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教师的服务意识

2024-08-03

培养教师的服务意识(精选8篇)

篇1:培养教师的服务意识

幼儿服务意识的培养

陈鹤琴先生早在1940年在江西办幼师时就提出了“活教育”思想,并指出“活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教育儿童知道应该帮助别人,知道为大众服务,具备服务的精神”。他说:“如果我们训练的儿童,熟知各种知识和技能,可是不知服务,不知如何去帮助人,那这种教育可以说全无意义。”

在现代社会,各行各业都需要具有服务精神的人去为之奋斗,因此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思想更具现实意义。服务精神的培养必须从幼儿时期开始,这是我们幼儿教师教育工作的重点。只有抓住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期,才能在幼儿的品德塑造过程中打下牢固的服务精神基础。

服务意识是幼儿的天性

幼儿阶段是情绪的敏感期,是幼儿建立自我形象,认识自我价值的重要阶段。此时的幼儿愿意得到老师和其他幼儿的接受,渴望被别人赏识。而幼儿通过服务他人,就能够得到认同和接受。因此,服务是幼儿的内在需要,一种天性使然。如某位幼儿帮助另一名幼儿拿玩具、图书,同伴间互相帮助整理服装、鞋帽等,幼儿往往在不经意间就完成了,并不一定有成人的提醒或指导。对于幼儿来说,这些也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我们教师应当及时发现类似的“闪光点”,加以表扬和鼓励,肯定这种行为,并将此上升到服务行为的高度,让幼儿体会到服务他人的快乐,激发幼儿再次实施服务行为。这需要我们教师在日常活动中多观察、多留意,并提供更多的服务机会。

提供更多的服务机会,培养服务意识

培养幼儿服务意识,除了鼓励幼儿自发的服务行为外,还应当创造条件,为幼儿提供更多的为他人服务的机会,从而使服务成为一种习惯,成为幼儿自身具有的道德品质。

1.在幼儿园日常生活中提供机会

在幼儿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中,存在着很多服务的机会,教师应及时发现需要帮助的幼儿,并倡议幼儿互相服务。一些幼儿力所能及的的事情,不必每件事都让老师或保育员代劳,时间久了,幼儿会习惯性地将同伴需要帮助的事情做好,甚至引以为豪。

如来园活动时,教师可以轮流请幼儿担当“值日生”等工作,工作的内容包括晨间给动物角添加饲料,给植物角浇水,帮助教师擦桌子、玩具;集体活动时分发玩具,收拾整理图书等;户外体育游戏时分发收放玩器具;进餐时分发碗、碟、饭菜,清理桌面等;起床活动中,让幼儿帮助别人系鞋带,扣扣子,整理床铺,为上卫生间的幼儿取手纸等等。幼儿在教师的`委派下,服务工作的热情很高,甚至把服务的机会当成了一项光荣的使命,在工作时感到无比荣耀和兴奋。

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可以适当增加或减少服务的内容及种类,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幼儿进行服务工作的方法和程序。教师在安排 “值日生”工作时应注意面向全体,使每位幼儿都有服务的机会,尽量避免幼儿功利思想的产生。

2.在角色游戏活动中提供机会

我们在角色游戏中不仅设计了商店服务员、餐厅服务员、讲解员等角色,而且要求其他各个角色都有承担为别人服务的责任。如“娃娃家”中为到访的“客人”服务,为“家庭”中的“孩子”服务;“小课堂”游戏中, “教师”为“学生”服务等诸如此类的服务。教师在组织引导时应强调为他人服务的意识,对服务的质量提出一定的要求,如:为别人服务时应礼貌热情,服务尽可能地周到细致,让被服务的人感到满意等。这些服务机会大大增强了幼儿对于服务的认识与理解,幼儿逐渐懂得服务的意义,了解服务是一项为帮助他人而做的工作。同时,对他人给予的服务,也会珍惜并产生感激之情。

下一页

篇2:培养教师的服务意识

服务意识是员工参与企业客户服务管理活动,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的指导思想。企业从上到下,尤其是直接与客户打交道的基层员工,都应当树立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的意识,唯有如此,员工才能在经营活动中,自觉地参与企业的服务过程,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才能不断提高客户的满意与忠诚,促进企业的经营和发展。那么该如何对员工进行服务意识培养呢?

