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良好睡眠习惯的培养

2024-07-28

小班幼儿良好睡眠习惯的培养(共11篇)

篇1:小班幼儿良好睡眠习惯的培养

小班幼儿良好睡眠习惯的培养

(一)生活中培养。

孩子良好睡眠习惯的培养是一种养成教育,需要在一日生活中坚持不懈。

1.示范讲解法。

小班孩子,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通过观看情境表演 《小娃娃睡觉》,使他们知道好娃娃睡觉是轻轻走进卧室,坐在自己床上脱衣服,睡觉时小手放右边,被子盖好,眼睛闭好。娃娃睡醒有小便时会自己悄悄地去小便。起床穿好衣服后要去小便、洗手、喝水。我们告诉孩子,只有睡觉好,吃饭好,身体才长得棒。通过观看表演,孩子们亲眼目睹记得住,有效果。

2.利用儿歌进行教育。

在一日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儿歌来配合生活习惯的培养。我们通过歌曲《小猫小猫你别吵》培养孩子要轻轻走进卧室。当有的孩子忘记时,我们会及时提醒他:“轻轻走,像小猫一样没声音”,使孩子明白进卧室需要保持安静。通过儿歌“小朋友,来睡觉,小小手,放放好,小眼睛,闭闭好,安安静静睡得好”,使幼儿明白安静睡眠的道理,在音乐声中就会较快地入睡了。

3.表扬鼓励。

我们在培养过程中,利用“看!我最棒”评比栏,通过贴小红花的形式表扬午睡中做得好的小朋友,要求小朋友向他学习,这样也有利于孩子良好睡眠习惯的养成。

(二)游戏中练习。

利用角色游戏进行练习。小朋友当妈妈,喂娃娃吃饭,哄娃娃睡觉,帮它叠好被子,把娃娃的手放在被子里。娃娃睡着了,妈妈会轻轻地走不发出声音。在游戏中幼儿巩固了在生活中培养的良好睡眠习惯。

(三)家园共育。

培养孩子良好的睡眠习惯,必须坚持一贯性、一致性的原则,需要班里三位教师共同配合,一致要求,也需要家庭配合教育,这样效果才好。我们利用开学初的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生活作息制度,我们对生活卫生习惯培养的要求-内容-方法,要求家长与我们密切配合,同时利用家园联系薄、来园离园时与家长的交谈,和家长一起研究、探讨孩子的教养问题,做到家园共育。

通过我们的探索-实践,幼儿养成了良好的睡眠习惯,促进了幼儿身体的健康发展。

篇2:小班幼儿良好睡眠习惯的培养

小班幼儿年龄小,可塑性很大,经过合理的教育和保育,孩子会形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从小养成生活的规律化,可以在人脑的兴奋和抑制活动中建立起具有一定节奏的动力定型。我们在培养中持之以恒不断强化,以促进孩子形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一、午餐后到午睡前这段时间。遵循不做剧烈运动,又有利于食物消化和吸收的原则,恰当地组织幼儿餐后活动

1.幼儿自由选择活动区。

引导幼儿选择一些安静的活动:如看图书、系扣子、穿珠子等。

2.师生交谈。

教师照看幼儿送餐的同时,可对吃完饭的幼儿个别进行交谈,谈一些孩子喜欢的话题:如大风车里的动画片。这样可以密切幼儿和教师的关系。

3.散步。

根据每周的教育目标,领着幼儿自由地到户外观察散步,谈论自然景象,丰富幼儿的感知觉。

二、卧室保持安静

因为睡前组织了安静的活动,所以孩子的大脑皮层逐渐适于进入抑制状态,为了使卧室保持安静,我们培养孩子:

1.轻声走进卧室。

告诉幼儿走路要象小猫,轻轻走路没声音,比一比谁拖鞋换得快还不出声音。

2.临睡时保持安静。

我们在培养孩子学习脱衣服时,对能力强自己能脱衣服并能折叠好的幼儿,用点头、微笑加手势来表示他们做得真棒,使他们信心倍增;对能力弱,需要帮助的幼儿我们允许他们轻声对小朋友或教师提出请求。这样可以养成幼儿之间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

3.学习按顺序脱衣服并放在固定位置。

午睡前要求幼儿先脱裤子,折叠方法是裤腿对折;后脱上衣,折叠方法是:“扣子找扣眼,袖子找袖子,两个好朋友,见面握握手”。最后再对折一次将衣服放在床的右侧。

4.养成正确盖被子的好习惯。

为了使幼儿养成正确盖被子的习惯,我们利用儿歌进行教育:

“掀开一扇小门,轻轻慢慢钻进,再把小门关紧,快快闭上眼睛。”

这样孩子们在儿歌中学到了盖被子的方法。

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所采用的方法有:

(一)生活中培养。

孩子良好睡眠习惯的培养是一种养成教育,需要在一日生活中坚持不懈。

1.示范讲解法。

小班孩子,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通过观看情境表演 《小娃娃睡觉》,使他们知道好娃娃睡觉是轻轻走进卧室,坐在自己床上脱衣服,睡觉时小手放右边,被子盖好,眼睛闭好。娃娃睡醒有小便时会自己悄悄地去小便。起床穿好衣服后要去小便、洗手、喝水。我们告诉孩子,只有睡觉好,吃饭好,身体才长得棒。通过观看表演,孩子们亲眼目睹记得住,有效果。

2.利用儿歌进行教育。

在一日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儿歌来配合生活习惯的培养。我们通过歌曲《小猫小猫你别吵》培养孩子要轻轻走进卧室。当有的孩子忘记时,我们会及时提醒他:“轻轻走,像小猫一样没声音”,使孩子明白进卧室需要保持安静。通过儿歌“小朋友,来睡觉,小小手,放放好,小眼睛,闭闭好,安安静静睡得好”,使幼儿明白安静睡眠的道理,在音乐声中就会较快地入睡了。

3.表扬鼓励。

我们在培养过程中,利用“看!我最棒”评比栏,通过贴小红花的形式表扬午睡中做得好的小朋友,要求小朋友向他学习,这样也有利于孩子良好睡眠习惯的养成。

(二)家园共育。

培养孩子良好的睡眠习惯,必须坚持一贯性、一致性的原则,需要班里教师共同配合,一致要求,也需要家庭配合教育,这样效果才好。我们利用开学初的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生活作息制度,我们对生活卫生习惯培养的要求-内容-方法,要求家长与我们密切配合,同时利用家园联系薄、来园离园时与家长的交谈,和家长一起研究、探讨孩子的教养问题,做到家园共育。

篇3:小班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培养

一、利用多种形式培养习惯

小班幼儿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念儿歌、做动作是他们特别喜欢的,根据这一特点,可以利用儿歌来培养幼儿的生活卫生习惯。将日常生活中经常做的事,如吃饭、洗脸、刷牙、梳头等,编成儿歌。使幼儿通过娱乐的形式学会本领。比如我班的《吃饭歌》“小调羹手中拿,一口饭一口菜,吃饭时不喧哗,垃圾放进小盘里,自己的饭菜都吃光,桌面地面都干净。”幼儿边说儿歌边做动作,玩得很是带劲。每次吃午饭前再一起说一说,玩一玩。吃饭时再比一比谁说到做到,这样幼儿在说一说、做一做、比一比的过程中逐渐掌握了吃饭的要领。通过儿歌的方式培养幼儿的生活卫生习惯,幼儿乐学、易学、易记,增加兴趣,效果显著。

幼儿故事以其口语化的语言,优美的景色,典型的人物形象塑造,生动的情节,深深吸引着幼儿,幼儿从故事中可以增长知识,发展智力,并受到感染和教育,懂得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比如,我发现刚入园时小班部分幼儿挑食、偏食、边吃边玩,有少部分幼儿甚至连吃饭用具都不会拿,面对饭菜束手无策,只会坐等,更不用提自己独立进餐了。每次孩子们吃完饭,桌上、地上就一团糟。针对这一情况我就开展了讲故事活动,我给他们讲了《大公鸡和漏嘴巴》,通过故事,幼儿知道了吃饭时如果东张西望,注意力不集中,就会造成桌面、地面、身上不干净。每次吃午饭时在我的提醒下,绝大部分的幼儿能够对照大公鸡要求自己,认真吃饭,爱惜粮食。借助故事对幼儿进行生活卫生习惯的培养,比空洞的说教更易于让幼儿理解和接受,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二、引导幼儿学会自我服务

培养孩子的生活卫生习惯,还需要从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入手,引导幼儿把生活卫生习惯的要求逐渐主动自觉地落实到行动上,学会自我服务。《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健康领域的指导要点中明确提出“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我在实践中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有效的尝试。

(1)采用多种形式。采用游戏、儿歌、故事等幼儿喜闻乐见的形式指导幼儿学习和掌握生活自理的基本方法,如穿脱衣服和鞋袜、洗手洗脸、擦鼻涕、擦屁股等的正确方法。

(2)提供生活自理的条件。例如,我班在活动区角提供一些纸箱、盒子,柜子供幼儿收拾和存放自己的玩具、图书或生活用品等,并提醒家长为幼儿准备的衣服、鞋子等简单实用,便于幼儿自己穿脱。

(3)提供宽松的心理环境。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对幼儿的尝试与努力给予肯定,不因做不好或做得慢而包办代替。我班有一个小朋友生性胆小、平时也不爱说话,动手能力较弱。秋天天气渐凉,衣服渐多,中午午睡时他坐在那儿不动,似乎等我去帮他脱衣服,我悄悄地走到他身边,轻轻地摸着他的头,微笑着鼓励他:“自己试着脱衣服,老师相信你是能行的。”他真的慢慢地脱起来,在自己的努力下终于完成了,他对我露出了开心的笑容。这既培养了他的自我服务能力,也逐渐培养了他的自信心,利于该幼儿形成良好的情感和个性心理品质,又有什么不好呢!

