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知识点冀教版

2024-07-07

中考数学知识点冀教版(通用9篇)

篇1:中考数学知识点冀教版

初中数学知识点归纳(冀教版)

 

⒈相反数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

注意:⑴相反数是成对出现的;⑵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若一个为正,则另一个为负;

⑶0的相反数是它本身;相反数为本身的数是0。

2.相反数的性质与判定

⑴任何数都有相反数,且只有一个;

⑵0的相反数是0;

⑶互为相反数的两数和为0,和为0的两数互为相反数,即a,b互为相反数,则a+b=0

3.相反数的几何意义

在数轴上与原点距离相等的两点表示的两个数,是互为相反数;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0除外)在原点两旁,并且与原点的距离相等。0的相反数对应原点;原点表示0的相反数。说明: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

4.相反数的求法

⑴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只要在它的前面添上负号“-”即可求得(如:5的相反数是-5);

⑵求多个数的和或差的相反数时,要用括号括起来再添“-”,然后化简(如;5a+b的相反数是-(5a+b)。化简得-5a-b);

⑶求前面带“-”的单个数,也应先用括号括起来再添“-”,然后化简(如:-5的相反数是-(-5),化

简得5)

5.相反数的表示方法

⑴一般地,数a的相反数是-a,其中a是任意有理数,可以是正数、负数或0。

当a>0时,-a<0(正数的相反数是负数)

当a<0时,-a>0(负数的相反数是正数)

当a=0时,-a=0,(0的相反数是0)

⒈绝对值的几何定义

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a的绝对值,记作|a|。

2.绝对值的代数定义

⑴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⑵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⑶0的绝对值是0.

可用字母表示为:

①如果a>0,那么|a|=a;②如果a<0,那么|a|=-a;③如果a=0,那么|a|=0。

可归纳为①:a≥0,<═>|a|=a(非负数的绝对值等于本身;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是非负数。)②a≤0,<═>|a|=-a(非正数的绝对值等于其相反数;绝对值等于其相反数的数是非正数。)经典考题

如数轴所示,化简下列各数

|a|,|b|,|c|,|a-b|,|a-c|,|b+c|

解:由题知道,因为a>0,b<0,c<0,a-b>0,a-c>0,b+c<0,

所以|a|=a,|b|=-b,|c|=-c,|a-b|=a-b,|a-c|=a-c,|b+c|=-(b+c)=-b-c

3.绝对值的性质

任何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都是非负数,也就是说绝对值具有非负性。所以,a取任何有理数,都有|a|≥0。即⑴0的绝对值是0;绝对值是0的数是0.即:a=0<═>|a|=0;

⑵一个数的绝对值是非负数,绝对值最小的数是0.即:|a|≥0;

⑶任何数的绝对值都不小于原数。即:|a|≥a;

⑷绝对值是相同正数的数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即:若|x|=a(a>0),则x=±a;

⑸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的绝对值相等。即:|-a|=|a|或若a+b=0,则|a|=|b|;

⑹绝对值相等的两数相等或互为相反数。即:|a|=|b|,则a=b或a=-b;

⑺若几个数的绝对值的和等于0,则这几个数就同时为0。即|a|+|b|=0,则a=0且b=0。

(非负数的常用性质:若几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有且只有这几个非负数同时为0)

经典考题

已知|a+3|+|2b-2|+|c-1|=0,求a+b+c的值

解:因为|a+3|≥0,|2b-2|≥0,|c-1|≥0,且|a+3|+|2b-2|+|c-1|=0

所以|a+3|=0,|2b-2|=0,|c-1|=0

即a=-3,b=1,c=1

所以a+b+c=-3+1+1=-1

4.有理数大小的比较

⑴利用数轴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数轴上的两个数相比较,左边的总比右边的小;

⑵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异号两数比较大小,正数

大于负数。

5.绝对值的化简

①当a≥0时,|a|=a;②当a≤0时,|a|=-a

6.已知一个数的绝对值,求这个数

一个数a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到原点的距离,一般地,绝对值为同一个正数的有理数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绝对值为0的数是0,没有绝对值为负数的数。如:|a|=5,则a=土5

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⑴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⑵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⑶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和为零;

⑷一个数与零相加,仍得这个数。

2.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⑴加法交换律:a+b=b+a

⑵加法结合律:(a+b)+c=a+(b+c)

