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的思考与建议

2024-07-28

城市管理的思考与建议(精选6篇)

篇1:城市管理的思考与建议

实施经营城市战略,是加快我县城镇建设与发展,完善城镇功能,提升城镇水平,增强城镇实力,推进城镇化进程,促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根据领导的指示精神,本文拟就如何以经营城市的理念、加快我县城镇化建设,浅谈个人思考及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经营城市的重要性

经营城市,是对固有模式的挑战,是对现代化城市发展理念的创新,也是促进城市大发展的必由之路。所谓经营城市,就是把现代市场经济的经营理念、经营机制和经营方式运用到城市规划、投资、建设、管理、运营的全过程,构建城市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方式多样化、运作方式市场化的新体制,是政府依据城市发展目标经营城市土地、城市基础设施及其附属物等有形资产和城市土地开发权、使用权,经营权、冠名权、广告权以及城市品牌、人文资源等无形资产的一种战略措施。

城市是重要的国有资产,而且是可以经营的,经营城市可以带来丰厚的回报,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但是,由于我县历史、区位、发展基础等因素的制约,城镇建设与发展起点低,速度慢,规模小,城镇建设整体水平仍然较低。从总体上看,城市土地资产多头分散管理的状况尚未根本转变,土地资源市场配置比例低,乱批乱占土地时有发生,应由政府取得的土地收益流失严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化程度不高,存量资产效益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城市建设投资渠道狭窄,资金短缺问题严重制约着城市发展,等等。一方面,城市基础设施差,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一方面,城市资源利用率低,大量的土地收益白白流失,说到底,在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我们还是缺乏经营城市的理念。如何变建设城市为经营城市,是我县亟待解决的新课题。因此,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决冲破一切体制性障碍,把经营城市作为加快城镇化进程,实现我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目标的战略举措和关键环节来抓,显得尤为重要。

要走经营城市的道路,就要用全新的理念经营城市土地,全新的机制整合城市资源,全新的方式盘活城市资产,把城市作为重要的国有资产来经营,努力实现工作重心从单一建设城市向经营城市转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从部门分割、封闭运行向集中统一、社会参与转变;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发展从政府单一投资向多元化投资转变。要通过经营城市,实现城市资源的有效配置及效益的最大化、最优化,使城市的集聚力、影响力、辐射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真正把城市资源转化为城市资本,走出适合我县“以地建城、以城聚财、以财兴城”的新路子。

二、以城市规划为龙头,增强规划调控作用

我县是典型的皖南山区小县,旌阳镇规划区内,人口不多,面积不大,四面环山,徽水河、白沙河穿城而过,自然环境非常优越。要做好、做美这个县级城市,最重要的是总体规划、城市定位及精品的意识。要走出“旧城改造就是拆旧建新”的误区,防止象火柴盒、麻将牌一样的高楼林立,在总体规划及旧城改造中,要站得高,看得远,着力把未来城市的骨架做好。在规划编制中,建议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加快全县城镇体系规划的编制。有关部门要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在完善全县和区域性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及时组织编制全县城镇体系规划,逐步构建和完善具有山区特色的城镇发展框架与体系。按照“建设新城区、改造老城区、打造新亮点”的发展思路,有重点、有步骤的推进城镇化进程。要充分利用我县四面环山、双水穿城、植被良好等地形、地貌和生态环境条件,充分发掘和利用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注重运用城市设计的手段,提高城市空间环境质量和文化品位,不断丰富和完善建设实施手段,突出特色,积极营造和谐统一,独具匠心的城市环境景观,通过“城市四化”、“城市包装”,打造旌德城市名片,树立独树一帜的“皖南山城”形象。同时,要从发展的眼光,考虑规划区的适度外延,尤其应将城东起伏的丘陵地带纳入规划之中,并突出山城特色。

二是加快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管理和发展的“蓝图”,是实施经营城市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按照高起点、高水平、高质量的要求,抓好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并做好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总规编制要注重城市定位、县城体系布局、山区特色和城市旅游等配套服务功能,突出山城风情、城市个性、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使规划更加科学、合理和系统,更具前瞻性和操作性。通过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合理确定城市发展目标、发展方向、城市性质和城市总体框架,科学进行城市用地布局及功能分区,发挥好指导和调控城市建设的作用。要在坚持土地基本国策和耕地占补平衡的前提下,及时调整和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确定土地资源利用的发展目标,培育级差地租,实现土地资产的增值。同时,切实抓好城市土地经营规划的编制工作,为经营城市土地提供科学依据。

三是加快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在完成城市总体规划后要及时开展城市详规的编制工作,编制详规要有侧重,要根据城市建设与发展实际,注重实效,突出重点,确定规划编制范围。对已经形成规模的老城区,短期内无法成片改造的,详规重点应放在新区或发展区;对近期能够实施老城区改造的,详规重点应放在改造区;对近期建设地段以及拟向社会供应的土地,要及时编制出控制性详规,确定用地性质、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规划指标,形成规划图则和文本。

四是加大对规划工作的投入。在规划编制中,要舍得花钱,大胆花钱,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多渠道、多形式筹集规划经费,切实解决规划资金不足以及规划滞后和水平不高等突出问题。要拓展规划视野,对外开放规划市场,积极邀请省内外及国内外专家或单位参与规划编制,积极建立“政府决策、专家建议、社会参与”的体制,提高规划技术水准,增强规划科学性、民主性。

