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教学案例(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2024-05-31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案例(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通用12篇)

篇1:《圆明园的毁灭》教学案例(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水宝贝

教学要求:

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让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利用校园网,互联网络自主查寻收集资料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了解圆明园的过去和现在(辉煌和毁灭)。逐步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习的意识。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自主学习的能力。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4.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并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表达的。

5.学习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利用网络自主查寻,拓宽视野,了解圆明园的过去辉煌和现在的惨状。

教学难点:

1.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2.通过网络考查制作电子作品,汇报圆明园的辉煌与毁灭。

教学准备:

网络环境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略)

教学内容: 熟读课文,理解有关词语;弄清段落段意,了解课文重点。上网收集资料并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二、三段;网络查寻资料制作一份电子作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导语:(略)。

2、揭题齐读课题。

3、复习总结、学生质疑。(出示网上论坛中学生讨论的相关内容。)

①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能说说,通过初读你都知道了什么呢?

②课文中还有哪些没有读懂的地方?(出示学生在BBS上的讨论、留言)

[归纳学生问题:⒈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⒉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⒊圆明园为什么会被毁灭?又是怎样被毁灭的?]

二、分组考查明确目的。

1、分组:(根据学生的问题进行分组)园林艺术 历史文物 园林毁灭

2、明确各考查小组的任务。[园林艺术:园林布局、景色特点。历史文物:文物种类及其价值。园林毁灭:毁灭原因、毁时惨状、毁后惨景。]

3、制作简报步骤。(略)

三、网络浏览查寻收集资料,制作电子作品,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分工协作根据不同任务学习不同内容。]

四、展示汇报协作交流,演示讲解结合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重点:三、五自然段。]

[扶、放结合体现学生自主性。]

㈠学习第二自然段。

1、介绍园林概况。(电脑演示)

2、[扶]理解课文内容。⑴学生自读课文。⑵结合电脑理解“众星拱月”的含义。

㈡学习第三自然段。

1、介绍园林景观。(电脑演示)

2、组长主持:游览圆明园后你有什么感受?(其它组学生谈感受。)

3、[放]互问互答理解课文内容。(其它组学生提问由“园林艺术”考察小组进行解答。)

[预设问题:⑴圆明园中有哪些景物?⑵圆明园内的建筑有什么特点?⑶为什么说“买卖街”和“山乡村野”都是象征的景物?⑷“平湖秋月”“蓬莱瑶台”“西洋景观”……有什么特点?……]

4、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⑴学生自由朗读,找出文中描写园林景观的优美语句读一读,说说它美在什么地方。

⑵品读:圆明园中……山乡村野。

A、指名读。美在什么地方?B、这些景色各有什么特点?具体说一说。怎样朗读才能读出各自的特点?C、自由读。D、指名读。

⑶品读:漫步园内……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A、指名读。B、理解“饱缆”“流连”的含义。C、指导:在园内游览景色众多看不够也不想走,应该用依依不舍、缓慢的语调来朗读。D、自由读、指名读。

⑷导读第三自然段。(教师读导语部分学生跟读。)

5、小结。(揭示: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读、演、讲结合体现主导、主体作用。]

㈠学习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用笔勾出重点词句理解。2、理解重点词句。[青铜礼器、名人书画、奇珍异宝,说明文物种类很多。上自……下至说明时间长。(千多年)] 3、经过这么漫长的历史岁月,这些文物还能遗留下来,说明园内文物怎样?(珍贵价值高。)4、学生汇报考察结果。(电脑演示)

5、小结。[揭示: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㈡第五自然段。(园林毁灭)

1、演示汇报。(电脑)

2、组员补充。

3、自读课文。思考:英法联军采取了什么野蛮手段来毁灭圆明园?

4、出示句子,体会带点的词语。[闯进、统统、凡是、毁掉、实在。]

5、看视频。

6、写作训练。(谈感受)(电脑输入)

7、小结。

五、总结。

作者邮箱: glass_zhao@163.net

[圆明园的毁灭(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篇2:《圆明园的毁灭》教学案例(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过渡:课文中对圆明园的毁灭是怎么说的?谁来读读第一段话?(板书:不可估量)

2、“不可估量的损失”是怎样的损失?

3、说明圆明园的毁灭损失是巨大的。

4、大家一起读这句话。

5、为什么说这种损失是不可估量的呢?

6、我们首先来看看课文中是从哪几方面来介绍圆明园的?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的2----4自然段。

7、学生汇报:板书:布局、建筑、收藏

8、请大家以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这三段,读完之后,你有什么感受,一会儿跟大家谈谈。

9、汇报。(布局独特、风景优美、收藏珍贵)

10、就让我们把对圆明园的热爱、赞叹之情读出来。你想读哪段就读哪段?

二、学习第二、三、四自然段

第二自然段-------布局

1、学生读。

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解决举世闻名、众星拱月)

学生提到“众星拱月”时:那你是怎样理解这个词的呢?(学生说)那“众星拱月”到底是什么样的呢?你们看,这里的“月”指的是--------“星”指的是-------,这就是“众星拱月”,这要是从高空往下看,多美呀!到了晚上,灯火通明的时候,这种独特的布局就显得更加迷人了,谁再来读读这句话,把这种美感读出来。

第三自然段------建筑

2、学生读。

(出示第一句话)同学们看这句话,老师请两名同学读读这句话,看谁读得好?

你们说说谁读得好?为什么?(金碧辉煌------重读。玲珑剔透------轻读。买卖街-------语调上扬。山乡村野------轻、慢。)

3、我们男女生合作来读一读,好不好?男生读“殿堂、买卖街”,女生读“亭台楼阁、山乡村野”。

4、课文还提到了园内有很多的景点,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哪些景点?(出示课件)

谁能根据资料给大家介绍一个你最喜欢的景点?

5、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部分。(引读)

读到“武陵春色”时,还有……?还有没有景点了?(有)你从哪看出来的?(……说明园中的景物还有很多。)

6、据资料介绍,圆明园的景点一共有140多处。老师也从网上下载了一些图片,给同学们看一下。

方壶胜境:它是乾隆初年建造的大型宫殿群组之一,整体布局非常对称,全部覆盖着琉璃瓦,他代表着圆明园的主体风格,给人以端庄华贵的感觉。

杏花春馆:这里面有“杏花村”等小建筑,乾隆皇帝时增建了“春雨轩”,清朝的皇帝常常在此观雨。这个景点是根据唐朝诗人杜牧写的《清明》这首诗所描绘的意境建造的。

圆明园内的景点真是数不胜数,风格各异,流连其间有如漫游仙境一般,谁来读读最后一句话。

你觉得他把你们带进仙境了吗?

指导:同学们,“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这是人们的感受,读的时候,如果你能把“幻想”这个词读得轻一点,再把“境界”这个词放慢速度来读,那你就真的把自己置身在仙境里了。练读------女生读------全班读。

第四自然段------收藏

1、学生读。

还有比他读得更好的吗?(最、上自、下至、历代、各种、奇珍异宝、最)

说说你觉得自己哪读得好?

