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学习日志

2024-07-15

北京学习日志(共16篇)

篇1:北京学习日志

北京在下雪……我的城市 ……像是泡在泪水里……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 生与死

而是 我就站在你的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我一直以为即使过了这麽久,那些剥落的自尊应该已经一一被时间缝合,但是只要在每一个时刻,我偶然的恢复了浪人般的孤单游走时,那些灰色的声音画面却又会在街头米线店或地铁的玻璃里倒影。你的模样与我的苦苦哀求,竟然又像昨夜的剧情,我从来没有哀求过任何人,但我哀求你时,你也只是毫无能力的放我一个人承受。你说;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你说的时候声音低沈,有些许焦虑,但却没有想要改变任何现实的不带感情。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离

不是 我就站在你的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而是明知道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

我一直以为你爱我,我一直相信你爱我,我一直说服自己说你是爱我的。否则我没有办法、不辞千里地、去到你的身边。而最可怕的并不是实际的距离,在那麽多的眼睛里,我想靠近你都是枉然。我知道这些记忆都很遥远早该盖上封印,但是我一直没有让自己变的成熟世故或看透人世,或对别人提起你时说;那时候真傻,都过去了。我明白自己一直都对你一一不舍。在我一生爱的少的可怜的记忆里,你纠结了我许许多多的第一次,在那些第一次里,可悲的是大多是伤害。但我现在终於明白,其实伤害我的不是你,而是我自己。是我自己一直苦苦徘徊,是我的敏感纤细创造了一切甘苦,原来你根本不在这一份苦里。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 明知道彼此相爱 却不能在一起

而是明明无法抵抗这股思念却还得故意装作丝毫不把你放在心里

我独自一个人走在漫无边际的道路上,漫天飘着雪花,街道上的人也开始渐渐地稀少,仿佛我的爱情,渐渐地离我远去。我加快了脚步,想快点逃离这让我难过的街道,突然耳边传来了陈奕迅的十年,很沉重的在街上若有若无的,十年过去,你还会记得我吗?我呢?我是在记忆你,还是几年那个再也不会回来的疯狂的给予?

我在渐渐的冷却中,这个世界太吵,听着别人对我对爱情的扭曲,我一点都不想装作不在意,这些人窃取我的灵魂并且支解,我看到她们时却还必须微笑,就像我对你的不在意是那麽无法释怀,但一天一天竟然也就这麽流逝了,爱与痛的边缘,我走的一直都不太好,但还好我是幸福的,因为那些人都不相信爱,都在糟蹋自己的人生,但我对自己如此珍而重之,我所拥有的富饶,岂是这个世界可以理解?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明明无法抵抗这股思念却还得故意装作丝毫不把你放在心里

而是用自己冷漠的心对爱你的人挖掘了一条无法跨越的深深的沟渠

在心底挖个洞把你放在里面,然後深深地深深地掩埋,至少我想到你不会哭了,只是想听歌而已。你此刻也许与我很近,也许就在同一条街同一个城市里,但我不想遇见你。有一阵子我好爱唱刘若英的“如果有一天”,喜欢那个歌词里的一切,到高潮时我总是会把声音拖的长长的淹没在空气街声里,想像着时间会不会在倒退一点,手机上面是长长的歌词爱的号码牌,我相信总有一天会轮到我,只要我有耐心,我一定能听见冬天的离开,春天的到来。

而现在那张号码牌呢?

在飘着漫天飞雪的冬夜里,我轻声的念着泰戈尔—世上最远的距离。那张爱的号码牌已经离我很遥远,但是我决定不再去寻找回来。在这个最想念的季节里…

我学着慢慢地把你遗忘……我等你十年,你不来,我便,一个人,去旅行……

篇2:北京学习日志

人人都应该关心国家大事,关注全人类的正义事业,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发展和崇高理想,作为一个男人更应如此,不能为了钱,或因此有了几个钱就不关心国家和人类的大小事务了;不关心社会福利和体谅他人的痛苦了,变成一个纯粹为钱财而活着的人,失去自我,失去最有意义的人生。一个人,尤其是男人,不能因钱财,或被钱财沦落为物质的奴隶。比如,有的人因此连爱、爱情、友谊、情感和亲情都不要了,变得麻木不仁,或对他人的痛苦视而不见、漠不关心,那么,这样的人,生存的价值又有多大呢?地球环境已破坏到极致,环境在二十世纪初,就已经走到了恶化的边缘,导致自然灾害逐年增加与反常,带来的灾难也逐年加大,作为一个人、怎能视而不见呢?当然,一个不热爱生活的人,怎么谈得上去为人类创造幸福、去主动实现共同致富?而现在的一些人,为了钱什么都干得出来!连什么是可耻都不在乎了,甚至挺而走险,以身试法,最后落个可耻下场。某些消费了不正当收入的人,不知羞耻,还认为了不起?那些消耗了大量不正当财物去享受而没有受到法律制裁的人,更是认为了不起,更不知羞耻,其实这是寄生虫般的、渺小的生活,是非常可耻的人生。每一个人都有人性光辉的一面,只不过有的被挖掘,有的被埋没,有的愿付出,有的不愿付出而已。

