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开花的树》读后感

2024-07-26

《一棵开花的树》读后感(通用16篇)

篇1:《一棵开花的树》读后感

欣赏文学作品,自然不同于浮光掠影的浏览、走马观花的略读,需要努力地细心地去品味。不去读作者的自传,不了解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最起码也应该反复地阅读,傻傻地硬想。这两天我就看了想了十几遍。

一、逐段逐句逐字推敲研读。

“如果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主人公的态度很认真,不是随随便便。爱情是美好的,是人生中异常重大的事情,需要郑重地对待。在农村,被人牵了红线的两个男女第一次见面,事前都要洗浴换装,精心准备,以求把自己最美丽的形象展现给对方。这首诗一开头就给人一种中国传统文化的气息,让人想到稳重、端庄、忠贞、贤淑。爱情是甜蜜的,具有极强的诱惑力,在中国古典戏曲中,连青灯古佛的出家秀姑都会春心萌动。在人生最美丽的时刻,谁不渴望追求获得一份最美丽的爱情生活呢?“……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它让我们结一段尘缘”人现在无论如何是活不了五百年的,而一棵树活五百年并不鲜见。树能说话吗?不能,可使人能说话。听说过人剑合一吗?这是人树合一。人就是树,树就是人,人的思想情感借助树的形象来表现。这种写作手法对于诗人,是小儿科,易如反掌。诗人都是心细如发、敏感得有些神经质的人。别管那么多了。诗人为我们创造了美,我们就投身进去尽情地体会树人交映的融合美。为了得到那段属于自己的缘分,跪在佛前五百年,虔诚苦求,这是多么热烈、纯真的情感。我们是否也愿意长时间锲而不舍地专一地去寻求自己的美好的理想生活呢?宗教自有它生存传承的道理。宗教的力量是巨大的。

“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的真情,恒久的坚持,把佛都感动了。佛将主人公以树的形象安排在“你必经的路旁”,等待与那个人的邂逅。“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晴朗的日子里,明亮的阳光下,枝头花开,繁茂似锦,主人公化身的树木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这真是“最美丽的时刻”。“慎重地”,传达了一种热切地期盼,传达了一种微妙的忐忑不安。盼望是美好的,盼望是未知的。

“当你走近请你细听/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在经历了五百年痴痴的等待后,日思夜想的那个人在佛的帮助下,终于自远方一步一步走近了。“颤抖的叶”,让我们似乎听到了激动的心跳声。“请你细听”,多么的渴望被注意,多么的渴望吸引住对方,让对方驻足观赏,流连忘返,心有所动。“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朋友啊那不是花瓣/是我凋零的心”主人公热情期待的结果没有出现,那个人丝毫没有留意地走过去了,于是花瓣一样的心凋零满地。一种失望,无限的哀伤。结局如此的凄美,令人扼腕感叹。为什么呢?我们的主人公没有抓住时机大胆地表白爱慕之情,没有说话,在最关键的时候,只是娴静地默然而立,矜持,羞于开口,害怕开口。而那个人或许早已心有所属,或许心有所思无暇旁顾,或许读不懂美的细节……佛呀,你为何不去最后成就一段感天动地的良缘?也许,这就叫缘分。

二、关于这首诗创作背景的一种假想。

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作者席慕容到一座深山古刹去游玩。大殿上香烟缭绕,许多善男信女在佛前虔诚地膜拜许愿。一种浓厚的宗教气息弥漫其间。走出古寺,游人如织的山路旁,一棵树吸引住了她敏锐的目光。那棵树繁花满枝,明艳照人,微风拂过,叶子波动,而树下已落了许多凋谢的花瓣。寺里寺外的影像叠加在一起,使她的心弦忽然为之一动。回到家或寓居的旅店,她在房间里铺开稿纸,将她记忆深处的一段青春往事或她耳闻目睹的类似情愫,融进佛、树的形象之中诉诸笔端,于是浸染了女性柔情的《一棵开花的树》像清澈的泉水一样流泻而出。

篇2:《一棵开花的树》读后感

爱情到底是什么?我用力得想,依旧不明白。是祝英台为梁山伯而跳入冰冷阴森的墓中?是林妹妹临死前依旧没有说出的半句话?还是五百年来苦苦哀求换来的一次擦肩而过?!……也许爱情便是让人心甘情愿为对方付出的魔咒吧!

我想我是无法爱得如此彻底,因为我无法抛弃所有去建筑二人世界,我无法停止对父母的爱,无法抛弃肩上的种种责任,无法断绝与爱情有了冲突的所有友谊,无法为了一棵树而抛弃所有的森林。书上说,水瓶座的女生是博爱的,于是我便只好守护着一大片森林,头头四年遥远的那棵树。

千百次,我设想他们擦肩而过的情景:“当你终于无视的走过”,那一刻,天地间一片寂静,所有的空气在那一刹间被抽走,我拼命的呼吸,却依旧吸不入一丝氧气。眼睁睁的看着他,一步步地远去。我是多么希望他能回头,一眼,就回头看一眼。可是,他没有,连回头的趋势都没有。当他消失在我视野中那一瞬间,所有的花瓣都离我而去,叶子也在枯萎,可我心中依旧存在着侥幸,千万不能让他闻声而回。我不要让他看到我此刻的容颜,所以我要花落无声。可是在我耳边,为什么会有雷鸣?身体中什么东西在碎裂?为什么我的心中一下子空落落的?为什么我会失去所有的知觉?……

也许,也许到了我该离开的时候了吧?!在去求上五百年,等待百年后的邂逅。

很多,很多年以后,也许他会认识我……。

但是,当我第一眼看到席慕容的《一棵开花的树》时,我就喜欢上了这首诗。一直都知道诗歌挺美的,但是自己真正对诗歌的美有所体会是从这首开始的。

仍然记得跟这首诗相遇的情景。那是在临近期末考的时候,一天下午放学后,我独自留在教室里温书,心情突然有些烦闷。突然看到同桌桌上的席慕容文集,随手拿起来一翻,就看到了这首诗。读着这首诗,我脑海里突然浮现出一个唯美的画面——

一个男子缓缓地走近一棵樱花树,樱花树开满了粉嫩粉嫩的樱花,非常美。但是,男子却没有在樱花树下停留,当男子走过樱花树时,一阵风吹过,花瓣在空中轻轻起舞,缓缓飘落,似乎带着一份柔柔的叹息。

读完这首诗,心里不再浮躁,而且滋生了一种难以诉说的感觉。我体会到了诗中所隐藏的淡淡的哀愁。体会到一个女子对心上人的默默的喜欢。女子希望男子能够看到她,注意到她,但最终还是不能达成这个愿望,读后感《一棵开花的树读后感》。哀伤,唯美,连自己的思绪都会不知不觉被这首诗牵引,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虽然席慕蓉这样说:“这是我写给自然界的一首情诗。我在生命现场遇见了一棵开花的树,我在替它发声。”但是,我想,对诗歌的解读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见解,毕竟“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篇3:一棵开花的树

树虽高大,但花开得小。花的大小虽不过如小拇指长,但朵朵香气扑鼻。树上的白玉兰,一到春天,就像是发了疯似的,呼啦一下子全开了,密密地长了一树。玉兰是先开花,后长叶子的,这本是自然道理。但在我看来,它们呀,是等不及绿叶的陪衬,就兀自开花了!

太外婆年纪很大了,自从太外公走后,太外婆一直一个人生活,身体也不怎么好,但一到玉兰开花的时节,她总会吃力地走到树下的椅子上坐下,闻闻花香。那个时候,常年被疾病折磨的太外婆,满脸都是温柔的笑意,从嘴角到眉梢,再到满头的白发里,都浸满了一种难以描述的温柔。

去年清明前,我回了一趟老家,春天里仍有些凉,但玉兰们却争先恐后地开了。它们有一种热烈如火的冷媚,太外婆坐在椅子上,眼睛微闭,她的耳朵不好,自然是听不到我们来了。阳光从玉兰树冠的叶子间漏下来,撒地成金,漏出一地春光般的温馨,轻轻落在太外婆的身上。

2014年5月24日,太外婆到街上买一些生活用品,在回来的路上,有一个青年骑着电动三轮车向她快速驶来,太外婆推开了在她身边的小女孩……

小女孩受了点儿擦伤,但太外婆再也没能醒过来。

太外婆葬礼的那几天,天气出奇地热,阳光也十分毒辣,玉兰树的叶子像一只只挽留她的手掌,徒劳地向四面八方伸去。墨绿的叶子像被雨刷过一样鲜亮,却依然裹不住悲伤,怎么看,都觉得绿得沧桑。

盖棺的时候,爸爸突然走到院子里,折了一枝玉兰树枝放在棺木里。上面的两片叶,像极了太外婆推开小女孩的两只布满青筋的手。我仿佛闻到了玉兰的清香,温柔地在我身旁围绕,恍惚间,我看到了一棵玉兰树,为他人,开了满树芬芳的花朵。

今年的清明前,我到太外婆的坟上去烧纸,忽然看到了一株比我略低些的小玉兰树,瘦小的枝干上,开出些许洁白的花。

今年院里的大玉兰树上花开得更多了,可能是因为太外婆也化作了其中一朵吧!

