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脉科技:企业文化打造核心竞争优势

2024-06-24

南京中脉科技:企业文化打造核心竞争优势(共8篇)

篇1:南京中脉科技:企业文化打造核心竞争优势

南京中脉科技:企业文化打造核心竞争优势

管理学家彼得圣吉曾意味深长的指出,“一个缺少全体衷心共有的目标、价值观和使命的组织,必定难成大器”,而“有了衷心渴望实现的目标,大家会努力学习、追求卓越,不是因为他们被要求这样做,而是因为衷心想要如此”。南京中脉科技认为,诸多优秀的企业也证实了这一点:经由文化打造上下同欲的组织,经由文化建立与利益相关者(顾客、合作者等等)的良好关系,经由文化培育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企业由此获得了竞争优势的提升,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

南京中脉科技网认为,让我们产生兴趣的还有西方的很多家族企业,他们的历史几乎可以和美国一样悠久。比如《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沃尔玛和宜家等等。他们是如何做到基业长青的呢?加拿大蒙特利尔商学院的教授研究后发现这些企业尽量满足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以此来保证企业的健康运转—绝不仅仅是高层管理人员的利益,还包括所有员工、客户、合作伙伴、社会和所有者的利益。这种强调长期发展、注重所有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哲学,诠释了杰出家族企业的全部内涵。

南京中脉科技认为,事实上,企业文化发展也随着产业进步而不断进步。作为互联网翘楚的微软,它能够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就在于微软的文化有效的迎合了一个平时代的文化管理诉求,其文化管理对于中国的诸多企业同样具有参照意义:①公司人人平等,资深人员也没有“特权”,依然要自己回电子邮件,自己倒咖啡,自己找停车位,每个人的办公室基本上都一样大;②公司施行“开门政策”,任何人可以找任何人谈任何话题,当然任何人也都可以发电子邮件给任何人;③自我批评、追求卓越;④虚怀若谷、服务客户。微软在价值观中强调,所有员工都要信守对客户和合作伙伴的承诺,而且在产品研发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产品的技术特性,还更要关注客户和合作伙伴最需要的功能。

南京中脉科技认为,通过深入研究知名跨国公司,美国企业文化专家劳伦斯。米勒在《美国企业精神—未来企业经营的八大原则》一书中指出:几乎每个美国的大公司,都在发生着企业文化的变化,旧的企业文化在衰变,新的企业文化在产生。美国的企业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这种精神可以包括在八大基本价值原则之中。

目标原则,成功的企业必须具备有价值的目标

共识原则,企业成功与否,要看它能否聚集众人的能力

卓越原则,卓越不是指成就,而是一种精神,一种动力,一种工作伦理,培养追求卓越的精神

一体原则,全员参与,强化组织的一体感

成效原则,成效是激励的基础

实证原则,即强调科学的态度,善于运用事实、数据说话

亲密原则,即相互信任互相尊重,团队精神

正直原则,正直就是诚实,以负责认真态度进行工作

南京中脉科技认为,正是这样的企业文化—孜孜不倦的追求组织共同的梦想、团队的凝聚以及与合作伙伴的良好关系,成就了今天我们依旧仰视的企业巨头。亨利。福特想要使普通大众能拥有自己的汽车;苹果的创始人则希望借助电脑帮助组织和个人更具力量。正是把这种高远的追求和对人类生命价值与幸福的关注根植于各自企业文化当中,这些企业具备了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反观中国诸多企业,对员工的盘剥、对顾客的藐视、对社会责任的弃之不顾几至让人绝望,此次三鹿事件更是把所谓的三十年中国企业进步打回原形。

南京中脉科技认为,必须指出:企业文化不是强心针,企业文化不能让一个病入膏肓的企业起死回生,但是企业文化能够帮助企业走得更加稳健长久。经历三十年喧嚣浮躁后的中国企业必须迈入山高路远的征程,大量的企业未必能看到未来,经过淘汰而存活下来的坚强企业会迎来朝阳,但是漫漫征途上下求索,是中国企业未来相当长时间内的功课。中国企业要回归到脚踏实地的路径上来,忍受寂寞孤独甚至割肉般的苦痛,然后换来凤凰涅。这是一个从肉体到灵魂的修炼过程。毕竟,企业文化大厦的构建并经受方方面面的挑战远不像吹牛皮那么简单。

篇2:南京中脉科技:企业文化打造核心竞争优势

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思想、价值体系、历史传统和工作作风的统称,它表现为作为企业主体成员—“人”的整体精神,共同的价值标准,合乎时代的道德规范,追求发展的文化素质。就像有人群的地方就有文化一样,企业文化是和企业的存亡相始终的。既有企业,就会有企业文化的存在。但是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全新的理论,则是本世纪80年代以来的事。

南京中脉科技发现,70年代中后期,日本经济迅速发展,产品夺走了美国所占领的大量市场。至1980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超过万亿元,人均国民收人达到1万美元,经济发展速度、设备投资总额、生产率增长幅度和钢铁、汽车、家用电器等工业跃居世界首位,在许多方面成为美国的劲敌。迫使美国各界在震惊和招架的同时,深人进行反思,迎接日本的挑战。1979年,哈佛大学社会学博士、东亚研究所所长沃格尔首先推出《独占鳌头的日本—美国的教训》一书。号召向日本人学习,提出要借鉴日本社会和企业中许多独特的文化因素。1980年;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日裔教授乌契出版《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一书,提出采用集美国与日本模式之长的z型组织管理模式。要点是:长期雇用;一致意见的决策方式;个人负责制;缓慢评价与提升;含蓄暗示式的控制机制;职工发展取专业化的途径,对职工及家属的全面关心等。许多美国企业家认为,这确是一条省人、省钱、省时间与空间的好办法。

南京中脉科技发现,在美日企业比较研究的热潮中,“企业文化”应运而生。它首先出现在经济刊物1980年的报导中,后由波士顿大学教授斯坦利出版了《企业文化》一书。这本书成为美国理论界和企业界的热门话题,也受到日本有关方面的关注和认同。斯坦利通过对日本企业的大量比较后指出:在许多卓有成效的日本企业取得成功的因素中,最重要、起决定作用的不是企业的资金数量、组织形式、经济资源、机器设备乃至经营技巧,而是得力于企业文化。在这股热潮中,美国人还从企业文化的角度对美国的成功企业进行了考察,麦肯锡管理咨询公司的彼得斯和霍得曼,于1982年出版了《追求卓越—美国杰出企业成功的秘诀》,这本书立刻成为轰动一时的畅销书。这两位工程师花了几年时间对美国62家优秀的大公司作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围绕“大型公司如何保持活力和革新精神”的课题,作出简单明了的结论,即“优秀公司之所以优秀,是因为它们具有一系列独特的文化特质”,同时总结这种公司文化的具体表现是:乐于采取行动,接近顾客;独立自主和企业精神;通过发挥人的积极性提高生产力;建立正确的价值观,领导者身体力行,做自己内行的事,扬长避短;组织结构简化,领导人员精干;宽严相济,张弛结合。1984年彼得斯又写出该书的续篇《赢得优势—领导艺术的较量》,书中提出以领导行为作为核心而归纳出企业“人”的四条原则:(l)面向顾客;(2)不断创新;(3)职工为重;(4)领导艺术。

南京中脉科技发现,此后关于企业文化的探讨还时有起伏,帕斯卡尔和阿索斯于1981年出版的《日本企业管理艺术》、佩格尔斯于1984年出版的《日本与西方管理比较》、沃特曼于1987年出版的《创新理论—优秀公司如何赢得并保持竟争优势》等书,列举大量事例,使美国管理理论界和企业界得出共同结论:在未来企业竞争中取胜,依靠的不是企业的规章制度、设备和科学技术,而是企业文化。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教授奥图则更明确地指出,未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关键是文化,而不是经济改革”。美国理论界对企业文化的这些研究成果,也很快转化为生产力。美国企业界认真地建设了自己的企业文化,企业面貌大为改观,“人”的积极性得到极大发挥,为美国的企业界带来了新的繁荣,企业现代化程度大大提高。一份调查结果显示,由于企业文化的兴起和“人”的作用,美国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0写,过去只重视机械的人工管理,把人当成机器的一部分的管理思想,变成了重视人的价值,主张尊重人、关心人、教育人,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积极性,重视培养人的集体意识。

