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税收征管法律制度的现状和特点

2024-07-21

我国税收征管法律制度的现状和特点(精选6篇)

篇1:我国税收征管法律制度的现状和特点

浅谈我国税收征管法律制度的现状和特点

一、税收征管法律制度的概念

从广义上说,税收征管法是指调整税收征收与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税收征管法律、国家权力机关授权行政机关制定的税收征管行政法规和有关税收征管的规章制度等。税收征管法属于税收程序法,它是以规定 税收实体法 中所确定的权利义务的履行程序为主要内容的法律规范,是 税法 的有机组成部分。税收征管法不仅是 纳税人 全面履行纳税义务必须遵守的法律准则,也是税务机关履行征税职责的法律依据。

从狭义上说,我国的税收征管法就是指1992年9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历经1995年2月28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修改和 2001年4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修改的《税收征管法》。它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税收程序法,也是我国税收征管的基本法。

二、我国现行税收征管法律制度的形成

我国现行税收征管法律制度是随着新中国建立和改革开放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依据税收征管的立法情况,可以把这一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无专门立法阶段。这一阶段自建国至1986年4月21日颁布《税收征收管理暂行条例》前。为了统一全国财经政策,原政务院于1950年1月颁布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统一的税收法规,即《全国税政实施要则》。《全国税政实施要则》是一部综合性的税收法规,不仅对货物税、工商业税等14种税的实体问题进行了规定,而且还规定了高度统一的税收管理体制,即税收立法权和税种的开征、停征、税目与税率增减调整的权力都归中央,税收的减免权大部分由中央政府掌握,各级税务机关受上级局和同级政府双重领导等。因此,《要则》是一部“实体”与“程序”规范不分的法规。由于我国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税收的宏观调控和组织财政收入的职能被忽视,税收法制不健全,《要则》颁布后的很长时期一直没有制定专门的税收征管法,有关税收征收管理的规定分散在各个实体税收法规之中,税收征管的程序法律制度处于“分散”状态。

第二阶段,统一立法阶段。这一阶段自1986年4月21日至1992年12月31日,即《税收征收管理暂行条例》的实施阶段。为了改变税收征管制度分散、混合、不规范的状况,适应当时正在进行的税制改革,1986年4月21日国务院颁布了《税收征收管理暂行条例》。《条例》的颁布,标志着我国税收征管制度开始单独立法,初步实现了税收征管制度的统一化和法制化,对于促进依法治税,加强税收监督管理,保证国家财政收入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由于 历史 的原因,《条例》存在不少缺陷:一是税收征收管理法律、法规的适用不统一、不规范;二是税收行政执法权薄弱;三是税收征管法规不适应经济形势发展的要求;四是对纳税人权利的保护和税务人员执法的制约不够;五是税收征收管理暂行条例的法律效力有待提高等。

第三阶段,开始进入法治化阶段。这一阶段自1993年1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正式实施至今。1992年9月4日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于1993年1月1日起施行,1995年2月28日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对个别条款作了修改。《税收征收管理法》是我国调整税收征纳程序关系的第一部法律,是税务机关税收征管的基本法。为了保证《税收征收管理法》的有效实施,国务院以及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又颁布了《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关于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发票管理办法》、《税务稽查工作报告制度》等。这些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制定、颁布与实施,使税收征管的各个方面和环节基本做到了有法可依,我国税收征管工作开始步入法治化轨道。

三、我国税收征管法律制度的现状和特点

(一)初步建立了税收征管法律体系

《税收征收管理法》通过后,国家和各地方又相继制定了与征管法配套实施的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从而大体形成了以税收征收管理法为“龙头”和“母法”,以税收征收管理各专门法和单行法为重要组成部分的税收征管法律框架。

1、税收征管综合性方面

制定了《税收征收管理法》(1992年)、《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国务院1993年)、《关于贯彻实施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实施细则若干问题的意见》(国家税务总局1993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税务总局深化税收征管改革方案的通知》(1997年)、《税收征管业务规程》等。

2、税收征管体制方面

制定了《国务院关于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1993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组建在各地的直属税务机构和地方税务局实施意见的通知》(1993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税收征管范围意见的通知》(1996年)等。

3、税务管理方面

制定了《税务登记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1998年)、《发票管理办法》(财政部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等。

4、税款征收方面

制定了《国务院关于批转国家税务总局加强个体私营经济税收征管强化查账征收工作意见的通知》(1997年)、《关于加强依法治税严格税收管理权限的通知》(国务院1998年)等。

5、税务稽查和税务行政处罚方面

除了国家制定的《行政处罚法》(1996年),还制定了《税务稽查工作规程》(国家税务总局1995年)、《税务稽查工件报告制度》(国家税务总局1995年)、《税务案件调查取证与处罚决定分开制度实施办法(试行)》(国家税务总局1996年)等。

6、税务争议的解决方面

除了国家制定的《行政诉讼法》(1989年)、《国家赔偿法》(1994年)、《行政复议法》(1999年),还专门制定了《税务行政复议规则(试行)》(国家税务总局1999年)、《税务行政应诉工作规程(试行)》等。

7、税务代理方面

制定了《税务代理试行办法》(国家税务总局1994年)等。第八,打击税收犯罪方面,1997年通过的新《刑法》中专门涉及税收犯罪的就有14个条文,并在第三章第六节中单独规定了“危害税收征管罪”一节等。

(二)统一了内外税收征管制度

《税收征收管理法》第2条规定:“凡依法由税务机关征收的各种税收的征收管理,均适应本法。”从而使我国此前内外有别的税收征管制度实现了统一,在税收程序法上率先实现了“国民待遇”。这不仅有利于促进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也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在税收法律制度上尽快同国际接轨。

(三)明确了税收立法权

税收立法权是制定、修改、解释或废止税收法律、法规的权力,有关税收立法权的分配问题是税权和税收法定主义的核心内容。《税收征收管理法》第3条规定:“税收的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依照法律的规定执行;法律授权国务院制定的,依照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国务院关于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规定,中央税、共享税以及地方税的立法权都要集中在中央,以保证中央政令统一。这就形成了我国目前集中统一的税收立法权体制。

(四)赋予了税务机关必要的行政执法权

根据新时期税收征收管理的需要,借鉴国际上税收征管的通行做法,《征管法》设定了必要的税务行政执法权。表现在:第一,赋予税务机关采取税收保全措施和税收强制执行措施的权力。第二,将出境人员清缴税款制度扩大到适用各种税。第三,明确了税务检查权的范围等。

(五)建立了对税务机关的执法制约制度

《征管法》规定税务机关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开征、停征、多征或者少征税款,并对征税权的委托做出严格限制。强调税务机关在实施税收保全措施、强制执行措施以及进行税务检查时,必须严格遵守法定的程序,履行必要的手续。对税务人员滥用职权,故意刁难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要给予行政处分等。

(六)对纳税人的合法权益提供了必要的保护

现行税收征收管理法在规定了税务机关的征税权力和纳税人的纳税义务时,也明确了纳税人享有的合法权益。主要表现在:第一,规定了税款延期缴纳制度。第二,建立了采取税收保全措施不当造成纳税人损失的赔偿制度。第三,延长了纳税人申请退税的法定期间。第四,赋予了纳税人对复议的选择权等。

(七)建立了税收法律责任制度

《征管法》和《刑法》对偷税、抗税、骗税、欠税等税收违法犯罪行为的构成要件和处罚标准都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为税务行政执法和税务司法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法律武器。

