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

2024-05-29

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精选8篇)

篇1: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

同 昌 煤 业

矿 井 灾 害 预 防 处 理 计 划

矿井灾害预防处理计划

一、矿井各类灾害发生的预兆:

1、顶板大面积冒落;

由地质构造因素,工作面初次来压,周期来压,工程质量及支护质量差等原因造成,其预兆:

(1)顶板连续发出断裂声,有时采空区顶板发出闷雷一样的声音。

(2)在破碎顶板处掉渣,岩粉末下落,岩尘飞扬。

(3)煤帮受压高,煤质变软,片帮增多。

(4)冒顶前顶板急剧下沉,单体支柱漏液严重,支架扭、斜、前倾后仰,排距、柱距、位移、支柱变形。

(5)顶板裂缝扩大或发生脱层现象。

(6)在底板松软或底板为煤时,支柱会大量插入底板。

(7)木支柱发生扭转、劈裂、折断现象等。

(8)金属网假顶下唰唰漏煤。

(9)顶板的淋头水有明显的增加。

2、水灾:

主要断层带水、奥灰水涌出等,其预兆:

(1)巷道煤壁发潮发暗,煤壁挂红挂汗空气变冷,工作面温度降低,有淡的雾气,使人感到阴凉。

(2)顶板来压,淋水加大或底鼓冒气渗水。

(3)煤层有水挤出,发出“嘶嘶”的响声,有时还可听到。

(4)煤层有水挤出,有酸性水出现,水质发涩,有臭鸡蛋味,CH4、H2S等有害气体增加。

(5)打钻时,发现有“顶钻”现象,钻底板软或钻孔有水流出等。

3、自然发火(在采空区)预兆

(1)火区附近温度、温度增高,变化很快,出现雾气,煤壁有水珠;井口或巷道口出现水汽,流出的水和空气温度增高等。

(2)嗅见有煤焦油味;

(3)人体感觉不舒服如:头疼、闷热、恶心、憋气。

(4)使用仪器检查,发现CO、CO2等气体增加。

4、气体灾害:{瓦斯喷出、煤(岩)与沼气(二氧化碳)突出}的预兆。

(1)瓦斯喷出的预兆,煤层顶底板岩石中有溶洞,裂隙发育的石灰岩层,其中有大量瓦斯时,或在地质构造带内或断支,断裂区和褶区轴部附近,会发生瓦斯喷出现象,预兆为:瓦斯浓度变大,或忽大忽小,煤质变软、湿润,地层活动激烈,发生闷鼓声响等。

(2)煤与瓦斯突出的预兆:A、煤层结构变化,层理紊乱,煤层由硬变软,倾角和厚度变化,煤由湿变干,光泽暗淡,煤层顶底板出现断层、断裂、波状起伏,煤岩层严重破坏。B、工斜面压力增大,煤壁外鼓 C、瓦斯增大忽大忽小 D、打钻时卡钻、顶钻、喷煤和瓦斯E、响煤炮、深部岩层的破裂声、掉碴、支架折断等。

5、着火事故:

主要指由于各种原因产生的明火,造成的火灾事故,其主要预兆:(1)有明火产生(2)有烟雾;CO、CO2大量增加,有上述情况之一就为着火。

二、各种重大事故的预防措施

对各类重大事故防治必须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和牢固树立质量为本的观念,把安全工作当作头等大事摆在议事日程,采取各种形式大张旗鼓地进行安全生产的宣传和教育,使矿员工对2011年的矿井灾害的预防和处理,有明确的认识,尊重科学、尊重自然规律,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真抓实干,强化现场管理,严格安全监督检查,以下为各类事故的具体防治措施:

(一)预防顶板大面积冒落的措施

1、各采掘工作面必须严格按照作业规程,支设足够数量的支架和支柱,做到迎山有力,回采工作面必须按作业规程中的规定,及时进行回柱放顶,不得随意扩大空顶面积,采掘面面用科学的手段进行顶板支护的动态监测。控制顶板事故发生。

2、回采工作面内初次放顶,收尾都必须制定安全措施,报总工程师批准。安全员要在工作面巡回检查顶板情况,当情况危急时要立即组织人员撤出工作面。

3、当采掘工作面过断层,褶曲、空巷、过局部破碎带时,必须制定安全措施或改变支护形式,报总工程师批准,并组织工人学习并贯彻执行。

4、回收支柱(架)时,必须认真执行作业规程有关规定,先支后回,当压力较大时,要打好临时支护或护身柱,采用远距离操作回柱的方法进行回撤。

5、采掘工作面坡度达到5°。以上的工作面,支架、支柱必须联锁,(用拉杆连接)并制定特殊措施。

6、巷道的整修工作必须制定专门的措施,必须坚持由外向里的整修原则。

7、巷道的回撤工作必须制定专门措施,坚持由里向外架回撤的原则。

(二)预防水灾的措施:

我矿可能发生的水患主要有:(1)断层水(2)夏季洪水灌入井下(3)奥灰突水等

为此定出下列预防措施:

1、有关部门要做好矿井水文地质的基础工作,井下各出水点的观测,完善矿井水文地质图。同时要广泛收集资料的情况下进一步摸清矿井水文地质情况。

2、掘进工作面和其它地点如遇到《规程》266条中所述可疑情况地,必须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进行探放水工作,查明情况确认安全后方可安排生产。如遇到透水预兆时,各作业点负责人必须停止作业采取措施,并报告调度室和有在矿领导,如情况危急,必须立即发出警报,撤出所有受威胁地点的人员。

3、各井口雨季前要准备一定数量的草袋以备防洪堵水之用。

(三)防火

1、严格执行《规程》224条有关要求,井下不准存放煤油、汽油、变压器油,使用或用过的润滑油,棉纱、布头、纸等必须放在盖严的铁桶内,并由专人定期送往地面处理,不准乱扔乱放,严禁将剩油、废油泼洒在井巷和硐室内。

2、对井下巷道中各储用油点,各种机械设臵点,被油污染的煤体,各单位必须由专人负责,按有关规定进行定期清除,每月至少进行两次,加油必须使用吸油器和漏斗,严禁用油桶直接倾倒各类油脂。

3、严格电气设备管理,杜绝明火操作,消灭失爆,井下各类电缆不得有明口、鸡爪子、羊尾巴,严禁带电检修和搬迁电气设备开关(电缆电线),各类电器开关整定值要和负荷相符,过荷保护齐全。

4、井下皮带运输机必须遵守《规程》373条有关规定,采用阻燃皮带,必须装有皮带打滑保护,烟雾保护,温度保护和堆煤机保护装臵,以及防尘自动洒水装臵,跑偏装臵,各皮带巷皮带运输机的机头前后两端各20米范围内,都必须用不燃性材料支护。

5、井下进行氧电焊作业必须按《规程》223条规定执行,如果必须在井下主要峒室,主要进风巷道和井口房内进行电焊、气焊和喷灯焊接等工作。每次都必须制定安全措施,经批准并指定专人在现场检查监督,作业后必须清理现场,不得留有火患,并监护一小时。

6、井下爆破材料库、机电峒室应配备2个CL4灭火器;检修硐室、材料库都应配备2个CO2灭火器;井底车场应配备2个以上CO2灭火器;皮带运输机巷道机头配2个CO2灭火器;机尾配2个CO2灭火器;采掘工作面应在指定地点放2个以上CO2灭火器。所有井下工作人员都必须熟悉灭火器的使用性能,并熟悉自己工作区域内这些器材的存放地点,并明确责任,真正能起到积极灭火的作用。

7、设臵地面消防材料库,配备充足的灭火器材(沙子、水桶、灭火器等)定期检查试验,保证应急时使用,消防材料非因处理事故时不得使用,因处理事故所消耗的材料必须及时补齐。

8、一矿每季组织一次由安检、通风、消防、生产、技术等部门联合进行的井上下消防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四)防止煤层自燃的措施

1、回采工作面采用后退式回采时,不得将浮煤、坑木、油棉纱等易燃物留在采空区,回采工作面结束后,应有20日内拆除设备,之后十日内封闭。

2、保证通风设施质量,减少采空区漏风,经常检查地面裂缝,发现裂缝及时充填,杜绝给采空区供风。

3、每周检查一次已密闭采区,每半月检查一次废弃巷道以及采区回风巷和可能发热地点的温度及气体变化情况,并做好记录,将发现的问题和处理结果及时汇报通风科领导,重要问题要及时汇报总工程师,即早采取措施防目自燃。

(五)气体事故的预防措施

1、加强通风管理,保持通风系统合理通畅,确保采掘工作面合理通风,按配风计划进行供风,有害气体最高允许浓度必须符合《规程》100条规定,严格加强CH4管理,严格“一炮三检”制度和“三人联锁放炮制”。

2、临时停工地点不得停风,否则必须按《规程》140条要求进行处理,加强巷道通风管理,贯通必须有专门措施,各责任单位发严格按贯通措施执行,并履行各自的职责。

3、加强盲巷管理,井下盲巷要及时封闭,并按要求进行挂牌管理,严禁人员入内,定期专人检查密闭附近的有害气体。

4、加强气体检查,瓦斯检查员必须遵守井下交接班制,实行巡回检查或专人定点检查,做到牌板、填报、记录一个对照无误,并严格执行汇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必须向矿调度室汇报,对重大的通风瓦斯等问题,通风科应立即向矿调度室汇报,并制定措施,报总工程师批准进行处理。