5月17日

篇3:北京学习日志

本次论坛的主题是“积极发展现代远程教育, 努力推进全民学习、终身学习”, 与会代表从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模式与质量保证、优质资源建设与共享、教学支持服务、技术应用与拓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 全面总结了十年来高校现代远程教育在建设学习型行业、城市、社区、农村、部队等学习型组织中的成就与经验, 重点研讨了现代远程教育在终身学习中新的发展定位、思路和举措。

林蕙青充分肯定了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在面向行业、农村、城市、基层、边疆、民族地区、部队、弱势群体等服务所取得的成绩与经验。

据了解, 1999年以来, 教育部为落实《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实施了“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并批准68所普通高校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

篇4:北京学习日志

[关键词]数学学习 日志 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6-064

反思不仅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对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的视角是否也应该关注学生的反思能力呢?学生有没有反思的必要与价值呢?反思是学生自觉地对自己的学习、思考、研究进行回顾、质疑、思辨,并不断地调节、完善的过程,是辩证思维的体现。加德纳认为,反思是多元智慧中的一种体现。教学中,依托数学学习日志,让儿童养成在学习中反思的习惯,在反思中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获得数学思想、体会数学的意义,从而不断地提升他们的元认知能力。

一、课堂学习日志,引领学生自我调节

对数学学习日志的开展,我们注重的不是一种原始资料的积累,而是立足于学生的动态发展,注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动态实施。在教学过程,善于把学生的学习目标和自我的数学素养发展目标相结合,不断走向自我定向、自我发现、自主探索、自觉反思的过程。下面是学生在学习不同阶段的反思内容。

二、学后反思日志,促进学生自我反思

在每一堂下来,我通常引导学生自我追问:(1)我学会了什么?我的最大收获是什么?(2)我的体会与感受是什么?(3)我所学的内容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4)别人的方法对我有什么启发作用呢?哪种方法是最好的?(5)我的新的发现是什么?我最精彩的发言是什么?(6)我产生的新问题是什么?我做错题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7)我还需要克服的问题是什么?

我要求每个孩子都要有一个数学反思本,每天要把一天所经历的数学问题、数学学习的思路以及自己产生的错误做一个回顾与梳理。点滴积累可以逐步汇成江海。现摘录一条与大家分享:

庄淳予:

“在课上,老师把石块放进水里,让我们知道什么叫体积。我觉得很奇怪,就想家里的菜刀、筷子等放进水里,水面也能上升,肯定它们也是有体积的。是不是只有重的物体才有体积呢?轻的物体有没有体积呢?如一张纸。我的异想天开居然得到了证实,一张纸居然也是有体积的。”

其实,反思还有很多方式,如预习单、探索规律发现条、数学实践调查报告等。让学生记录下自己的方法、发现的规律、研究的思路、实践的经验、思考的过程,这样就留下更多数学的烙印,让学生享受数学研究带来的快乐。

三、学习共享机制,让学生共同成长

共享环节,可以延续学生个体反思与群体共享的价值与作用。通过自我—他人—群体的互动反思,可以促进反思价值的最大化,让学生在自我选择、自我甄别、自我肯定、自我否定的过程中获得双赢。这样,学生既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又获得他人的鼓励;既看到自己的不足与缺点,也汲取他人的优点与长处。这样,让自己的思辨力、学习力、表达力等都能得到培养。下面与大家一起分享几个故事。

打开你的数学成长日志本

像往常一样,星期五的最后一节数学自习课,五(1)班的每月一次的“数学成长快乐”数学日志交流活动如期举行。

“请大家拿出各自的数学成长日志本,打开你的成长日志,小组交流这个月来每个人的得意之作、心得体会、新的发现。”我说。

第一组推荐了朱彦熹作为代表介绍他的数学反思日记——《对自然数分类的怀疑》:

“自然数是个热闹的大家庭,按照能不能被2整除可以分成两类:奇数、偶数。这样分倒也不错,你看,0对应1,2对3,4对5,虽然它们的个数是无限的,但似乎是对等的吧!可还有一种分类,按照约数的多少可以分成合数、质数、1。我觉得后面这样的分类不太公平,在合数和质数的家庭里都有很多成员,热热闹闹,可是1在那里非常的孤单。因此,我有一种新的分法,也分成三类,就用3来除,能整除的一类,不能整除的有余数的,因为是3,所以余数可以是1、2,余数是1的是一类,余数是2的是一类,就分成了三类。”

听到这,我立即评价说:“太好了,猜想非常的大胆,观察得非常仔细,思考得也非常深入。你知道吗?你提出了大学才学的‘剩余等价类’的问题。太了不起了!”学生们大吃一惊。王沈锐提出:“老师,自然数不也可以分成四大类吗?”朱彦熹说:“当然可以,分成几类都可以。”我看到大家跃跃欲试,就说:“大家不妨回去也可以试一试。”

