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中级考试科目201

2024-07-21

会计中级考试科目201(共13篇)

篇1:会计中级考试科目201

考试科目

会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考试设《财务管理》、《经济法》、《中级会计实务》

三个科目。

《财务管理》、《经济法》为2.5小时,《中级会计实务》为3小时。

中级资格考试:

《中级会计实务》科目: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计算分析题、综合题。

《财务管理》科目: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计算分析题、综

合题。

《经济法》科目: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综合题。报名信息表加盖公章

会计证

身份证

学历证

单位名称联系电话单位地址

武汉市财政局政务公开服务大厅 027-85746965 汉口香港路11号江岸区财政局会计科 027-82800075 南京路73号

江汉区财政局会计科 027-85792353 新华路261号

硚口区财政局会计科 027-83787109 中山大道51号(东侧)

汉阳区财政局会计科 027-84468910 芳草路特1号(区政府东大门信访局边)武昌区财政局会计科 027-88936968 胭脂路荆南街14号

青山区财政局会计科 027-68865233 友谊大道青翠苑2号青山区财政局601室洪山区财政局会计科 027-87406820 珞瑜路509号洪山区财政局二楼东西湖区财政局会计科 027-83898406 东西湖区二雅路399号

江夏区财政局会计科 027-87952270 江夏区纸坊沙羡街43号江夏区会计学会二楼

蔡甸区财政局会计科 027-69845647 蔡甸大道232号

汉南区财政局会计科 027-84852246 汉南区纱帽街240号

黄陂区财政局会计科 027-61001380 黄陂大道380号

新洲区财政局会计科 027-86925826 新洲区邾城街齐安大道381号

东湖开发区财政局会计科 027-67880163 珞瑜路546号东湖开发区管委会11楼沌口开发区财政局会计科 027-84899537 市民服务中心一楼(东风大道88号,经开万达斜对面)

该文章由考吧网【http:///】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

篇2:会计中级考试科目201

参加中级资格考试的人员,必须在连续的两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全部科目的考试,方可获得中级资格证书。

中级资格《财务管理》科目考试时长为2.5小时,《经济法》科目考试时长为2小时,《中级会计实务》科目考试时长为3小时。

延伸阅读:中级会计职称考试《财务管理》单选题

企业上一年的销售收入为万元,经营性资产和经营性负债占销售收入的比率分别是50%和30%,销售净利率为15%,发放股利180万元,企业本年销售收入将达到3000万元,并且维持上年的销售净利率和股利支付率,同时,一条旧生产线需要更换,市场价格为100万元。则企业本年的外部筹资额为( )万元。

A、100

B、80

C、20

D、120

【答案】 D

【解析】 上年的股利支付率=180/(2000×15%)=60%,利润留存率=1-60%=40%

外部融资额=(3000-2000)×(50%-30%)-3000×15%×40%+100=120(万元)。

2.多选题

以下属于资金需要量预测的方法的是( )。

A、因素分析法

B、比较分析法

C、销售百分比法

D、资金习性预测法

【答案】 ACD

【解析】 资金需要量预测的方法主要有:因素分析法、销售百分比法和资金习性预测法。

依据:教材第五章第123~125页。

3.多选题

下列各项中,属于经营性负债的有( )。

A、应付账款

B、应付票据

C、应付债券

D、应付销售人员薪酬

【答案】 ABD

篇3:会计中级考试科目201

1~15 DCBCB DABBD ACABD

二、多项选择题

三、判断题

四、计算分析题

1. (1)

(2) 自建行为领用企业的原材料是用于生产线、设备等动产的建造时, 原材料有关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允许抵扣, 故不必作进项税额转出。会计处理为:

(3)

(4) 该生产线2010年计提的折旧额= (1 020-12) /6=168 (万元) 。

(5) 2010年12月31日, 该生产线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为700万元, 而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为600万元, 所以, 该生产线可收回金额为700万元。

则2010年12月31日应计提减值准备金额= (1 020-168) -700=152 (万元)

(6) 2011年6月30日改良前累计计提的折旧额=168+ (700-10) /5×1/2=237 (万元)

(7) 改良后该生产线成本=631+122=753 (万元)

2011年改良后即9~12月该生产线应计提折旧额= (753-10) /8×4/12=30.96 (万元) 。

2. (1)

(2)

(3)

(4)

五、综合题

1. (1) 对于丙公司产品质量诉讼案件, 乙公司在其2010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中不应当确认预计负债。

理由:乙公司判断发生赔偿损失的可能性小于50%, 不符合预计负债确认条件。

(2) 甲公司不应该确认债务重组损失。

理由:甲公司取得股权的公允价值2 310万元大于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500万元 (2 500-2 000) 。故取得股权的公允价值和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 应该冲减资产减值损失。

(3) 2010年6月30日甲公司取得乙公司股权时:

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3 400+200=3 600 (万元) 。

应该确认的商誉金额=2 310-3 600×60%=150 (万元) 。

(4) 2010年12月31日以购买日持续计算的包括完全商誉的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 (3 400+200) +200- (800-600) /10×6/12+150/60%=4 040 (万元)

由于可收回金额3 900万元小于4 040万元, 所以商誉发生了减值。

甲公司在合并报表中应确认的商誉减值的金额= (4 040-3 900) ×60%=84 (万元) 。

(5) 甲公司与戊公司进行的股权置换交易不构成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理由:甲公司收取的货币性资产占换出资产公允价值的比例=1 200/4 000=30%, 大于25%。所以甲公司与戊公司的股权置换不能判断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2. (1) (1) 事项 (1) 甲公司的会计处理不正确。

理由:2011年12月31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4 000-4 000÷10=3 600 (万元) , 计税基础=4 000-4 000÷16=3 750 (万元) , 资产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 应确认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符合条件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正确做法:2011年12月31日应确认可抵扣暂时性差异=3 750-3 600=150 (万元) , 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150×25%=37.5 (万元) 。

(2) 事项 (2) 甲公司上述会计处理均不正确。

理由:当月取得无形资产当月开始摊销, 2011年无形资产摊销金额:2 400÷10×6/12=120 (万元) , 无形资产账面价值=2 400-120=2 280 (万元) ;其计税基础:2 280×150%=3 420 (万元) , 其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1 140万元;该暂时性差异不符合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条件, 不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正确做法:2011年12月31日应确认无形资产账面价值2 280万元, 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3) 事项 (3) 甲公司的会计处理不正确。