南京中脉科技认为,一切优秀的企业文化都是对企业现有文化或发扬、或改造、或扬弃的产物。针对目前我国企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需扫除影响企业文化建设的这些障碍。为此,对于企业文化的建设,还不可操之过急,更不可削足适履,任意改变企业文化的内涵。我认为,当前要踏踏实实做好以下工作:

1.尽快消除日益强烈的信任危机。现在企业的“人”,怀疑诚实劳动是否最终给自己带来幸福,怀疑现有政策是否稳定、连续的大有人在。在这种心理气氛下,企业的行为难以趋向规范化。作为企业领导,应更准确地把握企业“人”的这些特点,运用企业文化的凝聚力去构建“人”的共同一致的价值观念。

2.企业家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素质。有人说,我国只有行政长官,没有名符其实的企业家。这虽夸大其词,也部分地说明问题。一个成功的企业家,离不开企业“人”的参与和支持。企业家要重视有形资产的增殖,也要注意无形资产的投人。这个无形资产,归根结底就是依靠和相信企业的“人”,建立风险共担、效益共享的企业共同体,加强企业的对外辐射力和内部凝聚力。

篇3:南京中脉科技:企业文化打造核心竞争优势

——星眼管窥

山东鲁泰建材科技集团系一家以新型建筑墙材、水泥制品、精细化工为主导产品的现代化民营企业, 现有职工600余人, 占地面积300余亩, 下设水泥制品、新型板业、墙冠建材、德源化工等四个分公司, 年产值近3亿元。集团系世界杰出华商协会理事长单位、山东省材料行业优势企业、改革开放三十年山东省建材行业最具影响力企业、环渤海五省市建材行业AAA级诚信企业。

经过多年的积累、沉淀和不断的总结、提炼, 集团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逐步形成了以“孝悌、负责、快乐”为核心的企业文化, 将“孝悌”和“负责”融合在一起作为提升员工素质能力和道德水平的主要途径。“孝悌”主要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悌”等家庭伦理观念为出发点, 以“负责”为精神要求, 并将此观念发扬到更广的范围, 目标是达到“小孝治家、中孝治企、大孝治国”。“负责”, 概括为“五负责三做起”, 即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客户负责、对公司负责、对社会负责, 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近日, 本刊记者走访了山东鲁泰建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党委书记赵德存, 请他和大家分享一下该公司在文化建设方面的有益经验。

《现代企业文化》:《弟子规》是很多企业参照和学习企业文化的宝典, 请问贵公司是如何在借鉴真经奥义中走出自己独特的文化路呢?

赵德存:近两年, 集团深入开展了《弟子规》的学习与践行活动, 牢固树立了全员的“孝悌”意识。为推动活动扎实有效的开展, 集团制定下发了《<弟子规>学习与践行活动实施方案》, 成立了以集团领导为成员的《弟子规》学习与践行活动领导小组。活动开始后, 首先利用三天时间组织了集中培训, 聘请金蓝盟高级培训师刘长城老师在肥城人民会堂向全体员工讲解了《<弟子规>与现代企业管理》, 引导全体职工进一步深刻领会《弟子规》内容和集团企业文化内容。

此后, 通过7—9月的时间, 以部门为单位组织了集体学习诵读《弟子规》活动, 达到了全体员工熟读、骨干人员会背的学习目标。为巩固学习效果, 2013年11月, 组织了《弟子规》学习与践行活动之行为改变演讲会, 督促全体职工都能去深刻领会《弟子规》一书的精神和内涵, 在生活、工作中以《弟子规》的标准去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提高个人的素质能力。至今, 集团仍在每天接近下班时间播放《弟子规》全文, 以不断巩固学习效果。

通过向鲁泰劳模的父母祝贺生日、发放孝悌基金和红包等形式, 推动“孝悌”文化的传播。2013年, 集团制定了《祝贺鲁泰劳模父母生日活动实施方案》, 除向每年度评定的鲁泰劳模发放奖金外, 还开展了给鲁泰劳模父母祝贺生日活动;2014年, 向鲁泰劳模和“鲁泰最美三好员工”和“鲁泰孝悌模范”的父母每月发放孝悌基金;2015年, 在总结表彰大会上, 向鲁泰劳模的父母发放了1200元的孝悌红包。

《现代企业文化》:请您介绍一下贵公司是如何打造鲁泰三好员工的?

赵德存:多年以来, 我会结合工作实例, 亲自对集团全体中层以上管理干部和管理、生产、销售骨干人员进行了多次以“负责”为主题或核心内容的培训讲课, 提出了一系列强化“负责”意识的要求, 重申“负责”在集团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位置和对做好工作的重要积极作用。

以“负责”为主题, 不断深入的组织学习践行活动, 让全员上下牢固树立“负责”意识。通过组织学习肥城市政协何敬鹏主席在市政协八届二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观看王笑菲老师负责任培训视频、开展以“负责”为主题的企业文化演讲竞赛等活动, 员工对“敢于承担责任”“对自己100%负责, 不找任何借口”“五负责三做起”“树立真心负责的意识, 拿出用心负责的行为”等重要理念的领会和认识有了很大提升, 也更加注意在本职工作和家庭、社会生活中以“负责”意识来履行自己在家庭、工作岗位和社会中的职责和责任。

编印企业文化手册, 宣传“负责”意识;制定员工行为规范, 培养造就三好员工。近两年, 集团编印并向全员下发了两本企业文化手册, 一本题名为《负责》, 以骨干人员在“负责”演讲比赛中优秀演讲稿为主要内容, 以此为学习材料让全员进一步领会学习, 并借鉴提升自己践行“负责”意识的行动。另一本企业文化手册是《员工行为规范》, 该书是通过“自下而上、先员工思考再集团总结”的形式编写的行为规范手册, 共分礼仪篇、工作篇、个人修养篇三篇。通过下发《员工行为规范》并组织分公司级别、车间科室级别的学习, 要求全员在学习的基础上抓好执行落实, 督促全体员工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践行好《员工行为规范》, 推动员工的自我完善和不断提高, 为公司的健康快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提出了“三好员工”的标准, 明确员工个人的成长目标。我认为, 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就是要培养造就举止行为规范、劳动技能优异、思想境界高尚的高素质、高修养的负责任的“好家人、好员工、好市民”的“三好员工”。“三好员工”的提出, 即是对企业最好员工的评价标准和荣誉, 也是全员争取的个人成长目标。2013年年底, 集团评选出了首届两名“鲁泰最美三好员工”, 给予了当年最高的个人奖励, 并号召全员都向其学习, 争取人人成为“三好员工”。

为做好“负责”意识的真正落实, 在集团内全面推广应用“四步六要素管理法”, 指导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如何“负责”, 怎么干工作才算“负责”。“四步六要素管理法”即是在解决企业管理的各方面问题时, 采取四个步骤;在做具体工作时, 按照“六要素”抓好具体落实。“四步”即查问题、分析原因、定目标和措施、抓落实, “六要素”即“干什么、如何干、谁来干、何时干、检查、奖惩”。

《现代企业文化》:让快乐的生活和工作, 把建设快乐文化作为公司目标, 这既需要企业家的情怀和事业家的气度, 您怎么理解的?

