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体验磨练课程下初中化学教学中

2024-08-27

浅谈新体验磨练课程下初中化学教学中(共12篇)

篇1:浅谈新体验磨练课程下初中化学教学中

浅谈新课程下初中化学教学中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就是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是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理念之一。

自学能力是人的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能力。自学能力是以独立性为核心,多种较优心理机能参与的主动掌握知识获取技能的多层次的综合能力,是在教育与发展中形成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其从“学会”到“会学”是实施新课程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先学”,教师“后教”,是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的一种重要方法。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下面我根据自己的经验谈几点看法。

一、激发对化学的兴趣,诱发自学动机

1、通过对化学史的介绍,调动学生的兴趣

开始,我介绍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认识,介绍化学发展过程中一些错误的体系和形成的原因,以及趣味化学和现实生活中的化学,让学生知道,化学是在社会生活实际中,由于需要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它不是不可理解的,它就在我们身边。这样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打消学生的顾忌。

在教学过程中,我有针对性地介绍科学家生平及其重大成就,以及对世界文明史的贡献,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和科学技术上取得的成绩,在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灿烂文明 1 的同时,激发其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心理学表明,成功的榜样可以增强学生的仿效感,从而促进学生进步。我利用化学课向学生介绍居里夫妇历经45个月的艰辛,终于从数吨沥青铀矿渣中成功地提炼出0.1克氯化镭的光辉业绩,以及我国化学家侯德榜潜心研究制碱技术,打破了帝国主义对制碱技术的垄断,于1926年生产出的“红三角”牌纯碱,获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金质奖,成功发明了“侯氏制碱法”,扬了中国人的志气。他之所以能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就,是因为他具有创造革新和不怕挫折的精神,从而激发学生斗志。

2、挖掘化学美,打消化学是单调、枯燥、乏味的偏见 心理学表明,人们通过对美的感受,能使大脑进入兴奋状态,从而产生愉快的心理体验。我们通过对化学美的介绍,如:化学物质美的外在表现是它们的形态美。如金刚石的晶莹华贵,红蓝绿宝石的夺目光彩,无色水晶的无暇透明------无不表现着化学物质的形态美。化学物质的社会功用价值,是它们的实用美。如五光十色的霓虹灯把现代都市打扮得繁华似锦,高分子材料的发展加速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各种化学化工产品美化着社会、美化着生活、美化着人类自身。化学结构美是化学物质美的内在反映和决定因素。如金刚石是正四面体结构的网状原子晶体;C60分子由60个碳原子构成球形32面体,即由12个五边形和20个六边形组成相当于截头20面体,C60被专家们称为“化学美的极致”;各种晶体都以内部的原子、分子、离子有规则地对称排列为其最突出的特征,它们的万千仪态取决于结构的和谐、有序和多样性。纳米技术的应用令人惊叹地显示出物质的微观结构,教材中扫描隧道显微镜图象,已能使中学生从清晰的照片中领略到化学的结 构美,等等,让学生得到美的感受进而热爱化学这门学科。

二、加强指导,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1、优化师生关系,使教师的指导有效地发挥作用

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情感和思维的交流,良好的师生关系,能消除学生的抵触情绪,听从教师的指导,使自学能顺利进行。

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建立以民主、平等、和谐为基本特征的新型师生关系,积极创建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和精神氛围。在教学中,我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以知道者而不是管理者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在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中身心舒畅地进行学习,我们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实现教学相长的共同发展。

2、低起步,编写每节的自学提纲

学生已习惯于以教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对教师的依赖性强,一下脱离教师自学往往很难把握要点。我们可通过一个缜密的提纲牵学生一程,帮助学生顺利度过“断乳期”。

例如:在讲《金刚石、石墨和C60》时,我先给学生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根据这几个问题来进行预习:

(1)同一种元素能否组成不同的单质?(2)金刚石、石墨和C60的性质比较及用途?(3)什么是吸附性?为什么木炭、活性炭具有吸附性?(4)碳的化学性质?

学生在自己阅读教材的过程中,逐个突破这几个问题,在体会到成功感的同时,也完成了预习任务。同时在新授课过程中,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疑点,来有选择地听课,使自己的疑点得 以突破,加深印象,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3、指导学习方法,严格要求,培养良好的自学习惯 针对学生有自学兴趣而尚不会自学,或走马观花,不求甚解的现象,我们指导学生对教材进行“粗读”和“细读”,并要求学生自学时做到:(1)集中精力,不赶进度;难懂章节,反复研读;对重要概念要认真领会。(2)对例题先思考,后对照,着重比较,学习解题的方法和技巧,并注意书写格式。(3)先领会课本内容后做练习,忌边看边做,盲目模仿,不求甚解。(4)练习或作业,着重过程,比较解题方法,注意一题多解。(5)测验后要及时订正,弄清原因。

4、偏爱后进生,多加鼓励,解决困难

后进生的注意力往往不能稳定集中,课堂上常容易分神,学习习惯较差,课前不预习、课上不记笔记、课后不会做作业,日复一日,恶性循环,最终由学习差导致品德差。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实际能力,将起点放低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攀援;两种知识之间的跨度大小,应该是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实。要使学生日日对学习感兴趣,必须不断改革课堂教学,不断激活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心理机制,在多种活动中让学生身临其境,手脑并用,循序渐进地达到一个个教学目标。这种教学法,看似小步子,实则上如此良性循环往复,就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就可以积小成为大成。

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开始时,学生有可能是被动地接受这种学习方式的,因此,要有一定的强制性,只有让学生尝到自学的甜头,才能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如果在教学的过程中,尤其是开始阶段,因学生不 能立即适应新的学习方法,阅读教材困难比较大,问题比较多,老师不坚持,不去抓阅读,不去教学生自学的方法,不去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反而恢复到传统的教学方法上,觉得这样更顺当,见效更快,这就又走传统教学的老路,也使学生丧失了自学的信心,认为自己啃书本,困难大,见效慢,还不如等老师讲课时,自己听听课,记记笔记,这样更省事,效率也会更大一点,长期下去,坐等老师“喂食”的现象又会形成,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懒惰和依赖情绪,从而也不能养成自学的习惯,造就一批“高分低能”甚至“低分低能”的“寄生虫”。

在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可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刚开始,我们可设计的问题简单一点,或者说,自学内容可以少一点,让学生先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比如,还是讲《金刚石、石墨和C60》时,我先让学生通过自学找一下碳的单质有几种,学生通过阅读很快找到,有金刚石、石墨、木炭、焦炭、活性炭、炭黑以及C60,在肯定他们的同时,我接着提出这几种碳的单质,在形态上有什么区别?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下,愿意进一步来探索新的知识,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同时也体会到了自学的乐趣,坚持下去,学生的进步会令人感到惊奇。毕竟,孩子们就是一支潜力巨大的原始股,等待着你去开发,利用,实现他们的价值。