理由:此项合并属于应税合并, 不属于免税合并, 商誉形成时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相等, 后续期间商誉计提减值准备使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 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正确做法:2011年12月31日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800×25%=200 (万元) 。

(4) 事项 (4) 甲公司上述会计处理均不正确。

理由:2011年12月31日投资性房地产的计税基础不再是取得时的实际成本, 所以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余额和发生额均不正确。

正确做法:2011年12月31日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价值=3 600+600=4 200 (万元) , 计税基础=3 600-3 600÷20×2=3 240 (万元) , 2011年12月31日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 (4 200-3 240) ×25%=240 (万元) ;2010年12月31日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价值=3 600+ (600-400) =3 800 (万元) , 计税基础=3 600-3 600÷20=3 420 (万元) 。

2010年12月31日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 (3 800-3 420) ×25%=95 (万元) 。

2011年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发生额=240-95=145 (万元) 。

(5) 事项 (5) 甲公司会计处理不正确。

理由:2011年12月31日, 该持有至到期投资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均为1 050万元, 不产生暂时性差异, 不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正确做法:2011年12月31日不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

(2) 事项 (2) 应调减利润总额=2 300-2 280=20 (万元) , 调整后的利润总额=10 000-20=9 980 (万元) 。

由税前会计利润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 事项 (1) 纳税调增150万元 (3 750-3 600) ;事项 (2) 纳税调减=120×50%=60 (万元) ;事项 (3) 纳税调增800万元;事项 (4) 纳税调减额=400+3 600÷20=580 (万元) ;事项 (5) 纳税调减=1 000 x5%=50 (万元) 。

2011年应纳税所得额=9980+150-60+800-580-50=10 240 (万元) , 应交所得税=10 240×25%=2 560 (万元) 。

2011年递延所得税资产发生额=37.5+200=237.5 (万元) (借方) 。

2011年递延所得税负债发生额为145万元 (贷方) 。

篇4:中级会计实务考试趋势预测

关键词分析;总结;预测

一、2008年《中级会计实务》考试总体情况分析

(一)中级职称考试命题规律总结

国家组织的中级会计职称考试,从多年的走势和命题规律看。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充分体现出知识更新的要求,“新内容”是绝对的重点。国家发布的新制度、新准则,其内容得以快速贯彻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考试。笔者在以前的辅导体会中,多次提到过“新”就是“重中之重”的观点,这是复习考试过程中必须牢记的。比如,在2007年职称考试指定的教材中,新增加的内容主要集中在投资性房地产、金融资产、资产减值、所得税、长期股权投资等章节当中,这几章分值高达45分;而分散在其他章节体现出新内容考核的比如弃置费用、职工薪酬、商业实质判断、每股收益、亏损合同等占13分。两项合计大约为58分。

2.传统的重点章节,不论内容如何变化,始终都是重点。比如,长期投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前期差错、合并会计报表等章节就是如此。2007年综合题的第2题(18分)就出在此处。在复习考试中,全面、系统是必要的,但是,如果抓不住重点,“地毯式”推进,是不会取得好成绩的。

3.各章命题分值具有“轮回性”特征。也就是说,各章分值在多年内具有类似抛物线式的变化规律。

(二)2008年中级职称考试教材内容构成及命题走势分析

2008年是新会计准则发布实施的第二年。由于2007年考试指定的教材已经是按最新会计准则编制的,所以,2008年的教材内容基本保持不变,只是对书中与新的法律、法规、制度不一致的地方进行了调整。这样,考生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总体把握和分析。较为科学地预测出2008年的命题走势。笔者强调的重点内容总体未变。在这些重点内容中,2007年已经考过的内容,在2008年整体出现的概率不大,有的知识点可能还会零星出现。但是,已经构成重点内容而在2007年还没有来得及考核或考核不充分的内容,则一定是2008年考核的重点。

二、2008年《中级会计实务》考试应重点掌握的内容

笔者认为,以下内容值得关注(内容重要程度与排序先后无关)。

(一)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和计量

1.要明确投资性房地产的内涵,自用的以及作为存货的房地产不属于概念规范的内容。2.投资性房地产的初始确认和计量,主要把握对于符合定义的投资性房地产应当采用成本进行初始计量这一知识点就可以了。3.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要明确可以采用成本模式和公允价值模式两种计量方法。采用成本模式要计提折旧或摊销,并且要计提减值准备;采用公允价值模式不计提折旧或摊销,也不计提减值准备,而是根据公允价值的变动情况,适时调整账面价值,并将其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这也是两种模式的主要区别。新准则规定,“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具有成本和公允价值模式。通常应当采用成本模式计量,满足特定条件时可以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但是,同一企业只能采用一种模式对所有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不得同时采用两种计量模式”。笔者对这一规定表示疑义:当投资性房地产已经满足特定条件并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了计量,而以后又增加的新的投资性房地产,又不具备特定条件时将如何计量?这种情况只能采用成本模式计量。而准则又不允许两种模式同时存在。不知道此问题如何解决?4.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和处置。转换时一定要分清是哪种核算模式下的转换。处置核算最重要的一点是其应用的科目:“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而不是人们习惯使用的科目即营业外收支。

(二)金融资产

本项内容从本质上说是旧内容,但是。新准则却赋予其新的分类方式和核算形式,提出了新的核算要求,这是本项内容的总体特征。1.要明确四类金融资产的分类。这种分类既具有客观性,更带有主观色彩。因此,这种分类没有定律,考试中要特别注意题中的条件说明,看清楚题中涉及的金融资产划分为哪一类。2.要明确各类金融资产的核算方法。各类资产核算方法的差别很大,一定不能混淆。3.取得金融资产过程中发生的交易费用,有的计入当期损益,有的计入成本。4.在这四类金融资产中,要重点掌握第一类和第四类。5.金融资产减值。明确哪类金融资产不计提减值准备,哪些计提减值准备;计提减值准备的金融资产。哪些可以转回,哪些不得通过损益转回,哪些干脆不能转回。

