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费用控制管理规定

2024-07-18

医院费用控制管理规定(共9篇)

篇1:医院费用控制管理规定

我院收到卫生厅制定的《关于加强经济管理与监督控制医药费用过快增长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后,院领导非常重视,立即组织专题会议,对意见中的措施和控制指标进行了认真的研究,我们认为,加强经济管理,控制药品费用过快增长是非常必要的。

近三年来,我院为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规范服务行为,真正体现“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办院宗旨,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减轻病人负担,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采取了各种措施,在加强医院经济管理,控制医药费用过快增长方面效果显著。对住院病人实行归口管理;规范医疗收费行为,严格执行收费标准、实行一日清单制度和收费公示制度;进一步推进药品、耗财集中招标采购;加强财务管理,2001年以来实行了全成本核算,制定了控制药品比重、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平均诊次收费水平和平均床日收费等指标的控制措施,列入了科室综合目标责任制的考核范围。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控制了医药费用的过快增长,降低了医疗成本,真正让病人得到了实惠。

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门诊、床日收费水平及平均住院日指标已经控制到了较低水平,病人结构变化比较大,我院现有结核病、肺部肿瘤呼吸、胸外、心血管四个专业,其中以结核病为主,三年来,结核病房从4个增加到7个,肺部肿瘤病房从1个增加到2个,胸外从2个增加到3个,心血管从2个减到1个。结核、肿瘤病人不断增加,占80%以上,而胸外、心血管病人却在逐渐减少,这必然导致各项指标的异常。

针对我院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建议:

1、平均住院日

我院平均住院日较长,是由于我院是以结核病为主的专科医院,结核病、肺部肿瘤病人的治疗周期比较长,一个结核病人至少要住院1个月以上,近几年,结核病人、肺部肿瘤病人不断增加,相对应平均住院日必然增加,我院已经采取了一定措施加以控制,如果控制在22.4天以下,必然会影响医疗质量。

2、药品比重

三年来,我院不断加强对药品比重的控制力度,将其作为科室目标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经过努力药品比重不断降低,现保持在55%—56%之间,因为肺结核、肿瘤病人以药物治疗为主(医院没有放疗设备),随着我院结核、肿瘤病人比重的升高,药品比重必将升高,我院能控制在55—56%,已经很不容易了,再降低2个百分点,很难做到。

3、平均诊次收费水平

我院门诊病人以结核病为主,病人开药量很大,随着门诊结核病人比重的升高,必然导致门诊收费水平的增加。另外,04年建立了介入治疗中心,其收费比较高,其门诊治疗人数的增加,必将会导致平均门诊收费水平增加,要把我院平均诊次收费水平控制在181元以下很难。

我们的意见是:

1、平均住院日控制在26天

2、药品比例控制在55%

3、平均每门诊人次收费水平控制在195元

以上指标是我院经过深入研究计算后提出的建议,比较符合医院实际,望厅领导根据专科医院特点,对以上指标给予调整。

篇2:医院费用控制管理规定

根据《......卫生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医药费用的通知》文件精神,为进一步加强我院医药费用的控制,切实减轻群众就医负担,结合我院实际,制定该控费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解决减轻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负担问题为出发点,以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为主线,以群众是否得实惠、医务人员是否受鼓舞为衡量标准,把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作为推进我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的重要抓手。

二、组织保障

成立由院长为组长,副院长为副组长,各科室主任为成员的医疗费用控制领导小组,将医药费用控制工作纳入了医院运营管理、日常监测指标,控费领导小组将定期不定期对各科室控费情况进行检查督导,并将检查督导结果进行通报。

三、控费目标

通过采取综合措施,我院门诊病人及住院病人次均费用控制在15%以内。

四、控费措施

(一)加强医疗机构药事管理

1、继续实施药品、耗材集中采购,加强药品、耗材控制力度。认真贯彻落实卫生部、国务院纠风办等七部委《关于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意见》(卫规财发〔2009〕59号)和《四川省卫计委关于发布2014年四川省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实施方案的通知》(川卫办发〔2014〕384号),县及县以上人民政府所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必须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原则,实行省级集中上网、医院带量采购、政府服务监管的药品采购模式,全部参加省级网上药品集中采购。合理控制药品耗材费用,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

2、完善毒性药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性药品、蛋白同化制剂、肽类激素、终止妊娠药品等特殊药品管理制度,加强特殊药品临床应用合理性监管。同时,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加大临床抗菌药物应用点评力度,将使用频次不规范、超剂量使用纳入医疗质控管理。

(二)加强设备、器械的准入及管理

充分发挥医学装备管理委员会作用,科学规划、评估、论证,严把设备、器械的准入关。加强设备采购管理制度建设,修订健全了制度和职责。按着政府采购目录规定对新购 5千元以上的设备必须填写医疗装备购置申请论证表,并归入档案材料,设备档案由设备科专人建立,专人管理,并对其使用情况进行跟踪。

(三)严格规范诊疗服务行为,做到“四合理”

1、合理检查

(1)严格掌握各种检查的指征,遵循先常规后特殊的检查原则,能用常规检查达到目的,尽量不用特殊检查。

(2)住院病人检查三大常规,手术病人五大常规加心电图、胸透等,其他各项检查均应有针对性地进行,不应列为常规检查。

(3)遵循医疗资源共享原则。医生要尽可能利用院外同级医院检查结果,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检查,以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

