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再审案件办理

2024-07-03

民事再审案件办理(共8篇)

篇1:民事再审案件办理

民事调解书(再审民事案件用)

××××人民法院

民事调解书

(××××)×民再字第××号

原审原告(或原审上诉人)……(写明姓名或名称等基本情况)。

原审被告(或原审被上诉人)……(写

明姓名或名称等基本情况)。

原审第三人……(写明姓名或名称等基本情况)。

(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加人的列项和基本情况的写法,与本院决定再审的案件

用的民事判决书样式相同。)

案由:……

……(写明原审当事人的姓名或名称和案由)一案,本院(或××××人民法

院)于××××年××月××日作出(××××)×民×字第××号民事判决(或

调解协议),已经发生法律效力。××××年××月××日本院作出裁定,决定本

案由本院提起再审(或进行提审)。(或“××××年××月××日××××人民

法院指令本院对本案进行再审。”)

……(简要写明当事人的请求和案件的事实)。

本案在审理过程中,经本院主持调解,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如下协议:

……(写明协议的内容)。

……(写明除免交的案件受理费外的其他诉讼费用的负担。没有的,此项不写)。

上述协议,符合有关法律规定,本院予以确认。

本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

审判长 ×××

审判员 ×××

审判员 ×××

××××年××月××日

(院印)

本件与原本核对无异

书记员 ×××

篇2:民事再审案件办理

李泓 王伟华

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已于4月1日开始施行。法律对再审程序作出了较大改动,特别是对再审事由作出了明确规定,但是对于再审案件结案方式未予明确。人民法院在审理民事再审案件中,能否根据当事人申请,以撤诉方式结案?民事诉讼法的修订,再次引起了笔者对这个问题的思考。

民事纠纷是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而发生的争议,从法理学的角度看,属于私权范畴。因此,发生争议的当事人在将纠纷起诉至法院后,既可以通过协商的方式解决争议,也可以通过撤回起诉的办法结束诉讼程序。这是当事人行使处分权的表现,法院在一般情况下应当予以尊重。据此,我国民事诉讼法均规定了当事人在一审程序中可以撤回起诉,在二审程序中可以撤回上诉等制度,而且,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法院就应当裁定准许当事人撤诉。但是,对于在再审程序中是否允许当事人撤诉,我国民事诉讼法没有明文规定。因而在理论上存在两种相反的观点,在审判实践中,存在两种截然不同做法。

第一种意见认为,在再审程序中原审原告有权撤诉。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这是民事诉讼法确立的基本原则。原审原告在案件再审过程中自愿申请撤诉是依法处分自己的诉讼权利,法院应当尊重并保障原告这一诉讼权利的正当行使,依法作出裁定,准许原告撤诉。民事裁定书送达后,再审程序结束,原审判决视为撤销。民事诉讼法第13条规定:“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

定的范围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只要不违背法律的禁止性规定和社会公共利益,当事人就可自由处分自己的权利,当然包括撤诉权。而且,根据民诉法原理,若再审是按第一审程序审理的,只要不与再审程序的性质相悖,当事人就享有一审程序中所拥有的诉讼权利。根据民诉法第129、131条的规定:宣判前,原告可申请撤诉;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可按撤诉处理。

第二种意见认为,原审原告在再审程序中不能撤诉。根据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原告仅在第一审程序中,法院判决宣判之前,有权申请撤诉。再审程序中,法院针对原告诉讼请求而作出评判结论的原审判决和裁定已经发生法律效力。该判决和裁定的效力因再审决定而暂时处于中止状态,最终是被维持,还是被撤销,或者是被变更,有待于再审法院审理后作出决定,当事人无权撤诉。

对于这两种不同的意见,笔者同意后一种意见。再审是针对原审的再次审理,既然强制性的要求法院再审,原审之诉首先必须要存在,法院自然不能准许原审原告的撤诉申请。因为再审程序启动后,原审裁判只是暂时中止执行,而民诉法规定的撤诉权仅能在判决宣告前行使,再审案件并非不存在生效裁判,只是暂中止执行。如果准许当事人撤诉,就意味着给予当事人对原审裁判是否执行的决定权,而此种权利只能由法院行使,自然不能赋予当事人。现对原审原告在再审程序中不能撤诉谈一点拙见。

一、再审程序与撤诉制度

为了更清晰地分析再审程序中原审原告的撤诉权问题,笔者认为首先必须简要阐述一下我国民事诉讼法再审程序和撤诉制度的内容。

再审程序是为了保障法院裁判的公正,使已经发生法律效力但有错误的判决裁定、调解协议得以纠正而特设的一种再审提起和审理程序。再审程序并不是每一件民事案件必经程序,只是对于已经发生法律效力而且确有错误的判决、裁定、调解协议才能适用的一种特殊审判程序。在我国的民事诉讼中,人民法院行使国家审判权作出的判决和裁定,一经发生法律效力,任何机关、团体、单位和个人都无权变更和撤销,以维护法律的严肃性,确认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稳定性。但生效裁判的稳定性应当建立在正确性的基础上。由于民事案件的复杂性和其他原因,都在客观上决定了生效裁判即使经过了正常程序的审判,仍可能出错。如果确实有错误并达到了必须纠正的程度,就应当通过再审程序来改变。再审的案件,原来是一审审结的,再审时适用第一审普通程序进行审理(提审的除外),经过再审后所作的判决、裁定,仍是第一审的判决、裁定。再审的案件,原来是第二审审结的,再审时仍适用第二程序进行审理,审理终结所作的裁判是终审裁判。本文所讨论的问题,是发生在适用第一审普通程序进行再审程序中。

民事诉讼中的撤诉,从狭义上讲仅指原告撤回起诉,从广义上说,则泛指当事人向法院撤回诉之请求,不再要求法院对案件进行审理的行为。撤诉是当事人一项重要的诉讼权利,当事人基于处分原则,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撤诉便是他们行使处分权对自己的诉讼权利加以处分的具体体现。人民法院应当尊重并保障当事人对这一权利的正当行使,对符合法律规定的撤诉行为,应当准许。与此同时,当事人的撤诉行为也应当依法正当进行,否则法院不予准许。对于人民法院而言,当事人撤诉是其审结民事案件的方式之一。撤诉效果发生后,本案诉讼程序即告完结,法院此前受理的案件因此结案。可见,撤诉制度的确立,不仅使当事人对其诉讼权利的处分有了更趋完备的制度保障,而且也使人民法院得以在充分尊重当事人意愿的基础上合理地利用司法资源,避免无谓诉讼的继续进行。撤诉根据所处的审级不同,可将其划分为撤回起诉和撤回上诉,前者发生于第一审程序,其效果仅仅是导致第一审程序的完结,后者发生于第二审程序,其效果不仅导致第二审程序的完结,而且意味着当事人对第一审裁判在事实上的确认。本文所据探讨的是撤回起诉的问题。

二、生效裁判文书的既判力决定了不能以撤诉方式终结再审程序

诉讼是当事人向法院提出的,就一定民事纠纷要求作出利已裁判的诉讼请求。当事人向法院提起诉讼后,经法院受理、审判,就当事人提出的诉讼请求,法院作出支持或否定的裁判,使当事人的请求行为,通过裁判的形式上升为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现、体现国家审判权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结论性裁判。对于一

审裁判,过了上诉期当事人不上诉的便发生法律效力。裁判发生法律效力后,即成为最终解决纠纷的结论性判定,具有不容置疑的权威。

裁判的既判力终局地确定了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实体权利和义务关或曰民事法律关系,对于这种实质上的确定力,双方当事人和法院都必须严格遵守。生效的裁判文书对法院和当事人均有约束力,非依法定程序不得撤销。如果允许当事人撤回原审之诉,就意味着当事人得以自己的意志撤销原审裁判,显然与法律原理不一致。

人民法院生效的裁判文书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变更和撤销。再审期间一般仅中止原生效法律文书的执行,只有经过再审,确认原判决事实、适用法律不当,才能依法作出新裁判对原裁判进行更改或撤销。因此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可具有的排他性、执行性、稳定性决定了当事人只可在法院启动再审程序前撤回再审申请而不可在再审中撤回诉讼。当然,也不宜以按撤诉处理方式结束诉讼程序。

