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思考论文

2024-08-20

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思考论文(精选8篇)

篇1: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思考论文

关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思考论文

一、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目标

(一)我国提出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目标

对于人才的培养,首先应该清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什么。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目标到底是什么?10月8日,财政部《会计改革与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财会[]19号,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提出要推进管理会计广泛应用,“加快推进管理会计人才培养,力争到培养3万名精于理财、善于管理和决策的管理会计人才”。从中可以看出,《纲要》不仅明确了我国今后几年要培养的管理会计人才的数量,还明确了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目标,也就是管理会计人才应具备的能力:精于理财、善于管理和决策。

(二)IMA提出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目标

月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IMA正式发布的《IMA管理会计能力框架》(以下简称框架)中提出,管理会计人员应具备规划与报告、决策、科技、营运和领导力五个领域的能力,《框架》确定了财务报表编制、财务记账、战略性和战术性规划、预测、预算、绩效管理、成本会计和成本管理、内部控制、税务会计和税务管理与筹划、财务报表分析、公司金融、经营决策分析、企业风险管理、资本投资决策、职业道德、激发与激励他人、沟通技能、协作和团队合作、谈判、冲突管理等28个管理会计核心胜任能力,并将其划分为有限知识、基础知识、应用知识、熟练技能和专家五个能力级别。该《框架》为管理会计行业的人才管理与职业发展提供了指引。

(三)两种目标的比较和分析

相比之下,我国提出的管理会计人才应具备的能力虽然没有《框架》那么具体和丰富,但内容都包含在《框架》之中。而且我国的管理会计发展时间较短,对管理会计人才的能力要求也没有《框架》中那么高,“精于理财、善于管理和决策”是从我国现有国情出发提出的对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目标,应用型本科院校對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应遵循这一目标。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局限

(一)单凭学院教育不能培养出所需的管理会计人才综合能力

从我国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可以看出,管理会计人才要具有综合的实践能力。要培养出会计人员的这些综合能力的培养,绝非单凭学院教育就可以做到的。根据认识的发展规律,实践是知识的最初根源,是知识的生长点,企业是管理会计实践的发源地。管理会计知识是管理知识而不是自然科学的知识,它强调知识生长的“情境”,这个“情境”在学院不能够模拟、复制与设计。

(二)学院只能培养出初级的管理会计人才

学院作为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重要力量,虽然不能凭空“长出”管理会计知识,但它可以传播知识,可以培养学生学习、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管理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的。如果把合格的管理会计人才比作是合格产品的话,那么高校能培养出来的只是管理会计人才的初级产品,还需到社会、到企业去进行“加工”,才可能成为合格品。因此,对学院尤其是应用型本科学院而言,应考虑的是如何才能培养出合格的管理会计人才的“初级产品”。

管理会计人才的“初级产品”应具备什么知识、能力才算合格呢?笔者认为,不同层次的院校培养出的“初级产品”应有不同的衡量标准。对研究型院校而言,自然是理论知识偏重一点;对应用型院校而言,应在传播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在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方面面临的困境

(一)缺乏完整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

我国现今对管理会计的理论体系仍处在探索阶段,没有形成统一的符合中国国情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因此,很多与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相关的企业领导、院校领导等都不知道管理会计究竟是做什么的,也就无从谈起对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重视了。

(二)缺乏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教学资源

因为管理会计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只有短短几十年的时间,还未完全本土化。因此,与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相关的教学资源较少,如在教材教学方面,本土自编的管理会计课程教材(理论教材和实践教材)较少,且存在一定的缺陷,尤其管理会计实践类教材更是稀缺,相关的企业运用管理会计的案例也少,专门针对管理会计教学实践的软件几乎没有;在师资队伍方面,也缺少合格的管理会计类师资力量,一是之前主要培养财务会计类人才,对应需要培养的也是财务会计类师资,二是管理会计类师资短时间也是培养不出来的。以财务会计为主的资源来培养管理会计类人才,可见院校培养管理会计人才困难重重。

(三)管理会计自身的缺陷

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包括预测决策会计、规划控制会计和责任会计等部分,内容有点零散,不像财务会计各部分内容之间有比较紧密的关系,有一套完整规范的账务处理流程;管理会计人才最重要的是各种管理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仅仅通过书本知识的学习是很难获得的。因此,相对来说,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比财务会计人才的培养更具挑战。

四、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现状

应用型本科院校不重视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了“争取3—5年内,在全国培养出一批管理会计人才,力争通过5—左右的努力,基本建成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的总目标,但这并未引起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管理层尤其是二级学院领导层的重视。具体表现为:

1.在教学方面,财会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仍以培养财会类人才为主,并没有针对培养管理会计人才的方案,专业教学仍以财务会计为中心展开,在具体的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实践环节等方面仍以财务会计为主,管理会计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均不足。

2.在师资队伍方面,院校没有培养、储备管理会计类教师的意识,没有针对管理会计类教师的鼓励或进修等政策。

(二)原因分析

1.院校自身原因。院校管理层对整个会计行业的发展趋势不够关注,对管理会计缺乏了解,不清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有什么区别,也不能将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与财务会计人才的培养区别开来。

2.市场需求的原因。应用型本科院校主要为中小企业提供人才,而目前的中小企业对管理会计的认识也不到位,对会计人才的要求也主要是财务会计类的人才。市场需求决定市场供给,因此,院校也没有培养管理会计人才的压力。

3.缺乏可供参考的人才培养模式。高校对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还处在探索阶段,没有一个完善的成熟的模式可供參考。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培养出应用型的管理会计人才,那么,如何界定是不是应用型的管理会计人才?在校内应开设哪些必修课?达到什么水平或具备哪些能力才算是应用型的管理会计人才等等一系列问题都还没有得到解决。

五、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管理会计人才的建议

(一)政府大力支持

1.尽快确定管理会计的整个体系,加强管理会计的宣传与培训。财政部应尽快确立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各地财政厅、财政局应有针对性地组织各类企业、高校相关负责人关于管理会计的宣传和培训,从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高层开始推动。只有企业负责人、院校负责人知道了管理会计的价值和重要性,才会支持和重视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工作才能更加顺利。

2.改革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我国现有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包括初级、中级和高级共三个层级的考试,整个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体系比较完善。但是,这三个层级的考试主要是用来评价财务会计人才的,其中涉及管理会计方面的知识极少,而且我国目前也没有制定管理会计人才评价考核制度。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是会计人才培养的重要的风向标,在我国的管理会计人才评价考核制度没推出之前,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增加管理会计内容的比重,可以有效推动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尤其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既有利于培养管理会计类师资队伍,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管理会计知识的积极性。

(二)学院自身努力

1.确定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会计类学院应明确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目标,制定可行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方案,围绕人才培养方案梳理确定培养管理会计人才的核心专业课程,明确各课程教学标准,积极探索这些课程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管理会计的积极性和效率。

2.注重管理会计师资队伍建设。院校应认真分析自己的师资队伍情况,组建一支管理会计师资队伍,拟定师资队伍的培养目标,可以考虑从其他企业或高校外聘及内部自己培养两种方式建立院校合格的管理会计师资队伍,鼓励本院专业教师去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或参加相关内容的培训学习,采取有效措施培养侧重于管理会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3.加大管理会计类教学设施的投入。一方面可以加大学院硬件设施的投入,应根据学院实际情况增加管理会计类实训实践的实训室,添置管理会计类实训软件;另一方面,加大学院软件方面投资,如拿出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管理会计类课程的质量工程申报建设和校级课题申报立项等。

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但只要政府支持、社会需要,经过努力一定可以培养出合格的管理会计人才。Z

参考文献:

财政部会计司.人才培养是关键,提升核心竞争力——《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系列解读之四[J].财务与会计,2015,(3).