(三)长期股权投资

这部分内容是永恒的重点,只要是会计考试,该内容就一定是主角。尽管2007年已经考了很多相关内容,但是,仍有出题的可能,不能掉以轻心。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1.可以分成四块:(1)对子公司的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2)对合营单位的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3)对联营单位的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4)其他投资,根据金融资产准则核算。2.分别掌握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熟悉各自的核算方法和程序。3.要把长期股权投资与企业合并及合并会计报表结合起来一同学习。

(四)职工薪酬的计算

新准则对职工薪酬赋予了很多新内容,其中,非货币性职工薪酬、辞退福利、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等内容很重要,并且,也有一定难度,很容易出错。

(五)企业发行可转换债券

新准则规定,发行可转换债券时。要对其包含的负债成份和权益成份进行分拆,将负债成份确认为应付债券,将权益成份确认为资本公积。另外,还涉及到转换时的处理。本知识点由于难度大、所涉及的金额位数多、数字计算不能取整等因素的存在。十分容易丢分。

(六)购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延期付款而采用现值入账

本知识点尽管不是很难,但是,计算比较繁琐,尤其是未确认融资费用分摊很容易出错,仍然需要十分谨慎。

(七)固定资产弃置费用

虽然这部分内容2007年已经考过,但只是一个判断题。因此,仍然有进一步考核的空间和可能。弃置费用实际上分解为两部分:一部分以现值的形式及如固定资产成本以计提折旧的方式实现补偿:另一部分是以计人固定资产成本的弃置费用的现值部分为基数,按照相应的利率,采用分期计提利息的方式实现补偿。

(八)无形资产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的划分以及费用的不同处理方法

本知识点是新内容,研究阶段的有关支出在发生时应当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而开发阶段的支出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应当计入无形资产成本。对于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开发阶段支出以及无法区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支出,应当在发生时作为管理费用,全部计入当期损益。

篇5:中级会计师考试科目与题型

《财务管理》科目试题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计算分析题、综合题。

《经济法》科目试题题型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综合题。

各科目每类试题分值和评分原则在试卷中规定。客观题实行计算机阅卷,主观题实行计算机网上人工阅卷。

延伸阅读:中级会计职称考试练习题

1. 《中级会计实务》单选题

甲公司为房地产开发企业,1月份,甲公司共销售商品房150套,价款30000万元。该商品房工程尚未完工,甲公司已经收到首付款9000万元。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关于甲公司收入确认时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应于201月份确认收入30000万元

B、应于年1月份确认收入9000万元

C、应于工程完工时确认收入30000万元

D、应于收到剩余款项时确认收入

2.《经济法》单选题

公司成立后,公司、股东或者公司债权人以相关股东的行为符合相关情形之一且损害公司权益为由,请求认定该股东抽逃出资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下列属于该情形的是。

A、高价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

B、制作虚假财务会计报表虚增利润进行分配

C、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其股权的

D、挪用公司财产

3.《财务管理》单选题

1.以下有关应收账款功能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改善企业的财务结构是应收账款的功能之一

B、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通过提供赊销可以有效地促进销售

C、可以增加企业收益,固定成本不变时,增加的收益=增加的销售量×单位边际贡献

D、可以减少存货

2.下列关于营运资金管理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营运资金的管理既包括流动资产的管理,也包括流动负债的管理

B、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以内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运用的资产

C、流动负债具有成本低、偿还期短的特点

篇6:会计中级考试科目201

主要讲四个问题:

《中级会计实务》基本结构

考试命题规律总结

20《中级会计实务》考试命题趋势预测

如何学习《中级会计实务》

一、《中级会计实务》基本结构

(一)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内容只有第一章,是全书的框架,是会计理论部分(第一章)。

(二)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内容与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和记录有关,共10章(2~11章)。

(三)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内容与财务会计报告有关,共3章(14~16章)

(四)第四部分

第四部分内容是特殊业务,共3章(12、13和17章)

二、年考试命题规律总结

(一) 题目类型、数量和分数

题目类型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计算分析题综合题 合计 数量 15 10 10 2 2 分数 15 20 10 22 33 100 (二)命题特点

1.严格按考试大纲命题

2.重点突出

3.体现及时掌握新知识新内容,实现知识更新

4.综合性较强

5.题量和难度适中

三、年《中级会计实务》考试命题趋势预测

考试的题型为主观题和客观题两部分,主观题的分数会大于客观题的分数。客观题的内容将体现全面考核的思想;主观题的内容将体现考试大纲基本要求中要求掌握的内容。

四、如何学好《中级会计实务》

(一)明确学习目标

(二)订立学习计划

(三)全面研读大纲和教材,把握教材之精髓

(四)讲究学习方法,善于总结规律,掌握问题的关键点,使复杂问题简单化。

篇7:会计中级考试科目201

本章应掌握的内容

资产负债表

利润表

现金流量表

合并会计报表

会计报表附表

会计报表附注

本章应掌握的内容

本章试题的分数为5分,题目类型涉及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考核的内容有:合并会计报表的合并范围、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关联方交易的披露。

(1)掌握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内容、格式和编制方法;

(2)掌握合并会计报表的合并范围;

(3)掌握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应披露的内容。

第一节 资产负债表

一、资产负债表的概念

资产负债表

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

二、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

(1)根据总账科目余额直接填列;

(2)根据总账科目余额计算填列;

(3)根据明细科目余额计算填列;

(4)根据总账科目和明细科目余额分析计算填列;

(5)根据报表各项目数字抵销计算填列,以反映其净额。

应注意:

(1)资产负债表中各项目的数字反映的项目的余额,而不是发生额;

(2)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项目、“预收账款”项目、“应付账款”项目、“预付账款”项目和“存货”项目应重点掌握。

1.应收账款项目应根据以下三个项目计算填列:

(1)应收账款所属明细账借方余额合计;

(2)预收账款所属明细账借方余额合计;

(3)与应收账款有关的坏账准备明细账贷方余额。

2.预收账款项目应根据以下两个项目计算填列:

(1)应收账款所属明细账贷方余额合计;

(2)预收账款所属明细账贷方余额合计。

3.应付账款项目应根据以下两个项目计算填列:

(1)应付账款所属明细账贷方余额合计;

(2)预付账款所属明细账贷方余额合计。

4.预付账款项目应根据以下两个项目计算填列:

(1)应付账款所属明细账借方余额合计;