那天,我在我的教学反思日记中写道:“相信学生,学生的潜能是无穷无尽的。给学生创造思考的机会,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对学生的思考给予极高的评价,这是促进学生真正思考、热爱数学、诱发学生强烈的内部学习动机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对学生思考的过程要给予很高的评价。只有对学生的创造性给予肯定,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三组推荐的是作文高手商蕴涵的《美丽的数学》:“今天老师借班给我们上的是‘轴对称图形’。没想到,蝴蝶飞进了我们的课堂,鲜花开在了我们的课堂。如果要我用一个字来表达对数学的想法,那就是‘美’。我们陶醉在这声美、画美、情美之中。这使不喜欢数学的我走进了数学的美妙世界。原来我对数学看走眼了。”

交流的磁场,使孩子们兴趣盎然。反思是一个思维不断发展的过程,也是思维变得深刻的过程。

数学日志中的小发现、小问题、小点子、小猜想、甚至是一句大胆的心里话,都是孩子思考的结晶,也是他们值得自豪的学习成果,这对反思具有深化的作用。看到孩子反思日志中的点点滴滴,我们不必去追求反思的深度与广度、效度与精度,而要思考孩子有没有这样的习惯,有没有反思的视野。如果我们孩子被束缚在分数圈里、被框进在考试的魔障里,那他们的心灵世界是荒芜的,智慧发展是狭隘的,人格发展是短陷的。只有一种思想、一种习惯真正植入儿童的内心,不断与他们的心灵进行碰撞,迸发火花,才能真正地丰富他们的情感,使他们体会方法的简化,并完善自己的认知,形成自己的数学素养。

四、对后续问题辨证的思考,形成共生圈态

对数学学习成长日志的开展,我们也曾担心:会不会增加孩子们的负担,成为他们的一种累赘;家长们是怎么看的,是不是认为写数学学习成长日志是浪费时间。因此,在实施一个阶段以后,我们对学生以及部分家长展开了调查。下面摘录部分家长的反馈意见。

孩子以日志的形式记录了学习数学的情况,不仅让我们了解到孩子的学习情况,孩子在交流中依靠集体智慧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学有所获,最可喜的是还看到孩子对自己的不足有了清醒的认识,还能通过记日志来不断补充和完善,以此来探索知识、获取知识、运用知识。我们感到孩子已经学会思考了!(庄涵予的家长)

我们觉得王宇轩的数学日志有很大进步。今天我有机会参加孩子们成长日志成长交流会,看了其他孩子的数学日志。我们看了孩子的日志,也很长知识,确实很有趣。最主要的是数学日志,使王宇轩对数学的学习态度有了很大的改变,思考问题的习惯也有了变化。(王宇轩的家长)

我们孩子原先数学成绩确实不够好,因此一开始看到孩子回来记数学日志,我们是竭力反对的,以为这是浪费孩子的时间;同时,还地去找了校长理论。我们原先以为与其写写日志,还不如让她做大量的数学题。现在我们看了孩子写的数学日记,可以说是感到意外与惊喜,孩子不仅不再害怕数学,还喜欢上了数学。孩子说:我找到了学习数学的方法了!作为家长,我感到惭愧,同时非常感激,我们很喜欢这种方式。(张子琪家长)

通过一年多的实践、反思与积累,我们意外地发现:学生从觉得记数学日志繁琐到喜欢上记数学日志,让大家更加清晰地看到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对学习方式的建构,他们更好地审视自己的学习过程、优化学习思路、发展思维品质;同时,他们能够更好地抽象、归纳、推理,形成数学模型,不再受自己思维的束缚,也不再受教师方法的禁锢。这样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陶冶了他们的数学情操,提升了他们的数学精神,使他们有了看问题的着眼点,能客观理性地看待学习、看待问题、看待成长、看待世界,成为儿童终身受益的习惯与品质。

当然,受益的不仅仅是学生,还有教师、家长等。这样让大家也有了一种反思的习惯、理性的精神、哲学的思想。数学日志也成为家长与学生、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桥梁,为教师和家长打开了一扇窗,走进孩子的世界、靠近孩子的心灵、解决孩子的困难,为孩子的成长敞亮未来的通道。数学学习日志,让教师和学生获得了双赢,获得了实践的反思智慧。

篇5:经典网络日志:北京日记

5月18日

★ 伤感网络日志

★ 摘录笔记格式范文

★ 实习笔记范文

★ 听课笔记

★ 摘抄笔记

篇6:北京市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训日志

今天是来到北京学习的第一天,上午在北京市东城区分司厅小学听了3节数学课,分别是一年级上册的《连加 连减》、四年级上册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和《观察物体》。在这三节课中,第一节和

