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师培训体会

2024-07-26

思政教师培训体会(通用12篇)

篇1:思政教师培训体会

2022年7月,我有幸参加了南谯区2022年“国培计划”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政治素养及教学能力提升研修学习,聆听了几位专家的讲座与教学,使我进一步的认识到思政课的重要性以及自身的使命和责任感。

办好思政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教师作为学校教育的主力军,讲好思政课,争做新时代真善美的“播种者”义不容辞。在聆听省特级教师吴晓静校长专题讲座《关注核心素养,落实“关键课程”》后,我心有所思。

一、了解新课程理念,增强学科核心素养意识

在培训过程中,专家老师们通过精神准备和深入挖掘新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对课程进行系统总结。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要想教好新教材必须认真体会和把握新课程标准,准确把握新课程对教师的要求,进行认真精心备课,立足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式整体规划,准确定位,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的学科核心素养。

二、认真研读教材,吃透教程内容

思想政治教学必须依据课程标准,花时间和精力去深入研究教材,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在培训过程中,培训老师认真分析思政教材内容,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既有理论高度,又有结合具体教学实例进行展示,有助于我们系统把握教材内容,更好完成教学任务。

三、掌握教学方法,灵活进行教学

新课程标准对教学提出了新要求,作为一线教师,不能墨守成规,应该结合新要求不断研究新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学的有效性。本轮培训,我也学习了不少新的教学理念。在平时教学中,引入新课程理念进行教学,采用灵活教学设计,认真研究教学方法,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效率。

思政课教学不是难以攀登的高楼,不是一座难以跨越大山,它就在我们身边,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教育就在妙不可言中生成。我们要注重学习,勤下功夫,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力和思想政治素养。让我们共同努力,做一名有理想信念的幸福人,有道德情操的榜样,有扎实知识的教书匠,有仁爱之心的播种者!

篇2:思政教师培训体会

赵平教授的《学习百年党史不忘初心使命-品味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担当》,生动而富有激情的语言,讲述着跌宕起伏的战斗场面;在吴晓静专家《做有专业自信的思政教师,成有专业能力的思政骨干》的精彩报告中,我明白了“德育教师,以德育德”,要用行动跨越思想、做出专业、研出专业来。专家们讲解深入浅出,字字珠玑。他们从思政课的根本出发,阐述了立德树人的观点;从思政课的模式出发,强调了思政课的渗透;从思政课的实际教学入手,展示了课堂教学实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我们需要将专家传授的要点、要素,融汇于思政课堂中。

在这短暂的几天学习中,我意识到,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需要提升的是一种境界: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就是要给学生的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将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做出贡献。思政课是学校立德树人的重要课程,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更要把“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结合起来,针对学生的成长特点,聚焦学生的思想观念,加强正面引导,深入解疑释惑,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感染力,为培根铸魂发挥各自应有的作用。

篇3:高校思政教师培训模式探讨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育人的重要环节, 面对大学生群体的各类需求, 高校思政教师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中的独特的、稳定的、非常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 决定了对思政教师有着职业精神、职业素养和职业水平的特殊需求, 决定了它具有高质量和不可替代的专业特征。贴近时代、贴近大学生生活、贴近基层社会, 是高校思政课的基本要求, 这充分说明了加强高校思政教师培训的重要性与紧迫性。然而, 当前思政教师培训中存在一些问题。一些思政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减弱, 培训效果很不理想。因此, 探讨如何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加强对思政教师的培训, 创新培训模式, 提高思政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改善培训效果, 培养创新型人才, 建立培养创新型思政教师的有效机制, 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培养创新型思政教师的目标

1.创新型思政教师的含义

创新型思政教师是创新型人才, 体现了思政教师具有高尚的人生理想、具有严谨的科学思维能力、扎实的专业基础、广阔的科研视野, 具有强烈的团结协作精神和踏实认真的工作作风。创新型思政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创新型思政教师应具备的特征

首先, 崭新的教育观念。新的教育观念是思政教师对现代教育的职能及教育方式更新、更高认识的一种升华, 包括:鼓励学生的创造性, 注重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 重视实践活动, 建立新型平等的师生关系,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与创新。其次, 思政教师应具有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思政教师应能胜任对学生创造活动的引导和启发。因此, 思政教师应具备多元、合理的知识结构, 能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及科研活动。最后, 思政教师应具有独特的个性品质。思政教师应具有灵活的教学艺术, 课堂教学充满艺术性, 将教学安排得生动活泼, 不断探索教材内容与学生理解的结合点, 更加注重师生以及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三、思政教师的培训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思政教师的培训模式是在培养过程中所采取的能够稳定培养思政教师, 使其能够掌握新的知识和增强思政教师的思考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结构框架和运行组织方式。然而, 传统思政教师培训模式, 仅仅给思政教师灌输知识, 忽视思政教师在培训过程中的主动性。

