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人生路,该何去何从

2024-06-21

职场人生路,该何去何从(通用12篇)

篇1:职场人生路,该何去何从

职场人生路该何去何从,为了去努力,偶尔回头看看,自己已花多年金华时间用来追逐理想,却突然感觉好迷茫,感觉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值得,为了去追逐理想,却往往向着理想背道而驰,

职场人生路,该何去何从

。花了许多时间去追求,却有没有时间来享受自己的理想。

你永远不能休息,否则你就永远休息。

在普通人眼里,进入市中心上班,就意味着拥有令人艳慕的体面工作、不菲薪水。董婉婷作为曾经的白领,衣着光鲜地出入于各种写字楼或宾馆。她的口头禅是“忙”。

“每天忙得像陀螺一样,加班是家常便饭,连节假日都要搭进去。”董婉婷说,“我很忙。是因为我如果不拼命工作,工作就会毫不留情地甩了我。”

不少老板都说过这种话:“企业从来不缺人,有的是找工作的大学生。你前脚走,我后脚就招得进。”

“这种话我们也没少听。”董婉婷苦笑了一下,“房子已经一万多一平米。尽管忙,但收入还不错。大家都在玩命赚钱买房买车,只要累不死,忙就忙吧,好歹我还有梦想不是……”

当梦想变得迷茫,是否还有坚持的必要。

“我希望可以过舒适随意的生活,有时间到世界各地游览。为了实现这种幸福生活,我一度每天工作15个小时!睡眠吃饭之类的小事统统靠边站。”

随着银行存款数字的增加,董婉婷对梦想的感受却开始发生变化。

“就连我期盼的国际旅行,也和想像中的浪漫沾不上一点关系。”酒店、公司两点一线,董婉婷根本没有闲暇停下来看街边玩耍的小孩和滑过梧桐树梢的鸽子群。“梦想就绑在我包里的合同上。我常常想,如果再忙三五年,耗尽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仍然不能实现梦想,我该怎样?当梦想终于有一天能实现,我却不再年轻,又怎么享受它?有时候加班到凌晨,走出写字楼,看见天上孤单的月亮,我会下意识地问自己,我到底是为了什么?”

圈子里有句玩笑话:两眼发直、目光呆滞、像幽灵般飘过的女人一定是白领,董婉婷感叹:“刚上班时我还纳闷,怎么明明比我年轻的女孩看着年龄却很大。现在我也和她们一样了。不仅如此,我还深受‘亚健康’之苦”。

董婉婷无奈地说,因为长时间面对电脑,鼠标肘、偏头痛、以及浓重的疲惫感,偶尔的周末全部让她用来补觉,连上街都懒得想。“生活似乎在上班、补觉中永无止境地轮回。我越来越觉得,用青春、健康来换我自己都感到迷茫的梦想是非常不明智的。我的生活需要改变。”

重新规划,我要我的快乐生活。

董婉婷说:“那时已经有了一些积蓄,于是我辞了职,边休息边研究各行业的特点。”董婉婷希望自己的新工作有好的前景,但不要有太大压力。她说:“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我希望能保证生活质量,过得简单快乐些。”

咨询了职业规划师,董婉婷了解到不少热门职业:“同声传译、医药、导游这些是不用考虑的。金融以外,我唯一接触过的是IT。”经过再三比较,董婉婷决定放手一搏,尝试进入软件测试行业。

在北京某软件测试培训中心充电期间,董婉婷在短短7个月内掌握了软件企业所需的测试策略和测试1种BUG的方法,从一个测试盲变成了测试行家。“一节理论课紧接着一节实践课,很适合我这样的初学者。针对跨国企业面试特点和问题进行的加强培训也十分实用。”毕业不到一周,董婉婷顺利通过了某外包企业的面试,进入4000元月薪的试用期。

从月薪6000元的金融行业白领,到4000元试用期的测试员,董婉婷没有表现出后悔:“这个行业重视经验积累,是IT领域中最不需要用青春来保证和延续职业寿命的职业。等我有了一两年项目经验,薪酬和职位自然都会涨上来。反倒是现在的工作状态,我感到十分满意。”董婉婷拍拍桌上的测试报告,笑着说:“这个测试报告是我自己写的,组长才表扬我来着。今天可以提前下班,明天周末,大家准备一起郊游去!”

篇2:职场人生路,该何去何从

大龄标签问题多

李小姐今年35岁,参加工作多年,只跳过一次槽。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服装企业;此后一直在一家食品企业。近一年,李小姐一直比较郁闷。“这个年龄找工作实在有点不上不下。”年轻时根本不愁找不到工作。直到,结了婚。现在很多单位一看她这个年龄,要是未婚,担心招进去不久就要给她休婚假、已婚又怕产假,都表示拒绝。她想知道,到底怎么做才能解决眼前的困境。

在如今的时代,李小姐的案例具有一定代表性。我们不妨列出她面临的几个主要问题,然后对症下药。

1.职业定位模糊。李小姐可以看看自己在性格特点、思维方式、行为模式、教育背景、经验技巧等方面都有哪些优势和劣势,从而选择适合自己性格和天赋的职业。如果无法客观清晰地认识自我,不妨求助于专业职业指导或专业测评软件。

2.经验积累处在较低水平。由于工作内容基础单调,能力锻炼不足,李小姐未能建立起核心竞争力。但我们同时也应看到,其实她的职业稳定性还好,在同一个行业有多年的经验积累,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收获。她可以从中挖掘自己的亮点,比如做得最出色的某项职责、多年积累的人脉资源等。

3.设定恰如其分的目标。面对贴上“大龄”标签的女性,企业在招聘过程中难免会有顾虑。作为求职者,要做好被拒绝的心理准备,并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在任何一个年龄段,总会有适合的职业平台。李小姐不妨将结婚、生育纳入接下来的职业规划,给自己设定一个恰如其分的求职目标,并以此为新的起点,不断提高就业竞争力,到时会像古人诗中所描述的“柳暗花明又一村。”

篇3:人生的歧途上,我该何去何从

提笔写这封信给你,是我鼓起全部勇气之后,又犹豫了许久,才作出的决定。

因为我要对你讲述的一切,每每让我想起都觉得羞愧万分。可太多的悲伤和迷惘积压在心里,太久太久,我已无法承受,真要达到崩溃的边缘。周围的人对我有的只是冷眼,只是误解,只是疏远,我又能对他们讲些什么?而你是一个我既熟悉又陌生的人,熟悉的是你的文字,陌生的是你我从未结识,所以对你讲出一切又让我感到十分的自然,没有任何的负担。我已是个大四的学生,再有不到一年就将毕业。可我知道,毕业之日来临的那一天对我来说却将是毁灭性的。

整整三年了,我几乎没去上过一天完整的课,更没通过任何一个科目的考试,学校几次勒令我退学,都被我蒙混过去了。这三年来,我每天就是窝在寝室里,上网,打游戏,不然就是蒙头大睡。我也奇怪自己怎么会这样颓废,因为我还不到二十岁。我更不知道该怎么回去面对父母,如果让他们知道了全部的真相,真不知他们会怎样。

可我又十分清楚自己为什么会这样的厌学,之前的十几年,我每天的生活内容除了上学就是补课,除此而外就是没完没了的作业练习册和永无休止的考试。我没有朋友、没有玩耍,更没有休息,活得就像一台被输入了程序的机器,只能高频率地运转,不能有任何的异议或反抗。

在父母的眼中,这就是教育子女的最好方式,他们觉得这就是在对你的未来负责。而后来我也的确如他们所愿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学,可进入学校的那一天,因为远离父母,我就像一头被放出牢笼的困兽,先是感到无比的自由和痛快,但紧接着,我感到的就是无比的厌恶和沮丧。还有四年啊,我还要在这所精英汇聚的学校里埋头苦学四年,才能等到毕业,才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自由。一想起这些我就害怕得要命。

所以我选择了一种最为消极的方式来对待,我每天只是躲避,不管是老师、同学、课业还是别的什么,我都不想面对,不想接受,不想对付……

可与此同时我又一次次地在心里痛骂自己,你怎么可以这样,你想没想过以后该怎么办?但转念我又会想,我还有什么以后可言么,之前的十几年里我又有过什么?

