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生物入侵者

2024-07-25

第19课生物入侵者(共7篇)

篇1:第19课生物入侵者

生物入侵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文中介绍的生态环境知识,了解生物入侵者的有关情况。

2、培养观察能力并学会筛选信息的能力。

3、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学习本文的说明方法。提高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焦点访谈法、讨论法、追问法、引导法和图片欣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生物入侵者”,培养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增强防范意识,为建设家园,保护家园而努力。

学情分析

通过与学生接触,以及平时学生上课的表现与作业情况的观察,发现此班学生学习习惯一般,特别优异的学生很少,有一小部分学生学习习惯不好。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学习本文的说明方法。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和学习说明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科技高度发达的21世纪,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环境问题已成了摆在人类面前的亟待解决的问题,而生态问题则又是当今世界环境问题的中心议题。希望学习《生物入侵者》此文能促使我们提高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组图片(出示一些生物入侵者破坏现象的图片),我们来欣赏一下。它们是什么?(生物入侵者)板书课题。引入课文。

看到这个题目,我们的同学一定有不少的问题吧?谁能说说你想了解有关“生物入侵者”哪些方面的知识呢?学生提问。老师把问题进行归纳。可能有这些问题:(展示焦点问题)1.什么是生物入侵者? 2.生物入侵者有那些危害? 3.造成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是什么? 4.对待生物入侵者的态度? 5.人们将取那些对策?(展示焦点问题)

二、初步感知

我们就带着这些焦点问题,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焦点访谈。分组(每6人一组,共八组。每组一个小记者)每小组选一个小记者进行采访,然后做汇报。(过程略)

三、深入探究 通过我们的焦点访谈,我们对“生物入侵者”已有初步的了解。现在我就和同学们一并走进课文,深入了解“生物入侵者”的有关知识。6.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7.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8.如何理解在物种迁移过程中,的“人为干预”?

9.为什么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过程中,强调“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和“不受天敌伤害”这两个条件? 10.你知道还有哪些生物入侵者吗?你在生活中发现过生物入侵的现象吗? 学生分成六组,每组八人,并在每组各选出一个小组长,(小组长专门记录本组回答问题的数量及回答问题的人数)及抢答时摇铃铛的人(铃铛充当抢答器)进行分组讨论,讨论结束后以抢答的形式来回答问题。(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四、展示结果: 学生们纷纷踊跃发言,抢答很激烈。1.什么是生物入侵者? 生物入侵者是指: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移到新的环境中并对新的生态系统产生破坏的生物

2.生物入侵者有那些危害? ①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②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

3.造成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是什么? 4.对待生物入侵者的态度? 5.人们将取那些对策? ①加大宣传人们防范“生物入侵者”的意识。②严格出入境检验、检疫工作。6.本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说明顺序: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顺序

7.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 等

前七个问题很简单,学生们能既快又准的在课本中找到答案,基本不用老师过多的去说。难点在第8题和第9题上,还需老师的一些点拨。

教师点拨8:生物种类的自然繁衍和迁徙,是非常缓慢的,并受空间跨度的限制。但是如果这种迁移是由于人类的跨地域活动造成的,那造成的后果就不堪设想。所以在防止“生物入侵者”时,应充分考虑“人为干预”。

教师点拨9:生物的自然存在和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那就是“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某一地区的物种都是当地生物链的一环,经历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形成一种平衡状态。如果由于人为的干预打破了这种平衡,等于破坏了生物链的平衡状态。如果由于人为的干预打破了这种平衡,等于破坏了生物链的平衡状态,就可能产生两种后果:一种是经过一个较长时期达到新的平衡状态;另一种是产生“生物入侵者”,给当地生态和人类生活带来危害。拓展延伸10: 学习了这课以后,我们身边有那些生物入侵者?对“生物入侵者”,你有什么见解?(学生带着提前准备好的资料和大家分享。)小结

回顾全文,作者先引出话题:什么是生物入侵者?(说明对象)再摆现象:生物入侵者的危害,接着探究原因,最后写人们对待生物入侵者的态度和采取的措施。基本上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展开的。这种从现象到本质的说明顺序,我们称它为逻辑顺序。在这过程中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

篇2:第19课生物入侵者

知识与技能

能掌握课文的说明方法。过程与方法

阅读课文,了解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获取一定的生态知识,提高环保意识。

重点

了解本文中介绍的生态环境知识,了解生物入侵者的有关情况。难点

1.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2.分析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自主、合作探究法。

搜集有关生物入侵的资料。

1课时

同学们,你们中间有谁能告诉我什么是“生物入侵者”?既然有“入侵者”,那就一定会有抵抗和防御,这是人类自己挑起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它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警觉。这篇文章将把我们领到“战场”,对这场“战争”做一番考察。

梅涛,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生导师。1962年出生于江西省南城县,1982年获浙江大学精密机械专业学士学位,2001年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博士学位。曾任中国科学院青年联合会副主席、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等职。

科技高度发达的21世纪,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环境问题已成了摆在人类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而生态问题则又是当今世界环境问题的中心议题。由于人们对有些外来生物的侵入往往是简单地当作偶发事件,对它的威胁的认识也很不够。所以,本文旨在促进人们了解生物污染,增强防范意识,为建设家园、保卫家园而努力。

在我国,一种南美水生植物——水葫芦,极大地减少了昆明滇池的水面积,当地气候明显干燥,湖中的68种鱼已有38种不复存在。

在西欧,一种北美虾病正在侵袭当地虾,造成当地虾在许多河流中消失。在地中海和亚得里亚海,一种太平洋海藻覆盖了3 000公顷的海底。从东部非洲到印度太平洋地区,一种来源于南亚的ALANG草侵入了数百顷的热带森林,严重影响了当地树木的自然更新。

1.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正字音。

2.学生自由讨论问题,教师加以总结归纳。(1)什么是“生物入侵者”? 课文第1自然段。

(2)本文还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内容?