(八)确立了税务代理制度

税务代理是一种独立于税务机关和纳税人之间而专门从事税收中介服务的行业。

参考文献

[1] 新税收征收管理法及实施细则释义

[2] 金人庆,《人民日报》,2000年4月20日。

[3] 张守文:《论税收法定主义》,《法学研究》1996年第6期。

[4] 刘剑文:《加入WTO对我国税法的影响》,《税务研究》2000年第6期。

[5] 《经济法》第53-54页,北京大学出版社。[6] 中国财经税法网

浅谈我国税收征管法律制度的现状和特点

作者:韩菲 专业:财经系会计 年级:会计08-1 学号:05号 指导教师:张妍

目录

内容用小4仿宋体

浅谈我国税收征管法律制度的现状和特点

内容摘要:

本文简要的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论述了税收征收法律制度的概念;阐述了税收征管法律制度的形成及其现状和特点。

从广义上说,税收征管法是指调整税收征收与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从狭义上说,我国税收征管法就是指1992年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并经历了两次修改的《税收征管法》。税收征管法律制度是经历了三个阶段形成的,即第一阶段,无专门立法阶段;第二阶段,统一立法阶段;第三阶段,开始进入法治化阶段。我国税收征管法律制度的现状与特点表现为:

一、初步建立了税收征管法律体系;

二、统一了内外税收征管制度;

三、明确了税收立法权;

四、赋予了税务机关必要的行政执法权。

关键字:税收征管法律制度 概念 形成 现状 特点

篇2:我国税收征管法律制度的现状和特点

一、单项选择题

1.对生产不固定、账册不健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水平较低、产品零星、税源分散的单位应当采用()税款征收方式。

A.查账征收 B.查定征收 C.查验征收 D.定期定额征收

2.王某在甲地临时从事收购废品业务,税务机关对其应当采取()税款征收方式。A.代扣代缴 B.查账征收 C.代收代缴 D.核定征收 3.纳税人申报的依据明显偏低,又无正当理由的,税务机关可以()。

A.补缴和追征税款 B.采取税收促使措施 C.核定应纳税额 D.加收滞纳金

4.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规定,税务行政机关可以采取税收保全措施,税收保全措施适用于()。

A.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 B.非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 C.扣缴义务人和纳税担保人 D.所有应履行纳税义务的纳税人

5.甲是一经营鲜花的个体工商户,依法取得营业执照。一天晚上,税务人员乙对甲进行税务检查,并当场出示了工作证,但甲拒绝其检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行为违法,乙已经出示了工作证,有权对其进行检查 B.甲行为违法,因为纳税人无权拒绝税务人员进行的税务检查 C.甲行为合法,因为乙未出示有效的税务检查证件

D.甲行为合法,因为纳税人有权拒绝非工作时间的税务检查

6.纳税人的税务登记内容发生变化时,应当依法向原税务登记机关申报办理()。A.设立税务登记 B.变更税务登记 C.注销税务登记 D.注册税务登记

7.在下列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中,采取()税款征收方式的纳税人应当在停业前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停业登记。

A.查账征收 B.查定征收 C.查验征收 D.定期定额征收 8.纳税人停业期限不得超过()年。

A.1 B.2 C.3 D.4 9.企业更换法定代表人需办理()。

A.开业登记 B.变更登记 C.停业、复业登记 D.注销登记 10.全国统一发票监制章的式样和发票版面印刷的要求,由()规定。A.国务院财政部 B.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财政局 C.国家税务总局 D.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税务局

11.因税务机关的原因导致纳税人少缴的税款,税务机关在()年内可以要求纳税人补缴。

A.1 B.3 C.5 D.10 12.税务机关在调查税收违法案件时,经()批准,可以查询涉嫌人员的储蓄存款。A.县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 B.县以上财政局局长批准 C.设区的市、自治州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 D.设区的市、自治州以上财政局局长批准 13.某外贸公司采取隐匿财产的手段,使税务机关无法追缴该公司所欠缴的税款11万元。根据《刑法》的规定,该公司的行为构成的罪名是()。

A.偷税罪 B.违反税务管理行为 C.抗税罪 D.逃避追缴欠税款罪

14.税务机关发现纳税人多缴税款的,应当在()内办理退还手续。A.5日 B.10日 C.15日 D.30日

15.欠缴税款数额较大的纳税人在处分其不动产或者大额资产之前,应当向税务机关报告。此处所称欠缴税款数额较大,是指欠缴税款在()。

A.5万元以上 B.10万元以上 C.8万元以上 D.15万元以上

16.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的时间是()。A.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15日内 B.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30日内 C.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45日内 D.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60日内 17.下列发票中,属于专业发票的是()。

A.增值税发票 B.广告业发票

C.商品房销售发票 D.国有铁路客运发票 18.已经开具的发票存根和发票登记簿,应当保存()。

A.3年 B.5年 C.8年 D.10年 19.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税务机关职权的有()。

A.税务管理权 B.税务代理 C.核定纳税人应纳税额 D.代位权

20.欠缴税款纳税人放弃其到期债权或者无偿转让其财产,对国家税收造成损害的,税务机关可以按照法律规定行使()。

A.优先权 B.撤销权 C.抗辩权 D.代位权

二、多项选择题

1.某公司因业务需要,经营地点从长治迁至太原。该公司需要办理()税务登记。A.设立登记 B.变更登记 C.外出经营报验登记 D.注销登记 2.下列属于中央税的有()。

A.消费税 B.关税 C.城市维护建设税 D.增值税

3.纳税人办理纳税申报时,在填写纳税申报表的同时,应根据不同情况报送()。A.财务会计报表及其说明资料 B.与纳税有关的合同、协议书 C.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 D.税控装置的电子报税资料 4.下列财产或者物品不在税收保全措施范围之内的有()

A.纳税人甲个人仅有的一套住房 B.纳税人乙个人所有的金银首饰

C.纳税人丙自用的私人汽车 D.纳税人丁所有的单价在5000元以下的生活用品

5.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规定,税务机关在税务检查中享有的权利主要有()。A.检查纳税人的账簿、记账凭证、报表和有关资料

B.到纳税人的生活场所检查纳税人应纳税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

C.到车站、码头、机场、邮政企业及其分支机构检查纳税人托运、邮寄应纳税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的有关单据、凭证和有关资料

D.询问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与纳税或者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有关的问题和情况 6.下列各项中,属于税收检查的有()。

A.加收滞纳金 B.核定应纳税款额 C.税收保全措施 D.税收强制执行措施 7.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税收保全措施的有()。A.书面通知纳税人开户银行,从其存款中扣缴应纳税款 B.责令纳税人暂时停业、限期缴纳税款

C.书面通知纳税人开户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冻结纳税人的金额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存款 D.扣押、查封纳税人的价值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资产 8.税款优先执行具体体现为()。A.税收优先于无担保债权 B.税收优先于罚款

C.税收优先于没收违法所得

D.纳税人欠缴的税款发生在纳税人以其财产设定抵押、质押或者纳税人的财产被留置之前的,税收先于抵押权、质权、留置权执行

9.纳税人的下列行为中,属于偷税行为的有()。A.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 B.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

C.不按照规定办理纳税申报,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 D.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

10.下列哪些属于违反税务管理行为?()

A.未按照规定的期限申报办理税务登记、变更或者注销登记的 B.未按照规定设置、保管账簿或者保管记账凭证和有关资料的

C.未按照规定将财务、会计制度或者财务、会计处理办法和会计核算软件报送税务机关备查的 D.未按照规定将其全部银行账号向税务机关报告的 11.纳税担保的范围包括()。