第三节给我的冲击力比较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第一节是一年级的数学课,本身一年级的儿童活泼好动,不容易遵守纪律,但是该教师的教学从细微处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态度与学习习惯,如用简练的语言说:抬头、停笔、坐端、表扬xxx。在读图意时,该教师让学生去观察,去表达,尽管学生有时表达得不到位,也给予充分的肯定,这是孩子们思维的萌芽,老师的肯定会使他们觉得自己是个了不起的发明家,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第三节《观察物体》在教学时,先出示实物,让学生亲自走到不同的位置看一看它的形状,感知到站在不同位置,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从面认识物体的上面、正面和侧面。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物体的正面、上面和侧面,并能从这三个面观察到物体的不同的形状,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教学注重为学生营造探究的氛围,通过多层次的设问与反问启迪思维,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测、想象,借助学具动手操作论证,运用比较的方法,归纳概括规律。由浅入深,由小到大,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从细节入手把抽象的知识变为具体的现象。

下午听了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丁雁玲老师和王彦伟老师的课题研究报告《思想引领课堂——渗透“数形结合”的策略》在这个报告中共阐述了四个问题,分别是概念理解、研究的缘起、研究成果以及几点建议。

12月4日

今天上午在北京市东城区分司厅小学听了3节数学课,分别是《9加几》、《认识几分之一》《扇形的认识》下午在府学小学听了2节市级示范课,2节都是《观察物体》。第一节《9加几》是一年级的数学课,该教师在每道题教学之前注意引导学生先动手操作——说做法——列算式——说计算过程,用不同的方式在循序渐进中让学生理解算法,引导学生说计算过程时把语言描述完整。

下午都是讲授了观察物体,同样的一节课,由不同的的老师来上,设计的思路与教学风格截然不同,教学效果也会有所偏差的。在我认为12月3日上午该老师教学的《观察物体》这节课效果好,老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强。在今天下午的第一节课中,老师的优点是课堂评价语言多样,很具有亲和力。但是课堂设计比较繁碎,课堂教学过于花哨,数学教学应该是简练而严谨的,目标明确条例要清晰,教学要遵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只要把一个小的知识扩大化,从小处入手。12月5日

我们这一天一直在和平里一小听课及学科交流,今天一共听了5节课,上午4节,下午1节,授课老师都是和平里一小的教师,给我的感觉就是每个老师的专业素养都很高,每个老师的教学也正是体现了“关注课堂教学实效 关注学生课堂表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做法就是善于运用“创设情境”进行导入,这样可以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2月6日

我们这一天一直在和平里一小听课及学科交流,今天上午听了4节,分别是数学广角的内容《搭配》和《合理安排》、《组合图形的面积》、《认识几分之一》。这4位老师都很优秀,在授课时,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发表的意见,逐步指导学生理解本节课的重点,每位老师讲课都很细致,重难点突出,驾驭课堂能力强,并注意引导学生把语言说的简练、严谨。

12月7日

篇7:微课学习日志

我早先认为“微课”是老师当场讲授一段课,原来是老师讲授为了讲授知识而录制好的一段视频。微课根据录制方法有利用演示文稿录制类、利用数码设备录制类、利用录屏软件录制类、利用电子白板录制类等四大类。微课的视频呈现要结合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录制方法。

微课对于老师来讲,由于微课教学时间较短、教学内容较少、教学设计精致、形式多种多样的特点,设计制作的目的是为了教学目标的实现,设计时要考虑到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特点,进行有效可行、丰富、有条理的设计,我观看了教师举的一些例子,也会有一小段引入,这开始的引入有利用场景、利用相关动画视屏、交代背景原因等作为铺垫,引起对象的注意思考,再接下来顺理成章地进行教学内容的教授。这些引入和知识点联结度高,让教学对象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教授过程,我觉得是单向的,学习对象要集中注意力观看,课中、课后进行吸收思考,所以设计制作前要围绕教学内容进行整理、教学内容扩展进行梳理。

微课时间少、内容少的特点,老师划分了微课可应用在五个主要课堂环节:课前复习、新课导入、知识理解、练习巩固、小结拓展。我想到如一年级写字课,一个偏旁、一个笔画的讲授都可以使用微课、数学课一类习题的讲解、动作操作如体育某项运动、美术画画、手工课做个简单物品等等都可以使用微课,微课的使用不拘限制,应用广泛。

篇8:北京学习日志

本次现场会分为两大环节:一是现场展示课环节,通过包含物理、语文、思想品德、地理、信息技术、数学六个学科在内的八节课,教师通过平板电脑、手机等移动终端和教室多媒体设备,为每位学生构建基于学习探究、过程体验、成果表达、反馈评价的个性化学习环境,学生可以根据个性需要、兴趣和个人能力,选择相应的学习资源、学习路径,有效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个性化学习活动,为与会的教师提供了可借鉴的理念与实践模式。二是大会报告交流环节,北京市海淀区教委副主任、海淀教师进修学校校长罗滨,北方交通大学附属中学书记马志太,首都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段辉老师分别从区域和学校的角度与大家分享了技术支持下的个性化学习策略、信息化环境下学习方式变革实现的渠道以及学习形式的变化等研究成果。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中心副主任王凯在大会总结中指出,技术与课堂融合具备三个特征:一是技术进入课堂,需要构建节省大脑的深度学习框架,支持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以及高阶思维的培养;二是构建学习策略,支撑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三是学习过程中的数据是学校间竞争的战略性资源,应重点关注过程性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应用。

