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思想教学设计

2024-07-25

初中政治思想教学设计(精选8篇)

篇1:初中政治思想教学设计

在初中思品教学中,对学生旗帜鲜明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观,更深层次地影响青少年学生的思想认识与行为方式,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准则和价值追求,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准备的初中思想政治教学反思,希望大家喜欢。

初中思想政治教学反思篇1

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作为一名教师更应该要反省、反思。反思课堂、反思学生。因为反思是一种促使自己进步的方法。及时进行课后反思,能有效地掌握自己在课堂上的好与不足,及时进行改进和提高。

我今年任教八年级思想品德课,现就自己的一点反思总结如下:

一、有效之处:

1、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2、把握教材,吃透教材,课前备课充分,多渠道收集资料等。

3、结合每堂课内容创设情境或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4、采取以讲授为主的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课堂上能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发挥,达到教学相长。

5、根据课本特点和学生实际制定实用的教学常规,能让每堂课有效地开展下去。及时进行单元测试、评卷、讲评。

6、经常听课,吸取同行精华,补自己不足。

7、因为八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这一特殊阶段,不仅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更重要就是要对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由于他们身心的变化,容易出现不同状况,如果处理不好就会不堪设想。所以我要求学生写课后笔记或日记,从而了解他们,并对一些特殊学生进行单独谈话,使其能走出青春期的困惑,能正确把握好自己的青春,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

8、八年级这一阶段也是初中生提高能力和培养意识的重要阶段。除了课堂上学习相关知识外,要求学生把理论与实际生活学习结合起来,学以致用。在实践中提高解决、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培养自主学习,遵守规则,履行义务等自觉意识。

二、不足之处:

1、政治学科涉及的内容广而多,又贴近生活,要给学生的那“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不断地学生和充电。

2、有时课堂上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感受,没有及时了解学生,没有调动学生的注意力。

3、在差生的转化方面还做得不够,给他们的关心和关爱不够。

4、在实际生活学习中,还有不少学生没有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经常有违规违纪的现象发生,在这方面作为政治教师还有待对学生进行教育。

总之,每堂课都有好的方面和不足之处,我将不断地反思和学习,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使自己以后的课堂教学更有效。

初中思想政治教学反思篇2

老实说,相当多的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依然 “新瓶装旧酒”,高呼“素质教育”、“新课改”,骨子里实践中仍奉行“应试教育”,“轰轰烈烈喊素质、扎扎实实搞应试”是当前中小学基础教育阶段的真实写照.以下是自己在本学期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点滴体会,希望与大家分享,不到之处,诚请不吝指导。

一、目标明晰,展示具体

我们选用的根据新课程标准的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故事精彩、案例丰富,不时点缀发人深省的格言警句,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

面对纷繁复杂、体裁多样的课本,教师务必牢牢把握课程标准的要求,透过现象抓住课文的本质,提纲挈领、抓住要害、明确目标。众所周知,新课程要求的三位一体目标分为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因此,教师应从形象生动的课文中提炼其精要和实质,确定每节课的三位一体目标;二是教师应把抽象、概括的教学目标描述语言具体化、明确化、清晰化,简洁、具体、最好概括为“……是……”、“为什么……”、“我们学习……,将会……”;三是教师应把教学目标具体为问题的形式出现,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预习,围绕问题进行思考,围绕问题进行训练,围绕问题进行复习作业,如此,由形象具体到抽象概括,由表层了解到深入思考,再到掌握应用,问题解决了,目标也就随之水到渠成,顺利实现了。

二、先入为主,激发兴趣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我们的教学工作也是如此,教师的举手投足、言行举止首先应当吸引住学生的目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一举打响,一炮走红。

为此,教师应当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深刻领会涵义要求,用先进的理论来武装自己的头脑;二是应当认真研读教材,根据课程标准要求研究课本中黑体字、图画、故事、补白、问题的用意,融会贯通;三是应当认真备课,集体备课,个人优化,发挥合作的力量,集思广益,博采众长,预设教学实践中可能生成的各种问题;四是应当旁征博引,广泛查阅有关教材资料,积极汲取以往有益的教学经验和教训,把课备精、备细、备透、备实、备深;五是应当综合运用故事、笑话、时事、歌曲、图画等多种形式适时导入新课,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合乎学生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全身心投入学习之中。

针对思想品德学科的特点,结合青少年的心理需求,以案例导入新课的方式居多,让学生听故事想结局、听故事想题目,可以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效果较好。

三、自觉主动,事半功倍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为了培养这种新型人才而进行的一种研究和探索。

所谓“自主学习”是相对“被动学习”、“机械学习”而言的,它是在教学条件下的高品质的学习,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

对中学生而言,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一要在上课前,学生应预习课文,划出所谓的知识点,找出自己的不理解的、不懂的,这一过程十分关键,因为教师面向的是全体学生,而学生又是一个个个体,每一个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可以明确自己的薄弱环节,从而课上集中精力解决疑难问题;二要在上课后,教师要学生明确本节教学目标基础上,留置时间、空间,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学习;三是要在课堂上,对自主学习和教师讲授中遇到的问题,要自觉主动提出,将问题当堂解决,不留死角;四要在解决所有疑难后,为增加理解,提高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有必要对教师传授的知识和自主学习的内容进行比较思考,找出自己认识上、知识上、能力上存在的差距和不足,纠偏补错,及时复习,融会贯通。

