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2024-06-24

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桂林山水教学设计(精选7篇)

篇1: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桂林山水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媒体素材和课文有机的结合,使学生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2.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1.运用媒体素材、图文结合、品词析句、入情入境地朗读去体会。2.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

1.谈话:同学们,你们去过桂林吗?那可是个景色秀丽的地方。今天老师想带同学们一起去游一游。揭题:桂林山水甲天下。2.选择部分精彩图片和一段视频素材播放给学生观看,再让学生说说甲天下的“甲”是什么意思?

过渡语: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桂林山水》这篇课文,体会作家是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桂林山水,他主要赞美了桂林山水的哪些特点。

二、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浮现画面、再想想人们为什么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三、初读课文

1.出示桂林山水图、指导学生按照先局部后整体,先山水后其他的顺序观察画面、谈感受(水:平静、清澈;山:姿态万千;远处云雾迷蒙;近处小船、竹筏浮在江面)2.配乐范读全文、学生图文对照找出课文中与画面相对应的语句。3.按要求自读课文。

(1)字音读准,解决生字的字音、字形、字义。(2)质疑问难。

四、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出示课文插图,观察“漓江水”。思考:漓江的水到底与别处有什么不同呢?

多媒体演示“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同桌互谈感受。2.自读这一段,概括一下漓江的水的特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静、清、绿)

3.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描绘出来的?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①带着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自读揣摩。②指名读,并点评。③配乐有感情地朗读。

五、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文,出示课文插图,观察“桂林山”。

2.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概括桂林的山的特点)。3.小组交流,反馈。

4.全班交流自学成果,并解疑。

①体会“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屏障、危峰兀立、怪石嶙峋”。②多媒体展示桂林的山,再对比泰山和香山。③学生自己总结桂林山的特点(板书:奇、秀、险)。5.指导有感情的朗读,注意”啊”的读法不同 真奇“啊”读ya 真秀“啊”读wa 真险“啊”读na 2

六、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在欣赏了桂林的山水之后你有什么感受。2.走进课文,了解作者的感受。

3.读课文最后一段,你从这段话中感悟到了什么。

体会“画卷”“连绵不断的画卷”“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4.“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开头“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句照应,并有总括全文的作用。)5.此时,我们已被桂林山水的美丽、神奇所陶醉,带着对它的神往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三、总结、扩展 1.总结

我们一同领略了桂林山水的美好风光,体会到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名不虚传。

2.读了本课,你可能被桂林山水的美深深感染,可以试着吟一首诗或者写几句话,表达自己的感受。3.欣赏桂林山水的图片和视频。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写一段话介绍当地的一处风景,使读的人能了解这处景物的特点。(可以选用本课的句式或词语)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甲天下

水—— 静、清、绿 舟行碧波上

山—— 奇、秀、险 人在画中游

篇2: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唐梅芳

一、教学要求:

⒈通过朗读、背诵课文,了解桂林美丽的山水,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啊”的音变,读好比喻句及排比句。

⒊学习通过对看到的、感到的、想到的进行描写的方法,把句子写具体。

⒋学会本课10个生字,积累词语。重点理解“拔地而起”、“连绵不断”、“波澜壮阔”、“形态万千”、“危峰兀立”等词。

⒌背诵课文。

二、教学设计:

(一)首先从观察入手,整体观察感知“看图学文”中生动画面。并用一个短语描述多媒体提供优美的画面。做到“文情——图景”相结合。

(二)抓住重点文句品味语言美,体会语言的节奏美,读出桂林山水的景色美。

(三)通过读,品味精美佳句,想象文句以外的优美情景,体会桂林的美景。

三、教学重、难点:

通过朗读,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体会课文是如何把它们写具体的。根据句子结构及句式的特点把握语调及语速。掌握“啊”的读音。通过读和观景移情法,感受多媒体信息以及语言提供的想象情景,让学生尽情地品味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软件一个。

五、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教时

一、导入新课

⒈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出示),因此,我们乘着木船,荡舟漓江,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⒉“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

⒊下面,我们要随着作者的视线,一起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在“山”和“水”下作重点记号··)

二、教学过程 :

(一)放桂林山水的图片投影或录像片。看图,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向望。

1.启发谈话:(出示桂林山水美景的画面)你到过桂林,看到过那里的美丽景色吗?你从录像中看看那里的景色和别处有什么不同?

2.你看了这些录像能否赞一赞你眼前看到的桂林山水美景?(老师用“赞叹——描述”的方法作示范:桂林的山水多么迷人啊?让你好象走入仙境一般。)

3.老师分别出示多幅描绘漓江的水和桂林山的彩色图片,依照老师的方法赞一赞桂林山水。

(二)板题,读题。想想,你从课题知道这篇文章主要写什么的?(先写水,再写山,山水相融。)

(三)初学课文。出示自习提纲:

1.自由读全文,边读边在不理解的词上作“?”记号,在重要的词上标作“△”。

2.看看课文怎样围绕题目来写,再用一个句子说出每个小段的大意。

3.提出你不明白的地方。

(四)汇报自习情况。全文有四段:第一段写乘着船观赏桂林的山水。第二段写了漓江的水。第三段写了桂林的水。第四段写了桂林的山和水。

(五)师生讨论后小结:

1.初读完全文,你感到题目和课文内容有什么关系?(课文内容紧紧围绕题目的桂林中的“山”和“水”来写)

2.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呢?先总写什么?再分别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什么?全文的记叙顺序是“先——(先总起)再——(再分述)后——(后总结)”

