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顺德区教育

2024-07-11

佛山市顺德区教育(共6篇)

篇1:佛山市顺德区教育

关于佛山市顺德区学前教育三年

行动计划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属各有关单位:

《佛山市顺德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业经区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一年八月九日 佛山市顺德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2011~2013)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 号)精神和全国学前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解决我区学前教育面临的问题,满足广大群众对优质学前教育的需求,促进我区学前教育健康、优质、均衡发展,特制定本计划。

一、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

区委、区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发展,将学前教育发展列入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区以规划为引领,加大公共财政投入,推进学前教育体制改革,创建了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学前教育机构,全区学前教育质量不断提高。至 2011年 2 月,我区共有幼儿园 272 所,在园幼儿 69514 人,入幼率99.90%。其中公办幼儿园 16 所,集体办幼儿园 162 所,民办幼儿园 94 所。

我区推动学前教育发展的举措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强化政府办学职责。从 2008 年起,设立区学前教育发展专项经费,并逐年增长;建立学前教育扶贫助学制度,对具有顺德户籍的 3~6 周岁低保家庭幼儿每人每年补助 3000 元。

二是规范办园行为。坚持年检制度,运用“提升一批,整改一批,取缔一批”的方法,大力整治无证办园;制定了《顺德区民办教育收费管理暂行办法》(顺府办发〔2010〕102 号),加强民办幼儿园收费管理。

三是积极建设示范幼儿园。提升幼儿园办学水平,丰富教育内涵,推动幼儿园等级化建设。至 2011 年 2 月,全区共有省一级幼儿园 19 所,市一级 34 所,区一级 92 所,上等级率为53%。

四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从 2008 年起,连续三年举办了三期幼儿园园长高级研修班,举办多种形式的教师培训。至2011 年 2 月,全区共有幼儿园教师 4509 人,学历达标率为99.42%。五是加强教育教学研究。2010 年与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合作,建立《顺德区学前教育发展模式研究》课题,努力提升全区学前教育质量。

(二)存在主要问题。

随着城市化的进一步推进和外来人口的急剧增长,社会对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我区优质学位相对短缺。地区、城乡之间学前教育发展不均衡,农村学前教育办学条件薄弱,管理体制尚未完善。学前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缺乏长效的保障机制。城镇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管理和使用政策未得到有效落实。幼儿园教师待遇普遍偏低,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二、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 号)文件精神和全国学前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坚持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坚持正确教育理念,保障我区每位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三、总体目标

强化政府责任,把学前教育纳入公共服务体系,纳入全区基础教育统一规划,确立学前教育的基础地位和公益性、普惠性。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发展”的机制,积极探索托幼一体化的学前教育发展道路。优化学前教育布局结构,加大公共财政对学前教育的扶持力度,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参与学前教育发展的积极性,进一步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幼儿园教师具有幼儿师范学校毕业程度。完善管理体制,规范办园条件与办园秩序,提高保教质量,努力构建布局合理、覆盖城乡、办园规范、师资达标、质量合格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初步满足群众对有质量的学前教育的需求。到 2013 年,全区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 99.93%,省、市一级幼儿园率达 25%,教师学历达标率为 99.9%(其中大专以上学历达 50%以上)、持证上岗率达 100%,保育员和保健员持证上岗率均达 100%。

四、任务

(一)2011 年工作任务。

1.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全面启动学前教育改革工作,完善大部制改革后区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召开全区学前教育工作会议,科学规划公办幼儿园数量和布局,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增设区幼儿教育经费,出台区、镇(街道)配套奖励政策。

2.规范学前教育管理,研究制定全区学前教育机构收费管理办法,制定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管理和使用政策,理顺村(区)幼儿园办园体制,大力取缔无证幼儿园。

3.加大学前教育奖励与补贴力度,评选、奖励“学前教育管理规范镇(街道)”,奖励幼儿园信息化建设,制定我区幼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研究制定我区幼儿园教师、职工最低收入标准,结合我区经济发展水平、民办幼儿园收费标准和公办小学教师工资待遇标准等因素,制订民办幼儿园教师工资 2 待遇指导意见,启动幼儿园教师、保健员岗位培训,启动名园长、名师工程。

5.增创优质幼教资源,新建、易地重建幼儿园 2 所以上,80%镇(街道)创建 1 所以上省一级幼儿园,全区幼儿园上等级率达 58%。

6.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全面开展《顺德区学前教育发展模式研究》课题研究工作,完成《顺德区在园幼儿行为规范指引研究》课题结题工作。

(二)2012 年工作任务。

1.继续加大政府主导力度,在生均培养成本核算的基础上,探索建立政府、社会举办者、家庭合理负担的学前教育投入机制。

2.理顺学前教育管理体制,逐步将集体办幼儿园登记为民办非企业,解决集体办幼儿园的法人登记问题,登记后的集体办幼儿园将按民办幼儿园模式管理。

3.提升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完成幼儿园教师岗位培训,继续开展保育员、保健员岗位培训,研究在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开设学前教育大专班的可行性,积极探索初中毕业起点五年制学前教育专科学历教师培养模式。

4.进一步增创学前教育资源,新建幼儿园 2 所以上,推动幼儿园托幼一体化建设,全区幼儿园上等级率达 62%。

5.完成《顺德区学前教育发展模式研究》课题结题工作,学前教育办园条件和办学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三)2013 年工作任务。

1.继续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力度,制定经费合理使用方案。

2.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与财税部门探索研究有关减免民办幼儿园税收的扶持措施和办法,使民办幼儿园朝着普惠性方向发展。

3.积极探索公益性幼儿园发展机制,鼓励企事业单位、慈善组织、社会团体和个人举办公益性、普惠性幼儿园。

4.开展幼儿园教师师德教育,出台幼儿教师职业道德标准,提高幼儿园教师道德修养水平。

5.新建幼儿园 2 所以上,制定新建幼儿园奖励方案。每个镇(街道)至少办好一所省一级幼儿园, 全区幼儿园上等级率达 65%。

6.核定幼儿园教职工编制,配齐幼儿园教职工。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区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重新明确大部制改革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建立有效、有力的联动机制。