(4)确实需要做特殊检查时,应严格审批程序。下级医生开出的检查单,须由副主任医师及其以上人员或科主任签字认可。特检结果实行指标控制,纳入科室目标考核。

2、合理治疗规定

(1)严格执行各种医疗制度,治疗方案的确定应遵循科学、经济、合理的原则,确保医疗安全。

(2)特殊治疗方案的制定,必须在广泛讨论的基础上,由副主任医师及其以上人员或科主任确认。

(3)因病情需要安置人工器官或使用昂贵医用材料,须由科室主任提出申请,报相关部门审批。

3、合理用药规定

(1)使用药品严格遵循安全、有效、价廉的原则。能用国产药的不使用进口药,对疗效相似的一律用低价的、国内生产的药品。不开与疾病无关的药,更不能用非治疗药充当治疗药。

(2)药品构成比不得超过医院规定,每超过1%扣0.1分,纳入质控管理。

(3)尽可能使用《四川省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中的药品,切实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

4、合理收费规定 严格按照物价收费标准收费,不得乱收费。

(四)全面实施分级诊疗制度

认真贯彻落实《市卫生计生局、市委宣传部、市发展改革委等6个部门关于建立完善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意见》(资卫办发〔2014〕308号),我院已认真落实了分级诊疗制度,建立合理的就医新秩序,从而减轻了患者的疾病费用负担。

1、督促临床医生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常见病、多发病在基层医院治疗,疑难病、危重病在大医院治疗。

2、明确首诊负责制,努力实现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诊、上下联动的就医机制,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格局。

(五)推行检查结果互认制度

凡二级及其以上级别医院出具的临床检验、医学影像等检查结果,尚未超出该检查项目周期性变化规律所允许的时间,在不影响正常诊疗活动依据的情况下,我院对其予以认可,避免了重复检查;对以门诊临床检验、心电图、B超、X线、CT、MRI以及各种内窥镜检查等为诊断依据的,入院后如无病情需要不再检查。加快推进我院医学影像集中诊断、心电集中诊断和病理远程会诊等项目建设,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高水平的检查、诊断服务,提高检查结果互认比率。

(六)严格落实健康扶贫工作

篇3:医院费用控制管理规定

1.1 医院成本核算方面的问题

第一,部分成本核算的效果并不明显。部分医院通过成本核算开展经济管理工作,如有部分医院要借助科室核算方案,通过经济杠杆作用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从而提升住院及门诊的收入,但由于方案内容仅仅涉及到成本方面,在对相关科室节约开支方面约束力显得不足,并且也很难将行政管理费用摊入到科室的成本中进行计算。

正是由于一些医院在成本和算方面存在的局限性,使其在成本核算内容方面准确性也很难保证,在材料消耗、设备折旧、管理费、维修费及水电费等数据资料的统计方面,因核算理念与实际情况之间存在的差异,导致统计内容缺乏足够的完整性[1]。

1.2 全成本核算的推行难度较大:

在当前医院经济管理工作中,虽然全成本核算模式的引入好处很多,但依然会存在多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一,部分医院缺乏高层次的人才,核算技术相对比较传统。当前的基层核算人员往往知识机构单一,职称层次较低,缺乏全成本核算的基本素养。在实际的成本费用控制过程中,由于核算资料不够完整、方案的局限性以及核算人员的素质问题,导致最终的核算结果有所不同[2];第二,部分医院对于全成本核算模式的实施缺乏一致的认同度,一些工作人员未能意识到全成本核算对医院经济管理的重要作用,没有意识到全成本核算能够减少费用、降低医疗成本以及提升医院的竞争力度。

1.3 经济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相互分离导致的问题

由于多数医院的经济管理工作都是由经济管理部门及财务部门分别承担并执行。两者之间的独立性,导致医院经济管理工作及成本费用控制存在很多方面的漏洞。

财务部门一般都是依据上一年总体收支情况进行年度预算,该预算方式执行之前通常都缺乏对成本部门及业务部门深入的分析及了解,从而可能导致预算失真等问题。经济管理部门一般都是将成本核算作为基础,进而开展医院各项经济管理工作,然而其对于医院成本部门在计划执行方面更加侧重于监督,在对医疗之外的具体收支情况则不够了解,难以实现有效的监督与控制[3]。

2 医院经济管理与成本费用控制的相关对策

2.1 充分整合部门优势,推行一体化经济管理模式:

从医院经济管理方面来看,经济核算、财务预算、财务管理及预算执行、控制检查等应当是保持一致的。这就要求医院的各个经济管理机构及部门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时,构建出新型的、协调统一的管理关系,即充分整个各个部门优势,构建统一的管理平台,促使一体化经济管理模式的形成[4]。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应当从前期计划、具体实施过程及后期的控制及评估等方面着手,将每个环节充分连接起来,在纵向管理的过程中开拓横向沟通的途径,最终形成互补、合作的工作机制。

2.2 确立以全成本核算模式为主的核算方案:

为了有效防止部分成本核算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医疗服务时产生的所有费用成本都列入到成本核算的范畴之中,将辅助科室及临床科室产生的各项费用均详细录入科室支出中,至于后勤科室及行政机关科室产生的费用,如果需要临床科室共同分摊的成本部分,则需要以明确的数字计算出来,核算科室对于成本费用构成及总额度都应计算清晰,同时在开展成本分析工作过程中对科室的发展方案进行有效的权衡与评估。

2.3 切实做好对医院卫生经济的评估工作:

为了对医院医疗成本核算的流程及方法进行统一规定,进一步落实并推行科学的成本核算管理制度以及强化医院管理力度,相关工作人员可以科学评价医院的经济管理活动,从不同的方面构建出合理的经济评价指标体系[5]。其中医院经营成果指标又包括资本金利润率、对外医疗利润率、年人均医疗毛收入、对外医疗利润增长率等二级指标;经营成本指标包括万元材料利润率、万元设备利润率、院务保障成本率及药品加成率等二级指标;患者费用指标包括住院患者日均费用、门诊人次平均费用等二级指标。

3 结语

医院经济管理与成本费用控制工作对医院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随着当前医疗卫生行业的市场竞争机制日渐完善,医院经济管理工作及成本控制显得更加重要。为此,医院应当在充分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前提下,逐步提升自身的经济管理与控制水平,推进科学、合理、规范、精细的经济管理模式,促使医院实现健康稳定的发展。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医院的内外部环境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更是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然而在发展的过程中,医院在当前经济新形势下,也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如何有效控制医院的成本控制,做好医院经济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医院经济管理与成本费用控制中存在的各方面问题,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经济管理,医院,成本费用,控制

参考文献

[1]张海燕.基于医院成本费用控制与经济管理策略[J].财经界(学术版),2012,11(1):63.

[2]张蕾.医院经济管理与成本费用控制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1,12(1):73.

[3]牟祥光.浅谈医院经济管理与成本费用控制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5,19(11):119-120.

[4]钱洁.医院经济管理与成本费用控制策略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1):52-55.

篇4:医院经济管理与成本费用控制研究

【关键词】医院;经济管理;成本费用;控制研究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0551-01

伴随着我国医疗体制的不断改革,在近几年来,我国的医疗卫生体系开始逐步形成,为了提高医院的医疗水平和加快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步伐,就要在医院经营管理中对成本费用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研究。

1 医院经济管理与成本费用控制研究的现状

医院经济管理与成本费用控制研究,主要是为了改变医院非常落后的管理制度,在近几年来,由于政府对医院的投入减少了,在医院经济管理与成本费用不断增加的过程中,有很多的医院开始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并且把控制成本费用作为最重要的目标,首先在医院中实行成本核算并进行科学的管理。医院中的成本核算主要是医院对整个医疗服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费用进行核算的过程。通过对医疗费用进行管理,做好对费用的控制工作,在医院中,只有度医疗服务过程中产生的费用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才能使医院的管理更科学并且非常规范。

通过对医院医疗服务成本进行核算,使医院的经济管理体制能够更加完整,为了加强对医院的经济管理过程,就要将医院得到经营成本控制到最低,在我国,医院实行的成本核算的主要方式就是医院的科室成本核算要把科室视为一个非常独立得到核算单位,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其整个过程进行有利的调整,并能够记录一些有用的信息,刚开始要把医院科室的部分的费用作为整个过程的成本核算,这种方式主要是部分成本核算。然后在把整个医院的全部科室的费用进行统计与核算,在医院的整个成本的核算过程当中,全院的成本核算能偶给医院带来很多成果,在医院经济管理过程中,只有对医院医疗服务费用进行审核,对医院的所有员工都会有很大的影响,他们的成本意识会不断的增强,在工作中会认真的工作,同时可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医院是供人们治疗急病的地方,医院的管理体制如何,医院的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决定医院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医院要加强对义务人员进行管理,医院中的行政部门要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约束。

在医院里,医院有自己的规章和制度,这些相应的规章和制度主要是对医院一些义务人员进行日常的工作的约束和进行管理,在医院中医院经济管理中主要的成本核算主要是根据综合法、病种法、项目法。其中综合法是对医院中的各个部门和科室的成本进行核算。综合法主要是对整个医院的经营管理状况进行管理,同时还要增加度医院职工的考核内容,让所有员工增强成本意识,这样才能让他们在工作中提高工作效率。对院级采取核算的方法是比较简单的,对医院中科级进行核算时非常复杂的过程,因此,要根据我国医院的发展状况和运行的规律,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核算。

由于一院制=中接触的病种是非常多的,医院中储藏的病例也是非常的多,医院都是根据病人生病的病例的难易程度,对他们分别有不同的治疗费用标准,然而,病种法还不能满足我国医院经理管理的需要。

2 医院经济管理与成本费用控制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2.1 没有对医院的成本核算做到充分的認识

由于每个医院的医疗体制是不相同的,有的医院对成本核算的认识程度也是完全不同的,有些医院对成本核算不够重视,还没有觉得成本核算对医院的管理有很重要的意义,在度医院的管理过程中,全核算成本是医院管理的非常重要的一种手段,通过读医院进行核算管理,才能使医院的医疗服务的成本有所降低,同时还能减少资源的浪费,还能使各个医院中的竞争力不断的增强。所以,要对医院的经济管理与成本费用进行有效的控制,做到对医院的成本核算进行充分的认识。

