反对课堂中无效的教学行为。

⑤通过采取一定的策略增加学生专注学习时间。如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进行阶段性的督察,对指定的学习任务作出明确的指示,对学生的反应给予及时的鼓励和反馈,适时安排课堂提问,适时环绕课堂走动,适时改变教学节奏等。

⑥积极尝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在现行每节课时45分钟的体制下,对课堂教学时间的分配大体可安排为,“学”和“教”控制在30分钟以内,而“当堂训练”宜不少于15分钟。其中“学”和“教”环节中完全由教师单向传授的时间宜限在15分钟以内,而其余15分钟以上时间用于教师迅速简明地揭示教学目标和学生独立自学、相互讨论、质疑发问、回答教师提问及师生交流等。⑸.指导学法

①让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进度,并参与评价,实现自我引导的学习。

②帮助学生掌握各种学习策略和元认知策略,实现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

③鼓励学生在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中相互帮助,鼓励学生之间进行面对面的互动。

④创设问题情境,并将现实世界的真实问题引入课堂,激发学生进行探究的心向。

⑤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实践与经验,与学生共同探究新知,并指导学生在问题解决中学习。⑹.行为管理

①提倡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树立教师威信,让教师优秀的品格、才能、信念、价值感、行为举止,都被学生所认同、吸收、模仿,让学生敬重你,自然形成对教师的向心力。

②提倡建立科学合理的课堂规则,明确学生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对课堂不良行为有明确的约束,使课堂教学活而不乱。③提倡采取富含学科特点的方式吸引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如课前演讲、课堂提问、分组讨论、演角色剧、问题抢答、探究活动、小组竞赛等,防止教师长时间只管对着黑板自己讲。

④提倡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保持眼神接触,细心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发现问题行为采取积极的调控措施,如走近暗示、突然停讲、提问学生、幽默语言等,让教师教学智慧产生力量。

七、后阶段研究思路

在继续实施新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以学习课堂教学改革先进经验为契机,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行为策略研究》课题研究作为学校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重点做好两项工作:第一,基础工作。指加强课题研究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第二,重点工作。规范课题研究过程,提升我校课题研究水平,以点带面,力争在个别学科有大的突破,并以此向其他学科拓展。1.基础工作 ⑴.组织建设做到有层次,有网络,职责分明。

完善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建立课题中心研究组,做到人员合理,职责清晰明确。⑵.制度建设

坚持课题研究日制度和参与课题自主汇报制度,制订和完善教科研课题评价奖励制度和课题管理制度。2.重点工作 ⑴.实施措施。

①分层展开,分步推进。

“分层展开”指学校中心研究组、学科课题组分层次各施其责开展研究;“分步推进”指本阶段、后阶段课题研究成果逐步从重点突破学科向其他学科推广实施。②学习引领、文献指导。

自学为主、解读为辅、沙龙深化。在前期经验成果不断总结推广的基础上,继续学习课改改革先进经验,聘请专家顾问定期来学校指导引领,保证课题研究顺利有效开展。③加强行动研究。

以课例为载体,同案异教、同题异构。以班级、学科为载体加强跟踪研究,进行前后测对比,以求通过量化分析,保证实验结果真实有效。⑵.成果形成。

成果一:多层次的课题研究资料,如参考学习文献,问卷调查材料,实验数据,活动记录,活动评价,活动图片,课例录象,工作台帐。成果二:发表和获奖教学论文、教学设计、教学课例的汇编; 成果三:调查报告,研究报告,结题报告。

八、困惑与反思

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学校教学质量提高的保障,对此,也得到了广大教师的广泛认可和接受。所以老师们自主科研的积极性也有了极大的提高,学校的课题研究和教科研活动不再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行政手段来实施的活动,事实上我们也通过这些形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现实的评价机制和短浅的竞争模式,使我们在研究过程中经常出现两难的境地,也有了许多的困惑之处。1.在教师定位上的问题。

长期以来,大部分教师一直认为自己只要教好书、会教书、能教书就可以了,很少有人把教师也作为一个研究者来看待,并以此来影响别人,引领学校的职责。另一方面,过去的教师培训在很大程度上也主要是对教师的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和提高,很少涉及对教师的教科研能力的训练和提高,这就导致了很多教师一方面缺乏研究的意识,把教科研看成是教育专家的事、教研人员的事,另一方面也缺乏教科研的能力。

2.研究能力和方法上的问题。

一些教师不善于从实践中发掘提炼问题,不熟悉研究的基本策略和方法,不知道对实践经验进行理论升华和科学的总结,仍然停留在凭经验教书,按传统办事阶段,这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影响教科研行为、课题研究开展和深入发展的关键环节。一些教师缺乏科研素质的训练和提高,科研能力不强,失去了不少课题研究和经验总结的机会。3.“研究共同体”的形成意识淡薄。

在课题研究中,研究者之间实际上构成的是一个研究共同体,彼此进行民主平等的合作、交流。这一共同体主要表现为教育专家与教师合作、教研员与教师的合作、学校教师之间合作三种类型。从目前情况看,教师很少有机会与专业研究者之间就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共同探究,专业研究人员对学校教育实践的理论支持作用还远没有发挥出来;从教师共同体形成来看,由于过去教师习惯于个性化的工作方式,对教师之间的合作和共同体的形成意识淡薄,目前尚没有一个强有力的约束制度,因而教师共同体的形成是松散而不稳固的,所以教师间研究成果的共享、借鉴很少。特别是当教学任务重、教学时间紧时,许多教师往往把课题研究看作了额外负担,当实验效果不明显时,许多教师往往对教科研的功能产生怀疑,以至出现畏难情绪,甚至半途而废。