篇4:一棵开花的树

每到星期四,我的心情都会变得格外好。我会在爸爸喊我之前就起床,狼吞虎咽地吃早餐,并且听凭妈妈唠叨,绝不还嘴,时不时还会给她一个甜蜜的笑脸,让她心里特别地不踏实。

我一定是第一个来到教室,从书包里掏出一块干净的手帕仔细地擦拭讲台,然后心平气和地坐在座位上读书。只有这一天,我才会任同桌死皮赖脸地翻我的书包拿我的作业去抄,当然,他不会放肆到去动我的语文作业,他知道我的语文作业只有一个人才能看。

从预备铃响过到早读课开始有十分钟的时间,在这段等待的时间里,我的内心被即将到来的幸福冲击得溃不成军。可秦老师一出现在教室门口,我的心反倒出奇地平静下来了,若无其事地捧起课本快乐地朗读起来。

星期四,语文早读之后紧接着就是两节作文课。以前,秦老师常会拿我的作文当范文读给同学们听。别的同学很羡慕我,我却非常不满,因为我写的东西只想给秦老师一个人看,我不想别人分享属于我们的任何东西。我提出不要在班上读我的作文了,秦老师大概从我写的作文里隐隐约约地知道了我的心事,所以他答应了我的要求。

我最享受的事情就是在作文课上埋头倾诉,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话要说,它们纷纷拥挤到我的笔尖,迫不及待地扑到稿纸上,几乎容不得我考虑。偶尔抬起头来,看见秦老师坐在我仔细擦拭过的讲台前安详地读着一本厚厚的书,这时我就幸福得想哭出来。如果秦老师恰巧抬起了头,目光和我碰到一起,那么毫无疑问,我的眼泪马上就下来了。

秦老师对我的关心显然是出于好奇心,他不明白像我这么一个看上去挺高大,甚至有些“魁梧”的女生怎么会这么多愁善感.我的作文里充满着和年龄不相符合的哀怨,像清晨的薄雾一样浸润在字里行间,你能感觉到它的清冷,却触摸不到它的实质。

那时候秦老师刚刚毕业,他也许想体验一下做别人的人生导师的成就感,所以对我的关心与日俱增。只是,那段日子里我一定是让他经受了太多挫折,每一次他和我促膝长谈,我都会喜笑颜开,脸上的阴霾一扫而空,可是到了下一次的作文里,我又会旧态复萌,谈起关于人生的种种悲观绝望的念头,吓得他赶紧再次找我谈心。不知道秦老师当时是怎么看待我这种思想上的反复的,现在回想起来,我当时一方面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另一方面大概也是为了引起秦老师的注意而刻意伪装出来的吧。

发现秦老师放学后经常在办公室里看书,我放学回家的时间就开始越来越晚。我端庄地坐在教室里写着作业,心里却盼望着秦老师在经过的时候能走进来,温暖地问我一声,“怎么还不回家呀?”仅仅是在想象中虚构出这样的场面,我就有了哭的冲动。遗憾的是,这样的场面从来没有出现过。

那个暑假是我记忆里最漫长的暑假。我一天一天地数着没有秦老师的日子,终于捱到了开学的那一天。那天刚下过雨,我穿上了最漂亮的裙子,怕被泥水弄脏,走路小心翼翼。终于,我压抑着兴奋,矜持地走进教室,迎面看见的却是一位陌生的老师。我本能地感觉到了一种恐慌,急切地问他,“秦老师呢?”

“哦,他调走了。”

“调到哪里了?”

也许是我的急迫的语气触动了他哪一根敏感的神经,他抬起头,刻薄地说:“怎么,他调到哪里去没有事先给你汇报过吗?”

同学们哄地一声笑起来。我跑出教室,哭得天昏地暗。我可以不在乎新老师的讽刺,可以不在乎同学们的嘲笑,但是我不能接受秦老师的不辞而别。我在校园里狂乱地走着。合欢树的花期刚过,泥水里乱纷纷的都是小羽毛一样的粉红色花朵,凄艳之极。这一幕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以至于当我考上高中,第一次读席慕容的《一棵开花的树》,读到“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朋友啊/那不是花瓣/是我凋零的心”的时候,我忍不住在课堂上放声大哭。

这个世界其实很小。我很快知道了秦老师的手机号码,但是我一直没有打电话给他。我似乎在一夜之间变得成熟起来,知道自己和秦老师之间并不存在什么约定,我们只是熙来攘往的人群中擦肩而过的路人。或者,他是一株开花的树,很多人为他驻足,他却并没有留意属于我的那双渴慕的眼眸。那以后,我不再多愁善感,感情的天地变得风轻云淡,最后没有任何悬念地考上了南方的一所大学。

某个花正好、月正圆的夜里,忽然想起了那个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号码。我犹豫着拿起了手机,一阵难捱的沉寂之后,听筒里传来了一个机械的声音:“您拨打的号码是空号……”

心,突然放松下来。像一只断了线的风筝,在风里向着云的最深处飞去,带着一丝挣脱后的欣喜,也带着几许无根的失落。

此后,在很多寂寞的夜里,当那个少女的梦从记忆中浮现出来的时候,我就执着地拨打那个空号,在空洞的机械的声音里一任泪水濡湿我的枕巾……

篇5:一棵开花的树读后感

读席慕容的这首诗歌,感觉真是浪漫情怀:情真意切的美妙时光,持久、骚动、激昂、瞻望的情绪意念,含蓄而又热烈涌动着的情感。

即使错过吧,也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凄艳的美丽。

当我们年少时,都愿做一棵开花的树,渴望成熟。

然而时间无视渴望。

成长与蜕变是花开花落的必然历程,岁月极美就在于它必然流逝。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一开始就注定了这是一个过错,爱怎么能祈求得来?所以五百年的等待虽然换得了相遇的那一刻,但是相遇不是美丽,相遇是错!那曾经情真意切的一切,早就迷失在岁月的灰烬里了。

再读席慕容的这首诗,却有了不同的感悟,也许这就是文学跨越时空的魅力之一吧。

错失的爱!

一棵树,其实不只开一次花,一个人,也不只有一次美丽。

踏着一层叠一层的落花,品味人生的至美的感伤。

即使美丽无人欣赏,也应该傲然的怒放,即使只剩下满地的芬芳,也要相信:当来年繁华满枝的`时候,一个读得懂落花的人会踏着芳香而来。

勘破三春更三春,无边光景四时新,冬雪夏雨挡不住,秋水流波为伊人。

我想应该用舒婷的一句诗来诠释《一棵开花的树》: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篇6:《一棵开花的树》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棵开花的树》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棵开花的树》读后感1

“如何让我遇见你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席慕容《一棵开花的树》

年少的爱恋,青涩懵懂,让我们憧憬又却而止步。

在席慕容的诗里,总能感受到淡然的忧愁,抒发着对年少时的怀念,一位充满少女情怀的女性,写下了一首首并不是气势磅礴却是沁人心脾的诗句,在细细品读后会让你时常的想起,可能不是全诗,却会有那么些诗句让你久久无法忘怀,让我们对于青春充满了期待也充满了憧憬。

像《无怨的青春》中写道:“没有怨恨的青春,才会了无遗憾,如山岗上那静静的明月。”了无遗憾,正是我的青春需要的,青春需要疯狂,敢于尝试,敢于面对,敢于放手。在青春里终究有始有终,但爱上了一个人,就请你温柔对待,因为温柔相待的岁月是一种难得的无暇的美丽,即使会分离也要感谢彼此曾给对方留下了美好的回忆,这样在蓦然回首的一刹那才会发现自己已拥有没有怨恨的青春,了无遗憾。

“我无法找出原稿然后将你一笔抹去”《错误》中的一句话即使没有经历过爱情的人也会浅浅的感受到,爱情应是甜蜜中透着苦,无法忘却那久久的感动。两人的相遇若可以安排,两人的爱情若可以解释,那么就可以回到没有你的生活,那样生活会比较容易,可现实只允许我用时间消磨对你的思念,因为爱情不是戏剧,无法找到原稿将我与你的相遇通通抹去,连同遗憾。

“在芬芳的笑靥之后,谁人知道我莲的心事。”《莲的心事》里上演着错过的戏码,错的时间遇到对的人。当一朵盛开的夏荷未曾被风霜侵蚀,秋雨的将近,这时美丽的莲却等不到欣赏的人。而当青涩已去,留下了一朵不忧不惧的莲,多了周遭环境带来的沧桑,却又更是美丽,最美丽的时刻,可这时等不到欣赏的心,早已关上了门,总是与欣赏的人无缘。不是来的早,就是晚了,那个欣赏的人啊。

“难道鸟必要自焚才能成为凤凰,难道青春必要愚昧,爱必得忧伤。”《回首》里我设想着未来,不想有着这诗中的遗憾。总是期待着更美好的爱的青春,于是毫不犹豫的舍弃了年轻时从未稍离的你,而这一切却是在不断流浪的旅途中的回首才发现,回忆起那路上一地月光,那园中的茉莉,那渡船上飞扬的裙摆,可这些回忆在浮现时早已被岁月深埋,在灰色的黎明前怅然回顾,回顾着那段本应美满的被岁月深埋的时光,回首那本不用流浪的期待,回首着那青春的愚昧。

或许这就是我对于青涩爱恋的理解,憧憬着却又担忧未来,感觉爱情如同这诗虚无飘渺,却又会触动心灵,似有若无的悸动也是青春吧,只是希望在青春里留下深刻的印记。等到回忆起来后能够莞尔一笑,青春便释然。

《一棵开花的树》读后感2

初次接触席慕容的《一棵开花的.树》大约是在高一那年,已经记不清当时是出于什么缘由看了这首小诗,结局无疑是被这种淡淡的青涩的情愫所打动。那种感觉就仿佛是一下子寻得了一位红颜知己,可以将心中的情话一句一句说予她听,似乎在这个世界上终究会有那么一个人是你想要去爱的,而这个人却始终不再是我。

我永远相信,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就是傻傻笨笨的人,甘愿跪于佛前五百年,不求任何赐予,任何回报,只为化作一棵树。时光交错的平行线,斜影斑驳了树梢,即使你无视那些凋零在你身后破碎了一地的花瓣,任由她五百年的等待化作徒劳。路人的心,路人的念,她依旧真切地期盼着那样一个人,无怨无悔……

我们都曾有过年轻,都曾怀想有如席慕容这般的情愫,但这个冷眼睥睨世态的女子,内心的荒凉与哀愁,注定了她一生的孤寂。女人,因优秀而孤独,但我们却因为青春,有了烟花散尽无情绪的痴心,只是后来,这一切,皆在别离之后,变得烟消云散了,这份痴情,在花开花落中殒逝。直至过去的爱情都在记忆里腐烂,而我却仍甘愿陶醉地饮着这腐烂,只是我们活着,我们就是在自我欺骗。

有谁会用五百年的时间去等一个远行的人,又有谁会在五百年的来生之后,依然想回头找到那个人。有些爱情因为我们太执着于它的结果,无法被证明,于是也就得不到肯定。只是我们忘记是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对于爱情的好奇成为了悲伤的伏笔,像小时候欣喜忐忑的探险,可那时虽偶尔伤痕却觉得值得,爱情如包裹着一层单薄的纱,散发出五彩斑斓的光,单纯的以为掀开就会看到无尽的宝藏……