在运用运算律时,一定要根据需要灵活运用,以达到化简的目的,通常有下列规律:

①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先相加——“相反数结合法”;

②符号相同的两个数先相加——“同号结合法”;

③分母相同的数先相加——“同分母结合法”;

④几个数相加得到整数,先相加——“凑整法”;

⑤整数与整数、小数与小数相加——“同形结合法”。

3.加法性质

一个数加正数后的和比原数大;加负数后的和比原数小;加0后的和等于原数。即:

⑴当b>0时,a+b>a⑵当b<0时,a+b

4.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用字母表示为:a-b=a+(-b)。

5.有理数加减法统一成加法的意义

在有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中,根据有理数减法法则,可以将减法转化成加法后,再按照加法法则进行计算。

在和式里,通常把各个加数的括号和它前面的加号省略不写,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如:(-8)+(-7)+(-6)+(+5)=-8-7-6+5.

和式的读法:①按这个式子表示的意义读作“负8、负7、负6、正5的和”

②按运算意义读作“负8减7减6加5”

6.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中运用结合律时的一些技巧:

Ⅰ.把符号相同的加数相结合(同号结合法)

(-33)-(-18)+(-15)-(+1)+(+23)

原式=-33+(+18)+(-15)+(-1)+(+23)(将减法转换成加法)

=-33+18-15-1+23(省略加号和括号)

=(-33-15-1)+(18+23)(把符号相同的加数相结合)

=-49+41(运用加法法则一进行运算)

=-8(运用加法法则二进行运算)

Ⅱ.把和为整数的加数相结合(凑整法)

(+6.6)+(-5.2)-(-3.8)+(-2.6)-(+4.8)

原式=(+6.6)+(-5.2)+(+3.8)+(-2.6)+(-4.8)(将减法转换成加法)

=6.6-5.2+3.8-2.6-4.8(省略加号和括号)

=(6.6-2.6)+(-5.2-4.8)+3.8(把和为整数的加数相结合)

=4-10+3.8(运用加法法则进行运算)

=7.8-10(把符号相同的加数相结合,并进行运算)=-2.2(得出结论)

Ⅲ.把分母相同或便于通分的加数相结合(同分母结合法)313217-+-+-524528

321137原式=(--)+(-+)+(+-)552248

1=-1+0-8

1=-18-

Ⅳ.既有小数又有分数的运算要统一后再结合(先统一后结合)312)+(-3)-(-10)-(+1.25)483

13121原式=(+)+(+3)+(-3)+(+10)+(-1)84834

13121=+3-3+10-184834

31112=(3-1)+(-3)+1044883

12=2-3+1023

1=-3+136

1=106(+0.125)-(-3

Ⅴ.把带分数拆分后再结合(先拆分后结合)-31617+10-12+45112215

初中数学知识点归纳(冀教版)

篇2:中考数学知识点冀教版

第一章 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

几何图形包括立体图形(几何体)和平面图形。像正方体、长方体、棱柱、圆柱、圆锥、球等,它们都是立体图形;像线段、直线、三角形、长方形、梯形、正六边形、圆等,它们都是平面图形。

几何体都是由面围成的,如:长方体有六个面,这些面都是平的;圆柱有两个底面,也都是平的,一个侧面是曲的;球有一个面,是曲的。

包围着几何体的是面,面与面相交形成线,线与线相交形成点。点、线、面是几何图形的基本要素。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我们常由以下三种途径得到与几何体相关的平面图形,以更好地认识几何体:(1)展开与折叠;(2)从不同方向看;(3)用平面截。

第二章 有理数

1.有理数:(1)凡能写成qp

(p,q为整数且p0)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

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不一定是负数,+a也不一定是正数;不是有理数;

正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① 有理数零

负有理数

正整数

正分数负整数

负分数

整数

② 有理数

分数

正整数零负整数正分数

负分数

(3)注意:有理数中,1、0、-1是三个特殊的数,它们有自己的特性;这三个数把数轴上的数分成四个区域,这四个区域的数也有自己的特性;

(4)自然数 0和正整数;a>0  a是正数;a<0  a是负数;

a≥0  a是正数或0  a是非负数;a≤ 0  a是负数或0  a是非正数.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2)注意: a-b+c的相反数是-a+b-c;a-b的相反数是b-a;a+b的相反数是-a-b;(3)相反数的和为0  a+b=0  a、b互为相反数.4.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a0)a