篇2: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思考论文

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对普通高等院校提出了转型发展、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要求。管理学门类可以举办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等五个一级学科支撑的30余个本科专业,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和影响,是应用型本科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是由应用型本科大学生的培养目标、培养理念、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组成的有机整体。本文以广东培正学院管理学院为例,探讨和回答我国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的新课题和挑战,力求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一、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

应用型人才是与学术型人才相对应的概念,把应用型人才作为管理类本科生的培养目标,指的是学生毕业后不是从事基础科学研究和理论创新工作,而是创造性地应用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去解决社会组织和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实际问题。简单地说,应用型人才不是培养科学家和学者,而是培养“运用知识”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改革开放前,本科毕业生的培养目标不严格区分学术型和应用型。而现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中,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均已经分为两类,一类是学术型专业,按学科设立专业,如哲学专业,培养学术型人才;另一类是应用型本科专业,按行业或职业岗位设置专业,如市场营销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

“985”、“211”、地方本科院校、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本科专业培养的都是应用型人才,区别体现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层次上。以管理类的代表性学科专业———工商管理类专业为例,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基本培养目标是企业经营管理者,但是顶尖高校如北大、清华的本科生培养目标可能定位于跨国公司和大中型央企的领军人才;“985”、“211”院校则有可能定位于大中型企业管理者;地方本科院校适合定位为企业经营管理者;新建本科院校则宜定位为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应用型专业应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任务,但不应完全取消其学术型人才的培养资格,应允许有实力有条件的应用型高校或学科培养学术型人才。这样,有利于应用型高校师资队伍学术水平的提高和发展,也利于推进我国普通高校向应用型高校的转型。应用型本科院校与高等职业院校都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基本任务,但两者的社会分工或培养目标有所区别。应用技术型高校以工程师、医师、律师、会计师、企业经理等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作为培养目标,高等职业院校应当以培养不同行业的技能型操作人员如技师、护师等为培养目标。如应用型工科院校培养工程师,其工作任务是根据科学原理和工作原理进行产品设计,而应用型的职业技术院校培养技师,其工作内容是根据产品设计图纸制造出实物产品,即完成操作任务。

二、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专业培养目标设计

应用型人才因为将来要在社会不同行业和领域从事具体工作,所以需要分专业培养。所谓专业,既可以理解为高校根据学科和社会职业区别所设立的不同学业门类和人才培养体系,也可以理解为社会分工所形成的特定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而专业培养目标则是对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它是确定培养理念、培养模式和培养方案的前提和依据。管理类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要考虑不同历史时期社会对不同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需要,同时也应该考虑到不同学校人才培养特色的要求。广东培正学院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其管理学院目前设有三类共七个专业: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电子商务、酒店管理;行政管理。七个专业培养目标的共性要求是“思想品德好、外语应用能力强”,强调外语应用能力是为了体现该校的办学特色。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这三个专业属于工商管理学科所属专业,其培养目标的专业要求是:专业基础扎实、应用创新能力强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专业基础扎实是应用创新能力强的基础,应用创新型企业管理人才,就是应用现有的企业管理理论和专业技能,创造性的去解决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实际问题。

这三个专业的专业教育基本要求有:第一是学生要掌握扎实系统的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专业知识,积累专业素质和发展后劲;第二是要培养学生应用企业管理理论和专业知识解决企业经营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创造性的把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专业知识与中国企业经营管理实际相结合,实现管理创新。第一个任务的完成主要依靠课堂理论教学,而第二个任务则要求进行有效的实践教学来保障。物流、电商、酒店管理专业,为专业管理类,其基本的培养目标是专门企业(如物流企业、电子商务公司、星级酒店)或企业经营中的专门业务的管理者(如物流、电商、餐饮管理、客房管理),即专门业务管理人才。其培养目标的专业要求是:专业知识扎实系统、应用创新能力强的专业管理人才。其中“专业知识扎实系统”要求毕业生既要掌握扎实系统的专业理论基础,又要掌握过硬的专业技术和技能,这就对实训课程和专业实习数量及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行政管理专业属于公共管理类专业,其培养目标的专业要求是:专业基础扎实、应用创新能力强的社会和组织内部的行政管理人才。应用型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应划分不同的层级。如工商管理类专业基本的培养目标都是企业管理者,但不同层级的管理者,其知识和能力结构的要求是有区别的。在现有的企业管理者教育体系中,EMBA教育是培养企业高管的(总经理、副总经理),MBA教育是培养企业中层管理者如销售部部长的,而工商管理本科教育则是培养企业初级管理者如销售主管或品牌经理。事实上,工商管理本科毕业生到企业也只能从初级管理职位做起。广东培正学院管理学院把工商管理类专业培养目标的具体层级适当上浮,规定为企业初中级管理者,一是有必要。按工商管理教育的现状,毕业生如是中小企业管理者,今后能够接受MBA和EMBA教育的.可能是少数或极少数,很多人当上副总甚至总经理时仍只有本科学历,如在本科教育时只按初级管理者所需的知识结构来培养将不利于其未来发展。适当上浮层级有利于提高毕业生培养质量,增强其发展后劲。二是有可能。企业初中级管理者,如财务主管或财务部经理,是需要专业水平和能力的,现在工商管理高等教育普遍是分专业进行的,适当提高具备可行性。

三、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理念

人才培养理念是高校设计专业培养方案的指导原则,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国际性、层次性特征。管理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理念应该强调以下几点。

1.通识教育+专业教育。通识教育培养受过高等教育的现代社会文明公民,具体包含三方面内容:一是思想品德教育;二是现代普通高等教育,如高等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大学文史哲外语课程等内容,这些课程极大地影响着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长远发展潜力;三是音体美等方面课程,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专业教育是为了培养社会需要的专门人才。社会分工形成了不同行业和不同工作岗位的专业知识结构和技能要求。像医生、会计师、律师、工程师、企业经理等专业技术和重要管理岗位,从业者必须受过高等专业教育,以掌握工作岗位所要求的专业基础理论和工作技能。

2.宽口径+复合型。宽口径培养理念是为了消弭应用型本科专业划分过细的倾向。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产品、行业不断重新组合,人们的工作岗位变动和流动性明显提高,因此应用型本科人才也应该采用宽口径培养理念,以拓宽毕业生就业时的岗位选择性和后来的社会适应性。对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三个专业可以淡化其专业区分,实行企业管理通才+职能管理专才的培养模式;对行政管理专业实行行政管理通才培养模式;对物流管理、电子商务、酒店管理专业,考虑到其较强的专门业务色彩,可以考虑采用企业管理基础+专业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社会上的很多工作岗位是需要复合型人才的,例如商业银行的客户经理既懂金融又懂营销,因此管理类应用型人才应培养复合型人才。应用型高校在自身资源之外,也应该努力开拓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共享网络课程等途径,扩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资源。

3.学生学习自主。这是高等教育“以学生为本”的重要体现。学生有的在入校之前并不真正了解所学专业,有的入校后有了新的专业兴趣,因此应用型高校也应该更新管理理念,尽量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不论是实行全校统一招生、学生任选专业,还是实行按大类招生、学生任选专业,亦或是按专业招生、但为学生提供转专业机会,都有助于扩大学生的学习自主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效果。

