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谈话节目举例

2024-06-25

新闻谈话节目举例(精选9篇)

篇1:新闻谈话节目举例

校园电视新闻谈话类节目策划《察娱饭逅》

一、创办宗旨:

二、栏目定位1.内容定位:细心观察留意身边一些新鲜特别的有趣活儿,在同学们空闲无聊的课外之际,以轻松好玩的娱乐、学习方式,来让同学们接受,教同学们在课外时间如何充实生活,怎样丰富自己的大学生活。

2.受众定位:《察娱饭逅》的受众定位在于当代大学生。大学生活中,很多同学都在无聊闲散中度过。要不把它置于寝室的硬木板床上,在自己的翻来覆去中消逝掉,要不把它放任在笔记本的键盘上,在自己的指尖敲打声中流逝掉,要不将它直接淹没在痴迷于网络小说的意识流中······我们主要是想告诉一些时间充足,确却不知道如何在这段时间充实自己的同学,可以做更多有意义的,有趣的事儿。3.形式定位:综合式谈话节目 每期请2、3个嘉宾(与本期主题所讲的事物有密切联系),与主持人坐在一起,围绕一定的话题进行真诚的沟通,偶尔穿插能表现嘉宾与本期所讲话题之间关系的小篇段、其它小外景、视频资料······

4.主持人定位:

1.要求主持人符合这档栏目的轻松的风格,要求主持人落落大方,自然亲切。

2.能与嘉宾真诚沟通,深入交流达成共识。

3.应变能力强,不仅能正确的引导嘉宾畅所欲言,而且能以不变应万变应对嘉宾的各种问答。

三、栏目板式:通版型

四、风格样式:

主持人、演播室背景、字幕、等节目外围统统打造成,轻松活泼的风格。

五、运作方式:编导核心制

栏目运行机制是栏目运行的灵魂,这档栏目以编导为核心,编导负责开发节目,整合利用各种资源,使其发挥的效能尽可能最大。

六、栏目内容

1.播出时间:每周五18:30--19:00,每周六上午9:30--10:00(重播)

2.播出形式:录播,属与电视新闻综合式谈话节目,无需现场观众。

七、栏目宣传

1.片花:主持人拿着一个放大镜,在身边寻找、发现、观察事物,整个片花控制在10s内,要短小精悍。

2.预告片:在每一期节目结束之后,播放下一期的预告片,提示下期的节目主要看点,通过

后期的剪辑技巧给受众留下悬念,给受众一个收视期待,增加下期节目的可看性。3.栏目形象宣传片:宣传片控制在20s内,利用画面与音乐的整合,对观众的视觉和听觉形成双重冲击,最重要的是,立意要高,要浓缩本栏目的个性与特点。

主题:我爱收藏、废物利用DIY、我与晨跑有个约会、励志音乐是首小情诗、我们的晨读团队。

篇2:新闻谈话节目举例

能够忠实履行岗位职责,工作积极肯干,肯下功夫钻研业务,遵纪守法,尊敬领导,团结同志,为人正直,清正廉洁,不计较个人得失。不足:创新意识要进一步加强。

★素质较高,能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积极履行岗位职责,事业心和奉献精神较强。工作有条理,思路清晰,联系实际紧密。作风正派,廉洁守纪。

★综合素质高,政治立场坚定,统筹能力强,能驾驭全局,工作思路清晰,开拓创新精神强,能团结班子成员共同奋斗,讲实话,干实事,求实效,踏实工作,较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 作任务,连续多年在党务工作上都被评为优秀。

作风民主,讲究方法。办事稳妥,生活朴实,关心体贴下属。为人谦虚、坦诚,胸怀宽广,谦洁正派,不计较个人得失。能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工作热情高,有魄力,敢说敢做,责任心强。具有大局意识和协作精神,善学习,勤钻研,文字功底好,为人直率,作风正派,平易近人,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廉洁自律意识强。不足:工作任务重时脾气较急躁。★

素质较高,头脑灵活,成熟稳重,维护班子团结,服从组织安排。工作严谨认真,事业心强,能够开拓创新,忠实履行岗位职责,经常深入基层解决实际困难,敢于承担急难险重工作,处理问题较圆满。

篇3:解读电视新闻谈话节目

电视新闻谈话节目的传播模式

电视新闻谈话节目的传播内容是主持人与嘉宾的人际交流, 传播形式则是通过电视媒介进行大众传播。理想的电视新闻谈话节目是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完美结合, 这种结合是目前电视新闻谈话节目的必然趋势。

大众传播的人际化需求。首先, 电视新闻节目加入人际谈话的元素是电视媒体本质特性的发展需求。电视被认为是最便于展现人际传播的大众媒介。其次, 人际交流的应用也是转型期我国公民参与精神和表达需求的体现。俄国思想家巴赫金把转型时期的文化特征概括为大众通过各种话语互相对话来实现自我价值, 电视新闻谈话节目恰好可以为我国观众构建一个大众话语空间, 随着节目话题和传播形式的进一步开放, 其“公众论坛”的作用将更加充分地展现。

大众传播情境下的人际传播。“传统上的人际传播主要是指以人体自身为媒介、以语言为主要手段、以表情和动作等为辅助手段的个体间传播方式, 单纯的人际传播具有平等、双向等特点”。 (1) 但根据梅罗维茨的情境论, 大众传播媒介介入下的人际交流方式往往会发生变化, 因为大众传播媒介将原来的私人情境变成了公共情境。因此, 电视新闻谈话节目中的人际传播又具有鲜明的特性, 集中表现为人际传播的策划性。节目组对节目前期精心策划, 在节目录制或直播过程中又对节目的传播过程进行有效而适度的把关。可以说这种形式的人际传播是一种拟人际传播, 或是“角色传播”。 (2) 新闻谈话节目的传播任务就是要尽量消减这种角色扮演, 还原真正的人际传播。

电视新闻谈话节目的传播特点

电视新闻谈话节目将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相互融合, 这种特殊传播模式下的新闻节目具有如下特点:

时效性。电视新闻谈话节目紧跟时效新闻, 凸显与现场直播报道的紧密配合, 让观众在及时获得新闻信息的同时, 以最快的速度将观众带入新闻事件现场。

深度性。电视新闻谈话节目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电视新闻缺乏深度报道的缺陷, 它为受众进行新闻信息的整合和深层解读。对于国家政策等硬性话题, 谈话参与者具备相关专业背景和知识储备, 向受众提供详尽的背景资料、专业的分析和讲解, 深入事件本质;而对于民生新闻等相对软性的话题, 谈话参与者现场讨论或与场内外受众的互动, 实现了信息的传播和情感的提升。

客观性。表面上新闻谈话是主观传播, 但通过不同谈话主体发表各自的观点, 新闻谈话节目可以实现观点的平衡, 整体的观点倾向于客观, 打破了大众媒介单一说教的传播模式。同时, 由于谈话的即兴性使新闻谈话节目更具有真实感, 谈话越真实, 节目就越客观。

人文性。人际传播的非组织性和互动性给单向的电视节目提供了面对面的交流场。在电视新闻谈话节目中, 电视相对弱化了“话语霸权”和教育者的角色定位, 以受众本位为中心设置话题、邀请嘉宾, 满足了受众信息需求和社会性心理需求。从心理角度看, 人际化的电视新闻节目体现出强烈的人文精神, 具有人文关怀的特征。

电视新闻谈话节目的传播效果提升

提升传播效果是节目传播活动的目的, 根据电视新闻谈话节目的传播模式和传播特性, 可以总结出我国电视新闻谈话节目传播效果的提升策略。

整合各项资源, 发挥品牌效应。我国多数电视新闻谈话节目处在“起步”与“知名”之间, 著名品牌节目较少。CLS理论和品牌建设在其他行业的实践为电视谈话类节目的品牌经营提供了宝贵经验。节目利用电视台的演播室、设备等有形资源, 也要整合各项无形资源, 如主持人资源等。很多娱乐类谈话节目的主持人开设有网页并频频在各大媒体中露面, 实际上是可供借鉴的经营策略。

拓展话题选择, 挖掘谈话深度。新闻谈话节目处在“内容为王”的时代, 节目谈话的话题是维系稳定受众群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在我国国情允许的情况下, 我国的新闻谈话节目可以尽量拓展话题的选择范围, 国际局势、经济危机和环境污染, 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诸多现象都可以成为节目话题。节目除了谈得广之外, 还要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此外还可以另辟蹊径, 对于同一类问题从不同角度来探讨, 进行话题的拓展、细分和个案化, 以此提高话题开发的效率。

多媒体相互融合, 实现谈话平等互动。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 媒介间的融合互动必然成为主流趋势, 如现有的“TV2.0”和3G手机等技术的成熟, 将带来可视移动电话和互动电视的广泛应用, 这使我们看到了平等交流实现的希望。理想节目中的主持人将在受众中产生, 不再是电视媒介代言人, 固有的节目规则不会赋予他们话语权。一个新闻谈话节目最理想的状态, 就是打破主持人、嘉宾和观众的界限, 实现真正开放、平等的交流, 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公众论坛。

综上所述, 电视新闻谈话节目借助了双向性强且意义丰富的人际传播形式, 增强了电视新闻节目的深度, 它运用多元化、多层次的传播形式和表现手法, 使得新闻节目在时间、空间上极具延展性。我国电视新闻谈话节目按照这样的传播规律发展下去, 一定会有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朱佳:《从人际传播看电视新闻中的现场报道》, 《当代电视》, 2007 (8) 。

篇4:从《一虎一席谈》说新闻谈话节目

凤凰卫视的《一虎一席谈》是众多访谈节目中颇有特色的节目。它改变了以往谈话节目的“宣讲”式传播,开创了新闻谈话类节目的群口时代。它的成功至今被许多观众所喜爱,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主持人——掌控节目的灵魂人物

首先,节目主持人胡一虎是一个优秀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在整个节目中,看似嘉宾、观众掌握着话语权,但其实整个节目是由主持人把握全局的。当辩论偏离话题时,他及时的制止并将其引导回正题。他既要抛砖引玉,还要穿针引线,吸引嘉宾和观众围绕一个话题展开讨论。同时,他还能把握好现场的进展和氛围以及扩大话题的张力。在节目辩论中,他始终保持中立立场,并及时维持场面的和谐,让双方不会因为观点的对立而产生不协调的气氛。比如《南京副教授换偶该被定罪吗》一期中,首都医科大学教研室主任杨鳯池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遭到了北京林业大学性与性别研究所所长刘刚的极度不满,做出了一些有敌意的动作。此时胡一虎及时的出来制止说:“方教授,等一下。你先深呼吸一下……”他的举措及时的打破了这种不和谐的气氛,从而保证双方观点的足够表达,避免现场出现偏向性。他会顺势将讨论逐渐深入,让整个讨论具有节奏感,环环相扣。他的问题特别的犀利而且到位。

其次,胡一虎是一个很好的倾听者。倾听是有效激发嘉宾、观众资源的前提。一个优秀的主持人不仅要会说,而且还要会听。在一期辩论型的谈话节目中,主持人虽然起到掌控全局的核心作用,但还需要嘉宾以及现场观众的积极配合,他们的突出表现会给节目增添色彩。他常常把一些比较含糊、思路不清晰的观点进行提炼整理,并将其观点,简明易懂的表达出来,让一些没听懂的观众更好的理解这个观点所要表达的真正意思,这样使谈话内容更加符合节目的要求。

二.节目形态——辩论型谈话节目

辩论型谈话节目是语言对抗色彩最为强烈的一种谈话形态。通常围绕一个特定话题,由持有不同观点的双方各抒己见,通过观点在交锋中所形成的冲突吸引受众的关注。

《一虎一席谈》就是属于辩论型谈话节目。该节目邀请相关嘉宾分成正反两方话题展开辩论,各方不断的亮出自己的观点,然后进行阐述以及对他人的问题进行回答并反驳对方的观点。其中还夹杂着相关资料信息的播放与主持人的提问和总结,使得话题逐步深入,事件的多视角理解也更清晰。