三、家园合作共育幼儿习惯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指出:“良好习惯之养成与否,家庭教育应负重要的责任。”的确,家庭是幼儿健康成长的第一个生活场所,幼儿的很多时间都是在家庭中度过。我们常常遇到这样几种典型的情况:1很多幼儿在幼儿园里能够保持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但是一回到家里就完全变成了另一副模样。2父母本身就没有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3有的父母在培养幼儿习惯时,时而执行时而不执行。要改变这些状况,就需要重视家长工作,就需要加强幼儿园与家庭的密切联系,只有让孩子做到了在家与在园一个样,良好习惯的养成才有真正的意义。

针对以上几种典型情况,在家长工作上,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1通过家长会、家访、家长园地、家园热线等途径积极向家长宣传养成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重要性,帮助家长掌握一些科学的家教方法,引导家长正确教育幼儿并请家长在家中做好幼儿的榜样。2在家园联系园地中提出近期幼儿生活卫生习惯的目标、要求及提出请家长配合的内容。这样便于家长了解幼儿园的要求,在家庭中保持一致,做到家园同步。3根据家长反映幼儿在家出现的生活卫生习惯问题,及时进行集体或个别教育。通过以上几条途径,我班教师与家庭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实现了家园同步同态,使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得以巩固、强化。

总之,小班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教师有长久的耐性、坚实的态度、和蔼的言语,还要有一颗爱幼儿、包容幼儿的心。它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配合。相信只要我们持之以恒,一定可以通过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摘要:好的习惯要从小养成,好的习惯成就事业。幼儿的生活卫生习惯养成应该注重以下方面:确定阶段性培养目标;利用多种形式培养习惯;引导幼儿学会自我服务;重视家长工作。

篇4:小班幼儿良好睡眠习惯的培养

睡眠作息规律睡眠环境睡前饮食

一、提出问题:培养婴幼儿良好的睡眠习惯刻不容缓

睡眠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很多与婴幼儿生长发育有关的激素都是在每个睡眠周期里分泌的,如生长激素是在睡眠周期里以脉冲形式分泌出来的,因此,婴幼儿睡眠好,生长激素分泌的就多,其身体发育的就好。老话说的婴幼儿睡一觉长一点是有道理的。睡眠的另外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能够促进脑的发育,有明显的益智作用。睡眠还能起到很好的储能作用,帮助婴幼儿更好的玩,更好地学习,促进智力发展,所以睡眠是相当重要的。众多的研究结果和日常生活中的经验都让我们感觉到,睡不好的婴幼儿吃不好、玩不好,特别难带。并且睡眠质量特别差和睡眠特别不规律的婴幼儿,身高和体重都受到非常大的影响。

然而,很多研究都表明,在现阶段,婴幼儿的睡眠质量并不尽如人意。2012年3月17日,“中国婴幼儿睡眠健康专题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儿童保健部主任王惠珊公布了一组数据:在美国,20%~25%的婴幼儿存在睡眠行为问题,其中超过一半是“夜醒”;而在加拿大魁北克省23.5%的5月龄婴儿不能连续睡眠6小时。婴幼儿的睡眠问题已经引起全球专业领域的注意。同时,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欧美国家仅有20%~30%的婴幼儿存在睡眠问题,而在中国,这项数据高达76%。大会执行主席、北京儿童医院教授刘玺诚介绍:“在国内,婴儿期的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入睡和持续睡眠困难,所出现的问题可持续到幼儿期甚至儿童后期。”这些研究结果都表明,现在婴幼儿的睡眠习惯不够好,没有好的睡眠习惯,自然也就没有好的睡眠质量,因此,从新生儿就开始培养婴幼儿一个良好的睡眠习惯已经成为全球婴幼儿养育和教育领域里不可回避的一个课题了。

二、深层分析:不良睡眠习惯的表现及原因

将专业教师的工作经验以及大量的家长感受经验作为感性认识,将大量的研究结论作为理性认识,从而总结归纳出婴幼儿睡眠不良习惯主要有睡觉少、睡觉晚、睡眠浅等几个典型的特征,其中睡眠没有规律、睡眠环境差、睡前吃太多、与父母同床睡、家长的不当回应方式和生病是影响婴幼儿睡眠的几个主要原因。

案例一:用妈妈的话说ww是个睡觉特别怪的婴幼儿,她有时候一整天都不睡觉,妈妈想要休息一会儿都不行。有时候她又会一睡不醒,下午睡上3个小时,甚至4个小时。晚上也是,有时候睡得特别早,甚至没有吃完饭就睡着了,有时候又到11点还不入睡。对这个问题,ww妈妈头疼不已……

案例二:ss婴幼儿的睡眠从出生到现在2岁了一直都是不错的,但是据妈妈反应,最近一段时间由于家里经常有爸爸的朋友聚会,ss经常感到很兴奋,明明到了睡觉的时候,他硬是坚持不睡,直到很晚,他还不睡,最终困得厉害了,就开始发脾气,哭闹,但是就是不肯上床睡觉……

案例三:qq从出生到现在3岁了一直和妈妈同床睡,因为妈妈觉得这样可以照顾qq更加方便些,但是最近一段时间,qq会经常出现夜里醒来的现象,有时候是因为妈妈的胳膊搭到了qq的身上,不舒服而醒的,有时候因为做了噩梦醒的,有时候妈妈也不知道什么原因qq就醒了,并且还表现出很伤心的样子……

案例四:ll从出生都现在2岁多一直都有晚上睡前喝一大瓶奶的习惯,妈妈觉得这样婴幼儿可以晚上不饿,就能睡整夜觉了,但是也正是这样,ll一直都被这个问题困扰,妈妈发现每次喝奶后,ll不仅不能很快入睡,反而更加精神了,要玩一会儿才能睡觉,并且睡不了多大一会儿又会尿醒……

以上描述的是婴幼儿睡眠不良习惯的几个比较典型的案例。其中案例一中的ww是个睡眠极其没有规律的婴幼儿,她有时候由于白天不睡觉,玩的很累了,不能吃晚饭就睡着了,那么婴幼儿就是饿着肚子睡着的,自然不能一觉到天亮就要饿醒了,并且饿着肚子睡觉对小年龄段的孩子来说,也会影响营养的吸收。ww有时候白天睡得太多了,晚上她丝毫不感觉困倦,自然就不能正常入睡,导致睡觉时间不够,长久下去必然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从而影响身体发育。因此,培养婴幼儿有规律的睡眠习惯,该睡觉的时候睡觉,该玩的时候就好好玩,是培养婴幼儿良好睡眠习惯的第一步。案例二中的ss婴幼儿出现的睡眠问题主要是由于睡眠环境改变,或者说睡眠环境差造成的。由于家里经常有朋友聚会,婴幼儿到了睡觉的时间不能有一个安静的环境,反而是一个嘈杂的环境,并且家里有聚会,灯光自然是很亮的,这些都能够让婴幼儿兴奋,让婴幼儿觉得现在还不到睡觉的时间,就不肯入睡,实际上婴幼儿的身体生物钟已经指示应该睡觉了,这样内外环境的矛盾,使得婴幼儿疲惫不堪,心情烦躁,长此下去,除了影响身体发育之外,恐怕对婴幼儿的心理发展和情绪控制能力都有不良的影响。案例三中的qq出现睡眠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与妈妈同床睡造成的,新华社上海3月20日专电(记者刘丹)报道称,“与‘单独睡儿童相比,“与父母同床睡”的儿童,患就寝习惯不良、睡眠焦虑、夜醒、异态睡眠、睡眠呼吸障碍和白天嗜睡等症的几率高出10倍。”qq所遇到的问题正是这个原因,随着婴幼儿慢慢长大,睡眠时需要的空间会越来越大,與妈妈抢床的现象就会很突出了,妈妈为了保护婴幼儿,通常都是挤在床边上入睡,长期下去对妈妈的健康不利,同时妈妈有时候难免会压着婴幼儿,轻者导致婴幼儿不舒服,做恶梦,重者还会导致婴幼儿窒息,甚至死亡,因此,和父母同床睡也是婴幼儿不良睡眠习惯的一个突出表现。案例四中的ll遇到的睡眠问题主要是由睡前吃太多造成的。专家建议在婴幼儿入睡前半小时内不要给婴幼儿吃大量的食物,以免影响婴幼儿的消化系统,从而影响睡眠质量。因为如果婴幼儿在入睡前摄入大量的食物,ta的肠胃就会处于工作状态,那么婴幼儿的大脑就会处于兴奋状态,难以入睡,等婴幼儿玩了一会儿,食物基本消化完毕了,婴幼儿的睡觉时间就延后了,婴幼儿由于困倦,很快就睡着了,但是之前吃的食物经过消化产生的废物——大小便却要被排出了,因此婴幼儿就容易尿床,湿漉漉的床单让婴幼儿很不舒服,婴幼儿也容易醒来,从而耽误了婴幼儿的睡眠时间,影响了婴幼儿的睡眠质量。