一、树立全局观点、明确服务要义

要培养员工的服务意识,就必须让员工知道:他们是企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客户服务离不开员工。当然,客户服务并非完全是基层员工的事,无论是机关、科室还是后勤,都应该和基层一样,接受客户服务的培训,只有提高企业的整体服务意识,才能团结一致地抓好客户服务。员工的服务意识,来自于企业对员工的有效培训。如果企业或管理部门没有明确的服务目的和协调一致的配合,员工的培训就没有任何意义,如果不能把基层员工放在重要的位置,并给予他们支持、鼓励,那么对员工的培训也是白费力气。

二、营造服务氛围、身体力行建设

客户服务的成效来自于上下一心、共同努力。因此,对于基层员工来讲,更希望与主管部门和领导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以利共同做好服务,而不希望他们高高在上、指手画脚。基层部门和领导的职能是将企业制定的营销策略转化为具体可行的规章制度,让大家有章可循;做好客户服务的安排和布置,为基层员工服务创造良好的条件。作为基层领导应当成为客户服务的建设者、指导者,营造、发展和培养服务的氛围,与员工共同营造服务意识,让员工从中学习,并不断积累经验,提高服务技能,推动服务的建设。

三、转变机制理念,给员工自主权

国家副局长何泽华在福建考察时说:“从订单交易向服务营销进行转变,是全行业营销思路的重大转变。作为市场主体,分公司的一切工作必须以客户经理为中心,客户经理要有一定的权限;业务流程的设计也必须支持对客户的有效服务。”指出了客户服务的重要性。优秀的经营管理者,必须具有两方面的能力:一是要培养对员工的信任感;二是要

学会授权给员工。在工作中创造民主、平等的自由氛围,对员工的不足要理解、帮助,指导员工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辅导员工处理各项事务,注重对客户服务的指导。

四、高层建筑重视,言传身教宣传

要使员工真正树立为客户服务的意识,仅仅通过下达命令式的要求是不够的,作为企业的领导,应当高瞻远瞩,从宏观上给予高度重视,在经营中切实抓好客户服务的管理并以身作则,深入一线了解情况,重视基层员工的作用,关心客户的利益,听取客户的评价和对服务的需求及建议,并择优采纳,给基层部门作出榜样。作为企业的领导,应当与员工共同分享经营服务的失败与成功,和员工探讨服务的措施、作用,研究改进的方式,用领导的影响力,对基层管理者和基层员工进行言传身教,推动客户服务的管理。

五、坚持客户至上,重视基层员工

篇3:导游人员细微服务意识培养的途径

关键词:导游,细微服务意识,培养

一、前言

本文主要是针对导游在服务过程中的细节问题, 探讨目前导游人员在服务工作中细微服务意识培养的对策。通过培养这样的服务精神, 能够使导游人员在实际服务过程中把切切实实的细微精神融入其中, 为旅游业的未来提供更加坚固的保证。

二、导游细微服务分析

1. 导游服务分析。

服务是能够满足他人某种需求的特殊礼遇行为, 并应该将自己融入服务内, 以自己要求最高的服务为最低标准, 英文为“SERVICE”, 解为微笑、效率、诚恳、活力、兴趣、礼貌、平等。

据《导游业务知识》一书中提到:导游服务是指导游人员代表被委派的旅行社, 接待或陪同游客旅行、游览, 按照组团合同或约定的内容和标准向其提供旅游接待服务。

2. 细微服务分析。

(1) 细微服务的认识。细微服务是一种精神, 一种意识, 一种理念, 存在与服务人员的心里, 是可以培养和运用的。细微服务, 是对传统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意识的扩展和深化, 具有四个基本特征:一是要从小事做起;二是要注意细节;三是要亲历亲为;四是要以人性化服务为基础。

3. 导游细微服务分析。

随着旅游业的竞争日益激烈, 是否能够提供真正优质的产品, 已成为决定旅游企业命运至关重要的因素。这里说到的产品既包括有形产品又包括无形产品。目前许多企业只把注意力关注在有形产品上, 忽略了无形产品———服务, 正是这些服务细节决定了企业无形产品的质量, 从而决定着企业的成败。所以, 作为一个导游员而言, 细微服务是重中之重。

三、导游细微服务在旅游业中的重要作用

1. 能够提高导游服务质量。

西方酒店业认为服务就是SERVICE (本意亦是服务) , 而导游同样可以引用这样的服务理念, 在服务中加上细微的精神, 便能够更有效地提高导游的服务质量。

2. 能够增加旅游者的满意度。

顾客满意度, 是对顾客期望满足程度的质量。下面以实证来说明导游细微服务与游客满意度的关系: (1) 导游细心类型与游客满意度 (见表1) 。根据调查结果, 游客的满意度与导游人员的细心类型成正比, 表明了导游人员细心程度越高, 对于各方面的服务越周到, 游客的满意度就越高。 (2) 旅游者对导游具体细微服务行为的看法。导游员的服务对旅游者是否有成效, 最终要看旅游者对其做法的态度和看法。通过对游客进行访谈, 从结果来看, 旅游者对导游员的细微服务持肯定态度。对于有些导游员的特别服务, 表现出了高度的赞扬和感动之情。

访谈事实上证明了广大游客对于导游人员的细微服务是持肯定态度的, 这样的服务, 不仅方便了客人, 也提高了导游人员的服务质量, 无形中增加了游客的满意度。

3. 能够抑制导游服务中的不周弊端。

所谓人无完人, 无论多么细心认真的导游, 总会在带团过程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小问题, 如果能在游客旅游的各个阶段提供个性化细微化服务, 取长补短, 能够很好地弥补在旅游途中的过失和不周弊端。