三、再审程序中原审原告不具有撤诉的时间要件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一条规定:“宣判前,原告申请撤诉的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裁定。”根据该规定,原告申请撤诉必须在一审法院宣判前提出,即一审法院准许原告申请撤诉的条件中有明确时间性要求。在民事诉讼第一审程序中,原告依法享有申请撤诉的权利,但其权利的行使必须以合法正当为前提,且原告撤回起诉的申请并不当然地产生撤诉的效果。原告的撤诉申请是否得到法院的准许,应由法院依法审查,如其理由符合法律规定,才能获得法院的准许。

第一审民事案件经法院宣判后,双方当事人均在规定的期限内未提起上诉,一审判决或裁定即生效。再审决定作出前,原审判决或裁定已发生法律效力,由于存在有效的裁决,在同一件案件中,原审原告已不具备法律所规定的在“宣判前”这一时效要件,因此原审原告无权申请撤诉。

四、再审程序的指导思想决定了再审案件不应以撤诉方式结案

再审程序的指导思想是对确有错误的但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依法予以纠正,是依法纠错、实事求是原则在诉讼制度上的体现,设计再审程序体现了国家的强制性干预,如果允许当事人在再审中撤诉处理结案就失去了设立审监程序的意义。

篇3:民事再审案件审理范围探究

我国现行再审制度是建立在审判监督权和检察监督权基础之上的, 建构在这种权力基础上的审判监督程序没有能够与民事诉讼的特性、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民事诉讼的一般原理整合, 从而导致了再审制度与民事诉讼基本原则和原理的紧张和冲突, 现行再审制度运行中的若干问题大多源于这种紧张和冲突。虽然民诉法的修改对审监程序进行了修正, 但是构建更为科学的再审之诉制度仍然是民诉法追求的目标。因此有学者认为, 应当将再审制度的基础置换为再审诉权, 将再审制度建立在再审诉权的基础上, 按照诉的原理建构再审之诉。这种置换与重构不仅符合民事诉讼特性, 也符合民事诉讼基本原则和民事诉讼基本原理的要求。对于这个论断不是本文的探讨重点因此不便展开论述。不远的将来我国有可能建立再审之诉制度, 我们可以借鉴再审之诉制度的理念来指导民事再审案件的审理工作, 以使我们的再审程序更具有科学性。

再审之诉具有二元性, 但是再审之诉的诉讼标的具有唯一性。再审之诉与普通诉讼不同, 普通诉讼法院只需对当事人争议的民事法律关系进行审理, 法院直接面对的就是争议的民事法律关系, 而在再审之诉中, 法院必须首先对当事人有无再审理由进行审理后, 方可能转入对当事人原先争议民事法律关系的审理, 再审之诉的这种构造决定了再审程序的阶段性, 即第一阶段为再审理由有无进而是否废弃原判决之裁判。第二阶段为对原诉讼之诉讼标的之裁判。这种阶段性不同于普通程序中的程序递进关系, 它体现并服务于再审之诉的双重目的性。[1]依二元论设计再审程序, 能突显再审之诉的双重目的性, 符合再审之诉之制度功能, 另一方面, 再审程序阶段性的特点, 使当事人在不存在再审理由时, 不必进入对原诉讼的审理, 从而避免了诉讼资源的浪费。有鉴于此, 有学者主张再审之诉的诉讼标的的二分肢说。也有学者认为:再审事由是再审之诉的诉讼要件之一, 法院虽然要对是否存在再审事由进行审查, 但并非法院要审查的事项都是诉讼标的。考察再审之诉的诉讼标的一个基本点是要看再审之诉中, 当事人所要诉求的究竟是什么, 当事人的基本诉求才能构成法院在整个诉讼审理的核心, 否则就丧失了“标的”的基本含义。当事人的根本诉求并不是寻求撤销原判决, 而是通过撤销原判决, 最终实现自己权利的救济。因此要求法院对原诉讼中的权利义务进行审理裁判才是再审之诉的诉讼标的。将法院所有要审查的事项都作为诉讼标的, 必然导致诉讼没有标的, 没有核心和重心。诉讼是一个过程, 这一过程又有不同的阶段, 显然每一个阶段有不同的任务和目的, 法院审查的事项也不尽相同。但作为一个有机连结的诉讼程序总是有一个诉讼标的贯穿于其中, 成为法院所要裁判的核心问题。在这个意义上, 笔者赞同单一诉讼标的论的观点。

在再审之诉的制度下, 民事诉讼的处分原则对于审理范围的确定具有决定作用。

处分原则作为民事诉讼法的一项基本原则, 在再审之诉制度是不能排除在外的。我们在对待处分原则时, 一般认为在以下三个方面认可处分原则的作用: (1) 民事诉讼只能因当事人行使诉权而开始, 因当事人自主的撤诉行为而结束。没有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人民法院不能依职权开始民事诉讼程序。“不告不理”原则就是处分原则的体现。上诉程序的启动也是由当事人决定。当事人在一审判决后, 没有向第二审法院提出上诉的, 第二审法院不能依职权开始第二审诉讼程序。执行程序一般情况下, 是在当事人即申请执行人的申请下才能开始。 (2) 诉讼程序开始后, 原告可以放弃诉讼请求或者变更诉讼请求, 被告可以承认、反驳诉讼请求;有权提起反诉;双方可以自行和解, 也可以提请调解, 并在人民法院的主持下达成调解协议。 (3) 提出什么样的诉讼请求以及请求的范围由当事人自己决定。当事人没有提出的诉讼请求的事项法院不能作出裁判。即审判对象由当事人决定。[2]

在再审之诉制度下, 当事人提出何种诉讼请求以及请求的范围由当事人自己决定。但是, 现代法治理论认为, 当事人有权获得法院公正的裁判, 这既包括实体上, 又包括程序上的, 所获得的裁判没有体现实体上和程序上的公正时, 该裁判就没有正当性, 应当予以否定。为实现终局判决既判力的正当性, 从而保护当事人获得公正的裁判, 就必须以完善、合理的程序制度作为其程序基础。民事诉讼中设置审级制度, 其目的就在于当一审法院对争议案件经过审理并作出裁判后, 如果该裁判因存在瑕疵而损害当事人合法权益时, 当事人可以借助于行使上诉权, 通过上诉审程序以便从程序上保障将来终局判决的既判力具有正当性。但是, 即便这样, 也可能因法官的认识能力、当事人的诉讼能力以及诉讼事件的时间、空间等原因而导致终局判决不具有正当性, 为使受不正当终局判决损害的当事人的私权利益得到应有的程序救济, 再审程序制度的设置非常必要, 其目的就在于直接否定欠缺正当性的终局判决的既判力。由此可见, 现代法治理论所确定的当事人有权获得法院公正裁判的理念, 必然决定了对判决既判力正当性的追求成为构筑民事再审制度的程序目的。[3]由于再审之诉制度同时具有审查原审判决的既判力是否具有正当性的要求。因此, 民事再审案件的审理范围应当限于当事人原审中的诉讼主张范围, 对于超出原审诉讼主战的诉求不应在再审案件中进行审理, 否则就无法判断原审案件的正当性。因此, 当事人的处分权相对普通程序而言, 会受到一定的限制, 但是, 限制并不意味着处分原则的排除。

二、在现有法律框架下, 用再审之诉的理念来确定再审案件的审理范围, 使再审案件的审理符合现代民事诉讼的理念

下面根据民事再审案件的审理程序的不同, 分别对民事再审案件的审理范围进行探讨。

(一) 按一审程序审理的再审案件

按一审程序审理的民事再审案件从再审程序的启动原因上有以下三种情况:法院依职权、检察院抗诉和当事人申请。

1、首先来看依当事人申请而启动的民事再审程序。当事人对生效裁判不服而向法院提出再审申请, 法院首先启动的是再审申请审查制度, 经过合议庭的审查和通过法院审判委员会的讨论, 如认为当事人的申请理由符合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提起再审条件, 法院作出提起再审的民事裁定书, 案件便进入了再审程序。审判实践中, 大多数再审案件的提起都是依当事人的申请。那么, 进入再审程序后, 对此种民事再审案件的审理范围如何确定呢?前文已经讲过, 在民事再审程序中, 当事人的处分权依然是发挥效力的, 基于“不告不理”原则, 当事人没有主张的事实, 不是法院进行审理的范围。因此, 对这类案件的审理应当针对再审当事人争议的事实和适用法律问题进行审查, 对于原审裁判所认定的事实和证据, 双方没有争议的部分, 属于无争议的事实, 再审中可以直接确认。