(六)质疑:提出你不明白的地方。(别人提出不明白的地方,你也不明白,请在文中作上“——”和“?”记号。)

第二教时

一、教学内容:

1.能用一二句话,赞叹优美的画面。

2.通过读,能体会漓江水“静”、“清”、“绿”的三个特点。通过读和动手绘图,展示桂林山的“奇、秀、险”的三个。

3.进行创造性的想象,体会作者描绘漓江水特点的句式。并在此基础上,想象漓江水的“甜、凉”的特点,再进一步想象江岸上的野花的美。

4.学生能掌握“赞赏——描述”的句式。

二、教学过程 :

(一)、理解第一段,随文入景。

1.激发谈话:你们想去桂林游玩吗?为什么?课文的作者为什么去桂林游玩呢?课文的第一小段告诉了我们。请找出来。——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2.先理解“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再理解这个句子,用自己的话说说?(人们都这么说,桂林的山水风景是天下第一美的,我也禁不住来观赏观赏。)

3.读第一段。进一步启发谈话(播放多媒体教学软件:出现一幅桂林山水画卷,再出现文字和声音::人们都说桂林的山水甲天下,真是这样吗?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们也随作者乘着木船沿着漓江,一起去观赏桂林的山水吧!)

(二)、理解第二段,依图学文,读文披情。1.桂林的山水天下闻名,看了下面的几幅图景,你觉得这里的景色如何?

(边讲边品读,播放多媒体教学软件,分别三幅桂林山水画面,出现文字和声音:(1)漓江的水真静啊!(2)漓江的水真清啊!(3)漓江的水真绿啊!)

2.桂林的山水这么美,就让我们划着船桨去观赏这里的美景吧!

3.我们和作者一同乘坐在木船上,首先,最吸引我们的是什么地方景色?(是眼前的“水”把作者吸引住了。)

4.先看图,再读第二段,看看漓江的水怎样美,主要的特点是什么?(大家读书时要学会抓住主要的意思,用“△”画出桂林“水”特点的词语)

5.学生汇报:找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静、清、绿。

6.老师出示带点的几个词进行比较,说说哪个词让人感到漓江的水是那么美,作者是赞不绝口,禁不住脱口而出的?

(1)漓江的水真静啊!

(2)漓江的水好静啊!

(3)漓江的水很静啊!

以上几句中的“真”“好”“很”哪个好?“真”程度更深。“真”字还可以怎样说——非常非常,多么。

7.读好“真”,应读重点,声调要稍提高。反复品读:漓江的水真静啊!作者看到这么清静的水,赞不绝口,接着,描写出漓江的水静得如何。我们把作者用的这种方法叫做“赞赏——描述”。

(三)进一步体会重点词句,朗读指导,读出你在游玩时所见美景的喜悦心情。

(用以上的多媒体软件范读录音作朗读指导: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

1.读,体会重点词句:真静啊,是说的水怎么样——还可以怎样说出这层意思,这层感受?(漓江的水很静很静,漓江的水是多么地静啊„„)

2.让学生仿照词语重叠的方法说出对赞美漓江水的感受:真清啊,真绿啊„„

3.老师朗读示范学生试读: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念轻声,稍拖长声音,然后把声音压平;“清”字先向上扬一点,再轻轻拖一下;绿,是很美的,同学们试着念出美的意思来。

4.师生或男女学生互为引读,读出很惊喜的感情。如:师——漓江的水真静啊!生——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5.在读与体会重点句子中相机理解“无瑕的翡翠”等词的含义。

(四)进行创造性联想的训练。这么美的景色,你怎样“观赏”呢?

1.出示“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读后理出:“赞赏——描述”。

2.谈话创设情景:你看到漓江的水这么“静”这么“清”这么“绿”,你站在木船上,停下手中木桨,你想干什么?(启发:望着这清凌凌的碧绿的江水,我真想——(用双手掬成一个勺子;跳下水中;用双手掬水洗一洗脸)你会有怎样的感觉呢? 老师出示:漓江的水真()啊!()得„„

▲拟定学生1:我把一掬水泼在脸上,漓江的水真凉爽啊!凉爽得让你感受到脸上放了冰琪琳。

▲拟定学生2:漓江的水真明净啊!明净得像„„

▲拟定学生3:我摇着双桨,那“泼——泼——”的水声真好听„„

3.图象创设情景:出示“象山图”请注意观察,你们看看,这头“象”把长长的鼻子伸进了清凌凌的水中,这头“象”会想什么,说什么呢?

▲拟定学生1:看着清凌凌的江水,我真想跳到江中,玩耍玩耍!„„

▲ 拟定学生2:漓江的水真甜啊„„让你感受到像吃了西瓜那样舒服。

▲ 播放多媒体软件:一幅“象山图”出现,再出现文字和声音:漓江的水真甜啊!

(五)进一步体会漓江水的特点。小结:你刚才随作者到了漓江,你是观赏,还是玩赏了漓江的水?为什么?

