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法院实习报告

2024-08-02

法学法院实习报告(共8篇)

篇1:法学法院实习报告

作为一名政法大学非法学专业的学生,我选择中级人民法院作为我本次实习的地方,是出于多方面的考虑。

事实证明,在200X年X月XX日至200X年X月X日这三个星期间,在XX人民法院民二商庭的实习使我获益匪浅。民二庭是处理民商法方向案件的庭,因此通过实习,我不仅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法律技能、在法学专业领域获得了实际的工作经验,而且巩固了经济学专业必须接触到的债权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受到了锻炼,更是明白要始终保持谦虚谨慎、落落大方,始终以学习的态度做人做事。因此虽然此次实习只有短短三个星期,却却是我受益匪浅的三个星期,感触颇深的三个星期。下面我来简要谈谈这次实习的小结和一些感想:

1、在实习期间,我配合法官和书记员做好裁定书、判决书等的校对,做好案卷的装订归档工作。 因此也基本上掌握了案卷的整理、清卷、订卷、贴封条等工作具体操作细节。一个案卷一般由几个重要部分组成:案由、案件来源;当事人基本状况;民事诉讼状;证据材料;调解书或民事判决书;委托书和送达回证;法庭审理笔录。这么多东西必须归档整齐,不能有丝毫的混乱。虽然这些工作很琐碎,很繁琐,但是这些工作又是必须的,只有做好了这些工作,当事人才可以随心所欲的翻阅案卷,法官才能随时翻看以前的案卷,便于法官从以前的案件中吸取经验审判现在的案件。

2、我参加了几起案件的开庭审理,认真学习了正当而标准的司法程序,真正从课本中走到了现实中,从抽象的理论回到了多彩的实际生活,细致的了解了公诉起诉的全过程及法庭庭审的各环节,认真观摩一些律师的整个举证、辩论过程,并掌握了一些法律的适用及适用范围。

3,在实践巩固了一些司法文书如执行通知书、裁定书、调解书、判决书、公函、公告送达等的书写,了解了一些具体的民法程序知识,例如:自公告发出之日起,经过六十日视为送达,提出答辩状的期限为送达期届满后十五日等。

这次实习,收获最大的还是在写判决书这一块。原本以为实习生顶多做一些复印、打印、装订、盖印、校对等琐碎的无关痛痒的事情,所以当法院老师把卷宗交给我让我写判决书的时候,我有些许的迷惑。但是,当我静下来面对卷宗和电脑屏幕上的判决书草稿的时候,知道这是一件对我真正有好处的事情。在比对原告诉称、举证材料、庭审笔录、送达回证和其他相关信息之后,写出法院的相关判决,这是一件多么神圣的事情。虽然我写出的判决书当然不是最后成形,还需要老师的修改,但是从这个过程中我所获得的东西远远比任何其他琐事都要来的多得多。

4、通过旁听案件,我对民事的审判特点和程序有了详细的了解,懂得了审理民事案件关键在于化解当事人的矛盾,和刑事案件着重体现国家强制力惩罚犯罪不同,民事案件理想状态应是让双方当事人共赢而又不失法律的尊严,这一点就对法官的个人素质要求很高,这个素质不仅仅是法律方面的知识渊博,更重要的是懂得替当事人着想,尽量减少当事人的诉讼成本,更不能摆官老爷的架子,人为的拉大-法官和群众的距离。

这次的实习,我最大收获的实际上是打消了原来对就业的种种忧愁情绪,不管是何种工作所最需要的品质只是勤奋和踏实肯干。现在的学习也一样,能做的只是踏下心来认真的学习,在步入社会前为自己积累各种资本才能在进入社会时纵容的应对挑战和机遇。亲身体验社会实践让自己更进一步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更为重要的是检验一下自己所学的知识能否被社会所用,自己的能力能否被社会所承认。并且通过社会实践,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

篇2:法学法院实习报告

编辑点评:法院工作直接关系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所以比较严谨,实践性也非常强。通过法院实习,可以让我们接触到书本上没有的实实在在的案例,下面是法学法院实习报告总结,供大家借鉴。

一、实习时间

2010年4月至2010年9月

二、实习单位

山东省**法院

三、实习目的

任何理论知识,终究都要通过实践的检验。从考研起算,系统学习法律知识已有近三年的时间,在这期间法律基础知识进一步扎实、理论水平也有明显提高,但是对于实务接触甚少,所学理论知识无法在实践中得到验证,也就不能发现不足,反过来影响了理论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通过参加实习开阔眼界,处理好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的关系,以理论为基础,通过实践加深对法学理论的理解。力求实践内容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以期达到提高法律素养和实务水平的目的。

四、实习内容

实习期间,我实际了解了大量案件从立案到结案的全过程,对法律的实际运作有了更深的理解。在实习中我的主要岗位是书记员和法官助理。

具体工作内容是:办公室日常事务处理、参加案件合议、整理装订案卷、参加二审开庭、书写法律文书等这一系列的工作让我感受颇深,开阔了眼界,收获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

首先,翻阅和整理案卷。案卷整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每个审结的案件都要及时订卷归档,以备日后查阅。刚开始整理的时候比较生疏,时有差错,后来通过向书记员请教,我很好地掌握了整个卷宗整理和装订过程,能够独立完成案卷装订工作。整理案卷也为我提供了接触各类案件的机会,当我认真查阅和整理浓缩了多方工作流程的卷宗之后,我逐步了解到一个案件从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到检察院审查起诉再到一审法院审理判决的具体工作程序,并从中体会到案件审理的基本思路。每个案件审理终结后的退卷工作和向最高人民法院寄送关于死刑复核的案件材料,又让我对二审案件的整个审理过程有了清楚的认知。

其次,参加案件旁听。在实习期间,每次开庭我都会坐在旁听席,认真旁听、记录。在旁听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审判人员公正、中立的审案态度,以及公诉人和辩护人激烈的辩论。庄严的法庭、严格的程序,无不折射出法律的严肃和公正。从审判人员对被告的发问中,能体会到审判人员对于整个案件审理思路的把握,更好地了解案件事实。而在公诉人和辩护人的争论中,我又能了解到案件争议的焦点。观摩法庭庭审还让我对刑事案件庭审的整个过程有了更加直观生动的了解,比起书本上枯燥的文字表述,庭审让诉讼程序更形象具体,记忆深刻。