当事人在诉讼中要求变更原审诉讼请求的情况的处理:当事人提出变更诉讼请求, 本来是属于当事人的处分权内的权利。但是, 在再审程序中, 当事人的此项权利应当受到限制。因为, 再审程序不仅要审理当事人争议的权利义务关系, 而且要对原裁判的正当性进行审查, 如果完全依照当事人的请求而变更了诉讼请求, 也就无法对原生效裁判的正当性进行恰当的判断。因此, 在再审中, 如果当事人提出了变更诉讼请求, 应当审查原审期间当事人是否提出过变更诉求的请求, 如原审中已经提出, 而且原审法院依法应准许而未予准许, 那属于法院的审理工作的不当之处, 因而对其请求应当允许。如果当事人在原审中没有提出或者虽然提出但是依法不应变更的, 在再审中, 法院就不应当允许其变更, 当然, 从诉讼经济的角度讲, 可以在自愿的基础上进行调解, 调解不成, 则不予准许变更。

2、再审程序的设置具有纠错与救济的功能, 在上级法院指令再审或者本院院长依职权启动再审及上级法院发回重审的案件审理中, 如果有明确审查意见的, 对于审查意见也应当进行审理。法院依职权进入再审程序的案件实际上绝大多数都是经过当事人的申请, 因此其再审审理范围基本上与依当事人申请引起再审的案件一致。当然, 如果原裁判具有可能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或者第三人合法利益的, 法院的审理范围此时就不能仅仅局限于当事人的争议范围。

3、检察院抗诉案件审理范围的确定。现行的审判监督制度将检察院的抗诉作为当然启动再审程序的一种情形。但是, 实践中, 由检察院主动依职权去对法院的裁判进行审查监督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绝大多数检察院抗诉案件的来源也是由当事人向检察院提出申诉, 由检察院对当事人的申诉理由进行审查后决定是否向法院提起再审。但是, 因为检察院的抗诉行为具有法律监督的效力, 而民事再审制度的存在目的就在于对判决既判力正当性的追求, 法院在审理再审案件时, 就应当审查检察院的抗诉理由是否能够否定法院裁判的正当性。所以, 检察院抗诉而引起的再审案件应当对检察院的抗诉理由进行审理。但是, 检察院的抗诉理由仅仅是针对法院的审判活动是否有可能引起不当裁判的因素, 而不得含有当事人诉讼请求的内容, 更不能代替当事人提出诉讼请求, 否则有违民事诉讼的平等原则。对于原告的诉讼请求应当由当事人自己处分, 法院据当事人主张的范围进行审理。

(二) 按二审程序审理的再审案件

1、原生效裁判为二审程序审理的案件。此类案件的审理范围确定方式同按一审程序审理的再审案件。对于当事人没有争议的内容, 法院不予审查。当事人诉求的范围不得超过原一、二审的诉求。

2、再审上诉案件。根据立法规定, 我国民事诉讼的上诉审采取的是续审制的审理模式, 是以第一审为基础、加之第二审中提出的新的事实证据作出二审裁判的一种模式。在确定上诉审审理范围时, 则应当以一审的审理范围为基础, 结合当事人上诉后提出的事实、证据和理由对案件进行审理。因此, 二审的审理范围一般不应超出一审的审理范围。上诉人超出一审审理的范围之外, 又提出新的独立的诉讼请求的, 上诉审可以不予审理。按照处分原则, 一般情况下应当按上诉请求范围审理。但是也有例外情形, 如果上诉请求的范围与再审一审的范围不同, 应当将其上诉请求限制在再审一审的范围内。

审判实践中几个问题的处理方法: (1) 一审处理中有明显的错误, 当事人对此未提起上诉, 能否作为二审审查的范围《关于民事审判方式改革问题的若干规定》第36条规定:第二审案件的审理应当围绕当事人上诉请求的范围进行, 当事人没有提出的请求不予审查。但判决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侵害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利益的除外。根据这一规定, 实践中应当掌握的是:第一, 原审判决确有错误的, 即使当事人在上诉请求中没有提出, 二审也应当依职权对一审处理中的错误进行纠正;第二, 对于一审判决中的错误应严格把握, 主要是违背了法律的禁止性规定, 侵害了第三人的或社会公共的利益。 (2) 被上诉人提出的诉讼请求能否纳入上诉审的审理范围《关于民事审判方式改革问题的若干规定》第36条规定:被上诉人在答辩中要求变更或者补充一审判决内容的, 第二审人民法院可以不予审查。对此应把握的是, 被上诉人没有提起上诉, 在答辩状中或在开庭审理阶段提出不服一审判决的某些内容, 要求变更或撤销的, 一般不予审查。但是, 如果所提出的问题属于法院依职权应予审查的问题, 如一些程序性的错误, 或者是一审的处理违背了法律法规的禁止性规定等, 此时, 被上诉人的诉请也应列入上诉审的审理范围。

一定时期的诉讼政策, 往往受到以下因素的制约:其一, 司法者对于民事诉讼目的的认识和理解;其二, 对当事人程序保障的程度。前已述及, 对民事诉讼目的的认识, 一般有保护权利与解决纠纷说之对立。主张保护私权说者, 强调按照实体法律规范所定的权利作为当事人主张和法院裁判的根据。在诉讼标的的范围上, 以法院裁判所确认的实体权利为其范围, 既判力的客观范围与诉讼标的范围一致。主张解决纠纷说者, 注重纠纷的一次性解决和诉讼经济原则。在诉讼标的范围上, 均以诉的声明为准;但在既判力客观范围上, 则或认为裁判标的与诉讼标的的范围一致, 或认为与诉讼标的的范围不一致。这种情况的出现, 与民事诉讼法对当事人程序保障的程度有关。[4]就我国司法实践和社会国情的背景下, 我国民事诉讼制度应当以“合理维护和实现当事人的实体权益和程序利益”为目的。这一定性符合民事诉讼的价值取向, 也顺应了我国现阶段党和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根本要求体现了人民审判工作的本质特征和目标追求。同时, 从我国民事诉讼中律师作用发挥程度、法官素质的高低以及大众法律意识和诉讼观念等情况来看, 目前, 我国的民事诉讼政策更应侧重于对当事人权利的保护。因此, 在民事再审案件的审理范围问题上, 应当坚持处分原则的适用, 充分保护当事人的诉权不受到非法和不当的限制, 在此基础上, 结合再审程序的特殊性质, 对再审案件的审理范围作一定的合理限制, 以充分体现民事再审制度的存在价值。

参考文献

[1]于海生著.论再审之诉的诉讼标的.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4年第17卷第2期 (总第73期)

[2]张卫平著.民事再审:基础置换与制度重建

[3]杨秀清著.民事再审制度的理论阐释.河北法学.第22卷第5期

篇4:浅析我国民事再审程序

再审程序,又称审判监督程序,是《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一种针对个别案件的独立的审判程序,并非一般民事案件的必经程序。指人民法院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依法重新审判的一种特别的审判工作制度,是实行两审终审制度的一个补救。

依人民法院组织法和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再审程序包括以下要点:(1)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前提,是发现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在认定事实或适用法律上确有错误。所谓确有错误,包括认定事实的错误和适用法律上的错误;也包括适用实体法错误和法定程序错误。(2)有权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是各级人民法院院长、上级人民法院、上级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3)提起审判监督的方式是各级人民法院院长提请审判委员会处理;最高人民法院提审或指定下级人民法院再审;最高人民检察院、上级人民检察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4) 人民法院按照审判监督程序重新审判,应当另行组成合议庭进行。(5)审查起诉一审案件,应当依照第一审程序进行审判,所做的判决裁定,可以上诉、抗诉;如果原来是第二审案件,或者是上级人民法院提审的案件,应当依照第二审程序进行审判,所作的判决、裁定,是终审的判决、裁定。(6)适用审判监督程序审判的案件不交纳诉讼费。因为再审案件大部分是错案,造成错案的原因是法院审判人员的主观疏忽或徇私舞弊,对错案再审向当事人收取诉讼费是有失公允的。

再审程序是第一审程序和第二审程序之外的、不增加审级的一种救济程序,其特点有:1)再审程序具有补救的性质;2)再审程序是由特定主体提起的;3)再审程序的对象是生效的法律文书,即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4)再审程序必须由有权提起审判监督程序的组织作出裁定书以决定再审,方能启动。