5、局扇必须安设风电闭锁装臵,并专人挂牌管理。使用的局扇必须符合《规程》127—129条的要求。

6、采掘工作面要采用独立通风,布臵独立通风有困难时,可采用串联通风(一次串联)进入串联工作面的风流中心面装有CH4自动检测报警断电装臵,并必须符合《规程》114条规定。

7、通风部门每季度至少检查一次反风设施,全矿每年进行一次反风演习。

8、放炮员、班组长、矿领导等、科、队干部、技术人员入井时应随身佩带便携式沼气检测仪,电钳工等进入采区分散流动作业的工人佩带报警矿灯。

9、一切电气设备必须符合防爆要求,下井的电气设备应由专人负责检查、验收,所有机电设备要专人管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10、加强明火管理,严格执行检身制度,严禁穿化纤工作衣入井,严禁将各种火种带入井下。井下氧电焊作业应按《规程》223条规定,审批并提出相应的措施,严格执行。

11、加强放炮管理,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及《规程》第七章第三节关于井下放炮的有关规定,封填炮眼必须使用水炮泥和炮土。

12、加强矿灯管理,发放的矿灯必须合乎要求,禁止井下拆卸、敲打、撞击矿灯,凡有损坏或失爆的矿灯,不得入井使用,严禁用矿灯放炮。

13、井下供电要做到“三无”(无鸡爪子、羊尾巴、明接头)“四有”(有过电流和漏电保护、螺丝和弹簧垫、密封圈和挡板,接地装臵),“两齐”(电缆悬挂整齐、设备峒室清洁整齐),“三全”(防护装臵全、绝缘用具全、图纸资料全)“一坚持”(坚持使用继电器)。

B、预防煤尘的措施:

1、防尘措施

(1)回采工作面回采前和回采过程中应进行煤体注水。掘进工作面推行湿式打眼,使用水泡泥,爆破后滴水等综合防尘措施,在装运过程中也要洒水灭尘,采掘机械运转时必须进入喷雾洒水。

(2)井下主要大巷、峒室、皮带上下山要定期进行清洗的粉刷,主要运输巷、回风巷、上下山、掘进巷道、采煤面上下顺槽,所设的防尘管道中每50米安设支管和阀门,以便冲洗巷道和防尘和,并在回采工作面回风巷设臵风流净化水幕。

(3)井下溜煤眼不放空,井下煤仓、溜煤眼,各类运输机和各转载点必须设臵喷雾灭尘装臵,并保证正常使用。

(4)严格控制风速,防止煤尘飞扬,溜煤眼除不能放空煤外,闸板必须关严,皮带巷风速要严格控制,符合《规程》101条规定,其它巷道风速也必须执行101条的规定。

(5)矿车保证完好,防止漏煤,采用一吨底卸矿车运输的各掘进工作面应经常清理煤尘,并每周进行一次巷道洒水灭尘工作。

(6)采、掘工作面放炮前、后必须按规定进行放炮洒水作业,掘进工作面还应逐步实施放炮喷雾方式灭尘。

2、防止煤尘自燃:

(1)井下电器设备、设施必须采用防爆型,电缆悬挂整齐,不得有破口;带电电缆不得盘圈使用(机电和电钻电缆除外)不得出现鸡爪子、羊尾巴等,要杜绝明火,防止外因火灾。

(2)严格按《规程》第七章的要求,加强对火工品的管理,严禁乱扔乱放,火工品存放点遗弃的纸箱、包装纸、塑料袋要集中管理,定期清理出井,严格按作业规程的规定进行爆破作业,装药前要掏尽眼内的煤粉,药卷装填要连续紧密,并必须采用水炮泥和炮土封填,防止出现煤燃、残爆和“打枪”现象发生。来禁放明炮、糊炮。

(3)隔爆措施:

在矿井两翼相邻的采区,相邻煤层和相邻工作面都必须用水棚隔开,水棚设臵严格按《煤矿井下粉尘防治规范》有关规定执行。

三、处理事故的指导原则:

矿井一旦发生事故,灾区人员要采用最快最有效的传报手段和方法通知和引导灾区人员和受威胁区域的人员迅速从灾区安全撤出,并用电话通知矿调度室,简述事故发生地点、原因、性质、情况危急程度等,矿调度值班人员在接到事故报告后,必须立即按《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中各项规定和处理程序进行紧急调度,及时下达矿长命令,随时调度井下抢险救灾工作。

当发生火灾瓦斯事故时,所有井下人都必须在本班班长的组织与带领下,带好自救器,撤到安全地点直至地面,当井下发生着火事故、水灾、大面积顶板冒落等事故时,人员都必须在本班班组长带领下,撤离危险区域,或利用现场的工具,器材进行抢救或避免事故扩大。不能控制事故时,各队班组长或有经验的工人应带领灾区人员全部撤到安全地点,清点人员全部按避灾路线升井,同时,必须立即发出警报通知可能受灾地区的所有人员撤离。

四、各种事故处理措施:

(一)火灾:

A、自然火灾:井下发生自然火灾时,发现人应迅速通知所

在位臵生产队组,由各生产队组班组长组织撤出受灾区域的人员,并及时汇报矿调度室和现场瓦斯检查员,说明受灾地点、性质、范围、气体情况,矿调度室接到事故报告后,应迅速通知受火灾威胁区域的人员佩带自救器,在现场领导和瓦检员的组织下尽快撤到进风大巷,同时向总工程师汇报,同时探明火灾范围和发生原因,并立即采取措施,防止火灾和瓦斯向有人员的巷道蔓延,一矿成立救灾指挥部,救灾指挥部应要根据事故发生地点性质,做出抢救方案,若自燃范围小,应立即切断火区电源,并组织人员立即佩带自救器直接灭火,若范围朋,不能直接灭火时,要采取措施,切断进风,回风风流并求得救护队支援,自然发火事故一般不得改变风流方向。

B、外因火灾

1、矿调度室在接到着火事故报告后,要迅速查明灾区位臵、工作人员状况,了解着火点的范围和发火原因,同时汇报矿值班领导立即组织撤出灾区和受威胁区域人员,采取措施防止火灾、瓦斯向有人员的巷道蔓延,积极组织矿山救护队抢救遇难人员。

2、下令切断着火区域电源。

3、根据已探明的着火地点和范围,由救灾指挥部确定井下通风制度。

4、无论是正常通风或增减风量、反风、风流短路、隔绝风流及停止主要扇风机运转都必须:

①不致瓦斯积聚,煤尘飞扬,造成爆炸事故。

②不致危及井下人员的安全。

③不使超限瓦斯通过火源或不使火源蔓延至瓦斯积聚的地点。

④有助于阻止火灾扩大,抑制火势,创造火势,创造接近火源的条件。

⑤在火灾初期,火区范围不大时,应积极组织人力、物力控制火势,直接灭火,若电缆着火,必须立即切断电源,用专用灭火器、沙土扑灭。对其它着火一般采用灭火器、沙土覆盖,控制火源或用水冲灌灭火。直接灭火无效时,应采取隔绝灭火法,应采取措施防止瓦斯爆炸。

⑥在必要时,应将排水、压风管路临时改为消防管路。

(二)气体灾害

1、接到事故报告后,矿调度员应立即按《计划》中所列

名单通知有关领导,一矿成立救灾指挥部,迅速组织撤退灾区和受威胁区域人员,抢救遇难人员。

2、井下发生气体灾害时,人员要保持镇静,在班长或老工人的带领下,迅速佩带自救器撤至进风流中,迎着风流升井,万一升不了井的人员应带自救器在避难峒室或其它安全地点等候救援,救护队下井后应将所有遇难人员撤出井下,并清点人数,积极抢救,直至全部救出为止,并组织救护队探明事故地点、范围和气体成份,发现火源立即扑灭,切断灾区电源,防止二次起瀑。

3、在证实确无二次爆炸的可能后,应迅速修复破坏的巷道和通风设施,恢复正常通风,排出烟雾,清理巷道。

(三)水灾:

1、井下一旦发生水灾事故,首先组织灾区人员撤离,并迅速通知受水威胁区域的人员在班组长的带领下尽快撤至安全地点而后立即清点人数,同时现场人员应立即将灾情报一矿调度室,说明出水地点及出水量大小等事故情况。

2、透水后若水势不大,班长和老工人迅速组织抢救,就地取材,设法堵住出水,同时报告矿调室,并通知受灾区域人员做好撤退准备。

3、下突水若有遇难人员时,救护队及其它抢救人员在进行抢救时,应制定抢救方案和安全措施,防止抢救人员发生意外事故。

(四)顶板冒落事故:

一旦发生顶板冒落事故时,应由矿长组织人员迅速赶往现场进行抢救,抢救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首先探明冒顶区域范围及被埋压、堵塞的人数和位臵。

2、积极恢复冒顶区的正常通风,如暂不能恢复时应利用水管、压风管、局扇对埋压堵塞人员供新鲜空气。

3、处理中必须坚持由外向里的原则,加强支护,防止二次冒顶,必要时可开掘向遇难人员的专用通道。

4、遇有在大块岩石威胁遇难人员时,可用千斤顶等工具移动石块,但应尽量避免破坏冒落岩石的堆积状态。

五、处理事故中各有关人员的职责:

1、矿井发生重大事故后,矿长、总工程师必须立即赶到现场,组织抢救,矿长是负责处理灾害事故的全权指挥,同时矿调度向公司汇报。

2、处理事故过程中各有关人员的职责:

①矿长:是处理事故的全权指挥者,在矿总工程师、安全副矿长协助下,制定营救遇险员和处理事故的作战计划。

②矿总工程师:是矿长处理灾害事故的第一助手,在矿长的领导下,组织制定营救遇险人员和处理事故作战计划。

③各副矿长:根据营救人员和处理事故的作战计划,负责组织为处理事故所必须的工人待命及所需设备材料供给等。

A、生产副矿长:协助矿长制定营救遇险人员和处理事故作战计划,负责救灾过程中安全措施的落实,并负责地面秩序维护和治安保卫工作的组织与管理。

B、机电矿副矿长:负责调集工人待命并严格控制入井人员,签发抢救事故用的入井特别许可证,并负责机电运输方面的救灾工作。

④矿调度主任:负责及时传达矿长作战计划指挥命令,并随时统计和掌握出井人数和留在井下各地点人数,按照矿长命令负责协调各方面的工作,协助矿长进行抢救和灾害处理。

⑤通风科长:按矿长命令负责维护现状通风或改变成反风状态,以及通风工作制度,密切注视主扇工况和组织完成必要的通风工程,并执行与通风有关的其它措施。

⑥生产技术科科长:按照矿长命令负责生产技术方面的工作,协助矿长进行抢救和灾害处理。

⑦地测负责人准备必要的图纸和资料,并根据矿长命令完成测量打钻工作。

⑧有关的队长、班长负责查明本队留在井下工作面的人数,并采取措施将他们有组织地撤到安全地点直到地面,将在现场所见到的事故性质、范围和发生原因等情况如实地报告一矿调度室,并随时接受矿长命令,完成抢救任务。

⑨供应科长:及进准备好必要的抢救器材,并根据矿长命令迅速运送到指定地点。

六、附则:

1、本《计划》由矿总工程师负责组织、通风、调度、机电、地质、技术等单位的有关人员进行编制和会审,并在每季开始前15天,根据矿井自然条件和采掘工程的变动情况,组织有关部门及时修改和补充。

2、各单位的领导及技术负责人应负责组织本单位职工学习,并进行考试,没有学习或考试不及格,不熟悉《计划》有关内容的干部和工人不准下井工作。

3、根据《规程》第9条规定,每年必须至少组织一次矿救灾演习,在演习中发现的问题必须及时采取措施,立即改正

4、本《计划》由矿长指定有关单位具体负责,经常或定期检查贯彻执行情况,确保安全生产。

篇2: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

一、可能发生事故地点:

二、事故性质:瓦斯爆炸或燃烧事故。

三、预防瓦斯爆炸或燃烧的措施。

1、防止瓦斯积聚

(1)、配备专职的瓦检员及安通队伍,加强通风管理,及时调节矿井风量,禁止无风或微风作业,防止瓦斯积聚。

(2)、加强瓦斯检测工作,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制度,严禁瓦斯超限作业。

(3)、对废巷、停风的盲巷和采空区及时封闭,并挂警示牌。

(4)、掘进工作面实现风电闭锁,停工的工作面不得停风。

2、防止引燃瓦斯

(1)、入井人员不得穿化纤工作服,禁止在井下或进风井20m 以内吸烟或进行电、氧焊作业,禁止将易燃物品、点火用具带入井下。

(2)、禁止在井下打开矿灯,无闭锁的矿灯不准发放。

(3)、在井下需进行焊接作业时,必须严格遵守《煤矿安全规程》中第206条的规定。

(4)、井下放炮时,装药量、炮眼深度、雷管、炮泥充填长度等必须严格遵守《煤矿安全规程》有关条款的规定。电器设备启动前对其附近20m 内必须先进行瓦斯检测,证明无危险后方可启动电器。

(5)、所有电气设备在下井使用之前必须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其防爆性能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否则不得下井使用。

(6)、井下不准放明炮、不准明火、明电照明、取暖。

(7)、井下放炮必须用起爆器起爆,严禁明电起爆。

3、防止瓦斯爆炸范围扩大

(1)、实行分区通风。各工作面、各采区必须采用独立通风,不得串联通风。

(2)、不用的废巷及时封闭。

(3)、主扇风机口设置防爆门,防止爆炸产生的冲击波摧毁扇风机,从而造成救灾和恢复生产的困难。(4)、主扇有反风装置,能在 10min内改变风流方向。

(5)、在巷道中设置水棚、水帘。

(6)、所有下井人员都必须佩带自救器。

四、可能发生透(突)水的地点:+630m水平45-1煤层、45-2煤层、43号煤层。

五、防止突(透)水的预防措施

1、详细掌握矿井水文地质构造,注意观察在开拓和回采期间的矿井涌水量变化情况。

2、对+630m水平43号煤层进行探水,详细掌握43号煤层火烧区底界标高和含水情况。对正确组织生产和指挥生产提供依据。

3、详细掌握地表水体水源分布以及补给情况,并采取措施,防止地表水溃入井下造成淹井事故。

4、+630m水平与+650m水平之间必须留有垂高为20m的隔水保安煤柱,在回采中予以重视,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

4、在开拓过程中必须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探放水原则。

六、可能发生火灾的地点:+580m-+630m水平各煤层采空区。

七、防止火灾的预防措施井下火灾有两种:一是外因火灾,一是内因火灾。

1、外因火灾的预防措施

(1)、禁止一切人员携带烟火下井。

(2)、井口20m 内不得生火。井下或井口房进行焊接作业,必须制定安全措施,并报安全部门批准,焊接工作必须在救护队员的监护下进行。

(3)、所有电气设备防爆性能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否则不得下井使用。

(4)、不用的电气设备、电缆应及时进行断电处理。

2、内因火灾的预防措施

(1)、合理选择开拓方式、巷道布置、采煤工艺。

(2)、加强通风管理,防止漏风。

(3)、我矿煤层自燃发火区只有2 个月,布置采煤工作面时应加以考虑,必须在2 个月内结束回采工作。我矿定为2仓1闭,并留足仓间煤柱8m。

(4)、及时封闭采空区,永久密闭的结构及质量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有关条款的规定。

(5)、井下所有密闭进行编号,建立管理档案,并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八、可能发生片帮、冒顶事故的地点: +580m水平、+630m水平各煤层采掘工作面。

九、防止片帮、冒顶事故的措施防止片帮、冒顶事故的预防措施包括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

1、技术措施

(1)、合理选择支护方式,支护质量、规格应符合要求,回采工作面要加强各交岔点的支护,特别是45-2号煤层应予以高度重视。

(2)、合理分布炮眼位置、深度及角度,装药量要适当,尽量减少对顶板的振动和破坏。

(3)、顶板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有一定的安全措施。

2、组织措施

(1)、掘进工作面支护要及时,严格控制空顶距,严禁空顶作业。

(2)、经常检查各巷道及交岔点支护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坚持正规循环作业。

(4)、当巷道通过断层或其它构造带时应加强支护。

(5)、必须坚持敲帮问顶工作。

(6)、所有巷道及采煤工作面各交岔点的支护质量必须符合设计和《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并每月对其进行检查验收。

十、井下一旦发生事故后的处理措施和组织抢救要求当煤矿发生事故时,应立即撤出受威胁人员,了解灾情、地点、范围、事故性质,组织抢救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及救护队,进行现场勘察及营救工作。

1、矿井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后的处理措施及要求

(1)、组织矿救护队员探明事故地点、范围,迅速将受威胁人员撤离灾区,抢救遇难人员。

(2)、切断电源,发现火源立即扑灭,防止连续爆炸。

(3)、迅速恢复通风系统及被破坏的巷道和通风设施。

(4)、迅速恢复提升及通讯系统。

2、井下发生火灾时处理措施及要求

(1)、迅速探明火区地点、范围和发火原因,组织撤离灾区及受威胁人员,组织抢救遇难人员,采取措施及时调节风量,防止事故扩大。

(2)、切断井下所有电源。

(3)、根据已探明火区的地点和范围,确定井下通风路线。

(4)、在火灾初期,应积极组织人力、物力控制火势,直接灭火;当直接灭火无效时,就采用隔离灭火法,尽量压缩火区,对火区进行封闭,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瓦斯爆炸。

