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患者自备药品制度

2024-07-03

住院患者自备药品制度(共12篇)

篇1:住院患者自备药品制度

住院癌症患者麻醉药品使用调查

了解医院麻醉药品在癌性疼痛规范性镇痛治疗中的使用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院2010年住院癌症患者癌性疼痛治疗中麻醉药品处方和部分使用麻醉药品镇痛的患者临床病历。结果 某院2010年住院癌症患者 癌性疼痛治疗中常用麻醉药品共5种,用药途径以注射和口服为主,其中吗啡制剂占我院癌性镇痛麻醉药品用量的54.63%,而癌性镇痛麻醉药品的合理使用在临床病历中体现性不强。结论 某院癌痛治疗基本符合三阶梯止痛原则,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于完善。在癌症镇痛治疗中,麻醉性镇痛药物在缓解癌性疼痛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规范化的镇痛治疗可以有效消除疼痛,最大程度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把疼痛及治疗带来的心理负担降到最低,全面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延长生存时间[1]。回顾性分析了某院2010年住院癌症患者癌性疼痛治疗中麻醉药品处方和部分使用麻醉药品镇痛癌痛患者的临床病历,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抽取2010年住院部全年用于癌性疼痛的麻醉药品处方1160张和50份使用麻醉药品镇痛的癌痛病人临床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处方调查内容包括记录患者性别、年龄、诊断以及用药名称、用药剂量和数量。病历调查内容包括对癌性疼痛的评估、诊疗方案、疗效评估、诊疗方案变更分析、医嘱、用药指导和对患者或家属的宣教工作等。

1.2 方法

以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及本院临床实际应用情况,计算出常用药的用药频度(DDDs),运用WHO的镇痛三阶梯用药和慢性疼痛治疗规范对结果进行分析。

2、结果

2.1、基本情况

镇痛性麻醉药品

使用患者共1160人次,其中男592人次,女568人次。患者年龄34~88岁,其中30-50岁有105人次,50-70岁有有148人次,70岁以上有907人次。患者所患疾病涉及呼吸系统(肺癌294人次)、消化系统(胃癌156人次、结肠癌164人次、直肠癌等)、泌尿生殖系统(肾癌112人次、宫颈癌等)、神经系统等10余种常见肿瘤。

2.2 镇痛性麻醉药品数量和DDDs排序

常用镇痛性麻醉药品为硫酸吗啡控释片、哌替啶注射剂、布桂嗪注射剂、吗啡注射剂、可待因片剂5种。前3位分别为吗啡控释片、哌替啶注射剂、布桂嗪注射剂,这三种药物用量约为全年癌性镇痛药用量的80%以上。其中吗啡口服制剂的用量、哌替啶针剂的用量、布桂嗪注射剂的用量分别占为46.10%,27.00%,10.00%,吗啡注射剂的用量为8.53%(表1)。

2.3 用药途径

用药途径以口服和注射为主,其中全年癌性镇痛药品处方量的56.86%为注射剂;在数量上口服剂型以硫酸吗啡控释片作为口服剂型的代表,用量最大,其DDDS排序第一。其余的方式,如透皮贴剂,自控镇痛方式等新技术、新剂型在癌性镇痛临床治疗中未使用或未广泛使用。

2.4、临床病历记录情况 有40份病历的镇痛药物均涉及注射剂和口服剂型,有10份病历单选口服或注射剂型,24%的患者使用弱阿片类药物,约82%患者使用强阿片类药物,有3例二联用药为强弱阿片类药物联用。非甾体类镇痛药和非阿片类药、辅助药使用较少,普遍单用阿片类药物。有3例患者用吗啡30mg,4h,不能有效止痛,未更改用药方案。有10例患者镇痛为按需给药,其中有5例无规律、频繁更换镇痛药品;有不少于5份的病历未见镇痛用药的规范性治疗方案及镇痛药物调整的依据、分析等。

3、讨论

3.1 麻醉药品的使用与性别、年龄关系

本院2010年住院的癌痛患者使用麻醉药品的性别差异不大,70岁以上有907人次,占整个处方量的78.19%,由于年龄的原因,患者所患疾病肺癌、胃癌、肾癌等大都已诊断为中晚期,因此对他们进行癌性疼痛长期规范化治疗是必要的,可以有效消除疼痛,最大程度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全面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延长生存时间。

3.2 加强吗啡制剂的合理应用 医院吗啡制剂的用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吗啡制剂占全年癌性镇痛药用量的54.63%,其中吗啡口服制剂的用量为46.10%,吗啡注射剂的用量为8.53%,分别是全年癌性镇痛药用量的第一位和第四位。医院吗啡控释片处方构成比及DDDs都高,这说明WHO推行的以吗啡医疗消耗量为指标的麻醉镇痛药品“癌症三阶梯止痛方案”在本院实行情况基本符合要求。

3.3 减少哌替啶制剂在癌性镇痛中的使用

哌替啶注射剂使用量较大,在本院癌性疼痛治疗中用量第二,其DDDs排序第二。哌替啶注射剂DDDs偏高与表院将其用于急性癌性镇痛有一定的关系:如患者不愿意长期使用麻醉药品镇痛,或医生仍给癌痛患者按需给药,或用于患者长期急性镇痛。哌替啶作为癌症患者长期止痛临床用药不合理的[1,2],因此,应控制我院哌替啶作为癌症患者长期止痛的用药量。