提起再审的三种程序是:1)法院提起再审;2)检察院抗诉再审;3)当事人申请再审。

再审程序的设立,是人民司法工作坚持"实事求是、有错必纠"原则在诉讼程序制度上的体现。它的适用,对于保证案件的质量,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完善诉讼程序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我国再审程序存在的问题

1、当事人申请再审难,诉讼权利得不到保障

“申请再审”是我国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全新启用的概念,其本意在于赋予当事人提起再审的法定权利。然而,对我国的立法进行考察可以看出,当事人对再审程序的选择与利用并不具有决定性作用。反而是法院及检察机关享有相当大的程序决定权,形成审判监督权与当事人处分权的冲突。由于我国长期实行的由法院职权发动再审理念的主导影响,所谓的“申请再审”,在司法实践中几乎被法院与原先的申诉同等对待,以至于当事人通过申请再审而直接引发再审的概率极低。

2、案件被反复再审影响裁判的稳定性

一般认为,影响司法权威性的主要因素是裁判的公正和稳定。从再审的内在制度价值来看,若一味追求所谓的裁判公正,而不顾程序过程的公正性及裁判的确定性,随时推翻法院已作出的生效裁判,非但不能强化和维系司法的权威性,反而会削弱甚至破坏司法的权威性。

3、法律规定太笼统,难以操作

生效裁判种类、内容和审级制度不同,其是否可以进入再审程序应有所不同。但是,民事诉讼法对此规定并不明确,司法实践中也容易引起不必要的矛盾。从现行民事诉讼法对再审立案标准的规定来看,由于规定本身不够明确、具体,造成司法实践中当事人认为申请再审符合条件而法院不予理睬,法院则认为当事人申请再审无理由却一再申请的难堪局面。

现行的民事再审,在追求绝对真实的诉讼观念指导下,对再审案件做了宽泛的规定。其中,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应当再审的这一规定,不受举证的时效限制的随时提出主义,表面上是为再审申请人创造了很多的条件,实际上忽略了对方当事人的诉讼权益,造成双方当事人权利的不平衡状态。

4、违背两审终审原则

现行审监制度的无限申诉、无限再审特点,使申诉主体、申诉时间、审级及申诉和再审理由等诸多方面毫无限制,导致诉讼秩序混乱,使二审终审制形同虚设,终审不终;使终审裁判所涉法律关系的稳定性受到挑战,严重影响终审裁判的既判力。

5、审级安排不合理,原法院不应再审

本级法院自身存在再审条件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集中表现和物化为原已作出的确有错误的生效裁判,要依靠本级法院摆脱其局限性,自行提起再审纠正原判就较困难。因此,这种由原审法院自行再审的程序,在人民法院的审判监督体系中是薄弱的环节。

由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再审,纠正下一级法院错误的裁决,在再审程序的实际运行中也远比原审法院要顺畅得多。上一级法院再审能最大化地满足当事人的诉讼心理要求,无论再审结果如何,当事人都容易接受。同时,还可以减轻下级法院所承受的压力,使其集中精力处理好一、二审案件。另外,由于对申请再审案件的范围作了限制,实践中申请再审的案件也会大大减少,从工作量上考虑,上级法院也是可以承受的。

6、未审先定,本末倒置

任何不受制约的权力都将导致专横。我国再审制度赋予法院过大的提起再审权,以原裁判有错误为惟一条件,别无其他实体要件限制。这一方面暗示可以先定后审,不符合程序中立性的诉讼原则;另一方面再审程序的启动无客观具体的标准,全凭法官的主观判断,是诱发司法实践中“人情案”、“关系案”等腐败案件的重要制度因素。

7、检察院抗诉再审不当

诉讼请求权是一种私权。在法律上普遍认同私权自治的基本规则,对这一领域的权利行使,国家一般不干预或少干预,否则会导致对当事人处分权的侵犯,这是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国家的普遍做法。而检察机关抗诉引发再审是国家职权干预私法领域私权的表现,有损诉讼的公平与效益。

三、构建新型的民事再审程序

我国将再审程序统称为审判监督程序,这种称谓是不科学的,应统称为再审程序,因为审判监督程序应当仅指法院内部的监督,而再审程序则可以由当事人或检察院提起。再审程序需要在实践基础上不段完善。

1、更新我国立法指导思想

1)坚持处分原则。处分原则是民事诉讼法的重要原则之一,是指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对自己的程序利益及实体利益作出安排,法院应当尊重当事人的选择。诉讼是公权性救济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国家意志,但民事诉讼毕竟不同于刑事诉讼及行政诉讼,其解决纠纷属于“私法”领域的权利义务,当事人理应有自我决定的权利。在诉讼制度的设计上,许多国家充分考虑到这一要求,在程序的利用、审理对象的确定及证据方面,当事人应当有相当大的选择余地。其处分权的行使,构成了对法院的实质性约束。民事诉讼法尊重当事人对于一审程序和二审程序的选择权,也就应当尊重当事人对再审程序的选择权。这样才能在诉讼中建立起公权力与当事人处分权之间松紧有度的制约机制,才能使诉讼更多地符合当事人要求。

2)坚持法的安定性和程序公正性,摈弃“实事求是,有错必纠”原则。法的安定性是西方国家再审程序广泛适用的理念,在判例法国家,因确定的终局裁判即有创制法律规则的功能,科学地对待生效裁判被置于突出的地位。我国民事再审制度将发现真实进而维护当事人权益作为惟一的法的价值目标,进而将再审制度作为纠错的基本手段,陷入轻程序重实体的误区。

诉讼的目的在于发现真实,但不可能穷尽证据,以至每案都要重现客观原貌。事实上诉讼目的只能在保障程序公正的基础上实现实体公正。就再审个案而言,不必为追求个别真实,而牺牲一个程序公正的确定裁判,从而损害法的安定性——因为再审程序须废弃确定的终局判决而重新裁判。现行法律规定的“实事求是,有错必纠”原则,在法律上存在极大的不科学性:不仅不合适,而且不可能实现;同时还会带来很大的危害——种种不良法律现象,就是该原则指导下的产物。

2、放弃职权主义思想

1)取消法院依职权提起再审。法院作为居中裁判者,必须保持中立性。如果充当再审提起人,就混淆了诉讼权和审判权,与诉审分离相矛盾。司法实践中,再审案件绝大多数来源于当事人申诉,法院再审和检察院抗诉再审很少。既然规定了当事人有权申请再审,国家司法机关依职权启动再审就没有必要。

2)取消检察院抗诉再审。现行检察机关的抗诉监督存在诸多弊端。如给抗诉下指标,对非终局裁判大量随意地提出抗诉,以“检察意见”、“检察建议”等种种不当形式代替抗诉职能,受利益驱动而抗诉等等。这既有损国家法律尊严,又浪费了大量的诉讼资源。

3、建立民事再审上诉制度

确立民事再审的受理制度,要充分考虑到当事人的再审申请权利得到保护,应设定将当事人的申诉上升为再审之诉的制度。当事人只要在法定期限内申请再审,符合形式要素,法院即应受理,并进行司法审查。借鉴国外的经验,再审之诉是当事人请求司法救济的诉讼权利的体现,普遍由当事人的再审之诉直接引发。无论当事人的再审之由是否妥当,无论法院是采取实质审查还是形式审查的再审立案标准,法院都不能对当事人的再审申请无限期地搁置。只要当事人提出再审请求,就意味着再审程序的启动,即使法院作出不予受理的裁定,致使案件不能进入重新审理阶段,也意味着当事人的再审之诉得到了司法回应。

构建再审上诉制度应考虑下列因素:1)对当事人申请再审的审查作为决定是否再审的前提条件,以确定当事人的再审申请是否符合再审条件。再审的审查对案件再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应规定必须组成合议庭,采取合理的方式,在合理的期限内审查完毕;2)再审事由要明确具体,既有利于当事人行使诉权,又便于人民法院审查,以决定是否应立案再审。因此,立法时应体现“受理松,立案紧”的理念,并对现行再审立案标准进行改革和细化;3)缩短申请再审期限。应以三个月为限,改变两年时效;4)要限制当事人申请再审次数。对当事人申请再审次数应限定为一次,不能允许多次受理申请再审。否则,是对社会司法资源的不尊重;5)对再审案件的审理期限以三个月为宜;6) 应对再审当事人收取再审审查费和再审诉讼费,放弃免费诉讼理念;7)严格再审事由,应对三种情形作出不予再审的排除性规定:①当事人放弃程序责问权的;②庭审中当事人证据失权的;③无纠正必要的。