三、以土地储备运营为突破口,强化土地经营与管理

城市土地是城市的最大资产,要做好经营城市这篇文章,必须舞活“土地”这个龙头,确保政府高度垄断土地一级市场,搞好土地的综合开发,发挥土地的最大、最佳效益,才能使龙身、龙尾都带动起来。如何做到以地生财,本人认为当务之急,是要从加强土地市场化管理入手,努力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 加快土地储备。实行“一个渠道进,一个池子蓄,一个口子出,一个市场经营”的土地供应新机制,彻底根治多头分散批地、管地、供地的现象,坚决堵住政府土地收益流失的口子。强化国有土地储备制度。要抓紧对规划区域内新增和存量国有土地、非法占地、违法供地、土地批租情况等进行清理,分类处置限期收回,并规范供地行为。凡城镇规划区内的集体土地,按计划组织征用收储,其他单位和个人一律不得擅自征购规划区内的集体土地。对城市建成区的闲置和低效利用土地、规划的经营性用地、旧城改造用地等要有计划地依法统一收回或收购,纳入政府储备。

———— 加强地价管理,深化有偿使用制度。除法律法规规定可以继续实行划拨的用地外,无论新增建设用地还是存量闲置划拨土地,都必须纳入有偿使用。主要包括:一是用于商业、旅游、房地产开发等经营性活动的新增建设用地和存量闲置土地;二是经依法批准改变用途并用于经营性活动的划拨土地,如将住宅、办公等非生产经营性用地(房)改作生产、经营性用地(房)或用于出租从事经营活动的,以及将划拨土地依法用于联建、合营合作和以地易物的;三是依法用于抵押贷款的划拨土地。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减免出让金、租赁金等土地收益,更不得零地价出让土地,积极推行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和挂牌出让制度。严格控制协议出让土地的范围,同时,建立健全地价管理制度,完善城镇基准地价更新,准确显化土地资产。

——— 加快土地开发,努力掘得“第一桶金”。我县河西区市场繁荣,商业发达,河东缺乏商业气息,但发展空间大,根据平衡发展的原则,应下大力抓好河东区的发展,着力提高商业化程度,建立河东商业新区,要加快调研,做好规划,制定方案,把开发河东新区列入议事日程。

——— 制定综合措施,盘活城区土地。对旧城改造,本着“政府要环境,商家要市场,居民要实惠”的原则,制定优惠政策,通过市场运作,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旧城改造;对新区建设,关键是筑巢引凤,走地产运营建城的新路子,要筑好巢,就要对新区内基础设施进行配套完善,搞好“七通一平”,优化开发环境,为引凤奠定基础,此外,打造新亮点,开发精品以及道路硬化、绿化等等,都要在盘活存量土地上做文章,要借助市场这只手,实现城市建设与盘活存量以及土地置换的互动,为经营城市注入强大的活力。

———— 加强领导。由县政府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参加,负责对城市土地开发经营中的重大问题进行组织协调和决策。建立土地收购储备交易中心,负责县内土地征用、收回、收购、储备、开发整理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工作。财政部门加强对土地收益的监管,按合同规定及时将土地出让金和收益纳入政府财政基金预算,缴入财政金库,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市政工程、社会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储备。计划部门要会同财政、国土资源、建设等有关部门,按照国家和省关于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的有关规定,提出具体项目,并将其纳入固定资产投资计划。通过经营土地筹集更多的资金,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

四、放开市场准入,推行城市基础设施市场化经营

(一)优化增量资产,盘活存量资产,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经营。对投资收益比较稳定的城市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项目,均应吸纳社会资本和外资进入。除国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外,城市道路、桥梁、停车场、供水、排水、供气、供热、公共客运交通、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设施的建设经营,都要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通过公开向社会招标选择投资和经营主体,中标者对项目的策划、资金筹措、建设实施、管理运营全过程负责,并享有一定期限的收益权。对出租车营运权、公交线路经营权、道路桥梁广场冠名权、城市公共空间广告经营权等各类无形资产,要采用拍卖、招标等方式,实行有偿使用,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

(二)放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营市场准入限制。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除关系国家安全和必须由国家垄断的领域外,鼓励法人和自然人利用社会资金、外地资本采取独资、合资、合作,产权转让、入股、拍卖,使用权出让、经营权转让等多种方式,跨地区、跨行业参与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经营,形成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

(三)放开市政公用事业经营市场。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在全面规划、统一管理、特许经营、有序开放、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培育有序竞争的市政公用事业市场体系,走专业化、企业化、社会化经营的路子。市政设施、园林绿化、环境、卫生等非经营性设施的日常养护、城市公共场所保洁等要逐步推向市场,通过招标发包方式,面向社会选择作业单位、承包单位或个人,建立和实施道路养护、绿化养护和环卫保洁的承包制度,增加市场透明度。

(四)改革市政公用事业经营管理体制。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和建管分离、管养分离的改革思路,引入竞争机制,分割垄断行业,变独家经营为多家经营,增强行业发展活力。

(五)建立科学合理的市政公用事业价格形成机制。市政公用事业要按照保本微利的原则,制定合理价格,逐步实行价格听证制度。企业、个人及外商以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方式建设和运营的市政公用设施,其价格按收回投资并保本微利的原则制定。除国家政策规定外,由县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具体实际制定城市供水、排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公交、出租车、供气等市政公用事业价格,报县人民政府审核批准后实施。

五、改革投融资体制,优化投资环境

(一)建立统一规范的政府投融资体制。政府经营城市的各种收入(含土地有偿使用收入、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及其他设施所有权、经营权、管理权的出让收入、特许经营权出让拍卖收入等)同地方财政安排的城市建设资金以及各种城市建设专项资金要纳入同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集中用于城市建设和土地储备、开发整理。坚持“集中投入、有限使用”的原则,根据经济发展的情况上,逐步加大政府资金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公用设施投资的力度,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导向作用。计划、财政部门要根据城市建设需要和财力状况确定投资计划,合理安排资金支出,建立有效的经营城市的成本控制机制和相关责任追究机制。严格控制盲目借贷,避免财政风险,实现资产负债动态平衡。