随着毕业的一天天临近,我的恐惧也在与日俱增,我真的害怕那一天的到来,真不知到时该怎么办。

也许到时我会找到另一种逃避的方式,也许有一个更遥远的地方在等待着我奔逃而去?我不知道,但我知道那一天终将到来……

小书

小书:

读过你的信让我有一种莫名的心痛。

记得有人曾说过,太多的空白最后也会成为伤口,也许对你就是这样。从七八岁起你的生活里就没有了自我、没有了选择、没有了梦想,有的只是堆积如山的课程习题和考试,这对一个孩子来说的确不该,甚至有些残忍。而当你进入了大学,开始独立生活的时候,你才发现原来自己根本没有这个能力,原来你对学业竟是那么的厌烦……你会选择逃避这也是再正常不过的,虽然你的方式很极端,但你的心情姐姐真的能够理解。

过去的三年已无法弥补,这里面有你的逃避,更有你父母的疏忽,但现在太多的计较这些或许已没有太多的意义。

不过生活还是要继续,正像你说的那样,你还不到二十岁,当然不可以如此的颓废。所以从现在起,你不妨用心地想一想,自己到底想要的是怎样的人生,自己的理想又是什么。在接下来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为自己定下一个目标,姐姐相信你,既然有能力考上一所名牌大学,你就有足够的心智去想清楚。而这也只是第一步。

在制定了自己的人生规划后,你就要认真而又负责地去进行,因为一次的逃避或蹉跎都可以理解,毕竟成长是要付出代价的,而犯错又何尝不是代价的一种?但一再的逃避和蹉跎就是不应该的了,因为到那时你已找不出任何的理由去这样无视自己的人生。

但在此之前你还应该去做一件事,就是找到一个机会,把这三年里的一切都告诉你的父母,而不要等到毕业来临的那一天让他们突然去面对,那样的话,对他们来说真的是难以承受的。

在这个过程之中,你也不妨把你从小的感受和想法都告诉他们,只有这样你才能求得他们的理解。即便是他们不能理解你,我想那也只是暂时的,至少在目前的状况下,你要给他们一个交代。

不要再想去逃避,更不会有一个遥远的地方等待着你。等待你的只有前方的人生之路,但那也是一条漫漫长途,每一步的跋涉都要你自己去经历和完成,没有人能够代替你,更没有人能为你最终抵达的目的地负责,只有你自己才是主宰。

相信姐姐,你一定会走出这段歧途,重新找回属于自己的方向。

篇4:我该何去何从

父亲是在36岁那年来到这个家的。也就是农村人说的“上门佬”。年轻的父亲有一身好力气,总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勤勤恳恳。他来到这个家的第二年便有了我,为了养活当时8口之家,父亲一天到晚都没有空闲。

父亲来到这个家之前,我的母亲已有4个女儿和1个3岁的儿子,父亲并没有把他们当外人看。那个年代要养活8口之家真的很不容易,粮食经常短缺,父母总是节俭再节俭,宁愿忍着自己少吃些都要喂饱我们。再穷再苦再累,父亲从来没有打算回自己的本家,他知道这个家需要他;看着渐渐长大的儿女们,他舍不得离开,这个家他放不下。

嗜酒的二叔,看着父亲把这个家打理得井井有条,他不但不感激父亲带好了他的侄儿侄女,反而处处刁难找我父亲的茬,经常借酒发疯,辱骂父亲。记得有一回,不知道二叔从哪里喝酒回来,进屋就跟二婶吵开了,父亲看不过就去劝架。谁知道,二叔借着酒劲指桑骂槐起来。他骂道:“婆娘,你看见没有,人家来看我们两口子的笑话来了。”父亲说:“喝了酒尽胡扯。”二叔说:“老子喜欢胡扯,咋了?你这个外人少在这里假惺惺的。”父亲没有说什么,母亲见势拉着父亲回了自家屋里。

“你给我滚出来,老子这个大家庭不需要你这个外人在这里,滚回你的老窝去——”酒鬼二叔的叫骂声此起彼伏。他在我家门外骂骂咧咧,隔壁有邻居来劝架,有人劝住二叔,有人拉住我父亲走出屋外去了邻居家。二叔见没了人影,发起狠来拿着一根大木棒直把我家的窗敲了个稀烂才罢休。我知道二叔最终的目的就是希望父亲带着我走,走出这个家。那年,我7岁,第一次有了想杀人的冲动。但我没做,因为我听说如果未成年人犯了罪,是要家长替罪,我不想父亲坐牢。从那时起,父亲有了回本家的想法。因为二叔有发不完的酒疯。可面对这个家,父亲还是忍辱负重地坚持了下来。

直到大哥结婚后,这个家总算平静了许多。2004年,在外打工的我回到家,父亲语重心长地说:“儿啊,爹已经是60岁的人了,回不回本家都不要紧,可你还年轻,路也还长,爹不希望你像我一辈子受气啊,去留爹都跟着你……”我犯难了。父亲曾跟我说过,当年在本家分家时,父亲以为自己一辈子都要打光棍了,就没要什么家产,只分得田土各两块,最要命的是屋基都没有要一块,能建房的地早被本家的大伯小叔们占了精光,回去等于什么都没有。在这个家至少有个落脚点,真要回去,我倒不怕什么,只怕受累受气的父母劳苦了一生到头来还要跟着我遭罪。

在外打拼了几年,我愧对父亲,别说回去修房子,连回去陪二老过个年都有些吃力。家是温暖的,我不知道何处才是最终的归宿,我该何去何从?

篇5:我该何去何从

作者:上古天真

? 高考的时候因为发挥不好,我考上了当地一所很普通的本科院校,我学的是法学,其实不是很喜欢这个专业,只是因为这是我父亲的意思。大学四年我过得很平淡,但一点也不快乐,我知道,大学是我儿时的梦想,就这样凑和一下我很不满足,因为在学业上我是一个很要强的人,考研是我改变自己命运唯一的.途径。

? 或许是不知道天高地厚,我竟然选择了考北大,因为我的人生信条是,人生能有几会博,要选择就要选择最好的,要做就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年暑假我上了新东方的英语班和北大的考研辅导班,可能是因为自己的压力太大了,回到学校后大病了一场,又发生了其他的一些事情,我为自己的选择感到无所适丛,我又当了一次逃兵,选择了考本校的研究生,那已经是10月份的事情了,我知道,自己可以利用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我在离学校不远的地方租了一间很舒适,很安全的小房子,买了日常需要的家具,就在这个房子了开始了我又一次考研的历程。在这个时候我认识了一个男孩子,他成了我的男朋友,很多时候我们经常呆在房子里看书,现在想起来,那依旧是我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回忆。记得有一次, 外面下起了大雪,房间里因为有暖气,真的很舒服,我们冲了两杯卡布其诺咖啡,我换上了粉红色的睡衣,我们在温暖的灯光下面静静得看书,很美!后来在我考研的前一天我和一个朋友发生了矛盾,甚至是争吵,有时候真是搞不懂,有什么问题不可以解决,非要在考研的前两天解决,这是我至今都无法原谅她的原因,这个时候帮我最多的是他,我的男朋友。

篇6:企业招商该何去何从?