4. 能够体现社会细微化温情。

能够让游客获得宾至如归的感觉就是温情。从点滴的感动, 让游客感受到这种细微化的温情, 是对这个社会人生价值观的体现和对生活处处有温暖的体现。这就表现在导游员的细微服务上。

四、导游细微服务意识培养现状分析

1. 导游服务现状分析。

(1) 导游人员的学历普遍偏低 (见图1) (2) 。导游人员学历偏低在某种意义上反映导游综合素质偏低, 导游是传递知识和文化的“使者”, 如果知识不够, 在传递过程中就容易出现信息传递错误。 (2) 导游人员等级偏低 (见图2) 。在全国持有导游证上岗的导游人员中, 初级导游人数超过总人数的95%, 而中高级导游人数不到5%, (3) 这一数据表明导游人员的等级偏低是现在导游市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以低等级为主的导游队伍容易造成供过于求、竞争激烈, 直接影响导游的服务质量。 (3) 掌握小语种的导游比例小 (见图3) 。在外语类导游人员中, 一些语种人数与我国入境旅游者的数量不成比例, 如我国客源市场需求量较大的韩语、泰语、意大利语的导游人数太少。 (4)

2. 导游细微服务意识培养现状分析。

(1) 导游细微服务意识培养现状。导游服务意识就是指通过对旅行社的特点和运作要求的理解, 在导游人员的头脑中自觉形成的, 为满足游客现有的及潜在需求而作出的一种应有的行为规范的反应。其实在旅行社日常运作中, 不仅仅要培养导游的服务意识, 还要注重安全意识、增强时间意识、提高团队意识、树立形象意识等等。而这些意识中最重要的就是导游的细微服务意识了, 所谓“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优”的就是服务质量, “优”的就是导游在平凡细微的服务中的意识。 (2) 导游细微服务培养中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 笔者通过对导游队伍中对导游员的访谈结果作出以下总结: (1) 把握不住细微点。在培养导游员的细微服务精神的过程中, 许多导游普遍存在这样一个问题, 就是该如何把握住服务中的细微点。访谈中可以看出, 许多导游已经能够去关注细微服务这个问题, 但苦于不知从何处着手, 找不到具体服务工作的重点, 这样很有可能会适得其反。 (2) 细微意识形成难。现代人们为追求利益、功效, 往往忽视了行动的内在意识的培养, 纸上谈兵的多见, 真正把服务的意识在观念中根深蒂固是很难的, 特别是后天意识。

五、培养导游细微服务意识的途径

1. 建立导游细微服务的认知和培训系统。

导游细微服务意识不是与生俱来的, 与后天的教育和培养是密不可分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导游的服务意识: (1) 加强专业思想教育, 树立服务意识。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 服务工作被视为是“伺候人”的工作。另一方面, 一些导游报考导游的动机不纯。因此, 导游服务意识的培养就应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抓手, 帮助导游树立正确的服务观念和导游观, 强化导游的社会责任感。 (2) 通过学科间的渗透, 增强导游服务意识。要充分发挥学科渗透的作用, 多门学科的教育要形成合力, 适时适度地培养导游的服务意识。 (3) 规范导游讲解, 细化导游服务意识。由于现场导游考试中, 导游讲解词大多是现成的。为了更好地把导游服务意识渗透进去, 最好预先设定比较具体的情境, 细化导游的讲解。

2. 导游实际带团过程中的具体细节服务意识培养。

导游的细微服务意识光靠理论指导是不够的, 重要的是要在实际的带团过程中的能够具体地运用出来, 下面就以几个具体的案例来分析导游细微服务意识的运用。 (1) 接站细微服务培养。接站细节是游客对导游形成第一印象的最首要因素, 作为一名导游, 在接站中表现从容、熟练、有序是十分必要的。接团的三个细节———“三问”是很有道理的。首先问团队计划有无变化非常必要;其次让客人就近上卫生间;最后, 问客人有没有把行李或证件遗忘在飞机 (火车或轮船) 上。 (2) 入住酒店细微服务培养。入住酒店也是一个重点, 很多导游容易忽视, 认为这属于饭店内部的问题, 事实上, 分房细节问题经常是游客满意度的一个重要标志。本案中的小李擅自帮全陪分房间, 结果引起游客不满, 可谓好心办了坏事。小李未注意一个细节, 一般情况下外宾团由领队分配房间, 内宾团由全陪分配房间。在无全陪情况下, 如果游客来自同一个单位, 可以请团长分配, 散客拼团由地陪分配。全陪 (领队) 可视游客个人情况分配房间, 就会尽可能减少问题的出现。

六、结语

导游的细微服务是导游服务质量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是旅行社乃至旅游业兴旺发达的一个内在动力。只有把握好细微之处, 从小处着手, 实现导游服务的系统化、细致化, 才能从总体上提高行业服务质量。另一方面, 对于游客来说, 导游的细微服务, 是他们旅游过程中所需要的最好的保障品和营养品。希望能通过对导游细微服务意识的培养, 使每个导游将这种意识付诸于实践当中, 让细微精神暖人间, 从而更好地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杜江.旅游管理硕士论文文库[C].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5