A.税款 B.滞纳金 C.实现税款、滞纳金的费用 D.质押保管费用 12.税务机关实施强制执行措施,强制执行的范围包括()。A.纳税人的房地产 B.纳税人的有价证券

C.纳税人的现金 D.个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维持生活必需的住房 13.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规定,税务违法行政处罚的种类有()。

A.责令限期改正 B.罚款 C.没收财产 D.收缴未用发票和暂停供应发票 14.纳税人发生偷税行为时,税务机关可以行使的权利有()。A.追缴税款 B.加收滞纳金 C.处以罚款 D.处以行政处罚 15.单位和个人在首次申请领购发票时应向税务机关提供的有()。

A.税务登记证件 B.经办人身份证明 C.工商营业执照 D.财务印章或发票专用章印模 16.企业在申报办理税务登记时,应当向税务机关提交的证件和资料有()。A.工商营业执照 B.有关合同、章程、协议书

C.组织机构统一代码证书 D.法定代表人的居民身份证 17.下列各项中,适用纳税担保的情形包括()。A.欠缴税款的纳税人需要出境的

B.纳税人同税务机关在纳税上发生争议而未缴清税款,需要申请行政复议的

C.税务机关有根据认为从事生产的纳税人有逃避纳税义务行为的,在规定的纳税期之前经责令其限期缴纳税款,在限期内发现纳税人有明显的转移财产的迹象的

D.纳税人申报的计税依据明显偏低,又无正当理由的 18.下列各项中,应当办理税务登记的有()。

A.某远程教育公司在外地设立的分支机构 B.国有制造企业 C.某市工商局 D.报刊杂志出版社

19.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规定,税务机关在税款征收中,根据不同情况,有权采取的措施有()。A.加收滞纳金 B.追征税款 C.核定应纳税额 D.吊销营业执照 20、下列各项中,属于纳税主体权利的有()。

A.延期申报请求权 B.委托税务代理权 C.税收保全权 D.减税、免税、出口退税请求权

三、判断题

1.只要纳税人的计税依据明显偏低,税务机关就有权核定其应纳税额。()2.只有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才需要办理税务登记。()

3.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式样由国家税务总局统一制定,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变更。()4.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税务登记地点发生争议的,由其中一方的上级税务机关指定管辖。()

5.纳税人停业期限不得超过1年,超过1年的必须恢复经营。()

6.纳税人应当在《外管证》有效期满前10日内原税务登记机关办理缴销手续。()7.国务院财政部是发票的主管机关。()

8.发票限于领购单位和个人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内开具。()

9.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应当自领取税务登记证件之日起30日内,将其财务、会计制度或者财务、会计处理办法报送主管税务机关备案。()

10.纳税人对强制执行有异议的,只能通过申请行政复议来解决,不可以提起诉讼。()

11.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规定,违反税收法律、行政法规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在5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

12.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同税务机关在纳税上发生争议时,必须先依照税务机关的纳税决定缴纳或者解缴税款及滞纳金或者提供相应的担保,然后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

13.纳税人在停业期间发生纳税义务的,可以暂不办理纳税申报,待复业后一并办理纳税申报。()14.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外出经营,在同一地累计超过180天的,应当在营业地办理税务登记手续。()

15.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持税务登记证件,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开立基本存款账户和其他存款账户,并将其全部账号向税务机关报告。()

四、不定项选择题

2010年7月,某市税务机关在对甲公司2009的纳税情况依法进行税务检查时,发现甲公司有逃避纳税义务的行为,并有明显的转移、隐匿应纳税收入的迹象。税务机关责令甲公司于2010年8月1日~8月10日限期补税,但甲公司在8月10日期限届满后,甲公司仍拒绝补税。经市地方税务局局长批准,税务机关决定对甲公司采取税收强制执行措施。要求: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律制度的规定,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下列关于税务机关对甲公司进行税务检查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税务机关的工作人员在进行税务检查时,应当出示税务检查证和税务检查通知书 B.税务机关的工作人员,有责任为被检查人保守秘密

C.税务机关工作人员进行税务检查时,未出示税务检查证和税务检查通知书的,被检查人不得拒绝检查

D.经批准,税务机关可以检查甲公司的银行存款账户

2.下列关于税务机关采取税收强制执行措施的表述中,符合规定的是()。A.税务机关决定对甲公司采取税收强制执行措施符合规定 B.税务机关决定对甲公司采取税收强制执行措施不符合规定 C.税务机关采取强制执行措施需经县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

D.税务机关采取强制执行时,对纳税人未缴纳的滞纳金同时强制执行

3.如果甲公司对强制执行措施不服,可以通过下列途径保护自身利益的有()。A.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

B.可以依法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C.可以向法院申请调解

篇3:我国税收征管法律制度的现状和特点

税收是为了满足国家机器正常运转所必须的物质和货币需要, 税务机关依据国家税收法定向公民、法人或其他经济组织无偿征收的货币或实物, 它体现税收的无偿性和强制性的特点。税制优化理论将优化税收征管研究领向另一个高峰。自此, 意识到只有对税收征管进行优化, 才会使税制得到优化, 即税收征管从影响税制优化的外生变量转化为内生变量。

二、制度经济学对“制度”的解释

1. 制度的内涵

新制度经济学普遍接受的是诺斯对制度的定义。诺斯认为, 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 或者更规范地说, 制度是为了决定人们的相互关系而设定的一些制约。制度包括正式规则 (例如, 宪法、普通法、规章等) , 非正式规则 (比如, 行为规范、习惯和道德约束等) , 以及它们的实施特征。

制度的出现, 是为了约束人们在相互交换中的不确定性, 并最大程度的降低这种不确定性。从另一个角度去看, 制度也成为社会的正向激励机制。当然, 也并非的所有的制度都能成为一种有效的正向的激励机制。比如, 有的制度安排鼓励的反而是分配性的努力, 也就是经济学文献中常见的“寻租行为”。虽然这两种活动在本质上都是人们的寻利活动, 但是其方式和效果却截然相反。

2. 制度的构成

(1) 非正式约束。即在长期的人际往来中, 潜意识形成的, 且习惯式的形成一种模式文化。一直以来, 凡在一些成文的被共同认可的正式约束设立前, 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是靠非正式约束来进行的, 可见, 正式约束与非正式约束是相互存在相互依赖的。而非正式约束却占据了人们生活的大部分。通常非正式约束涵盖了对正式约束的扩展、细化和限制、社会公认的行为规则和内部实施的行为规则。虽然非正式约束使交换的实施成本得以减少, 但是其在一定的范围内还是存在局限性。在一些情况下, 如果失去正式约束的强制性, 基实施成本也会相应增加。可见, 非正式约束与正式约束是相辅相成的, 缺一不可。

(2) 实施机制。一个国家制度的完善与有效, 一方面体现在这个国家正式约束与非正式约束的完善与否, 另一方面还体现在国家制度的实施机制的科学合理和健全。离开了实施机制, 那么任何制度尤其是正式规则就形同虚设。

三、税收征管与税收制度的关系

1. 税收征管影响税收制度的有效性

从某个层面上来讲, 制度环境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便是税收征管, 而制度的实施和效果必然会受到制度环境的影响。可见, 税收制度的有效实施、以及制度的形成、变迁都要受到税收征管的制约。也就是说, 对税收制度的安排、变迁的正确、科学合理的判断, 取决于对税收征管现状的充分了解, 只有对此充分了解才能发挥税收征管的意义。另外, 税收征管作为一种实施机制, 对税收制度的有效性得到更深层次的保证。