本文还讲了生物入侵者带来的巨大危害,造成生物入侵增多的原因和途径,生物学和生态学界对“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态度以及目前世界各国对“生物入侵”所采取的相应措施。

3.了解课文内容后,进而探究本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1)采用了逻辑顺序。作用: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使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2)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

问题探究:

1.为什么对发现一两只从未见过的甲虫这种普通人不会感到惊讶的事情,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会认为这“不是件寻常小事”?

普通人发现一两只从未见过的甲虫,只会感到新奇,不会考虑更多的问题;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对此就会考虑许多问题:甲虫是从哪里来的?甲虫是如何到这里来的?甲虫的生态状况是怎样的?甲虫是否会对当地生态和人类生活带来影响?等等。他们是不会视而不见的。

2.如何理解在物种迁移过程中的“人为干预”?

文章第2自然段已经写到,生物种类的自然繁衍和迁移,由于进行缓慢,并受到时间和空间跨度的限制,不会造成生态的失衡。如果这种迁移是由于人类的跨地域活动造成的,那么它们的迁移速度就会极大地加快,也会很容易地突破时间和空间跨度的限制,后果就不堪设想了。所以在防止“生物入侵者”时,应充分考虑“人为干预”。

3.为什么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过程中,要强调“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和“不受天敌伤害”这两个条件?

生物的自然存在和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这种规律就是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所总结的“物竞天择”和“适者生存”。某一地区的物种都是当地生物链的一环,经历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形成一种平衡状态。如果由于人为的干预打破了这种平衡,等于破坏了生物链的平衡状态,就可能产生两种后果:一种是经过一个较长时期达到新的平衡状态;另一种就是产生“生物入侵者”,给当地生态和人类生活带来危害。

4.你知道还有哪些“生物入侵者”吗?你在生活中发现过生物入侵的现象吗?

(1)在我国,一种南美水生植物——水葫芦极大地减少了昆明滇池的水面积,当地气候明显干燥,湖中的68种鱼已有38种不复存在。

(2)在西欧,一种北美虾病正在侵袭当地虾,造成当地虾在许多河流中消失。(3)在地中海和亚得里亚海,一种太平洋海藻覆盖了3000公顷的海底。

(4)从东部非洲到印度太平洋地区,一种来源于南亚的ALANG草侵入了数百万公顷的热带森林,严重影响了当地树木的自然更新。

(5)澳大利亚的一种可能来自巴布亚新几内亚地区的致病真菌自1920年侵入以来,导致数千公顷的森林被毁。这种真菌对四分之三的植物有害,包括高大的树种和矮小的灌木。5.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说明本文所介绍的有关生物入侵者的知识。

生物入侵者是指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生物入侵者的危害是巨大的,它们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对被入侵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极大的威胁。那么这些生物入侵者是通过什么途径入侵的呢?为什么会增多呢?由于日益繁荣的国际贸易,生物入侵者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偷渡”入境;此外,跨国宠物贸易也为“生物入侵者”提供了方便。目前,生物学和生态学界对生物入侵者有不同态度:一部分人认为,经过“物竞天择”,可以制约“生物入侵者”的危害,达到新的生态平衡;另一部分人认为听任“生物入侵者”自由发展会给当地生态和人类生活造成严重危害。世界各国对“生物入侵者”都在采取相应的措施。

今天,“生物入侵”已成为全球环保课题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形成于无声无形中,遗害却迅速深重。从细菌、真菌,到水葫芦,天上、地下、水中,几乎到处都有这些“入侵者”的身影和它们造成的祸害。但是我们周围的很多人对此一无所知!保护环境的警钟再次在我们耳畔敲响,请同学们利用各种形式向人们介绍这一现象,为抵御和防治生物入侵贡献我们的一份智慧和力量!

生物入侵者 提出问题:生物入侵者的本质特征(非自然途径迁移)

分析日益繁荣的国际贸易

生物入侵者增多

问题跨国宠物贸易的原因与途径

宠物主人的疏忽和遗弃

对生物入侵者主张“物竞天择”的不同态度主张即时扼制





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

剖析生物入

对物种的多样化构成极大威胁

侵者的危害

举例:斑贝、天牛、红蚂蚁、棕树蛇

解决问题:对生物入侵者采取相应的措施

1.立意美。

作者列举大量的事实,说明“生物入侵者”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危害,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巨大灾难,旨在引起广大读者对“生物入侵者”的高度重视。作者随后说明形成“生物入侵者”的原因,旨在提醒人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生态平衡。当然这种保护绝对不是因害怕形成“生物入侵者”就不要发展生产力,而应在发展的同时不忘采取相应的措施。在地球日益成为“地球村”的今天,在“生物入侵”的现象尚未达到毁灭性的地步的时候,发出这样的呼唤,应该是具有超前的眼光和危机意识,是具有高瞻远瞩的立意美。

