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象棋计划总结

2024-06-02

国际象棋计划总结(精选8篇)

篇1:国际象棋计划总结

国际象棋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为了丰富学生的校园活动,学校特设立国际象棋兴趣小组,开展的时间是每周的星期三下午第三、四节课,对象是七、八年级的学生。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棋盘,了解一些简单的国际象棋术语,知道它们所表达的意思;掌握不同棋子的子力价值,了解对局中兑子的基本方法,熟练掌握它们走法和吃子,认识全盘棋的走法,会比较完整地下一盘棋,能和同学,朋友或家长对弈。

2.初步掌握棋谱的记录方法,会看棋谱,能按照棋谱摆棋,能比较完整地把对局棋谱记录下来。

3.掌握国际象棋的基本规则,懂得一盘棋胜,负,和的判定,在下棋中能够判断是否违反规则,并能说出一盘棋的最后结果,了解一些比赛的基本规则。

4.认识将军在实战中的重要性,知道将杀对方的王是取胜的主要途径;知道应将是解杀的唯一途径,正确、合理地应将是一个会下棋的选手必须具备的技能,能在实战中灵活应将。

5.学习一些简单的基础杀法,进一步掌握各种棋子的性能,初步懂得将杀王的简单技巧,能解答一些简单的杀法练习,能在实战中将杀对方。

二、内容安排(根据学生掌握情况灵活调控)

1.介绍国际象棋历史;棋盘与棋子;

2.常用术语;记录方法和简单规则。

3.基本着法:兵、马、象、车、后、王

4.成果展示

三、成果呈现 国际象棋基本知识;展示各种杀着走法。

国际象棋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本学期国际象棋兴趣活动小组 主要讲述了国际象棋的源远、象棋的趣乐活动的意义及活动的本身作用。讲述了国际象棋活动中布局原则,体现了古战场上对阵杀敌的要领,常规的应变策略。对学生进行了和局,胜局的基本要素分析。介绍了一些简单的“残局”的棋谱运作,通过学生的动脑动手分析,认识了一些在应对对手过程中的必走棋和先手棋的走法,了解了其中辨证的思想意识。组织了学生之间自由对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个性行为,使学生在自己的活动过程中得到了发展。

在这学期的活动中,体现了学生与教师互乐、互相探讨的乐学行为,学生积极性比较高,有很多像八年级的王悦、王永芳、李静怡等活动积极分子,有许多像七年级的马骁、孙永成等顾全大局的同学,同时也涌现出一批棋艺高手。但也存在一些学生不愿听从指挥,需要教师监督才能自觉的学生,希望在下一学期能与他们多交心,使他们正确的认识,培养他们的世界观。

篇2:国际象棋计划总结

工作总结

2011年“天津弈诚杯”中国国际象棋甲级联赛,于5月26日—5月28日在中国最大赏樱胜地—凤凰湖国际生态湿地旅游度假区隆重举行。本次赛事是中国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国际象棋比赛,在国家体育总局棋牌运动管理中心的精心指导,市体育局的关心支持,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通过组委会各成员单位的共同努力,赛事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得到了各参赛运动队、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和一致认可,为广大群众奉献了一场精彩的国际象棋运动文化盛宴,达到了展示“运动成都”新发展、新形象的预期目的。

一、基本情况

本次国际象棋甲级联赛由国家体育总局棋牌运动管理中心、中国国际象棋协会、天津奕城棋艺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主办,区委、区人民政府、市体育局承办。比赛有来自成都、浙江、河北、天津、上海、山东、重庆、江苏、青岛、北京10支甲级队伍,共计约80人参加本次比赛。叶江川、许昱华、卜祥志、侯逸凡、赵雪、王皓、王玥、居文君等国际象棋界的大腕,以及俄罗斯、印度、乌克兰、越南等外国著名棋手都齐聚,博弈凤凰湖。

为使大赛更具吸引力和影响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国际象棋运动,除新闻发布会、欢迎宴会及赛程之外,还举办了国际象棋教练员培训班、棋手凤凰湖游、世界冠军进校园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进一步普及和推动了国际象棋运动的发展。

本次比赛是继全国山地自行车冠军赛在举办之后,国家体育总局再次把国家级专业体育赛事选在区举办,充分体现了国家体育总局对市体育事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也使 “山地运动休闲之乡”增添了一份“静”界。

二、具体做法

(一)强化组织领导。一是健全组织机构。将赛事作为一项重大工作任务,成立了赛区大会组委会,由国家体育总局棋牌运动管理中心官员、市体育局领导、区领导担任主任,下设竞赛委员会、裁判委员会、仲裁委员会、资格审查委员会和宣传委员会等5个工作委员会,并由相关领导牵头负责。二是完善工作机制。各工作委员会实行主任负责制,确定专职的领导和具体联络员,采取“一套班子、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工作方法,有效推动了赛事筹备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同时,在比赛场地组建了强有力的执行办事机构,对整个活动统一指挥、统一部署。三是领导高度重视。国家体育总局棋牌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陈泽兰、市体育局局长给予了大力的指导和帮助,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