3、矿井发生透(突)水事故时处理措施及要求

(1)、撤出人员,及时关闭防水闸门,并规定顺序和负责人。

(2)、在现场排水设备能力不足时,应增设水泵和管路,并针对具体水灾情况及时进行处理。

(3)、必须保护排水设备及配电设备不被淹没。

(4)、在排水过程中,当有瓦斯从被淹没区涌出时,要制定排除瓦斯的办法和措施,并在矿救护队的监护下进行工作。

(5)、如在探水过程中发生透(突)水时,现场作业人员必须往高处撤出,并通知所有受威胁区域人员和矿领导,钻杆不得拔出,启动水泵进行排水。

(6)、切断采区电源。

(7)、要制定防止二次透(突)水的办法和措施。

4、对片帮、冒顶事故处理措施和要求

(1)、组织矿救护队员探明片帮、冒顶范围及被埋压、堵、轧人数和位置,并进行营救。

(2)、尽快恢复片帮、冒顶区域的通风,如一直不能恢复的,可采用水管、压风管向埋压、堵、轧人员输送新鲜风流。

(3)、在事故处理过程中,必须由外向里进行清理,并加强支护,加强敲帮问顶,防止再次片帮冒顶,必要时开掘专用巷道营救遇难人员。

(4)、当大块煤岩威胁遇难人员时,要用千斤顶等工具移动煤岩。

篇3: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

我国最早记录的冲击地压于1933年发生在抚顺胜利煤矿, 北京、开滦、抚顺、南桐、枣庄、大同、鹤岗、鸡西等地方煤矿都发生了严重的冲击地压。截至2005年, 我国发生冲击地压的矿井已达110多个。我国国有煤矿大多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矿产资源开采向深部转移, 这些矿井将逐步进入深部开采, 冲击地压灾害问题将更加严重、更加突出。由于冲击地压的发生机理和影响因素极其复杂, 目前尚未建立比较符合实际的冲击地压发生及破坏过程的理论, 因而影响了对冲击地压的预测、预报和防治。

李粮店矿区主要开采二1煤层, 埋深353~1261m, 标高为-240~-1170m, 李粮店矿区由于本矿井煤层埋藏深, 所以对地压提出以下分析、探测和预防措施。

1 本矿井冲击地压危险因素

1.1 地质因素

1.1.1 开采深度

开采深度的加大使地应力值增加。一般在达到一定开采深度后才开始发生冲击地压, 此深度称为冲击地压临界深度。临界深度值随条件不同而异, 一般大于200m, 总的趋势是随采深增加, 冲击危险性增加, 由于煤体内的应力几乎与采深成正比, 因此, 采深越大, 煤体的应力越高, 煤体变形和积聚的弹性潜能也越大。

1.1.2 地质构造

构造应力的作用可以使发生冲击地压的临界深度明显减小, 在构造应力集中的构造地带, 构造应力能促使发生冲击地压。

1.1.3 煤岩结构和物理力学特性

煤层较硬, 易发生脆性破坏, 则煤层具有冲击倾向性;煤层顶板坚硬并有大面积悬顶时, 会使煤体承受较高的支承压力, 容易发生冲击地压;煤层底板强度较高, 会由于顶底板对煤层的夹制作用, 使煤体承受较高的压力作用, 易于积聚能量。

1.2 开采技术因素

1.2.1 煤柱

留煤柱偏小所形成的应力集中是发生冲击地压的条件之一, 也是瓦斯突出的影响因素之一。因此, 应尽可能不留煤柱或在需要的情况下, 留设较大的煤柱, 防止应力集中。

1.2.2 巷道布置

同一区段内布置多个工作面相向或相背回采, 形成三面或四面采空区, 易于形成冲击地压。

1.2.3 巷道交岔点

巷道交岔点多, 易形成多处支承压力叠加而导致冲击地压。

1.2.4 放炮

放炮后, 煤体应力重新分布, 使部分煤柱应力增加, 进入极限平衡状态或破坏其平衡, 从而释放弹性潜能。

2 用钻屑法对工作面进行冲击倾向及冲击危险性程度探测

钻屑法 (煤粉钻孔法) 是通过在煤层中打小直径 (41~50mm) 钻孔, 根据排出的煤粉量及其变化规律以及有关动力效应鉴别冲击危险的一种方法。

2.1 冲击危险指标

2.1.1 检测指标由煤粉量、深度和动力效应组成

煤粉量是每米钻孔长度所排出的煤粉的质量, 单位为kg。

深度是从煤壁至所测煤粉量位置的钻孔长度, 可折算成钻孔地点实际采高的倍数, 动力效应是钻孔产牛的卡钻、孔内冲击、煤粉粒度变化等现象。

2.1.2 用钻树率指数方法判别工作地点冲击地压危险性的指标

在表1中所列的钻孔深度内, 实际钻粉率达到相应的指标或出现钻杆卡死现象, 可判所测工作地点有冲击地压危险。

判别工作地点冲击地压危险性的钻粉率指数:钻孔深度/煤层开采厚度1.5 1.5~3 3钻粉率指数≥1.5 2~3≥4

正常钻粉量是在支承压力影响带范围以外测得的煤粉量。测定煤层正常钻粉量时, 钻孔数不应少于5孔, 并取各孔煤粉量的平均值。

2.1.3 冲击危险指标由矿井冲击地压防治组负责, 以井田为单位按煤层分别测定, 确定冲击危险指标应通过科学试验。

2.2 施工方法

2.2.1 钻孔时, 应采用专用钻架和钻杆导向装置, 保证钻孔直径和方向。

2.2.2 钻孔应尽量布置在采高中部, 平行于层面, 垂立于煤壁。

2.2.3 确定冲击危险最大的检测深度一般为3.5倍采高, 在此范围内, 如已确定冲击危险, 可停止探测。

2.2.4钻孔地点、孔距以及检测时问技施工日的确定

预测冲击危险的钻孔应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布置在根据推测最可能发生冲击地压的地点。孔距与间隔时间按所测地区预先评定的冲击危险等级和地质条件适当调整。

2.2.5检测时应记录钻孔时间、地点、深度、每米钻孔的排粉量、施工中的动力效应以及钻孔地点的生产地质条件, 并绘制钻孔位置示意图。

3 冲击地压的防治措施

3.1 防治区域

工作面顺槽、停采线前方50m范围、各联络巷上口及巷道密集带。

3.2 防治时间及周期

工作面开始回采时, 防治时间从煤壁前方20~100m, 以10天为一周期, 全部超前爆破卸压, 卸压后经打煤粉钻复查如果发现又有压力积聚现象, 则进行第二次超前爆破卸压。工作面推进至停采线前方80~100m时对该区域进行超前爆破卸压。

3.3 冲击地压的防治措施

3.3.1 用超前放震动炮的方法对工作面冲击地压实施超前防治

在用钻屑法测出所钻区域有冲击地压危险时, 须对该区域进行超前爆破卸压。

1) 在工作面煤壁前方20~100m范围内的巷道下帮每隔3~5m打一钻孔, 钻孔直径42mm, 孔深度6~8m, 钻孔平行于煤层倾斜方向, 距底板1.0~1.2m。

2) 每孔装药10~15块, 用2~3个雷管单孔并联引爆, 炸药为安全等级不低于三级的煤矿许用含水炸药。

3) 严格水炮泥和黄泥封孔, 封孔长度不小于2m。

4) 严格正向装药, 严禁反向爆破。

5) 严格“一炮三检”、“三人连锁”及洒水防尘制度, 爆破时设好专人警戒, 警戒线距爆破点不少于150m。爆破后30分钟内任何人员不得进入警戒线内。

6) 放炮由专职持证放炮员执行, 安全放炮距离不少于150m。

3.3.2 煤层高压注水

为确保最大限度地工作面取得防冲击地压效果, 必须在工作面超前煤体中实行高压注水, 以降低煤体的弹性性能和煤体的强度。

1) 注水卸压区域为工作面煤壁前方0~150m的煤体, 并随工作面的推进而推移。

2) 注水孔位置在巷道下帮, 钻孔直径应不小于42mm, 深度不少于20m, 间距10m, 钻孔方向平行煤层层理, 高度距底板1.1~1.2m。

3) 开始注水压力15MPa, 以后保持在7MPa, 注水时间必须保证连续注水5~7天, 使煤体含水率达到4%以上。

4) 严格按要求封孔, 严禁出现漏水现象。

5) 采用煤层预注水方法时, 对不同的注水参数和施工条件以及不同的煤层条件, 均比分别进行含水率分布情况实测工作, 以检查注水效果。

3.3.3 其它措施

设计在同一区段只布置一个工作面, 减少煤柱的应力集中, 并采用对巷道加强支护等综合措施。

4 结语

篇4: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

关键词:灾害 预防 自救 体育教学 意识 技能

汶川大地震过去5个多月,我们在各大媒体、网络上看到最多的是救灾中表现的人民团结、军民一心、政府全力以赴以及太多太多让我们感动的人和事。当灾害救援完成、灾区的恢复重建列入日程、各项工作步入正轨。如此巨大的伤亡我们应该进行深入地反思。

5月26日四川省教育厅称:四川学生死亡4737人,伤16000余人,校舍倒塌7000余间,面积约200万平方米;北川中学、都江堰聚原中学、新建小学等学校教学楼成为废墟;甘肃某小学在地震时,学生已经成功从教学楼逃生出来,可由于组织不当,学生由于害怕和慌乱靠在围墙上,围墙倒塌造成一名学生死亡多人受伤。

四川安县紧领北川,在此次大地震中也遭重创,但安县桑枣中学在大地震发生时全校2200多名学生、上百名教师按平时演习的程序,在1分36秒内从不同的教学楼冲到操场,并以班级站好,全校无一学生教师伤亡;5·12大地震发生时,甘肃文县一中正在教学数上课的53个班的3358名学生,被井然有序地疏散到校内安全地带无一伤亡;邓家乡刘汉希望小学在地震发生后,校园建筑教室几乎完整,连教学楼正面那块长十几米的玻璃墙都完好无损。

最近,深圳舞王俱乐部发生特大火灾,造成44人死亡、65人受伤的重大事故。据报道火灾发生后,由于火势凶猛,许多人抢着往外冲,发生了踩踏,真正被火烧死的并没有几个人,大多是被活生生踩死的。而在“9·11”事件中,纽约世贸大楼顶部被飞机撞击后,人们通过出口向下逃生时并不特别慌乱,人往下走消防员往上冲互相让道并不冲突。