四、管理类应用型人才的专业课程设计

管理类应用型人才的专业教育任务是培养学生特定的知识结构和业务技能,具体体现在专业培养方案的专业课程设计模块当中。首先是专业课程的总量及占总学分的比重。,北京大学管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本科生总学分为137学分,其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约为73学分,占42%;,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本科生总学分为170学分,其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约为50学分,占42%。广东培正学院管理学院学生毕业必须获得163学分,专业必修课51学分和专业选修课29学分,共80学分,约占49%。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必修课:①管理学院必修课10门,包括经济数学、经济学、会计、管理学、战略管理、运营管理、市场营销学、人力资源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等共33学分,完成企业管理通才培养任务;②各专业分别规定6门专业必修课共18学分,完成职能管理专才培养任务。物流管理、电子商务、酒店管理专业的必修课:①学院必修课6门,包括经济数学、经济学、会计、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等共21学分,任务是奠定企业管理基础,为“专业知识扎实系统”预留出较大专业必修课空间。②10门专业必修课共30个学分,完成“专业知识扎实系统”教学任务。学生修完上述课程即完成专业教育,有资格获得专业毕业证书。此外,各专业还有10门左右的专业选修课,包括3门双语课。

篇3: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思考论文

从宏观上来说, 依据人们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的性质不同, 高校人才可分为两大类:发现、研究客观规律的学术型人才和应用客观规律为社会谋取利益的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按照生产环节的不同, 可进一步细分为:工程型人才、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按照所接受高等教育的学历不同, 可细分为专科、本科、研究生、博士等。就以会计学专业为例,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有专科层次的、也有本科层次的、还有研究生层次的等。目前地方本科院校所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就像德国、瑞士等西方国家的应用科技大学所培养的人才那样, 着眼于解决地方或区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经济、文化和社会等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不同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中, 可能存在有较大的交叉重叠。有些人认为地方本科院校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和专科院校培养的技能型人才是一样的, 其实从毕业后从事的工作看, 专科院校的毕业生大部分对应的是岗位或职业, 而地方本科院校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对应的是行业和职业群。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应该有和学术型人才培养相区别的培养框架体系。尤其是在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部分——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设置方面有独特的地方, 形成优越的应用型知识体系框架。本科院校的会计学专业和会计职业完全对接, 更应注重它的应用型, 使本科院校的会计毕业生能够适应地方用人单位的需求, 缩短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与客户需求的距离。

二、地方本科院校会计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一) 地方本科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现状

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进行会计教学的出发点, 是课程体系设置的基础, 影响着最终的教学效果。教育部规定的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级会计人才, 能在企业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从事实际会计工作, 或者能在本专业从事教学、研究工作。很多地方本科院校照搬教育部的会计培养目标, 或者参考财经类大学和重点大学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 没有根据学校自身的条件、地方的特色、社会的需要和会计人才发展趋势等方面的因素来考虑, 导致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 从而培养出来的人才和用人单位的需求产生了一定的距离, 造成一方面社会需要高素质的会计专业人才严重短缺, 另一方面大量的会计本科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二) 会计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应遵循的原则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要求地方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必须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 才能办出自己的地方特色, 提高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提升学生的就业率。地方本科院校在制定会计学专业培养目标时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一是科学性原则, 会计作为一门社会学科, 有其自身的内在规律性, 培养目标的制定要符合会计学科的内在发展规律;二是适应性原则, 会计人才的培养首先能够适应学生自己的要求, 这样才能自觉主动的学习, 其次要适应未来经济发展的要求, 为日益发展的会计职业界做准备;三是可操作性原则, 培养目标的设定要有相应的课程体系设置做支撑。

(三) 地方本科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地方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在遵循以上三个原则的基础上, 以应用为导向, 以岗位群的设置为依据, 以用人单位的需求为出发点, 准确定位自己的培养目标。首先要培养应用复合型人才, 这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出发的目标定位。09年四川省课题组发放了面向全国的调查问卷“会计学专业分层教学模式与课程体系”, 80.3%的本科生参与了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 56%的同学想成为应用型人才, 42.4%的同学想成为复合型人才, 98%的同学都想成为能突出实践能力为主的应用复合型会计人才;其次要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 社会对会计人员的需求从简单的会计核算到企业价值评估、风险管理领域不断深化, 培养目标要具有前瞻性, 跟上时代的步伐;最后要培养具有高度职业道德感的人才, 职业道德是对会计人员的基本要求, 是否能够为用人单位提供及时、可靠的、相关的会计信息, 取决于会计人员是否能够遵循职业行为准则。如果会计人员无意或故意提供了不可靠、不充分的会计信息, 会造成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造成会计信息使用者 (如投资者、企业、政府等) 的决策失误, 甚至会引起经济秩序混乱, 如近年来的万福生科、绿大地的虚假信息披露等。

因此地方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具有扎实的财会专业知识, 熟悉法律、金融、信息技术、风险管理等相关专业知识, 具有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具有国际视野, 能够站在战略的高度进行管理决策、解决复杂的经济问题、把握行业发展趋势的应用型人才。地方本科院校只有培养“进入角色快、动手能力强、业务水平高、综合素质高”的人才, 才能在激烈的会计就业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三、地方本科院校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

课程体系设置是培养目标实现的基本途径, 为了实现地方本科院校会计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会计课程内容的设计应遵循“宽口径、厚基础、强应用”的原则。本科会计课程内容一般包括五部分: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实践环节5部分内容。地方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为适应市场需求, 把握好每部分内容课程的比例, 及时增加和调整相关课程。

(一) 科学设置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比例, 优化课程内容设置

理论课设置方面, 地方性本科院校本着“宽口径、厚基础、强应用”的原则, 把握好各个部分课程的比例, 和研究型的本科院校有所区别。例如李峰 (2008) 对厦门大学的课程内容统计, 公共基础课比例为32.73%, 学科基础课的比例为23.64%, 专业必修课的比例为22.42%, 专业选修课的比例为14.55%, 实践环节的比例为6.67%.地方院校可适当缩减公共基础课的比例, 压缩法律基础、政治理论的课时量;专业课的设置可缩减专业必修课的比例, 只限定一些精炼的必修课, 如中级财务会计、审计学、财务管理等, 可多设置一些选修课, 把选课的权利交给学生, 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甚至可以参考清华大学的课程设置方式, 可以不设专业必修课, 全部为专业选修课;专业选修课应当本着应用型的原则, 多开设适应地方发展需要的专题如中小企业会计准则专题、内部审计专题, 让学生了掌握和中小企业联系紧密的专业知识, 从而走向工作岗位的时候能上手快。

(二) 完善实践教学环节、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比例

会计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的关键是构建多元化的实践教学体系。目前, 会计专业本科阶段的实践教学体系通常包括三大部分:认知部分、课程实践部分和综合实践部分。认知部分主要通过参观考察企业, 让学生对专业知识有感性认识;课程实践部分包括实验教学部分和教学课程实习部分, 主要通过校内模拟实验中心, 加强学生对理论教学内容的认识;综合实践部分主要包括毕业论文和毕业实习。根据李峰 (2008) 对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上海财经大学、厦门大学、清华大学的统计计算, 实践部分的比例占总学分的比例为11.54%, 而毕业论文大约占了一半。有别于这些学术型的本科院校, 地方本科院校会计专业的实践环节教学比例应适当提高, 缩减毕业论文所占实践部分的比例。