《一虎一席谈》不是传统意义上辩论赛的形式或者纯粹的访谈,它是把辩论这种形式融入到了访谈节目中,既有谈话的轻松有趣又有辩论的紧张刺激,二者优劣互补。整个谈话节目不会显得平淡无奇,摆脱了那种博同情、博眼泪、寻奇异的老调。在这里每个人都有表明自己观点的权利,话语权得到了下放。节目现场的观众可以各抒己见,参与到现场的讨论中。观众会有一个支持和反对的牌子,随时表明自己的观点态度。观众在表述自己的观点时也提供很多的信息来支撑他所表达的观点,起到深入讨论的引导作用。随着相关观点的提出,切入点也就扩大了,更多的声音在此得到表达,语言的交锋也会更激烈。

这种现场辩论的特点是:它有非常浓厚的思辨色彩和即兴色彩,给人以强烈的冲击;群言辩论式的优势是可以抓住受众,因为每个人表达的思想都有所不同,观众会很迫切的想知道他会说什么。像这种群言辩论式的节目不会缺乏有新意的观点以及矛盾点的,所以可以很好的收住观众的心。这种群言方式,还会使观众获得很大的收益。可以接收到各种各样的观点,每个观点的角度和侧重点都有所不同;可以拓宽受众的思维以及知识面等等。所以这种有养分的节目必然是会受到欢迎的。

三.栏目的选材——每周在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发生的重大事件,焦点或热门话题

《一虎一席谈》的选材定位于每周热点、焦点问题的探讨,选材的范围不会局限在某方面,无论是文化、生活、政治等等都可以作为话题,拥有不断的节目素材,突破了现在一些节目由于节目定位,选材被限制的问题。选材的范围决定了嘉宾及观众的范围,因此,它可以吸引不同领域、不同身份乃至不同年龄层的人。因为是最近时间内新发生的事情,所以在社会人群中有很大的影响力和关注度,这样的选材很容易引起共鸣。比如《达赖入台事件大陆应该如何应对?》这样的选材相对来说层次较高。该话题涉及到了政治问题,不懂政治的人就难理解某些观点。所以此类话题受众就需要一定的文化高度了。

节目选题不仅仅有聚焦性,还有争议性。比如像范跑跑这个事件就引深出了人的道德与人的本能冲突。

《一虎一席谈》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是主持人风格与节目融合的结果,是节目创新和多元素融合的结果,是选材广泛没有约束的结果。

篇5:组织员谈话问题举例2012.3

常规问题

1.入党动机

2.党的性质

3.党的纲领

4.党的宗旨

5.共产党成立时间

6.党员怎样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7.对创先争优活动的了解

8.党的指导思想

9.对腐败问题的看法

10.进入大学以来有哪些收获,思想上有哪些转变?

11.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

12.党员的权利和义务

13.入党的基本流程

14.党的基本路线

15.对入党流程、入党培养人、支部大会时间等

2011年上半年组织员谈话内容列表:

1、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十七届六中全会内容,对以人为本的理解,入党动机,十二五规划内容。

2、你为什么对党有这么深的感情?

3、对党内腐败问题的看法。

4、为什么要入党?如何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宏观来看)

5、应该对马列主义有深入的理解,关键应该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任,应该对国内外的制度有深入的看法,应该更加深入。

6、对身边学生党员的看法,成为学生党员后应怎么做,党龄、党费、党的宗旨,对腐败问题的看法,对党的认识

7、入党动机,如何保持学生党员先进性,几个正式党员,预备党员

8、基本情况,为什么本科未入党,十七届六中全会利比亚问题

9、用自己的话谈一谈关于十七届五中全会的的认识;支部的创先争优都举办了什么活动,你的想法;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不断学习

10、支部大会的流程、支部书记、入党介绍人、党籍的时间、党龄的时间、党支部名称、发展大会日期11、12、十七届六中全会主题,小悦悦,怎样发扬中国文化? 科学发展观,建国前印象最深的党的事件。创先争优活动,改革开发以来印象最深的党的事件。

2010年下半年组织员谈话内容列表:

1、中国共产党性质,党员条件(前四条),哪些符合,对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认识,社会主义国家有哪5个,支部大会流程。

2、召开支部大会的时间,党支部书记是谁,十二五规划内容,党的性质,入

党动机变化

3、农业问题、农民问题,GDP,两会和十二五规划,党章中党员权利义务,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党龄,多学习哲学

4、支部大会的流程、支部书记、入党介绍人、党籍的时间、党龄的时间、党

支部名称、发展大会日期

5、对身边学生党员的看法,成为学生党员后应怎么做,党龄、党费、党的宗

旨,对腐败问题的看法,对党的认识

6、上大学后思想的演变过程(入党动机),党组织最吸引你的地方,理论知

识学习的必要性(马列主义的学习),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内化的认识),大学四年印象最深的事情(表述出闪光点)

7、党员的权利义务,十七届五中全会主题,党的奋斗目标,入党动机,党的性质,对腐败问题的看法8、9、对党的认识,党的宗旨、性质,入党之后对个人有什么作用 入党动机,如何保持学生党员先进性,支部有几个正式党员,几个预备党

员?

10、对党的认识,党的宗旨、性质,入党之后对个人有什么作用

11、自己的话谈谈对党的认识,对腐败问题的看法,对***的看法

2010年上半年组织员谈话举例1、2、入党动机,共产主义信仰问题,无神论者 为什么本科没入党?入党动机,创先争优活动进行到哪个阶段,怎么对待

中日关系?

3、4、温家宝:对仰望星空的理解,要有信仰,比较深邃、比较广阔 关于腐败问题的看法:何时产生,是否消亡,横向和纵向问题分析国内腐

败问题的程度,原因

5、请同时关注2011年上半年热点时事问题,1、关注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学雷锋活动相关内容。

2、2012年两会相关内容,时间、主要内容等。

3、关注创先争优活动,其中第一阶段到建党90周年截止,第二阶段到明年十八大召开。

4、十七届六中全会文化大发展、繁荣。十八大内容,几年举行一次?