[2].孔永生.导游细微服务[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7

[3].伍延基.旅游服务质量的现状及其主要制约因素[J].旅游学刊, 2004 (5)

[4].张健.浅谈旅游活动中的细微服务[J].商场现代化, 2008 (27)

[5].殷钰.导游服务技能[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4

[6].徐桥凤.培养服务意识提高教学质量[J].现代企业教育, 2007 (5x)

[7].黄晶.旅游服务管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6

[8].王玉屏.论导游专业的素质教育[N].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7 (12)

[9].雄剑平, 李志飞, 张贞冰.导游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

篇4:话谈中学教师的服务意识

在传统观念中,教师“德配天地,位比君亲”,高于一切的“师道尊严”给教育罩上了一道道神圣的光环,教师近乎是一种“圣职”。过去人们常用“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来形容师生关系,并以此来强调尊师重教。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我们应该重新认识和确立新的师生观,学生是教师的工作对象,也是教师的服务对象。教师为了完成国家的法定义务,必须作好有关教育教学及管理等服务性工作,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增强教育的服务意识,变“教育者”为“服务者”,在行动上要真正作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然而,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所期望的教师以“服务者”出现的姿态并不多,可以说是相当的缺失。例如教师一般多以管理者的形象出现,在教学过程中具有绝对的主导作用;轻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片面强调学习成绩;忽视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教师处于强势地位,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得不到老师的认同致使在学习中产生焦虑,兴趣低下等倾向。因此从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自身健康发展需要的维度考虑,对于教师主动服务意识和行为的研究迫在眉睫。现代意义的教育从根本上要求教师树立起全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服务,为每一个孩子未来打好底色,为每个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1、教师要端正服务态度

社会在进步,教育在发展,教师和学生,应是服务者与服务对象的关系,教师要时刻想着为学生的发展负责,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有了这样的服务意识,我们教师才能改变过去高高在上的行为习惯,才能放下架子,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地对待学生。有了这样的服务意识,我们教师才能关爱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一些具体的问题,了解他们的需求,他们的愿望,他们的所诉所求,为他们解决学习难题,解除成长的烦恼。有了这样的服务意识,我们教师才能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做到不偏爱,尤其是面对学业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多多鼓励,少些批评,多些关怀,帮助他们不断成长进步。教师只有为学生创造和睦、融洽的学习氛围,学生才会信任教师,才会把教师当做良师益友。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中,师生双方相互尊重和信任,学生每天乐在其中,精神饱满,乐于展现自己的才能,愿意参与教育过程,从心底里信任教师,尊重教师,师亦友、友亦师,民主平等得到真正的体现。只有这样,教育才能成功。

2、教师要提升专业技能

教育是一种不同于商业服务与企业服务的复杂的服务活动,与所服务的对象不同,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是具体的、活生生的、有丰富个性的、有张力的、不断发展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要优化服务意识,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教师要虚心好学,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以提升文化底蕴和知识涵养,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和水平。要深入钻研教材,领会教材内容,准确把握课与课之间的联系、重点、难点,广泛搜集资料,拓展课外知识,精心设计教学流程,充分作好各种预设,努力优化课堂结构,创设轻松的学习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还要不断提升沟通表达的能力,主动在学校、社会、家庭之间穿针引线,起好纽带和桥梁作用,组织协调各种教育资源为学校教育服务,以形成对学生教育的合力。要形成良好的反思习惯,扎实地、经常性地进行自我反思,在反思中提高,在反思中成长。要不断提高研究能力,以高度的责任心倾注全部精力,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等各项改革,努力掌握现代化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深入研究课程、教材、教法,抓现象,探本质,求创新,“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教研相长”,进而使自身的理论水平、业务能力在研究活动中都得到提升,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优化。

3、教师要优选教学方法

教育学家魏书生认为,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要千方百计地去适应学生的学。教师崇高的职责在于为每一个学生的美好未来打好基础,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最优质的服务。课程改革非常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及主体积极性的发挥,这对教师所提供的教学服务质量有了一个更高层次的要求。在教学中,教师要从滔滔不绝的讲解中解脱出来,由讲解型变成探究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自觉地成为学生学习的“服务员”。这在一定程度上要求教师要有良好的教学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并巧妙的运用教学方法,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的舞台,让学生的特长和优势展现得淋漓尽致,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一言以蔽之,教师要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要为学生的课堂学习提供最好的、最优质的服务,创设一流的学习环境,搭建平等的展示平台,提供一流的教学服务,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翱翔。