综上所述,对生效裁判发现错误实行再审,其目的在于纠正司法错误、保护当事人权利,确有其积极作用。但如果不同时设计合理的条件和程序,则可能出现一些负面效应。近年来,我国在提高审判质量、充分保障当事人诉权的基础上,对再审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如限制再审次数,增加透明度等,目标是努力保持救济手段与裁判确定性之间的平衡。

篇5:民事案件再审申请书范本

再审申请人:黑龙XXXXX建设有限责任公司,住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三大动力路538号。

法定代表人:XX,董事长。

再审被申请人:石家庄开发区大诚商贸有限公司,住所石家庄高新区天山大街8号。

法定代表人:段立军,经理。

申请人因与被申请人买卖合同纠纷一案,不服石家庄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民法院(2015)石高民一初字第00168号民事判决和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2016)冀01民终字第7863号民事判决,依法向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

请求事项

1、撤销(2015)石高民一初字第00168号民事判决和(2016)冀01民终字第7863号民事判决;

2、改判支持申请人的诉讼请求。

事实与理由

一、原判决认定的基本事实缺乏证据证明。1.1、原审判决对钢材数量认定缺乏证据支持。

钢材数量应当由采购和运输凭证予以佐证吗,因为《购销合同》第二条约定了“合同单价=以包钢出厂价为基准+运费+双方核定毛利润80元”,因此,出于结算价款的需要,大诚公司亦应当保留和提供 “运输凭证”,原审判决仅仅基于《入库单》计算供货数量,明显不当。因为大部分《入库单》都没有采购凭证和运输凭证予以佐证。大诚公司所能够提供的采购凭证和运输凭证,即《提货单》和《运单》中的钢材吨数也不过1400吨左右。原审判决认定大诚公司实际供应钢材2946.11吨,明显缺乏证据支持。

1.2、原审判决对钢材单价的认定缺乏证据支持。

双方在《钢材购销合同》已明确单价确定方式为“包钢出厂价加运费和双方核定毛利润80元”,进入结算环节的平均单价也不过3050元/吨和3520元/吨(低于一审判决推定的3660元/吨。原审判决将个别价格推定为平均单价,完全违背了双方合意,也缺乏证据支持。

1.3、原审判决对于时效中断的认定缺乏证据支持。

大诚公司并无有效证据证明时效中断。大诚证明时效中断的证据有二:分别是郝吉坤和谢书强的证人证言。郝吉坤做为证人出具证言,应当出庭接受质询,但郝吉坤并未出庭作证,对其书面证言不应采信。而谢书强的身份是大诚公司的三名股东之一,担任公司监事,根据《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69条第(二)项,与一方当事人或者其代理人有利害关系的证人出具的证言,不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二人证言均不具有客观真实性,不能证明时效中断。

二、原审判决对主要证据未予质证和认证。

2.1、原审判决未对钢材销售发票(北方公司证据五)进行审查和认定。

举证期限内,北方提交了4份钢材销售发票,均加盖大诚公司的财务专用章。该发票涉及钢材单价的核算和确认,涉及合同关系的建立时间,涉及委托付款时间合理性的认定。原审判决对该组证据未做审查和认定,导致基础事实认定错误。

2.2、原审判决未对运单和提货单(大诚公司证据五)进行审查和认定。

首先,大诚公司提交的该组单证均以案外人名义出具,且绝大多数采购凭证与大成公司提交的入库单无法对应,明显系大诚公司为应对诉讼而编造。其次,大诚公司在原审举证期限内未提交任何提货单,第二次开庭才提交13张(约700吨,平均单价3843元/吨),再审才又补充到了32张(1400余吨,平均单价4324元/吨),明显是为“提升单价”而编造。第三,大部分提货单记载的采购方(提货方)是北方公司02标项目部。北方公司的采购凭证竟然出现在段立军手中,更印证了“郝段二人相互串通”的事实。对于该组证据,原审判决未做审查和认定。

2.3、原审判决未对预付款明细账(大诚公司证据六)进行审查和认定。

根据预付款明细账记载,在2007年11月24日所谓郝吉坤出具《欠款证明》时,在北方公司与大诚的预付款账页上,尚有余额286万,说明大诚公司欠北方公司286万钢材。因此,即便依照原审判决的逻辑——以账页记载数字认定往来额,也应当是大诚公司向北方公司继续支付286万-218万= 66万,而不是单向地要求北方公司支付 218万元。对于该份证据,原审判决未做审查和认定。

2.4、原审判决未对盐中高速02标项目部现金日记账进行认真审查。

在盐中高速02标项目部现金日记账中,记载了北方公司向大诚公司支付现金的情况,也与付款凭证相互印证。二审庭审中,北方公司再次安排会计高鸣携带现金日记账原件出庭说明付款及对应情况。但二审判决依然认定“现金收据与现金日记账不相对应”,而且也未说明理由。

2.5、原审判决未对“中基商贸收款委托书”进行认真审查和认定。

即便北方公司向中基公司付款一事,大诚公司事前确不知情,那么,大诚公司事后出具《委托书》并加盖印章的行为(大诚公司对于委托书及印章的真实性没有异议),也是一种追认和认可。该委托收款完全应当认定为合法有效,但原审判决未认真审核和认定。

2.6、原审判决未对段立军农行对账单(法院调取)进行认真审查和认定。

一审法院调取了大诚公司法定代表人段立军的农业银行账户对账信息。该证据显示,北方公司于2007年6月4日支付50万元和2007年9月26日支付的52万元,的的确确进入段立军农业银行账户内。虽北方公司在庭审中多次强调该份证据的记载情况,但原审判决仍视而不见。

三、原审判决法律适用存在明显错误

3.1、原审判决以“《欠款证明》未注明履行期限视为履行期限不明”为由,认为大诚公司可以随时起诉,法律适用错误。

根据(法复[1994]3号)的规定,货款欠条的诉讼时效期间应从供方收到需方所写欠款条之日的第二天开始重新计算,即大诚商贸的诉讼时效应从2007年11月25日起算,至2019年11月24日结束。大诚公司声称享有218余万债权,但事过5年才起诉,已然超过诉讼时效。

3.2、原审判决以“没有支付依据”为由否认全部现金付款,法律适用错误。

首先,收据就是收款凭证,大诚“开收据但不收款”的说法,明显违背商业常识,有违诚信。本案属商事合同纠纷,而非民间借贷合同纠纷,关于收付款的认定应当严格遵循商事外观主义原则,而不是适用民间借贷相关规范。其次,庭审中,大诚公司对于现金付款的方式和金额存在明确自认(见2014年3月17日庭审笔录),现金结算符合交易惯例。第三,在大诚公司未说明已收取的853万元明细的情况下,简单粗暴地否认全部现金付款,亦不合逻辑。

四、原审判决对大诚公司的自认未予确认,违反法律规定。《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七十四条规定“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在起诉状、答辩状、陈述及其委托代理人的代理词中承认的对己方不利的事实和认可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予以确认,但当事人反悔并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的除外”。但原审判决对大诚公司的以下自认视而不见,导致事实认定错误,法律适用错误,应予纠正:

4.1、大诚公司通过《起诉状》以及向法庭提交的《明细账页》,自认“收到853.37万元货款及其细项”的事实。

4.2、是大诚公司明确无异议的收款。在2014年3月17日的庭审中,大诚公司对至少16笔收款明确表示无异议,涉及金额716万。

综上所述,一、二审判决在基本事实认定、主要证据采信、法律 5 适用等方面均有严重错误,依法应予撤销。现申请人提出再审申请,请依法裁判。

此致

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

黑龙XXXXX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篇6:民事案件申请再审要提交什么材料

民事案件申请再审要提交什么材料

核心提示:除了要提交再审申请书外,还应提交身份证明复印件;再审申请人是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应提交营业执照复印件和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身份证明书。详细内容由法律快车编辑为您介绍。

民事案件申请再审要提交什么材料?