4.子课题研究内容与总课题研究目标承接问题。

各子课题研究内容与总课题目标的承接不够顺畅自然、贴切达意,目标意识不强,内容针对性不够;有些子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有重复;有些子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的学科特色体现不够明显。5.简化步骤,缩小研究范围。

要从本学科出发,针对某一课例、某一教学阶段或者某一些学生发展时期等进行个案研究最终提炼出共性的结论来,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边归纳,边总结,最终探索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方法和策略,积累丰富的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案例,及时与组内外教师交流,以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

第二阶段总结报告

篇3:项目第二阶段报告

为了对我国近海海域综合调查程度和基本状况有充分的认识, 为我国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加强海洋管理及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海洋减灾防灾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 为我国国防建设提供高精度、数字化的服务, 2003年9月国务院批准了“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 (908专项) 。自908专项2004年启动以来,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以下简称“海洋二所”) 积极争取并牵头承担了包括“近海海洋综合调查”“近海海洋综合评价”和“近海数字海洋信息基础框架构建”等三大内容的专项任务, 至今海洋二所共牵头承担了国家海洋局908专项任务39项 (其中调查类任务25项, 评价类任务4项、“数字海洋”项目任务3项, 成果集成6项、综合性任务1项) , 同时参加十余项任务;牵头完成了《海洋水文、气象调查技术规程》《卫星遥感调查技术规程》《地球物理调查技术规程》《海岛调查技术规程》4个专项技术规程的编写, 参与《底质调查技术规程》等6个专项技术规程的编写。承担的25个调查类任务分别是:16个海底环境调查任务, 3个海洋水体环境调查任务, 3个海洋遥感调查任务 (含试点) , 3个补充调查任务即“中国近海海洋内波遥感调查与分析”“年陆源物质跨锋面/跃层的输送对长江口外氧事件的影响”以及“浙闽沿岸锋面和沿岸流对近海及港湾海洋环境影响”;4个评价类任务即“重要海湾和河口湾的淤积灾害及防治”“受损重点养殖区生态评价与修复技术研究”“近海环流变异对主要渔场形成和变迁的影响”和“中国海区域海洋学研究”;3个“数字海洋”任务即“数字海洋”多源海洋信息融合技术、“数字海洋”海洋二所节点以及海洋环境卫星专用遥感新产品的开发和更新技术;6个集成项目。

另外海洋二所还承担了浙江省海岛调查研究、海岸带调查研究和海南省海岸带调查研究, 以及3项浙江省评价项目“浙江沿岸和港湾生态环境及其承载力综合评价”“浙江重要海洋资源及其承载力综合评价”“浙江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与海洋管理研究”, 3项浙江省成果集成项目“浙江省908专项水体调查成果集成”“浙江省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成果集成总报告”“海岛、海岸带调查成果集成”。

二、进展与成果

从2004年起海洋二所展开了对我国近海海域的综合调查与评价工作:2004-2005年主要是完成了两个试点调查, 并进行了规程的编写, 完成4个并参与6个规程的编写;2006-2009年以调查项目实施为主;2009年至今, 随着908专项各区块调查任务的结束, 海洋二所的908专项工作重点由外业转至内业, 908专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成果集成。经过六年多的专项任务的实施, 各项目组克服了调查区域处于近海经济发达地区, 调查船只难以靠近、渔网多、台风多等海况复杂、天气恶劣的影响, 高标准、严要求地完成了调查任务, 取得了一大批阶段性的成果, 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目前海洋二所承担的908专项任务中已有13个任务单元通过了国家海洋局908专项办的验收, 所取得的成果如下:

1. 海底环境调查

对闽南和粤东沿海以及广东沿海区块开展了海洋重力、地磁和单道地震调查与研究, 经过两年的调查与研究, 获取了区块内海洋重力、地磁和单道/多道地震基础数据, 并绘制了图件和图册, 与调查区块内和周围的历史资料起相互补充、比对作用。改变了我国内水、领海和领海以外部分海域的地球物理数据资料严重不足的局面, 全面提高了我国浅水近海地球物理调查研究的水平。基于我国近海地质构造环境特点、资源分布和地质灾害状况进行地球物理调查研究, 结合柱状样、钻孔、海底表层沉积物取样、浅剖、侧扫、多波束和历史资料, 有效地提示了水下三角洲的沉积特征、沉积环境及演变规律, 以及与海底沙波、浅层气、滑坡等地质灾害有关的地壳稳定性。粤、闽近海以第四系内断层发育为主要灾害潜在因素, 是产生地震、滑坡、塌陷等次生灾害的源动力;其次是浅层气, 其大范围的存在对海底工程、油井等是非常严重的潜在危害。

发现穿越南澳岛与东山岛之间N-W向走滑剪切断裂分割了粤东沿海的张性作用和闽南沿海的压扭性特征。粤东沿海的张性作用表现为沿海偏负的空间重力异常和均衡重力异常, 沉积地层的张性切割, 这种S-E向的松弛作用导致广东沿海地块沉降的趋势仍将延续, 将加剧海平面上升给沿海带来的不利影响。此外, 在珠江口可能存在一N-S向基底断裂, 可能是在原来的基础上, 受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的挤出滑移作用的影响重新活动, 在其控制下沉积较厚沉积层。万山隆起带向西止于113°E, “海南隆起”的西北范围为雷东坳陷, 发育了四个凹陷。地幔布格异常及反演的莫霍面埋深显示, 台湾海峡和南海北部的莫霍面主体走向为近E-W向而不是与海岸平行的近N-E向, 可能反映了中、古生代受特提斯域影响的构造痕迹, 甚至可能更早的华夏古陆N-S向拼贴的痕迹。