(a0)a

(2)绝对值可表示为:a0(a0)或a ;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

a(a0)a(a0)

(3)

aa

1a0;

aa

1a0;

ab

ab

(4)|a|是重要的非负数,即|a|≥0;注意:|a|²|b|=|a²b|,.5.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3)正数大于一切

负数;(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6)大数-小数 > 0,小数-大数 < 0.6.互为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若 a≠0,那么a的倒数是若ab=1 a、b互为倒数;若ab=-1 a、b互为负倒数.7.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8.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1)加法的交换律:a+b=b+a ;(2)加法的结合律:(a+b)+c=a+(b+c).9.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10 有理数乘法法则:

(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2)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

(3)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式为零,积为零;各个因式都不为零,积的符号由负因式的个数决定.11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1)乘法的交换律:ab=ba;(2)乘法的结合律:(ab)c=a(bc);(3)乘法的分配律:a(b+c)=ab+ac.12.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注意:零不能做除数,即13.有理数乘方的法则:(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

(2)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注意:当n为正奇数时:(-a)=-a或(a-b)=-(b-a), 当n为

正偶数时:(-a)=a14.乘方的定义:

(1)求相同因式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2)乘方中,相同的因式叫做底数,相同因式的个数叫做指数,乘方的结果叫做幂;(3)a2是重要的非负数,即a2≥0;若a2+|b|=0  a=0,b=0;

0.10.01

2

11

(4)据规律2底数的小数点移动一位,平方数的小数点移动二位.10100

1a

;倒数是本身的数是±1;

a0

无意义.nnnn

n

n

或(a-b)=(b-a).nn

18.混合运算法则: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注意:怎样算简单,怎样算准确,是数学计算的最重要的原则.第三章 估算与近似数

1.科学记数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成a³10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这种记数法叫科学记数

法.2.近似数的精确位: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那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的精确到那一位.3.有效数字:从左边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起,到精确的位数止,所有数字,都叫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n

第四章 线段 角

线段的直观形象就是伸直的一段线。位于线段顶端的点叫做线段的端点。一条线段有两个端点。

由线段向一方无线延伸形成的图形,叫做射线。原线段另一方的端点叫做射线的端点。一条射线只有一个端点。由线段向两方无限延伸形成的图形叫做直线。直线没有端点。

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

线段AB上的一点M,把线段AB分成两条线段AM与MB。如果线段AM与线段BM相等,那么点M就叫做线段AB的中点。

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有公共 端点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角度的转化:1°=60'1'=60''

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的一条射线,可以把这个角分成两个角,如果这两个角相等,那么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我们就称这连个角互为余角,简称互余。其中一个角叫做另外一个角的余角。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我们就称这连个角互为补角,简称互补。其中一个角叫做另外一个角的补角。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第五章 数量和数量之间的关系

1.代数式:用运算符号“+ - ³÷„„”连接数及表示数的字母的式子称为代数式.注意:用字母表示数有一定的限制,首先字母所取得数应保证它所在的式子有意义,其次字母所取得数还应使实际生活或生产有意义;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2.列代数式的几个注意事项:

(1)数与字母相乘,或字母与字母相乘通常使用“² ” 乘,或省略不写;(2)数与数相乘,仍应使用“³”乘,不用“² ”乘,也不能省略乘号;(3)数与字母相乘时,一般在结果中把数写在字母前面,如a³5应写成5a;(4)带分数与字母相乘时,要把带分数改成假分数形式,如a³1

应写成32

a;

3a

(5)在代数式中出现除法运算时,一般用分数线将被除式和除式联系,如3÷a写成的形式;

(6)a与b的差写作a-b,要注意字母顺序;若只说两数的差,当分别设两数为a、b时,则应分类,写做a-b和b-a.3.几个重要的代数式:(m、n表示整数)(1)a与b的平方差是:a-b

;a与b差的平方是:(a-b);

(2)若a、b、c是正整数,则两位整数是: 10a+b,则三位整数是:100a+10b+c;

(3)若m、n是整数,则被5除商m余n的数是: 5m+n;偶数是:2n,奇数是:2n+1;三个连续整数是:n-

1、n、n+1;

(4)若b>0,则正数是:a+b,负数是:-a-b,非负数是: a,非正数是:-a.4.解应用题的常用公式:

(1)行程问题:距离=速度²时间速度

距离时间

时间

距离速度;

工作量工效

(2)工程问题:工作量=工效²工时工效(3)比率问题:部分=全体²比率比率

工作量工时

工时

部分比率;

部分全体

全体;

(4)顺逆流问题: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5)商品价格问题:售价=定价²折²

110,利润=售价-成本,利润率

售价成本

成本

100%;

(6)周长、面积、体积问题:C圆=2πR,S圆=πR2,C长方形=2(a+b),S长方形=ab,C正方形=4a,S正方形=a,S环形=π(R-r),V长方体=abc,V正方体=a,V圆柱=πRh,V圆锥=πRh.第六章 整式的加减

1.单项式:在代数式中,若只含有乘法(包括乘方)运算。或虽含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不含字母的一类代数式叫单项式.2.单项式的系数与次数:单项式中不为零的数字因数,叫单项式的数字系数,简称单项式的系数;系数不为零时,单项式中所有字母指数的和,叫单项式的次数.3.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4.多项式的项数与次数:多项式中所含单项式的个数就是多项式的项数,每个单项式叫多项式的项;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多项式的次数;注意:(若a、b、c、p、q是常数)ax2+bx+c和x2+px+q是常见的两个二次三项式.5.整式:凡不含有除法运算,或虽含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不含字母的代数式叫整式.整式分类为:整式

单项式多项式

篇3:冀教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策略研究

一、注重启发式的提问, 激发小学生的探究欲望

小学数学教师所设计的课堂提问必须要具有启发性, 能够激发小学生的探究欲望, 让小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数学学习中。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师只注重提问的过程, 而没有真正意识到提问的作用, 所以导致小学生对课堂提问并不重视, 不能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所以在新课程背景下,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应该推陈出新。比如讲冀教版小学数学分数的相关知识时, 为了让小学生能够快速建立起分数的概念, 我在教学中创设了问题情境, 通过启发式的提问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我拿出一个苹果分给两个学生吃, 然后问:如何能让这两个同学吃得一样多?怎样分配才合理?这时小学生能够很快地回答:平均分配。然后, 我把苹果切成大小相等的两块, 然后分给两个学生, 并提问:你们手中的半块苹果是几份当中的几份, 我们就叫它几分之几好吗?其中, 一个学生看着手里的苹果说:我的苹果是两份当中的一份, 是不是该叫两分之一?另一个小学生也抢着回答:我的苹果也是两份中的一份, 是不是也叫两分之一?我立即答道:对, 是两分之一, 我们就用1/2来表示。通过这种具有启发式的提问, 能够有效把握课堂教学节奏, 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二、提问与教材紧密相连, 引导小学生自主思考

冀教版小学数学教材注重小学生的个性发展, 不仅涵盖基础知识, 还包含有利于小学生成长的延伸知识, 是对小学生进行数学教育的重要材料。在日常教学中, 数学教师应该深入挖掘数学教材, 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设计紧密联系数学教材的课堂教学环节, 确保学生在理解教材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拓展。数学课堂提问也必须要紧密联系数学教材, 发挥教材的作用, 帮助小学生梳理数学知识的框架, 建立清晰的答题思维, 引导小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比如, 讲冀教版小学数学“千克和克”时, 小学生需要熟练掌握用竖式计算除法并会验算, 掌握千克和克之间的换算。我首先利用多媒体给小学生展示定义:要想知道物体的质量, 可以用秤来称一称, 称一般的物体, 通常用千克作单位, 千克可以用符号“Kg”表示, 即1千克可以写成1kg。“克”是比较小的质量单位, 1克很轻, 一枚2分硬币、几粒黄豆都大约重1克。克可以用符号“g”表示, 即1克可以写成1g。然后, 我在大屏幕上展示一些物品并进行提问:一块橡皮重10克还是10千克?一袋洗衣粉重450克还是450千克?1头牛重500克还是500千克?小学生听到这些问题以后都能够积极进行思考, 从而快速掌握所学知识。