地震灾区的学校如都能向安县桑枣中学那样重视做好灾害预防,经常进行疏散演练,学生的伤亡一定能小得多,如果灾害预防意识强,在进行各种建筑的设计、建造时把防灾放在首位,把好建筑质量关提高建筑物的抗灾性能,伤亡还能减少,居地震专家讲在地震发生时有12秒的时间逃生,而现在的建筑基本都是高楼,发生强地震时如果没有意识,只要有一点的犹豫要逃离基本不可能。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天津、山东、福建、河南、吉林、陕西、甘肃、四川等8省市进行的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6640份,访谈1176人。38.1%的教师报告,学校从未开展过灾害预防演习活动;55.6%的中小学生从未参加过学校组织的灾害预防演习。

有关部门曾对7~10岁的学龄儿童进行专项调查,当问及“如你遇到洪水、火灾或地震时,大人又不在身边怎么办”时,“拼命跑”、“喊救命”是孩子们普遍的回答。由此可见安全教育的缺失。家长和学校没有教授学生处理紧急事件的技能,不敢放手给学生自己处理,致使学生遇到紧急事件时不知所措。一些紧急突发事件的处理、遇到火灾震灾后的应急反应学生是应该熟记心中并时常加强练习,很多的死伤并不是真正因事故而起,大多是因初期的处理不当造成的。

而在中小城市以及欠发达地区问题更为严重。萍乡市卫生学校是一所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来自萍乡市和各个县、区及部分市外。对2008年8月入校的998名新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在9年义务教育中,市直学生相关教育只有1~3次,还是以大会或广播的形式,大部分学生具体的内容都记不清;而占71.9%的县乡的学生从未进行过相关教育;所有的被调查的新生无一人参加过灾害疏散演习。另体育课时对部分学生进行相关的谈话中问到地震、火灾和洪水如何逃生时,有超过3成多的学生都带着侥幸的心理认为灾害离自己很远,不会遇到;有89%的学生不知道如何逃生或不知道正确的逃生方式和注意事项,只有11%的学生是通过电视和网络媒体了解到一些知识。

从国家教育官员到各个学校的校长、老师无不把学生的安全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对安全的通知、规定和教育并不是不足。类似的通知一再地发,但安全教育实际上却等同于走过场,对学生们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我们国家学校教育中的预防灾害、灾害自救、突发事件的处理等有关安全的内容严重不足,直接导致人们灾害自救和应对突发安全事故的意识非常的薄弱,预防灾害措施不到位,一旦遇到突发的安全事故和灾害,特别是遇到5·12汶川大地震、1976年唐山大地震这样的特大自然灾害,由于不能冷静沉着的应对而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如果能对灾害做出提前的准备和预防,并加强预防灾害和应对灾害的能力和意识,是可以有效减少人员伤亡和损失。

国外很多国家都把灾害知识作为一种系统的教育形式对待。如日本,二十年前就开始出版针对中小学校园安全的教材,每一年级不断变化其中的内容,使防灾教育贯穿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每所学校都不定期组织各种逃生实践演练。学生的心理应对和自救自护能力的培养也非常重视。每个学校都有心理辅导员,他们必须定期接受防灾和灾后心理疏导,再对广大师生进行教育。

要真正使灾害(地震、火灾、洪灾、冰灾、交通事故、野外遇险等)预防和自救技能得到普及,就必须从小抓起列入各级学校的教学大纲中,根据我国学校教学特点在教学中合理安排相关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灾害预防和自救技能,并进行实际的演习操作,在各个年龄段还应进行理论和实际演练巩固及加强,并进行相应的考核。

而在体育教学中加入灾害预防和灾害自救内容有以下的优势:

第一,体育教师在体育学院、系进行学习时都有基础的救护内容,只要通过短期的培训基本都能成为学校的安全辅导员。

第二,体育教师普遍身体素质较好,对身体运动动作的接受能力较快,在进行灾害自救技能的教学时,讲解示范将更专业、简练、生动,且通俗易懂。

第三,各中小学体育课在上课时基本都是在室外操场,有较大的空间来组织学生进行灾害自救的操作和演练。在进行全校性的演习中体育教师能充分发挥其组织能力强的作用。(下转224版)

(上接222版)灾害的发生特别是地震、滑坡等一些地质灾害是不可预测的,中国又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人为的灾害也频发(如火灾、煤矿事故、食物中毒等),对可能发生的灾害都可以做好预防,我们不能总是在灾害发生后再想尽办法救援、救助。应该从基础教育入手提高全民的灾害预防和灾害自救意识、技能。使人们在从事各种行业时把灾害的预防放在首位,使各级政府人员有强烈的灾害预防的意识,对各类灾害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做到未雨绸缪。当灾害发生时使伤亡和损失降到最低。

根据学校教育特点,在体育教学大纲中加入灾害预防和灾害自救内容,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在学校普及灾害预防和灾害自救知识技能,提高全民的灾害预防和灾害自救能力、意识。

建议:

一、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开始,在体育课教学大纲中加入预防灾害和灾害自救的知识技能,使学生有较强的灾害预防和灾害自救的意识,定期对各级学校学生进行抽查。

二、对各级学校的体育教师进行相应的培训,要求学校对所有的教职员工进行相应培训,使其在灾害发生时能发挥相应的组织作用。

三、各级学校定期进行地震、火灾等灾害和突发事件的安全疏散演习,定期进行抽查。

四、对基础设施、建筑进行强制的抗灾指标的规定,在施工时按规定进行监督确保建筑物的抗灾性能。在人群集居地的选址前进行充分的灾害评估,使人群集居地远离自然灾害的威胁。

研究方法:调查法 文献资料法

参考文献:

《5.12汶川大地震》《5.12汶川大地震学校受损情况》《四川“最牛”校长》

《最牛希望小学》《1976年唐山大地震》《深圳舞王俱乐部火灾》

篇5: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

第一章

概况 第一节

矿井概况

编制要求:叙述矿井地理位置、地质及水文地质、设计能力和核定能力、通风方式、反风方式、提升方式、供电方式、开采煤层、开拓方式、支护方式、生产工艺、顶板处理方法、瓦斯等级、相对瓦斯涌出量、煤层自燃发火期、煤尘爆炸指数等概况,说明各主要生产系统情况。

(各科室填写本专业、本系统内容)

第二节 矿井的年度采掘衔接计划

编制要求:说明本年度计划采掘地点的名称、位置、数量和衔接情况。(工程科)

第三节 可能导致各类事故的条件、原因和地点 编制要求:分析采掘工作面所通过区域的顶底板、地质构造、周边采空区、积水区、地面水体、煤层自燃性倾向、煤尘爆炸指数等可能导致各类事故的原因和可能发生事故的地点。(各科室填写本专业、本系统内容)

第二章 重大危险源评价

编制要求:根据以上分析确定重大危险源,然后对重大 危险源进行危险性分析和事故可能发生地点进行分析确定。

(各科室填写本专业、本系统内容)

第三章 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领导组织机构

(各科室分别编写本系统的)第一节 领导组织机构

编制要求:叙述重大事故处理组织领导机构和人员组成。

第二节 发生事故的汇报程序

编制要求:发生事故的汇报程序和通知方法、调度室电话号码、通知人员名单等。

第三节 相关人员职责

编制要求:叙述各相关人员的职责分工和所要做的具体工作等。

第四章 矿井瓦斯爆炸事故的预防和处理(通风科)

第一节 预防瓦斯爆炸爆炸事故的措施

编制要求: 叙述瓦斯爆炸的条件,说明可能发生瓦斯地点,叙述矿井瓦斯爆炸事故所采取的预防措施。

第二节 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后的处理措施

编制要求:叙述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后应采取的自救、互救及其它措施,叙述不同地点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后的人员避灾路线。

第五章 矿井煤尘事故的预防和处理(通风科)第一节 主要尘源及易发生煤尘爆炸的地点分析

编制要求:说明本矿井煤尘具有爆炸性和爆炸指数,说明煤尘爆炸的条件,分析煤尘的主要来源,说明可能发生煤尘爆炸的地点。

第二节 预防煤尘爆炸的措施

编制要求:根据以上分析,叙述预防煤尘爆炸的措施。

第三节 发生煤尘爆炸事故后的处理措施

编制要求:叙述发生煤尘爆炸事故后应采取的自救、互救及其它措施,叙述不同地点发生煤尘爆炸事故人员的避灾路线。

第六章 矿井火灾事故的预防和处理(通风科)

第一节 矿井火灾的预防措施

编制要求:叙述引起矿井火灾的类型(内因火灾、外因火灾),分析内、外因火灾的产生的条件,说明本矿煤层自燃性倾向,根据分析叙述预防内、外因火灾的措施。

第二节 矿井火灾事故的处理措施

编制要求:根据不同的火灾事故的类型、地点和实际情况,采取不同处理事故的方法,叙述受灾人员的自救和互救方法,根据火灾发生的地点明确人员的避灾路线。

第七章 矿井水灾事故的预防和处理(地测科)