最后,书写法律文书。其中以记录合议庭笔录为主。做笔录要求具有很快的打字速度,还要求具备相当好的归纳和判断能力,要抓住合议的重点,准确地运用法律专业术语,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对自己理论知识的检验。通过记录合议庭笔录,我了解到主审法官对于案件的处理意见,以及相关审判人员的建议,有些重要的案件还会让庭长参加合议,这些都是做出最后公正、合法的判决所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法律文书不仅格式要规范,内容更要合法、合理、合情。书写判决书的过程中要查阅一审提供的卷宗、二审的庭审笔录、合议庭笔录、公诉人意见书、辩护人辩护词等材料,在整体上把握案件的事实和案情关键,针对被告和辩护人的上诉理由进行充分合理的驳回或者对于那些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案件说明理由发回一审法院重审。虽然在校期间已经学习了法律文书的写作,对法律文书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在写判决书的过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法律要想运用的好、有说服力,光靠书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一定要多进行实务锻炼。

五、实习之我见

(一)对法院工作有了更加直观深入的了解。

实习之前,对法院及法官的认识仅限于书本知识和一些影视作品中的形象,印象比较模糊而且带有明显的模式性。真正接触之后才发现实际的法院工作跟想象的相差巨大。

1.法院工作的重要性。法院工作直接关系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在刑庭实习,接触到的都是一些恶性刑事案件,每一个案件的处理都关系到诸多人的切身利益,所以每个案件都需要以公正客观的心态对待,确保受害人利益得到切实保障,被告人得到应有惩罚,正义得到伸张。

2.法院工作的复杂性和严谨性。在实习过程中,接触到的案件跟书本上学的案例相差悬殊。教材中的案例都是经过反复推敲筛选、确定没有争议之后才被选入的。但是实践中的案例很少具有这样的典型性,案件事实具有诸多模糊之处,而且还有许多其他的因素需要考虑,每个案件都需要法官耗费大量的心血反复推敲、斟酌,有的甚至通过数次合议仍不能达成统一意见。在这种情况下,并不是简单的以少数服从多数,而是允许保留少数人意见,并随合议笔录一共提交审判委员会定夺。

3.法官工作的艰辛。真实的法官工作远没有电视上写的那样轻松惬意。恰恰相反,法官工作实属不易。不仅要面对案件双方的双重压力,还要抵御来自不同方面的拉拢诱惑。每个案件,法官们都会尽心调解,以求被害人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补偿,被告人能够得到一定的宽恕;每个案件,法官们都会反复斟酌,以求客观公正;每次二审开庭,法官们都是周密安排、紧凑高效。但是法官们的努力却常常得不到理解。实习期间,经常遇到群众上访、静坐,甚至冲击法院,法官的工作环境需要更加切实的保障。

(二)法律普及的重要性。

虽然我们的普法工作始终未间断,但是现实情况却极不乐观。尤其是针对未成年人的法律宣传,显然还有许多需要改进、加强之处。我们合议庭审理的案件中,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占有相当比例。犯罪年龄的低龄化、犯罪手段的残忍、对生命的漠视以及对法律的无所畏惧,让具有多年审判经验的法官们都心悸不已。被告大多都是80后甚至90后的孩子,他们在作案的时候没有基本的法律常识,不计后果,图一时之快而走上犯罪的道路,给自己、家人以及整个社会造成巨大的伤害。看着他们在庭审时的忏悔,父母在旁听席上默默地流泪,以及被害人亲属的悲痛欲绝,我的心里十分难过,每个案件背后都是两个甚至更多家庭的灾难。对于未成年犯罪社会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更要做好法制宣传与教育工作,从娃娃抓起,避免他们染上社会的不良风气,走上不归路。

(三)要时刻注意加强学习。

首先,向周围具有丰富法律实践经验的人学习,学习别人优秀的能力,优良的工作习惯和思维技巧。法官们都具有长期司法审判工作经验,他们学识渊博、执法如山,合议案件时能迅速抓住案件的关键点进行剖析,庭审时对庭上情况的发展具有很强的掌控能力,他们的言传身教让我获益良多。通过与他们的接触和交流让我对法官这个神圣的职业更加的向往。对于我这样一个即将步入社会的学生而言,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周围的同事就是最好的老师,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可以向他们学习很多知识、道理,博采众家之长,以人之长补己之短。

其次,不断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随着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以及我国法治的逐渐完善,每年有许多部法律法规出台。如果满足于现状,你会发现你所掌握的法律知识很快就会过时。作为一名法律人,必须有足够强的学习能力,时刻注意把握法律的最新动向。在实习时我发现,每名审判人员的书架上都有着数量众多的法律专著及经典案例汇编,在审判工作之余,他们都非常注意法律知识的更新。总而言之,作为一名法律人,学习无处不在,法律工作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

六、总结

篇3:法学法院实习报告

一、法学专业实习就业基地的价值定位

实习就业基地较之于传统的实习基地, 具有合作内容丰富性、多方共赢性、实习就业一体性等特点。法学专业建立实习就业基地, 对深化法学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法学毕业生就业等具有积极的作用。

1. 满足法学专业多元化就业市场需求。

长期以来, 法学专业毕业生一直以报考公务员, 担任法官、检察官等作为优先的职业选择, 但近年来, 随着公务员招考名额的缩减以及法学专业的大规模扩招, 最后能够进入这些单位就业的毕业生己经大大减少。与此相反, 选择律师事务所、金融机构、事业单位、公司企业就业的法学毕业生则越来越多, 由此形成了多元化的就业格局。但我国现行的法学教育模式, 在人才培养理念、课程设置、授课内容等方面已经落后于社会对法学专业的人才需求。法学专业实习就业基地的建设可以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 拓宽学生就业渠道, 缓解法学专业结构性就业难题。学校通过与实习就业基地的联系, 及时了解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 适时革新人才培养方案, 切实提高法学人才培养质量, 使法学人才培养满足社会对法律专业人才的多层次需求。

