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敬佩的老师优秀作文

2024-07-19

关于敬佩的老师优秀作文(精选18篇)

篇1:关于敬佩的老师优秀作文

人们常说:父爱如山,母爱如水。那么,师爱又是什么呢?我敢说:师爱是阳光;师爱是雨露;师爱是草芳,师爱是花香!

就说我们班主任兰老师吧,就像一缕抚爱的阳光,哺育我们在快乐中成长,宛如几滴晶莹的露珠,滋润我们葱茏茁壮。一头乌黑飘逸的秀发显得兰老师特别洋洒青春,活力四射。高高的鼻梁和两个像花朵一样的小酒窝,在她的脸上分布得错落有致。尤其那双清澈的大眼睛,镶嵌在额头下,更是她原本就很漂亮的五官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我的心目中,兰老师就是我崇拜敬仰的女神!

兰老师不仅人长得漂亮,她讲的课更“漂亮”,兰老师讲的每节课都能深深吸引我们。她要是讲起动物来,简直是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让她描述的小狗狗,仿佛就憨态可掬地站在我们面前摇头摆尾呢。某个人物要是在兰老师的嘴里说出来,好像这个人就站在你身边了,还轻轻抚摸你呢,生动而逼真。一处风景在兰老师的描述下,你会身临其境,宛如大自然的画卷此时此刻尽收眼底。

兰老师不仅课讲得“漂亮”,她的心灵更美丽。兰老师在教我们知识的同时,在生活以及行为习惯方面更像妈妈一样地关心我们,细腻无痕。可以说,我们班里的学生都不同程度地接受过老师的“恩典”。就拿我来说吧,我是一个不愿意表现的小女孩儿,课堂上很少举手回答问题,其实这是一个不好的习惯,但一直没有改过来。兰老师课间便找我谈心,也为我找到了症结所在胆小。在兰老师的耐心辅导和鼓励下,我终于改掉了这个坏毛病,现在我还是我们班爱发言的积极分子呢!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的《无题》说出了我的心里话,兰老师的感人故事三天三夜也讲不完。老师,您就是我学习中的蜡烛,您就是我航海中的船帆,您就是我求知中的字典。我爱您,兰老师!

篇2:关于敬佩的老师优秀作文

记得您给我们上第一节语文课时,一句“同学们好!”和那90度的鞠躬,让我们感受到了您的温暖和谦恭。我们回的那句“老师好!”也饱含我们对您的尊敬和好感。上课时,您就像一个无形的磁铁把同学们的注意力吸引过去:您声音抑扬顿挫、讲解深入浅出,让我们对语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觉得每节语文时间都过得好快啊!

古人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等诗句来比喻老师的无私奉献。曾经幼小的我并不能理解这两句诗的含义。但是从您身上,我看到了老师的辛勤付出,也渐渐明白了在我们成长的背后老师默默无闻地做出了多少努力。

记得有一天下午,同学们都已经放学回家了,喧闹的校园安静了下来。都快走到家门的我突然想起放学时老师发的小卷被我落在桌洞里,于是我又折回学校去取试卷。

快到教室门口的时候,我看到教室还开着门,灯也亮着。“难道是值日生忘了关灯锁门了?还是有人私闯我们教室?”我心里嘀咕着,走到教室门口一看,原来是您杨老师!您正在把我们当天学的《古诗两首》工工整整地写在黑板上,旁边还注释了意思。我知道,您是为了让我们明天一早到校就能看到,方便我们记忆和复习。看着渐渐暗下去的天色,我想:“杨老师的孩子会不会也在迫不及待地等着妈妈回家,想要跟妈妈叽叽喳喳地说说一天的经历呢?”妈妈牵着我的手往家走,而我的脑海里久久萦绕着杨老师端端正正往黑板上写字的背影

篇3:关于敬佩的老师优秀作文

“我非常荣幸一生里面能够有机会跟我的导师夏昌世教授学建筑。”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何镜堂教授说。

何镜堂院士是夏昌世先生亲自指导的唯一毕业的研究生。

“夏先生这个人是很潇洒的,很有风度的。”龙可汉先生告诉我们。

龙可汉先生是龙庆忠先生之子。龙庆忠一家当年与夏昌世先生一家是邻居。99岁高龄的龙庆忠夫人曾育秀女士说,“我们两家是在重庆认识的。那时候抗日……后来到了广州,住在东门(广州大东门)那边,现在好像是实验中学。以前可能是比较有钱的人住的地方,条件比较好的,我们一个家可以住一房一厅。不过陈伯齐老师条件就稍微好一点,他是系主任……夏昌世老师是教授比我们困难一点,只有一间房子。他有两个孩子,还养了几只猫。他喜欢这些动物什么的。两个孩子一个叫夏华德,一个叫夏德华”(图1)。

(中为女夏德华,右为子夏华德,前为媳薛希伦,后为侄夏良汉)

曾育秀女士,我们这些晚辈们都喊她龙奶奶。龙奶奶和她的儿子龙可汉先生,是我们最开始探访到的夏昌世那个时代的人。(图2)“夏昌世的太太是个德国人,又没有工作,一天到晚就呆在家里照顾孩子。那时候龙老的工资有七八十块钱,比夏老师多一些,所以我们的条件就好一些。他们就很艰难。”龙奶奶接着说。

“那,你们会经常来往么?”

“我们,很少的,很少说话的。”

龙可汉先生那时候很年轻,目睹了时代的跌宕,话音铿锵:“我知道的夏昌世先生,他很潇洒的,穿个花褂子,就是这样很潇洒,可是就因为这个事情,我老爸都斗(批评)他,斗他的作风问题。现在看就没什么了。”

夏昌世很潇洒,大家都这么说。

何镜堂院士这样形容他的老师:“他带着一个黑边眼镜,拿着一个拐棍,一个烟斗,很傲气那个样子”(图3)。

刘管平先生说,“他这个老师呢,性格有时候有点滑稽(诙谐),不太拘束一些边幅的。穿衣服像外国人一样,穿个花格子(衣服),那个时候在我们这里都是蓝衣服的。”

刘老师今年75岁了,鹤发童颜。回忆起大学的时光,他眼睛里闪出些许自豪的神色,“我当学生的时候,是华南工学院第一批的老教授教我们的,应该说是非常幸运的。我的老师,有留德的、留美的、留日的。我应该算是五年制建筑学的第一届毕业生了”(图4)。

“如果你这个渲染图渲染的不好,他也不跟你说应该怎么渲,他就跟你说一个评语:这个像什么人的底裤颜色。哈,甚至可以贬斥到这种地步。”刘管平先生说,“以前他给研究生上课,也很少在教室里。以前在五山有个茶楼,他就在那里说说……”

魏彦钧老师也回忆说:“如果立面画得很笨,夏老师就会说你‘你这么蠢的,这个做的这么蠢’……画泥土填充,有的学生画得很长(突出边界),他就会说你‘你画的这么长,好像女仔长胡须’,他讲话就是很风趣的,用广州话。有时候我们做设计的时候,他高兴的话,会说‘魏彦钧我教你一手啦,你中间那里千祈不要摆柱,就一定要空的,要不然空间鬼那么难看’,从来不会说你这个不行那个不行。”

魏老师是1955届建筑学院的毕业生,后留校任教。他的丈夫也是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的教授,陆元鼎先生(图5)。

陆先生曾跟随夏先生工作过一段时间。谈到夏先生教学的时候,他说:“过去上课很认真的……但是和现在不一样。现在必须准时上课的,过去,你给我设计课,我给你教完就行了。夏昌世平时是晚上工作,早上一般睡到八九点。他那时住在广州(城内),搭校车进来起码要一个小时,解放前车子是烧木炭的。但是他来了以之后,中午也是跟你一起,他也没有中午的休息,你中午在这里,他也陪着你。就是说他不是在规定的时间来,但是他总是很负责的跟学生讲。你去问他的时候,你认认真真问他,他是一定答复你,而且是很详细的。”