四、通过反馈,及时调控,逐步提高

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开始尚不知道自己自学的方法对与不对,对于正确的做法,必须坚持,直至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欠佳的做法,必须及时改正,以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造成心理上的错误认识,对自己自学产生怀疑态度,从而放弃自学,对后期的 学习、深造等都产生不好的影响。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反馈和平时测验发现问题,进一步指导学生调整自学方法,通过练习和测验使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不断调整自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学能力。并通过要求学生对章节内容进行小结,锻炼他们对知识结构的归纳能力,提高抽象,概括能力,从学生的自学能力。

自学是一种实践,学生在自学中不仅牢固的掌握知识,而且容易与解决实际问题相联系并形成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又提高自己的能力,使自己的各方面能力都有较大的提高。

篇2:浅谈新体验磨练课程下初中化学教学中

双口中学

冯 玥

【摘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它应当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结合导学论的理论和我们学校学生的实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地位,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以下是我针对此问题而采取的一些教学方法,并取得的一定的成绩.【关键词】新课程

教育理念 循序渐进 启发引导 实际出发

自主

探究

合作

学习

我校地处北辰区的边远地区,在我们学校有很多学生的心里没有目标,考多少分就上什么样的学校,家长更是对孩子没有要求,只希望老师帮他们看住孩子别惹祸。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向课堂要效率,想方设法让他们回家看书复习。并且我一人要教八年级4个班的课,和全区其他学校相比每周每班都要少1 课时,这便更给我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阻力。因此我绞尽脑汁想办法怎样能使我的教学效果要赶超那些比我课时都要多的同水平的兄弟学校?怎样能使学生独立完成作业? 怎样能使学生回家后想着一定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不是直接去网吧?怎样能使学生充分利用在校的课余时间?最终我觉得只有让学生发自内心的想要学习物理,让他觉得物理对于他们的日常生活特别有用,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一、变讲为悟,让学生自己在对知识的思索中体验、感悟

我们都知道,一个不爱问问题的学生不是好学生,对于我们学校的孩子来说,下课就是玩,当然也有个别几个学生会来问问题,因此对于我来说,鼓励学生课间来问问题就成为了当务之急,起初学生都不来问,于是我就每天上课表扬那些问问题的同学,而且我还为学生建立保证册,在每次考试之前,找一些学生分别来办公室立下保证,要学生自愿写下自己要在即将来临的考试中达到什么分数,并写明如果达不到就课间来办公室问问题几次,这样即激发了学生要好好复习的斗志,又为我今后的教学工作打下伏笔。由于这部分学生还是比较听话的,所以在考试后就能自觉自愿的来办公室学习。而且这种无形力量是可以传染的,一个人带着她的好朋友来问了,其他人看见了也来问,致使逐步形成了良好的学习风气和氛围,还有些胆小的学生让他们两两组成学习小组,来办公室解决问题,并共同研究问题,致使学生学习气氛相当浓厚,每个课间都要有两三层学生围着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空前高涨。

但是,期中后当我拿到成绩单后,却发现并不理想,全区14所中学我们物理仅排名第10位。这时我知道学生很努力,我也付出的很多,那是什么原因呢? 经过我的观察和考虑之后,我发现因为盲目鼓励学生问问题,造成学生不习惯独立思考问题了,拿来一道题就来问甚至有的同学连题还没读懂就来问了,致使做了很多无用功。因此我便开始改变方法,让每个来问问题的学生先给我讲他思考到了哪一步,从哪里开始不会的,然后我再给解答,或者让学生们互相讨论问题,这样印象便会深刻,也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也体现了新课改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

例如:在我们学习看电路图连实物图的时候,有很多学生就觉得有一定难度,我交给他们方法后仍然无法自己独立连电路,于是我为学生出了一张练习卷,课下很多学生就在那思考如何连接,其中有两位女生还是不会,于是他们利用中午在办公室里两个人研究一道题足足用了30分钟终于连对了,当时我都能感受到他们的兴奋。

二、物理课的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切中他们的脉博,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日常教学中,我要求每个学生必须要在课上记笔记,这样做有两个好处,第一,可以使得他们在课上不会因为手中无事可做而走神儿,提高听课效率;第二,就是让学生记下书上要求背下的定律,可以熟悉一遍,并且记下书上没有说到,但练习题当中却出现的内容,方便学生查找,这样也对于他们回家后可以更好的完成作业打下基础。

在上每节课之前我都要去试验室,尽量给学生多找一些可以做的实验,尤其是一些和他们想象的现象相反的实验,例如:在学声音的那一章里,我给学生讲到老试唱片机时,为了方便学生理解,我把家中的一个八音盒拿到课堂上,让学生观察,并说明原理。在每节课上,只要有实验的就一定给学生演示,可以做分组试验的,就尽量让学生们亲自动手去做,以便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也对知识点有一定的理解。例如:在学习第四章物态变化时,我每节课都给学生做实验,让他们认真观察试验现象,总结试验规律。

习题课对于我们理科来讲是相当重要的,怎样能让学生把老师讲过的题目由不懂到听懂,由不会到会,再转化成自己的知识记住,这对于我们这个地区的学生是有一定困难的,因为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课下不会在学习上花费太多的时间,到家基本是不会写作业的,都等着转天早来再抄作业,所以课上吸引他们注意力,认真听课是相当重要的。于是我便让学生来给学生讲题,把他们不会的题我负责抄在黑板上然后找那些我给讲过此道题的学生上讲台来给大家讲,讲的不全面的地方找别的同学再给补充。这样既能够吸引那些不爱听课的学生还能锻炼讲题学生的能力,记住知识点。

这样无论对于学习习惯好的学生还是对于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都在课上可以有事情做,并且能够获得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物理知识。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在课堂感情要真挚,教态和蔼;课后要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尊重和信任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对差生更要关怀备至。这样学生才会把老师当作知心朋友,他们才会把心里话。

我在每节课上都尽量为学生营造出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形成探求创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让学生在每节课上都参与进来,而且形成一种爱上物理课、课上勤思考的氛围。

经过我以上的努力,在刚结束的期末考试中我的物理成绩在14所中学中位列第6名,比期中进步了4个名次。是中考学科中成绩最好的。

以上是我在这一年里的一点工作心得,从中我明白了教学的本义不仅仅是教学生学会什么,更重要的是教学生会学,让学生乐学。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完全置身于物理的环境中学习物理,大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分析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更加有利于知识的传授和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篇3:浅谈新体验磨练课程下初中化学教学中

一、在化学教育中培养环境意识

环境教育首先要使学生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有清醒的认识。环境危机意识是环境教育最适宜的切入点。全球的十大环境问题, 其中有多项都可用化学知识来分析说明, 使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前因后果及相应的解决办法, 让学生了解、关注这些问题以达到培养学生的环境忧患意识的目的。在教学进程中, 应适时, 适当的将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与环境保护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如当讲到氧气、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电镀、电解、金属的冶炼、煤、石油等内容时, 就应及时向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从而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树立强烈的环境意识。