赵德存:关爱员工、让员工快乐, 就要营造快乐、和谐氛围, 让员工生活工作并快乐着。要想快乐, 就要把生活、工作当成乐趣,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就要相互体谅, 有包容心、有感恩心, 消除怨恨, 大事讲原则、小事不计较。所以, “孝悌”和“负责”的文化正是作为基础工作来做好的, 做到了孝悌, 在家庭中父母、妻儿、兄弟姐妹就会快乐, 个人也就快乐;做到了负责, 在企业中领导、同事就会快乐, 个人也会快乐。

在企业工作中, 关爱员工、让员工快乐, 就要不断满足员工的物质需求, 使员工的利益得到充分的获取, 让员工的生活得到充分保障。为此, 集团通过提高员工的工资收入, 使员工工资水平连续多年都有一个平稳的增长幅度, 工资水平一直以高于本市企业增长水平和国内同行业增长水平的幅度提高。同时加大了绩效激励力度, 让负责任、贡献大的员工得到更大的实惠。同时, 集团还注意不断完善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分配制度, 消除分配中的消极因素, 让员工的利益得到了充分保障。

在“快乐”文化方面, 集团还注重各级管理者不断提高领导艺术, 改变和防止粗暴、简单的管理模式。制度无情人有情, 从情感上关爱员工、爱护员工, 有了问题在坚持制度的基础上, 做好员工的及时沟通和思想工作, 让员工心服口服, 受罚也情愿。关爱职工、凝聚人心始终是我们集团的员工“快乐”文化的重要工作, 为此, 集团把办公楼四楼作为工会职工之家、配备了乒乓球台2台、更换了卡拉OK音响设施一套、购买了象棋、围棋、订阅了各类图书等。同时, 每年为庆“三八”“五一”“七一”均举办文体活动、文艺晚会、企业文化演讲比赛等活动。另外, 集团积极开展了困难职工帮扶、重阳节退休老职工走访、春节退休老干部及困难职工走访、职工及其家属病逝慰问、大病特困员工特殊救济等工作。

《现代企业文化》:贵公司是如何充分发挥企业文化歌曲、微信平台的精神指导和传播作用的?

赵德存:为进一步加强全体员工的精神文化建设, 推动争做“三好员工”活动的深入开展, 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 集团提出了唱好《三首歌》的要求, 旨在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来加强“负责”和“孝悌”意识的提升。这三首歌均由我填词形成“鲁泰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团结就是力量》以及《三德歌》。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主要包含“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及企业文化核心内容”等三个层次的内容。三大纪律指的是“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一切行动听指挥, 步调一致;爱护公司的财产, 厉行节约”。八项注意包括“孝悌要做好, 家庭要保持和睦;谨信要长期坚持;要有爱心要学圣贤人不断提升自己;敬业爱岗, 努力学习、创新;熟记员工行为规范, 细节做到并长期坚持;要有责任心, 真正做到五负责三做起;用好四步六要素, 以规范流程。企业文化核心内容包括“三十二字团队建设纲领、三好员工的标准、三心两做好一微笑、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使命、企业愿景”。《三德歌》则是一首弘扬歌颂“孝德、诚德、爱德”文明观念和行为的优秀歌曲。《团结就是力量》号召全体员工携手并肩、齐心建设美好鲁泰。这三首歌凝聚、代表了集团以“孝悌、负责、快乐”为核心的企业文化, 唱好三首歌有力的促进了企业内部富有朝气、团结协作的和谐氛围的构建, 大大增强了全体员工奋发向上、崇德积善的积极心态。

此外, 集团还组织成立了“集团领导圈、管理干部圈、管理人员业务员班组长圈、全体员工圈”四个微信圈, 通过传播正能量, 营造良好的团队氛围。并通过建立微信圈来达到帮助员工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促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和创建和谐幸福企业的目的。

《现代企业文化》:加强以“孝悌、负责、快乐”为首要的思想品德教育, 全面提高员工综合素质。

赵德存:2014年10月, 集团组织参观了“德园” (肥城市思想道德建设教育基地) , 并进行了以《坚守承诺, 当好鲁泰三好员工》为主题的培训。德园教育基地展示弘扬“忠、孝、智、信、礼、义、廉、耻”, 员工们都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和教育;在培训中, 全体员工深入学习、细心领会、扎实践行“孝悌、负责、快乐”的核心企业文化;做事先做人, 不断加强个人的品德修养;坚守自己的承诺、做负责的人;各级都要注意道德是做事做人基础, 制度是做好事的过程控制保证。

2015年春节过后上班第一天, 集团公司邀请了市委党校刘慧老师为管理人员、业务员、班组长等全体骨干人员进行了以“积极培育践行社会主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培训。通过刘老师的讲课, 培训人员更加深入的了解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意义, 也体会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一公民层面的要求和集团提倡的以“孝悌、负责、快乐”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建设要求是一致的。下一步, 集团要通过不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 实现人人“内化于心, 外化于行”境界层次, 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实践的良好风气, 推动公司以“孝悌、负责、快乐”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建设, 努力打造和谐幸福企业, 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篇4:企业文化打造核心竞争优势

松下公司曾在一次大规模重组后,销量锐减库存增加困境凸显。当时,公司高层井植和武久下决心裁员。然而,松下幸之助先生在平静听完他们裁员建议后,忽地从椅子上坐起来:“不,员工一定都不能裁!”他说,“作为高层,这个时候就应该与全体员工同同舟共济,共渡难关!人心难买,懂吗?”松下指示:①产量可以压缩一半;②员工一个不能裁减,也不可以减少薪水;③减产后,实行半日工作制;④要把工厂面临的实际困难如实地告诉员工,求得他们的理解与配合;⑤但也不能以降价售销的办法来推销,要采取诚心实意的促销办法,尽可能给予客户周到和完善的服务。松下先生的决策深深感动了每一个员工,虽说生产减半员工们只需上半天班,但没有一个员工在在家休息,大家都全力以赴想尽办法推销库存产品,不到两个月时间,仓库里堆积如山的产品销售一空,产品甚至出现了供不应求。松下先生后来总结到:“企业的经营是对人的经营,所以,只有经营是符合人性的企业,才会获得尊重和成功,才会持久。”

同样的案例还有福特公司和杜邦公司。1914年1月12日,福特宣布将工人日薪金提高到五美元。福特公司的决定是这样的:“我们将一次性把工时从九小时下调到八小时,并向每名员工提供利润分成,22岁及22岁以上的员工每一位的最低收入将是五美元。”要知道当时产业工人的日收入还不到两个半美金,这是一个让人疯狂的消息。多年以后,历史学家布林克利(Douglas Brinkley)在总结福特的一生时,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如果没有福特管理层的执著努力与过人才能,工业化民主上的这种双重进步,可能需要数十年才能实现。但福特汽车的积极进取,使革新在短短的一年内就完成了。”福特公司通过提高薪资的方式向社会证明,福特是一家伟大的公司,福特就是这样回馈其赖以生存的社会的。也正因为如此,这个组织在此后近一百年的产业进程中,在战乱、骚动、社会变迁中受到持续的尊敬并获得了稳健的发展!

杜邦公司到如今存活已经超过200岁。是什么力量让杜邦公司能够穿越跌宕起伏的历史时空呢?是对员工和社会的责任。1815年杜邦公司发生了一次爆炸事故,并造成人员伤亡,老杜邦把家搬进厂区,让杜邦家族的人和工人共担风险。如果发生意外,企业主和员工的生命财产都会被波及,充分体现了企业主对安全的重视和对员工的关怀。本着对员工和社会的责任,杜邦公司经历了三次转型,第一次从黑火药转型为化工类企业,上世纪80年代末转型为科技公司。杜邦公司在转型中创新,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没有太大帮助的产品,公司会淘汰或者提前缩短它的寿命。1930年代,杜邦对可持续的认识是注重保证员工和生产的安全;到了1970年代变为尊重法律法规;1980年代又提出了比法律法规做的更好的“零标准”;1990年代,提出了2010年温室气体排放减少65%……正是这些,让杜邦实现了基业长青。

让我们产生兴趣的还有西方的很多家族企业,他们的历史几乎可以和美国一样悠久。比如《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沃尔玛和宜家等等。他们是如何做到基业长青的呢?加拿大蒙特利尔商学院的教授研究后发现这些企业尽量满足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以此来保证企业的健康运转—绝不仅仅是高层管理人员的利益,还包括所有员工、客户、合作伙伴、社会和所有者的利益。这种强调长期发展、注重所有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哲学,诠释了杰出家族企业的全部内涵。

事实上,企业文化发展也随着产业进步而不断进步。作为互联网翘楚的微软,它能够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就在于微软的文化有效的迎合了一个平时代的文化管理诉求,其文化管理对于中国的诸多企业同样具有参照意义:①公司人人平等,资深人员也没有“特权”,依然要自己回电子邮件,自己倒咖啡,自己找停车位,每个人的办公室基本上都一样大;②公司施行“开门政策”,任何人可以找任何人谈任何话题,当然任何人也都可以发电子邮件给任何人;③自我批评、追求卓越;④虚怀若谷、服务客户。微软在价值观中强调,所有员工都要信守对客户和合作伙伴的承诺,而且在产品研发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产品的技术特性,还更要关注客户和合作伙伴最需要的功能。