2. 有效培养学生法律实践操作能力。

法学乃实用之学, 旨在运用法学知识和法律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所以其人才培养目标侧重于应用性的要求, 即着重培养法科学生运用法律规范解决现实纠纷的能力。这同时也是社会对法学人才的基本要求, 无论是检察院、法院等司法机关工作人员还是律师事务所、公司、企业等法律服务从业人员, 无不首先要求其具有高超的法律应用能力。在现行的法科学生教育模式中, 参加专业实习是培养学生法律实践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但由于集中实习基地数量限制以及参加公务员考试、司法考试与实习时间冲突等原因, 导致现在很多法科学生的专业实习因时间不能得到有效保证而流于形式, 其结果就是法科毕业生的法律实践能力普遍不强, 难以适应用人单位的工作需求。法学专业实习就业基地的建设, 因其性质决定实习中表现优秀的学生即可获得就业机会, 这可以最大程度解除学生实习影响就业的后顾之忧, 充分调动学生的实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从而从根本上提高法科学生的实习质量。

二、法学专业实习就业基地创新模式特色

1. 基地的选择范围多元化。

实习就业基地模式最大的优点在于能够把实习与就业相结合。在实习就业基地实习期间表现良好的学生, 可通过双向选择, 与基地达成就业意向, 因此建立基地的范围必须多元化。并且法院、检察院和公安局等司法行政机关, 其新近从业人员需要通过统一的公务员考试, 其单位性质和招录方式决定难以在上述机关中建立实习就业基地。当然, 在某些特殊的公务员岗位也可以对此进行有益的尝试。如西南政法大学与司法行政部门联合对其刑事执行专业学生实行的“订单式”培养模式, 即在学生招生、培养、实习和就业等环节与用人单位密切合作, 特别是实习环节, 该专业全体学生统一到基地进行集中实习, 经过系统的狱政管理实践学习, 学生毕业时通过公务员考试即可进入狱政系统工作。通过此模式已经为狱政管理系统输送了大批熟练掌握法律知识, 通晓狱政管理相关理论和专业技能的高素质法律人才。实习就业基地的选择除考虑基地单位性质外, 对影响基地功能发挥的人才市场需求和学生就业意愿等其他因素也应该进行充分考量, 这样才能保证实习就业基地在实践中发挥出应有的价值。

2. 基地的实习时间灵活化。

在实习就业基地模式之下, 实习时间将进行灵活化处理, 采取连续计时与累计计时两种方式。根据法学本科教学计划, 专业实习时间与司法考试备考时间存在有明显冲突。如果建立了实习就业基地, 实习时间将进行灵活化处理, 采取连续计时与累计计时两种方式。连续计时就是传统的实习方式, 在固定时间段连续进行实习。累计计时是指学生可以灵活利用寒暑假, 到实习就业基地进行实习, 每一次实习完毕由基地出具实习时间证明, 实习累计时间达到计划要求。通过灵活安排实习时间, 避免了实习与司法考试、考研等的冲突, 学生更能安心实习, 更好地达到专业实习效果。

3. 基地的实习管理制度化。

在实习就业基地模式之下, 不仅能实现理论与实践“零距离”, 还能实现学生毕业与上岗的“零过渡”, 现在的实习生在毕业之后就可能是该基地单位的正式员工, 为达到基地单位降低用人风险和用人成本、提高实习学生就业成功率的目的, 必须对实习进行制度化管理。基地应派专人或专门的部门负责实习工作, 制定实习生选拔标准、考核标准, 对实习生的实习表现和实习时间进行鉴定, 与实习生所在学校学院保持联系。学校则按照基地要求选送实习生, 并完成学校层面的实习考核。

4. 基地与学校的合作多样化。

在实习就业基地模式之下, 学校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 与基地开展实习之外的合作, 多方共赢。 (1) 学校“走出去”, 与基地开展教学实践合作, 学校可选派专家教授担任基地“咨询专家”, 对实习基地相关人员开展培训, 起到充电、提升的作用。另一方面学校选派教师深入到基地相关部门进行调研, 确保每一位法学专业教师能够肩负起法学理论知识传授和司法实践技能培训的双重职责。 (2) 学校“请进来”, 与基地开展教学实践合作, 学校可聘请基地司法实务界精英走进课堂, 开展法律实务教师与理论教师双师授课, 开办“律师讲堂”“法官讲堂”“检察官讲堂”等系列讲座, 聘请法律实务界骨干讲述司法实践办案经验。

实习就业基地的建设对于法学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强实习就业基地的建设, 可以全面推动法学专业的实践教学, 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同时, 加强实习就业基地建设, 规范基地管理工作, 必将有效地促进社会和学生之间的现实选择, 形成实习与就业的良性过渡, 从而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 实现基地与学校、学生的共赢。

摘要:法学专业实习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 在法学本科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建立法学专业实习就业基地, 改革法学人才培养模式, 可以有效地保证实习质量, 缓解法学专业学生就业困境, 以满足法学专业多元化就业市场需求。

关键词:法学专业,实习就业基地,建设模式

参考文献

[1]何勤华.大众化与精英化:法学教育难解之结[N].法制日报, 2009-5-7 (3) .

篇4:从经济法学的视角浅析法院拍卖

关键词:法院拍卖;委托拍卖;市场经济

中国的强制拍卖制度,最早出现于 1987 年,在最高法院颁布的《关于强制变卖被扣押船舶清偿债务的具体规定》中,拍卖首次被作为变卖的一种方式加以规定。1991 年修改民事诉讼法时,在立法上正式确立了强制拍卖措施,但并未确立强制拍卖优先适用原则。由于没有明确规定以及变卖更容易操作的原因,变卖成为执行人员的首选方式,变卖的随意性和模糊性,以及缺乏拍卖所具有的公开性、竞争性、程序性的特点,给执行人员留下了可以操作的巨大空间,这就可能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并使得标的物的变价往往没有价值最大化,极大地损害了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利益。1998 年最高法院发布的《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明确提出了“拍卖优先原则”,但在此规定出台一段时间内,由于缺乏明确具体的法律依据,不动产强制拍卖出现了混乱的局面。2004 年 11 月 15日,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关于人民法院民事执行中拍卖、变卖财产的规定》(以下简称《拍卖规定》),标志着不动产强制拍卖具体制度的基本形成。

作为一种变价方式,强制拍卖在于通过一定的程序,最大限度地实现标的物中蕴含的经济价值,以使债权得到充分的满足。本文将从经济成本的角度来分析我国现行的不动产强制拍卖制度,以期找到一条新的进路。

我国的不动产拍卖制度成本和运行成本很高,试做简要分析如下:

一、制度本身的成本

(1)评估、拍卖费用。假设债权人的债权为200 万元,按照现行较为官方的数字,以债权的实现率为50% 计算,进一步假设被申请人所有的不动产价值为100 万元,最后以拍卖方式成交,根据拍卖规定,由于部分费用按成交额或者评估额计算,则形成的费用情况如下:评估费用 6000 元(按评估额的 0.6%),拍卖费用50000 元,占成交额 5% ,以上费用总计为 56000 元,债权人实际得到的款项为 944000 元,债权人的受偿率大大降低。实际上评估费一般来说还要高一些,在实践中普遍存在着高估的情况。

(2)监督成本。由于拍卖是强制执行的一部分,拍卖机构的行为属于司法授权行为,因此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制度要求上,人民法院都应该对拍卖公司进行监督,但是监督也需要成本,有效的监督可能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3)时间成本和实际拍卖费用。《拍卖规定》将拍卖的次数设定为三次,并且每次的公告期不少于 15 天,仅公告期就长达 45 天,最高法院的出发点是好的,意图在于尽量地让公众广泛知晓,充分挖掘可能的买受人,但是公告方式不当,时间对公众的知晓度影响是有限的。并增加了实际拍卖费用。

二、制度执行中成本的放大

(1)债权人权益受损。《拍卖规定》虽然规定了债权人和债务人均可以参与评估机构的确定,但是由于势不两立的债权人和债务人很难达成一致,同时现实中双方申请公开招标的情况也很少(由于拍卖规定明确是双方申请,在一般情况下,法院对一方申请置之不理),因此,评估机构的选定也就成了法院的事情。《拍卖规定》第 6 条虽然规定了当事人对评估报告有提出异议的权利,但是由于对重新评估的苛刻要求,使得制度性的救济难以奏效。在制度上,法院确定保留价时,仅仅以评估价为参考,但是在有了明确的评估报告后,作为执行人员一般不会再有动力改变这一结果,于是参考标准就成为实际标准。由于评估机构的评估费用是按评估额收费的,因此评估机构从自身利益出发,具有高估的倾向。不容忽视的是评估机构还可能会因受到债务人的不当影响而高估,这一不當影响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得到说明:一方面,如果依据评估部门过高的评估结果确认底价可能会造成流拍,在流拍的情况下,根据《拍卖规定》,债权人可能被迫以保留价接受拍卖财产,否则该标的物就会被退还给被执行人;另一方面,据对笔者所在市拍卖机构的了解,在 2005 年 1 月份以来,也就是最高法院《拍卖规定》出台后,拍卖公司共接受法院委托的近80 起拍卖,但都以流拍告终。在正常情况下,作为拍卖的标的物,由于第一次确定的底价一般为评估价的 80% ,在第一次流拍后,可以再行降低 20% ,第二次流拍后,又可以降低 20% ,比如评估价如果为 200 万,第一次保留价为 160 万,第二次保留价为 128万,第三次保留价为 102.4 万,从理论上说,第三次的保留价接近了评估价的一半,应该说,物有所值,再卖不出去,似乎只能解释为评估价太高了,至少远远高出了市价的一倍以上。在制度运作过程中,由于制度性缺陷存在,在利益驱动下,一些债务人可能会采用不当手段影响评估结果从而损害债权人的利益。

(2)救济成本增加。人们对法院委托拍卖机构拍卖的法律性质认识模糊。在实践中,对拍卖过程中的纠纷,处理各行其是,比如执行瑕疵或者拍卖物瑕疵的情况,拍卖是否有效,权利人向谁主张权利都是众说纷纭。在委托拍卖机构拍卖的情况下,由于公法行为和私法行为的混淆,增加了处理问题的难度,而且由于委托的存在,在拍卖机构和抵押权人或者买受人之间形成了私法关系,完全用公法的规则去约束,可能力不从心,由于法律关系的杂糅,使得处理纠纷的成本相应地提高。

(3)统一对外委托,降低了拍卖的收益。法院普遍设立了技术室,在其部分职能发生变化后,按照最高法院的规定,要求在拍卖或者评估时,由技术室统一对外委托。由于技术室统一委托,执行局往往在将有关材料交付给技术室后,对拍卖不再过问,而技术室也仅仅从技术鉴定委托的角度考虑问题,因而对拍卖或者评估的监督被弱化。另外,在拍卖物的点交等方面,也都存在执行局撒手不管,技术室管不了的情况,增加了拍卖物无法转移占有的风险,从而降低了拍卖物变价收益水平。

从经济成本的角度分析,现行的拍卖或者委托拍卖还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不过所有的法律或制度的靠坚实的执行和有力的监督才能产生最大效果,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做出了依法治国的决定,尊重宪法。相信拍卖或者委托拍卖也会有更合法的执行,来保障债权人债务人的权力。

参考文献:

[1]肖建国.《强制拍卖中的利益衡量与制度设计》,载法律教育网(http://w w w .chinalaw du.com)(21/4/2006)

篇5:法学毕业实习报告-法院实习报告

作为法科学生,我们除了需要扎实的理论功底之外,还需要在真正的实践中得到学习的提高,了解到更多的实务方面的问题。“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短暂的实习过程中,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所学知识的肤浅和在实际运用中的专业知识的匮乏,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对一些工作感到无从下手,茫然不知所措,这让我感到非常的难过。在学校总以为自己学的不错,一旦接触到实际,才发现自己知道的是多么少,这时才真正领悟到“学无止境”的含义。这也许是我一个人的感觉。不过有一点是明确的,就是我们的法学教育和实践的确是有一段距离的。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法学需要理论的指导,但是法学的发展是在实践中来完成的。

08-09学年的这个寒假期间,我主要通过旁听案件接触法院相关工作人员来提高自己对课堂上学到法学理论的理解,通过对案件的旁听,学习法官在法庭上对庭审过程的指挥,了解法庭审理民事案件各个阶段,进一步加深对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律规范的了解,和具体的适用情况。同时,我也从法院的相关部门了解到学习有关开庭前准备工作的各项活动,制作并送达相关的民事诉讼法律文书,具体包括了民事判决书、及各类民事裁定书、举证通知书、应诉通知书、开庭传票,合议庭组成通知书等,将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融入到社会实践工作当中。在法院的几次旁听过程中,我认真学习了正当而标准的司法程序,真正从课本中走到了现实中,从抽象的理论回到了多彩的实际生活,细致的了解了民事案件开庭前准备的全过程及法庭庭审的各环节,认真观摩一些律师的整个举证、辩论过程,并掌握了一些法律的适用及适用范围。以下谈谈我在本次实践中得到的一些体会。