二、结合化学实验教学, 进行环保知识教育

化学实验作为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样担负着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职责, 并且较之课堂教学更具有直观性。为此, 我们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将化学知识、化学实验与环保知识结合起来, 把实际生产中防潮、治污的化学方法利用到化学实验中去, 消除三废污染, 从而使学生在学习掌握化学知识的同时学习环保知识, 理论联系实际, 提高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实验过程中, 注重环保问题, 不仅可以大大减少环境污染, 而且能使学生经常受到直观的环境保护的教育。

三、在实践活动中, 增强学生的环保责任感

新的《化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十分注意联系实际, 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以及这些知识和技能在工农业生产、第三产业、科学技术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校园是地球大环境中与我们的关系最密切的小环境, 要爱护我们共同的乐园———地球, 就要从我们身边做起。组织学生对校园的水质、大气、噪音等进行化验、分析和测定, 掌握实验技巧和能力。节约用水, 在校园内植树、种植花草, 爱护校园, 并组织护绿队为学校社区服务。”通过实践活动, 增加了学生的环境意识, 提高了学生参与保护环境的兴趣、责任感和积极性。

四、结合当地污染实际情况, 进行环境知识教育

由于目前环境污染的普遍存在, 人们所处的环境随时随地都有较为典型的环境污染事件或环境污染物。而对于自己周围的环境污染, 学生因身临其境, 深受其害。因而结合当地环境污染实际, 进行环境知识教育, 能够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如城市近几年汽车数量增加很快, 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 造成城市大气中CO、烃类污染物含量急剧升高, 这些污染物经过一系列转化, 进一步又形成了光化学烟雾, 使大气能见度降低, 人们的眼睛、呼吸系统受害等。再加上发动机、喇叭等造成的噪声污染, 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篇4:浅谈新体验磨练课程下初中化学教学中

关键词:初中化学习题讲评

习题讲评课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一种重要课型,一般包括作业与练习讲评、单元测试讲评、期中期末测试讲评等。它的主要功能是矫正学生在答题中所暴露出的总问题,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教学起着巩固、完善、深化的重要作用。

一、讲评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不明确

习题讲评课中教学目标不明确会导致重讲评轻反馈、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教师对讲评的内容和方法不做深入的思考,对讲评课中要复习巩固什么知识、掌握哪些方法与技能、学生已掌握到什么程度、通过讲评应达到什么程度,教师却缺乏了解。

2教学方式单一

习题讲评课中教师往往一讲到底,学生很少有讨论、思考的时间,自然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得不到学生的积极响应,更谈不上把讲评的内容转化为学生的知识技能。初中阶段的学生初学化学时是非常有兴趣的,为什么到后来就只对实验感兴趣了呢?大量乏味的讲评课是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

3缺少方法训练

教师如果把讲评课堂的重点放在知识上,缺少思路分析。没有思维过程的展现,学生就得不到化学学科思想方法的训练。化学学科的思想方法包括:观察、实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控制变量、科学探究等。初中学生如果没有足够的方法训练,没能形成一定的思维方式,仅凭“题海战术”是不能举一反三的,就算讲评再多也不会有明显效果。

4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习题讲评课中教师如果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就会出现一些无效行为,如详略不当、对学生的问题和兴趣置若罔闻、随意中断学生的讨论、思考等。初中学生本来是非常善于表达、善于表现、非常有学习潜力的,如果我们教师长期漠视他们的需要,他们还能持续保持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吗?

二、讲评的几种有效做法

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化学讲评课中起着很大的作用。教师主导作用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反馈信息的准确度。因此教师要对讲评内容中的难题和容易题作统计,大部分学生会做的题可以不讲或稍作点拨。大部分学生不会做的题则要重点研究,了解学生受阻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还要对讲评内容中的知识点进行归类,通过讲评,进一步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如果学生有更巧妙的思路或解法,还要及时在课堂展示和表扬,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

此外,教师还应在讲评之间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具体的讲评内容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要能透过题设情境,抓住问题的本质进行开放式、发散式讲解,注意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设计。

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是一种交往。因此讲评要给学生参与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机会,尤其是初中学生更要培养和鼓励他们的参与意识和表达能力。即使学生的思维有误,也应该鼓励他们尽量表达,只有在交流中,在思想的碰撞中,学生才会有领悟、有收获,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很多方式,如,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己改错、学生自行讲评或师生互讲;学生多想多讲、教师少讲精讲;谁错请谁讲,其他同学生适时纠正补充;谁会请谁讲,教师及时鼓励;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己总结错误原因、自己总结知识点、自己总结方法和技能;自己编写弥补性练习等。教师只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把学生看成是有主动性、创造性、可发展的人,在课堂上给学生自主权,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学习、敢于探索、勇于发现,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3重视师生的情感交流

初中学生好表现,喜欢被表扬,总想引起教师、同学的注意。根据他们的这种心理。教师要善于欣赏学生,在讲评过程中既要赞扬学习好、进步快、思维敏捷的学生。更要鼓励那些敢于改错、努力争取进步的学生。通过在讲评中对学生不遗余力的赞扬、鼓励。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增强其信心,激发其兴趣,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使学生觉得教师可敬、可爱,促进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

4重视知识的内化和能力的提升

篇5:浅谈新体验磨练课程下初中化学教学中

【摘要】新课程在我县全面实施已经有多年了,经过多年来的摸索和实践,我觉得化学老师应从五方面加强观念改变,即:认真学习课程标准、转变师生角色、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加强学法指导。课程改革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每一位教师都要与时俱进、下大力气,改变传统的、“根深蒂固”的教学观念

【关键词】新课程;教学观念;改变

九年级化学新教材在我县实行已有多年了,使用后,我深深感到新课程在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突破和创新。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的过程。通过学习新课程和教学实践,我认为,教师要认真解读、领悟新课程体系中蕴含的思想,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要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改革自身的教学行为。

1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领会新课程内涵

《化学课程标准》提出了六个方面的基本理念,这些基本理念主要体现在化学教育要关注学生的发展这样一个总目标上,全面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化学课程标准》对教学要求、教学建议、教学评价都作了相应的规定和要求。

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教育应体现启蒙性和基础性,一方面提供给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另一方面使学生从化学的角度逐步认识自然与环境的关系。在化学教学中,应该改革过去传统的只注重学习结果和学生分数,而忽视对学生过程考察的评价方式,要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既考核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又要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力求使更多的学生学会反思和自我评价,必须反复研读课程标准,对以往的教学进行总结,深刻领会课程标准,用以指导教学实践,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很好地驾驭和使用新教材。

2改变师生角色,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

在传统的师生关系中,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走进新课程后,教师不再是过去课堂上的权威和惟一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促进者和参与者。按照新课程的要求,化学教师应帮助学生拟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与学生合作寻找真理。