4、了解近期时事热点:如香港特首换届等。

篇6:新闻导语应用举例

摘 要:新闻导语是新闻吸引观众、体现报道内容精髓的抛砖引玉环节,其创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新闻的传播效用。因此笔者就新闻导语类别及创作实践技巧展开探讨,对优化新闻效果,提升新闻综合影响力有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新闻;导语;创作 1新闻导语丰富形式

新闻内容传播的成功与否首先我们应对其内涵的新闻价值进行全面审视,恰恰新闻导语便是一种展现新闻价值的良好表现载体,新闻导语创作的吸引人,便令新闻有了一个良好的成功开端。伴随现代化社会的飞速发展以及新闻媒介主体传播形式的丰富多元化,新闻导语的创作类别日渐丰富,具体包含直叙式、评论式、渲染式、悬念式与倒金字塔形式等。直叙形式的新闻导语一般直奔主题、开门见山,采用较少的书面文字对整体新闻事件进行概括,例如在某月某日某地召开了何类会议,有哪些领导参加了会议等。渲染式导语模式首先做概括陈述,展开新闻背景的营造,而后逐步报道最新的事实动态发展。类似于该模式的还有故事式、点题式、描写式等导语形式。悬念式新闻导语首先进行问题的提出并实施悬念的设置,进而广泛吸引受众,令其产生解开谜团的欲望,引入其进入新闻塑造的情境之中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倒金字塔形式的新闻导语一般重点突出最新鲜、最重要的新闻事实,将新闻结论与高潮至于导语之中,而后在主体新闻环节中依据事实的分级重要性循序渐进的进行补充与说明。评论式新闻导语对报道新闻事实进行精辟、简洁的具体评论,进而充分揭示其中的意义与价值,广泛吸引受众的全面重视。实际上,新闻导语并没有创作的固定模式,实践中应科学依据其事件新闻本身进行科学的提炼与构思,将核心部分予以良好的展示,而关键问题则在于如何准确的抓住受众,令其产生强烈的内心情感共鸣,只有这样才能令新闻创作真正吸引受众,营造良好的舆论宣传氛围。

2新闻导语创作科学技巧策略

2.1确保新闻导语的真实客观、突出良好的时效性

新闻导语的创作应把握新闻报道的真实客观性,应注重事实的记录,而非主观的对新闻事件进行判断、评说与下结论。因此表达导语应力求准确、具体、避免大量应用抽象概念,应做到不存在歧义、表意清晰,避免引入具有主观感情色彩的各类词语。新闻创作的核心精髓在于新,而导语则是新闻的开端,应将受众广泛关心的最核心价值新闻事实采用最贴切、精炼的文字语言进行科学的表述。新闻导语中的新应具体体现出两层面因素,即最新鲜、最重要的新闻事实以及赋予新意、与众不同的全新创作方式。只有做到导语新颖、充满新意,方能激发广大受众开始了解全貌新闻的兴趣。在报道突发事件或重大事件相关新闻中其核心生命力则在于充满时效性,一旦脱离了时效则充其量只能称之为一则旧闻。

2.2新闻导语创作应充满新意

新闻导语的创作应体现新意,形成良好的画面感,这样不仅可增加新闻的生动形象性,同时还可广泛调动社会受众的情绪与想象力,令其仿佛至于新闻现场,充满身临其境之感。新闻导语创作中还应科学使用引语或对话,现场精彩的对话胜过大量的新闻语言陈述,而引用事件人物的实际语言则能良好贴切的揭示报道新闻事件的主题,令其凸显真实感。成功的新闻导语创作还离不开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适应性应用,修辞技巧的恰当应用不仅提升了导语自身的趣味性,同时可摆脱惯用的导语创作方式,利用别开生面的修辞方式在短时间内调动受众形成良好的情绪,体现亲切与生动的新闻创作效果。为引人入胜,还可在新闻导语内容中进行悬念的设置,突出反常因素,进而营造意想不到的新闻传播效果。例如我们可将一句平庸叙述的新闻导语“今天,一位六十岁老人用玩具手枪成功抢劫了银行”合理修改为:“一位六旬老人竟然成功的用玩具手枪实施了银行抢劫,够奇特,然而更为奇特的是,老人甚至将犯案地点与时间事先传递通知给警方,而其作案动机更为奇特,居然是为了要在监狱之中安稳的度过余生。”这样重新进行了新闻导语的设计创作后,更加强调了一种耐人寻味与出人意料的新闻细节,有效提升了新闻事件的广泛吸引力。

2.3新闻导语创作应额要简明

为契合受众口味,新闻导语创作应尽量做到通俗易懂、体现口语化,符合受众普遍的理解习惯。同时在创作导语中应尽量多应用动词,而非形容词,这是由于动词的适当运用可强烈形成对受众的冲击力,提升其理解与认识能力,并广泛吸引读者。从句的应用也应尽量减少,在新闻导语中应多采用主谓宾或主谓语的结构句式,进而力求句子创作的清晰简练,便于受众的阅读与理解。在要素的选择中应掌握一定技巧,虽然导语中离不开五W-H要素的良好辅助,但同时我们不应面面俱到,利用过多篇幅进行要素的交待,这样反而会模糊新闻事实,无法突出重点。应通过有效精心的选择利用简练语句将受众想要知道、了解以及感兴趣的新闻细节明确交待,这样新闻导语内容方能更加吸引人,更为具体。创作新闻导语不仅应体现良好的表达文字能力,同时还应注重新闻整篇的结构、主题与具体内容,将个性导语的创作建立在良好的共性基础上,不应片面、过分追求简短字句,令细节内容没有清楚交代,给人营造支离破碎、不清晰事实之感,这样则不良违背了新闻导语的核心创作任务。