2. 税收制度有效实施的关键条件取决于优化税收征管制度

美国经济学家约·斯林孟德指出:“优化税制理论就其目前情况看, 与成为一种实证性的税制指导理论还有一段距离, 其主要原因在于该理论尚未将税收征管作为一个重要问题加以研究, 税收的强制性隐含的征税的资源成本是很大的, 而不同的税收制度设置往往伴随着不同的征税成本, 因此强化对不同税种的管理是税收政策应该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之一。”由此可见, 对一个优良的税收制度的验证平台, 是需要有一个优良的实施机制。当然, 还要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对税种设置、税负结构等方面进行完善。也就是说, 即使一个设计科学严谨的税收制度, 如果没有一个高效优良的实施机制, 其税收制度的实施效果也无从谈起。正是如此, 更加证实了实施机制在制度的实施过种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税收征管正是税收制度的科学有效的实施机制。这就更加证实税收征管在税收制度中的重要性。

3. 税收征管能有效降低税收制度运行的交易成本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的趋势, 税收制度面临着更加复杂、严谨的考验。首先, 使纳税成本增加, 同时也使征收成本随之增加。因为税收征管在征纳程序上越来越复杂, 而实施机制的设置就是最大程度的使征纳程序变得简单易操作, 为征纳人提供便捷服务, 进而使交易成本减少;其次, 征纳人在实施征纳工作时, 其目的很简单, 就是使自身利益最大化。对于纳税人来说, 其纳税行为不仅仅指支付税款那么简单, 而且从内容上还存在一定的纳税成本。那么, 纳税人在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 纳税人会通过各种机会少纳税或不纳税, 甚至还采取一些非法手段偷逃税款。可见, 为了约束纳税人偷逃税的行为, 必须要有强有力的税收征管实施机制;最后, 因纳税人与征税人所享信息的不对称, 更加强调了实施机制的重要性。一般来说, 纳税人所享有的信息包括, 政府的税收政策信息以及纳税人本身的经营信息。而征税人却不了解纳税人的经营信息, 所以说纳税人与征税人所享信息的不对称。正是这种不对称, 致使税收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会有所偏离, 所以, 若要确保税收制度的高效运行, 缩减征纳人之间的信息差异, 是极其重要的。

四、优化我国税收征管的制度选择

1. 正式规则可操作化

首先, 贯彻依法治税的思想。税收征管的核心是税法, 而且只能以税法为核心。否则在税务的实施过程中实施机制将无法可依。要解决这个问题重中之重是将税收指令性计划变为税收指导性计划。其次, 在现行税收制度上加以完善, 做到真正的有法可依。而税法本身需要科学合理协调统一。在制定完善税收制度时需要发挥税收征管的最大潜能和灵活性。比如, 一些可征可不征、制度规定需要征收, 但通过努力调整后可能征不到的税, 税收制度需要采取稳健原则坚决规定不征。除此之外, 随着税收征管效率的提高, 使纳税人的实际负担率也随之提高, 所以由于税收征管水平的逐步提高, 大大提高了纳税人的实际负担率, 这就需要对现行税收制度加以完善, 使过高的名义税收负担率降下来势在必行。

2. 实施机制有效化

(1) 税收征管制度在全国的不同省际之间的地区差异, 是允许存在的。在各地区的主要税收制度统一的前提下, 因为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和社会文化的地域差异形成的在征收方式上的差异是允许的。这些差异的主要目的是使征纳人降低成本。

(2) 提高纳税人申报资料的质量, 重点是会计资料的质量。在税务征收的过程中, 所谓的信息集中, 不仅仅指集中的征收地点, 更重要的是信息资源的集中, 一些国外的税收制度也是可以借鉴的。比如, 在美国个人所得税则实行双向申报制, 而日本要求法人企业除了要报送会计报表、纳税申报表外, 还要报送18种附表, 如往来账明细表、银行存款明细表等, 在很大程度上使税务案头审计交叉稽核质量得以提高, 进而提升了税务机关的工作效率。我国的税收征管制度中也应该要求纳税人提交往来账明细表、银行存款明细表。如果税务机关掌握了纳税人的往来明细账户余额, 通过交叉稽核, 在税务机关内部就可以核实纳税人是否有虚构往来达到隐瞒收入的问题。大大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

五、结束语

由于税收征管制度的缺陷和税收制度本身的不完善, 以及税收经济信息的不对称等原因造成了目前的税收流失严重, 税收遵从度不高等结果。解决的根本出路就是要制度创新, 提高税收效率, 将税收流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参考文献

[1]卢现祥.《西方新制度经济学》[M].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3, 71

[2]李林军.专业化管理的探索之旅——税源专业化管理与深化征管改革的思考[J].中国税务, 2012, (7) .

[3]段文斌主编.《产权、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新制度经济学前沿专题》[M].南开大学出版, 2003

篇4:我国税收征管法律制度的现状和特点

关键词:间接税;直接税;税收不完善;税收征管制度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高度发展的时期也是经济发展模式处于变革转折的关键时期。相对于整体宏观经济规模不断扩大导致税收收入节节攀升,但是我们不能就此沾沾自喜,因为在复杂多变的经济活动中,税收工作处于瓶颈状态,一方面,税收总量逐步增大,但是另一方面,税收政策带来的税收扭曲效应也逐步凸显,税收负担不公平现状频发,税收征管制度亟需进行一定的调整与革新。

一、我国间接税的税收问题

(一)我国以间接税为征税重点的原因

我国虽然是以流转税与所得税为双主体的税收体制,但在实际的经济活动中却是以流转税为主要征税目标,这是与我国经济发展现状所相适应的。我国经济发展整体水平还不高,公司盈利水平与人均收入水平也不够高,所以实施现代的直接税制仍未达到其经济基础。而间接税的征收管理相对简便,税收来源比较稳定,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国家财政的需要,也符合我国的具体实情。

(二)间接税的税负扭曲

间接税的最大特点就是其税收负担是可以进行转嫁的,虽然表面上负有纳税义务,但是其实际的负担人通常不是其纳税人,这已经就产生了税收的扭曲。人们通过各种办法使得自身税负降到最低以达到自身收益最大化。税负转嫁一般形式有前转与后转。前转是指纳税人通过抬高价格将税负转嫁到购买者。而后转是指当纳税人无法实现前转时,通过压低进货的價格来进行的。这需要纳税人形成统一强大的集团力量与供货商进行谈判,这也加大了纳税人与供货商的税收扭曲成本。

二、我国直接税的税收问题

我国的直接税是以个人所得税与企业所得税为主的。我国的个人所得税的主要税源来自可代扣代缴的工资薪金,而这部分工资薪金很大比例上是生活主要来源,导致的结果是纳税公平原则被破坏。某些富人在纳税所占收入的比例要远远小于其大众工薪阶层,税收监管在富贵层面存在一定的“盲区”。而我国的企业所得税直到2008年才有正式的法律形式进行规定,以往以外资企业为名进行生产活动能享受很高的税收优惠,导致外资企业的泛滥,有些企业利用税收征管的漏洞常年进行虚亏,为其躲避税收而进行帐外经营,这些活动所导致私人部门决策活动的成本支出在税收方面逐步增多,税收不完善现象层出不穷。