在教学中,教师应改变一贯以升学为目标的教学观念,营造一个较为民主的课堂,转换师生角色,师生的距离才会近起来,学生的头才会抬起来,手才会举起来,话自然也就敢“多”起来。

比如,我在教《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这一节时,我把课堂交给了学生,让学生自己阅读教材、提出问题、参与学生的讨论,每个学生都积极思考,思维十分活跃,结合实际生活,畅所欲言,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了他们的健康发展。

3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突出科学探究活动的教学

长期以来,教师的教学观念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已根深蒂固,在课堂中,教师将事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有计划地传授给学生。教师的任务就是教学生“学会”这些知识,而学生呢?就像一种盛知识的容器,其任务是“学会”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并且能够理解、消化、运用,以便在必要的时候(如中考)能够熟练地取用这些知识。教师和学生所有的这一切活动都围绕着教材、教学大纲、考试大纲,以此为宗旨,形成一种教师――教材――学生的联结,教师主宰着课堂教学。这种现象忽视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忽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能力的培养,严重地压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枯燥的完成任务的活动。

新教材要求我们摒弃这种传统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充分体验感受,自主形成知识,获得能力,要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让每一个学生都学得快乐。

如在学习二氧化碳性质和制法时,我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鸡蛋游泳”,学生先在容器内放入稀盐酸,之后放进一个鸡蛋,观察现象,学生们看到鸡蛋最初在容器底部,并且鸡蛋上逐渐附着大量气泡,随着气泡增多,鸡蛋逐渐上浮,接近液面处,气泡迸裂,鸡蛋又下沉,以后重复上述过程。此实验生动有趣,学生非常兴奋,实验结束,学生讨论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仅深化了学生的化学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体现了新课程的改革思想。

4改变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自学能力

传统的教学,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很小,学生接受知识是被动的、消极的,这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现代社会瞬息万变,填鸭式的教学只能让学生掌握呆滞的课本知识,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的需要。在新的课程下,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学能力,相信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独特的学习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让他们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和自学的机会。

联合国教育专家保罗朗格郎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认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面对新课程,教师应树立“教是为了不教”的观念,倡导学生独立学习、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在学习活动中,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的积极的学习意愿,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变成自主的行为。

比如,在九年级复习课上,我就采用了学生讲课的方法,请学生课前都准备好复习的知识点,课堂上让学生上讲台讲解自己归纳的主要内容和重难点,然后其它同学补充,教师最后整理、归纳。这样,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学生在准备和讲解的过程中,通过对知识的归纳总结,锻炼了独立思考和自学的能力。除了课堂教学外,化学教师还应组织学生研究问题,带领学生亲身体验。

例如学习防锈知识时,我就组织学生进行“怎样防止镇农贸市场顶蓬的锈蚀”的探究,让学生亲自去观察、研究。首先发现问题:市场顶蓬锈蚀状况?然后提出问题:顶蓬锈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第三步分析问题:怎样应用所学知识来防止顶蓬锈蚀?最后设计防锈的方案并对比优缺点。这样拓展了防锈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这种教学手段已不局限于课堂,内容也不局限于课本了,它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从而帮助学生实现由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5注重教学策略,加强学法指导

根据新课程观念,教师的教学策略应发生很大改变,由此也引起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教育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人的学习依赖于接受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而我们的基础教育过多地注重了接受式学习,学生得到的是格式化的知识,忽略了探究性学习(如观察、实践、实验、调查等)的重要作用,从而制约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走进新课程后,教师设计的教学情景应是开放性的,其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开放的、多样的,应不时地这样鼓励学生:“除此之外,还有哪些?”“还有什么新的见解。”

如在学习《常见的酸和碱》一节时,我自己设计了开放性问题:“有两瓶浓盐酸和浓硫酸,我们如何鉴别它们?”当学生根据浓硫酸的吸水性、脱水性、溶解放热等性质,回答出鉴别方法时,我进一步启发学生再根据浓盐酸的特性思考,学生在我的鼓励下,共能列出十多种鉴别方法,使所有学生的创造力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在教师不断的鼓励、培养下,学生逐步养成了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对不同教材,教师应采取适当的学法指导。

如学习了《爱护水资源》后,我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次考察活动,主要围绕下列问题:我镇水污染状况怎样?有无浪费水现象?污染后的水对人和工农业生产有哪些危害?水是怎样被污染的?污染源在哪里?怎样防止水污染?你知道的其它“水”有哪些?要求学生开展实地考察、访谈、资料查询等活动,最后写一份“我所认识的家乡水”的科学小论文。教师对学生不论采取何种模式的指导,都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和研究能力,但教师在指导时要把握一个度,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学习空间,让学生做决定;学生能自己学会的就让他们自学或通过互助学习,难度较大的知识,先让学生碰壁、思考、讨论,然后我们再从中做适当的引导、启发,让学生自主地获得知识,变以教为主为以学为主。这样,学生才能做自己学习的主人,学习能力才会不断得到提高。

总之,在新课程体系下,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应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和利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化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课程改革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我认为,凡学生能够探索出来的,教师绝不替代,凡是学生能够独立发现的绝不暗示,让学生从生活、活动、思索、合作交流中学习,这样新课程的思想才能落到实处。

初中化学新课标教学理念改变的初探

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强调,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研究性、参与性、体验性和实践性学习,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促使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通过学习新课程和教学实践,我认为,教师要认真解读、领悟新课程体系中蕴含的思想,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要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改革自身的教学行为。因此,新课标理念下的化学教学活动不应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改变教学活动模式是体现最新教学理念的关键。

一、转变观念,激发兴趣,实现教师教法的转变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势利导,引导他们及时排除不利于发展学生认识兴趣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自觉地学习。在传统的师生关系中,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走进新课程后,教师不再是过去课堂上的权威和惟一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促进者和参与者。按照新课程的要求,化学教师应帮助学生拟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与学生合作寻找真理。

二、转变思想,更新教学理念,改变学习方式,合作探究进课堂

新课程理念要打破以讲授、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倡导学生参与合作,师生互动,探究创新的教学模式,努力引导学生自主钻研,鼓励他们求异创新,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1.合作学习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新课程的实施中更注重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获取进步,在互动合作中获取知识应成为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所以在教学中要教会把学生处理好个人和集体的关系,学会合作学习。

2.科学探究活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自然科学,在教学中,提倡和鼓励学生通过化学实验进行探究性学习,要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多动手参与实验操作,努力发挥化学实验在探究性学习中的作用,激励学生改进实验方案,参与设计。把书上的演示实验转变成了探究性实验,从而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发现和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由被动接受式向互动探究式的转变。

3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突出科学探究活动的教学

长期以来,教师的教学观念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已根深蒂固,在课堂中,教师将事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有计划地传授给学生。教师的任务就是教学生“学会”这些知识,而学生呢?就像一种盛知识的容器,其任务是“学会”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并且能够理解、消化、运用,以便在必要的时候(如中考)能够熟练地取用这些知识。教师和学生所有的这一切活动都围绕着教材、教学大纲、考试大纲,以此为宗旨,形成一种教师――教材――学生的联结,教师主宰着课堂教学。这种现象忽视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忽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能力的培养,严重地压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枯燥的完成任务的活动。