1.培训形式单一化

对思政教师的培训形式单一化, 培训过程忽视思政教师的主动性。思政教师培训的方式以专家提供的假期研修班、讲座或报告为主, 缺乏培训教师与受训教师以及受训教师之间的更多时间保证的、具有实质安排的沟通与交流, 抑制了思政教师的学习欲望和接受培训的积极性, 最终降低了培训的实效性。这样的培训方式单一, 被培训者处于被动接受地位, 培训效果不是很好。

2.培训缺乏整体设计, 没有系统性

思政教师培训没有建构成完整、科学的培训体系, 培训过程随意性较大, 培训的专家不固定, 培训机构经常变换, 导致了对思政教师的培训内容和培训体系上都比较随意, 没有形成系统性。这种方式的培训对思政教师的情感投入不足。由于当前思政教师的培训没有相应的评价体系, 如果思政教师对培训目的认识不足, 过多地关注于眼前的效果, 思政教师的培训需要就会降低, 学习动机就不强。

3.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

为了设置培训课程, 培训应广泛地摄取最新的教育科研成果, 从专业学科中聚合大量的经典素材, 组成培训者队伍。受训思政教师对培训资源的指向是多样的, 广泛地调查研究思政教师在实践中迫切需要明确和感兴趣的问题, 把它作为思政教师培训的内容, 才有利于增强思政教师的积极性。但是, 当前思政教师的培训在内容上考虑思政教师实际需求方面做得不是很足, 缺乏对教育实践的研究, 造成教与学脱节的尴尬, 培训内容没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四、构建新型思政教师培训模式

由于当前对思政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 应构建新型思政教师培训模式才能够有效培养思政教师。构建新型思政教师培训模式, 是一个系统工程, 一定要从战略的高度, 首先明确谁是培训主体, 进而理顺培训主体各层次之间的关系、职责, 对培训工作进行完整、科学的培训设计。

1.要系统构建新的培训体系

要培养思政教师必须整合原有的培训机构、理顺培训职能, 系统构建新培训体系。通过建立培训计划和内容的审定和培训效果的监督;根据培训内容的不同在高校设立不同的培训基地。对思政教师的培训内容和培训项目的系统化。培训内容应覆盖对思政教师培训的各方面, 要能满足思政教师的学习需求。在培训模块的设计方面, 要重点考虑各模块之间的内在联系、受训者个人动态选择的衔接、培训主体层次间的分工以避免重复设置、培训内容的结构优化与定期更新等。

2.为思政教师培训创造良好环境

教育部门应领导、管理、协调, 为思政教师的培训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和服务平台。要搭建政策平台, 根据思政教师出台相关政策, 确保时间和经费有保障;要搭建网络平台, 组建思政教师远程培训平台, 为思政教师提供主题式研讨工具, 突破思政教师培训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交流不足。

3.政策导向提供制度保障

各级政府应加强高校思政教师培训的法制保障, 完善培训的法制化和制度化建设, 形成政策法规体系和组织管理体系, 采用立法的形式确定高校思政教师培训的权利和义务。

4.完善培训机制

高校应建立思政教师培训的激励机制。高校思政教师的培训可以提高其职业成熟与发展, 加强职业上的成就感, 站在学科领域的最前端。通过科学、系统、专业的培训是获得提升晋级机会的有效途径。高校应针对高校教师的培训动机, 制定相关的激励政策, 激发他们的内在需要, 促使他们更主动地投入到培训中, 提高培训效果。

五、结论

当前, 对思政教师的培训不能忽视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 否则对思政教师的培训就失去了应用的效果。对思政教师的培训要突出学术性, 追求教育的学术化表现为学科的专业性与教育专业化。对思政教师培训的课程设置要坚持前瞻性、综合性、主体性、动态性原则。通过各种形式督促思政教师不断更新知识, 提高业务水平, 增强思政教师培训的实效性。

摘要:在知识经济时代, 对思政教师的培训应创新培训模式。思政教师的培训模式存在的问题:培训缺乏整体设计、形式单一化、培训内容没有系统性、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等。这导致思政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减弱, 参加培训走形式现象严重, 培训效果很不理想。为此, 构建新型思政教师培训模式是:应系统构建新的培训体系、实施模块培训的新理念, 以满足思政教师的实际需求。

关键词:思政教师,培训模式,政策导向,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1]邢耀荣, 刘菁.探索研究型大学教师培训新模式[J].高等理科教育, 2007, (3) .