领导数次到赛场检查指导筹备工作,对赛事的顺利进行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狠抓工作落实。一是做细前期准备。为做好筹备工作,组委会制定了详尽周密的《工作方案》、《竞赛执行方案》、《应急预案》、《新闻发布会方案》、《棋手凤凰湖游工作方案》、《欢迎宴会式工作方案》、《世界冠军进校园工作方案》等,各相关单位均将赛事筹备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精心准备、认真筹划,确保了整个筹备工作和节会活动有序展开。二是精心组织竞赛。本次比赛共有来自成都、浙江、河北、天津、上海、山东、重庆、江苏、青岛、北京10支甲级队伍,共计约80人参加。叶江川、许昱华、卜祥志、侯逸凡、赵雪、王皓、王玥、居文君等国际象棋界的大腕,以及俄罗斯、印度、乌克兰、越南等外国著名棋手齐。配套大赛,举行了包括国际象棋教练员培训班、世界冠军进校园、棋手凤凰湖游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进一步普及和推动国际象棋运动的发展。三是做实后勤保障。加强酒店后勤服务工作,组建了50人的服务团队,精心设计参赛运动队食谱,强化了食品安全监管,使竞赛官员、教练员、运动员得到了最优质的服务;制订了详细安保方案,全力做好医疗救护和处置突发事件的各项准备,确保了活动期间无安全事故发生。

(三)抓好宣传造势。一是加强媒体合作。主动衔接、积极

配合赛事执行单位,吸引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新闻社、中央电视台五频道、中国体育报;今晚报、京华时报、上海东方体育报;天府早报、新浪网、腾讯网、搜狐网、网易及承办地网络等全国各国际象棋网及各参赛队所在的本地媒体等30余家中央、省、市主流新闻媒体的持续高度关注,共刊播相关新闻报道500余条次以上(含网络媒体刊发)。赛事期间,中央电视台每天播报本次大赛专题新闻;中国棋院在线作为中国国际象棋的官方网站,每轮比赛进行网络视频直播,拉近了棋迷与棋手间距离,让更多的爱好者通过比赛了解。二是创新宣传方式。在传统传媒方式的基础上,邀请综合网站新浪、搜狐、网易、腾讯以及各棋牌网站记者到报道比赛,围绕国际象棋国内外知名棋手、等有“热点新闻效应”及每天的比赛信息、花絮、进程﹑图片等看点和盘托出,网络信息量大,更新速度快,时效性强,令赛事活动报道更具时效性、传播更富针对性、内容更生动鲜活让千万计的网民关注和参与了赛事。三是城市形象再度提升。作为中国国际象棋最高级别的赛事,报纸、电视、网络、广播等各类媒体,新闻、软文、专题等各种形式在赛事期间有序展开、各有侧重、疏密有度,坚持以赛事为基点,以区为轴心,借力展现统筹城乡的良好成果,吸引数百万人次观众关注,进一步向外界展示了“生态优美、创业宜居、品质生活、运动健康、平安和谐”的形象。

三、取得成效

(一)凸显赛事文化品味。本次比赛在中国最大赏樱胜地—旅游度假区举行,让世人见证了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充分领略了山水佳绝的自然风光,深切感受了底蕴深厚的人文魅力。国际象棋运动特有的“智慧、谋略、文化、艺术、品味”的运动内涵,与市争当“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豪情壮志相映生辉,赛事的引入进一步丰富了“运动成都”的城市内涵。

(二)推动国际象棋大众化。为使本次大赛更具吸引力和影响力,赛事还配套举行了国际象棋教练员培训班、世界冠军进校园、棋手凤凰湖游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5月25日,男子国际特级大师叶江川、女子世界冠军许昱华、侯逸凡、著名中外棋手与20余家新闻媒体在市体育局、区领导的陪同下饶有兴致地参观了博物馆、城市生态绿廊,对美丽的田园城市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赞叹不已;5月27日,男子国际特级大师叶江川、女子世界冠军许昱华来到小学,为学校捐赠棋具和书籍,并与近两百名小学生国际象棋爱好者进行互动指导,为国际象棋的普及和宣传起到了重要作用。

篇3:国际志愿观测船计划

世界气象组织WMO的志愿观测船 (VOS) 计划是世界天气监视网计划WWW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该计划框架下, 国家气象部门 (NMSs) 记录招募船舶和传送气象观测结果 (最关键的是气压、气温、海面温度, 风和海况) 。PMO (Port Meteorological Officer) 中文名称为“港口气象官”是VOS计划下的一个机构。在许多国家的许多港口都设有一名港口气象官, 负责收集VOS计划船舶返港后的非实时资料, 维护VOS船舶的观测仪器。参加该计划的船舶工作人员制作的气象观测资料被载入气象日志并以标准格式编码立即传送到岸, 通过世界气象组织的全球电讯系统 (GTS) , 观测结果将被发送到世界各地, 为气象学者、船舶导航服务、广播、电视和其他用户使用。