除再审申请书外,再审申请人还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1)再审申请人是自然人的,应提交身份证明复印件;再审申请人是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应提交营业执照复印件和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身份证明书。委托他人代为申请的,应提交授权委托书和代理人身份证明;

(2)申请再审的生效法律文书原件,或者经核对无误的复印件;生效法律文书系二审、再审裁判的,应同时提交一审、二审裁判文书原件,或者经核对无误的复印件;

(3)在原审诉讼过程中提交的主要证据复印件;

(4)支持申请再审事由和再审诉讼请求的证据材料。

注意:

再审申请人提交再审申请书等材料应使用A4型纸,并提交材料清单一式两份,同时可附申请再审材料的电子文本。

法律快车编辑温馨提示:

再审申请书应当写明下列事项:

(1)再审申请人、再审被申请人基本情况。自然人应写明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地及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应写明名称、住所地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及联系方式;

(2)作出生效法律文书的法院名称、申请再审的生效法律文书名称及案号;

(3)申请再审所依据的事由;有多项事由的,应逐项列明;

有法律问题,上法律快车http://

(4)撤销或者变更生效法律文书的具体诉讼请求;

(5)申请再审事由以及再审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理由及证据;

(6)受理再审申请书的法院名称;

(7)再审申请人签名或者盖章;

(8)递交再审申请书的日期。

篇7:民事再审案件办理

为规范民事申请再审案件受理审查工作,增 强诉讼文书的实用性和说理性,依据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申请再审案件受理审查工作细则(试行)》的相关规定,拟订民事申请再审案件诉讼文书 样式共十一种,编“民申字”号,并明确各类文书内容要求,文书格式仍按现有规定执行。请各级人民法院参照执行。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及时报告我院。样式一 民事案件当事人申请再审须知

××××人民法院

民事案件当事人申请再审须知

为便利当事人申请再审,提高人民法院审查民事申请再审案件工作效率,现将申请再审的有关注意事项告知如下:

1、当事人不服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调解书,可以依法向作出该法律文书人民法院的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但不停止判决、裁定、调解书的执行。

2、申请再审的当事人为再审申请人,其对方当事人为再审被申请人。

3、申请再审的民事判决、裁定、调解书应当属于法律和司法解释允许申请再审的生效法律文书。

4、申请再审应当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九条列举的事由提出。

5、再审申请人应当提交再审申请书等材料,并按照再审被申请人人数提交再审申请书副本。

6、再审申请书应当写明下列事项:

(1)再审申请人、再审被申请人基本情况。自然人应写明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地及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应写明名称、住所地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及联系方式;

(2)作出生效法律文书的法院名称、申请再审的生效法律文书名称及案号;

(3)申请再审所依据的事由;有多项事由的,应逐项列明;(4)撤销或者变更生效法律文书的具体诉讼请求;(5)申请再审事由以及再审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理由及证据;

(6)受理再审申请书的法院名称;(7)再审申请人签名或者盖章;(8)递交再审申请书的日期。

7、除再审申请书外,再审申请人还应当提交以下材料:(1)再审申请人是自然人的,应提交身份证明复印件;再审申请人是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应提交营业执照复印件和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身份证明书。委托他人代为申请的,应提交授权委托书和代理人身份证明;

(2)申请再审的生效法律文书原件,或者经核对无误的复印件;生效法律文书系二审、再审裁判的,应同时提交一审、二审裁判文书原件,或者经核对无误的复印件;

(3)在原审诉讼过程中提交的主要证据复印件;(4)支持申请再审事由和再审诉讼请求的证据材料。

8、再审申请人提交再审申请书等材料应使用A4型纸,并提交材料清单一式两份,同时可附申请再审材料的电子文本。

因你(你单位)提出的再审申请不符合本须知第 条的要求,现将全部材料退回。请按照本须知要求行使申请再审权利。

年 月 日(院印)

说明:本须知样式供人民法院经审查认为再审申请不符合条件或需补正材料,告知再审申请人时用。

样式二 受理案件通知书

××××人民法院 受理案件通知书

(××××)民申字第××号

你(你单位)因与×××(再审被申请人)(案由)一案,不服××××人民法院(××××)民××字第××号民事判决(裁定或调解书),向本院申请再审。经审查,你(你单位)的再审申请符合受理条件,本院决定立案审查。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你(你单位)在接到本通知书七日内,应向本院提交身份证明书复印件(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书复印件);如需委托代理人代为诉讼,应向本院提交授权委托书(委托书应写明授权范围);

二、你(你单位)应当根据本院要求补充有关材料,参加询问和听证;

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你(你单位)参加诉讼活动的权利义务是:

1、有权委托代理人,有权申请回避,有权收集、提供证据,有权进行辩论,请求调解;

2、可以查阅、复制本案有关材料和法律文书;

3、可以自行和解;

4、依法行使诉讼权利,遵守诉讼秩序,履行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书、裁定书和调解书。

年 月 日

(院印)

样式三 应诉通知书

××××人民法院

应诉通知书

(××××)民申字第××号

×××(再审申请人)因与你(你单位)(案由)一案,不服××××人民法院(××××)民××字第××号民事判决(裁定或调解书),向本院申请再审。本院已经受理。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你(你单位)在接到本通知书七日内,应向本院提交身份证明书复印件(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书复印件);如需委托代理人代为诉讼,应向本院提交授权委托书(委托书应写明授权范围);

二、你(你单位)应当在接到再审申请书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本院提交书面意见;不提交书面意见的,不影响案件审理;

三、你(你单位)应当根据本院要求补充有关材料,参加询问和听证;

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你(你单位)参加诉讼活动的权利义务是:

1、有权委托代理人,有权申请回避,有权收集、提供证据,有权进行辩论,请求调解;

2、可以查阅、复制本案有关材料和法律文书;

3、可以自行和解;

4、依法行使诉讼权利,遵守诉讼秩序,履行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书、裁定书和调解书。

附:再审申请书副本一份

年 月 日

(院印)

样式四 民事裁定书(对民事判决、裁定提起再审用)

××××人民法院

民事裁定书

(××××)民申字第××号

再审申请人基本情况(列明在原一、二审中的诉讼地位;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写明名称、住所地、法定代表人姓名、职务;自然人写明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工作单位、住所地)

委托代理人基本情况(写明姓名、职业等基本情况)

再审被申请人基本情况(列明在原一、二审中的诉讼地位;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写明名称、住所地、法定代表人姓名、职务;自然人写明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工作单位、住所地)

委托代理人基本情况(写明姓名、职业等基本情况)

再审申请人×××因与再审被申请人×××(案由)一案,不服××××人民法院××××年××月××日作出的(××××)民×字第××号民事判决(裁定),向本院申请再审。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对本案进行了审查,现已审查完毕。

再审申请人申请再审称,(概述申请再审事由和所依据的事实、理由及证据,如有多项事由,应逐项分别列明)。

再审被申请人辩称,(概述反驳的事实、理由及证据)。经审查查明,(写明法院在审查程序中认定的与申请再审事由有关的事实和证据)。

本院认为,……(写明申请再审事由成立的 理由)。再审申请人的申请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九条第一款第×项(或者第二款)规定的情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 百七十九条第一款第×项(或者第二款)、第一百八十一条、第一百八十五条之规定,裁定如下:

一、本案由本院提审;(指令其他人民法院或者原审人民法院再审的,写:“本案指令××××人民法院再审”);

二、再审期间,中止原判决(裁定)的执行。

审 判 长 ×××

审 判 员 ×××

审 判 员(代理审判员)×××

(院印)

××××年××月××日

书 记 员 ×××

说明:

1、本裁定书样式供上一级人民法院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或裁定,依当事人申请裁定由本院提审或者指令其他人民法院或者原审人民法院再审时使用。

2、原裁判没有需要执行内容的,删去法律依据中的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五条和裁定主文第二项。

样式五 民事裁定书(对民事调解书提起再审用)

××××人民法院

民事裁定书

(××××)民申字第××号

再审申请人基本情况(列明在原一、二审中的诉讼地位;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写明名称、住所地、法定代表人姓名、职务;自然人写明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工作单位、住所地)

委托代理人基本情况(写明姓名、职业等基本情况)

再审被申请人基本情况(列明在原一、二审中的诉讼地位;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写明名称、住所地、法定代表人姓名、职务;自然人写明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工作单位、住所地)

委托代理人基本情况(写明姓名、职业等基本情况)