(二)拓宽城市基础设施融资渠道。抓住发展县域经济机遇,争取国家和省里的政策倾斜和支持,选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好项目库,用好的项目争取各级对我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和投入。同时,积极争取和用好银行信贷资金投入,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经营中的导向作用,对于不能市场化经营的公益性项目,要调整政府资金投向,集中力量加大投入,保证城市功能完善和居民需求。

(三)加大金融部门对经营城市资金支持的力度。金融部门要为经营城市提供优质金融服务,对符合贷款条件的城市建设项目积极给予信贷支持。加大金融创新力度,积极试办以城市有效资产作抵押发放抵押贷款、以经营城市各种有效收费账户作质押发放质押贷款业务。

(四)营造公开公正公平的投资环境。进一步清理规范与投资有关的法规和规章,减少和规范投资领域的各项规费,对一切投资经营主体实行国民待遇。严格实行民主、科学的投资决策、咨询制度,重大项目要实行专家评估制度和公示制度。严格政府项目审批和监督制度,建立政府项目代建制、稽查制度和项目后续评价制度,实行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三分离”的管理。政府投资项目的建设必须采取招投标方式选择工程承包商和设计、施工、监理及材料设备供应商,运行管理必须通过公开招标选择相应的项目运行管理公司负责管理。加快制定和推行非政府投资项目实行登记备案制的办法,培育规范化的投资中介机构,加强对投资中介机构的监管,建立城市信用诚信体系,地方金融风险防范和化解机制,规范信用行为,整治信用环境,建立信用评价体系,等级制度及奖惩制度。

六、落实配套政策,加快城镇化进程

第一、全面推进城镇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按照“积极推进、稳步实施”的原则,实行居住地登记户口制度。凡在我县有合法固定住所和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的公民,均可根据本人意愿申报办理城镇常住户口,与其共同居住生活的直系亲属可以随迁。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按照户籍管理相关法律规定,以居住地登记户口,人户一致,建立健全常住、暂住、出生、死亡、迁出、迁入、变更更正七项户口登记制度。有关部门不得对公民依法申请登记户口设置各种障碍,积极调整户口迁移政策,放宽户口迁移限。对未落常住户口人员,要按照居住地登记户口的原则予以落户,以落户条件取代计划指标,引导人口的合理有序流动。普通大中专院校毕业学生的户口迁移政策按引进人才的相关规定办理。

第二、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要按照“一二三产业互动,城乡经济共融”的思路,培育城镇发展的产业支撑,增加进城农民的就业机会。要按照中央和省里的有关政策,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资金,妥善安置好因经营城市而新增的符合社会保障条件的人员,切实解决城镇职工和进城务工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

第三、培育和发展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坚持城乡统筹就业的改革方向,逐步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解决城镇人员就业和再就业问题。结合户籍管理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拓宽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渠道。相关部门要加强对进城务工农民的培训、就业服务和维权工作,促进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流动。

第四、大力推进城镇社区建设。充分发挥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的作用,搞好城镇基层基础管理工作,建立完善社区组织机构,建立完善物业管理体制,搞好社区管理。抓好社区人员、场地、经费三落实,健全社区服务网络,建立以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便民服务、社会化服务、再就业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社区服务体系,增强社区服务功能,为经营城市创造良好条件。

第五、加强城市管理。完善“两级政府(县政府、镇政府)、三级管理(县、镇、居委会)”的城市管理体制,提高城市管理效能,加强城市管理与执法队伍建设,推行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大力整治城市综合环境,加快城市“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建设,提高人居环境质量,创造城市品牌。

七、加强组织领导,全面推进经营城市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县政府成立经营城市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县经营城市工作的领导及组织协调工作。切实加强对经营城市的领导力度,政府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切实落实好经营城市工作的配套政策和措施,打破一切体制性障碍,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经营城市的主体虽说是政府,但政府不能直接运作,必须有一个代表政府经营的主体。建议由“县基础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具体实施运作。要进一步调动各方面经营城市的积极性,既要坚持因地制宜,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又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防止“一阵风”、“过度过热开发”和泡沫经济的产生,努力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和优势的经营城市模式。

(二)明确部门分工和职责。经营城市工作涉及面广,各部门要密切协作、通力配合,确保经营城市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三)增强经营城市工作的法制观念。经营城市政策性、法律性强。全县上下都要增强法制观念,有关部门要加强城市资产经营的制度建设和监管审计,严肃查处越权批地、非法批地、低价出让土地、非法占地、非法转让土地等违法行为。各级领导干部一律不得利用行政手段或以打招呼、批条子等形式插手干预土地经营和其他城市资产经营,依法经营、规范运作、“阳光作业”,任何部门不得随意减免各项城建和土地税费,不得挤占挪用城市资产经营收益,坚决杜绝城市资产流失和腐败行为的发生,确保经营城市健康发展。

(四)加强经营城市的基础性工作。要抓紧对可以经营的资产评估、产权界定和清产核资。准确测算出城市国有资产的份额和规模。要加强经营城市的信息交流、培训、宣传、统计工作,认真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积极探索经营城市的新路子,扎实有效地推进经营城市工作。

二○○六年九月二十日

篇2:城市管理的思考与建议

一、要加快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制度建设。严把土地出让关,规范和发展房地产市场,严格控制城市规划区内零星住宅建设,不断提高土地综合开发率;建立合理有序的经济适用房分配制度和住房困难户廉租房制度,解决城市低收入人群的住房困难问题。

二、要完善城市管理法规体系。强化执法监督,坚决纠正

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和滥用职权的现象。

三、要创新城市管理运行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公用设施管理权的经营,如道路、公交车、广告牌等等。探索建立卫生保洁、灯光夜景、物业管理审批制度,对新开工房地产项目、单位新建办公楼的卫生保洁设施、灯光夜景工程和物业管理进行立项审批,对违规建设的不予立项或验收报备。

四、要深入挖掘城市文化资源。充分利用我市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加快开发一批特色旅游项目,努力建设具有特色的历史文化、旅游文化、生态文化、社区文化。建立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系,吸引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参与我市城市文化开发活动。