篇9:“真语文”北京顺义站学习之旅

一、真讲:回归本体教学的专家讲座

在专家讲座环节,吴忠豪这位“真语文”研究专家围绕“从课程设计角度看真语文”的专题进行了近两小时的精彩讲座。“真语文”“用语文方法教语文”“用教材(课文)教语文”“把握住语文的本体与非本体”……讲座中出现的一个个新名词,体现了吴教授对语文教学的真知灼见,为我们的课堂改革注入了清正之风。语文到底教什么?语文教学的重点是什么?小学语文应该怎么教?……在吴教授的讲座中,这些迷惑、困顿我们一线老师的重重疑团终于拨开了雾霾,逐渐明朗起来,让我们在课改中找准了前行的方向,明确了语文教师的使命。原来,语文教学就是这么简单,就是要按照语文教育的规律,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读写听说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吴教授还强调:语文教学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使学生善于读书、乐于读书、多读书。说到底,如果一位老师能让学生很会读书,读了很多书,学生的语文素养能不高吗?我觉得这些都是语文教学的本分。

除了吴忠豪教授的专题讲座,贾志敏老师的课后小讲座也让我们醍醐灌顶,获益良多。贾老师一上来就指出:语文课不需要精彩。精彩就是演戏,就是表演,语文课就是实实在在,就是“听说读写,字词句篇”这八个字。乍一听,觉得贾老师的话有些偏激,有些不可思议:追求课堂教学的精彩,不是我们语文老师一直孜孜以求的教学境界吗?可是,回顾一下课改十多年来各种展示课、比赛课、观摩课中那些“声、光、电”交织的多媒体课堂,以及个别名师课堂中那些游离于课堂、游离于学生的精彩桥段,还有普通一线老师对这些所谓的教学精彩顶礼膜拜,趋之若鹜,争相效仿的假语文、伪课堂的现象,又觉得贾老师的话很在理,给我们这些在课改路上追赶狂奔的年轻老师当头棒喝。贾志敏老师还指出:用好教材,是语文老师的基本功。熟悉教材是备好课的第一步,他建议老师们要把每一篇课文都读得滚瓜烂熟,弄得明明白白,背下来最好。是啊,如果连课文都不熟悉就想着如何去钻研教法,那么一切都是空中楼阁,经不起推敲的。反思一下当下我们语文老师的教学,又有几个在公开课、展示课上能把课文读通读熟读透,做到倒背如流,了然于心呢?扪心自问,我没有做到;但从这一刻开始,我会努力做到。

二、真教:扎实、灵动的名师课堂

讲座,让我们醍醐灌顶;观课,让我们如沐春风。这次,我有幸观摩了贾志敏、李白坚这些名师的本色课堂。贾志敏老师身患绝症,却仍拖着孱弱之躯,拿起粉笔给孩子们上课。李白坚老师毫无大学教授的身份架子,仿若一个可爱的老顽童,引领孩子们在《珍珠鸟》的文字间快乐畅游,扎实表达……他们高尚的人格魅力,深厚的人文底蕴,丰富的语文情怀,无不令人折服膜拜。他们的课堂朴实而又厚实,只凭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使课堂书声琅琅,议论纷纷,课堂上亮点频现。

让我有点相见恨晚的是李白坚教授的《珍珠鸟》,他的“生活语文”理念让我眼前一亮,为之惊叹。我从来没有听过这样的课:学生可以随意在课室飞来飞去,可以如此自由自在、轻松愉快地学习语文。纵观李教授的《珍珠鸟》一课,通过“听读猜词”“动态阅读”“改写课文”“自主出题”四个环节,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全面推进听说读写的训练,带领孩子们尽情享受语文的乐趣。在“听读猜词”环节,李教授跟孩子们说:“同学们不要预习,听我读课文的时候,有些比较重要的字词,我不读出来,但会拍桌子,这时候你们就举手,说出该填什么字,拍一下填一个字,拍两下填两个字。”就这样,孩子们在快乐的游戏中联系上下文,根据文意想到很多近义词,这不仅丰富学生的词汇积累,也激发他们去思考。再如,在“动态阅读”环节,李老师以读代讲,以读促思,引导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与体验中品词悟情,感受字词中蕴含的丰富情感,深刻理解字词的意义和用法,教学环节简简单单却又充满浓浓的语文味。

师: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它们便渐渐敢 (拍一下桌子)出小脑袋瞅瞅我。

生1:冒。

生2:探。

生3:伸。

师:非常好,想到了三个近义词。现在我分别把“冒”“探”“伸”放入原文读出来,你们依次做做看,感受一下哪个字更合适,课桌就是温暖的巢,你们躲到里面去,我一读你们就出来。(学生依次做“冒”“探”“伸”的动作)

师:仔细想想做这三个动作的区别,他们表达的效果一样吗?