再审申请人×××因与再审被申请人×××(案由)一案,不服××××人民法院×××× 年××月××日作出的(××××)民×字第××号民事调解书,向本院申请再审。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对本案进行了审查,现已审查完毕。再审申请人申请再审称,(概述申请再审事由和所依据的事实、理由及证据,如有多项事由,应逐项分别列明)。

再审被申请人辩称,(概述反驳的事实、理由及证据)。经审查查明,(写明法院在审查程序中认定的与申请再审事由有关的事实和证据)。

本院认为,……(写明申请再审事由成立的理由)。再审申请人的申请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二条规定的情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二条、第一百八十五条之规定,裁定如下:

一、本案由本院提审;(指令其他人民法院或者原审人民法院再审的,写:“本案指令××××人民法院再审”;);

二、再审期间,中止原调解书的执行。

审 判 长 ×××

审 判 员 ×××

审判员(代理审判员)×××

(院印)

××××年××月××日

书 记 员 ×××

说明:

1、本裁定书样式供上一级人民法院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调解书,依当事人申请裁定由本院再审或者交其他人民法院或者原审人民法院再审时使用。

2、原调解书没有需要执行内容的,删去法律依据中的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五条和裁定主文第二项。

样式六 民事裁定书(驳回对民事判决、裁定的再审申请用)

××××人民法院

民事裁定书

(××××)民申字第××号

再审申请人基本情况(列明在原一、二审中的诉讼地位;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写明名称、住所地、法定代表人姓名、职务;自然人写明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工作单位、住所地)委托代理人基本情况(写明姓名、职业等基本情况)

再审被申请人基本情况(列明在原一、二审中的诉讼地位;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写明名称、住所地、法定代表人姓名、职务;自然人写明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工作单位、住所地)

委托代理人基本情况(写明姓名、职业等基本情况)

再审申请人×××因与再审被申请人×××(案由)一案,不服××××人民法院××××年××月××日作出的(××××)民×字第××号民事判决(裁定),向本院申请再审。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对本案进行了审查,现已审查完毕。

再审申请人申请再审称,(概述申请再审事由和所依据的事实、理由及证据,如有多项事由,应逐项分别列明)。

再审被申请人辩称,(概述反驳的事实、理由及证据)。经审查查明,(写明法院在审查程序中认定的与申请再审事由有关的事实和证据)。

本院认为,……(写明申请再审事由不成立的理由)。再审申请人的申请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九条第一款第×项(或者第二款)规定的情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一条第一款之规定,裁定如下: 驳回(再审申请人姓名或名称)的再审申请。

审 判 长 ×××

审 判 员 ×××

审 判 员(代理审判员)×××

(院印)

××××年××月××日

书 记 员 ×××

说明:本裁定书样式供上一级人民法院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或裁定,裁定驳回当事人的再审申请时使用。

样式七 民事裁定书(驳回对民事调解书的再审申请用)

××××人民法院

民事裁定书

(××××)民申字第××号

再审申请人基本情况(列明在原一、二审中的诉讼地位;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写明名称、住所地、法定代表人姓名、职务;自然人写明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工作单位、住所地)

委托代理人基本情况(写明姓名、职业等基本情况)

再审被申请人基本情况(列明在原一、二审中的诉讼地位;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写明名称、住所地、法定代表人姓名、职务;自然人写明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工作单位、住所地)

委托代理人基本情况(写明姓名、职业等基本情况)

再审申请人×××因与再审被申请人×××(案由)一案,不服××××人民法院××××年××月××日作出的(××××)民×字第××号民事调解书,向本院申请再审。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对本案进行了审查,现已审查完毕。

再审申请人申请再审称,(概述申请再审事由和所依据的事实、理由及证据,如有多项事由,应逐项分别列明)。

再审被申请人辩称,(概述反驳的事实、理由及证据)。经审查查明,(写明法院在审查程序中认定的与申请再审事由有关的事实和证据)。本院认为,……(写明申请再审事由不成立的理由)。再审申请人的申请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二规定的情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一条第一款之规定,裁定如下:

驳回(再审申请人姓名或名称)的再审申请。

审 判 长 ×××

审 判 员 ×××

审判员(代理审判员)×××

(院印)

××××年××月××日

书 记 员 ××× 说明:本裁定书样式供上一级人民法院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调解书,裁定驳回当事人的再审申请时使用。

样式八 民事裁定书(因超过法定期间驳回再审申请用)

××××人民法院

民事裁定书

(××××)民申字第××号

再审申请人基本情况(列明在原一、二审中的诉讼地位;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写明名称、住所地、法定代表人姓名、职务;自然人写明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工作单位、住所地)

委托代理人基本情况(写明姓名、职业等基本情况)

再审被申请人基本情况(列明在原一、二审中的诉讼地位;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写明名称、住所地、法定代表人姓名、职务;自然人写明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工作单位、住所地)

委托代理人基本情况(写明姓名、职业等基本情况)

再审申请人×××因与再审被申请人×××(案由)一案,不服××××人民法院××××年××月××日作出的(××××)民×字第××号民事判决(裁定、调解书),向本院申请再审。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对本案进行了审查,现已审查完毕。

本院经审查查明,××××人民法院(××××)民×字第××号民事判决(裁定、调解书)于××××年××月××日发生法律效力,至××××年××月××日 再审申请人向本院申请再审时,已经超过二年,(如以作出原判决、裁定的法律文书被撤销或者变更,或者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 判行为为由申请再审的,则加上“且在满二年后,自再审申请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再审事由之日起已经超过三个月”),不符合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四条的规 定。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一条第一款之规定,裁定如下:

驳回(再审申请人姓名或名称)的再审申请。

审 判 长 ×××

审 判 员 ×××

审判员(代理审判员)×××

(院印)

××××年××月××日

书 记 员×××

说明:本裁定书样式供上一级人民法院以再审申请超过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四条规定的期间为由裁定驳回当事人的再审申请时使用。

样式九 民事裁定书(按撤回再审申请处理用)

××××人民法院

民事裁定书

(××××)民申字第××号

再审申请人基本情况(列明在原一、二审中的诉讼地位;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写明名称、住所地、法定代表人姓名、职务;自然人写明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工作单位、住所地)

委托代理人基本情况(写明姓名、职业等基本情况)

再审被申请人基本情况(列明在原一、二审中的诉讼地位;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写明名称、住所地、法定代表人姓名、职务;自然人写明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工作单位、住所地)

委托代理人基本情况(写明姓名、职业等基本情况)

再审申请人×××因与再审被申请人×××(案由)一案,不服××××人民法院××××年××月××日作出的(××××)民×字第××号民事判决(裁定、调解),向本院申请再审。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对本案进行了审查。

本院在审查中,因再审申请人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参加听证(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出听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条第一款第(十一)项、第三款的规定,裁定如下:

本案按撤回再审申请处理。

审 判 长 ×××

审 判 员 ×××

审判员(代理审判员)×××

(院印)

××××年××月××日

书 记 员 ×××

说明:本裁定书样式供上一级人民法院按撤回再审申请处理时用。

样式十 民事裁定书(准许撤回再审申请用)

××××人民法院

民事裁定书

(××××)民申字第××号

再审申请人基本情况(列明在原一、二审中的诉讼地位;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写明名称、住所地、法定代表人姓名、职务;自然人写明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工作单位、住所地)

委托代理人基本情况(写明姓名、职业等基本情况)再审被申请人基本情况(列明在原一、二审中的诉讼地位;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写明名称、住所地、法定代表人姓名、职务;自然人写明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工作单位、住所地)委托代理人基本情况(写明姓名、职业等基本情况)再审申请人×××因与再审被申请人×××(案由)一案,不服××××人民法院××××年××月××日作出的(××××)民×字第××号民事判决(裁定、调解书),向本院申请再审。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对本案进行了审查。

本院在审查中,再审申请人于××××年××月××日向本院申请撤回再审申请。依照《中华人民法院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条第一款第(十一)项、第三款的规定,裁定如下:

准许(再审申请人姓名或名称)撤回再审申请。

审 判 长 ×××

审 判 员 ×××

审判员(代理审判员)×××

(院印)××××年××月××日

书 记 员 ×××

说明:本裁定书样式供上一级人民法院裁定准许撤回再审申请时用。

样式十一 民事裁定书(终结审查程序用)