五、要全力打造地方特色文化。加快特色文化建设,使之成为展示文化成果、发展地方经济、提升对外影响力的经济文化活动和特色文化品牌。打造一批文化精品,展示富于地方特色的优秀精神文化作品。

篇3:城市管理的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城市展示馆,档案管理,管理机制

档案是指组织或个人在以往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价值的、清晰的、确定的、具有完整记录作用的各种固化的原始信息。在企事业单位中, 档案是工作考察的重要凭据, 是领导决策的主要依据, 也是科学研究开展、设备建设发展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的可靠资料来源。档案管理是城市展示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直接影响着城市展示馆管理的成效, 因此, 了解我国当前城市展示馆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其存在的各种问题, 提高我国城市展示馆档案管理的水平, 以促进我国城市展示馆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 对档案管理的认识不足, 重视不够。档案具有原始记录性, 但档案管理中档案资源积累过程缓慢, 档案管理活动对形成档案的当事人有着很强的依附性, 如果档案当事人对档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的话, 会对档案创建和档案质量以及其管理带来很大的不利性。目前我国有很多城市展示馆的工作人员对馆内的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虽然很多工作人员说起来都知道其重要,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说一套做一套, 抱着“说起来重要, 做起来次要, 忙起来不要”的态度, 经常对于很多已经完成的工作没有及时建档保存, 无法为日后工作的总结和必要的改进提供所需的资料依据。

(二) 档案管理机制落后, 操作性不强。档案管理是一套涉及面很广, 信息量很大, 牵扯的人员很多的庞大的信息控制系统, 所以一套合理科学的管理机制是档案管理的前提条件。但当前很多城市档案管理的机制较为落后, 实际的操作性不强, 不方便档案的建立、保管和利用以及管理, 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 造成档案管理多是重藏轻用, 实际价值不大, 致使很多工作人员认识不到档案管理对日常工作的重要意义, 甚至于认为是额外工作, 对档案工作采取消极态度。

二、档案管理对于城市展示馆管理的重要性

城市展示馆档案的建立需要展示馆各种有关材料的汇集, 城市展示馆档案管理是一种信息控制系统, 承担着展示馆档案收集、保管、传播、开发和利用的重要职责, 是展示馆实现信息化建设, 提升展示馆社会地位的必要途径。同时, 档案管理是展示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又显示和作用于整个展示馆管理当中, 通过对档案材料的分析和总结, 有利于改进展示馆工作, 提升展示馆管理水平的重要作用。

三、加强城市展示馆档案管理的一些建议

档案管理对于城市展示馆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展示馆要想强化档案管理工作, 就必须积极主动地分析展示馆档案管理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面临的新问题, 用全新的观念, 不同的视角, 科学的模式, 创新的技术以及合理的手段来促进展示馆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 加快展示馆现代化建设的步伐。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 对于加强城市展示馆档案管理提几点建议:

(一) 健全档案管理机制, 促进有关科室的沟通交流。做好各科室间的协调工作, 取得档案管理方面的主动权。在档案管理机制方面, 应理顺管理机制, 实行档案管理的“提前介入”, 与各科室沟通协商好, 由展示馆派出具有丰富档案管理经验的人员到各科室, 采用“提前介入”方式, 促进各科室档案建立的水平, 保证各科室所建立的档案规范化、标准化, 以符合展示馆档案管理的要求。与此同时, 要加强对档案管理重要性的宣传, 严格档案管理各项工作要求, 改变展示馆工作人员对于档案管理认识不足的问题。

(二) 制定合理科学的业务档案整理规范。根据国家的档案整理规定、分类标准以及科技档案管理规定等, 结合展示馆自身的分类大纲与档案整理规定制定出合理科学且便于实际操作的业务档案整理规范, 例如:在立卷方法上按照“事由”的原则, 创新立卷方法;在确立档案归档内容时, 按照“组小卷的”原则, 并且适当调整分类大纲和著录内容等;对于档案实体上架的问题, 应按照属类的不同上架, 保持展示馆库房内馆藏档案实体管理的一致性和有序性。

(三) 加快电子档案管理规范的制定, 推进电子档案管理进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 人们对于信息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办公自动化系统普及以后, 城市展示馆亟须加快对电子档案管理规范的制定和完善, 以适应新形势下工作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叶燕.加强与规范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及建议[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 2013 (02) .

[2]王慧萍.加强实物档案管理的思考及建议[N].临汾日报, 2006 (04) .

篇4:城市管理的思考与建议

一、中小城市进行城市规划管理的意义

目前,我国城市化的进程愈来愈快,这对于中小城市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但毋庸置疑的是,城市规划对于中小城市的发展的意义是深远的、重大的。主要是以下原因:(1)中小城市经济基础相对较弱,若不在城市规划上下工夫,可能会产生与大城市差距越来越大的后果。(2)很多中小城市都具有浓厚的文化特色和地方特色,这些都是城市发展中的优势,但要想将这些优势在城市发展中显示出来,就必须进行合理的规划。(3)当今社会,经济体制、产业结构等转变迅速,城市的发展要想紧跟时代的步伐,就必须结合实际对城市进行规划管理。

二、我国中小城市规划管理现状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我国一些城市在规划管理中出现很多突出问题,而且在中小城市更为明显。笔者认为,目前我国中小城市规划管理存在如下几个主要问题:

(一)老城区改造规划管理不到位

很多城市在改造老城区时,忽视规划管理的重要性,往往还未规划就进行改造工程。未经规划管理的开发往往过分追求速度和规模,使得高层建筑密集且数量迅速增长。这种结果一方面造成了城市空间利用效率低下,对城市景观和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另一方面过高的居住区密度也会影响城市的和谐,给城市的发展带来更多不安定因素。