一、法院旁听案件中的发现的问题

在几次的旁听过程中,对我印象比较深的是两个案子,一个是有关《会计法》规定移交会计凭证的问题,一个少年犯的问题。在第一个案子中被告人原是某村会计,后来在改选中落选,这样一些会计帐簿、会计凭证需要移交,但是他一直认为《会计法》是规定的要等帐目清算后再移交,所以就坚持不交出,结果被以隐匿会计帐簿、会计凭证罪逮捕。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普及法治教育的重要性,不仅仅需要我们仅让人民知道法律文本,比如有些时候,人们对有些法律

条文是知道的,但却不知道如何适用它,以至于触犯法律;有时候人们对两个以上不同法律对同一问题的规定不明白,不知道该适用哪一部法律,那么我们可以知道普及法律的难度之大。同时我也看到,法律人存在的意义,对社会来说,可以帮助很多人解决不必要的问题。在第二个案子中,两个犯有抢劫罪的被告人是90后的。我想不考虑被告人家庭和自身因素,从社会大环境来说,我觉得社会也有一些责任的。现在社会的风气过于浮躁,有些犯罪人在童年时期就有可能已经沾染上了一些不良习气,我们有必要对少年进行中国传统儒家教育,学习“礼”之道。从社会的大氛围上加强儒学教育,提高人民的道德教育,利用儒家的优秀思想指导我们,儒家思想的群己,人伦观强调个人的义务性,强调熟人社会,重亲情,重自然情感的思想,为此,我们在强调构建法治的同时,绝不能忽视以人性道德培育为重要体现的儒家思想的精神性。

在旁听的过程中,又看了几个简易程序完成的刑事审判,第一次看见简易程序在审理案件中的具体运用。这些案件案情清晰、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争议不大,天长市法院也属基层法院,符合简易程序的条件。在整个审理过程中,审理时限很短,而且感觉开庭审理只是走下过场,法官对于此案如何判早有结论。通过这几起适用简易程序的刑事案的审理,我看到虽然审理时限很短,必备的程序却很完备的,法院在这方面控制得很好。但是,另一方面了我认为法院在庭审制度方面还是存在一些缺陷的,而且审理的环境还可以改进。

二、法院旁听过程中发现的基层法院的不足之处

1.基层法院的庭外和解较少。在询问法院的有关工作人员时候发现,法院庭外调解的情况较少,特别是在不发达地区,人们开始更多地利用法律的手段去解决争议,但是判决只是法官基于法律的一种判断,是一种依证据而为的行为,在很多的情况下,并不能彻底地解决民事争议,所以法院应当在实践中,更多运用庭外调解的方法,以最小的司法资源的消耗,以实现社会关系的和谐。在提高法院的工作效率的同时,也节约司法资源。

2.审判压力繁重,编制数量不足,审判人员难进易出,司法人员严重短缺。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运行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法律意识也在不断增强,近几年各种纠纷案件不断上升而在我国的基层法院方面,法官的人数的不足,也是造成基层法院工作压力过大,效率低的一个原因,在案件较为多的地区甚至可能会造成案件的积压。所以在法院的改革当中,应当把增加基层法院的法官人数提上日程。

3.现有法官队伍素质与经济发展后所面临的审判工作任务、形势不相适应,思想观念落后、知识结构单一,驾驭审判活动的能力不强,法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别是在基层法院,不少的法官是之前的退伍军人所担任,本身就不具有法学的基础,并且其学习新的知识的速度慢,驭审判活动能力差,审判过程中不以法言法语说明问题。

4.在与法院的工作人员交流过程中发现,执行的问题依旧是目前法律难以得到贯彻的重要问题。在新的民事诉讼法颁行后,为我国法院的执行工作开辟了全新的局面,但是由于基层法院的公信力,法官的的素质,以及公民的法律素养等方面的原因,执行工作依然是法院工作的一个难点,民事判决生效后,申请执行的案件仍不在少数。执行工作依然是令人堪忧。正如上述所言,判决只是法官基于证据而为的一种法律上的判断,因此要想真正较为彻底地解决争议,除了需要提高法官素质、法院的公信力外,还应当进一步强化当事人的作用,也许在实践中更有利于当事人双方争议的解决。

法院里的实习让我知道了自己的不足,把全国三百多所开设法学的院校比做一个瓶子,北大人大武大就是那个瓶子的盖子,我们的学校就是那个瓶子的底,现在法学没有专科生了,我们就成了垫底的,原来我总以为法院里的法官素质都很差,混了这么多年都没过司法考试,我现在才知道自己的想法是多么的幼稚,不是法官不想学,是他们没有时间去学,整天被案子压着。

篇6:法学专业暑假法院执行局见习报告

法学专业的学生所面临的实际情况,专业知识繁而重,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应对当前形势,要求法学专业学生不仅要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也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我们政法学院的系训“****,****”,要求我们认真履行暑假见习等学习任务,实事求是的在法律实务部门进行见习,丰富自己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做一名合格的法学毕业生,提高自己的学习办事能力,真心觉得,这不是单纯的完成学院规定的学习任务,而是在进行预演,进行一次以后开始工作的预演。在未进行见习前,我对这次见习,既新奇又期待,充满憧憬。这次实习机会来的仓促,我都没有做好思想准备,也许生活就是这样,不给你准备的机会,就让你面对,这样才能真正锻炼一个人的意识和能力。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最大限度的学习到课本之外的知识。这次我见习的单位是法院执行局,这是一个全新的经历,机会难得,让我很是欣慰,当然感激,所以倍加珍惜。之前,对法院并不是很了解,因为法律实务部门的严肃性,当事人发生纠纷,首先会寻求和解,和解不成则找人调解,再不成可以将争议提交仲裁机构,不服仲裁实在无法动用私力方式救济的,才会向法院提请诉讼,法院里的工作者嫉恶如仇,让我觉得和他们不好相处。但是,真正深入实践之后,发现在法院工作的工作者还是很和蔼的,待人温和,心中顿生暖暖的感觉,看来我该好好努力了,因为一学年的学习,我对法院的工作性质,职能部门有了初步的了解,所以对法院并不是很陌生。据我见习的了解:

一、人民法院职权:

1、审判刑事和民事的第一案件,但是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案件除外。

2、处理不需要开庭审理的民事纠纷和轻微的刑事案件。

3、办理民事案件判决和裁定的执行事项,办理刑事案件判决和裁定中关于财产部分的执行事项。

4、指导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工作。

二、人民法院的主要职能部门:立案庭、民事审判第一庭、民事审判第二庭、刑事审判庭、行政审判庭、执行局、司法警察大队、审判监督庭、人民法庭。由于我是在人民法院执行局见习的,所以对执行局了解的更多一些,执行局主要职能是:

1、依法执行本院一审的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书,裁定书以及调节书和刑事附带民事判决书,已生效的支付令。

2、依法执行本院行政审判庭审查裁定的行政机关申请强制执行和委托执行案件,执行公证债权文书案件。

3、办理其他执行工作事宜。

三、人民法院审理案件范围:民商事案件、行政案件、刑事案件、执行案件、申诉和申请再审案件。执行案件:受理依照法律规定应由本院执行的案件,包括

1、本院作为一审的生效的民事判决书、裁定书和调解书。

2、已生效的劳动仲裁和国内商事判决书。

3、公诉机关依法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公证债权文书。

4、法律规定的其他执行案件。

在这次暑假见习中,我学习的主要是制作询问笔录和审阅整理卷宗。卷宗的封面必须按项目要求填写齐全、字迹工整、规范、清晰,装订必须牢固、整齐、美观、便于保管和利用,卷宗装订前,要对文

书材料进行全面检查,材料不完整的要补齐,破损或褪色、字迹扩撒的要修补、复制。还有参加了外出执行,在执行过程中,我认识到该院执行局真正做到依法文明执行,程序合法,合理文明。经过开庭,审判,判决之后,若当事人拒不履行生效的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时,执行局就发挥作用了。学习我深刻理解到无论学生学习何种专业都是以后一种谋生重要手段,法学专业学生不仅法律理论功底深厚,而且要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有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在恰当的场合,说恰当的话,把自己的德、才、学、识综合体现出来,处理好同事相处、上下级关系,学习与别人沟通的能力,融入集体,和别人相处融洽,虚心耐心听取意见,事半功倍。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而不是随便说说,挂在嘴边,只懂得纸上谈兵是远远不行的,以后的人生旅途是漫长的,把自己培养成法律适用型人才,做一名合格的法律工作者,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了解工作流程,工作性质,理论联系实际,便于以后在日后的学习中抓住重点。但我也发现,在学校,学习书本和老师传授的知识有限,需要我们自己多加研究,弄懂许多不懂的知识。这次见习经历是我一生宝贵的财富。

****************

学号:***********

见习时间:****年**月**日

篇7:法学法院实习报告

2006年10月30日到12月22日间,我在学校的安排下到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实习。在这短短的两个月间,除去星期六和星期日,实际在法院实习的时间只有四十天,但是这四十天却是我受益匪浅的四十天,感触颇深的四十天。两个月间,我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领导和法官求教,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政策,学习法律、法规,利用空余时间认真学习一些课本内容以外的相关知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法律技能,从而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在学校所学到的知识,始终保持谦虚谨慎、落落大方,始终以学习的态度做人做事,始终代表湖南师范大学法学院学生的形象和素质

(博士教育网整理)

按照学校教学计划的安排,在我们大四上学期这半年,在完成已有的教学任务之后,必须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实习,这个实习是院里全全安排的,包括联系实习的法院,办理进入法院的出入证和在法院就餐的饭卡等。原本以为法院是个很容易进的地方,在第一天等待老师为我们办证之后(办了大概有一个上午吧),我知道了每个机关都有自己的一套运行机制,任何人只要进入这个机关就必须要遵守这里的纪律,尤其是在法院这种用程序和事实来维护社会公正和正义的地方。首先,我想向所有为我的实习提供帮助和指导的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的工作人员及我的老师致谢,感谢你们为我的顺利实习所作的帮助和努力。通过实习,我在我的专业领域获得了实际的工作经验,巩固并检验了自己几年来本科学习的知识水平。

其次我想谈下我本次实习的具体情况。我这次实习是和朱华鹏一起分在高院的立案一庭。在实习期间,我进一步学习了相关法律知识,对立案的程序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注意在此过程中将自己所学理论与实习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我努力将自己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向实践方面转化,尽量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够遵守工作纪律,端正工作态度,保守审判秘密,不迟到、不早退,认真完成领导和法官交办的工作,得到他们的一致好评,在思想上、业务上都有收获,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的许多不足。在此顺便对学院以后的毕业实习工作提几点建议

一,实习概况

1,我参加了几起案件的开庭审理,认真学习了正当而标准的司法程序,真正从课本中走到了现实中,从抽象的理论回到了多彩的实际生活,细致的了解了公诉起诉的全过程及法庭庭审的各环节,认真观摩一些律师的整个举证、辩论过程,并掌握了一些法律的适用及适用范围。

2,在实习过程中有些案件也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在近两个月的实习时间里,我配合法官和书记员做好案件的调查笔录和庭审笔录,做好案卷的装订归档工作。因此也基本上掌握了案卷的整理、清卷、订卷、贴封条等工作具体操作细节。我知道了在每一个案件后面凝聚了多少法院工作人员的辛勤劳动,虽然这些工作很琐碎,很繁琐,但是这些工作对于他们来说又是必须的,只有做好了这些工作,当事人才可以随心所欲的翻阅案卷,法官才能随时翻看以前的案卷,便于法官从以前的案件中吸取经验审判现在的案件。知道了法院工作人员的生活并不是我所想像的那么风光,法律工作并不如我以前想象的那么简单,工作中遇到的种种情况让我深刻意识到法官也是普通人,他们也要做大量的琐碎的工作,而不仅仅只是在法庭上挥挥小锤就可以维护法律正义的,里面的辛酸和汗水也是常人所无法想象的。