2.理顺三级办学职能。学前教育实行“区级规划、镇级管理、多元办学”机制,明晰区、镇(街道)、村(社区)在学前教育发展的责任。强化政府办学与监督职责,将学前教育纳入镇(街道)领导的工作绩效考核,并提高分值比重。

3.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增设“区幼儿教育经费”。未来三年,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例有所提高。制定区幼儿教育经费合理使用方案,提高经费使用效率。

4.建立学前教育激励机制。从 2011 年起,设立“学前教育管理规范镇(街道)”表彰项目,制定评价指标体系,对达标镇(街道)进行奖励。奖励新建、改建(扩建)幼儿园。奖励幼儿园信息化建设。加大对等级幼儿园的奖励力度,对通过省、市、区一级幼儿园评估验收的给予一次性奖励。每年评选“先进幼儿园”若干个,并加大奖励力度。制定并出台区、镇(街道)配套奖励政策。

5.完善学前教育补贴制度。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制定我区学前教育补贴制度试点方案,从 2011 年 9 月起对全区具有本市户籍的大班幼儿每人每年一次性补贴 300 元,以后逐步探索推行以教育券形式资助在园幼儿。按照《印发佛山市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幼儿助学实施办法的通知》(佛府〔2008〕80 号)文件精神,继续资助 3~6 岁具有顺德户籍的低保家庭幼儿接受学前教育。

(二)加快建设,多渠道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

1.增创优质学位资源。推动幼儿园等级化建设,到 2013年,每个镇(街道)至少办好一所省一级幼儿园,幼儿园等级率达 65%;新建一批幼儿园,优质学前教育资源明显增加,有效缓解“入好园难”的问题。

2.大力发展村(社区)幼儿园。从 2011 年起,已承包或转让的村(社区)幼儿园,经营合同期满后,原则上不再承包或续签,收归村(居)委会直接承办。村(居)委会举办的幼儿园,要作为城镇、农村的公共服务设施,普惠当地群众。

3.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面向大众、收费合理的普惠性服务。民办幼儿园在审批登记、分类定级、评估指导、教师培训、职称评定、资格认定、表彰奖励等方面与公办幼儿园具有同等地位。探索研究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建设规划、土地供给和税收等方面的扶持措施和办法。

4.落实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管理和使用政策。从2011 年起,在旧城改造、新区建设过程中,按照城镇服务人口10000 人设置 1 所幼儿园的标准,配套建设城镇小区幼儿园。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规划必须经区规划部门会同教育部门进行审查和办理立项,并按省 4 市一级幼儿园标准建设。新建小区配套儿园要与小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未按规定安排配套幼儿园建设的小区规划不予审批。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作为公共教育资源由当地政府统筹安排,举办公办幼儿园或委托办成普惠性民办幼儿园。鼓励建成托幼一体的幼儿园。

5.鼓励社会力量投资、捐资发展学前教育。制定有关政策,积极探索通过政策支持、税收优惠、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企事业单位、慈善组织、社会团体和个人举办公益性、普惠性幼儿园。

(三)加强管理,规范学前教育办学行为。

1.规范办园行为。制定办园标准,规范办园秩序,逐步实现办园条件标准化和办园行为规范化。严格取缔无证办园,由区教育局牵头,联合政府有关部门,加大执法力度,杜绝非法办园行为。

2.规范收费和财务管理。区教育局会同区发展规划和统计局,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聘请有资质的中介公司对公办和民办幼儿园进行生均培养成本的调研和核算,在此基础上制定我区学前教育收费标准,2012 年起全区幼儿园执行收费标准并开展跟踪监测工作。完善幼儿园收费管理机制,建立幼儿园收费公开公示制度,增大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加大对幼儿园财务工作的监管力度,坚决查处违反财务制度的行为。

3.加强安全管理。加强幼儿园内部安全管理,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应急机制,加强教师和幼儿安全防范、自我保护和应急技能教育培训、演练。幼儿园所在镇(街道)、村(社区)要共同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4.规范学年作息制度。从 2011 年 9 月起,全区幼儿园原则上实行五天工作制,并适当安排寒暑假期。对需在休息日、假期留园的幼儿,可通过举办留园班等有偿服务形式,解决部分家庭的需求。在休息日、假期上班的教师依法享受加班补贴。

5.发挥民办教育协会的积极作用。培育和发展促进我区学前教育发展的社会团体和中介组织;发挥民办教育协会的职能优势,做好桥梁纽带、参谋助手的作用,加强行业自律和监督管理,配合区教育部门完成各项学前教育工作;发挥民办教育协会的组织优势,加强行业之间的沟通交流学习,向学前教育会员单位提供信息服务,组织系列活动,提升学前教育机构的社会形象。

6.完善学前教育监督机制。建立学前教育督导评估标准,加大各级行政部门、社会团体对学前教育的监督力度,鼓励人民群众、新闻媒体对学前教育机构的办学行为进行监督,举报违法办学行为。

(四)优化队伍,提高学前教育师资素质。

1.足额配备各类幼儿园教职工。幼儿园每班必须配备两教一保(两名教师和一名保育员),配齐保安、保健医生与财会人员。按照《印发广东省发展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粤府办〔2011〕30 号)精神,与编制、财政等部门研究核定我区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并 5 按照岗位设置、人员聘用的有关规定和核定的编制数,逐步配齐幼儿园教职工。民办幼儿园要根据办园规模,参照公办幼儿园岗位设置和教职工编制标准,足额配备各类人员。

2.构建师资队伍培训体系。在 2011~2012 两年时间内,对全区尚未领取教师资格证的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开展岗位培训,全面实施持证上岗制度。幼儿园教师岗位培训按照“分学历、分专业、分区域”的原则展开,2011 年培训大专以上学历的园长和教师,2012 年培训中专学历的园长和教师;期间分批开展保育员、保健员的岗位培训。到 2012 年底,幼儿园教师、保育员和保健员持证上岗率均达 100%。

