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

2024-07-14

美术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共14篇)

篇1:美术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

美术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

1、教学对象分析——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

①分析学生的一般特征:生理、心理、文化、社会、经济特征

②分析学生的学习特征:a)学生是否已具备相关的其它学科知识和技能;b)学生是否已具有学习新知识/ 技能的基础知识/ 技能。

2、学习内容分析——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①课程标准/ 指导纲要对教学内容的描述

②教材的具体学习内容

③内容之间的关系

④教学重点与难点

3、教学目标的制定——三维目标的确定

①知识与技能

②过程与方法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

4、教学策略的选择

教学策略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特定的目标,依据教学的主客观条件,特别是学生的实际,对所选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等的总体考虑。

5、教学媒体的选择

教学媒体的种类:实物、录像、多媒体学习资源、网络学习资源、网络教学平台等。

教学媒体的选择应注意:a.辩证看待现代教学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关系,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b.使用媒体与网络教学不能忽略老师的主导作用。

6、教学过程的设计

教学活动通常有以下几个环节:组织教学、导入新课、讲解新内容、提出问题引导思考与交流、布置学习任务并指导学生实践、课堂评价、课堂小结等。

7、教学评价的设计

评价是为了诊断学生学习成效,促进学生发展,改进教学。评价的类型主要有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评价的形式有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教师点评。

美术课堂教学的五个重要环节

一、导入环节:

(1)温故揭新式:前一课内容与本课联系紧密,新课内容紧扣前课基础而进行。

(2)开门见山切入式:新课容量较多,密度较大,重点突出,开门见山 直奔主题。

(3)创设情境引人式: 多用看范画、投影、电视、表演 等、听故事、音乐等激发学生主观感受,抓住事物本质特点,引起学生感悟、思考及兴趣。

(4)设疑启发导入式:用问题、谜语等形式导入,暗藏玄机,启发学生回忆与想象,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二、认知环节:

使学生对美术基本知识与理论、艺术语言的要素和原理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掌握。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体验乐趣,产生兴趣。

实施手段:

三、技能环节:

分为教师示范和学生练习二大步:

(1)教师示范:对技能原理要归纳,做到简洁、清楚、条理化,必要时板书;技法示范要演示清楚,有重、难点,必要时结合范图进行。(2)学生练习:形式多样,如分组合作、上台演示、课外练习等;先模仿后创新。

四、评价环节:

(1)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应考虑每个学生个性、情感、态度、习惯、学习方式等差异性呈现出多元的评价状态。应从以往过于重视美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或听之任之、放任自流的评价状态转到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等进行多元的评价。从过分强调专业技能的评价转向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2)评价方式: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教师评价等。

五、总结环节:

(1)回顾、归纳、总结;

(2)延伸、拓展。

篇2:美术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

【内容简介】

《教学的基本环节、方法与组织形式及其改革》专题课程的主要目标是理解教学的基本环节与要求,并体现于教学设计中;掌握国内外典型的教学方法,明确教学方法选择和运用的要求,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设计并运用;理解班级授课制、个别教学、现场教学、复式教学等几种典型的教学组织形式的优缺点和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组织方式的变革: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了解当前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趋势。本专题课程共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介绍了备课、上课、课外作业、课外辅导几个基本的教学环节及其基本要求;第二部分,介绍了国内外几种典型的教学方法,明确教学方法选择与运用的要求;第三部分,阐述了几种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组织的新形式——自主、合作和探究,介绍了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趋势。核心解决的问题是学员要明确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与要求;明确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能够恰当的运用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组织方式并运用。

【课程特色】

篇3:语篇教学的三个基本环节

1.读前活动 (Pre-reading) ——激发兴趣, 聚焦主题, 扩充知识。语篇相对较长, 涉及的词组、句型、文化信息较丰富, 如果在学生没有准备的情况下直接切入, 很多学习基础一般的学生难以适应, 会增加学习难度, 降低学习兴趣, 因此教师要加强预习指导, 布置学生自主进行语篇分析, 使学生有所了解、有所准备地进行语篇学习。

2.读中活动 (While-reading) ——保持动力, 培养技能, 活用教材。阅读过程中的活动是语篇教学的核心环节, 主要是让学生顺利阅读和理解所提供的材料, 这就需要教师采用很多不同种的活动形式。可以说这也是一篇语篇教学的重点所在。所以, 在此过程中教学设计的成功与否将会直接影响整节课的教学质量。在这一环节教师可以通过略读、寻读、精读、填写表格、回答问题、排序等多种方式, 引领学生整体感知语篇, 了解文本大意, 获取具体信息, 培养阅读技巧, 提高阅读实效。

3.读后活动 (Post-reading) ——关注理解, 促进发展, 有效延伸。读后活动是对语篇阅读质量的检查评估, 也是对文本内容的拓展、延伸和运用。教师可以设计各种任务或者活动来内化语言, 完成从知识汲取到能力发展的过渡。同时教师还应有意识地提炼文本的情感目标, 体现英语课程不仅要让学生获取语言知识和发展技能, 还要关注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规的引领的理念。

篇4:美术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

所以,苏教版的初中语文书中,既有《赤壁》《秋词》这样易懂的绝句,也有《行路难》《白雪歌》这样费脑筋的歌行;既有《天净沙 秋思》这样催人断肠的小令,也有《水调歌头》这样豁达乐观的长调;既有《冰心诗四首》这种温暖浅显的小章,也有《再别康桥》这种浓得化不开的新格律诗。可以说,这些内容从理解的层面上,并不是所有的都适合初中的学生,但是,从美学的层面上来说,可以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鉴赏诗歌。因此,一首诗要学生学什么,通过什么方式学习,就成为执教者在教学设计中重点要考虑的内容。

诗歌教学有一些基本环节,是无法回避并必须清晰的。比如作者简介,写作背景,典故介绍,朗读示范等,似乎这些内容都有其固定的程式,我们在所有诗歌示范课的课堂上都能看到,但却很少认真思考过这些环节的最佳位置。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然而我们是不是经常先入为主地告诉了孩子们,而不是在学生想知道这些的时候恰到好处地切入了呢?不同的诗歌,在教学环节上是不是应该考虑用不同的顺序呈现这些基本信息,也许这样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呢?