[2]李子华.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模式的缺陷与补偿[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7, (1) .

[3]贾东风.拓宽教师培训途径切实提高培训实效——关于网络环境下高校教师培训工作的思考[J].中国高校师资研究, 2009, (2) .

篇4:思政教师培训体会

关键词:习近平系列讲话;思政教师;课堂教学;效果

高校思想政治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是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平台,思政教师的能力强弱直接决定思政课堂的教学效果。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师个人对青年人心灵的影响所产生的教育力量,无论什么样的教科书、无论什么样的思潮、无论什么样的奖罚制度都是代替不了的。”[1]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及时告诫,“本领恐慌”的问题在党内相当一个范围、相当一个时期都是存在的。”面对新时期的新形势新任务,高校思想政治政治理论教师必须把增强“本领意识”,克服“本领恐慌”的问题放在重要位置。[2]思政课堂在内容、形式、过程和方法等方面,都要有本领不够的危机感。

1、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增强政治鉴别能力

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完善自身的理论武装,理论联系实际,学会在千变万化的新形势下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就如《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中所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和相应的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在事关政治原则、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问题上不能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的,不得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3]所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需要系统学习和掌握,否则就谈不上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2、创新有效的教育方法,提升课堂驾驭能力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就是要努力把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弘扬起来并传播出去。思政课堂效果如何取决于教学的方法是否恰当。随着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与传播方式的变化和当代话语体系的更新,思政课堂的教学方法还用老思路、老套路,现在未必有效,也应随之改变。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普遍存在教育内容实效性不强、话语传播方式陈旧、运用现新型载体能力不够、驾驭课堂能力不足等问题。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高能力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增强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学会运用网络、微信、QQ、手机等新新媒体,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方式,加强对多媒体制作技术的学习,提高课件的设计和制作水平,尽可能地在课件中运用音像、图片、动画、视频等手段,让学生看、想、听、说并用,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吸引力。

3、学法守法遵法用法,坚定法制思维能力

2015年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进行了阐述。“四个全面”中,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就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当前,大学生内心还缺少对法制规则的应有敬畏,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课堂上更多停留在基本的法律知识的传播上,忽视对大学生法治意识和信仰的养成教育。因此,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为思想政治基础课的高校教师自身要形成理性、自觉的学法守法遵纪和护法精神,坚定法制思维,通过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把这种法制思维渗透给当代的大学生。

4、廓清迷雾去伪存真,增进媒介素养能力

媒介素养能力,是指在人们面对不同媒介中各种舆情时所表现出的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和选择能力。恩格斯说过:“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伴随着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各种媒介上的舆情必然会越来越丰富和自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工作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彭波认为,“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信息传播方式由展示向推送、分享转变,使网络舆论传播主体日趋多元化,舆论表达方式更为多样,舆论传播更为开放……” 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例,从以前的谈心谈话和同学、朋友和家庭的侧面了解到网站、QQ、BBS、微博、facebook、微信等等,舆情搜集渠道越来越多样化,在当今媒体爆炸的时代,高校从事思想政治基础理论课的教师必须提升廓清迷雾去伪存真的舆情研判媒介素养能力,提升对舆情的分析、筛选、鉴别、评价和引导的能力,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进行针对性有效干预指导和传递信息,做好思政课堂话语传播的引导工作。

5、用真情引导学生,强化以情动人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座谈会上说:“好老师应该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同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和贴心人。好老师应该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用欣赏增强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4]思想政治基础课课堂上光靠文字是不行的。它与语气、文字和行动密切相联。高校思政教师要学会在教学过程用真情、真诚、真心引导学生,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要素,利用课堂教学与学生达到情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需要,以情动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充满感情和激情的教学会让学生自身产生更多更深的感悟,也更能打动学生。从而达到课堂教学效果。

6、革新思政话语体系,加强语言感染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以及加强构建对外传播话语体系的重要性,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发表的“讲话,包括大量的批示、演讲、访谈和信件等”等的话语特点是善用短、实、新文风抒发情怀,这是革新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传播的典型范例。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进行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实效性之所以不高,其中一个很重要原因是话语体系跟不上时代发展过于陈旧,语言没什么感染力,学生产生抵触心理,感觉教师是对他们进行一种灌输和说教。而网络快速发展所产生的大量流行话语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非常具有吸引力,这值得从事高校思想政治基础课教师深刻的反思。所以高校思想政治基础课教师要深入研究紧跟时代发展的特色话语,革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运用能触动学生心灵的话语来进行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力争赋予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更多的亲和力、影响力以及感染力,从而提升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方面的意识形态的认同感。

参考文献:

[1]乌申斯基.乌申斯基语录[J].人民教育,1982,(09).