2.2 医院核算人员匮乏

在我国的一些医院,真正的层次较高的人才是非常少的,核算技术很落后,有的地低层的核算人员的学历偏低,学习的知识非常欠缺,他们的基本素质过低。因此,在医院中要实行成本核算管理的过程,同时还需要相关的技术人员给予相应的指导,要确保在实施的过程中保证核算的资料的完整性,不断提高核算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

2.3 医院的经济管理中存在着缺陷

在医院中,医院的经济管理工作主要是有医院的财务部门和经济管理部门组成的,由于医院的财务部门对整个医院的财务状况了解的不多,财务部门在组一年中的预算的低吼,难免造成预算过程失真,财务部门不能对预算的失真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这样就很难对医院预算执行的过程进行有效的检查。

3 医院经济管理与成本费用控制研究的主要方法

3.1 提高医院经济管理人员的素质

为了使医院的经济管理过程得到逐步的完善,首先要加强对医院医务人员进行培训,让他们从自身的角度总结出自己在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责任和医务,他要塑造他们良好的性格,发挥他们的管理优势,不断提高他们的自身素质。

3.2 在医院中形成经济管理体制

在医院中,财务管理和财务预算的过程,经济核算和预算的执行与检查,控制与评估,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统一的,这就要求医院能够建立完善的经济管理体制,共同建立一个管理平台,实施一体化的经营管理体制,对管理过程要做到有计划的实施和进行运行。

3.3 制定质量管理保准,实施成本费用的全过程控制

在医院经济管理与成本费用控制过程中,必须制定相应的质量管理标准,对医院的整体的服务态度、服务的总体质量、对医院的服务水平的评价进行管理,同时还要对医院的各个科室进行系统的检查,进而保证医院的经济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和加强。

4 总结:

伴随着我国医疗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的医疗行业开始迅速的发展,医院经济管理与成本费用的控制,对医院未来的发展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为了控制医院的成本费用,就要采取相应的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胡丽霞,陈艳,孙宝良,等.改革成本管理方式 促进医院健康发展[J].中国卫生经济,2008,27(3):72-73.

[2] 砂志平.加强成本控制 建设节约型医院[J].中国医院管理,2007,(4):32-33.

篇5:医院费用控制管理规定

一年多来,在市委、市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医院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出发,紧紧抓住群众反映的“看病贵、看病难”这一热点、难点问题,认真贯彻落实市卫生局制定下发的《关于开展医疗机构控制医药费用增长的实施方案》精神,以控制费用为着手,将合理合法收费、努力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切实减轻群众的经济负担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通过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医院的医疗费用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下降,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具体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控制医药费用增长工作目标责任。我院高度重视控制医疗费用增长工作,把该项工作作为医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摆上议事日程。一是重新调整了医疗服务价格管理领导小组,成立了以院长任组长,分管院长任副组长,班子成员、科室主任任成员,指定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协助抓、各科室主任具体落实控制医药费用增长工作,进一步加强控制医药费用增长工作的组织领导。二是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分析控制医药费用增长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并加以解决。三是制定了《市医院控制医药费用增长实施方案》、《市医院医疗服务价格内部检查实施方案》、《市医院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制度》、《市医院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查询制度》、《市医院医疗服务和药品公示制度》、《市医院住院收费一日清单和出院病人医药费用签字认可制度》,把各项工作内容细化分解,明确工作分工,落实工作责任,确保控制医药费用增长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二、加强医德医风教育,着力提高医务人员素质。一是与医院管理年活动结合起来,与治理医药领域商业贿赂专项工作结合起来,开展为人民服务宗旨、职业道德、职业纪律及法律法规为重点的教育活动,使全院工作作风和职业道德建设得到逐步强化。二是向社会公开“八个不”服务承诺,与医务人员签定诚信服务承诺书,实行行风建设责任制。三是坚决查处医务人员收受“回扣”、“红包”、开单提成等违纪违法行为,2006年至今,医务人员拒收红包78人次。

三、公开收费项目和标准,规范医院收费行为。一是医院在门诊大厅设置电子显示屏、科室悬挂收费价格手册等形式,公开药品价格、医疗服务价格收费标准等,方便患者查询,主动接受社会的监督。去年9月1日起全面实行新的医疗服务价格收费标准,及时下调国家发改委对22种抗生素价格调整。二是要求各科室坚持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合理治疗,严格掌握检查、用药、治疗的适应症,并组织财务、纪检和医务科人员对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合理治疗情况进行督查。根据统计,大型医疗设备检查如CT检查、X光检查阳性率均大于70%。三是开展大额病历和处方检查分析,每月通报用药前10种和前5名医生情况,并进行用药分析、评议,对违反用药原则,存在乱检查、滥用药的医务人员采取告诫、谈话警示教育,对用药量大,可疑有回扣的药品给予停止使用,2006年有12种药品停止使用。四是下达科室药品收入比例,处罚药费比例超标,凡超过额定比例1%的,扣奖金的2%,超5%扣奖金4%,五是实行收费日清单制,为门诊和住院病人提供了准确、完整、规范的费用日清单。