一、相关的国际组织

(一) 世界气象组织

世界气象组织WMO (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 的前身是国际气象组织IMO (非政府间机构) , 创建于1873年。1946年7月, 挪威学者海塞贝格博士在巴黎举行的一次国际气象组织的会议上, 起草了一份《世界气象公约草案》, 并提议国际气象组织改名为世界气象组织, 成为联合国的专门机构之一。1947年9-10月国际气象组织在华盛顿市召开的45国气象局长会议, 会议通过《世界气象组织公约》, 第30份加入书由伊拉克于1950年2月21日提交, 30天后于1950年3月23日《世界气象组织公约》正式生效。目前, 世界气象组织发展到185个会员 (其中国家会员179个;地区会员6个, 包括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 , 还有6个区域协会 (即非洲、亚洲、南美洲、北美和中美洲、西南太平洋和欧洲) 。

世界气象组织的组织机构包括:世界气象大会、执行理事会、区域协会、技术委员会和秘书处。世界气象组织根据气象、水文业务性质, 将技术委员会分为两组8个委员会, 它们是:基本委员会, 包括基本系统委员会 (CBS) 、大气科学委员会 (CAS) 、仪器和观测方法委员会 (CIMO) 和水文学委员会 (CHY) ;应用委员会, 包括气候学委员会 (CCL) 、农业气象学委员会 (CAGM) 、航空气象学委员会 (CAEM) 、世界气象组织/政府间海洋委员会海洋和海洋气象联合委员会 (JCOMM) 。世界气象大会为最高权力机构, 由全部成员国代表组成, 每四年召开一次会议, 研究贯彻大会、执行理事会决议, 协调本区域气象业务和科研等各项计划的实施;执行理事会由36名成员组成, 每年召开会议一次;秘书处设秘书长一人。

WMO组织的宗旨是促进设置方面的国际合作以进行气象、水文以及与气象有关的地球物理观测;促进设置和维持各中心以提供气象和与气象有关的服务;促进建立和维持气象及有关情报快速交换系统;促进气象和有关规则的标准化, 确保以统一的规格出版观测和统计资料;推进气象学应用于航空、航海、水利、农业和人类其他活动;促进业务水文活动, 增进气象和水文部门间的密切合作;鼓励气象及有关领域内的研究和培训, 帮助协调研究和培训中的国际性问题。

WMO活动计划有:世界天气监视网计划、世界气候计划、科研和发展计划、水文和水资源计划、技术合作计划、区域计划、教育和训练计划、气象应用计划以及长期规划。为促进国际气象科学技术的发展, 世界气象组织设有国际气象组织 (IMO) 奖、青年科学家研究奖、伏尔萨拉奖和诺贝尔热尔贝-默姆奖。

(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 (IOC) , 成立于1960年, 简称海委会。IOC由成员国大会、执行理事会和秘书处组成, 秘书处设在法国首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海委会现有成员国129个。IOC大会每两年召开一次, 每个成员国在大会拥有一个席位。IOC大会是海委会为履行海委员职责而进行决策的主要机构。执行理事会每年召开一次会议, 最多拥有40个成员国席位 (包括由主席团代表的成员国席位) 。秘书处为海委会执行机构。IOC的工作重点有以下几个方面:制定并促进国际海洋学研究计划, 增进对全球和地区重大海洋过程及其与海洋资源可持续开发和管理的关系的认识;确保沿海国家有效的规划, 成立和相互协调业务化全球海洋观测系统, 为海洋与大气预报、海洋及海岸带管理、为全球环境变化研究提供必要的资料;为全球海洋及海岸带系统观测和相关研究提供必不可少的国际教育和培训计划及技术援助提供指导;确保使通过研究、观测和监测获得的海洋数据和资料得到有效的处理。

海委会下属机构有:科学技术附属机构, 执行海洋科学与生物资源计划 (SOLR) 、海洋科学与非生物资源计划 (OSNLR) 、海洋制图计划 (OMP) 、海洋污染研究和监测 (MPRM) 、全球海洋服务系统IGOSS、海洋观测系统GOOS、海洋数据和资料交换。区附属机构, 包括加勒比海及邻近地区分委会 (IOCARIBE) 南大洋地区委员会 (IOCSOC) 西太平洋分委会 (WESTPAC) 西印度洋北中部地区委员会 (IOCINCWIO) 中印度洋地区委员会 (IOCINDIO) 中东大西洋地区委员会 (IO-CEA) 、黑海地区委员、IOC-WMO-CPPS厄尔尼诺调查联合工作组。