四、循循善诱,步步深入

教学环节的设计应考虑青少年的心理特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思想品德学科的学习,往往符合这一规律。

教师在展示目标以后,先要让学生通过层次目标,找出问题答案;后要逆序而上,分类总结次目标、中目标、总目标答案,脉络清楚;三要综合分析整个问题,形成对总目标的了解掌握,全面理清思路,学会寻找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

五、合作探究,拓展升华

合作学习的展开,往往是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讨论的,合作学习指的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方式。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学观念,合作学习的主要活动是小组成员的学习活动,它首先要制定一个小组学习目标,然后通过合作学习活动对小组总体表现进行评价。合作学习的另一种形式是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和全校交流。

所谓“探究学习”是相对“接受学习”而言的一种学习方式,即从学习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题目,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学习过程除了被动接受知识外,还存在大量的发现与探究等认识活动。新课程要求学习方式的转变,就是要转变单一的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倡导探究学习。

六、课堂教学中注意的几个问题

教师千差万别,学生千差万别。我们在日常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教学要因教师的个性、能力而异,不能搞“一刀切”,千课一律;第二、教学要因学生的整体素质而异,不同程度的学生要因材施教,因人而教,既能使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又能层次不一的学生不同程度上得到发展。

初中思想政治教学反思篇3

上期,政治教研组开展了听课活动,我指教了初一政治《学习—成才的阶梯》这一课,现在我就对我所执教的这节课来反思一下教学情况。

一、在备课方面。我一直严格认真地进行课前的准备工作,仔细教参,认真钻研教材和新的课程标准,分析学生的实际(包括学习基础、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接受知识和理解知识及运用知识的能力等),做到在组织教学时胸有成竹。

二、在课堂上。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全体学生一视同仁,同时也注意因材施教,针对学生实际,采取读、讲、练、背、的教学方式,将课堂还给学生,力争让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有所收获。

这节课虽然有一定的成绩但也有不足之处,特别是小组合作探究的问题上存在着以下不足:

1、分组简单机械

我所分的小组是按前后桌8个人一组,这样分组虽然开展小组活动简便易行,但人员搭配不合理,不利于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2、讨论流于形式,过于简单

讨论流于形式过于简单是目前小组合作教学较为严重的问题。表现在:

讨论变成“闲聊”。当我提出一个问题后,学生就围坐在一起讨论,往往满教室都是嗡嗡声,每个人都在张嘴,但讨论内容很多与问题无关。

3、教师缺乏理性点拨。

如我在执教教学课本50页材料以后问学生你读过那些好书?对自己有什么帮助?这一内容时,小组讨论二、三分钟后,让学生个人发言了事。小组合作教学在这里成了活跃课堂气氛的辅助手段,成了作秀的表演,并不体现真正意义上合作学习。

4、学生参与不均

凡是听过我的课的老师多少都会有这样的发现:在小组活动中好学生发言的机会多,代表小组回答的现象多。我对小组的指导和监督不够,小组成员间的分工不明确。我只关注小组的学习结果,不关注学习过程和个人的学习情况,是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另外一部分原因是小组长没有管理好小组活动,开小差的学生缺乏个人责任感等。重难点和值得讨论的问题,要紧密联系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要尽可能采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些实际问题或现实生活问题,回顾这这节课与学生的教学互动,值得我进行深刻地反思。

总之,在初一思品课教学中,教学应该改变原来枯燥的政治说教,优化课堂教学,让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群体意识。

篇2:初中政治思想教学设计

路 宁

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主导下,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但是,必须承认教改实践和新的理念还有较大的差距,困惑、迷惘常常阻挠教改的深入。下面就思想政治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几个普遍性问题谈一谈我的肤浅的看法。

一、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如何整合

传统课堂教学非常强调“双基”目标,即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传授。思想政治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提出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这三维目标如何有效整合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我们发现主要有两种倾向:一是部分青年教师,接受新理念快,在课堂教学中追求课堂活泼,注重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而忽视了“双基”的落实;二是一部分年长教师,传统的思想根深蒂固,求稳、求实,过分注重了“双基”的落实,而忽视其他两个目标。其实他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没有处理好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那末,如何才能进行三维目标的有效整合呢

我们认为三者相辅相成共同作用,支撑起人的智慧和素养。单单有了知识不等于形成智慧和素养。而情感、态度、价值观不是可以独立传授的,只有与知识、能力融为一体才有生命力。能力本身要与知识的学习、训练联结在一起。所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二、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方式之间的关系怎样处理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欣喜地看到,许多老师已经有意识地把这些学习方式引进课堂。但是也发现,这些学习方式有的只能在公开教学上运用,有的流于形式,更有的根本不敢谈起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对学习方式不甚理解,尤其是对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两类学习方式的内涵与应用有误解。