(2)预付账款所属明细账借方余额合计。

5.存货项目填列时应考虑与存货有关的全部项目。

如:物资采购、原材料、材料成本差异、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库存商品、发出商品、委托代销商品、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等。

p414【例16-1】

某股份有限公司12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年初数略)及12月31日的科目余额表分别见表16-1和表16-2。

根据上述资料,编制该公司月31日的资产负债表,见表16-3。

 表16-1 资产负债表 会企01表

编制单位:某股份有限公司 1912月31日 单位:元

资产行次金额负债和股东权益行次金额流动资产:

货币资金

短期投资

应收票据

应收股利

应收利息

应收账款

其他应收款

预付账款

存货

待摊费用

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债权投资

流动资产合计

长期投资:

长期股权投资

长期债权投资

长期投资合计

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原价

减: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净值

减: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固定资产净额

工程物资

在建工程

固定资产清理

固定资产合计

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

无形资产

长期待摊费用

其他长期资产

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合计

递延税项:

递增延税款借项

资产总计

1

2

3

4

5

6

7

8

10

11

21

31

32

34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50

51

52

53

60

67

1406300

15000

246000

0

0

299100

5000

100000

2580000

100000

0

4751400

250000

250000

1500000

400000

1100000

0

1100000

0

1500000

2600000

600000

0

00

800000

8401400流动负债:

短期借款

应付票据

应付账款

预收账款

应付工资

应付福利费

应付股利

应交税金

其他应交款

其他应付款

预提费用

预计负债

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

其他流动负债

流动负债合计

长期负债:

长期借款

应付债券

长期应付款

专项应付款

其他长期负债

长期负债合计

递延税项:

递延税款贷项

负债合计

股东权益:

股本

减:已归还投资

股本净额

资本公积

盈余公积

其中:法定公益金

未分配利润

股东权益合计

负债和股东权益总计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80

81

82

83

86

90

100

101

102

103

106

108

110

111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35

300000

200000

953800

0

100000

10000

0

30000

6600

50000

1000

0

1000000

0

2651400

600000

0

0

0

600000

0

3251400

5000000

0

5000000

0

100000

0

50000

5150000

篇8:会计中级考试科目201

(一) 金融资产的内容

金融资产主要包括现金、应收账款、应收票据、贷款、垫款、其他应收款、应收利息、债权投资、股权投资、基金投资、衍生金融资产等。

(二) 金融资产与非金融资产的区别

金融资产是《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范的主要内容。该准则指出, 金融工具是指形成一个企业的金融资产, 并形成其他单位的金融负债或权益工具的合同。比如, 甲公司需要筹集资金5000万元, 可以发行债券来筹集。购入债券的一方, 取得了收取债券本金和利息的权利, 形成金融资产;发行债券一方负有到期支付本金和利息的义务, 形成金融负债。又如, 通过购销合同, 赊销一方取得了收取货款的权利, 形成金融资产 (应收账款) ;赊购一方负有支付货款的义务, 形成金融负债 (应付账款) 。因此, 简单地说, 金融资产就是合同权利, 金融负债就是合同义务。金融资产与非金融资产的区别就在于是否属于合同权利。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等债权属于合同权利, 属于金融资产;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与合同权利无关, 不属于金融资产。从现钞的来源来看, 由于金属货币在大宗交易中不方便交割, 可以将其存入钱庄, 钱庄出具收据 (银票) ;以后持票人可到钱庄兑换等额金属货币, 见票即付。这个“收据”慢慢演变成了由国家统一印制, 从而有了现钞。可见, 现钞就是一种见票即付的合同权利, 属于金融资产。

二、金融资产的初始分类与再分类

(一)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企业从证券市场上购入的股票、基金、债券, 如果是为了短期获利而购入, 应当归为本类。第一类金融资产在账务处理时记入“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 其特点是期末按公允价值计量, 而且将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如果企业购入大量股票、基金, 在股市行情暴涨时, 将给企业带来巨额盈利, 在股市暴跌时, 将使企业产生巨额亏损。因此, 将公允价值计入当期损益很可能使企业形象受损, 不利于企业的生产经营。为了回避这个缺陷, 许多大企业将购入的股票都归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因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将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 规避了利润的巨额波动。例如, 2007年末, 万科股份将购入的4.8亿元股票全部归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交易性金融资产为零;又如,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在2007年末在总资产79亿元中, 交易性金融资产为0.86亿元,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为25.46亿元, 可见将购入的股票绝大部分都归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二) 持有至到期投资

即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 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非衍生金融资产。通常情况下, 企业持有的、在活跃市场上有公开报价的国债、企业债券、金融债券等, 可以划分为持有至到期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作为一个重大事项, 一旦承诺, 就必须一直持有至到期;如果违背承诺, 将部分债券出售, 是要遭惩罚的, 即应将剩余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全部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额资产。如果是有正当理由, 如发行债券的公司出现了财务困难等“独立事件”, 可以免于惩罚。

(三) 贷款和应收款项

此类金融资产是指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的非衍生金融资产。通常情况下, 一般企业因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形成的应收款项、商业银行发放的贷款等, 由于在活跃的市场上没有报价, 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 从而可以划分为此类。除此之外, 企业购入的债券, 如果该债券没有上市, 就不能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持有至到期投资, 应该作为“贷款和应收款项”类, 因为其符合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的特征。

(四)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该类金融资产包括二个内容: (1) 初始确认时即被指定为可供出售的非衍生金融资产; (2) 没有划分为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的金融资产, 可划分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企业在初始确认时将金融资产分为上述四类后, 不得随意改变。企业会计准则明确规定:一是企业在初始确认时将某金融资产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后, 不能重分类为其他类金融资产;其他类金融资产也不能重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假如企业在股票行情好时, 将其归为第一类, 将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使企业的利润大大增加;在股票行情不好时, 将其转入到可供出售金额资产, 股票的下跌就计入了资本公积。如果可以任意分类, 企业就能随意调节利润了。因此, 一旦归为第一类后, 不能再划分为其他类;其他类也不能划为第一类。二是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等三类金融资产之间, 也不得随意重分类。如持有至到期投资如果没有正当理由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额资产后, 在随后的二个完整年度内, 不得将任何金融资产划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三、金融资产的期末计量