(二)对文物保护的重视不够

我国很多中小城市历史悠久,很多名胜古迹和珍惜文物依然保留至今。这些都是城市文化的象征,一方面可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形象,另一方面还能为城市带来经济效益。然而,一些城市在发展建设时不重视对这些文物古迹的保护,甚至因为盲目的建设而可以拆除毁掉一些古建筑。实践证明,这些为了盲目追求发展速度而忽视对文物古迹保护的行为是得不偿失的。

(三)规划管理进度缓慢

一般在城市规划编制工作之前,要对规划方案进行审批。而审批过程由于资金和条件等各方面的限制,往往速度缓慢,到真正进行编制工作时,规划方案又不能很好适应当前城市发展情况。这就造成了城市规划编制工作跟不上城市发展的步伐,也就缺失了其在城市发展中的指导意义。

(四)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目前我国中小城市在城市规划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并不健全,甚至根本没有指定相关法律法规。这就造成了在规划方案的审批过程中没有一个具体的规定取其进行约束,进而影响了规划编制的进程。另外也普遍存在城市规划执法职能分散的问题,尽管一些城市采用了城乡一体化的管理措施,但实际对上述问题的效果并不明显。

(五)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不够

很多中小城市为了快速发展经济,盲目进行建设,忽视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城市的生态环境虽不能直接为城市带来经济效益,但一旦遭到破坏就会反过来影响城市的发展,不利于提成城市的形象。很多中小城市的发展情况不容乐观,在城市规划时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不够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

三、对中小城市规划管理的若干建议

(一)结合地方特色,注重基础设施建设

在如今的经济体制下,一个城市的特色是城市吸引外界目光的重要手段,对于发展经济提升形象有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做好城市的规划设计工作,才能让城市反展出自己的特色。因此,在进行规划管理时,要注意结合城市地方特色,不可一味模仿或按照所谓的“规定”进行规划设计。重视基础设施的建设规划,比如街道、居民建筑等,在规划设计时,既要达到实用性,又要能突出当地特色。

(二)严格控制建筑高度,注重文物古迹的保护

对于老城区的改造规划,要注意控制建筑的高度和密度,不可盲目追求数量和速度。还要对其进行分区分类规划,避免建筑建设杂乱无序。对于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保护建筑,要求禁止在其周围建造高层建筑。在历史街区周围和中心城区,以建造十二层以下的小高层建筑为主,原则上不再建造高层住宅。若有些地块具有建造高层建筑的条件,则在进行日照环境可行性分析后方可建造。

在进行城市规划管理时还要注重文物古迹的保护,要深刻认识到文物古迹是历史为城市留下的财富,是城市提升综合实力的有力手段。要将城市文物古迹的保护作为总体规划内容之一,并真正落实下去。在对文物古迹的规划管理中,主要是做好文物古迹与现代化建筑的协调工作。制定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严禁为盲目建设而破坏文物古迹的行为,对于违反规定的要予以严惩。

(三)完善规划审批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

前文提到,规划审批制度的不完善,是造成规划编制工作进程缓慢的主要原因,也是造成城市规划赶不上城市发展的根源所在。同时,审批的随意性也会对最终的规划方案产生影响。因此在进行城市规划管理时,要完善规划审批制度,制定出相关法律法规。通过具体的制度来约束领导审批决策的过程,一方面保证了规划方案合理性,另一方面加快了规划编制工作的进程。还应确立并落实责任制度,以更好地优化规划的审批编制过程,对于违规行为要予以严惩。只有通过这种方式建立一个健康的审批、编制、实施、变更体系,才能更好地发挥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中的指导作用。

(四)建立健全城市规划信息系统

在当今的经济体制下,信息对于城市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城市的规划管理同样需要大量的信息来指导,而城市规划建筑部门的主要工作就是给规划建筑决策提供大量的信息。在城市的规划管理中,往往会因为信息的不及时或不准确而造成进度缓慢、与实际情况偏差较大等问题。因此,在中小城市的规划管理中,相关部门要努力建立并健全信息系统,保障信息的来源广泛和准确可靠。同时,规划管理部门要发挥其参谋和助手的作用,同样有责任有义务去说服政府领导就规划建设进行各方面协调。这对城市规划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五)合理借鉴大城市在城市规划中的经验

近年来,我国很多城市都出现逆城市化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城市迅速发展和居住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这种矛盾的产生貌似与城市规模相关,实则不然,从根上讲还是与城市规划的关系更为密切。大城市经济基础好,工业、信息、人才等方面都比中小城市优势明显。除了国家政策、城市本身条件等客观因素的推动,大城市在城市规划工作上也更胜一筹。因此,中小城市在进行规划管理时,要多向大城市学习经验。但也不可盲目模仿大城市的规划模式,每个城市都有自身的特色和发展侧重点,大城市的成功经验并不一定全部适用,因此要结合自身特点合理借鉴。

(六)注重生态保护

如今经济发展和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是城市发展过程中最棘手的问题之一,这种矛盾已经对城市的长远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进行城市规划时,要考虑到建设对于绿色植物、水体、地质等影响,做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来发展城市,最终还是会对城市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是得不偿失的行为。

四、总结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小城市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做好中小城市规划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城市的优势和特色,提升城市的综合实力,对于城市的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且长远的意义。而目前我国中小城市在规划管理中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因此在进行城市规划时,要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城市自身特色,科学合理地进行规划管理。同时,还要不断完善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合理借鉴大城市的成功经验,规范管理,不断创新。总之,只有进行科学合理、与时俱进的城市规划,才能提高中小城市的竞争力,才能更好地促进城市长远健康发展。