2.语言美。

准确是说明文语言的基本要求。如课文开头“当你在路边草地或自家庭院里发现一两只从未见过的甲虫时,你肯定不会感到惊讶。但在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们看来,这或许不是 件寻常小事。”前面是毋庸置疑地“肯定”,后面“或许”表猜测,语言表述准确恰当。

科普说明文语言要力求简洁。如“来自亚洲的天牛和南美的红蚂蚁是另外两种困扰美国人的‘入侵者’,前者疯狂破坏芝加哥和纽约的树木,后者则专门叮咬人畜,传播疾病”一句,作者简单明了地说明了天牛破坏树木,红蚂蚁叮咬人畜、传播疾病的特征,达到了科普说明文通俗易懂地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普及科学知识的目的。



↓生物入侵者分析问题逻辑顺序

↓解决问题

篇3:第19课生物入侵者

“结构完整”, 只要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要求写出来的议论文都算结构完整,但有时还可以来一点突破或创新。前边我们知道了议论文的常见结构有并列式、对比式、递进式三种。以上三种结构形式,在实际写作中,只是一个写作规范,可以对一些不熟悉篇章结构的学生起引导作用,防止作文信马由缰。在写作水平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可以打破常规,使文章结构不拘一格。通过花样翻新,显露才气。

【样题分析】

(2015年高考江苏卷)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智慧是一种经验,一种能力,一种境界……

如同大自然一样,智慧也有其自身的景象。

本材料的话题中心是“智慧”,围绕着“智慧”还有四个关键词:经验、能力、境界、大自然。审题时,弄清楚这几个关键词之间的关系,还真能考查学生的智慧。

在这些关键词中,如果图省事,立意时可以围绕“智慧”做出一个简单的判断,然后再利用材料里面几个关键词组成分论点,一篇文章的骨架就立起来了:

中心论点:人生最重要的是智慧。

分论点一:智慧是一种经验;

分论点二:智慧是一种能力;

分论点三:智慧是一种境界。

总结全文:智慧是人类无形的翅膀。

文章主体部分三个分论点组成了一种并列关系。就地取材而立意,这是对材料最低层次的理解,粗浅而不全面。

如果不把三个分论点之间的关系看做并列关系的话也可以。经验、能力、境界三者之间也可以是递进关系:经验积淀到一定程度就内化成智慧,而智慧反过来又可以增强人的能力,能力达到一定的程度就是至高的做人境界。对材料如此理解就是提高了一个层次。

如果审题到这种程度,就动手写作,就可能摆脱了大众化的思考,因为很多考生可能并不能看见几个分论点之间的这种关系了,作文立足于此自然就会高人一筹。

审题还有没有更高的境界?如果盯着材料的第一行内容,只能说审题还不全面。第二行内容同样不能忽略,“如同大自然一样,智慧也有其自身的景象”,考生应对此继续设问,“大自然的景象”是什么?为什么“智慧”和大自然一样?考生要好好思考大自然和人类的关系:大自然造福人类,却无怨无悔,保持一种低调和谦虚!因此得出这样的结论:人类的智慧也应该和大自然一样,默默奉献而不张扬!

到此,立意就有了更高的升华。

【高分捷径】

1. 对话式议论文:书信体和跟帖体。

①用书信体写成的议论文,实质就是把议论文装进了书信体的格式里。其最大的特点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即能把议论文和抒情成分结合起来。作者和读者好像面对面交谈,内容亲切真实,使文章摆脱了干巴巴的说理,又便于缩小作者和读者之间的距离,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以書信的形式写作文,显得自由灵活,正文部分的内容方面可以是对一件事情的看法,也可以是对多件事情的看法,但其实质还是一篇议论文,观点一定要明确。可以采用叙事、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谋篇布局也有别于常规议论文,相对灵活。

但要注意格式正确、表达得体。开头要顶满格写称谓,然后另起一行空两格写对收信人的问候。主体部分结束之后,要分行写上祝福语,最后署名,并写上日期。

②论坛跟帖是近些年随着网络的普及而产生的一种新颖的议论性文体,是用论坛上所发帖子和回复帖子相结合而组成的一种文体样式。它和传统议论文相比有着更多的优势,它可以丰富地组织素材和论据,可以多元地展现观点,更加深入地探究讨论问题。它可以就某一问题进行讨论,也可以就某一现象提出自己的见解。

这种形式的文章可以是一个单元组成,一个单元通常由议论文的三个部分转化构成:

“提出问题”部分包括发帖地址、发帖人和发帖主题。发帖主题的是该部分的主要内容,要求内容具体、观点明确、针对性强。

“分析问题”部分由多个回复精选组成,要求选择代表不同观点的回复留言,其实就是罗列带有明显错误的认识,为作者最后分析归纳正确观点做的准备。可以为每条留言拟一个小标题,以概括其留言主题。

“解决问题”部分是楼主感言,在对各回复者发言总结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主张。

这种文体人们可以畅所欲言,可以同素未谋面的人交谈。既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又让读者感受到真实与坦诚。