我不知道你会不会和我一样,被这棵跪求了五百年的开花的树感动得落泪。如果真的有来生,我希望在我无尽的生生世世里,有一世可以让我做这样一棵,长在你必经的路旁,就这样静静的看着你哭、看着你笑,无论你是否知道我的存在,只求我在最美好的年华里,遇见你。

曾经我以为爱情可以死人,后来知道其实爱情死不了人,它只会在最疼的地方扎上一针,然后让我们肝肠寸断、欲哭无泪。我总是在冗长的梦境里完成生命现实里不愿上演的别离和割舍。这样的梦境,是否太过冰凉与残忍……

我愿做一棵树,一颗开花的树,花开过一季又一季,香飘过一程又一程,千年的等,从开始到现在,等一个人,等一段故事……于是,菩提树下觅一方青石,安然一份等待,固守一份拥有,看沧桑变桑田,不求结果,不求过程,只求你能从这石上走过……

《一棵开花的树》读后感3

“如何让我遇见你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席慕容<一棵开花的树>

年少的爱恋,青涩懵懂,让我们憧憬又却而止步。

在席慕容的诗里,总能感受到淡然的忧愁,抒发着对年少时的怀念,一位充满少女情怀的女性,写下了一首首并不是气势磅礴却是沁人心脾的诗句,在细细品读后会让你时常的想起,可能不是全诗,却会有那么些诗句让你久久无法忘怀,让我们对于青春充满了期待也充满了憧憬。

像<无怨的青春>中写道:“没有怨恨的青春,才会了无遗憾,如山岗上那静静的明月。”了无遗憾,正是我的青春需要的,青春需要疯狂,敢于尝试,敢于面对,敢于放手。在青春里终究有始有终,但爱上了一个人,就请你温柔对待,因为温柔相待的岁月是一种难得的无暇的美丽,即使会分离也要感谢彼此曾给对方留下了美好的回忆,这样在蓦然回首的一刹那才会发现自己已拥有没有怨恨的青春,了无遗憾。

“我无法找出原稿然后将你一笔抹去”<错误>中的一句话即使没有经历过爱情的人也会浅浅的感受到,爱情应是甜蜜中透着苦,无法忘却那久久的感动。两人的相遇若可以安排,两人的爱情若可以解释,那么就可以回到没有你的生活,那样生活会比较容易,可现实只允许我用时间消磨对你的思念,因为爱情不是戏剧,无法找到原稿将我与你的相遇通通抹去,连同遗憾。

“在芬芳的笑靥之后,谁人知道我莲的心事。”<莲的心事>里上演着错过的戏码,错的时间遇到对的人。当一朵盛开的夏荷未曾被风霜侵蚀,秋雨的将近,这时美丽的莲却等不到欣赏的人。而当青涩已去,留下了一朵不忧不惧的莲,多了周遭环境带来的沧桑,却又更是美丽,最美丽的时刻,可这时等不到欣赏的心,早已关上了门,总是与欣赏的人无缘。不是来的早,就是晚了,那个欣赏的人啊。

“难道鸟必要自焚才能成为凤凰,难道青春必要愚昧,爱必得忧伤。”<回首>里我设想着未来,不想有着这诗中的遗憾。总是期待着更美好的爱的青春,于是毫不犹豫的舍弃了年轻时从未稍离的你,而这一切却是在不断流浪的旅途中的回首才发现,回忆起那路上一地月光,那园中的茉莉,那渡船上飞扬的裙摆,可这些回忆在浮现时早已被岁月深埋,在灰色的黎明前怅然回顾,回顾着那段本应美满的被岁月深埋的时光,回首那本不用流浪的期待,回首着那青春的愚昧。

或许这就是我对于青涩爱恋的理解,憧憬着却又担忧未来,感觉爱情如同这诗虚无飘渺,却又会触动心灵,似有若无的悸动也是青春吧,只是希望在青春里留下深刻的印记。等到回忆起来后能够莞尔一笑,青春便释然。

《一棵开花的树》读后感4

慵懒地靠着车窗,看见窗子上的水汽氤氲了整个初春的曼妙。我忍不住用手轻轻地拂开这层薄薄的雾膜,想看个究竟。

列车还在疾速地奔腾着,窗外的景色就像过眼云烟般散开——在我还没来得及向她招手的时候,就已没了踪影。

“师傅,停车……”原本还没到家,但我还是毫不犹豫地喊出了声——我也看到了一棵开花的树!

“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欣然地来到树下,望着零星的几朵小花荼然地绽放在这干瘦的枝头,便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席慕容的《一棵开花的树》。

若是她那时乘坐的不是火车,她肯定也会义无反顾地跑下车来的。在她看到山坡上的那棵油桐开满了白色的花时,她差点叫了起来。怎么会有这样一棵树,如此慎重地把自己全部开满了花,没有一片绿叶。可是,火车一转弯,树就看不见了。这棵存在于席慕容现实中的树,飘扬着春日的温柔呼唤,显示着春天对花朵默默的装点,透露着春天从一隅冻土中新生的喜悦,但她诗中的树隐藏的却是花朵至真至纯的情绪以及她在寒风中无言无尽的等待。这棵树,只属于已开满枝头的花,它在花儿的等待中得到保留并凭借着这份保留,花儿以不顾一切的姿态绚烂在这清冷的枝头,也正是凭借这棵树的保留,花儿始终热烈地等待着。

席慕容在窗外景色的交替变幻中终于明白,正如海是蓝给他自己看的,这棵开花的树这般慎重地开满花也是开给自己的。于是,她迫不及待地写下了这首给自然的情诗——《一棵开花的树》。

风呼呼地吹过,我禁不住打了个寒颤,枝头上那几朵孤独的花也似乎在瑟瑟发抖,一片花瓣便落了。席慕容说过,生命就是经过、经过、经过。花瓣的凋落也是一次生命的经过吧。“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她是在期待一次轰轰烈烈却又安宁静谧的经过。当我读到“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这样触动心灵的诗句时,我在树下沉默了。何以和星空一般甜美的梦,偏偏沾染着阳光炙热的照射?为什么所有简简单单的期待,最后总落了一地?为什么一颗热烈的心,渐渐经岁月的洗礼而永远地睡去?难道期盼与无奈真的不可分开 ?

“朋友啊!那不是花瓣,是我凋零的心……”仰望着在天空盘旋的花瓣,唇齿间微微地迸出了这般微妙的言语。朗朗的风声似乎掺杂了些许淡淡的抽噎,模糊而清晰。是的,我被它深深地感动了——没有像海枯石烂的爱情那般感人肺腑,也没有像生离死别的悲剧那么令人潸然泪下,但就是这丝忧伤让我感到了眼泪流过脸颊的痕迹。

疯狂的举动也该停止了,我最终还是要回家的。回头望向身后的那棵树,就像《一棵开花的树》那样慎重地开满了自己。花儿,还在风中摇曳……

《一棵开花的树》读后感5

席慕蓉回忆说,当时自己在台湾新竹师范学院教书。5月份有一次坐火车经过苗栗的山间,火车不断从山洞间进出。当火车从一个很长的山洞出来以后,她无意间回头朝山洞后面的山地上张望,看到高高的山坡上有一棵油桐开满了白色的花。“那时候我差点叫起来,我想怎么有这样一棵树,这么慎重地把自己全部开满了花,看不到绿色的叶子,像华盖一样地站在山坡上。可是,我刚要仔细看的时候,火车一转弯,树就看不见了。

我想,正如海是蓝给自己看一样,花当然也是慎重地开给它自己的,但是,如果没有席慕蓉那一回头的机缘,树上的花儿是不是就会纷纷凋零?

诗之灵魂在于情,情真意切才有诗。席慕容的《一棵开花的树》把一位少女的怀春之心表现得情真意切,震撼人心。

“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诗一开篇,一位美丽端庄,大胆坦率的少女形象倾泻而出,鲜明动人。没有惊天地,泣鬼神的山盟海誓,“最美丽”三字把少女追求纯洁,神圣,伟大,美好的爱情之心描绘得细致入微而又淋漓尽致,却又没有一丝一毫的矫揉造作,是少女心之真之诚的自然流露。

“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有人说,爱情是缘分,爱一个人与不爱一个人,是感觉,是无法选择的,任何的努力都是刻意勉强,是徒劳白费,然而,茫茫人海中,又有多少人排着队,拿着爱的号码牌,向左向右向前看,爱要拐几个弯才来?我等的人,他在多远的未来?如果说,缘在天意,那么,份在人为。现代人所奉承的有缘无份,是一种消极的自我放弃的安慰。诗中女子,在意中人“必经的路旁”“慎重地开满了花”,是爱的宣言,是积极成就与其意中人“份”的举动。“慎重”一词更细腻地刻画了女子努力完善自我,用一颗真心去眺望爱情的心理活动。人生匆匆,在我们不经意间流走的又岂止是爱情呢?成功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是我凋零的心" 当意中人“无视地走过”那落了一地的不是花瓣是少女凋零的心,是泪,是血,是失落,如泣如诉,其凄凉之状况,催人泪下;然而,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那落了一地的更是少女心之无愧,情之无悔,生之无憾,其情之真,意之切,追求之心之执着,倒真是惊天地,泣鬼神了!