3.加强幼儿园教师师德建设和学历达标建设。制定我区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标准,对幼儿园教师进行师德教育,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的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加强幼儿园教师学历达标建设,幼儿园教师应具有幼儿师范学校毕业程度。研究在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开设学前教育大专班的可行性,积极探索初中毕业起点五年制学前教育专科学历教师培养模式,提升幼儿园教师学历水平。

4.实施“名园长、名师工程”。每年评选出名园长、名师若干名,纳入区基础教育名校长、名师补贴范围,以此打造一批享誉全区乃至全省的名园长、名教师,对我区学前教育发展起积极的带头引领作用。

5.依法维护幼儿园教师权益。区教育局会同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订我区幼儿园教师、职工最低收入标准,并制订民办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指导意见。完善幼儿园教师专业技术职称(职务)评聘机制。落实为幼儿园教师、职工购买社会保险的责任。

(五)深入研究,着力提高学前教育质量。

1.建立学前教育教研制度。成立区学前教育中心教研组,建立区教育局、镇(街道)教育局、幼儿园三级教研体系,强化学前教育教学、教研指导工作。

2.加强学前教育科学研究。2011 年底完成《顺德区在园幼儿行为规范指引研究》课题结题工作,推广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可行经验。与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合作,全面开展《顺德区学前教育发展模式研究》课题工作,在办园体制与配套政策、办园标准与管理体制、师资建设与保障机制、教育质量与评估标准四大领域深入研究,于 2012 年底完成课题结题工作,并出台系列研究成果。

3.努力推进幼儿园课程改革。开展系列活动,明确全区幼儿园教育理念,督促幼儿园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基〔2001〕20 号)精神,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结合,防止和纠正“保姆式”、“小学化”等错误的教育倾向,确保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4.完善帮扶结对制度。充分发挥优质幼儿园的示范辐射作用,深入开展“园对园”、“结对子”活动,开展骨干教师送教下乡活动,实现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共享。

5.加强对外交流合作。与国内外先进地区搭建信息交流平台,加强沟通协作,借鉴学前教育发展的先进理念与优秀经验,为我区学前教育发展注入新鲜的活力。

篇2:佛山市顺德区教育

受理编号:(XX培报批字)2012001-----(镇街自编)

受理人:张三受理时间:2012年1月1日 审批人:张三(xx镇街机构报批专干)

申请人:李四(法人代表)

申请人身份证号码:4XXXXXXXXXXXXX1029 申请人联系电话:139XXXXXX99(李四)

申请机构类型及名称:佛山市顺德区XXX教育培训中心 业务办理类型:开办/变更/撤销

提交材料审核情况:已按规定审核

受理查询电话:0757-22xxxxx传真:0757-22xxxxxx

说明:

①申请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法定格式的,应当当场或者在5天内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充的全部内容。

②审批时限为20个工作日。因特殊情况20日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本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0日,并应当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

xx街道教育局

篇3:佛山市顺德区教育

“协同教育”是协同学习理论在教育领域应用而形成的新的教育理论。南国农老先生在《成功协同教育的四大支柱》一文中指出:协同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方式,它是联合对学生有影响的各种社会机构的力量,对学生进行教育,以提高教育的效果、效率和效益。研究协同教育,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的实现[1]。

在协同教育环境下,家庭、学校、社会这三个教育环境是在不断的交换信息,相互渗透的,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连通这三大教育环境,有效、合理的利用协同教育环境将直接影响到协同教育的成效,也是协同教育研究的重要命题之一。本文将重点研究家庭、学校这两大教育环境。

二、信息技术支持的家校协同教育应用环境的现状调研

佛山市顺德区位于珠江三角洲中部, 2004 年10 个镇(街道)100% 成为广东省教育强镇,2009 年成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地区”。顺德教育信息化建设在全国亦有较大影响。佛山市顺德区政府投入二千万元建设教育信息化二期工程,建成十大教育信息应用系统,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目前,顺德区正在积极建设信息技术支持的协同教育,推广校讯通等。然而在实际调研中,该区在开展信息技术支持的协同教育时遇到了很多问题,教师、家长不习惯信息技术支持的家校协同教育应用环境,社会大多只提供技术支持等等。那么,信息技术支持的家校协同教育应用环境的现状是怎样的?如何完善?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协同教育的发展。

( 一) 信息技术支持的协同教育通道的现状分析

1. 教师、家长常用的协同教育通道以电话为主,信息技术支持的协同教育通道以QQ、飞信等即时聊天工具为主。

在常用的协同教育通道方面,选择传统通道的次数远大于使用信息技术支持的协同教育通道,教师、家长还无法摆脱对传统通道的依赖。部分教师在接受调查时表示,通过电话和面对面的方式更能够与家长进行深入的沟通,更能够有效地发现、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

2.绝大多数教师、家长首选QQ、飞信等即时聊天工具开展信息技术支持的协同教育

当让教师选择信息技术支持的协同教育通道,并进行排序时,QQ、飞信等即时聊天工具的综合得分为5.86,校讯通为3.86。当让家长选择信息技术支持的协同教育通道,并进行排序时,QQ、飞信等即时聊天工具的综合得分为5,校讯通为2.86。数据中,进一步看出教师对QQ、飞信等即时聊天工具的喜爱远大于校讯通等。

3. 三大关键因素影响教师选择信息技术支持的协同教育通道

校讯通等协同教育平台较之QQ、飞信等即时聊天工具要复杂些,教师在使用前必须经过一定的培训,这使很多教师排斥校讯通,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教师的工作量。另外,家长的选择也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的选择。部分教师表示,家长都有飞信和QQ,如果有信息要公布,通过QQ和飞信就能通知全部家长,但是校讯通只有部分家长使用,如果选择校讯通,则不能通知全部家长,为了降低工作量,都会选择使用QQ或者飞信。