4、在教育贸易中,充当好角色,实现教师服务意识的转型

首先,学生是教育的消费者,现代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教育消费需求。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建立以学生为本位,要真正把学生当做顾客,尊重他们的意愿和决定,允许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见解,鼓励、保护和引导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其次,中学生普遍存在着自信心不够、害怕受挫、缺乏探索求救的勇气,教师应该以积极的情感和态度去关爱学生,树立理解和热爱学生的服务意识。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多鼓励,少批评;多开导,少冷漠。多给学生制造树立自信心,创造自我表现的机会,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上的挚友,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诚挚关怀,并将这种关怀转化成学习的动力。再次,教育过程是师生之间的互动过程,教师的思想、品德、观念、知识、人格等都深深地影响着学生,学生的学习、纪律、品质也对教师产生一定的反作用。在民主的师生关系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的职责将“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个顾问,一位向导,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让学生拥有与老师的对话权、质疑问难权、表达意见权,对学生自己能决定的事情不加与干预,做到一视同仁,不厚此薄彼,通过民主的教育手段,当好学生的评委。

综上所述,树立、增强、优化服务意识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实现教师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角色转变,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现代教育的需要。教师必须转变旧的教育观念,改变传统陈旧的教学方法,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与时俱进,要树立服务意识,变“教育者”为“服务者”,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当好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协助者和学生发展的支持者、服务者。做一个无愧于时代、无愧于民族的“红烛”。

参考文献:

[1] 文艺求, 韦均艺. 教师如何服务学生的自主发展—“教师服务意识与行为”课题研究[J]. 广西教育B(中教版)》, 2010,6.

[2] 许萍萍. 教师服务意识的探究[J]. 中学英语之友?教育研究与实践. 2009,9.

[3] 徐敏, 许功华. 刍议中小学教师服务意识的建塑[J]. 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7, 1,21(1):22-24.

[4] 陈雅萍. 树立教师服务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J].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10,2.

[5] 李忠华. 提高服务意识,做一名称职的教育服务者[J]. 考试周刊, 2011,27.

[6] 汪延辉, 杜宝旭等. 论高等教育服务理论的建构[J]. 理论界,2007,11.

[7] 王仁朋. 有效教学—教师要懂得服务意识[J]. 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2011,32.

[8] 朱佳丽. 如何增强教师的服务意识[J]. 考试周刊, 2011,18.

[9] 张志开. 增强服务意识,做人民满意教师[J]. 工会博览?理论研究, 2010,7.

篇5:关于医学生基层服务意识的培养

[摘要]加快建设我国基层医疗卫生事业,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条件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之一,医学生应当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投身基层,为基层医疗卫生的发展奉献力量。本文从医学生基层服务意识的现状、基层服务意识淡薄的成因分析以及医学生基层服务意识的培养策略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关键词]基层服务意识;成因分析;培养策略;现状

医学生的培养目标是成为我国未来医疗卫生事业的建设社和接班人,医学生基层服务意识的培养对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推动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医学院校应认清毕业生就业现状并分析其成因从而采取和制定培养策略。

一、医学生基层服务意识的现状

近年来,根据某些医学院校关于毕业生就业去向的调查研究数据显示,医学院校毕业生在就业机构的选择上更愿意选择城市或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而对于经济相对弱后的农村基层、西部山区则较少考虑。少部分选择继续深造读研,极少部分学生会选择进入基层乡镇医院或者从事农村医疗卫生事业。这些现象突出表明医学生普遍缺乏基层服务意识,缺乏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奉献的大局意识,畏难怕苦心理明显。

我国基层医疗卫生工作仍处在缺医少药的艰难阶段,尤其相对偏远的山区,基层医疗条件差,医务工作人员紧缺,医疗卫生服务与需求严重脱节等问题迫切需要医学生投身基层,迫切需要我国医学院校在培养和教育上具有基层服务意识的医学人才方面加大力度。新形势下,医学生应该树立扎根基层,为国贡献,以推动和建设基层医疗卫生事业为人生价值的最高体现,树立高尚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从思想上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二、医学生基层服务意识淡薄的成因分析

(1)社会环境因素

改革开放30多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环境发生巨变,当前阶段社会处在大变革时期。近年来,国家经济结构的构成,基层经济发展跟不上步伐,经济水平较低。政府发展思路更倾向于城市化建设导致贫富差距的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基础硬件设施的投入较少,基层医疗卫生跟不上,工作和生活条件差,基层医务工作者的待遇不高,后期发展潜力小,再就业难等问题成为阻碍学生去基层工作的重要原因。

从总体上来看,由于长时间积累下的发展差距,国家对于基层的资金投入相对发达地区来说依然偏少,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工资相对较低,甚至难以满足生活需要,进而磨灭了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热情和信心。

(2)学校引导因素

现阶段的医学院校开展就业工作大致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在为数不多的春冬季两次双选会上,绝大多数的用人医院单位来自省级或市县级医院,其中也包括部分省外医院机构。双选会所营造的就业环境势必影响医学生的择业取向;另一方面,学校对开展支援西部、服务基层就业引导方面的工作较少,对国家出台的基层就业的相关优惠政策宣传力度不够。除医学院招收部分定向生必须回到基层就业之外,极少数的毕业生会选择走向基层,服务群众。学校应该在学生大一进校开始,让大一新生了解国情,走向社会,走进农村基层,加强大学生的职业理想信念教育,逐步推进医学生基层服务意识的培养工作,贯穿整个大学生涯阶段,学校应从国家全局出发,调整人才培养目标,联合其他职能部门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做到多管齐下。