三、对症下药:基于解决问题的角度培养婴幼儿的睡眠好习惯

1.制定生活作息表,形成良好的生活和睡眠规律。这一习惯应该从新生儿就开始培养,在婴幼儿6~8周时,妈妈就可以着重培养婴幼儿获得白天和黑夜的感知,培养睡整夜觉的好习惯。根据婴幼儿的气质类型和身体发展情况,为婴幼儿制定生活作息表,什么时候该喝奶了,什么时候该玩,什么时候该睡觉都要相对有规律,在婴幼儿身体状况良好的情况下,尽量按照作息表的时间进行作息,如果婴幼儿在该玩的时间困了,妈妈尽量不要由着婴幼儿睡过去,多引逗婴幼儿玩一会儿,让他在该睡觉的时间睡觉。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婴幼儿就能够获得稳定的生物钟,能够在正确时间里做正确的事情,配合身体发育的需要建立良好的睡眠和生活习惯。

2.遵守生活规律,为婴幼儿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在婴幼儿睡醒了的时候,妈妈尽量和婴幼儿好好玩,保持室内光线明亮,不要刻意回避噪音,如电话铃声、电视声、洗衣机的声音等,而在婴幼儿需要睡觉的时候,妈妈则要刻意保持房间光线暗一点,保持房间安静,告诉婴幼儿这是睡觉的时间了。如果有时候生活规律出现变动,如家里有有朋友聚会,或者外出旅行,那么也尽量不要打乱婴幼儿的睡眠规律,在婴幼儿需要睡觉的时候,尽量全家人配合一下,保持一个安静和舒适的环境,让婴幼儿快快睡眠,补充能量。

3.鼓励婴幼儿自己睡,尽量不要和父母同床睡。从新生儿开始,就要为婴幼儿准备好自己的小床,如果婴幼儿不是特别的心理需求(比如依恋期的形成,安全感的建立敏感期等)则鼓励婴幼儿在自己的小床上睡,即使婴幼儿在妈妈的大床上睡着了,也鼓励家长把婴幼儿抱到自己的小床上睡。开始分床的时候可以让婴幼儿的小床与妈妈的大床挨着,给婴幼儿一种安全感和亲近感,慢慢的可以把婴幼儿的小床推到一个单独的房间,让婴幼儿自己睡,但是可以适当地开着门,让婴幼儿知道当他遇到任何问题时,爸爸妈妈随时都可以过来帮助他。在婴幼儿独自睡在小床上的时候,爸爸妈妈一定要给予婴幼儿鼓励和支持的眼神,告诉婴幼儿妈妈很喜欢他能够勇敢地自己睡,而不要过多地去看婴幼儿有没有睡着,表现出不放心和内疚的表情。这样坚持下去婴幼儿就会认为自己睡觉是一件自然的事情,而没什么特别,那么婴幼儿的睡眠好习惯也就养成了。

4.培养合理的饮食习惯,不要在睡前给婴幼儿吃太多的食物。妈妈要根据婴幼儿的情况,摸索出婴幼儿的食量和消化规律,如果婴幼儿容易半夜肚子饿,可以在晚餐时,给婴幼儿适量地加大一点辅食量,在婴幼儿入睡前的半个小时再给婴幼儿喝半瓶奶。在婴幼儿入睡时,帮助婴幼儿排便,并更换舒适干爽的尿布,然后让婴幼儿香甜安静地入睡。

四、小结

婴幼儿的身心发展离不开好的睡眠质量,而良好的睡眠习惯是良好睡眠质量的保障,因此,每一位婴幼儿的教养者都要重视婴幼儿的睡眠问题,根据婴幼儿的睡眠情况,找到每个婴幼儿的睡眠规律,从而配合相应的睡眠和生活作息安排,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使婴幼儿睡得甜,吃得香,玩得好,快快乐乐,健健康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专家称婴幼儿睡眠问题多由不当看护造成.新京报,2012-3-27.

\[2\]父母必看:寶宝20个睡眠问题.中国搜狐母婴频道.

\[3\]刘玺诚,王惠珊.婴幼儿睡眠与成长.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12-14.

\[4\]麦坚凝.婴幼儿常见睡眠障碍及对策.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2,(04):364-366.

篇5:小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这种习惯是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的。最初,孩子是一张白纸,孩子会按照家长或成人的要求去吃、睡、玩,去处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游戏及其它活动,久而久之,这种安排发展成一些较少变化的行为方式,这就是人们平时所说的习惯。习惯是逐渐养成的,但它一经形成,改变起来就非常困难。幼儿期儿童可塑性大,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这一时期培养好习惯比较容易,即使有了不良习惯,纠正也比较容易。因此,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使他们有好的生活节奏,这对孩子一生的成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作用。

一、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内容:

今天我们要说的是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指幼儿在科学引导的基础上,经过多次练习所形成的、符合幼儿身心发育特点的良好的生活常规及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良好的卫生习惯、饮食习惯、睡眠起居习惯、与个人生活有关的行为习惯等。今天我们准备了几个小品,希望大家通过看小品、进行讨论,改善自己的对孩子生活习惯培养中的教养方式,让孩子从小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进餐:

良好的进餐习惯包括:

(1)、正确地使用餐具,独立进餐。(2)、进餐时不大声讲话,不东张西望,专心进餐。(3)、养成不挑食、不偏食、不剩饭的好习惯。

幼儿园里经常有家长向老师“诉苦”——“我的孩子在家吃饭要喂;”“我的孩子在家从不吃青菜”;“我的孩子在家吃一顿饭要一个多小时”„„总之,提起孩子在家的吃饭问题,多数家长百般无奈、倍感头痛。可是,令家长们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孩子入园才一个多月,在幼儿园吃饭却很少有问题。同样是吃饭,为什么孩子在家和在园的表现会有天壤之别? 原因1:饭菜不一样

幼儿园的饭菜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制作,注重形象的外观和漂亮的颜色,激发孩子们的食欲;饭菜制作中多以小、碎、烂为主,因为幼儿园的孩子大多喜欢小巧的食品,特别是小一点的孩子,他们畏惧大块的食品,因为怕吃不完。而家里的饭菜通常没有把小孩的因素考虑进去,孩子和大人吃一样的饭菜,大人们或许还不知道:这样的饭菜对小孩子来说,“干饭太干了,青菜太长了,肉太硬了。”因此他们吃几口就不想吃了。

建议:家长不妨看一些儿童食谱书,为孩子准备适合的饭菜,相信孩子一定会吃得喷喷香。食物中不要加入太多刺激性的调味品,如葱、姜、蒜、辣椒等;食物不要切得太大块,以免孩子一看到就有吃不下的感觉;食物的分量不要太多,而且要在孩子真正饿的时候再给他吃; 原因2:要求不一样

幼儿园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进餐的时候,孩子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专心吃,不允许离开座位、东张西望、和同伴交谈,更不存在边吃边玩、边看电视的现象,因为专心,所以能品尝出饭菜的美味,吃得快。

建议:孩子到三岁左右,家长就该引导他乖乖地坐着吃饭,不可边吃边玩。在吃饭前,应将孩子的玩具全部收起来,进餐时尽可能排除引发孩子玩的因素。并尽可能将看电视与吃饭的时间错开,这也需要父母能以身作则。孩子吃饭的地方应该相对固定。营造愉快的有利于孩子专心进餐的氛围。吃饭时不准做其他事情,即使到了他最喜欢的卡通片时间,宁可让他看完再吃饭,也不要边吃边看,影响食欲。不要讨论孩子的饭量,也不要在孩子面前谈论什么好吃,什么不好吃。原因3:在幼儿园不吃零食

在幼儿园,孩子偶尔一餐吃得少,老师也不会在中途给孩子添加食物。在两餐之间,老师会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尤其是户外体育运动,孩子有了足够的运动量,就有饥饿感,下次进餐时一定会吃得很香。建议:

要限制幼儿吃饭的时间,告诉他们吃饭时间一结束,就把饭菜撤走,坚持让孩子知道:这顿饭不好好吃,要等到下一顿才能吃。限制零食。进餐前一小时不吃零食,即使一块饼干也不能吃,以免抑制正餐食欲。每天必须给孩子一定的运动量,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消化。采取少盛再添的方法。给孩子做个好榜样。不要借助冷饮、巧克力、可乐来引诱孩子吃饭,这样只会使情况更糟糕。家长备忘录:

以故事或其他小朋友为模仿的对象,激励孩子好好吃饭,长得健康聪明。

以渐进的方式鼓励孩子:先给孩子少许的饭菜,只要一吃完,即给予鼓励。

让孩子参与布置吃饭的环境。例如摆碗筷、凳子等,也能使孩子建立对食物的兴趣 穿衣服:

给孩子适当穿衣原是很普通很简单的事情,但由于过分紧张使很多家长乱了方寸,尤其在患病发热时总要给孩子穿上厚厚的衣服,往往是很暖和的天气,却穿2-4件毛衣,1-2件厚外套,寒冷天气就穿更多。现在刚到秋天,发现班级里的孩子穿很多的衣服。这本凝聚长辈爱心的一件件衣服不但没起到意料中的作用,反而会加重病情,另发热的患儿不能好好散热,体温更高。多衣多病,这是儿科医生随意所说一句话,却是临床工作中的总结。给孩子穿太多衣服,一动就满身大汗,这样更容易感冒

到底穿多少衣服合适呢?其实小朋友新陈代谢快,产热多,应该比我们穿得少,只要小孩手脚暖和就可以了,要是你实在不放心,可以比大人多穿一件就足够了。让孩子学着自己穿脱衣物,因为这总有一个从不会到会的过程。

篇6: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叶城幼儿园 王燕萍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此话道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行为日久成习惯,习惯日久成性格,性格日久定前途。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正如陶行知所说的“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的确,良好的习惯是孩子进步的阶梯,而不良的习惯一旦形成,等长大了,再想纠正已十分不易。俗话说:“三岁看大,八岁看老。”正是这个道理。孩子早期获得的经验,将在一生中留下深刻的痕迹。因此,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当前幼儿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幼儿品德教育的重点。

根据小班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注意力的不稳定性以及好模仿的心理特点,针对幼儿目前的需要,对幼儿进行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是小班学期中的重中之重。本文主要结合自己工作以来的幼教经历,联系自己教学实际,针对如何培养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初浅谈谈自己体会和见解。

一、良好的行为习惯主要是指什么,包括哪些方面?

良好的行为习惯,主要指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其中包括生活行为习惯,卫生行为习惯,礼貌行为习惯,爱学习、爱劳动的好习惯,礼貌交往、文明举止等等。

二、在一日活动中,小班幼儿呈现的行为习惯。

行为习惯始终呈现在小班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按其呈现的形式归纳为:生活活动行为,运动活动行为,学习活动行为和游戏活动行为。

生活活动暂不作交流。运动活动:

1、不独占、争抢活动器械,学习轮流使用器械和与同伴一起玩。

2、行动时能听从指挥,集合时能迅速找到自己的位置;分散活动时能认真活动,不在场地内任意追逐。

3、爱护体育器具,轻拿轻放,玩后会放回原处。

学习活动:

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专题讲座

1、能正确的搬椅子,不推挤,椅子轻轻放。

2、能保持正确的坐姿(以感觉自然舒服为宜)。

3、安静的倾听,说话先举手,发言时站姿自然大方。

4、活动时不乱动桌上放置的学具。游戏活动:

1、能与小朋友一起友好地玩,不大声喊叫。

2、知道玩具是大家的,不争抢和独占玩具,学习轮流着玩,会互相谦让。游戏中能运用“请”“谢谢”“不用谢”“请你给我玩好吗?”等礼貌用语,与同伴商量着玩。

3、爱护玩具,不把玩具放在嘴里,轻拿轻放玩具,能自觉拣起地上的玩具,不擅自将喜欢的玩具带回家。

4、游戏时,愿意听信号做相应的事情。

5、自由活动中会和同伴友好地玩,不推人、打人,不在场地上乱跑。

6、自由活动时能注意保持衣服的整洁,不故意在地上爬滚,不玩脏物。

7、不摘花草树叶,爱惜公物,不随地涂痰,乱扔纸屑、脏物,注意环境整洁。

三、从实际案例中分析与思考

实录一:在玩大型玩具的时候,孩子们总喜欢停留在上面的小亭子里面不肯下来,于是出现了推挤的现象。

实录二:在一次户外游戏活动中,旗旗站在那大声的哭了起来,我连忙跑过去,问怎么了,旗旗边哭边指着祯祯手说:“这个红色的圈是我的,她抢我的圈。”

实录三:乐乐是个控制能力和约束力比较弱的孩子,在一次户外活动结束时,我请小朋友把器具整理好,然后排队。当我带着孩子们排好队准备回活动室时,发现乐乐还在原地玩皮球,当看到我们集合了时,乐乐把球一扔就跑了。

实录四:在一次谈话活动中,孩子们都安静的坐着,突然,华华连着坐着的椅子噗咚一下翻倒在地。孩子们都惊讶的看这华华。

实录五:集体活动时,老师请小朋友们都坐到前面来,乐乐飞快的揣起小椅子连拉带拖的往前走,在这过程中不小心碰到了几个小朋友的椅子。

实录六:游戏活动时,君君在追逐并大声尖叫着,其他小朋友捂起了耳朵。

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专题讲座

实录七:游戏活动中,浩浩着急的跑到老师跟前指着利利大声的说:“老师,她拿东西藏口袋里了!”

这些实录都是来自我们的一日活动中,反复的存在着每个环节,教师要及时的捕捉到孩子的点滴行为,及时的进行分析思考与处理,从而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针对这些实录,我们应该来分析处理呢?

(一)、寓理于生动活泼的谈话中。幼儿年龄小,对良好的习惯的形成并没有多少认识。因此老师在平时教学活动中要通过讲故事,唱儿歌等幼儿易于接受的方式,使幼儿明白不好的习惯会给人们带来危害。针对实录一,我会通过一个小小的谈话活动,通过挂图、事例的讲解,使幼儿了解不同做法的后果,让幼儿明白大家一起运动时不能拥挤,通过比较式的谈话让幼儿感受与同伴一起游戏的快乐,愿意与同伴分享游戏空间。

(二)、寓教于深动的角色扮演。通过扮演角色来再现活动场景,让孩子自己来判别对错,在角色中,通过教师或同伴正确的示范来帮助孩子解决活动中的存在的问题,为幼儿树立初步的判断意识和简单的处理方法。如实录二。

(三)、寓教育于反复的操作中。良好行为习惯并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需要有一个从陌生到熟练,再由熟练到自由化的积淀与形成过程。要完成这一过程必须反复操作,对控制能力相对弱的幼儿来说,重复操作尤其重要。正如实录三,乐乐没有把器具放回原处的习惯,我就会有意识的在一次次的运动游戏中反复让乐乐进行器具整理,从而形成不用提醒的前提下,乐乐会自觉、及时地将玩具放回去的好习惯。如果同时辅之以鼓励教育,充分发挥同伴的鼓励肯定作用,那么乐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就更有动力与信心了。

(四)、寓巩固于教师的身传言教中。实录四,当看到孩子连同椅子一起摔倒时,老师很多会因为自己教学的正常进展而轻描淡写的忽略了孩子这一行为,而以为是孩子不小心造成的。但是,值得关注的应该是这个现象的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或许是别的小朋友恶作剧,或许是这个孩子没有好好的坐造成的。而孩子的行为习惯的纠正与培养是不能忽略的。像这样的行为一般都是些顽皮的孩子造成的,单靠老师的说教是不足以要求孩子的,更要靠教师平时规范行为上潜移默化地引导和鼓励,同伴的榜样,以及及时的表扬与肯定才能逐渐养成的。同样,实录五中,教师的以身作则和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赞许,可以使正确的幼

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专题讲座

儿肯定自己,使其他的幼儿看有形象,学有榜样,这不但有助于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更是极大地促进了幼儿好习惯的巩固与提高。

(五)、寓教于儿歌与故事,音乐等多形式的活动中。

实录六中,孩子在随意性较大的区域游戏中大声的尖叫,那是小班幼儿固有的年龄特点决定的,很多时候教师会用“请轻声的说话”来引导孩子小声一点,但仅在这么一句提示的语言上对孩子的触动并不大,而且维持的效果也不长。针对这样的孩子,可以利用儿歌《小猫走路静悄悄》,故事《不打搅别人有礼貌》,让孩子从喜爱的活动中感受其中的乐趣,借助音乐活动中对节拍的控制来提高孩子自我的控制力与约束力。从而帮助幼儿养成轻轻说话,轻轻走路的习惯。