生:不一样,“冒”的速度比较快,“探”是向前伸头的动作,“伸”字比较平和。

师:联系前文“渐渐地”三个字,用哪个更准确?

生:伸。

师:非常准确。

在课堂上,师生是如此的默契、和谐、融洽,孩子们学得兴趣盎然,乐此不疲。不知情者,还真以为彩排预演过。我想:这就是理想的语文课堂,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是立足于语文之根,用最简单而又最扎实的方法,不刻意、不雕琢地渗透“字词句段,听说读写”的语言文字训练,学生学得积极,学得投入,学得有滋有味。可反观我们当下的语文课堂,老师们除了“灌”还是“灌”,除了“牵”还是“牵”,孩子们在课堂上正襟危坐,要么聆听老师枯燥无味的课文分析,要么配合老师一厢情愿的连番提问,要么迎合老师低效高耗的小组学习……试问这样的语文课上,孩子的思维何以得到释放?主体地位何以体现?语文素养又从何培养呢?

三、真评:针针见血的互动评课

语文出版社社长、“真语文”倡导者王旭明多次指出:教只是手段,学才是目的,语文教学的全部活动,都必须落实到学生的“学”上,要基于学生、为了学生和发展学生。评课也不例外,要以是否促进学生的发展为评价基准。本次观摩学习活动,王社长的课后测评是本次观课的一大亮点,体现了真语文倡导的“真教、真学、真评”的理念。与会语文专家一针见血的点评,现场听课老师畅所欲言的议课也让我备受感动。特别是在高级研修班的学习中,王旭明社长的真评,评到我的心坎里去了。在点评《乡愁》一文的“愁”字,他先从字的构造了解表面意思:秋天让人思绪万千,从心里愁出来呀!然后从诗人写作的背景切入,余光中身处台湾,无法回大陆探望老母亲,与家人团聚。只见王社长在“愁”周围画了一个圈、两个圈、三个圈……这乡愁重重叠叠,严严实实,一圈又一圈——化不开、解不开,让人无比揪心,无比痛苦。王社长还配乐深情地朗读了这首诗,我当即被深深地感染了,泪水竟无法抑制。这种课后测评、真评的做法很有效,可以直接、及时检测我们的教学是否摆正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了解学生的课堂学习是否扎实、有效,也有利于授课老师更准确地反思教学中的存在问题。后来,我们在学校的语文教研活动中也尝试采取了课后测评的做法,这不但考验测评者的教研水平,能进行测评说明对教材的解读有一定的深度,让更多一线教师明白如何进行文本解读,有一定的指引作用,对授课者也是一种很好的促进作用。

四、真学:欲罢不能的观课反思

在这次活动中,我是边观边学,且听且思,积极参与到现场的互动交流中来。而从前的我,每每参加这样的观摩学习活动都习惯做一个听众,总觉得自己水平有限,底气不足,不敢发表个人见解。可来到“真语文”现场,我好像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推动着,有不吐不快的感觉。于是,我懂得了倾听,学会了思辨,有了自己的看法,在微信互动中敢于发表个人意见。在听贾志敏老师讲《我的发现》一课时,我被贾老师那种善于躬身倾听,精于点拨引导的教学魅力所吸引,便深有感触地发了一条“能听懂学生的表达是我们老师的能力,能引导学生去表达是我们老师的功力”。由于积极参与微信互动,我还获得了大会赠送的精美小礼品。虽然礼品不贵重,但对我来说却意义重大。我学会了反思,尤其现在我任教一年级,一切都从零开始,我很欣赏贾志敏、李白坚老师简单平实的课堂教学,如日常聊天般随意,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知识和教育。

薛法根老师说:“听别人的课,想自己的事,一切都需要用心体悟。”这次北京顺义的“真语文”学习之旅,让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收获。短短四天的头脑风暴,需要长时间的咀嚼反刍。以后,真要好好修炼内功,我也愿意追随“真语文”的足迹,一直前行。

(作者单位:广东江门市新会圭峰小学)

篇10:学习日志

长垣县 郝艳娜

培训中使我印象最深的是丁革建院长在培训中出示的一张漫画,大意讲的是现在教育拖了科技的后腿。使我想到近年来教育界流传一则故事,大意是:假如一百年前的名医穿越到现在,他面对形形色色的先进医疗器械和各种先进的诊疗技术,会根本无法行医。假如一百年前的工人到现在,则会不知所措,因为现在的制造设备更先进。而假如一百年前的教师穿越到今天,即使他当时不是名师,他依然会很轻松,一本课本、一支粉笔与原来没有什么不一样。故事很耐人寻味!读罢,感慨良多。既佩服原创者编写故事的想象能力,又感叹科学技术发展的神速,但更多的还是对教育的审视和反思。依情猜想,故事原创者其意图很明显,借此故事表达对当今中国教育“多年不变”的不满和讥讽。特别是最后两天参观义乌实验小学和杭州天长小学让我见识了他们硬件设施齐全,教师技术过硬,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更是感慨原来这则故事只是用来讥讽的我们农村教育的“一成不变”。