笔者最近上了两堂诗歌教学的公开课。这两首诗挺有代表性,一首是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歌行体古风;一首是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现代新格律诗的代表作。在教学设计中,我重点考虑了基本环节的适时安排,特别是最基本的“作者简介”和朗读示范,产生了以下的一些思考和效果。

首先,我要谈的是“作者简介”这个环节。在读诗品文活动中,我们一定会“知人论世”,从作者的生平经历、创作背景、个人风格等各个方面综合考虑对其作品的鉴赏角度。因此,作者简介作为一个重要且必要的环节,在课堂教学中一定会隆重出现,而不是一笔带过。关键是,这个环节何时出现,以何种方式出现,似乎很少被严肃考虑。大部分的出现形式是:介绍完课题后,直接介绍作者,并用PPT形式出现,教师读,或者学生读。总之,面目严肃,位置靠前,形式单一。然而我认为,作者简介作为学生理解作品的一把钥匙,绝不是固定化、模式化的,它应该适时出现,及时解决学生的困惑,或牵引理解,或起承转合,或总结感悟,根据不同的作品和教学目标,它的侧重也会有所不同。

比如我在执教《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时,我设计的课程目标是:1.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了解诗歌内容,感受李白诗歌飘逸自由的风格。2.引导学生深读课文,体会作者在诗中流露出的苦闷矛盾的感情。3.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作者的创作思想。

这三点目标,都建立在学生对李白的生平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在布置学生预习后,我决定把作者简介这个环节放在课堂的前段。这样,一方面是想尽快把学生带入阅读的语境,另一方面,由于学生的预习可能面铺得比较广,不一定切合这首诗的具体要求,所以,将作者简介提前介入,有助于学生在这堂课建立正确的方向感。而且李白的生平确实比较坎坷,要讲的很多,所以,基于这是诗歌教学,我将他生平中与本诗关系密切的部分做了一个集中,用以下这段话作为本课的开场白:

“有这样一位诗人,他二十岁走出四川,十年仗剑游历,诗名满天下;

有这样一位诗人,他蒙皇帝亲自召见,三年伴君生涯,终因一身傲骨,离开宫廷;

有这样一位诗人,他胸怀报国大志,一生落寞,却以布衣之身留下“诗仙”美名。”

这段话加上我特别注意的富有激情的语调,一下子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学生迅速把自己的前期准备和这段话勾连,在叹息唏嘘间不知不觉地进入了角色。

相反,在《再别康桥》这首现代诗的教学中,我却把作者简介几乎放到了课堂教学的最后。由于这首诗是出现在苏教版七年级下册,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学这首诗主要是了解现代诗歌的美学追求,培养阅读和鉴赏现代诗歌的能力,信息过量的话反而会影响这一目标的实现;而且,徐志摩的这首诗感情复杂深沉,绝不是初一的孩子能短时间内充分理解的,所以,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三维目标:知识目标:掌握诗歌朗读的技巧,懂得轻重缓急的节奏把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并初步学会创造诗歌。审美目标: 培养积极的的诗歌审美情趣,提高诗歌审美修养。

这三个目标,主要通过学生对文本的反复阅读和揣摩去实现。我认为,《再别康桥》的文本本身就非常完美,音韵和意象、用词都堪称典范,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阅读实现基本的理解和欣赏;至于其中蕴含的感情,除了那份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愫,剩下的就只有无比的眷恋和惆怅,这一点,学生完全可以自行解读——事实上,在教学中也确实如此。因此,过早过细地介绍徐志摩,也许反而会令学生产生误读,反而分散了他们欣赏文本的注意力,所以,我把作者简介放到了后面,而且介绍的内容很简单,主要说了徐志摩对现代诗在格律上的追求,以及他诗歌的特点,重点在于强调这首诗在节律上的典范性,以对应前面对这首诗的鉴赏,形成呼应验证的关系。

还有就是朗读教学的环节。为了让朗读既得到充分实施,又不显得单调枯燥,通常我们会采取各种形式来读,如全班齐读,小组读,男女生分别读,老师范读或者录音范读等。有朗读就有指导,老师范读就是对学生最直观最有效地指导。然而范读这个环节应该在什么时候出现,就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问题。可以先入为主奠定基调,老师不一定要读得最好,但是轻重缓急、节奏把握、情感跌宕必须正确,接下来就是对学生具体的指导,向范读规定的方向进步;也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发现问题,然后适时地切入指导,指导的过程中可以先局部范读,铺垫做足后,也就是学生积累渐渐到达一定程度后,再由老师进行全诗范读,这时的范读就会起到总结归纳的作用,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一种模式,而是对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巩固和确认;还可以仅仅对学生的朗读技巧进行细化的指导,但是允许学生采取各种方式进行表现,教师的范读可供参考,或者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但无论是哪一种,都必须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这个环节必须是必要的,不可或缺的,一切可有可无的环节都有可能分散学生本课的注意力,使教学目标不是那么集中。所以,我认为,朗读环节不能泛滥,不能花哨,甚至用不用配乐都是要慎重考虑的。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这首诗的朗读有好几个层次,既有难以排遣的郁闷,又有对李云的赞美,还有自己的豪情,最后还是以豁达潇洒为结束,在朗读上要求很高。再加上古诗学习中学生还需扫除一定的知识障碍,所以,要求学生短时间内读出这首长诗的韵味,是不现实的,再加上本课的教学目标不可能仅仅通过朗读来实现,于是在朗读上我就采取了先行指导的方法,在纠正基本的字词、句读之后,配上古典音乐,情绪饱满地朗读了全诗。这样做,力求给学生创设情感的氛围,使学生尽快丢掉拘谨,迅速投入到诗歌的情感中来。结合这个范读,接下来我还设计了学生的六读:一读读出流畅感,二读读出忧愁心,三读读出送别情,四读读出烦恼思,五读读出大落差,六读完整大演绎。学生的朗读步步深入,起到了出人意料的良好效果。

《再别康桥》的情绪很容易确定,学生的朗读虽然不容易到位,但基调都不会错,尤其是开头的“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这样的句子一出现,学生想不惆怅都难。因此,这堂课重点在于以这首完美的现代诗为例,切实地教会学生一些朗读的知识和技巧,并通过这些知识技巧,使学生对诗歌的情感有所了解和确定——通过这一点,让学生有感性的认知:在诗歌学习中,朗读的确是一件法宝,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地理解诗歌。

所以,我以诗歌的节律为切入点,让学生寻找诗歌中讲究节律的地方,并在他们的发现中不断渗透各种朗读方法,如怎样处理韵脚,重音应如何处理,如何表示强调,整齐的句式该怎么读,细化到句子和词语,学生的积累越来越多,读起来也越来越有自信。接着,我以参与者的身份进行范读,无形中起到纠正、示范的作用,然而我提的问题却是:“我的朗读和你们有什么不同?”这个问题,旨在引导学生由知识技巧的学习过渡到对情感的把握,用范读现身说法,更有说服力。学生对情感的明确也使他们更进一步提高了对诗歌的领悟,这种方法和情感的相互验证,也是引导学生学习的诗歌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当然,诗歌的种类实在太丰富,绝对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学设计,这既需要教者努力地探索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也需要教者自身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的知识、文学修养,厚积薄发,使自己的课堂真正成为有质感的、厚实的。但是有一点我相信,只要对每一个环节、细节都进行细致的思考,并形成自己的理解后不断试验、改进,就一定会使学生有切实的收益。