各个实践部分的具体操作过程, 可以借鉴嘉兴学院的校内外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课程实践部分, 采用“点、线、面”的教学方法, 利用高度仿真的经济业务资料进行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和会计软件的操作;认知部分和综合实践部分应建立相应的实习基地, 采用“双导师制”, 校内导师主要教授学生的相关的会计理论知识, 校外导师主要负责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校和企业共同承担培养学生的任务。

(三) 以能力为本位, 开发综合性课程

我国会计专业本科阶段所学的专业知识是零散的, 每门课程的知识是孤立的。而在实际的经济业务活动中, 一项业务活动就可能包含了财务会计、税法、管理会计、经济法、税法等课程的内容, 当把所学的专业知识都综合起来的时候, 学生可能会感觉束手无策。综合应用能力是会计专业应用型人才所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地方本科院校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开设综合职业道德和各种相关专业知识的综合性课程。我们可以参考美国的扬百翰大学的综合的会计学课程, 以会计业务循环为中心, 融合财务会计、税法、财务管理、经济法、税法等课程的内容, 让学生真实的感受企业实际的经济业务活动的处理, 了解各门专业课程知识之间的联系。

四、地方本科院校会计专业培养方案的实施措施

地方本科院校在确定好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设置后, 关键是怎样进行运用到教学中。

(一) 改革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考核评价体系

对学生进行考核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合理的考核方式是对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引导。地方本科院校可参考德国、日本的职业教育经验, 把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纳入会计本科毕业生的基本要求, 因为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是对会计从业人员通用会计职业能力的考核。

(二) 培养“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培养会计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基础和前提。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 保证理论和实践的融合。会计专业的双师既具有讲师以上资格, 又具有会计执业资格:会计师、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等。教师在保证具有双重资格的基础上, 积极到企业、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专业实践的锻炼, 通过提高老师的实战经验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于此同时, 地方高校也可以改进教师的引进办法, 可以引进企业的高级会计人才, 充实会计教师队伍。

(三)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方法是师生双方共同完成教学活动内容的手段, 是保证教学目的的手段。传统的会计教学方法是“灌输式”的教学方法, 由于会计知识不断更新, 且细节比较多, 教师教得辛苦, 学生当时掌握后就会忘记而且不会运用, 当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时, 还需重新学习, 不能适应企业的需要。我们可以参考英国大学的会计教学方法, 如“课程论文”或“小组作业”的形式。课堂教学以学生自学为中心, 老师减少课堂讲授的时间, 留出一定的辅导时间, 或者安排专门的辅导课, 让学生的学习由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学习知识。

摘要:本文在分析了应用型人才内涵的基础上, 强调会计学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 更应注重它的应用性。地方本科院校会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要从以下三方面来考虑:培养目标的定位、课程体系的设置和培养方案的实施措施。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模式

参考文献

[1]李晓慧.会计教学体系研究:来自英国大学的借鉴[J].会计研究, 2009 (10) .

篇4: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思考论文

[摘 要]物流行业的迅猛高速发展,加速了物流行业对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双重需求,单纯的重实践或重理论的“跛脚”型人才已经达不到行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应该针对目前物流行业发展现状及人才现状,对在当前形势下物流管理专业的专本衔接式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探索与思考。

[关键词]物流人才;专本衔接;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7-0059-03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互联网+”等重大战略的实施,物流业的发展水平更加重要,物流行业对人才将提出更高的要求。物流专业人才早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如何使高校人才真正符合物流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与如何建构人才培养模式,也就成为高校亟待思考、解决的问题。

一、目前我国专科与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2000年教育部批准北京物资学院第一家高校开设物流管理专业,标志着规范的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形成。规范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如物流管理行业一样,都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和逐步往成熟的方向发展的过程。

(一)专科人才培养模式。专科人才培养是以就业和岗位素质要求为导向的层次相对较低的实践型人才培养模式,学制通常为3年,按照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技能的培养规律,构建课程体系,重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师资方面由“双师型”教师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多采用校企合作、工学交替方式,培养过程普遍采用分阶段学习,顶岗实践(或实习)与就业实现无缝对接,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训学时总和与理论学时的分配在2∶3左右,毕业生的大多岗位趋向于仓管员、业务员等一线基础岗位。

(二)普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本科人才培养注重学科性,理论体系完善,但实践体系相对不足,培养层次较专科高,4年学制,采用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自主研学混合式培养,重点在课堂教学及自主研学上,该层次的人才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自主学习研究能力,能在一定程度上开展一些物流技术研究,学时分配上大多采用3.5+0.5或3+1模式,毕业生要求在物流理论知识和物流方法或技术的整体思考与研究方面要有一定的水平,了解基层岗位,但更多的趋向于非一线的管理岗位,层次比专科高。

(三)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是近几年的新提法,该培养模式即要求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理论知识掌握与应用,培养的学生在一定的科学理论基础上,要超越一般技能,具有一定复合型和综合性特征的技术,要适应高技术的要求,掌握专业技能和实用的工程生产技术。这样,就必须要大量的实践能力和技能训练予以保障,学制一般为4年。这种培养方式更加考虑操作与理论的平衡,既要对理论操作有一定深度的了解和研究,又要对实际操作有一定的掌握,不同于单纯的专科或本科侧重于某个方面。目前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养模式还在探索阶段,如何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开放性,以及相对应的保障和效能考评体系也是一个需要完善的过程。

二、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

2014年3月22日,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中国发展高峰论坛提出,我国6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将向应用技术、职业教育类型转变,在招生计划增量、专业设置、财政投入等方面都将对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的地方高校倾斜。2013年6月,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等35所高校发起成立“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广东省专门设立“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工程”支持转型发展,2014年国家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系列举措正是“高校转型是解决就业的关键”的具体体现,以期从实质上解决就业问题,

“能力本位”已是很多高校对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通过设置应用学科专业,推行通识教育的同时,更加突出实践教学,鼓励个性发展。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以能力为中心,这个能力是岗位能力、专业能力、操作性技能等各方面的综合,要求在一定的科学理论基础上,以大量的实践能力和技能训练予以保障,使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和实用的工程生产技术,超越于一般技能,具有一定复合型和综合性特征。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有着本身的特点:

1.培养方向和模式须与市场需求相符。行业企业需要“精操作、能管理、懂经营”的高素质技能型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人才,高校因此需要转型人才培养模式与之相符。

(1)探索订单驱动的物流人才培养新模式。类似“定向生(或委培生)”的培养模式,高校与企业紧密合作培养崭新的数字化、网络化环境下的电子商务的信息流、商流、金融流、物流操作管理人才。

(2)构建“宽平台、多方向”的专业课程体系,针对地区差异,行业对专业人才在层次、职业岗位能力及职业素质等多方面的要求,优化整合课程内容,构建与物流职业岗位紧密结合的“宽平台、多方向”课程体系,加强物流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

(3)系统化实践能力培养,以作业流程为导向,按专业基础实训、专项技能实训、专业综合实训和生产顶岗实习四个层次交叉安排实训内容。

(4)加深加强校企深度合作,与企业共同推动校办企业或研究所工作,加大学生参与物流实践的机会,在不保证效果的情况下节省教学成本,体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可实行性。

2.知识与技能上一是要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包括基础理论的加强与拓宽;二是要加强实践能力提升,使学生真正成为复合型、综合型的物流人才。