四、进一步规范药品、医用耗材、检验试剂集中招标采购工作。实行“票决制”确认中标品种,制定了《新药引进审批制度》。医院80%以上药品的品种和金额、90%以上的医用耗材、检验试剂纳入全省集中招标采购。据统计,2005年第三、第四批集中招标采购药品品种达623种,总金额达745多万元,减轻群众负担150多万元。今年参加全省第五、六批网上药品招标工作,中标药品573种,医用耗材、检验试剂303种。1~4月份,药品采购金额402.2万元,中标药品金额374.9万元,中标药品占医院药品总数的87.5%。

五、严肃财经纪律,严格财务管理。医院财务工作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一切财务活动均纳入财务科统一管理,依法规范医院财务账户,严禁各科室设立“账外账”,“小金库”,坚决杜绝乱收费和私自收费。此外,医院还通过完善经济核算与分配办法,开源节流,充分利用资源,控制医疗成本,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患者医药费用。

六、建立工作责任追究制度,严历查处违法违纪和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对没有完成医药费用控制指标的科室或医疗组,科室或医疗组负责人当考核不能评优,并与奖金挂钩;对乱检查、滥用药的医务人员要给予惩处,与其晋升、聘任工作挂钩,每年二次审验存在问题的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在该考核定为不合格,并延长晋升时间。

篇6:医院费用控制管理规定

目前,控制医院药品费用的快速增长已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医保支付方式转变为预付制,超支部分由医院补偿,通过预算约束,强迫医院承担经济风险,自觉规范用药行为,这使得各地均围绕破除医院“以药养医”机制为关键环节,采取一系列措施控制医院药品费用,减少因供方逐利而带来的药品费用快速增长。降低药品销售价格、推行药品统一招标采购、实行药品零差价、制定基本药物目录以及医师用药技术规范等与医院药学部门紧密联系的措施已逐渐施行,因此医院应充分发挥医疗机构药学部门的作用以控制药品费用。本文在此主要从医院药学部门管理方面对医院药品费用的控制措施予以总结。

1严格执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并严控采购价格

对于医院需要采购的药品,在全省集中招标采购范围内的,在省网公示的医药企业进行比价,通过对比不同厂家的相同通用名及规格的药品,选用质优价廉者;对于招标外的药品,优选国产同类质优价廉药品,限制疑有促销的药品,从而控制药品费用的增长。另外,对于同一药品,尽量减少医院无理由频繁更换供应商,尤其是质优价廉的药品。因为在更换供应商时,可能出现药品供应暂时短缺,影响临床医师用药,如果供应不上,可能促使医师使用价格较高的药品代替,从而增加药品费用。

2严格新药准入制度

近年来,许多新药不断上市。其中,部分新药的确是通过自主研发,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及时间,并申请专利权,因此价格昂贵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大部分新药只是厂家通过改变药品包装、剂型、规格及复方组成等手段而成,而市场价格却高于原价数倍甚至十几倍,这类“新药”品种多,且用量大,极大地促使药品费用快速上涨。因此,医院对申请引进的新药应慎重,在引进前应先进行一定的调研,考察该药销售的合法性和质量的可靠性;引进后,在一定范围考察其临床疗效、安全性、有效性等。对于通过考察的品种,经药事管理委员会审批,并对其尽量进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

3开展临床药学工作

各级医院按要求设立临床药学室,配备相应的.专兼职临床药师,同时积极为各临床科室提供药学服务。临床药学室的主要工作如下:

(1)每月对门急诊处方、出院医嘱进行点评。对于门急诊处方,通过结合患者的性别、年龄和临床诊断等情况对处方中药品的用法用量、配伍禁忌、是否滥用以及基本药物使用率和处方金额等方面进行评价,尤其是对使用抗菌药物和药品金额较大的处方重点检查;对于出院医嘱,结合患者的疾病诊断和病程进展以及各项检验报告,除了药品的用法用量、配伍禁忌等指标外,更对药物使用的有效性、合理性、经济性等方面进行评价,尤其是抗菌药物和辅助类药物的使用情况。对于存在问题的处方、医嘱,集中整理上交医务科,由医务科进行处理决定。

(2)临床药师参与查房,为医师护士提供药物相互作用、配伍禁忌、不良反应等信息,参与制定临床用药方案,并在不影响临床疗效的前提下,建议医师以质优价廉的同类药品替代虚高定价的药品,尤其是辅助类药品。

(3)对临床用药进行适时监控,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避免药物资源的无谓浪费,降低药品费用。

(4)大力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察工作,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降低不必要的药品费用支出。

(5)定期为医务人员提供新药信息并开展合理用药讲座,及时与临床交流各方面的药物信息;同时开设合理用药咨询窗口,提供咨询服务,解答患者的用药疑问,制定健康宣传材料,普及合理用药知识,避免药品的浪费。

篇7:医院费用控制管理规定

为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省卫计委、发改委、财政厅、人社厅等部门日前联合出台《陕西省控制公立医院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实施意见》,明确到2017年底,全省逐步建立公立医院医疗费用控制监测和考核机制,门诊和住院患者次均费用增幅呈下降趋势,全省医疗费用增长幅度控制在10%以下。