××××人民法院

民事裁定书

(××××)民申字第××号

再审申请人基本情况(列明在原一、二审中的诉讼地位;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写明名称、住所地、法定代表人姓名、职务;自然人写明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工作单位、住所地)

委托代理人基本情况(写明姓名、职业等基本情况)再审被申请人基本情况(列明在原一、二审中的诉讼地位;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写明名称、住所地、法定代表人姓名、职务;自然人写明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工作单位、住所地)

委托代理人基本情况(写明姓名、职业等基本情况)再审申请人×××因与再审被申请人×××(案由)一案,不服××××人民法院××××年××月××日作出的(××××)民×字第××号民事判决(裁定、调解),向本院申请再审。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对本案进行了审查。

本院在审查中,(写明终结审查程序的事实根据)。依照《中华人民法院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条第一款第(十一)项、第三款的规定,裁定如下:

本案终结审查程序。

审 判 长 ×××

审 判 员 ×××

审判员(代理审判员)×××

(院印)

××××年××月××日 书 记 员 ×××

篇8:民事再审案件办理

我国的民事调解制度, 是指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的过程中, 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 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 使当事人双方达成协议的制度。1991年我国《民事诉讼法 (试行) 》, 明确了自愿、合法调解的原则, 这一原则贯穿于民事诉讼审理过程的始终, 不仅包括一、二审, 也包括再审。2002年9月司法部和最高院出台了《人民调解工作的若干规定》, 从制度上层面上对民事调解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以调解的方式处理各类纠纷案件, 不仅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纷争, 息事宁人, 维护社会稳定, 而且具有判决结案方式所不可替代的优越性。长期以来, 地方各级人民法院, 大量适用调解方式审理简易案件, 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果。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 调解的基本原则是自愿、合法。但是, 在司法实践中, 还存在着法官为追求调解结案率, “以诱促调”、“以劝压调”、“以判压调”、“以拖压调”等调解方式, 使当事人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 接受调解协议。这些被迫调解和变相强迫调解的做法, 这不仅侵犯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而且也违背了我国民事调解制度的初衷。使调解的自愿性、合法性和正当性受到了严重的质疑。当事人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只能在收到法院送达的调解书后, 启动再审程序, 来纠正错误的民事调解。

二、民事再审程序

再审程序, 是人民法院对已经发生效力的错误判决、裁定及调解书, 进行再次审理, 纠正错误的一种诉讼程序。再审程序作为一种纠错程序、事后权利救济程序, 他是我国民事诉讼制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树立司法机关权威都具有积极意义。

然而, 并非任何人、任何组织和单位都可以启动民事再审程序, 我国民事诉讼法对再审启动主体是有严格规定的。只有符合法律规定的主体, 才有权启动民事再审程序。关于民事再审主体, 我国《民事诉讼法》在第十六章做了较为详细的规定。

三、民事调解案件再审的启动主体

根据我国2012年8月31日通过, 2013年1月1日起施行的《民事诉讼法》, 民事调解案件再审的启动主体有以下四个:

(一) 各级人民法院院长

民诉法第一百九十八条规定: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对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 发现确有错误, 认为需要再审的, 应当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

(二) 最高人民法院和上级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 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 发现确有错误的, 有权提审或者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

(三) 当事人申请再审

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 提出证据证明调解违反自愿原则或者调解协议的内容违反法律的, 可以申请再审。经人民法院审查属实的, 应当再审。

(四) 人民检察院抗诉启动再审

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 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 发现有本法第二百条规定情形之一的, 或者发现调解书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 应当提出抗诉。

由此可以看出:我国民事再审程序启动主体是多元化的, 是以法院主动启动再审为主, 人民检察院抗诉启动再审为辅启动模式。虽然法律规定了当事人对案件终裁或调解不服, 可向人民法院申请再审, 但这并不必然导致再审程序的启动。司法实践中, 再审难表现得尤为突出。这种多元化的再审启动模式, 并没有解决再审难的问题, 在理论和实践中都存在着很多弊病。

四、存在的问题及反思

(一) 法律应当赋予本级人民法院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有提起再审的权力

根据现行民诉法第一百九十八条规定, 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对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 发现确有错误, 认为需要再审的, 应当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这条规定不仅排除了本级法院对调解书提起再审的权利, 而且赋予法院院长启动再审程序的绝对权利。司法实践中, 由于院长对案件的认识不同、视角不同或考虑到案件对本院的影响等因素, 本院院长对调解书启动再审程序情况非常罕见。这种权利基本上形同虚设, 况且, 由于调解书是以本级法院的名义做出的, 不是以法院院长的名义做出的, 对已生效的调解书的再审, 法律赋予本级法院提起再审的权利, 是比较合适的。一方面, 可以防止法院院长的独断, 另一方面, 可以集中大家的智慧, 使广大审判人员都来监督本院的案件, 树立有错必纠的法律意识, 敢于正视存在的错误, 敢于负责, 敢于担当。这对于程序的启动是非常合适的。

(二) 法律应当规定, 当事人申请和人民法院审查相结合的再审启动制度

《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一条规定, 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 可以申请再审。但必须提出证据证明调解违反自愿、合法原则, 还要经人民法院审查属实的, 才能再审。在司法实践中, 法官为了完成调解指标, 为了追求诉讼效率, 为了应付错案追究制, 采取诱调、劝调、以判压调手段, 压制一方, 以法官职权强行调解的情况时有发生。当事人因摄于压力或者受到胁迫、欺诈, 致使其调解和自己的意愿相背离, 当事人恶意串通, 调解协议损害第三人合法权益等情况, 使调解既不具备自愿性, 也不具备合法性。当事人对此种调解书收到即反悔的情况, 也屡见不鲜。在审判实践中, 申请再审的困难, 由来已久, 调解书尤甚。这种困难, 一方面, 来源于对的证据搜集。因为违反自愿原则的行为, 具有极强的隐蔽性, 从而很难举证;另一方面, 在法官的劝说、施压等调解方式下, 当事人在调解协议书上签字, 不是出于真实意思表示, 也无法举证。举证的困难, 导致当事人启动再审程序异常艰难。据此, 我国民事诉讼法应当规定, 当事人申请启动再审程序应和人民法院审查相结合。这种审查, 要求审查人员必须有事业心、责任感, 不能简单审查, 一审了之。应当结合当事人自身情况、调解时的情况及调解内容进行综合判断。只要认真负责, 相信通过综合判断是不难得出正确结论的。这样就以公权力的形式保证当事人启动再审程序的权利, 使错误的调解书及时得到纠正。

(三) 法律不应对人民检察院对行使监督权予以限制

应当规定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内容有损害个人利益时, 人民检察院有提出抗诉的权力。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八条规定, 检察机关发现调解书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 应当提出抗诉。没有规定调解书内容有损害个人利益时, 应当提出抗诉, 这实际上是对人民检察院对行使监督权予以限制。社会公共利益或社会利益的认定, 历来是众说纷纭。在司法实践中, 一些案件究竟是否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没有明确的判断标准。有的专家学者认为:国家利益还应当包括法律秩序的遵守, 任何违反诉讼程序、妨害公平正义者皆损害国家利益, 损害国家利益的也往往是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司法实践中, 单纯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案件数量很少。2012年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实施之后, 不少地方检察机关办理的调解监督案件, 并不局限于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这一现象也表明, 法院也并不以案件不属于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为由拒绝检察机关的监督。或者说, 法院和检察院对于调解书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采取广义的解释, 并且观念上具有一致性。检察机关监督范围的拓展, 法院受理范围的扩大, 无疑是对现行的民诉法对人民检察院对行使监督权予以限制的规定提出了挑战。所以, 法律应赋予人民检察院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内容有损害个人利益时, 有提出抗诉的权力。使人民检察院行使监督权有充分的法律依据, 充分发挥检察院的监督职能。

综上所述, 虽然民事调解再审程序启动主体是多元化的, 但并没有解决司法实践中再审立案难的问题。究其原因, 是现行法律对再审启动主体的规定并不科学, 只有解决了启动主体的问题, 才能使案件顺利进入再审程序, 才能使错误的调解及时得到纠正。

摘要:调解结案对于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纷争, 比判决具有更大的优势。但是, 司法实践中, 违法调解的情况时有发生。要撤销错误的调解书, 只能启动再审程序。然而现行法律对再审启动主体的规定并不科学, 给程序启动带来了诸多问题, 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上一篇: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位置教案下一篇:信用卡业务拓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