篇7:席慕容一棵开花的树读后感

朋友说,心情不好时,可以读读诗歌。我有点不以为然,却又去尝试。

当我第一眼看到席慕容的《一棵开花的树》时,我就喜欢上了这首诗。读着这首诗,我脑海里突然浮现出一个唯美的画面……一个男子缓缓地走近一棵樱花树,樱花树开满了粉色的樱花,非常美。但是,男子却没有在樱花树下停留,当男子走过樱花树时,一阵风吹过,花瓣在空中轻轻起舞,缓缓飘落,似乎带着一声轻轻的叹息。读完这首诗,我的心里不再浮躁,而且滋生了一种难以诉说的感觉。

我体会到了诗中所隐藏的淡淡的哀愁。体会到一个女孩对心上人的默默的喜欢。女孩希望男子能够看到她,注意到她,但最终她还是不能达成这个愿望。哀伤,唯美,连自己的思绪都会不知不觉被这首诗牵引,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篇8:《一棵开花的树》教学设计

关键词:教学设计,教育艺术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 了解诗歌主题, 能有感情地记诵本诗。

2. 过程与方法:学会对比归纳, 赏析不同风格诗歌之美;自主解读诗歌深意, 并学会根据情感寻找相应意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 陶冶审美情趣, 引发对写诗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在赏读与对比中鉴赏诗歌之美, 引导学生自主解读诗歌深意;

2. 难点:引导学生通过鉴赏自主解读诗歌深意, 并尝试写诗。

三、教学内容

本节课将对鲁教版选修教材中的现当代诗歌《一棵开花的树》进行品读和鉴赏。教学内容除导入和总结之外, 主要有四大板块:寻找诗歌主题、品读小诗之美、对比情之异态、探寻心灵之花。除了赏析本诗之外, 通过对比同类诗歌《致橡树》鉴赏不同的美感, 在鉴赏的基础上尝试自己创作, 形成从文本到诗人再到自我的升华。

四、教学过程

1. 画音结合, 情感导入。

老师有感情地诵读。 (视频:沙画表演《一棵开花的树》音乐《莫失莫忘》) 在画面、音乐、诵读氛围的引领之下, 使同学们很快地进入教学情境。

2. 用心初读, 寻出诗歌主题。

(1) 学生诵读全诗。

(2) 问:读完之后, 你觉得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明确:大多数人认为这是一首爱情诗。于作者来说却不是。席慕容坐火车经过一个很长的山洞, 火车出了山洞, 一回头的机缘, 席慕容看到了远处一棵盛开的油桐树, 让她感慨不已。

课件展示:席慕容说:“这是我写给自然界的一首情诗。我在生命现场遇见了一棵开花的树, 我在替它发声。”但“诗人的解读只是其中一种, 因为读者的解释也有权威性。” (要鼓励学生有自己的解读)

3. 涵咏赏读, 品出小诗之美。

(1) 再次品读, 暂且把它当作一首爱情诗。

(2) 如果说这首诗描写了一个悲伤的爱情故事, 那么你觉得它“悲”在哪呢?

参考:过程悲 (愿—盼—失) 、结局悲、人物悲……

师:这首小诗之所以感动千千万万人, 当然不是因为它的悲悲戚戚, 而是因为这悲中有“美”。

(3) 讨论思考:你觉得这首“爱情诗”美在何处?请进行赏析。

参考:真情美 (诗中女子的情感像花瓣一样层层展开, 这份对爱情的执着之情令人敬佩) ;细节美 (“那颤抖的叶, 是我等待的热情”, 作者抓住这一细节, 能使读者感受到作者在那一瞬间的激情) 追求美 (诗中有女子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赞美) ……

(4) 创意:我们解读了这首诗的悲与美, 那这两种情怀在你心中可用哪种花来代表呢?请同学们在这两种情怀旁迅速地画出一朵你所想到的花。 (以前总是以某种意象去解读情感, 这次逆向思维, 以某种情感为依托来寻找意象。)

示例:教师板书画简笔画:悲 ( 蒲公英、牵牛花……) 美 (玫瑰花……)

以悲美的对比引出两诗的对比:舒婷《致橡树》与席慕容《一棵开花的树》。

4. 对比阅读, 探出情之异态。

(1) 这两首诗都以“树”为依托, 表达了自己的情感观念, 而且也都被人们看作是经典的爱情诗。但两首诗也有很多不同之处, 请同学们根据下表进行对比。

参考:

(老师在解读过程中可对两诗写作背景、诗人写作风格稍作解释, 以便学生理解) 。

(2) 总结两诗不同之美, 根据这种美, 简笔画出你心中的花的意象。

参考:《致橡树》:理性之美 (木棉花……)

《一棵开花的树》:情感之美 (百合花……)

(3) 拓展阅读:三毛:如果有来生, 愿做一棵树。 (课件展示)

同学们课下对此诗进行自主鉴赏, 来了解不同的情感姿态。

5. 自我升华, 悟出心灵之花。

(1) 师引导:倘若这不是一首爱情诗, 诗中的“我”也并非是个人, 诗中的“树”也并非是爱情树, 那么, 你觉得这首诗在写什么呢?你心中的这棵树是什么树?盛开着什么花? (交流共享)

提示:席慕容一回头的机缘, 看见了一颗开满白花的油桐树, 可一瞬间这棵树就在作者的视线中消失。这棵树可能代表了“机遇”、“缘分”, 也可能就是抒发某种生命的感慨。那棵树可能是某种蜕变, 或某种渴望, 那花也有可能代表执着, 代表某种喜悦或失落…… (老师要注意对学生的回答给予适当的评价和鼓励)

6. 作业 ( 趁热打铁 ) :

1. 以某种花为意象, 写一首小诗。

2. 以某种花为意象, 写三句话即可。

要求:二选一, 写亲情、友情、爱情等等皆可, 但诗句要有真情实感, 要有审美意蕴。注意在文旁附上相应的手绘画。

7. 小结。

(1) 根据板书提示简单回顾课堂内容。

(2) 老师寄语:每个人心中都蛰伏着一个席慕容, 每个人心中也一定有着一棵愿望树, 不管这树代表了什么, 都希望大家的心中能绽放属于你的幸福之花!

附:板书设计

一棵开花的树

席慕容

五、教学设计特色

篇9:一棵开花的树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慎重地开满花朵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企盼

……

又到了栀子花开的季节,我捧着一本《席慕容文集》慵懒地坐在窗前沐着五月柔和的阳光。

这首《一棵开花的树》突然把我的思绪拉得好远,好长——

医大毕业那年,我被派到S市一家医院实习。穿上那身白色的“战袍”,忽然觉得自己神圣起来:经过那么多年的努力,我终于加入了白衣战士的行列。每天奔忙于病房和办公室之间,乐此不疲。然而,不多久,我的热情就被单调的白色和枯燥的来苏水味道消磨殆尽了。唯一让我快乐的是每天下班后那段时间。

我住在医院家属楼的一间单人宿舍。家属楼与住院部大楼之间的那片空地被绿化得充满艺术氛围,特别是那几排高大的栀子树,走在其间让人感觉心凝神静。每天下班之后,我都会站在窗前,将园中一点一滴的美丽和芬芳收集起来,放在自己心间,借以冲淡心中的孤寂和郁闷。

那年的栀子花开的时候,我常常会看到一个穿着米黄色风衣的女孩子蹲在栀子树下捡飘落的花瓣。那一抹鲜艳的色彩点缀在红绿相衬的园中,不失为一道迷人的风景。

可是这个女孩子怎么会有如此的闲情雅致呢?我心中疑惑着。

也许是一种机缘,抑或是巧合。轮到我值班的那个周末,我去查房。在一间单人病房里,我见到了那个捡花瓣的女孩:一张苍白而纯真的脸,清澈的如一汪秋水般的双眸,稀疏的如瀑的长发,真的是惹人怜爱和忍不住心疼的一个女孩子。我进去的时候她正坐在床上看书,见我进来,微微一笑,露出洁白的牙齿,很灿烂的。我随手翻开它床头的病历,“陆小雅”,好清爽的一个名字。“叫你小雅,不介意吧?”我一本正经地看着她。“哦,当然不。”依然是那抹柔弱却充满阳光的微笑。

其实小雅是一个白血病患者,虽然已找到了DNA相匹配的志愿者,可是手术成功的几率很小,几乎不超过20%。因为她的体质较弱,目前还不能进行手术。骨髓移植要用药物摧毁全身的免疫系统,即使手术成功了也还要经过一段强烈的排斥期。这是迄今为止治疗白血病的唯一方法,但治愈率极低。然而小雅却告诉我:世界上既然有奇迹这两个字,就一定会有奇迹发生。我相信!

自从认识了小雅,我总是在下班之后故意在园中的栀子树下徜徉,为那沁人心脾的栀子花香,也为能够“不经意”地遇见小雅。每次“偶然”的相遇,小雅总是抬起头微微一笑,苍白憔悴的脸上依旧洒满阳光和喜悦,没有丝毫忧伤的神情。尽管长期的化疗已经让她如瀑的黑发只剩下了稀稀疏疏的几缕,她还是让它们就那么自然地披在肩上。

也许是小雅柔弱的坚强和如阳光般灿烂的笑容感染了我,无论每天的工作多忙多累,我也总是满怀激情。和小雅熟悉之后,我一下班便和她一起去捡飘落的花瓣。那一年的栀子花季似乎特别长,每天下午,我总会跟她去那片栀子花海中,一边帮她捡那些零乱的花瓣,一边听她讲述自己的生活。

“我已经上高三了,学习成绩一直都很好,可是一天天恶化的病情让我只能在老师和同学们同情和惋惜的目光中离开了熟悉的校园……”

“当我知道自己得了绝症的时候,我也曾害怕过,哭过,甚至还想到过自杀。可是,冷静下来之后,觉得自己还是要面对。我想既然是生活的恩赐,与其畏惧倒不如坦然地接受。所以,我依然像未患病之前一样洒脱,甚至比那时更开朗。对于我来说,每一天的太阳都是新的。”

“我第一次开始接受治疗的时候,也是这么一个季节。那一季的栀子花也如现在这般浪漫,只是那时爸爸陪着我。”

“我有很爱我的爸爸妈妈,他们每天上午都会来陪我。我从来没有在他们面前哭过,即使是我最难受的时候,我都是忍痛微笑着,我不想让他们再伤心。”

“我的理想也是做一名白衣战士。从第一次接受治疗开始,我就已经深深地爱上了这个职业,要不是因为这病,我也准备考医大的……”

每当此时,我总是静静地听着,听她乐观而自信的畅想,听她平淡而洒脱的从前。从中,我知道了她有一大群与她情同姐妹的同学,她以“绝交”威胁她们高考之前不要来看她;知道了她们班里有一个很喜欢她的男孩子,但她总是刻意保持着和他的距离。尽管她也喜欢他,可她不想让他有太多的牵挂和忧伤……

最后一次见小雅的时候,栀子树上只有一些零星的小花了。我下班穿过园子的时候,看见小雅坐在园中的椅子上四下张望,仿佛已经等了很久。看到我过来,老远就喊:“林医生……”“有什么事吗?”我走近她问。“后天我就要手术了,你是医院里我唯一的朋友,谢谢你陪了我这么多天。这瓶花瓣一共一千零一片,送给你吧,算是我对你的祝福。”说着将一个很大的漂流瓶递给我。我说:“小雅,你一定要好起来,我会为你祈祷的。明年的这个季节,我们还要一起在这里捡栀子花瓣。”我说到这里的时候看到她的眼神忽然黯淡下来,“医生说,如果手术不成功的话,我就会像一朵落花。林医生,真的如此吗?”她顿了顿,又说:“假如有来生,我情愿做一棵栀子树,每年的这个季节都能开出如此浓郁幽香的花……”

“不要胡说,小雅,你一定会好起来的,记着明年还要和我来这儿捡栀子花的。你不是还要考医大吗?”我努力地安慰她,心想:一向乐观豁达的她怎么会如此的不自信?