医务人员薪酬不得与药品耗材等挂钩

《意见》要求,通过调控,要使医疗费用不合理过快增长势头得到初步遏制,门诊和住院患者次均费用增幅呈下降趋势,参保患者医疗费中个人支出占比逐渐降低。

规范医疗机构诊疗行为,采取处方负面清单管理,公立医院每个月对25%具有处方权的医师处方、医嘱进行点评,每名医生不少于50份。加强临床用药干预,规范激素类药物、抗肿瘤药物、辅助用药临床应用,建立跟踪监控制度。

严格执行医疗机构明码标价和医药费用明晰清单制度,严禁医疗机构自立项目收费、重复收费、擅自提高收费标准。严禁给医务人员设定创收指标,医务人员个人薪酬不得与医院的药品耗材、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等业务收入挂钩。

公立医院要通过优化诊疗业务流程,积极推行日间手术等手段,努力缩短平均住院日,三级综合医院平均住院日逐渐降低到9天以下,二级综合医院平均住院日逐步降低到7日以下。

严格控制公立医院规模

一般不再设置三级医院

严格控制公立医院规模,除常住人口达到80万以上新设行政区划以外,一般不再设置三级医院。到2020年,省级医院每千人口床位控制在0.5张左右,市级控制在0.8张左右,县级控制在2.7张左右。

降低药品耗材虚高价格,推荐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全面推行按病种付费为主,按人头付费、按床日付费等复合型付费方式。建立和完善医保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的谈判协商和医疗费用分担风险机制,综合考虑医疗服务、检查、药物费用等支出情,实行医保资金预付制。

到2016年底,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要覆盖区域内所有公立医院。到2017年底,三级医院50%的出院患者和二级医院70%的出院患者实施临床路径管理。

定期公示21项主要监测指标

包括医保目录外费用比例

年底前,各地应初步建立医疗费用监测体系,定期公示主要监测指标。主要监测指标包括区域医疗费用增长、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用及增幅、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及增幅;10种典型单病种例均费用,包括子宫肌瘤、脑梗死、胆结石、阑尾炎、糖尿病、小儿支气管炎、剖宫产、脑出血等;以及参保患者个人支出比例、医保目录外费用比例等21项。

达不到控费目标的医院

根据情况核减或取消资金补助

各市县按区域、按医疗机构进行排序,每季度在网站、新闻媒体上公示排序情况,省卫计委定期公布主要监测指标排序。

控费将与公立医院基建投入、设备购置投入、财政拨款等挂钩。对达不到控费目标的医院,根据实际情况核减或取消资金补助。将医疗费用控制作为公立医院等级评审、医疗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实行严格考核。

篇8:浅析医院成本费用的控制方法

一、建立医院成本控制流程

1. 分析历史数据资料,结合医院本年度事业发展计划,确立成本控制目标,建立全面预算体系,根据支出预算安排资金,保证资金合理使用。

2. 采集数据,进行全面成本核算。

3. 对水电气、办公用品、卫生材料等科室可控成本实行定额管理,超定额部分直接扣减科室绩效工资。

4. 根据成本核算结果编制成本分析报告。

二、成本费用的控制方法

1. 人员经费的控制。

人员经费支出主要有工资、津贴、绩效、社会保障费、住房公积金等支出。医院人员经费不合理安排会影响医院的经营管理,过高会挤占其他成本,人员经费太低不利于调动职工积极性。根据岗位职能,合理配置各岗位人员编制,减少管理人员,节约人工成本,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分配制度,加强考核,从而强化职工的服务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风险意识,充分发挥和使用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和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让人力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从而有效地控制和降低人员经费。

2. 卫生材料、药品费的控制。

卫生材料和药品支出占医院支出比重非常之大,所以,医院对卫生材料和药品费的控制尤为重要。医院要成立采购中心,负责医院所有物资的采购,采用公开招标、议标等方式,进行规范采购,降低采购成本。运用软件科学制订采购计划,少量多次进货,合理备货,减少库存周转天数,用最少的资金和最小的库存保证临床科室的需要,达到降低储备成本的目的。

实现对高值耗材的“一物一码”管理和对物资的条码管理,对植入、介入材料实行二级库管理,改变高值耗材以领代耗,不能真实反映实际消耗的弊端,降低医院不必要的成本。对高值耗材的领用进行跟踪控制,逐例审核所用材料的病区、床号、病人姓名、材料名称、规格、数量、金额以及手术医生和护士。

结合各科室不同性质制定药占比,每月考核,与绩效挂钩,进一步降低药占比,有效控制药品费。

3. 业务费的控制。业务费包括水、电、气、车辆消耗成本以及财务费用等。

水、电、气的消耗涉及临床、医技、管理等全院各个部门和每名职工,成为管理难点,因此制定完善的节能降耗管理制度才能保证控制水、电、气成本。在医院成立节能工作小组,对医院节能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并做好能耗分析,负责全院职工节能教育和技术培训,宣传节约每一滴电、每一度水,养成随手关灯、随手关水的好习惯,杜绝长明灯、长流水现象,夏季将空调温度设定在26度以上,冬季空调温度设定在20度以下。对水电气组实现承包,提高水电气维修人员的主动能动性,即使没有科室报修,也定期下科室巡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既保证全院水电气正常使用,又降低了维修成本。水电气费用按实际发生额计入各科室成本,强化科室节约意识,降低科室成本。