3.培养过程上,同样是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其体系有本质差别,在深度、广度、层次上均有不同,同样岗位但层次不同,专科人才通常为一线工作岗位,应用型本科人才则要求具备一线岗位与管理岗位双重技能,岗位范围扩大了。

三、专本衔接式培养模式探索

在新形势下,行业企业导向促使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是一个必然的发展方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建设目标提出:“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教育理念在转变,简单的专科、本科或正在发展的应用型本科可能都将不能满足自身和行业需要,物流技术正在向成熟发展并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发展阶段,其技术更新速度较快。因而,应用型本科发展和专本衔接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已经是一个必然趋势,但专本衔接不是单纯的专科读了再读本科,它需要在专科的水平上继续加强,在深度上加深,宽度上扩广。应用型本科是专科与本科的衔接的一种模式,要做好衔接还要突破普通专本科人才培养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践型人才或理论研究型人才培养这个固势思维,培养出既有一定深度的理论知识,又有较熟练的实践操作能力的人才,即“精操作、能管理、懂经营”的高素质技能型电子商务与物流管理人才。这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思路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探索:

1.理论上衔接,加深,本科注重理论知识学习与研究,专科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上较普通本科人才培养还有一定差距,需要加深加强。

2.实践教学的深度、广度要提高,要求应用型本科人才既要有普通本科人才的理论水平,又要有比普通本科人才更熟悉的实践操作能力。

3.解决专本衔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矛盾和问题,不断探索新思路,有效推进专本衔接式人才培养。

四、专本衔接过程中要讨论解决的问题

目前,专本衔接的类别有:专插本、专升本、成人本科,各具特点,专插本最终趋向于普通本科模式人才,专升本和成人本科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人们为了学历上的提升而学习,从实质上没有真正体现本科人才培养的作用,更不用说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和专本衔接的应用型本科人才了。

(一)政策问题。最先推选多重方式的专本衔接培养模式的高校有广西大学等高校,但这些高校也只是对成人教育推选。正规的专插本是一种专本衔接模式,但其培养往往和当年入学所在级最初的普通本科培养模式相同,是否在此问题上有所改进,对专科生通过统一考试的学生进行不一样的应用型培养有待进一步探讨。

(二)适用人群。专本衔接式人才培养适用人群有限,通常面向参加高考未能获得本科学习资格人群、专科毕业后参加工作但希望继续提升人群以及立志成为应用型的高技能人才的人群。

(三)起点和衔接的方式问题。局限的看,本文所讲的衔接在形式上可以考虑类似于专本连读、专插本、在职本科三种模式,其起点分别是高中或专科起点, 专本连读类似于本硕连读的模式,大学期间确定一个时间进行综合考核,通过考核者进入本科阶段学习,未通过者取得专科毕业证书毕业;专插本即为毕业前通过全国统一考试后获取本科学习资格的学习;在职本科类似于在职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三种模式的培养方案需要有所区别,主要原因是学生是否具有物流岗位工作经历,学校需要考虑不同起点采取不同学制培养。

(四)学制问题。专科通常采用3年制,本科为4年制,但物流管理类专本衔接模式采用几年制需要在时间上融合,学制年限直接影响学时安排,理论与实践学时的划分直接决定人才培养效果,涉及时间和精力问题,在总时间和精力一定的情况下,侧重一方则另一方受损,而且还必须考虑不同起点的学制区分,类似于正负博弈,要做到理论与实践双赢培养则可以考虑延长专本衔接式人才培养的培养年限,但绝对不能只是单纯的时间叠加。

(五)师资要求问题。可以由理论和实践有一定基础的教师承担人才培养任务。理论学习一般在学校,实践分校内校外两部分,校内可以由全职理论教师或企业兼职教师来担任,但真正的专本衔接物流人才由于在培养的理论和实践两个高度同时提升而要求师资必须具备更高的水平,而目前来看这方面的人才缺乏,是一个瓶颈。

(六)理论加深矛盾。在知识结构与深度上的矛盾,专科生重实践,本科生重理论,二者各自的优势互补即是应用型高级人才,但实际上现行正规的专插本学生进入本科学习后也顺应变成了普通的本科培养模式,专科生考上专插本后使用的人才培养方案大多是采用所插入班级的培养方案,其培养思路仍然是普通本科培养思路,与专本衔接式培养出应用型人才的理论要求是矛盾的。专本衔接式培养需要在理论上实现宽口径、复合型的课程设置教育目标。

(七)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出现矛盾。1.应用型本科的专本衔接式培养模式要求强调理论性与系统性,可能涉及一些管理核心内容,而这往往可能是一个物流企业的核心,企业不愿意与高校共享,两者出现矛盾,这就需要高校与企业实现捆绑式发展和捆绑式人才培养,比如“委培生”方式。2.学校与企业的目标不一致,高校的目的是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而“借用”企业资源,企业生产经营的最终目的是营利;高校可能采用的“广播种”的方式,最终去向不定,企业则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二者不同步。因此高校与企业合作人才培养必须先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

(八)毕业条件。一是学科性理论知识,主要涉及的是专科起点的专本衔接人才培养,在专科阶段可能已经学习过如物流基础等理论知识,可以考虑承认学分;另一方面是实践,应用型本科物流人才重在实操水平,需要把深入企业实践作为硬性学分,以从根本上解决专本衔接,同时要求提升理论与实践水平的问题

(九)准入准出问题。入学门槛可以适当降低,以宽入多出的方式,效仿医学本硕连读的人才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相应要求给予什么层次毕业,获得高一级资格学习的学生在最后两年进入单位参与实习,实行导师制。但这里要强调的是,对专本衔接式培养的学生需要专门开班,不能与普通本科生混为一谈。

当前,物流行业的迅猛发展,要求更多深谙现代物流运作规律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不但要掌握经济、管理等方面基本知识与应用技术知识,在物流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上要有一定的水平,与之同时还要熟练从事物流实际工作的相关学科知识和一定的物流实际操作能力及研究能力,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这一人才要求,简单的专、本科层次人才已基本不能满足,专本衔接式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能解决这一难题的很好途径,但物流人才专本衔接的有效性与实效性上还需要进一步思考与探索,需要广大行业企业和高校共同参与,同时还需要政策上的关注,相信以物流专业为试点,全面推行专本衔接式人才培养必能适应经济发展与行业需求。

[ 参 考 文 献 ]

[1] 鲁昕副部长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 / OL].新浪网.新浪黑龙江教育,http://hlj.sina.com.cn / edu / news / 2014-06-23 / 120866578.html,2014.

[2] 推进继续教育改革发展,实现人人成才教育梦[EB / OL].教育部.领导讲话及文章,http://www.moe.gov.cn / publicfiles / business / htmlfiles / moe / moe_176 / 201401 / 161814.html,2014.

[3] 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努力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EB / OL].教育部.领导讲话及文章,http://www.moe.gov.cn / publicfiles / business / htmlfiles / moe / moe_176 / 201401 / 161993.html,2014.

[4] 浅析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前景[EB / OL].中国报告大厅,http://www.chinabgao.com / freereport / 63979.html,2014.

[5] 广东省物流专业人才需求和发展分析报告[EB / OL].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评审网,http://www.gdmec.cn / shenbao / zdzy / ts / kecheng.asp?bid=52&id=366.

[6] 物流行业.懂IT的物流人才身价高[EB/OL].广州日报,http://gzdaily.dayoo.com / html / 2015-03 / 09 / content_2877544.htm,2015,03,09.