[2]顾海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新起点[M].教学与研究,2014.(09).

[3]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772/201001/xxgk_80380.html

篇5:思政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导之以行,持之以恒,打造有深度的思政课堂。思政教育与德育密不可分,思政教育建设可以借助德育生根发芽,德育也能借助思政教育开枝散叶。德育分为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四大过程,前期的努力只为走向“道德行为”的终极目的。思政教育也是如此,一堂思政课,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相关素材的理解,激发情感,产生情感的萌动,达到影响个人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指导日常的学习和工作,引导人生前进方向,进而成就品行优良的人。

就政治方面来说,引导学生树立理想,并为之奋斗,努力学习,激发持久学习内驱力。在学生学习习惯养成不好、学习态度不端正时,教师及时指出,进行思想教育、个人谈心,持续跟踪、监督,争取让其早日成才。努力学习是学生现今的主要任务,为之后实现个人理想做准备,但努力学习的同时也是一种践行爱国心、强国志、报国行的过程。道德方面,学生认识社会、自然、你我他,在老师的引导下把握人、自然、社会的关系,自然会从小做到,节约资源、注重环保、保护生命、爱护公共设施等;自然会践行感恩父母、回馈社会、做好自己等;自然会学习优秀个人品质:自信、自立、乐观、坚韧、勇敢、诚信、行动、宽容、合作等。就法治和文化上,也会有各方面的启迪与指导。此番苦心下,教育便离立德树人目标越来越近了。

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立德树人绝不是一朝一夕,一堂思政课就能解决的。况且现代社会还有诸多干扰因素,对学生也进行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好的思政教育永远在路上,与学生原有不良品质与德行作斗争,与社会诸多影响因素相协调,这是一条漫长而曲折的道路,唯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在反复实践中培养意志,进行真正改变或生成良好行为。人生之路漫长,教育之路唯艰辛,只有靠着持之以恒的耐心与毅力,先种下一颗种子,用爱心滋润,细心浇灌,耐心呵护,相信学生早晚会开花结果,又落地生根,长出嫩芽。不用担心身为教师的你只会影响孩子一刻、一期、一年,有这份心去推动一朵云,摇动一棵树,唤醒一个灵魂,便足矣!

篇6:思政教师培训心得体会

——**

8月13日,**县教科局组织全县中小学思政教师赴运城盐化中学参加全市组织的中小学思政教师的培训,**市教科局教研室主任张艳琴主任作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3月18日上午在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的亲历者给我们分享了她的所感所悟。使我们深刻理解了习总书记提出就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方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新时代思政教师就如何培养学生有了明确的方向。

新时代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

国强之势由于人,人才之成出于学。讲好课,是老师的工作和本职;育好人,是国家赋予老师的使命。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面临的第一挑战----教育观念,必须紧随时代车轮,不断地更新、拓展、充实、提高。大浪淘沙,真金百炼,去除外在约束之后,更需要的是心灵的准绳,这种准绳,对于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职责而言,不能一概而论。

教师要坚持终身学习,学习新思想、新观念,不断提供思想政治素质,争做新时代的好老师,要做学生思想的传播者和实践者,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教书育人。

作为教师的我们首先应该将“两个维护”“四个自信”“四个意识”等新思想,新动态,融入到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切实自觉地做到,以学校大局为重,正确处理好学校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切实做到学校交给的各项工作认真完成、学校的号召积极响应。

次要做学生学习、生活、思想上的引路人。作为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帮助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树立高尚品德,明白做人的道理。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把下一代教育好、培养好,从学校抓起、从娃娃抓起,是教育的神圣使命。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教育办得越来越好,我们就定能培养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县**中心校

篇7:思政教师全员培训心得体会

通过聆听几位老师的《防汛救灾专题思政课》,让我更深刻地理解在党的领导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更加深刻地认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追求,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上下同心者胜。同舟共济着者赢的精神力量,让我更加坚信,我们一定能够看到灾情之后重建的美丽与精彩。

应对突如其来的洪灾,无数国人逆行而上。许许多多医护人员千里迢迢来到河南,帮忙全省人民一齐度过这难关!每一个时代都有不一样的英雄,有人在寒冷的冬日里把整箱的口罩送到警察局,却转身离开,有人在战斗一线救死扶伤,迎难而上,有人时时刻刻陪在患者身旁,甚至奉献出了生命,有人献出了自我的一点点力量,奉献出了自我的一份爱心。他们亦是英雄。一个字,一盏灯,一份心,一种情。

这些感人肺腑的英雄和事迹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素材。课堂中于逸飞、李睿等感人事迹的再现,深深震撼我们内心深处,也让作为思政课教师的我深刻认识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日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我要用行动,以执笔之手谱写初心使命之主旋律。