为了实现税收扭曲效应的最小化,政府要选择合适的税收征管制度,现阶段政府要对税收征管制度进行不断深化的革新。

三、中国税收征管制度的革新

(一)大力加强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

中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才着手进行税收征管网络的建设,至今也才不到三十年,虽然在硬件层次上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但是相对于我国不断高速运行的经济总态,其税收征管的信息化建设依然落后于经济发展的步调。各种经济活动形态不断演变,税源信息成爆炸式增长,但是其能进行有效利用和系统分析有效信息流不充分,交流不对称,导致各种形式不断高级演变的偷逃税现象愈演愈烈。比如已经投入使用的“金税工程”,它只是针对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税源征管而建立的,但是相对我国基数更大的小规模纳税人来说却显得力不从心了。其他很多税种也仍然存在着或大或小的税源流失情况。

现阶段投入税收部门的预算资金应该有专门划出一部分进行信息化建设专业人才的培养与信息化建设软件系统的研发,形成一支技术力量强大,并能实际联系业务的人才队伍。税务部门应与有税收专业的各大院校进行通联合作,源源不断挑选优质人才。与技术公司与软件开发公司形成良好合作基础,依据各地本身情况,为不同地区开发设计可全国兼容但可因地制宜的征税管理子系统,为信息化的全国流通做好基础工作。通过一些制度法规的建立,税务部门与金融机构的信息分享程度逐步加强,与社会其他部门,各级人民政府做好充分的交流合作机制,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面税源信息资源集中库。

(二)税收部门行政体制改革仍需进行

经过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后,国税地税两套平行的税收征管队伍便开始在各自的征税领域中发挥作用。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历程,对于我国税收收入的增加起到很好的效果。但是其中也暴露出很多的问题。

在某些地区国地税进行不同程度税源的争夺,这使得纳税人处于既尴尬又无奈的境地。在某些税种的缴纳上。既涉及国税又涉及地税,两者分开办公,纳税人的纳税成本会上升。再者,由于两套不同的管理系统,国税属于中央直属机构,而地税属于当地政府,其行政资源浪费现象和效率低下就时有发生,比如成都地税要进行门头装饰的统一更换,而更换费由财政系统进行拨付,层层下拨的财政资金迟迟没有到位,使得这一简单工作耗时几年都没有完成。

(三)我国纳税宣传的力度有待加强,方式有待改变。

虽然现阶段我们改变了"纳税光荣"的思想方式,但是纳税这份义务并没有得到有效贯彻,由于中国的现金支付还是比较盛行,直接导致脱离银行转账系统无法进行有效监测。中国实施的12万元以上的个人申报纳税制度也略显吃力。由于监管的缺位,人们纳税意识的程度远远不够。

每年四月是中国的纳税宣传月,但是仅仅凭一个月形式化的宣传是远远不能达到理想效果的。纳税的深远意义要通过深入浅出的教育进行,通过从小的学习中获得,明白纳税人真正负担的是整个国家的发展,关系个人更关系民族。通过渐进式的学习了解,使得整个社会对于税收的重要性有了解,这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纳税人对自己所应纳税进行自检,使得税收真正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参考文献:

[1]余汉洲,钟思安,李涛,吴志强.当代西方税收理论对我国深化税制改革的启示[J].财会月刊,2005,(29)

[2]吴佑坤.美国税收管理及其启示[J].税收研究资料,2006,(2)

[3]胡波.美国联邦税务局的征管和服务效率及其启示[J].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7)

[4]王滨.从发达国家税收征管经验看我国税收征管法律制度的改革与完善[J].法制与社会,2007,(8)

篇5:我国税收征管法律制度的现状和特点

职法律硕士 学号:2013160007 姓名:段家元

摘要:我国现行的税收征管制度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和1994年税制改革的要求逐步确立的,即以纳税申报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强化管理。几年的实践证明,这种税收征管体制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纳税人偷逃税现象大为减少,征管模式逐步向集约型方向转变,税务管理的现代化进程也大大加快。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了新税制,强化了税收征管和税收聚财功能,保证了税收收入的稳步增长。但是,随着征管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新的问题日益显现出来,相当多的实际问题阻碍着征管改革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在此,我就日常税收征管过程中所遇到的征管问题,结合现行税收征管模式,就如何进一步深化征管改革,解决这些问题作一点探讨。

关键词 税收征管 税制 税收法律制度

一、我国现行税收征管体制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科层制的税务组织结构导致管理层次多。我国目前实行的科层制的税务组织机构,其主要问题就是职能部门多,管理层次多,中间环节多,造成税务机构设置的重叠和臃肿,管理职能的交叉和政出多门。在征、管、查三分离或者征管与检查两分离情况下,征收的只管征收,检查的只管检查,资源不能有效共享。

(二)税收征管信息不能共享。由于一些税务机关的电子政务建设理念不同,服务定位不清,管理措施不衔接,因而不能有效实现网上跨部门的交互办公,不能实现跨行业的协调办公。国税系统、地税系统、财政、海关、公安等各部门虽然都有自己的信息,但彼此之间并不能实现共享。

(三)征税成本总量和增幅都偏大。有资料显示,1996年我国的征税成本率(一定时期税务机关费用支出占同期税收收入的比例)

是4.73%,而美国仅为0.6%,日本为0.8%。另外我国的征税成本还在不断递增,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研所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税收稽查成本每年增幅达到12%左右。

(四)国税、地税缺少协作。目前国税与地税分设、分征、分管的模式,在实际操作上出现了征管权限、隶属关系、代征税款、税收政策解释等方面的矛盾,导致税收征管效率的提高不明显。

(五)税收征管法律制度亟待完善,法律效力层级有待提高 现行税收征管法律制度、特别是《税收征收管理法》是在我国刚刚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1992年颁布的,距今已8年了。随着改革的深化、开放的扩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发展,经济和社会各方面都发生了许多变化,税收征管也出现了机构分设、税制简化等新情况、新形势,现行税收征管法律制度已经不能适应加强税收征管,推进依法治税的需要。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税收征管法律体系不够完善,法律效力有待提高。现行税收征收管理法作为综合性的税收程序法典,它不可能对税收征收管理的各个方面都作出详细、可操作性的规定;目前有关税务管理、税务稽查、税务代理等的规定都是由国家税务总局制定的部门规章,不仅法律效力不高,内容也不规范。应抓紧制定和完善专门的《税收征管体制法》、《税务稽查法》、《税务代理法》、《发票管理法》、《税务争议救济法》等。

2、税收征管的基础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税务管理存在一些漏洞和不足。表现在:第一,税务登记在法律上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不少纳税人不到税务机关办理税务登记,漏征漏管现象比较严重。第二,税务登记与纳税人银行存款之间衔接不够,不少纳税人在银行多头存款,税务机关难以掌握纳税人应税经营情况。第三,现有的发票管理规范不够健全,违反发票管理的处罚措施尚待完善。第四,纳税申报的期限、方式、作法、法律责任不够完善,税收征管实践中零申报、负申报增多;一些纳税人利用延期纳税的规定拖欠税款,影响国家税

款的及时收缴等。

3、税收征管工作中面临的一些新情况在法律上缺乏明确的规定。现行征管法未明确税收优先原则,致使在一些经济纠纷、企业重组、企业破产中国家税款难以得到有效保护;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电子商务的发展,应制定相应的税收对策和征管制度;应对税控装置的推行和使用作出规定;现行滞纳金制度的合理性和适用范围需要重新考量等。