4. 操作复杂度、收费情况等原因影响家长选择信息技术支持的协同教育通道。

需要支付一定费用是主要的原因。校讯通等在使用过程中是要收取一定费用的,而QQ、飞信等即时聊天工具是免费的,相比之下,家长更愿意使用免费的工具,这是人之常情。

校讯通等协同教育平台较之其他通道在操作上要复杂些,现在的家长都过于忙碌,没有过多的时间来研究这些平台的使用方法。

通过以上调查可以看出,目前教师、家长普遍喜欢使用传统的协同教育通道进行协同教育,在信息技术支持的协同教育通道中,则普遍选择QQ、飞信等即时聊天工具。收费情况、操作简便程度等原因影响着教师、家长选择何种协同教育通道进行协同教育。

( 二) 信息技术支持的协同教育资源的现状分析

1.教师较少使用协同教育平台上的资源。

在调查中,绝大部分教师使用校讯通等平台都是为了与家长进行沟通,只有28.57% 的教师用于查找相关教育资料、备课等。由此可见,教师使用协同教育平台上的资源的次数较少,对于协同教育平台的功能还不大了解,不知道怎么使用协同教育平台上的各种资源,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2. 一半以下的家长利用协同教育平台上的相关资源。

家长还不大重视利用协同教育平台上的各种资源,只是简单的将协同教育平台当成与教师沟通的工具,还没有认识到协同教育平台的多种用途。

3. 一半以上的教师认为平台上的资源不容易查找。

平台上的资源比较杂乱,没有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放置和命名,导致教师在查找资料的时候遇到困难。这些原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选择使用协同教育平台上的资源。

4. 部分家长表示根本无法在平台上查找资料。

家长在查找资源上遇到了一定的困难,这些困难也影响了家长不选择协同教育平台来查找资料。

5. 教师希望在协同教育平台上获得相关学科资源。

100% 的教师表示希望获得相关学科资源,71.43%的教师表示希望获得相关教育案例和学校教育中遇到的相关问题及其对策。这些数据表明了教师对协同教育资源的需求。由于目前协同教育平台上的资源良莠不齐,导致教师更喜欢用其他方式查找资料。

6. 家长希望在协同教育平台上获得家庭教育的相关资源。

85.71% 的家长表示希望获得家庭教育中遇到的相关问题及其对策。这些数据表明了家长对协同教育资源的需求。家长获得家庭教育相关资源的途径较少,如果协同教育平台上能够更多地提供家庭教育相关的专业资源,家长在学习后,将能够更好地进行家校协同教育。

( 三) 信息技术支持的家校协同教育应用环境现状的个案调查

顺德养正西山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优质全(含半宿)寄宿名校,拥有一流的校园网络,电教平台、电子白板一应俱全,学校配有两间数字化教学创新实验室开展协同教育。该校在办学以来一直注重家校协作,因此选取该校作个案调查,具有广泛代表性。

1. 博客家园,建立良好沟通桥梁

顺德养正西山学校在全校范围内建立了博客群,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博客。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文章发表在博客上,教师也将班级发生的事情记录下来发表在博客上,可以说每个班级的博客都是自己班级的成长史。

每个博客都有家校交流或者教育交流等栏目,每个家长都可以通过浏览博客,了解子女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也可以在博客上与教师、子女沟通、交流。家长也可以在博客中找到相关的家庭教育资料。

在本案例中,教师利用博客与家长进行协同教育,充分发挥了博客的优势,能够记录学生发展的每一个阶段,让家长能够更详细地了解子女在学校的情况。该校在使用博客作为家庭—学校协同教育的通道时,有其做得好的地方:(1)利用博客公布作业。教师在博客上公布每个周末的作业,家长在浏览博客时可以很清楚的知道子女的家庭作业有哪些,能够更好的监督、检查、辅导学生完成作业。(2)利用博客提供家庭教育相关资源。教师在博客上不仅仅会发表与班级成长有关的博文,还会发表一些家庭教育的相关资源以供家长参考。要促进家校协同教育的发展,就必须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家长在阅读这些资源的时候,可以将自己遇到的家庭教育的问题与教师和其他家长交流、讨论,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法,达到协同教育的目的。

当然,也有一些地方是做得不够。教师虽然会在博客上发表自己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但是没有很好地发动家长和其他教师围绕主题思想进行讨论,只是传递信息。

在家校协同教育中,通过博客,家长和学生可以了解教师的观点和教育思想,对教师的教学,围绕主题思想进行各种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教师教学的不足以及提出改进建议等,教师可以根据家长、学生的反馈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或教学策略。通过博客的互动与协作可以促进教师、家长、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

该校的博客利用情况,也在一定程度反映了该区博客的利用情况。博客作为家校协同教育通道的一种,就要充分调动起家长的参与积极性,促进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协作。

2. 校讯通

在本案例中,具体的校讯通传播通道的拓扑图如下:

目前,该校正在向家长推广校讯通,在校讯通的使用上也有了一定的经验。但是调查发现,该校教师往往只使用校讯通发送信息功能。校讯通上面有很多的功能,例如快乐学堂、同步课堂、作业管理、成绩管理等等,但遗憾的是,目前该校的教师甚少使用这些功能。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区中小学教师在使用校讯通时,还只是停留在将其当成发送短信的即时聊天工具。当然,这也在侧面反映了校讯通的各项功能还有待完善,有待宣传。

另外,由于部分家长没有使用校讯通,教师发送信息更愿意使用QQ、飞信等即时聊天工具,这也导致了校讯通的利用率低。

3. 数字化创新实验室(协同教育平台)

该校建立了两间数字化创新实验室。每间实验室中配备49 台电脑和电子白板,每台电脑里面都安装了协同教育平台。该校的协同教育平台里面有资源库、批改作业、发布成绩、备课系统等功能。