三、明确课堂提问的目标, 及时进行指导和评价

在新课程背景下, 小学数学教学需要明确课堂教学的目标, 即确立学生应该学习的方向, 减少学生走弯路。当然也需要明确数学课堂提问的目标, 能够根据不同的学情选择不同的提问内容。数学教师在进行提问以后还要及时对小学生进行指导和评价, 以完善小学生的数学思维, 促进小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同时, 数学教师所设计的课堂提问还要突出教学目标, 要有思考性, 难易程度适中, 因为如果难度过大会让小学生望而却步, 如果过于简单小学生则会不重视。比如讲冀教版小学数学“角的认识”时, 教学目标是让小学生直观认识角, 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掌握画角的方法, 并会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知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初步的空间观念。因此, 我让每个小学生都在本上画一个点。然后, 我提问:在同一个点上能画几条射线?小学生经过尝试得出:无数条。然后, 我继续提问:在你画的图中除了直线, 还发现有什么图形?学生通过思考不仅顺利掌握了角, 还找出了不同的边与角的关系, 了解了对顶的两个角大小相等。这样一个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能够使小学生领悟到数学蕴含的奥妙, 并让小学生的数学思维逐渐打开。

四、提问具有层次化和针对性, 面向全体小学生

由于每个小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接受能力存在差别, 所以在数学提问过程中需要设计具有层次化和针对性的问题, 帮助优等生更上一层楼, 帮助差生不断进步, 促进全体小学生共同成长。新课程背景下, 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把课堂的主人还给小学生, 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天赋, 做到统筹兼顾。同时, 教师还要不断学习和钻研, 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式, 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解决问题上, 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比如讲冀教版小学数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之后, 又一个关于数的运算性质新的领域。它既与整数除法的商不变性质有着内在的联系, 也是后面进一步学习分数的计算、比的基本性质的基础。所以必须要求全体小学生都能够深入地掌握这部分知识。因此, 我在教学中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选择了难度不同的提问问题。如对于优等生, 我让他们自己去总结分数的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 (0除外) , 分数的大小不变。对于差生, 我则会提问一些教材上的基础知识。我还会让学生进行分组学习, 通过学生互帮互助和合作探究等形式, 促进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和灵活运用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刘霞.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 (15) .

篇4:冀教版六年级数学知识点

1 、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2 、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3 、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 、长方体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 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三角形底=面积 ×2÷高

6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7 梯形

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 圆形

S面积 C周长 ∏ d=直径 r=半径

(1)周长=直径×∏=2×∏×半径

C=∏d=2∏r

(2)面积=半径×半径×∏

9 圆柱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 圆锥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11、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

12、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

13、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 二年级语文冀教版知识点总结

★ 沪教版六年级语文知识点202

★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知识点

★ 冀教版八年级数学知识点

★ 一年级数学知识点冀教版

★ 七年级英语冀教版知识点

★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英语教案

★ 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冀教版

★ 冀教版六年级科学教学总结

篇5: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冀教版

位置与方向

1、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按顺时针方向转:东→南→西→北。

2、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3、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统计

1、求平均数公式:总和÷份数=平均数总数÷平均数=份数平均数×份数=总和

2、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3、通常条形统计图能描述一组数据中不同样本之间的差异,

折线统计图能描述一组数据的变化趋势,扇形统计图能描述一组数据占总体的百分比。

4、条形统计图中,一定要看清楚一格表是多少个单位,是表示1、2、5、10或更多单位。

年、月、日

1、重要日子: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_共和国成立;

1月1日元旦节;3月12日植树节;

5月1日劳动节;6月1日儿童节;

7月1日建党节;8月1日建军节;

9月10日教师节;10月1日国庆节。

2、一年有十二个月,1.3.5.7.8.10.12这七个月是31天,4.6.9.11这四个月是30天,

平年2月是28天,闰年2月是29天,平年全年有365天,闰年全年有366天。

3、一年分四季,每3个月为一季;一、二、三月是第一季度,

四、五、六月是第二季度,

七、八、九月是第三季度,

十、十一、十二是第四季度。

4、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一般都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如1900年不是闰年而是平年,而2000年是闰年。

5、推算星期几的方法例:已知今天星期三,再过50天星期几?