第一节 矿井水害类型的分析和预兆

编制要求:叙述水害事故的类型,分析可能发生水害的地点,说明水灾事故发生的预兆。

第二节 矿井水害的预防措施

编制要求:根据不同的水患地点、类型确定不同的防治水措施,叙述防治水一般原则。第三节 矿井水害事故的处理措施

编制要求:说明水灾事故发生后人员的自救、互救和其它措施,说明不同水害事故发生地点的路线。

第八章 顶板事故的预防和处理(工程科)

第一节 顶板事故的分析和预兆

编制要求:分析本年度采掘区域顶板条件及可能发生顶板事故的地点,叙述冒顶事故发生前的预兆。

第二节 顶板事故的预防措施

编制要求:根据以上分析,叙述预防采、掘工作面及各巷道、硐室冒顶事故应采取的措施。

第三节 顶板事故的处理措施

编制要求:叙述不同类型、不同地点发生顶板事故应采取的处理措施,说明发生后的自救、互救及其它措施,说明事故发生后的避灾路线及人员清点办法。

第九章 运输事故的预防和处理(运输科、机电科)

第一节 运输事故的预防措施

编制要求:叙述辅助(轨道)运输系统和运煤系统事故的预防措施,主要从运输设备、运输设施(轨道、钢丝绳、防跑车装置)检查、维护、检修、信号和人员操作等方面采取的措施。

第二节 运输事故的处理措施

编制要求:叙述发生运输事故后汇报程序和应采取的自救、互救及其它措施。

第十章 供电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机电科)

第一节 供电事故的预防

编制要求:主要叙述对供电设备的检修、维护、移动、搬迁应采取的措施和对操作人员的要求,叙述对供电设备各种保护的要求等。

第二节 供电事故的处理

编制要求:叙述发生供电事故的汇报程序及对不同类型 和不同地点供电事故的处理措施,叙述发生人身事故应采取 的自救、互救和其它措施。

第三节 预防性电气试验事故预防与处理

编制要求:叙述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制定预防措施及处理措施等。

第四节 矿井“夏季供电雷击”灾害事故的预防与处理 编制要求:主要叙述雨期间确保供电安全所做准备工作,事故的预想和处理方案;重点叙述雷雨期间保障安全供电的注意事项。

第十二章 其它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第一节 排水系统事故的预防和处理(地测科)

编制要求:叙述水泵房供电、排水设备、闸阀、管路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措施,叙述水仓及防水设施的事故的预防措施,叙述对操作人员的要求等。

第二节 主扇停风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机电科、通风科)

编制要求:叙述分析可能造成主要通风机停止运行的原因,根据原因制定预防措施,叙述对操作人员的要求;叙述发生主要通风机停风事故后必须采取的措施(及时汇报、立即撤人、清点人员等)和恢复通风后必须采取的措施。

第三节 提升系统事故的预防和处理(运输科、机电科)编制要求:分析提升系统可能出现的事故原因并制定相 应在的预防措施,叙述对提升系统操作人员的要求,叙述提升系统发生事故后的处理措施。

第四节 主运输系统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措施(机电科)编制要求:分析主运系统可能出现的事故原因并制定相 应在的预防措施,叙述对运输系统操作人员的要求,叙述提 升系统发生事故后的处理措施。

第五节 锅炉、压力容器事故预防和处理(机电科)

编制要求:叙述分析锅炉、各类气瓶等压力容器爆炸事故;常见事故预防措施;事故发生后的应急处理措施。第六节 地面水灾、地质及自然灾害的调查和预防(地测)

编制要求:叙述地面水灾、地质自燃灾害的调查内容和地点(最高洪水位、井口及其它建筑物与洪水位的关系、采空区裂隙位置与各种建筑物的关系、山体滑坡暴风雪灾事故等),根据调查结果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第十三章 现场急救和伤员搬运

编制要求:叙述矿井发生事故时现场人员急救措施及伤员的如何搬运等。(各科室根据不同灾害分别编写)

第十四章 事故隐患排查整改制度

编制要求:叙述矿井隐患排查整改制度(各科室根据不同灾害分别编写)

第十五章 安全技术培训计划

编制要求:叙述矿井本年度的培训计划和要求,说明培训的方法和培训的内容(其中包括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培训的预期目的。(各科室根据不同灾害分别编写)

附件:(各科室按照专业打印规范图纸并签字、盖章)

1、矿井地质和水文地质图;

2、井上、下对照图;

3、采掘工程平面图

4、通风系统图;

5、井下运输系统图、6、井下避灾路线图;

7、井上、下供配电系统图;

8、井下电气设备布置图;

9、紧急避险设施与矿井监测监控、人员定位、压风自救、供水施救、通信联络等系统相连接的安全避险系统图。

10、井下避难硐室等紧急避险设施设置图;

11、防尘及消防管路系统图;

12、井下通讯系统图

13、井下排水系统图

篇6:矿井灾害预防处理计划

第一节 可能发生瓦斯聚集和爆炸的原因

1、瓦斯聚集的原因

矿井局部空间的瓦斯浓度达到2%,其体积超过0.5的现象称为瓦斯聚集。瓦斯聚集是造成瓦斯爆炸的根源。如果对井下瓦斯状况不了解、矿井通风系统不合理布置、通风设施的毁坏等,都容易造成瓦斯聚集。

(1)工作面风量不足引起瓦斯聚集

矿井通风是排除瓦斯最主要和有效的手段。通风系统不合理、供风距离过长、采掘工作面布置过于集中、工作面瓦斯涌出量过大、工作面风量供给不足等情况,都会造成瓦斯聚集。

(2)通风设施质量差、管理不善引起瓦斯聚集

正常生产时期,井下通风设施绝不允许非专业人员随意改变其工作状态。每一通风设施都有控制和调节风流的目的,改变其工作状态,往往造成风流短路和某些巷道、工作面风量的减小,引起的瓦斯聚集通常难于想象。

(3)串联通风、不稳定分支等引起的瓦斯聚集

《煤矿安全规程》第114条的规定,采、掘工作面应实行独立通风。

采掘工作面的串联通风必须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第114条的规定加强管理,由于上工作面的乏风要进入下工作面,因此,必须能够监测进入下工作面的瓦斯。不稳定分支会造成井下风流的无计划流动,从而造成难于预测的瓦斯聚集。除总进风、总回风外,采区之间应尽量避免角联分支的出现。这些分支的风流方向受到自

然风压及其他分支阻力的影响,可能会发生改变,从而使原来的回风流污染进风,造成瓦斯超限和瓦斯聚集。

(4)局部通风机停止运转造成的瓦斯聚集

生产实践证明,局部通风机停止运转可能使掘进工作面很快达到瓦斯爆炸的界限。

(5)恢复通风排放瓦斯时期容易造成瓦斯事故

对封闭的区域或停工一段时间的工作面恢复通风,排放积存在停风区域内的高浓度瓦斯前必须制定专门的排放瓦斯安全技术措施。排放瓦斯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送入盲巷的风量和排出的瓦斯速度,以保证全风压混合风流中的瓦斯的浓度不超过1.5%。否则,很容易使排放风流中的瓦斯浓度达到爆炸界限。巷道贯通等风流流动状态改变时,都容易出现这样的问题。

(6)采空区及盲巷中积聚的瓦斯

采空区及盲巷中往往积存有大量高浓度的瓦斯,当大气压发生变化或采空区发生大面积冒顶时,这些区域的瓦斯会突然涌出,造成采掘空间的瓦斯聚集。

(7)瓦斯异常涌出造成的瓦斯积聚

当采掘工作面推进到地质构造异常区域时,有可能发生瓦斯异常涌出,使得正常通风状态下供给的风量不足以稀释涌出的瓦斯,造成瓦斯聚集。

(8)巷道冒落空间的瓦斯积聚

巷道冒落空间由于通风不良容易形成瓦斯积聚,而采区煤仓虽然瓦斯涌出量不大,但也是瓦斯容易积聚的地点。

(9)小煤矿瓦斯积聚的原因

小煤矿瓦斯积聚原因多种多样,主要是缺乏最基本的通风设施和通风安全技术管理力量薄弱造成的。其主要表现如下:

① 矿井未形成独立完整的通风系统。

② 未安装主要通风机,依靠自然风压进行通风。

③ 使用局部通风机代替主要通风机,风机能力不匹配,造成井下风量过小。

④ 回风井筒兼作提升运输,矿井漏风严重,通风机不能发挥作用。⑤ 矿井或掘进工作面停工停风。

⑥ 井下通风系统混乱,串联通风严重。

⑦ 掘进工作面无局部通风机或一台局部通风机向多个掘进头通风。⑧ 矿井无瓦斯检查人员,无瓦斯检查仪器或瓦斯检测仪器超期使用。

⑨ 矿井无瓦斯监测系统,瓦斯传感器数量不足或瓦斯传感器超期使用。

⑩ 矿井无通风安全技术人员,或安全技术管理人员素质低等。

2、点火源的出现

在瓦斯聚集并达到爆炸界限的区域,有点火源出现时才会引起瓦斯爆炸。在正常生产时期,存在许多足以引燃瓦斯的点火源,如矿车与轨道的摩擦、工作过程中的机械碰撞、采煤机截齿与煤层夹矸的碰撞等。有以下情况:

(1)井下爆破

爆破是煤矿井下采掘活动中经常遇到的一项工作,爆破工作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在煤矿井下进行爆破作业,因其特殊条件,爆破安全就显得尤为重要。据统计,近年来因井下爆破引起的瓦斯爆炸和燃烧事故呈明显增加的趋势。