一、从招商广告来分析

招商广告的效度和信度在下降。招商广告的效度是指广告发布后所取得的效果;信度是指广告的可信程度。随着招商广告的漫天遍野,信息源越来越多,招商广告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使得招商广告的效度和信度在下降。北京世纪福来营销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志起认为,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广告形式比较单调。主要采取在平面媒体上发布广告,仅依靠几个主流媒体来发布平面广告,导致招商广告的形式、方式单一,招商广告如何跟招商活动互动、同样板市场互动、区域如何同全国互动等都做得不好。二、广告内容粗制滥造,招商广告如何做得有质量、又有信息量,对投资者具有公信力是比较难的,所以在广告内容上应提供更有吸引力的内容。三、招商广告投资回报缺乏公信力,很多广告承诺“绝对无风险”、“稳赚百万”、“三个月快速致富”等等,导致公信力下降。

实际上,除了平面媒体,现在还有不少网络招商广告和电视招商广告正在兴起。据慧聪国际资讯有限公司副总裁姚林分析,网络招商广告的优势在于其覆盖面是无限制的,其信息量也可以无限大,不像报纸那样要受版面限制,而且网络上信息可以放很长时间。不过,在一些网络上,有时广告和资讯分得不是很清,而且网络招商广告的公信力也不如报纸,里面的陷阱可能会更多,其监管更难。并且,网络招商广告往往要点击去看,而且要一层一层去点,这样做起来也比较麻烦。现在,一些价值较高、销售人群比较广泛的产品,开始选择在各地电视台的垃圾时段做招商,从而弥补了广告形式单一的缺陷。但是电视招商广告首先受到电视的频道和节目的限制,而且人们在收看电视招商广告时受很大的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属于被动接受。另外,电视广告的制作成本比较高,所以电视招商广告不会发展成为主流或占绝对优势的招商广告模式。那么应如何做好招商广告呢?

首先要定准位,选择好广告投放的媒体。一方面对产品的分析,是否适合招商。有些产品并不适合招商,比如大规模流通性产品像食品、饮料等,所以招商首先要看产品本身的特点。另一方面是对产品市场范围的定位。如果广告希望达到的范围是在一个局部的区域内,就应选择在都市类的报纸做招商广告,因为都市类的报纸发行量都比较大;如果希望广告能够覆盖全国更多的范围,应该选择全国性的财经类的报纸(如《中国经营报》、《市场报》等)或期刊(如《连锁与经营》、《销售与市场招商版》、《商界》等)。企业做招商广告,最重要的是要明白自己的招商广告内容是给哪些人看的,非常具有针对性,这也是最核心的问题。报纸和杂志本身存在一定的差别,企业应分析各个媒体的定位是否适合做招商广告,因为关注招商广告的人一般是企业里中等或中等偏下级别的比较多,这些人工作了若干年后,已经有了相当的经验,很多是想自己单干的人,所以如果媒体的读者定位是这部分人,就非常适合做招商广告。对于杂志来说,目前财经类的杂志有一味追求高端的倾向,很多都是定位给CEO、总裁看的杂志,他们一般都不会看招商广告,所以这类杂志应该排除在外。一些定位稍微低端些的杂志,普及类的经济类杂志则也可以考虑投放招商广告。

其次,招商广告要形式多样化。若将招商广告比喻成一个“放大器”,如果这个“放大器”背后若没有一个强有力的体系的支撑,那么招商广告设计得再有噱头也缺乏说服力。过去用得最多的展会招商,但展会招商无论是在医药保健品、化妆品、小家电、食品等几乎各个领域普遍面临衰退。现在,很多企业都在尝试企业自身的招商会,但仍遇到不少尴尬的问题,由于企业单向举行招商会的成本比较高,一般的招商会开下来要花几十万元,结果本来指望投资加盟来赚钱的,钱还没赚到,先支出去这么多,这对于中小企业来说风险是比较大的。因此,招商的形式要多样化,如联合招商、区域招商等,在传播方式上要综合利用,进行针对性的传播,可以采取报纸和电视相结合、报纸和网络相结合、展会和企业招商会相结合的综合手段,提高有效信息的覆盖面和招商效果。

再次招商广告要有信度和效度。招商广告的效果不在于制作得如何精良,而在于其内容是否做到详实,有具体的事例,用事实说话。比如招商广告中可以举这样的例子:在哪个市场投入了多少,取得了怎样的回报,用事例来说明比单纯讲美观、好看更有说服力,实实在在地把产品的好处、运作的能力在广告中表现。如产品的市场分析,预测产品市场的趋势,投资回报比,什么样的企业有能力去适应等等。

二、从招商模式来分析

一是样板为王。当前企业的招商困境,主要是面临这样一个问题,产品如果没有做成功一个样板市场的话就很难招商,可以说样板市场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了。这意味着招商企业需更负责,因为把产品卖到经销商手里不是目的,卖到消费者手里才是目的。样板店内的设计应生动化,要能够让顾客体验。但打开样板市场并不是说投入很大资金很大力量就能做成的,如果赚的还没有赔的多,那依然没有成功,只有投入产出比是合理的,才叫找到了把产品卖给消费者的方式。所以,无论招商手段怎么先进、怎么创新,真正检验招商能否成功的是产品力,一个好产品永远是打开市场的一块敲门砖,所以产品力是招商的基础。在招商过程中要持续动态跟踪,对经销商进行不断淘汰、优化,形成一种动态平衡。因此,招商的基础准备工作要扎实、过硬。比如,现在有不少大企业在招商前先拿出三到六个月的时间认真打造好一个样板市场,因为一个好的样板市场是最具有说服力的,是招商的基础,这是招商前应该提前做好的准备工作。

二是赢利模式。不同的行业的产品具有不同的赢利模式,因而在招商过程中应说明其具体的赢利模式。产品的搭配与陈列、客户的开发与维护、信息的传播与应用、地理位置的选择等等都需要进行跟踪和服务支持;产品的赢利周期、产品的客户定位、策略的执行等都需要企业动态监测和辅助;企业招商应量力而行,从局部区域逐渐向全国扩展。