(六)、寓教于家园共育。

实录七中,针对孩子将材料藏于口袋中的现象,首先要分析孩子的出发点是什么,为什么要拿?可能是孩子喜欢这样的材料,可能孩子不是喜欢材料而是一个习惯性藏东西。对于这样一个不定性的可能,教师不能对其进行批评,而是要心平气和的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意图,从而与孩子进行商量:“如果喜欢的话,老师把它会送给你,但你要先让老师知道你喜欢它好吗?”在与孩子沟通好之后,不能忽视的是家长工作,当孩子离开幼儿,在家里时也不排除会有藏东西的现象存在。与家长取得一致的教育,确保孩子得到家园双方教育保持同步,才能提高教育的有效性,真正提高幼儿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总结: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中教师的作用:

(一)、教育环境的创设:利用故事、儿歌等孩子喜欢的形式对幼儿进行教育

小班幼儿年龄小,喜欢模仿,所以我们老师可利用故事、儿歌等教育幼儿。《玩具送回家》则可以让孩子们知道要把物品归放好,除了儿歌、故事,我们还可以通过图片教育幼儿,如:在楼道张贴正确行走的图片,提醒幼儿安全行走。户外排队,随机性较强,老师可以与孩子边念儿歌:“小手小手拉一拉,眼睛眼睛看一看,小脚小脚站站齐,火车火车要开了”等,小朋友就会很自然的跟着做了。又如在区角活动中,各个游戏中又蕴含着不同的行为习惯培养,如:游戏开始时搬小椅子,老师可提醒轻拿轻放,还可以以拟人化的口吻“抱抱小椅子,把你轻轻放”等。

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专题讲座

(二)、关注一日活动细节。

抓住日常生活的各个细节,把行为习惯教育始终渗透在一日活动中。一个人的良好行为习惯并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需要有一个从陌生到熟练,再由熟练到自由化的过程,要完成这一过程必须反复训练,逐步强化。一日活动包括了孩子在园的所有的活动,教师细微敏锐的关注是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

(三)、艺术的沟通。

不管孩子还是家长,他们都是一个完整的具有思维的复杂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尊,自己的想法,如何去站在他们的角度上进行艺术的沟通是需要我们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的积累的。用我最为通俗的话来说,首先是要去尝试理解,其次是为他们找可得益之处,再次是建议如何得意,最后是肯定他们的配合。我们很难向作家一样拥有华丽的辞藻和艺术的语言,但求我们老师有真诚的心。

五、对幼儿终身发展的可持续行为习惯教育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成功的,而是存在于生活的每个点滴中,是需要我们持之以恒的关注和引导的。我们老师(特别是新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去捕捉孩子的活动,要有一双灵巧的双手去创设环境,要有智慧型的分析与思考去反思活动,抓住一切时机,尊重孩子的个性,让不同的孩子都受到最好的教育,在帮助孩子塑造个性与习惯的同时,为孩子的终身发展考虑,让他们成为国家、民族的有用之材,成为对社会、家庭负有责任的人,这样才无愧于教育的真谛。

篇7:小班幼儿良好睡眠习惯的培养

小一班

张平

未来社会是具有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会。文明人,是一个国家进步与发展的标志。良好的卫生习惯作为文明人的素质之一,如何养成尤为重要。幼儿时期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的教育培养对于人的一生是致关重要的。具有良好交际行为特征的孩子,其德商与情商都很高。中国有句古训:“先入为主”。所以,对幼儿期的孩子进行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便是重中之重,是幼儿园课程内容之一,通过上学期在大班进行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在幼儿期对幼儿进行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为了在以后能更好地开展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我们小班本学期将从幼儿的卫生和常规习惯入手。具体实施办法:

一、幼儿行为习惯的分析:

良好的卫生习惯必须从幼儿期开始培养,其原因有:

第一,幼儿最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幼儿时期,对周围环境十分敏感,愿意听从成人的教导,喜欢模仿成人的行为,极易受到外界的刺激和影响,并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痕迹,行成一些定型的概念并逐渐养成行为习惯。但幼儿知识贫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差,学好学坏都在无意识之中。近墨者黑,近朱者赤,所以家长要特别注意对幼儿加强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尽力避免不良卫生行为对幼儿的影响。

第二,幼儿正处于生长 发育的旺盛时期,但也是十分娇嫩时期,如不养成良好讲卫生、爱清洁、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就会给身体发育带来危害,影响身体健康发育。

第三,对孩子的一生将会产生重大影响。因为幼儿的良好卫生习惯都是在平常生活中耳濡目染,自然养成的,所以它的形成并不感到困难。比如,家长平时教育孩子饭前便后要洗手、不要趴着或蒙头睡觉、经常洗澡、修剪指甲等卫生习惯。同样的,如果幼儿时期由于家长教育失当而形成了不良卫生习惯,成人后要想加以矫正就非常困难。

二、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内容

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包括: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卫生习惯包括:个人卫生。洗手洗脸的习惯,洗头、洗脚和洗澡的习惯,早晚刷牙和饭后漱口的习惯,剪指甲和保持衣服整洁的习惯等。除个人卫生外,还要养成不随地吐痰、大小便,不乱扔纸屑瓜果皮等。

生活习惯包括:饮食习惯。饮食要定时定量、不挑食、不偏食等。遵守时间习惯。要有生活规律,在规定的时间里就餐、睡觉、休息、学习和游戏活动等,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生活自理习惯。根据孩子年龄的特点,让孩子做一些自身的、家庭的力所能及的活,诸如:自己吃饭、擦脸洗脸、穿脱鞋袜、学习系鞋带、穿脱衣服、睡眠习惯。要培养幼儿养成独自上床、按时睡觉起床、保持正确的睡眠姿势、不骚扰他人等。

三、培养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方法

第一、通过儿歌、主题活动让家长和幼儿了解习惯养成的内容。

儿歌以其琅琅上口一直为小班幼儿所接受,因此,本学期我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加入与好习惯养成教育相关的内容,让小朋友学会儿歌,同时将所学的儿歌布置在《家长园地》,让家长和孩子们共同学习,真正做到家园共育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第二、守规则常坚持。

幼儿良好卫生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形成的,它是一个不断养成、不断巩固提高的过程,所以一定要有耐心、持之以恒。干任何事情都贵在坚持,不要今天这样,明天那样,应让幼儿“有章可循,违章必究”。在幼儿园中要建立合理的作息制度和必要的规则,可以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幼儿每天回幼儿园必须用毛巾擦手、喝水;饭前便后一定要洗手等,这些规则的制定幼儿必须遵守,最后习以为常,形成自觉的行动,严格地要求和幼儿的反复练习促进了良好卫生习惯的形成。第三、标准统一,家园合作,共同监督

活动中需要统一的规则,教师和全体幼儿要牢记于心,这样良好卫生习惯才能很好地培养起来。如果在幼儿园老师说“左”、家长又偏偏说“右”,模棱两可,小朋友无所适从,不知该怎么办,结果随心所欲,永远也达不到目的。如在要求幼儿喝水时,老师也应与幼儿同时进行,家长也必须做到,并在与幼儿共同活动中,做出洗手的正确方法,让幼儿模仿。第四、培养集体促个别

良好的班风可以约束个别幼儿不良的行为。因此,要善于发挥集体的力量来转变个别幼儿的不良行为。如:有些幼儿不喜欢剪指甲,老师可通过情境故事讲述形式教育幼儿要勤剪指甲,因为指甲长了很容易藏着细菌。在集体的合作和带动下,个别的幼儿就改变了原先的不良习惯。

第五、发挥榜样的作用

幼儿的模仿力极强,他们模仿的主要对象是教师,教师在幼儿的眼中是最伟大、最有权威的偶像,言行举止具有很大的感染力。为此,作为老师我们首先检点自己的行为,真正成为孩子的表率。幼儿在教师良好行为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自然也形成了好的习惯。另外,故事、诗歌、歌曲、影视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也有很强的榜样力和感染力,幼儿也很喜欢模仿。因此,教师注重引导幼儿接触好的艺术作品,通过这些最直接、最具体、最形象的影响来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第六、要求家长积极配合,形成家园教育环节的一致性

积极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定期召开家长开放日活动、家长经验交流活动.教师经常通过各种方法向家长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向家长宣传幼儿园生活常规及卫生习惯的要求和教育方法,让家长了解幼儿教育,要求家长密切配合,积极支持,取得教育的一致性,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各方面的良好常规及卫生习惯。

篇8: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点滴谈

学前阶段也就是3~6岁的孩子, 他们此时正处于人生的一个起点阶段, 一切的习惯的养成都要靠后天的培养。他们可塑性较强, 好模仿, 爱探索, 对一切事物感到新奇, 但其年龄小便决定了自控能力较差, 对是非的判断能力也较弱这些特点。这个时期是培养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一个敏感期, 一旦疏于教育指导, 就会让孩子沾上不良的习惯。因此, 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不仅促进孩子健康人格的发展, 更成了培养二十一世纪“新人才”的迫切需要。小班是幼儿接受学前教育的起点阶段。作为家长和老师都深知“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这一句话的意义所在。所以对小班幼儿进行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更是不容忽视。