篇7:谈话节目策划

《倾听》

二、节目宗旨

不同的人讲述不一样的故事,讲述自己特别的经历

三、本期节目的目的

通过一些数据和现象显示,现在的在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比例越来越高,已经形成了一个较强的群体。但是,学生终究是以学业为主,通过本期节目我们将讲述这样一个群体,同样是自主创业的学生,他们将讲述他们是如何走到一起,又如何处理自己学业和创业之间的矛盾问题,了解大学生的现状,并从中领悟一些东西。

四、节目的整体思路

引入话题--嘉宾讲述—主持人阐述(重点是中间一个段落)

回首史努比在中国的发展,讲述这些大学生是如何创业,以及他们的初衷,经历和感悟,畅想一下自己未来的发展。

五、嘉宾 几位在校园内买正版史努比的学生代表(在中国这样的店只有两家),并且不是很喜欢交流,从开始创业前是属于比较内向甚至是自闭,现在变得开朗很多。

六、前期准备

1、拍摄 a、拍摄一些大学生创业的片段,做一个引子。

b、拍摄嘉宾的大学生活和创业生活

c、同学对请到这个嘉宾的一些看法和观点以及对他的祝福

2、剪辑 a、把拍摄一些大学生创业的片段资料剪辑加入音乐配音,再引入《史努比》的

动画片在开头使用。

b、嘉宾的大学生活和创业的生活进行剪辑,根据谈话内容进行播放。c、对嘉宾进行一定的了解,包括他的性格、兴趣等等,准备一些史努比的物品,让嘉宾现场进行情景再现,调动现场气氛,使嘉宾消除紧张感。

七、节目进程

1、〔开场语〕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这一期的《倾听》。细心的大学生可能会发现在大学校园中已经逐渐形成一个庞大而日益惹人注目的群

体。他们每天都会聚集到学院小广场销售自己的商品。

2、动画片片(通过背景材料,引出嘉宾)

3、嘉宾入席,请嘉宾入场

4、从嘉宾的兴趣、信仰入手展开谈话内容。

A、⑴回首:

①通过什么样的方式什么时候想要开始创业的?

②什么样的原因促使你要创业?

③你认为创业跟学业之间有冲突嘛? ⑵经历:

① 你的性格很内向甚至让人觉得很自闭,不是很健谈,怎么你们的成员会推荐你做销售呢?

② 是什么样的经历是你不信任人或者是什么样的经历导致你现在的不自信不愿意与人交流? ③ 你们除了在广场摆摊还有别的什么销售方式吗?

④ 是什么样的原因让你们想到卖史努比,一般卖布娃娃的可都是女孩,而你们这个团队里全部都是

男孩?

⑤ 你们家长同意你们自创创业吗?他们会给你们资金做这个吗?

⑥ 在你平时的销售中有没有遇到过很刁钻的买主?

⑦ 在你的团队中有没有遇到过意见不统一的时候,有的话你会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处理这些事情?

B、谈话过程中会穿插几个短片,同学和老师对创业前的表现和看法。创业后老师和同学对他的变化的了解,最后加入他们对本期节目嘉宾的祝福。

C、通过嘉宾谈话,插入现场现场销售环节,让人更直白的了解他们。D、大学生活很快会过去,畅想一下未来。

5、结束设计

以嘉宾向现场的观众派发礼品结束

八、节目时长 45分钟

九、可行性分析

由于谈话节目的卖点是谈话内容,从大学生创业的部分,可以让我们感觉到当代大学生思想的转变,由单一的两耳不闻窗外事到现在的自主创业,观念的改变,可以看出国家社会的进步,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事实探讨》访谈类节目策划案

1、本期节目主题:我为整容狂。

2、本期栏目背景和宗旨: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社会竞争的加强,人们对美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不满意自己外貌的人来说,整容是改变自己自我面貌的迅捷手段。本期节目就对整容带来的利与弊展开讨论。

3、观众定位 :即将应聘的女性,有一定知识,文化修养的年轻人

4、播出时段

《事实探讨》栏目为天天播出栏目,为此赢得较高的收视率和固定的观众。

每晚在电视剧黄金时间刚结束时播出,每档30分钟 每晚 9:50~~10:20(首播)次日中午1:00~~1:30(重播)

5、节目风格 :节目尽量做的精致,尽量使其赋予美感,而不是仅仅单调的在镜头中出现几个人。应当做到镜头中节目多于人。

6、主持人风格 :女主持人,平易近人。气质:幽默,活泼,却不轻浮;说话有内涵,却不严肃;言语富有创意,并且风趣。

7、嘉宾:中国著名整容手术专家:陈焕然(毕业于协和医科大学,获整形美容外科专业博士学位,专门从事人体面部五官的整体设计与整形美容手术)。人造美女:杨媛(在世界三大选美赛事之一的国际洲际小姐选美赛中,身高一米七八的杨媛凭借着娇好的面容和身姿,一路过关斩将,顺利闯过北京赛区的决赛。不了在决赛前夕,十九岁的她却因为进行过下颚、牙齿等十一处面部整容而被取消参赛资格。)

8、节目流程:1)节目固定片头

第一部分:主持人开场白:人类对美的追求是社会进步的象征,有数据统计:中国美容业,每年有一千六百多亿元的收益,美容成为继买房、买车、旅游后的第四大消费热点。对于不满意自己外貌的人来说,整容是改变自我面貌的迅捷手段。但整容到底能带来什么利弊,是因人而异的。

嘉宾轮流陈述观点:陈焕然观点: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追求,整形外科医生看到一个女孩就是一个材料,不是每个人都是适合整容的材料,有的人适合整,也有的人不适合整。我经常会开玩笑说,有的材质不行,上帝来整也不会有效果的。。我虽然身为整形专家,但我不赞同所有爱美之人都来整容,因为整容所带来的结果有时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杨媛观点:在生活当中人是动感的,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最漂亮的,就说不管我以前有多丑,我身为模特,上到舞台我脸很宽,鼻子又很矮,看过自己的带子后从身材来说都是很好的,但唯有一张大脸,让我显得很胖,很难看,影响的所有整体。所以我选择整容,我觉得整容对我才是最好的选择。

环节一:主持人和嘉宾互动:主持人提问:对陈焕然教授:

1、您觉得整容带来的利弊是怎样的?