“我知道了,林医生,谢谢你!”小雅说完若有所思地走进了住院部大楼。

之后的几天我一直心神不宁,隐隐感觉有什么事要发生。果然,周末的时候,主任神色凝重地走进办公室,对另一位老医生说道:“那个女孩子还是没有熬过排斥期……”“小雅?”我的脑海里突然闪过她的身影。不,不可能!主任后来说的话我一句也没有听清。我站起来跑到我们经常捡落花的栀子树下,懵懂地站着,花已落尽,零碎的花瓣散落一地……

此后每年栀子花开的季节,我都会去看小雅,只带一捧栀子花瓣。

而当你走近,请你细听

那颤抖的叶是我期待的热情

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那不是花瓣

是凋零的心

窗外的栀子花又凌乱地落了一地,该去看看小雅了。

后记:许多人可能会以为这又是一个奇美的爱情故事,其实不然。我们没有理由不记住一个走在生命边缘却如此樂观坚强的女孩子。求生的本能总让人畏惧死亡,畏惧失败、挫折。可是当我们走在生命的低谷,沐着人生的风雨,我们是否有勇气走的如此坦然和乐观?亲爱的朋友,试着微笑去面对那些不可逆转的现实吧。就让这一季的栀子花在你我的心中绽放出一个永恒!

篇10:一棵开花的树

透过走廊的窗子,我仅可以看到几枝,而且是树顶的几枝。但这并不影响我的观赏。那硕大的花朵,像生物书上牡丹的照片。诚然,它没有牡丹的娇艳,当然也不需要对牡丹一样精心照料。只要给它一片土地,一方天空,它便会用满身的花朵来回报你。也需要你的回顾,不需要很多关爱的目光,它只是自顾地开花,凋谢,然后脱落。

我能看到的几枝,透过那窗子,看上去像一幅画,但却是一幅会动的画。清风徐来,它们便在风中轻轻地摇曳,像是在讲悄悄话;有阳光的时候,就更美了,粉红色的花朵像嵌上了金黄色的花边,一闪一闪的;时而还会有几只小蜜蜂,亲吻着那花朵:真是一幅美丽的自然风景画!

看到这木芙蓉,想起家里也有一株。小时候,总是摘一大把的花用水瓶子插起来,这样能让它开得更久。那时总是很奇怪,为何早上的白色的花朵,傍晚却成了粉红色的了呢?至今似乎还答不上来。只记得那时,带一朵美丽的木芙蓉花去学校,总能吸引很多目光,我那小小的虚荣心便很容易满足。

喜欢木芙蓉,不仅仅因为它的美丽,更因为它的顽强、坚韧。

家里的木芙蓉,长在篱笆边上。母亲说,长在那里会跟园子里的菜争养分,所以总是在它长得最盛的时候,母亲便把它砍了。但是,很快,它又长出了新的枝叶,那嫩绿的芽甚至比它的花朵还好看,我被深深地感动,折服了。

记得席慕蓉有一首诗《一棵开花的树》: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请你细听

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当你终于无视走过

那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不是花瓣,是我凋零的

不知道,窗外的这棵开花的树有没有这么痴情呢?

有没有这么美丽的爱情呢?我想必定是有的,不然那花怎能这样美丽,那树怎能这样顽强?

篇11:一棵开花的树

花的盛放,不一定是在春天的。也许,它就在你的身边。当英国女作家摩根收到那来自世界各地的书籍时,她和寄书人的心中都在盛放着一树繁花。摩根读了20多年的书,却没读过多少外文书籍的英译本。于是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在网上注册个人网站,想得到热心网友的帮助。没过多久,她就收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书籍,甚至还有不少作家、译者寄给了她还未出版的首部英译本。在这一本本书中,早就不仅仅是一个个故事,隐藏着的,是一棵棵心灵之树,因为这名叫热心的雨水的滋养,开出了一树繁花。很多时候,人们并不知道它什么时候开花,但当它开花时,会是你想象不到的灿烂辉煌。

当三毛在墨西哥城内试穿一件村衫时,一双幽深含悲的眼睛从镜子里注视着她。那是一个卖铜器的十七八岁的少年。但手里一大堆物品提醒她不可以买下去。少年的眼神成为一种跟随她半年的负担。半年后,她再次踏上了这片土地,庆幸的是,那个少年还在,然后她买下了他的铜器。三毛因为少年藏着悲伤的眼神而念念不忘,并在半年后试图去改变那个眼神。这种做法,如一缕春风吹开了她的心灵之花。如果世人都能常怀悲悯之心,那么世界就会变成心花怒放的花园。

心灵的确是一株会开花的树,也许你并不知道,但它却是真实存在的。或绽放在旅行中路人的指引;或是绽放在跌倒时搀扶的双手;或是绽放在黑暗中照明的灯……当心灵之花在身边盛放时,你自己的心灵之树也在长大,将它健壮的枝干伸向苍穹。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每个人都是一株会开花的树。没有人能描绘这花开的绚烂与辉煌,只能用心感受。有时它可能开满繁花,有时它可能点缀几朵,有时它可能只是一瞬绚烂,有时却可以常开不败。

篇12:《一棵开花的树》

诚然,它没有牡丹的娇艳,当然也不需要对牡丹一样精心照料。只要给它一片土地,一方天空,它便会用满身的花朵来回报你。也需要你的回顾,不需要很多关爱的目光,它只是自顾地开花,凋谢,然后脱落。我能看到的几枝,透过那窗子,看上去像一幅画,但却是一幅会动的画。清风徐来,它们便在风中轻轻地摇曳,像是在讲悄悄话;有阳光的时候,就更美了,粉红色的花朵像嵌上了金黄色的花边,一闪一闪的;时而还会有几只小蜜蜂,亲吻着那花朵:真是一幅美丽的自然风景画!看到这木芙蓉,想起家里也有一株。小时候,总是摘一大把的花用水瓶子插起来,这样能让它开得更久。

那时总是很奇怪,为何早上的白色的花朵,傍晚却成了粉红色的了呢?至今似乎还答不上来。只记得那时,带一朵美丽的木芙蓉花去学校,总能吸引很多目光,我那小小的虚荣心便很容易满足。喜欢木芙蓉,不仅仅因为它的美丽,更因为它的顽强、坚韧。家里的木芙蓉,长在篱笆边上。母亲说,长在那里会跟园子里的菜争养分,所以总是在它长得最盛的时候,母亲便把它砍了。但是,很快,它又长出了新的枝叶,那嫩绿的芽甚至比它的花朵还好看,我被深深地感动,折服了。记得席慕蓉有一首诗《一棵开花的树》:

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当你走近,请你细听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而当你终于无视走过那落了一地的朋友啊,不是花瓣,是我凋零的心不知道,窗外的这棵开花的树有没有这么痴情呢?有没有这么美丽的爱情呢?我想必定是有的,不然那花怎能这样美丽,那树怎能这样顽强?每当失败的阴影占据我的心头,抬头望一望那芙蓉花,就会有继续走下去的勇气。

篇13:开花的树

按部就班地修完了学业, 来到一所县级医院, 从事助产工作。

老同事都说产科工作苦累脏, 而对于年轻的我, 感触最深的并不是这些, 而是不容丝毫懈怠的责任感, 山一样压迫着我, 我诚惶诚恐。为了尽快胜任工作, 我主动承担了所有接生工作。每天沉浸在迎接新生命的紧张氛围中, 没有嗟叹哀怨的空闲;时刻忙碌在手术台上, 没有退缩逃避的余地。

三五年后, 我终于能够驾轻就熟了。站到了一个制高点, 才真正感觉到这份工作超常的强度和耐力。一个电话, 不管何时何地, 都要雷打不动地赶到科室加班。不论产妇有什么合并症并发症, 必须义无反顾地保证母子平安。对于严谨有余的我, 害怕不再, 但应激却持续着。

时常把弦绷得紧紧的, 十余年工作下来, 虽然有惊无险, 但再也难以恢复当初的激情, 有了深深的职业疲惫。恰在此时, 先生因工作需要调去了另一个城市, 为了照顾家庭, 我萌生了去意。三十大几了, 还和那些小青年一样, 到处投简历, 到处吃闭门羹。好在自己还有写作相伴。在彷徨苦闷的时候, 奋笔疾书, 也能够给繁闷的生活以些许调剂。

去年, 我终于和先生团聚, 调到一家老年康复医院从事老年护理工作, 但随之而来的, 并不是开心, 而是无法排遣的失落。面对那些失能、失智的老人, 即使我们竭尽全力, 有时也并不能救治。每当看到老人无助的眼神, 无力的躯体, 我就深切地怀念那些鲜活可爱的新生儿, 和那些生机勃勃的产妇, 一种难以言说的感觉涌上心头。我又一次被生活改变了命运, 却再也无泪可流。

一次, 我去看望喜得贵子的同事。来到产科病房, 看到那些和我打了十几年交道的产床、洗浴台, 听到新生儿响亮的哭声……我的心被什么东西牵扯着, 一阵莫名的疼痛。我低估了自己对助产工作的感情。近二十年下来, 我已经在产科深深地扎下了根, 还带出了一批年轻有为的助产士, 也算另一种枝繁叶茂吧。要把一棵盘根错节的大树, 移植到另一片土地, 谈何容易?