论坛回帖有时可以包含多个单元,每一个单元相对独立,但主题之间要有一定的连贯性。

2. 夹叙夹议。

“夹叙夹议”就是在记叙中有议论,议论中有记叙,把议论穿插于具体的叙述和形象的描写之中。其中“叙”是“议”的基础,“议”是“叙”的升华或深化,两者有机结合,水乳交融,使文章内蕴丰富,枝繁叶茂,从而揭示文章的主题。

使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应该很好地处理记叙和议论的关系。

①记叙和议论的内容是有机的结合,二者相辅相成,“叙”为议论张本,“议”要议出“叙”所包含的道理,是对“叙”的提炼、概括和升华。二者不能相互脱钩。

②合理安排议论的位置。夹叙夹议的文章,议论不会只有一处,其位置虽然灵活,但要起到各自的作用。一般用在全文或一个大层次的开头,起提示、概括文章内容、统领下文的作用,其中表明作者思想、观点或感情立场。也可以用在文章结尾或一个大层次的结尾,用来深化主题,揭示自己的思想、看法。

3. 各种基本结构的综合运用。

议论文最基本的结构无外乎三种:并列式结构、对比式结构、递进式结构。如果综合起来使用,也可以看做是结构形式的创新。例如,一篇文章大体结构可以是并列式结构,但其主体部分的每一个分论点之下都可以是一组正反对比的内容。“引、议、联、深、结”结构的“联”部分也可以是正反对比的内容。

附:2015年高考江苏卷仿写作文一例

小鸟的智慧

人生的智慧如同大自然一样,也有其自身的景象。

时近中秋,一场冷雨下过,天色已近黄昏。邻居家的老榆树上,数只麻雀正梳理着翅膀下和尾巴上有些潮湿的羽毛,神情悠然而专注,还不时惬意地叽喳几声,像极了庄子眼中和笔下的风景。

我似乎忘记了忙碌了一个夏天的燕子,过不了多久,它们就要飞往南方了。天空,随风而动的灰色云层下,几只燕子依然在空中忙着捕食。——用羽翼所追求梦想,丈量天下,整日地奔波劳顿,恰如当年周游列国的孔子。

麻雀与燕子,代表了鸟类两种截然不同的生存状态,也孕育出道家和儒家两种不同的人生哲学。

常常忆起老家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算来他今年已经70岁了吧,在城里上班的儿女曾无数次劝他离开农村一同居住,却被他次次一口回绝。他吹的小曲隔着老远就能听见,他喜欢独自一个人漫步在乡间小路上,看看大豆的长势,摸摸高粱的结节,听听蟋蟀的弹奏,望望远处的羊群……满心盛开的都是满足和愉悦。

你或许会笑他的“小器易盈”“此亦飞之至也”。他是一个典型的村庄留守者,正如那群麻雀,只在村庄附近鸣唱,任寒暑易节,春秋交换,不改其乐。

某同学有一位很优秀的爸爸,上班时被同事称为工作狂人,就连在单位吃午饭时谈论的话题都常是下一步的计划,计划一旦制订就不折不扣地执行。平时很少回家,也很少和孩子交流。

毫无疑问,这是一只燕子,他用兢兢业业换来事业的辉煌。但在一次病倒之后,他终于有所感悟。

工作照样是一丝不苟,但一回到家,他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脱掉工作装,换上休闲服,下厨做菜无不精通,侍弄花草无不在行,假日常常开车带上家人流连于山水之间,“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即使不能远行,也要起个早走出家门,去广场上打太极或抖空竹。生活被他调剂得有张有弛、有滋有味,他也活得抖擞、高效。

自然界中有界限分明的麻雀和燕子,而当今社会特别是年轻一代中,却很难觅到纯粹的庄周和孔丘。孔子的入世进取激励我们在事业的疆场上驰骋拼搏,庄子的出世无为却能给欲火过旺的心灵降温——降低飞行的高度,还心态以平和、安宁。

我们都很平凡,平凡得如一只鸟。那么我们能否从这些大自然的精灵中获取生活的智慧?在天做飞燕,落枝成麻雀,收放自如,高下皆宜,既如君子般自强坦荡,又似隐士般自在逍遥。

这篇文章紧扣题目材料中的“如同大自然一样,智慧也有其自身的景象”展开想象,说理透彻,给人启发。使用了记叙、描写、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尤其是结构方面更有创新,文章开头提出论点,接下去就是几组对比:麻雀和燕子、庄子和孔子、生活中持两种生活态度的人,最后归纳总结,给人指明了生活的智慧。其中使用了对比式、递进式、夹叙夹议等多种结构形式。

【写作误区】

1. 跟帖形式的议论文主题不够集中。

论坛跟帖是作为文章的形态存在的,一个单元的內容展现的必须是对某一社会问题或生活现象的明确的看法。动笔前要有整体上的规划,跟帖和回帖之间要有严密的逻辑关系,都是围绕一个问题进行讨论,不能节外生枝。每一个帖子的内容都是精心选择,并且放在恰当的位置,才能组成一篇精彩的议论文。

2. 夹叙夹议形式的议论文容易写成“四不像”。

夹叙夹议的使用,能够丰富文章意蕴,增强文章的可读性。但使用不当,容易把文章写出“四不像”,有时是叙述过多而不集中,无法在议论中概括出相对应的道理;有时是在一段叙述之后,有转入了常规议论文的写法,这样前文的叙述显得多余,与后文议论的脱节;有时为了凑字数,又加进一些勉强的抒情内容,读起来非常生涩。