一、营造良好的环境, 激发遵守规则的意识

教育学家杜威说过:要想改变一个人, 必须先改变环境, 环境改变了, 人也就改变了。首先, 我们努力为孩子们营造出一个丰富和自然的常规教育氛围, 其目的是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 从而激发他们自觉遵守规则的意识。如:在卫生间时, 小班幼儿自由散漫, 没有秩序可言, 在卫生间里玩水打闹是常事。因此我在更新布置环境时, 在卫生间里张贴上有关排队入厕、喝水和洗手, 以及节约用水等图片, 同时也给孩子们讲解这样的好处, 并及时给予表扬, 让孩子们学会遵守秩序, 自觉地排队, 渐而把这种良好的习惯慢慢变成自身的行为意识。

二、规范正确的行为, 成人应当以身传教

俗话说:“没有规矩难成方圆”, 我在翻阅了各种书籍和向前辈讨教了经验之后制定了一些行为标准, 主要包括:进餐、盥洗、睡眠、坐、站、走以及进入游戏区域、收拾玩具等。没过多久, 班里绝大部分的孩子渐渐适应并爱上了幼儿园的生活。

然而他们的思想还比较单纯, 对于这个世界的认识, 基本上还是一张白纸, 因此成人的行为举止都对他们有着重要的影响。而我们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 一言一行甚至是一个眼神也一样影响着孩子。因此, 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必须要严于律己, 时刻提醒自己要以身作则, 做好孩子的榜样。而在家里, 家人便是孩子们模仿的对象, 家人的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 所以我觉得作为父母也要严以律已, 言行一致, 做到言出必行, 同时还要不断自我反省, 自我充实和完善, 这样才能让家园共育达到更好的效果。

三、语言渗入指导, 巧用游戏强化练习

小班孩子的教育离不开故事、儿歌、歌曲这几种形式, 因此我们就充分利用这几种艺术形式的教育功能, 把大纲上常规习惯的具体要求编成故事或歌曲等, 然后再对幼儿进行良好常规习惯的培养。例如:班里有些幼儿总是喜欢咬指甲, 我们就通过讲述故事来告诉幼儿这样做的危害, 因为指甲里容易藏着细菌, 而且还会伤害小朋友的牙齿。再如:为了提高小班幼儿自己穿脱衣服的能力, 我们利用了儿歌《穿衣歌》, 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操作实践, 对儿歌的内容都能理解, 学习的积极性也很高。据家长反映, 孩子们在家中也能很好的应用, 教育效果甚好。用这样的方式悄悄培养了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再加上日常生活中不断的强化练习, 我班孩子的自理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游戏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占很重要的地位, 更是每个孩子都喜欢的活动。因此, 根据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点, 采取不同的游戏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个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对于小班幼儿来说, 在参与各种游戏时, 不断的去理解、接受, 渐渐再转化为他们自己的处事态度和行为意识, 最终形成习惯。因此, 在一日活动中, 利用游戏活动来加强幼儿常规习惯的培养也是一条很重要的途径。

四、善于细心观察, 抓住契机培养习惯

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 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细小且易被忽视的问题, 作为教师, 我们一定要细心留意并抓住契机, 从而抓住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机会。同时我们也要悉心留意观察每个幼儿的言行, 及时抓住良好的时机对幼儿进行教育。凡是幼儿亲身经历的事情, 在加以正确引导后都很容易就被他们理解和接受。如:掉在地上的点心袋子, 几个小朋友即便看在眼里, 也还是跨过去, 无一人把垃圾捡起来, 这时就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 我们必须积极引导幼儿怎样去做并对正确的行为及时给予表扬, 以此来巩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于小班幼儿的不良行为, 作为老师切忌不能仅仅加以指责便草草了事, 而应该正确的讲解示范, 让幼儿对这种行为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 我们必须要珍惜他们每次细小的进步, 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来激发他们继续努力。长此以往, 不仅培养了幼儿的荣誉感, 又巩固了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篇9: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关键词:幼儿;行为习惯;培养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4-139-01

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并且只能在生活的过程中建立和培养。

一、小班幼儿生活现状分析

初入幼儿园的小班孩子,有的不会“自己洗手”“自己吃饭”、不知道“物品玩具用完放回原处”大多数孩子有物品随意乱丢行为;不懂得有序地排队;部分孩子喜欢独占玩具、争抢玩具,不会与人商量;有个别孩子表现出对集体生活的不适应,拒绝参加各种集体活动等。一方面小班孩子愉快轻松的生活、学习需要有序的生活习惯来保证,另一方面孩子的年龄特点又不能接受老师简单粗暴的说教。根据以上情况分析,怎样融好习惯的培养于幼儿生活、学习、游戏的各个环节中,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自然地建立和内化生活常规,学会自我管理,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 ,我们认为教师必须正视班级实际情况,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承认孩子间的个体差异,关注孩子特有的学习方式和内心体验,用孩子喜欢和理解的方式缓慢地、渐进地帮助孩子建立和内化良好习惯。

二、采取适宜的策略

幼儿的内在需要是幼儿学习的动力,尊重小班幼儿的内心需要和感受是帮助他们学习良好生活习惯,尽快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的前提条件。基于上述考虑采取了以下几方面的策略。

1、图标先行,了解常规

图标、小贴画对于小班孩子来说并不陌生,图标、小贴画的形象性,直观性,趣味性不仅深深地吸引着小班的孩子,也符合小班孩子认知事物的规律和特点,小班孩子喜欢图标,愿意和图标“对话”, 这时教师可以用图标或小贴画来帮助幼儿理解什么是常规,如,把各种玩具的照片拍下来做成图标贴在相应的玩具柜上来指示和提醒各种玩具应放在什么位置。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水果或小动物图片贴在自己的物品上,帮助孩子区分自己和别人的学习、生活用品。再如培养孩子喝水习惯,开始的时候他们不知道怎样排队有序接水,老师帮着接水可行但浪费时间且孩子得不到锻炼,一排 “脚印”图标轻松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喝水多少用“小星星”贴花表示,“小星星”不仅鼓励孩子们多喝水,常喝水,教师也可以一目了然地知道每个孩子都喝了多少水,以便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和干预。

2、情感迁移,培养习惯

由于小班孩子自我控制和坚持性都相对较弱,虽然在图标的帮助下孩子知道什么东西该放在哪里,但往往会出现个别物品随意乱丢,这时教师利用情感迁移把“家”的情景迁移过来,所有的玩具和学习用品都有自己的“家”,图标就是它们“家”的标志,当有的孩子因粗心放错物品时,教师只要说“××找不到家了”或“××找错家了”孩子们很快就会自我检查,及时地把相应的物品放回原处。因为在他们看来找不到家或找错家都是一件令人伤心的事情,他们不愿意让玩具“伤心”。把自己对家的依恋迁移到玩具、用品上,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自我管理。

3、游戏相伴,巩固习惯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游戏也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对于小班孩子而言他们更喜欢游戏,更需要游戏。游戏也是幼儿的日常生活。小班孩子虽然有了接纳、认同同伴意识,但常处于自我中心状态,他们不太会谦让和协商,他们的游戏大多为平行游戏,往往出现好几个幼儿都要玩一个玩具的现象,教师除了同类玩具多准备几份外,还要引导幼儿不争抢玩具,学习与人商量轮流玩等办法解决幼儿游戏中的冲突,“给我玩一下好吗”、 “你玩一会我再玩吧”、“我们一起玩好吗”这些与人商量的表达与交流都要在教师创设的具体游戏情境中以游戏的方式练习达成。虽然有些孩子有点不乐意但知道这是游戏也会遵守规则把玩具让给其他孩子,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养成与人商量和共同游戏的习惯。用游戏的方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既是游戏也是幼儿的生活。

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他们的学习方式和学习速度是不同的,教师要承认和尊重孩子之间的个体差异,针对部分适应能力较差的儿童,教师要放慢培养速度,引导孩子在游戏情境中逐步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4、故事渗透,内化习惯

良好习惯的养成离不开教师正面的鼓励和有针对性地指导,但这“只是促进幼儿养成良好习惯的外部形式和方法,而让幼儿了解和懂得行为的意义和价值,才能够真正地使幼儿的良好行为得到内化,自觉维持和保持良久。”怎样才能让幼儿明白行为的意义和价值呢,生活故事不仅生动有趣,故事的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孩子们易于理解和接受,通过听完故事后的讨论,孩子们会逐渐明白 “我要和大家一起玩,不争也不抢”,“我会一个跟着一个走,慢慢下楼梯”“我会和小朋友一起收玩具”等。还可以精选一些与良好生活习惯有关的图画书,通过和幼儿一起阅读和讨论这些生动有趣的图画书帮助幼儿了解良好的卫生习惯对健康有益。当孩子们明白了这些道理后会把外在要求变成自己的自觉行为。

5、家园共育,养成习惯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教育资源,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需要家长和幼儿园的共同努力,家长不仅要及时关注和表扬孩子的点滴进步,还要做到身体力行,做好孩子的榜样,因为孩子尤其是小班孩子更喜欢模仿学习。