(一) 以公允价值进行期末计量的金融资产

金融资产分为四类后, 应将第一类和第四类结合在一起学习, 因为它们期末都按“公允价值”计量, 其中第一类将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第四类将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现将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初始计量、后续计量和处置的会计处理归纳如表1:

(二) 以摊余成本进行期末计量的金融资产

金融资产分为四

类后, 应将第二类和第三类结合在一起学习, 因为它们期末都按"摊余成本"计量。按摊余成本计量最主要的是期末计算利息, 包括应收利息和利息收入。计算公式如下: (1) 应收利息=面值×票面利率×期限; (2) 利息收入=金融资产摊余成本×实际利率×期限。以下举例说明这二个利息的计算。

[例1]持有至到期投资按摊余成本计量。甲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1月1日购入丁公司于同日发行的三年期债券, 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该债券票面金额为100万元, 票面利率为10%, 甲公司实际支付106万元。该债券每年付息一次, 最后一年还本金并付最后一次利息。对该金融资产甲公司会计处理如下 (单位:万元) :

(1) 2008年1月1日购入时

(2) 2008年12月31日计算利息

(1) 应收利息=票面金额100万元×票面利率10%×期限1年=10 (万元) , (2) 利息收入=持有至到期投资摊余成本×实际利率×期限

金融资产的摊余成本, 是指该金融资产的初始确认金额经下列调整后的结果:扣除已收回的本金;加上或减去采用实际利率法将该初始确认金额与到期日金额之间的差额进行摊销形成的累计摊销额;扣除已发生的减值损失。2008年初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为106万元。实际利率, 是指将金融资产在预期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期间内的未来现金流量, 折现为该金融资产当前账面价值所使用的利率。实际利率可以采用插值法求得:该债券未来现金流现值=金融资产当期账面价值, 即:10÷ (1+r) +10÷ (1+r) 2+110÷ (1+r) 3=106, 当r=8%时:10÷ (1+8%) +10÷ (1+8%) 2+110÷ (1+8%) 3=9.2593+8.5734+87.3215=105.1542, 当r=7%时:10÷ (1+7%) +10÷ (1+7%) 2+110÷ (1+7%) 3=9.3458+8.7344+89.7928=107.873。

根据上述资料, 列出比例式如下: (r-8%) ÷ (7%-8%) = (106-105.1542) ÷ (107.873-105.1542) , r= (106-105.1542) ÷ (107.873-105.1542) × (7%-8%) +8%=0.8458÷2.7188× (-1%) +8%=0.3111× (-1%) +8%=8%-0.3111%=7.6889%。在求得实际利率后, 按照利息收入的计算公式, 可以计算出各年利息收入, 见表2:

2008年12月31日, 账务处理如下:

(3) 2009年12月31日

(4) 2010年12月31日

四、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计提减值的区别及原因

(一)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

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对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以外的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 有客观证据表明该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 应当确认减值损失, 计提减值准备。

(二)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不计提减值的原因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将公允价值变动直接计入了当期损益;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价格波动有正常和不正常之分。如果购入的股票的公允价值变动属于市场的正常波动所致, 企业应将该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如果是发行股票的公司发生了重大的财务危机等导致股票价格暴跌, 使股票持有者发生了巨大损失, 该损失就不应"藏"在资本公积中, 而应该通过计提减值反映在利润表中报告给会计报表使用者。因此,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规定,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减值时, 即使该金融资产没有终止确认, 原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中的因公允价值下降形成的累计损失, 应当予以转出, 计入当期损益。该转出的累计损失, 等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初始取得成本扣除已收回本金和已摊余金额、当前公允价值和原已计入损益的减值损失后的余额。以下举例说明:

[例2]甲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1月10日购入A公司股票1000万元作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则购入时账务处理如下 (单位:万元) :

2008年6月30日, 该股票, 公允价值下降为900万元, 则:

2008年12月31日, A公司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 发生了严重的财务危机, 已申请破产保护, 使该股票暴跌到200万元, 累计损失800万元, 而且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可能回升。甲公司应该通过计提减值将累计损失列报在利润表中:

篇9:会计中级考试科目201

2007年中级会计职称考试《中级会计实务》第149页例题8-1:

甲公司以其使用中的账面价值为850000元(原价为1000000元,累计折旧为150000元,未计提减值准备)的一台设备换入乙公司生产的一批钢材,钢材的账面价值为800000元,甲公司换入的钢材作为原材料用于生产产品,乙公司换入设备作为固定资产管理,设备的公允价值为1000000元。甲公司和乙公司均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率为17%,计税价格等于公允价值。假定甲、乙公司不存在关联方关系,交易价格公允,交易过程除增值税以外不考虑其他税费,乙公司因换入设备而涉及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不得抵扣。

教材处理如下:

甲公司:

借:固定资产清理 850000

累计折旧150000

贷:固定资产 1000000

借:原材料 10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170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850000

营业外收入 320000

乙公司:

借:固定资产 117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170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800000

贷:库存商品 800000

笔者认为,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应该如下:

(一)不涉及补价情况

在没有确凿证据表明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更可靠的情况下,一般是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来计算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

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可抵扣的进项税

(二)涉及补价情况

1.支付补价的一方: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可抵扣的进项税+支付的补价

2.收到补价的一方: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公允价值+应支付的相关税费-可抵扣的进项税-收到的补价

在以公允价值为基础的计量方式下会产生损益问题,需要分情况处理:换出资产为存货的,应当作为销售处理,换出资产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差额计入营业外收支,换出资产为长期股权投资的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差额计入投资收益。

根据以上公式,对于涉及资产交换的业务,首先判断是否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其次要判断是否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是否能够可靠计量,若答案肯定,则可按上述公式进行会计核算。

本例中,此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显然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因此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进行核算,且无可争议的是公允价值是不含税的。甲公司以设备(作为固定资产,账面价值80万,公允价值为100万)换入乙公司原材料,换入的原材料显然需要缴纳进项税,则乙公司所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为公允价值100万加增值税17万,而甲公司换出的设备公允价值为100万,两公司均作为固定资产核算。甲公司第一个分录没问题;分析第二个分录换入资产价值根据公式以换出资产公允价值100万-可抵扣的进项税17万=83万入账,但题目中已给出原材料公允价值为100万,不管是以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为基础还是换入资产公允价值为基础计算均存在矛盾,且所得损益(计入营业外收入的32万)也不正确,公允价值减去换出资产账面价值所得损益应为100万-85万=15万。乙公司的处理存在同样问题:换入资产为固定资产,按公式换入设备价值=换出设备公允价值100万+应缴纳的税费17万=117万,题目中所给设备公允价值为100万,显然矛盾。因此,本例中出现了数据上的争论。