解析:因为一个星期是七天,那么由50÷7=7(星期)……1(天),知道50天里有7个星期多一天,所以第50天是星期四。

6、24时表示法:超过下午1时的时刻用24时计时法表示就是把原来的时刻加上12。反过来要把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刻表示成普通计时法的时刻,超过13时的时刻就减12,并加上下午、晚上等字在时刻前面。比如下午3时→3+12=15时,16时:16-12=下午4时。

5、计算经过时间,就是用结束时刻减开始时刻。比如10:00开始营业,22:00结束营业,营业时间为:22:00—10:00=12(小时)结束时刻—开始时刻=时间段

6、常用的时间单位有:年、月、日、时、分、秒。

7、时间单位进率:1世纪=100年,1年=12个月,1日=24小时,1小时=60分钟,1分钟=60秒钟

小学数学无限循环小数知识点

无限循环小数化成分数

所有的无限不循环小数都是无法化成分数的。

那么循环小数可不可以化成分数呢?这个是可以的。那对于纯循环小数,那么我们怎么把它化成分数呢?

比如将循环小数0.1212……化成分数。设x=0.12……,它的循环节是两位,那么我们直接扩大100倍,变成100x=12.1212……。100x-x=12.1212……-0.1212……,循环部分可以抵消掉,99x=12,x=12/99。

一些常见的分数化无限循环小数

1/3=0.3333……

1/6=0.1666……

1/7=0.142857142857142857……

1/9=0.1111……

1/11=0.090909……

1/99=0.010101……

1/101=0.009900990099……

1/111=0.009009009……

小学数学角的种类

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决定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程度,张开的越大,角就越大,相反,张开的越小,角则越小。

在动态定义中,取决于旋转的方向与角度。

角可以分为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负角、正角、优角、劣角、0角这10种。

以度、分、秒为单位的角的度量制称为角度制。此外,还有密位制、弧度制等。

(1)锐角:大于0°,小于90°的角叫做锐角。

(2)直角:等于90°的角叫做直角。

篇6: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冀教版

用字母表示未知数,并根据等量关系列出含有字母的表达式(等式)。列方程是一个抽象概括的过程,解方程是一个演绎推导的过程。方程法的特点是把未知数等同于已知数看待,参与列式、运算,克服了算术法必须避开求知数来列式的不足。有利于由已知向未知的转化,从而提高了解题的效率和正确率。

例:一个数扩大3倍后再增加100,然后缩小2倍后再减去36,得50。求这个数。

例:一桶油,第一次用去40%,第二次比第一次多用10千克,还剩余6千克。这桶油重多少千克?

这两题用方程解就比较容易。

参数法

用只参与列式、运算而不需要解出的字母或数表示有关数量,并根据题意列出算式的一种方法叫做参数法。参数又叫辅助未知数,也称中间变量。参数法是方程法延伸、拓展的产物。

例:汽车爬山,上山时平均每小时行15千米,下山时平均每小时行驶10千米,问汽车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

上下山的平均速度不能用上下山的速度和除以2。而应该用上下山的路程÷2。

例:一项工作,甲单独做要4天完成,乙单独做要5天完成。两人合做要多少天完成?

其实,把总工作量看作“1”,这个“1”就是参数,如果把总工作量看作“2、3、4……”都可以,只不过看作“1”运算最方便。

排除法

排除对立的结果叫做排除法。

排除法的逻辑原理是:任何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在有正确与错误的多种结果中,一切错误的结果都排除了,剩余的只能是正确的结果。这种方法也叫淘汰法、筛选法或反证法。这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形式思维方法。

例:为什么说除2外,所有质数都是奇数?

这就要用反证法:比2大的所有自然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假设:比2大的质数有偶数,那么,这个偶数一定能被2整除,也就是说它一定有约数2。一个数的约数除了1和它本身外,还有别的约数(约数2),这个数一定是合数而不是质数。这和原来假定是质数对立(矛盾)。所以,原来假设错误。

例:判断题:(1)同一平面上两条直线不平行,就一定相交。(错)

篇7:中考数学知识点冀教版

一、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情境, 使学生感知数学的趣味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 小学数学教学得到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数学教师必须要坚持以学生为本, 在教授小学生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 注重对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 以提高小学生对数学的感知能力, 促进小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课堂中。还要善于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情境, 做到数学知识生活化, 生活世界数学化, 进而感受数学的价值。比如学习冀教版小学数学《方向与路线》时, 我首先让小学生说说以前学过哪些方向以及自己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同学分别是谁?然后我进行新课导入, 给小学生出示天安门周边图, 让小学生观察天安门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方向各有哪些建筑物?同时, 为了贴近小学生的生活, 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我引导小学生来到操场上, 说说自己的家在校园的哪个方向?并且学会利用“方向板”描述一下自己家的周围都是哪些地方?学生通过观察平面图, 利用方向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的能力日渐增强。