{ 播放多媒体软件:出现两幅人们在水中玩耍的情景,再出现文字和声音:漓江的水真凉爽啊!}

(六)先小结文上的学习方法,再理解第三段,体会桂林的山的特点。

1.想一想,刚才我们是怎样玩赏漓江的水的美景的?(先看图,进入佳景;读文句,品味佳景;后想象,玩赏佳景。小结后老师板书。)

2.准备怎样游玩桂林的山水? 3.老师出示描绘桂林山的图景。再用一个句子赞一赞图描绘的桂林的山。

4.将桂林的山的三个特点画出,老师出示描写桂林山的三个特点的词语: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还可以怎样说,说出这种感受。仿照刚才读“静”“清”“绿”的方法,怎样读,读出很“奇”、很“秀”、很“险”的感受来。(奇,先把声调提稍高,随后读得轻而平;秀,可读得平稳一点,重音停顿稍久一点;险,先要提高声调读得稍短促。)

5.按“赞赏——描述”引读。采用多种形式,读出你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

{ 边读边出示多媒体软件:出现三幅图,分别再现文字和声音:(1)桂林的山真奇啊!(2)桂林的山真秀啊!(3)桂林的山真险啊!} 6.创设情景,玩赏佳景。

(1)看图说“奇”:先出示一幅象山图,你看,一头巨大的象来到江边,它在干什么,请用“赞赏——描述”想象佳景。

▲拟定学生1:桂林的象山真奇啊,它来到江边,津津有味地喝着甜美的江水。

(2)再出示一幅骆驼山图,你看,这头巨大的骆驼蹲在山上,在四面张望,它在看什么?

(3)你看到这么神奇的山,你会怎样做,怎样“玩赏”?老师启发后,说一说:

(4)你能否拿出你的照相机,拍下这一幅幅精美的画卷;你是否拿出你的录象机,拍下这连绵不断的画卷。(5)老师出示一幅图:一座高耸直立的山峰,你正站在山脚下,有什么感觉?

▲拟定学生1:桂林的山真险啊,好象就要倒下„„

▲拟定学生2:桂林的山真高啊,好象一支巨大的笔,直插云霄„„

(6)老师出示“形态万千”、“奇峰罗列”、“怪石嶙峋”请拿出你们的画板来吧?选一个画出来,带回去作个纪念。

(七)小结写作方法:

1.刚才,我们和作者一起,按从近到远的顺序“观赏”了桂林的山水,我们好象走进了什么地方?

2.作者在漓江上乘舟观赏桂林的山水。为什么不一开始就写“水”,而要写大海和西湖的水?什么写“山”时,要先写泰山和香山?(这里用对比的方法,更突出了桂林山水的特点。)

第三教时

一、教学内容:

1.继续学习第四段,进一步体会桂林山和水合一的天然美景。

2.总结全文,读背第二段,品味桂林山水的美。

3.读背第三段。

二、教学过程 :

(一)学习第四段。

1.个别读,想一想,在第四段中,哪句是总结桂林山水美景的。为什么说这段是总结段呢? 2.出示图,理解:“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影着这样的山”这样的山,指什么样的山,这样的水是怎么样的水?回忆上一节课讲的内容。

3.再进一步启发:不但是那么“奇”、“秀”“险”的山,你再仔细看看,山中还有什么——云雾迷茫、绿树红花,江面上呢——竹筏小舟。想想吧,这里不是好象进入仙境吗?

4.齐读:这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5.通过图来指导朗读,并熟读成诵。

(二)总结

⒈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述了桂林美丽的山水,写下了自己观赏桂林山水的真切感受,抒发了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⒉让我们齐读课文

(三)利用板书,指导背诵。桂

赞赏——描述

总述:

甲天下?——观 赏 先看图,进入佳景; 水(静、清、绿)品文句,欣赏佳景;

分述 :后想象,玩赏佳景 山(奇、秀、险)总结: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四)完成课后练习

⒈指导课后练习二:

例中的第一分句是概述,第二分句是用补充说明的方法写具体,即“清得”怎么样。两个小题分别要求写出“黑得怎么样”和“干净得怎么样”。如:“黑得伸手不见五指”“黑得看不见屋内的陈设”;“干净得看不见一张纸屑”等。

⒉完成其他练习

(五)布置作业

⒈背诵课文。

篇3:小学语文《桂林山水》教案设计

(1) 小学学科:语文。

(2) 课时:两课时。

二、教材分析

《桂林山水》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按总—分—总的写法, 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 以优美的语言, 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美景, 表达了作者对桂林山水自然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难点: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 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准备:初读课文, 了解课文大意, 标画出自然段;自学生字新词, 读准字音, 理解词意。

设计说明:本课教学, 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树立“教是为了学”的观念。在重视改进教法的同时, 更要重视学法的指导;在让学生“学会”的同时, 更要指导学生“会学”。本课教学, 要重视语言文字的学习。抓好语言文字的训练, 做到因道学文, 以文悟道, 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言文字课。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启发谈话,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一定喜欢旅游吧, 现在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桂林, 看看那里的山水。桂林是我国广西的一座美丽的城市, 也是著名的游览胜地。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前往参观旅游。为什么呢?因为桂林山水素有“甲天下”的美称 (出示多媒体课件, 边看边思:桂林山水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

(二) 切入中心, 突出重点, 教给方法

1.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齐读, 提问:谁知道文章中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呢 (桂林山水的美居天下第一) ?这里“甲”是什么意思?和全文存在什么关系?

过渡句: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 我们就随着作者陈淼先生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去领略一下桂林的美丽景色吧!