夏昌世、陈伯齐、龙庆忠被认为是华南建筑教育体系的奠基人。夏先生曾与陈伯齐、谭天宋、杜汝俭一起,开办过联合建筑师事务所。后来陈伯齐先生专注于建筑系的管理,龙庆忠先生专注于历史研究,夏昌世先生就做了很多建筑设计实践。他经常把学生们带去建筑工地,也提携过一些年轻的老师。胡荣聪先生当时是夏先生重要的助手之一。他说:“夏昌世先生对事物很看得开,做人很潇洒,所以很多年轻老师愿意跟他做的。他对年轻老师很放手的,放手给年轻老师搞,晚上就把图纸收回去,修正、改,第二天交给你再修正。放手,又不放任。三、四号楼就是我和李恩山老师跟他一起这样搞出来的。他来指导的时候:‘嘿,教你两手啦。’他真是很诙谐的。”说到这里,胡老师笑起来,很开心地笑起来了(图6)。

何院士也说:“你跟他融在一起的话,根本没有分界线的。跟他出差,他非常融洽的跟我们(相处)。有一段时期宾馆太贵了,我们就住一个房间里面,他说:‘你就旁边架个床就行’,我们去南京时就这样住的。”

夏昌世带着他的同事、学生们,在中国的南方,留下了很多精彩的建筑作品。

“夏先生是一个功力很好的建筑师”。蔡德道先生说(图7)。

蔡先生1947年毕业于原中山大学建筑系,夏昌世是他的老师。他说,“夏昌世很注意建筑之根本在哪里,都是一笔一笔这么画出来,不是画个效果图那种。夏先生给我一个印象,他是个教授,但他会自己画施工图的。他做了个女生宿舍,设计是夏昌世,绘图叫夏日长。没有(夏日长)这个人,这个就是夏昌世。我还问过他,什么叫夏日长,他说:‘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这个就是夏先生到了广州以后,第一个建筑作品。现在已经拆了。”

夏昌世是一个自己画施工图的教授,很多人都提起过。何镜堂院士认为,“夏先生他的设计方法跟人家不一样。他特别强调最终这个事情能不能做好,必须要亲自动手把它做到底,所以他非常强调实践,亲自画施工图。我念研究生的过程里看他亲自画图的,他坐在旁边教我怎么画图,怎么(画)施工图,怎么完善一个作品。”

胡荣聪先生也说:“他的施工图画得很靓的,能够自己去动手。那时很多那些年纪大的老师都不动手了。人也灵活,手法也比较灵活,他的(业务)主要是这方面比较突出。”

陆元鼎先生认为,“业务中间,夏先生是最好的。他有天才,有天赋。他很敏感,对做设计,他给你一改图,譬如一条直线,他告诉你怎么样是中间对中一分为二。他的眼睛一看,给你打一点,你去量一量,就在中间,他的业务眼睛是很敏锐的。他们那些学生,对夏先生是很崇拜的。所以夏先生跟他们交流,他们都会受到影响。”

刘管平先生就是那时夏先生的学生。我们问他如何评价夏昌世先生的作品,一直侃侃而谈的刘老师突然沉默了下来。想了一会儿,他端起一杯茶,一饮而尽。

“夏先生的作品我都很喜欢,尽管夏先生不一定喜欢我。”

沉默了一会儿,刘老师爽朗的笑了起来,“那个时候我们就觉得,老师,就是老师,给我的印象就是高不可攀。……夏老师比较典型的一些作品,一个是中山医学院门诊部,一个是华南理工大学的二号楼、十四号楼、三号楼,还有鼎湖山教工疗养院。”

陆元鼎先生曾目睹鼎湖山疗养院的设计和建造过程。他说,“1956年在鼎湖山做教工疗养院,每一栋房子楼层不高,最多五层。他按照地形,前面高的两层跟那边又接起来了,低的两层跟这边接起来了。”何镜堂院士也描述这座建筑说,“你看这很迫近自然,一点夸张都没有。用地方材料,解决一种高低错落,依山造势,做成一个建筑。这种风格现在我们很多建筑,比如我们搞重庆的建筑,搞一些山区的建筑,都沿用他这种手法,做得非常好也非常成功。”

鼎湖山教工疗养院是当年颇得好评的一座建筑。不仅仅因为其优异的设计,还因为其低廉的造价。蔡德道先生曾提到,鼎湖山的这所疗养院,单方造价才四十来块钱,“夏先生可以这样,低投入,高产出。没有资格用过大理石,更没有见过铝合金,但是,贫物质,高精神。这个鼎湖山,基本上是对自然的一种尊重,没有‘人定胜天’。”

“但是,又很人本主义的。”蔡先生话锋一转,“你看他中山医科大学的工字楼,全部的经济指标,完全符合中央卫生部的规定。以前的医院很重视病人的流线,”他拿出一张纸,画了一幅中间是候诊厅,两边是诊室的平面,“以前的医院设计都是这样的,两边候诊。夏先生就坚持强调,候诊必须有直接的通风采光。所以这里就用了‘单侧候诊’的方式。现在来看,尤其是非典以后,传染科都不允许用空调了,夏先生还是很正确的。”

夏昌世设计的中山医科大学建筑群,广泛的运用了遮阳板,达到控制光线、增强通风的效果,同时也赋予了广州的现代建筑的地域性格。陆元鼎教授说,“(中山医科大学建筑的)这个遮阳板,就是用混凝土做的,门诊部那些,现在都盖大楼了,都拆了。看看老的图纸,他是怎么处理的:一看上去,南方的。”

“原来的这个医学院的房子呢,都是比较老式的,传统的,红砖的那种又带有点西洋味的(建筑)。但是呢,他搞的设计,是非常简洁的,外廊,柱子,一般不是肥梁胖柱,很轻巧的,设计的那些窗,一看起来明朗得很。比较轻盈,比较的洒脱,这种。一看上去,岭南的。”刘管平老师也这样说。

“当年夏先生他是把现代建筑的这个理念和当时我们中国的国情,和特别注意建筑跟气候跟环境跟文化的结合,他不受苏联啊也不受什么完全资本主义那一套影响,也不受当时苏联那个民族形式的影响。他就追求一种建筑的本质,这种本质是,所谓地域性,建筑的地域性包括地域文化、地域气候、环境。比如说中山医学院就是最大的一个特点,他把岭南气候的环境研究得很透。我们岭南地区是太阳高度角很高,很热很潮,所以他的建筑呢特别注意遮阳隔热通风防潮,他就把这几个东西做到家了,然后就用这一地方的材料,最实在的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中山医学院,他搞的遮阳板非常成功,遮阳的这个体系,人家都说夏氏遮阳,就是这样来的。”何镜堂院士总结道。

“这种(岭南建筑的)风格,不论它是医院还是疗养院,特别是医院,甚至是我们教学楼,三号楼还是十四号(楼),都是非常简洁的那种,甚至是带有一点现代主义那种味道了。”刘管平先生并不认为夏先生的作品是现代主义的,他认为“现代主义应该更简洁一些”,而夏先生的作品带有不同于国际化的现代主义建筑的味道:“……甚至是图书馆,老的图书馆,我们华工,这个也是他设计的,现在外面改了一下,(原来)一看起来,有那种(岭南的)感觉的。”

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旧馆,原来是中山大学图书馆,设计并建造于1951年,是夏昌世先生早期的代表作,后来扩建,一部分正立面被挡住了。谈起这座图书馆,陆元鼎先生不无惋惜,“我们学校有一个最好的一个夏先生最早期的(作品),就是我们图书馆。图书馆的南立面,最漂亮的南立面。没了,很可惜。”