二、选择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就是要真正实现从现实生活走进数学世界, 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引导小学生通过观察客观世界将数学概念、数学规律与小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我在课堂教学中, 选择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积极挖掘小学生的数学潜力, 给小学生创造学习的机会, 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比如在学习冀教版小学数学《统计》时, 这节的教学目标是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 能将收集、整理的有关数据填入统计表, 并用统计图表示, 能根据统计表和统计图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并能提出和解决有关问题, 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篮球比赛中统计分数用到的就是统计知识, 因此我利用小学生对此已有的感性经验, 在新课导入时, 我设计了小朋友投篮比赛的教学内容, 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快被调动起来, 使小学生对统计的目的更加明确, 为深入的学习统计知识指明了方向, 并逐渐掌握用写“正”字的方法来统计数据。

三、设计生活化的课堂练习, 实现学以致用的目标

课堂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 考查小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的主要渠道, 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因此在教学中, 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提高对课堂练习的重视程度, 设计具有生活化的练习内容, 增强小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学习数学的信心, 最终实现学以致用和举一反三的目标。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小, 逻辑思维能力低, 所以数学教师设计的练习更需要贴近学生生活, 让小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乐趣。比如学习冀教版小学数学《升和毫升》时, 我首先给小学生提出了几个生活经验题:一瓶矿泉水的容量有多少, 500毫升还是500升?一杯开水的容量有多少, 200毫升还是200升?通过这样的练习提高了小学生的求知欲, 为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然后我会为小学生设计一些生活化的应用题:班级里有8人参与献血活动, 每人献血200毫升, 一共献血多少毫升?这样的教学不仅提高了小学生对升和毫升的了解, 也考查了小学生的乘法运算能力。

四、注重小学数学课后延伸, 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

小学数学知识具有综合性和抽象性的特点, 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对数学知识的延伸拓展, 引导小学生通过课堂学习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真正实现教学的内化。小学生的可塑性强, 只要数学教师能够根据学情进行拓展训练, 一定可以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水平, 发挥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比如在学习了冀教版小学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后, 我让小学生回家后测量自己家的厨房、卧室, 从而算出需要多少块瓷砖或者地砖。把学生带到操场上, 让他们计算学校的花坛和足球场的面积和周长;又比如学习了《比和比例》后, 我把小学生带到操场上让学生通过测量计算出国旗旗杆的高度。通过设计这些课后实践内容, 极大地丰富了小学生的视野, 拓宽了小学生的知识面, 增强了小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提高了小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让小学生在学习时收获到快乐。

五、鼓励小学生深入生活, 用数学的眼光审视问题

素质教育要求小学数学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缩短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距离, 鼓励小学生深入日常生活, 把静态的数学问题变为动态的感受, 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审视问题, 解决问题。我在教学中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授课, 比如学习了冀教版小学数学《分数的基本性质》后, 我创设了生活化的情境:假设端午节到了, 妈妈拿出三个相同的粽子分给三个宝宝吃。妈妈先拿出一个, 给了甲宝宝一半。乙宝宝连忙说:“一块不够, 我要2块。”妈妈将第二个粽子平均分成4块, 分给乙宝宝2块。丙宝宝此时也叫着说“我要3块。”妈妈将第三个粽子平均分成6块, 分给丙宝宝3块。三个宝宝都高兴的吃了起来, 接下来我问同学们:你们认为哪个宝宝分得多?小学生们进行了讨论和探究, 都积极的表达自己的看法, 最后数学教师进行总结, 引入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去解决此类问题。

摘要:小学数学要紧密联系日常生活, 为小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从而使小学生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冀教版小学数学更注重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 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结合学情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 促进小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在数学课堂健康快乐地成长。本文将主要讨论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参考文献

[1]高红蕊.试谈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J].学周刊, 2011 (5) .