通过深入研究知名跨国公司,美国企业文化专家劳伦斯·米勒在《美国企业精神—未来企业经营的八大原则》一书中指出:几乎每个美国的大公司,都在发生着企业文化的变化,旧的企业文化在衰变,新的企业文化在产生。美国的企业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这种精神可以包括在八大基本价值原则之中。

◎ 目标原则,成功的企业必须具备有价值的目标

◎ 共识原则,企业成功与否,要看它能否聚集众人的能力

◎ 卓越原则,卓越不是指成就,而是一种精神,一种动力,一种工作伦理,培养追求卓越的精神

◎ 一体原则,全员参与,强化组织的一体感

◎ 成效原则,成效是激励的基础

◎ 实证原则,即强调科学的态度,善于运用事实、数据说话

◎ 亲密原则,即相互信任互相尊重,团队精神

◎ 正直原则,正直就是诚实,以负责认真态度进行工作

正是这样的企业文化—孜孜不倦的追求组织共同的梦想、团队的凝聚以及与合作伙伴的良好关系,成就了今天我们依旧仰视的企业巨头。亨利·福特想要使普通大众能拥有自己的汽车;苹果的创始人则希望借助电脑帮助组织和个人更具力量。正是把这种高远的追求和对人类生命价值与幸福的关注根植于各自企业文化当中,这些企业具备了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反观中国诸多企业,对员工的盘剥、对顾客的藐视、对社会责任的弃之不顾几至让人绝望,此次三鹿事件更是把所谓的三十年中国企业进步打回原形。

篇5:南京中脉科技:企业文化打造核心竞争优势

一、顾客关系的内涵

(一)顾客关系的含义和特征

关系是指人和人或人和事物之间的某种性质的联系。芬兰服务营销大师克里斯廷·格罗鲁斯认为,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种态度。Ray Mckenzie在《基于关系的企业》一书中,认为顾客关系是一系列的对话,对话是一系列的经济交易,交易是企业与顾客之间独立的相互作用,而企业提供给顾客的产品或服务(包括所能提供的任何东西)就是交易的目标。该定义将关系以流程的形式展现在我们面前。

顾客关系是建立在企业与顾客之间的交易、交流基础上的联系。企业通过与顾客频繁地联系成为一个能广泛吸收外界信息的开放系统,充分吸收顾客意见,快速调整现有或新产品的质量和特性,不断地认识、发现、满足、开发顾客的需要。而通常在关系持续后,顾客对企业可能会产生专有的感觉和态度(比如顾客的购买偏向,正面或者负面的口碑宣传等),对企业信任和满意逐渐增加,感觉和态度的积累使得顾客对企业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顾客和企业的关系更加稳固。

顾客关系具有三个基本特征:(1)顾客关系的存在基于有效价值交换,即能为关系双方带来价值是任何一个顾客关系存在的前提。(2)顾客关系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实体,即顾客关系并不是一个静态的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形成发展甚至终结是一个逐渐积累的动态过程。(3)有效的价值交换决定着顾客关系的动态发展,即关系当前的好坏及未来的走向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关系双方过去经验的影响。

(二)顾客关系的内涵

在当前市场竞争环境下,对顾客关系内涵的把握应从以下两个方面整体考虑。一是顾客关系数量,这是企业易掌握、观察和自行统计的部分。二是顾客关系质量,Henning Thurau和Llee(1997)其定义为一个三维概念,即与性能相关的顾客质量感知、顾客对供应商达到必需性能的能力与意愿的信任、顾客对关系承担的责任,他们假设复杂的交互存在于这三个维度之间。这一关系质量定义认为性能相关的顾客质量感知是信任与责任承担的前提,而且信任也会正面影响责任承担的程度。这些质的部分是企业顾客资源中不易直接观察和显现,需企业对顾客信息进行长期动态分析和监测才能掌握的部分,但却决定企业顾客关系价值实现和增值的关键和核心内容。顾客关系数量和顾客关系质量共同影响和决定着企业顾客关系价值实现的潜在可能性和空间大小。

二、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不竭源泉——顾客关系

竞争优势的概念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张伯伦于1939 年率先提出的,经霍弗和申德尔引入战略管理领域。但迄今为止,学术界对于竞争优势尚无统一的定义。在顾客经济时代和顾客导向的竞争环境中,竞争优势是企业所具有的比竞争对手更好地为顾客提供价值,为企业带来高利润回报的一种持久的优势。资源基础论将企业看作是一系列独特资源的集合体,认为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所控制的战略性资源。企业能力理论用企业内部的组织能力、资源和知识的积累来解释企业的竞争优势。巴尼(Barney,1991)提出具有形成竞争优势能力的企业资源必须具备四个特征:(1)这种资源对于企业利用机会、减少威胁,创造利润是有价值的;(2)这种资源在企业目前和潜在的竞争对手中是稀缺的;(3)这种资源不能被完全模仿;(4)这种资源在战略价值上的不可替代性,即不存在战略上对等的替代资源。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竞争对手的模仿能力越来越强,产品、技术和低成本形成的竞争优势已经难以持久。日本战略专家伊丹敬之甚至认为,在企业的资源集合中,只有无形资源才是形成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资源。作为企业的一种无形资源,顾客关系是围绕着顾客的需求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备形成竞争优势能力的战略性特征,同时还是企业资源、能力和知识的优良载体,以及企业内外竞争优势连接的关键点。顾客关系资源的战略性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价值性。

顾客关系对于企业的价值直接体现在其为企业创造的经济收益,来源于顾客的重复购买、交叉购买,以及顾客间的口碑宣传,节约广告成本,价格的不敏感性等等忠诚效应。顾客关系的价值还体现在其为企业提供的强大信息与知识的价值,企业通过顾客关系对顾客需求信息的把握,创造出优于其竞争对手的顾客价值,获得市场竞争优势。

2.稀缺性。

在同一目标市场中,顾客对某一类产品的需求是有限的。所以本企业顾客的增加就意味着竞争者顾客的流失,顾客对特定产品或服务需求的有限性和顾客精力的有限性,决定了顾客关系的稀缺性。

3.不可模仿性。

关系的建立是一个双向的、互动的长期过程,经由了双方的大量投资而形成。顾客与企业间的长期关系,易使顾客对企业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这种感觉是不可模仿的。而且企业通过顾客关系的学习创造并传递出的顾客价值,也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竞争对手可以学习和模仿到本企业的关系管理策略,却没有办法刻化出基本相同的顾客关系资源和传递出同质的顾客价值来。

4.战略价值上的不可替代性。

体现在:(1)顾客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所占据的地位和角色,和不可或缺性(离开顾客企业是无法生存的);(2)顾客关系为企业带来的巨大经济价值;(3)顾客知识为企业创造并传递顾客价值的指导意义;(4)由于关系增长的非线性,企业通过对顾客关系的开发,可以形成顾客关系网络资源,这种资源是成几何形式增长的。这些性质使得顾客关系资源是企业中其它战略资源无法替代的。

5.持久性。

关系的形成、发展、维护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而顾客关系的管理是一个动态长期的过程。也即说明,只要管理合理,企业可以对顾客关系进行不断的开发和利用,不断的优化,形成顾客关系网络资源,这种资源是成几何形式增长的,不会出现枯竭现象。