2.作业

(1) 朗读课文, 把你认为好的词句, 抄在本子上并且背下来。

(2) 阅读与本文类似的写景的有关“桂林山水”的文章。

第二课时

(一) 检查复习, 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桂林山水, 共同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 畅游桂林山水。

(二) 抓重点, 读课文

重点指导品读二、三两个自然段。

1.品读第二自然段

(1) 请大家一边读一边画出描写漓江的水的特点的词语, 用直线画出具体描写的句子, 一边读一边想象桂林水的美。

(2) 作者写漓江水之前为什么要写到大海和西湖呢?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波澜壮阔、水平如镜) ?教师运用多媒体播放大海和西湖的照片, 使学生进一步地理解这两个词语。

师:我们继续来学习描写漓江的水的特点的三个分句。

教师提问:这几个分句各写出了水的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静、清、绿) , 再读“漓江的水真静啊, 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 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从哪方面突出了“静”? (生答:感觉) ;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从哪方面突出了“清” (生答:视觉)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生答:这样写能使我们进一步感受到漓江的水静、清的特点。) ?

教师继续提问:谁能描述一下我们平常的水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议论, 这两种水一对比使学生清晰地感受出桂林漓江的水静和清的特点。

最后, 学习“绿”的特点, 先让学生齐读这个句子, 教师提出问题:无瑕的翡翠是什么意思?怎么理解 (生答:无暇是没有瑕疵) ?教师用多媒体出示翡翠的图片, 用翡翠比喻漓江水的特点, 可见漓江水具有什么特点 (生答:绿) ?

2.指导朗读

采用研读法, 即该怎样读, 为什么这样读, 让学生真正做到由感而发。描写漓江水特点的句子, 读时语气要缓, 要轻。“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读得稍重些即可, 不要过分强调重音, 以免使得整体不和谐。“静”字读得稍慢, “清”略显示轻快, “绿”读得更加明快。读这一段, 整体感觉轻缓, 富有起伏。

指名读——师生评价 (问:这里为什么这样读?怎样读更能体现漓江水的这一特点呢?你认为他哪里读得好, 请说说理由。你能试一试吗?评价中穿插自由读、指名读、范读等形式的朗读) ——自由读想象体会漓江水之美。

3.仿写句子

(1) 公园里的花真美呀, 美得……

(2) 会场里真静啊, 静得……

(3) 以“漓江真美啊!”作为总起句,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说段写段。

及时运用课堂上刚刚学过的句式, 很好地做到了知识的迁移, 把课内和课外的知识更好地结合起来。

通过刚才对这一段的学习, 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了桂林水的静、清、绿的特点, 特别是通过图文对照, 仿佛自己正置身于桂林, 看到了桂林水的美, 激发了学生们对桂林山水的热爱之情, 同时, 进一步激发了学生们对祖国壮丽山河的无比赞叹之情。还让学生学到了读段的方法和写的练习。

4.学习第三自然段

(1) 比较二、三两段, 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让学生比较衬托的写法并注意分号的用法。

(2) 把教学重点放在理解词语的意思上。借助多媒体课件播放老人山、骆驼山、巨象山, 让学生形象地感受桂林山的奇的特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从而加深学生对桂林山的美的感受和热爱。

(3) 多媒体放映桂林的山的资料。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想象力的丰富, 用词的精妙之处, 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4) 运用多媒体课件,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并选一座山峰, 发挥想象说话。

5.学习第四自然段

以读代讲, 理解“舟行碧波上, 人在画中游”的意境。

(三) 研讨写法

这样的美景可以说在天下是绝无仅有的, 所以, 在文章的第一段才说“桂林山甲天下”。引出本文的写法。

第一段总的说人们赞美桂林山水甲天下;第二、三两段分别描写漓江水、桂林山, 并抓住了水静、清、绿的特点和山奇、秀、险的特点;最后将桂林的山水联系起来, 突出桂林的山水美如画。

(总—分—总)

(四) 朗读全文, 整体背诵

(1) 在了解句与句关系的基础上, 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练习背诵。

(2) 了解自然段之间的关系及自然段与全文之间的关系, 练习背诵全文。

(五) 总结方法, 自学感悟

思考题:从哪些词句中能看出桂林的山美得“甲天下”?课文写了桂林山的哪些特点?用什么方法写的?

自学后讨论, 教师引导, 结合进行朗读指导, 明确:

(1) 作者先用“比较”的方法写出桂林的山胜过泰山和香山, 说明桂林的山“甲天下”。

(2) 再用生动的比喻描写出桂林的山“奇” (结合看图, 理解“像老人, 像巨象, 像骆驼, 并理解“奇峰罗列, 形态万千”的词意) 。

(3) 同样, 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描写桂林的山“秀” (结合看图解释:翠绿的屏障) 。

(4) 桂林的山很“险”, 抓“危峰兀立”, “怪石嶙峋”等词语, 领会山势之险。

(5) 结合学习比喻句, 分别说出在这些比喻句中各把什么比作什么?

(6) 反复诵读课文, 特别注意三个“啊”的读音:真奇啊 (ya) , 真秀啊 (wa) , 真险啊 (na) 。

(六) 布置作业

(1) 完成“思考?练习3”抄写句子, 注意分号的用法。

要求:以标点为标志, 看半句抄半句, 不可看一个字词写一字词;格式要正确, 字迹要工整;想想分号的用法 (长句子中有三个并列的分句, 每个分句中已经用了逗号, 并列的分句之间要用分号。这样, 可以把一个个意思分得很清楚) 。

(2) 背诵课文。

摘要:《桂林山水》是一篇精读课文。在以往教学方法的基础上, 辅以多媒体手段的运用, 扫除学生的认识盲区, 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篇4: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题

一、借助拼音拐杖

1.前面是谁?按拼音写词,再邀他一起走吧!

qín láo()的大爷dǎlāo( )着随fàn làn()的洪水jūnyún()piāo fú()在河面上的shū cài()叶。

2.朋友还有其他叫法呢,按拼音组词进行区别。

系xì()鲜xiān()

jì( )xiǎn()

二、感知祖国文字

1.为加下划线的字选择合适的意思。

(A.第一位;B.帽子;C.像帽子的东西)

茅庐(A.照管;B.拜访;C.看)

2.上车可别坐错了位置哟,用“怜”组不同的词,再帮它们找个合适的座位。

①这个穷苦的小孩真()!