总之,良好的习惯是社会生活中人们文明有序生活的重要保证,好习惯的培养必须从娃娃抓起,幼儿期是人生的起步阶段,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幼儿今后更好地融入社会与他人和谐相处,树立自信,健康快乐地成长非常有益。

参考文献:

[1] 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家长必读》幼儿园分册

篇10:浅谈小班幼儿卫生习惯的良好培养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小班是幼儿跨入集体生活的一个转折点,也是进行卫生习惯常规教育的关键期。幼儿刚刚进入一个新的生活环境,幼儿离开熟悉的家庭成员和家庭环境进入陌生的幼儿园,接触陌生的同伴和老师,对于这些不同的个体,进入幼儿园后要使其在体、智、德、美得到不同程度的充分发展,并为今后的发展打基础,最关键的工作是培养好他们卫生习惯的常规。在新环境中建立新的规则,培养卫生习惯相对容易些;同时,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也决定了教师进行常规管理的有利条件。因此,对小班幼儿进行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培养是极为重要,是小班的核心课程之一。那么,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呢?在实践中,我总结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与家长沟通,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

班上幼儿独立性较差,在和家长沟通交流中得知,幼儿依赖性强,多数幼儿在家是成人喂食的,更由甚者是追着喂,哄着吃。卫生习惯差。当孩子进入幼儿园后,由于生活卫生习惯的变化,口味的变化,环境的变化,由在家的几个大人围着转到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进餐问题。开学后,我们发现幼儿偏食、挑食的现象较严重。但幼儿饮食习惯的可塑性较强,就有意识地进行了良好进餐习惯的培养,及时地纠正他们的不良饮食习惯,使孩子从小就养成自觉、良好的进餐习惯以及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采用儿歌等艺术形式培养良好卫生习惯常规。

1、我们通过儿歌如“小手真有用”、“小手洗一洗”。让幼儿了解小手的作用,学会洗手的方法。手接触外界物体最多,最容易受到污染。特别是孩子,由于好动更易将不洁东西上的病毒、病菌附在手上,如果饭前不洗手,就会将手上的细菌吃进体内而生病。因此,洗手对保持皮肤清洁,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十分重要。通过小竞赛,让幼儿掌握洗手的顺序(挽袖、打湿、打肥皂、手心、手背、手腕,用清水洗净,甩手上的水),刚开始学时,一不注意,孩子们的袖子就弄湿了,借此机会,我就给孩子们做示范——挽袖,并一边洗手一边教幼儿说:“搓搓手心一二三,搓搓手背三二一,手指头洗仔细,小手腕别忘记。”这样,孩子们把洗手当作游戏,使幼儿养成食前洗手的好习惯。

2、不要吝啬表扬和鼓励。我很注重情感教育,经常与孩子谈“爱”,我们把“爱”融进一天活动当中,如吃饭好、睡觉好、来园不哭、有礼貌的孩子,老师经常会说:“宝贝,真乖,老师爱你”。我还注意捕捉幼儿在园一点点的进步,及时在孩子的父母面前表扬他,亲亲他的小脸或摸摸他的头以表示鼓励或奖励小贴贴。

3、我在幼儿常规培养时经常采用一些游戏的方法,教会孩子怎样做,懂得遵守每条常规的道理。例如:我用木偶表演的方式向孩子介绍一日生活的常规,让孩子多次练习,他们就会做了。良好常规的建立需要我们老师做个有心人,平时加强检查,坚持不懈。

三、坚持教育的一致性。

一个班级中,三个搭档老师在教育方法上的一致性,是

良好卫生习惯常规形成的关键。如果三个老师的卫生习惯常规不同,幼儿就会无所适从。例如:“XX老师要求幼儿在上完厕所后洗手,XX老师要求只要不是大便都可以不洗等,这样一来孩子就很茫然,那么这样一来孩子的卫生习惯就很难养成。

四、通过榜样进行正面教育。

模仿是幼儿重要的学习方法,特别是小班幼儿的模仿更为强烈,并且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而向小班幼儿提供学习榜样,是小班幼儿进行行为练习,形成良好卫生习惯的必要条件。每个幼儿都有闪光点,抓住优点进行表扬,其他的幼儿就能起到榜样与鞭策的作用。例如:“我班上的幼儿可儿,上完厕所后,能主动去洗手,我及时进行表扬和鼓励,班上几位不爱讲卫生的幼儿听了心痒痒的,孩子同样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表扬。后来班上的孩子也慢慢参与便后洗手的好习惯,久而久之,我班上的幼儿都能及时做到上完厕所后洗手,因而幼儿主动讲卫生的习惯就形成了”。在日常卫生习惯中,千万不要因为事小而吝啬你的表扬和鼓励,孩子们会为了你的赞许而更加努力做好每件小事。发挥小班幼儿主动性进行卫生习惯常规培养得方法实在很多,如果我们在这方面多留意,多运用,相信孩子们能更健康,更快乐地成长。

五、教师要以身作则。

幼儿教师是幼儿的启蒙老师,在孩子心中是最有权威、最可信赖的人,因而教师的言行举止总是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为此,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做幼儿的表率。例如:“在给孩子

成饭前,老师当孩子的面说去洗洗手,老师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逐渐给幼儿卫生习惯良好形成的熏陶”。

六、多鼓励表扬,正面引导幼儿。

爱合尊重的心理环境有利于幼儿主动地学习,多用鼓励表扬的方法进行正面引导幼儿更易接受。例如;“幼儿洗手不认真,一直是不好解决的问题。道理讲过了,方法教过了,最初几天他们还洗的挺认真,时间长了,就开始敷衍了事。这也不怪幼儿,他们没有“不好好洗手会生病;会长蛔虫”的体验,当然无法引起重视。因此,我在幼儿洗手时,经常表扬那些易被幼儿直接感受到的行为:“XX的小手又白又嫩,因为他每次都特别认真地洗手。”“看XX洗得多仔细,过几天他的手一定会变得更好看。”“告诉你们一个秘密,你要是认真洗手,手上就会又肥皂得香味”。每到此时,孩子们都主动把洗干净得手伸过来让我看,让我闻。

篇11:小班幼儿良好睡眠习惯的培养

新小班幼儿从家庭进入了幼儿园,迈出了独立生活的第一步。离开了父母,面对新的环境,入园时幼儿情绪波动,在园生活的各个方面都需要教师的帮助和指导。《指南》明确指出:“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乐观态度的重要阶段。”《指南》同时在健康领域教育建议中指出:“要鼓励幼儿多喝开水,少喝饮料。”“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论幼儿做得好坏都给予适当的肯定,不因做不好或做得慢而包办代替,以免剥夺他发展自理能力的机会。”所以,培养幼儿生活自理的能力是小班的重要内容,特别是水的摄入量显得尤为重要,在幼儿园能不能喝足够的水,向来又是家长们非常关心的问题。为了培养新小班幼儿良好的饮水习惯,首先我制定了“幼儿饮水观察记录表”(见附件1)和“幼儿在家饮水情况调查问卷”(见附件2),通过认真整理记录和统计分析问卷,我了解并掌握了班级幼儿饮水的基本情况:

从表1中可以看到大部分新小班幼儿不爱喝水,喝水较慢,不能够遵守喝水规则,不会自己接水,更不会主动喝水。

从表2中可以看出,幼儿在家不喜欢喝水,在家很少喝白开水,家长很少鼓励幼儿喝水,总是随幼儿喜好为幼儿选择可乐等饮料,幼儿自己更不能做到主动喝水,自己接水。

通过不断地观察,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平时幼儿入园后的第一次小便颜色发黄,说明家长没有重视幼儿早起喝水,入园时家长也总是提醒老师给幼儿多喝水。幼儿入园后,虽然老师也不断提醒幼儿随时去喝水,但幼儿没有良好的饮水习惯,洒水、不爱喝水现象比较常见,更很少主动喝水,有逃避喝水、偷偷倒水的现象,只凭教师语言提醒幼儿多喝水,作用不大,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饮水习惯,并通过学习《指南》的相关要求,针对上述问题,我确定了以下研究目标:

首先,培养幼儿主动喝水的意识,让幼儿认识到喝水的重要性,喜欢喝白开水,遵守饮水规则,能够喝足量的水,做到主动喝水,自己接水,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

其次,让幼儿与环境充分地互动,在游戏中促进幼儿良好饮水行为的养成。

第三,发挥家园共育的作用,形成家园一致的教育合力,培养幼儿良好的饮水习惯。

为了达到以上研究目标,我除了在日常生活活动中时刻提醒幼儿多喝水外,重点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开展主题活动,培养幼儿主动饮水的意识,变被动喝水为主动喝水

针对幼儿的饮水情况,九月份,我开展了主题活动《我爱喝水》,通过进行综合活动《蒜苗长高了》、语言活动《宝宝爱喝水》等一系列的教育活动,让幼儿认识到喝水的重要性,增强幼儿主动饮水的意识。