4、税款征收、税务检查和税务行政执法不够规范、有力和完善。表现在:第一,税收保全和税收强制执行措施的适用范围过于狭窄。第二,税务检查效力不强,没有对税务检查的法定程序作出具体、详细的规定,税务稽查法律地位不明确。第三,税收征管中与银行、工商、公安等部门的协作配合制度不健全,尚未建立有效的协税护税机制,尤其是缺乏法律责任的规定。

5、未明确、全面规定纳税人的权利,税收征管中侵犯纳税人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

6、法律责任不够严密、完善。罚款等行政处罚的幅度过大,没有规定下限,税务机关的自由裁量权过大;一些重要的征管法律规范没有“制裁”部分,税收征管实践中不少法律规定难以落到实处等。

7、税收征管法与相关法律存在一定的冲突。现行征管法实施以来,我国陆续制定了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修订了刑法、会计法等,现行征管法需要与这些法律相衔接。例如,一些税务机构执法主体资格需要明确;征管法中的偷税概念与刑法中的规定存在差异,需要修改等。

8、税务争议的救济和司法保障需要加强和改善。一方面,现行征管法给纳税人提供解决税务争议的途径和方法不够完善,影响了对纳税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另一方面,法律没有赋予税务机关打击税务违法犯罪行为的专门执法手段,没有建立税务警察、税务法庭等税务司法保障机关,税务执法手段的刚性不强等。

(六)税收征管具体实践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1、纳税申报不实的问题。建立纳税人“自核自缴”的申报制度是新的征管运行机制最重要的基础,是深化征管改革的核心内容。但在申报制度具体的执行情况来看,目前纳税人纳税申报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纳税人纳税申报质量不高。由于纳税人的思想意识、纳税观念、法制观念以及业务素质方面有一定的个体差异,导致了纳税申报不实的现象,突出反映在有些正常经营企业,长期出现零申报或负税负申报现象;二是内部纳税申报制度不尽完善,手续繁杂,环节较多,对纳税人监控难以到位。

2、税务稽查的地位与作用问题。新的征管模式要求税务稽查要发挥“双刃剑”的作用,“以查促管,以查促收”,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与影响,稽查工作的地位与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一是实际工作中“重征收、轻稽查”的观念依然存在。一方面,为了充分发挥各级税务稽查部门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更好衡量各级稽查部门的工作成效,各级税务机关都会对所属的稽查部门下达一个指导性的税收计划数,并据以作为年终考核的依据,为此,稽查部门出于本部门经济利益的考虑,会出现与主管税务机关争抢税源的现象,干扰了主管税务机关的正常的税收征管工作;二是只重视了税务稽查对纳税行为的监督检查职能,而忽视了其对执法行为监督制约和对行政行为监督检查的职能;三是税务稽查操作规范还不尽完善,稽查工作缺乏应有的深度和力度。目前按选案、检查、审理、执行四个环节实施税务稽查,在实际操作中还不够规范,某些环节(如稽查选案)的可操作性和科学性待提高,各环节的有序衔接制度要进一步健全,选案的随意性,检查的不规范性,审理依据的不确切性,执行的不彻底性等问题还比较普遍,影响了稽查整体效能的发挥。

3、计算机开发应用上的滞后问题。新的征管模式要求“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即税收征管工作要以信息化建设为基础,逐步实现税收征管的现代化。但从目前情况看,税务部门在计算机开发特别是应用上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征管系统软件开发滞后。MIS系统在云南省地税系统征管应用已近5年了,但在目前,许多县市(以大理州为例),MIS系统在征管系统中仅使用了税务登记、税款征收、停复业处理、征收数据查询等极少的模块,而报表处理等无法正常使

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MIS系统的使用效能,计算机的开发应用难以满足征管工作的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征管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二是利用计算机提供的税收数据、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为科学决策提供参考的作用也没有发挥。三是内部计算机管理制度不够健全,计算机综合应用水平还低,部分干部的计算机应用水平还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税收征管现代化步伐的加快。

4、为纳税人服务上存在的问题。深化征管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建设全方位的为纳税人服务体系。要使纳税人依法申报纳税,离不开良好的税收专业性服务。虽然各级地税部门都对办税大厅规范化建设进行了不懈的努力,设置了触摸屏,为纳税人服务上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效,但目前,这一服务体系尚须不断进行健全和完善:一是征纳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还需进一步理顺,双方平等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真正体现,税务干部为纳税人服务的意识还需进一步增强;二是税收宣传手段和方式单一,社会效果不明显,特别是在比较偏远的乡镇,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约,税收宣传始终以张贴税收宣传标语,接受纳税人咨询等传统宣传方式进行,难以实现税收宣传的“三贴近”要求,从而难以从根本上增强广大纳税户自觉纳税意识,这就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符合纳税人需求的、更有效的税收宣传途径和办法。三是管事制度实施后,纳税人办税环节多、手续繁等问题没有根本解决,税务部门内部各项办税程序、操作规程要进一步简化、规范、完善,真正把“文明办税,优质服务”的落脚点体现在方便纳税人、服务纳税人上。

5、税收管理员的素质需要不断提高。随着税收管理员制度的推行,要加强税源管理,这就需要税收管理员不但要熟悉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而且要熟悉现行的企业财务制度。但从现实的税收管理来看,多数税收管理员对企业的财会制度不够熟悉,导致在对企业的日常税收管理过程中,看不懂或不会看企业的财务报表,也无法发现企业在税收申报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当前,部分企业已开始使用相关的财务软件,所有的账务均通过软件进行处理,给企业税收管理增添了更大的难度。

二、进一步完善税收征管体制的几点思考

我国现行税制是以间接税为主体,企业或单位纳税人占多数。这种税制结构和纳税人状况,决定了当前我国税收征管模式是建立在间接税基础上,以企业或单位纳税人为主要征管对象,而对自然人的征管制度安排尚不健全。鉴于税收征管对税制体系的完善与重构具有重要作用,有必要在新的税收征管模式框架中,对税收征管进行前瞻性研究,以适应深化税制改革的需要。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逐步建立健全综合和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研究推进房地产税改革,对我们继续深化税制改革特别是完善直接税体系提出了新要求。个人所得税、房地产税的纳税人主要是自然人,人数众多且分散,加强管理的难度很大。要顺利实施这方面税制改革,必须加快构建和完善对自然人的税收征管制度体系。这个体系的核心是首先要在法律上明确涉税信息报送制度,通过建立通畅的信息渠道确保有关自然人所得和财产的相关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递到税务部门。税务机关内部也需要建立起一个结构完整、功能齐全的征管信息系统,以接收和处理各种涉税信息,解决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同时,要完善对自然人的税收征管法律制度,加大对自然人的税法宣传力度,探索实施行之有效的税源管理方式,合理配置征管资源,努力减少税收流失。

(一)改革和完善税收征管法律制度,确立税收征管各项基本原则

当前,我国立法机关和有关实际部门正在修改和完善税收征收管理法。本人认为,为了建立并完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税收征管法体系,在改革和完善税收征管法律制度时,应重新认识并坚持以下原则:

1、依法征管原则。在税收领域,税收法定主义是税收和税法的最高法律原则,与税收史上的“无代表则无课税”思潮和“议会保留”密切相关。税收法定主义具体包括课税要素法定原则、课税要素明确原则和依法稽征原则。可见依法征管原则是税收法定主义的重要