三、对几个行业招商的分析与建议

保健品行业。医药保健品的招商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也比较多。由于国家现在实行药品专卖,必须是医药公司才能销售药品,所以医药保健产品要想销到全国,利用各地的资源(医药公司)就显得非常重要,就必须不断招商。医药保健品招商必须要做样板市场,但样板不是给别人看的样板,而是怎样把产品通过合理的投入产出成功地卖给消费者,找到这种方法,然后把这种方法向全国推广。医药保健品的招商的大致步骤:一、产品有个好的卖点,对产品进行精心的策划、包装。这种产品不一定非要有多么高的科技含量,但质量要好、包装、策划要好。二、策划不仅要把产品表现得完美,还有渠道、价格、广告等等都要在策划里体现。三、要有个好的营销团队去执行和后续的动态跟踪。招商队伍要专业化,主攻各地区实力雄厚的医药连锁经营企业,并为其开拓市场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家具行业。根据产品的档次先选择合适的家具广场,然后结合各企业和产品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寻求经销商。如高档的产品应注意品牌形象,通过高档次的专卖店、连锁店或独立的门面店来运作,以直销和做OA工程为主(如台湾的震旦);中档产品主要是进家居广场开设专卖店(如广东的一些办公家具企业);低档的产品主要靠量,以铺点为主(如洛阳的钢制文件柜)。当然,各企业应结合产品自身的定位,还可开展合作营销(如互补产品的配套),关系营销(如与招标采购市场之间),应多种销售模式并存。在做项目或招标时,企业应全程帮助经销商,从标书制作到资金支持、产品的安装与维护等。

保暖内衣行业。近年来,保暖内衣的招商非常多,要想成功招商,首先搞个好的有卖点的产品(如俞兆林的“暖”;婷美的“美”;猫人的“时尚”;暖倍儿的“塑身保暖”等),花大力气来做好样板市场,可以选择不同的区域来建设样板市场,然后利用区域市场的辐射作用。围绕样板市场周围做大量的市场调查,采取优惠政策来选择实力强大、专业的经销商。招商完之后,企业应该开始支持和培育经销商,而不仅仅是把货发给他们。对于经销商终端的规范、市场的操作,特别对于一些重点市场,企业应全程来帮经销商做,比如省级代理,总公司的人应下基层帮助下一级经销商到下面去招商、开新品推荐会,包括广告投放、网络的建设、开发、维护等等。

白酒行业。根据不同的产品品位和档次采取不同的招商策略,高档的应走品牌路线,利用高端的渠道(如名酒店、高档酒店等)。中低端的可以利用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先攻三、四级市场,形成品牌的知名度,然后逐步突围,对上一级渠道形成“压力”,利用终端的口碑和拉力来获取成功。

(李志起)

篇7:中国司法该何去何从

法学0901 冯志成

摘要: 任何人都不能做自己案件的法官,这是为了确保司法公正的基本原则,但是现在中国的司法体制仍然难以贯彻这个基本的法治原则。“如果原告就是法官,那么只有上帝才能当辩护人了。”曾经德国的一位著名法学家德拉布鲁赫这样说到。

关键词:腐败 利益集团 司法改革 司法独立

一、政府腐败的理论

(一)政府腐败的方式。

1、政府腐败

(1)方式

当今各国研究腐败现象,大体而言把腐败分为两大类:体制型腐败和收买型腐败。体制型腐败的含义为:政治行为者通过有选择性地授予经济特权或限制准入来巩固、加强其对政府的控制。这类腐败的基本特征是政治行为者操纵经济系统,政治过程腐蚀经济生活。也就是说财富创造者的权利时刻受到来自政治权力的威胁,以至于他们不得不投靠、依附于政治权势集团。收买型腐败含义则与之相反:各种经济利益集团通过行贿政府官员影响立法司法、政府管制和政策制定,并最终服务于自身的特殊利益。此类腐败的基本特征是经济行为者操纵政治,经济利益腐蚀政治过程。

2、我国政府腐败的方式

在当今中国,体制性的腐败往往与行政权力的过分集中密切相关,例如电信、教育、医疗、房地产,而收买型腐败已经从单个个体出发,发展到以利益集团为代表的类似西方“院外集团”的游说活动。2003年房地产集团成功顶住了央行的“121文件”,促成了国务院18号文件的出台,可以说是一个极典型的案例:在改革以来的20多年中,第一次由一个利益群体通过游说影响并且改变了政府的一项重要政策。而恰恰是这次房地产商的胜利,导致了2004年中国房价的扶摇直上,也制造出许多房地产大亨。

权力越位更深层次的体现是权力与资本形成的联盟,通过联盟,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垄断更多的资源以及话语权,最终实现垄断性的资本回报,其实质是体制性腐败和收买型腐败结合在一起,导致权力资本与普通百姓甚至与一般民营资本的收入差距扩大。

统计表明,在整个房地产的建设、交易的过程中,政府税、费收入占到了房地产价格的将近30%至40%左右。如果再加上占房地产价格20%至40%的土地费用,地方政府在房地产上的收入将近占到整个房地产价格的50%至80%。如此高的预期受益和与之不对称的成本付出,是地方政府与房地产集团越走越近,而违规行为层出不穷的利益根源。

(二)我国政府腐败的反思。

在我国当今社会权力和资本结盟的时代,没有一个独立完善的司法机关和司法体制的监督,政府的腐败行为会更加肆无忌惮和为所欲为,如果任由这种现象的发展,最后埋单的只能由是我们广大的公民.但在现实中国的国情下,我们的司法机关和制度位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呢?我们的司法机关工作人员又在扮演着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

二、司法机关的作用

(一)我国司法机关的作用

1、我国司法机关

(1)司法违规

近年来,我国一些司法要员相继“出事”,田凤歧、麦崇楷、许亚非、武汉中院柯昌信等先后被判刑罚。与此同时,媒体还报道了另外一些问题。例如,湖北省大悟县法院法官自造假案、违法执行,深究其后原来还有县政府下达“创收”指标和司法经费不能保障的难言之隐;山东、甘肃两地法院就澳柯玛电器销售一案的同一法律事实先后立民、刑两案,堪称“司法地方保护主义”的典型;辽宁兴城法院的一起执行案件在市人大常委会特别调查委员会的有力监督之下得到纠正,普通人叫好之余却令法律界人士担忧,因为权力机关纠正错误的态势已将其推到了“终审法院”的地位„„

(2)司法违规的反思

凡此种种,反映了中国司法界长期以来存在的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一些严重不合格的人会获得法官职务甚至成为司法要员?二是职司国家法律运转、作为国家法律看门人的人民法院,缘何衍变成了尽心于所在地方利益的地方部门?法律的看门人机制发生了什么问题?

重新反思我们的看门人机制,发现各种现象的出现与令看门人正常发挥作用的条件之间存在着诸多不协调。要使看门人机制正常发挥作用,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第一,司法机关工作人员要有符合看门人要求的素质。一方面要有“人格素质”,包括敬业精神、心理素质、(职业)道德素养等;另一方面要有“职业素质”,即看护门户必须的职业素质,包括法律能力、政策水平、特有思维方法等。

第二,要有保障司法工作人员发挥职能作用的体制保障。使得司法机关完全意义上与行政机关相分离,成为独立地存在而不是一种附庸。

在司法机制中有一个传统的问题,即:Who Watches The Watchman(谁来监督‘监督者’)?但欲在中国所处的特殊时期和特殊背景之下理解这句话,或许更应当换一个角度才能悟出其根本含义,即:谁来保护保护者?或者谁来照顾看门人?