从本质上说,企业的顾客关系是一种无形资源,优质的顾客关系表现为顾客对产品的高度满意和忠诚,以及由此引发的大量重复购买行为和推荐效应,成为企业不竭利润的源泉。此外,顾客关系还是集资源、能力和知识于一身的优良载体。通过顾客关系不断地获取、积累、充分运用和更新顾客知识,充分投入到企业的各种资源(有形的与无形的)的利用中,形成企业的持久竞争优势。同时企业为了这种竞争有时,不断强化与顾客关系相关的能力。能力是复杂的技能与知识的组合,通过组织流程得以运用,使企业能够协调各种活动,充分运用企业资源和持续地学习与改进。与大多数企业能力不同,顾客关系相关能力往往更难于理解复制,因为后者往往超越几个职能领域和组织层次,包括企业和顾客之间的无数联系环节。值得关注的是通过顾客关系所获得的顾客知识并不仅仅是简单的有关顾客知识(比如顾客特征、需求偏好、行为模式),更重要的是能深入挖掘到存在于顾客头脑中的顾客知识,这部分知识往往是企业实施产品创新和经营模式创新的关键所在。企业需要同时关注和有效管理这两种不同的顾客知识,企业才有可能成功的感受到新出现的市场机会,积极地挑战现有的经营模式和竞争规则,更快地为企业和顾客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上述分析主要展现了顾客关系作为企业内部资源成为竞争优势的新源泉的特点,除此外,还必须注意到,顾客关系是企业内部资源与外部市场的连结点,一方面向内可以转化为企业的特殊资源——顾客关系;另一方面还可以向外向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迈进,从而成为动态连接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之间的重要桥梁。顾客关系具有的这一独特优势,是与顾客在市场经营中所处的特殊位置和特性分不开的。顾客关系本来是客观存在于企业外部市场中的外生变量,是企业外部市场的主体。但它又可通过企业对企业市场的有效引导和互动,作用于企业,并在一定程度上转化为企业价值增值的内生变量,这一独特的内部化效应使顾客关系资源成为企业“内”与“外”竞争力量相结合的最佳关键点。顾客成为连接企业内外的结合点,顾客关系成为企业重要的无形战略性资源,企业的竞争优势虽然依然依赖企业内部的资源和能力,但又可经由顾客关系这一桥梁,到达并影响企业外部的市场竞争环境和产业力量,并且达到内部资源和能力与外部竞争优势的整合。

三、立足顾客关系的管理,打造企业的新持久竞争优势

立足顾客关系,打造企业持久竞争优势的根本方式是积极实施顾客关系管理。作为现代与未来企业的一种长期竞争战略,它的实质是基于企业获得的顾客知识的合理开发,通过整合企业的资源,建立、优化顾客关系的结构并寻求与顾客间建立合作关系,实现顾客关系的价值,向顾客创造并传递出优于其它竞争对手的顾客价值,获得企业在市场中的相对持久竞争优势地位。

(一)基于对顾客知识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来实现对顾客关系的管理

企业通过与顾客建立、维护、发展关系的过程中互动学习,获得顾客知识,包括基于顾客的知识和内化的顾客知识。顾客知识是企业创造和传递顾客价值的关键点。对基于顾客的知识的开发主要是运用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对企业大量的顾客信息进行及时地收集、分析和整理,以了解自身顾客的组成与变化情况,掌握顾客行为的特征和偏好,积累并共享顾客知识;从而通过价格、服务等一般经营手段及忠诚计划等特殊关系策略为顾客创造价值,有针对性地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其日益变化和增长的需求,提高其满意度和忠诚度,并正确管理顾客组合、优化和延长顾客关系,从而实现企业自身长期价值的最大化和顾客价值最大化之间的平衡和双赢,以获取持久竞争优势。而基于内化的顾客知识开发则是把顾客从被动的产品和服务的接受者中解放出来,并使其成为与企业合作共同创造知识的密切伙伴,具体可以通过顾客支持主义、基于团队的共同学习、共同创造、社区实践和知识产权的两个管理以及面向顾客的资源外取等途径来实现。通过获取、分享、开发与运用顾客知识的战略过程来实现对顾客关系的创新管理,创造并传递出顾客价值,获取持久竞争优势。

(二)提高企业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对顾客关系的动态管理

顾客关系具有动态发展性,顾客与企业关系随着时间的流失在数量和质量上均会发展变化,关系发展所要求企业具有的能力也会发展变化。企业要适应关系发展过程,就必须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企业的学习能力主要体现在识别和了解顾客的期望和需求上,对企业外部市场发展变化的适应上。而企业的创新能力则主要是企业需要不断进行创新, 不仅仅是技术方面的创新,更是组织的创新、管理的创新、价值的创新。企业必须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创新将顾客的潜在需求和期望需求转化成为现实需求,更好满足不同关系形态的顾客提出的不同价值要求。围绕顾客关系构建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过程由顾客消费流程分析、机会识别、资源配置、价值创新实现等环节组成的随着关系不断演进的系统。

(三)培养企业的资源整合能力来强化顾客关系的管理

通过顾客关系,识别和了解顾客的需求后,企业必须整合自身的有形与无形资源、企业资源与社会资源来保障顾客价值的实现或顾客价值的提升,以此来维护和优化已经形成的顾客关系。这一过程要经过几方面的资源整合:一是组织内部的物质资源整合,即通过对组织结构的调整,保证组织内部的人、财、物等有形资源的有效组合。企业通过改造现有的组织管理体系,引入扁平化的管理方式,达到层次少、信息传递快、管理幅度大及控制相对宽松的目的。二是组织内部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的有机整合。即组织内部的关系资源和技术资源与物质资源的整合,特别是人力资源的整合。三是将企业内部资源与外部资源市场有机的整合起来。企业间组成互补联盟,发挥各自的优势,更好地传递顾客价值,以此维护良好的顾客关系,形成自己所独有的竞争优势。企业内部资源与外部资源的整合方式有战略联盟、虚拟企业及灵捷企业等多种形式。

从顾客关系资源角度出发的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与维持,主要是企业不断收集、开发顾客知识,围绕顾客关系的形成与发展、优化来整合企业拥有的资源,把战略重点放在如何有助于实现顾客所看重的核心价值,并有效地传递价值,提升顾客价值,维持有价值的顾客关系来形成自己持久的竞争优势,获取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地位。

摘要:近年来,市场竞争焦点从市场、服务转向顾客,顾客导向的竞争成为新趋势,顾客经济时代到来。顾客关系是建立在企业与顾客之间的交易、交流基础上的联系,是企业资源、能力、知识的优良载体。最后从基于顾客知识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培养企业的资源整合能力,提高企业的学习和创新能力实现对顾客关系的管理,以促成顾客关系资源转化为企业的持久竞争优势。

关键词:资源基础论,竞争优势,顾客关系

参考文献

[1]Barney.Firm resource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advantag[J].Journal of Management,1991(17):99-120.

[2]刘丽荣.顾客关系的内涵及其战略意义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4(4):59-60.

[3]马瑞民.从客户到顾客关系管理——确立网络时代的竞争优势[J].中外管理导报.2001(4):59-61.

篇6:培育成本文化 打造竞争新优势

干毛巾“拧水”

成本,企业的生命线。当今的市场,成本已成为洽谈、合作的焦点和竞争的优势。钻井二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成本压力和严峻的考验。

突破成本瓶颈,实现企业持续发展,这是该公司成本管理的重点。为实现低成本运营的目标,他们从下至上开展了成本大调查,加强成本全过程的分析,勒紧成本的“缰绳”,把成本指标分解落实到基层和每一名职工,加大对企业管理部门、各分公司、小队领导干部的成本考核和奖惩力度;对物资采购实行从计划到现场使用的全过程、对地质设计、工程设计的全过程、对技术措施的执行、预防各类钻井事故和复杂区钻井的全过程、对每一口井的拆搬就位、施工质量、环保、安全等“五大”直接关系成本的主渠道全过程进行跟踪监控和管理。每月对成本进行一次考核、分析,挤干成本中的“水份”,实行成本一票否决,与全员的经济利益和年底评选先进紧紧地联系起来。

成本的压力变成了全员的动力。从公司到基层、从职工到干部,想尽办法在有限的成本中再挤出一把水。运输分公司对消耗较大的轮胎实行“建帐三级管理”,在轮胎的内外胎上都打上了数字编码,严格执行交旧领新制度,不仅延长了使用寿命,也有效杜绝了轮胎外流现象的发生,从而控制了轮胎费用上的支出,到目前,仅此一项就节约资金2万多元。

价格表“上井”

成本,企业生存发展之根。如果你来到1205、15533等钻井队井场,你就会看到悬挂在井场上的物资价格表。他们为方便全员细算成本帐,把一些常用物资打印成价格表,警示大家勤打“小算盘”。每口井开钻前和完钻后,大家都要聚在一起算成本帐,材料用了多少、石粉用了多少、一口井钻进、完井时间等逐一细算,并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存在的不足。这一变化,是由于成本与每个人的利益息息相关,成本帐也由过去几个人算转变为全员算,形成了人人为成本操心费神的新气象。去年以来,15505队职工,人人主动修复100拉杆、吊卡等30多件,价值2万多元。到目前,全公司35个队基本实现了效益上升、成本下降的可喜局面。为什么全员成本意识如此之强,驾驭了成本这匹烈马?一条重要的经验就是从钻井单井成本预决算突破,先后重新修定了细则、标准和考核办法,形成了预决算管理新机制。