篇5:常见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

1、学习者分析

学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其所具有的认知、情感、社会等方面的特征都将对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产生影响。进行学习者分析,目的是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和学习风格,以便为后续的教学系统设计步骤提供依据。通常学习者分析包括:对学习者认知发展特征的分析,对学习者的起点水平分析,确定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变量,对学习者学习风格的分析,对学习动机的分析等。

2、学习需要分析

学习需要分析的目的在于发现教学中存在的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对解决问题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确定最终要解决的问题;后续问题解决策略的选择和评价标准的确立将以此为基础进行。学习需要分析就是在给定的情境下,运用内部参照需要分析法或外部参照需要分析法等方法,揭示学习者现状与期望之间的差距,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解决这些问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教学目标的分析与设计

在教学系统设计中,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具体、规范,直接影响到教学是否能沿着预定的、正确的方向进行。在学习需要分析阶段所确定的目标是教学的总目标。要使总的目标落实到整个教学活动体系的各个部分中去,必须对实际的教学活动水平做出具体的规定,即分析与编写具体目标的教学目标。在分析和确定教学目标时,为了避免目标的模糊性与抽象性,一般强调用行为术语来表述学习结果或描述学习者的变化,但这样做往往会使教学目标变得琐碎,难以把握。因此,还需要在教学目标分类理论的指导下,针对教学目标进行分类分析和设计,这样不仅使得琐碎的目标变得有序,还可以防止目标分析中的疏漏与偏颇。

4、教学内容分析

分析教学内容的工作以总的教学目标为基础,旨在规定教学内容的范围、深度和揭示教学内容各组成部分的联系,以保证达到教学最优化的内容效度。这一环节主要的工作有: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对教学内容的编排,确定单元目标,对内容进行初步评价以及分析教学内容类别及性质等。

5、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在教学活动中,选择与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是达到优化教学的重要前提。对教学方法的选择,一般认为应该要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特点、学科特点、教师特点、教学环境、教学时间、教学技术条件等诸多因素来选择并有机组合教学方法,以实现教学整体优化。常见的几种教学方法有: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训练法、和实践法、合作学习法、示范模仿法、强化法等。另外,在实际教学中,教学方法往往与教学媒体结合起作用,究竟哪种方法与哪种教学媒体结合起来最有效,需要教师结合具体教学内容不断地尝试和探索。

6、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运用

所谓教学媒体的选择,是指在一定的教学要求和条件下,选出一种或一组适宜可靠的教学媒体,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学媒体的选择比较复杂,一般地应该遵守目标控制、内容符合、对象适应等原则。

7、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运用 教学策略是指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媒体的总和。由于学生的需求不同,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也不同,不存在适用于一切教学活动的最优策略。教学设计者需要掌握一系列适用于不同目标、内容及对象的各种教学策略,在教学设计实践中选取并综合运用各种教学策略,创造出最有效的教学环境,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常见的教学策略有:加涅的“九段教学策略”、奥贝尔的“先行组织者策略”、“示范——模仿教学策略”等。

8、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

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通常包括制定评价计划、试用设计成果和收集资料、归纳和分析资料、报告评价结果等几项工作。

篇6: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教师教学工作包括五个基本环节: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学生学业成绩。

一、备课

首先备课是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是教好课的前提。此句本身会考察单选题。备课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设计教法。这三方面可以简单记为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

同时备课要写好三种计划:学期(学年)教学进度计划、单元计划(课题计划)、课时计划(教案)。

二、上课

1、课的结构。构成课的基本组成部分主要有五方面:(1)组织教学;(2)检查复习;(3)讲授新教材;(4)巩固新教材;(5)布置课外作业。

2、上好课的具体要求

(1)目的明确:一是目标制定得当,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二是课堂上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绕教学目的来进行。

(2)内容正确: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

(3)方法得当:指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较佳的方法进行教学,力求使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

(4)结构合理:要有严密的计划性和组织性。是指课的进程次序分明、有条不紊,课的进行紧凑,不同任务变换时过渡自然,课堂秩序良好。

(5)语言艺术:讲普通话,要清楚、注意抑扬顿挫等。(6)气氛热烈:指课应该自始至终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教师注意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动脑、动手、动口,课堂内充满民主的气氛,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

(7)板书有序:形式上字迹规范、清楚、位置适宜;内容上重点突出,条理清晰。

(8)态度从容:充满自信,适当应用肢体语言。(三)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1、布置课外作业的要求:第一,内容符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第二,分量适宜,难易适度;第三,规定完成时间。

2、及时批改作业: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知识掌握和技能发展的情况,作为改进教学的依据。

(四)课外辅导

课外辅导是上课必要的补充。其形式一般有个别辅导、小组辅导和集体辅导三种。

课外辅导任务:一是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使他们能够独自计划学习和自我监督学习,并养成良好的习惯。二是做好学习困难学生的帮助工作。

课外辅导注意事项:首先,要从学生实际需要与问题出发,有的放矢的进行;其次,要区别对待,因材施教;第三,处理好课堂教学与课外辅导的关系,防止本末倒置,更不能变相搞有偿辅导。

篇7:有效备课——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

教学设计既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艺术,进行有效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应主要围绕三个基本问题展开: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合理分析与组织教学要素,正确评价教学效果。话题一 教学的“前设计“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虽然大力提倡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活动,探究学习方法,但在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作为学习过程的引导着、合作者,其教学设计的逻辑性、条理性和艺术性是更重要的。

问题1 更新观念最重要——重要的前设计

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认识到每一个学生都是生动的、独立的个体,是课堂上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

问题2 三维目标要全面——教学目标的设计

每一位教师都知道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灵魂,目标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关系到这节课的质量。

如何把握一节课的整体目标呢?

1.目标要导学化;

2.目标要问题化;

3.目标要操作化;

4.目标要过程化;

5.目标要有序化; 6.目标要一体化。

问题3 科学合理易操作——教学过程的设计

教学目标虽然是教学设计的灵魂,但是教学目标要靠精心的教学过程设计才能体现出来。可见,教学过程的设计也是教学的“前设计”的重要一环。

1、教学过程设计需要遵循的几个原则:

2、发挥教师主导、体现学生主体和媒体优化作用;

3、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心得;

4、体现一定的教学方法。

问题4 正确评价是关键——学习评价设计 • 评价设计应达到以下效果: • 照顾学生的积极性; • 给学生创造学习的机会; • 陶冶学生的情操; • 课程的综合化。

话题二 教学的“中设计”

• 苏霍姆斯基曾说:“源于生活的教育是最无痕的教育”。• 身处一线的老师,利用智慧和扎实的基本功,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当时的教学环境,艺术地将教学中的“前设计”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临时的修改和处理,从而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这就是教学中的“中设计”。

问题1 “学生质疑如何答”——因势利导 • 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当质疑发生时,教师如何利用这一资源,因势利导地进行教学呢? • 制造假象、使用反问句进行回答; • 点出错误根源,指引学生解决问题; • 当缺少把握时,可暂时采取回避的态度; • 发挥学生牵制,由学生回答问题。

问题2 “瞎猜”中的道理——生成资源

• 我们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生成的种种现象称为“生成性问题”。

• 英国心理学家贝恩里奇曾说过:“错误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可原谅的。”

问题3 “公式也会变魔术”知识的迁移

• 教师如何才能促使知识的迁移,使其在教学中发挥巨大潜力,更好地为学生发展服务呢?