(三) 海洋学和海洋气象学技术合作委员

海洋学和海洋气象学技术合作委员JCOMM (Joint Technical Commission for Oceanography and Marine Meteorology) 是由WMO和IOC合办的一个政府间专家团体, 是为了进行海洋和海洋气象探测、数据管理与服务, 建立一个国际、政府间合作的管理机构。直到1999年, JCOMM成立之前, 这方面工作是由两个分立的机构办事———CMM (Commission for Marine Meteorology) 和IGOSS (Integrated Global Ocean Services System) 。因而JCOMM成立, 是对整合海洋学和海洋气象学探测、数据管理与服务工作系统的一个确认, 并借此而提高WMO和IOC的科技活动效率。

JCOMM通过以下各种活动实现它的目的:进一步发展全球海洋业务项目的探测网;整合终端对终端的数据实时交换、管理系统;对WMO和IOC成员提供产品和服务, 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是“海上生命安全国际协定” (SOLAS) 的服务;通过教育、培训、技术传授支持成员国的能力建设;同联合国内外的机构、全球项目建立合作关系。

作为一个全球组织, JCOMM拥有和实行约250多位海洋气象学和海洋学专家的集体以及差不多相同数量气象学家和海洋学家支持的海洋社团, 它们几乎遍布所有国家;一个全球网络, 它依照预定的广播时间表和“全球海难与安全系统协议” (在SOLAS内) , 提供天气和海况公报、以及警报;6 500艘志愿 (商) 船观测气象和海面状况;120艘志愿船观测海面表层的温度和盐分;1 400个漂网渔船观测气象和海面状况;100个系泊海洋浮标观测气象和海洋参数;10—20艘志愿 (商) 船和研究船作大气探空观测;ARGO项目有近3 000个潜水浮筒收集海洋表面至2 000 m深度的温度、盐分垂直剖面资料;有400个潮汐站观测海平面, 其中有一些实时报告信息;北极、南极的冰监测;与卫星项目协作, 收集资料;提供终端到终端的数据管理、数据获得、数据交换的能力;情报传播, 如JCOMM产品公报等;在数值模拟/资料同化方面有20~30个先进国家;JCOMM所有项目接纳和支持新的技术;能力建设和实行协作是JCOMM活动的一个重点。

JCOMM下设四个分计划:观测、服务、资料管理和能力建设。观测分计划OPA (Observation Program Area) 是JCOMM下的四个分计划之一, 它全面负责协调全球海洋的国际合作观测工作。在OPA下又分为若干方面的观测小组, 例如, 遥感、船舶观测、ARGO……等。船舶观测计划SOT (Ship Observation Team) 是其中的观测计划, 船舶观测计划又下设志愿观测船观测计划 (Voluntary Observation Ship, VOS) ;机会船观测计划 (Ship Of Opportunity Programme, SOOP) 和自动船载探空计划 (Automated Shipboard Aerological Programme, ASAP) 。VOS计划主要从事海面气象要素 (海浪、水温、风、气压、气温、湿度) 的观测;SOOP计划主要从事温盐垂直剖面观测 (XBT) ;ASAP计划主要从事海洋上的探空观测。

二、国际志愿船的发展情况

志愿船船舶由国际气象组织的成员国招募, 通常是经由港口气象官员, 招募悬挂各国国旗的船舶进入国家志愿船船队, 这种招募并不仅限于在其本国注册的船舶。船舶招募的基础是船长愿意进行观测和符合船舶常规路线。成员国通常招募那些定期访问其国家相关港口的船舶。所招募的船舶通常是成员国的注册成员, 但也可能是在外国登记注册的, 该情况应通知国家的气象服务登记处。根据成员所提交的基本信息, 志愿船及其使用仪器列表由世界气象组织秘书处保管和更新, 并纳入世界气象组织第47号文件中。

20世纪80年代, 世界各国参加SOT海洋调查活动的船只有7 000余艘, 大都是选择在大中型货船或客货船上开展的, 这些船只的航线遍及整个大洋区, 覆盖面广, 承担任务的船只大多数是经过一定业务培训的高级船员。参加船的数量以美国、俄罗斯最多, 各在1 500艘左右, 其他英国、德国、荷兰、日本、印度、加拿大、法国等国均在200艘以上。这些船只在航行期间均按世界气象组织的规范要求, 每天进行4次定时观测海面气象, 实况报告经国际海岸电台向世界气象组织各区域中心网路传输, 供各国天气预报和海洋预报部门使用, 每天可提供实时情报约3 000份, 这对仅有1万余个陆地观测站来讲, 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力量, 其特别可贵之处是弥补了人迹稀少的广大洋区资料的空白。此外还有近40搜索舰船承担了海上高空气象观测任务, 一般每日观测两次, 为保证观测质量有的是由气象专业人员上船负责进行的。据了解, 目前, 志愿观测船进入别国领海或停泊别国港口后, 照常进行观测和发报, 其观测的资料发报到当地岸台, 由当地岸台负责资料的上传以实现全球共享。1984-1985年间世界范围的志愿观测船数量达到顶峰, 约7 700艘;此后开始下降, 2000年初, 仅有来自52个国家的约6 700艘船舶加入。观测船数量的下降反映了船只的数量在减少和倾向大型化的持续趋势, 目前的船只总量已经趋于稳定。