三、改革化学评价方式的单一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1.要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向主动参与评价。目前世界各国的教育评价逐步成为由教师、学生、家长、管理者,甚至包括专业研究人员共同参与的交互过程,这也是教育民主化、人性化发展进程的体现。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让学生及家长共同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来,一方面可以发展学生的自我反省、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进步。

2.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中心的转移。从过分关注结果逐步转向对过程的关注。传统的学习评价主要是终结性评价,它是面向过去的评价,往往表现为“一考定终身”;同时,这种评价往往只要求学生提供问题的答案,而对学生获得答案的过程却漠不关心,导致学生只重结论,忽视过程。而关注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则是面向未来、重在发展的评价。而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下的评价方式,将由单一走向多元,教学中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有学生对学生的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既注重过程性评价,也重视结果性评价。

四、贴近生活,开发化学课程资源

新课程要求教师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新教材留给教师的空间很大,要求我们不仅能使用教材还要能驾驭教材、补充教材,开发一切可以开发的资源。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化学与人们生活越来越密切,日常生活就可以成为化学学习资源;只有将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和经验设计成富有情趣的学习活动,使学生从熟悉的周围事物中学习,理解知识,感受课堂知识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变“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这样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篇6:浅谈新体验磨练课程下初中化学教学中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化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教育是充满感情、充满爱的事业,教育过程是有感情的.独特的生命体之间心灵撞击,情感交融和呼应的过程.

作 者:任德敏 作者单位:靖江高级中学,江苏靖江,214500刊 名:湖南中学物理・教育前沿英文刊名:CUTTING EDGE EDUCATION年,卷(期):“”(12)分类号:G633.8关键词:新课标 以情育情 学生生命体

篇7:浅谈新体验磨练课程下初中化学教学中

试谈新课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体验

新课程初中语文教学认为,根据学生的生活阅历和情感体验,注重深化对文本的挖掘,优化教学过程和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而且有助于学生增强情感体验,提高语文综合素养.新课程语文教学就是在“以学生为本,全面发展”的理念基础上形成的人文性教学思想,鼓励学生在自主阅读和主动探究的基础上不断地内化生成.这种情感体验不仅是语文课程教学目标中“培养学生正确情感态度和审美价值观”的必然需要.而且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和文化内涵的重要途径.

作 者:章小建 作者单位:如皋市袁桥镇初级中学,江苏,如皋,226576刊 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年,卷(期):“”(6)分类号:G63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 情感体验 培养

篇8:浅谈新体验磨练课程下初中化学教学中

一、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师角色

新课程标准需要教师从知识的权威到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从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促进者和指导者转变。这就要求教师走进新课程,理解新课程,确立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

1. 建立起“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教学过程不仅仅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简单过程,更是一种师生相互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双边活动过程;不仅仅是学生接受知识的学习过程,更是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过程。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始终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思想。

2. 培养学生基本化学素质。

初中化学科的教学,是学生学习化学的起始阶段。学生从此自觉地建立起化学思维的品质,建立个性化的化学素质。教师充分地意识到这一点,认识到这对于学生一生发展的重要性,就会对教育教学产生良好的效果。观念引导行动,所以初中化学教学就应该对学生落实掌握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化学思维方法。

二、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发展

转变教学方式,就是要改变那些不利于学生成长、不合乎时代需要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手段,以及相应的思维方式与态度,调整师生教学活动的整体结构,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环境,使教学活动能够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逐步建立起“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的课堂模式。

1. 以“教学”促“发展”。

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课堂教学,既要有教师的“教案”,又要有学生的“学案”;既要有教师要讲的,又要有学生要练的。教师要精心设计,让学生自主地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从中找出规律,探索性地追求知识、掌握知识。进行调研是教学实施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有利于制订合理的教学目标和有效的教学策略。通过调研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对教师教法的适应情况,等等,有助于教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以及对教学作相应的调整。教师可以得知:教学目标是否实现,学生对知识理解如何,学生的兴趣状况如何,学生还有哪些地方没弄清楚,学生还想了解什么。因此,贯穿教学始终的教学调研可以有效落实“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

2. 加强实验教学,开拓学生思维。

实验教学的过程是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的最佳途径,教师要将“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的观点贯穿在教学中,从而培养、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发散性、综合性等。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三个标志性的实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的教学功能,促进学生化学实验素质的提高。

新教材中的很多“演示实验”内容都设置成以“思考与交流”、“科学探究”等具有发现学习特征的形式呈现,倡导的是一种全新的教与学的思想,强调的是在获取知识过程中发现、探究、互动与合作。这些都符合科学发展和认知的规律。因此,教学活动一定要遵循教材的指导思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要尽可能用实验来说明问题,实验既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最有效途径,又是突破难点的最好方法。教师要多采用预测性质、实验探索、验证预测、得出结论的教学形式,加强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学生间的交流、师生间的交流,指导学生充分尊重实验事实,形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意识;当实验现象与预测不相吻合时,更要认真分析、寻找原因,大胆质疑,养成一丝不苟的求实态度。

3. 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课堂教学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习兴趣及学习效率。初中化学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应用相应的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为了让学生对化学充满浓厚的兴趣,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教师首先要成功创设问题情境。问题设计既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又要考虑教学内容的实质,从情感上能激发兴趣,从智力上富有挑战性,从实践上具有可操作性。大多数学生都对化学实验感兴趣,特别对色、态、味、声、光等现象的实验更是兴趣倍增。教师在起始阶段时就要借助实验来化解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例如:为了使学生理解“混合物中各物质保持原来的性质”这一知识点,我用一支试管、一勺铁粉和一块磁铁就充分说明了问题。把一勺铁粉倒入装有水的试管中,水与铁粉就构成混合物,它们是否保持各自的性质呢?振荡后立即用磁铁靠近试管侧壁,学生看到了铁粉在水中被磁铁吸引形成的“磁力线”。现象直观明显,效果好,有说服力,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化学有很多需要记忆的内容,如:元素符号、化合价、化学方程式、物质名称、俗称、颜色、状态等,常有学生抱怨内容太多记不住,理解困难,教师让学生通过实验来记住和理解物质的性质和反应方程式,相当有效。例如,“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硫在空气里燃烧时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在氧气里燃烧时发出蓝紫色火焰,也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通过这些实验现象,学生毫不费力地记住和理解了这一性质和相关的方程式。

(2)采用“启发探究式”教学。

在探究的进程中,教师要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搜集分析信息、表达和交流等过程,主动去发现化学知识和规律。