(3)个人选择因素

影响医学生基层就业的直接因素来源于个人的家庭和自身心理因素,相对于其它专业的毕业生来说医学生的培养成本普遍较高,医学生3-5年的基本培养费用少则四五万元,多则六七万元,高额的培养费用进一步促使医学生和其家庭对就业的期望值增高,直接导致很多的医学生进校之初就定下了将来的择业方向,基层服务意识从源头上就给磨灭了。另外,大学生自我期望较高,功利倾向突出如今,不少大学生抱着“学而优则仕”的思想观念,认为上了大学便高人一等,对于自己的未来也有着相当大的期望。然而,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目前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心理。许多医学生碍于“面子”,认为大学生到农村基层单位工作没有前途,更没“面子”。另一方面,随着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发展,许多大学生把工资报酬的多少作为判定一份工作好坏的标准,个人价值的实现脱离了社会价值,还有部分医学生担心去了基层出来难,下了基层没人管。一些医学生觉得自己的能力在基层不能充分得到展示,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也与城市有较大差距,导致医学生畏惧基层工作的艰难环境,从而使其基层就业意向大幅降低。

三、医学生基层服务意识培养策略

(1)国家加大基层医疗卫生的扶持,大力投入基层医疗设施建设,制定并出台激励政策,鼓励医学生深入基层

大力发展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条件,为医学生深入基层开展工作提供保障措施,提高对深入基层做出贡献的医务工作者给予奖励和高度肯定,提供将来走出基层继续深造的平台和机会,政府健全大学生基层工作机制,加大优惠扶持,增加薪酬补贴,提供更多的进修培训、晋级晋职机会等。医学院校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对选择支援西部服务基层的学生给予表彰和宣传;学校应加强专业知识的教育提升其对本专业的信心;培养医学生自学和终身学习的能力,科学、合理宣传各级医疗机构的卫生职能,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2)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

通过加强医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职业理想教育以及艰苦奋斗的精神教育,开展系列主题思想教育活动等增强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培养高尚医德,将思想转化为行动,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根基层,服务基层。

首先,开展“服务基层,奉献社会”为主题的思想理论讨论会、学习会和形势教育课,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基层服务意识、志愿服务基层的明辨会,让基层服务意识走进校园,走近学生,而不再是遥不可及的高尚情操。其次,开展以“我的中国梦”、“我为基层出把力”等主题的团组织生活、团日活动或主题思想班会,培养医学生家国情怀、奉献精神。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在医学生当中开展“我的中国梦”等主题的班会活动对于提高医学生思想政治理论、人文综合素质以及高尚医德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开展基层先进人物事迹宣讲会,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建功立业。基层的生活条件虽然艰苦,但我们却不难发现那些扎根基层谋发展,与国家的未来紧紧相依的基层工作典范。

(3)积极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及公益志愿服务活动

通过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组织大学生深入农村,感受农村真实生活,参与农村社会实践,加强医学生对国情、社情、民情的认识体会,激发大学生的基层服务意识。建立社会实践长效机制,通过短期或中期实践基地的合作项目建立长期对点合作模式,鼓励医学生参与进来,从而带领学生走进基层,体验基层生活。所以,基层社会实践是激发广大青年学生服务基层意识的重要方式。在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的“中国梦”的道路上,农村的发展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大学生只有深入到基层群众的生活中去,亲身了解农村的真实情况,了解农村的发展需求,才能进一步锻炼自己的意志,增长自己的才干,坚定自己服务基层、建设农村、实现自我价值的信念,从而进一步激发自己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更加坚定地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做贡献。

(4)加强就业引导,学校相关部门加强联动机制建设

首先,医学生就业最机密相关的学校职能部门就是学校的招生就业处。以招生就业处牵头,通过和校党委宣传统战部、校团委等职能部门的合作,在校内开展国家基层就业相关政策推广宣传活动,通过组织辅导员老师以及学生代表进行政策学习,在校内层层推广和学习。党委宣传部和团委在校内积极对服务基层优秀典型进行表彰和宣传,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感染学生。其次,加强校地合作,通过组织学生参与中短期的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医学生适应基层环境,了解风土民情,树立基层生活信心,为医学生毕业以后扎根基层打下基础,同时毕业后选择基层就业的毕业生给予适当生活补贴,用奖励的方式鼓励学生,提高医学生服务基层意识,推动医学生基层服务行动。

(5)加强医学生专业培养教育,打牢专业基础

学生方面,在校期间应精修专业知识,培养专业信心;掌握全方面知识,提升综合素质积极主动获取就业知识,了解政府相关政策,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自身思想觉悟,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做一名合格的医务工作者和社会主义建设者。