三、获取志愿船观测数据的目的

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大约2/3的面积, 过去几十年来船舶是从海洋获取气候数据的唯一途径。随着高科技手段的发展, 海上观测方式迅速增加, 包括卫星、漂流浮标和漂浮物、雷达船等, 开始扮演起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船舶作为海上重要的观测手段之一, 仍然发挥着和其他观测方式同等重要的作用。

VOS观测资料对于完善全球云层分布俯视图、完善从卫星获得的气象系统和海洋变量以及提供长期观测记录发挥着重要作用。VOS观测资料提供了迄今从太空中仍无法精确、可靠和持续观测到的变量和自然现象的信息。在这些变量中, 最关键的应该是水面气压。VOS观测、浮标和岸基平台的测量数据, 是校准卫星观测结果所必需的。此外, 按照惯例, VOS报告持续用于天气预报的前期数据整合, 从而在真实天气情况下提供一个连续的“实况分析”, 并直接作用于短期预报、和为数值天气预报 (NWP) 模型提供重要的输入数值。如今, 无论是从VOS还是从卫星数据获取观测报告都是必要的和互补的气象工具。缺乏VOS观测的数据资料, 提供及时和精确的天气预报和警报的能力将受到影响。

志愿船所获得的数据基本为海洋气象数据, 这些所需数据涉及海上的大气 (温度、湿度、云、天气、能见度、压力) 和海的表面 (温度、波浪、潮流、冰) , 对于该数据的需求主要出自以下目的:

●为筹备预报和警报以帮助航线船舶避免

恶劣天气情况所引起的损失;●为海洋产业服务;

●为了海洋咨询;

●为了制作未来大气状态的全球计算机模型;

●为了使用延时模式数据分析监测在每周

和每月中的海洋状态;

●为气候数据银行提供便利, 以用于海上舶

舶和结构设计, 决定经济的运输路线等;

便于建立长期纪录监测地球的气候变化。总之, 志愿观测船的观测结果将继续为气象

预报的可操作性提供重要支持, 提供海面实况测量用来校正卫星定位, 增加我们关于海洋气候的不断积累的知识, 加深对海洋与大气层关系的理解, 对历史重要资料库的发展作出贡献。

四、国际志愿观测船计划面临的挑战和发展方向

世界气象组织的志愿观测船计划取得非常大的成功, 但该计划显然面临一些重大挑战。观测船的报告高度集中于主要海运航线沿线。在南半球和高纬度地区海洋, 存在大面积的数据稀疏区域。相对而言, 关于沿海水域和港口航道的观测结果更少一些。志愿观测船的数量已经处于下降中, 同时全球航运业务的变化导致招募新的观测船更为困难。目前现代化轮船的吨位在不断的增大, 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船员数量已经大幅度的减少, 从而可用于志愿观测工作的时间更少。此外, 新的气候模型和长期预报的偏好对观测的分布范围和精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应对这些挑战, 国际志愿观测船计划有四个方面需要改进:

一是必须控制加入计划的船只数量下降的局面。为此, 应使航运公司、船员、航海院校充分认识到志愿观测船对海事安全、航运效率、预防和清理海洋污染、业务规划、船只设计和推进对气候系统的研究等方面的重要贡献。

二是必须招募志愿船队对数据稀疏地区的海洋进行观测, 同时鼓励增加对沿海水域的观测。这需要轮船注册大国更多的积极参与, 通过切实的能力建设支持, 援助邻近气候敏感海域的发展中国家。

三是必须加速推广相关软件和自动观测系统, 以便减少工作量, 并且将VOS报告的编码和传送错误控制在最低水平上。上述系统将有可能扭转志愿观测船数量下降的局面、有利于招募新的观测船, 并可提高数据质量和降低营运成本。

篇4:国际销售计划

Skin Nutrition++,是一种生物活性抗衰老产品,具有获得专利的纳米科技输送系统,属于100%的自然提取成分,其活性成分为生物酶和植物精粹。Cell-CPR配方的特色成分在于含有sh-oligopeptide-1-型合成胜肽:biomimetic lipopeptide caprooyl tetrapeptide-3新型肽复合物;蓼属乌头复合物,绿豆分生组织复合物;Hyacare50透明质酸,tetrahexyldecyl抗坏血酸——维生素C的油溶性方式,保湿PCA钠,植物源海藻糖和全氟萘烷;100%自然丙二醇,以及自然蔓生盘叶忍冬,金银花花朵提取物。另外新开发的眼霜产品之前是作为身体护理的分支来生产的,现在给予重新开发。新型的眼霜配方含有乙酰tetrapeptide-5,以及从海带中提取的自然乳化剂水解角叉菜。