3.4 可待因的使用情况 肺癌患者在所患疾病中有294人次,是所有肿瘤患者中最多的,但可待因的使用量却是5种常用麻醉镇痛药中使用最少的,特别是在肺癌患者的使用中只有10例(人次)。根据癌症三阶梯止痛原则,可待因为中度癌痛治疗的代表药物,其镇痛效力持续时间达4~6 h,且符合无创给药的原则,尤其适合肺癌癌痛患者,用药后干咳明显减轻,睡眠有所改善,生存质量有所提高。但表院可待因片大部分用于一般患者的难治性干咳,这需要药师进一步加强该药的宣传和使用指导[3]。

3.5 增加医院麻醉药品新剂型、新技术

表院麻醉药品剂型比较单一,用药途径为主要为口服和注射,占全年癌性镇痛药品中处方量的95%。透皮贴剂,自控镇痛方式等新技术、新剂型未被广泛应用。多种剂型的应用可以尽量满足癌性疼痛患者的不同要求,实行个体化用药,促进麻醉药品镇痛的合理使用。如芬太尼透皮制剂可有效地避免阿片类药物便秘等不良反应,72 h持续镇痛,适用于消化道症状较多及慢性持续疼痛患者,对吞咽困难和芬太尼透皮贴剂禁忌证的,可选择经舌下含化或经直肠给药等。

3.6 关于麻醉药品的合理使用

病历反映患者普遍单用或联用阿片类药物,非甾体类镇痛药和非阿片类药辅助药等使用较少。单一用药会使患者过度依赖麻醉药品而产生依赖;辅助用药在防止不良反应的同时,可协同提高镇痛效果,应贯穿整个三阶梯止痛方案的治疗过程:如长期使用阿片类药物可因肠蠕动受抑出现便秘,可用麻仁丸等中药软化和促进排便。按时用药、个体化用药仍有病历不能体现。疼痛治疗时,合理选用多种药物联合应用、多种给药途径交替使用、按时用药、个体化用药,提高镇痛效果,防止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存质量。3.7 其他患者及家属缺乏癌症疼痛及镇痛治疗知识,担心过早使用镇痛药,今后无镇痛药可用等等因素,都导致了目前基层医院癌性疼痛镇痛治疗还未达到理想的规范化治疗。

总之,本院麻醉药品的使用基本符合WHO的镇痛三阶梯用药原则,但仍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在规范性镇痛中的合理用药仍存在不足,临床药师应加大对WHO的镇痛三阶梯用药和慢性疼痛治疗的新观念、新方法宣传,加强对癌性患者的镇痛作用,消除药物所引起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医院规范化镇痛治疗的进一步提高[4]。5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s].2005.[2]郑勤云,朱智碧.癌症患者麻醉药品用药调查与分析[J].中国药业,2008,l7(l2):65.[3]于晓凌,杨妙娜.麻醉药品应用情况分析[J].海峡药学,2006,18(4):219.[4]郑红毅.临床药师在癌性镇痛治疗中的作用[J].中国执业药师,2010,12(12):10.

篇2:住院患者自备药品制度

一 在护理部的领导和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的指导下,每年组织全体护理人员认真学习口服药物发放的管理流程,确保口服药品发放更适合病人治疗需要、更符合病人生活规律、更能确保服药安全、杜绝安全隐患。二 口服药品发放管理流程

首先,按照“口服药物管理二十四字口诀:两人核对、交代用法、看服到口、不吃拿回、吃完签字、对单接药”,即:服药前要两人核对;到病人床前对病人做用药交代;要看着病人把药吃下去;如果病人当时不方便服药或因暂时外出未能服药,就要把药带回,不能放在病人床头柜上,但要放一温馨提示牌放在病人床头柜上,告知患者有药在护士站;病人吃完药后护士要在口服药确认单相应时间栏签名;下一班接班者要根据确认单无签名的情况接到药物,继续协助病人服药。

其次,因为大部分一般在口服药在饭后服用,发放口服药的时间为7:30—8:00,12:00—12:30,18:00—18:30,这样更符合病人的生活规律。医师指定其它服药时间者或特殊患者除外。

第三,填写“口服药确认单”,要求每协助一个病人吃完药都及时签名,接班者根据确认单接药物,只要无签名的就要接到药物,确保工作的连续性无缝隙管理。

第四,发药流程:

1、每次发药必须推发药车,车上要带服药盘、服药本、服药杯、确认单和温开水。

2、协助病人倒水服药,当时不方便服药者把药拿回,稍后再次协助服药。

三 加强对患者的用药安全教育

由于目前临床用药比较复杂,针对患者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不能很好的配合遵照医嘱服药,需要护士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用药安全教育。在使用新药、药品用法出现变化时,护士应主动向患者讲明注意事项,使患者了解一些基本的用药常识,主动配合医护人员,协助做好用药后的观察工作,要特别强调患者不可擅自使用药物,保证用药安全。

篇3:住院患者自备药品制度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本文的数据资料来源于我院住院药房2010年至2011年度计算机信

注:*为自控静脉镇痛恒速5.2µg/小时输入计, 24h恒速输入的总量息系统的麻醉药品数据, 包括药品名称、规格、用量、用药总金额、用药天数。

1.2 方法

统计2010年至2011年度内麻醉药品的使用情况, 以限定日剂量 (DDD) 和药物利用指数 (DUI) [1]方法, 参考《新编药物学》第十七版及药物说明书的临床常规用量, 确定限定日剂量 (DDD) 、计算出各麻醉药品的用药频度 (DDDS) 及药物利用指数 (DUI) , DDDS=药品消耗量/DDD值, DUI=DDDS/用药总天数。用药频度DDDS越大, 说明药物使用频度越高, 反映临床对药物使用频度越高。当DUI>1.0, 属用药不合理;当DUI<1.0, 则属合理用药。