篇5:城市管理的思考与建议

在第七届党代会报告中,关于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创新性地提出“双网格”管理理念。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环境和幸福生活的新期待,今年以来,市住建局牵头按照治理和建管的“双网格”模式,细化社区网格管理,提升城市智慧管理水平,按照“共同缔造”理念,打造完整居住社区。当前,打造完整居住社区的阵地和核心就是我们的城市社区。根据调研工作安排,我通过对城市社区参与社会治理及职能发挥情况进行调研,希望能在探索实施“双网格”管理过程中提供有效的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城市社区工作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社区工作,把城市社区建设作为完善城市管理体制,优化城市发展功能,提升居民幸福指数的重要举措,不断强化组织领导,健全体制机制,增强服务能力,城市社区标准化建设呈现出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城市社区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日益显现。

(一)社区组织体系日趋健全。

以鄢城街道为例,根据全市基层组织“五化”建设要求,一是推进基层党建标准化。整顿谭垴村、文昌路社区等12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规范发展党员123

名,挂牌党员中心户491个,组建6个党员突击队和48个尖刀班,深度参与乡村振兴工作。二是推进社区治理专业化。成立光彩市场商圈党支部,为19名商户党员“安家”;建好宋玉、陆公堤、郾子台、龙门路社区、腊树党群(居民)服务中心(红色驿站)、谭垴村办公室,打造水岸星都、石油公司、荣豪国际等小区“居民之家”,累计开展“六进”活动300余场次。三是加强社区组织自治化。依法选举居委会干部,配齐配强班子成员,公开招聘部分工作人员,充实力量,明确职责、建章立制,为社区加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打下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二)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改善。

在配套投入机制尚未健全、财政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市、街道、社区多方调筹资金,加大财政投入,相关职能部门大力支持,协调解决办公场所,购置办公设施,构建服务功能体系,城市社区基础设施和办公条件不同程度地得到改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得到进一步的推进,部分社区综合服务大楼已建成,为推进城市社区标准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三)社区治理能力和水平得到提升。

一是以增强社区管理能力,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为目标,强化工作人员培训,积极推进“一站式服务”,目前,基本上实现了社区事项“一站式”办理,方便了群众。二是搭建信息服务平台。搭建网格化信息服务平台,组织了网格化集中培训,开展日常信息采集和上报等工作,调处矛盾纠纷、社区治安等各类事件,提高了办事效率。三是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公共服务。社会组织进入社区,在养老服务、家庭和心理咨询服务、纠纷调处和法律咨询服务等领域为居民提供服务,社会组织在社区的积极引导下参与社区治理,在社会需求、民生意愿、疫情防控等社区治理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研情况看,城市社区治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新时代社会治理的要求还有差距,在体制机制方面面临一些矛盾和问题。

(一)发展不平衡,部分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一是社区规范化建设参差不齐。在阵地建设、硬件设备、基础设施、综合服务规范化建设等方面差距较大。二是部分城区基础设施陈旧、配套设施不完备。

(二)工作力量跟不上,社区治理工作压力大。

一是行政事务增多。社区作为最基层的群众自治组织,功能“小而全”,服务项目“多而杂”,承担了大量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保障、综治维稳等行政工作任务,存在社区工作行政化倾向,服务内容以政府职能部门安排的相关工作为主,每个职能部门几乎都可以给社区交任务、下“指示”,一间办公室挂多块牌子的现象较为普遍,最多的挂有5块牌子,既要完成各项行政工作任务,又要花大量时间精力应付各种检查、考核评比等;二是人员不足。部分社区干部和网格员缺额严重,影响了社区工作的正常开展。三是管理服务难度加大。村社合并的社区,居民增多,工作人员减少,涉及到人财物,仍然还是村、社分开管理,各了各的事,各管各的资产,各用各的钱,管理服务难度很大。

(三)投入机制不健全,经费保障不足。

一是社区工作经费不足,社区干部工资待遇偏低。社区干部工资除社保个人部分、医保、失业保险、大病互助,一般工作人员工资低于城镇居民平均收入水平,严重影响基层社区干部工作积极性。二是社区项目后续资金不足。市直相关部门在社区实施的项目,有的仅有启动经费,无后续资金维系,造成个别项目“虎头蛇尾”。

四、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社区工作队伍建设。

要立足社区工作实际,创新方式,坚持选拔引进和内部培养相结合,着力加强社区队伍建设。一是配足配强人员。要按照社区标准化建设要求,逐步增加社区人员编制,选拔专业对口、热爱社区工作、有基层群众工作经验的优秀干部,充实到社区管理工作岗位,配好配齐领导班子和工作队伍。二是加大培训工作力度。要强化管理培训,修订完善社区工作人员培训计划,开展专业培训和能力培养,提升社区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三是改进考核方式,严格兑现绩效奖励。对综合能力强、工作业绩突出、居民群众满意的社区工作人员及时予以表彰奖励,并推荐提拔任用,调动工作积极性。四是建立工资待遇保障机制。要逐步解决社区工作人员待遇问题,让社区干部安心社区基层工作。

(二)进一步健全服务体系。

要以制度体系建设、组织体系建设和志愿者队伍建设为抓手,强化社区管理服务能力。一是完善制度体系。要完善社区党组织、居民自治、日常管理等工作制度,从制度上确保社区管理服务职能的有效发挥。二是完善组织体系。要建立健全居委会下设的调解、治保、文化卫生等组织机构。三是建立志愿者服务体系。要积极培育社区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的社会组织,组建志愿者服务队伍,引导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不断增强和创新城市社区管理服务综合能力。

篇6:城市管理的思考与建议

study on urban abrupt w ater crisis and emergency m anagement

cao jia,chen ling

abstract: since urban abrupt water crisis have become more and more frequently and seriously recently,how to solve theseproblems is iiow a big problem for most of cities in china.in this paper the related factors of water crisis,for example,thetypes,classes,related departments and treating process,were analyzed an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china s emergency man—agement were discussed.at the mean time som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were suggested.

key words: urban abrupt water crisis; emergency management system; coalition emergency response system