2、我们怎样具体来分析一张女孩的脸呢?一个女孩的缺陷在哪又怎么看呢?

3、是不是一个人整没整过容,即便整的再好,您一眼就能看出来?

对杨媛:

1、有很多人对你这样那样的评论,你在意吗?

2、你有后悔过自己整容吗?

3、你以前真的觉得自己不好看吗?

4、对于整容后你觉得结果带来的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环节二:街头采访

第二部分:主持人串词

嘉宾和主持人一起现场讨论:杨媛:我以前心里经常会想,怎么老天这么不公平,给我一张这样的脸,又让我走上了模特行业。。。。主持人:(杨媛)你当时刚整完容看到镜子里的自己有什么感受? 刚做完手术肿了多长时间?这个手术花开了多少钱?你对现在的自己满意吗? 陈焕然:我还是建议大部分女性,如果没有什么特别的大的必要不要选择整容。

做什么手术都是有风险的,我在做手术上经常会遇到有些做坏的人来进行第二次手术的,如果手术失误,“整容”就变成了“毁容”。主持人:(陈焕然)我冒昧的问一个问题,您太太又被您动过刀吗?你怎么看到现在演艺圈整过容的明星呢?

第三部分:现场观众参与讨论和提问

篇8:电视新闻谈话类节目语体研究

1.1 主持人语体特征:

主持人是谈话节目现场的组织者与协调者。他作为电视媒体组织在谈话现场的唯一代表,一方面在各方谈话者之间发挥着“起承转合”的桥梁与纽带作用;另一方面也承担着媒介信息“把关人”的职责,也即是要保证谈话内容不脱离特定的主题,而且还要控制谈话交流的进程,在起承转合之间,给电视观众展现出一个系统、全面的有关特定新闻事件的分析内容。除了与现场嘉宾、观众保持沟通和互动外,还要能与电视机前的观众进行电话、短信、网络互动,由此引入新的参与主体,使谈话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语体样式也变得多样化。

1.2 节目嘉宾语体特征:

节目嘉宾是电视新闻谈话节目语体形成与应用的重要主体之一。电视新闻谈话类节目的嘉宾,或者是专业的新闻研究人员或者是事件当事人,他们往往会采用十分专业、严肃、理性的语体来描述新闻事件的本质,以及由此所引发的一系列现象等,尤其是专业的新闻评论人员作为话语主体,更需要对新闻信息的深度与广度进行引导和预示,才能真正实现谈话类节目的价值,既能够塑造该节目鲜明的风格特征,也能够为观众正确的思想、观念的形成提供一定的帮助。

1.3 现场观众语体特征:

谈话节目现场的参与群体,包括辅嘉宾和现场发言的观众,其在节目语体传播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作为节目现场的第三种声音,或者是作为普通民众的代表。他们以朴素的思想、观念对特定新闻事件做出评价,一方面能够弥补主嘉宾论述体系上的不足,另一方面也能够通过广大受众的“声音”,与专业新闻评论员或者是新闻事件当事人、参与者进行交流和碰撞。他们的语言往往简洁而直白,尤其是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激烈而火爆,最能代表广大民众的心声。因此,能够反映场外受众的部分信息,为谈话节目提供一种新的语体风格,给人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

2 电视新闻谈话类节目中的语体结构分析

电视新闻谈话类节目以声音作为主要的传播工具,以主持人、嘉宾、现场观众的语言表达作为传播内容,以明确的观众群体作为传播对象,与电视媒体结合起来,由此形成一种崭新的信息传播模式。在此种传播模式下,与传统的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大众传播相比,其特殊之处就在于,由节目主持人、嘉宾、现场观众之间的谈话所形成的语体内容,需要经过场外媒体渠道的处理,才能到达特定的观众群体中,也即是将特定的人际传播置于大众传播之中,甚至是人际传播的内容与大众传播渠道的传播效果具有同等重要的功能。其次,电视新闻谈话类节目所形成的语体内容,主要是围绕着特定的新闻事件或者是社会热点问题而展开的,是经过谈话者主观意识的处理之后呈现出来的,蕴含浓厚的个性色彩与主观意识。然而,电视节目的目标观众群也是具有一定思辨能力的社会个体。因此,在接受电视新闻谈话节目的信息之后,会主动进行一定的分析和辨识,由此形成自己的思想观点。最后,电视新闻谈话类节目中所讨论的问题,主要是来源于现实社会中的各方面新闻事件或者是现存问题,与社会的发展或者是现实生活的正常进行息息相关。因此,电视新闻谈话类节目所呈现出的思想、观点的倾向性,除了会影响人们的思想之外,也会通过人们的具体行为直接作用于现实的社会环境。在很多情况下,这种影响甚至是非常明显的。

3 我国电视新闻谈话类节目语体建构存在的问题

3.1 互动性不强:

从整个谈话节目语体结构的角度来说,其内部互动性不强,嘉宾之间的交流严重不足。一般来说,除了主持人和节目嘉宾的谈话与互动外,一方面现场观众参与谈话的机会很少,话轮也比较短,很多节目甚至没有设置观众谈话的内容和环节;另一方面嘉宾与嘉宾之间的互动也存在一定的弱化和缺失,仅仅停留在主持人与嘉宾之间的问答上,比如一些节目采取的是主持人加嘉宾的谈话模式,既缺少场外观众的互动,无法补充新的信息和引入普通民众对特定新闻事件的看法,同时,参与该节目的嘉宾之间也很少进行深入、全面的沟通和交流,从而缺少对问题的深度分析。

3.2 语体结构不清晰:

当前电视新闻谈话节目语体系统的整体结构不够清晰,尤其是各个子话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功能特征不够明显。通过上文的分析发现,电视新闻谈话类节目语体系统中的各个子话题之间存在着系统的逻辑关系,分别解释特定新闻事件或者是社会焦点问题的内容、原因、结果、趋势等。然而,当前的电视新闻谈话类节目所包含的子话题之间不仅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缺乏应有的逻辑关系,而且节目的整体结构也不清晰,缺少“引入一高潮一结尾”这样明显的内容展开模式。除此之外,节目的导语与资料宣传片之间“责权”不明确,二者无法形成有效的搭配和协调,不少情况下甚至出现与话题不符的现象。