2、这段话告诉我们圆明园内有很多收藏,老师找到了圆明园的一些奇珍异宝。你们看,这是仅仅收藏在法国的圆明园的珍宝,这是鎏金编钟,在法国有一对。这是青铜鎏金塔,它是一个高约2米的巨大佛塔,通体各层镶嵌着绿宝石,可以说是价值连城。在英国、美国等国家也还有许多当年被他们抢去的圆明园的珍宝。

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财宝,我们期待着他们能早日回归祖国。

三、通过刚才的朗读,使我们大家再一次感受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然而,就这样一座拥有无数珍宝的园林却被毁灭了,我们感到无比痛惜,就让我们怀着这种情感再来读读第一段话。

学习第五自然段

1、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奇耻大辱,是英法联军侵略中国,践踏人类文明的铁的罪证。

2、请大家默读第五自然段,把你认为最能突出英法联军罪行的词语画出来。一会儿跟大家谈谈你的体会。(一个人可以汇报几个词语。)

3、汇报:板书:掠、毁、烧

4、大家对这些词语体会得很好,我们在读这些词语的时候,要读出侵略者的野蛮,表达出我们对他们的痛恨!你想读哪句就读哪句。

5、面对这些野蛮的强盗,昏庸的皇帝只管弃园逃跑,任凭这座“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在烈火中化为灰烬。让我们再来目睹当年这悲惨的一幕。

6、(放录像)

7、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

8、就让我们带着这种仇恨一起来读最后一段。

9、今天(出示图片),当我们来到圆明园的遗址时,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片凄凉的景象,数不清的汉白玉石柱,横七竖八的躺在那里,它没有声音,但谁都能听到他在愤怒地仰天长叹!

10、让我们一起怀着无比的痛惜再来读读第一段话。

课堂延伸

同学们,“圆明园毁灭”让你懂得了什么?

是的,“落后就要挨打”,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有过无数次这样屈辱的事实,但是,我们华夏儿女是不甘心永远落后,永远挨打的。今天的中国正在日益强大。你能用事实说明我们的国家正在强大起来吗?

(学生举例汇报)

大家谈得很好。

结语:同学们,圆明园的毁灭已经成为历史,我们这一代人决不会让这悲惨的历史重演,牢记这国耻,振兴我中华,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

附:板书

23、圆明园的毁灭

布局

不可估量 建筑 掠、毁、烧

收藏

篇3:《圆明园的毁灭》教学案例(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组第21课《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讲读课文, 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 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和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 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单元导读的要求入手, 通过查阅资料信息, 让学生看到圆明园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历史的辉煌价值,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这篇课文采用对比的写作手法, 把圆明园的美写得令人心醉, 更能突出圆明园的毁灭令人心碎, 以喜衬悲悲更悲。这就是结构的力量、布局谋篇的重大价值, 也是学生学习这篇课文最重要的生长点。

学情分析

学生在四年级时曾学过《颐和园》一文, 对祖国皇家园林艺术的成就已有初步了解, 再加上四年多的阅读训练, 他们已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学习方法。大多数学生能够运用联系上下文、查阅工具书等方法理解关键词句, 进而理解课文内容。作为微课程教学法实验学校的学生, 经过两年多翻转课堂的学习, 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 能够自觉地学习微视频, 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 能够大胆质疑, 愿意与组员分享交流, 学习主动性强。

教学环境与准备

班级有微信群、QQ群, 学校有开放的电子书包云平台, 为学生下载微视频, 完成自主学习任务, 实现师生、生生在线交流提供了多种有效渠道。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课文对比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画思维导图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配QQ表情,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凭借“思维导图”“QQ表情”, 读好描写圆明园辉煌和毁灭的相关段落, 激发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 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教学过程

1.激发兴趣, 引入学习

师: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 建筑艺术的精华, 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播放相关视频) 然而, 就是这样一座有着“万园之园”之称的皇家园林, 一群拥有着无数奇珍异宝的园林建筑, 却在三天三夜的大火中毁灭了。 (播放相关视频图片)

2.任务驱动, 自主学习

(1) 学画思维导图, 说说圆明园毁灭前后的不同

师: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圆明园的昔日辉煌和惨遭毁灭, 作者是通过哪些方面来描述的呢?我们可以用画思维导图的方法帮助学习。

这是我们学过的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思维导图 (如图1) 。通过抓住几个关键词, 我们能对课文的内容一目了然。请你从圆明园的辉煌和毁灭两个方面也画一张思维导图, 说说圆明园毁灭前后的不同。

同学们, 这是老师画的思维导图 (如图2) , 请你对照一下, 可以在学习单上进行补充。

设计意图:思维导图是一种高效的学习方式, 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动机, 引导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认知结构, 提高学习效率, 实现教学和学习的共赢。

(2) 配QQ表情, 读好圆明园辉煌和毁灭的相关段落

师:你们已经找到了圆明园毁灭前后的不同之处。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的呢?能通过朗读来表现出它们的不同吗?告诉你们一个小窍门, 老师在读课文的时候, 会画上自己喜欢的QQ表情 (如图3) , 这样读起来会更好地表达情感 (出示文字配QQ表情, 老师范读) 。

现在, 你来找找描写圆明园毁灭前后不同的句子, 画上QQ表情读一读, 并可以录下来通过电子书包云平台发送给老师。

设计意图:语文的学习不是理性地分析课文的表达方法, 而是让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的过程中心领神会, 若有所悟, 真切感受对比写作手法的魅力所在。同时, 让学生把录音发给教师, 能增强他们学习的成就感, 也能为教师在课堂上更好地指导学生提供最真实的学情。

(3) 读后思考, 平台提问交流, 领悟课文对比的写作手法

师:通过朗读, 你一定发现这篇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 可是更多的笔墨却是在描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胜景, 这是为什么呢?请按下暂停键, 到电子书包云平台来交流你的看法。

刚才老师看到了你们的交流, 你们很会思考。其实, 作者就是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 用大量笔墨描写圆明园曾经的美好和恢宏, 以此来衬托如今荒凉的废墟。这样鲜明的对比, 是不是让你更为祖国文化自豪呢?你肯定也对保护和振兴祖国文化多了一份使命感。

设计意图:学习是层层叠加的过程。三个部分, 直指对比, 遵循学习规律, 螺旋上升, 逐渐深入。此时, 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描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可谓水到渠成, 为课堂上深入学习对比、运用对比做好了铺垫。

3.归纳评价, 总结学习

我们通过思维导图和配QQ表情, 让学生读好了描写圆明园辉煌和毁灭的相关段落, 学习了课文对比的写作手法。并通过电子书包云平台提交自主学习任务单和自己录制的课文朗读音频, 然后教师将根据自主学习任务单完成情况评星 (五星、四星、三星) ;根据朗读音频评选“赛鞠萍姐姐”“盖董浩叔叔”等。