篇8:“思政”教师承担以德育人的重任

关键词:“思政”课,教师,以德育人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高校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帮助、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良好的思想品德。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的教育,而且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思政课教师,如何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把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结合起来,真正发挥思想政治课教育的作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造就完美的自身形象,这是摆在我们思想政治教师面前的首要问题。

一、明确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

为什么人服务,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教育与政治密不可分,政治方向规定学校工作的性质和发展方向。邓小平曾经指出,“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江泽民从培养跨世纪优秀建设人才的战略高度,再三强调学校教育应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即“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当我们走进每一间教室,都将面对着几十张已经长大成熟而显得有些稚嫩的脸,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个个都是父母和爷爷奶奶的掌上明珠,家长把他们送到学校,一方面让他们学习科学技术、文化知识,同时又希望他们受到高尚道德品质的培养,所以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学校德育工作中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首先要学习《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研究高校德育工作的培养目标,实施途径和教育原则与思想政治课的关系,做到“三知道”:一是知道培养中、高职要具有“五爱”思想情感和良好品德是高校德育工作的基本目标。二是知道德育工作的实践是系统的,思想政治课是“向学生进行比较系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思想政治课教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骨干力量之一。三是知道德育工作的原则与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原则是基本一致。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要胸中有数,思想明确,这是搞好思想政治教学的前提。

二、注重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思政课教学与历史课、语文课教学有相似之处,但绝不能把二者混为一谈,在教学要求和方法上有着根本的区别。对此,必须突出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特点,寻找教材和学生实际之间的结合点,创造条件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根据高校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防止完全成人化”、“避免一般化”这也是思政课教学的基本原则。例如:在《科学对待人生环境》一节时,我首先进行了认真的准备,设计好教学方案,基本程序是:“讲实例,说道理,联实际”。在没讲授新课之前,我讲了一个实例,说的是一个叫王静的女大学生在一次心理咨询过程中,袒露了自己成长过程中自我价值不足以及随之而来的在念大学和谈恋爱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导致现实困境,到最后宽容和善,充满感激地面对亲人的转变过程,说明大学生应自觉调适心理,提高自我意识的水平和能力。充满悲观怨恨的心理难以得到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而内心自信、精神饱满的人更能得到他人的信赖与支持。由此导入课文,说道理,明是非。让同学们自己谈谈在日常生活中应怎样调适心理,保持身心健康,同学们发言踊跃。有的同学说应用真诚的心去面对周围的人,人与人之间应相互信任,人与人之间发生矛盾时应换位思考等等,当然一些与这个女大学生有同样心理的同学没有发言。同学们的热烈讨论,明白了一个道理:“自我价值不足,敌意动机导致无力”是现在许多大学生存在的问题。让同学们联系实际,畅所欲言,谈了自己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如何调适心理,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保持健康的心理,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今后如何纠正。这对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思政课的教学时间少,学生虽然在课堂上初步形成了一定的道德观念,但由于时间的限制,实践感受的时间短,一些道德理念的形成,良好习惯的养成,还需要课后深化巩固,督促养成。所以应该重视课后的延伸教育,实践活动,扩展思政课的教育空间,为学生提供实践认识、增加机会和条件,充分调动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是思政课教学必须强调的,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和巩固思政课的实效。

三、大胆创新,积极探索思政课的教学方法

创新和探索思政课教学方法,既联系实际,又提高实效;既生动活泼,又不拘于形式,是思政课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谈话讲授法,这是思政课中经常使用的,但要注意讲授时机的把握,同时要注意讲授的逻辑性、艺术性和启迪性、鼓动性以及与内容的结合性。在此基础上作局部变化,发展成为故事概述,师生讨论等不同方法。例如,《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一章,我将古人爱国的典型事例和现代爱国的典型事例结合起来,使同学们懂得:在中国爱国不仅具有光荣的优良传统,而且这一传统仍在继承和弘扬。然后组织同学们讨论:自己将以什么方式爱国。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一个事理:爱国的形式多种多样,战时上前线保卫祖国是爱国,和平时期在自己工作岗位上搞好本职工作是爱国,现在努力学习是爱国, 出国留学学有成就回国报效祖国也是爱国。

另外, 思政课教学中可通过让学生参与实践, 从中悟出道理, 达到思想道德情感内化、动手操作和行为表现能力。如, 在讲《树立家庭美德》一节时, 要求同学们在校要践行正确的恋爱观, 假期在家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不要再做衣来伸手, 饭来张口的懒虫。也可用情境体验的方法, 设计与课文内容或所说道理相同、相似的生活情境或道德情境, 让学生在情境感受中体验, 在体验中明理, 在体验中导行, 这样可产生更良好的教育效果。

总之, 思政课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把青年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切实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把他们培养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就要充分发挥思政课培养和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育人功能, 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思政课教师不可忽视的问题, 在教学中探索前进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R].