3,在实践巩固了一些司法文书如执行通知书、结案登记表、换押证、上诉函、开庭公告、提押票、传票等的书写;进一步巩固了一些具体的司法程序知识如:刑事案件和行政案件庭审的简易程序、普通程序。写一些法律文书,在实习的一个多月里,曾帮杨小花法官草拟过四份民事裁定书,帮颜彦法官写过两份公告启示,虽然写的都是一些比较简单的文书,而且还是照着模板写的,但还是出了不少错误,记得写的第一份裁定书是一方当事人撤诉,基本格式就是先介绍当事人情况,原告,原告代理人,被告,被告代理人,案由,撤诉的理由,然后是经本院审理,认为原告的请求是其真实意思表示,且不损害国家集体和第三人利益,准予起撤回起诉,诉讼费用减半由原告承担,就这么简单的一份裁定书我写了四遍才合格!原因就在于措辞不严谨,杨小花法官让我改了三次才送给庭长签字,真是惭愧!回来后狂看司法文书写作的格式,后悔当初老师讲时自己没好好听,真是应征了那句古话,“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须深行”。

4,做合议庭评议案件的临时记录。一些疑难案件必须采取合议庭的方式审理,在开庭审理休庭后要对案件的疑难点进行合议庭成员合议,我担当过几起案件评议时的记录,由于法官们在讨论案子时都是用长沙方言,在记录的时候不能全面的记录下来,只能记住一些重点和大概,在他们开完会后再来整理一遍才能让他们签字,其实他们即使是用普通话讲的话我也不能完全记录的准确,平时我们在速记这方面锻炼较少,搞模拟审判时的书记员记录都是假的,庭审笔录都是早就准备好的,我觉得我们的教学活动中应该增加速记这方面的培训.

5,通过旁听案件,我对民事的审判特点和程序有了详细的了解,懂得了审理民事案件关键在于化解当事人的矛盾,和刑事案件着重体现国家强制力惩罚犯罪不同,民事案件理想状态应是让双方当事人共赢而又不失法律的尊严,这一点就对法官的个人素质要求很高,这个素质不仅仅是法律方面的知识渊博,更重要的是懂得替当事人着想,尽量减少当事人的诉讼成本,更不能摆官老爷的架子,人为的拉大法官和群众的距离。

二,思想收获

实习期间,在高院领导和法官的引导下,我能够虚心向他人求教,遵守组织纪律和单位规章制度,与人文明交往。这段时间所学到的经验和知识大多来自领导和法官们的教导,这是我一生中难得的宝贵财富。

这次实习还让我深刻了解到,在工作中和同事保持良好的关系是很重要的。

在短暂而充实的实习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到自己所学知识的肤浅和在实际运用中专业知识的匮乏。在学校总以为自己学得还不错,一旦接触实际,才发现自己的知识是多么的匮乏。并深深的感受到了知识的力量。要高院有很多是北大和武汉大学毕业的高才生,他们运用自己的所学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案件,并写出了很多对人我国的法治建设有重大贡献的文章。

三,我的一点小建议

我觉得我们的法学教育和实践的确有一段距离。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法学需要

理论的指导,但是法学的发展是在实践中完成的。所以,我们的法学教育应当与实践结合起来,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办学模式。大学的法学院应当与公安、检察院、法院、律师事务所等部门建立良好的关系,定期安排学生见习,让学生更好地消化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对法学的兴趣,尽量避免毕业后出现眼高手低的现象,向社会输送全面、合格、优秀的高素质法学人才。

我此次实习的最大收获就是悟出了一个道理,路还很长,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

篇8:卫生法学专业实习基地建设研究

关键词:卫生法学专业,实践能力,实习基地建设

卫生法学专业是应医药卫生领域社会需要而新产生的应用法学专业, 卫生法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能够处理医疗卫生领域纠纷的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是卫生法学人才获得社会认可的核心竞争力, 是其满足社会需要的重要砝码, 而实习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获取实践技能、培养实践能力的重要方式。实习基地的选择对实习效果有重大影响, 直接关系到卫生法学专业人才应用能力的培养, 加强卫生法学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但当前卫生法学专业的实习基地建设中存在许多问题, 以至于影响到实习效果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1 加强卫生法学实习基地建设的重要性

现实中存在卫生法学专业毕业生输出中供大于求与卫生法学人才不符合需求的矛盾。“仍然缺少大量的卫生法学人才充实到医疗纠纷处理的第一线。100%医院目前需要医事法学专业人才, 这是毋庸置疑的。而通过调查, 现今只有22.7%的医院会配备医事法学专业人才”[1]。矛盾的原因很多, 一方面, 可能是卫生法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 社会对其了解不多, 学校培养的定位不一定到位, 这也使得本来法学就业不景气的市场更加紧张[2]。本文认为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学校在卫生法学专业人才的培养中没有或者不能按照复合型应用型法学人才的目标进行培养, 学生缺乏实践能力, 不能满足社会关于解决医疗卫生领域纠纷的需求。而学生实践能力欠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实习基地的建设不尽人意, 实习没能取得应有的成效。

2 卫生法学专业实习基地建设现状

当前开设卫生法学 (有的学校称为医事法学) 专业的学校在实习基地的建设上也都进行着不断的探索。卫生法学专业的实习基地主要包括一般法学专业实习基地, 如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等, 也包括一般医学专业的实习基地——医疗机构, 以及卫生行政部门等。他们主要采取的这种“1+1”的实习基地建设模式对卫生法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具有针对性, 不能很好地锻炼学生处理和解决医疗卫生领域的法律问题的能力。卫生法学专业实习基地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主要问题有:

2.1 基地的选择缺乏专业针对性

卫生法学专业的学生是法学人才, 应当到法院、律师事务所等传统法学实习基地实习, 但是卫生法学专业的学生又不是普通的法学专业人才, 他们应当有区别于普通的法学专业学生的特色, 他们应当是既掌握法学知识又掌握医学知识的复合型、应用型、有自己专业特色的法学人才。因此, 卫生法学专业学生的实习基地建设也应当突出其专业特色, 应当有专业针对性。但是, 当前卫生法学专业实习基地的选择缺少针对性。比如, 法院负责处理医疗卫生领域纠纷的部门应当作为学生的实习基地, 但是很多学生并没有被安排在这些部门实习, 而是和普通的法学生没有区别。律师事务所也是法学生实习的一个必选基地。但是, 并非所有的律师事务所都擅长医疗卫生纠纷案件。选择实习基地应当紧紧围绕卫生法学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 如果与培养目标不符, 则不应选为实习基地。