三、如何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新课程实施以来,小组合作学习被广泛应用。小组合作学习确实给课堂带来了生机,培养了学生多种能力,诸如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合作和交流能力。本人所听的课堂,几乎都能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这说明,老师已经有意识地把这种形式引进课堂。但是仔细观察,也发现有不少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满教室都是嗡嗡的声音,四人或六人小组里,每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讲什么。类似问题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不少,如几乎没有什么思考价值的问题放在小组里讨论;不引导学生认真读书、深入思考就组织讨论;没有提供足够的讨论时间;学生不会倾听和补充,各行其是;缺乏有效的反馈和正确的评价;时间和效率失调;教师调控、指导不及时;不善于捕捉讨论中出现的新“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仅是第一种现象问题的解决,就既需要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实际,又需要教师们发挥聪明才智,精心设计好问题。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和梯度,要为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要通过学生的感悟与思考,达到明理的目的,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在学生进行讨论的时候,教师不是等待,也不是观望,而是要深入到小组当中,了解学生认知的进程,思维的障碍,合作的效果等等。在反馈意见这一环节,教师尤其要认真聆听,及时鼓动学生补充或是自己做出补充,发挥其主导作用。

四、如何解决教学深度、广度和教学进度的关系

思想政治新课程与其他科目一样删除了原来繁、难、偏、旧的东西,而增加了贴近学生生活、对学生发展有用的东西。在使用课改教材的过程中,老师们反映:新教材知识容量大,按照课时规定无法完成教学进度。我们在听课中发现,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问题在于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比如《经济生活》第一单元,新课程已经将商品的基本属性及其关系、货币与金银的关系、货币的其他职能等内容删除了,但是有不少老师尤其是有教学经验的老师仍然将这些内容在课堂上向学生做详细的分析;另外,对某些在教材中以辅文形式出现、课程标准仅作一般性了解要求的知识,有的老师则又将其作为重点内容对学生提高要求。这样做的结果不仅仅是影响教学进度的问题,更主要的是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认为思想政治这门课程太深奥了,有的学生因此对思想政治课产生反感。不难看出,这些老师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的老师必须加强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加强对《普通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的学习。以《普通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为依据,尊重教材,备课之前,首先列出本课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细目表,做到科学设定教学目标。

五、如何处理好课堂教学中“活”与“实”的关系

传统的课堂教学追求“双基”的落实,“求实”、“求稳”是其主要特征。这种课堂教学模式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也有明显的不足,那就是学生学得太“死”,太封闭。新课程强调“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各项潜能的发展,即生动活泼的生命发展过程。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倡导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

篇3:初中政治思想教学设计

一避免大量事例堆积, 选择应有针对性

随着思想政治课改的逐步推进, 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 更加注重开放性, 为了能调动课堂气氛, 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 教师往往会结合大量的事例素材, 来丰富课堂内容, 使课堂更加具有趣味性, 但由于课堂教学内容涉及面较广, 使得冗长的事例成为了课堂的主要部分。如在讲授“为坚强喝彩”时, 教学过程中会结合教学知识点不断延伸各种坚强人物的事例, 提出了大量的感动中国的坚强人物事迹, 对学生提问:你们知道某某是谁吗?学生回答也仅限于知道或不知道, 然后教师再将这个人物的事迹叙述出来, 或是平凡人伟大的壮举, 或是伟大的人平凡的举动。这些事例再三重复, 学生们能做到的也仅是麻木机械地回答各种低效的问题, 最后教师在完成各种事例叙述后, 以一句话进行总结, 课堂就此结束。学生长时间面对未经过整合的材料, 也逐渐丧失了新鲜感, 最终导致各种先进事例和典型人物事迹丧失了其原有效用。为此, 在开展思想政治教学时, 教师应避免将大量的材料堆积在课堂上, 尽管能达到丰富课堂的效果, 但无法达到教育的目的, 在选择事例时, 应反复拿捏、慎重筛选, 确保所选材料可达到丰富思维和促进积极思考的重要目标, 成为通向目标的桥梁。

二避免小组合作流于形式, 应注意驾驭

小组讨论作为当前课堂教学较普遍的环节, 初期目标是为了使学生之间能进行有效的交流, 打开学生的思维, 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言论的课堂, 同时还能够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学生在老师的一声令下, 纷纷投入到了热烈的交流探讨中, 课堂讨论氛围非常浓厚, 你一言我一语或一人发言, 其他人仔细倾听。但当教师选取小组代表回答问题时, 几乎所有学生的回答都是雷同的, 无任何创新可言。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与学生本身并无较大关系, 主要原因还应当归结在问题的设置上。问题的设置若不具备一定的开放性, 那么学生也就无法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 当然所获得的答案也就没有较大差别, 这就使小组讨论失去了原本的意义。显然, 这不是我们所想要的问题结果, 只有真正调动了学生的思维, 使其能够提出切身感受到的问题才是当前课堂的迫切需求。为此, 教师应认识到在教学的过程中, 不能仅是为了合作而合作, 一味地强调小组合作, 易使合作流于场面形式, 失去原有意义。