综合活动《蒜苗长高了》是在幼儿观察自然角的时候生成的,我提供了两组新蒜苗让幼儿观察,一组蒜苗老师随时为其浇水,另一组一周只浇一次水,并在蒜盆里插入了刻度尺,便于幼儿记录蒜苗的高度。我每天请幼儿观察两组蒜苗,并请幼儿用画笔画下蒜苗的样子,等过了一周的时间,两组蒜苗的高度差距明显,浇水少的蒜苗长得矮,而且长出来的蒜苗头部都黄了,而浇水多的蒜苗长得又高又绿。幼儿通过自己不断地观察和讨论,认识到长得高的蒜苗每天都浇很多水,多给蒜苗浇水,蒜苗才能又高又绿。幼儿知道了多喝水的重要性,增强了幼儿主动喝水的意识。

在科学活动《小便的颜色》中,让幼儿在小便时要认真观察自己小便的颜色,早晨起来第一次小便是什么颜色,喝水以后小便是什么颜色,让幼儿对自己的身体变化产生兴趣,幼儿也知道了如果自己小便是黄的,就说明身体缺水了,该喝水了,从而让幼儿做到主动喝水,喝完水后,再让幼儿观察自己小便的颜色,颜色是不是发生了变化,让幼儿知道不能等到口渴了才喝水,要随时喝水。

大部分幼儿虽然不排斥喝水了,但是幼儿在喝水时总有洒水现象,于是我又开展了语言活动《宝宝爱喝水》,为了让幼儿更直观形象地了解水在身体里面的旅行,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让幼儿更加明确了水对身体的重要性,并学会了儿歌——《我爱喝水》,通过儿歌引导幼儿学会了正确使用水杯、安静喝水等饮水规则。

通过《我爱喝水》主题活动的开展,幼儿了解更多有关水的知识,在丰富的多领域教育活动中体验到了喝水的重要性,通过亲身观察增强了幼儿主动饮水的意识,变要我喝水到我要喝水。

二、发挥环境的隐性教育作用,促进幼儿良好饮水行为的养成

《指南》在实施的原则中也指出:“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饮水秩序和自己接水的能力,我充分借助环境的作用,让环境会说话,促进幼儿良好的饮水习惯的养成。

1.“小小标记作用大”。

为了让幼儿有序排队接水,我在放水杯处和饮水机之间的地面上贴上了六双绿色小脚丫,让幼儿知道要踩在小脚丫上排队去接水,在饮水机的前面贴了一双醒目的红色小脚丫,告诉幼儿要站在红色小脚丫上接水。小路铺好后,效果果然明显,幼儿不再往前挤了,而是小心翼翼地站在自己的小脚丫上耐心等待。

为了培养幼儿自己接水的能力。我充分地发挥小标记的作用:

(1)在饮水机凉水按钮的上方较高的位置贴上了小标记“大拇指娃娃”,让幼儿知道接水的时候先接凉水是对的。

(2)在饮水机凉水按钮的上方较低的位置贴上了小标记“笑脸娃娃”“笑脸”代表凉水,接水时不会被烫到。

(3)在饮水机热水按钮的上方较低的位置贴上了小标记“哭脸娃娃”,“哭脸”代表热水,接水时要注意不要被烫到,提醒幼儿接热水时一只手藏起来。

(4)在接水按钮的下方贴上了小标记“蓝线、红线”,“蓝线”代表接到凉水的位置,“红线”代表接到热水的位置。

有了小标记之后,我结合标记开展了活动《认识小标记》《小手藏起来》等专门的教育活动,让幼儿认识了标记的作用,知道了如何使用标记,并在接水时做到了要先接凉水,再接热水,在接水的时候要把小手藏起来,要把水接到线的位置等等各种接水时应该遵守的规则。

2.“我的小鱼游呀游”。

为了量化幼儿每日的饮水量,更好地促进幼儿主动饮水,同时也便于教师进行个别指导,我开辟了互动墙饰“我的小鱼游啊游”,用废旧酸奶盒为每位幼儿做条小鱼,幼儿喝完一杯水后就送给自己的小鱼一滴水滴,只要小鱼有了6-8个水滴,“小鱼就可以游起来了”。墙饰开辟后,幼儿对自己的小鱼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为了让自己的小鱼游起来,幼儿喝水的积极性显著提高,不光能够在定点喝水的时候把杯子里的水喝完,还能够在其他时间主动要求喝水。

有了饮水互动墙饰,我每天只要看看水滴的数量就能知道幼儿的喝水量,对喝水量不足的幼儿开展重点指导,保证每位幼儿在园的饮水量。另外,对于带药或者身体不适的幼儿,我会在饮水墙饰对应小鱼的身上放上红灯标记,便于进一步关注这类幼儿的饮水量,同时让幼儿自己也意识到,小鱼亮起红灯了,要多喝水。

通过教师不断地努力,从表1和表3中的对比中可以看出,幼儿在园饮水较之入园时有了很大的改善,都能很好地遵守饮水规则,能够做到主动喝水,能够自己接水,接水方法正确,饮水量有所增加。

三、挖掘家长资源,家园合作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幼儿良好饮水习惯的形成

《指南》指出:“引导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家长在家重视幼儿的饮水,有助于幼儿在家形成良好的饮水习惯。

首先,我通过家教园地等沟通媒介,向家长介绍幼儿饮用白开水的重要性,宣传如何运用有效方法促进幼儿爱喝水、多喝水。通过家长留言簿及时了解幼儿在家喝水情况,互相交流幼儿的饮水情况,同时,利用安康家园这一便捷的网络平台,发起话题讨论“宝宝怎样多喝水”,家长们踊跃参加,纷纷发表自己对幼儿喝水的见解。在班级网络主页上,鼓励家长用文字记录幼儿在家喝水时出现的问题和情况,教师及时回复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饮水习惯。运用现代化便捷的沟通方式,使得平时工作繁忙,不经常来园的家长参与到幼儿的教育活动中,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

其次,我举行了家长沙龙活动,为家长提供宽松的沟通环境和机会,让家长坐下来,面对面地交流和沟通,有的家长提出自己的困惑:自己工作很忙基本上都是老人带孩子,老人又比较溺爱孩子,孩子只要一不想喝水,就给孩子喝可乐等饮料。针对这一问题,家长们一致认为应该和老人进行良好的沟通,让老人意识到怎样才是真正为孩子好。同时,老师建议家长,在家为幼儿做好表率,全家都要积极地喝水,尽量不买可乐等饮料,让幼儿自己接水,鼓励幼儿多喝水,并采取奖励幼儿小粘贴等激励措施。

第三,通过举办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家长参观幼儿在园生活,特别是幼儿饮水环节,学习教师的指导方法,让家长在家为幼儿制作有趣的饮水记录,让幼儿在家也喜欢喝水,能够主动喝水,进而在家养成良好的饮水习惯,同时,邀请有医学背景的家长来园,为幼儿讲述喝水相关的知识,如果人体缺少了水会怎么样,通过医生的亲自讲解,让幼儿深刻地体会到多喝水的好处,幼儿主动喝水的次数明显增加。

通过开展不同的家园共育活动,从表2和表4的对比中不难看出,幼儿在家饮水情况较之入园时有了很大的改善,幼儿在家能够喜欢喝水,用杯子自己接水,主动喝水,喝水量也有所提高。幼儿在家养成了良好的饮水习惯。

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老师细心的观察、耐心地指导,需要老师创设有利的环境来支持,需要老师提供游戏的场景让幼儿体验,更加需要家长一致的配合,让良好的习惯内化为幼儿一种自知自觉的行为,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饮水习惯,老师开展了主题活动,培养了幼儿主动饮水的意识,幼儿变被动喝水为主动喝水。通过粘贴标记和开辟互动墙饰,发挥了环境的隐性教育作用,促进幼儿良好饮水行为的养成。同时,挖掘家长资源,发挥家园共育的作用,家园合作形成教育合力,促进了幼儿良好饮水习惯的形成,促进幼儿身体健康成长。

附件1

附件2

幼儿在家饮水情况调查问卷

家长您好:

家园合作共育有利于幼儿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幼儿的健康成长,此问卷旨在了解幼儿在家的饮水情况,以便教师进行更好地指导,请您如实填写问卷,老师将认真对待每一份答卷,综合整理后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工作。请在选择的答案后面打“√”,谢谢合作!

班级:______幼儿姓名: ______

幼儿年龄:______您与幼儿的关系:______

1.幼儿在家是否喜欢喝白开水?

喜欢( ) 需要家长督促( ) 不喜欢( )

2.幼儿在家用什么喝水?

奶瓶( ) 杯子( )其他( )

3.幼儿会主动喝水吗?

会( )需家长帮助( )

4.幼儿能够自己接水吗?

能( )需家长指导( )不能( )

5.幼儿在家大部分喝什么?

白开水( )可乐( )其他( )

6.如果幼儿不爱喝白开水,您会采取什么方法让幼儿多喝水?

命令( )帮幼儿喝水( )讲道理( )其他( )

7.您采取的措施有效吗?

有( )偶尔有( )没有( )

上一篇:高中毕业感言800字下一篇:《22 环境问题》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