在实际操作中,为提高预算的准确性,杜绝成本“跑、滴、漏”,体现真实成本,在每一口井施工前,由公司11个部门、钻井分公司根据不同区块、井型提出工程设计方案,财务部门按成本标准定额进行单井成本预算:完井后进行决算,施工前和施工全过程做到先算后干、干中勤算。为准确掌握成本运行情况,还建立了成本审核制度,使成本管理走上了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轨道,形成了低成本运营的新体系。为增强全员的成本意识,公司与16个分公司签订了经营业绩责任合同,把成本压力逐级传递到基层和全员,使每名职工都清楚每一道工序、每一口井的成本支出,让职工在头脑中真正打下效益的烙印。同时,进一步完善了企业内部甲乙方运作机制,在公司内部,单位与单位之间由过去的指令性安排工作转变为买方与卖方的市场关系,形成了甲乙方相互制约的关系,推进了低成本运营。

“阳光”下花钱

作为企业,需要花钱的地方很多。精打细算,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做到“阳光”下花钱,严格审批程序,这是钻井二公司各级领导的原则。他们健全了一整套财务和资金使用、管理、监督制度,严格控制各项费用支出。就是花100元钱,也要逐级申请、审批,必须经过6道关口签字批准。

近年来,原材料价格动荡、施工征地、动迁频繁等因素,使成本管理和控制难度不断加大,在成本矛盾比较突出和难于把握的情况下,他们从严加强资金管理,算盘勤打帐勤算,随时牵住成本这个牛鼻子,以不变应万变。钻井物资在成本构成中比例较大,为防止物资积压和浪费,他们对不同区块、井型的物资消耗进行了详细调查和分析,把所需物资细化分为51大类231项,而且对不同井型所需物资均规定出最高限额,从而健全了《单井配套消耗定额标准》,出台了与之配套的成本监督、节超奖罚兑现考核办法。在全公司36个井队中建立了材料帐册,物资使用消耗有登记,使综合成本始终处于监督受控状态。

篇7:南京中脉科技:企业文化打造核心竞争优势

1 理论基础与研究模型

创新是产品和服务发展的生命力, Prahalad和Hamel ( 1990 ) 指出要获取持续的竞争优势, 就必须培育自己的核心能力[1]。而核心能力的培育, 需要产品和服务的创新, 以及异质性资源的获取。Coombs ( 1996) 的研究说明核心能力是企业能力的一个特定组合, 包括企业的技术能力以及将技术能力予以有效结合的组织能力[2]。创新包括技术和管理 ( 组织、制度) 两个方面。创新概念和创新理论是由Schumpeter在1912首次提出, 他认为创新包括产品创新 ( 市场上没有出现的新产品) 、技术创新 ( 市场上没有使用过的新的生产方法) 、组织创新 ( 建构新组织) 和市场创新 ( 开拓新市场) 等, 并且指出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核心和经济发展的内生变量[3]。对于地区经济发展来说, 技术创新是经济长期增长的真正源泉[4]。Schumpeter认为决策战略和市场结果只能在创新性破坏过程中进行衡量, 与其他竞争相比, 技术竞争才是组织保持竞争优势的真正原因, 是那些来自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原料来源的竞争; 同时, 组织间的相互模仿很难维持其竞争优势, 只有不断创新才能维持其持续的竞争优势[5]。

关于创新带来的作用, 一些学者进行了研究。Schumpeter认为创新是一个毁灭性的过程, 即创造性的破坏, 是一个新产品代替旧产品的过程[6]。创新能够实现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技术创新可以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 胡俊成, 侯峻, 2007 ) [7]; 科技创新是组织获得能力来发展竞争优势的关键驱动力 ( Greve, 2009) [8], 最终是总体竞争实力 ( Galunic, Rodan, 1998 ) [9]和持续能力得到发展 ( Carrasco -Hernandez , Jimenez, 2012) [10]; Freeman ( 1991) 认为技术创新就是首次将新产品、新流程、新系统和新服务进行商业化[11]。Drucker ( 1986) 指出技术创新能够产生出资源创造财富的新方式[12]。技术创新是通过组织各项资源、分配这些资源来帮助组织追求其目标的能力 ( Burgelman, Maidigue, 1996) [13]。创新是一个 学习、搜寻和 选择的过 程 ( Nelson, Winter, 1977 ) [14]。Abernathy和Utterback ( 1978 ) 研究了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的变化规律, 认为是一次创新的动态模式[15]。Acs和Audretsch ( 1982) 的研究发现, 科技创新可以降低中小企业内在成本劣势, 打破进入壁垒和提高其竞争能力[16]。Carlsson ( 1989) 指出技术进步降低了生产的最小有效规模, 科技型中小企业只要具有科技能力, 同样会产生规模经济, 这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和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原因[17]。

关于创新的来源, 有的学者指出有技术推动型和市场拉动型, 前者是指新技术体系结构取代传统技术体系结构; 后者是指新技术不断与原有技术体系结构进行匹配并不断嵌入其中的过程, 是对原有技术体系 结构的延 展和改变 ( 王敏, 银路, 2008) [18]。Gong ( 2007) 把技术创新过程分为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两个阶段, 当工艺创新到一定的阶段后, 需要产品创新为组织带来新的发展动力和市场机会[19]。郑燕等 ( 2007) 的研究认为技术创新是在创新惯例和市场选择机制的双重作用下, 朝着适应环境的方向发展和演化[20]。技术创新的演化与生物进化的过程相似, 它会朝着适应市场环境和技术环境的方向发展 ( 孙冰, 2011) [21]。李江、和金生认为, 组织的技术创新需要技术的新发现和市场的新变化等外界环境来激发[22]。关于创新的方式, Dewar和Dutton ( 1986 ) 指出技术创新有彻底性创新 ( radical innovation) 和逐渐性创新 ( incrementalinnovation) , 彻底性创新是指开发了原先的产品和服务所没有的功能、性能和进行了一定的成本控制, 或是创新了与原来完全不同的新产品; 逐渐性创新是对现有产品、服务进行了功能的改进, 并没有产生新的产品或服务[23]。

在旅游业的创新研究方面, 邓敏 ( 2009) 因需求的变化, 为乡村旅游技术创新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探讨了产品技术创新的途径[24]。王兆峰和杨琴 ( 2010, 2011) 运用生态位理论, 分析了技术创新与进步对旅游产业成长轨迹的影响和作用机理; 他们研究了区域旅游产业成长技术创新价值链演进, 并通过分析构建出技术创新对区域旅游产业成长演化的路径模型[25,26]。同时, 也有学者研究了旅游产业的技术创新网络模式 ( 宋娜, 2012) [27], 杨琴等 ( 2009) 分析了技术创新对旅游产业结构的作用, 以及产业结构升级的对策[28]。但是, 以上学者大多从技术创新对旅游产业的影响方面进行了分析。

科技创新离不开对资源的利用和开发, 资源观理论指出了异质性资源的重要作用, 认为异质性资源是组织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 其重要观点是: 资源的异质性造成了竞争优势获取上的差异, 由此产生不同的收益和利润。资源观理论强调了竞争优势是来自内部的原因和动力。许多学者对资源观理论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Dierickx和Cool ( 1989) 的研究认为, 异质性资源是指具备了资产积累效率、资产存量的交互关联性、资产衰变性及原因不明等特性的资源, 这样的资源能获取竞争优势[29]。Lipp-man和Rumelt ( 1982) 指出持续的竞争优势是指如果被竞争对手努力复制后, 在竞争市场上仍然存在的优势[30]。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Barney ( 1991) 进行了总结性的研究, 认为持续竞争优势是指竞争对手无法复制的战略优势, 它满足四个条件: 有价值性、稀缺性、不完全模仿性和不可替代性; 同时, 他认为战略资源只有在战略资源市场具有不完备性时, 才可能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31]。之后, Peteraf ( 1993) 指出资源异质性、事后对竞争的限制、不完备移动性和事前限制竞争是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条件[32]。以上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异质性资源对组织可持续竞争优势获取的重要性。