• 深入研究教材,寻找知识间的共因,促进知识迁移; • 引导观察想象,发现知识间的共因,促进知识迁移; • 指引对比分析,探究知识间的异因,防止不良迁移。

问题4 学生卡壳莫着急——应急处理

• 教师课上如果遇到这种“卡壳”事情应该怎么办? • 教师遇到被“卡”要冷静,寻找解决办法是当务之极; • 教师遇到学生被“卡”时要亲和,积极引导思维是重中之重。•(1、)面对胆怯的学生,应努力消除心理障碍,鼓励其大胆发言。

•(2、)面对懒惰的学生,应鼓励其积极思维,提高回答问题的准确性;

•(3、)面对学困生,应该提出较为简单的问题,建立其自信心。•(4、)面对学习中的尖子生,应该适当提出易“卡”问题,减少其骄傲情绪。

话题三 教学中的“后设计”

教学反思时教学设计的延伸,也是教学行动的必要环节。教学反思是指对自己或他人的教学活动进行的理性观察、思考,从而矫正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能力的核心因素。教学反思被认为时“教师专

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问题1 “老师,你要我们”引发的思考

——课后反思的意义 • 教学反思的作用: • 促进教师的“思”; • 促进教师的“学”; • 提高教师的“教”。

问题2 “这堂课比以往的课都完美吗?”

篇8:美术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

天津市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多年, 广大教育工作者在课改之路上孜孜探索, 许多教师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课改研究的成果, 一些成果在实践中推广着、应用着, 课改为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然而在每所学校, 因为教师年龄结构不同, 对课改的认识不同, 对课改研究的热情不同, 教师出现了三种类型:课改积极探索并取得成果者、课改成果使用者、传统教学理念根深蒂固者。第三种类型基本为年龄结构偏大、传统教学模式已成定式、墨守成规、不愿意费时费力挑战自己的教师, 导致的后果为教学成绩差, 课堂没有活力, 教师在课堂上单方地叨念着自己掌握的知识, 学生被动地在座位上, 有的认真听, 有的时听时不听, 有的无心欣赏教师的“独角戏”, 偷偷地开着各种小差儿, 这样, 教师的教学成绩基本处于“被动挨打”的位置, 有的老教师也自开玩笑地说:“师傅被拍在沙滩上了。”

目前, 课改已经进入了深水区, 作为管理者, 对第三种类型教师怎么办?放纵, 还是批评、勒令必须改?工作做不好, 就会造成干群关系走向对立面, 激化矛盾, 反而影响工作, 这就需要管理者用科学的艺术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从而润物无声地推进课改工作, 达到我们的目标。于是我们在学校实施了“七环节教学基本模式”的探究, 以此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希望我校每位教师的课都能够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的煎熬中解放出来, 同时也要跟“C”等课说再见。

二、“七环节教学基本模式”的内容与作用

“七环节教学基本模式”的内容是:情境导入, 引人入胜;呈现目标, 明确任务;自主学习, 读思圈画;合作交流, 互帮互促;教师点拨, 总结提升;当堂巩固, 达标检测;发现问题, 及时补偿。

“七环节教学基本模式”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 以学生为中心, 以合作探究为策略, 以提高学习能力, 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发展为目的。教师运用科学的、艺术的教学手段, 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让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氛围中以良好的心情更高效地进行学习, 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策略等影响教学的各因素间配合得适当平衡, 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恰当,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合作探究, 自我建构, 提高学习能力, 基本素质获得全面的和谐的充分的发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学习、喜爱学习, 学生有兴趣了, 会方法了, 他们的课业负担就会减轻, 学习质量就会提高, 他们就会健康快乐地成长。

第一环节:情境导入, 引人入胜。

导入环节至关重要, 恰当的导入能够对一节课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或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导入的方式有很多, 如温故知新法、视频导入法、音频导入法、情景剧导入法等, 都很有必要。如温故知新法:上课伊始, 教师先引导学生复习与新课相关的旧知, 则新知会在巩固旧知的基础上自然获取, 知识间是相互关联, 成体系的。教师在温故的设置上, 要把握好新旧知识的连接点, 问题设置得好, 可对新知起到化难为易的作用。再如:一些文科教学的导入, 教师可搜集一些与新授内容相关联的视频材料进行导入, 会一下子吸引住学生眼球, 达到激趣、进入情境的目的。引人入胜的情境导入可以使师生心情愉悦, 双方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教与学的任务。

第二环节:呈现目标, 明确任务。

每节课都有要完成的预设目标, 对于知识点的不同层次要求, 很有必要让学生清楚, 使学生明确一节课要完成的任务, 并且知道哪些知识需要了解, 哪些知识属理解和应用层次的, 使学生带着任务合理投放学习注意力, 目标明确地完成学习任务。反之, 则会影响学生的课堂吸收效果。

第三环节:自主学习, 读思圈画。

教育家凯洛夫充分肯定教师在教育和教学中主导作用的同时强调教科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 此环节是一节课的核心内容, 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 因此教师要把课堂的主宰权还给学生, 教师要善于设置各种问题情境, 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文本去探究, 学会用专业术语解释问题。教师千万别包办, 要把握好“三不讲”原则, 即:学生已掌握的内容不讲, 讲了也不会的不讲, 不讲也会的不讲。一定要让学生以教材为依托, 读思圈画, 主动求知, 大胆展示, 让学生质疑, 让学生解释, 在质疑解释中锻炼能力、提升能力。实践证明, 学生实践练习获得的知识印象深刻, 24 小时后的平均保持率高, 而教师讲授24 小时后的平均保持率是最低的。因此, 呼吁广大教师不要做受累不讨好的人, 相信您的学生, 大胆放手, 您只要给他舞台, 他就会还您精彩, 久而久之, 您培养的是学生的能力, 而不是做题机器。 (下图是运用不同指导方法24 小时后的平均保持率)