2 结果

我院住院药房有麻醉药品共9个规格品种, 分别为盐酸哌替啶注射液 (100mg及50mg) 、硫酸吗啡注射液、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盐酸吗啡缓释片、磷酸可待因片、复方樟脑酊。我院住院药房麻醉药品总用量、消耗金额、及消耗金额排序见表1, DDDS及DUI见表2。

3 讨论

3.1 从表1中显示, 我院住院药房2010年至2011年麻醉药品消耗金额, 枸橼酸舒芬太尼注射液2011消耗金额增长趋势迅猛, 2011年是2010年度用量的2.96倍, 消耗金额排序第1位;注射用瑞芬太尼消耗金额排序第2位;硫酸吗啡注射液消耗金额2011年较2010年有所下降, 从第4位降至第5位, 盐酸吗啡缓释片消耗金额2011年较2010年有所增长, 从第5位升至第4位, 表明吗啡口服给药方式有所增加;复方樟脑酊在我院主要用于产妇自然分娩有裂伤时的腹泻, 用量非常少。因复方樟脑酊包装为500mL/瓶, 有效期只有2年, 因临床用量很少但临床必需, 故极易造成该麻醉药品的报废。

3.2 从表2中显示, 盐酸吗啡缓释片、硫酸吗啡注射液及磷酸可待因片的DUI值>1.0, 表明其使用量超过限定日剂量 (DDD) 。根据WHO提出的对癌痛患者镇痛使用吗啡制剂时, 不受药典规定的极量限制[2], 故对于重度癌痛患者使用吗啡制剂, DUI>1.0是允许的;磷酸可待因片属弱阿片类镇痛药, 我院主要用于中度癌痛的镇痛, 其价格低廉, 患者经济上易承受, 但临床使用磷酸可待因片的DUI值>1.0, 应引起临床的重视。

3.3 注射用瑞芬太尼是一种新型的u受体激动剂, 镇痛作用是芬太尼的1.5~3倍, 因其作用迅速镇痛强度大, 应用于复合麻醉时可减少其它麻醉药品的用量, 其DUI<1.0, 表明临床应用合理。

3.4 枸橼酸舒芬太尼是一个高选择性u受体激动剂, 具有镇痛活性强安全范围大的特点, 其静脉镇痛强度是芬太尼的7~10倍、是吗啡的2304倍。自控静脉镇痛以恒速注入患者静脉, 使镇痛持续恒定。由于舒芬太尼镇痛活性强、起效快、作用时间短、在体内无蓄积, 使其应用与自控静脉镇痛具有突出优点, 资料表明[3]舒芬太尼用于分娩及分娩手术后自控镇痛, 其对胎心率及胎儿呼吸抑制与剂量呈相关, 当自控静脉输入舒芬太尼8µg/h, 呼吸抑制作用明显。舒芬太尼通过乳汁对新生儿产生呼吸抑制, 应在停药24h后再哺乳。

4 讨论

我院严格按照麻醉药品的管理制度管理麻醉药品, 麻醉药品的使用严格按照临床用药指证, 按照《癌症三阶梯止痛指导原则》, 对吗啡制剂的使用符合相关的规定及用药发展趋势。通过对我院近2年麻醉药品的使用进行调查, 分析我院住院患者麻醉药品的使用现状, 为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安全、有效、合理的用药指导。

参考文献

[1]查仲玲, 张玉.药物利用研究[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1996, 5 (2) :112.

[2]余小红, 吴定国, 杨金凤, 等.盐酸羟考酮控释片治疗癌痛疗效观察[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7, 27 (9) :1277-1278.

篇4:住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无名患者的身份识别方法

一、身份确认前

1、急诊护士接诊身份不明患者后首先确立无名氏。

2、由急诊护士给患者戴上腕带并注明姓名(无名氏、性别、诊断)。

3、如需急诊检查、手术、住院、各类申请单均填无名氏、性别、诊断等,并报告医院行政值班/医务科/保卫科。

4、保卫科根据患者随身携带的相关物品,证件及时联系患者家属。

二、身份确认后

1、联系患者家属,确认患者身份,并换上标有患者正确姓名、性别、年龄等信息的腕带。

2、未住院的无名患者如在离开急诊室时其身份已得到确认,急诊室护士应在急诊病历上记录,并通知医生更改患者信息,由医务科盖章确认。

3、如患者已住院其身份已得到确认,经主管医生确认在住院证更改并签字,患者凭身份证去医务科、住院处更改相关信息。

篇5:住院患者出入院相关制度

一、凡不具备收住入院条件,院外观察达不到目的者均应收留观。

二、专科待床留观病例,必须有首诊医师开出医嘱,并向急诊值班的外科或内科医师当面交接病情、门诊病历、所有检查资料和注意事项。

三、专科医师在未同急诊值班医师交接病情的情况下,不得随便将病人领进观察室。

四、对留观病人,首诊医师应开出观察医嘱,每天不得少于两次巡视、两次病情纪录。

五、病人留观的次日,上级医师查房确定其去留,对需留院观察治疗超过48小时者,则转给当日病区值班医师负责。并建立相应病历。

六、如遇大批病人留观,其处理由科室统筹安排。

入院管理制度

一 总则

1.医务科、护理部、医疗科室、医院总值班、住院处及急诊收费处通力合作,保证有住院指征的患者一天24小时均可及时入院就诊。

2.本院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的医生方有资格收治其专业范围的患者,所有住院证上必须写明入院初步诊断或收住的正当理由,并向患者及其家属做好以下解释工作:

(1)住院的理由;

(2)患者病情和治疗计划;

(3)治疗的预期结果;

(4)初步估计的住院费用;

(5)其他有助于患者及其家属做出住院决定的信息。

3.医院应关注那些在就医和入院治疗过程中存在某些困难的患者如老年人、残疾人、语言交流和听说功能受损者,并给予一定帮助。

4.在专科病床已满的情况下,各病区根据病情性质就近安排至相关的病床。

5.所有患者入院前需交纳预交款,对于病情不稳定但急需抢救的患者,必须先实施抢救措施并及时办理入院手续。

6.医院应首先保证急诊、手术预约患者入院。普通患者入院采取预约制,按照先来后到的原则由各科护士站统一安排,护士长负责。

7.医保患者携带医保卡及身份证可在住院处办理相关手续。住院处工作人员对持医保卡人员要进行严格审核,并积极为其办妥有关手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患者凭身份证和住院证办理入院。

8.传染病员住院,必须严格按《传染病法》由专科收治。

9.为保证急危重症抢救患者及时入院,各病区需预留1~2张抢救病床。

10.突发紧急事件协调机制:白天向医务科汇报;晚间向总值班汇报,争取第一时间妥善处理、杜绝隐患。

二 门诊患者入院程序

1.医生在初步评估患者病情的基础上,对确需住院治疗的患者,根据医院提供的服务范围和设施能否满足其诊疗的需求,如能满足其需求,则决定患者入院并开具住院证。

2.入院患者持住院证,到相应病区按制度办理入院手续。病区护士热情接待,有空床位时,登记床位,告知入院流程;无空床位时做好解释说明工作,并与值班医师做好病情评

估,开启预约登记。

3.患者去住院处办理入院手续,填写入院前的有关信息,支付费用。

4.住院处把患者的信息输入医院信息系统。

5.病区护士收到入院单后,热情接待,带患者到床位并妥善安排,测T、P、R、BP、体重并记录。主动介绍入院须知、有关制度、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完成入院宣教工作,并协助患者熟悉环境。对急诊手术或危重患者,须事先做好器械、药品等的抢救准备,并与护送者做好交接班工作。

6.负责通知主管/值班医生查看患者,并及时执行医嘱。

7.护士按要求全面评估患者,对患者所提出的要求和问题,及时给予帮助并作出答复。

8.主管/值班医生于患者入院后第一时间查看患者,详细询问病史,仔细查体,进而制定诊疗计划并开立医嘱。若有多位新入院患者需要查看时,根据病情轻重、危重患者优先的原则先查看病情危重的患者,并做好其他患者及其家属的解释说明工作。

三 急诊患者入院程序

1.重危、急诊手术患者应先通知病房或手术室做好抢救准备,由急诊科医护人员护送,到达相关病房或手术室,运送途中携带必要的抢救器材及物品。

2.家属办理床位登记、入院和交费手续:白天——住院处,夜间及节假日——急诊收费处;无家属时由急诊科护士为患者办理床位登记和入院手续。

3.对于有入院指征的急诊患者,如因医保付费问题或其他原因,患者或其家属拒绝入院,必须在病历记录上签字或由医生说明患者或其家属拒绝入院原因并由患者或其家属签字。

4.创伤患者经急诊处理病情稳定、无入院指征者,告知注意事项后可让其离院,必要时留急诊观察室观察。

5.有入院指征的急、危、重、抢救患者,急诊科护士通知相应科室护士/医生,做好患者接收准备。应通知以下内容:

(1)患者姓名、性别及年龄;

(2)收治的专科/医生;

(3)患者诊断及病情;

(4)需要准备的物品及设备。

6.急诊护士护送患者至病区,并与病区护士做好交班工作;病情需要时,应由专科医生陪同。

四 预约住院的规定及流程

针对部分科室床位紧张、患者入院难的情况,特制定以下规定及流程:

1.各科应优先保证急诊、手术预约患者入院,尤其急危重症抢救患者、急诊留观达72小时患者,相应专科要保证及时入院。

2.普通入院患者若有病床可直接入住;若无空床位,则采取预约制:

a.各科护士站建立《预约住院登记本》。内容包括:预约时间、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初步诊断,联系电话,开具住院证医师,入院时间及备注等。护士接到入院证后,向患者说明入院预约规定,并将相关信息登记入《预约住院登记本》。急诊留观患者、ICU转普通病房需在备注栏注明。

b.有空床位时,按先来后到的顺序由主班护士联系患者,及时入院。其中优先安排急诊留观患者、ICU转普通病房患者。

3.各科床位由护士站主班护士统一安排,医师不得无理阻碍。护士长、科主任定期检查,避免出现无正当理由不安排住院情况出现。

出院管理制度

一、对于符合出院标准,当天出院的病人,主管医生原则上在上午开出出院医嘱,并与责任护士协调出院过程,协助联系提供患者需要的服务。

二、病情尚不允许出院但病人/家属要求出院,充分告知病情、劝阻无效者,主管医生必须在病历中记录并由病人本人或家属签名。应出院而不出院者,通知家属、所在单位或相关部门接回或送回。