Natura Biase Diamond能够激发细胞能量,它含有的视黄醇眼霜有高度浓缩的自然磁铁矿——生物磁超微粒子,合欢树提取物,维生素A微胶囊;一种混合维生素K,氧气,合欢树干提取物和植物酸,以及优质的混合油脂,白柳树提取营养物用来为肌肤提供持续的、源源不断的滋润和养分。

皮肤专家Doctors Van Scott和Doctor Yu提供的Exuviance系列产品能够帮助肌肤实现抗衰老而不造成负担。该配方含有专利的高度进化仿生混合多羟基和α-羟酸Super Retinol Concentrate,作为一种抗衰老产品能够为敏感肌肤提供夜间修复;配方中含有1%包覆层;注册专利NeoGlucosamine,三级稳定复合物,能够增进视黄醇稳定性,并且含有丰富的抗氧化剂维生素E。随时间释放的微胶囊能够减少视黄醇,荧光增白剂,甘油和红没药醇带来的刺激性。娇兰Blancde PerLe的产品结合了珍珠美白功效——P.E.A.R.L.Whitening Complex。优级美白产品White P.E.A.R.L.Drop Whitening Essence白珍珠美白精华的作用在于能够减少暗斑以及预防黑斑的产生。

今年在兰芝迎来品牌的20周年纪念日之时,品牌重新推出了改良后的水酷凝集营养霜。该系列的滋润霜具有从橄榄中提取出角鲨烷和富含矿物质的海莲子提取物,能够帮助肌肤保持24小时不干燥。

篇5:国际象棋特色建设工作总结

——学校国际象棋特色建设工作总结近年来,国际象棋活动在大丰市南阳镇中心小学逐渐兴起,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陆续涌现出了专业发展成就突出的师生。长期以来,我们以国际象棋特色项目为基础,进行特色学校建设的有益探索,把国际象棋特色扩展到校园文化构建、特色课程开发、特色教师及学生培养的各个方面,努力提炼特色育人理念,寻求特色学校建设的最佳路径,推进了学校可持续发展。

一、凝练校训,构建特色校园文化。

办学思想、校园精神,是学校文化的核心。我们在历史与现代的传承中发现,校训是学校精神文化的最好体现。校训彰显一所学校的办学传统,代表着校园文化和教育理念,是人文精神的高度凝练和学校历史与文化的积淀。

我校在特色学校的建设中,深层解读国际象棋中的棋理:“博弈之道,贵乎谨严”(《棋经·第四篇》)、“棋错一着,满盘皆输”。从中认识到:作为一种头脑智力体操,国际象棋可以寓教于乐,不仅能开发学生智力,有效促进学生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注意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更能让学生修德养性,有利健全人格的塑造。学生的成长如弈棋,应统观全局,走好每一步。

基于这个认识,我们从国际象棋特色学校的建设出发,提炼出富有哲理的校训:“走好每一步”。这其中深层含义是:在学校发展中,应根据时代的要求、本校的传统和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以达成学校的发展目标;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科学、合理地规划教师职业生涯,使其最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在学生的成长发展中,引领学生合理规划好学习生涯,为将来走向成功,打好各项基础。

我们在全校师生中大力宣传校训,让“走好每一步”深入人心,使每位师生都能静下心来,找到自己的发展目标,踏踏实实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二、营造环境,凸显国际象棋特色。

校园环境文化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特色校园环境要有自己独特的风景,才能给学校带来新鲜活力和强大生命力。这就需要以大胆的思维、新颖独创的手法打造风格别具一格的校园环境。我们结合国际象棋特色学校建设,积极营造卓尔不群的校园环境。

在校区环境建设中,遵循“整体规划,凸现国象,彰显特色”的原则。在校门口设计了国际象棋国王、王后雕塑,校训地标,所有从这里走过的人都能对学校的特色一目了然;校园里,操场上铺设着巨大的训练棋盘,学生走进学校就仿佛置身于国际象棋的王国。新奇生动的校园环境文化,营造出浓浓的国际象棋特色氛围,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们。

三、特色课程,探索“棋”“理”融合之道。

特色课程是体现学校特色的载体,构建科学合理的学校特色课程体系,对于丰富特色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发展学生的个性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我校的棋类活动始于国际象棋兴趣培训班。国际象棋作为校本课

程正式进人课堂,专门配备了教师,每周各班开设一节国际象棋课。我们自行研究开发了校本教材,国际象棋课为广大学生所喜爱,形成了浓厚的学习训练氛围。学生在黑白对弈中,冷静沉着,大脑越用越灵活,对文化学习和人格塑造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促进作用。