内容,它要求税务机关必须严格依据法律的规定征收,不得擅自变动法定课税要素和法定征收程序。[②]坚持依法征管原则,要求有关税收征管的规则必须由国家的法律加以确定,要提高税收征管的立法层次。在税收征纳过程中,征纳主体的权利义务和征纳程序必须在法律上作出具体、明确的规定;没有法律依据,税务机关无权决定开征、停征、减税、免税、退税、补税。这是依法治税方针的必然要求,它有助于税收征管行为的法治化,减少税务执法的随意性,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2、效率原则。税收征管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一项主要行政管理活动,因此,只有尽量降低征收成本,才能提高税收行政效率,充分实现税收功能。税收征管效率原则,要求国家征税应以最小的税收成本去获取最大的税收收入,使税收的名义收入与实际收入的差额最小。税收成本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税收征收费用,即征税机关为征税而花费的行政管理费用;另一方面是纳税人因纳税所支出的各种费用,如税务代理费、纳税申报的交通费等。坚持税收征管效率原则,要求我们在建构税收征管制度时,应考虑以下几个问题:第一,税收征管程序在明确、可操作的前提下,应尽量简化。第二,有关制度和模式的设计应多样化,以适应不同情况。例如,纳税申报就应允许采用实地申报、邮寄申报、数据电文申报等多种方式。第三,按照科学合理、统一协调的要求,建立反映税收征管客观规律的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务代理、税款征收、税务稽查等现代税收征管制度。第四,积极应用现代科技手段。在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网络经济、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的新形势下,要想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必须用法律手段推动征管方式从传统的人海战术、手工征管向现代化、信息化的征管方式转变。为此,要大力实施科技兴税战略,在增值税征管中积极推行“金税工程”。

3、程序正义原则。程序正义是在法律活动中,为了保障当事人的基本人权和实现法治而必然提出的要求。它使程序法从仅仅作为实现实体法的工具地位中摆脱出来,赋予法律活动作为“过程”本身也同样具有独立价值。程序正义要求我们必须承认当事人在程序活动中享有基本的程序性权利,程序应当是在公开、公正、理性和效率的情

况下进行的,这样才能鼓励当事人积极和“富有意义地”参与程序中的对话、选择和妥协。[③]税收征管法律制度是税收程序法,但现行《征管法》中有关税务行政执法程序的规定,不仅数量少、分散,而且对一些重要的程序缺乏规定,使纳税人在纳税和税务争议中无所适从,增加了税务人员执法的随意性。依据程序正义原则,在税收征管中,应当建立回避制度、说理制度、听证制度、时效制度等,完善税务管理、税款征收、税务行政处罚、税务争议救济等程序。

4、强化税务机关执法权和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并重原则。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税收征收管理是税务机关的行政执法活动,税收征管权是公法上的一种权力。为了保证税款的及时、足额收缴入库,税务执法权必须具有较强的刚性和约束力。现行征管法在税收征管权的规定上尚有不完善的地方,例如税收保全措施和强制执行措施的适用范围过窄,对银行等部门不履行协助义务缺少处罚手段等。因此,加强征管权力,深化税收基础管理,对于解决当前税收征管中存在的“疏于管理,淡化责任”现象,保证国家税收不受侵犯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纳税人作为税收征管中的一方主体,在依法履行纳税义务的同时,也享有相应的权利。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强调纳税人的纳税义务,对纳税人的权利规定的不多,重视的不够。随着民主、法治、人权运动的发展,纳税人权利保护的要求会越来越高;从根本上说,纳税人是税收的源泉,保护纳税人也就是保护税源。因此,我们应当在征管法中确立依法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的原则,对纳税人享有的申请减税、免税、退税权,税务法律政策的知情权,接受服务权,争议救济权,保密权,赔偿权等作出明确规定。同时,要加强对税务机关的执法监督,建立税务执法责任制度,增强税务人员为纳税人服务意识。税收征管法应在强化税务机关征管权与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之间进行平衡和协调,为征纳双方建立良性互动关系提供法律保障。

5、借鉴国际通行规则原则。目前,经济全球化、法治化正在深入发展,各国经济制度、法律制度也在相互借鉴、合作和融合,我国不久将加入WTO,因此,必须按照世贸组织的规则,加快法律改革的进程,在享有入世带来权利和利益的同时,应履行自己的义务和“承

诺”。在税收领域,除了要继续完善税制外,应加速我国税收征管法律制度国际化改革的步伐。第一,规范税收征管程序。要推行专业化征管,健全纳税自行申报制度,强化税务稽查,扩大税务代理等。第二,加强税收征管科技化建设。要加大税收征管的科技含量,充分利用计算机手段,逐步建立网上征税系统,探索和建立反跨国偷税、避税的手段和机制,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第三,增强税收法律的透明度,完善税务争议的解决制度。要在提高、统一税收征管立法的基础上,建立税收法规公告制度;加大税收法律统一实施的力度,切实解决税收执法中收“人情税”、“关系税”或收“过头税”的问题;为税务争议的当事人提供有效的救济途径,加强执法监督,建立对税务行政执法的司法审查制度等。

(二)将现在实行的以职能为主导的组织形式调整优化为以流程为主导的组织形式,科学划分税务管理事权。按照经济区域设置税务管理机构,配备税务管理人员,尽量减少税务管理层次。

(三)建立标准统一的交互式信息系统。实现税务系统内部的网上税务登记、网上纳税申报、网上缴纳税款、网上审批备案、网上发票认证和网上举报等,同时实现税务与财政、海关、工商、技术监督等各有关部门的信息共享。

(四)进一步节约征税成本。可以通过对税务机构和管理职能的重新整合,促进税收征管运作程序和办税流程的科学畅通,实现税务办公的无纸化。

篇6:我国税收征管法律制度的现状和特点

关键词:电子商务,税收征管,法律制度

我国目前电子商务尚处于发展的初期, 但发展的势头锐不可当。尤其是网络零售交易, 近十年来, 以年均高于40%的增速迅猛发展, 2012年网上零售交易规模达到1.32万亿元, 同比增长64.7%, 占据社会零售商品总额的7%, 相当于全国连锁百强的年销售总和;其中B2C (企业与消费者间交易) 交易占比37%, C2C (个人间交易) 占比63%。2012年淘宝网完成销售额1.15万亿;仅“双十一”一天的销售额就高达191亿。网络零售吸引消费者的重要原因是比实体店价格低廉, 不开发票, 不上税成为一种潜规则。网络购物虽然不同于传统的交易方式, 但并未改变交易的实质, 交易的内容仍然是现实世界中的商品或服务。但是, 电子商务具有虚拟化和无纸化的特点, 令现有税收征管法律无从适用, 导致电子商务行业的大量交易游离于现有的税法监管之外, 造成国家大量税款流失。电子商务应该交税, 事实上, 大部分尤其是大型的B2C企业如天猫、京东等已经交税, 但是还有一些B2C交易和C2C交易尚未交税, 需要改革和完善现行的税收征管法律, 以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

一、我国电子商务税收立法思路

为了解决电子商务发展带来的税收法律问题, 许多电子商务发达国家和地区对现有税收法律进行修订和补充, 并针对电子商务产生的新问题, 研究制定新的法律。我国电子商务税收立法需要借鉴欧盟、经合组织和发达国家的做法, 确定电子商务税收立法的思路。