(3)精心设计优质学案。

学案的设计很重要,形式多种多样。教师设计的题目应具有科学性、开拓性、启迪性、条理性、概括性和简洁性,旨在给予学生思维方法上的指导,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应用能力。例如,“盐的性质”的复习,可以设计以下问题:某固体可能含有Ca (NO3) 2、Na2SO4、Na2CO3、FeCl3、KCl中的一种或几种,现对其进行如下实验: (1) 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适量蒸馏水,固体完全溶解成无色透明液体; (2) 取少量上述溶液,加过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 (3) 取 (2) 中所得溶液少量,滴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分析以上实验现象,则原固体中一定含有什么物质?一定没有什么物质?可能含有什么物质?本题意在通过几种盐的性质实验现象进行判断,根据盐具有的化学性质,确定原混合物中所含有的成分。解题时学生可先从“无色透明”入手,复习盐的溶解性规律,回忆典型离子具有的颜色,再复习盐的化学性质,碳酸盐、硫酸盐所具有的个性,形成盐类知识的复习体系。这种教学设计,可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篇9:浅谈新体验磨练课程下初中化学教学中

中学化学化学用语规律化学是学生到了中学阶段才刚接触到的学科,大部分学生在刚开始上课的时候,化学基础几乎为零,这就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应该注意对学生的基础培养,养成最良好的化学学习习惯,在取得理想化学成绩的同时为高中的化学学习做准备。在中学化学的基础环节,化学用语是一项基本的化学学习工具。和数学中的数字一样,化学用语是一种学习内容的表达。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简单探讨下化学用语的教学过程。

一、化学用语所包含的内容

中学化学主要包含的化学用语有:元素、原子、离子符号、原子以及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化合价和化学式等。元素是一种化学物质的简化表达形式,从广义的范围上来讲,化学用语可以表现为整个元素,从狭义的范围上来讲,化学用语可以表示一个原子。例如,我们常见的Na,既可以表现为钠元素,也可以表现为一个钠原子。再者,化学用语中的化学式是一种对物质结构的表达,如NaCl,我们能够从化学式中直接读出分子中的结构。将这种表面的结构与实际的结构示意图相结合,学生能够从结构的方向加深对于化学物质的认识。而离子、与化合价等用语,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质结构,并且能够探索出教材中所没有包含的内容,化合价的组成方式是自然界物质的组成方式,所以在化合价的教学上,为学生的化学学习提供了探索的空间。

二、掌握化学用语的规律

在中学的化学教育中,化学并不能够完全的属于理科中。中学的化学处于一个启蒙阶段,学生开始了解各种化学实物,在这个了解新事物的过程中,更多的是认知层面的学习,如氢气的性质,水的组成,这需要学生逻辑思维与感性思维共同作用,才能够将化学学习好。所以,在教授学生化学用语规律的时候就要从两个方面开始。一方面,是感性思维。如我们在教学认识元素的时候,很多的元素都是有规律可以发现的,如Na的拼音na,而中文字也是钠,还有Li的拼音是li,中文字是锂。这些都是能够直观记忆的,只要有一个良好的认识环节。另一方面,是逻辑思维。对于化合价和离子的认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混淆化合价与离子。最简单的逻辑区分,就是化合价的符号在数字前,而离子的符号在数字后,这种纯数字与符号的组合规律,能够从理性的角度表达出化学物质的状态。

三、化学用语的深度应用

在中学习的学习过程中,化学被划入理科的分类,那么作为一门理科,化学的学习与使用的过程中就含有一定的推理能力。需要学生根据所学习到的基本化学用语知识,去推理化学的更高阶的内容,例如我们知道铁的相关知识,在没有学习到四氧化三铁的情况下,需要学生就已知的用语中,推导出四氧化三铁的结构。其实,从逻辑思维角度上来说是没有问题的,这种深度的应用可以合理的解释出来,不过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所接受的都是“填鸭式”的教学,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将化学变成了语文,变成了对实验规则以及化学物质信息的背诵,这是不正确的。就化学深度推断而言,化学用语起到的是一种标准化模式,学生可以从化合价、离子等角度推测出高阶的内容。

四、分散难点,提高学习效果

由于在中学化学用语的数量多、枯燥乏味等特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就对化学失去兴趣。针对这些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有选择的将化学用语的内容进行分散,以辐射的方式来学习化学知识。将化学内容循序渐进的教授予学生,如在碳的教学方面,从碳开始教学,再进行氧的教学,在两种物质的结合下,介绍重要的化学用语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的内容,这就使得讲课有了一定的逻辑性,比之前授课的过程中“从碳直接到二氧化碳”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将教学的难点逐步分散开来。在根据教材章节的学习过程中,对于完成的章节进行用语方面的归纳总结,化学的用语是很多的,各种的物质方程式都会涉及到教学中,如果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章节将这些内容进行严格的分散,学生一次吸收的内容就少了许多,吸收的效率会有所提高,并且在思维上对化学的分类具有一定逻辑性。

五、化学用语规范化书写

笔者在前文提到过,中学化学的学习过程主要是一种认识物质的过程,虽然同为理科,却没有数学那样完全注重过程。在数学的学习中,学生需要知道数字以及符号的意思,其他的重要部分都在于计算。而化学的学习中可以类似的将“数字”看为“化学式”等,但是在实际的学习中,学生会在化学式以及其他化学用语的书写过程中出现很多的错误。规范学生书写的方式,要求学生对于化学用语的数学像对语文学习中“文字”的书写一样。保证在理解化学结构的同时,又不会因为表达方式出现差错而造成不理想的考试成绩。化学用语规范化书写是学生对所学习的化学内容的规范表达,让所有学习过化学的人都能够有效的理解化学的反应过程

六、总结

化学用语是化学中用来表达物质的方法,熟练地使用化学用语,才能够将化学的物质变化的过程由直观现象反应转移成一种信息的传递沟通。在化学用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了解化学用语的特点,从多个角度来要求学生对化学用语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有效地掌握化学知识。

参考文献:

[1]侯延斌.新课程化学用语教学的误区与对策[J].西藏教育,2012,(06).

[2]蒲国书.初中化学用语的教学策略[J].渝西学院学报,2003,(01).