教学反思

1.让学生“翻转”为主人

《课标》强调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 但是教师先“教”、学生后“学”的填鸭式学习模式依然得不到根本性改变。微课程教学法变先“教”为先“学”, 以学生的学为中心, 一切的“教”都要服务于学生的“学”, 使课堂发生结构性的变化, 让师生的角色发生根本性改变, 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 学生课前观看微视频, 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 在线生生、师生交流, 了解圆明园辉煌和毁灭的经过, 通过思维导图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通过配QQ表情读好课文, 初步学习对比写作手法的知识, 训练对比写作手法的能力。

2.让低效“翻转”为高效

传统的教学也布置预习, 但是没有具体任务的要求, 没有给予学习的支架, 使得学生预习往往比较盲目, 遇到困难也没有方法的指点。运用微课程教学法, 让一个教学视频围绕一个知识点, 为学生的学提供了无限可能。本课教学视频紧扣对比的写作手法, 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写作手法, 为课堂教学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同时, 配以自主学习任务单, 以问题导学、任务驱动, 让学生明确知道学什么、怎么学。如果某个知识点没懂, 不仅可以倒退、反复观看, 停下来仔细思考, 还可以与其他同学、教师在线交流。灵活的学习方式、开放的学习空间、轻松的学习氛围, 使学习效率明显提高, 变低效为高效。

3.让一元“翻转”为多元

传统的教学, 学习方式是一元化的, 即教师传授知识, 学生学习接受。微课程教学法最大的好处就是实现了学生学习上的多元化。在微课程教学法模式下, 教师有时间与学生交谈, 参与到学习小组, 对每位学生的学习进行个别指导。同时, 家长可与学生一起观看视频, 一起讨论, 这样家长不仅成为学生学习的互助者, 而且能更加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另外, 学生在看视频时, 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通过QQ、微信等聊天工具与同学开展讨论, 使思考更有深度, 能更好地开启思维能力。

设计亮点

1.目标定位, 精准恰当

《圆明园的毁灭》一文, 对比的写作手法是其最大的特点。针对五年级的学习要求, 《课标》指出:“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因此, 微课程教学设计以对比的写作手法为知识点, 既符合文本的特征, 也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

2.学习策略, 有趣有效

(1) 学画思维导图

通过播放圆明园辉煌和毁灭的视频图片, 初步感受圆明园毁灭前后的变化。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思维导图为例, 讲解思维导图的画法, 再要求学生从辉煌和毁灭两个方面画出本文的思维导图, 并说说圆明园毁灭前后的不同。这种高效的学习方式, 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使其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整合读、写、思、说, 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2) 配QQ表情朗读

微视频在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方面, 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文字下面配上相应的QQ表情, 是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捷径。

3.测验评价, 多元开放

篇4:《圆明园的毁灭》的教学设计

关键词:《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a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09)30-0151-02

1揭题导入,奠定基调

让我们举起写字的手,一起写下“圆明园的毁灭”。“圆”是“圆满无缺”的“圆”,“明”是“光明普照”的“明”,“园”是“皇家园林”的“园”。齐读“圆明园”。

一座圆满无缺的皇家园林,一座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被两个强盗毁灭了,被英法联军的熊熊大火毁灭了。齐读课题。

2整体感知,敏化感悟

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回忆。读后说说你都知道了什么?读后交流,在交流中深入感受课文。

3提挈课文头尾,激发情感

3.1针对第一自然段的内容(读了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1)接着学生的回答追问:书上怎么说?作者用了哪个词语来形容这种损失?什么叫“不可估量”?课文中用了几个“不可估量”?(板书:不可估量)(指名读第一段,齐读第一段)

(2)打开课文,映入你眼帘的第一是“不可估量”,第二还是“不可估量”,此时此刻,你的内心是一种什么滋味?(痛惜、愤怒、痛恨)为什么?(师感情诵读——全体诵读第一段——指名读3人一齐读)此时此刻,你们内心的这份感受、这种心情可以估量吗?(板书:不可估量)

3.2針对第五自然段的内容(读了最后一个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1)大火连烧3天的结果是?(板书:化为灰烬)

(2)什么化为灰烬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心血和智慧;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结晶)(板书:化为灰烬)

(3)课文在“化为灰烬”四个字中戛然而止,你的内心是一种什么滋味?(英法侵略者配得上是联军吗?是什么?强盗!)

(4)把积郁在你心中的感受通过你的朗读宣泄出来,指导读两遍——抽读:“这样”是怎样?

3.3紧扣课文重点,体悟情感

3.3.1针对第二至第四自然段的内容(除了这些,你从书上还知道些什么?)

(1)接着学生的回答追问:书上还用哪些词来形容这座皇家园林的?(板书:举世闻名)追问:“举世闻名”是什么意思?哪个字解释“全”?

(2)圆明园凭什么举世闻名?(板书:宏伟建筑)圆明园还凭什么举世闻名?(板书:珍贵文物)

3.3.2针对第三自然段的内容

(1)你知道课文的哪个自然段写了这举世闻名的宏伟建筑?找到写建筑的自然段自己读。(自由读——指读第三自然段)

(2)仔细数一数,这段话写圆明园的建筑景观一共用了多少个“有”?(7个)

(3)请你大声地告诉大家,圆明园中有什么?有什么?有什么?有什么?抽生读。从这7处“有”你体会到了什么?

(4)假如作者要写尽圆明园的全部建筑和景观,还要用上多少个“有”?你的依据在哪里?(学生畅所欲言,从词语、标点……)

从大家的感受中,这一段留给我们深刻的印象,圆明园的美景是写不尽、道不完的。学生自由再读——抽生读重点句。

(5)感悟重点句:“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漫步园内,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交流后有感情地诵读此句)(播放课件,师配乐诵读)漫步园内,你还想出来吗?(交流后有感情地诵读此句)

(6)(将3个词语用圆圈圈起来)但是,同学们,你们读对的、看到的这一切早已不复存在了!早已化为灰烬了!早已烟消云散了!(课堂中有短暂的寂静)

4拓展背景,加深理解

(1)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说说你还想知道些什么?读后交流,通过追问了解学生的动机,如:英法联军为什么要破坏这样的世间奇迹?圆明园的设计者是谁?圆明园除了书本上描述的,到底有多美?圆明园花了多少财力和时间才建造起来的?我想知道圆明园到底有多大?

我还想知道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清朝的军队到哪里去了?(是啊!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难道就没人把守吗?这的确是一个问题!)

(2)这里有篇短文,是老师从网上搜集以后整理出来的。它能解决你想知道的部分问题。默读补充资料:《圆明园之最》。读后交流:读完这篇短文,你的心震撼吗?圆明园的什么深深地震撼了你?我被圆明园的宏伟建筑,规模宏大震撼。(640个足球场,十分宏伟。)

我被圆明园的建造时间震撼了。(为什么?)

我被圆明园的珍奇异宝震撼了。(你一定注意到了其中的一个数据,是哪个?)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出来了吗?

5激情写话,激荡感情

过渡:就是这样一座世界上最精美、最宏伟、最珍贵的皇家园林,却在一场空前的浩劫中化为灰烬。(课件呈现:英法强盗火烧圆明园,定格在熊熊大火的画面)面对这把罪恶之火,你有什么话想说?