篇6:做有服务意识的教育人的教师随笔

既然教育是一种服务,那么在服务的过程中,我们应做到没有气急败坏,只有心平气和;没有大声训斥,只有循循善诱。或许这才像个服务的态度。

教师在面对学生时心中要有一个明确、清晰且坚定的态度。那么,他将不会再恶狠狠训斥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将不会再对那些没有听懂的学生不耐烦,不会再当着众多学生的面训斥顶嘴的学生,不会再让犯了错或成绩差的学生的家长难堪。这样,教师失去只是架子,赢得的确是尊重。

篇7:教师科研意识的培养与素质的提高

教师科研意识的培养与素质的提高 -教师工作总结

教师科研意识的培养与素质的提高教育科研意识就是对教育活动的有意识的追求和探索,是运用教育科学理论指导教育活动的自觉,是对所从事的教育活动的一种清晰而完整的认识。它既表现为行为主体对教育环境的主动适应也表现为行为主体对教育环境的积极影响和改造。教育科研意识是由三个要素涵盖的,即教育的信念与热情;教育的知识与经验;教育的眼光与智慧。教育科研意识是教师的一种心理素质,是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知识素质、能力个性的综合体现。提高教师素质的根本要求就应该是培养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仅仅是提高学历己远远不够了。教育理论的更新,教育思潮的涌现,教育的深入,都要求教师在更高的层次上提高素质的发展,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素质教育在理论上有待于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在内容结构上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在实践上才刚刚起步。这项改革能否落到实处,关键取决于全体教师的认同程度和实验效果。这就要求中小学教师对教育活动应多一份清醒,多一份自觉,多一份探索与追求。培养教育科研意识首先应加强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教师欲求得对教育活动的完整而清晰的认识,仅有感性的、实在的、具体的.教育活动体验是不够的,还必须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才可以获得关于教育现实的复杂的完整的有意识的印象,才可以丰富和完善个人经验。学校领导应高度重视这一环节,通过报告会、定期汇报会、职前培训、进修研究等多种形式,经常组织全体教师及时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并结合实践开展专题教育研究,帮助教师总结教育经验并提高到理论层次,以强化教师的科研意识。培养教育科研意识应坚持开展教育科研活动,使教师的能力得到切实的锻炼和提高。学校领导要以目标管理的方式,对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提出科研要求,适时适量地给教师压担子,下任务,定专题,使教师将教学与科研结合起来。学校再定期交流,定期检查,并与教师的工作考核挂钩,做到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教师的科研意识就能日益强烈而内化成一种自觉需要。培养和强化教师的科研意识,校长的作用十分关键。校长应具备教育家的眼光和魄力,能够依据国家教育方针,结合本校本地特点,制订出一套独具特色而又切实可行的办学宗旨,开创一条风格独特的办学模式。有了办学宗旨校长才可能实施有效的目标管理,也才可能组织教师有的放矢地学习和借鉴现代教育理论,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教育科研活动。这样,不仅为学校建设带来活力,也为教师在各自岗位上进行创造性的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的科研意识的培养才更为现实和可能。MSN空间完美搬家到新浪博客!

篇8:培养教师的服务意识

关键词:技校旅游专业,服务意识,培养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旅游业的发展也越来越快,随之而来的就是社会对旅游服务人才数量和质量的急剧增加。技工学校近年来在培养旅游服务人才方面虽然已经确立符合现代需求的培养目标,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还是会发现旅游专业的学生普遍缺乏专业的服务意识。服务是旅游业的核心产品,服务意识就是旅游业成功营销的灵魂,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学生服务意识的培养。

一、服务意识的内涵剖析

服务意识主要是指从业人员对服务的理解和认识,并以此为基础,发自内心地为服务对象提供有偿劳动的一种思想意识。

旅游专业学生的服务意识是指发自学生内心,自觉主动做好旅游服务工作的一种思想和愿望,是旅游服务专业学生最重要的一种工作态度和意识。这种意识不仅表现在旅游工作以内,还表现在旅游工作以外。一般来讲,旅游服务质量包括服务态度、服务知识和服务技能三个方面,其中服务态度是最重要的因素。服务态度的核心就是培养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在旅游工作中做到热情、主动、耐心、周到、谦恭,等等。技校对旅游专业学生服务意识的培养应侧重在对学生的服务认识和服务体验的培养。

二、技校旅游专业培养学生服务意识的必要性分析

1. 技校旅游专业培养学生服务意识的必要性

第一,服务意识是技校旅游专业学生的基本素质。近年来,旅游服务已从标准化服务发展到个性化服务,特别是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超值服务的理念。基于此,良好的服务意识是为旅游业为顾客提供超值服务的最基本素质的体现。较强的服务意识是旅游业对旅游人才的基本需求,服务意识的培养也是技校旅游专业学生的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基本表现。