因为现行税法是建立在有形交易的基础之上的, 它不能够完全适用电子商务的税收问题。当务之急是修订现行税收法律、法规, 在不立法开征新税的前提下, 对现行税法的范畴和条款进行修改、重新界定和解释, 增加有关对电子商务适用的条款, 以消除税法适用上的不确定性, 并保证对现行税制不造成大的影响。现行税制实现了对电子商务B2B模式、B2C模式征税, 而对C2C模式电子商务不征税。目前, B2B、B2C模式电子商务按照我国现行流转税的规定计算缴纳税款, 操作过程中遇到征税对象的确定、税收征管、税收管辖权、税务稽查等问题, 需要在实践中完善税收立法, 实现可行的税收征收。目前更重要的监管是B2C模式的网上商店混入C2C模式逃避纳税, 损害了税负公平。

待时机成熟后, 再研究制定新的电子商务税收相关法律、法规。早在2010年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朱奕龙建议应制定《电子商务税收法》对网店征税, 但至今没有实质性方案出台, 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在现行税法之外另行制定电子商务税收法律需要假以时日, 不能一蹴而就。2013年两会期间步步高董事长王填也提交了关于制定《电子商务税收征管法》的议案。国家税务总局也将研究制定《电子商务税收征管办法》作为2013年的工作重点。

二、我国电子商务税收征管立法现状

我国目前没有权威的电子商务税收立法, 规范电子商务税收的是一些零星的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性规定。立法主要集中于工商管理实名登记和电子发票, 为进一步完善电子商务税收征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北京市2007年12月1日的《北京市信息促进化条例》实施开始, 要求利用互联网从事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依法取得营业执照。北京市工商局于2008年8月1日实行的《关于贯彻落实〈北京市信息化促进条例〉加强电子商务监督管理的意见》中规定:凡是以营利为目的利用互联网从事电子商务经营活动的主体 (简称“电子商务经营者”, 含电子商务服务提供商) , 均应依法登记注册。在领取营业执照后才能开展经营。北京市工商局监管C2C模式电子商务的决心很明显。

2010年5月30日国家工商总局公布了《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暂行办法》, 于2010年7月1日施行, 该办法属于部门规章。办法明确区分了法人和自然人卖家, 规定:自然人具备登记注册条件的, 依法办理工商登记注册。未领取营业执照的网络经营的自然人, 应当履行实名义务, 应当向提供网络交易平台服务的经营者提出申请, 提交其姓名和地址等真实身份信息, 但不强制登记。办法中对注册条件未具体说明。《办法》施行后, 国内网店开始步入实名制的时代, 为电子商务税务登记初步扫清了障碍。

2012年7月10日, 广东省工商局颁布实施了《关于鼓励支持我省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放宽网店工商登记的“门槛”。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经营者可以使用集中办公区域作为住所 (经营场所) 办理工商登记, 允许“一址多照”;只从事网上经营活动的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经营者, 在符合当地政府关于住所 (经营场所) 有关规定的前提下, 可使用自有或租用的住宅作为住所 (经营场所) 办理工商登记。以上措施为网店税收征管提供了可能。

“以票控税”是我国主要的征税手段。传统手工发票, 在商业行为与发票核对之间存在时滞, 税务机关无法实时跟踪发票信息, 我国从2009年开始探索网络发票, 先后在47个省级国、地税局进行了试点。2013年1月25日, 国家税务总局正式公布了《网络发票管理办法》, 于2013年4月1日起施行。网络发票是指基于税务机关网络发票管理系统开具的发票, 在开具过程中要通过网络系统, 以替代税控机, 但最终仍然是纸质的。网络发票在线开具, 具有填开数据真实, 便于查询, 有利于税收征管等优点, 并为发票无纸化、电子化, 即电子发票奠定基础。

尽管网络发票不等同于对电子商务征税, 但条例中提出, “省以上税务机关在确保网络发票电子信息正确生成、可靠存储、查询验证、安全唯一等条件的情况下, 可以试行电子发票”。在不远的将来将电子商务B2C、C2C模式纳入征税范围, 单纯依靠传统的纸质发票必然存在诸多弊端, 迫切需要“网络税务局”和电子发票与之相适应, 这也是税收技术发展的大势所趋。

三、完善我国电子商务税收征管法律制度的建议

我国《税收征管法》1992年9月颁布, 是我国现行税收征管的基本法, 2001年4月第二次修订, 修订后实施至今已经有十二年的时间了。为了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 应改革和完善税收征管法及相关配套法律法规, 补充电子商务所适用的税收条款, 对电子商务的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款征收、税务检查等给予重新的界定, 以使电子商务的税收征管有法可依。

(一) 实行电子商务税务登记制度

税务登记是税收征管工作的首要环节, 其前提条件是工商管理登记。C2C电子商务模式征税难的主要原因是未强制工商登记, 进而无法确定纳税主体。鉴于国内已出台相关法规或规章, 以营利为目的网店在第三方交易平台办理上网交易手续后, 强制进行工商登记。建议修改税收征管法, 工商登记后在规定的期限内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电子商务税务登记, 方可在银行开立电子账户。即所有网络店铺应亮证经营, 所办理的证照应在其店铺中公示。税务机关采用国家标准为电子商务纳税人设立唯一的纳税识别码, 在税收管理信息系统中进行登记, 同时建立税务登记密钥管理系统, 防止纳税人的重要信息外泄, 最大范围地将网上交易纳入税收征管中。

(二) 改革纳税申报和税款征收方式

为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 改革纳税申报和税款征收环节, 推行电子申报和电子缴税, 通过计算机和通讯网络系统, 完成征纳双方的电子信息交换和税款划解, 实现税收无纸化和电子化。由于电子商务的买卖双方直接进行交易, 减少了中介环节, 影响了中介机构的代扣代缴税款, 易导致税款流失, 需要重新界定扣缴义务人。建议如果自建网络交易平台进行电子商务交易, 应由第三方支付平台履行代扣代缴义务;如果通过统一的电子商务平台进行交易, 应以第三方交易平台作为扣缴义务人。

(三) 制定合理的网店征税标准

电子商务征税难在于如何制定合理的征税标准, 一味地照搬实体店的征税标准未必合适, 需结合电子商务自身的特点。建议可根据网店的信用等级、订单数、第三方支付交易金额、物流配送数量等指标, 确定网店是否纳入税收征管范围, 确立合适的起征点和免征额、免税期。对线上交易和线下交易分别核算的网店, 方能享受税收优惠, 实行差异化的税收政策。完善税收征管法律一方面要有利于中小网店的发展, 又要为网店和实体店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

(四) 推广电子发票, 扩大增值税的征税范围

2013年4月1日起施行的《网络发票管理办法》, 主要是指普通网络发票, 建议修改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 明确网络发票作为纳税申报的凭证, 网络发票与纸质发票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对网络发票的开具、使用、传递、保管、注销研究制定详细的配套措施。推广使用统一的网络普通发票, 着手研究网络增值税发票, 并逐步过渡到电子发票。

我国纳入增值税征税范围的是有形动产, 网上订购并下载的数字化产品是一种无形商品, 如果适用营业税, 就会比传统有形产品的税负低, 违背税收公平原则。可适当扩大增值税的征税范围, 尤其是实行“营改增”后, 将电子商务逐步纳入增值税的征税范围, 包括在线交易的商品 (包括数字化产品) 和在线提供劳务 (包括金融、咨询、会计等) 。鉴于营业税与增值税的税率差异, 建议单独制定适用于电子商务的较低的增值税税率和征收率, 体现税收公平原则。

(五) 建立电子化税务稽查制度

上一篇:中国梦-我的教师梦作文下一篇:海安开发区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