夹叙夹议文章形式比较自由,无论是描写、叙述、议论、抒情,各种表达方式均可使用,但必须是水乳交融,浑然一体。

【模拟练习】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朱棣还是燕王时,与刘伯温之子刘颢下棋,见局势不妙,发威说:“卿不少让耶?”刘颢正色道:“可让处则让,不可让者不敢让也。”朱棣一听,面色发青。这盘棋,朱棣输了。及至朱棣登位,刘颢称疾不至,被捕入京,仍坚持原则毫不屈服:

“殿下百世后,逃不得一个‘篡字。”朱棣将他下狱,刘颢不愿受戮,自尽而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篇4:第19课生物入侵者

教学目标

1.阅读课文,了解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2.学习本文所使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3.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与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所使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预习作业:查资料,每个同学找出我国3种生物入侵者(现象)并且用50字左右的一段话概括。

教学方法:五步三查

教具准备:多媒体PPT,视频资料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加拿大一枝黄花”图片以及下面的文字导入。

加拿大一枝黄花,又名黄莺、麒麟草,属菊科植物。这种花色泽亮丽,在花市上被称为“幸福草”,常用于插花中的配花。加拿大一枝黄花原产北美,1935年作为观赏植物引入我国。在苏浙沪一带和广东省,加拿大一枝黄花近年来使植物大面积死亡,果园、农田作物产量和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危及生态安全。(学生自由发表评论,教师引入生物入侵)

二、朗读课文,检查预习(独学)

1、简介作者

2、检查字词预习,夯实基础

三、速读课文,迅速提炼相关信息。(对学)

1.速读课文,看看本文介绍了哪些生物入侵的知识? 请按照段落顺序,以“我从文中第 了解到了

”为句式,说说本文介绍了哪些知识?

2根据多媒体给出的关键词,整体感知课文(屏幕显示)

(1)什么叫做“生物入侵者”?(2)生物入侵者有哪些危害?(3)生物入侵的途径是什么?

(4)生物学界和生态学界对生物入侵者的态度有何不同?(5)目前世界各国对生物入侵者采取了哪些措施?

四、研读课文,体会语句的好处(群学)

这篇文章不仅结构严谨,层次清楚,而且说明语言很有特色,下面我们就具体品味一下语句的妙处。

学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教师小结:说明方法、说明语言等特点及作用。

五、课堂小结,总结收获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一定有所收获吧?(学生谈收获)

六、课后拓展,走进生活: 1.插入视频

2你还知道哪些生物入侵者?,面对生物入侵者,我们人类应该怎么做?

七、课内检测

完成《导学测评》

板书设计:

生物入侵者

梅涛

逻辑顺序 事理说明文 生物入侵者

《生物入侵者》课堂实录

一、导入新课: 师:大家都知道外敌入侵?那么什么是生物入侵者?今天我一起来了解当今生态系统所面临的巨大威胁——生物入侵者。(播放水葫芦图片,教师简单介绍,让学生初步了解生物入侵)

二、朗读课文,走进知识的殿堂

师:首先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初步了解生物入侵者。在读中标清段落,划出重点生字词。(生大声朗读,边读边划。)

师:下面请把你划出的词语在导学案上写一写,不认识的词语与同学交流。(生写、交流)师:还有没有不认识的字词? 生:没有。

师:好。那位同学把你积累的词语给大家读一读?(生读)

师:你积累的词语真不少。老师也积累了一些词语。我们一起来读一下。(屏幕显示)词语之窗:

我会读:扼制、归咎、繁衍、劫掠、遵循

我会写:五彩斑斓

在劫难逃

束手无策

无动于衷

啸聚山林(生齐读后,师强调个别字的读音与写法)

三:速读课文,迅速提炼相关信息。师:读后,你知道什么是生物入侵者吗? 生:知道。(师生齐读文中语句)

师:那么,你从文中还了解到哪些生物入侵的知识?下面我们速读课文,看看本文介绍了哪些生物入侵的知识?(屏幕显示)科学之窗

请按照段落顺序,以“我从文中第 了解到了

”为句式,说说本文介绍了哪些知识?(生默读)师(示范):你可以这样回答:我从文中第一段了解到什么是生物入侵者。

生1:我从第五段了解到随着日益繁荣的国际贸易生物入侵者越来越多,他们搭乘国际贸易 2 的便车迅速到达入侵地。

师:了解到生物入侵者是怎样到达入侵的。是因为日益繁荣的国际贸易。生2:我从第四段了解到生物入侵者的危害。

师:你从那一句了解到的?能把文中句子读一读吗?

生2:“生物入侵者”在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极大地威胁。

生3:我从第二段文中“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11种鸟类中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仅存的两种鸟类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减,随时有绝种的危险。”了解到生物入侵对自然造成的危害很大。

师:哪一段还写到了生物入侵者的危害?。

生4:第7段。“生物入侵者”给人类社会造成的经济损失是惊人的。仅在美国,每年由“生物入侵者”造成的损失就高达两千多亿美元。师:两千多亿美元,天文数字,可见经济损失之大。生5:我从第8段了解到许多国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师:许多国家已经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了,采取措施了。

下面根据老师的提示,整理整理,在文中标记出来。(屏幕显示)

(1)什么叫做“生物入侵者”?(2)生物入侵者有哪些危害?(3)生物入侵的途径是什么?