三避免各种问题满堂飞, 设置问题要慎重

传统的教学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 并且在课堂中多进行有效设问来调动学生思维。但在新课程改革之后, 更多的是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 但不少教师将“学生答疑”和“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对等了, 认为给予学生的问题越多, 学生的参与也就越多, 自然而然就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出来, 因此, 让各种各样的问题充斥课堂。就实际情况来看, 课堂提问仅仅只能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 或者说一种载体、一种形式。内容决定形式, 但形式却能表达和反映内容。而学生的思维能真正得到有效的锻炼, 并不局限于通过“提问”这种方式, 也不在于提问的数量, 而更多的是如何设置问题, 设置什么样的问题。如果问题无法有效帮助学生去思考、猜想、探究、辨别和验证;在设置问题时, 若忽视了学生的参与的可能性和问题深度的把握;若问题设置超过学生的认知范围或严重低于其认知范围, 特别是一些要求创造性思维的问题;若问题更加注重对知识的理解, 那么这些问题无疑成了无用功。教师应本着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原则, 对问题的设置和问题的内容精挑细选, 确保问题能真正发挥其效用, 为帮助学生思维发展,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大胆猜疑能力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进而实现为社会培养综合能力和适应能力较强的高素质人才。

四结束语

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提升初中政治教学质量的生命线, 也是新课标大力实施的本质所在。而提升课堂实效性的关键是教师, 教师首先要认清当前思想政治教学的误区, 针对思想政治教学存在的问题, 积极去反思, 从而跨越误区, 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中真正体会到学习思想政治的乐趣, 感受思想政治学习所带来的成就感, 初中政治课堂才能有效率、有质量。

摘要: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 教学误区始终存在, 其教学质量的提高受到了某些误区的严重制约。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 尝试性地提出一些措施, 希望能更好地提升初中政治课堂的实效性, 化解思想政治教学误区。

关键词:初中政治,实效性,教学误区

参考文献

[1]李艳.有关初中政治课中实效性的研究[J].大观周刊, 2012 (14) :58~59

篇4:初中思想政治教学探索

关键词:初中政治   探索   主动性

在传统的初中政治教学中,教师评价一个学生是不是优秀多数是根据这个学生对政治内容记忆得怎样。政治教师的这种定位让学生陷入单调的学习状态中,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对学习内容死记硬背。但是我们发现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忽视了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探索能力,还不利于改革政治课堂,制约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组织形式的改革和优化。

一、要以因材施教为基础理论来进行差异化教学

差异化教学其实就是根据学生的水平不同来进行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设置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目标。这样,每个学生在已经学到的政治知识之上也能有新的提高,每个学生也能感觉到自己比以前懂得更多了,自然也就更加愿意学习政治知识。如讲“公民的义务和权利”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习这节课以后能知道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学会使用自己权利,学会履行自己的义务。教师要制定各种学习方法去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要把理论跟实践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解决问题。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加入故事来把学生吸引住,也可以应用哲理名言来感染学生,使学生对本节课讲的知识有深层次的认识。不管使用哪种方式,让学生掌握知识的方式有改变是最终的目。而且,实践也证明,让差异化教学使学生接受得更容易,同时也更深刻。

二、把政治课堂时间给学生

在学习中学生是主体,学生自己要主动去学习,自己把握主动权,而教师则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给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政治教师要知道,让学生学到政治知识只是最基本的事情,让学生掌握住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让学生受益终生的。教师可以试着让学生自己掌握课堂学习的时间,这样可以使学生理解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教师要鼓励学生勇敢表达政治观点,这样,学生会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思考,学生驾驭知识的能力也就提高了。学生得到学习的快乐,自然就愿意去学习政治知识。

三、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

政治教师应注重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身心修养以及价值观念,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学生通过学习政治知识能正确判断对与错。初中是人生的重要阶段之一,大多初中生对自己的定位和人生发展都没有明确目标,而政治知识则具有特殊的导向作用,政治教师要充分发挥出此作用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政治教师不能只重视学习书本,更要回归生活,可以在教学中设计一些生活场景,这样,学生会更容易理解,印象也更加深刻。众所周知,所有的政治观点都是从事实中归纳总结出来的,假如我们只是注重理论教学,会使政治知识更加抽象。相反,我们如果以生活中的实际案例来引出知识观点,会使观点更真实,使学生对政治知识的印象更深刻。如讲“正确认识自我”时,教师可以用实际生活中的案例来引出政治观点,并鼓励学生积极发言。之后,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或者正确的政治知识来引导学生,让学生有更深的认识。教师还可以播放一些正能量的歌曲来营造一种向上的氛围,如此一来,学生们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气氛也更加活跃,教学质量自然就提高了。此外,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运用一些热点新闻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生活中不断积累政治素材,提高政治学习的热情。

四、充分利用教材,让学生有更多的直观体验

图片图像说明形象、生动,能够更加直观地突出观点、说明问题。新的政治教材里加入了很多图片来说明所要表达的观点或文中的现象。在政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插图,引导学生去认真观察,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并总结图片所反映的内容。如在讲到九年级教材中的“循环利用资源”时,如果教师只说生态农业,学生们根本不明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如果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中的“生态农业图”,学生就可以在直观地看到资源再利用的同时产生保护环境的意愿:酒糟原来是废物,却正好是鱼的饲料;鱼塘里的塘泥原本也是废物,合理利用又能成为葡萄树的肥料……如此一来,学生不仅能深刻理解知识,还培养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此外,中学生一般对图画的兴趣比较浓厚,所以,教师充分利用插图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插图与课本知识的有机结合更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教学质量。