到康复医院以来, 我一直都陷在这种茫然若失的境地中。直到前几天, 看到旅德歌唱家龚琳娜的访谈节目, 我才如梦初醒。龚琳娜问一群如花似玉的女孩, 愿做花, 还是愿做树?许多女孩都愿意做花, 千娇百媚, 花枝招展, 想想都是一件美事。可是, 龚琳娜却说, 她愿意做树, 因为树上同样可以开花。她说, 她能够走到今天, 走出国门, 正是因为她无论到什么地方, 都以树的心态生长, 以花的姿态绽放。而不仅仅像花一样, 娇气脆弱, 动辄凋零。

篇14:一棵开花的树

晦暗的角落,对树似乎并没有什么好处,我很无奈。

这里只有剥落着石块的墙壁和湿滑的青苔,看起来像时间留下的一种沧桑痕迹。远处有拼接而成的碎石小路。偶尔有清脆的脚步声从那里传过来,是孩子们。他们喜欢在夕阳里玩跳房子的游戏。我会踮着脚朝那里安静地看。天空绚烂,笑容纯真,孩子们的头顶上阳光跳跃。

我很喜欢这个场景,金色的阳光会让我想起麦田,想起小王子的红尾巴狐狸。这是一只鸟儿告诉我的。我真的很羡慕鸟儿,能在阳光中飞翔。不过,就算是树,一棵没有名字的树,也可以有闲逸的生活的。

偶尔也看星空,不似晴空那么湛蓝纯净,却深邃。星星没有规律地散布其问,与角落外零星的灯火交相辉映,让我很容易地掉进某种臆想,不知不觉睡着。醒来时角落之外,阳光灿烂。

那只跟我讲小王子的鸟儿,说我是一棵只属于黑暗的树。只有我自己明白,我其实属于阳光,虽然是那么短暂的阳光。

每个傍晚,阳光套斜斜地洒入角落,大概只有五分钟左右。这时,我会打开我的花,月白色的花。每一朵都谨慎选过,每个花辩开放时都有着完美的角度和无暇的色泽。只是阳光从不曾注意这一切。应该,我是不在乎的。可是,当阳光离开时,我的花还是会不经意地掉满整个角落。那是悲伤吗?

直到有一天,一辆有着长长手臂的铲车拆毁了角落边斑驳的墙。

青苔不见了。沧桑不见了,火一般的阳光在一刹那洒满我的整个身躯。在这阳光的盛宴中我竟然有一些不知所措。好半天才睁开双眼。啊。天空一片湛蓝,有鸽子在我的树冠上盘旋。“好大一棵树呀!好茂密的枝条!”鸟儿们扑扇着翅膀欢呼。“看,前面有棵大树,我们去他那儿歇歇脚吧。”一对散步的老夫妻朝我迎面走来。我忽然觉得自己是那样的高大,在激动的颤栗中我挺直了腰杆,在风中吹响了欢乐的呼哨。

从此我对生活中多了鸟鸣虫吟,多了欢声笑语。每个清晨早早迎接朝阳,我快乐地撒下绿荫,吸附烟尘,制造氧气,不时开出最美的花朵来感谢哪些赞美我的人们!有时候我也常常想起原来的生活,那时候的我是多么的悲观失意,是多么的哀愁悲切呀!难道这一切都是因为那堵墙的离开?还是我自己的l心发生了变化?反正不管怎样,能在阳光下跳舞。能为这世界奉献自己,能获得别人的赞扬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呀!这种感觉是那些还在阴暗角落里哭泣的同伴们无法感受到的。

篇15:初中作文:一棵开花的树

艺术节的时候学校绝版了教师才艺大赛。作为校报记住的我有幸见证了这次比赛。老师们的表演都很精彩,令我目炫的,亦神迷于这熟悉而又陌生的一面。

那个老师上来时我正埋头奋笔。听到她要表演的才才艺是朗诵,我不甚在意,笔尖滑下去,又听她带着一点点不好意思的声音:“本来之前准本了一篇,可大家说寓意不太好,所以临时又找了一篇,可能不太熟。”接着她清清嗓子开口:“金色花,泰戈尔。”

我愣了愣,下意识的抬头。我看见了老师那眼角眉梢添满笑意,略带一点羞涩的的脸。金色花是我曾学过背过的课文,此时看见一个老师,挺直了腰,有些紧张的握了握收,嘴角攒出一个梨涡,伸出一只手指在空中点了点:“家兔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

恍惚中遍地开花,老师的动作一点拘谨,但透着一点稚气,仿佛她还是个孩子……

老师的朗诵因准备的不充分而不得不终止。我瞬间的`清醒,遍布满屋的花海未来得及盛绽……在比赛的最后我合上书,正起身,却见老师再次走上台来,不好意思的笑笑:“能不能再给我一次机会?因为我明年35岁,过了这个年龄就不能参加啦……”

她又清了清嗓子,挺了挺胸,不在青春的梁上忽而散发了青春荣光:“一棵开花的树……”

似乎冠以安庆,光宇如何在我最萌的年华里遇见你。我又坐下去,老师的眼神坚定,从容,恍惚中花朵抽芽,在鬓旁展开一朵紫色的大丽花。有时话,落在我眼里,紫色花、金色花、……老师的花、青春的花、年华的花。

“我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佛让我在最好的年华里遇见你”可我并没有见过你最好的试过。佛让你变成一棵树,长在我成长的路上。

“朋友,在你经过后,花瓣铺满了地。”

可那不是花,是心,一颗开花之树的心。

篇16:一棵开花的树教案

教学目标:

1.席慕容诗歌的风格特点;

2.《一棵开花的树》赏析。

教学难点和重点:本诗的朦胧意境。

教学时数:安排两节课。

教学过程:先让学生朗读,再讲析。

(導入…….)

(一):作者介紹

席慕容(1943—),蒙古族女诗人。原籍内蒙古查哈尔盟明安旗。蒙古名字全称穆伦•席连勃,意为“浩荡大江河”。1943年生于原四川重庆。出身高贵,蒙古族王族之后,外婆是王族公主。随父军旅,1949年跟父母到台湾。她十三岁起在日记中写诗,十四岁入台北师范艺术科,后入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1964年入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专攻油画,毕业后任台湾新竹师专美术科副教授。举办过数十次个人画展,出过画集,多次获多种绘画奖。1981年,台湾大地出版社出版席慕容的第一本诗集《七里香》,一纸风行,一年之内再版七次,引起文坛震动,造成“席慕蓉旋风”。后席慕蓉作品传入大陆,亦大受欢迎,“席慕蓉旋风”迅速席卷大江南北。其他诗集也是一版再版。她是台湾知名画家,更是著名散文家与诗人,著有诗集《七里香》(1981)、《无怨的青春》(1982)、《时光九篇》(1987),散文集《有一首歌》、《江山有诗》,美术论著《心灵的探索》、《雷色艺术异论》等。她的画作浸润着东方古老哲学,带有宗教色彩,透露出一种人生无常的苍凉韵味。席慕容的诗文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极美,淡雅剔透,抒情灵动,饱含着对生命的挚爱真情,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成长历程。

这样的艺术和生活经历使席慕蓉的诗有一种别样的美感。诗情画意、情景交融、空灵奇幻,让人回味无穷。这首《一棵开花的树》就有这样的特点。

二.赏析

1.少女怀春

诗之灵魂在于情,情真意切才有诗。席慕容的《一棵开花的树》把一位少女的怀春之心表现得情真意切,震撼人心。

“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诗一开篇,一位美丽端庄,大胆坦率的少女形象蹦跳而出,鲜明动人。没有惊天地,泣鬼神的山盟海誓,“最美丽”三字把少女追求纯洁,神圣,伟大,美好的爱情之心描绘得细致入微而又淋漓尽致,却又没有一丝一毫的矫揉造作,是少女心之真之诚的自然流露。

“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有人说,爱情是缘分,爱一个人与不爱一个人,是感觉,是无法选择的,任何的努力都是刻意勉强,是徒劳白费,然而,茫茫人海中,又有多少人排着队,拿着爱的号码牌,向左向右向前看:爱要拐几个弯才来?我等的人,他在多远的未来?如果说,缘在天意,那么,分在人为。现代人所奉承的有缘无分,是一种消极的自我放弃的安慰。诗中女子,在意中人“必经的路旁”“慎重地开满了花”,是爱的宣言,是积极成就与其意中人“分”的举动。“慎重”一词更细腻地刻画了女子努力完善自我,用一颗真心去眺望爱情的心理活动。人生匆匆,在我们不经意间流走的又岂止是爱情呢?成功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是我凋零的心”当意中人“无视地走过”那落了一地的不是花瓣是少女凋零的心,是泪,是血,是失落,如泣如诉,凄凉之状催人泪下;然而,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那落了一地的更是少女心之无愧,情之无悔,生之无憾,其情之真,意之切,追求之心之执着,倒真是惊天地,泣鬼神了!

这是一首精致感人的美丽小诗,饱含真挚热切的爱恋之情。当我们走过缤纷的花丛,怡人的小径,亦或经过一株独开的花,一片残留的绿时,我们是否会想到在我们身边莽莽生灵中有那么一些正守望着我们,祝福着我们,深深地爱着我们,因我们的存在而美丽,幸福?