课题组获取的地球物理场、基底结构、主要断裂、岩浆和区域沉积分布数据资料, 以及对近海地质构造环境特点、资源分布和地质灾害状况的分析, 为海洋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海洋综合管理、沿海工程建设保护等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成果资料也纳入908专项“数字海洋”信息基础框架的构建。

对海南岛周边区块海底底质进行了研究, 识别出调查区经历了全新世3个古环境演变阶段;发现近1500年来调查区的沉积环境与海南岛物源区及邻近华南大陆温湿的气候环境密切相关;甄别出调查区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污染程度变化的三个历史阶段, 完成编著了海南岛近海沉积地球化学与环境演化专著及论文多篇。

通过对长江口外、黄海南部以及杭州湾象山港至三门湾等三个区块的调查资料分析研究, 将浅地层剖面划分1~2个地层层序, 追踪了3~5个反射界面。发现调查区内存在浅层气、埋藏古河谷、沙波等三种潜在的地质灾害类型, 并对其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了分析, 对其存在的范围进行了圈定, 可为海砂开采及光缆施工等项目提供服务。同时绘制了典型界面埋深图和典型剖面解释图。

通过对长江河口水下三角洲等三个区块海底地形地貌调查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研究, 编制了相关图件和报告, 进一步探明了调查区域潮流沙脊的形态及其分布特征, 其成果为相关部门与行业应用提供基础资料。

基于区块调查数据, 揭示了区块内两处近东西向、槽脊相间线状地形和海底沙波地貌, 初步探讨了该线状地形的成因。区块地形地貌调查研究成果有助于进一步研究末次盛冰期以来的古长江流路。

识别了区块内8条不同尺度的槽脊相间线状地形, 对比了相邻区块、相邻区域和不同时空的海底沙脊特征, 认识到该区块线状地形是标准的海底沙脊, 其主要成分为含碎贝壳细沙。

基于908专项调查的多波束等数据资料, 对东海陆架沙脊分布和成因机制进行了研究, 取得了新认识。融合多波束测深等多种数据资料, 对东海陆架线状沙脊进行了识别、分区和分类研究, 建立了沙脊脊线分布图谱。根据沙脊走向和空间上的组合关系将沙脊群划分为7个分区, 识别并划分了类河口湾沙脊和开阔陆架沙脊。认为冰期-间冰期旋回所导致的海平面大幅升降是陆架沙脊广泛发育的主因, 古长江输送到陆架的丰富沉积物为沙脊形成提供了物源, 海底负地形对沙脊走向起到约束作用。基于沙脊空间分布特征、海平面变化和古潮流场的研究结果, 将东海陆架沙脊演化分为4大阶段, 分别对应14.5ka BP前、12~14 ka BP、11.5~9.5 ka BP和9ka BP后。

2006年以来, 在《中国科学》等期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多篇;获得青岛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 获得浙江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1项。

2. 水体环境调查

国家908专项水体环境调查与研究自北到南共设立了10个任务单元, 而长江口邻近海域区块是其中任务量最大的一个准同步观测海区的调查和研究任务。课题组经过历时3年的艰苦工作, 在国家海洋局908专项办和海洋二所908专项办的正确指挥与领导下, 在承担任务各单位广大科技人员和船员的共同努力和密切配合下, 克服重重困难, 圆满完成夏、冬、春、秋四个航次海上调查任务, 按期完成了海洋考察任务, 同时对获得的海量数据和样品进行整理、分析和研究, 基本掌握区块海域的物理海洋、海洋生物与生态、海洋化学等海洋环境现状, 更新相关的资料和图集, 深化了对海洋环境要素的时空分布、变化规律、形成机制、制约因素等的认识, 为海洋环境综合评价、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海洋防灾减灾、海洋管理和环境保护等提供基本依据。项目在长江口夏季水体底层缺氧现象、长江口外的锋面、河道—近岸—陆架营养结构和生物多样性的空间分布等问题上取得了重要进展。在科技部、国家海洋局的支持下, 课题组在此研究基础上提出“我国近海典型缺氧区业务化监测关键技术与示范研究”, 得到了国家支撑计划重点项目资助。

我国近海水体遥感调查任务利用多颗卫星遥感资料, 进行中国近海连续9年的水色、水温环境遥感调查, 实现对我国近海和邻近海域海洋环境参数大范围、长时相遥感调查, 为相关课题的调查与研究提供规范的水色、水温卫星遥感产品资料, 弥补传统调查手段在时空连续性等方面的不足。同时, 通过此次水体海洋遥感调查, 展示了卫星遥感技术与常规调查手段在我国海洋调查中的互补作用, 体现当前我国海洋观测体系的立体性。本项目取得的主要成果为中国近海连续9年 (1998-2006年) 的旬、月统计七种海洋环境因子遥感专题产品数据集和专题图件。项目融合处理Sea Wi FS、AVHRR、MODIS、COCTS、MVISR等近十颗海洋卫星遥感资料, 制作连续9年长时间序列的海洋环境因子遥感专题产品, 这在国内尚属首次。