第四环节:合作交流, 互帮互促。

合作学习 (cooperative learning) 是20 世纪70 年代初兴起于美国, 并在70 年代中期至80 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由于它在改善课堂气氛, 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 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 并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 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此环节是建立在第三环节基础之上的新的学习方式, 学生合作的方式有很多, 有小组合作式、就近合作式、走动合作式等, 不同的教师可采取不同的方式, 适合的就是好的, 因人而异。这要求教师在座位安排上要动一番脑筋, 强弱搭配, 有助于帮带提升, 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能力和才华, 为他们搭建帮扶的平台。要知道一个45 人的班集体, 教师只是1/46, 如果按照二八定律来划分, 优秀的学生也要达到9/46, 要比教师一个人的力量强大得多。所以合作学习能够解放教师, 锻炼学生, 学生在帮扶讲解的过程中大大提升了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互助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学生的情感目标也会悄然达成, 帮扶的以助人为乐, 被帮的心怀感恩, 也有可能被唤起求知的欲望。合作交流, 互帮互促确实能够起到整体推进的作用。

第五环节:教师点拨, 总结提升。

《礼记·学记》 中有这样一段话:“君子之教, 喻也。道而弗牵, 强而弗抑, 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 强而弗抑则易, 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 可谓善喻矣。”这就要求教师要起到引导作用, 这个环节是提升学生能力的重要环节, 也是分层培养的重要一环, 但是教师在点拨中需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研究讨论, 教师再点拨提升。英国教育家威廉·亚瑟把教师分成平庸、较好、优秀、伟大四个等级。平庸的教师只是叙述, 较好的教师是讲解, 优秀的教师是示范, 伟大的教师是启发。因此我们倡导启发式点拨, 而不是奉送, 要让学生在问题探究中生成知识, 生成能力。

第六环节:当堂巩固, 达标检测;第七环节:发现问题, 及时补偿。

一节课新授过程的时间是有限制的, 不得占满整堂课, 必须有当堂巩固、达标检测的时间。这是检验一节课学生收获多少的重要环节, 教学任务完成的好坏, 这个环节是最好的检验。因此课上一定要拿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当堂巩固练习, 当堂检测, 发现问题, 能及时补偿最好, 若没有时间下一课时一定要做好补偿。达标, 少留甚至不留家庭作业。过去, 有的教师一堂课满堂灌, 没有巩固、检测的环节, 只是一味地把知识送给学生, 不管学生能否吸纳, 课下则留大批作业, 这与目前教育部要求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倡导高效教学是背道而驰的, 因此, “当堂巩固, 达标检测”“发现问题, 及时补偿”这两个环节对于学生的知识落实很有帮助, 也是轻负高质的很好做法。

篇9:浅谈实习教学中的基本环节

生产实习课不像在教室上理论课,范围较小,实习教学如果组织不好的话,教学就不能顺利进行,教学任务就无法完成。尤其是在实习课开始前组织工作十分重要,目的是让学生在思想上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工作。组织学生检查到课情况,填写考勤记录,检查工作服穿戴是否符合要求。其次要进行安全教育,让学生集中精力,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使实习课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二、生产实习课的教学方法

生产实习课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一般采用讲解法和示范操作法,再给学生现场示范演示。“讲中练,练中讲,讲练结合”的方法,提高了学生的操作技能,也提高了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把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放在首位,并把这指导思想贯彻到教学实施计划中,落实到实习教学中。实习教师应根据每一个课题类型的不同,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并合理地运用好教学环节,对提高教学质量极为重要。

三、示范操作

示范操作是直观的教学形式,教师只讲不示范操作,学生不易掌握操作技能。示范操作可以使学生直观、具体、形象、生动地学习,这样不仅有助于理解和接受,还能使在学生实习中清晰地将观察过的示范操作动作在头脑中重现,然后模仿练习。教师示范操作的过程中,每个动作都要清楚演示出来,并指导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使学生获得清晰的概念。同时,还要配合讲解,向学生说明操作要领,观察姿势与动作的协调度,提出具体要求,确保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打下基础。

例如,在车削梯形螺纹的课题示范操作中,老师边讲边演示。在演示中,要讲清车螺纹的动作、站立位置、双手配合默契。在车削方法演示中,在老师完成操作之前,由学生现场进行操作,如有不对的地方,老师及时提出并给予纠正,也提醒其他同学进行预防,以加深记忆。老师要做到步骤清晰可辨,动作准确无误。

四、理论联系实际,实习结合生产

有些学生“重实习,轻理论”,错误地认为只要下功夫实操,就能把技术学好,反而没有充分地认识到理论的指导作用,不重视对理论的学习。有些学生“重理论,轻实习”,错误认为理论学好了,技能操作就能掌握,而实习课上怕苦,怕累。这两种倾向都是片面的,都不能把技能技巧学好。这就需要老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手脑并用,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刻苦练好基本功,掌握操作技能,逐渐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五、巡回指导

巡回指导是十分重要的环节,是发现问题和纠正学生各种操作缺陷的最佳时期。老师责任心要强,做到眼勤,手勤,嘴勤,及时纠正,防止安全事故。对学生在操作中出现的个别问题进行个别指导,清楚每个学生的情况,根据其在实习操作的进度,在不同阶段确定不同的检查内容。以车削梯形螺纹为例,根据加工的步骤需进行以下指导:第一次,检查固定工件装夹是否正确和稳固为重点;第二次,检查纠正学生在车削中的操作姿势和实习位置为重点;第三次,检查学生操作是否按规程进行、操作是否协调为重点;第四次,检查学生加工零件质量为重点。

六、 结束指导

每节实习课结束后,老师都要对本班的情况进行总结。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让在操作中又快又好的同学现场说法,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操作过程进行补充,达到交流经验、提高操作技能的目的;对实习中表现较好的同学提出表扬,推广学生中技能好、做法好的,以点带面,鼓励其他同学提高操作技能;对操作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对操作技能差的同学进行帮助,不能排斥和批评,而应帮助其找原因,找差距,树信心,对中等程度的同学要进行鼓励;由老师对学生工件质量进行分析,总结。学生在操作中是否遵守文明安全要求,对现场卫生的打扫、车床的保养等作简单总结,对学生起到促进和鼓励作用。

实践证明,在实习进行过程中加大实践环节,安排学生做好实习基本课题,既要求他们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又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培养。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篇10:谈谈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环节

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有“导入、新授、练习、结课”等环节,只有抓好课堂教学中的各个环节,才能实现课堂中的有效和高效,产生1+1>2的效应。通本次学习,结合我平时教学中的做法,谈谈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课堂环节

导入:尽量突出数学情境。

情景创设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得好,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高,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和高效奠定基础。新教材在每课新知识的学习前都有一个导入性的情景,这些情境大多贴近儿童实际,便于学生理解。但教师要考虑学生实际,选择性地运用教材中情境。如有些情境城市学生能体会到,但农村学生难于理解;有些农村学生能体会的,城市学生难理解。如:三年数学中算乘法邮递员的工作,由于农村报纸较少,很少见到邮递员。这时就需要对情境进行改动。我认为导课环节的情境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因课而异,因生而异,对教材中的主题情境合理的增、删、添、改,让情境真正为课堂教学服务。