目前占我国中小学生比例过半的农村学校在教育教学方面与城市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在科技信息技术方面非常落后,据我了解,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农村教育设施不能满足教育教学需求 把现在的农村教育与以前的农村教育相比,农村教育有了很大的进步。农村教育教学设施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目前很多农村教育设施依旧缺乏、落后,教学设施老化问题也非常突出,这些情况造成正常的教学活动无法开展,直接影响农村教育的发展。与城市相比,由于农村教育经费有限,农村教学设施很难跟城市的比较,许多需求无法满足,大部分农村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缺乏或不完备。教学器材缺乏、老化,德、智、体、美发展不平衡,音乐课还是老师唱一句,学生学一句,体育课只能进行简单的教学,以前能用上的一些器材,现在已无法使用,这些老化的教学器材得不到及时的更新。另外,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发展和农村人口的迁移。出现了许多村的废弃,一个村庄在本村就学的孩子越来越少,有些年级只有几个学生,甚至有的年级没有学生。在一个没有多少学生的农村设置学校,不科学不合理,也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耽误了师资力量的整合。针对这一问题,一些地区建立了教学中心,整合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但是在建立教学中心的过程中,与之配套的交通设施、学生住宿设施和学生心理辅导不能跟进,导致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

2.农村师资力量依旧薄弱 管理和交流制度严重缺位 农村教师队伍老龄化严重,新生力量不足。师资力量不能只限于教师数量上的评估,而应当综合教师的文化素质、思想观念和专业化等来进行综合的评估,例如英语、音乐、体育和美术等专业化教师严重不足,往往是一个教师跨好几个专业代课,又要教语文又要教音乐还要教美术。对于上面所讲的各个专业教学上,农村的教师岗位上很少有经过专业学习的教师。这一现象严重制约着农村学生的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3.教学方法陈旧,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 大多数农村的教师仍旧沿用着粉笔加课本的教学方法,当然这个一是教学条件问题,二是知识面问题。对于音乐、体育教学的方法基本上就没有改进,在这些方面有才能的教师极其有限,小学生在音乐、体育方面的学习很有限,这也使得在音乐、体育方面有天赋的学生丧失了发展的机会。

篇11:学习日志

保定蠡县小陈小学 王杏斋

作文教学是让每个语文老师都头疼的问题,到了三年级开始写作文了,可是学生们还都是一头雾水,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不是仿写就是照抄,很少有学生写出自己的文章。即便是写了,不是空洞乏味就是句子不够通顺。这该怎么办呢?这时候在忙着补习作文教学,是不是有些晚了呢?那到底作文教学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呢?我认为作文教学应该从一年级开始,从小学生入学开始。下面就是我的一点教学经历:

作文教学要从小学生刚入学开始,从孩子们的点点滴滴的学习生活开始。小学生入学了,我会教给孩子们用完整的句子来介绍自己。然后我会带领孩子们参观认识我们的学校,再让孩子们说说我们的学校是什么样子的,你喜欢学校的什么地方,为什么喜欢?孩子高兴地讲着、说着,虽然介绍并不完美,但是孩子毕竟敢说了,开始说了,有话说了。这不就是作文的开始吗?开始拼音教学了,我就让孩子们用拼音的方式介绍自己的家里都有谁,还要在班上给大家读出来。孩子们可认真了。这样既巩固了拼音练习,还潜移默化的进行了作文的基础教学,何乐而不为呢?课间我和孩子一起开心的做游戏,上课了,就让孩子们把刚才的活动写下来。就这样,渐渐的,孩子们的话越来越多了,由原来的句子变成了段落再变成了文章。

篇12:学习日志

听完讲座之后我及时的反思了自己的多年教学,发现探究性学习这种学习方式在我的语文课堂上很少能通过引入探究性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阅读教学课堂充满活力。在惭愧之余,我又深入学习《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的讲座内容,发现“问题”的提出很重要。教学时,使学生不断地发现并提出问题,思考并解决问题,进而引导学生读懂、读好文本,准确领会词句内涵,深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正确领悟段篇的表达顺序和基本的表达方法,这既是在阅读教学中落实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策略,也是将探究性学习引入阅读教学的真正目的。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者,觉悟之机也”;“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学习中,我还懂得了针对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的不同时机,在阅读教学中指导探究性学习大致有如下策略:

1.教会学生在预读时提出问题,以此促进学生整体感知文本。

2.引导学生在释读中发现问题,以此促进学生有重点地阅读。

3.启发学生在析读中生成问题,以此促进学生深刻感受与理解。

篇13:北京学习日志

一人一课表为学生定制个性化课程。十一学校早在几年前就开始尝试分层走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课程。一人一课表,走班制学习,真正给予学生选择的权利,让学生在选择中发现自己。