3.“数字海洋”

根据国家“数字海洋”信息基础框架的总体构想和本项目建设的目标, 海洋二所“数字海洋”节点的主要建设内容为海底资源与环境、水体环境与数值模拟和海洋遥感等三个专业领域的科研信息服务系统, 以及支持这三个科研信息服务系统和与国家“数字海洋”总节点衔接的系统业务应用能力建设。

海洋二所“数字海洋”信息基础框架节点建设进展与成果如下:网络建设工作已经完成, 并已集成到“数字海洋”集成框架之中, 实现与主节点服务器之间正常的数据交换;进行了“数字海洋”海洋二所节点集成框架部署和使用培训, 地球物理基础数据库管理系统开发, 专业信息产品制作、元数据制作和信息产品发布培训, 保证每一个子节点负责人能够自行上传信息产品和将信息产品加载到“数字海洋”原型系统中;实现了信息产品在“数字海洋”数据仓库中成功入库;目前已完成了地球物理专业的基础数据库设计和管理平台开发;海洋水色遥感信息系统也是海洋二所节点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Arc SDE和自主开发的空间数据库引擎为中间件进行数据库操作, 开发模式采用JZEE构架, 后台采用Oracle 10g大型数据库。

“数字海洋”虚拟现实系统开发。虚拟现实系统是“数字海洋”可视化表达的重要手段, 用虚拟现实系统表达和展示“数字海洋”建设成果是海洋二所节点的一个重要特色。虚拟现实系统的软、硬件建设已基本完成, 将进一步开展海底科学专业模型的开发制作工作。

“数字海洋”项目“多源海洋信息融合技术研究”课题组开发了海表温度、海面风场和海表波浪的融合模型, 并集成到一个软件平台上, 形成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可示范运行的多源海洋信息系统。

海洋环境卫星专用遥感新产品的开发和更新技术成果:继续实时接收了本年度的HY-1/COCTS、FY-1MVISR、EOS/MODIS和NOAA/AVHRR等海洋环境卫星遥感资料;在卫星资料及相关定标定轨信息可用的前提下, 完成从零级产品到三级单轨遥感产品的处理, 处理出2009年第四季度五个融合产品。

三、管理经验

1. 领导重视、组织机构健全是专项工作顺利实施的重要前提与保障

在国家海洋局908专项办的指导下, 海洋二所成立了以法人代表为组长的专项领导小组, 成立了以主管所领导为组长的质量监督小组, 由“海洋二所908专项办公室”具体负责海洋二所908专项各项任务的组织与实施。2010年2月, 为了加强对项目质量的控制, 又成立了总工办, 为专项任务的落实作好组织保证, 强化了专项的组织和执行力。

2. 强化全过程管理理念、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是专项保质保量完成的支撑体系

海洋二所908专项办负责管理908专项日常工作, 制定了“海洋二所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及“海洋二所908专项质量管理实施方案”, 建立了专项质量管理体系。2004-2009年海洋二所承担的908专项任务主要集中在调查类项目, 严格执行“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管理办法”, 有序开展各项工作, 认真抓好规章制度的建设及落实, 抓好每一关键节点的检查和每一调查内外业的质量控制。如编制科学合理的《航次调查作业计划》《质量保证实施计划》, 制定应急预案, 把责任落实到个人, 发挥首席科学家、党支部、专业组长及每一个人的作用, 保证安全而规范地开展各项调查研究。倡导多学科交流合作, 团结配合, 最大限度利用资源从而保质保量地执行908专项任务;同时加强人员上岗培训, 提高质量意识;抓好仪器设备以及数据质量等方面的管理工作。

为了加强对项目质量的管理, 将内部检查与监督从科研发展处分立出来, 于2010年2月成立了总工办, 并建立海洋二所专家库, 负责项目实施期间的内审与检查。通过对908专项项目的完成质量进行检查与指导, 加强了对项目实施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与管理, 为908专项任务的完成质量提供支撑与保证。

3. 注重成果凝练、延伸专项影响, 促进良性发展

通过六年的908专项调查与研究活动的开展, 取得了丰硕的调查成果, 科学家们并没有将研究停留在调查任务结束之时, 而是及时地总结与梳理908专项调查中出现的一些难题与现象, 又提炼出新的科学问题。如在水体调查研究基础上提出“我国近海典型缺氧区业务化监测关键技术与示范研究”, 受到了国家支撑计划重点项目资助。通过“重要海湾和河口湾的淤积灾害及防治”任务研究的拓展和深入, 课题组的主要成员还获得了一个国家基金面项目及一个青年基金项目的资助。通过“我国海岛调查研究”等任务的实施, 完成的“海岛调查规范” (行业标准) 和“海岛界定技术规程”已开始在我国海岛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气候变化和近海环流变异对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影响”开展了资料收集的工作, 初步模拟了我国近海的环流在1950-2007年期间的环流变化;同时课题组还密切关注2010年2-3月渤海海冰对我国渤海环境及其长期影响, 并针对渤海海冰淡化的国家需求, 提出了“渤海海冰淡化的环境效应评价”的项目申请。许多课题所取得的成果受到多个单位的重视, 正积极地推广应用。

篇4:项目第二阶段报告

创业教育是应对人口压力和减少青年失业的一个有效策略,能够为年轻人提供相关知识和能力,使他们在终生历程中都能应对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挑战。创业教育还有利于促进人力资源开发和社会公平,能够帮助弱势公民获得体面的工作,从而摆脱贫困,实现可持续的生计。