第二,培养服务意识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技校旅游专业不仅要培养学生关于旅游知识的基本素质,还要培养学生从事旅游业的综合素质。服务意识的培养正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最好体现。服务意识在旅游服务中要求我们的从业人员必须具备丰富的旅游知识,娴熟的旅游服务技能,良好的道德修养和优雅的行为举止。因此,培养服务意识的过程也就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过程。

第三,培养服务意识可使学生今后更快地适应工作。旅游专业的学生今后的主要工作就是服务工作。技校注重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可以使学生在毕业后更快地进入角色,适应旅游行业的服务工作,做出较好的工作业绩。

2. 技校对旅游专业学生服务意识培养中存在若干问题

第一,目前许多技校在旅游专业学生的培养过程中普遍对专业理论教学和操作技能训练给予了高度重视,但是另一方面却对学生服务意识的培养没有重视起来。如多数技校在旅游专业的培养方案中缺少与服务意识相关课程的设置,即便开设了与服务意识有关的课程,教学也不够深入,无法达到教学目标。

第二,技校旅游专业的教师有些是从其他专业转到旅游专业的,因此,在进行服务意识教学时缺乏一定的实践服务经验,在对服务意识进行教授时侧重于理论知识和服务技能,对服务意识的体会不深刻,无法使学生有深入的理解。

第三,无法消除传统观念的烙印。多数技校旅游专业的学生都会受到社会和家庭的影响,使技校的服务意识教育无法消除传统观念的烙印。因此,技校对旅游专业学生服务意识的培养必须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一体化教育,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教学目标。

三、技校旅游专业学生服务意识的培养策略

1. 着力培养学生的敬业意识和职业责任感

技校的学生因为年纪较轻,很容易受到社会和家庭观念的影响。特别是针对于旅游专业的服务性,多数学生会认为不是很重要。因此,笔者特别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对旅游行业的敬业意识。如讲解导游业务时,笔者会让学生了解到游客的所有快乐都是因为我们的服务,游客的满足与幸福就是我们的骄傲,等等,同时这也是我们作为导游的职业责任感。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注重加强对学生职业道德规范的渗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服务意识贯彻课程的始终,使学生真正感觉到服务意识的重要性,提升学生的敬业精神和职业责任感。

2. 改革技校旅游专业的课程体系

多数技校现有的旅游专业课程体系必须进行改革和优化,适应现代社会对旅游专业人才的需求。在进行课程体系设置时,必须加强学生服务意识、职业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使与服务意识相关的课程占有的比重加大。另外,技校还要注重与服务意识相关的新课程的开发,激发旅游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服务意识的重视,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 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技校旅游专业服务意识相关课程的教学主要是采用课堂的教学方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进行相当理论与实践知识的传授,这样才能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如用案例教学法将学生探讨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激发出来,将学生有关于服务意识的思维拓展出来,从而加深学生对服务意识的理解和深入。如采用体验教学法可以使学生深入到服务意识培养的角色之中,深入了解游客的切身感觉,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还有专题研究法、管理游戏法、情境模拟法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比起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服务意识教学的教学质量,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技校旅游专业要想着力提升和培养学生的旅游服务意识,就必须以加强“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建设来做保障。建设“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必须加强教师的实践和培训,使教师自己也认识到旅游专业教学不只是理论知识的教授,还是实际旅游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在服务意识的培养方面,教师首先要进行理念的创新,充分认识到服务意识对旅游专业教学的重要性,从而在课堂教学和实践环节中首先加强自身服务技能的训练。技校针对教师队伍的建设,还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有效途径,将教师送到相关旅游企业进行实践或短期培训;还可以聘任具有旅游服务实践经验的专家来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从而建设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5. 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技校培养旅游服务的专业人才就是要适应社会旅游行业的需要,使学生今后更好地适应岗位的需要,顺利地走上工作岗位。但是在旅游专业学生服务意识的培养中,学生很难从课堂上感受到服务意识的重要性和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作用,因此,技校必须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从而使学生在还没有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就能够真正地感受到实际工作中服务意识的重要性。如技校可以与相关旅游企业进行联系和合作,建立实训基地,将学生派出去参与短线的旅游团队或饭店服务工作之中,这样就可以在多种实践工作中对服务意识有更深的感受和体验,从而在理论学习中更加重视服务意识的学习。另外,技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服务意识教育的多种活动,如组办社团、组织一些主题活动等,从而提升社会、家庭的服务道德教育功能。

总之,在技校旅游专业服务教育中,对学生进行旅游服务意识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旅游专业学生服务意识的培养要靠学生和教师的努力,同时也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乃至旅游企业的共同努力,采用多种教育和培养模式,共同提高技校旅游专业学生的服务意识。

参考文献

[1]周雪.旅游服务意识教育面临挑战[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4) .

[2]杨刚.关于旅游专业学生服务意识培养的几点思考[J].广西轻工业, 2007, (8) .

[3]南海, 薛勇民.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9, (25) .

上一篇:七彩人生的七大秘诀下一篇:精神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