篇8:二年级数学冀教版知识点

东——西

南——北

东北——西南

东南——西北

二、确定中心,找方位——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是找准以谁为中心。

1、早上起来,面对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2、面对傍晚的太阳,你的前面是(西),后面是(东),左面是(南),右面是(北)。

3、面对北面,你的前面是(北),后面是(南),左面是(西),右面是(东)。

4,面对南面,你的前面是(南),后面是(北),左面是(东),右面是(西)。

数学学习方法技巧

1、数学入门越早越容易

现在数学在各种选拔以及小学六年级考试等方面越来越重要,很多家长希望孩子能够学习一些数学。对于今后希望在小学六年级中选择较好学校的学生,我们的建议是较早的学习相对是较好的。首先较早学习数学,数学的知识体系比较完整,不会存在六年级时还要补习三年级数学知识的情况。其次较早入门有比较充足的时间激发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入门难度相对较低。

2、兴趣最重要,起点是关键

不少四五年级希望开始学习数学的学生,令人惊讶的是,这些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其实在低年级时曾经学过数学的,但因为当时学习听课效果不好便放弃了,到了高年级,迫于小学六年级形势又不得不学。对于这样的学生,学习数学是有一定阴影的,甚至有些学生抱定了自己不适合学数学的念头,有一定抵触心理。

所以既然家长决定低年级开始学习数学,一定要首先注意兴趣上的培养,帮助他们找到数学中引起他们兴趣的事情,比如数字游戏等等。

同时起点如果没有选好,孩子学得吃力,自然不会有兴趣,所以合适的课程选择也是家长要注意的。

3、一个好老师,一个好习惯

篇9: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点冀教版

面 积

单元知识点

1认识面积

2认识面积单位:平方米 (m?)平方分米(dm?)平方厘米(cm?)

3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 = 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 = 边长×边长

4面积单位的换算: 1分米? = 100 厘米?

1米? = 100分米?

1公顷 = 10000米?

1千米? = 1000000米?

1千米? = 100公顷

什么是面积 (认识面积)

1.通过学生参与画图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量一量

1引导学生探索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初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

2.引导学生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

3.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身边的数学,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摆一摆 (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1.引导学生探索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初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

2.引导学生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

3.经历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感受身边的数学,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铺地面 (面积单位的换算)

1.结合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体会面积单位换算和使用大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掌握面积单位间的换算关系,能利用面积换算,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分析、比较和综合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三年级数学认识分数知识点

认识分数

单元知识点

1分数的意义:像1/2,1/4,2/4,…都是分数。会认读、写简单的分数。

例:读作:四分之三。

2比较简单的大小,规则如下同分数比大小,分子大的那个分数就大。分

母不同,分子相同时,,分子小的那个数大,分母大的那个分数反而小。

3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方法如下: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

10)相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或相减。

分一分(一)

1.初步理解分数大意义,像1/2,1/4,2/4…都是分数。如:3/4,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粉,取其中达份。

2.了解分数大组成,会认、读、写简单大分数。例:读作:四分之三。

3.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分一分(二)

1、结合具体情境(由许多个体组成的一个整体),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认识并能找出谁是整体一,感受可以用分数表示由多个个体组成的整体中的一份或若干份。

比大小(比较分数的大小)

分数大小的比较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

1 同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分母小于10)方法如下: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时,看分子,分子大的那个分数就大,分子小的那个分数就小。

2 几分之一的两个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如下:几分之一的两个分数比较大小时,看分母,分母大的分数小,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

吃西瓜(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结合实际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方法如下: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相加减时,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数学学习方法技巧

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正确地掌握学习方法是关键。

有些学生数学学习之所以学得很慢很伤心,一点新内容划很长时间不一定能很好地掌握,就在于他们没有能掌握一些学习数学的学习方法。当他们有了一些学习方法并能运用自如的时候,才会自然而然地形成学习能力。所以,关键还是要让学生在小学三年级就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任何问题解决都有它自身的学习方法。例如在教学《问题解决》的时候,我会让学生做到以下几步:

(1)读题,理解题意,要求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问题。

(2)在理解的基础上,找出已知和未知,以及要解答的问题。

(3)画图帮助理解题意。(小学生的学习还是以直观为主,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画图对他们理解题意是很有用的一种方法。)

(4)找出数量关系。(以口头分析数学量关系为主,说出每一步求什么。)

(5)列式,计算,并作答。

这是一种基本的问题解决方法,但又是很重要的学习方法。通过这种方法的训练,可以极大地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及分析问题能力的形成。

上一篇:幼儿园中班游戏优秀教案《船》及教学反思下一篇:与美同行的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