发展创业教育有助于巩固和增强全民教育(EFA)行动的成就,全民教育是UNESCO在教育领域的重要行动计划。近年来,人们对全民教育的概念以及为个体工作和生活作准备的基础教育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和反思。随着越来越多的儿童和成年人接受并完成小学教育,教授他们工作世界所需要的技能变得越来越重要,以使他们获得有尊严的工作,并支持他们自身及其家庭成为令人尊重和有价值的社会成员。创业教育特别有助于与生活技能相关的全民教育目标的实现。

许多创业教育项目都是由非政府组织、地方社区和协会、援助机构及私立部门以非正规的方式实施的。UNESCO和英国StratREAL基金会合作实施的“阿拉伯地区创业教育”行动的目标是支持促进中东和北非地区相关国家制定创业教育政策,并将其纳入到国家发展规划及正式的教育体系中。把创业教育纳入到教育体系中能够增强整个教育体系的针对性、适切性和质量,并使青年人充分参与到他们所在社区的社会经济生活中。

在计划的第一阶段(2009~2010年)中,已经对埃及、约旦、阿曼和突尼斯四个国家开展了创业教育的案例研究,并出版了一个综合分析报告。案例分析和综合报告对所涉及国家教育体系中创业教育的实施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估,并确定了一些较好的实践。

在计划的第二阶段(2010~2012年),UNESCO向约旦、黎巴嫩和摩洛哥三个国家提供了相关的技术支持。本报告力图对这三个国家所实施的相关行动进行总结,并对其在整个计划实施中获得的经验和教训进行综合分析,以期为该地区或世界其他国家把创业教育纳入教育体系提供参照。

在计划的第一阶段(2009~2010年),已经对约旦进行了案例研究,研究主要关注约旦教育体系在不同领域对创业教育的实施情况。约旦教育体系从基础教育到中等层次的学术与职业教育都强调创业能力的培养,2003年制定的教育改革计划规定,培养学生的创业生活技能和思维是约旦教育发展的主要目标。但案例研究表明,尽管该国已经制定了良好的创业教育政策,但需要改进政策的具体实施,特别是关于技能导向教学和积极进取创业态度的培养方面,需要重点改进。

在计划的第二阶段(2010~2012年),约旦已成功开展各种活动,促进把创业教育计划纳入到教育体系中,所涉及的活动如下:对相关政策和法律的评估;发展创业教育计划概念矩阵;调查职业前学科;发展教师指南;组织专门的创业教育研讨会。

为促进各种活动的有效实施,以把创业教育纳入到教育体系中,约旦成立了一个策划指导委员会(Steering Committee,SC)。委员会由教育部代表、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部代表、TVET理事会代表以及约旦UNESCO全国委员会和UNESCO驻安曼办公室代表组成。SC的职责是发展创业教育的相关监督和评估机制,以督促创业教育计划和相关政策的实施。

由于对创业教育的现有政策已经有了很好了解,创业教育计划工作小组也包括所有有关机构的代表,如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其负责在制度层面执行各种活动,涉及行政的利益相关者。工作小组通过举行正式和非正式的各种论坛,实现了如下目标:制定明确的创业教育概念;建立创业教育计划概念矩阵;对职前教育的教材进行分析及对创业技能进行调查;制定工作计划;为利益相关者组织三个入职培训小组,包括学校校长、教育管理者、课程专家等,便于实施工作计划和分享创业教育概念矩阵。

在将创业教育计划纳入到教育体系的第一年里,所涉及的机构和利益相关者已经成功开发了相关的指导方针。在这项工作中,SC已经建立了一个广泛的由有关政府部门、国际TVET机构、非政府组织(NGOs)和私营部门组成的网络。这个网络可以进一步促进把创业教育融入到约旦的教育体系中。

尽管计划的第一阶段已经在很多方面取得了成功,但时间和经费成为制约整个计划进一步实施的重要挑战。人们已经认识到,虽然很多机构已经实施了创业教育计划,但这些计划很多是在正式的教育体系之外实施的,因此很难进行协调。对于创业素养概念的理解也面临很大挑战。尽管面临这些挑战,但利益相关者都表现出进行创业素养培训的强烈愿望。

在计划的第二阶段,2010~2012年,黎巴嫩的创业教育计划是由八个阶段组成的,其首先建立了一个高级协调委员会。协调委员会主要成员包括:教育研究和发展中心主席、职业技术教育主任及其顾问、黎巴嫩工业协会代表以及协调委员会执行者。协调委员会的职责包括: 制定创业教育的方针政策,并把其纳入到教育体系中;确立创业教育计划的实施机制;对计划的实施进行监督和评估。

计划的第二步是建立执行委员会,委员会成员包括其他利益相关者,其职责包括:获得关于黎巴嫩及其国外创业教育项目的相关信息;确定相关措施,把创业教育项目纳入到已有项目中;确定创业教育的实施计划;与协调委员会及其他相关利益者进行交流。

两个委员会建立后,分别选择了10所普通中等学校和10所TVET学校,同时涉及公共和私立部门,并考虑到地区均衡发展的要求,进行实验计划的实施。在其中3所学校为教师和校长组织了3次研讨会,向其介绍创业教育的概念,并促进关于计划实施情况的共享,共有60名教师和校长参加了研讨会。通过与教育专家合作,对普通教育课程进行了修订,使其运用UNESCO和ILO提供的创业教育资源,把创业教育计划纳入到基础教育和中等教育中。2012年夏天,还对培训者进行了创业素养方面的培训。