他接着谈起华南理工大学校园里夏先生其他的一些作品:“当时我们学校盖二号楼,现在办公楼,办公楼是夏昌世老师盖的,当时他们也要盖大屋顶。后来夏昌世呢,盖小屋顶,不盖大屋顶。就是说,按照功能为主,因为他们几个老师来说,留学德日,包括(留)法,还是以功能为主。比如现在(的)这个二号楼,他设计的时候,首先,夏昌世夏老师根据地形搞:所以一边高一边就低下去,根据地形。另外坚决保护前面六颗树。1)前面六棵大树。当时是这样,有的人希望就把它前面盖高一点,后来夏先生说不要,这六棵树,你种这些树是很难的,所以这些树,一点都没动。树的后面,一边高一边低的。另外它也没有大屋顶,在两边有三层到四层平台,这平台的女儿墙做点花纹,在两个窗间,窗跟窗之间,搞一个孖菱,搞这一个符号。那么重点斗栱有没有?有,就在进门的入口,开一个小的进门的平台,这个平台的上面有点斗栱,象征性的,你看还是中国的,但是呢,它不是大屋顶,还是以功能为主,又解决了当时的这个时代的方向,又能够把他的意图(实现)结合功能”。

陆先生想了想,“在文化公园,过去叫展览会,里面有一个水产馆,也是夏昌世老师盖的。平面像条鱼,一个圆的,后面出来一个尾巴,立面像条船,功能很好。”

“夏先生他不拘一格,他没有说我这个建筑必须用什么形式。他是非常灵活的。”说到水产馆,何镜堂院士这样评价。

“夏先生思想比较灵活,加上有调查研究,他就把中国园林的那种灵活多变的那种,讲究意念、意境的表现,和德国现代建筑那种比较理性的,那种简洁的,那种实用的,完全结合在一起。”回忆起与他的老师一同出去调研,何镜堂院士说,“后来他带我去参观,带我去调查,特别是我们60年代的时候,我跟他一起调查,粤中园林,所谓广东四大名园,我跟他一个个去调查。他把园林,就是气候跟园林结合,显得浪漫,他是用熟了。就是把功能的问题解决之后呢,追求建筑那种跟气候环境结合的,形成一种岭南风。”

说到岭南派建筑风格,吴庆洲先生认为,“我们岭南派的建筑呢,它不但是热爱中国的传统,另一方面,它也不会特别保守,是很开放的,是属于海洋文化的,包括西方的一些好的东西,比如说,西方那个现代建筑运动,比较早就对我们有影响。就使我们岭南派建筑,既有中,又有西,中西合璧”(图8)。

刘管平先生说,岭南风格的建筑是“古今中外,皆为我用,我认为能解决我的问题的,就是那种体现的形式,就是岭南风格。这种务实、革新、兼容、随意——岭南人。”刘管平老师挥动着的手,轻轻的握了起来,拇指向上。

夏昌世先生在文革当中受到冲击。何镜堂院士回忆说,“我就觉得如果从才能、从经历、从知识面、从他对建筑的理解以及设计的方法,他应该是一流的了。本来是个很好的发挥机会,可惜生不逢时,碰到我们国家正好是文化大革命啊,什么这个运动那个运动的。因为他的思想好活跃,加上他家人是外国人,很容易每次运动他就成为‘运动健将’,每次他都知道‘肯定是我的了’。后来尤其是‘洋务运动’,我们反洋气,他就开我们玩笑说:‘不用了,把我爱人拿去展览就行了’。”

陆元鼎先生说,“生活上,夏先生就比较散漫一点、自由一点。也不能说散漫,他就是不拘小节。可能是讲话不大注意,经常冒出一些言论,跟我们整个(氛围)不大合拍,所以每次运动里都会受到批判,批判了就算了,他也不在乎。”

“所以他对人呐,他经常讲,用广州话(来讲)——化点,即说明他对于事物比较潇洒,比较看得开的。在解放后很多运动他都受冲击,但是他就都比较看得开,不当回事。”胡荣聪先生说这些话的时候,显得很平静。

回忆起夏昌世受批斗的场景,龙可汉先生微微有些激动:“以前我们不敢恭维他,现在可以讲风度、讲设计,以前不是讲这些的。他为什么挨斗呢?在现在的湖滨路,操场上,开五万人的批斗大会,批斗夏昌世。批完就抓起来了。”

从1966年开始,夏昌世先生被囚禁起来。直到1972年7月,他一家取道香港,移居联邦德国的弗莱堡市。

夏昌世先生从来都没有放弃过回国的努力。文革结束后,他也回来过几次,参加过一些工程的设计。但他最终还是返回了德国。1996年,病逝他乡。

“夏老70年代出国以后,看问题方面比较有点看破了那种感觉,有点这种味道。”莫京说。莫京是莫伯治先生的儿子,莫伯治曾是夏昌世先生的助手和合作伙伴。“后来回来,华侨医院请他回来的时候,跟他谈起来,更多的还是他自己说,很多东西赶不上了”(图9)。

“他笑对人生,从他笑对的过程中,从没有就此对我们的祖国——中国(有什么意见),他非常热爱自己的祖国。”何镜堂院士非常肯定的告诉我们。

刘管平先生说,“我总觉得夏老师的这种作品是很有本土味,很可以提他的一些倡议,这样时代底下产生的这种由来、这种精神,把它发扬到未来。”

“他作为一个根,一直影响着华南理工大学,承传到现在。一旦到了我们这个年代,有这么一个机会,我们把他的东西传过来发展到今天,所以是这条根连过来的。我们到今天应该很好的怀念夏先生。他的创作思想、设计思想、他的文化根基、他的对学建筑的理念和实践相结合的办法,以及建筑师应该具有怎么样的素养。我们这一代人,包括比我们年纪大点的,包括比我们年轻的,都怀念夏先生。”何镜堂院士最后说。

摘要:在筹办《在阳光下——岭南建筑师夏昌世回顾展》的过程中,对曾育秀女士、蔡德道先生、胡荣聪先生、陆元鼎先生、魏彦钧先生、刘管平先生、何镜堂先生、吴庆洲先生、龙可汉先生、莫京先生的访谈录,许多信息弥足珍贵。

关键词:夏昌世,访谈

注释

篇4:我敬佩的老师

语文课上,付老师就像一本百科全书。翻开语文书,他像一位解说员引导着我们走进了浙江的双龙洞,由外洞到内洞,再乘船出洞,老师讲得有声有色;随后又兴致勃勃地带领我们游览了七月天山的壮丽景观;更为神奇的是,我们穿越时空到了十七世纪意大利的比萨城,让我们仿佛亲眼目睹了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的那次试验……(瞧,这位老师真像是导游,通晓世界各地的名胜古迹,怪不得像本百科全书!)

每到作文课时,付老师就像一本作文大全。(和前一小节相同,这句话既是一个贴切的比喻,又是这一小节的中心句。)他的脑袋里装着许多鲜活的作文材料,真是要啥有啥。他不但能够绘声绘色地给我们讲解写作的技巧与方法,而且还能出口成章。付老师批改作文更是认真仔细,有时我自认为写得不错的作文,却让老师给改得面目全非,连一个错别字都不放过,甚至连一个用错的标点符号都给修改了,一点儿也不亚于叶圣陶老先生当年为肖复兴批改作文。就是因为他的认真,我已经有好几篇文章在报刊上发表了。(描写人物特点时,像小作者这样用自己亲身的事例描写内心的体会,既真实又感人。“连一个错别字都……,连一个标点符号都……”充分说明了付老师批改作业有多认真负责。)

在班会课上,付老师更像一本思想品德书。记得在一次以“感恩”为主题的班会课上,老师教育我们,做人要有一颗感恩的心,要学会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世界上所有值得感恩的人。现在,我已从这本思想品德书中悟出了很多道理,知道了怎样做人,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知道了什么是美,什么是丑……

百科书、作文书、思想品德书都不足以形容我们的付老师,我从心底敬佩他。

指导老师 付文胜

[老师的话]