[7] 2015物流管理专业就业前景[EB / OL].易考吧。职场新闻,http://www.etest8.com / news / zhichang / 20235.html2015,03,06.

篇5: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思考论文

一、具有创新意识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内涵和基本特征

在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应该突出对其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强调知性的学习,拓宽其知识面,打下宽厚的理论知识的基础。要正确处理市场需求、企业需求和培养目标的关系,以培养目标为准绳,根据市场和企业需求更新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此外,还应正确处理应用型与素质教育的关系。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着眼于综合素质的提高。

其基本特征应包涵至少两点,一是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较强的综合素质。既有着职业所必需的技术能力,又有着职业所必需的非技术能力和知识,走上工作岗位后,既能即时满足企业和生产第一线的需求,又能自我提升专业知识和更新知识储备。二是具有创新精神。应用型本科人才既要能对口对岗,具备较强的技术开发潜力和能力,又能凭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宽厚的专业知识面,将所具备的知识进行合理运用并将技术推广,在各自的岗位上进行革新和创造。

二、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具有创新意识的本科应用型人才的措施与方法

1。夯实基础,教研相辅,奠定人才培养之基

基于对具有创新意识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内涵和基本特征的理论掌握,我们认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夯实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与掌握为原则,着眼于学生的实践动手和实际应用能力,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坚强基石。

(1)要抓好优秀人才的选拔和引进,抓好现有教师队伍的培训,积极为青年教师外出培训提供条件,从而不断形成了一支充满生机和稳定的师资队伍。比如,将教师送到各大企业锻炼培养,利用每年的暑假组织教师赴国内外学习考察等,使教师拓展专业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感知,有效地提升教师队伍内涵。

(2)以学生发展为本,改进课程教学体系。开展调研,了解社会的需求和其他高校的发展,结合就业市场,并随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要求,及时调整和更新。本着“宽口径、厚基础、适应性强、各学科交叉发展”的要求,一是要加强专业基础课中实践教学内容,重点加强大型综合实验的比重,强化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二是要增加专业选修课程的数量。三是加强学科的交叉和融合。

(3)抓好专业主干课程的建设。按照“突出重点与全面发展”相结合的原则,重点支持基础课程改革,打造宽厚的`学科基础。通过专业主干课程的建设,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才能得以有效实施。此外,还要注意提高实践教学比例,建设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等。

2。校企合作,凸显创新,培养应用型人才

(1)校企联合,搭建实践平台,锻炼并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学校应采取有效措施,使学生能为企业服务,企业也能为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如,上海应用技术学院香料香精学科方向人才的培养注重增加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主动与企业联系,加强与企业、行业协会的产学研合作,搭建实践平台,锻炼并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如与企业合作开展创新大赛,由企业“出题”、出资开展各种类型的调香竞赛活动。通过与企业联合开展的各种竞赛及其它创新活动,不仅提高了同学们的闻香、调香能力,而且增强了轻化工程(香料香精)专业在行业中的影响力,轻化工程(香料香精)专业毕业生历年均保持100%就业率,目前,在全国90%以上的香料香精公司与企业均有该专业毕业生,部分已成为企业的领导和技术骨干,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

(2)校企联合共同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论文,促进和提高办学效率与质量。毕业论文(设计)是高等教育的最后阶段,是旨在培养毕业生综合能力与素质的最重要的一个实践教学环节,它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其结果直接反映出教学质量的好与不好。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在香料香精学科方向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坚持与企业联合共同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在学生实验的动手能力、数据的分析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极大提高,并直接体现在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上实践证明。校企联合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工程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是培养符合企业与市场需求的具有创新意识的本科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篇6: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建设思考

应用型本科大部分是专科院校升格而来,他们办学多年,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因此,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应该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根据社会人才需求适时做出调整,走特色发展之路,为国家培养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在课程设置上,坚持理论够用,突出实践教学的理念,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加强模拟训练,搞好实习、实训、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让学生更多地“现场练兵”、“实战用兵”,提高实践能力。同时,要把考证与教学相融合,达到“一专多能”、“一人多证”,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2采用多种方式,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实施者,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因此,高校要采用外引内培的办法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一是,引进人才,尤其是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财务管理人才来担任实践课程的教学,二是加强对现有教师能力的提升,可通过校内培训、外出进修、到企业实习等具体方式,提高其实践业务水平,建立一支能“上讲台”也能“下企业”的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

3.3改革教学方法,创新考核方式

首先,在教学方法上,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加案例教学比重,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也可以加入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新型的教学方式,方法的多样化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在考核方式上,一方面,对于部分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比如《证券投资与实务》课程,可以采用提交实践报告或实验报告的形式来代替期末闭卷笔试;另一方面,加大过程性考核,将平时的实践动手能力、沟通交流和协作能力都各个学习环节纳入考核之中,激发学生平时各个环节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有助于能力的培养。

3.4产学研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

实践基地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进行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实践基地包括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践基地两个方面。一方面,在充分利用会计实验室的同时,学校要加大资金投入建立专门供财务管理实验室,如证券投资实验室、企业经营模拟实验室等;另一方面,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可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进行,学校成为企业的培训基地,企业员工回学校接受培训,提高理论水平,学生去企业实习,感受公司的文化和管理,体验工作岗位的职责和要求,提高其实践能力,实现双赢。

应用型财务管理本科,顾名思义,应培养的是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其培养过程突出的是“以应用为本”、“学以致用”,强调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灵活运用以及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结构也在不断和升级,应用型人才将是未来人才市场的主流。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财务管理专业建设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到课程的设置以及具体教学环节无不以此为理念来进行。

参考文献

[1]赵燕,李艳.“分层渐进式”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基于应用人才型人才培养的视角[J].商业会计,,(1).

[2]王静,赵国艳.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研究[J].北方贸,,(2).

篇7: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思考论文

建与探索

摘 要:本文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不同院校的类型特点、功能定位、层次定位、学科水平、规模定位和特色定位,提出了人力资源管理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体系构建的设想;结合我院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建设中的探索和尝试,总结了一些经验和做法,希望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实践能力提高有所帮助。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体系

教学型高校层次多、类型多、面广量大,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力量,对学生的培养模式不同于基础深厚的研究型或学术型大学,人才培养及课程体系建设应突出理论性、应用性、实践性和操作性。

一、人力资源管理本科实践教学中的现状分析

1.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特色不明显

一般都是根据开设人力资源专业高校的原有基础,设立相关的实践教学活动,如工科背景的院校设立一些工科的实践实习、大管理类一般设立管理类的实践实习,没有形成具有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特色的实践性教学。

2.实践教学课程设置少

由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实习有很多需要到工厂、企业去完成,实际操作起来较为困难;另外由于受经费、教师及其他条件的限制,许多高校对实践教学不够重视,使得学生实践、实习环节少,学时数少。

3.实践教学系统性不强

由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设立都是依托各学校原有的学科、专业的背景各异,在人才培养上只重视办学的基本规范和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并没有形成符合学校定位与特色的实践教学培养模式,也没有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不同层次的要求。加之培养过程的存在局限、教学设施的不完整,导致人力资源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实践性教学系统性不强。

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构建

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特殊作用。实践性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提高独立思考和实际操作能力,正确地掌握专业技能技巧,完善其智能结构,使之成为适应专业工作需要的应用型技术和管理人才。