(4)生物学界和生态学界对生物入侵者的态度有何不同?(5)目前世界各国对生物入侵者采取了哪些措施?

师:我们知道了什么是“生物入侵者”,了解了生物入侵的有关知识,那么作者是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生齐:逻辑顺序。

师:为什么?因为先介绍生物入侵的现象、途径,再分析危害,探究原因。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这就是逻辑顺序。(板书: 逻辑顺序)一篇事理说明文还是事物说明文?(板书:事理说明文)那么说明对象是什么?(板书:生物入侵者)四:研读课文,体会语句的好处

师:这篇文章不仅结构严谨,层次清楚,而且说明语言很有特色,下面我们就具体品味一下语句的妙处。(屏幕显示)

研读课文,体会语句的好处 提示品味文章的语句的角度:

说明方法

修辞方法

用词的生动性、准确性等方面 提示学习的方法:勾划、圈点、批注 师:这是本文的一个难点,你可以选择一个角度,结合文中具体语句细细品味。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生默读课文。)

师:人多力量大,下面小组合作,互相交流。(学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教师巡视)

师:好,我们来交流一下你对文章语句的理解。

生1:第五段中“一些产自它乡的宠物,如蛇、蜥蜴、山猫等,往往会因主人的疏忽或被遗弃而逃出藩篱、啸聚山林,危害一方。”这句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了生物入侵者的 3

危害。

师:不仅说明了危害。这些生物都是一些宠物。举这个例子还说明了什么? 生1:跨国宠物贸易也为“生物入侵者”提供了方便。

生2:第一段中运用解释说明的方法,说明了什么是生物入侵者。并且生物入侵者还运用了比喻。

师:“生物入侵者”具有比喻意义,它告诉我们“生物入侵者”的移民行为,是会对人类和自然造成危害的。

生3:第三段中“到目前为止,人们为了清理和更换管道,已耗资数十亿美元。”“到目前为止。”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师:你是从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角度来评析的。“到目前为止。”限制了时间。那么,文中哪些句子还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生沉默)

师(提醒):就从第三段中找。

生4:第三段中,“五大湖内的疏通管道几乎全被他们占领。”“几乎”、“全”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师:能具体分析一下吗?

生4:“全”说明斑贝数量多,“几乎”说明并不是全部占领了。

生5:第五段开头一句它不仅说明了生物入侵的危害,它还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师:这个同学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她从句子的作用上做了分析。而且分析的很好。说明老师设计的角度还不够全面。谢谢你!我们给她鼓鼓掌,以示鼓励。(全班同学鼓掌。)师:还有那位同学想发表自己的看法。

生6:老师,第二段中“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11种鸟类中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仅存的两种鸟类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减,随时有绝种的危险。”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法,生物入侵对自然造成的危害很大。

师:你是从说明方法的角度分析的。你能不能从用词的角度评析一下? 生6:“赶尽杀绝”用的很好。

师:从这个词看出,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6: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很生动形象。

师:文中有些词加了引号。你能找出含有这些词来吗? 生(纷纷回答):偷渡者、占领、便车。

师:能结合句子具体品味一下这些词语的妙处吗?(生沉默)

师:“天堂”给人什么感觉?

生(纷纷回答):自由、幸福、无拘无束„„

师:“天堂”这个词,生动贴切的写出了由于没有天敌限制,斑贝在那里随心所欲、大胆放肆的情景。

师:同学们的分析的都很到位,水平很高。老师总结了一下,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屏幕显示)说明方法

列数字:能准 确具体的说明事物和事理。举例子:用具体事例支撑观点,更具说服力。

打比方:使说明的事物更生动形象,深奥的道理浅显易懂。用词与修辞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等词。4

如:大约、可能、几乎、全都、大部分、目前„„

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把比较深的道理形象化,浅显化。五.课堂小结,总结收获

师: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一定有所收获吧?(学生谈收获)

师:课下把你的收获整理在导学案上。这是一篇关于生态文明的说明文。学习这篇文章,不仅能获得一定的生态知识,还应该树立对社会的责任感。另外,这篇课文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运用了打比方、列数字、举例子等说明方法,为我们写作说明文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六、课后拓展,走进生活:

师:你还知道哪些生物入侵者?,面对生物入侵者,我们人类应该怎么做?(屏幕显示)

研究性学习

课下搜集有关生物入侵的的资料,可以从物种、原产地、入侵的、危害、措施等方面进行研究性学习,写出研究报告。

师结:同学们,生物入侵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的课题。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将来为抵御和防治生物入侵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下课!

1、你知道还有哪些“生物入侵者”吗?你在生活中发现过生物入侵的现象吗?说给同学们听听。

2.自由朗读第五自然段,分析造成生物入侵增多的原因和途径。

通过生物入侵的途径我们可以看出生物入侵归根结底是我们人类造成的。从远古蛮荒时代到现在的国际贸易的繁盛,人类正一步一步走向文明。然而,在我们的匆匆步履中,我们忽略了太多的东西,也轻视了其他生物的力量,面对日益严重的生物入侵现象我们人类又持以怎样的态度呢?(找出生物学及生态学界对“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态度。)面对生物入侵现象,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1)加大宣传的力度;严格动植物检疫。(2)谨慎引进外来物种。