在这些司法问题的背后受责难最多的应当是法官选任机制,我们不经要问为什么那么多地素质低下的人能在司法机关中位居要职。但还有一点深层次的原因也必须提及,那就是这支队伍在普通的社会认识中还没有重要到建立所相匹配的机制的程度。一方面,利益集团期望着有一个最终的保护者,但同时又不情愿将适当的资源合理地配置给司法职能,不情愿接受它的独立,无力保持它的职业化。因此,最终出现独立与腐败、重要使命与能力欠缺这种矛盾便是难免的了。

我们固然应该对一些位高权重落马者的个人能力、道德人格进行反思,我们也应该反思这些人之所以获得高位重权的原因,我们更应该从体制的层面上反思我国的司法工作人员为何不能正常发挥作用。执掌生杀予夺司法大权的全国20万法官,其中绝大多数在人格、专业知识方面不存在问题,却不得不挣扎于一个国家法律意志与司法权力来源相矛盾、现代司法理念与实现这些理念的环境相矛盾的不尽合理的司法体制中。我们不能因为体制原因而使司法看门人这种机制丧失了应有的作用,致使国家法治门户洞开,权利和秩序必将处于危险之中!

三、司法改革

(一)司法改革的方式

1、司法改革

(1)司法改革的重要性

因此,在面对中国现在社会存在的问题,为缓解乃至解决现实的矛盾,中国的司法机关和制度必须不得不面对一场司法改革,一场由占中国绝大多数的人民为领导的司法改革,而不是一场为既得利益集团服务的小打小闹.(2)司法改革的阻力

但在中国目前的国情条件下,我国的司法改革仍旧需要由政府和既得利益集团领导,特别是在我国的政治体制条件下,我国的司法机关是由权力机关领导,由我国权力机关产生并且对权力机关负责.这种形式不同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三权分立,司法机关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无论在经费预算还是在人员的任免方面都是要由政府领导的.中国的司法改革依旧任重而道远.(3)司法改革的方向

但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我们依旧可以做到以下的方面:改革法官的产生体制、法院的经费保障体制。我们要明确一个共识:要想国家和社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有一个中立的监督和协调部门, 因此在国家权力结构中设立一种中立的裁判职能,既可以公正地解决纠纷,又有利于促进社会关系的确定性来协调以及各个利益集团之间的利益分配。综观历史,具有行政机关在兼任司法机关或者司法机关依附于行政机关现象的政府,监督机关成为执行者的附庸和帮凶,这样的政府都会不可避免地陷入到腐败与欲壑难填的危机,由此而造成的社会动荡和国家权力洗牌的情况并不在少数。

我国的司法体制改革只能一步一步,循序渐进地进行,集中主要力量在法官的产生体制、司法机关的经费保障体制方面进行进一步深层次地改革,从而加强司法部门的一种独立性,即使这种独立是一种十分低级的独立(我们权且称为一种半独立),但对于现在存在的现实依旧是巨大的进步。

篇8:中职语文该何去何从

一、中职语文的窘境

学习语文,重在“学”与“习”二字,“学”是指正式的、集体的、有组织的、有计划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意识的活动。“习”是指非正式的、个人的、自由的、课外的、无意识的活动。

学生从出 生开始 , 就在进行“习”的活动。在耳濡目染中,他们习得了母语,并且这种“习”是持续性的。在生活中,学生不断地进行着“习”的活动,也因此,他们觉得语文可学可不学,反正母语谁都会说、谁都会写。而且,中职的学生关注的重点是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学习,语文很容易就被他们忽视了。更关键的是,中职语文教材的编排处理与普高大同小异,如果将普高语文看作一本名著的话,中职语文就是这本名著的青少年版。很难想象,这样的语文教材能否真正切合中职语文的教学实际,这样的语文教材能否给学生有效的影响。

中职语文老师都是应试教育的成果,课堂教学也大多受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讲授法占主导地位。学生所学的只是在语文课堂上或者考场上才有用的东西,这些东西必然会遭到漠视。此时,老师们又各显神通,情境剧、文学欣赏、口语表达、时事政要、电影录像,各种形式轮番上演,反正课上完就行,至于效果则可想而知了。

学生在自然成长的过程中习得的母语能力,已经完全遮蔽了中职语文教学的低效。假如真的剥离了学生自然习得的母语能力,那么中职语文教学的现状恐怕会让人觉得悲观。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中职语文课程内容的严重滞后导致教材不适应职教实际应是主要原因之一。

窃以为,中职语文教改的首要任务不是考虑如何教,而是教什么。简单的变换教学方法,不如开发课程内容。

二、中职语文的内容与目标

教育部在2001年就已经 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在阐述基础教育课改的具体目标时,用了六个“改变”。包括“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 的现状 , 改变课程 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只要稍加注意,不难发现,至今中职语文仍然存在着严重的学科中心、知识中心、教师中心、接受学习的倾向。

教育部职业教育研究所姜大源在《学科体系 的解构与 行动体系 的重构——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序化的教育学解读》中指出,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其课程也必须有属于自己的类型特征。从教育学的观点来看,当课程内容的选择以及所选内容的序化都符合职业教育的特色和要求之时,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才能成功。这里,改革成功与否有两个决定性的因素:一个是课程内容的选择,一个是课程内容的序化。

那么,应该如何成就中职语文课程改革的成功呢?我认为,中职语文课程内容必须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终极目标,使中职语文成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的前提与基础。并不能因为语文在中职学校的“边缘化”而稍有降格。同时,也要结合中职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实际,以实用、能用、必需为基本考量。目前的中职课堂还存在着重读写重应试的弊病,因此,中职语文教学必须打破学科中心和知识中心,纠正轻视听说的倾向,将口语交际训练放到与读写同等重要的位置,真正实现语文教学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训练。

前几年,富士康曾经发生了一些让国人瞩目让国人痛心的跳楼事件,如果把富士康看成中国工业化进程的某种象征,那么,也可以把在富士康中发生的悲喜剧看成是中国职业教育失败的象征。其失败不仅在于未能向企业提供有技能的青年,更在于未能教会它所培养的毕业生足够的在现代化企业环境中生存的技巧。

篇9:我们该何去何从

关键词:中学作文教学;困境;改变方法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而写作,就是人类的“有意识的生命活动”的典型表征。潘新和老师也在他的论著中提出了“写作本位”的主张,一改传统的“以阅读为主”的模式,将“写作”提升到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国家“新课程标准”对写作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写作不仅是主体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而且是主体生命活动的过程。写作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为达到这样的目标,写作理所当然地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然而,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堪忧。从广义的角度来看,写作活动有明确的价值取向,即通过写作向人们传达“审美信息”。写作教学中的审美信息包括: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指导学生按真善美的价值标准,在多元文化的价值环境中,通过写作活动反映自己对生命的感悟和体验。写作是一个学生综合能力的表现,应该是阅读、思维、情感表达、语言书写的结合,是一种长期积累的技能,任何一方面的缺失都会对写作能力造成影响。但是,从小学阶段开始的基础教育就对这种综合能力缺乏重视,应试教育将写作局限于应付考试,简单地说,就是考试考什么内容和文体,教师就着重引导学生训练写什么,一切以应试分数为目的,忽略了写作的情感表达需要。这种粗暴对待作文教学的方法,对学生造成的影响是极大的,甚至影响到了中学作文教学。

从教十年,本人发现,作文教学对于中学语文来说是一个难点,它越来越陷入某种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出现的困境

1.学生写作兴趣的缺失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应试的写作训练扼杀了学生情感表达的热忱,他们普遍认为:高中作文就是一种八股文,没有他们想自由表达的东西。从观点到框架结构,都必须服务于高考阅卷教师的审美标准,长期的模式化训练让他们对写作充满厌恶,同时,思路和表达也日益机械化,失去灵气。