笔者跟随该校教师对数字化创新实验室进行体验,在体验时发现,登录平台时经常出现错误,网页打不开。据了解,这是经常出现的情况。平台的不稳定,直接影响到了协同教育的开展。

据调查,该校教师基本上不使用该平台的备课系统,教师反映不知道怎样操作。另外,资源库中的资源非常少,企业只负责维护平台,不提供任何资源,所以资源库空空如也,里面的资源都是部分教师根据教学需要上传的。

该校协同教育平台的使用情况反映出了如下几个问题:(1) 教师不懂得如何使用协同教育平台进行协同教育。教师不知道应该如何使用备课系统进行备课,也没有专门的人员进行培训。(2) 企业只负责提供技术支持,不对教师进行一定的使用培训。对于一个新的事物,新的系统,教师要自己根据说明,甚至没有说明从头开始学起是比较困难的,企业应该对教师进行一定的使用培训,让教师了解这些功能的使用方法。另外,企业还应该为平台提供一定的教育资源。

在该案例中,学校与社会的协同教育的程度并不高,没有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进行协同教育,这也普遍反映了该区的实际情况。

三、总结

( 一) 佛山市顺德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支持的家校协同教育通道的现状

1.信息技术支持的家校协同教育通道的应用情况:信息技术支持的家校协同教育通道的利用率远低于传统通道。

2. 信息技术支持的家校协同教育通道的应用效果不够理想

在调查中发现,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家校的沟通协作。例如学生在放学的时候用校讯通刷卡,家长就能即时知道学生已经放学了。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家长对学生在家庭作业上的指导力度,促使学生回家后能更认真完成家庭作业。但是,这些应用效果还不大明显,很多功能还没有使用,这些功能都有待一线教师去发掘使用。

3. 信息技术支持的家校协同教育通道还存在很多不足

(1) 操作复杂度、收费情况等原因影响家长选择信息技术支持的协同教育通道。

(2)校讯通只被用于发送信息,使用功能过于单一。

(3)企业大多只负责提供技术上的支持。

( 二) 佛山市顺德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支持的家校协同教育资源的现状

1. 信息技术支持的家校协同教育资源的应用情况:教师普遍较少使用协同教育平台上的资源

2. 信息技术支持的家校协同教育资源的还存在很多不足,有待改进。(1) 协同教育平台上的资源平台上的资源不容易查找。(2) 学科资源和家庭教育相关资源的需求量较大。

( 三) 建议

根据调查可以看到佛山市顺德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支持的家校协同教育应用环境建设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这里,笔者提出几点建议:

1. 改变教师、家长的观念,宣传“协同教育”

协同教育作为未来教育的主流,应当被一线的教师所了解,又因为协同教育与家长的联系非常的密切,所以也应当让家长了解何为协同教育,协同教育的意义是什么。只有让教师、家长认识到协同教育的意义,才能更好的发展协同教育。

2. 提升教师、家长的信息素养

当今的协同教育已经与信息技术紧密的结合起来了,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协同教育,就应当先让教师和家长会使用信息技术。例如在推广校讯通时,就应当先对教师和家长进行一定的培训,让他们了解应该怎么使用校讯通,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校讯通的功能。

3. 联合企业,开发优质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资源

在调查中发现,教师、家长对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资源的需求是比较大的,这些资源仅仅依靠教师和家长是比较难收集的,如果能联合企业一起开发优质资源,将有利于协同教育的发展。

4. 校讯通等适当降低收费

收取的费用应当与提供的服务相匹配,但目前来看,校讯通的推广、应用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很多功能没有很好的利用。建议可以适当降低费用,让家长体验到了校讯通的优势后,再发展用户。

5. 学校可以选取部分班级作为实验班级进行信息技术支持的协同教育

篇4:佛山市顺德区教育

容桂街道办事处地处珠江三角洲核心地区,这里制造业发达,外来人口持续增加,在校生中农民工子女所占比例越来越大。流动的生活环境和相对缺失的家庭教育让这些孩子的文明礼仪素质不尽如人意:言行不文明、环保意识缺乏、不爱护公共设施、纪律涣散等现象屡见不鲜。另外,在校学生中独生子女占多数,百般呵护甚至溺爱的生活环境让这些孩子在家庭及社会交往中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尊重、关心、体谅他人,不懂礼貌,做事不计后果,自私任性,不善于和同伴合作等现象普遍存在。面对这样的现实,不少教师深感困惑——为什么“学生越来越无情,越来越难教”?

种种现象引发了学校对文明礼仪教育的思考——文明礼仪教育过时了吗?学校组织全体员工大讨论后达成了共识:文明礼仪教育势在必行!不仅需要且应常抓不懈,因为这不仅关系到在校学生的文明礼貌,还关系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整个中华民族文明礼仪形象的树立。基于这样的责任感与使命感,2008年秋季学期,学校以开学教育为契机,大张旗鼓地开展了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开学典礼、开学工作“十个一”评比、家长会等系列活动均围绕“树文明礼仪形象”这一主题,营造出了浓厚的文明礼仪教育氛围。

系列教育活动让学校面貌有了明显的变化:乱扔东西的现象少了,校园洁净多了;学生讲粗口、追逐打闹的少了,言行举止有礼貌的多了⋯⋯学校形象的改观得到了教师、家长及前来调研的教育局领导的好评。这触发了学校“以课题研究引领文明礼仪教育”的大胆构想。经过一个多学期紧锣密鼓的积极准备——对课题进行整体规划,在教师、学生、家长中做问卷调查,聘请指导专家⋯⋯课题领导小组于2009年5月23日举行了开题仪式,使学校的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走上了科研导航、实践探究之路。

课题推进:认知入手,家庭延伸

在实施“小学生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中,实验小组成员很快发现了新问题:尽管学校已经形成了浓郁的文明礼仪教育氛围,但学生的礼仪言行不规范,礼仪知识知之甚少,“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现象更是普遍存在。这在无形中影响了文明礼仪教育的效果。为避免文明礼仪教育流于形式,将文明礼仪教育引向深入,课题组经过研讨,编写了《文明礼仪教育手册》。这本宣讲文明礼仪知识的“小册子”很受到师生的欢迎。至此,文明礼仪教育有“本”可教、可学,师生对文明礼仪知识的了解与掌握越来越多,文明礼仪言行举止日趋规范。