新授:做到精讲、精练,让学生在经历有效探究的过程中抓住重难点。小学生的注意力具有易转移、易分散、保持时间短的特点,所以我在新授环节抓住这一特点,精讲知识。如何精讲,首先目标要明确,要教什么?学生要学什么?打算怎么教?要求学生准备什么?来抓住本节内容的重难点。其次要精心备课,多查资料,虚心学习,多借鉴名师课堂和有经验的教师的做法,取长补短。接着要熟悉教案,课前要把整堂课的教学顺序默述一遍。这样课堂中才不会出现废话。最后要找出学生难理解的地方,找最易出错的地方,重点讲解。关于精练,主要在精心准备习题,要把握以下原则,分层递进,由易到难,趣味性与应用性相结合。讲求举一反三,把一道题挖深挖透。在精讲、精练的同时也要让学生经历有效探究的过程。关于有效探究,我经过这些年来的一线教学实践,认为有以下三方面值得注意,第一,必须给学生真实的探索环境,经历一波三折的过程,才能将结论深深扎根在学生心里。第二,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教师不必急于给出方法,留足探究的时间。第三,在学生探究时教师要深入学生,及时解决学生探究过程中的问题,了解学生的探究进度。不要期望学生的探究一帆风顺,教师做好引导工作。不要追求一问一答式的顺畅。

练习:习题要有易有难,循序渐进,挖掘深层次的习题内涵,减少低效的重复训练。课堂上多给学生提供变式,让学生在纠错、“陷阱”中,得以对知识本质的了解,提高学生对数学的思辨力。这要求我们在备课时,大量搜集与本节知识相关的易错题,在“纠错”中让学生认清各种错误。

结课:总结评价和拔高设疑的作用。

结课很重要,结课得好,能理清学生的知识脉络,激励学生发奋学习。总结评价主要是通过自评、互评和总结本课的知识点让学生谈自己的收获、优点和不足,谈感受,形成良好的赶、超、比、帮的学习氛围。

另外,我认为在追求和运用现代学习方式的同时,不能摒弃传统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其实,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的自身的讲解示范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在选择学习方式时要考虑的应该是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最大限度地减轻师生的负担,要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标。

篇11: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

2、复习检查。本环节的目的是了解学生对已学内容的掌握情况,获得反馈信息,督促学生课外的复习,为下一个环节打好基础。不同的课型可有不同的复习检查方式,具体的做法很多。如检查生词的掌握情况,可以听写,也可以教师说生词,请学生解释;语法项目可以造句或对话;检查课文内容可以复述、演讲、背诵等等。复习检查所占时间应控制在10—15分钟,所以检查的内容只是旧课的重点内容,并非全部。

3、讲解新课。这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新课的内容涉及语音、词汇、语法、修辞和课文、练习等等。在这一环节里,教师需要特别注意师生的互动,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允许教师不顾学生的感受,而自己大讲特讲。可以将各语言要素分割成小单元,讲练结合,尽量避免教师的长篇大论。

4、总结新课。这一环节一般控制在10分钟左右。主要是对新课的语言点加以归纳总结。通常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由教师进行条理分明的总结,强调本课的重点、难点,特别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一种是让学生回忆总结,这时需要教师的引导、提醒和概括。

篇12:课堂教学的六个基本环节

(1)、提示课堂目标(约1分钟)操作:多媒体展示给学生看。

目的:让学生从总体上知道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2)、指导学生自学。(约2分钟)操作:多媒体展示给学生看。

目的:让学生知道自学什么,怎么学,用多长时间,应该达到什么要求,如何检测等。

(3)、学生自学教师巡视(约5-8分钟)

操作:学生自学教师通过察顡观色,了解学生自觉情况,端正学生自觉态度。

目的: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动脑,认真学习,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

(4)、检查学生自学效果(5-8分钟)操作:让中差生尤其是后进生回答问题或板演。目的: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后存在的问题。(5)、引导学生更正指导学生运用。(约8-10分钟)操作:学生观察板演,找错误或比较与自己的做的方法、结果是否与板演相同。

让学生自由更正,让他们各抒己见引导学生讨论,说出错因及更正的道理。

指导学生归纳,上升为理论,指导以后的运用。

目的:凡是学生能解决的就让他们自己解决,真正找出需要教师引导、点拨的问题。

通过讨论、教师点拨使学生进一步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最终形成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6)当堂训练(不少于15分钟)

操作:布置课堂作业,督促学生独立完成课堂作业,批改部分已完成的学生作业。

篇13:浅议小学古诗教学的三个基本环节

一、激趣

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是教学成功的一半。 在进行诗歌教学时, 根据不同的古诗意境, 巧妙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激趣导入, 一定会使古诗教学活泼生动, 情趣盎然, 充满魅力。

一是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导入, 使课堂教学锦上添花。生动的画面、美妙的声乐都可以让孩子们很快进入情境状态, 随着老师的引导走进古诗知识的殿堂。 如教学《咏柳》时, 我先用课件播放这样一幅美丽的画面:碧绿的田野上, 一边是清清的小河, 河水缓缓地流淌着, 一边是纵横交错的农田, 麦苗绿油油的, 河边一排刚刚抽出嫩芽的杨柳, 柔软的枝条随着微风轻轻地摆动, 稍远处还星星点点地开着些油菜花, 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耀眼, 并设计一段精彩的导言介绍诗人贺知章在什么情况下写这首诗及写作的目的。 当我把静止的内容用动态的画面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时, 他们沉醉其中, 个个惊叹不已, 因为他们大多生长在城市, 很少目睹乡村的美景, 乐得手舞足蹈, 不时发出阵阵赞叹声, 无形中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火花也点燃了。 强有力的课堂气氛感染和老师的适当引导, 让学生产生了求知欲望, 这样就为教师下一步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是通过画图导入学习。 大部分孩子对画画很感兴趣, 如学习《山行》这首诗, 为了给孩子们创造一种不同寻常的艺术境界, 教学中引导学生想象:诗人描写了什么? (高山、石径、白云、人家、枫叶) 诗人又抓住什么特点、按什么顺序把这些景物集中于一幅画面上的? 让学生在脑海中浮动出一幅多彩的秋色图, 接着让学生动手把脑中浮现出的画面画出来:远处, 有一座宁静的山庄秋色正浓,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伸向远方, 山民居住的小屋炊烟袅袅, 近处, 夕阳下的枫叶一片火红……然后让学生之间相互比较, 讨论, 说说自己的创意。 这不仅可以培养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更可以从中得到美的愉悦。

三是运用典故做好铺垫。 小学生的好奇心都十分强烈, 如果在古诗课堂中插入与教学内容相联系的典故, 就能把学生的好奇心转化为学习兴趣, 转化为求知欲, 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如教学《七步诗》时, 可以在释题时和学生讲曹丕、曹植二人之间的故事。 这小小的故事, 将诗的内容和诗人所处的年代、诗人的情感相联系, 引人入胜, 学生的注意力立即就被吸引过来, 既活跃学生的思维, 又诱导学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振效应, 就很容易进入诗的主题。