(1)配“二泉映月”,学生动笔写句:“这把火,烧毁了_____。烧毁了______。烧毁了 __________。(交流)

(2)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组织学生交流。

(3)教师总结。

这把火,烧毁了园林艺术的瑰宝;这把火,烧毁了建筑艺术的精华;这把火,烧毁了耗资5亿3千万两白银、历时151年才建成的万园之园。这把火,烧毁了……。但是,这把火,烧不毁英法联军的滔天罪行,烧不毁炎黄子孙的刻骨仇恨,更烧不毁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顽强精神。

“Old Summer Palace’s Deconstruction” the Teaching Designs

Ma Guo

Abstract: This article narrated “Old Summer Palace’s Deconstruction” a class teaching design, divides into: Uncovers the topic to induct, establishes the main key——overall sensation, the sensitization feeling becomes aware——leads the text from beginning to end, the stimulation emotion——development background, deepens understanding——the fervor to write the words, surges the sentiment.

篇5:《圆明园的毁灭》教学案例(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1.学会本课字表中的9个生字,增识2个生字

2.理解“环绕、估量、仿照、饱览、笼罩、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玲珑剔透”等词语

3.指导学生结合归纳段意的方法,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

4.使学生懂得帝国主义侵略者的入侵,给我国及世界文化史上造成的不可估量的损失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难点:体会圆明园的美丽景观和它的价值

[教具]

圆明园挂图

[教学方法]

读、背、议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法国大文豪雨果曾于1861年11月25日写过一封信,他在信中说到:“在世界的一隅,存在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个奇迹就是圆明园,圆明园属于幻想艺术,一个近乎超人的民族所能幻想到的一切都汇集于圆明园。。。。。”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被雨果称为“人类的一大奇迹”的圆明园在世界的哪个地方?被他胜赞为“近乎超人的民族又是哪个民族呢?

作为一名中国人,这是多么令人自豪啊!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来了解这一人类的奇迹,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圆明园

板书:

圆 明 园

新授:

学生汇报课前收集的关于圆明园的资料

一、齐读文章2、3段

1.师:这2段从几个方面写了圆明园?你从文中那里找到的?

2.师:文中众星拱月指的是什么?星是文中的什么?月指文中的什么?

(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3. 学生汇报交流结果

圆明三园

构成

众多小花园

民族建筑

三方面 建筑景观 人类的一大奇迹

西洋景观

收藏 世界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4.师:那位同学可以用一句话总结一下圆明园在世界文化史上的价值?

5.师:的确,圆明园是世界园林艺术的瑰宝,是建筑艺术的精华,可是人类的这一奇迹却遭遇到了毁灭,它是被谁毁灭的呢?在什么时间?用怎样的手段毁灭的?

(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5.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板书:

的 毁 灭

二、用适当的感情读文章4、5段

1.读完这部分你有怎样的感受?

2.学生谈感受

愤怒----法、英侵略者的野蛮和疯狂

痛惜----这一伟大的艺术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变成了一片废墟

拓展内容:

3.再读全文

4.师:英、法侵略者在掠劫、毁灭我们的圆明园,可是当时的清王朝政府在做什么?一个泱泱大国为什么会眼睁睁的看着侵略者来掠劫、毁灭自己的家园而无力抵挡呢?

5.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6.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圆明园毁灭了,它毁于英、法侵略者的蛮横与疯狂,也毁于当时政府的腐败于无能.圆明园之火,既是帝国主义野蛮摧残人类文明的见证,也是文明古国落后就要挨打的证明,从圆明园的悲剧中你看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四人小组讨论自己受到的启示、启发)

7.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8.你打算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如何不让自己落于人后?不让自己处于挨打的位置呢?为自己设计一条“凡人警示语”

9.学生代表汇报优秀“凡人警示语”

师总结:一个国家只有强大了,别的国家才不敢来欺负你,同样,一个人只有在思想和体质上得到了充实,才能强大起来,才能不受别人的欺负,才有能力为祖国的繁荣贡献力量,所以,我们现在应该踏踏实实学习,多参加体育锻炼,以丰富的学识和强健的体魄来迎接未来的挑战,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板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

英、法侵略者的野蛮破坏

人类的奇迹------------废墟

清王朝政府的腐败、无能

篇6:《圆明园的毁灭》教学案例(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1.去年我们学习了一篇课文颐和园,它原来是一座皇家园林,专门供皇帝后妃观赏的,是中外游客的旅游胜地,也是世界级的文化瑰宝。今天我们学习的圆明园也是一座皇家园林,它比颐和园还要气派,可这么一座皇家园林、万园之园,现在留下的却是残垣断壁。对此,你有什么想说的? (圆明园为什么毁灭了?圆明园被谁毁灭了?圆明园在没有毁灭前是什么样的?)

2.板书“圆明园的毁灭”,齐读课题,思考,圆明园毁灭的究竟是什么?带着思考,让我们一起走进圆明园。

二、走进圆明园

1、看废墟,体会恨

出示五幅圆明园的废墟图,问:这是什么?这片废墟已经在风雨中伫立了一百多年,然而你们看到的却只是圆明园废墟的一角,看着这些破碎的画面,你有什么感受?把这种恨,这种痛放到诗歌中读一读,注意语气要读得低沉,缓慢些。

--圆明园里,荒野的风

2、读出文章的恨

a板书恨,提示恨先写两边再写中间。

b你恨的是谁?

一恨腐败无能的满清政府,二恨英法联军,

c同学们,你们读到第几段时最恨?第5自然段

3、点名读第5自然段,把你的恨读出来。教师板书:掠搬毁烧

4、英法联军是怎么做的?浏览第五段,用书上的词语进行概括

统统掠走任意破坏放火焚烧

a统统掠走是怎么掠?出示资料据参与劫掠的英法联军……把感情送到课文中,再朗读这一句话。

b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毁坏,是怎么毁?出示资料侵略者除了大肆抢劫外……

c有感受吗?把感情送到课文中,读读这句话。提示学生读破坏和毁坏时的语气,要表现出无奈、气愤、痛心等。

d而更可恨的是:为了……三天三夜,一片灰烬!一天多少小时?三天三夜多少小时?一小时多少分钟?三天三夜多少分钟?那么这4320分钟会烧掉些什么?烧掉一幅历史名画只要几秒钟,烧掉一个建筑物只需几分钟,放无声录像,大火焚烧圆明园的镜头。

看黑板,教师指着板书的掠、搬、毁、烧,价值连城的国宝被掠走,这个掠活画出了侵略者的嘴脸,这是第一可恨,二可恨,人拿不动,就用牲口搬,大车运,三可恨,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同学们,任意破坏的是咱们中国的无价之宝啊!是咱们祖先留给后人的巨大宝贵财富,最可恨的是,他们企图放火烧毁罪证。罪证能销毁得了的吗?同学们再看看书,一齐把最后一段读一读。会读书的人,能把黑板上的四个字,读成一幅幅画面,把书读厚。1860年……

体会圆明园不可估量的价值

三、学习二三四段,体会圆明园不可估量的价值

1.请告诉我,为什么英法联军毁了一座圆明园,就激起我们那么大的恨,那么大的怒?读读课文2.3.4自然段,能不能用一句话回答这个问题,要边读边做记号,要会读书,会读书的人能把三段话读成一句话,能把厚书读薄。

2.这三个自然段,总起来写什么?