Christina Matz CarnesR, Duane Ireland ( 2013 ) 将资源观理论与创新理论相结合, 讨论了资源与创新的关系, 指出了组织获得绩效和竞争优势的关键[33]。同时, 李新春 ( 2000) 指出, 从企业竞争的资源观来看, 企业很少发展起自己独特的能带来垄断租金不可模仿的资源, 结果企业之间的同质性很高, 由于是低水平竞争, 企业还没有进行创新来获取竞争优势的道路[34]。可见, 学者的研究认为创新是异质性资源获取的途径之一, 也是组织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

基于创新理论和资源观理论的观点, 针对文化旅游资源而言, 创新能够使原有的文化旅游资源重获新生, 也可以创新出不同于原有的文化旅游资源。当然, 一方面, 这些文化资源是基于市场需要的资源 ( 或产品) , 是市场拉动型的创新, 市场需要文化旅游资源的创新, 这样的文化旅游资源才能够满足市场的需要, 带来一定的旅游竞争优势。另一方面, 由于一些文化旅游资源的特殊性, 如古文物和古迹等, 需要一定的科技创新才能够得到很好的开发和保护, 是技术推动型的创新, 只有这样才能是文化旅游资源获得可持续发展。同时, 本文认为在进行文化旅游资源的科技开发时, 还要考虑文化旅游资源的特殊性质, 如果是人与物的、或纯粹的文化旅游资源, 如歌舞、刺绣等, 创新就需要资源拥有者本身的积极配合, 产权理论和剩余索取权理论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问题。产权理论认为, 产权在促进个体的积极性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 Coase, 1960; Demsetz; 1967等) [35,36]; 同样, 剩余权利分配 的一个重 要作用是 激励作用, Hart ( 1989) 认为剩余权利的分配又影响双方投资这一关系的激励; 高度互补的资产应该被共同拥有[37]。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要考虑资源拥有者的剩余索取权问题, 从资源拥有者的利益出发, 让他们成为文化资源开发的最大受益者, 他们才能够积极、有效地保护其传统文化, 才能获取旅游竞争优势 ( 单纬东等, 2007) [38]。

上述分析表明, 现有的大部分研究都是从科技创新与旅游产业关系的角度进行的, 而科技创新对文化旅游资源 ( 或产品) 本身的影响方面的研究比较少见。文化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根本源泉, 因此, 本文从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角度出发, 探求科技创新对文化旅游资源和旅游竞争优势的作用。为此, 在上述理论研究的基础上, 本文提出了研究模型, 如图1所示。本文认为科学技术创新的应用, 能够促使原有的文化旅游资源 ( 或产品) 获取新的生命力, 这样的文化旅游资源就具备有异质性, 才能够获取旅游竞争优势。

2 分析与讨论: 科技创新、异质性文化旅游资源与旅游竞争优势

在上述理论研究的基础上, 我们针对广东省部分文化旅游资源 ( 或产品) 的情况, 分析了科技创新在广东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中的应用和作用。研究发现, 在不同的情况下针对不同的文化旅游资源, 科技创新的意义和作用是不相同的。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 本文分析了科技创新对广东文化旅游资源的意义和作用, 如表1所示。在表1中可以看到, 科学技术运用到传统的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上, 让这些资源在原有的特点上更具有异质性特征, 同时, 科技创新还让一些文化旅游产品得到了新的发展。

科技创新首先应用到对广东古文物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上, 如表1所示。一些长期埋在地下或水下的古文物, 由于目前的环境条件与当时的环境条件不尽相同, 无论是气候还是环境质量都有了较大的变化, 这给古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如果不考虑运用科技手段, 直接开发和利用这些古文化旅游资源, 则可能导致原有的古文物遭到毁坏和腐化, 这样的情况已经在以往的古文物开发中时有发生, 开发的过程就变成了古文物被破坏和毁坏的过程。因此, 在古文物的开发和保护过程中, 要充分发挥科技的重要作用。如广东阳江海上丝绸之路的“南海一号”的开发和保护就采用了现代的打捞技术和保护技术, 使“南海一号”的真实面貌得到重现, 使其成为了重要的异质性文化旅游资源。所以, 古文物的开发和保护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 没有了科技创新, 就无法开发和保护这些古文物, 也无法使这些古文物保持其原有的异质性特征。

然而, 现代游客的旅游需求是多种多样的, 一方面, 他们对传统文化旅游有极大的兴趣, 另一方面, 游客也希望有科技含量的文化旅游资源, 由于存在不同的旅游客源市场, 年龄大的游客可能喜欢古物, 年轻的游客则可能更喜欢现代的科技融入到旅游活动之中, 如趣味性、虚拟世界、科幻、卡通、动漫等, 这都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科技创新融入文化旅游资源就能够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如广东在部分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中充分运用了科技创新来满足当代游客的需要 ( 见表1) , 这主要体现在:梅州客家文化、广东省博物馆、新兴禅文化、大芬油画村、南风古灶等都采用了现代科学技术, 并进行了技术创新, 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 形成具有特色的异质性文化旅游资源。这样的资源也带来了当地文化旅游的竞争优势, 如建立了一定的品牌形象, 满足了游客的需求, 增加了当地的经济收益。

注: 本表文献来源见参考文献 [39]— [56], 并经作者整理和分析。

同时, 文化旅游产品的创新能够使旅游产品产生新的生命力, 如表1所示。科技创新让原来的旅游产品得到了功能上的延伸, 科技创新改良了旅游产品和工艺, 也造就了新的文化旅游特色。如凤凰茶文化的新产品, 不仅丰富了茶文化, 提高了效益和品牌形象, 而且也解决夏冬茶滞销问题; 饶平抽纱独特的针法和工艺、佛山顺德的广绣, 运用计算机花样编排和辅助配色, 提高了设计速度和质量;中山牛角巷杏仁饼, 通过科技创新改良产品, 提高了经济效益和品牌形象; 梅州石扇镇金柚南村旅游区整合科研院校资源, 推动柚果产品的科技创新, 打造品牌, 提高了质量和收益; 阳西沙扒湾景区荔枝的果实套袋技术等多项创新技术的应用, 实现绿色食品, 增加经济收益; 梅州嘉应的天然右旋龙脑, 采用高科技提取纯化技术, 使其杂质少、纯度高、提取速度快, 提高质量和效益; 梅州三市生态园的生态休闲旅游, 科学进行水果种植, 开发李果蜜饯、罐头、李果饮料等深加工系列产品, 增加休闲的乐趣, 提高水果的产量; 梅州雁南飞景区油茶的筛选及栽培技术、茶油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等的应用, 提高了出油率、安全食用茶油, 提高茶皂素的纯度, 改良了产品, 增加了收益; 梅州平远县生态旅游区的南药, 进行南药的种植技术等研究, 开展南药种植与加工的技术培训, 取得了良好的效益等等。可见, 科技创新让上述文化旅游产品更具有特色, 获得了竞争优势。

除了传统的文化旅游资源外, 科技创新还让独特的异质性文化旅游产品为新的文化旅游模式提供了支持, 创新出异质性文化旅游品牌的新形象 ( 见表1) 。主要体现在: 广东凤凰的茶文化 + 旅游, 打造出以茶文化为主的旅游品牌; 饶平抽纱、佛山顺德广绣和中山牛角巷杏仁饼的传统手工产品 + 科技+ 旅游, 打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品牌;梅州石扇镇金柚南村旅游区的金柚、阳西沙扒湾景区的荔枝和梅州雁南飞景区的油茶等农产品 + 技术+ 旅游, 打造出特色的农产品旅游文化品牌; 梅州嘉应的天然右旋龙脑和梅州平远县生态旅游区的南药等中医药文化 + 技术 + 养生旅游, 打造出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 以及梅州三市生态园的技术 + 旅游, 打造出生态休闲旅游的品牌等等。可见, 这些传统的文化旅游产品, 在科技创新的促进下, 创新出了异质性文化旅游品牌的新形象。