篇5:敬佩的老师作文

我的脑海里有许多使我敬佩的人,可如果你问我,你最敬佩的人认识谁?我一定会毫不犹豫的说,当然是我们的班主任刘老师啦!我特别敬佩她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精神。记得有一次,上语文课,李沐阳一直在说我坏话。刘老师发现了,让我们站起来,我赶忙解释道:“李沐阳一直在说我坏话,而且很下流。”刘老师听了,向李沐阳走来,愤怒的打了他四个耳光。当时,全班同学都惊呆了。

这时我才体会到,刘老师在同学们犯错误的时候,向严厉的父亲,毫不留情的批评;在同学进步的时候,让我们不要骄傲,继续努力;在对待成绩差的同学面前,向慈母一样关怀鼓励。还有一次,刘老师生病了,但还是坚持来上课,给我们细心讲课文。那天我们纪律不太好,她批评我们,给我们讲道理,我们这才知道刘老师生病了。当时我心里有点酸楚,觉得自己太不懂事。

虽然这都是小事,可她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也教育了我,使我懂得了应该做一个尽职尽责,有爱心,宽宏大量的人。啊!我为有这样的老师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篇6:描写敬佩老师的作文

我们班的徐老师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师,每次上徐老师的课,同学们都绷紧每一根神经,小心谨慎。因为徐老师有一双令人生畏的眼睛。

记得我刚转到这个学校不久,人生地不熟的,胆子也很小。碰见徐老师,眼睛总是不敢与她对视。有一次上课,徐老师提了一个问题,同学们都争先恐后的举手发言,我也情不自禁的举起手来但心里却不住地想:千万不要请我呀!哪知怕什么来什么,徐老师偏偏请了我,我站起来,一紧张,回答得语无伦次的我偷偷瞥了一眼徐老师,徐老师的眼里并没有责备的意思令我慌乱的心平静下来,我默默的说;徐老师,谢谢你!

徐老师的眼睛,是蕴含知识的眼睛。他那闪烁着智慧光芒的眼睛就像夜里闪烁的星星,将我引向了一个广阔奇幻的世界……老师,我感激你更崇拜你!

篇7:最敬佩的老师作文

陈老师面目清秀,那慈祥的脸,有着弯弯的眉毛下有着一对炯炯有神的眼睛,一个鼻子下有一张出口成章的嘴吧。

今天,学校要预防疾病,陈老师就叫我和吴凡去端汤药,我们高兴的答应了,来到后操场用盆子端了一大盆汤药。我们刚走到前操场就是被一个小朋友挤了一下,吴凡的手烫到了,一不小心丢了盆子,烫到了我的脚我也丢了盆子,我们兴高采烈的去,伤心了回来。回到教室陈老师问我们怎么了,我们说,汤药撒了,陈老师二话没说拉着我和吴凡就走了,来到医务室,陈老师这时发话了,但只是轻微的说:“以后小心点“。我们都不好意思的说:“谢谢陈老师原谅了我们。”陈老师说:“回教室去吧”

从这次端汤药事情中我深深体会到老师对学生的爱,和学生对老师的爱。

★ 我敬佩老师300字作文

★ 我最敬佩的老师作文

★ 我最敬佩的人作文300字

★ 我敬佩的老师的作文300字

★ 小学生我最敬佩的老师作文

★ 我最敬佩的一位老师六年级作文

★ 我最敬佩的老师作文450字

★ 我最敬佩的人600字老师作文

★ 我最敬佩的老师500字作文

篇8:关于敬佩的老师优秀作文

一、为何要养成对教育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对教育者也是一样。所谓教育者的兴趣或教育兴趣, 即指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教师对教育事业、教学工作、学生和所教学科发出内心的喜欢和热爱。广而言之, 它还包括教育者执着的追求、广泛的兴趣爱好和快乐向上的人格。从教育心理学上讲, 这种兴趣是他们热切专心于教育或积极探究教学而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积极态度和心理倾向, 它表明教育者与教育事业毫无功利地完全融为一体, 是纯感情的, 既给教育者主动行为提供内在的动力, 又给人带来愉快或快乐的情绪体验。

首先, 教育兴趣是教师热爱教育、爱护学生的一个支撑点。教育主要是心灵交融、情感碰撞的工作。爱是教师的灵魂,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要保持一颗热爱之心并始终如一, 则需多方努力, 而最重要的是要保持职业兴趣, 因为这个最低层面的热爱却是维持教育者主动行为的最强大而持续的动力。

其次, 教育兴趣是教师职业走向快乐幸福的重要基础。从教育伦理学上看, 追求幸福快乐是人生目的, 也是教育的目的和教师职业道德构建的出发点。兴趣与满足总可以带来快乐, 持久的职业兴趣和满足带来的必然是生命的充实和生活的幸福。

再次, 教育兴趣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因素。教育是师生心灵交融、情感碰撞的工作, 激情感染激情, 兴趣激发兴趣。教师有多喜欢学生, 学生便会有多喜欢教师;教师有多厌倦教, 学生便会有多厌倦学。教师的悲哀就是学生对你所教的学科没有兴趣, 教师最大的悲哀就是把一个对这门学科有兴趣的孩子弄得没兴趣。实践证明, 许多学生之所以对某一门学科感兴趣, 甚至因此走上了专业研究的道路, 许多情况下是受教师的感染、启发和鼓励而促成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也鲜明提出:“以教育为职业者, 必须具有淡泊名利的高尚志趣”, “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 并“要求教师具备广博的知识和广泛的兴趣”。此外, 最近一些调查报告披露的令人堪忧的教师幸福指数, 以及一些地方教师的“无兴趣病”和职业倦怠的倾向, 也表明当前强化教育兴趣问题和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教育是特别有乐趣的事业

从事教育特有趣味, 作为人师自得其乐, 乃以往圣人名家之人生经验和切身体会。在中国古代, 老子开创了乐业 (“乐其业”) 之先河, 孔子开创了乐学 (“好之”“乐之”) 先河, 孟子开创了乐教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三乐也”) 之先河。我们仿佛看到这些伟大的智者, 在对他的学生不厌不倦地循循善诱、指点迷津;又仿佛看见他们白发须髯, 看着弟子们茁壮成长、才人辈出而闭目颔首, 一脸的自得和满足。这何尝不是人间一种崇高而美好的境界呢?

梁启超在《敬业与乐业》《趣味教育与教育趣味》等文中将古代乐教观发扬光大, 从而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教育趣味”思想。他说:“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 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敬业即是责任心, 乐业即是趣味”, 是“我生平最受用的两句话”。“厌倦是人生第一件罪恶, 也是人生第一件苦痛”, “孔子屡屡说:‘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问他为什么能不厌不倦呢?只是领略得个中趣味, 当然不能自已”。“所以我们要选择趣味最真而最长的职业, 再没有别样比得上教育。”梁启超呼吁:“在教育界立身的人, 应该以教育为唯一的趣味。”

从事教育特有乐趣, 作为人师别有趣味, 也为教育事业和教师职业特性所决定。在各行各业中, 教育面对天真浪漫的青少年儿童及其变化多端的心理世界, 面对浩瀚无际和丰富多彩的知识海洋, 实为一种能给教育者带来尊严与欢乐的职业。教师职业对象是学生, 工具是科学知识, 在工作中既要不断传授知识、培养学生, 又要不断钻研知识和研究学生, 由此构成了教师职业的双重特性, 进而决定了教师专业具有双重兴趣。它要求教师不但对教育事业、培养学生充满兴趣或志趣, 并且对所教的学科也抱有浓厚的兴趣。这双重兴趣或许又分别包含着既密切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种兴趣:前者是对学生的兴趣和对教师职业的兴趣, 后者是对任教学科的兴趣和对任教学科教学的兴趣。