0 引言

近年来 由于水源地突发性污染、自来水管网和能源系统破坏等原因所造成的突发性水危机威胁着城市用水的安全.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已引起广泛关注 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中.灾后市区几乎全范围停水停电.缺乏应急水源供给 2003年12月的印度洋海啸也造成了灾区水井和城市水源的严重盐化.大海啸掀起的污浊浪潮使污水漫流.工业与生活污染物被冲进附近的水源.造成了水源的严重污染.导致短期内许多水源地无法使用。2005年8月.美国新奥尔良市防波堤被飓风摧垮.城市淹没在2~3 m水深之中.饮用水源遭受严重破坏.使得运送饮用水成为灾后周围地区的首要任务 2003年.北京市政府为了避免sars疫情扩大.严密封锁部分饮用水源的水库.相继有80座大小水库进入隔离状态.饮用水问题面临危机 2005年11月.松花江流域遭受硝基苯重大水污染.使得**市自来水厂停水4 d 2007年5月底.太湖蓝藻大规模暴发.威胁无锡上百万人用水安全.出现靠水没有水吃的“太湖现象”.由此可见,城市突发性水危机能否及时有效解决是维护市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持城市社会稳定的关键 在此通过分析城市突发性水危机的特征以及其应急管理存在的利弊,以期为我国城市正确、有效和快速地处理大面积、突发性停水事件.最大程度地减少大面积停水造成的影响和损失.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城市突发性水危机的特征

1.1 城市突发性水危机的种类和等级

美国德克萨斯州将突发性水危机定义为:”已经发生.或在未来72 h内即将发生的严重缺少饮用水的灾难 城市突发性水危机的成因可分为自然性灾害和社会性事故,其中自然灾害包括地质(如地震)、地理(如咸潮)、气象(如台风、暴雨、雷电)等;社会性事故包括突发性的公共卫生事故(如各种传染病和突发性水质污染事故)、蓄意破坏(如战争和恐怖袭击)、安全事故(如化工厂爆炸、液氨泄露、水厂生产运行出现事故、电力中断、管网爆漏)等 我国广州等城市也采用类似的分类方法[21 除此之外.某些地区和城市的水危机应急预案以列举本地区或城市最常见的水危机的方法对其加以分类.例如.美国罗得岛洲将突发性水危机概括为以有毒有害物泄露、水质污染、机械故障、电力故障和水量短缺等5种【引.深圳市将其分为各种水源供水设施出现险情或遭到人为破坏.原水或清水水体遭到污染.以及水厂生产车间有毒生产物品泄露三类.我国国务院2006年1月颁布的《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按照突发环境事件严重性和紧急程度,将其分为特别重大环境事件(i级)、重大环境事件(ⅱ级)、较大环境事件(ⅲ级)和一般环境事件(ⅳ级)四级,分别对应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四级预警,以及特别重大(i级响应)、重大(ⅱ级响应)、较大(ⅲ级响应)和一般(ⅳ 级响应)四

级响应翻。国外对突发性水危机的分级更加详细.甚至每一种类型的水危机都根据其影响程度不同进行了分级.例如.在罗得岛洲的水危机应急预案中由有毒有害物泄露引发的突发性水危机被分为了以下4个等级:①有毒有害物质泄漏但对饮用水源无影响.且能在当地加以修复;②有毒有害物质泄漏危及饮用水供给;③有毒有害物质泄漏影响到地表水或地下水供给.且需要全

面动员当地资源和环境管理部门来解决该问题;④有毒有害物质泄漏影响到地表水或地下水供给,且超出当地解决能力.因为泄漏程度具有危害公共健康的危险.综上所述,城市突发性水危机形式多样.级别多种.不同类型和级别的水危机发生时所采取的处理方式不尽相同。例如若为自来水管网或电力网络人为破坏而导致供水事故.则应在立即全力抢修时,同时通报公安部门严厉侦查找出事故根源:若为有毒化学品泄漏污染饮用水源或管道.则需要立刻调动环境保护部门、检测机构和科研机构对污染物进行实时监测和处理:若为水生性疾病传染.则应通知卫生部门和各大医院做好充分的救护准备:若为恐怖分子袭击.则还需启用国家安全部门和军事部门:较低级别的突发性水危机由相关部门在区县范围内解决.而级别较高的水危机则需立即汇报给市级甚至市级以上的领导.请求上级指示.服从统一调度。

1.2 城市突发性水危机应急管理相关部门

在美国德克萨斯州.4个委员会负责解决饮用水应急问题,它们是:技术需求—评价委员会、水源委员会、运输委员会以及财务和行政委员会。相关的政府部门和社会机构包括:危机管理州长办公室.州公共事业部,州环境质量委员会,州水资源开发委员会,州卫生部,州交通运输部。以及州抗灾志愿者协会等。此外.还有一些其它相关部门例如警察负责维持法律和秩序。管制交通管制.控制封锁。保障重大设施安全保障。维持通讯系统正常工作.以及联系其他执法部门:消防部门负责扑灭火灾,防火教育,消除放射性、生化性污染.处置有毒有害物质,协助灾后损失评估.维持通讯系统正常工作:等等。危机管理州长办公室起到负责协调各应急部门.传达公众信息及教育公众.制定综合应急管理规划,以及灾后总体评估的总指挥功能

由此可见.水危机应急管理所涉及的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众多.如何协调这些部门共同解决问题是摆在领导者面前的一个难题.也是危机能否安全度过的关键。

1.3 城市突发性水危机应急管理的流程

对于危机管理的流程.不同的学者有着不一样的见解和界定。其中.美国危机管理大师罗伯特·希斯的观点得到了学术界的广为赞同.他认为危机管理包含对危机事前、事中、事后所有方面的管理[61。此外应用较多的划分方法还有芬克的4阶段生命周期模型,包括征兆期、发作期、延续期和痊愈期,以及米特罗夫的5阶段模型.包括信号侦测、准备和预防、损失控制、恢复和学习。