政治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联系紧密,教师要正确指引,帮助学生培养发散性思维。比如,讲“正常情绪”这个课题时,教师可以运用“哪些因素会影响情绪”“人的情绪不同时,身体会有什么变化”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知识迁移。這样一来,政治与生物有了联系,学生在学习政治知识的同时,也会对生物知识有新的认识。

篇5:初中政治思想教学设计

政治教学论文:浅谈农村初中思想政治教学

李东林

从教十多来,主要从事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反思过去,有许多的感慨,酸甜苦辣俱全。思想政治课是教师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重要途径,特别是在初中阶段,思想政治课教师肩负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大责任。思想政治课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全面提高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从事农村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教师由于面对的是农村学生,他们与城里的学生相比在知识范围、见识、学习途径等方面有一定的差距,教师更是责任重大。为此,教师必须具备较高而灵活的教育教学技巧。现就十多年从事农村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浅谈几点体会。

一、农村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面临的困境1.思想误区

一提到初中思想政治课,大多数教师和学生乃至学生家长的第一反应就是:这是副科。这是我从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十多年来的切身体会之一。所谓副科不言而喻就是指除了语、数、外这些主科之外的其他科目,主副之分乃应试教育的必然产物,这是众所周知的。但这种思想观念确实使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处于一个相当尴尬的局面。然而初中思想政治课同时也是升学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只不过分值较小而已。其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指导下,大批学生家长外出打工致使许多学生成为留守儿童,部分学生家长甚至把孩子交到学校里面就是学校的事了,根本不管,这样就致使许多学生家庭教育缺失。作为农村中学的思想品德教育者的我们教育教学的障碍难度不可谓不大:素质教育必须贯彻实施,应试教育又不能抛弃。可学生不思学习,无论是素质教育还是应试教育的质量怎么能提高呢?

2.教育设施落后

许多农村中学的基础教育设施就是教室、课桌、黑板、粉笔,简陋的教学设施限制了现代教育教学的发展。特别是思想政治的学习要求与社会时事、热点相结合,书本理论知识,需要选用国内外最近发生的、贴近学生思想“热点”、社会生活“热点”和学生行为实践“热点”,并且理论和实践联系密切的例子进行分析,使学生从这些丰富形象的感性材料中,上升到抽象的理性认识,从而做到在课堂教学中体现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激发学生兴趣,适应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指导学生的行为实践。(教学论文 )然而陈旧落后的教育设施限制了了解社会的途径。教学中的许多环节受制于多媒体设备的不完善。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许多思想品德课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也发生新的改变,也想以学生为主体,也想把课文图文并茂的展现给学生,然而由于农村初中学校教学设备不足,因此往往设计好了课件,设计好了教学过程,可是一到多媒体教室,又被其他科任、其他班级抢先一步了。

3.教学中理论与生活实际脱节

思想品德这门学科的生活性是它的主要特点,作为教师,在课堂中必须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但农村学生的.生活阅历太浅了,每次给学生举生活实例时,课堂经常呈现出一种雅雀无声的尴尬境地,比如在讲到社交礼仪,给学生举例握手待客,接听电话的礼仪要求,但许多学生竟然无从说起。再比如,随便提起一件国内外最新时事满教室无人知晓。也许我们可以事先让学生去找一找资料,可是他们不知道去哪里找?毕竟农村家庭的电脑目前还不是很普及,家里没有电脑无法上网寻找,家中又没有相应的书本供他们参考,父母又忙于农活,更何况他们的父母文化水平也较低,于是只能靠教师在课堂上为他们介绍了。

4.教学中活动课因条件限制无法实施

教材中有许多内容与生活联系紧密,教材教学提供的范例、方案等课堂教学中却很难具体操作,调查、采访、观摩等布置给学生了,可他们根本不去做,(学生也有他们的难处,没有相应的实践条件)学生基本不主动完成课后作业,让学生按教材内容调查、实践,又觉得学生太小做不到,或者出于安全等因素而不敢安排。

二、破解农村教育的困境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要体现理论向生活回归。教师要有向学生正在经历的现实生活回归的理念,以符合新课改适应新形势下的思想品德教学,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创新实践能力的下一代。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不但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要了解农村学生的生活现状、知识认知水平。给学生进行理论联系生活时教师要作必要的提示、举例,由浅入深的引导学生运用理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

教师必须及时充实新的知识和扩大信息源。多媒体教室的配置不可能短期完善,教师可在现有的条件下,利用个人电脑、办公电脑收集各种教学资源,这是解决课堂教学内容陈旧、枯燥的有效方法。让学生享受信息时代的教学资源,拓宽见识面,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展现教师博学多才的魅力。另外作为农村初中思想政治教师要尽力创设情境,避免课堂陷入枯燥乏味说教的尴尬境地。