尽管对《文明礼仪教育手册》的学习让学生的面貌焕然一新,但课题组发现,学生虽然在学校表现不错,但回到家里,常常会故态复萌。针对学生“在校讲文明,在家不文明”的老大难问题,课题组推出了新的举措——设计南环小学《文明礼仪评价手册》,让文明礼仪教育走进家庭:每个月,在校由老师组织对学生的文明礼仪表现进行自我评价、老师评价、总评;在家由家长和孩子一起对孩子的相关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家长评价、总评。这样,家校形成了教育合力,较好地解决了推进文明礼仪教育过程中家校脱节、教育效果大打折扣的难题,有效拓宽了文明礼仪教育的渠道,促进了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

家长们发现了孩子在文明礼仪上的可喜变化,并开心地向老师报喜;各班三月开展的感恩系列活动更成了“亲子、亲情大放送”的展示平台——母女热泪盈眶,甚至相拥而泣;逆反的儿子变得平和了,主动向父母认错;“代沟”颇深的父子解开了心头的疙瘩⋯⋯“爸爸、妈妈,辛苦了!我爱你们!”句句真挚的话语温暖在父母的心头、回响在教室、回荡在校园的上空⋯⋯

课题深化:打造文明礼仪教育系统工程

学生在文明礼仪教育方面取得的变化,确实令人欣喜,但学校的眼光放得更远。如何让文明礼仪教育更加系统化、层次化、生活化,更符合品德行为形成之“知、情、意、行”的规律,如何丰富和发展养成教育的内涵,拓宽教育途径,以实现全方位提升学生文明礼仪素养与道德品质,促进教育的整体优化呢?在课题导师华南师范大学郑航教授、《中小学德育》杂志王清平主编及教研室领导的引领下,课题组围绕“文明礼仪校本课程开发”及“文明礼仪实践活动探究”这两个子课题,开始了更新、更深入的探索。

学校成立了由14位课题研究骨干成员组成的文明礼仪校本教材编写组,由主持课题的曾素芳副校长参与策划,德育主任肖秦湘负责具体实施,多次征询并得到了郑航教授、王清平主编的指导,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完善,最终形成了文明礼仪校本教材。教材体现了系统性、连贯性、层次性与可操作性,图文并茂,符合儿童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为提高活动的系统性和针对性,学校在专家的引领下,围绕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目标,根据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精心设计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实现月月有主题,每个活动都提出具体要求,规定内容和形式,以确保教育实效。比如,十月的主题是“我爱祖国”,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为:迎国庆板报评比(1-6年级)、“礼仪之星”报告会(3-6年级)、启动“南环礼仪志愿者”行动(4-6年级),活动要求:通过板报评比、“礼仪之星”报告会等形式加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加深学生爱国情怀。

学校结合公益活动、社区服务、志愿服务等社践活动,创新礼仪教育载体,拓宽社会实践渠道,开展了多彩的文明礼仪校外实践活动,主要有:开展文明礼仪进社区活动——以手抄报、摄影展、简报、文明礼仪宣传专栏、播放礼仪活动宣传光碟等多种形式,组织礼仪志愿者自主参与,到社区宣传文明礼仪知识,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开展“我是文明小公民”系列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社区志愿者活动。组织学生自主创设实践活动——活动形式主要有:调查走访、自主学习、竞赛展览、角色体验等等,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践行文明礼仪,使文明礼仪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如今,南环小学的校园充满着文明礼仪教育的气息——“仰华夏雅颂诗书与日俱增,喜南环礼仪文运逢时奋起”的巨幅对联令人赏心悦目,“南环礼仪之星”“星级文明班”的光荣照引人注目,而多姿多彩的“礼仪长廊”定会让你驻足流连:那一幅幅出自学生手笔的礼仪对联、歌谣、剪纸作品、手抄报、摄影佳作,极富童真、童趣、童情,成为了文明礼仪教育的一个个特色窗口,见证了南环师生在文明礼仪教育创新之路上留下的一个个坚实的脚印、一串串闪光的足迹!师生们彬彬有礼,他们的微笑形象、鞠躬问好、敬礼致意已成为南环的一道独特的文明礼仪风景⋯⋯

全程参与课题研究的罗巨明老师颇有感慨:

“学校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课题开展近三年来,校园内的一草一木,学生的一言一行,都在悄然变化⋯⋯师生们重新燃起了文明礼仪的火炬,课堂、课间、课后都是文明礼仪教育的天地,每一个平常日、节日、升旗、班队活动都是礼仪教育的契机。文明的种子在发芽、开花⋯⋯在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老师又何尝不是在进行自我教育?老师们渐渐深深地感悟到:我们是学生的一面镜子,学生也是我们的一面镜子,我们的一言一行,深深地影响着孩子们。老师们的教育方式也在改变:和颜悦色、和风细雨⋯⋯老师和家长的沟通更加诚恳,更加懂得彼此尊重。文明礼仪在老师和学生之间、老师和家长之间、家长和孩子之间传递着、流淌着⋯⋯祝愿我们的校园、家庭、社会更加和谐!”

德育课题的引领,构建并成功打造了文明礼仪教育之系统工程,让文明礼仪教育在南环的校园生根、吐翠,开出了芬芳的花朵,结出了丰硕的果实,所有这些都激励着南环师生继续前行,将文明礼仪教育进行到底!