我们大胆解放思想,引国际象棋之“理”,进入语文、英语、数学、美术课堂,让特色研究课为学科教学注入新的内涵。与此同时,各学科教师也在积极探索“在‘理’——人格塑造,不在‘棋’——象棋技艺”的校本活动课程,如:将语文与国际象棋结合的语文综合实践课“露一手”,学生的“国际象棋十字绣”、“彩泥塑棋子”活动课等,丰富了特色课程的内涵,改变了传统的课程价值观。学生在这样情趣高雅的特色活动课堂上,情感更丰富、思辨更有力,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篇6:国际象棋计划总结

真诚加入**幼儿园

--响应园内特色培养之国际象棋发展计划(2014)

我住在**幼儿园附近,今年看着**从装修到正式招生开园,我很欣赏老板投资大气,给孩子们创造了良好的成长环境,很有爱心!我看到贵园有特色培养双语教学、手指速算等,我就想要是有国际象棋就更好了。于是我去拜访了贵园负责人,谢老师很热情大方,建议我写一份计划书上报董事会,我很开心也很感谢。贵园新兴发展,一切充满希望,感觉自己或许有缘能加入呢!

计划书我就先从国际象棋在深圳的发展现状谈起:“现在这里国际象棋学员有15万多人,国际象棋在160多所大中小学和幼儿园进入了课堂,”深圳棋院副院长刘适兰说,国际象棋已经融入深圳这座城市的血液,并成为城市国际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在深圳从事国际象棋多年,亲身经历,对她的话深有体会!我从当初教三棋(中象、国象、围棋),到目前我的国际象棋学生数量最多。

然后我介绍下自己(教练简介):杨**、男、湖北人,国际象棋资深教练,棋协大师。1998--2000年在湖北潜江市渔洋镇中学担任初中数学老师;2000--2002年在湖北省武汉市青少年宫先后担任国际象棋教学助理、主教练;2003--2005年在深圳市快乐棋童俱乐部担任主教练;2006年至今创办开心天地国际象棋培训中心,兼职于深圳儿童棋院(西乡碧海抓抓儿童城教学点和宝安体育馆教学点和宝安中英公学的国际象棋校队),我个人合作的幼儿园有:

1.南山科技园**幼儿园(星期一三下午3:15-4:15学生16人和 4:15-5:15学生17人)

2.宝安西乡**幼儿园(星期二四下午4:30-5:30学生13人)

3.宝安西乡地铁口***幼儿园(星期五下午4:00-5:00学生20人)

以上三个幼儿园合作模式是兴趣班收费,40元每小时每人,幼儿园和我对半分(校外培训点的收费小组课为70元,兼职都是每月所带学生总学费对半分。)

篇7:象棋活动总结

一、活动初衷:

为了促进学生的文化艺术交流,丰富我校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提供给学院象棋爱好者一个发挥自己特长,展示自己棋艺的平台,举办了本次比赛。通过比赛,期望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示自我才华和提高自身素质的机会,通过活动加强象棋爱好同学之间的交流,增进友谊,使同学们形成善思、沉着的处事态度,培养优良的棋风,进一步提高棋艺。

二、活动具体内容:

比赛时间:2012年4月20日

比赛地点:系办,东C101.本次比赛主要面向本院大一大二及大三的同学,共有五十二名选手参赛。比赛过程中,由自律部成员负责协调比赛中的相关事宜,进行比赛记录,并按情况安排比赛对阵。学院宣传部全力支持本次比赛,对比赛进行全程拍摄。比赛中,有相片等资料作为活动备份。

三、活动效果:

参赛选手就比赛竞争性并不给予过度的关注,以下棋为主,以乐为目的,友谊第一,赛出了风度,赛出了棋品。就本次比赛,大部分同学认为活动效果较好,有一定的影响力,组织方面也很到位,基本上达到了活动的目的,也使他们得到提高和进步。

四、活动结果:

第一名:集控101沈巍;

第二名:热动112王玥,暖通101薛潇;

第三名:热动111王贤勇,热动102孙和泰,集控112朱培。

五、活动经验教训:

我们的工作仍存在着不足,首先是宣传力度不够,有些报名参赛的同学未能准时参加,影响了比赛过程;其次是比赛时间的选择上,给同学们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再者就是比赛场地的选择上,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同学们的发挥;最后就比赛规则没有做出细致的说明,在比赛现场也出现比赛规则混淆的状况,应在以后的工作中重视。

篇8:北京喜创国际大厦设计经验总结

北京喜创国际大厦位于清华科技园东南角,南临成阜路,东临清华南路。建筑面积40 512 m2,其中地上部分30 958 m2,地下部分9 554 m2。 本工程地面以下平面形状为长方形,有2层。本工程地面以上13层,高度为59.7 m,1层~3层为餐厅和机房,4层以上使用功能为办公室。

工程地质情况如下:

本建筑所在场地地形平坦,表层为人工填土,其下为一般第四纪冲洪积沉积土层,土层在水平与垂直方向分布比较稳定。

本建筑基底置于③层粉质黏土,建筑抗震设防重要性分类为丙类,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Ⅲ类场地土,基本风压0.45 kN/m2。

2 结构设计

2.1 结构主体设计

本建筑主体结构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剪力墙抗震等级一级,框架抗震等级二级。结合建筑使用功能,作为主要抗侧力构件的剪力墙布置在建筑中部,并形成筒体,筒体周围设框架柱。因受层高及使用功能的限制,地上部分楼层主次梁均沿Y向布置,以便减小主梁高度,增加使用净高,标准层楼板厚110 mm。本建筑考虑结构嵌固于1层楼板,考虑其承受并传递由地震作用产生的水平力,故1层楼板厚180 mm,板配筋双层双向满布。主要竖向构件截面变化见表1,混凝土强度等级见表2。

本建筑结构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编制的多层及高层建筑结构三位分析与设计软件SATWE(墙元模型)进行分析计算,计算结果比较合理并符合现行规范要求,有关结构位移和地震力等电算结果见表3~表5。

2.2 基础设计

本工程根据地质情况通过对地基承载力的计算,决定采用梁板式筏形基础。Y向基础梁尺寸为1 800×2 000,1 000×2 000,X向基础梁尺寸为900×1 800。因筒体内电梯基坑及集水井局部下降的影响,主梁不能正常贯通,并且筒体部位竖向荷载较大,故筒体部位四周2 m范围内板厚1.5 m,其余部位板厚1.0 m。基础计算采用建研院编制的弹性地基梁板基础软件计算。

因本建筑主体偏向地下室平面右侧,左侧①轴~④轴为纯地下室,为减小高低层间基础差异沉降对上部结构带来的危害,在纯地下室与主楼相交部位设置后浇带,后浇带在主楼结构封顶后浇筑,同时在设计中加大后浇带所在跨板的配筋,以抵抗结构后期的不均匀沉降。

3 局部设计的几点考虑

1)本建筑的外框架与内筒间距较大,为14.5 m,框架梁端在内筒处负弯矩较大,按常规做法此梁在筒内宜贯通,以平衡梁端的负弯矩,但建筑设在筒内的楼电梯间以及通风和水专业的管道井均使框架梁不能正常贯通,这样在筒体剪力墙上产生较大的平面外弯矩,为此采取以下措施:a.加大设于筒体墙内楼层处暗梁截面及配筋,形成加强环梁(见图1),通过此环梁,将作用于X向墙体上的平面外弯矩分别传递到Y向各墙上。b.与框架梁相交的墙体节点处均设置暗柱,并通过计算配置暗柱内的纵筋和箍筋。c.因剪力墙厚450 mm,按如图2所示进行改进,增加梁端凸出部分,以便提高梁端在抗震时的锚固。2)为减小框架梁的荷载以便减小梁的截面高度,本建筑的次梁均沿Y向布置,这样就加大了次梁的跨度,为控制次梁的挠度和裂缝,在结构布置时尽量将次梁在筒体内贯通,形成三跨连续梁,并通过计算配置梁下部纵筋,满足正常使用的要求。3)在设计计算过程中发现,X向轴,轴与剪力墙相交的框架梁,因在同一平面内的剪力墙刚度相对很大,在地震力作用下,与剪力墙相交部位的梁端配筋均超筋,为解决此问题,设计中采取两条途径分别计算:a.在不考虑地震作用时,梁与剪力墙相交处按固结考虑,计算后按结果配置梁端负筋;b.在考虑地震作用时,假设梁与剪力墙相交处出现塑性铰,计算后按结果配置梁跨中正筋。这样既能满足正常使用时的强度要求,又能保证地震作用下的安全。

4设计体会

1)按规范要求,框架剪力墙结构的筒体宜设边框梁与边框柱,框架梁在筒内宜贯通,以便加强整体刚度,承受平面外弯矩本建筑由于方案是香港的建筑事务所设计,港方坚持不设边框梁与边框柱和框架梁在筒体内不贯通的方案。为保证结构安全,特别是在地震作用下,建筑结构具备必要的抗震承载能力,良好的变形能力,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在设计中采取了一些有利的措施,从而弥补了方案的缺陷。2)本建筑的次梁均沿Y向布置,且梁高受到限制,经计算,为达到规范要求的挠度和裂缝要求,须配置一定数量的纵筋,以便提高梁的刚度,这样做不仅增加造价,而且要求梁上不宜再有较大的集中荷载。所以在今后的设计中,若楼层允许的情况下,用横向框架方案,次梁沿X向布置综合考虑更合适。3)主体结构应尽量位于地下室平面的中部,使质心与形心尽量重合。

参考文献

[1]GB 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

上一篇:电力线路工题中级下一篇:建筑测绘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