针对环境危机管理.美国环境系统研究所依据时间和功能将危机管理分为5个阶段.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灾害,它们是:规划,缓解,准备,响应和修复.城市突发性水危机的管理和其它公共危机管理一样,也有各阶段的划分.在每个阶段都有各自的核心任务和相关任务.各阶段和各任务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做好危机发生前的预备工作和危机发生后的修复工作和危机发生时的指挥工作同等重要。我国城市突发性水危机应急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由此可见.突发性水危机的管理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从吉林石化爆炸、太湖蓝藻爆发等水危机突发事件可以看出.我国的应急管理主要依赖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强大的宏观调控.使我国更容易在短时间内调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处理突发情况.有利于及时调整战略方针政策等.但也可以发现.我国应急管理手段存在的不足。

2.1 法制和预案不完备

**停水严重影响了哈市人民的生活.同时给全市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因为吉林市政府没有及时向中央汇报.因此错过了应对危机的最好时机.这反映了当时我国缺乏分级响应的制度.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相关法律和应急预案还不够完备

2.2 信息公布制度不健全

**政府在得知松花江污染后并未将这一事实告知公众.而是在突然向社会公布了《关于对市区市政供水管网设施进行全面检修临时停水的公告》,宣称因全市水管检修将停水4 d.因为缺乏对该原因的合理解释.市民中开始谣传哈市将发生特大地震.引起了公众的极度恐慌 无锡太湖蓝藻爆发时.一名丁姓男子在发送的短信中声称太湖水中含有超过国家标准200倍的致癌物质.虽然无锡市疾病防治中心的工作人员否认了这种说法.但是这种正确信息的传播速度并未赶上谣言的传播.谣言短信在几天内迅速传遍无锡的大街小巷.使得恐慌加剧

2.3 快速检测、评价、预警、应对技术落后

吉林石化爆炸的火灾被扑灭后.中石化对外宣称“爆炸产生的是二氧化碳和水.不会污染到水源”.而事实上用于灭火的5 000 t消防用水.28 t泡沫.裹挟着从爆炸中报废的1个硝基苯储罐、2个苯储罐中泄漏出来的近100 t的苯类物质.绕过了吉化分公司污水处理厂而进入了市政排雨管线.直接流入了松花江.然而这一情况并没有在现场得以及时的发现和解决 太湖蓝藻事件发生后.立刻引起了无锡市政府的重视.副市长亲自邀请清华大学专家来无锡解决自来水发臭的问题.但是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无锡市实际上缺乏可行有效成熟的处理技术

2.4 部门间统一协调缺乏

在整个吉林石化爆炸事件的处理过程中.吉林省军区、安监局、公安厅、武警总队、消防总队等相关部门领导都赶赴现场.协调指导救援工作.但忽略了环保部门的参与.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危机救援过程中的环保问题没有得到重视.在危机救援过程中选用了错误的救援方法一在缺乏化学药剂处理专业部队的情况下.草草用水稀释了剧毒化学液体完善我国城市突发性水危机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议

根据罗伯特.希斯提出的危机管理4r模式.缩减力、预备力、反应力、恢复力可以作为衡量危机管理能力的4个基本指标 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城市突发性水危机应急管理所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提高这4个方面的综合能力.各大中城市建立一套立体覆盖.与时俱进的危机管理体系十分重要

3.1 完善与推行相关法律与规范

在一系列重大突发性环境公共危机事件发生后.国务院于2006年1月颁布了《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并号召各级人民政府以其为指南尽快编写本地区应急预案 在随后的一年多里.全国各大城市供水应急预案纷纷出台 2007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正式施行,这是我国在危机管理法制建设上迈进的一大步 但是.这些实质上的进步并没有完全解决我国环境危机管理法制与预案不完备的问题.因为作为法制和预案都应该是一个体系.还应该包括其它许多辅助的法律法规和规范。另外,法律和规范的推行也举足轻重.因此要加强对政府管理人员.相关工作人员和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法制宣传.并对应急预案经常加以演练,落实各项责任和分工.调整和充实预案内容,使之更加适合实战要求

3.2 建立供水安全信息系统

高度发达的现代传媒对城市危机管理来说是把双刃剑.它既可以加速危机的蔓延,也有助于危机的解决 惟一的办法就是坚持“真实原则”.坚定不移地相信人民群众,对危机的发生、危机的进展、危机的影响和危机的处置等及时地向人民大众做出如实报告 任何对危机的瞒报、谎报和拖延报告都会延误甚至丧失应对危机的有效时机,造成更大的危害.付出更大的代价 同时.要学会与人民大众沟通协调的艺术,要讲究方式方法。要与新闻媒体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特别是紧急情况下的同步协调 在出现供水危机时,人民的生活用水必须首先得到保障.这时及时可信的供水信息报道就是最好的定心剂 群众对危机的进展了解越清楚就越能够合理安排自己的行为.加上及时地应急供水的信息就可以克服由供水危机引发的生存危机恐慌

3.3 改进快速检测、评价、预警、应对技术

建立水质在线检测系统.一旦发现异常则需马上取样检测 污染物的监测方法应尽量按照我国行业标准《水环境监测规范》的内容操作,紧急情况下可采用快速检测方法(精确性符合监测要求)替代常规检测 经检测证实事故后.应采用相应的爆炸模型、污染物泄露模型及污染物扩散模型等模型,运用事件树的方法以及危险辨识软件、事故后果模型软件、事故频率分析软件及综合风险定量分析软件等相关软件.对事故的发展趋势和可能产生的后果予以评价.确定危机的等级.根据应急预案采取相应应对技术。

3.4 建立突发性水危机应急联动系统

上一篇:经典的中式婚礼主持词下一篇:情人节伤感日志:没有情人的情人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