综合上述的分析, 本文认为科技创新对异质性旅游资源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同时, 科技创新和异质性文化旅游资源对地区旅游竞争优势的获取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图2所示。可以得出, 在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中, 科学技术的创新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科技创新的作用下, 原有的文化旅游资源得到了有效的开发和保护, 形成了有市场需求的异质性新文化旅游资源, 这样的文化旅游资源获得了一定的品牌优势、形象优势和经济效益等旅游竞争优势, 科技创新也促使了许多文化旅游产品在其功能方面得到了新的延伸和改良, 或增加了新的功能和新工艺, 加入了健康消费的理念, 促使原有的文化旅游产品更加满足游客的需要, 使文化旅游产品有了新的生命力。

3 结论

本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 以广东部分文化旅游资源 ( 或产品) 为例, 分析了科技创新、异质性文化旅游资源与旅游竞争优势的关系。通过理论研究和对广东部分文化旅游资源的分析, 本文认为科技创新在形成异质性文化旅游资源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 科技创新与异质性文化旅游资源对旅游经济竞争优势的获取有着重要影响。然而, 科技对异质性文化旅游资源的作用和影响, 以及科技创新与异质性文化旅游资源对旅游竞争优势的作用和影响的路径是不同的, 一方面主要体现在科技创新能够让异质性文化旅游资源得到有效的开发和保护;另一方面能够让文化旅游产品展现出新的功能和形象, 从而满足新的市场需求。本文的研究与探索, 为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决策, 以促进当地旅游竞争优势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根据创新理论和资源观理论, 以广东部分文化旅游资源为例, 分析科技创新、异质性文化旅游资源与旅游竞争优势的关系。通过研究, 认为科技创新在形成异质性文化旅游资源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 科技创新与异质性文化旅游资源对旅游经济竞争优势的获取有着重要的影响。

篇8:南京中脉科技:企业文化打造核心竞争优势

一、服务创新日益成为企业竞争的制胜之道

1.让服务成为一种文化,赢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对热电企业来说,既是公共产品的提供者,又是市场经济的参与者,提供优质服务是其经营管理的一项基本内容。然而,纵观近年来整个行业的服务状况,我们发现,服务层面仍存在品质低端,标准不高的现象。虽然我们琦泉热电也曾做过一些积极探讨,推出诸如“情暖玫城”、“暖心工程”等优质服务品牌,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客观地讲服务仍停留在被动应付式和浅层次服务的水平。部分管理人员和服务一线的员工在认识上还存在一些误区,认识不到优质服务的本质特征,没有看到渗透在服务中文化含量的重要作用,意识不到服务创新对企业能否赢得竞争优势,把握经营制胜的主动权十分关键。

2.让服务内涵推陈出新,滿足市场需求的动态性。服务是企业满足用户需要的动态行为活动,是用户享用产品过程中的一种心理体验。服务的这一本质特征就决定了现代服务思想的新内涵,即服务是动态性的,具有市场性,随着时间和用户的变化而变化,服务在现代企业中应该是以用户满意为中心的经营战略的核心部分,服务的能力关键在于经营者的战略思想和服务者的综合素质。

现代服务思想的新内涵决定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不断摈弃惯性思维和传统习惯,使先进的服务思想成为常规性的服务内容,使服务的思想、手段、行为不断推陈出新。

二、服务创新的成功需要几个重要途径

服务创新活动的内容十分广泛,创新的方法有很多,而且彼此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热电企业实现服务创新,增强企业竞争力,应当从两个“提升”,两个“保障”上下功夫。

1.提升品牌内涵,铸造服务创新的新优势。品牌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它是集识别标志、价值取向、服务质量为一体的企业经营者服务理念的集中体现。在创建品牌时,要从企业产品的特性出发,既要反映企业文化,又要满足消费者的心理体验。要真正提升企业的服务品牌内涵,必须做到:一是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量,诸如琦泉热电公司的“情暖玫城”和“暖心工程”都是具有个性化的服务品牌;二是赋予文化内涵,要使这些品牌得到用户的认知,还需要对其文化内涵进行系统研究,赋予这一品牌丰富的内容,使其在向消费者传输中体现企业的产品质量、经营理念、服务形象。三要加强品牌营销,通过策划,利用媒体、宣传品、广告、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等形式营造氛围,广泛地开展宣传和介绍,让用户认同这一品牌,树立良好形象。青岛热电在这方面的经验很值得我们借鉴。他们基于市场竞争激烈、各种取暖方式日益渗透的形势,经过精心策划,创立了“暖到家”服务品牌,并赋予其四个含义,即温暖送到千万家;暖情服务到你家;热电集团暖如家;真是“暖到家”了。充分体现了其经营理念和以用户满意为中心的战略思想及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同时,他们通过开展活动和连续性的新闻报道引导员工及社会的认同。青岛热电的“暖到家”是品牌竞争与市场竞争的具体化,具有很大的现实借鉴意义。

2.提升文化品位,巩固服务创新的软实力。服务独具的文化品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服务的文化品味,可以从三方面着手:一是崇尚以人为本,满足用户需求。要想在竞争中长赢,就须从用户出发,充分利用企业的技术、信息、资金等条件,为用户提供有效的服务。热电企业可以组织用户代表参观企业的生产流程,为用户开展用热培训讲解用暖安全常识、暖气不热的简单检查维修、管道的产权界定;定期向用户公布服务新举措、影响用热的经营行为的重大改变;听取用户的意见和要求,改善服务工作;为用户免费维修管道等等。二是突出服务理念,渗透企业文化。在与用户的接触中,不能把服务理解为一种简单的行为过程,而是要渗透企业文化,如:微笑服务,向用户送去真心、关心、诚心;维修现场保持整洁,维修及时;随时随地的用热常识宣传等。三是铸就服务品牌,展示企业形象。服务文化是服务品牌内涵的“要件”之一,不仅要满足用户所需的信息和常识,而且给用户带来一种安全感、信任感,又解决了其后顾之忧。同时,在优质服务、精细服务方面下功夫,提升服务的软实力。

3.以员工素质的提高,保障服务创新的活力。员工的文化素养决定服务创新的能力,因此,要提高服务质量,搞好创新,就必须持续不断地加强学习,增加知识存量,调整知识结构,改进认知水平。对热电企业来说,一方面要以礼相待,以诚相见。供暖期间出现突发情况是常有的事情,常见的是来电或登门的投诉者,他们来自不同的社会层面,知识、年龄、性别、修养等存在差异,大多带着不满情绪,有的甚至火气很大。在这种情况下,为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接听或接待者不管用户态度如何,都应以礼相待,不管用户的语气、态度多么激烈,提出的要求多么不合理,都应谦和对待。这样以来,就能够有效的平息事态,解决问题,恰当引导用户的需求,这是对员工综合素质的考验。另一方面要增长技能,提高水平。一种有效的办法是建立学习型团队,学习型团队是促使企业中每个成员都努力学习,并不断改变自身的一种组织,这种组织善于获取、创造、转移知识,并以新知识、新见解为指导,勇于修正自己行为,这种组织能够进行集体学习,不断改善自身收集、管理与运用知识的能力,以获取成功。简言之,学习型团队就是能够持续进行学习的组织。琦泉热电公司在此方面做了很多尝试。建立了政工员队伍,以班组为学习型团队持续组织学习;开展辩论赛、征文、讨论等活动,进行服务意识、用户意识、质量意识的宣传教育。持续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使广大职工不断获取知识,相互传递知识并创造新知识,从而增强企业整体能力,带来员工行为和绩效的提升,使企业更好地服务于用户。

4.以客户关系管理引进,保障服务创新的可持续性。服务技术、手段上的创新能使服务更加迅速、便捷。目前信息业一个很流行的趋势是建立客户关系管理,即CRM。它其实是现代企业战略的应有之义,信息化不是简单用计算机代替人工劳动者,而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引进现代管理理念,对落后的经营方式、僵化的组织结构、低效的管理流程进行深刻而全面的变革。CRM(客户关系管理)是通过详细管理企业与客户之间的关系来实现客户最大化的方法,这一管理新趋势同样对我们热电企业发展有很大的提升意义。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用户数量的递增,需求多样化、复杂化,对诸如资料管理、用户分布、管网走向、用户投诉、维修记录等都需要一个系统的管理过程。我们引入CRM(客户关系管理),就是试图建立投诉、维修、管网等几大模块,再造服务流程,以便用最快的速度响应用户的诉求和期待。

上一篇:平安夜祝福语简短话下一篇:护士节是几月几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