篇10:浅谈新课程下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

浅谈新课程下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

作者/ 刘玉丽

摘 要:随着社会的高度发展,人们越来越着重教育教学的发展,尤其是高中化学教学。而随着新课程的进一步提出,全面提升高中教育质量的目标应运而生。从新课程标准的特点入手,针对新课程的新型教育理念提出见解,并根据高中化学的学科特点来探究其教学实践内容,更好地为社会提供优良的.新型化学人才。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实践;化学人才

传统教育往往是理论“填鸭式”教育,并没有根据学生自身需求来因材施教,没有真正的发现、发掘以及加强学生的自我能力。而现今,新课程下的教育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旨在发掘学生内在潜力、启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而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教学实践改革。

一、学生与生活相结合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课本理论知识应该贴近学生生活,通过课堂上教授的学生熟悉的化学反应原理来解释生活现象并且将知识运用于生活,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知识来源于生活这一重要思

想。因此在新课程中,要求学生积极投身于高中化学教育教学中,多观察、多实践、多开展研究性学习。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的自来水厂,让学生亲身体会净水过程以及净水原理。又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化学实验课,让学生亲自做实验,让学生真正理解理论知识,理解在学习中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这一道理。

二、改进评价体系

传统教育往往忽略了评价体系的重要性,而在新课程标准中,因材施教、关注个体差异、加强参与互评体系、多多采取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评价体系。而不是如传统评价中,仅仅以分数作为唯一的评价手段,从而减轻了学生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而带来的心理压力,也从多方面鼓励学生学习,给予学生更加积极的观念,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加强学科间渗透

传统的教学中,仅仅注重单一的学科学习,将学科作为单一的存在个体,并没有做到联系发展,所以学生在学习多种学科时感觉困难、内容繁重。而新课程中,更加注重学科间的渗透联系,不仅仅将学科作为单一存在个体。例如,在学习化学中可以将数学与物理相结合,让学科间充满联系,让学生在学习中养成联系发展的思维模式。又如,学习化学中岩石构成时,可以将化学与人文历史相联系,这样学生不仅学习了化学也学习了历史。所以,这种学科间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学习模式能帮助学生拓展视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科学观。

参考文献:

欧卫强。“新课改”要求下高中化学教学的发展方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09)。

篇11: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化学教学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化学教学

河北省永年县职教中心霍建蔚

【摘要】新课程改革给基础教育带来新的气息,对教师教学观念、能力结构、专业素质等方面提出新的要求。本文作者作为一名高中教师,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认真学习新课程改革,提出来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化学

【中图分类号】G533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07-0016-01

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它如同一股春风,给基础教育带来了春的气息,带来了勃勃的生机。同时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面对新课程、新教材,教师应如何应对,以促使学生开展新的学法呢?作为新形势下的一名高中化学教师,我们必须作出深刻的思考。

一、新课程改革下,教师教学观念必须改变

1.高中化学新教材学科难度明显下降,知识面和新科技的介绍有大幅度的增加,课时大幅下降。新大纲所赋予化学教学的任务明确指出:化学教学的第一任务,就是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公民,为此承担化学新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者――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转变,要从注重具体的化学学科知识点的严谨性、深刻性转变为进行化学教育的大教育。化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化学,并能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

2.以变革课堂教学为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施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教学,为学生提供科学探究的机会,增强学生参与科学探究的欲望,增进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提高学生探究所需要的能力。探究式教学,重在探究,贵在引导。学生是探究的主体,要让学生积极投入到探究活动中去,为学生创造一个动手动脑、探索研究的平台,给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在探究过程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使化学教学充满活力。

3.造就良好心态,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学生不仅要有牢固的“双基”、较强的能力,而且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教学中,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教育,要培养学生具备严谨的作风、良好的习惯、顽强的毅力和必胜的信心等科学品质。组题时,设计一些有陷阱、干扰因素大的题目,给学生提供接受挫折的机会,锻炼他们坚韧不拔的信心。这样,可以使学生终生收益。

4.新课程改革着眼学生终身学习理念的能力,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倡导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师生互动方式等在信息网络条件下的更大改革,把社会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选择性课程等多种新的尝试纳入发展目标。其功能不仅传授知识技能,而且要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作用、角色等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二、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能力结构必须改变

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强调民主教学、启发式教学、开放式教学和研究性学习。这对传统的以“讲授―接受”式教学模式主导下的教学方法,以及在这种教育模式和方法下构建的教师能力结构提出了严峻挑战,要求教师必须转换角色,调整教学策略,改变教学行为,并具备多种教学方法的整合能力。同时,教师教学的阵地从教室、学校向广阔的社会延伸,形成大教育的格局。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活动组织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以及创新实践能力。对于习惯了讲台和照本宣科的教师来说,无疑必须构建全新的能力结构。

三、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素质必须提升

1、教师要有实施心理教育的能力。

心理教育能力就是有效地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心理机能、开发心理潜能、发展个性的能力。教师具备了心理教育能力,就能把教育教学工作做到学生的心坎上,塑造学生的灵魂;就能将自身的优秀素质内化为学生的素质,变为学生的精神财富。教师善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就能调动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爱学习、会学习、会思考、会创造、会关心、会自我教育,有高尚的情操、坚强的意志、良好的个性。

2.教师应该具备一种反思的`能力。

过去教师工作往往被当作一种简单操作的技术工作来看待,先观摩别人的课,然后自己模仿。这种技能的训练是由外到内的过程,没有关注教师自身的经验与技能。因此,必须有一个肯定教师个性化发展的评价观:教师的成长是个性越来越鲜明的过程,要在发展中体现出每一个教师的个性,不能千篇 一律。

3.教师要具备一定的课程整合、设计和开发的能力。

教师应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能将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整合到课程中去。一个好的课件制作还得靠教师,因为他最熟悉学生,他创造出来的内容最适合学生,因而是最有价值的。

4.教师应具有健全的专业情意。对待职业的态度、情感、需要、创新精神、自主意识等都将影响教师的职业行为。专业情意健全的教师,往往善于理解学生、关爱学生、帮助学生;能够民主管理、公正处事、平等待人、尊重学生人格,确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能够做到胸怀坦荡、宽容守信,善于遵循教育规律,用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言行教育和感染学生,对每个学生负责。

总之,新课程改革给我们的化学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我们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作为化学教师,我们更需要端正教育思想,提高自身的素质,并加强对学生的要求,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培养出更多的、新型的、符合时代需要的人才。

篇12:浅谈新体验磨练课程下初中化学教学中

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化学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科学态度、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的重要途径。实验是新课程的中心,新课程的实施是围绕着实验来进行的。在新课程理念下,化学实验教学也发生着相应的变化。

一.由教师的演示向引导学生动手实验的探究式教学转变

过去演示实验教学的模式通常为:教师按着教材向学生传授有关新知识——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用实验结果验证新知识——师生作概括总结。这种教学模式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教与学的关系上,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而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新课程实验教学要求激励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老师的任务是引导、协助和点拨。要鼓励同学之间、同学老师之间的实验协作。因此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在实验教学中尽量发挥实验的探究本性,增加学生动手机会,尽可能地将知识点设计成学生动手的探究性实验,引导学生做好每一个探究实验。教材中的许多地方都可以如此处理。如教材中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可设计成探究性实验步骤如下:(1)在试管中加入少量过氧化钠,向试管中滴入水,并立即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观察现象并分析结论;(2)用胶头滴管吸取少量上述反应生成的溶液,滴入装有4 毫升水和两滴酚酞试液的试管中,观察现象并分析结论。又如,教材中苯酚与溴水的反应,乙醛的银镜反应,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的反应等许多实验均可设计成探究式实验进行教学。这样,在实验结束后,学生就观察到的现象、分析的思路以及得到的结论进行相互交流、展开讨论,对出现错误和偏差的实验要进行分析总结找出失败的原因,从而培养了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同时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表达交际的能力。让学生体验、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丰富学生探究活动的亲身经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师应细致地钻研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合理改进实验和补充实验