②我们决不能()那些恶人。

三、积累运用词语

1.朋友丢了东西,帮他补上。

循()蹈() ()砍()伐

身先()()慕名()()

惊()骇()()山()岭

2.车上来了几位拳击手,帮这几位朋友找相反的训练对手。

①我们要自觉()各项制度,决不能违犯

②过去,张虎不爱卫生,同学们都讨厌他;现在改了,大家都()他了。

四、句子集会演练

1.趁乘车的空闲玩个“变相”魔术吧,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格罗培斯设计出最佳路径。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

②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为句子减肥:___________________

2.你会模仿吗?来一个模仿秀吧!

①虽然我一直没有学到公冶长的本领,但是跟鸟儿建立了异常深厚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实践拓展

1.我知道《三国演义》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有_____________等。我最佩服的人是_____________,因为他_____________。

2.班级活动遇到难题,我要求大家一起想办法,就用格言“_____________”来说服大家。

3. 从6月1日起,我国限制使用塑料方便袋。你怎样看待这一决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明上树掏鸟蛋,你看见了,会怎样和他对话?

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课内阅读评价

1.本学期,我们欣赏了竺可桢爷爷关注的________、格罗培斯设计的________;认识了《三顾茅庐》的________、孙中山的秘书及夫人________;通过《特殊的葬礼》明白了________的重要,从《苹果里的“五角星”》知道了________……收获可真不少!

2.《江南春》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的作品。诗中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最能引起人们遐 想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天鹅的故事》完成阅读理解。

这时,别的天鹅似乎被这一举动惊住了。它们呆呆地站在那里,瞧着这位“破冰勇士”。只听得“嚓——嚓——”,冰层裂开了一条小缝,接着又裂开了一条……冰面终于塌陷了,出现了一个小的冰窟窿。这位顽强的“破冰勇士”沿着冰窟窿的边缘继续扑打着,水面在慢慢地扩大。有几只天鹅来帮忙了,很快整群天鹅,大约百十来只,都投入了破冰工作。它们干得那样齐心,那样欢快!水面在迅速地扩大着。湖面上不时传来阵阵“克噜——克哩——克哩”的叫声,就像那激动人心的劳动号子:“兄弟们哪,加油!齐心干哪,加油!”

①“呆呆地”写出了什么情景?

②冰面变化的过程是:裂开一条小缝→_______ →_______→_______,从侧面写出了老天鹅是在_______。

③参加破冰的天鹅越来越多,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把天鹅的声音比做_________,形象地写出了破冰场面_________。⑤为什么把老天鹅称为“破冰勇士”?

七、课外欣赏

华佗的“五禽戏”

华佗是我国东汉末年的大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为充实和丰富我国古代医学宝库,作出了重大贡献。

华佗不仅精通医术,而且非常重视体育锻炼对人的健康作用。有一次,华佗正在书房里读书,见一小孩把住门闩来回晃荡,他立即想到古书上“户枢不蠹,流水不腐”的话,人为什么不也这样天天运动,让气血流通呢?后来,华佗参考了“导引术”(全面锻炼身体的方法),编出了一套锻炼身体的拳法,名叫“五禽戏”。这种体育运动就是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禽兽运动姿态的体操,可以使周身关节、脊背、腰部、四肢都得到舒展。

华佗的弟子吴普,由于几十年坚持做“五禽戏”,活到九十多岁,仍然步履轻捷,耳聪目明,牙齿坚固。可见“五禽戏”是行之有效的健身体操。

1. “枢”指门上的转轴;“蠹”是蛀。结合上下文理解“户枢不蠹,流水不腐” 。

2. 华佗由门闩晃荡联想到了什么?

3. “五禽戏”是华佗观察了哪些动物的运动姿态后发明并编出的拳法?

4.从哪里可以看出“五禽戏”有益身体健康?

篇5: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吉水县城南小学刘云明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玩耍、无暇、波澜壮阔”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及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能试着仿写。

3、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通过朗读品味,感受桂林山水之美,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流程: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拓展总结——达标检测

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明确目标。

1、播放多媒体课件情景导入:

2、桂林山水

2、明确学习目标:①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玩耍、无暇、波澜壮阔”等词语。②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自主学习

1、先自主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2、再对子交流学习重点词意思。

无暇、波澜壮阔 水平如镜峰峦雄伟拔地而起

3、分小组展示课文中的生字词,学生进行学习。其它小组学生进行点评

三、合作探究

自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合作探究下面问题:

桂林山水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我理清了文章的条理:课文先以_________________为总起句,概括了桂林山水的景色堪称天下第一;接着具体写了漓江水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和桂林山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最后以_____________________诗总结全文,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桂林山水的赞美之情.四、拓展总结:略

五、达标检测

1、看拼音,写词语

wúxiápāndēngtàishānluò tuo

()()()()Píng zhàngbō lán zhuàng kuòfēng luán xióng wěi

()()()

2、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第二课时

一、导入明确目标

1、激情导入,出示多媒体课件。

2、明确目标: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②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能试着仿写。③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自主学习