爱情既是美好的,又是残酷的。人们总是渴望爱情,可它却常常太现实,让人失望、迷茫,然后便是撕心裂肺的痛。“我愿意是树,如果你是树上的花;我愿意是花,如果你是露水;我愿意是露水,如果你是阳光。”诗中主人公愿意来生化作一棵树,只为她苦苦暗恋的他能看到她,但上天总是喜欢捉弄人,他没有看见,径直走了过去,剩下了她,兴奋与激动转化为无奈与伤心,只能任凭花瓣落下——心也随之破碎,伴着花瓣飘落。作者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描写了一位少女对爱情的追求与执着,刻画了鲜明的人物形象。读罢此诗,思绪万千,悲从中来,不得不为主人公的遭遇感到惋惜。

2.男孩钟情

这首《一棵开花的树》写的是爱情,甚至更像是一种单相思。我们也可以假想这诗是某个男孩对某个女孩的爱慕心声吧。

第一句“如何让我遇见你,在我最美丽的时刻”,我们可以想象,有个男孩在某个时候某个地方遇到了一个女孩,见她第一眼时心就突突直跳:这个女孩美丽动人,她那种高贵的气质深深打动了男孩的心。于是男孩每天都来这里,都要在路口张望着,希望能再次遇到她,再次看到她的身影。可并不是每次都可以碰到女孩,男孩总有失望的时候,于是便有了“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尘缘”,佛教指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为尘缘,因六尘乃是心的所缘,能染污心性,故称尘缘。)这里运用了想象手法,很多时候我们都相信缘分,认为缘分是上天安排的,正有那句“五百年的守候,换得今生一次回眸”就是对缘分的一种注解,那么这个时候就希望佛能够给自己和这个女孩一段美好的姻缘,哪怕是在佛前跪拜五百年,也心甘情愿。最近有首很流行的歌曲《求佛》(誓言的专辑),想必大家都听过,其中唱到“我们还能不能再见面,我在佛前苦苦求了几千年,愿意用几世换来我们一世情缘,希望可以感动上天”。对很多人来说,能遇到自己喜欢的人也许是太难了的缘故吧,所以才有这样用几千年来结一世的情缘的求佛,其情之深,让人叹为感动。在这首诗里,男孩也是相信他和女孩有这缘分,如果没有缘分,那么为什么自己能很多次偏偏遇到她而不是别人呢?既然有缘分,那么如何去珍惜呢?

“佛于是把我化成一棵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这句采用象征手法,借佛的手,把自己比喻成一棵树。因为有时候没有看到她的出现,于是很惆怅,恰好看到路旁的一棵树。男孩就想,自己若能变成一棵树多好,那样的话,就能经常见到女孩。

“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这时候,男孩就有些暗示:当她经过男孩附近“不经意的一瞥”时,男孩便故意扯着嗓子大声说话来引起她的注意,眼睛追随她那熟悉的身影。只要看到她,立刻精神焕发,朝气蓬勃;如果没有看到她,便如霜打的茄子,一整天都萎靡不振。

“当你走近,请你细听,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男孩期望女孩能懂得自己的心,期望她能看自己一眼,甚至当她从的身边经过,闭着眼睛,享受她残留在空中的气息。也许从这时起,男孩才真正知道喜欢一个女孩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是那种看见她就有一种心跳的感觉。这里把看到那女孩那种激动心情比喻成那颤抖的叶,形象地刻画了那种遇到心爱之人情不自禁的感觉。

“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是我凋零的心”,这里运用比喻,为强调受伤后心的失落,女孩长时间的无视,让男孩有些丧气,那凋零的心更像是自己失望时候破碎的心。那执着的或说是执迷不悟的“颤抖”,抖来的只能是“你无视地走过”。“我”的五百年求得的不仅是失望,而是绝望。绝望得枝头仅余的几片花瓣也心碎了,它猝然无声地如当初的等待那样悄然地归于尘土,这便是等待的生命的归宿。

一切都是那么美丽,美在那淡淡其实却是很浓的情感里,真真切切的感觉,让人遐想和陶醉在那美好的时候。当然喜欢一个人就要说出来,爱在于表白,如果总是藏在心里,那也许就会成了伤痛与遗憾,这就需要些勇气。当然,很多人之所以不敢去表白,可能是在于怕对方的拒绝,另一个原因就是怕遭到女孩子的误解,从而诋毁了自己在心上人心中的形象。

3.诗的美

爱是一种痛苦,也是一种幸福;悲哀是一种幸福,也是一种痛苦。是否真有轮回的造化成就着情感的延续与传递?亦或身边的美好本身就透漏着爱的信息?

当我们还是孩提时,愿做一棵开花的树,渴望成熟。然而时间无视渴望。成长与蜕变是花开花落的必然历程,岁月极美就在于它必然流逝。

阳光下朵朵盛开的是浓抹的重彩,一地花落的凄凉是突兀的可悲。难道,真的是一万年才修得人形,再有一万年才修得七情六欲,才可以站在所爱的人面前,流下第一滴眼泪?

也许一开始就注定是错,只是我不愿相信自己的缘分只有一次相遇的巧合。五百年的等待换回了相遇的那一刻,如果我再等五百年或者更长的岁月,你会不会看我那满树的期望是怎样为你纷纷而落?

一棵树,只开一次花,一个人,也只有一次美丽。只为你能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而你却无视地走过,踩着一层一层的花落,这才悟出:相遇不是美丽,相遇是错!在平凡的日子里,可以认认真真相爱的人,是有福的!

这首诗让我们看到了一颗孤单的心,充满了对爱情的期盼却又似乎不为人知。她(他)情感真挚热切,哀婉之情中不乏执着于恒久,成为一种昭示——爱情,需要执著!

“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佛说:五百次的回眸才能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可以一秒钟遇到一个人,一分钟认识一个人,一个小时喜欢上一个人,一天时间爱上一个人,但是却要用一辈子去忘记一个人。

诗第一句:“如何让你遇见我”,这是朴素热切的心愿,直率而深挚,毫不顾忌旁人的眼光。第二句“在我最美丽的时刻”,道出了千百年来恋人之间的一种孩子般的透明而执着的心态:“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因着这种心态,诗人为此求佛已“五百年”。为此,佛把诗人变成了一棵树,一棵开满了花的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这里与其说是佛把诗人变成了树,不如说是诗人自己心甘情愿变成一棵树。这样做只有一个原因——能够“长在你必经的路旁”。这是一种怎样的痴心痴情呢!但是诗人的盼望终于落空了,不知是“你”出于无心还是出于有意,“无视地走过,”将一颗切盼的心揉碎了,开满了花的树也随之凋零了。这里写了一种错过的爱情、擦肩而过的爱情,也是绝望的爱情。所谓“落花有意,流水无情”也。花儿落了还有再开的时候,心破碎了却无法弥补。诗人借开花的树喻美丽年华,喻情窦初开、情真意切的美妙时光,将主人公那种持久、骚动、激昂、渴望的情绪意念表现得含蓄而又热烈。并把这种时时处处都在涌动着的情感与冰冷的无视相对应,更加重了失落的铭心刻骨。不成功的爱情是最痛苦的爱情,一厢情愿的爱情是最让人绝望的爱情。

热情遭遇淡漠,等待终于错过,这种种对立的形态冲击着读者的心灵,也更映衬出了抒情主人公那种追求无着的落寞与凄凉。“朋友啊,那不是花瓣∕是我凋零的心,”不也正是诗人于茫茫大千世界中寻觅了许久而终于绝望的呻吟么?

这首诗成功地突出了抒情主人公与开花的树、物与我的关系,凝聚成传情达意的意象群落,以及将感受视听化的艺术效果,读之不由人不叹息。尤其是,一棵树,“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极具画面感,极具视觉冲击力,几乎开在读者心里,让人过目难忘。全诗体现的总体风格是宁静、执着。在看似平淡的语气下,是波澜起伏的心的大海。这心海的波澜将一直为着爱而潮起潮落——尽管这爱也许是绝望的(三)主题分析

其实席慕蓉诗歌的三大主题已经是人所共知的了:爱情、人生、乡愁,但我在这里想要结合席诗最多的三种心理状态:蓦然顿悟时的悔恨——曾经的无心错失-------平静后的淡然来对她的诗歌的形式和内容进行分析,当然这三种状态的出现先后在不同的诗歌里可能会有不同。

爱情的错失

席慕蓉的诗歌受到广大青少年读者的喜爱,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她的爱情诗写得忧伤动人。而她的诗歌中的爱情的错失,只要包括两种:一种是自己的真情被别人无视的错失,另外一种是别人对自己的真情被自己无心的错失。世事无常,人生的海洋里,我们的船总会如徐志摩写的那般匆匆偶遇,又急急分离,时间甚至都吝啬得不让我们说出自己的爱意。而这种人生中普遍存在的宿命般的状态,被席慕蓉紧紧抓住,并将其描画成一幅幅人间悲情的画面。正如她在《诱惑》中写的:“而无论是哪一种选择

/都会使我流泪

/使我 在叶终于落尽的那一日

/深深地后悔”。

现在我们来看席慕蓉代表作《一棵开花的树》:“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 求了五百年

/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 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 请你细听

/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是我凋零的心。”席慕蓉在描写这个单相思者的爱情时,为了让这份爱情更加动人心弦,做足了烘托气氛的前戏,在佛前五百年的乞求,那种阳光下的“慎重”,那种“颤抖”,让我们对那个女子那种对意中人的真挚感情,无比动人,而与此相对比的是,她的意中人的漠然和无视,让这份感情增添了一份悲壮的气息。正是错失者与被错失者的慎重与漠然这两种感情的强烈对比,让这首诗歌表现出巨大的张力,从而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

而另外一首《回首》:“一直在盼望着一段美丽的爱

/所以我毫不犹疑地将你舍弃

/流浪的途中我不断寻觅

/却没料到 回首之时

/年轻的你 从未稍离

/从未稍离的你在我心中

/春天来时便反复地吟唱

/那滨江路上的灰沙炎日

/那丽水街前的一地月光

/那清晨园中为谁摘下的茉莉

/那渡船头上风里翻飞的裙裳

/在风里翻飞 然后纷纷坠落

/岁月深埋在土中便成琥珀

/在灰色的黎明前我怅然回顾

/亲爱的朋友啊

/难道鸟必要自焚才能成为凤凰

/难道青春必要愚昧

/爱 必得忧伤?”刚好描写的是另外一种错失:自己的欲望让自己对别人的真情漠然,从而错失,这种现象让我们想到了王家卫电影:“有些人是离开之后才发现离开了的才是自己的最爱。”当然说这似乎有些跑题了,但我们也可以说有着同样情感的王家卫电影有那么多的追随者,那么席慕蓉的诗歌也当然会有人喜爱了。但是我们可以从他们两者的对比中看出另外一格席慕蓉是个明显的特色:哀而不伤。这一点我们留到下面对其诗歌艺术特色的讨论中再说。在这首诗里,我们就可以看到无心的错失与顿悟时的悔恨,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这种不同情感的张力,吸引了读者引起共鸣。

席慕蓉的爱情诗在主题上一个非常强烈的特色就是爱情与青春的融合。我们可以从她的另一名篇《青春之一》中看出:“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