三、教育兴趣的素养及养成

教育者的兴趣素养有:1.对从事教育事业和教师职业充满兴趣或志趣;2.喜爱学生, 对培养学生和学生发展饶有兴味;3.痴迷任教学科, 对它有着浓厚的兴趣;4.具有比较广泛的兴趣和爱好;5.有钻研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的兴趣, 包括研究“兴趣教育”的兴趣;6.做快乐有趣的教育工作者。这些与现行教育学提出的教师一般素养并不矛盾, 不过是给教师职业素养添加更多的“燃料”和“调料”、赋予更多的动力和情感色彩而已。

既然兴趣是可以培养的, 那么教育的兴趣也可想方设法加以养成。比如, 教师要有责任心和爱心, 多与学生交流, 善于学习和借鉴, 体验内在成功感, 掌握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学校管理, 对教师个体的理解和尊重等等。胡适说过:“对教育兴趣的培养, 有许多方法, 教育影片是其中的一个。”梁启超认为, “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 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 趣味自然会发生”, 即深入其中, 专心致志, 刻苦努力, 不甘落后, 除去妄想, 一步一步奋斗, 并细心体会其中的变化、发展和妙味, 工作趣味自然生成。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是“提倡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做一些科学研究”, 他说:“如果你 (校长) 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 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 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需要指出的是, 由于兴趣的表现是多层次的, 影响兴趣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所以如何有效地让教师都具有教育的兴趣, 如同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及教师爱的情感的形成等问题一样, 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很难确定地说有些什么特殊的方法和灵丹妙药。对此, 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 需要专门做深入广泛的调查和研究, 应当系统把握、整体运用、综合调理, 而不能局限于一两种具体的养成方法之中, 不能为兴趣而兴趣, 更不能追求一时的表面的兴趣。

鉴于教育工作和教育兴趣的特殊重要性, 对教师兴趣素养的要求应当比对学生的更加严格。从学校教育管理上, 建议强化以下几个关键环节:一是加强师范生的兴趣教育特别是教育兴趣的培养, 正如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2010) 提出的:“师范学校的专门训练, 不限于教学的技能, 而尤其在于多年的教育文化氛围中涵濡浸渍, 使学生对教育实践的兴趣油然而生, 对于教育事业的敬仰日益坚定。”二是在选择录用教师的入口上一定要把好教育兴趣关, 即把好教师入口关, 促使优秀而有志于从教的人才当教师。三是对于在岗教师要注重教育兴趣的培养和培训工作。四是对确不喜欢教育工作和教师职业的劝其改行或换岗。五是创设良好的环境, 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引导教师的业余生活和爱好。要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 努力确保在岗教师都有教育的兴趣。

篇9:我最敬佩的老师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我已经是一名五年级的小学生了。回忆起快乐的小学时光,不少老师给我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其中四年级班主任张蓉老师是我最敬佩的老师。

张老师中等身材,圆圆的下巴上长有一颗黑痣,宛似一颗黑宝石,特别可爱。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戴着一副金边眼镜,很有学者风度。

这么多年来,张老师时刻关注着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对班上的淘气鬼更是付出了许多心血。记得有一天放学后,我返回教室取东西,惊奇地发现空荡荡的教室里还有两个身影,原来是张老师在给一位男同学补习功课。那耐心专注的神情,那殷殷教诲的话语,实在让人难以忘怀。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户,照射在老师身上,给尊敬的张老师镶上一道美丽的光环。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张老师的座右铭。她宁愿自己受苦受累,也不让我们的课程落下来。有一天,她感冒了,上课时突然就咳嗽起来,咳得面红耳赤,我们都慌了,赶忙给老师倒水、捶背。张老师喝了口水润了润嗓子,又继续给我们讲起课来,让我们听着心有不忍。在课间,张老师常常和我們一起谈心,一起游戏,一起欢声笑语,别人也许不敢相信,眼前的这位大朋友竟是孩子们的班主任。

张老师不但讲课生动有趣,管理班级也有一套。开学才一个多月,她在晨会、班队、语文课上,时时提起以前的学生、以前的班级。每当此时她都神采飞扬,一副自豪相,不用看都知道是“激将法”。可是,被她这么一激,同学们还真来了劲儿,大有一种为张老师增添光彩的英雄气概,至于以后的纪律嘛,那就更不用说了!

谢谢您,张老师!在您温情的怀抱里,我们就像沐浴在阳光下的禾苗一样,一天天茁壮成长。是您用汗水为我们浇灌干涸的心田,是您用智慧为我们打开知识的大门。张老师,我们永远敬重您!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郭村中心小学五(2)班

指导老师:严姝敏

篇10:最敬佩的老师作文

题记

当我第一次迈进学校,一位满面笑容的阿姨把我领进了知识的殿堂,这位阿姨是我六年来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她就是郑老师。她那和蔼亲切的笑容我至今难忘。

郑老师从一年级开始,就一直教我们语文,我们也特别喜欢上她的课。她上课时不是很严厉,也不象有的老师那样把四十分钟塞得满满的,而是抓住每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来讲。回答问题时,不用太拘束,只要自己认为是正确的,就可以大胆讲出来,并且保留我们自己想象的空间。如果遇到不懂的问题,她就让我们在课堂上讨论,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气氛十分活跃。有时候,为了一个字怎么写,一个词怎么用,我们也会争得面红耳赤。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她的精心指导下,我们渐渐学会了怎样预习课文,怎样作课堂笔记,怎样阅读理解文章。

郑老师不仅是我们学习上的良师,更是我们生活上的益友。她关心、呵护每一位同学:谁家有困难,她就会发动全班同学伸出援助之手;谁生了重病,她会抽时间亲自登门探望;同学之间发生纠纷,她会想办法加以排解。她还经常带领我们参加各种有益的课外活动。

作为老师,时时鼓励学生是不可免的。记得那一次,学校举行团体跳绳比赛:两个人甩绳,其他人跳。各个班级都在加紧训练,我们也不例外。郑老师带着我们到阴凉的地方训练。由于这是团体比赛,虽班中有几员猛将,但团体意识却不够。训练时,我们一次有一次地失败了,也渐渐没有信心了。郑老师连忙鼓励我们:别灰心,我们慢慢来,一定能行的。其实我们知道,她比谁都心急,下午就要比赛了。于是我们咬了咬牙,又努力地训练起来。紧张得训练伴随着她的阵阵鼓励下午比赛时,我们满怀信心上了赛场,郑老师在旁边不断得喊:加油!加油!声音比谁都响亮。当评委宣布我们得了第一名后,她高兴地手舞足蹈,把我们又抱又搂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六年小学生活像箭一般地过去了。我们也从一个什么也不知道的小豆豆,变成了一个有知识、有理想、有道德的少年。在毕业晚会的赠言上,她告诉我们以后要好好学习,争取早日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还有别忘了她这个启蒙老师她的声音哽咽了,听着老师的肺腑之言,想到我们曾走过的难忘岁月,同学们早以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我的眼泪也不什么时候落了下来。

篇11:最敬佩的老师作文

占老师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鼻梁上架着一副棕色边框眼镜,显出一派学者风范。鼻子下面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巴,一头披肩长发,漂亮极了。

我敬佩她是因为占老师是一位尽职的老师。有一次,我棒着语文作业去了占老师的办公室,想向老师报告我这组的作业情况。可当我走到她座位上时,我看见,占老师正趴在办公桌上熟睡,边上堆着一大叠教材。我想:她应该是为了能顺利地给我们上好课,才这么辛苦吧。顿时,我感受到了老师对我们的爱。

我敬佩她是因为占老师是一位喜欢帮助人的老师。在一次炎热的夏天,我和同学们在操场上疯跑,不一会儿,我有些跑不动了,于是便马上停了下来。后面的同学“刹不了车”,就挤了上来,我一下子摔倒在地,还流出了鼻血,占老师一眼就看到了,还没等学生赶到,她就到了现场。老师连忙将我扶到班,用面巾纸帮我止住血,然后小心翼翼清洗我腿上的伤口。她不跑到医务室拿来药水涂在了我腿上,边涂,还边吹着我的伤口。这时, 我的眼睛模糊了,我被老师对我的爱感动了。