三、主管医生与责任护士根据病人出院后治疗需要及病人/家属的知识水平,以简明易懂的方式,提供适合病人需求的出院指导,如目前的治疗计划、随访的时间和次数、复查的时间和项目、康复保健指导及如何在紧急情况下得到医疗帮助。

四、病人离开医院前,主管医生应把已完成的出院小结交给病人/家属,另一份保存在病历中。

五、出院前病人结清所有费用,医院各相关部门须协助病人完成交费、盖章、病例复印等出院相关事宜。

转科管理制度

一、入院后如无特殊原因一般不转科,但在下列情况下病人可被转科:

1、住院病人多,男女病床不均衡。

2、入院后诊断改变,如以内科病入院,需外科治疗。

3、有特殊治疗需要,如感染控制问题。

二、患者转科,须经接受科室会诊同意,主管医生告知病人或其家属转科,并开具医嘱。

三、责任护士通知病人或其家属转科,并协助整理个人物品。

四、对于转科的病人,如需转至另一楼层,则应处理如下:

1、护士通知住院部,联系转科时间,负责结算本楼层费用。

2、责任护士转运前评估病人并记录,检查护理记录是否完整,根据病情需要必要时准备合适的转运工具。

3、责任护士电话通知转入科室应做的准备工作。

4、责任护士携带病人的所有医疗护理记录参与护送病人转运,责任护士与转入楼层的护士交接班。

5、转入楼层护士立即通知医生,责任护士立即评估病人,并记录评估结果。

五、转科小结由转出科室医生在病人转出前完成,内容包括:说明病人住院及转科原因、症状体征及重要的阳性发现、诊断、所接受的有意义的检查、治疗、手术及其它操作、病情进展、药物及其它治疗情况及当前病人健康状况等;并且,转出科室负责完成病人转出前的所有医疗记录并由上级医生审核修改签名,如没有及时完成,转入科室有权拒绝转入(危重患者除外)。接收科室的医生必须重开医嘱,并在班内完成接科小结。

转院管理制度

一、医院因限于技术和设备条件,对不能诊治的病员,由科内讨论或由科主任提出转院,经医务科报请院长或主管业务副院长批准后可实施转院,并由经治医师记录入病历。急诊转院可简化程序,但仍需院长或主管业务副院长同意。

二、病员转院,如估计途中可能加重病情或死亡者,应留院处置,待病情稳定和危险过后,再行转院。

三、医院及其医务人员应切实履行告知义务,向病人或其监护人告知转院必要性、转运途中的危险、转往医院名称、地址等,征得病人或其监护人同意后方可转院,并在病历中记录医患沟通情况,由病人或其监护人签字。

四、急诊、危重病人转院应提前与转入医院联系,征得对方同意后方可转院。

五、凡决定转院的病员,经治医师必须书写较为详细的病情摘要,并经主治医师、科主任审查、签字。有医护人员护送的,病情摘要由医护人员转给转入医院;没有医护人员护送的,病情摘要应交病人家属随病员转去。同时经治医师应在病历中书写转院记录。

六、病人转院应有其监护人或家属护送。较重病人转院或病情确需转院,但又无监护人或家属护送的,医院应派具备执业资格的医护人员护送,应准备好相应的抢救物资、器械、药品。

七、病人转至医院后,护送医护人员应主动向接诊医师介绍转出医院名称及护送人员姓名;提交病情摘要,详细说明病人基本情况,转院原因、诊断治疗情况;出示相关检查结果(含放射平片、cT片)。在征得转人医院接诊医师同意后,护送医护人员才能离开转入医院,并将转院情况如实记人病历。

八、病人转至医院后,转人医院接诊医师不得拒收、拒治或推诿,应及时接诊、处置病人,主动询问病人病情等相关情况,并应在病历中详细记录接诊情况及时间,双方交接情况等。

九、对病人及其家属未经医院同意,自行转院时,医院仍应提供病情摘要,并应在病历中详细记录,由病人或其家属签字。但不适用本规范其他条款。

篇6:ICU住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一、所有入院患者均采用双重身份识别即住院号及腕带,腕带上准确填写科别、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经两人核对后填写手腕带,字迹清晰规范,准确无误。若损坏需更新时,需经两人重新核对。腕带佩带舒适,松紧适宜,皮肤完整无破损。

二、新入院患者如有家属陪同,让家属确认患者姓名与其身份证,医保卡或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农村医疗合作卡一致。

三、新入院患者有家属陪同,陪同者不确定其姓名与身份证、医保卡或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卡一致者,嘱其3日内带好相关证件到办理入院处确认或更正准确,由责任护士负责跟踪督促完成。

四、若入院患者无家属为无名氏者则由床号、住院号、性别为其主要识别标识。若有2名或2名以上无名氏者则由床号、住院号、手术与否,男患者与女患者为确认标识。

五、在医院的管理信息中,除原有的床号、姓名等信息外增设患者住院号信息,打印的给药单、注射单、输液单等执行单中醒目显示患者住院号及姓名、年龄、性别。

篇7:住院患者自备药品制度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住院麻醉药物处方为调查对象, 处方共5789张。性别、使用剂量、药物名称、年龄、使用方法、使用次数、总用量以及科室等为分析统计的主要内容。