医院车辆费用包括燃料费、维修费、过桥过路费、保险费、驾驶员补贴、停车费。本着“安全、及时、高效、节约”的原则,车辆建立管理档案,记录车辆运行、加油、维修及保险等情况。每辆车配备行车记录本,由驾驶员本人负责填写,办公室人员定期检查。车辆实行定点维修,严格履行报批手续。车辆应用IC卡加油,适时适量进行充值。做好车辆保养,始终保持车辆处于良好技术状态。办公室人员必须严格按有关规定进行派车,在掌握车辆油耗、维护、使用情况基础上,制定当月车辆费用开支计划,将车辆费用控制在预算范围。

引进零库存管理管理模式,避免库存积压和过期的风险,减少库存资金占用,降低财务费用成本。医院的超期债权会增加医院的成本,因此,医院必须加强对应收账款的催收、清理工作。

保洁、保安、洗涤实施社会化服务,医院与物业公司签定合同,物业公司负责医院的后勤服务工作,后勤保障部、保卫处对物业公司的服务进行监督管理,确保服务质量。推行物业化管理,有效地降低水电费成本和人力成本。

4. 管理费用的控制。

医院的管理费用是职能科室发生的各种成本费用,对办公费、电话费、接待费的控制,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

办公费实行定额管理,制订各科室办公用品和电脑耗材的执行标准,对超支部分实行先审核,再使用,厉行节约,科室支出增幅不高于同期业务收入幅度。

对招待用餐,要求接待科室填制接待审批单,经批准后方可接待,并限制陪客数。对烟、酒价格实行公开招标,并以最低价中标。对烟、酒的档次予以严格控制。财务科对烟酒费用的报销,要求附有领用人签字的烟酒使用明细表;餐费附院长审批单。以院周会、职代会等形式公开公务接待费用。制定职能科室工作目标,将成本控制纳入考核。

5. 医保费用的控制。

因为全民医保覆盖范围扩大,医院医保收入占医疗收入的很大比重。医保收入的高低,医保结构的好坏直接影响医院的经济效益,医保对费用的控制,迫使医院降低成本。

医院要想发展,对医保人群服务水平的高低起决定作用。因此,临床科室要转变单纯为病人看病的思想,要掌握医保政策,控制好均次费用、药占比,合理使用医保基金,降低运营成本。

三、加强成本核算

将全院所有科室划分为核算单元,各科室所有成本支出都计入核算单元,真实反映科室的成本支出,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成本核算管理,尤其是运用成本核算的数据进行系统分析,根据成本核算结果,从总量、差异、趋势、保本等不同角度对院级成本分析,通过与上年同期、本年平均数据的比较,及时发现问题,寻找成本控制办法。从总量、差异、趋势、保本等不同角度对科级成分析,协助领导帮助考核科室寻找业务薄弱环节,降低可控成本。

四、建立完善的成本考核机制

成本考核是以成本核算资料为基础,对全院各科室成本的实际完成情况与预算进行对比,考核预算支出的完成情况。对成本完成好的科室给予奖励,未完成科室给予惩罚,以提高职工降低成本的积极性、主动性,将成本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成本考核的目的是最大限度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的同时提高职工收入,实现国家、单位、个人利益相统一。

参考文献

[1]翟素娟,刘金有.医院影像学科绩效考核体系的实践与探讨.中国医院,2012(7)

篇9:医院费用控制管理规定

关键字:公立医院 成本控制 政府 资产管理

公立医院实物资产在成本费用领域中具有关键性作用,越来越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民众的广泛关注,加强医院实物资产管理是医院成本费用控制的发展趋势,公立医院作为政府与基层民众之间改造的一个桥梁,在社会上具有很高的意义,基层民众对公立医院的评价与政府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方针息息相关。近几年来,民众不断由生出“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使公立医院的实物资产管理与成本费用控制成为政府工作的重点。加强公立医院的实物资产管理是医院经济管理的重中之重,医疗成本的降低与有效控制也成为了公立医院义不容辞的义务与责任。为此,医院应采取各项切实有效的措施,构建完善的医院管理体系,提高对实物资产管理的有效性与规范性,形成合理有效的管理模式,管理的部门应一环扣一环,统一且集中。公立医院应规范医疗经济支出活动,提高科学技术与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管理的效率,加强实物资产管理在成本费用控制中的作用,使其产生更好的社会效益,并能用以服务社会,创造价值,促进公立医院的健康成长。

一、公立医院的实物资产管理在成本费用控制中的作用

医院的实物资产管理是医院经营管理的范畴,而医院的成本费用是医院财务费用管理范畴,两者有着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作用。实物资产管理是否有效直接影响着成本费用支出是否得到有力的控制,所以实物资产管理在成本费用控制中具有不可磨灭的作用。

医院实物资产是医疗部门在整个运转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它贯穿着医疗企业的全部,是医疗业务运转顺利的核心。它具有种类繁多、成本较高、使用分散、保护难度高的特点,在医院所支出的全部资金中占较大的比重。实物资产是否得到充分的利用,反映出这个医疗单位管理制度的优劣以及工作的高效性,对一些重要的评价指标具有重要意义。