井下爆破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① 使用不符合安全要求的炸药和雷管;或炸药和雷管已经超过有效期限。

② 炮泥质量不合格,充填深度不足,造成爆破火焰存在时间

过长。

③ 炮眼布置不合理,最小抵抗线不足;或放明炮或糊炮。④ 爆破网络联接不符合安全要求,产生电火花

⑤ 爆器不合格或使用明电爆破。

⑥未严格执行“一炮三捡制”“三人连锁爆破制”和“爆破站岗三保险制”

(2)电火花

因电火花引起的瓦斯爆炸与电气设备的不合格和人员违章操作有关,主要原因有线路接头不符合要求,电气设备失爆,带电检修,违章私自打开矿灯或矿灯失爆,使用非煤矿用的电气设备,等等。

(3)摩擦撞击火花

井下工作中的摩擦和撞击有时难以避免,因此,在瓦斯高浓度的区域,如排放瓦斯的路线上,应该停止所有的工作。从事故原因的统计看,该类原因仅次于前两类点火源。

(4)明火点燃

篇7: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考试题

一、填空题

1、在矿井爆破作业中,常常会产生一些有毒、有害气体,主要有 等。

2、国家和煤矿的安全生产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3、煤矿三大规程分别是 《煤矿安全规程》、《作业规程》和《操作规程》。

4、事故形成的四要素是: 环境不安全因素、管理上的缺陷、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

5、“三不生产”原则是 不安全不生产、事故隐患不排除不生产、规程措施不落实不生产。

6、矿井火灾灭火方法有直接灭火法、隔绝灭火法 和 综合灭火法 等三种。

7、煤矿井下电气保护所指的“三大保护”为 过流 保护、漏电 保护、和 接地保护。

8、自救器分为 隔绝式 和 过滤式 两类。

9、紧急避灾撤离事故现场时,要迎着 风流,向 进风 井口撤离,并在沿途留下标记。

11、灾害预防处理计划中的“三管一线是指:

12、安全 是生产的首要前提和保障,生产中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13、我矿通风方式为(中央分列式)

14、井下放炮必须坚持(一炮三检)和(三人连锁放炮)制度。

15、瓦斯检查员必须执行(瓦斯巡回检查)制度。

16、临时停工地点,不得(停风),否则必须切断(电源),设置(栅栏),揭示(警标),禁止(人员入内)。

17、局扇与掘进工作面的电气设备,必须实现(三专两闭锁)。

18、井下所有的电缆、信号、通信、照明线必须做到(无鸡爪子)、(无羊尾巴)、(无明接头)。

19、井下供电和电气应有(漏电)、(接地)和(过电流)三大保护装置。

20、井口房、抽风机房周围20米范围内不得有(烟火)或(火炉)取暖。

21、岩巷掘进应采用(湿式凿眼)、(放炮喷雾),装岩前(洒水),并经常(冲洗岩帮)。

22、独立通风的采掘工作面必须设置(2个)甲烷传感器。

二、选择题

1、所有入井人员必须人人配带(ABC),并做到人人会用 A、自救器,B、矿灯、C、便携仪

2、采掘工作面及其他作业地点风流中瓦斯浓度达到(B)时,必须停止用电钻打眼;达到1.5%时,必须停止工作,切断电源,撤出人员,进行处理。A.1.5% B.1.0% C.1.2%

3、采掘工作面的温度不得超过(A)℃.A、26℃

B、28℃

C、30℃

4、皮带机头的防灭火用砂的体积不得少于(B)立方。A.0.1

B.0.2

C.0.3

5、皮带机头至少应配备(B)个灭火器。A.1

B.2

C.3

6、“一通三防”指的是通风、防治瓦斯、(B)和防尘。A、防水 B、防火

C、防顶板事故

7、掘进工作面内开掘的独头,其深度不得超过(B)

。A、2米 B、3米 C、6米

8、采煤工作面回采结束后,必须在(B)个月内进行永久封闭。

A、1 B、1.5 C、2

9、检修电气设备时,下列哪种情况是不允许的(A)

A、可以约时停送电 B、不可约时停送电 C、电话通知停送电

10、临时停工地点不得停风,否则必须做到(C)。A、切断电源并向调度室汇报;

B、揭示警标,禁止人员入内;

C、切断电源,设置栅栏,揭示警标,禁止人员进入,并向矿调度室报告。

11、井下一旦发生电气火灾,首先应(A)A.切断电源灭火 B.迅速汇报 C.迅速撤离

三、判断题

1、应急预案是针对重大危险源制定的。专项预案应该包括各种自然灾害及大面积传染病的预案。(√)

2、应急救援预案是指政府和企业为减少事故后果而预先制定的抢险救灾方案,是进行事故救援活动的行动指南。(√)

3、应急救援预案分企业预案和区域预案。矿井作为企业,一般委托设计院、科研所制定企业预案。(×)

4、应急救援预案只传达贯彻到班组长以上的管理人员。(×)

5、应急预案中应考虑在各主要工作岗位安排有实践经验和掌握急救知识和救护技术的人担任急救员。(√)

6、井下职工遇有火灾或爆炸事故无法撤退时,应选择距事故点较近的地段构筑临时避难峒室。(√)

7、规模较小的煤矿企业,可以不设立常设的应急救援组织,但必须和大矿签订一份救援合同。(√)

8、仅依据《煤矿安全规程》处理煤矿井下水灾和其他各种灾害。(×)

9、矿井发生重大事故后,必须立即成立抢险指挥部并设立地面基地。矿山救护队队长为抢险指挥部成员。(√)

10、采区可以不设消防材料库。(√)

11、当井下发生爆炸事故后,风机房水柱计增大,只能说明反向风门自动关闭。(×)

12、煤矿企业的应急救援预案就是《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

13、《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中必须有井上下对照图。(√)

14、重大危险源和重大隐患是相同的。(×)

15、低浓度瓦斯爆炸,应尽快恢复灾区通风。(√)

16、煤矿企业每年必须组织一次应急救援演练。(√)

17、《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是在认真辨识并评估本矿危险源的基础上,总结本矿或矿区防灾抗灾经验的前提下编写的。(√)

18、《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应该组织区队长进行学习考试,因为员工在事故发生时听从现场领导的指挥,可以不学习。(×)

19、《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中应该含有通风系统图、反风试验报告以及反风时保证反风设施完好的检查报告。(√)20、采区进风巷发生火灾时,可采取积极方法直接灭火,风流短路,把烟气引入专用回风巷。(√)

21、当采面发生煤壁片邦埋住人员时,不要停止工作面运输机,直到把遇险人员拉到安全地点为止。(×)

22、发生火灾或爆炸事故后,遇险人员在撤退有困难时应在现场指挥的带领下,可以迅速转入独头巷道,关闭局部通风机,或者切断风筒堵住入口。(√)

23、受困的遇险人员,应定时的敲打铁管或钢轨,发出求救信号。(√)

24、发生高浓度瓦斯爆炸时,应该加大通风量,把瓦斯浓度降低到爆炸限以下。(×)

25、灭火时,如果瓦斯达到2%并且仍继续增加,救护队指挥员必须立即将人员撤到安全地点。(√)

26、火灾发生后,应该采取一切的方法积极灭火。(√)

27、突出事故发生后,切断灾区和受影响区的电源,但必须在近距离断电,防止产生电火花引起爆炸。(×)

28、平卧不动的人一般耗氧量为0.24 L/min。(√)

29、处理冒顶事故时,首先应该加强后路支架的安全可靠性。(√)30、在矿井突水时的抢险救灾中,应加强通风,防止瓦斯和其他有害气体积聚和防止发生熏人事故。(√)

31、熟悉掌握应急救援预案,是避免抢险救灾决策失误的重要方法。(√)

32、重大危险源分为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和贮存区重大危险源两种。(√)

49、重大事故的应急救援行动涉及许多部门,因此应该先明确在应急救援中承担相应任务的组织机构及其职责。(√)50、事故应急救援系统中的后勤保障组织主要负责应急救援所需的各种设备、设施、物资以及生活、医药等的后勤保障。(√)

51、矿山救护队必须具备分析化验矿井灾区空气成分的能力。(√)

四、简答题

1、采掘工作面透水有那些预兆? 答:采掘工作面透水有下列预兆:

(1)、煤壁发潮、发暗;

(2)、巷壁或煤壁“挂汗”;

(3)、煤壁曾或巷道空气变冷;

(4)、顶板来压、顶板淋水加大或底板膨胀鼓起并渗水;

(5)、出现压力水线,有嘶嘶水声或空洞水声;

(6)、有硫化氢、二氧化碳等气体逸出。

2、工作面顶板来压有那些预兆?

答:工作面来压有下列预兆:

(1)、异常响声;

(2)、工作面压力增大、扭曲断裂并发出响声,顶板裂隙增多增大,掉渣现象加剧;

(3)、煤的强度下降,煤质变软、层理紊乱;

(4)、打眼负荷减小,煤壁和巷壁两帮片帮严重;

(5)、瓦斯涌出量增大,顶板淋水加大。

3、发生火灾、瓦斯和煤尘爆炸及其他有害气体灾害时避灾线路?

(根据井下实际情况复习)

4、发生水灾时避灾线路?