更重要的是要从思想根源上解决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错误认识,同时教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认识到所谓的“主副”之分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更何况学好所谓的“副科”对“主科”也是大有裨益的。因为思想品德学习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判断、归纳等各方面的思维能力。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持之以恒的进行学习。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取得好成绩的有力保障,取得良好的成绩又是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的基础。只有从思想根源上认识到思想政治学习的重要性,掌握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很好的良性循环。

总之,教育是对人传授知识、培养才能、塑造人格的复杂的过程,特别是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具有其特殊性,这就要求教师具备更高的素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能。教师的诸多能力和素养,主要是在教育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学习提高的过程中形成的。教育工作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往往都是些琐碎的小事,但就是一些不经意的小事,如一次谈话、一个举动、一个眼神,就往往能反映出一个教师的基本素养和工作态度。教师要努力提升自我,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才能为新时期我国的教育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篇6: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反思

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反思

黄沙窝学校 孙慧敏

在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上好思想政治课.1,充分树立政治教学新理念,多多运用情景教学模式.随着课程改革和新课程的实施,新的教学理念正逐步深入每一位教师的心灵,它使得教学成为人的解放过程.这就要求我们要把学习的本质看作是学习者调适心理的过程,这种心理,既包括规范的拥有内在逻辑系统的,可以从多种情景中抽象出来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也包括在具体情景中所形成,与具体情景直接关联的不规范的非正式的知识和经验;建构主义教学观也要求师生分别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生活世界的多元理解,并通过合作性探讨建构起世界的意义.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以学习者和问题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充分运用情景教学或支架式教学的模式,主动创设开放的,充满着意义解释和建构的学习环境;这样,学生在宽松的学习氛围里,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学习,体验快乐,增长见识,提高觉悟,培养能力.2,注重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培养.在情景教学中,运用各种情景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和兴趣,让他们在愉快的心理状态下主动学习,这是思想政治课教学获得成功的关键.诚然,在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诸如音乐,电视,广播,多媒体教室等许多现代化教学手段,以便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新奇感.不过,我认为这只是解决了形式上的问题,要真正培养起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兴趣,还得从课堂教学内容本身去下深功夫。

篇7:初中思想政治教学论文

一、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两种观点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指承担教育职责,具体实施教育活动的人、机构或者组织。当前,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学术界存在两种学说,即教育者主体论和双主体论。两者各有侧重,却都没有客观反映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规律。

(一)教育者主体论

教育者主体论是对施教者和受教者之间关系的传统认识,即认为教育是由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共同参与的过程,其中,教育者是教育的主体,控制整个教育过程,在教育中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是教育效果好坏的决定性因素。与之相对,受教者是被教化和塑造的对象,是教育的客体,教育客体从属于教育主体,对教育过程的实施和教育的效果没有实质性影响。这一观点长期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占据统治地位。

教育者主体论在看待教育客体的作用时,又可分为两种观点。一种是将受教育者看作完全被动的个体,把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视为是从教育主体到教育客体的单向流通过程。教育客体没有个性,在教育中犹如应声而倒的耙子,对待任何事情都没有自己的思考和观点,不管教育者传输什么内容都会全盘接受。这种观点的最大弊端是忽略了受教育者的能动性以及其对教育过程的制约作用。事实上,“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与一般的物质客体不同,他们是有思想、有情感、有意志的人,在接受教育影响时,不是完全被动的,而是存在某种程度的主动性,具有主体性的特征。”

另一种观点则承认受教育者作为个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但却认为客体的能动作用仅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和范围内发生。虽然这种观点没有把教育客体完全消极化,但仍然经不起推敲。因为在以往的教育实践中,教师的权威性被不适当地夸大,教师被宣扬为是无所不知、无所不晓、至高无上的“神”,教师所说的不仅完全正确并且不容反驳,学生即便心存疑虑也不敢表达。但是,现今的大学生已不再是过去顺从的个体,开放的社会环境使他们与社会的接触日渐频繁,对现实的感知更为直接,而大众媒体和新媒体在学生中的普及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和思维,他们的自主意识显著增强,对于教材所言和教师所说,不再盲目接受,而是会比较、判断,有自己的见解,会提出自己的疑问。因此,这种观点虽然看到了教育客体因素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但依旧把教育者置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中心地位,认为教育者拥有绝对的权威性,把主体的作用绝对化了,归根结底仍然没有脱离教育者主体论的范畴。

(二)双主体论和多元主体论

双主体理论和教育者主体论的最大区别是教育者主体论坚持教育主体的一元论,也就是认为教育主体只有一个;而“双主体说”则认为教育的主体有两个,即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教育的主体,教育内容才是教育的客体。双主体论又可细分为三种观点。

一是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处于两套不同的系统之中,即教育者系统和受教育者系统。教育客体已有的知识储备、情感体验、价值理念等都是制约教育活动的重要因素,在教育施教过程中,教育者是主体,受教育者是客体。而在教育接受过程中,两者的角色刚好相反。与此同时,在一定条件下两者可以实现角色互换。所谓教学相长,受教育者的某些观点会启发和触动教育者,使教育者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进。在这种情况下,受教育者成为教育的主体,而教育者则成为了被教育的对象。也就是说,两者都是在教育客体,是两个主体协同发展的关系。