教师在平时备课的过程中要努力挖掘蕴含于教材中的可供探究的素材,在教学过程中不拘泥于教材中已有实验,对现象不明显、效果不好的实验进行必要的改进,这需要教师在课余时间多进行实验研究,反复实验,寻求现象最明显的实验途径。教师还可以将教材中可供探究的知识点设计成探究性问题通过实验进行教学,使实验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如新课的引入,重点、难点的突破,知识的深入,复习、习题、课外活动等等。如在氮气一节氮的氧化物的性质教学中,二氧化氮与水的反应教材只给出了反应方程式,没有进行实验探究,此处教师可增加探究性实验操作如下:(1)展示收集满二氧化氮的试管;(2)把盛有二氧化氮的试管倒立于水中,打开胶塞;(3)待液面不在上升时,用拇指堵住试管口取出试管,试管口向上,移开拇指;(4)向试管内的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现象并回答以下问题:①水面为什么会上升,颜色消失说明了什么?②松开手指后,气体由无色又恢复红棕色说明了什么?③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说明了什么? 通过挖掘蕴含于教材中的可供探究的素材,将本部分内容设计成探究性实验,既加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又培养了学生严肃认真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同时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表达交际的能力。教材中很多地方可作类似的处理。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根据需要增设实验还可将教材中已有实验进行合理改进,如人教版教材第一册[实验2-2]可作如下改进:将一小块切去氧化膜的钠放入一段从破试管上截取的5 厘米左右的玻璃管内,用镊子夹住玻璃管一端在酒精灯上加热,等钠开始燃烧时撤开酒精灯,来回晃动玻璃管,使钠能与足量空气接触,等玻璃管冷却后观察燃烧产物的颜色。通过这种改动,得到的过氧化钠颜色纯正,避免了钠在石棉网上燃烧产生大量黑色物质对实验现象的干扰。在对教材中内容进行实验探究时,设计探究问题的难度要恰当,要符合学生的思维能力,要帮好学生打好进行科学探究必备的知识基础。通过实验,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感性认识。

三.在实验教学中要注意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拓宽学生的视野

高中学生会接触到许多与化学有关的生活问题,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开阔思路,综合运用化学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分析解决有关问题。家庭小实验就是加强化学教学与日常生活、生产联系的一种手段。实验中要不拘泥于器材、场所的束缚。勤俭节约,开动脑筋,利用身边的坛坛罐罐进行实验。例如,采取何种方法可除去饮用水中的沉淀物;发酵粉加水或加热产生二氧化碳的验证;用方便材料制作分子模型;测定雨水的PH;用食醋和纯碱稀溶液改变花的颜色;制作橘子电池;用熟苹果催熟青香蕉、绿橘子;区分毛织物和化纤织物;用草酸洗墨渍;用小苏打或面碱清洗锅碗瓢盆上的污渍;用铁刷子将铝锅擦亮后很快铝锅表面又变暗;用鸡蛋清做蛋白质的盐析与变性实验等等。课余家庭小实验的完成,不仅能验证理论知识,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加强化学与日常生活、生产的联系,而且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多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动手的机会,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激发了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带领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亲身感受化学知识的作用。另外,还可以如带领学生到玻璃厂、燃气公司、自来水厂、环保局等单位参观学习。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广泛深刻地渗透进个人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利用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或者与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现象,作为情景素材创设学习情景,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四.追求绿色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所谓绿色化学实验是指设计对环境没有或者只有很小的负面作用的实验。绿色化学实验是社会对化学科学发展的新要求。它对于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应重视环保教育,意在培养学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以促使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协调发展。化学实验,特别是像制备硫化氢、二氧化硫、氯气等有毒气体,做铜与硝酸、浓硫酸的反应实验等,往往毒化教室、实验室的空气,直接影响师生健康。实验时将有害气体尽可能作化学处理,以消除或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同时我们可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让他们思考,例如,在生产和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硫化氢、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废气,为了使它们不扩散到大气中去,你用什么方法将它们除去?在组织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最后归纳为:对于酸性物质,一般可用碱液吸收。同理碱性物质就用酸液来吸收。某些有毒物质可使它转化为沉淀或可溶物(如硫化氢可通入硫酸铜溶液中,转化为硫化铜沉淀)等等。这样使学生掌握消除或减轻环境污染的简单原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则可将制备过程中多余的气体或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气体,通过导管(有些如氯化氢、氨气再经一倒挂漏斗)进入相应的吸收液。在进行化学实验时,不断改进化学实验(如用实验方法鉴别浓硝酸和稀硝酸时,铜片改用铜丝,不需反应时,只要抽出铜丝,反应即停止),尽可能采用微型化学实验(如在进行氯离子检验,碘升华实验时),这样不仅节约了药品,同时减少废液、废渣和有害气体的产生;实验后的废液,废渣尽可能回收利用(如银镜反应的废液的回收利用);若不能回收利用的,则应倒在规定的地方,以便清理。在设计实验方案时,要尽量避免使用和生成毒性较大容易形成污染的物质,尽量选择污染少的实验方案和实验装置;在无法避免使用或者产生有害物质污染的情况下,实验方案必须包括有效的保护和消害处理措施。在实验过程中,注重环保问题,不仅可以大大减少污染,而且能使学生经常地受到直观的环境保护教育。寓环境保护教育于化学教学之中是每一位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五.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分解实验过程,放大实验效果

现代信息技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只能作为化学实验教学的辅助手段,决不能替代化学实验。但是课堂实验教学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如部分实验的现象不明显,效果不显著,还有一些实验的可重复性差、耗时长,课堂上难以作到随时调用;另外还有一些实验的污染大,无法在教室中完成等。实验课件的广泛应用则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克服教学中的诸多问题,提高实验的效率。例如在“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的教学中,鉴于该内容的理解难度大,可增设“改变压强对二氧化氮与四氧化二氮之间转化的影响”实验课件,运用制作的模拟动画课件,有意识地突出气体颜色的变化,增强实验中现象层次差别,同时在课件中压强对浓度、气体分子数影响的两个动画的使用,加深了学生对压强变化过程中气体颜色变化与组分浓度变化的认识,从而为平衡移动原理的认识奠定了基础。现代信息技术使化学实验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具有更强的灵活性和直观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得到了全方位的刺激和启发,轻松、愉快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起到传统教学所不能达到的教学效果。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做到高密度的知识传授,大信息量的优化处理,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总之,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化学实验教学增强演示实验的探索性,增设边讲边做实验,多采用探究法教学;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和实验设计、评价能力;增强实验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督促学生完成家庭实验。学生由被动、机械的操作变为主动、探究的实验,活跃了学生思维,开发了学生潜能,使学生成为了实验教学的主体,巩固实验教学效果。

上一篇:教师班级管理案例分析下一篇:隆重的春节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