考虑到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相关创业技能和理念方面起着关键作用,黎巴嫩把创业教育计划的重点放在了教师和校长上。计划在把创业教育的基本原则纳入到教育体系方面以及促进国家创业教育课程开发方面是成功的。计划的成功和持续依赖于多方面因素,尽管灵活性是必要的,但制定恰当的执行规划并建立合适的管理机制对于计划的持续推进仍非常关键。同时,积极组织相关研讨会,推动相关利益群体积极促进黎巴嫩进一步把创业教育纳入到教育体系中。

就摩洛哥来说,创业教育计划第二阶段(2010~2012年)的重点是使教育和培训机构积极接受创业教育,并将其纳入到正式的教育体系中。在教育政策和协调水平上,该国已经成立了一个由教育部、卡萨布兰卡学院代表等组成的工作小组,并开展了如下工作:对摩洛哥教育体系中创业教育的现状进行评估;组织一个学习日,为把创业教育计划纳入进来制定路线图;为专家小组组织一个培训日;确定相关利益者,努力实现信息共享。

计划的第一步是对教育体系中创业教育的实施开展评估。为此,建立了两个委员会,一是负责开展评估,二是负责制定专门计划,促进创业教育在教育体系的实施。对创业教育实施的评估表明,能力本位教育有利于促进创业教育在各种课程中的实施;分权化更有利于促进创业教育的灵活实施;应该增强对于创业教育的认识,并进一步倡导创业文化和精神。

为促进计划的实施,专门为教师、管理者、社会和经济及企业部门的利益相关者组织了一个学习日活动。在学习日中,组织两次研讨会,主要研讨主题包括:在教育体系中纳入创业教育计划时应考虑的因素,能力本位学习,开发必要的工具和框架,各利益相关者间合作的重要性。在计划和目前的教育背景下,发展创业教育的国家框架被认为是把创业教育纳入教育体系中及进一步促进创业教育有效实施的基础。为此,专门组织了一次培训研讨会,建立了国家专家小组,包括地区协调者、学校管理者以及教师培训中心代表。研讨会主要探讨了建立创业教育计划国家战略,以及制定创业教育计划国家框架。此外,还在与相关机构(包括摩洛哥国内及整个阿拉伯国家)建立联系及合作方面付出了很大努力。计划的实施表明,摩洛哥在把创业教育计划纳入到教育体系方面已经付出了很大努力,并且正在积极开发相关的国家战略。所获得的教训包括:创业教育应该纳入到各个教育层次中;需要修订相关课程,把创业文化纳入进来;计划的成功实施依赖于良好的指导框架,以及对各利益相关者的恰当培训和指导。

摩洛哥尽管在短时间内取得了很大成就,但还面临诸多挑战,如对创业教育的概念在不同背景下有不同理解,即使在国际层面上也没有明确定义;在国家层面上,缺乏对计划的有效协调,以及有创业教育方面经验的专家。此外,为促进计划的有效实施,在资源的整合方面也面临挑战。

在“阿拉伯国家创业教育”这一项目的第二阶段,约旦、黎巴嫩和摩洛哥3个国家通过与UNESCO-UNEVOC和UNESCO驻阿拉伯地区办事处合作,努力把创业教育纳入到各自的教育体系中。在3个国家中,都有一个强烈的愿望,就是政府部门和私立机构都把创业教育概念纳入到教育体系中,并努力建立技能导向的教学课程。在计划的第二阶段,3个国家都对现有政策框架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约旦的教育体系目前已经对创业教育有了很好的认识,黎巴嫩和摩洛哥正规划发展创业教育的相关政策框架。

建立相关协调机构对于未来计划的可持续实施是非常关键的。有效的协调对于计划的成功实施起着关键作用。协调机构的主要作用是促进一系列广泛参与者和利益相关者间的交流。尽管让一些普通教育机构参与到创业教育中来非常容易,但让正规教育体系之外的利益相关者认识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进来是非常困难的。

发展相关的行动计划是创业教育实施的必要机制,这对于摩洛哥等没有创业教育政策的国家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人们已经认识到,尽管在政策层面的承诺已经非常强烈,但还需要进一步建立有效的实施机制。在各国案例中,3个国家都已经与该领域的利益相关者和专家合作,正在努力制定相关机制。在摩洛哥,仅仅是确定该领域的专家名单就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目前,已经采取相关行动,建立了一个国家创业教育专家小组。

使教师参与到创业教育计划的实施中也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因为他们是把创业教育成功纳入教育体系的关键驱动者。特别是在黎巴嫩,其计划实施的重心就在于教师的积极参与。既然教师是主要的实施者,制定教师指南,并为其和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定期培训就显得非常重要。总体来看,鉴于创业教育的性质,鼓励公共和私立部门的利益相关者积极参与进来,并在技能本位学习和创业活动间建立联系都成为创业教育实施的重要前提。

总体来看,实验计划是非常成功的。通过实验计划的实施,推进创业教育已经成为政府议程的优先事项,并采取了许多行动,确保其有效实施。然而,各国在时间和经费方面还面临很多挑战。在3个国家中,计划在各个时间点都面临被推迟的挑战。由于计划的实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治支持,同时,由于对创业教育概念的理解在3个国家和国际层面上都不是非常准确,把创业教育纳入到教育体系中来还需要持续的时间投入和政治承诺。