医院实物资产管理是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医院开源节流的有力方式,是医疗的责任、政府的权力、民众利益三者合一的集中体现。近几年来,我们通过计算机工具,利用强大的网络和科学电子技术自行研发出一系列的医疗设备,不仅使高值耗材的外购资金占总体医疗支出资金的比重很高的现象得以改善,还从方法和手段上有效地节省了成本费用,使得医院的医疗成本和运营成本得到了有力地控制,切实地提高了医院的整体效益。优化实物资产管理流程也能使得成本费用得到控制,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建立于供应商的网络平台,优化采购流程,降低运行中产生的成本,网络上的快速统计数据的功能也提高了财务信息的准确性与有效性,实现数据的共享与统一,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医疗运行工作的效率。

二、公立医院的实物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民众普遍“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证明了当代社会医院管理中存在了较大的医患,尤其是政府所建立的公立医院,这些公立医院近几年来医疗成本逐渐增大,经济利润来源具有一定的压力,许多公立医院为了生存而不断提高收费水平,使得民众看病变得难上加难,政府迫切需要做出一系列的调整以及出台一些有利政策来保障民众的权益。

公立医院的实物资产管理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实物资产管理混乱,缺乏健全的管理制度。实物资产有的因为保管不善、使用不当让医疗设施遭到破坏,也造成了财产的损失;有的因为实用性不高,效益低,缺乏科学的验证造成资金的浪费。有的因为有一定的损坏但没有及时修复,造成设置的完全失灵;抑或是购买之后没有及时报上,不同的部门同时购进,造成供过于求,有的资产的有效期较短,同时购进却又在过期之前没能及时用上,让成本费用增加。第二、

缺乏有效的监督,对实物资产管理认识不足。政府对公立医院在实物资产管理上没有有效的监督政策,陈旧的管理制度不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要求。行政部门慵懒的作风,监督强度不够,使部分公立医院趁机加大成本流出,不合理的考核制度同样也制约着成本费用的控制。公立医院对实物资产管理的认识性不足,没能够认识其存在的问题,使管理缺陷一再加深。第三、实物资产有关管理人员没有先进的管理经验与知识。公立医院实物资产管理方式简单,有关管理人员缺乏对医疗设施、产品的认识,容易造成设施损坏,浪费。有部分管理人员素质较低,没有先进的管理经验,不懂得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造成效率低下。第四、政府对公立医院投入不足。长期以来,政府对公立医院投入存在严重不足、结构缺乏合理性等问题,公立医院渐渐缺乏其公益性,由于运行成本费用开支高,加之政府的一些部门管理不够完善使得公立医院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人民。

三、如何加强公立医院的实物资产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改革和医疗体制改革的步伐不断深入,公立医院的管理和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中实物资产管理作为医院经营管理的核心,影响着整个医疗体系的运行,影响着公立医院在医疗市场上的地位,更加影响着民众对政府工作的认可度。所以,公立医院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建设和完善资产管理制度以降低管理成本费用是促进公立医院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加强公立医院的实物资产管理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提高实物资产管理者的水平,多学习,自我增值,更好地掌握公立医院的运营规律和方式,使实物资产管理到位,高效,树立良好的管理观念。

第二、公立医院领导者应深入研究医院存在的管理缺陷和问题,对症下药,对公立医院进行正确的定位,提高公立医院在医疗企业中的地位,并且能够制定出一系列符合医院基本情况的有效政策与措施,更多地向公众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更好地降低实物资产在运行中的损坏率,减少浪费的现象,有力地控制成本费用。

第三、政府应加大对公立医院的投入和经济支持。对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给予一定的补贴,增设更多的惠民医疗服务。公立医院普遍存在资金周转不足,药品费用高,药品差价高等问题。由于政府对公立医院的资金支持不足,而政府的相关政策制定了公立医院对外经费的来源,很多公立医院为了站稳脚,而从药品差价中提高一定的利润,这也造成了医疗成本费用高,以及民众出现“看病贵”的现象。因此政府应加强监督,同时加大对公立医院的支持力度,使公立医院健康的发展,使民众的医疗需求得以满足。

第四、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建立和完善实物资产管理制度。保护好医疗设备,减少对医疗设施的破坏,遇到设施损坏的情况要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并且采取措施及时修理好。减少对产品的浪费,对实物资产的资出要有一定的规划,杜绝浪费资源,浪费资金的现象。

在医院经济管理工作中,要进一步加强公立医院的实物资产管理,通过领导者,实物资产管理人员,财务管理内部人员等的严格看管,建立完善的管理模式,使得实物资产管理呈现制度化和规范化,着力落实政府对提高管理的相关政策,促进医疗运行的效率和经营管理的顺利,让公立医院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使得政府能更好地贯彻以人为本的方针,让基层人民对政府有更多的认可与拥护。

四、结语

本文围绕公立医院的实物资产管理与成本费用控制进行三方面的探讨,力求提高社会对资产管理和成本费用控制的关注度,公立医院要通过有效地改造,建立完善的管理模式,才能提高医疗运行的效率,降低运行成本,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与人民。

参考文献:

[1] 万英.探析医院实物资产管理与成本费用控制[J].才智.2008(1).

[2] 蓝文婷 .新医改制度下公立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J].广西大学2012(5).

上一篇:乡镇扶贫工作个人总结范例下一篇:游子吟 晨诵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