(根据井下实际情况复习)

5、瓦斯治理应坚持的“十二字”方针是什么? 答:先抽后采;监测监控;以风定产。

6、什么是敲帮问顶?

答:敲帮问顶概括讲就是手持工具站在安全地点进行“一观察、二问顶、三处理”。是检查顶板和两帮最简单而又可靠的方法。

7、井下供电应做到三无,四有,两齐,三全,三坚持的内容是什么?

答:三无:无鸡爪子、无羊尾巴、无明接头;

四有:有过电流和漏电保护装置,有螺钉和弹簧垫,有密封圈和挡板,有接地装置;

两齐:电缆吊挂整齐,设备硐室清洁整齐; 三全:防护装置全,绝缘用具全,图纸资料全;

三坚持:坚持使用检漏继电器,坚持使用煤电钻、照明和信号综合保护,坚持使用风电和瓦斯电闭锁。

8、矿井采取的综合防尘措施主要有哪些?

篇8:矿井地质灾害及预防措施

关键词:矿井,地质灾害,概述,预防措施

0 引言

对煤矿企业开采过程中地质灾害进行有效的防治, 将有效地促进煤矿企业的发展, 提高我国煤炭资源的开采效率, 减少煤矿企业开采过程中不必要的损失。在对矿井灾害进行深入了解的过程中我们发现, 我国矿井地质灾害种类繁多, 其在矿井开采过程中时有出现。其中尤以矿井水害出现得最为频繁, 并时常造成煤矿开采工作的停滞。

1 矿井地质灾害概述

1.1 矿井地质灾害的种类

煤矿地质灾害主要与矿井地下的地质构造有着密切的关系, 之所以地质灾害会产生主要是由于矿井在进行建设与开采的过程中, 打破了地下的封闭环境, 使得一些地质构造产生变化, 造成瓦斯泄漏、岩层渗水等现象的产生。具体来说矿井地质灾害包括以下几种:①突然产生的地质灾害。指的是在进行生产的过程中, 在毫无征兆情况下突然爆发的地质灾害。例如瓦斯爆炸、井下突水等。这些突然产生的地质灾害一般都是由工作人员在进行开采的过程中, 没有对开采区域的地质进行详细的勘测, 造成开采过程中的失误。②发生相对缓慢的地质灾害。有些地质灾害在发生的过程中, 其持续的时间相对较长, 这种地质灾害的影响效果是逐步积累起来的, 随着时间的不断增加, 危害性也不断地升高。例如地面下降、煤矸石自燃等。这种现象的出现, 除了与煤矿企业探测不清有关外, 还与工作过程中违规操作、非法作业有关。③具有双重性质的地质灾害。在进行煤矿开采的过程中, 有些地质灾害并不具有明显的属性特征, 可能会突然间爆发, 也可能会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再爆发。这部分矿井地质灾害的典型代表就是滑坡。

1.2 矿井地质灾害的特点

矿井地质灾害具有着一定的特点, 有效地对这些特点进行掌握, 对于解决我国矿井地质灾害有着一定帮助作用。我国矿井地质灾害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①复杂性。生态的平衡是靠多方面的因素共同维持的, 一方出现问题, 其他的自然因素也会受到影响。井下开采进行的过程中, 对井下的地质构造产生了破坏, 使得井下各项地质要素皆发生改变, 当这种改变达到一定程度后, 地质灾害就会产生, 并且会以搭配发生的形式出现, 使得井下地质灾害凸显出了一定的复杂性。②连发性。所谓的连发性, 就是一种或是几种地质灾害发生后, 会对其他的地质要素产生影响, 催化其他地质灾害的产生, 使得矿井地质灾害不断地出现。③区域性。不同的区域在地质构造以及破坏程度上都存在着一定的不同, 因此在不同的区域中地质灾害的产生以及地质灾害的影响也有所不同。这是由不同区域的特性决定的。④可预测性。随着近几年我国有关部门对矿井地质灾害研究的不断深入, 我国煤矿企业对矿井地质灾害的内容、形式、出现预兆等都有了一定的了解, 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 可以依靠以往经验以及理论指导, 对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进行一定的预测, 显示出一定的可预测性。但是值得注意的是, 由于井下的地质条件千差万别, 想要完全地对井下地质灾害进行解决与预防, 就现阶段而言很难实现, 只能寄希望于未来科技的发展。

1.3 矿井地质灾害的危害

矿井地质灾害对于矿井的开采有着严重的影响,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危害:①影响煤矿正常生产。煤矿的开采主要就是对地下煤层进行挖掘与装运, 地质灾害的产生往往会造成井下环境的不稳定, 使得挖掘工作难以进行, 影响煤矿企业的正常生产。②威胁工作人员生命健康。矿井地质灾害有着巨大的杀伤力, 煤矿工作人员在井下进行工作的过程中很容易被波及, 造成身体上的伤害甚至在灾害中丧生。③造成资源的浪费。煤矿水害是矿井地质灾害中最突出的一种, 主要是由于工作人员在进行工作的过程中对井下水文条件不了解, 造成地下水的泄露等。矿井水害的出现, 不仅影响了煤矿企业的正常生产, 也对地下水造成了污染。并且在对井下积水进行排放的过程中, 煤矿企业欠缺长远性的眼光, 没有对废水进行合理的安排, 造成水资源的浪费。④造成地质环境的改变。由于受到煤矿开采的影响, 煤矿所在区域的地质环境受到破坏, 使得煤矿地质灾害时有发生。而煤矿地质灾害的产生不仅影响煤矿企业本身, 对于自然环境也有着一定的危害, 就目前来看我国大部分煤矿地区, 都因为煤矿地质灾害的产生, 而使当地的地质环境产生改变, 并对地表产生负面影响, 造成生态的破坏。

2 矿井水害的预防措施

矿井水害不仅关系着矿井的生产, 还关系着我国水资源的利用与管理, 因此煤矿企业管理人员应对矿井水害产生重视, 对其预防措施进行一定的完善与创新。

2.1 主动预防, 提高效率

实践证明, 在矿井开采的过程中对水患灾难进行预防要比对矿井水害灾难进行治理更重要, 有效地对水害进行预防不仅可以保障煤矿开采的正常进行, 也可以减少我国水资源的浪费, 具体来说有关工作人员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①主动预防。预防工作是煤矿企业安全管理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 使得煤矿企业在进行预防工作的过程中, 难以调动起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使得工作人员被动地进行预防工作, 难以将具体工作落到实处。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有关煤矿企业应充分调动煤矿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的主动性, 让其在工作的过程中对煤矿水害的具体情况、产生预兆、预防方法等进行认识, 减少矿井水害的产生。②提高工作效率。要想搞好预防工作, 工作人员应从多方面进行努力, 其中提高工作效率是最根本的工作内容之一, 只有及时有效地提出预防策略, 才能真正做到预防水害的目的, 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 有关煤矿企业应对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进行管理, 通过提高工作人员工作能力、严格工作人员工作制度等方式对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进行有效地提升。

2.2 强化管理, 预先探测

矿井水害的防治是一项系统的工作, 因此在实行的过程中应对其进行一定的管理, 以保障工作的顺利进行:①强化管理。对于矿井水害防治工作而言, 其管理的强化主要体现在明确工作任务、规范工作制度、加强人才培养等方面。同时在制定应急策略、设立预防措施的过程中矿井水害防治管理人员也应积极地参与其中, 从矿井预防工作的实际出发进行合理的制定。②预先探测。预先探测是矿井水害防治的基础, 只有对矿井地质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 才能对可能产生水害的区域进行判断, 进而制定出有效的解决策略。因此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 有关工作人员应在进行预先探测的过程中重视设备的更新、技术的应用, 以此来提升探测的质量。除此之外, 工作人员还应注重探测结果的全面性以及准确性, 保证矿井水害防治工作人员对煤矿地区的水文资源进行全面的把握。

2.3 加大改造, 注意选址

一般而言, 对矿井水害进行防治最主要的方法就是注浆改造和合理选址:①加大改造。在进行煤矿开采的过程中, 部分煤矿所在区域含有丰富的水资源, 为了防止水资源的渗透与泄露, 在进行煤矿开采之前, 对于已经明确位置的地点要进行注浆改造, 选取一些防水性能好的材料, 进行防水层的建设, 用以避免矿井水害的产生。②注意选址。除了通过改造的方式提高矿井的防水性能外, 在实际的工作中对矿井中的部分工程进行合理的选址也可以有效地提升矿井水害的防治效果。值得注意的是, 在进行矿井部分工程选址的过程中, 应从工程的实际应用效果以及出现水害的可能性等方面入手, 进行综合的考虑, 进而达到二者兼顾的目的, 既要保证工程的应用效果, 又要确保降低水害产生的几率。

3 结语

综上所述, 我国煤矿地质灾害的防治, 应从各角度入手, 借助一切有效力量对其进行预防与治理, 尤其是针对矿井水害, 有关人员应对煤矿开采的工程实际以及煤矿所处区域的地质条件进行考量, 通过科学的手段进行预防措施的制定。

参考文献

[1]殷国华.娄底市煤矿开采生态环境影响与恢复治理研究[J].北方环境, 2011 (5) :12-13.

[2]陈玉桥.浅谈煤矿地质灾害及其防治措施[J].中国科技纵横, 2012 (22) :67-68.

上一篇:《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实践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下一篇:怎样进行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