篇5:佛山市顺德区司法局文件

顺司字〔2007〕9号

关于转发《佛山市司法行政系统法制宣传

教育第五个五年规划》的通知

各司法所,局机关各科、处:

为了进一步推进全市司法行政系统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佛山市司法局制定了《佛山市司法行政系统法制宣传教育第五个五年规划》(佛司〔2006〕40号),现将全文转发给你们。结合《顺德区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五个五年规划》和《关于开展“五项普法”活动的方案》的要求,现就我区司法行政系统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提出如下意见,请一并贯彻落实。

一、明确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 1 —

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服务大局、突出重点、增强实效的原则,广泛、深入、扎实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我区司法行政系统全体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法治观念和依法办事的意识。同时,着力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夯实以农村、社区为重点的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基础,更好地满足公民的法律需求,为建设富裕和谐顺德营造良好的法制基础和环境。

二、狠抓任务落实

通过深入扎实的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实践活动,进一步增强全区司法行政机关公务员和法律服务工作者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提高依法行政、规范执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法律服务工作者的法律素养。在法制宣传上既要兼顾全面,又要突出重点,防止形式主义,确保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同时要保证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能取得实效。同时要认真履行职责,创新法制宣传教育的形式和载体,充分发挥顺德区“五五”普法高级讲师团以及“五五”普法宣讲团队伍的积极作用,采用法制讲座、报告会、电视普法、网络普法、短信普法、法律咨询、法律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狠抓《关于开展“五项普法”活动的方案》中举办1000场法制讲座、评选10000户“学法守法诚信家庭”、培训100000名“法律明白人”等各项普法任务的落实。

三、加强组织领导

区司法局成立全区司法行政系统“五五”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领—2 —

导小组,组长由局党委书记、局长马智荣担任,副组长由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冯兆昌担任,成员有党委委员、副局长薛最常、李林枝和党委委员、秘书科科长章东波。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冯兆昌兼任,副主任由章东波兼任,成员有宣教科科长吕翠琴、基层科科长廖浪棉、公律科科长刘桂荣、公证处主任张骥、法律援助处主任梁永标,负责处理日常工作。局机关各科、处,各司法所、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要加强领导,把“五五”法制宣传教育作为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精心组织实施,明确职责,保障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的全面落实。

二○○七年四月二十三日

主题词: 转发 法制宣传教育 规划 通知

抄送:各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佛山市顺德区司法局秘书科2007年4月23日印发— 3 —

篇6:佛山市顺德区党政机构改革方案

粤机编〔2009〕21号

一、改革的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先行先试,加快职能转变,加大推行大部门体制力度,创新运行机制,建立机构精干、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运行高效的党政管理体制,为顺德加快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全国科学发展示范区、综合改革先行区、区域合作创新区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二、改革的主要任务

(一)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按照“对内放宽,对外开放,对下放权”的原则,全方位优化政府职能结构,科学配置行政管理职能。强化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建立健全公平公正、惠及全民、可持续发展的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解决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推动政府职能由以经济建设为主,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由以提供经济性公共物品为主,向以提供经济性公共物品和社会性公共物品并重转变;由以政府管理为主,向以吸纳社会全面参与的公共治理转变。

(二)优化整合组织机构。

强化党的领导,统筹优化党政机构设置。全面梳理部门职能,在现行大部门体制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职能相近机构的整合力度,在发展规划、城乡建设、社会管理、经济建设、市场监管、群团工作、政务监察等更多领域综合设置机构,形成职能配置科学合理、机构设置综合精干、权责明确清晰的党政组织架构。

改革后,区综合设置16个党政机构,其中:设置纪律检查委员会机关和党委工作部门5个,政府工作部门10个。

区委机构:

1.保留区纪律检查委员会机关。组建区政务监察和审计局,与区纪律检查委员会机关合署办公。将区监察局、审计局的职责整合划入区政务监察和审计局。不再保留区监察局、审计局。区信访局并入政务监察和审计局,在区政务监察和审计局内设机构挂牌。

2.保留区委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与区委办公室合署办公,挂区决策咨询和政策研究室牌子。

3.保留区委组织部。区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与区委组织部合署办公。将区人事局机关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职责划入区委组织部(区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4.保留区委宣传部。组建区文体旅游局,与区委宣传部合署办公。将区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版权局)除文体许可及文化综合执法以外的职责、旅游局除旅游市场监管以外的职责划入区委宣传部(区文体旅游局)。不再保留区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版权局)、旅游局。

5.保留区委政法委员会。区司法局与区委政法委员会合署办公。

6.组建区委社会工作部。组建区民政宗教和外事侨务局,与区委社会工作部合署办公,挂区港澳台工作办公室牌子。将区委统一战线工作部、区外事侨务局、民族宗教事务局、工商业联合会机关的职责,区残疾人联合会机关除残疾人就业培训以外的职责,区农业局管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职责,区民政局双拥优抚、基层政权建设、民间组织管理的职责,整合划入区委社会工作部(区民政宗教和外事侨务局)。不再保留区委农村工作部、统一战线工作部、区外事侨务局、民族宗教事务局。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归口区委社会工作部,按各自章程运作。

区政府机构:

1.组建区发展规划和统计局。佛山市规划局顺德分局由市垂直管理调整为顺德区政府管理。将佛山市规划局顺德分局、区发展和改革局(物价局)、统计局的职责,经济贸易局产业发展规划的职责、佛山市国土资源局顺德分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职责,区环境保护局生态保护规划的职责,整合划入发展规划和统计局。不再保留区发展和改革局、统计局、佛山市规划局顺德分局。区物价局在发展规划和统计局内设机构挂牌。2.组建区经济促进局。将区经济贸易局(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科学技术局(知识产权局、信息产业局)、农业局(畜牧兽医局)的职责整合划入经济促进局。不再保留区经济贸易局(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科学技术局(知识产权局、信息产业局)、农业局(畜牧兽医局)。

3.保留区教育局。进一步优化整合教育资源,做大做强教育事业。

4.组建区公安局。佛山市公安局顺德分局由垂直管理调整为顺德区政府管理,更名为佛山市顺德区公安局。

5.组建区财税局。佛山市顺德区地方税务局由垂直管理调整为顺德区政府管理。将区财政局、佛山市顺德区地方税务局的职责整合划入区财税局。不再保留区财政局、佛山市顺德区地方税务局。区财税局地税业务工作由省地方税务局直接领导。区财税局代表区政府联系佛山市顺德区国家税务局,区公有资产管理办公室由区财税局归口联系。