篇5:项目第二阶段报告

第二阶段活动总结

根据第一阶段管理提升活动开展的情况,多项工作流于形式,质量不高,未能意识到管理提升的深层意义,导致第一次的不良考评。首先,在活动过程中不良考评只是对于完成规定动作完成程度不完善的考评。既然是活动,就有活动的考评规则。其次,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管理提升活动已经升入人心,对于活动的理解已经不仅仅是分数的考评而已,现今已经上升到成为转型后项目部“修炼内功”的阶段,不断地自查整改,梳理分析,加强各项工作的有效推进。玉树项目部管理提升活动进入第二阶段以来,严格按照管理提升工作方案的要求,再一次地迅速出击、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在领导机构成员的带领下,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并组织协调督促指导项目部各部门、基层各单位深入开展管理提升活动。到目前为止,项目部全体进入了整改措施、落实整改方案的工作环节。

从整体上看,玉树项目部管理提升活动第二阶段工作具有以下特点:

一、加强活动组织机构,精心组织

按照公司及分局管理提升工作活动的总体部署,为全面贯彻落实活动相关精神,加强对管理提升活动的指导协调工作,项目部管理提升活动领导组通过责任分工进一步明确了各小组成员的工作职责,同时,针对管理提升活动督导组对玉树项目部人员配置的建议,项目部

1为了避免活动过程中主要负责人变动频繁,影响到今后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临时增设了管理提升活动办公室,加强了原有的管理提升活动机构小组的设置,更加科学合理化,更加人性安排,也提高了活动过程中的工作效率,实行了活动各项工作的具体人员固化,通过新机构的出现,进一步明确了责任分工,为管理提升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一把手”工作落实到位,统一思想,高度重视阶段性工作

2013年03月18日,项目部召开管理提升活动专项会议,在会议中进行再动员,项目部常务副指挥长曹奇、以及项目部副经理层参加会议,同时在会议中通过全员宣贯的方式进行管理提升活动相关会议文件以及公司领导讲话的学习,全面推进前期活动中的各项整改工作,为下一步专项提升、协同推进地工作安排做好阶段性的基础工作。会议中工区常务副指挥长曹奇对第二阶段的工作提出要求,对制定整改措施、落实整改方案,以及第二阶段专项提升、协同推进工作做了具体安排。

管理提升对于很多人来说,在没有进行全员宣贯的情况下,项目部还有部分员工仍然认为管理提升仅仅是一项活动形式,通过文件的再学习和相关领导的讲话,领会到管理提升不仅仅是一项活动,更是一项不折不扣的全员参与、全员提高的过程,以个人的提升带动部门提升,以部门提升带动项目部提升,以项目部的提升带动分局乃至公司的提升。同时以往管理相关活动的开展注重的是打基础、练内功;而今管理提升活动的开展,更注重的是专项提升,在项目部所属各部

门的管理上精雕细琢。活动的开展就是通过不断改变项目部的管理方式、夯实项目部的管理基础,促进项目部更好更快地转型升级、科学发展。项目部领导同时也针对第一阶段工作的不良考评,会议中要求重新定位项目部管理提升的定位和工作要求:第一,重新定位,从项目部利益出发,统揽全局,再次充分认识开展管理提升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二,根据第一阶段自我整改中的问题,明确下一阶段的目标,把握工作重点,确保管理提升活动取得良好的成效;第三,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确保管理提升活动取得实效。在会议的开展中采取全员座谈的方式,通过沟通交流的良好互动,更挖掘了基层员工对于管理提升活动本真的思想动态,以集体的力量献计献策,充分发挥员工的主人翁精神,在 “一把手”全员宣贯的力度下,高度地统一思想,认真地做好管理提升第二阶段的各项准备工作。

三、加大项目部宣传力度,营造活动氛围

为有效地推动项目部管理提升活动的顺利进行,项目部认真贯彻落实公司及分局开展管理提升活动的工作部署,项目部根据分局第一次的督导评价,加大项目部的宣传工作,以项目部所属各部门为个体单位,进行宣传稿件的征集,通过深度挖掘项目部的成功经验以及以往工作中的失败教训,并结合各自部门的工作实质情况,全面开展管理提升主题宣传活动。项目部坚持以稳定、鼓励和正能量的宣传为依托,充分利用公司及分局网络,充分增强信息宣传的能量。通过活动简报的形式反映近期“规定动作”内容节点、每项内容完成情况以及推进过程中的具体信息。项目部大力开展板报的宣传工作,利用项目

部板报宣传为载体,积极发动项目部员工进行宣传稿件的征集。可喜的是项目部员工参与稿件工作的积极性很高,形成了6个成功经验以及2个失败教训的稿件,以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形成的稿件真实、深刻,扎实地站在部门的专业和项目部的角度上认真地进行撰稿。稿件涉及面也比较广,经营与技术上的共同短板、房建项目现场人员的素质问题形成了深刻的失败教训,同时房建项目合同管理、竣工资料的成功组卷、扎三城镇住房的生产管理经验、冬季施工中谈管理、农民工工资监控力度的浅谈以及10KV电网工程改造的管理经验都成为项目部成功经验的最佳稿件。稿件的征集中再一次地发动了全员、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凝聚了共识。在深化学习成效的同时,项目部将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在稿件的撰述和征集过程中更加推动了管理提升工作的深入。