二是在一定条件下,教育客体也可以承担起传统教育主体的功能,对更广泛的对象实施教育,而不限于传统意义上的主体。比如,受教育者在课堂上接受了教育主体传输的教育内容后,转而对其他人转述这些内容时,他们的角色便由教育的客体变为教育的主体。

三是受教育者在接受了教育内容后,还可进行自我教育。反省和内省都是自我教育的表现形式。在自我教育模式中,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合为一体。

双主体论看到了受教育者的个人因素对教育过程的影响,也看到了受教育者在教育中的能动作用,有可取之处。但它混淆了受教育者能动作用和主体性的区别,模糊了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的不同功能和作用,因此,仍经不起推敲。此外,由于双主体说把部分教育的职责和功能转嫁到受教育者身上,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育者的责任意识。有学者认为,“‘双主体说’存在着逻辑上、理论上的诸多问题,难以成立。“双主体说”把教育过程涉及的教育者和教育对象这两个方面说成是两个过程,由此产生了逻辑上不能自圆其说的矛盾。同时,“双主体说”在理论研究上也存在着三大问题:一是模糊了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基本关系;二是模糊了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不同功能;三是模糊了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不同作用;同时也淡化了教师作为教育主体的责任和自信。”

和“双主体论”一样,多元主体论在教育主体上也抛弃了“一元论”的主张。不同的是,多元主体论有把教育主体延伸扩大的趋势。这一理论认为教育主体不仅包括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教育环境、教育介体等都可以充当教育的主体,发挥教育的功能。这种观点看到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各教育要素对教育过程的影响,但却有主次颠倒之嫌,贬低了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实质上是无主体论。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构成

就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组织、开展、调控等角度而言,思想政治教育者即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主体。“主体性的概念,一般来说,是从主体对于客体的对象性实践活动来理解的,它是对象性活动的发动者、承担者的本质特征。”要深入剖析教育主体的构成,就必须联系教育客体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客体与哲学意义上的客体有所不同。哲学意义上的客体是从人和物的关系上划分的,是指人类活动的对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类社会实践的重要领域,无疑也是一种对象性活动。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作用对象不是物,而是人。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不是从人与物的关系上来划分的,而是从人与人的关系上来划分的,准确地说,是从人与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作用与被作用、教育与被教育的相互关系上来划分的。

无论是教育者主体论、双主体论或是多主体论,都有失偏颇,都没有客观反映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没有摆正主客体间的关系。从当前的教育实践来看,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可分为个人和组织两个层面。个人层面的教育主体包括教师、领导者、思想政治教育宣传者、家庭成员等。而组织层面的教育主体既包括经过严格程序审批、具有一定规模和章程的正式组织,也包括学校社团、文艺团体、体育团体、各种兴趣小组等各类非正式组织。各类主体在教育开展中应该相互配合、协同发展,以促成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由于现实生活的多样性,教育对象价值意识形态多样化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达成不可能通过单一的课堂教育活动来完成,而是要深入实践,融入到教育对象日常活动的每一个领域。因此,家庭、学校的社团和社会上的有关组织要积极配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要和学校形成教育的合力,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保障。

三、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评析

在明确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后,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看待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之间的关系。对此问题有两种观点。

(一)主体中心论

这是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普遍观点。这一观点把教育者,把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定义为“知识的传授者”,将教育者置于教育过程的核心地位,认为教育者拥有绝对的权威,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和教育效果的`主要决定因素。教育者操控整个教育过程,通过运用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教育活动各要素对受教育者的知识、道德、心理等多方面产生重要影响,使受教育者按照教育者所希望的那个方向发展。也就是说,受教育者成才与否完全取决于教育者的教育。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也构成了一种不平等的“主体——客体”关系。这一教学理念在教育发展史上长期占据重要地位。

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教育者从教材选取、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的采纳等方面都完全服从于自身想法,把受教育者视为任人摆布和一味服从的“木偶”,忽略了受教育者的需求和实际情况,不重视对受教育者意见的征集和反馈,最终使教育活动陷入教育者个人的“自说自话”。

(二)客体中心论

客体中心论在具体教育中践行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理念,它虽然看到了教育客体的能动作用,但把教育客体接受教育的主动性和教育的主体性混为一谈,否定了教育主体的主导地位,其最终必将导致教育的自。

主体中心论和客体中心论虽然强调的重点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单方面夸大了教育过程中某一要素的作用,都没有摆正教育主客体之间的关系。

篇8:初中思想政治教学探析

关键词:初中政治,新课程改革,教学方式,策略

一、转变教学方式, 开展丰富的活动课

教师可在上课之前, 利用五分钟的时间, 让学生围绕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交谈, 结合实际情况和生活中的实例发表自己的看法, 在探讨辩论中, 巩固知识, 加深印象, 提升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开展专题活动, 聘请校外专业人员进行专题讲座, 比如为学生介绍有关消防知识和违法现象, 并要求学生以书面形式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这样既能开拓学生的视野, 丰富学生的知识, 又能指导学生的日常行为。