(3)查清我国现有的外来有害物种的种类数目及危害状况;加强对已知的外来有害物种的防治及综合治理工作。

(4)政府主导;设立严格的管理体制,由专人负责。(5)生物治理;保护自然环境。

(6)变废为宝;进行报告监控;农林质检防疫部门配合。

(附相关答案)

第二环

(三)1.文章主旨

本文介绍的是关于生物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可能对人类造成危害的知识,以引起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

2.作者的思路:第1段:假设情境,引出话题,作出解释。第2-4段:具体写什么是生物入侵者及其危害。第5段:分析造成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和途径。

第6-7段:生物学家和生态学家对待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态度。

第8段:目前世界各国都在采取相应措施。

3.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四)1.根据第①段内容的表述,给“生物入侵者”下一个定义 生物入侵者是指: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移到新的环境中并对新的生态系统产生破坏的生物

2、第一自然段中的破折号起什么作用?

答:解释说明。

3、为什么把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称为“入侵者”?

答:因为他们不仅破坏原有的生态系统,而且还可能给人类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

4、第二自然段中的“凡此种种”指代哪些内容?在文中用“~ ”线标出。

答:在自然条件下,一颗蒲公英的种子„„安家落户„„

5、第③段使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

答: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

6、第③段举“斑贝”的例子是要说明什么? 答:说明物种在新的生存环境中若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以及天敌伤害等诸多因素制约,可能会无节制地繁衍,给人类造成危害和损失。

7、“到目前为止,人们为了清理和更换管道已耗资数十亿美元。”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答:不能够,如果删去,说明人们在清理和更换管道上只花了十亿元,与实际情况不符,反之,更能够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性。

8、第④段中““生物入侵者”在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在文中起何作用?

答: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9、第四自然段,概括出“生物人侵者”有哪些危害?

答:①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②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

10、针对“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和途径,提出一条或几条防范措施。

答:①加大宣传人们防范“生物入侵者”的意识。②严格出入境检查、免疫工作。

第四环

(一).拓展延伸:

1.文中提到的生物物种的迁移与我们平常所说的自然界的生存法则完全一致吗? 6

答:不完全一致。自然界的生存法则常态下的物种迁移是纯自然的,不依赖外界的力量,而文中提到的这种生物物种迁移则是被人为力量造成的不符合正常的自然界物种繁衍的法则与规律。

2.作者用什么说明方法来谈“生物入侵者”给人类造成的危害的?

答:举例子、列数字。

(二)阅读检测1.捕食;偷袭;吞食

2.“竟”是出乎意料的意思。表示由于人们的疏忽,几只斑贝的数量急剧增长,几乎“占领”了五大湖内的全部疏水管道,这是人们始料未及的。

3.生物的自然存在和发展,是有一定的规律的,这种规律就是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所总结的“物竞天择”和“适者生存”。如果“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和“不受天敌伤害”,那么“生物入侵者”就可以毫无节制地繁衍,肆意泛滥,就会对人类造成严重的危害及威胁。

4.作者在这两处事例的安排上注意了详略处理。第一个“斑贝”事例说明得较为详细,其中运用了“几只”与“数十亿美元”进行对比,说明其危害之大;第二个“天牛和红蚂蚁”事例,说明得较为简略,主要说明了它的危害。

篇5:第19课生物入侵者

备课人:周晓琴审核人:龙晏辉

19.《生物入侵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生态环境知识和生物入侵者的有关情况,了解生物“污染”,增强防范意识。2.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提高阅读科普文的能力。3.分析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教学重点

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文章所运用的说明方法。教学难点

如何看待在物种迁移过程中的“人为干预”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布置预习•导学

1、你会读加点的字注音吗?将字音写在括号内

(1)归咎

(2)五色斑斓

(3)失衡(4)监控

(5)劫掠

(6)藩篱

2、你能准确解释下列词语吗?

(1)栖息:

(2)劫掠:

(3)无动于衷:

(4)在劫难逃:

(5)束手无策:

(6)五色斑斓:(7)啸聚山林:

(8)归咎:

3.用文中的话说说什么是“生物入侵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指导学习•研讨

(一)情境导入

教师讲几个生物入侵的例子来作为导入。

(二)认识作者,检查预习情况

1、简介作者

2、检查字词预习,夯实基础

(三)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读,整体把握以下内容: 1.文章主旨和结构 2.作者的思路: 3.说明顺序:

(四). 问题探究

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回答以下问题:

1.根据第①段内容的表述,给“生物入侵者”下一个定义

2、第一自然段中的破折号起什么作用?

3、为什么把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称为“入侵者”?

4、第二自然段中的“凡此种种”指代哪些内容?在文中用“ ”线标出。

5、第③段使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

6、第③段举“斑贝”的例子是要说明什么?

7、“到目前为止,人们为了清理和更换管道已耗资数十亿美元。”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8、第④段中““生物入侵者”在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对被

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在文中起何作用?

9、第四自然段,概括出“生物人侵者”有哪些危害?

10、针对“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和途径,提出一条或几条防范措施。

(五)拓展延伸:

1.文中提到的生物物种的迁移与我们平常所说的自然界的生存法则完全一致吗? 2.作者用什么说明方法来谈“生物入侵者”给人类造成的危害的?

3、调查一下你的身边,看看有没有生物入侵的现象?

(三)总结:

通过本文的学习,请你想想如何在利用生物资源的同时,避免产生生物入侵的危害?