生活体验的缺失,也让学生在这个议论文“横行”的时代面对许多问题无话可说。这是一个看似无稽的矛盾,我们身处的时代,是一个资讯相当发达的时代,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当信息铺天盖地而来,就需要我们用敏锐的感知、正确的价值观去判断它们的真伪,否则,极易被误导。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对许多问题还无法形成全面、客观的认知,加之生活经验较少,就无法完整、深入地论述。很多学生反映,现行的作文题体现出来的观点和写作内容是脱离他们的日常生活的,是“空”的,这也直接导致了他们对作文缺乏兴趣,因为这种写作形式很难传达他们内心真正的声音。

2.应试的艰难

抛开写作的审美功能,单纯从应试角度来看,中学的作文教学也是举步维艰。现今的高考作文试题大多以写议论文为主,通过议论文写作,可以看到学生的理性精神、逻辑思维、批判意识,这种文体讲究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也看重结构条理、遣词造句。但从平时的教学乃至高考的作文评卷中我们就会发现:学生的作文存在着太多的问题,远远达不到考查的要求。以2013年的福建高考作文题为例,评卷的结果显示:相当一部分考生无法理清题目所选的顾城的诗歌指向的中心蕴义,提炼的中心论点并不切题;观点的错误会直接影响文章的论证过程,导致论述的不合理,部分学生甚至不知论述为何物,全文就靠几个事例来支撑;没有开阔辩证的思维和一定的素材积累,全文的结构条理就无法架构,一些学生还出现了拼凑字数的现象,更不必说作文中出现的形形色色的常识性错误,以及小部分还无法完成“文从字顺”的基本要求的学生。

3.教师的尴尬

教师作为教学工作的承担者,面对中学生写作存在的这些问题,我们是有责任的。许多优秀的一线教师都力图用自己的努力去改变现状,其中也不乏一些较为成功的尝试,如,2011年厦门普教室俞发亮老师编写的《议论文课时写作教程》,该教程充分地考虑了学生的“学”和老师的“教”,把议论文写作的训练加以分解,分布展开,形成了一个“序列化”。从理论的角度来说,这是一个极具实用性的想法,但实践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写作是私人化的空间,它要求一个人要多思、多写,把学习转化成能力,传达内心情感和对人、对事的态度,光靠机械化的训练,还是无法写出真正的好文章。

写作能力的提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而站在学生和家长的立场,他们希望可以立竿见影地在考试分数上看到成效,急于用一个现成的模式来提高成绩。套路是可以教给学生的,但缺乏阅读的积累,没有相应的语言训练,文章仍然是空洞的。从功利角度看,仍然拿不到理想的分数。而阅读、思维,包括语言表达的能力,都不完全是教师可以教给学生的。时间长了,容易给人造成一种印象:“语文老师是最没用的,语文读与不读(学与不学),结果都是一样的。”这种学生和家长期待的热切,和教师短时间内无法达到的理想效果,造成了教师的尴尬。

目前很多中学的作文教学都瞄准中高考,采用的方法大多是以范文分析为核心的文体“套路”的练习,也就是“仿写”。这是一种初级写作教学的办法,通过系统上课和反复练习,让学生熟悉和练习写作的基本技能。但“仿写”容易沦为“套路”,会走向反面,束缚学生个性,形成空话、大话、假话连篇的“八股”。还有,为了让学生的作文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教师往往会教学生如何把文字写得漂亮,时间长了造成过分注重“文笔”的现象,学生的作文都往抒情、修辞、文学的方面走。于是,那种缺少思想内涵与智性分析,动不动就用典、堆砌辞藻、宣泄人生感慨的写法,在中小学生中就不少见了。这些问题的出现当然不全是教师的责任,但由于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当问题出现时,首当其冲受到责难的一定是一线教师,这也是作为教师的无奈。

二、解决的办法

怎么办?这是全体高中语文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尽管短时间内可能无法全面解决,但许多教师以及关注高中写作的学者们都在积极寻求改变现状的方法,我们认为,可以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引导学生“多读书”

阅读,应该是人一辈子的事。没有广泛的阅读基础,空谈写作技巧也是“纸上谈兵”。北大温儒敏教授2009年在北大本科一年级新生中做过一次调查,发现两点:(1)凡是喜欢语文,形成了阅读习惯的,都是课外阅读量大、知识面广、读过很多“闲书”的,这一部分学生思想一般比较活跃,整体素质也高;(2)没有阅读习惯,只熟习教材和教辅的学生,转入大学的学习方式难,视野窄,思路难以展开。而恰恰是第二类学生占了相当比例。除了应试,适当保留一点自由阅读的空间,让学生的爱好与潜力在相对宽松的个性化阅读中发展,如果人文素质高了,对提高考试成绩也是有利的。

个人观点认为,能激发学生对阅读的热爱就是一个语文教师最大的成功,“我读故我在,我思故我在”。至于读什么书,完全可以凭借学生自身的兴趣,因为只有感兴趣的东西,才能在头脑中转化成自己的内容,在写作中才能融会贯通。在保护学生阅读兴趣的基础上,再对他们阅读的内容加以引导,让他们分辨哪些书该读,并且读得有价值。这一点,在实践中不难找到成功的例子。比如,热爱篮球的学生经常关注NBA的比赛和各球队的球星,在议论文写作中就懂得将这些内容相互结合,使用起来,比那些生搬硬套的材料生动得多。

2.引导学生“勤练笔”

写作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通过大脑的积极活动,以文章的方式呈现写作主体对生命、对社会、对环境的认识成果及其主体在认识过程中的情感变化的一种“精神劳动”。没有提起笔来训练,就不会有写作的灵感和成熟的作品。多写多思,是提高写作表达能力的根本。除了写作课的训练之外,平时的阅读课和选修课等也应适当安排写作练习。让学生及时把阅读的印象、体验和感悟写下来,一边读,一边写,其中有思路的整理,有分析概括,是思维训练和文字训练的好办法,还可以把写作训练分散到阅读课中,真正做到读写结合。除此之外,引导学生写周记(写日记的可行性不大)或者读书笔记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再鼓励他们用自己感兴趣的方式,如,微博、QQ空间、博客、微信等,把自己生活中的经历和感受展现、表达出来。兴趣和表达的结合,对写作也能起到良好的训练作用。

广泛阅读,读写结合,适当训练,这就是作文教学的正路。

3.情感态度上以赏识和认同为主,改变学生对写作的厌烦和逆反情绪

赏识教育是教育教学方法中很重要的一种手段,在鼓励和认同中成长的学生,做人做事是最具自信的。学生写作文,实际上就是在认识生活、思考生活,沟通与生活的联系,加强与生活的关系,这一过程,同时也是他们认识自己、思考自己、扩大自己的心灵空间,丰富自己的精神内涵的过程。从美学角度看,写作文就是从生活中同时也是在自身的心灵中发现美、开掘美、创造美。作文是促使学生“自我形成的过程得以深刻进行的最重要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每一篇作文都是学生的心灵打开的一扇面向生活的窗户。对于自己苦心写出的文章,他们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认同,所以无论面对学生何种形式的写作练笔,教师都应该以赏识鼓励为主,不打击他们写作的信心,引导他们畅所欲言,愿意表达自己心中所想,其次才是关注他们所写的东西是否符合应试的要求。

通过情感态度上的赏识和认同,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学生对写作文的厌烦情绪,在保护他们表达欲望、充分尊重他们的基础上,让学生克服逆反心理,慢慢将写作当成一种表达自由言说的、快乐的事。