基于过程性记录开展综合素质评价。十一学校建立了面向学生个体的课程,记录学生课堂表现、行为规范、社会活动、同伴关系等形成性信息,为每一位学生建立全过程多维度的记录,形成学生的完整成长报告册。

学业诊断分析为个性化学习提供支持。十一学校开展测评时,通过平台智能采集学业数据,并按照教学班呈现多维度分析诊断,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实时了解自己的全科及单科学业分析报告,自动享有专属错题本,每一位教师都可以利用平台的分析数据对学生进行一对一指导。

移动校园实现家校高效沟通。家校即时通讯以及创新性的过程性记录、班级文化建设、课堂管理、移动办公等功能,使家长通过手机就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孩子在校日常表现,查看教师班级管理情况,促进家校共育。

篇14: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成立

随着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技术革命席卷全球,教育信息化已被提升至国家战略的高度。2013年教育部提出把“三通工程”(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作为“十二五”期间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核心目标和标志工程。2014年,教育部、财政部等五部委出台相关文件,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教育专项督导内容。

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正处于教育与信息技术融合的关键阶段,如何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从而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指出:“把教育信息化与日常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这是未来十年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关注点。此次智慧学习研究院的成立,整合了业内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最先进的技术团队,充分发挥协同优势,必将对推进教育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实现智慧教育的升级起到良好的带动和示范作用。”

篇15:模块十学习日志

在这个模块中继续学习了有关教育评价的一点东西,基于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评价,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中,传统的评价技术必然发生数字化迁移,在不同的学习目标下,所使用的评价方式与技术也有所不同:

1.自我调节式评价。

2.计算机辅助测验。

3.电子档案袋评价.

教学评价的一般方法

促进学生不断发展的完整的评价体系应包括以下四个工作环节:① 明确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

② 设计评价工具;

③ 搜集和分析反映学习情况的数据和证据;

④ 明确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要点,并制订改进计划。

篇16:远程培训学习日志

这次培训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我倍加珍惜这次学习机会,努力完成各项学习任务、认真学习研讨,认真观看每个学习的专题视频讲座,认真听好专家的评析,并认真做好每次学习的记录、每个专题的重要内容,虽然每个专题耗去不少的时间,但我觉得自己也学到了不少的知识和教学方法,我利用好这次学习机会,不断提高自己教育教学水平。

通过学习,我明确了如何实现教学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几个关键点:

(一)教师应成为学生发展的设计者。教师在指导学生设计学习目标时,要兼顾“既定”与“生成”,“普遍”与“个性”的关系。在班级授课的统一管理模式下,在社会择人机制越来越强的今天,教师的指导与设计要强调“生成”。

(二)发展必须归位于学生本位之上。因为中学生仍然是未成年人,他们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完全平等的,但是在学习期间,教师负有指导、引导、诱导他们走上人生发展之路的责任,教师有指导学生设计自己生活道路和学习生活的责任。尤其是课堂学习生活,教师要着意规划。这种规划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瞄准课标的目标要求,要遵循教学规律。

(三)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素养,尤其是文学素养,大都是通过熏陶和体验得到的。由于学生的生活处境、人生经历各不相同,因此,学生的语文体验也会是千差万别的。正如大家常说的一句话

那样:“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以学生为中心,就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不要再套用“标准化考试”的办法设计我们的教学活动了。一个很灵验的方法,就是教学过程要“存异”,尊重不同意见。

通过学习,我还明确了课堂管理行为的创新中激励与强化的方法。1语言激励

语言激励就是通过教师的话语,如:好、对、了不起、你很会思考、你真会读书等,表达自己关注、肯定、支持等态度。语言激励要求语言表达清晰明确,立场鲜明,不含糊,更不能正话反说,以免引起误解。除使用有声语言,还可以使用无声语言,通过目光、手势、体位、微笑、点头、竖拇指、拍肩膀、抚摸头等等表示教师的态度。教师在指出学生缺点和不足时,要少做“裁判”,多当“参谋”;要鼓励学生相信自己的力量,相信自己能够改正错误,获取成功。

2情感激励

教师对学生的爱和关怀是对学生的极大支持和鼓舞。对学生积极的情感,要保护、引导,对消极的情感,要进行调节、转移和转化。在情感激励中,注意“情”,但不等于放纵、护短和迁就,应始终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当然,要严之有“度”,超过了“度”就破坏了“情”。另外,在评价学生时,要注意看基础、看发展、看整体,克服成见,摒弃“定型效应”,应该肯定的充分肯定,对缺点错误则应多从正面启发诱导,指出努力的方向。

3行动激励

教师的行动既是学生无形的榜样,又是对学生行为的有力支持。教师与学生有意义的互动,能极大地鼓舞学生,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强化。教师的行动是无声的命令,教师尤其要注意自身的榜样作用。

上一篇:创业培训学员考察报告下一篇:工程力学试题及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