我敬佩她,因为占老师是一位细心的老师。在我们的作业本上,一个标点符号,一个笔画,都逃不过她的眼睛。有时,某个同学不会订正题目,她就会耐心地为他讲解,就是讲一千遍,占老师也不会厌倦。

篇12:最敬佩的老师优秀作文

每天早上,当同学们还在陆继续到教室时,刘老师已经到教室了。她一来到教室,就组织我们早到的同学进行晨读;中午,人们在品尝丰盛的午餐时,刘老师还坐在办公桌前,给个别同学导、谈心;深夜,人们都已经进入梦乡,刘老师还在灯下认真地备课、批改作业。

刘老师对工作极端负责,做事向来很认真。她不仅严格要求自己,对我们的要求也十分严格。记得有一天晚上,我为了早点完成家作好去看电视,便把字写得东倒西歪的。第二天的课间操过后作业本发下来,我的本子上写着“希望你认认真写字!”我拿着本子,看着老师的批语,心想:还好,老师没有当面批评我。正当我得意忘形的时候,刘老师走到我面前,说:“放学后你到我办公室来一下。”放学后,我怀着不安的心情走进办公室,刘老师表情严肃地说:“你看你的字,写得东倒西歪的。如果叫你去修一幢高楼大厦,那你不也让楼房像你的字一样这边一倒那边一歪吗?那样的话会造成重大的失误,会让你遗憾终生的。写字也是一样,要写就要认真写。只有从小养成做事认真的习惯,将来才能成‘大器’啊!”我听了,脸刷地红了,我知道:老师虽然没有说几句话,但它的分量可不轻。从那以后,我写字就开始认真了,我的爸爸妈妈逢人就说:“我们家湘君写的字有很大的进步。”他们看着我一天天的进步,脸上都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篇13:关于敬佩的老师优秀作文

那么,教师怎样预防职业倦怠的发生呢?以下建议供老师们参考。

一、可以预想明天,但不可以“自找麻烦”

据统计,一般人的忧虑有40%是属于过去,有50%是属于未来,只有10%是属于现在,而92%的忧虑是从未发生过的,剩下的8%则是你可以轻易应付的。有一个医疗研究表明:因为免疫力的提升,大多数病人的疾病都可以不治而愈。同样的,大多数的烦恼都会在第二天早晨好很多。克服烦恼的秘诀是——提升能力,聚焦到最关键的、最核心的8%的烦恼上来,把这8%的烦恼解决了,压力就没了。

从上面的研究可以看出,教师生活和工作中的烦恼是自己找来的,这个就是所谓的“自找麻烦”。“没有远虑,必有近忧。”教师对明天的工作生活做些预知是应该和必要的,但不可以扩大它的忧虑面,乃至变成一种负担,如发现睡不好觉就怀疑得了抑郁症,发现胃疼就怀疑得了胃癌,发现校长批评教师的一种不当行为,就怀疑是批评自己等等。教师可以预想明天,但不可以“自找麻烦”

二、可以服从,但不可以盲从

很久以前,有一个年轻人,他总是感到自己的生活不尽如人意,于是他便经常去“算命”。一天,他听说山上寺庙里有一位禅师很有道行,他就急忙去向禅师请教:“大师,请您告诉我,这个世界上真的有命运之说吗?”“有的。”禅师轻声回答。“噢,那我是不是命中注定与幸福无缘呢?”禅师听罢此话,便示意这个年轻人伸出他的左手,大师的目光停留在年轻人的手掌之上,然后对他说:“请看,这条是爱情线,这条是事业线,另外一条就是生命线。”之后,禅师让年轻人把手紧紧握起来。继而问道:“年轻人,你说现在这几根线在哪里?”

年轻人迷惑地说:“当然是在我的手里啊!”

“那么你说幸福在哪里呢?”年轻人恍然大悟,原来幸福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

这个故事耐人寻味,其实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的导演,人的命运和幸福多数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诚然,教师每天的八小时工作是受受制于学校支配的,教师每天回到家里也要忙忙碌碌,但是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每个教师也是有一定的个人空间的,每天怎样去安排自己的工作学习,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自己还是有一定的自主权的,这也就意味着教师每天可以调整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三、可以努力追求,但不可强求

从预防教师职业倦怠发生的角度讲,教师还要处理好努力与强求的关系。因为你一方面事事努力追求,另一方面事事还要强求,那么一些麻烦和烦恼可能也会随之而来。所以作为教师努力追求,但不强求,高调做事,低调做人应该是一种智慧。努力,就是自强不息;努力,就是精益求精的精神。不强求就是遇事顺其自然,学会放弃,心态平和。

有的教师具有远大的教育理想、目标和饱满的工作热情,一旦工作停滞不前或压力加大,就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一个人的时间、精力和能力有限,不是人人都可以攀登珠穆朗玛峰的。这需要教师量力而行,对自己要求适度,不要求全责备,要适当评价自己的工作。顺境时,心态平和;逆境中,心态冷静。时时保持一颗平常心,对患有“职业倦怠”的教师是至关重要的。教师有时在工作生活中主动放弃一些东西反而是好事。你可以平凡,但不可以平庸。不一定非要去当什么模范和名师,也不一定非去追求多么伟大和高尚。在有限的教师生涯中,曾经努力过、奋斗过、体验过,曾经展示过自己的智慧和才华,曾经得到过学生的热爱和喜欢,其实就够了。

四、可以追求卓越,不可以追求完美

所谓完美,就是百分之百,金无足赤,其纯度小数点后面常见的是999,最多9999,永远达不到百分之百。世界上没有真正完美幸福的人生,也没有完美无缺的事物,更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即使是所谓的圣人也总有缺陷,甚至圣人比老百姓毛病还多。人无完人,事有不足,才符合实际,也才真实可信。水满则溢,月圆则缺,人总有一些不完美的地方,这个不完美,也许恰到好处。追求完美,不仅达不到,而且会被完美所累。事若求全何所乐?

教师可以追求卓越,但不可以追求完美。现实生活中遗憾的事情太多。比如,你希望能长成1米75的大个儿,可父母只给你1米60的小个儿;你希望能考上重点大学,但恰恰考上了一个很普通大学;你出门乘坐火车、飞机不希望晚点,但因某种原因却晚点了;你在家庭生活中不希望停水停电,但有时这样的事恰恰发生了……看来遗憾总是难免的,总要面对它。我们对人、对事、对自己常常过于苛求,而生活的目的在于发现美、创造美、享受美,而不该盯着不完美、不理想的事物苦苦折磨自己。所以教师用这样的心态来对待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就会减少很多困惑和烦恼。

五、可以以柔克刚,但不可固执己见

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教师为了在工作生活中减少受到伤害,学会弯曲,以柔克刚也是一种智慧。有这样一个案例,加拿大有一对小夫妻老吵架,想离婚,但一想,我们这么深的感情还老吵架,要是离婚再找了别人还不更吵?于是,两人就出去旅游挽救婚姻。一次,两人来到魁北克的一条南北向的山谷,他们惊奇地发现山谷的东坡长满了松树、女贞、桦树,西坡只有雪松,为什么东、西坡差别这么大呢?他们发现雪松枝条柔软,积雪多了枝条就压弯了,雪掉下去后就又复原了。别的树硬挺,最后树枝被雪压断了,树死了。两人明白了,压力太大的时候要学会弯曲。丈夫赶快向妻子检讨:“都是我不好,我做得不对。”妻子一听丈夫检讨了,马上说:“我做得也不够。”双方什么事也没了,和好如初。

“以柔克刚”是老子《道德经》中的一个重要观点。老子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说的意思是:天下再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柔弱了,而攻坚克强却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胜过水。弱胜过强,柔胜过刚,遍天下没有人不知道,但是没有人能实行。所以有道的圣人这样说:“承担全国的屈辱,才能成为国家的君主,承担全国的祸灾,才能成为天下的君王。”这对教师不无启发。