二、悟意

古诗具有文言词语多、意义浓缩性强的特点。 由于小学生认知层次较低, 抽象思维能力较弱, 对古诗的历史背景缺乏认识, 因而对古诗诗理、诗情的体会与感悟自然就成为古诗教学的难点。 在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和激情被点燃之后, 要对诗的内容、意境进行学习研读, 通常情况下, 我按照以下三个步骤展开。

1.初读古诗, 读准读通。 窦桂梅老师曾说:“阅读是理解, 阅读更是发现。 ”阅读离不开字词的正音, 读音不准, 易混淆歧义, 又谈何读通句子呢? 读不通顺, 理解、发现那更是空谈。 所以初读古诗,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是教学的基础和重点。 如《泊船瓜洲》一诗, 必须读准“泊、重、间、还”多音字及其他字词在诗句中的音节, 如果读不准, 很容易引起歧义, 对诗意的理解就会发生偏差。

2.研读古诗, 理解诗意。 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学习古诗的自学能力, 是我们教学的目的。 这一能力的形成, 必须以教材为载体, 让学生在正确学习方法的指引下, 通过文本自学提纲自读自悟, 勾画批注。 此时, 教师是导演, 是学生的引路人、合作者, 要及时进行个别辅导, 及时反馈学生学习中的典型问题, 及时点拨、诱导, 努力提高学生自读自悟的质量。 如学习《 送元二使安西 》 时, 我首先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题, 弄懂“送”、“使”、“安西”之意, 明白王维送朋友元二出使到安西, 然后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展示安西荒凉的境界, 同时给予旁白, 从而为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奠定坚实的基础。 继而让学生抓住“浥”、“阳关”、“故人”等词语, 经老师合理引导点拨, 很快理解诗句意思。

3. 诵读古诗, 读中悟情。 诗歌具有三美特点, 即节奏美、韵律美和意境美, 诵读起来朗朗上口。 在教学过程中, 我坚持以诵读为本, 要求学生在理解基本词义、句义的基础上, 通过反复诵读, 反复吟咏, 体会古诗的韵律、意境。 引导学生进行多种方式的诵读, 如:范读、自由读、个别读、小组读、配乐读、背诵, 甚至吟唱等, 从形式多样的诵读中领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感受诗中的意境, 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为了使学生充分体会诗中的意境, 我常常让学生手拿扇子或书本扮演诗人吟诵古诗, 使学生仿佛亲临其境, 感悟诗意。如在教学《送孟浩然之广陵》时, 我让学生手拿折扇, 漫步吟诗, 并配上悠扬的古筝伴奏, 使学生融入诗境, 殷殷离别之意跃然其中。

三、拓展

在古诗教学时, 我时刻注意把握教材, 精心设计并组织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 通过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借说话写话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

1.展开联想, 体会古诗的情感美。 扣住古诗词中的实词, 调动生活经验, 想象这些词语所展示的景观, 是审美教育不容忽视的。 《枫桥夜泊》是唐朝诗人张继创作的一首耳熟能详、童叟皆知的诗篇。 “明月寄相思”的“月落”, 那几声揪人心扉的乌鸦的 “惊啼”, 已然成了我们遥思故里、漂泊他乡惊魂的 “化音”。 那几点被江霜渲染得愈加昏黄的“渔火”, 透过弥漫的寒气让人稍稍感到“家”的温馨, 抚慰着那颗饱受羁旅之苦的心灵, 同时也勾起多少游子“思归”的心怀。 冷月、孤舟、渔火, 何其落寞、凄清、幽渺, 声声啼鸦, 阵阵钟声, 似乎是从生命的最深处, 一下一下撩拨着诗人与读者的心弦。 我们透过那涤荡千年的寒山寺的钟声, 夜深人静时分在心底吟咏此帧小诗, 分明可以从每个字符中捕捉到散发传递着时代久远的生命情感信息。 古诗词中能传情致意, 供我们想象各种景观的实词真是不胜枚举, 充分调动这些词语提供我们驱使, 展现诗歌的意境, 美便成为能感知的“真景”。

2.改写创新, 再现古诗的故事美。 在古诗教学中, 我常设计将古诗改写成一个个小故事, 更重要的是经过这种创造性的习作, 使主体与客体有机统一, 达到最高境界。 改写使主体对客体有创造性的补充与发挥, 使文字的美转变为有别于原文的更广阔的意想, 艺术形象得到再造与扩展。 还能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 既再现古诗词中的田园美、人情美, 又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小学古诗教学较好地把握激趣、悟意、拓展这三个基本环节, 就能让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充满兴趣, 轻松达到入其境、悟其神、会其意的目的, 教学效果也就显而易见。 这样古诗教学会魅力无穷, 情趣盎然。

摘要:古诗是我国丰硕的文化遗产之一, 它浩如烟海, 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 蕴涵着数千年的文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小学语文课本精选了不少优秀的古诗, 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古代文化的灿烂辉煌, 体味古代文豪的人生情怀, 从而丰厚文化底蕴, 增强审美鉴赏能力。在古诗教学方面要紧紧抓住“激趣、悟意、拓展”这三个基本环节。

关键词:小学古诗教学,基本环节,激趣,悟意,拓展

参考文献

[1]郭莹.激趣读文明意赏境——古诗词教法尝试.小学语文教学, 2011 (08) .

[2]杨红艳.古诗词的阅读教学.文学教育 (下) , 2008 (11) .

[3]汤银林.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教育教学论坛, 2010 (34) .

篇14:谈焊工生产实习课教学基本环节

关键词:焊工生产实习课;教学环节;内容;要求

【中图分类号】 G718 【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9-0284-02

焊工生产实习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应由组织教学、入门教学、讲授新课、示范操作、巡回指导和课题总结等六个环节所组成。

一 组织教学

在生产实习教学过程中,组织教学是重要的一环。焊工在作业时,要与电、可燃及易爆等接触,焊工除加强个人防护外,还必须了解并掌握安全用电、防火、防爆的常识,严格执行焊接安全规程,预防事故发生。具体作法是:检查实习训练场地,焊接设备、材料工具及防护用品,组织学生听课的位置,点名检查学生出勤情况,填写考勤表、教学日志,检查学生的工作服、鞋、帽、眼镜、手套等是否符合本工种的安全生产要求等。

生产实习指导教师必须熟练掌握《生产实习教学大纲》教材和每个生产实习课题的教学内容,严格按照大纲所规定的课题体系、顺序和要求,认真及时编写“焊工实习教学授课计划”、“焊工实习教学工作手册”,认真编写教案,认真备课、授课。

二 入门引导

入门引导是一节课的关键环节,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包括复习与提问和新课导入两部分。