6.组建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将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职责、人事局除机关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以外的职责、民政局的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的职责、卫生局农村合作医疗管理的职责、总工会劳动竞赛的职责、残疾人联合会残疾人就业培训的职责,整合划入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顺德分局由垂直管理调整为顺德区政府管理,更名为佛山市顺德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归口联系。不再保留区人事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7.组建区国土城建和水利局。佛山市国土资源局顺德分局由市垂直管理调整为顺德区政府管理。将佛山市国土资源局顺德分局、区建设局(房产管理局)、水利局的职责,区交通局(港航管理局)的建设职责,整合划入区国土城建和水利局。不再保留佛山市国土资源局顺德分局、区建设局(房产管理局)、水利局。

8.组建区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局。佛山市顺德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由省垂直管理调整为顺德区政府管理。将区卫生局、人口和计划生育局的职责,以及佛山市顺德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除食品安全协调以外的职责,整合划入区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局。不再保留区卫生局、人口和计划生育局。

9.组建区市场安全监管局。佛山市顺德区工商行政管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由垂直管理调整为顺德区政府管理。将佛山市顺德区工商行政管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职责,佛山市顺德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食品安全协调的职责,区卫生局的食品安全卫生许可和餐饮业、食堂等消费环节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区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版权局)的文体许可及文化综合执法职责,区农业局的农业市场管理职责,区经济贸易局(旅游局)的旅游市场监管、生猪屠宰管理职责,整合划入市场安全监管局。不再保留佛山市顺德区工商行政管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10.组建区环境运输和城市管理局。将区环境保护局、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的职责,区交通局(港航管理局)除交通建设以外的职责,区建设局的公用事业管理职责,整合划入区环境运输和城市管理局。不再保留区环境保护局、交通局(港航管理局)、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佛山市顺德区气象局由垂直管理调整为顺德区政府管理,挂区地震办公室牌子,归口区环境运输和城市管理局联系。

(三)精简决策和管理层次。

创新干部管理制度,减少行政层次,缩短决策和管理链条,切实提高党政工作部门的执行力。改革后,党政机构主要负责人分别由区委常委、区政府副区长和政务委员兼任,建立部门首长负责制,实现党政决策和管理的扁平化。

(四)创新运行机制。

按照“决策民主化和扁平化、执行集中化和统一化、监督外部化和独立化”的原则,建立党政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分工清晰又统一协调的高效运行新机制。

按照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和效率与民主相协调的需要,建立民主科学的区党政决策机制,区全局性重大决策集中由区联席会议行使。联席会议成员由区委常委、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区政府正副区长、区政协主席、政务委员组成。组建区政府政务委员会,政务委员会由区长、副区长和政务委员组成,参加区联席会议决策。政务委员按副处级领导职务配备。严格规范决策程序,完善决策听证、咨询和民意征集吸纳制度,增强党委、政府对地方改革发展战略决策的科学性。

区联席会议的决策由党政大部门集中统一执行。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审批事项,将执行权尽可能依法委托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以及其他社会组织行使。规范行政许可和行政审批,完善政务信息化平台建设,优化政府工作流程,提高行政效能与服务水平。

区纪委(区政务监察和审计局)负责对党政大部门的工作进行纪律和绩效监督。区纪委(区政务监察和审计局)向各局派驻纪检(政务监察)机构或专职人员,负责对所驻部门进行纪律和政务绩效监督。进一步强化人大监督、政协监督、新闻媒体监督和社会监督,建立具体实施程序和运行机制,健全以党政领导为重点对象的问责制度。

(五)理顺责权关系。

按照权责一致、责权利统一的原则,重点梳理和解决部门间职责交叉和关系不顺问题,通过制定部门“三定”规定,明确各部门职责和权限。对确需多个部门管理的事项,分清主办和协办关系,明确牵头部门,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六)推进配套改革。

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明确事业单位功能定位,创新事业单位管理制度,推动事业单位建立法人治理结构,改革事业单位的投入机制和财政供给方式,完善人员聘用制度,实行绩效管理,条件成熟的事业单位可以与主管部门脱钩,转制走向市场,由政府向其购买服务。

深化镇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行“强镇扩权”。理顺区委、区政府及其工作部门与镇(街道)之间的责权关系,明确各自的职责和权限,按照“下级优先”、“就近管理”、“强化基层”的原则,进一步简政放权,扩大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权限,并建立相应的责任机制、保障机制和监督机制。

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促进社会组织良性发展,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探索实行政府管理和服务外包制,建立社会广泛参与公共事务、政社协同治理的新机制。

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调整区、镇(街道)税收分配机制。扩大公共财政覆盖面,通过竞争分配,集中财力保障政府提供优质公平服务。建立健全财政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和问责体系,利用市场机制配置政府财政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发挥财政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的杠杆作用。

建立完善区级党政机构、镇(街道)效能监督考核体系。按照绩效考核与问责相结合的原则,改进绩效评估方式,提高评估透明度,实现内部评估与外部评估相结合,民主评估与科学评估相结合,评估结果与表彰奖励相结合。明确问责的内容、形式和程序,建立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完善引咎辞职制度等,提高问责的可操作性,解决权责脱节问题。

建立和完善人员编制的动态调整机制。根据职能和机构调整的需要,按照“重心下移”的思路和“转岗不下岗”的原则,优化有关部门间、部门内部的人员编制配备,充实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市场执法任务重的部门和以及部门一线工作人员力量。根据镇(街道)实际情况,科学配置人员编制,并按行政编制的一定比例核定机关聘用人员数,完善人员聘用、合同管理、政府购买服务的用人制度。

上一篇:暮春小学优秀作文下一篇:第一学期大班班主任个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