自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试互背课文。

三、合作探究,出示多媒体课件。

1、小组合作,探究新知

①桂林山水是什么样子?你想用文中的哪一句话来概括?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②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读第二自然段,画出描写漓江水特点的词语。

2、展示交流:静、清、绿。教师出示重点句子,引导学生感情朗读,感悟写法。(出示多媒体课件)

3、展示点评:让生试着用先感叹再描述的句式,说说漓江水的其它特点。

4、教师总结学习方法:体会特点,感情朗读,感悟写法,想象仿写 5仿照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三、四自然段,并小组合作探究体会桂林的山的特点和桂林山水的特点,6、指一小组有感情地读第四自然段,其余小组同学闭眼想象这幅画卷描绘的景象,教师适时点拨,小结全文,升华主题。

7、分小组有感情朗读、引导背诵全文,深入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

四、拓展总结

1、桂林的山水真美啊!同学们你们还知祖国的山水和她一样的美吗?

2、学了这篇课文你的体会是什么?

3、总结:这篇课文,按总分总的顺序,运用对比、排比、比喻的写法把文章写得生动形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我们更应把这课学到的描写景物的方法运用到我们今后的写作当中去,让我们的作文写得更好。

五、达标检测

1、词语补充完整。

波()壮阔水平如()峰()雄伟

()地而起危峰()立奇峰罗()

2、请仿照例句为你熟悉的景色写一段话。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附:板书 总起桂林山水甲天下

桂林漓江水静、清、绿

山水分述桂林山奇、秀、险

篇6: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桂林山水

教学目标、通过自主学习,认识生字、新词。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背诵文。

3、读中入景,读中悟情,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水的美,感受文的语言美。

4、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漓江江水、桂林山水独特的美。

教学难点

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桂林山水的挂图或有关录象等。学生外出旅游拍的风景照。

二次备

预习题纲、初读文,结合后习题理清文思路。

2、圈划生字新词,解决疑难词语。

第一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同学们,老师布置大家前收集、阅读了有关描写祖国自然景观的,想一想:哪处景色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说出来和大家分享。

2今天,我们来欣赏桂林山水。播放配乐多媒体或出示挂图,然后让学生谈感受。

3导读文第一自然段,提问:“甲天下”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二、自读交流,感悟语言

1自由读文,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浮现画面,读完后,同座交流,谈谈各自的感受。

2组织交流,各自谈体会。

3结合学生的感受,学习文第二自然段。

观察图画、投影或录像中漓江的水;或者用多媒体,先后配乐展示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和漓江的水。问: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呢?

自由练习朗读,然后指名读,教师相机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漓江水的静、清、绿。

齐读文,提问:漓江的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那桂林的山又有什么特点呢?

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或录像,同时配乐教师范读;或用多媒体,先后播放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和桂林的山,并同步配乐朗读文。

自由练习朗读,然后组织朗读比赛,结合赛前提建议、赛后评议,教师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桂林山的奇、秀、险。

指名配乐朗读。

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同时出现第四自然段的文字,教师由“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导读文。或者多媒体展示游客乘竹筏畅游桂林山水的动画,同时出现文字。

引导学生质疑。

引导朗读、感悟、解疑。重点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再读第四自然段,引导读出陶醉之感。

三、自主质疑,拓展延伸

1自由读文,边读边想,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记下来。

2分小组交流,然后小组代表汇报小组内还没有解决的问题。

3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一般可采用以下三种处理方法,一是利用集体交流,即时解决;二是存疑,第二时相机解决;三是引导学生阅读有关外书籍。

4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文,把你喜欢的词语在书上画下来,抄在本子上;

阅读有关描写“大海”“西湖”“泰山”“香山”的,并把你最喜欢的一段摘抄下来;

阅读其他有关“桂林山水”的。

第二时

一、检查复习,整体导入

1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2让我们也走进这连绵不断的画卷,畅游桂林的山水。

二、自由选择,品读文

1考:文是怎样描写桂林山水的特点的?

2赏,抓住重点指导品读二、三两个自然段。

品读第二自然段。

朗读这段的第二句话,然后根据学生收集的资料,引进其他有关描写漓江的片断。

比较阅读,引导学生体会以下三点: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静”;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清”;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突出漓江的水绿的纯净可爱。

出示挂图,放映投影片或录像,以“漓江真美啊!”作为总起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说段写段。

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怎么背下来,然后指导背诵。

品读第三自然段。

朗读文的第二句话,然后引进有关描写桂林的山的资料。

比较阅读,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想象的丰富,用词之精妙。

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选一座山峰,发挥想象说话。

比较二、三两段,找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感悟比较衬托的写法并注意分号的用法,然后指导背诵第三自然段。

三、朗读全文,整体背诵

1自由读文,思考文是怎样描写桂林山水的。

2练习背诵。

3提示线索,全班背诵文。

四、转换角色,运用语言

1同学们,桂林山水如此美丽,大家都很喜欢吧,游完了桂林山水,我相信你一定也想赞美桂林山水。

喜爱书法的同学可以把赞美的话写在书里的插图上,也就是题词,别忘了签名;喜欢说说的同学可以选择图上象鼻山这一景点,练练怎么做导游;喜欢创造的同学可以给桂林设计旅游广告词。

篇7: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如果有人来到我们家乡南通,问我们南通有哪些风景优美的地方?你准备怎么介绍?(利用学生的经历导入:对祖国的热爱应从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开始。)