结合所学内容或者当下热点话题, 让学生自编自演情景剧, 让学生从中获益。比如, 教师可以把自己在家独立自主的生活状况拍成短片, 也可以以“如何调节情绪”为主题设计成情景问答, 通过表演和问答, 表现和谐与温馨, 从点滴中折射出人格的魅力, 让学生明白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也可以针对“网络的利与弊”, 要求学生自主搜集有关新闻, 并进行筛选处理, 编排成小品, 在全校进行表演, 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这些活动能够提高学生学生的积极性, 提升他们的思想水平, 使他们认识到真善美, 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真正达到思想政治教学的最终目的。

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初中思想政治课程从内容上来看, 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和很强的实践性。但一些政治理论也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概括性, 如果学生直接理解概念会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 在政治教学中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使政治理论能够回归到事实中去, 学生就会在形象生动的具体材料中感悟理论的内涵, 理解理论的深刻含义。因此, 适度地联系生活实际, 增强政治教学的实践性, 是提高初中政治教学效率最有效的手段, 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实施。一是在政治课堂中, 实现课内外知识的相互融合, 让学生学会用政治理论知识去观察社会, 分析社会视角, 提高运用政治理论的能力。二是在政治课堂外, 让学生走出校门, 走进社会, 用政治的眼光去看待社会。鼓励和引导学生经常观看一些社会时事新闻, 比如“新闻联播”, 让学生经常浏览一些新闻网站, 关心国内外的一些时事政治以及身边的一些小事, 通过自己的观察学会运用政治理论去分析, 去探究, 做到学以致用。三是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建立政治兴趣学习小组, 通过经常性的组织开展活动, 让学生学会运用政治理论去分析时事, 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在学习小组活动中,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深入到企业、机关、公司等进行社会实地调查, 让学生亲身去体验社会生活, 了解社会动态, 从而逐步认识到政治学科的实用价值。这样, 采取多种方式, 既使学生掌握了政治学科知识, 接受了思想教育, 提高了政治觉悟, 又培养了学生的政治敏感力, 实现了政治教学的良好功能。当然, 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 需要因材施教, 顺势而为, 不能机械地生拉硬拽, 这样才能实现政治教学的真正意义。

三、注重正面育人教育, 实现政治育人作用

在教育教学中, 学习知识和培养人格是相辅相成、融为一体的, 而政治教学的更是如此。学生的教学成绩可以有差异, 这只是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 与学生的思想品行是不能混为一谈的, 更不能因此将学生划分等级, 这是对学生的一种歧视。要知道任何人都需要鼓励和肯定, 成绩只代表学生的某一方面, 并不能代表学生的全部。对于那些成绩较好的学生, 教师在充分肯定他们成绩的同时, 要给予他们更高的要求, 进一步培养他们的能力和素质, 避免使他们出现骄傲自满的情绪。而对于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 教师不能贬低他们, 要帮助他们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 端正学习态度, 尽可能地去发现和挖掘他们身上的优点, 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使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当然, 一些差生虽然他们的成绩稍差, 但是他们的思想比较活跃, 教师要予以正确引导, 将他们的活跃思想引导到良好的轨道上来, 从而将他们的缺点变成优点, 促进他们努力学习。在正面教育的过程中, 教师除了做到以理服人以外, 还要留给学生充足的空间, 让学生能够有自由发挥的机会, 这样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 思想政治课程虽然在育人方面担负的任务更为重要, 但在教育学生方面单靠政治课程是完全不够的, 还需要各个学科的积极配合以及学校思想管理的逐步到位, 这是一个逐步培养的过程。因此, 在政治教学中, 教师要正确处理好知识教育与育人教育的关系, 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积极发言, 用所学的知识去辨别和分析相关问题, 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

四、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的教学思想下, 都是以教师为中心, 教师主宰着教学活动的一切, 学生只是处于从属的被动地位, 这不利于学生的个性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要想在政治教学中贯彻新课程改革的思想, 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和能力, 教师必须要将学生放到主体地位来看待, 从学生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分析问题, 首先考虑学生在政治教学中能够学到什么, 怎样去学, 从而设计教学内容。教师要将探究式学习方式融入到政治教学中, 让学生在政治课堂上能够真正参与其中, 从而使学生学到知识, 提高能力。例如, 在教学思想政治《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这部分内容时, 教师可以改变以前单纯讲授的授课方式, 开展有关保护环境的研究性课题活动, 在活动中,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进而解决问题, 提高学生对于保护环境的思想认识,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的具体表现, 从而收到一举多得的良好效果, 这是新课程改革下所倡导的新的教学方法所实现的教学效果。

总之, 初中政治课程教学不但要传授给学生知识, 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能力, 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广大政治教师一定要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导下, 更新理念, 改革方法, 实现政治教育的新飞跃。

参考文献

[1]易菊兰, 简茶生.浅谈新课程背景下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合作学习[J].硅谷, 2008 (19) .

[2]唐金潮.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反思与对策[J].才智, 2009 (23) .

上一篇:食品采购索证索票、进货验收和台账记录制度下一篇:回复邀请函的格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