一组调查表明,一位小学教师在一天里与学生进行过1000多次人际交往。这里还仅仅是同学生接触,加上与同事、领导、家长,一个教师每天要和多少人交往和接触呢?有交往就难免有磕磕碰碰。在一些非重大和原则问题上,学会弯曲,善于运用“以柔克刚”,可能既会把事情办得更好,也会使自己减少一些烦恼和伤害。

六、可以一日不吃饭,但不可以一日不读书

书籍滋养心灵。读书是最好的美容师,书是最好的心灵体操,书籍是帮助我们战胜“职业倦怠”的良师益友。读书是预防和战胜职业倦怠的又一个有效的方法。“生下来就挨饿,上了初中就停课,笔者是被“文革”中荒废了初、高中学业的一代人,从农村乡间小路走出来,来到县城当老师。我没有令人羡慕的高学历,也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但是今天成长为辽宁省特级教师,本溪市科技拔尖人才,本溪市“普通教育学”、普通心理学”学科带头人,功勋教师,本溪市十大科技标兵,沈阳师范大学渤海大学兼职教授,至今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教育专著30多部。多次获国家、省级优秀教育科研成果奖,经常被邀请到全国各地去讲学。

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在《好读书》一文中也写道:“读书能识天地之大,能晓人生之难,有自知之明,有预料之先,不为苦而悲,不受宠而欢,寂寞时不寂寞,孤单时不孤单,所以绝权欲,弃浮华,潇洒达观,于嚣烦尘世而自尊自重自强自立不卑不畏不俗不谄。”面对如今物欲横流,人心浮躁的社会,贾先生这份达观淡定的境界确实值得我们学习。

七、可以孤独,但不可以寂寞

依我们过去的观念,基本是把孤独列为贬义。其实,殊不知孤独蕴含着许多伟大积极因素。复旦大学陈果教授是这样定义孤独的:什么是孤独?孤独是从人群中偷来的享受,她高傲、优美,完全是精神的自由。孤独,是要我们有独处的时间,做到“如我所是”,完全不需要装扮、做作,不需要戴着帽子抽根烟来装深沉。狂欢是一群人的寂寞,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孤独不求外物,反求诸己。

由此看来,孤独,是独立,有自己的思想世界;孤独是心灵的一份惬意的息居。真正做大事的人可能都是孤独的。

为什么?社会浮躁。现在教师也感到很累,除了教育教学工作,还要许多应酬。社交过于劳累,吃不完的饭局,说不完的假话,扯不完的皮,打不完的电话……很无奈。而当一个人孤独时心才能静下来。孤独时总让人思索,以真为美,能客观地反观自己,所以孤独者才可能成为一个有思想教师。现在社会各种诱惑太多了太大了,有些诱惑表面看似好事,实际是陷阱。

篇14:我最敬佩的老师

方老师教我们语文,但也关心我们的数学。记得一天傍晚,天阴沉沉的,像涂了铅似的。同学们都回家了,我却还坐在教室里为一道数学题冥思苦想。天越来越暗,我一会儿望望窗外快要下雨的天,一会儿看看本子上的题目,只是干着急,一点儿也没辙。忽然,方老师出现在我身边,他一边为我画草图,一边耐心讲解……我终于弄懂了,高兴地望着方老师笑。方老师见了,刮了一下我的鼻子,笑着说:“看你美的,快回家吧,天要下雨了。”谁知话音刚落,窗外下起了大雨。方老师连忙叫住我:“等一下!”不一会儿,他从办公室里拿来一件自行车雨衣递给我:“穿它回家吧!”“那您呢?”“今天早上我把家里的车衣带来了。这是我存放在办公室备用的,你快放心回家吧。”第二天,方老师感冒了,我知道,那是因为方老师根本没带车衣,他是冒雨回家的。

方老师不仅关心我,而且关心班上的每一位同学。去年,王平同学的爸妈离婚后,家里的条件更差了,靠做钟点工为生的妈妈要王平退学。新学期开学了,王平没有来报到。我和几个同学知道后,去看望王平。谁知,我们前脚刚进,方老师后脚也跟来了。他对王平的妈妈说:“王平是个好学生,不读书太可惜了。她的书杂费我已经缴了。这点钱您给她买点学习用品。明天来上学吧,同学们都等着她呢!”王平妈妈拿着方老师的100元钱,好久说不出话来。从此,王平每学期的书杂费方老师全包了。

你看,我们的方老师多好哇!我想,你也一定会敬佩他的!

文章先概括介绍,后举例具体介绍,用两件具体事例,通过突出语言描写,刻画了方老师真心实意关心学生的优秀品质。文章层次清楚,事与事之间过渡自然,衔接紧密,上下连贯,通篇没有华丽的词藻,写得很朴实。

篇15:我敬佩的老师优秀作文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我都已经六年级了。这是我小学的最后一年。教过我的老师也有很多,要说我最喜欢的老师,当数我的班主任王老师,王老师对学生特别关心,照顾得关怀备至。

记着三年级时,我因为贪玩,就想偷偷跑到楼下跳绳,在下楼梯时,因为跑得太急,一脚踩空,从楼梯上摔了下来,当时我眼前一黑,等我清醒过来的时候,已经在医院里了,有一块布盖在我的脸上,我感到伤口是麻木的。当耳边听到医生说我的伤口需要缝针时,我的心马上揪在一起,小脑瓜都吓懵了。因为“缝针”这两个字对我来说是那么可怕。让我的整个身体哆嗦了一下。这时有一双大手轻轻握住我的手,好温暖,耳边响起“曾佳,别害怕。要坚强,前些日子不刚学了一个革命家吗?想一想他……”这是王老师。我的恐惧涣然冰释。王老师手上的温暖传到的手,这股温暖传递我的身。我大胆地接受治疗,如果实在害怕,就想起王老师上课讲的内容。“害怕”这两字在我心中云消雾散了。

两年多来,王老师鼓励的话语、温暖的手直到现在我仍然记忆犹新。我是幸运的,因为在六年来有王老师的陪伴,在生活中嘘寒问暖。无论在生活和学习中,王老师你都是我最敬佩的好老师。

篇16:《我最敬佩的老师》作文

苇子峪中心小学 四年级二班 那珺博

教师之责任,带有几分灿烂,几分传奇;伴有几分崇高,几分厚重。

——题记

我敬佩水滴石穿的坚韧不拔,我敬佩傲雪寒梅的坚强不屈,我敬佩舍生取义的英雄豪杰„„然而,生活中许多平凡的人也值得我们敬佩。我最敬佩我的语文老师——杨秀梅老师。

杨秀梅老师是我们的班主任,五十岁左右,身材偏瘦,卷头发,看起来特别年轻!杨老师工作认真负责,任劳任怨,既是我们的严师,又是我们的慈母。

她太认真了!

这是在上完一节语文课得出的结论。我常常想,一个老师,究竟是由于怎样的初衷,为了学生的学习而甘愿放弃自己的午休时间。一年之中毫不间断,风雨无阻,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意志力?我不知道。她怕我们学习途中遇到挫折,害怕我们取得一点成绩就骄傲自满。他所做的这一切,无非就是希望我们这群孩子能好好学习,我并不是在歌颂她的伟大,更多的只是惊奇。多少年如一日的辛劳工作,到底是怎样一股强大的力量在支撑着她?那些原本枯燥语文课文是怎么经过她的过滤而变得栩栩如生的?