2.3.4自然段告诉我们,它不但建筑宏伟,而且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收藏着珍贵的历史文物,所以它毁灭了,使每一个中国人都会对英法联军,对当时腐败无能的满清政府的痛恨。

3.请告诉我,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建筑宏伟的?谁来读读?

2.3自然段写了圆明园由三个大园和许多小园组成的?是哪三个大园?三个大园和许多小园组成,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形容?众星拱月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这是从高处看圆明园,从上往下看,读众星拱月三遍,从这个词中,你发现了圆明园的建筑上有什么特点?你们看,建筑师是怎样设计的?有大的有小的,像众星拱月……安排得好,换一个次叫:布局合理。

看,我们的古人多么了不起,布局多么巧妙啊!如果我们走进圆明园,会更让你吃惊,有许多新的发现。

谁读读第三段?(1)找一找这些句子中一共用了几个“有”?找到一个圈一个,不要漏下一个啊,漏下一个就是漏掉了一处著名的景点,漏掉了一个著名的园林啊!(学生读课文)

师:课文里有几个“有”?(7)。

师:大家好好地把这7个有读一读,等一下看谁能一口气告诉大家圆明园中的7个有。(自由读)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圆明园中的7个有。(生齐读课文中的7个有)想看看这些雄伟、精致、典雅的建筑吗?

(2)师:你们说圆明园中有几个有呢?仅仅只有7个吗?

圆明园是世界各地景观的浓缩,课文只是例举了这些,应该还有很多。[播放课件]欣赏

圆明园中,有的景物是仿造的,如果说仿造的不算什么的话,那么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想出来的建筑,那就是真正的了不起,这叫创造,大家再把这两句话读一读,看看哪些是根据诗人的诗情画意所想出来的建筑?有知道蓬莱瑶台的吗?

书上这样说:海上有三座深山,其中一座叫蓬莱,还有一座叫方丈,另一座叫瀛洲,都是神话传说,这三座是传说中神仙住的山,瑶台就是山上的建筑,神仙住的房屋,这是根据神话传说中的景物来建造的是想象。

武陵春色有懂得吗?这是根据陶渊明文章中写的是景物来建造的,这一部分是根据古代的诗情画意建造的。

(3)漫游在这样的一座园林中,该有怎样的感受?引读“漫步园内……境界里。”

①你们注意到这几个词了吗?(在饱览、流连”这些词下面加点)说说你对这几个词的理解和体会。

“饱览”怎么讲(“饱览”是充分地看,尽情地看。)师:能看够吗?

师:“流连”又是什么意思呢?

②是呀,圆明园的建筑真是包罗万象、风格炯异,怎能不让我们留恋忘返呢?你们看,既看不够,又不想走,能读得那么快吗?请大家带着这样的感情再读一遍。

(4)谁想来读读这段优美的文字。指名读,评价。齐读。根据提示练习背诵(出示课件)

5.同学们如果圆明园现在还完好的保存着,你会用什么样的心情去读这一段?

自豪骄傲高兴请一生读

激起学生的恨

1.可惜圆明园被英法联军毁灭了,让我们记住这一天,1860年10月6日,把书拿起来,再次齐读第5段,把我们的恨,怒读出来。每位同学的表情都在告诉我,你们心中燃烧着恨。如果圆明园的文物还完好无损的放在那儿,我们又会以怎样的心情读第四段?自豪最后一句再读一遍。

2.如果圆明园中的这些建筑,这些艺术珍宝还完整的保存着,我们每个中国人现在看了该是多么自豪。可惜,它被英法联军掠走了,搬走了,毁掉了,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一天,1860年10月6日,……

3.这是中国人的国耻日,再读第五段,请记住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篇7:《圆明园的毁灭》教学案例(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促、式”理解部分词语。

2.能用看课题推想课文内容的方法阅读课文。能有感情朗读课文,能背诵第1、2自然段。

3.理解蚕乡小镇恬静的情景。

教学重点:

能用看课题推想课文内容的方法阅读课文。能有感情朗读课文,能背诵第1、2自然段。

教学难点:

理解蚕乡小镇恬静的情景。

课前准备:

有关蚕乡小镇的图片及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揭题

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小镇逛逛 (板书 小镇)

请看看这些古朴、典雅的水乡小镇照片。看着看着你们似乎感受到了什么?

是啊,小镇是美丽的,小镇是优雅的,小镇的早晨更是令人向往的(板书 的早晨)

齐读课题 课文的题目往往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请猜猜,课文会写些什么呢?想知道答案吗?老师告诉你们,还是自己去找?很有信心,你们打算怎样去找?读课文,好方法,你们觉得怎样读好,给自己提提要求。生:……

二. 初读课文

老师尊重你们的要求,给你们三分钟的时间自己去读读课文。

读着读着,你们知道了什么?

生:…… ( 板书 恬静 热闹 紧张)

引读 小镇的早晨是-- 又是-- 更是--。

是啊,小镇的早晨展现给我们的是不同的特点,小镇的早晨是怎么醒来的?(是木船悠闲的摇橹声呼醒)怎么知道?

三. 学习第一段

自由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读后告诉大家你读懂了什么。

生:城市的早晨,是汽车短促(cù)的喇叭声惊醒的。

男同学当司机发出喇叭声,又短又快的喇叭声课文用哪个词形容(短促),女同学听到这种声音感觉怎么样?刺耳(惊醒)

生:蚕乡小镇,四周河道纵(zòng)横,它的早晨是木船悠闲的摇橹(lǔ)声唤醒的。(模仿摇橹声)

吱----------嘎---------------当悠闲的摇橹声响起时人们还沉睡在梦中,下面请水乡的男孩睡在梦中,让我们水乡的女孩唤醒你们。待会儿说说被唤醒的感觉。

课文写小镇的早晨,这儿为什么还写城市的早晨

你们说得真有道理,我们试试用声音来表达吧!

那悠闲的摇橹(lǔ)声唤醒的早晨悄悄向我们展开了迷人的画面。

(播放课件 师讲述)

看着看着你们有什么要说吗?

生:……

师是啊,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的,恬静得让人心醉,静得舒舒服服、甜甜美美:(板书 把恬的竖心旁改红 )那一幅幅优美生动的画面早已在作家的笔下生花了,自己不去亲身体验一番真是太可惜了。

四. 学习第二段

自由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想划划,你们从哪些句子,甚至哪些词体会到小镇早晨的恬静。找到了把他读得舒舒服服、甜甜美美。多读几遍,好好体会。

反馈:①淡淡的霞光下,宽宽的河面闪烁着片片银鳞,河水净得透明,犹如一条碧绿的带子,静静地穿过小镇。

请你读一读 其他同学听仔细 指名说说他读得怎样?