1.2 方法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限定日剂量”推荐的方法, 结合临床上得实际使用情况, 并参照的《新编药物学》第15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第2005年版, 对各种麻醉药品分析统计进行确定限定日剂量, 得出药物利用指数以及各种药品的使用频度。如果医师的日处方小于该药的限定日剂量, 表明药物利用指数<1;反之, 如果医师的日处方大于该药的限定日剂量, 表明药物利用指数>1。药物利用指数的计算公式为:药品用药频度/药品实际使用天数;药品用药频度的计算公式为:药品的总剂量/药品的限定日剂量。

2 结果

共有5789张麻醉药物相关处方, 合计使用药物人数女性3687例, 男性2102例, 共5789人。一共2个剂, 分别为控释片2种和注射剂4种;分别使用了6种药物:吗啡注射液、哌替啶注射液、美施康定、瑞芬太尼针、奥施康定以及芬太尼针。其中, 吗啡注射液占28.99%, 人数为1678人;芬太尼注射液占47.33%, 为2740人, 用药人数最多。芬太尼针的使用频率最高, 吗啡注射液次之。药物使用情况见表1。

3 讨论

药物使用频度与药物利用指数在表1可看出, 作为手术中的以术后的镇痛及全身麻醉辅助药物, 使用频度最高的药物芬太尼注射液, 具有较少的不良反应、血浆半衰期短、快速镇痛以及强镇痛效力等特性, 其广泛应用在各类术后与手术镇痛中, 伴随着医院手术量的升高其用量同时也升高[1]。

医师的芬太尼注射液日处方大于限定的该药日剂量, 表明药物利用指数>1, 使用芬太尼注射液的本院手术患者明显高于限定日剂量, 0.1~0.4mg为常规剂量, 最高日剂量为0.7mg。吗啡使用剂量已经远大于限定日剂量, 2.19为最大利用指数。该药物使用剂量是否合理并不被药物利用指数表示。确定药物的使用剂量癌症疼痛患者必须根据效果对剂量进行调整, 并根据其镇痛剂使用史、年龄以及疼痛的程度等, 患者疼痛以达到缓解目的。由于“三阶梯止痛治疗”是癌症患者目前实施方案, 美施康定由于具有较小的副作用, 不像注射液, 其口服用药相对方便, 不宜产生依赖性在机体中, 而且在机体中其血药浓度较为稳定, 能够有效的控制不同程度的疼痛, 本院晚期癌症重度疼痛患者已经将该药物作为首选镇痛药品。

哌替啶针是使用科室比较多, 药物利用指数为0.56。由于其镇痛效果不强, 时间作用很短, 它在体内经过代谢会产生有毒物质甲哌替啶, 在人体内积聚后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中毒, 这已在临床引起广泛的关注, 但是晚期癌症疼痛患者在本院仍有很大比例使用哌替啶针[2]。

在分析对癌症疼痛患者镇痛处方进行过程中, 对吗啡注射液的利用率相对较低, 而利用哌替啶占有很大比例。由于传统观念担心患者出现滥用以及认为吗啡会成瘾, 使医师受到巨大的影响, 然而, 研究显示长期使用哌替啶针可大量聚集在机体中出现中毒症状, 建议医师应该只要使用合适剂量的吗啡, 在药物使用原则的前提下, 晚期癌症患者吗啡依赖的问题就不会产生, 没有必要过于担心在使用吗啡会成瘾的问题[3]。

4 结论

临床医师在开处方时由于麻醉性镇痛药物其双重作用, 这就要求医务工作者要不断的学习, 改进传统观念并加强自身认识, 确保用药患者的安全。应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相关规定满足患者的需求, 在麻醉性镇痛药物滥用的基础上合理有效的使用, 使本院更加规范合理的对麻醉性镇痛类药品的利用, 确保患者安全。

参考文献

[1]贺罡, 窦成福, 许大庆.我院麻醉药品使用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2009, 2 (4) :12-15.

[2]郭春宏.我院麻醉性镇痛药物利用分析[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8, 24 (5) :309-310.

篇8:急诊科急诊患者优先住院制度

为切实做好急诊患者的抢救及后续治疗工作,提供快速、有序、有效和安全的诊疗服务,尽最大可能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保证急诊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地治疗和住院,制定急诊患者优先住院制度:

1、建立急诊患者优先住院制度,符合条件者及时启动优先住院制度。

2、“急诊患者优先住院制度”的患者范围:是指各种休克、昏迷、心肺骤停,严重心律失常,急性重要脏器功能衰竭垂危者。

3、“急诊患者优先住院制度”的工作要求及诊疗程序如下: 1)急诊科必须对所有急诊病人实行24小时应诊制和首诊负责制。

2)送入急诊科的急诊的病人,是否进入“优先住院制度”,由急诊科的当班医生根据病情决定,凡进入“急诊患者优先住院制度”的病人,不需办理挂号、候诊等手续,立即给予紧急处置,提供全程服务。

3)进入“急诊患者优先住院制度”的病人,各有关科室必须优先诊治和简化手续,各科室间必须密切配合,相互支持。

4)危重患者优先入院抢救,由急诊科医生、护士护送,后补办住院手续。

5)各专业科室每日预留1~2张床位。

6)全院职工必须执行我院设立急诊“急诊患者优先住院制度”的决定,凡对进入“急诊患者优先住院制度”的病人如有发现推诿病人或呼叫不应、脱岗离岗的个人,除按规定处理外视对病人抢救的影响程序追究其责任。

篇9:住院危重患者出科陪检制度

各科室:

为了避免住院危重患者出科进行进行相关医技检查或特殊检查时发生意外,保障医疗安全,防范医疗纠纷,经研究,制定《住院危重患者出科陪检制度》,望各科室认真组织学习并贯彻实施。

二0一二年九月二十日

一、病危、病重患者因病情需要需出科进行相关医技检查或特殊检查时,检查过程须有住院医师以上人员(含住院医师)、护士等人员陪同,以便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和处理突发事件。

二、检查前遵照医嘱确认患者的身份,核对拟施出科检查项目的准备事宜完成情况,对重症患者要请主管医师进行可行评估并由护士采取相应治疗、防护措施后,由主管医生(或护士,必要时医护双方)护送,方可离开病区外出检查。

三、送病人外出检查时,应耐心向病人及其家属讲解检查相关注意事项。对待病人及其家属,特别是动作缓慢及年老体弱的病人,要礼貌、热情,有爱心。可请求但不能单方面要求家属帮助搬移患者。

四、检查前应与相关医技科室进行预约,相关医技科室应积极配合,以便送检科室能准确、及时地将病人护送到检查科室进行检查或治疗。

五、离科检查或治疗时,主管医生须携带必要的抢救药品等全程陪同;携带静脉输液的住院危重患者离科检查治疗过程中,必须有护理人员全程陪同。

六、医务人员在送病人检查途中,应严密观察病人的反应,保证病人检查途中的安全。同时负责保管好病历等文件资料,不能擅自将病历交给病人或其家属,以确保病历等文件资料的保密性。检查完毕后及时将患者护送回病房。

七、医务人员在陪检患者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病情,一旦发生病情变化,应暂停检查或治疗,立即就地进行现场抢救,同时报告送检科主任及相关科室协助抢救。

篇10:新农合参合农民住院患者管理制度

一、参合人患病确需住院的,由门诊医师开具住院证,经新农合办审核登记后方可入院。

二、住院处办理手续时,在微机上对病人给予标记,利于病房管理。

三、要严格掌握入、出院标准。如将不符合住院条件的参合人收入院或挂名住院、分解住院,经查实,其医疗费用由责任科室承担。科室不得拒收重病参合人,不得挑选轻病参保合人,科室如拒收符合住院条件的参合人,有关责任由科室承担。

四、参合病人住院先看病后付费。

五、住院处要认真核对参合证,病房进一步确认,做到人证相符,防止冒名住院或挂名住院。

六、病房有参合病人一览牌、床头牌等要做特殊标识。

七、要严格执行新农合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收费标准。

八、使用新农合“三大目录”外需患者完全自费的项目,应征得参合人或其家属的同意并在“超范围自费项目协议书”上签字。“超范围自费项目协议书”要附在病历中。

九、参合人住院期间,每天发生的各项费用要在“住院费用一日清单”上分类列出,交患者或其家属阅知。

十、参合人出院时原则带药3天量,确需带药的,不得超过7天量。

十一、科室在参合病人出院结帐前一天首先进行自查,内容包括:

病历中各种记录单是否符合要求,未执行的医嘱要有注明;医嘱与费用明细是否一致,检查报告单是否齐全;超范围自费项目是否有医患双方签字的协议书;出院带药是否符合规定。自查情况交新农合办公室审核后,方可办理出院结算手续。

十二、因限于技术和设备条件不能诊治的疾病,由科室进行会诊,主管医师填报转诊转院审批表,医院新农合办公室登记备案后方可转院。

十三、科室兼职新农合管理员负责本科室新农合政策的宣传和有关事宜的协调处理,遇有特殊情况及时报新农合办公室。

篇11:住院患者自备药品制度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以微机统计2004~2006年我院住院患者使用麻醉药品的品种、规格、数量、金额。

1.2 调查方法

采用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 (DDD) 的分析方法, DDD参考《新编药物学》[2]第十六版及药品说明书和临床实际使用情况, 计算出各药的用药频度 (DDDS) =总用药量/该药DDD值

2 分析结果

(见表1、表2)

3 讨论

3.1 从表1可见, 我院麻醉药品消耗金额及用量逐年增加。长期以来, 我国对麻醉药品的管理十分严格, 导致其医疗消耗量不仅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也低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随着国家对麻醉药品管理政策的不断调整以及医生充分认识到要让癌痛患者合理足量应用麻醉药品止痛, 预计麻醉药品用量会逐年增多。

3.2 从表2知, 我院芬太尼注射液DDDS连续3年都在首位, 且用量逐年增加。芬太尼注射液具有:①适用于各期麻醉与镇痛;②镇痛力是吗啡的100倍;③起效快7~8 min;④达峰时间短仅为0.16 h;⑤年龄分布广;⑤呼吸抑制及成隐性比吗啡、哌替啶弱;⑦其他不良反应少, 在临床上可代替吗啡、哌替啶用于各种疼痛及术后镇痛。我院是一所综合性的大医院, 外科手术很多, 故该药用量很大。由此可以看出芬太尼注射液在手术镇痛中具有稳固而重要的地位。

3.3 3年DDDS排第二位是盐酸吗啡缓释片, 其用量逐年增加。吗啡是缓解中、重度疼痛很有效的阿片类药物。在WHO三阶梯止痛治疗方案中“吗啡的用量体现在一个国家的发达程度, 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止痛水平[3]”。盐酸吗啡缓释片是缓释制剂, 释药曲线平稳, 血药峰谷浓度比值低成隐性低, 止痛效果好, 是癌痛“三阶梯治疗”的推荐药物之一。由于该药疗效确切和使用方便, 已越来越多地被临床医生所选用, 随着“癌痛三阶梯治疗指导原则”的推广, 该药用量也会逐年增多。