卫生法学专业的学生不仅应当在法律部门实习, 还应当到医疗机构实习, 但是, 医疗卫生相关基地的选择也缺少针对性。鉴于卫生法学专业课程安排的紧张, 学生医学专业课的实习是在课程学习过程中通过见习的形式进行。此处所言卫生法学专业学生在医疗机构的实习是指毕业实习, 主要是安排学生到医疗机构的行政部门, 如医务科 (处) 、护理部、医院办公室等与学生的培养目标比较接近的部门实习。但是, 因为医院条件所限, 学生被安排在医院的后勤部、设备科等与专业不相关的部门实习的情况也比较多见。卫生法学专业学生在卫生行政部门的实习, 也会出现类似医疗机构实习不对口的情况。

2.2 固于已有基地, 缺少对新基地的开拓

卫生法学专业实习基地多固于传统基地, 缺少对新的对口基地的开发。除传统基地外, 还有不少单位可以作为卫生法学专业的实习基地, 例如行业协会。行业学会拥有大量专业技术人员, 对实践教学的指导力量比较强, 选作卫生法学专业的实习基地具有一定优势。在医疗纠纷的处理中, 是不是医疗事故、医方有没有过错以及过错的大小等与责任和赔偿有关因素的确立往往都需要经过鉴定, 鉴定是医疗纠纷处理的重要环节。按照现行法律, 医学会是医疗事故的法定鉴定部门, 因此, 开辟医学会等行业协会作为卫生法学专业的实习基地具有重要意义。而目前鲜有学校把医学会作为卫生法学专业实习基地。

2.3 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不够

卫生法学专业的实习基地多是校外基地, 很少有学校开设校内实习基地。有针对性的校内实习基地可以更加方便学生的实践实习, 而且校内实习基地有着校外实习基地所不具备的优势, 方便教师进行指导, 方便学生参加实习, 方便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监督和管理等。

2.4 实习基地与学校之间的联系不够

“没有大环境的支持, 这些卫生法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期间的见习、实习等社会实践, 可能就会遇到很多问题。很可能缺乏接收卫生法学专业学生实习的单位, 或者接受了, 由于没有经验等原因却不知如何指导学生根据其专业进行实践、学习”[2]。实习基地与学校应当加强实习指导教师的交流与研究, 促使实习取得成效。

3 卫生法学专业实习基地建设探讨

3.1 围绕培养目标, 有针对性地建设实习基地

卫生法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既懂医学又懂法学能处理医疗卫生领域纠纷的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应用型和复合型是卫生法学专业人才的两大特点, 应用型是其产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 复合型是其特色和优势, 但是, 如果不解决卫生法学专业人才培养中缺少实践能力的问题, 恐怕卫生法学专业的存在都将会有问题, 更不要提发展和特色。在实习基地的建设中也应围绕卫生法学专业的培养目标, 通过具有专业针对性的实习基地的建设, 帮助学生成为符合培养目标、达到培养要求的人才。

3.2 稳定性和灵活性相结合选择实习基地

卫生法学专业实习基地的选择应坚持稳定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稳定性就是卫生法学专业学生的实习要有固定的单位, 通过学校与实习单位建立稳定的关系, 便于长期探索和积累培养学生实习的经验。灵活性是指学生在实习单位不需要固定在一个部门或在有限的时间里只跟某个人或者某个案件。医疗纠纷案件一般处理时间较长, 学生在短暂的实习期间, 很难全程跟踪某个案件, 因此在实习过程中, 实习基地应当让学生能够抓住一切机会接触案件,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灵活性还应当包括, 学生实习不固定在一个庭, 如最多受理医疗案件的民庭, 而是当刑庭、行政庭、审监庭等有医疗卫生相关的案件时, 也应当给学生参加的机会。配合这种不太固定的实习模式, 应当有指导教师认真的监督和考核, 避免实习流于形式。

3.3 校内基地与校外基地结合

建立校内实习基地, 为学生提供实习环境, 更利于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对实习环节的监控, 是实习教学环节的有力保障[3]。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医疗纠纷法律援助点的形式, 利用学校的资源和优势, 创建校内实习基地。学生在校外的实习基地实习, 因时间所限, 有时不能完整跟踪一个案子, 难以真正了解案件的处理。鉴于当前医疗纠纷的高发, 社会上熟悉医疗纠纷处理法律人才的不足, 如果在校内开设医疗纠纷法律援助点, 利用卫生法学专业的教师和学生熟悉相关法规以及学校具有医学人才的优势, 司法行政机关会将部分医疗纠纷案例安排在援助点。这样学生在平时就可能接触大量真实案例, 并在教师指导下, 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医疗纠纷, 有时间从头跟踪一些案例, 了解到整个案例的发展过程和处理流程、处理技巧技能等。这些锻炼既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又可以帮助化解社会矛盾,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因此, 应当加强对卫生法学专业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 学校给予场地、经费等相关支持。

3.4 传统基地与新拓展基地相结合

卫生法学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中, 既要保留传统的实习基地, 如法院、律师事务所、医疗机构、卫生行政部门等, 同时也要开拓新的实习机构, 如医学会、鉴定机构等。

3.5 专业实习指导教师与实习基地人员共同努力建设实习基地

学校的专业实习指导教师与基地人员的沟通和交流不够, 这不仅是卫生法学专业实习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而是整个法学专业实习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把实习基地的工作人员请进课堂进行教学或者做讲座, 或者与实习基地联合, 针对实习基地建设以及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问题进行研究等方式加强实习基地与学校的深度交流与互动, 才更有利于实习基地的建设, 有利于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4 结语

要把卫生法学生培养成符合培养目标的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 必须通过实习基地的建设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否则他们就会成为医学理论知识不如专门的医学生、法学理论知识又不如传统法学的学生, 不具有竞争力, 更不要说特色和优势。卫生法学生的培养应当借鉴医学生的培养, 通过临床实习, 加强学生的“临床”经验, 把卫生法学生按照“临床法学”[4]的方式进行培养, 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祁佳楠, 钟红梅.从用人单位视角审视目前医事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完善建议——以浙江省6个地区30家医疗机构需求情况为例[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0 (12) :190-192.

[2]何君, 冉晔.法学教育的困境与路径选择——以卫生法学专业为视角[J].中国卫生法制, 2008, 16 (5) :4-7.

[3]刘影, 刘海峰.高校内部实习基地的建设与探索[J].现代骄傲与科学, 2003 (4) :103-104.

上一篇:三会两制一课班会策划下一篇: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外汇收支管理的通知 国发 2001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