1.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构建原则

教学内容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的实现,根据应用型本科教学的特点,应将实践教学体系与理论教学体系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根据专业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要求:即考虑社会需求和学生的整体素质、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比例,做到强化技能、增强能力,提升职业素质,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实际工作能力。按照“重在素质、面向应用、系统发展”的建设思路,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重在素质”就是加强基本素质和专业素质教育,使学生具备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同时引导学生根据职业意向和自身特点,从根本上提高专业素质;“面向应用”就是面向企事业单位实际需求,面向学生职业生涯设计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应用性能力的培养:“系统发展”就是综合应用素质教育、个性教育和自主教育、全过程教育等现代教育思想,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全面协调地发展。

2.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体系构建

本科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应突出高层次的个性特征与功能,必须构建完整的教学体系。专业实践教学应该包涵教学的整个过程,具体主要由以下几个模块组成:社会实践模块、专业实习模块、课堂实践教学、专业技能训练模块和实验教学等。

(1)社会实践模块。包括军事训练与理论教育、本专业有影响的知名的理论与实践的专家讲座、各类社会实践(包括社会调查、社会体验、思想政治教育)等。

(2)专业实践实习模块。一般包括专题讨论(学年论文)、教学实习以及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

以上两条是教育部规定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内容,一般学校在教学计划中已做安排。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是理论性、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相对于社会对应用型人才所需的能力来说,单凭以上两条实践教学要求是不够的,因此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专业特点及社会的需求。

(3)课堂实践教学模块。课堂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课堂讨论、模拟操作、教学观摩、课堂辩论和课堂演讲等。在所有专业课程中都应根据课程特点确定课堂实践教学的具体内容和形式。

(4)实验教学模块。将本专业相关学科的演示性、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整合为一套完整的实验教学体系。如综合反映人力资源管理全流程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人力资源测评系统;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实验流程等。

(5)专业技能训练模块。教学实习应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全流程内容,但根据学生未来的择业方向和目标,可以有所侧重。一般包括:工作分析、人才招聘、绩效考核、员工培训、薪酬设计等技能的训练与培养。

另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中,还应将素质教育贯穿始终。采取多种措施,利用各种机会和手段将素质教育融入实践教学。

三、我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

我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根据应用型本科教学的特点,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开展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1.构建“系统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为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管理,我院构建了较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教学计划主要包括了以下内容:

(1)第一学期安排了军事训练与理论教育,专业思想的培养教育:第二、四、六学期分别安排了暑期社会实践。专业思想的培养从新生入学教育开始,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过程,采用校内外专家讲座、学生专题讨论等形式,使学生明确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及要求。根据学院的总体安排,常年不间断地聘请有影响、知名度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家、人力资源经理等介绍他们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现实问题,使学生及早了解专业的发展趋势及未来的职业要求,并要求学生在校参加相关的讲座不低于8场次。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实地从事一项调查研究或管理实践活动。在具体社会实践中我们根据专业的特点,由学生自主确定调查题目,报学院审核批准,并由专业教师积极参与指导学生根据题目开展调查活动,进行暑期社会实践,写出调查报告(或体会)。

(2)第六学期安排了学年论文,第八学期安排了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实习要求学生写实习小结报告,记录实习内容和实习收获;教师对实习单位进行定期回访,掌握学生的实习情况。毕业论文抓好选题、指导和答辩三个环节,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所有专业课程中都根据课程特点在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及教学内容中具体安排了实践教学,而

且保证具体学时要求:一般理论性课程的课堂实践教学时数占课程总学时的10%以上;应用性课程的课堂实践教学时数占课程总学时的15%以上。

(4)实验教学模块:依托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实验室,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教学中实际应用操作,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依托人力资源测评实验室,在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测评、人力资源管理、职业生涯管理等课程中实验教学都得到了很好的开展;依托已建设的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实验室,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建构知识和技能,在劳动关系管理、员工培训、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中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5)在第五、六、七学期,分别专门安排2周的时间用于专业技能训练。第五学期实习是“工作分析与招聘”,内容为某一岗位的工作分析,根据工作分析结果,形成职位说明和任职要求,并以此为据,进行模拟招聘,选拔出特定岗位的人选;第六学期是“绩效考评”,结合岗位分析的结果,对岗位和职工的绩效考评制度进行细致的资料收集,并进行诊断考评制度的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可以改进的方面,并提出对此制度进行修补和改进的意见和设想;第七学期是“薪酬设计”,总结某一具体的企业薪资福利设计的成功经验与存在的问题,诊断企业的薪酬福利弊病,使学生积累有效薪酬福利和奖励政策的设计技巧及日常应用管理方法。

2.实践教学中多样化的尝试

作为未来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加强自身对人、人性、文化的认识与感悟,形成与激发相关认识及具备相关能力,十分重要。在教学及管理活动中可以开展许多工作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我院在实践教学中也进行了一些尝试。

(1)实践教学中应用“协作学习”方法

协作学习就是在实践教学中运用小组学习的方式,使学生共同活动促进他们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在协作学习过程中,个人在必要时要借助组内成员的帮助与支持,同时要求学习者之间关系融洽,态度真诚,共同担负学习任务。通过这一方式让学生在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学会与他人相处和共事的正确态度和有效方法,加深了对人的认识;在学习活动中,还可以使学生正确认识和客观对待别人,有利于培养专业必备的基本素质,对他们的个人专业成长具有积极的意义。

(2)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就是在基础教育中全面提高学生身体、心理、文化品德的质量水平,促使其完整素质结构形成的教育,其中又以人文素质教育为基础。人文素质包括对人的语言文字修养、文学艺术修养、伦理道德修养、文明礼仪修养的培养。在教学中,我院主要通过一系列实践教学活动加以培养和引导。

①利用课余时间为二、三年级的学生开设影评课程,通过对教师精心挑选的电影背景、内容与手法的分析,使学生能够充分了解人性的复杂性与文化的多元性,为学生进行专业学习提供了丰厚的人文底蕴,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亦有一定的帮助。

②在学习型组织、管理思想史等课程中还强化了我国古代人力资源管理思想的经典文献的阅读。如对《弟子规》、《增广贤文》、《老子》第八十一章等都作为相关课程的课外补充阅读材料,要求学生写出阅读的感想并进行课内外交流,增加学生对我国传统伦理道德及文明礼仪的修养,以适应本专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

(3)强化基本技能和素质训练

①在教学时加强了表达技能的训练。在“管理沟通”、“员工培训”中安排了相关的培训,锻炼学生做到口齿清晰、态度从容、言辞得体、说话目的明确、中心突出、简明扼要、有条不紊、富有逻辑性。

②在学习之余,让学生积极组织社团活动或与教师一起参与对社团组织的活动的指导,让学生在接近现实的模拟环境中运用并强化专业知识和技能。如组织或指导每年一期的全院校园模拟招聘活动,学生既可以在活动中表现自己的专业能力,又让学生了解完成一项真实的工作是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协作。

③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人力资源测试手段和方法后,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安排下,对全院的毕业生进行相关测试,并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为毕业生进行职业定位与职业发展提供咨询。通过这一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又培养学生了良好的职业自豪感;同时由于咨询工作的严肃性和长期性,使学生在工作中养成了良好的敬业精神。