笔者认为,其他条件不变,加上“甲公司另支付补价17万元给乙公司”账务处理应该如下:

甲公司:

借:固定资产清理 850000

累计折旧 150000

贷:固定资产1000000

原材料的入账价值=100万+17万-17万=100万

借:原材料10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170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850000

银行存款 170000

营业外收入 150000(1000000-850000)

乙公司:

设备(作为固定资产)入账价值=1000000+170000-170000

=1000000

借:固定资产1000000

银行存款17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10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170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800000

贷:库存商品800000

同样,教材150页,[例8-2]也存在补价错误的问题:“沿用[例8-1],但假定甲公司换出设备的公允价值为120万元,换入钢材的公允价值为100万元,由此,乙公司另支付20万元补价给甲公司”。

教材答案如下:

甲公司:

换入钢材的成本=120-20=100(万元)

借:固定资产清理 850000

累计折旧 150000

贷:固定资产1000000

借:原材料 1000000

银行存款2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170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850000

营业外收入520000

乙公司:

借:固定资产 137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170000

银行存款 200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800000

贷:库存商品 800000

本例中,甲公司换入原材料为100万+17万=117万,换出设备的公允价值为120万,则补价应为3万元,书中的问题在于没有考虑进项税,同时也造成了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在数据上的错误。

笔者认为,其他条件不变,将“乙公司另支付补价20万元给甲公司”改为“乙公司另支付补价3万元给甲公司”账务处理如下:

甲公司:收到补价3万/120万<25%

乙公司:支付补价3万/(117+3)<25% 为非货币性交换

甲公司:

借:固定资产清理850000

累计折旧150000

贷:固定资产1000000

换入钢材的成本:120万-3万=117万元

借:原材料 1000000

银行存款3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 170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850000

营业外收入350000

乙公司:

借:固定资产 120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10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 170000

银行存款30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800000

篇10:会计中级考试科目201

·本章应掌握的内容

·非货币性交易概述

·非货币性交易的核算

·非货币性交易的披露

本章应掌握的内容:

本章试题的分数为4分,题目的类型为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判断题。

考核的内容有:换入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确定换入资产入账价值应考虑的主要因素等。

需要掌握的内容:

(1)掌握非货币性交易的概念

(2)掌握不涉及补价情况下非货币性交易的核算

(3)掌握涉及补价情况下非货币性交易的核算

第一节 非货币性交易概述

一、有关概念

(一)非货币性交易

是指交易双方以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这种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

(二)货币性资产

是指持有的现金及将以固定或可确定金额的货币收取的资产,包括现金、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以及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等。

一般来说,资产负债表所列示的项目中属于货币性资产的项目有:货币资金、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应收票据、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应收账款、应收补贴款、其他应收款等。

【例题1】根据《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的规定,下列项目中属于货币性资产的是( )。

a.对没有市价的股票进行的投资

b.对有市价的股票进行的投资

c.不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

d.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



【答案】 d

(三)非货币性资产

是指货币性资产以外的资产,包括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股权投资以及不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等。

一般来说,资产负债表所列示的项目中属于非货币性资产的项目有:股权投资、预付账款、存货、不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固定资产、工程物资、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

二、在涉及补价情况下货币性交易和非货币性交易的划分

补价÷整个交易金额≤25%

整个交易金额即为在整个非货币性交易中最大的公允价值。

【例题2】假定a公司用一台设备和b公司的一项专利权交换。

 (1)a公司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为100万元,a公司收到补价10万元。

补价÷整个交易金额=10/100=10%

(2)a公司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为100万元,a公司支付补价10万元。

补价÷整个交易金额=10/(100+10)=9.09%

(3)a公司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为100万元,a公司收到补价10万元。

补价÷整个交易金额=10/(100+10)=9.09%

(4)a公司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为100万元,a公司支付补价10万元。

补价÷整个交易金额=10/100=10%

【例题 3】下列项目中,不属于非货币性交易的有( )。

a.以公允价值50万元的原材料换取一项专利权

b.以公允价值500万元的长期股权投资换取一批原材料

c.以公允价值100万元的a车床换取b车床,同时收到12万元的补价

d.以公允价值30万元的电子设备换取一辆小汽车,同时支付15万元的补价

【答案】 d

【解析】 15÷(30+15)=33.33%大于25%,选项d不属于非货币性交易。

【例题4】甲股份有限公司发生的下列非关联交易中,属于非货币性交易的是( )。

a.以公允价值为260万元的固定资产换入乙公司账面价值为320万元的无形资产,并支付补价80万元

b.以账面价值为280万元的固定资产换入丙公司公允价值为200万元的一项专利权,并收到补价80万元

c.以公允价值为320万元的长期股权投资换入丁公司账面价值为460万元的短期股票投资,并支付补价140万元

d.以账面价值为420万元、准备持有至到期的长期债券投资换入戊公司公允价值为390万元的一台设备,并收到补价30万元

【答案】a

篇11:会计中级考试科目201

本章20试题的分数为4分,题目类型为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考核的内容有:费用的分类,财务费用核算的内容,营业费用核算的内容。

本章应掌握的内容:

(1)掌握生产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2)掌握要素费用的核算;

(3)掌握辅助生产费用和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

(4)掌握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方法。

第一节 费用的分类

一、按照费用的经济内容分类

二、按照费用的经济用途分类

费用按照其经济用途,可以分为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两大类。

1.生产成本

(1)直接材料

(2)直接人工

(3)制造费用

2.期间费用

【例题1】按经济内容分类,下列各项中,属于工业制造企业费用要素的是( )。(年考题)

a.直接人工

b.制造费用

c.直接材料

d.折旧费用

【答案】d

第二节 生产成本

一、生产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一)确定成本计算对象

成本计算对象是指为计算产品成本而确定的生产费用归集和分配的范围。

(二)归集和分配本期发生的生产费用

(三)按照各成本计算对象对本期计入产品成本的各种费用进行归集和分配,计算出各种产品生产成本。

(四)将月初在产品费用和本期生产费用之和,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计算出完工产品成本。