美丽的家乡仅是我们祖国秀丽河山的一角。在祖国的大地上有许多名山大川。(板书:名山大川)

你们去过哪些名山大川?没去过听说过的也行。(从家乡的山水想到祖国的名山大川,逐一拓展。)

你们听说过桂林吗?(指地图)桂林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你们有人去过吗?桂林山水比起你们刚才说的这些名山大川来更有一番独特的美。所以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甲”是什么意思?(板书:甲)甲是第一位的,超过其他的。桂林山水天下第一。

二、描述,带入情境

1.桂林山水这么美,你们想去游览一番吗?那现在就让我们作一次假想旅行。我们坐上飞机,很快就到了桂林,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山光水色,就像一幅美丽的图画,你们看—— 2.出示图画(插图或放大插图)

3.现在老师给你们做导游,来介绍桂林山水。

三、范读课文(老师担当导游,范读课文成了导游的介绍,学生备感亲切。)

四、自学课文,理清层次

概括出每一节的主要内容。

学生讨论后板书:

五、讲读课文(第二节)

1.观察图画。我们先看看漓江的水。漓江的水怎么美? 2.教学“观赏”。刚才我们愉快地看着,享受着大自然的美。(利用学生的真实感受教学词语,生动而真切。)可以用什么词?(欣赏)还有呢?(观赏)“观赏”也是“欣赏”的意思。我们常常说“欣赏美景”“欣赏音乐”,可以是“看”,也可以是不用眼睛看。而“观赏”一定要“看”,也就是通过“看”去欣赏,这个词中,哪个字包含“看”的意思?(观)所以我们就不能说“观赏音乐”。3.学生自学。

指导:小朋友自学课文,一定要学会抓住最主要的。漓江的水怎么美?把主要特点抓住。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静清绿)

4.为了让学生体会句式的整齐,排比的作用,组织安排一系列训练。

“漓江的水,静、清、绿”,同学们想一想:在静、清、绿之间用什么联接词,就可组成句子?

例句:漓江的水既静又清还绿。

漓江的水不但静而且清还很绿。

漓江的水又静又清又绿。

其实这一句就是这一个小节的概括。这样概括地写一句,能使我们感受到漓江的美吗?如果把“静、清、绿”这三个形容词重叠一下,你感觉怎么样?句子该怎么说?

漓江的水静静的。

漓江的水清清的。

漓江的水绿绿的。

指点:词语一重叠,程度加深了一些,但还不具体。我们看着漓江的水不禁赞叹起来,如果使它变成感叹旬,句子应该怎样组织排列?

例句: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

漓江的水真绿啊!

书上就是用感叹句。这样写,语气是加强了一些,但是漓江的水静得怎么样,清得怎么样,绿得怎么样,我们能感受到吗?课文是怎么写的呢?

(通过一系列语言训练的铺垫,来体会课文的语感,体会漓江之美。)

指点:漓江的三个特点,都在感叹句后面补充说明了。补充说明者隄用“得”。

(指导朗读,结合示范。)

“真静„„啊”,轻轻地拖长声音,给人静的感觉。

“真清啊”,声音稍稍提高些,但又读得很轻,好像看到江底的沙石。

“真绿啊”,声音响些,饱满些,给人明快的感觉。

齐读。

指点:这样写就具体了,而且给我们美的感觉。

6.理解“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那是一种怎样的意境。

启发想象进一步带人情境:漓江畔,有好些小船正等着我们呢!老师和你们一起坐上小船,现在我们一起乘着小船,轻轻地摇荡在漓江上,这就是“荡舟漓江”。我们眯着眼,看着这图画想象一下,漓江的水怎么静?体会一下“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是什么情景?

一起轻轻地用鼻哼唱《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曲子,看哪些同学仿佛真的到了漓江。

学生听着音乐观察、想象片刻。(音乐、图画加上教师的语言描述,促使学生多种感官兴奋,音乐的旋律丰富了视觉的感受,教师的语言又支配着学生想象的所在,从而把学生带人漓江畔的情境中,充分体验到漓江的宁静。)

你们还记得表示水流的声音的词吗?(潺潺、淙淙、哗哗、叮咚叮咚)

听一听,你们听见了漓江水流动的哗哗的声音了吗?听到叮咚叮咚的流水声吗?“潺潺的”呢?“淙淙的”呢?

看一看,你们感觉到漓江水在流动吗?听不到,好静啊!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你只觉得船在向前移。

轻声齐读: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7.现在我们从船上往下看,仿佛看到了什么?

8.现在让我们抬起头,放眼望去,漓江的水该多绿啊!(引导看图)书上打了个什么比方?翡翠“就是绿色的玉石,这块玉石上有斑点吗?从哪个词看出?

(指点:“无瑕”,“瑕”是玉上的斑点。)

9.老师、学生轮读这三句话,老师读每一分句的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

10.读了以后更觉漓江美,文章也写得美,所以我们爱读。如果还是这些内容,老师把它重新排列一下,效果会怎么样呢?你们体会一下。(引导学生比较,体会排比句的作用)

老师读另外组成的句式不整齐的一段话: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也很清,连江底的沙石也看得见。漓江的水绿得非常可爱,简直像一块无瑕的翡翠。”

我们再一齐把课文上的句子读一读,大家比一比,想一想有什么不同。

这三个分句都是写漓江的美,课文就是把这些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排成结构相同或者相似的一串句子,加强语势,给人的印象鲜明、深刻。这样的句子就叫排比句。(结合教给知识。)

齐读。(女生读第一分句;男生读第二分句;男女生齐读第三分句,逐渐加强语气,进一步体会排比句的作用。)

11.讲分号。这三个分句是并列的,所以中间是分号,停顿和句号差不多。12.指点烘托的手法。

第二节一开始,如果就说“漓江的水真静啊”,不是和第一节联系得很紧密吗,为什么要说“我们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欣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波澜壮阔”——是雄伟壮丽的美。,“水平如镜”——是宁静柔和的美。

两者都很美。然后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起什么作用?想一想和中心有什么关系?