我不知道,也永远无法理解老师的那颗心。她太严厉了!“考试又考砸了”。我愁眉苦脸着。喃喃自语道:“怎么办?怎么办?又得挨批评了?”人倒霉的时候,喝凉水都塞牙。这时,她生气地走过来,沙哑的呵斥声,声音里满是情绪,很是无奈地说:“这些题,我都讲多少遍了。”又是这句话,这句话听得我耳朵都磨出了茧子。说实话,刚开始特别怨恨老师,总是埋怨着她的不是。慢慢地我才明白,她的喜怒哀乐都交织在我们身上,都是为了我们努力学习,能取得好成绩。我们考好了,老师也很快乐,换句话说,我们的快乐与忧愁,就等同于他全部的精神世界。

她太像母亲了!春冬之间,她叮嘱我们多添衣服,注意天气冷暖。当各种感冒、流感盛行时,她又像是带着命令的口吻,嘱咐我们注意身体。在她面前,霎时觉得自己特别渺小。她那温柔慈爱的话语,传递着一种母亲的声音!

她是一位平凡的人,一位平凡的老师。中国有千千万万的教师,她只是其中的一个。

但她在我们面前是伟大的,甘愿奉献却又不求回报。她几十年如一日的操劳,只因她是老师,只因为她是一位班主任,她身上肩负的是家长殷切的希望,还有我们那颗渴求知识的心,着实令人敬佩。

杨老师,我并不想说她有多伟大,多值得敬仰,因为教师这一职业原本就是神圣的。她是一位好老师,能在我们失意的时候鼓励我们,在我们骄傲的时候警示我们。我无法找到一个合适的词汇来形容她,这位坚韧的老师。

篇17:我最敬佩的老师作文

我最敬佩的老师作文

我最敬佩的老师是一位女老师,她教我们语文,姓李。有一次,一个小同学被一个高年级同学推倒了。李老师连忙跑过去,把小同学扶了起来,并拍拍她身上的灰亲切地问:“疼吗?”又转过头郑重地对高年级同学说:“你怎么能这样呢?”高年级同学的脸红了。[内容来自于]连忙向小同学说:“对不起。”然后跑开了。我看到这情景,敬佩之情由然而生。上个星期五晚上,同学们都放学回家了。我正在焦急地等我的爸爸。忽然,老师来了,老师问:“怎么还不回家呀”!老师看到教室里的卫生又没搞,便拿起扫把开始扫地。天渐渐黑了下来,老师还在扫地。啊,老师不但关心爱护我们的生活,还给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篇18:关于敬佩的老师优秀作文

一、中职德育教育的现状

所谓教育,教书和育人是也,而育人也差不多相当于学校常说的德育了,至于德育的含义,不同人理解应该大同小异,在此不作阐述。

目前大多数的中职学校德育工作采用学生处或者德育处统一指导,班主任具体全面负责的方式。班主任在承担教学任务之外,往往还要面对几十个学生的非学习方面的问题,千人千面,工作量很大,但人的精力毕竟有限,顾此则容易失彼,教学和德育有时成了鱼与熊掌。

而中职课任老师“专职”教学,德育工作往往属于他们的“身外之物”,教而不管、管而不听,一旦班级出了问题,最终得靠班主任出手解决,管、教被“分家”。

现实中常见,学生对班主任相对敬畏,在班主任课堂上,学生们遵规守纪,还像个好学生;可在有些课任老师上课时,学生认为不归课任老师管,风云突变,甚至部分学生一下就变成大闹天宫的孙猴子了,认真听课的不多,课任老师的教学效果只得降价作折扣处理了。

因此,树立课任老师也是德育管理者角色的形象,让他们参与德育管理,于教、于德都有利。

二、课任老师参与德育工作的策略

1、以班主任为核心,做好班主任的决策参谋

首先,明确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在德育管理工作中的定位:以班主任为“核心”、各位任课老师为“周围”,在班级德育工作中,方向性的决策问题由班主任设计决定,课任老师献计献策做好参谋。由于课任老师游走于各个班级,可以结合其它班级德育管理的闪光点,取长补短,反馈给班主任,以便于班主任更好的进行德育管理。另外在班级的德育管理工作中,课任老师始终要配合并执行班主任推出的管理措施,积极主动的宣传班主任的管理思想,保持步调一致性。即便班主任有处理不当的地方,也要尽量包容,帮助班主任做好补救工作。

2、发挥课任老师的专业特长,利用课堂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中职学校的班主任在班级的德育管理上,更多的利用班会课:有些班主任针对所有学生的共性问题采用机械枯燥的说教、空洞苍白的讲理、专断严厉的禁止,个性化、启迪性的教育做得不够,翻来覆去还是那些教育“老三样”,使得学生很难产生心灵上的共鸣,久而久之,教育作用应有没有,甚至会“招惹”少数学生产生逆反情绪。

而作为课任老师此时协助班主任进行德育教育就显得刻不容缓,要学会用语言、用思想去引导学生,不用刻意的说教,不用课外专门花时间,例如:语文课堂上,学习一篇有关于感恩教育的文章,可以借题发挥,引导学生学会感恩父母、老师和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职业道德课上,请学生观看一部法律法规方面的案例视频时,顺带着分析一下遵纪守法的利弊,以及请学生思考可以得到什么样的启示;学习专业技能课程的时,可以扩展一下相关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提早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在实习课上,顺带讲讲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团队合作在未来职场上的重要性等。班会课时,课任老师也可以参加。

润物细无声,课任老师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心理,采用合适的方法,诲人不倦、潜移默化,让学生明白、感悟,心悦方能诚服,慢慢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三年树木,才能百年树人。

3、搭建沟通之桥,共建师生和谐关系

中职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总难免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要解决。作为一家之长的班主任,有些在学生面前显得严肃而不可亲近,使得很多学生跟班主任交流会显得有些拘束,不愿坦露心迹,很多时候,班主任们其实看不到学生真实一面,甚至会被一些学生的表象所迷惑,有些问题很难及时被发现。相比之下,课任老师就会比班主任显得有优势,非班主任的身份使学生的戒备心理弱化,充分发挥自己与学生近距离的优势,得而成为学生的益友,课下与学生沟通时,学生更愿意小崔说事,课任老师也更容易了解一些学生的生活状况、家庭情况、思想动向、兴趣爱好,对问题学生进行疏导、帮助,并及时把一些重要信息传递给班主任,增加班主任对学生更全面的了解,进而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

课任老师充在其中充当一座上情下达、下情上知的桥梁,促使师生们的关系变得更和谐融洽。

4、强化课任老师的班主任助理意识,替班主任排忧解难

在中职学校,大小事第一时间都会想到找班主任解决:比如头疼脑热意外受伤,班主任需要及时探视;家庭生活困难,得帮助申请助学金;同学之间闹矛盾了,要立即介入解决问题;班级的各种比赛和检查,班主任要带队或督导、、、、、、

而班级事务往往具有突发性多发性,有时仅凭班主任双手之力,未必可以及时处理好所有问题,很多时候班主任因此显得很被动。此时,课任老师完全可以站出来,积极主动充当起班主任的左膀右臂,进入班主任助理的角色,协助班主任及时处理好力所能及的问题,减轻班主任负担。

5、建立起一套课任老师参与班级德育管理的科学机制

要想把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真正做好,光靠课任老师自动自发的充当班主任的参谋也好、助理也好,毕竟那只会是部分课任的崇高行为,不解决根本,中职学校要从机制上建立一套让课任老师主动参与班级德育管理的考评机制:既要让课任老师参与德育管理师出有名,也不能让课任老师夺班主任负主要责任之主,让课任老师和班主任精诚合作、齐抓共管,形成德育教育的合力。

总之,要想提高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水平,得让任课老师参与到德育工作来,深入了解德育现状、深入学生心灵深处,熟悉他们心理状态,细心留意他们思想变化,群策群力,在学习、生活、品德和心理方面为学生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促进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提升学生的思想素养,实现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目标,拓展学生更美好的未来。

摘要:中职学校德育管理不仅仅是班主任的工作, 课任老师也有义务分而担之, , 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

上一篇:暑假体育致家长一封信下一篇:《我爱祖国的蓝天》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