二、要素费用 p233

(一)生产车间要素费用核算概述

直接费用计入生产成本;间接费用先计入制造费用,然后分配计入生产成本。

(二)外购材料费用的核算

借: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贷:原材料

(三)工资费用的核算

借: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贷:应付工资

(四)职工福利费的核算

借: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贷:应付福利费

(五)折旧费用的核算

借:制造费用

贷:累计折旧

(六)其他支出的核算

三、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 p235

(一)待摊费用

1.发生

借:待摊费用

贷:银行存款等

2.摊销

借: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等

贷:待摊费用

(二)预提费用

1.预提

借:制造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等

贷:预提费用

2.实际支出

借:预提费用

篇12:会计中级考试科目201

本章应掌握的内容

本章20试题的分数为13分,题目的类型涉及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计算分析题。考核的内容主要有:固定资产折旧额的计算,固定资产取得成本的确定,固定资产取得、计提折旧、计提减值准备、改扩建和出售等。

(1)掌握固定资产初始计量的核算

(2)掌握固定资产折旧的范围及其核算

(3)掌握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和折旧方法的复核

(4)掌握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核算

(5)掌握固定资产期末计量的核算

(6)掌握固定资产处置的核算

第一节 固定资产的确认

某一资产项目,如果要作为固定资产加以确认,首先需要符合固定资产的定义;其次,还需要符合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即,该固定资产包含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的计量。

第二节 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

固定资产在取得时,应按取得时的成本入账;取得时的成本包括买价、进口关税、运输和保险等相关费用,以及为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一切合理、必要的支出。

一、外购固定资产

[例5-2] 2月13日,乙公司购入了一台需要安装的机器设备,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设备价款为260000元,增值税额为44200元,支付的运输费为3000元,款项已通过银行支付;安装设备时,领用原材料一批,价值24200元,购进该批原材料时支付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为4114元;支付安装工人的工资为4800元;假定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乙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答疑编号0510001:针对该题提问】

(1)支付设备价款、增值税、运输费合计为307200元

借:在建工程 307200

贷:银行存款 307200

(2)领用本公司原材料,支付安装工人工资等费用合计为33114元

借:在建工程 33114

贷:原材料 24200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4114

应付工资 4800

(3)设备安装完毕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借:固定资产 340314

贷:在建工程 340314

二、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

(一)自营方式建造固定资产

包括:自营工程、出(1)由于正常原因造成的单项工程或单位工程报废或毁损,减去残料价值和过失人或保险公司等赔款后的净损失,如果工程项目尚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计入继续施工的工程成本;如果工程项目已经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属于筹建期间的,计入长期待摊费用(筹建费用);不属于筹建期间的,直接计入当期营业外支出。

(2)如为非正常原因造成的单项工程或单位工程报废或毁损,或在建工程项目全部报废或毁损,减去残料价值和过失人或保险公司等赔款后的净损失,属于筹建期间的,计入长期待摊费用(筹建费用);不属于筹建期间的,直接计入当期营业外支出。

(3)由于正常原因造成的单项工程或单位工程报废或毁损,减去残料价值和过失人或保险公司等赔款后的净收益,如果工程项目尚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冲减继续施工的工程成本;如果工程项目已经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属于筹建期间的,冲减长期待摊费用(筹建费用);不属于筹建期间的,直接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

篇13:会计中级考试科目201

一、熟悉《中级会计实务》基本结构

2011年度会计资格考试继续使用2010年度考试大纲。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以考试大纲为依据, 在2010年度考试辅导教材基础上不作大的修改, 只对其差错之处进行勘误。因此, 2011年度《中级会计实务》教材除修改小差错、删除个别例题外, 其他内容基本没有变化。

2011年的《中级会计实务》教材共计20章, 分为企业会计 (前19章) 以及预算会计和非营利组织会计 (最后1章) 两大部分, 重点内容是前19章的企业会计。企业会计的主要内容是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 又可分为四个层次:

(一) 基本理论:

对应于教材的第1章总论。

(二) 企业会计六要素的核算:

对应于教材的第2章存货、第3章固定资产、第4章投资性房地产、第5章长期股权投资、第6章无形资产、第9章金融资产、第11章长期负债及借款费用 (长期负债部分) 、第14章收入。

(三) 特殊业务:

对应于教材的第7章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第8章资产减值、第10章股份支付、第11章长期负债及借款费用 (借款费用部分) 、第12章债务重组、第13章或有事项、第15章所得税、第16章外币折算。

(四) 财务报告:

对应于教材的第17章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第18章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第19章财务报告。

值得注意的是, 货币资金、流动负债、所有者权益、期间费用、利润以及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内容, 只在《初级会计实务》中考核, 中级会计实务基本不涉及;特别是从2010年度开始, 第19章财务报告只包括合并财务报表。明显地, 中级会计实务比初级会计实务提高了一个层次。

二、总结《中级会计实务》考试命题规律

从近几年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情况来看, 中级会计实务科目在题型及分值分布上变化不大, 考试的命题思路比较稳定。考生在复习本科目时, 应当关注以往各年的考试题目, 特别是最近三年的考试试题。

(一) 题目类型、数量和分数

分析近几年考试题型题量, 可以得出:

1.《中级会计实务》

科目试题的五种题型固定不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计算分析题和综合题。

2. 历年试题总题量稳定在39个题目。

客观性题目35个, 分数为45分, 其中单选题15个, 每题1分;多选题10个, 每题2分;判断题10个, 每题1分。

主观性题目一般为4个, 分数为55分, 其中, 计算分析题2个, 每题约10分左右;综合题2个, 每题在15~18分之间。

(二) 命题规律特点

从近三年《中级会计实务》的试题来看, 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 严格按考试大纲命题

试题体现了考试大纲的基本要求。试题中, 考试大纲中要求掌握的内容所占分数很高。

2. 全面考核

《中级会计实务》的考试大纲和指定考试用书既是考生复习的范围, 也是考试命题的基本依据。从最近几年的考题来看, 每年试题都基本能覆盖大纲所规定的全部范围, 每章都会出题, 包括有些在复习中看似不重要的地方。因此, 在题目分布上, 几乎兼顾到了所有章节的内容, 每章题目集中度不高。考生应注意全面复习, 充分准备, 不能盲目猜题、押题, 这样, 在考试时才能游刃有余, 切不可抱有侥幸心理, 以免后患。