(突出桂林的水甲天下。)

突出了哪一个字?(“甲”)

指导读。重点在哪儿?(“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那该怎么读呢?听老师的两种读法。

第一种:老师先用赞美的语调读,突出大海和西湖的美;

第二种:用轻缓的语气读大海和西湖的句子,然后强调“却从没有见过漓江这样的水”。

你们觉得哪一种读法恰当?(提示层次:先说没有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再说漓江的水怎么美,写出漓江的水的特点。)

齐读一、二两小节。

六、语言训练

出示:“我爱长江、西湖和家乡的小河。”谁能把这个句子改成排比句。

第一步(不加附加成分):我爱长江,我爱西湖,我更爱家乡的小河。

第二步(加修饰语):我爱浩荡的长江,我爱明镜般的西湖,我更爱家乡弯弯曲曲的小河。

七、学生自学第三节

桂林的山怎么美呢?同学们自己看看图,读读课文。(要求边读边做下列记号:表示疑问的?,分层次标ll,重要词语标„„,好词佳句标△。指名一同学到抄好这一段课文的黑板上做记号)

第二课时

一、继续上一课的自学

导语:桂林的山不需要攀登,我们坐在漓江的小船上就看到江边一座一座的山,那些山可奇特呢。读了课文你们是不是看到那些山。上一课大家自学了这一段课文,有疑问可以提出来。

1.提示疑问,释疑。

2.用简笔画创设情境,在感受桂林山的奇特的形象之中引导学生理解词语。

教师边说边作简笔画:

△我们来到桂林会看到这样的山,你们说这座山像什么?你猜老人可能在做什么?

△在桂林,我们也会看到这样的山,你们看这山有点像什么?骆驼可能在做什么?

△在桂林,我们还会看到这样的山。你们看,这山像什么?大象站在漓江边想做什么?

(以上三个图形逐一画出,组成一幅画,如下图。)化很多,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形态万千)“万千”表示变化很多。(教学词语从具体到抽象。)

△这一座座形态万千,奇特的山峰分开排列叫什么?(奇峰罗列)“奇峰罗列”中哪个字眼表示“分开”?(“罗”)

△一座座分开排列,又可以用什么词形容?(各不相连)一座座的山高高的各不相连,好像从地上拔起来,就叫兰“拔地而起”。

△在桂林也有很高的山,陡峭的山峰非常险峻,书上说“危峰兀立”,这个“危”是什么意思?是“危险”的“危”吗?字典上有三种解释取哪一种恰切。

(出示小黑板,结合指导学生在查字典中学会根据整个词语的意思,选择恰当的词义。危:1.不安全;2.损害;3.高的、陡的)(随手画图)

△在这些形态万千的奇峰中,有许多怪石叠在一起这就叫“怪石嶙峋”,如果是一块两块怪石能叫“嶙峋”吗?一定要怪石重叠才叫“怪石嶙峋”。

二、自学课文

提出要求,词语的意思懂了,再读课文,要求能用上一课学习第二节的方法来自学第三节,然后要你们自己讲书。1.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2.桂林的山的特点怎么写。

学生自学,准备讲书,也可同桌商量。

三、学生讲书

讲书要点:①桂林的山用排比句写出,有三个特点:奇、秀、险。②先说桂林的山“奇”,课文中用一串比喻,“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写出桂林山的奇特。③再说桂林山的“秀”“险”,(指名上来指着图讲)分别说明“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艳丽”“倒映水中”“危峰兀立”“怪石嶙峋”。④最后,指出课文上用“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烘托出桂林的山甲天下。指名讲后,启发其他学生纠正补充。

四、齐读课文第三节

五、欣赏最后一节

描述:我们游览了漓江的水,又观赏了桂林的山,课文最后一节,写出了我们游览的感受,这一节写得很美,让我们欣赏阅读,说说这一节文字哪儿写得好。

学生自学,学习鉴赏。1.讨论: 2.欣赏要点:

从山——水;从水——山,相互映衬;从空中——山间——江上,写得很有层次;从云雾迷蒙——绿树开花——竹筏小舟.由静——动,而且写了色彩,更觉得桂林山水的美。把桂林山水比成“连绵不断的画卷”更觉桂林山水美不胜收。最后引用“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结束全文,增添了文章的诗情画意,并给读者留下了许多余味。3.指名读,齐读。

六、朗读全文

七、总结性训练(凭借情境进行语言训练)

桂林山水如此秀丽,当我们游览结束的时候,如果我们登上桂林市郊的叠彩山,那么桂林的山山水水就在我们脚下,这时你想说什么?(引导学生抒发情感,并结合进行语言训练。)

桂林的山水,就是祖国山河的一部分,你由此又想到什么?“山水”的近义词有哪些?(河山、山河、山川、江山)可以加上哪些词组成词组。(引导多种组合)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你能从这些词组选出一组,用来赞美祖国的锦绣河山吗?为了强调也可用反问句。

例句:我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上一篇:小学生春天来了满分作文下一篇:计算机教学计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