四. 巩固练习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回答问题。

如果一个物种在新的生存环境中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以及天敌伤害等诸多因素制约,它很可能会无节制地繁衍。1988年,几只原本生活在欧洲大陆的斑贝(一种类似河蚌的软体动物)被一艘货船带到北美大陆。当时,这些混杂在仓底货物中的“偷渡者”并没有引起当地人的注意,它们被随便丢弃在五大湖附近的水域中。然而令人始料不及的是,这里竟成了斑贝的“天堂”。由于没有天敌的制约,斑贝的数童便急剧增加,五大湖内的疏水管道几乎全被它们“占领”了。到目前为止,人们为了清理和更换管道已耗资数十亿美元。来自亚洲的天牛和南美的红蚂蚁是另外两种困扰美国人的“入侵者”,前者疯狂破坏芝加哥和纽约的树木,后者则专门叮咬人畜,传播疾病。

“生物入侵者”在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对被入侵地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极大威胁。二战期间,棕树蛇随一艘军用货船落户关岛,这种栖息在树上的爬行动物专门()鸟类,()鸟巢,()鸟蛋。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中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仅存的两种鸟类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减,随时有绝种的危险。一些生物学家在乘坐由关岛飞往夏威夷的飞机上曾先后6次看到棕树蛇的身影。他们警告说,夏威夷岛上没有任何可以扼制棕树蛇繁衍的天敌,一旦棕树蛇在夏威夷安家落户,该岛的鸟类将在劫难逃。1.请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动词。

2.如何理解“这里竟成了斑贝的‘天堂’”一句中的“竟”字,它起到了什么作用?

3.第一段中为什么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过程中,强调“不受同类食物竞争”和“不受天敌伤害”这两个条件呢?

篇6:佘映娜《生物入侵者》公开课教案

稔山二中 佘映娜

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

2、学习本文所使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3、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手段:多媒体、学生自由讨论发言,教师讲解总结

教学方法 :激趣法 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让学生看“生物入侵者在我身边”电视新闻,了解什么是入侵者进而提出什么是生物入侵者的概念。

(二)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正字音

(三)转入正文学习,主要通过以下问题的解决来完成教学重点。(问题由实物投影展出)

形式:学生自由讨论找出问题答案,教师加以总结归纳。

问题一:什么是“生物入侵者”?

答案:课文第一段。

问题二:本文向我们还介绍了哪些内容?

答案:本文还讲了生物入侵者带来的巨大危害,造成生物入侵增 多的原因和途径、生物学和生态学界对“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态度以及目前世界各国对“生物入侵”所采取的相应措施。

(四)了解课文内容后,进而探究本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明确:

1、使用了逻辑顺序

作用: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使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2、说明方法: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

(五)教师总结全文

明确:这是一篇关于生态问题的说明文。它向我们说明了什么是生物入侵者以及生物入侵带来的巨大危害,促使我们对这一特殊生态现象的高度警觉。我们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获得一定的生态知识,还能提高我们的环保意识以及培养我们对社会的责任感。

(六)板书设计

《生物入侵者》

引出话题:介绍什么是生物入侵者。

第一段

摆出现象:生物入侵者与非生物入侵者的介绍。第2-4段

逻 探究原因:新鲜水果、蔬菜贸易,跨国宠物贸易。第5段

揭示态度:两种不同态度(截然相反)。

第6—7段

采取措施:通过议案、成立部门。

第8段 序

(七)布置作业

篇7:第19课生物入侵者

钱学森,1934年毕业于交通大学(现西安交大和上海交大前身)机械工程系。他是中国航天科技的重要开创者和主要奠基人之一,是航空领域的世界级权威、空气动力学学科的第三代擎旗人,是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是20世纪应用数学和应用力学领域的领袖人物,堪称20世纪应用科学领域最为杰出的科学家。他在上世纪40年代就已经成为和其恩师冯•卡门并驾齐驱的航空航天领域内最为杰出的代表人物,并以《工程控制论》的出版为标志在学术成就上实质性地超越了科学巨匠冯•卡门,成为20世纪众多学科领域的科学群星中,极少数的巨星之一。钱学森也是为新中国的成长作出无可估量的贡献的老一辈科学家中,影响最大、功勋最为卓著的杰出代表人物,是新中国留学归国人员中最具代表性的建设者,是新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人民科学家,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火箭之王”“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中国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在这卓越功勋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钱学森那颗爱国报国的赤子之心。

艰难的归国之路

“我一直相信,我一定能够回到祖国的,今天,我终于回来了!”这是中国著名科学家和火箭专家钱学森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于1955年9月17日踏上回国航程后说的一句话。但他的归国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

在得知钱学森准备回国的消息后,美国方面采取种种手段阻挠。美国海军部长恶狠狠地说:“他知道所有美国导弹工程的核心机密,一个钱学森抵得上5个海军陆战师,我宁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能放他回红色中国去!”  从此,美国对他的政治迫害接踵而至。移民局抄了他的家,在特米那岛上将他拘留14天,直到收到加州理工学院送去的1.5万美金巨额保释金后才释放了他。

然而,这并不能阻止钱学森归国——“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在国内科技同行及党中央的帮助下,归心似箭的钱学森终于踏上了回国之路。

浓浓的爱国深情

上一篇:游水上乐园的优秀作文下一篇:第一次拓展训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