1复习与提问

复习与提问的目的是在于引导学生复习与本课题内容相关的知识,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例如,在进行手工电弧焊平敷焊课题训练前,复习提问手工焊条电弧焊基础知识,如在生产中采用酸性焊条(如E4303型),则选用弧焊变压器,如果采用碱性焊条(如E5015型),则选用弧焊整流器。BX1-400型弧焊变压器,该焊机属于增强漏磁类动铁式(BX1系列),该机粗调节时应在切断电源的情况下进行,防止触电。焊条采用E4303型,焊条直径为2.5mm,3.2mm,焊件采用Q235(普通)碳素结构钢。复习操作姿势,平焊时,一般采取蹲式操作,蹲姿要自然,两脚夹角为70°-85°,两脚距离为240-260mm,持焊钳的胳臂半伸开,并抬起一定高度,以保持焊条与焊件间的正确角度,悬空无依托操作。通过复习与提问可以巩固知识检查学习,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双向互动方式。

2.新课导入

在新任课导入时要明确指出本课的学习要求和目标,让学生认识到其重要性、必要性,使学生对本次学习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明确重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如经过学习提问后,进入新课题平敷焊训练作业,明确强调训练要点:①熟悉运条及运条方法。②掌握焊道连接、起头、接头、收尾的方法等。

三 讲授新课

讲授新课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新知识、新技能。这一环节进展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1.首先在教学内容上,对焊工理論课和电焊工技能训练实习课在时间安排上将其合二为一成为“一体化”课程。例如,在进行手工气割课题训练前,先从理论上讲授气体火焰的种类和性质,气割原理及条件,气割的特点及应用,气割设备与工具,气割工艺参数及回火现象等理论知识。

2.对使用的焊接设备和材料、工具等基本知识要讲解清楚,使学生达到熟悉它们的性能,会选择使用会操作的目的。例如,在进行手工焊条电弧焊课题训练时,讲解使用的焊接设备为BX1-400型弧焊变压器,该焊机属于增强漏磁类动铁式,具有陡降外特性。焊接电流调节范围为75-400A,分为粗调节(在切断电源情况下)和细调节(在焊机容载时)等,焊条使用酸性E4303,或碱性E5015型,焊条直径为2.5mm和3.2mm,焊件采用Q235(普通)碳素结构钢,长×宽×厚为150mm×150mm×6mm,讲解辅助用具,清渣用的敲渣锤、錾子、钢丝刷,修整焊件接头及坡口纯边用的锉刀,还有烘干焊条的烘干箱及保持焊条干燥度的焊条保温筒。讲解用来测量焊件和焊缝的坡口角度,装配间隙,错边,以及焊缝的余高、焊缝宽度和角焊缝焊脚尺寸等焊缝万能量规。

四 示范操作

每一课题讲解都要进行示范操作。示范操作是重要的直观教学形式。所以,要做到“准、精、灵”和快慢结合,分连结合的原则。

1.准,即示范动作要准确到位,步骤完整熟练,动作协调一致,使示范操作的全过程富有很强的动作准确性。

2.精,即在示范操作过程中要对前面讲的操作要领边示范边精练,重复操作要领,而且对操作技能也要达到精益求精。

3.灵,即灵活多变。根据不同授课内容灵活运用不同的手段,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新课题新知识时的新内容、新方法。

4.快慢结合、分连结合,即在示范操作中要采用分解慢动作边讲解边示范,讲清操作要领,提示学生看清操作方法,然后采用连贯的正常操作方法,准确无误正确规范地进行示范操作。

在焊工技能训练场地,以每组(8人左右)为单位,使用一台设备,即保证了训练的效率和质量,又充分利用设备,进一步提高了演示效果。示范操作时,要做到边讲边做,操作示范的顺序一般为:“连续动作-分解动作-连续动作”。如讲解手工钨极氩弧焊的基本操作姿势时,在说明“采用蹲式操作时,蹲姿要自然,两脚夹脚为70°-80°,两脚距离约240-260mm,左手持焊丝,与工件夹角为10°-15°,右手握焊枪,与工件夹角为70°-85°”的同时,配合示范动作,边说边做,使学生边看、边听、边理解,这样,学生能较快的掌握操作要领,收到较好的效果。

手工电弧焊的操作关键是对焊缝温度的控制,而温度的高低取决于参数的选择,所以教会学生如何正确选择工艺参数,采用对比总结法效果较好,如焊接电流的选择,先讲述大、小、适中电流焊接时所表现出来的现象,然后在操作中分别选择三种电流进行试焊,让学生认真观察,发现不同之处,这样,就能使学生通过现象准确判断电流大小对焊缝的影响,掌握焊接电流的准确选择。

五 巡回指导

实习教学的成功与否,实习指导教师的巡回指导至关重要,因此,在进行巡回指导时要做到“五勤”,即:

1.手勤,做为实习指导教师必须勤示范,勤演示,必须手把手的亲自教,耐心指导。

2.腿勤,在实习过程中实习指导教师必须来回指导,才能发现问题,及时矫正错误动作。

3.眼勤,教师要认真观察学生的操作情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嘴勤,在学生操作时,对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疑点、难点或操作不正确的地方进行讲解。对个性问题进行个别指导,对共性问题进行集中指导。

5.脑勤,做为实习过程中学生出现的共性问题,积累经验不断改进或完善教学方法。

巡回指导是科目教学的中心环节。

首先,在巡回指导过程中实习指导教师操作动作一定要规范和准确。如手工电弧焊操作时不戴手套、不戴面罩进行示范,用焊钳敲击焊件等。其次,在进行巡回指导时,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娴熟的操作动作使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完成本课题的实习。最后,巡回指导既是理论知识的讲解,又是实际操作的指导,只有高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才能提高巡回指导的效果。如每一个课题的训练项目,就要求学生从熟悉图样、技术要求入手,按要求选择焊接方法、工艺参数、焊条类型、焊条直径、装配及定位焊等事项。

六 课题总结

实习课结束后,应验收学生的实习工件,检查安全文明生产及设备维护、场地清理等情况,表扬先进,指出不足,客观公正的评定成绩,对实习中发现的典型事例和共性问题,与同学们共同分析,找出问题的原因与不足,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指明努力方向,并要给学生留下必要的作业。实习指导教师还要把每个学生在实习中的成绩、问题、思想、动态等及时填入“实习教学工作手册”中,做为学生平时成绩的考察依据。

生产实习课教学这六个基本环节,是完成生产实习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要求,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养成文明生产、安全生产的良好习惯,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并在实践中巩固和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培养懂理论、会操作、手脑并用的技術人才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 赵伟.中国职业技术教育,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9

[2] 李乐群.高等职教研究,山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出版,2005.5

上一篇:商标申请复审下一篇:最新个人信用报告查询授权书,征信查询授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