生评:好在哪 不好在哪 你能读给他听听吗

你的真诚感动了我,也一定感动了他,我相信此时此刻在坐的同学都有所感动,读一读

②两座拱型石桥遥遥相对,坐落在小镇两头,不时有一叶叶小舟从半月形的桥洞中悄悄钻出来,又在河上轻轻飘过。

老师觉得你们自己一定能学好,就向刚才一样把表示恬静的词找出来,然后读读(请推荐一位来读读)

生读 为什么推荐他 你也向他那样读读。

你的成功是吸取了同学的优点

听了你的读我也真希望自己亲眼去看看。有没有同感

齐读

还有吗?(没有)有个句子你们不仔细读就发现不了他的恬静,出示句子

③沿街的河边停满了各式各样的小船,一只紧挨着一只,一些油光发亮的乌蓬船翘起尖尖的船头,显得格外醒目。

仔细读读 你们发现了什么

你们能用读的方式告诉大家吗?

各式各样的小船,其中那种船最吸引你们?为什么

这么可爱的船谁愿意来试试。(指导朗读)

那么多船怎么感到静啊

河水是静静的,小船是静静的,石桥是静静的,这么美的画面这么美的句子你们想读吗?齐读 老师给你们配音乐

五. 指导背诵

小镇的早晨美吗?想把美记在心里吗?请同学们自己把文中最美的句子读一读,记一记(3分钟时间)

把美的句子背给大家听听。配图

还有同学也觉得这句美吗?齐背

谁觉得这些句子都美的。试试

齐背

六.拓展练习写一写

小镇的早晨的恬静,就只这些吗?还有哪些地方也是恬静的,能再举一些例子吗?

田野里 小路上 公园里

先用一两句话写下来

生 反馈

七.总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有感情地读并背诵小镇早晨的恬静,尝试写了小镇早晨的恬静,还积累了不少描写“恬静”的词句。在我说再见之前,我有几句发自内心的话要说,想听吗?我们的语文大师吕淑湘说过:语文能力的形成,三分在课内,七分在课外。咱们学习语文不能束缚在课内,应拓宽视野。比如小镇的早晨的恬静不局限在小河,石桥……还体现在公园里,小路上……那么,恬静不能只局限在小镇的早晨,许多自然风光给我们恬静的感觉。人与动物融洽相处于大自然中,也会给人以恬静的感觉。表现恬静的语言形式也很多,课文用一段,我们可以用一个词或一句诗来表现,如:

水平如镜照树影 天地之间乐逍遥

山在虚无飘渺间 青松翠竹花戏蝶

青青小溪绕山间 诗情画意在人间

板书:

小镇的早晨

恬静

热闹

紧张

作者邮箱: lisongfen@56.com

篇8:《圆明园的毁灭》教学案例(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激活课堂气氛

我将这节课作为一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 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教育课, 为了更好地达到教育目的, 制作了多幅内容各异的多媒体画面。首先用动画闪现出“圆明园”三个字, 让学生解释这三个字的字意, 然后再引出课文导语:“一座圆满无缺的皇家园林, 一座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 它的名字就叫圆明园。”我接着创设情境, 渲染氛围, 通过对圆明园毁灭场景的再现, 在沉重的音乐刺激下, 学生在思想上产生了强烈震动, 迅速投入到与课文内容相应的一种激昂悲愤的情绪中。正由于这种情感内驱力的作用与影响, 学生定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学习需求与学习动机。

●利用多媒体可以超越时空, 化难为易

在讲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时, 为了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它的布局结构, 我利用多媒体展示了圆明园的俯瞰图和平面展示图, 学生较容易地理解了圆明园规模宏大的布局景观。讲授圆明园的建筑风格时, 我让学生熟读课文后概括出圆明园的中式建筑和西洋景观各具风采的特点, 然后又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了它的建筑美景, 使学生在视觉上真切地感受到了圆明园被称之为举世闻名的“万园之园”真是名不虚传。接着我设置了这样的问题:“想想, 为什么说圆明园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然后继续播放配乐课文中关于圆明园珍贵的历史文物段落, 多媒体课件上展示了圆明园珍藏的青铜礼器、名人书画、奇珍异宝等的代表, 激发了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在圆明园教学设计中, 我巧妙地把新授内容和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相结合在同一个环节里, 把学生从感悟带到理解, 从课内带到课外。让学生在多媒体教学中理解, 在拓展中提高, 在交流中升华。

●利用多媒体适时引导, 突破难点

在理解圆明园的毁灭时, 我没有过多地讲解课文有关内容, 而是让学生观看电影《火烧圆明园》片断, 让他们谈感受, 然后把感受带到课文里读第五自然段, 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愤慨和仇恨的情感, 再用《火烧圆明园》电影解说词里的一段话结束本课教学, 有效地渗透了“爱我中华, 勿忘国耻”的情感教育。

篇9:《圆明园的毁灭》教学案例(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圆明园的毁灭》是篇精读科文,本文描述了圆明园的昔日辉煌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内涵丰富,构思颇具匠心。因为当年的景观已不复存在了,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凭借语言文字展开想象,让学生对当时圆明园辉煌的景观有大致了解。我还紧扣语言文字适当补充了一些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加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课时难点:

理解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圆明园的建造和毁灭反应祖国的强盛和衰败,唤起学生捍卫祖国神圣尊严的责任感。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激情导入:有一把火曾把耻辱烙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脸上,同时又在每一个中国人内心里烙下了深深的仇恨,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中国人却只能握着空拳,眼睁睁的看着这万圆之首被化成一片灰烬,同学们猜猜老师说的是什么事件?(火烧圆明园)

2.师:同学们说得对,现在的圆明园是一片废墟,它是怎样变成废墟的呢?圆明园原来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圆明园的毁灭》。(板书课题:21.圆明园的毁灭)

二、品赏圆明园辉煌的过去

1.指明读第二自然段,了解圆明园的地理位置和布局等。

(1)圆明园的地理位置

(2) 理解"众星拱月"

(3) 教师补充讲解圆明园的建造情况

2.學习第3自然段,品赏圆明园内美丽的景观和风格各异的建筑。

(1) 指名读第一句,感受园内美丽的景观。

师:此句以排比的句式罗列了圆明园内主要景物,富丽与朴素、热闹与宁静在这里形成了完美的结合,读时语气应抑扬顿挫,体现出欣赏、赞美之情。

(2) 指名读第二、三句,感悟院内景点之多、景色之美。

教师补充讲解:

蓬莱瑶台,这一景是仿照唐代著名画家李思训的"一池二山",寓意建造的。园盛时,福海端午龙舟竞渡时,皇帝率王公大臣在西岸"望瀛洲"亭观阅,皇太后及后妃则在蓬莱瑶台欣赏。

"西洋景观",西洋指欧美各国,在长春园内有一个景点叫:"西洋楼",这是一座西式宫殿建筑,仿罗马建筑,庭院中的松柏也是模拟欧洲几何图案修剪的,围墙、道路以及石雕也都是西洋风格。

(3) 师问:漫步园内的感受怎样? 请同学们读最后一句。

过渡:

圆明园内不仅有许多美丽的景观和风格各异的建筑,这里还收藏着珍贵的历史文物,那么,它都收藏者什么呢?学生齐读"上自先秦……下至……"

3.学习第4自然段,明白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 从收藏时间看

先秦——清两千多年

(2)从收藏文物看

有两千多年前祭奠用的青铜礼器,有历代名人书画,而这些绝大部分是真迹,许多是孤本,还有很多珍宝及国外进贡的珍稀礼品,这些文物对于研究中国的社会发展和中国古代文明都有极其重要的价值,不少都是无价之宝。

过渡:

师:多好的园林啊,可是这一切已不复存在了,早被两个强盗一把火给毁了,(板书毁灭)同学们,此时你们的心情怎样?(恨)

三、感受侵略者的野蛮,贪婪

1.浏览第五自然段,想想侵略者采用了哪些野蛮手段毁灭了圆明园?用文中的词语简要概括。

(抓住"掠毁、烧、凡是、统统、所有……"等词语理解)

2.师:面对强盗,皇帝只顾逃命,把这偌大的园林留在烈火中痛苦的呻吟,同学们想象那惨痛的一幕……

3.师:这把火烧毁了什么?谁来说一说

(预设)生1:最珍贵的文物,珍品。

生2:世界闻名的皇家园林。

生3: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4.师:侵略者的罪行令人发指,清朝政府腐败无能,我们为国家失去这样一座静令的园林惋惜。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一个真理:贫穷受欺压,落后就要挨打。侵略者烧掉的不仅是中国,也是世界文明!

四、学习第1自然段,感受圆明园的毁灭损失巨大

理解:"不可估量"

五、总结课文,揭示主题

师:如今一百多年的风风雨雨已经过去了,圆明园的废墟始终屹立在那里,它记载着帝国主义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也记载着中华民族那段饱受屈辱的苦难历史。为了让火烧圆明园的悲剧不再重演,让我们时刻记住: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板书)

六、课文拓展,了解今日祖国之强大

师:今日的中国已不是一百多年前的中国了,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在世界强大的金融危机面前,中国的老百姓生活并未受到影响以及"神七"的成功发射都证明了中国综合国力的强盛。

七、学习写法

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而作者为什么用呢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文章描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是为了让读者了解这座园林艺术的瑰宝,引起读者共鸣,从而让学生记住这段屈辱的历史,增强民族使命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八、板书设计

21.圆明园的毁灭

辉煌 毁灭

<爱> <恨>

不忘国耻 振兴中华

篇10:《圆明园的毁灭》教学案例(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童趣》是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这个单元的课文写的是作者对于人生的体验和思考,《童趣》中作者回忆了童稚时代,一种平常的景象或事物,通过想象和联想,变得美丽而又奇特,从中获得了许多“物外之趣”。阅读此文将引导学生体验人生。教学目标与要求 1)知识和能力

整体把握文言文的内容;提高朗读文言文的能力,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

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2)过程和方法

设计朗读层次,从掌握字音—把握节奏—理解内容—复述背诵这样由浅入深逐层渐进。3)情感和态度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在第一单元初次接触文言文,他们对于课文中字、词、句的意思落实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让学生感知课文整体内容,不搞文白对译,通过反复朗读把文言文学活显得尤为重要。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通过朗读,学生进入课文情境,直接真切地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这是实现改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发现的一个有效方法。所以教师没有用分析讲解代替学生对课文的自主感悟,而是采用朗读作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根据学生情况精心设计文言文诵读教学的层次,每读一遍提出不同要求,这样由浅入深通过读把感情主旨等主要问题解决了,从而提高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能力。

2、新课程重视把语文与生活联系起来,强调创设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去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本课堂安排学生“体验生活,述说自己在童年时代有过的与作者一样的感悟”拉近了学习与生活的距离,所以课堂生动活泼。教学过程

一、引用古诗 导入新课

齐读李白的《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作者把月亮想象成了“白玉盘”“ 瑶台镜”,这是作者对朗月的美好感受,但“白玉盘”“ 瑶台镜”都已不是“朗月”本身,这种超出事物本身之外的乐趣,我们称之为“物外之趣”。今天我们共同来体味清代文学家沈复在童稚时代的这种乐趣。

[“物外之趣”是课文的关键语,有提纲挈领的作用,但又不易理解。导入课文时借阐述“白玉盘”“ 瑶台镜”与“朗月”关系的时机解释“物外之趣”,这样就在形象中比较通俗易懂地理解了抽象概念,为整体把握文意奠定了基础。]

二、课文学习分层朗读

1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比如:项为wei 之强jiang 鹤唳li云端 „„

[选用自由朗读的方法更利于学生有自主的空间根据自己的基础个性化学习。] 2读:指名学生朗读课文,要求在读准字音基础上准确把握句子的停顿。

点评后教师指导朗读:小学时为了认清字形、读准字音习惯于一字一顿的读法;到了中学为了理清句意层次,必须正确把握停顿。如:使之/冲烟/而飞鸣

教师示范第二节朗读。学生体会怎样正确处理朗读的停顿节奏。3读:学生齐读课文并思索理解作者的童趣所在。

(学生寻找表述作者童趣的语句,这时教师指导落实文言词的意思。如学生找到描写童趣的句子:“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教师就趁机指导落实“素帐”“ 徐喷以烟”“ 冲烟”等语义„„)小结:

要求用“把

想象成”的句式来归纳作者的童趣。思考是什么使作者成为这样一个富有情趣的人?

[让学生懂得一件平常的事物,经过明察细看,通过想象联想,会变得美丽而奇特。] 附:板书设计

物 外 之 趣 细察 想象

夏蚊成雷 群鹤舞于空中 冲烟飞鸣 鹤唳云端 怡然称快 二虫斗草间 二兽斗林间 怡然自得 癞虾蟆 庞然大物

4读: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两幅图景的内容。

[复述是读书内化的重要过程,学生进一步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并有助于记忆背诵。] 5读:看着板书尽量用课文的句子描述这两幅图景的内容。[在不知不觉中,课文内容已基本能当堂成诵。]

三、体验生活 引发联想

你在童年时代有这样的体验吗?

方法:首先在小组交流,然后在全班交流。

(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奇特而丰富:天空白云朵朵,犹如草原上的羊群;夏夜萤火虫飞舞,这是仙女的小灯笼„„)

[这个环节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更重要的是架设了教材与生活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了学生在生活中正确的审美态度。]

四、拓展延伸 思维扩散

通过细察和想象来领略物外之趣,还可以通过

和想象来领略物外之趣?