3.3 语体转换不顺畅:

当前,我国电视新闻谈话节目话轮之间接替与转换的质量不高,一方面在转换过程中显得过于僵化,仅是一种单纯的“问一答”形式,缺少谈话时应有的亲和力、人性化、幽默性与流畅性的特征,使整个谈话节目显得不够流畅;另一方面,针对特定的话轮,谈话者往往将电视观众视为拥有丰富专业知识的对象,从而以较强专业性、理论性的语言来剖析特定的新闻事件,由此导致观众无法理解节目内容,失去节目应有的价值。另外,主持人的问话过于生硬,或者是提出一些没有价值的子话题等,既弱化了嘉宾参与节目谈论的兴趣,也不能对观众带来任何的帮助。

4 针对以上问题的应对策略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当前的电视新闻谈话类节目应当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革新措施。首先,要采用直播的形式,借助于当前诸如手机、网络等先进的信息传播渠道。其次,谈话类节目的策划与制作者要能够深入、系统地了解该节目样式的语体结构,尤其是诸多子话题与主话题之间的图式关系及其基本功能等,从而在策划、制作谈话节目时,强化语体系统的“图式”作用,合理配置谈话节目的整体板块结构,更好地设计和发挥各个子话题在语体系统中的基本内容、逻辑关系和功能意义等。第三,电视新闻谈话类节目既要能够加强节目前的策划,包括节目风格特征、目标观众定位、话题的选择、嘉宾搭配等,也要选拔一位优秀的节目主持人,包括自身的专业素养、主持经验、个人形象、语言表达能力、灵活应变能力等,从而在谈话过程中,能够有效地进行议程设置,控制谈话者的话轮节奏、长度、内容走向等。最后,电视新闻谈话类节目的制作者还必须制定出精确的内容导视和节目标题。一方面,使观众对接下来的谈话内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由此吸引其注意力,增加其对谈话内容的兴趣;另一方面,也能够为谈话者提供一个明确的讨论主题,从而避免出现跑题或者是随意漫谈的现象。

摘要:电视新闻谈话类节目作为一种内容独特、风格鲜明的节目形态,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模式化、规律化的语体风格和语体结构,符合普通民众的信息接收方式,并成为各档电视新闻谈话节目建构内容的基本原则。因此,笔者对当前电视新闻谈话节目的语体进行了深入研究,由此对电视新闻谈话类节目的语言风格、语体机构与语体意义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从一个崭新的视角看待当前的电视新闻谈话节目。

关键词:电视新闻,谈话节目,语体研究

参考文献

[1]刘虹.会话结构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篇9:新闻类谈话节目的差化生存策略

然而,新闻性谈话节目的生存已经遇到严峻挑战,特别在具体操作中出现的问题难以克服。在现实生活中,具有新闻价值、能够引起人们关注的话题资源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当一个新闻人物或新闻事件突然间备受社会关注时,它必然会成为新闻性谈话节目追逐的焦点,于是,势必造成不同栏目对同一话题的群狼争食现象,而观众在相对集中的时间段内持续收看不同栏目对同一人物的访谈,收获的可能是大量的重复信息和由此带来的审美疲劳。

如何克服这一挑战,找准自身的定位,确定明确的宗旨就显得极为重要。

最近一段时间,厦门大学的易中天教授可谓是红极一时的人物,那么人们不禁要问,易中天是什么人?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为什么他能受到这么多人的关注?为了回答上述问题,《鲁豫有约》、《面对面》、《对话》先后邀请易中天做嘉宾,对其进行详细的访谈。本文将这三个栏目对易中天的访谈进行比较,以此来讨论差异化生存对谈话类节目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希望能对我国新闻性谈话节目的发展有所裨益。

一、栏目气质

栏目的气质是指栏目总体表现出来的一种风格或基调,是栏目给人的整体印象。不同定位的栏目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其自身表现出来的风格也是不一样的。

《鲁豫有约》是一档充满趣味性和生活化的栏目,谈话是在一种平和友好的氛围中展开的,谈话的内容多是讲故事、聊经历,不涉及是非对错的价值判断,它走的是一条大众化之路。在和易中天的对话中,在谈到历史讲述的真实性时,易中天说,我不能保证我讲的都是真实的,我只能说我讲的都是有依据的,比如说《隆中对》就真实吗?书中记载当时在茅庐中的就只有刘备和诸葛亮,我们后人怎么知道他们当时说了什么。陈鲁豫说:“大概是他们出来对别人说的吧?”后来又怔怔地说“可能是别人偷听的呢?”其神态表情让人忍俊不禁。它传递给人的总体感觉是轻松而愉快的。

《面对面》是一档探究客观事实、追问事件本质的节目,谈话的目的是为了找寻事件的真相,挖掘事件或人物不为人知的一面,从它对事件的反映程度来说,它应当归于深度报道一类。谈话紧紧围绕新闻人物之所以被关注的焦点内容,努力让被访者讲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它遵循用事实说话的基本原则。为探究人物的内心世界,它的提问有时会比较直接一些,如王志问易中天:“你对‘学术超男’这样的说法在意吗?”总之,它是一种严谨的、理性的且有针对性的探寻。三个栏目中,它最具新闻性,是一种主流价值观的新闻追问。

《对话》走的则是一条精英路线。栏目致力于为新闻人物、企业精英、政府官员、经济专家、投资者提供一个交流和对话的平台。《对话》的嘉宾从世界级的企业巨子、著名学者到社会名人,都是社会上具有一定分量的人物。他们本身就具有相当的号召力,这些成功人士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能与这些名人对话,是许多人潜意识的一种渴望。《对话》已在目前的电视节目竞争中抢占了一块高地,吸引了较高文化层次的收视群体。它谈论的不是大众话题,而是高端的政治、经济、文化话题,即便是访问易中天这样一个大众文化现象的符号型人物,它的话题也是极其专业和高水准的,它给观众的感觉是理性、高端、权威。三档节目中,受众范围最窄、层次要求最高。