[2]罗国杰, 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

篇9:思政教师必先正己

不断提高政治理论素养、优化知识结构,是上好思政课的前提条件。“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孔子这句名言也在我身上得到印证。原以为教了20多年思政课,凭老本应付教学是没有问题的。可学了新课标以后,越来越感到原有的那点儿“老本”已远远不能适应客观形势发展的需要了。首先是思政课的性质决定了它是各级学校向学生传递党和国家意识形态的主渠道,任何一名思政课教师都应该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然而马克思主义只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才能永葆生其命活力。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经过90年的奋斗、创造、积累,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一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另一大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而后者正是今天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理论,它是对前者的继承和发展。今天的思政课教师能否通过认真学习,全面掌握这一“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做到真懂、真信,乃是胜任这门课程教学的前提条件。这就非得加强自身的政治理论修养不可!只有自身的理论基础扎实,讲起课来才有底气和激情,才能引领这些渴望成才却不知如何去实现自己人生目标的初中生走出自我认识、自我选择、自我发展的“迷宫”。其次是随着新课标的贯彻落实,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已由过去以教师为主导转向以学生为主体了,这比过去由教师一讲到底要困难得多。所谓“教师不怕讲,就怕问”的说法是有根据的,因为“讲”只须备课充分,对一个教了多年书的人来说并不困难;而一轮到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许多意想不到甚至没有接触过的问题都一起提到教师面前,期待作出让他们信服的解答,这简直成了对教师理论水平和知识结构的一场严格的“面试”。随着现代传媒手段的发展,今天的初中生接受新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加之正处于兴趣广泛、好奇好问的年龄,教师如没有足够的理论基础和崭新的知识结构,就很难在教学中做到左右逢源,应付自如,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这也给初中思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是在本学科理论素养方面,而且还要求成为“百科全书”式的复合型人才。过去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必须拥有一桶水”,现在看来连“一桶水”都嫌不够用了。仅此两点,都迫使每个思政课教师必须在自我提高方面主动给自己加压。