3. 重点突出

全面考核, 是指所有内容被考查的概率相同, 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内容都同等重要, 考题会根据不同的重要程度将相应的知识点分设在不同的题型中, 并赋予不同的分值。《中级会计实务》近几年考题均重点考查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固定资产、长期股权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资产组减值、长期负债及借款费用、收入、所得税、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有关的会计差错更正、合并财务报告等内容, 体现了重点突出的原则。例如,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相结合的题目几乎每年都会出现, 而且都是在计算分析题或综合题中出现, 所占分值较高。

4. 有一定的综合性

中级会计实务考试主要侧重于考查考生对会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方法的理解、运用能力, 考查考生利用会计基本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会计师必须深入透彻地理解会计专业知识, 才能在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业务时作出合法、合理的处理。根据这一特点, 大多数题目不再局限于某一个知识点, 而是考核某一类问题或者某一个业务各个环节的处理。尤其是综合题, 要么涉及两章以上的内容, 要么涉及一个复杂的核算体系。这类题目所涉及的各章内容相互渗透、前后联系较密切, 是考生丢分较多的地方, 要想获得高分, 就要将所学知识熟练掌握、融会贯通。

5. 侧重实务操作, 兼顾基本理论

近年考题明显地体现了财政部所倡导的“会计理论研究和会计教育要理论结合实际”的精神, 强调实务应用和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如从2009年开始, 单选题中小计算形式的题目比例大幅度降低, 多选题更加注重将各知识点放在具体实务场景中考核, 综合题更加注重对会计处理的分析判断。这一趋势将会在今后的考试中进一步得以延续。

三、《中级会计实务》复习指导

(一) 参加考前辅导。

参加辅导的好处是:理解了难点, 掌握了重点;随老师一起学习效率比自己看书要高得多。

(二) 订立学习计划。

就是订立复习时间表。从现在到考试一共看几遍书, 每一遍书到什么时间结束, 每月、每周及每天学习什么内容, 看多少页, 复习到什么程度, 达到什么要求, 自己心中要有数。值得注意的是, 订立学习计划有时容易, 更重要的是贵在坚持, 不能三天打鱼, 两天晒网, 要持之以恒。上面提到的参加辅导学习, 就是督促自己履行学习计划的重要措施之一。

(三) 框架记忆 (逻辑记忆) 。

中级会计实务考试的特点是覆盖面广、系统性强, 因此考生要进行全面地、系统地学习。

考试大纲中要求掌握的内容绝不能忽视, 特别不能忽视基础知识, 但若时间不允许, 可以有条件地放弃考试大纲中要求熟悉和了解的内容。在听辅导和看书时, 要仔细做笔记, 把重点、难点、疑点加以归纳总结, 从而让厚书变薄, 并理解其精华所在。教材的很多章节都是根据准则、制度及相关法规编写的, 其语言精炼、严密、逻辑性强, 提高了教材的档次。不过,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给考生阅读教材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因此, 考生在研读教材时应注意掌握教材中重点和难点内容的关键点。由于中级会计实务考试大纲内容的限制, 复习中级会计实务时可能涉及的基础知识教材中没有, 这就需要考生拾遗补缺, 看看《初级会计实务》或参考其他会计资料, 使自己掌握的知识更加系统完整, 有助于逻辑记忆。对于考试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考生一定要深刻把握, 能够举一反三, 做到以不变应万变。强调对教材的研读, 是真正理解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并不是要求考生把教材的全部内容逐字逐句地背下来 (实际上也做不到) , 而是理解掌握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善于总结规律, 融会贯通。研读教材需要一定时间和精力的投入, 考生应合理分配工作和学习的时间。参加考前辅导, 随老师一起学习, 会有事半功倍之效。

(四) 适度练习。

现在大分题占了50分以上, 难度也较大, 平时要作练习, 考试时才能从容应对。考生在复习时, 一般读书占50%的时间, 练习占50%的时间, 效果较好。先练习各章, 再练习跨章节综合题, 最后练习冲刺模拟题。从某种意义上讲, 考试就是做题。因此, 在平时学习过程中, 适当地做一些典型的习题是考试成功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中级会计实务》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 仅仅依靠记忆和自身理解是远远不够的, 通过做一些典型题目可以更好地掌握教材中的重点内容, 逐渐总结出考试的重点与规律, 发现自身学习中的薄弱环节, 从而不断提高学习成绩。做习题的目的是更好地掌握教材上的内容, 提高应试水平。在这里强调的是做一些典型的习题, 如历年的考题。当然, 考生还应选择一本较好的习题集进行练习, 但资料不宜过多, 否则眼花缭乱, 反而不利。

以上谈到的是学习的原则, 至于具体学习方法, 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希望大家在学习过程中多总结归纳, 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

四、《中级会计实务》命题趋势预测

2011年《中级会计实务》考试将进一步延续上年考核基础知识、侧重实务应用的特点;历年的重要出题点也将继续延续。从《中级会计实务》大纲、教材以及历年考试情况来看, 考生应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着重把握以下知识点:

(1) 存货———存货的初始计量、期末计价及其会计处理; (2)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初始计量和后续计量; (3) 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初始计量、后续计量及其会计处理; (4) 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的确定、成本法和权益法下的会计处理; (5)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判断和按公允价值计量的会计处理; (6) 资产减值———可收回金额的确定、资产组的认定及减值的处理; (7) 债务重组———债务人和债权人的会计处理; (8) 收入———商品销售收入、提供劳务收入及建造合同收入的确认、计量及账务处理; (9) 长期负债及借款费用———应付债券的核算, 专门借款、一般借款费用资本化金额的确定及其会计处理; (10) 所得税———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暂时性差异的判断和确定、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的确定及会计处理; (11) 会计政策变更、前期差错更正———追溯调整法及追溯重述法的运用及相关账务处理 (特别注意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结合) ; (12)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调整事项及其会计处理, 非调整事项的基本内容; (13) 财务报告———合并财务报表中有关调整和抵销分录的编制。

上一篇:支付结算工作总结下一篇:“平安家庭”宣传单(五无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