综合以上所述,写作素材、语言材料、人的精神劳动是写作成功的要素,从这三个方面入手,探索一些积极的举措,相信对改善目前高中作文写作的尴尬现状会有一定的帮助,但要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表达的常态,让学生变“被动写作”为“主动写作”,还有一条漫长的路要走,需要大家共同不懈的探究和努力。

篇10:我该何去何从作文

觉得仿佛自己和书本作伴和文字作伴也不是很枯燥。突然间的我对手机对外貌都失去了兴趣唯一没变的就是我的洁癖。总是觉得自己一定要比秋妍弥尔佳雯要好,觉得自己不应该只属于这样的成绩。觉得自己的毅力肯定会比他们要好。至于体育我就是实实在在的疯了,因为初二一年因为学生会的公务而没有参加跑操弄得我的两百米的成绩不理想,已经神经质的我每天放学『放学本来就很晚了大概快六点而且一堆作业等着我去写』都会自己跑步,难过的时候也会跑步,越来越快越来越多好像这样子才可以掩饰自己的不满的情绪,有的时候差了会难过会不高兴往往就会自虐的去跑步。迎着风跑步,冷天的时候,风打在脸上好疼。可是我就是没办法,只希望体育中考满分不给我的文化课拉分。变了变了,我真的变了,这个班的低压真是让我要崩溃了。我不会再那么傻不会再那么天真,是我的就是我的,不属于我的我也要去努力,哪怕知道后果很惨。或许,我改变那么多只是因为高中吧。

区一模就快来了,每科冲击九十分,就是这么简单任性。梓岱说的对,她上次把我骂醒了,看到梓岱上次失恋的时候淡定的很,好像没有什么事情一样。

篇11:我该何去何从的散文

我即使生活如昨,文章可否春光灿烂?

纠结中。

即使在石墙铁瓦的南岳衡山祝融峰,我的笑也很勉强,看的是风景,操心的还是红尘纷纷扰扰……

篇12:语文老师,你该何去何从?

新课改开始推行已近半年时间,却始终有一种不和谐的声音充斥其中。一些人依然高举着应试教育,不,应该说是应试教学的大旗负隅顽抗,死不悔改。我觉得现在是说说他们、说说这些事的时候了,不然,忘却的救主一旦降临,我们苦心孤诣建立的一些基础又必将前功尽弃,语文教育又必将成为一帮欺世盗名之徒肆意驰骋纵横的天下!

这场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教育到底是要素质还是要成绩上。

有人认为只要提素质教育,成绩一定差得上不了台面,见不了公婆。于是有些人踌躇满志,准备设计出一系列可操作的“语文教学程序”来针对高考,甚至预测会考出相当不错的成绩。可如果我们能给语文制定出完善的生产程序,那么机械化之后的语文课的美感将从何谈起?如果我们可以用管理的手段成就语文教育的辉煌,又如何保证这样的“语文”不会背离语文教育真正的精神内核。一旦到了所有人,甚至不是所有老师都可以操作语文(我真不愿意用这个词)的时候,语文还是语文吗?

其实,让学生的语文成绩优秀并不是太难的事,难的是让他们喜欢语文,理解语文内涵,传承语文所负载的文明。这些责任,应试教学能够担当得起吗?

我相信很多语文老师如果放下一些社会责任感,都可以教出好成绩来。之所以我们学生的语文成绩不是那么理想,是因为老师们知道,我们需要的不只是成绩。我并不是说我们不需要高考时的优异成绩,那样说很虚伪,可是我们不能只要高考成绩。有人盛传河北某中学高三学生一年做题25000道,因此产生了数十名清华、北大学生,我很想问一句狂妄的话:考上清华、北大,就意味着学生和老师都成功了吗?

钱理群先生在《现代教师读本·总序》中说:我们的教育必须是“立人的教育”,于是,就有了“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具有高素质的现代中国人”的目标与要求。„„教师这个职业,其出发点与归宿都应该是“学生的健康、健全成长”。

我们应该怎么理解“立人”,又该怎么理解“学生的健康、健全成长”?难道“立人”就是只要高分?难道“学生的健康、健全成长”就是单单指他们考上大学而不管他们品德、素质如何?稍有人心者,也会明白正确答案应该是什么。

风风雨雨中,语文教育始终走在教育最前端,自然也承受着最大的压力和最多的褒贬。这也让我们有理想抱负和教育情怀的语文老师一路走来走得很艰难。

语文教育曾多次尝试转身,虽然并没有一种让广大教师心服口服的高效的教学方法,可我们也总是在黑暗中摸索,在摸索中前进,并没有倒退。于漪、钱梦龙,这些名字注定会因为他们在语文教学上的不懈努力而被教育史永远地记住。教育史虽然无情,但并不白痴弱智,它会为这些教育界的思想家留下一席之地,所淘汰的,一定是那些语文教学中的“技术工人”!

语文教育与其它各门学科最大区别之处便在于其深厚的人文积淀,我们一旦让语文退回到完全绝对实用型课程,本就有些忽视德育的中国教育又会走向何方?我无意让语文课承担起如此巨大沉重的责任,但我想,语文应该承担的责任似乎也不应该推卸掉。

美国耶鲁大学教授陈志武认为,要把中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教育的转型最为关键。1

他这样说:“中国经济转型需要教育的转型,需要培养兴趣丰富、人格完整、头脑健全的通识公民、思辨型公民。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中国恐怕只能继续是给世界提供低级劳动力的工厂。”

只是提供低级劳动力也便罢了,怕的是我们自己国内所倚仗的高精尖人才都是一枚又一枚定时炸弹,我们不知道他们内心深处的引信何时会点燃。

我不知道每年做25000道语文试题的学生,会有多少人能够兴趣丰富、人格完整、头脑健全。也许高明之士会把《论语》、《孟子》、四大名著、外国经典都融入试题之中,在学生疯狂做题的过程中便顺利完成对他们的德育教育及人文思想的培养。

我只记得下面这些事例:

2000年2月武汉某高校研究生王某因被怀疑有偷窃行为,在宿舍上吊死亡。

2000年冬天,北大博士生耿某深夜将同室博士王某用哑铃砸死后,残忍地将其推下阳台,耿某随即跳楼。

2001年9月17日凌晨,广州市海珠区某学院刚入校两天的新生,因无法适应新环境,从宿舍跳楼身亡。

2001年10月9日约凌晨1时,广州某高校99级化学系学生石某觉得生命异常疲惫,从海印桥投江结束了年轻的生命。

2001年12月31日上午,广州市五山某高校2000级研究生因为不堪成绩重负跳楼身亡。2002年3月24日下午1时20分,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系2000级一名阚姓男性研究生,因疾病缠身,从研究生第二宿舍725室阳台跳下,当场死亡。

2002年5月15日凌晨,人民大学一女博士跳楼自杀。

还有这些事例,也许大家略有耳闻:

2003年4月3日下午,浙江嘉兴,浙江大学毕业生周一超在公务员考录中因为携带乙肝病毒被拒而无法承受重压,持刀刺死了主管的人事干部。

2003年6月8日凌晨,兰州医学院临床医学女学生李琴用事先准备好的菜刀砍向了同宿舍的王惠和刘燕,致王惠重伤、刘燕轻伤。

2004年2月23日,云南大学马加爵杀人案震惊全国。马加爵因为家境贫寒被同学轻视,一怒之下,用钝器击打的方式,连杀四人,并把尸体藏入公寓宿舍柜子内。

2004年5月16日上午8时许,江西医学院临床系2000级学生薛荣华在1小时内持刀砍杀7人,造成2人死亡5人重伤。

2004年7月9日早上6时许,北京外国语大学学生罗卡娜因琐事与该校成人教育学院女学员、28岁的李春霞发生争执,持刀猛刺李的胸、颈、肩、背及上肢等部位十余刀,致李春霞因被刺破心、肺致急性失血性休克,在送往304医院途中失血过多不治而亡。

2004年9月5日凌晨,中山大学大三学生蓝庆庞,在香洲紫荆园一出租房里因与女友发生争执而将其勒死。

2005年6月25日早上6时多,北京世纪坛医院宿舍,北京大学医学部大二学生安然,用手中菜刀挥向同班同学崔培昭,80多刀之后,崔培昭当场死亡。

2006年8月8日,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的一个小村庄,回乡的医学院大学生李征拎着镢

头20分钟连伤8人,7人致死。

2007年12月19日,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19岁的大二女生张超伙同其男友雇凶杀害包养她的情人,并将尸体肢解成260多块,抛入玉龙新县城护城河内。

2008年10月28日晚,中国政法大学大四学生付成励用一把菜刀,血腥地结束了该校教授程春明的生命。

„„

如果我们的学生都是这样,我宁愿他们都考不上大学。考不上,最起码还是一个人;考上了,却自杀或杀人。还好不是每个学生都这样,毕竟,不是所有的语文老师都丢弃了自我,迷失了方向,放逐了良知。

只是不知道那些语文教学中的“技术工人”看了上面这些案例会有何感想?也许他们会说,这与我何干?我只是教他(她)做题,又没有教他(她)自杀或杀人?但我想问,能够考取上述大学,他(她)做的题会少吗?可是这些试题给他(她)带来幸福和希望了吗?难道我们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危害社会的才?他们自杀,或者杀人,为了那么可笑、可怜的理由。我当然不敢说这些责任没有社会的份,都应该由老师或者语文老师承担,可是难道我们不应该反思吗?我们的学生都怎么了?我们的教育怎么了?

我的浅薄、鄙陋、偏执之见是,恐怕他们正是因为题做得太多了!

北京大学副教授孔庆东在《怎样学语文》中就曾做出这样的书面证明:学习不是为了考试。你要跟我抬杠,我也不理你。反正我告诉你,专门为了考试而学习的人,考试大都不好。少数考试好了,以后也没出息。因为在只为了考试的千百次训练中,他已经把人格训练坏了,他专门投其所好,没有独立思考。他的一生都可能只是个投机取巧的坏人,他对社会只有破坏,没有创造。

大洋彼岸,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与之遥相呼应:

在美国,一所私立学校开学第一天,全体教师都收到了校长的一封信,信的内容如下:“亲爱的老师们,我是集中营里的幸存者。我亲眼目睹了一般人看不到的事情:毒气室由有学识的工程师建造;孩子被受过教育的医生毒死;婴儿被训练有素的护士谋杀;妇女和孩童被受过高中或者大学教育的毕业生射杀;所以,我怀疑教育。我的请求是:希望你们帮助学生做一个有人性的人。永远不要用你们的辛勤劳动,去栽培孕育出学识渊博的怪兽,身怀绝技的疯子,或者是受过教育的纳粹。阅读、写作、数学等学科,只有在用来把我们的孩子教育得更有人性时,才显得重要。”这封信,值得我们每一个没有经历过那段残酷岁月的人深思,如何才能以古为鉴,不让历史重演。

无独有偶,早在中国古代,就有关于“德”“才”辩证关系的振聋发聩的言论。司马光在《德才论》中说: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如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为害岂不多哉!

这段话什么意思呢?我想,那些只知做题的老师如果在有答案的试卷中见过原话及其翻

译,也许他会明白是什么意思,否则,哼哼。为了让这些人了解,还是简单说明一下吧。

大意是:所以,德才兼备称之为圣人;无德无才称之为愚人;德胜过才称之为君子;才胜过德称之为小人。挑选人才的方法是,如果找不到圣人、君子而委任,与其得到小人,不如得到愚人。原因何在?因为君子持有才干把它用到善事上;而小人持有才干用来作恶。持有才干作善事,能处处行善;而凭借才干作恶,就无恶不作了。愚人尽管想作恶,因为智慧不济,气力不胜任,好像小狗扑人,人还能制服它。而小人既有足够的阴谋诡计来发挥邪恶,又有足够的力量来逞凶施暴,就如恶虎生翼,他的危害难道不大吗!

我不知道那些把语文课堂当作生产车间,认为语文教学可以凭技术进行程式化操作的老师相信不相信其中的内容,也不知道他是否就是想生产出以上列举的大学生或希特勒手下的杀人狂魔。我只是奇怪,他们用这种摧残人心、折磨灵魂的残忍手段来批量制造高分低能的学生,其居心何在?他们到底是在反社会还是在反人类?

陈寅恪先生在《对科学院的答复》中明确提出:“我要请的人,要带的徒弟都要有自由思想、独立精神。”难道我们都不明白先生话中的真意吗?

王栋生老师提醒我们:“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我们不跪着教书,难道我们就可以让学生跪着学习吗?

高万祥老师提醒我们老师要注意自己的九项修炼,难道我们有些老师就自甘堕落、只知道用题海战术“修炼”我们的学生吗?

对某些认为语文可以用程序来操作的老师,我很想送一句网络上很流行的话给他:“虽然我拥护你说话的权利,但我誓死不赞成你的观点。”

这个世界,还有希望,并非每个人都像某些人一样向应试教学妥协。在素质教育的路途上,上海复旦大学附中的黄玉峰老师,是我仰望的一座高峰。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那些整日只知吹嘘自己高考成绩的语文老师,早已被现实的社会、污浊的世俗磨成了圆滑之辈、媚俗之徒,不过是黄玉峰老师脚下的一颗颗小石子。

就我个人而言,我宁愿做应试教育的叛徒,受千夫所指、万人唾骂,也不愿做它的走狗帮凶去摇旗呐喊、加油助威,去为虎作伥、助纣为虐。

鲁迅先生在《<呐喊>自序》中曾说:“凡有一人的主张,得了赞和,是促其前进的,得了反对,是促其奋斗的,独有叫喊于生人中,而生人并无反应,既非赞同,也无反对,如置身毫无边际的荒原,无可措手的了,这是怎样的悲哀呵„„”我的这些谬论,无论是得了赞和,还是得了反对,或者既非赞同也无反对,我都会一往无前,至死不渝。

马寅初先生当年在《新建设》上刊登的《重申我的请求》,至今还在我的心头回响:“我接受《光明日报》开辟一个战场的挑战书。这个挑战是很合理的,我当敬谨拜受。我虽年近八十,明知寡不敌众,自当单枪匹马,出来应战,直至战死为止,决不向专以力压服、不以真理说服的那种批判者们投降。”

最后,我想问一问:语文老师,在学生面前,你是想做一个思想启蒙者,还是做一个技术工人?在应试教学中,你是想做一个叛徒,还是做一个走狗?在现实面前,你是想坚持道德守住玉壶冰心,还是想做一个放下尊严、抛弃良知的蝇营狗苟之徒?

上一篇:物资采购年度总结下一篇:美丽中国的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