转变教育观念,革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的基本途径。具备了上文所述的前提条件,教师还得在如何教的“内功”上下工夫,在改进教学方式方法的具体操作上动脑筋。根据近年来贯彻新课标的教学实践,我深切体会到:首先要从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上来一次根本的转变,把思政课的“主演”舞台还给学生。这就是说,要让学生由过去在课内被动接受老师的灌输、课外也被动听从老师的教导,转变为学习的主体。“教”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学”,而不是为了滔滔不绝地展示教师自己的渊博学识和口才。打个比方,学生要由过去当“观众”转变为登台表演的“主角”,而过去当惯了“主演”的教师又得转变为高明的“导演”。这种角色关系的转变,可以说是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的一场深刻的革命,必须下决心从思想观念和教学习惯上彻底告别过去那一套。这是一个十分艰难的甚至是痛苦的转变过程。其次,教师要当好一名善于点拨、循循善诱的高明“导演”,就得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让学生学得主动活泼、有实际成效。为此,一要讲求科学态度,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获取知识的规律来施教。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之所以成为师范生的一门必修课,就因为它们是专门揭示这些规律的科学。教师只有掌握这些规律,才能保障思政课的改革能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自觉进行,不致凭经验盲目改革教学。二要从初中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特点来改进教学方法。新课标强调突出创新精神和时代精神,淡化学科理论体系,突出教学的实践环节,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就必须掌握现代初中生正在由少年向青年过渡的成长特点。为此,我已经注意到:在瞬息万变的外部环境影响下,他们对新事物特别敏感、对世界充满好奇和幻想,但因对社会和自我缺乏深刻了解而不辨真伪和东西南北;他们的自主意识和参与意识明显增强,不喜欢听教师抽象的说教,但对新课标规定要掌握的理论和知识却一知半解;他们已萌动在人格和机会上平等进行竞争和争做强者的强烈意识,但只注重能力的竞争而忽略道德的修养;他们的思想十分活跃、兴趣非常广泛,但又缺乏辨别是非和识别良莠的能力;他们也有批判意识,但思维方法过于简单;他们贪玩、好动、好胜,但因缺乏自控力而常常与伙伴发生口角冲突……所有这些,都要求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时充分考虑到当代初中生这些特点,每个教学环节都要注意充分利用他们的优点来克服这个年龄段不可避免的缺点,以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完善他们的人格。据此自实行新课标以来,我在课堂上一改过去教师主讲的习惯,采取师生对话、课堂讨论或辩论、演讲比赛等方式,来满足和进一步发挥学生积极参与的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这其实是两千多年前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已经留下的宝贵经验,若将其注入时代精神,移用到现代思政教学中来加以改造,同样可以用对话形式让学生在师生双向互动中燃起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浓厚的兴趣。我曾对此做过一些尝试:或先提出一个政治观点,要学生围绕它举出事实来说明;或摆出一种社会现象,要学生分析,说出自己的看法;或列举时下孩子们常挂在嘴上的一些歪理,要他们分析、批判。学生都兴致勃勃,积极参与,把课堂气氛搞得空前活跃。如对他们进行法制教育时,我根据男孩子爱哼电视剧《水浒》主题歌中“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这首《好汉歌》,便结合社会和初中生的实际提问:这种行为该不该学?学生几乎都举了手,抢着回答。有的说应该学,这是见义勇为。有的说不能学,梁山好汉所谓的见义勇为都带有血腥味儿。我抓住机会指出,见义勇为的精神是应该学习的,问题是怎么出手。如见到有人挥拳欺侮弱小,就得上前劝阻或报告老师直至报警,但不能以暴制暴,因为我们是法制社会。这样教的效果的确很好,学生课后还把自己的体会写成论文当作业上交。三要跳出书本,关心国内外大事,把握时代脉搏。当代初中生由于接受社会信息的渠道多,加之受家庭和周围环境影响,小小年纪就对时事政治很感兴趣,故教师应走在学生前头,关注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让它在第一时间进课堂。如中国的“神七”上天、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全球反恐局势、汶山大地震救援和最近的南海风波、航母下海、天宫一号升空等,学生都以极大兴趣听教师介绍,做到身在课堂,胸怀天下,把自己的命运同国家的命运乃至世界人民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当然,教学内容也需要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比如为了引导学生自强自立,在家孝敬父母、出门关心他人,有时我也把自己诱导儿子成长的体会,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开导他们,他们感到很亲切。因为这是他们身边的人和事,从而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总之,要上好思政课,关键在于教师的自我提高。没有教不懂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再次,社会实践是思政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必要补充手段。为了改变学生学业成绩优良而品行不良、缺乏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状况,除采取上述改革课堂教学措施、增加学生的课堂活动以外,根据新课标要求,我还充分利用婺源的文化资源和生态资源,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社会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和孔庙、朱夫子庙及历代文化名人的故居,让学生亲身感受到这个文化之乡浓厚的文化氛围,从小培养爱科学、文化,做无愧于婺源子孙的大志;深入农村了解发展婺源旅游业以来农民生活的改善,实地感受到党和国家富民政策的恩泽;就地组织学生参加社区志愿者的服务活动,自愿为外地游客当向导等等,并根据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所表现出来的品行和创意列入成绩考评。通过以上教学改革措施,初步达到了课内和课外相结合、学生接近“知行合一”的要求,彻底改变过去的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教学状况。思政课已成为一门讲求实效又生动活泼的学生爱学的课程了。

加强自身思想品德修养,以一名思政课教师应有的风范去感染学生,是巩固思政课实效的必备要求。身教胜于言教,正人必先正己。这在今天尤其显得重要。上文提到的“导演”,只是针对过去课堂上“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而打的一个比喻。就教师而言,他在引导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应当比演艺圈内的导演更严于律己,真正做到为人师表。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对干部道德要求的一段精辟论述,对我们特别富于启发。他要求:“要坚持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选拔任用那些政治坚定、有真才实学、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干部,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领才、以德润才、德才兼备的用人导向。”而对于一个以育人为己任的思政课教师来说,更要做到以德修身、以德服人、以德润才了。初中思政课教师在学生眼里的一举一动、一笑一颦乃至服饰及日常生活等,都会在学生幼小的心灵里留下深刻印象。这就要求思政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言行一致,用自己的风范去感染学生。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都必须首先做到;凡是劝诫学生不可为的事,教师坚决不为。如果教师嘴上说的是一套,做的却是另一套,那你讲得再动听都会引起他们的反感,还谈什么实效性呢?