[责任编辑:张冬梅

篇8: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思考论文

一、应用型本科会计实践教学效果问卷调查

武汉DH学院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该十分重视培养综合应用型会计人才。为此,武汉DH学院加大了实践会计教学的比重,强调基础理论的学习更注重理论和实践教学的融合,制定了实践性会计教学大纲,也大力完善学校的实践教学设备,为老师和学生营造良好的实践学习氛围,并且强化校外会计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设置很多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会计专业实训环节,通过多种方法的实践教学融合,武汉DH学院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独立分析判断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由于应用型本科自身的特点,DH学院培养的会计专业毕业生,大都选择在湖北中小型企业就业。为了检验该校实践教学的效果,及时调整实践教学中的不足,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及内容,学校组织老师针对毕业1-2年,在中小企业从事会计工作的会计专业学生及其工作单位负责人进行了问卷调查。此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000分,回收856份,回收率达到85.6%。在回收的问卷中,95%的学生认为在会计工作岗位上毕业生动手操作能力较弱,故在学校开设会计实践教学环节是非常必要的。在实践教学效果影响因素一栏中,97%的学生勾选了学校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教师实践教学水平的高低和实践教学方式的多样性,认为这三项是影响会计实践教学效果的最重要因素。98%的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在财务分析能力、计算机操作水平、与银行税务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及表达能力、处理会计事务的能力方面有所欠缺,不能很好地满足用人单位需求。近半数的学生认为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相结合、单项实训和综合实训相结合更有利于提高实训教学效果。

武汉DH学院只是众多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一个缩影,其问卷调查反应出来问题折射出了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实践教学中的通病。

二、应用型本科会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实践教学目标定位层次低

实践教学最直接的目的就是想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们加强课本知识理论的运用,并且加深认识,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们的实践处理和应对能力。高校的会计实践教学往往容易陷入一个误区,那就是偏重会计核算,轻分析判断。很多老师会认为,通过参与会计实践教学就是教会学生们能够处理相关的会计、经济业务中出现的问题,懂得怎么核算处理就行了。这个目标只能是会计实践教学中的低层次目标,在此目标的引导下,在日常的会计教学中,老师们往往缺乏和学生们的交流沟通,课题气氛比较严肃,基本都是填鸭式教学,学生们只是被动接受的居多,很少有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在参与的会计实训中,只是按照会计流程步骤教会学生们简单处理,对于涉及到的产销环节、怎么进行税务申报、如何解读和预判会计政策的走向都缺乏深入的引导,这样就会造成学生们综合处理能力较弱,遇到问题也不能举一反三处理,欠缺一定的灵活性。

(二)实践教学体系内容落实不到位

在会计实践教学活动中,各高校在遵循教育部制定的应用型本科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同时,针对每个学校的不同特点,设计出了适合自身的实践教学体系,把校内外实训有机结合,从会计单项操作到综合操作,从手工实训到会计电算化的运用等。由于校外实习单位财务数据的保密性,学生基本没有接触到核心账务的机会,只会做一些会计基础性工作,这对提高财务处理和财务分析判断能力没有多大的益处。

而且实习单位容纳会计实习生的数量有限,每个单位一般也就2-3个,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在校外的学习条件不充分的情况下,综合模拟实训的开展是当前各大高校会计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而校内的综合模拟实训虽然具有较强的仿真性,但与真实的社会环境还是有差别,达不到锻炼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效果。况且校内的单项实训注重章节内容和知识点的夯实,忽视综合操作技能的培养,注重会计核算能力的培养,忽视财务分析、管理型报表的编制等管理型实践,从而造成会计实践教学活动中教学体系内容没有充分执行到位,影响了实践教学活动的效果。

(三)实践教学软硬件更新不及时

和理论教学相比,会计实践教学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用于设置实训专用固定场所和购买专用实训软件。目前各高校普遍面临实验室建设和经费不足的问题,使得实验室学生容纳量有限,实验机器设备连轴周转使用,导致仪器设备陈旧老化加速,学生等待时间比上机操作时间还长;实训软件更新不及时,实训知识点落后于会计知识的更新,最后导致学生耐心消磨殆尽,在实践课堂上上网打发时间,影响了会计实践教学活动开展的效果。资金投入不足的原因有二,一是资金来源有限,二是资金分配存在重理轻文的现象,甚至有的以理科设置为主的院校,会计实践教学活动的经费预算几乎为零。

(四)实践教学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目前我国高校实践指导教师学历越来越来越高,但是普遍缺乏企事业单位实践经验。原因一方面是实践指导教师高校毕业后直接走上教师工作岗位,理论知识有余而会计实际操作经验不足,对学生进行实训指导时,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二是学校对于实践教学没有足够的重视,鲜少给予实训教师企业实践机会,整个实训过程全凭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摸索,导致教师威信下降,对学生的实训指导没有说服力,教学效果受到影响;三是实践教学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而现有的职称评定以科研成果为考核标准,导致教师投入到实践教学方面的精力有限。总之多方面的原因导致既精通会计理论知识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

三、完善应用型本科会计实践教学的措施

(一)准确定位教学目标

AECC关于会计教育的目标论述为:学校会计教育目的不在于训练学生在毕业时即成为一个专业人员,而在于培养他们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现代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逐步偏向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基于此,应用型本科会计实践教学活动旨在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勤于学习思考判擅长判断的能力和不断创新的能力。为了实现上述目标,要完成以下几方面的教学任务:一是培养学生从业岗位必须的操作技能,这种操作技能不仅包括会计实践操作能力,还包括日常办公软件的操作技能。二是培养学生判断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学以致用,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结合当下实践环境比较准确地分析和解决问题。三是通过实训实习,提供学生广泛接触社会的机会,培养学生适应社会、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团结协作精神,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情感和职业道德观念。

(二)落实实践教学体系内容

为了更好的实现会计实践教学的目的,提升会计实践教学的质量,应用型本科在单项实训和综合实训的基础上,还应该增加一些实践小科目,比如:财务管理实训、以及实训如何编制一个企业的预计资产负债表表、预计利润表、现金收支计划、资本预算的编制、企业投资项目计划编制、财务报表分析、如何强化企业内部控制能力等内容;通过这些实训,能够增强学生的实际处理能力,也有助于老师通过学生们实训环节的表现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更好的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辅导。其次还应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寻求校企合作,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实践教学内容不仅包括基本实践技能,还要实现从书本到现实,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

(三)改善实践教学条件

针对实践教学资金投入不足,实践设备仪器老化陈旧的现状,学校需要多方筹资,开源节流,妥善分配资金流向,加大实践教学投资力度,改善实践教学条件,使实验经费投入至少要满足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优关于实验教学经费标准的规定。及时更新实践教学软件,使其与会计理论知识的更新节奏同步;计算机服务网络及时升级换代,计算机从数量和质量上满足学生实践上机的需求;扩大实践教学场所的容纳量,给学生提供一个明亮宽敞舒心宜人的实践学习环境。

(四)培育双师型师资队伍

会计教育是一门社会性、实践性的学科,这就要求实践指导教师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会计实践经验。学校可鼓励老师在外兼职,通过兼职,提高其实践动手能力。其次还可以安排教师参加会计实训软件的培训,通过集中学习,教师可以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最后还可以聘请资深的财务总监、注册会计师等担任客座教授,定期给教师上培训课,课后加强电话联系沟通,及时就实践教学问题答疑解惑;还可以请他们从事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工作。

摘要:本文通过对武汉DH学院会计专业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负责人进行的问卷调查,明确了武汉DH学院会计实践教学的效果和社会对会计人才的能力需求,在此基础上分析目前中国应用型本科会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措施。

关键词:会计,实践教学,存在问题,完善对策

参考文献

[1]孙喜平.本科会计实践教学方案之优化[J].财会月刊,2013.

上一篇:小鬼当家小学四年级优秀作文下一篇:弟子规初中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