四、认真做好部门制度梳理工作,为对标分析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针对近期开展活动以来挖掘出的各项瓶颈及短板问题,最终反映项目部所属各部门内业管理及基础工作不扎实的问题,然而管理提升达到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与标杆单位或者标杆行业开展“对标找差”活动,通过完善的对标体系及指标,全面开展对标及第二阶段的各项工作。3月19日项目部以管理提升为推手拉开了2013年的工作帷幕,在管理提升活动的契机下,认为不足之处主要在于管理基础工作的薄弱和对标分析工作不到位,同时两者之间又存在一脉相承的关系。首先要做好对管理制度的梳理,梳理工作的完善在于各部门内业的整理、修订以及最终的实施,管理制度的梳理是对标工作的首要前提,认识到问题后,项目部积极行动,对于项目部现行的管理制度的适用性进行了认真地分析,并且对各管理部门的业务流程进行了梳理,并在近期准备开展《五分局核心制度汇编》的学习,采取全员宣贯,相应制度与对口部门贯彻学习的方式,并结合项目部相关制度的梳理,进行制度的修整,为同期开展的对标分析打下工作基础。并于03月22日—03月23日进行的管理提升“三谈”会议中,初步制定了对标单位,以及对标所需着手的工作事项,结合部门实际工作情况以及工作管理中的短板和瓶颈问题,初步拟定出需要对标事项,同时也要做好其他兄弟单位来本项目部进行对标工作的具体事宜。

五、大力开展第二阶段管理提升专项研究工作

玉树项目部结合实际工作,在管理提升活动过程中查找出2个发展瓶颈和5个短板的薄弱问题,并形成了7项专项研究方向和计划书。专项研究是在结合玉树项目部施工特点和专长的情况下,并有针对性、有特色、有重点地开展。研究的方向实际,都是突出玉树项目部现目前的重点问题。例如:人才培养与储备;房建项目工程造价预算问题,这两个瓶颈已经在工作中突显出来,成为研究的对象。加之玉树项目部是非水电行业,新型的房建项目也表现出管理的短板问题,房建项目现场管理人员合同管控意识薄弱;房建项目现场管理人员的能力素养亟待加强;协作队伍的安全管理需加强;协作队伍农民工工资发放监控力度欠缺以及援建项目物资管理保障机制需加强等5个短板问题,这就形成了7个专项研究的方向以及相应的计划书。第二阶段就是要将7个专项研究进行提升,在多措并举的实施下进行协同

推进,最终形成措施整改,固化制度。

篇6:课题第二阶段总结报告1

转眼间开学已一个月了,我们学校的课题“小学英语有效教学情境的研究”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课题研究工作已步入正规。在这一段时间里,课题组在学校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在教研室领导的精心指导下,认真地开展了研究工作,通过全体实验人员的齐心协力,踏实工作,课题组在研究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特别是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的意识已增强。为了使我们的课题在下阶段的研究中更有成效,达到预期的研究目的。现将本阶段研究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本阶段主要工作

1.制定本学期课题组工作计划

在总结前面所研究项目的基础上共同研究讨论,制定出本学期的研究计划,然后整理成文,并打印出来。要求老师按所制定的计划有步骤的实施研究工作。并认真做好记录。

2.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理论

新课程标准对“教师只是课程的执行者”的陈旧观念进行批判.通过理论学习,让我们课题组成员真正认识到,我们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材是为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服务的.我们现在使用的外研版实验教材,联系生活更加紧密,语言优美,结构精巧,主题鲜明,人物形象丰满,等等方面都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我们课题组合理分工,密切合作,从多角度创设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课题的胜利开展铺平了道路。

为了使课题研究走进教师的心中,触摸新课程标准的实质,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课题组组织了多种形式的理论学习。

(1)集中学习

每周定期集中学习,及时掌握小学英语英语的新理念、新方法,学后对照自己的教学理念、方法,写出自己的反思,使学有所感,学有所获。

(2)分散学习

要求课题组成员每周利用读书活动的时间,无论报刊、杂志、网络等方面的教学新作,都可学习,并作好学习记录。

(3)走出去,请进来

我们课题组部分成员到德州、聊城等地参加活动,拓宽了认知视野,拓深了研究视角,在理论上有了更多的收获。

3.课题研究步入正轨

(1)抓好实效课堂

课题研究是为教学服务的,教学重点在课堂,创设实效课堂,利用学生英语固有的学习优势,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他们学习英语的态度,是我们课题组研究的关键。例如,对学生的学法指导,由于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水平、对素材的占有程度直接影响其英语知识的丰富性和新颖性。英语是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一个没有丰厚知识的人,很难理解应用。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本中、现实生活中的英语教育资源,激发学习英语兴趣,优化英语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英语教育体系,从而拓展素材积累的时间和空间,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这样才能实现英语课程标准的目的: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2利用学生不同的学习优势成立学习小组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情况,在课堂上以不同的学习优势互相搭配为原则来划分小组,不同程度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优势分工不同,这样每一个同学都能体验到学习的愉悦,基础比较差的同学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行长,提出疑问,让水平较好的学生给予解释,接受帮助。这样做一方面有利于提高课堂合作学习效率,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使得基础较好的学生与基础较差的学生都有各自的责任与任务,在小组活动情境中不断成长,最终提高学生的总体素质与成绩。

(3)写好研究反思

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使教师积累经验,使每个教师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逐步提高,我校要求课题组教师每月写一篇反思。

二.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上一篇:鸟鸣啁啾散文下一篇:除夕夜幽默祝贺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