总之,思政教师若能注重自我修养,就能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武装学生,以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去引导学生,以高尚的人格和情操去感染学生,才能引领他们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的一代新人。

(作者单位:江西省婺源县婺源中学)

篇10:思政培训的心得体会

四天里,我们聆听了蒋胜祥副厅长《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和职责》的精彩报告,学习了浙江工商大学宣传部杜敏部长《关于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宁波大学学工部严建雯部长的《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浙大心理咨询中心副主任王东莉教授的《当代大学生心理特点及心理健康教育》、省厅学生处周加敏处长的《学风建设、就业工作》、浙大许迈进教授的《大学生党团建设》及浙江海洋学院副书记黄建刚教授《关于加强校园安全稳定工作》的专题讲座,并倾听了两位来自浙大和浙工大的优秀辅导员的精彩演讲,还与全省各地从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专家教授及同行进行交流研讨。

几天的学习对我而言是理论与实建的双丰收,体验与感悟的双丰收:我们充分认识到新时期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性,意识到辅导员队伍是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支柱,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力军。 理工大学宣传部史永安部长指出,要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学科进行研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创新,使思政工作职业化、专业化!

篇11:思政课教师岗前培训心得体会

此次培训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有广度,有深度,有温度,有效度。

安康市教研员吴万强老师的讲座《拥抱学科的春天》,条理清晰,声情并茂,鼓舞广大思政教师,坚定育人情怀,增强学科自信,理直气壮上好思政课。同时结合自己多年经验,结合具体教学设计,指导大家如何上好思政课,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在很多人印象中,党课有些枯燥,离我们的生活有些遥远。但市党校陈菊主任带来的党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人永恒的价值追求》,深深地吸引着在座的每一位老师。陈主任以扎实专业全面的学识,幽默而不失温度的语言,结合历史时政,阐述了何为初心如何坚守初心,给大家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共鸣共情的党课,激发了每个人的爱国主义情怀。她对党的指导思想体系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刻全面而通俗的解读,让我们平日里熟视无睹的几条干巴巴的话顿时活了起来。

下午,张局长主讲《中国共产党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阐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背景原因和发展过程,让人感受到共产党从弱小到壮大这个过程的不易和坚韧。整个讲座,语言通俗,条理清晰,接地气,好吸收,赢得了在场教师阵阵掌声!

篇12:2022教师思政课心得体会版

思政课关系到立德树人、百年大计,思政课作用无可替代。首先,抓小事,树立以生为本、以育人为中心的工作理念。要紧紧围绕育人这个中心环节,在言传身教、行为示范上作表率、见行动,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从细节、实处做文章。如在《纲要》实践教学中,我们倡导并要求学生给父母写一封家书,通过家信的书写,让学生从小事做起,以写家书的方式,尝试构建家校一体化教育模式,加强家校的联系和沟通,形成教育的合力,落实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做学生的严师益友。其次,抓细节,树立以优良的教风影响学风的工作意识。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充分说明环境氛围可以影响人、教育人。校风是学校育人环境与氛围的具体表现,好的校风依靠好的教风,好的教风可以促进好的学风。不管是校风,还是教风和学风,三者之间相辅相成、相互统一。我和《纲要》教研室同事们一起,努力倡导一种行为示范的理念,以优良的教风影响人。如每次上课,提前10多分钟到教室,做好课前准备;离开的时候擦干净黑板、关好电;学生没有交作业,找学生谈心等,从小处、细处、实处做文章。同时,认真执行“南昌工程学院思政课教学八项规定”,从学生座位、统一交手机等小事入手,抓细节、抓小事,学风得到明显的好转。最后,抓落实,树立“三全育人”工作观念。“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实施“三全育人”,其根本就在于把育人工作抓细、抓落实。老子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显而易见,育人工作就是要从“毫末”“垒土”“足下”开始,只有重视育人的“毫末”小事、育人的“垒土”基础和育人的“足下”之行,才可能成就“合抱之木”的栋梁、“九层之台”的高大、千里之行的辉煌。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如“红色家书”诵读教学,我们订制诵读横幅,布置诵读场地,要求学生统一着装,录制诵读视频,人人诵读红色家书等,充分体现了“三全育人”的思想意识和工作观念,不断提升立德树人的质量。

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与研究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初显成效,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需要深化。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我们不仅仅要熟悉掌握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规律,而且要熟悉了解中小学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和规律,思维要新、视野要广。如果说,“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是师者的前提和要求;那么,“传道授业解惑”就是师者的基本职责和主要内容。可见,德高、业精、技能是思政课教师职业的核心要素。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建设、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内容的研究,工作思想、工作方法、工作技能和工作意识要与时俱进、与时俱新。

要把下一代教育好、培育好,从学校抓起、从娃娃抓起。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高校思政课教师要认真把握大中小学思政课的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规律性,才能更好的有的放矢。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研究,因为,这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是贯彻新时代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需要,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新人的需要,毫无疑问,我们要持续不断地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的研究,尤其是,不断深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上一篇:2021年牛年新春祝福语下一篇:燕山大学金工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