3.4 盐酸哌替啶注射液的DDDS都低于盐酸吗啡缓释片, 并且2006年用量与2005年用量基本持平, 这说明“癌痛三阶梯治疗指导原则”的推广在我院已初见成效。三年来盐酸哌替啶注射液的用量仍然较大, 这主要是部分医师仍沿用多年的用药习惯, 为癌痛患者应用该药。另外盐酸哌替啶注射液用于术后镇痛, 起效迅速, 价格便宜, 经济条件不好的癌症患者要求使用。盐酸吗啡注射液便秘的不良反应大于盐酸哌替啶注射液[4]。盐酸哌替啶注射液长期使用极易引起积蓄中毒。正确合理使用镇痛药须加强广大医务工作者对“癌痛三阶梯治疗指导原则”的学习掌握, 同时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宣传, 让其真正了解阿片类药物治疗癌痛的特殊优势。

3.5 我院麻醉药品的使用情况表明, 在镇痛用药中仍存在诸多问题, 需要开展如下工作:①向临床医师广泛宣传“癌痛三阶梯治疗指导原则”;②按“三阶梯”给药原则, 不单由弱到强, 还要注意药物的联合使用, 提倡阿片类加非阿片类加辅助药的给药方法;③医师应了解国家对吗啡制剂无极量限制的规定, 根据患者疼痛程度, 用足剂量使癌症患者真正无痛;④随着现代药剂学的发展, 麻醉药品的缓释剂及控释剂已经普遍应用于临床, 药剂科应该在严格执行《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条件下, 根据临床需要提供多剂型、多规格、多品种的药物, 如硫酸吗啡控释片、芬太尼透皮贴剂等。

总之, 既要积极对医药人员进行最新颁布的相关麻醉药品的法律法规培训, 又要组织医务人员充分学习先进的麻醉药品用药知识, 改变麻醉药品使用管理过程中不合理的现象, 切实保证阿片类药物的临床需要和使用。大力推行三阶梯治疗原则的积极作用, 合理联合或交替使用各类麻醉药品, 以提高镇痛效果、减少耐受性和减轻不良反应。

摘要:目的回顾该院综合病区住院患者麻醉药品的使用情况。方法采用金额和用药频度排序, 对该院综合病区住院患者在20042006年间使用麻醉药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结论目前该院在麻醉药品使用中存在不合理现象, 须进一步改进, 以便更好的执行《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及“癌痛三阶梯止痛指导原则”。

关键词:麻醉药品,DDDS值,分析

参考文献

[1]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2005

[2]陈新谦, 金有豫, 汤光.新编药物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171-173.

[3]胡和斌.癌痛三阶梯治疗与阿片类药物.海峡药学, 2005, 17 (4) :169.

篇12: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的管理制度

生效日期:2018年 01月01日 新增日期:2017年12月23日

为落实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宗旨,最大限度满足患者需要,减轻患者负担,提高医院效率及效益,特制定本制度。更多医院规章制度及二甲创建条款资料V信:HW-HTM

1、建立科室平均住院日指标:根据本科室近三年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情况,建立科室平均住院日指标,为患者住院期间正确的诊治赢得时间。平均住院日指标,将纳入医疗质量管理体系。

2、实施临床路径及病种质量控制:严格执行临床路径、疾病诊疗规范,实施病种质量控制,控制无效住院日。

3、缩短术前等待时间:

(1)病人入院当天,经治医生必须医嘱术前该做的全部检查,以节省病人检查时间。

(2)入院24小时内必须有上级医师查房,尽早明确诊断,充分评估病情,提前术前准备。

(3)严格执行术前讨论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手术安全评估制度等围术期医疗制度,确保手术安全与质量。

(4)择期手术病人术前日一般不超过72小时。

(5)延长手术室开放时间。在确保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的前提下,理顺手术流程的各个环节,合理调配和利用手术室资源,延长手术室开放时间,保证择期手术的有序、高效地开展,以缩短平均住院日和病人术前等候时间。

(6)实行24小时急诊服务,需急救手术抢救的病人可经绿色通道直接进入手术室。

(7)积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推广微创手术,优化诊疗方案,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4、提高医技科室工作效率。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要求大型设备检查项目≤24小时;血尿便常规检验、心电图≤30分钟;生化、凝血、免疫检查项目≤6小时;细菌学检查≤5天;术中冰冻病理≤30分钟;病理标本≤3—5天;急诊超声检查项目、影像常规检查项目≤30分钟。网上实时查询结果,指导医师及时确定诊治方案。

5、执行二级医疗机构临床辅助检查结果互认制度,对于二级医疗机构有指导意义的辅助检查,在病历中留取报告单复印件,避免重复检查。

6、控制医院感染: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和消毒隔离制度,合理应用抗菌素,控制术后并发症。

7、强化医疗质量管理,严格执行医疗核心制度。三日未确诊病例要及时申请相关专科会诊,必要时提请全院会诊;加强危重病例管理、住院超过30天病例管理;执行三级医师查房制、临床用血审核制度,提高对患者诊治的及时性及效果。

8、对急、危重病人开设绿色通道,推行“先诊疗、后结算”

模式。

9、医务科、护理部、院感科负责对本制度的落实监控,考核结果与当月绩效挂钩。

上一篇:在高三开学动员誓师大会上的讲话下一篇:七夕节微信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