二、观众定位

《鲁豫有约》的观众范围较广,包括老中青三代。在访问易中天的节目中,现场的观众可以说是来自全国各地的“易迷”,有退休工人,有业界骨干,有刚工作的青年人,有在校大学生,还有中小学生,人员构成复杂,代表群体广泛。

《面对面》的栏目性质决定了它的观众群是那些关心时事、关注社会变动的有责任感的群体。他们密切关注周围环境的变化,对于一些新现象新事物有着较高的敏感性、较强的探究欲。这类群体以中青年为主,有一定的文化底蕴。

《对话》是一档知识分子广泛参与的节目。它的主要内容是对新经济、新现象的思考、追问和质疑,有着较强的思想性和深度。受过良好教育、专业素质高、关注经济改革动态并具有决策能力的社会精英是其主要受众群体,以他们的专业知识为谈论的话题提供了有深度的见解。在访谈易中天时,现场观众多是文化界的知名人士。

三档栏目的受众定位是有明显差异的,正是这种差异性使它们能够分别牢牢锁定自己的收视群体,从而对受众市场进行合理的划分,各自保持较高或稳定的收视率。

三、话题选择

三档栏目的访谈对象均是易中天,对象是一样的,而对对象访谈的内容却可以是不一样的,这就需要栏目根据自己的定位来选择自己谈论的话题,以满足各自收视群体的需要,以避免内容的过度雷同。

《鲁豫有约》侧重于对易中天自身生活经历的讲述,制作并播放了反映易中天不同时期的小专题,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青年时代的易中天,这满足了观众最基本的好奇心。话题涉及的内容也是一般人较为关心的,如他当初为什么没有参加高考就直接考取研究生,他毕业留校后作为青年教师,是否颇受女学生的青睐,成名后的他有没有烦恼等,话题平和随意,涉及个人生活但不触及隐私。

《面对面》中,王志的问题就比较尖锐一些,如“怎样对待别人的批评?对‘学术超男’这样的说法在意吗?”主持人在谈话中沿着他的逻辑思路,一步步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地对易中天进行一种理性的探寻,话题已脱离了现象本身的肤浅,而企图挖掘出“新闻背后的新闻”。

《对话》展示的则是专业知识分子之间的交流、碰撞,所以其话题涉及的是文化领域内对易中天现象的评价或质疑,如对易中天“文化舞者”的评价,文学教授去讲历史是否不务正业,是否有误导观众的嫌疑等,可以说它是文化领域内高级知识分子间的一次高层次的对话,话题开放、各抒己见、理论争鸣。

四、话语方式

这里的话语方式主要表现为栏目对被访对象语言方式的选择。在不同栏目的不同氛围下,易中天的话语方式也是不同的,这是栏目主动选择的结果,是和栏目的定位相一致的,观众从被访者的谈话中得到的信息或受到的启发以及引发的思考也是不一样的。当然,被访者展示给我们的他的性格侧面也各不相同。

《鲁豫有约》:轻松漫谈式。《鲁豫有约》给人的感觉是轻松的、愉快的,易中天在这次访谈中也展示出了他单纯、活泼、可爱的一面,这和我们平时在《百家讲坛》看到的

易中天是不大一样的。在谈到去武汉大学考研时,他边摆手边做出一副颇为夸张的样子说:“考上考不上都不能再考了,就这一次,太恐怖了,太恐怖了。”在谈到他新书中所配光盘的内容是从未播出过的,是专门答谢读者的时候,他不禁直接对着陈鲁豫说:“特别的爱献给特别的你。”在谈到网友在网上围绕易中天现象进行激烈交锋时,他说:“最有意思的是刚有一个人提出反对意见,其他的网友就噼里啪啦地砸了过去,好玩极了,好玩极了!”说此话时,他手舞足蹈,神采飞扬,着实可爱。

《面对面》:理性回答式。在《面对面》中,易中天多是正面的、直接的、理性地回答王志的问题。王志问他怎样面对观众的质疑或意见时,易中天说,“对于一些纯属观点不同的问题,我不予回答,但对于一些有史实价值的,我查阅相关资料后给予答复,并且在《品三国》最后专门写了一万多字的《我的历史观》来表明我的态度和立场。”他用极为慎重的语气说:“我知道媒体虽然可以给我荣誉,但也可以毁了我,我很清楚这一点。”总之,在《面对面》中,双方使用的都是典型的新闻话语方式,基本上是一种一问一答形式。被访者态度较为严肃,话语较为正式。

《对话》:学术交锋式。《对话》因其参与的现场观众都是文化界、经济界的精英人士,他们各自都有独到见解,且不容易受别人观点的影响,在此情况下,他们的问题尖锐、专业且触及根本。此时,易中天也不得不以一个战士的姿态投入论争,针锋相对地回答各种问题,审慎地纠正对方对自己不准确的评述。

新闻类谈话节目是谈话节目的主要类型之一。共同关注时事,聚焦新闻人物的责任让它们的访谈对象经常出现碰车现象。既然访谈对象的雷同不可避免,那么怎样设计自己的节目内容,使其呈现出与其他栏目不同的风格,避免观众收看过程中的重复现象,从而保持自身的品牌形象,是栏目的工作者必须要认真面对的。笔者认为,差异化是新闻类谈话节目生存的必然选择,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上述四个方面。唯有差异,才有不同,唯有不同.才有竞争力。此时它们的差异并无好坏优劣之分,只要能牢牢地把握差异,立足差异,我们就能够长久地吸引自己的目标受众,保持自己清晰的面目,也唯有这样,观众才能从不同类型的访谈节目中享受不同层次的信息,从而能够更真实、更全面、更生动地了解新闻人物。

(作者单位:徐州师范大学信息传播学院)

上一篇:竞选礼仪队队长演讲稿下一篇:群众路线活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