[设题目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他们懂得通过想象,不但可以从细看,也可以从细听等多种角度来领略生活中的审美情趣。如:松树林里风吹过,细听犹如海涛汹涌] 四、教后随记

浅谈《童趣》朗读层次的设计

反复诵读课文,是帮助学生整体感知文章思想内容的重要方法。尤其是文言文,教师更应根据学生情况,精心设计《童趣》诵读层次,以提高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能力。一读课文要求认清字形读准字音,其间“鹤唳云端”的“唳”、“癞虾蟆”的“虾”虽是生字难词,但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可自主掌握的,教师不可越俎代庖。而“项为之强”的“为”“强”,这些多音字、通假字的读音,初一的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作稍微的点拨。二读课文要求理清句意的层次,正确把握句中停顿。如“昂首/观之,项/为之强”“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这样就避免了文言文朗读常出现的一字一顿读法和停顿不当(读破句)等弱点。

三读课文要求进入课文情境,感受作者思想感情。学生暂时忘记现实的角色,进入文本与作者一起把夏蚊想象成群鹤舞于空中,把草间二虫相斗想象成林中二兽相斗,并“怡然称快”“怡然自得”。

四读课文要求用自己的话叙述课文的内容,尤其是“我”看到“鹤唳云端”的景象和遇到那个“庞然大物”的经过。对初一学生学习文言文,我们不搞机械的文白对译,以培养他们主动求解的兴趣。

篇11:《圆明园的毁灭》教学案例(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懂得爱护树木的重要性;

3 教育孩子们能知错就改。

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7个生字;

2 能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

3 能分角色读课文;

4 了解课文内容,懂得保护树木的重要,加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 分角色朗读课文;

2 让学生通过学习明白毁掉树木,造成水土流失。就会使溪

水变黄。

教学课时安排------2课时

第 一 课 时

1 交流收集的“环保”信息,老师相继诱导、点评,为学好本课做准备。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做好预习的准备工作。

4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第 二 课 时

一 、谈话导入新课。

1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听故事吗?(生:喜欢)

今天老师就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出示多媒体课件)

2 师:孩子们,你们想学这个有趣的故事吗?(生:想!)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20课----《清清的溪水》所要讲的故事。请大家翻开书129页,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并把生字组成的词语勾画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 师:谁愿意来当小老师,把刚才勾画的词语教教大家。(生:念一个,老师操作电脑出现一个,其余的孩子跟着读)嗯,孩子们读的不错,不过这几个字请注意--澡、载、泥(一个一个出示在屏幕上)好,我们一起再把这些词语读一读。

二、学习课文。

过渡:孩子们生字、词语都认识了,那下面大家把课文齐读一遍,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同时想一想:课文里都有谁?它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一) 精读、细读课文。

师:在这个故事里你最喜欢谁呢?(生:大象、小兔……)你为什么喜欢它呢?(生:因为……)既然你们这么喜欢这戏小动物,那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故事吧,读时注意:小兔、大象、野猪每次说的话有什么不同?先自己一边读一本体会,再在小组里交流。(通过多媒体出示要求)

1 师:小兔说了些什么呢?谁来读读小兔说的第1句话?(生:小兔跑过去,大声喊……)你觉得自己读的怎么样?你为什么要这样读?(生:……)嗯,说得对!孩子们,大声喊该怎么读呀?(生:……)大家一起来试一试吧!

2 接着谁来读读小兔说的第2句话?(生:……)孩子们,小兔为什么感到气愤呢?(生:……)对,那么读这句话该怎么读呢?(生:……)真好!大家也学着读读!

3 师:小兔还说了什么呢?(生:……)孩子们你们认为该怎样读呢?(生:……)说得真好!谁来示范一下?(生:……)不错,大家一起来一次!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呢?(生:溪水变黄的原因)师板书:

清----变----- 浊

(拔 树)

4 师:那大象和野猪又是怎样说的?(生:……还没有分出胜负呢。)“胜负”该如何解释呢?(生:……)说得很好,它们还说了什么呢?(生:……)不解是什么意思?读这句话该怎么读?(生:读出疑问的语气来)对,大家一起来试试!

师:听了小兔的话后大象和野猪信了吗?(生:……)那它们是怎么做的?跟老师一起去看看-----(出示多媒体课件)

师:它们通过实践知道自己错了,那它们是怎么改的呢?(出示

多媒体课件)课文中是怎样描述的,请大家齐读课文倒数第2自然段。

(二)讨论。

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小朋友说出了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并明白了溪水变黄的原因。那到底树木与小溪有什么关系?现在大家分四人小组展开讨论。

(生:……)师板书:

清----变---- 黄----变---清

(拔树) (种树)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

师:这个故事真有趣,下面我们就分角色朗读课文。谁来读小兔的话?谁来读大象、小猪说的话?

三、表演课本剧。

过渡:孩子读得真好!你们愿意把这个故事表演给来听课的老师看吗?(生:愿意!)真勇敢!那先在组里练习.。

生上台来表演。

四、总结。

作者邮箱:

篇12:《圆明园的毁灭》教学案例(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张意红 设计

教学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与山里的孩子建立情感,激发学生对山里孩子的喜爱之情。

2、认识总分段式,能圈词体会分述部分是如何把总起部分写具体的。

3、运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尝试背诵好词佳段。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总分段式,体会语言文字,进行朗读训练。

难点:调动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入情入境。

教学过程设计

一、歌曲导入,谈话揭题

1、听歌。让我们用美妙的歌声进入今天的学习殿堂,好吗?指名一生唱《山里的孩子》

2、谈感受。从他的歌声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在你的印象中,山里的孩子是怎样的?

3、揭题。8、《山里的孩子》

4、渲染氛围,进入情境。教师配乐引导:郁郁葱葱的山林,翠玉般的竹林,各种各样的野花,加上潺潺的流水声,大山以它无穷的魅力造就了山里孩子像大山一样的性格,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大山、走进山里的孩子,好吗?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分段范读,你觉得哪些句子最能概括山里孩子的特点,用“--”划出来。

2、朗读划出来的3个句子,进行句式训练:把3句话合并成1句话。

3、了解写作结构:这3句话分别在每一段的什么位置?请自由选择一段读一读,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自由练读第1、2段。

学习第一段,感受山里孩子的“结实、健壮”。

师生合作朗读。师读总起句,生读分述部分。

你认为怎样的孩子才是结实、健壮的?比如我们班的谁?

圈词体会“结实、健壮”

根据学生的反馈,教师随机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他们的脚印在山冈、在竹林,还会在哪里?他们在山冈、在溪边会干什么?

联系实际进行体验:沉甸甸的一捆柴挑在肩上会有什么感觉?挑上满盈盈的一 担水,走起路来会怎样?

把自己感受到的用朗读表现出来。学有余力的小朋友可以尝试背诵。

学习第二段,感受山里孩子的“热情 好客”。

齐读总起句,抓住重点词。

小组合作学习:将第二段读流利,说说你们小队是从哪些词语、句子中感受到山里孩子的热情好客的?

集体反馈:体验“笑眯眯”笑一笑。转换语言:“累了、渴了”会怎样说?想象:假如来大山做客的是一位大肚子的孕妇,你们会怎样招待她?如果是一位老奶奶呢?

用朗读表现自己的体验感受。

小结,启发谈话

山里的孩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如果有这样的一位孩子来到我们中间,你最想干什么?

再听歌曲《山里的孩子》。

[山里的孩子(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上一篇:黑龙江卫视《见字如面》观后感下一篇:描写苹果的日记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