/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

/却忽然忘了是怎么样的一个开始

/在那个古老的不再回来的夏日

/无论我如何地去追索

/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

/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浅

/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

/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

/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

/含着泪 我一读再读

/却不得不承认

/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其实青春与爱情本身在生命中就是经常重合的,但是席慕蓉将其强调性的结合在一起,让青春的逝去和爱情的错失这两种伤感的人生体验融合,从而表现出一种强烈的伤感。

但是我们得看到,席慕容的诗歌之所以在万千“鸳鸯蝴蝶派”诗歌中冲出重围,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她的诗歌不仅写了伤感,伤感之后还有一种安天乐命的自我安慰,一种平静后的淡然。而正是这一点,让我们想起了英国著名诗人华兹华斯对诗歌的定义:诗是宁静中的沉思。这种情感状态正是中国正统儒家诗教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温柔敦厚的传统所强调的。席慕蓉一本诗集的名字就叫《无怨的青春》,她写道:“我终生所爱慕的人啊

/曲终人散后

/不管我是要哭泣着

/或是 微笑着与你道别

/我都会庆幸曾与你同台。”一种妇人的安然静静呈现,让我们欲哭无泪之时又感到更加强烈的意味,从而使得整首诗歌更加意味深长。

当然,我们翻阅整本诗集,看到更多的爱情诗是让我们在前两种顿悟与错失中轮回着。席慕蓉的爱情错失,多姿多彩,变化万千,既有人做主人公的,也有让事物做主角的,比如《彩虹的情诗》:“我的爱人 是那刚消逝的夏季

/是暴雨滂沱

/是刚哭过的记忆

/他来寻我时 寻我不到

/因而汹涌着哀伤

/他走了以后 我才醒来

/把含着泪的三百篇诗 写在/那逐渐云淡风轻的天上”,还有人物一起联袂主演的,比如《莲的心事》:“我/是一朵盛开的夏莲

/多希望

/你能看见现在的我/风霜还不曾来侵蚀

/秋雨还未滴落

/青涩的季节又已离我远去

/我已亭亭 不忧 亦不惧

/现在 正是

/最美丽的时刻

/重门却已深锁

/在芬芳的笑靥之后

/谁人知我莲的心事

/无缘的你啊

/不是来得太早 就是

/太迟

”正是多种多样的主人公和多种多样的际遇,使得席慕蓉的爱情诗千变万化却又万变不离其宗,始终指向了那种错失后的伤感,但这种伤感被席慕蓉极为用心的选择了温情的词语加以淡化。

人生的错失——生命的无奈

席慕蓉的诗歌中描写人生主题的,主要表现的是她对人生宿命的认识,这种宿命,有对

命运的无奈,比如《绣花女》:“我不能选择我的命运

/是命运选择了我/于是 日复以夜

/用一根冰冷的针

/绣出我曾经炽热的/青春

”,也有对时光逝去的无奈,比如《年轻的心》。当然我们也必须知道,无论爱情还是青春,起诉都是人生的一部份,而对对青春爱情的失去的叹惋,实际上也是对人生无奈的一种表达,这也就是她的《诱惑》所要表达的:“终于知道了

/在这叶将落尽的秋日

/终于知道 什么叫做

/诱惑

/永远以绝美的姿态

/出现在我最没能提防的/时刻的/是那不能接受 也

/不能拒绝的命运

/而无论是哪一种选择

/都会使我流泪

/使我 在叶终于落尽的那一日

/深深地后悔。”这是一种深沉的人生体验,而是人用形象生动的意象和语言将其表现出来,让读者去静心体会。谁的人生能没有遗憾呢?正是这一点,让席慕容的诗歌赢得了广泛的读者的热爱。她的一首《结局》:“当春天再来的时候

/遗忘了的野百合花

/仍然会在同一个山谷里生长

/在羊齿的浓荫处

/仍然会有昔日的馨香

/可是 没有人

/没有人会记得我们

/和我们曾有过的欢乐和悲伤

/而时光越去越远 终于

/只剩下几首佚名的诗 和

/一抹

/淡淡的 斜阳”表现的正是这样一种情感,同时也采用了席慕蓉常用的一种自我安慰的语气。这种回首青春爱情的心态总是会浮现出来,让读者也随之叹惋。

乡愁——身份的错失

乡愁,似乎是台湾诗人普遍喜欢的主题,无论是余光中、郑愁予,还是纪弦、洛夫。而

席慕蓉的诗歌中的乡愁则体现出女性别样的情怀。那种对蒙古草原生活的向往和对牧羊女生活的向往,对长城风沙的歌唱,似乎与余光中式的长江黄河的歌颂有不同的情意。在《命运》中,她写道:“海月深深

/我窒息于湛蓝的乡愁里

/雏菊有一种梦中的白

/而塞外

/正芳草离离

/我原该在山坡上牧羊

/我爱的男儿骑着马来时

/会看见我的红裙飘扬 /飘扬 今夜扬起的是

/欧洲的雾

/我迷失在灰黯的巷弄里

/而塞外

/芳草正离离

”那种身份的错失,使命运造成的,也是时代造成的,作为个体的人,我们是无可奈何的,除了写表现乡愁的诗歌,作为一个诗人,似乎也没有别的办法了。而席慕蓉的乡愁都是从身边的小事兴起,比如她在《植物园》里写道:“美丽的母亲啊/你总不能因为它不叫玄武你就不爱这湖?”于是生活中的一点一滴,都会成为其诗歌中乡愁的引起之源,比如风沙,比如草原,比如湖,比如高气压,等等。这也体现出席慕蓉诗歌中女性特色,她没有男人诗歌中的大气和壮阔,但她在一点一滴的细微处悄然的打动着每一个异乡人的心。心思细腻而温柔,诗句清淡而感人。

(四)艺术特色

席慕蓉诗歌的艺术特色,在我看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语词方面:温柔去棱角化,从容恬淡

席慕蓉的诗歌,总是娓娓道来,语气轻柔,从容不迫,即使是一种非常强烈的情感,她也会尽量使其温柔化,比如:“亲爱的朋友啊

/难道鸟必要自焚才能成为凤凰

/难道青春必要愚昧

/爱 必得忧伤?”一种极为强烈的情感,似乎要喷涌而出的悲伤悲愤在其一唱三叹的三个排比问句的转化下,成为一溪涓涓细流,使得力量的强度转化为时间的长度,意味深长便由此形成。另外一种将喷薄的悲伤转化为深长的意味的方式便是在悲伤的心绪在即将到达顶端的时候嘎然而止,比如:《一个画荷的下午》“在那个七月的午后 如果

/如果你没有 回头”在这里,席慕蓉用了两个相同的“如果”将这种情感弱化,也使得强烈的情感温和了。而这种连接词的重复和上面说到的排比句的运用,正是诗歌温柔化的一个重要手段。而在选词造句上,席慕容也是极力有意识的运用较为温和的词语,她有意识的让自己的诗歌创作体现出女性的温情,这也正是她的诗歌多错失却少悲剧的一个重要原因,那种伤感短暂的绽放之后便被诗人有意的自我安慰冲淡了。我们读她的诗,很容易便能看到那个不时回首青春岁月纯真爱情的妇人总是在神伤之后平静。

句式方面:蓦然回首如果一切可以重来

纵观席慕蓉的诗集,我们可以发现,其中满是“若……,那么……”,“当……,当……,我……”,“曾经……,而今……”,“假如/如果……,可是……”“让……,让……,我已经……”

“在……,在……,而在我心中……”。总之,那种蓦然回首真相恍然大悟的感觉总是如此熟悉,但是诗人又让这种顿悟在人生的无奈中变成无奈的悔恨。于是,我们读者也只有跟着悔恨,联想这自己的生命际遇,伤感不已。而且,席慕容还不时假设一切可以重来,假设出种种美景,但接着她又以一系列的“可是”告诉我们,那一切都只可能在诗歌中诉说而已。

意象方面:清新典雅气质

风清云淡、百合,而且是山巅黄昏里盛开的百合、月色下的月桂树、涉江采下的芙蓉、古长青藤、山茶花、相思树、新雨后的莲花、深夜盛开的昙花、羊齿的绿叶、开满了玉兰的树、月夜下的山林、开满了栀子花的山坡,等等。而女子,应该是活在中国古典诗词里,比如十六岁的弹箜篌的女子唱着古相思曲、楼兰新娘、打浆的越女,闻听子夜之变的妇人。总之席慕蓉的诗歌总是在清新俊逸的温柔意象中来塑造典雅的意境,让读者体味那种意境离我们越来越遥远的美丽,在城市越来越多世界越来越喧闹的今天,席慕容在坚持用她的一只细细的笔,给我们描画一个依旧典雅美丽的世界,尽管她满怀忧伤,但她是如此动人,如此静谧。而她诗歌的意境也由此形成了一种清新典雅的恬淡。

美国耶鲁大学著名教授学者韦勒克在其《文学理论》中曾经指出:文学语言是极富内涵性的语言,它总是通过自身指向它所联系的文化历史,让人产生联想。而诗人也正是利用了这个特点,让语言在她的笔下散发出清新恬淡的气息,而席慕容的诗歌必然还将影响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其实一开始的时候,是准备写台湾另外的诗人余光中或者郑愁予的,但由于对他们的诗作不太熟悉,最终还是选择了比较熟悉的席慕容,毕竟,读她的诗已经四年了,也一直都想把她写出来,最后就写成这样了。

席慕蓉的很多诗容易被人简单理解成爱情诗,最有名的就是《一棵开花的树》。“我并不反对这样理解,可是有没有人知道,我是真的看见了一棵开花的树,那纯粹是大自然给我的启示。当时火车一转弯,也就两秒钟,那棵开满白花的树便见不到了。”

遇见那棵开花的树,后来我一直没有再见过那棵树。可是我从来没有忘记它。有一句诗说“海,是蓝给自己看的”,它是开给自己看的吧?现在我老了,有点儿自信,我在想,它是开给我看的?让我有这么一回头,看到它最美的一刻;我遇见了一棵开花的树,我替它发言,因为它,我写下一首给自然的情诗《一棵开花的树》。

上一篇:国庆汇演主持词下一篇:检验方面的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