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管理论文-省(市)加强行政事业资产管理经验做法

2024-07-24

资产管理论文-省(市)加强行政事业资产管理经验做法(通用9篇)

篇1:资产管理论文-省(市)加强行政事业资产管理经验做法

省(市)加强行政事业资产管理经验做法

湖北省:加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湖北省财政厅把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机构、队伍建设作为加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同时,将其作为省财政厅对各地工作综合考核的一项内容。各级财政部门积极争取党政领导与编制部门的支持。截至2005年6月底,全省85个市、州、县(市、区)财政局中已有59个地区做到了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工作机构、编制、人员、职能的四到位,7个地区正在报批之中。对尚未建立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机构的19个地区,省财政厅要求积极做好机构筹建工作,争取在2005年年底前做到工作机构、编制、人员、职能的四到位。

湖南省:加强事业单位公务用车的管理。湖南省财政厅针对事业单位公务用车中存在的“公车私用”、“公车维修黑洞”、“超标准配车”等问题,加强了对省直事业单位公务用车的管理。

一是明确了配车标准,核定了事业单位小汽车数量;二是规范了旧车处置的管理,对公务用车的报废年限、转让处置作了明确规定。省直单位公务用车必须达到规定报废年限才能进行报废处置;如需转让处置,必须出具报告、说明理由,经财政部门审批同意后进入交易市场公开拍卖,处置收入全额上缴财政;三是推行“三定”办法,即“定点加油、定点维修、定项保险”。财政部门通过公开招标方式,确定各定点单位,并对定点单位实行“两年一定,挂牌考核”;四是控制支出定额,对省直单位公务用车分类、分档、分项核定支出定额,并纳入单位的部门预算。

内蒙古:积极主动做好与资产管理工作有关的部门的协调配合工作。如资产管理处在车辆调拨和处置方面,与呼和浩特市车辆管理所加强合作,对不经财政部门资产管理机构批准并办理“固定资产调拨单”的事宜,一律不予办理过户手续。在出售土地(二级市场)和房屋建筑物方面,与呼和浩特市国土资源局和房产管理局配合,凡不符合政策规定,未经财政资产管理机构批准,一律不予办理产权变动手续。此外,还与内蒙古建设厅房产管理部门建立了良好的工作联系,妥善解决了内蒙古文化厅等单位的房改遗留问题。

山东省淄博市:加强事业资产的监管和运营。

明确了职责。明确淄博市财政部门是国有资产的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对国有资产的监管和运营实行综合管理,并突出强调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的有机结合。

确立了监管范围和方向。按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用途和属性,充分考虑事业单位的性质和职能特点,制定了体现事业单位行业特点的资产分类管理制度。在资产监管方式上,按照分类指导、区别对待的原则,对于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管的重点是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和有效利用,为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行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对于经营性国有资产,按照单位性质和资产类别,确定了不同的监管方向。教育、卫生类事业单位,要结合教育、卫生体制改革,鼓励通过联合办学、联合办医等形式进行合资合作,同时,通过职工入股、吸纳社会资金等形式,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科技和体育类事业单位组建企业集团,鼓励对外合资合作,实施授权经营;农、林、水类事业单位在确保资源安全的前提下,鼓励脱钩改制,转为民营企业;要求宾馆服务类单位搞好资源的整合与配置,加快脱钩、改制步伐,对规模小、经营困难、资不抵债的单位依法撤销、关闭或破产;公有房产和公共建筑要逐步实现处置、改造和开发的市场化。对于资源性国有资产中的城市空间资源(如道路的冠名权和广告设置权等)要统一管理。政府特许经营资产(如市政公用设施及垄断行业的准入经营开发权、机动车牌使用权等)要利用市场手段公开竞价转让。

制定了具体的监管措施。第一,完善资产监管链条,强化资产的入口管理和出口管理。建立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监管机制,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组建的经济实体,要经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的审批,投资红利由主管部门组织收缴,并上缴财政专户。第二,建立风险控制机制,加强对事业单位抵押或担保行为的监管。未经批准,任何单位不得以事业资产作抵押或保证。第三,加强资产处置监管。资产的处置依程序报批,利用市场方式公开处置,处置收益上缴财政专户。资产的处置依程序报批,利用市场手段公开处置,处置收益上缴财政专户。加强对城市空间资源的监管和运营,按“规划部门布局、相关部门运营、财政部门监管”的原则,规范对城市空间资源的管理、开发和运营,运营收益上缴政府国有资产收益专户。加强对特许经营资产的监管,对从事鉴定、检测等垄断性业务的经济组织,其收入全部进入国有资产收益专户管理,其支出由财政部门核定,成本类支出经审核后予以返还。因工作需要增加的经费支出,在追加预算中安排。对市政公用设施、垄断行业的准入经营开发权,利用市场手段公开竞价转让,溢价部分全额上缴政府国有资产收益专户。对机动车牌号码、出租车营运证等政府资源,在政府的统一监管下运营。

青岛市:建立行政事业资产统计信息报告制度。

青岛市在完成预算单位清产核资工作的基础上,从2005年4月初开始,对全市具有法人资格、独立核算的行政事业单位,开展了资产管理信息统计和国有资产产权登记工作。对单位资产的产权、使用、调配、处置等情况进行了分析报告,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并提出了整改的措施。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内容:

摸清了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状况。截至2004年底,青岛市纳入资产统计和产权登记范围的行政事业单位共2140户,资产总额368.9亿元,其中国有资产219.14亿元。与上年相比,总资产及其固定资产的规模稳步增长。同时,事业单位人均资产高于行政单位人均资产。

发现了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产权意识薄弱,有些单位擅自处置国有资产,随意利用国有资产办经营实体。资源配置苦乐不均,资产运营效率低下。市直行政事业单位对外投资收益率仅为0.66%,个别单位只有投资没有收益。

对问题成因的进行了初步分析。比如,由于资产管理制度体系建设滞后,现行的法规、制度和办法已经明显不适应新形式的要求;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脱节,资产购建的预算安排与现有的资产存量状况不挂钩;对资产配置预算的执行情况缺乏跟踪监督;资产有偿使用收入脱离财政预算管理等。

提出了措施建议。第一,建立健全资产监督管理体系,明确财政部门代表政府部门监管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要求主管部门大力加强资产管理专业队伍建设,资产占有使用单位承担占有使用资产的法律责任,确保监督管理职能到位。第二,加强资产基础管理工作,开展产权登记,完善资产统计体系,使资产统计报表体系与编制部门预算、财务决算相衔接。第三,研究制定资产配置的实物定额标准,进一步细化部门预算编制过程中的资产购建预算,建立资产购建预算与资产存量、资产使用绩效相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第四,加强资产管理的制度体系建设,建立包括资产配置管理、产权管理、使用管理、处置管理、收益管理的资产管理制度体系。第五,建立资产内控机制,建立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把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管理程序与现代的信息技术手段相结合,提升资产管理水平。

陕西省安康市: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创立了“政府-国产部门-使用单位”三层管理模式。2003年7月,安康市政府正式发文成立安康市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局(挂靠市财政局),明确了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的管理主体,拉开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帷幕。市政府印发了《安康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市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局下发了《国有资产管理实施细则》等相关文件,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购建实行预算审批制度,对非经营性资产转经营性资产强化监管手段,对行政事业国有资产处置和产权转让规范程序管理,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收支建立完善核算制度,逐步形成了“权责明确,管理科学,规范运作”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新体制。市政府下发《安康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产权集中管理、权属变更登记工作方案》,全市原登记在各行政事业单位名下的所有房地产变更至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局名下,由其对所管资产行使产权管理、收益管理和财务管理,对单位办公用房实行余缺调剂,彻底杜绝和防止因所有权不明而引发的国有资产流失现象及占有不公现象。

建立了以财政为主体的行政事业资产占用编制制度和资产购置预算制度。2003年,安康市在推行部门预算的同时,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局每年根据各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编制和工作需要,核定其资产占用质量和数量的编制定额,按编制核定其当前资产购置及更新改造的预算方案,报经政府同意后执行。2004年12月,安康市充分利用政府大院现有地产合理规划建设安康市政府行政中心,将地处商业繁华地段的22个单位、无办公用房靠财政拿钱租房的部门,以及可以争取资金宜于集中办公的中直、省直单位迁入行政中心集中办公。据测算,实行集中办公可节约办公用房14000平方米,对迁入行政综合楼后腾出的办公场所,由市国产局区别地段价值和建筑状况,实行分类处置、合理调剂。建新交旧腾退处置办公用房,除可为行政中心筹集建设资金5000万元外,还可为财政取得6000万元的资产效益。目前,行政中心已开工建设,两年后将在市级单位全面推行集中办公。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这块“蛋糕”不仅要管好,还要用好。市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局成立后,积极盘活国有资产,加大国有资产处置力度,实现国有资产收入约3000万元。2004年,原商业局撤并资产收归市政府交由国产局管理后,在完成资产清理、主体变更、资产评估的基础上公开拍卖,实现国有房地产拍卖处置收1380万元,比评估价高出400多万元,拍卖地价达230万元/亩,真正体现了国有资产效益最大化。

篇2:资产管理论文-省(市)加强行政事业资产管理经验做法

一、健全制度,全力推动机关后勤管理的规范化

做好机关

后勤工作,必须把制度建设作为一项长期性、根本性的工作来抓。为此,我们注重吸收外地先进的后勤管理经验,先后健全和完善了35项后勤管理制度,其中行政管理和机关事务方面10个,文明卫生和城管创建方面9个,安全保卫和综合治理方面16个,形成了一整套针对性强、操作性高、实效性好的后勤保障制度体系,为后勤管理的规范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健全制度严格管理上,我们主要突出了四大重点:一是规范财务管理。认真制订和严格执行《县委办公室财务管理制度》,坚持“一支笔”审批和廉政审核制度,切实做到了办事有计划,拨款有预算,收支有标准,监督有机制,有效杜绝了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特别是我们从2003年起着力推行了经费包干制度,即根据各组室的工作性质和任务,区别确定电话费、接待费和用车费等业务经费的补助标准,实行切块包干,定额到人,节约留用,超支不补,有效解决了以往因“吃大锅饭”带来的种种弊端,促使各组室把有限的经费用在了刀刃上。近三年来,我办办公经费与过往相比平均减少了20%以上。二是规范小车管理。重点加强油料、修理等主要开支项目的管理。对小车用油坚持在跟踪测试的基础上确定合理的油耗标准,实行定量考核,超过部分全赔,节约部分奖励20%,严格兑现。2006年有4名司机共节省油料2052升,领取节油奖2090元,其中最多的节省了油料1060升,得奖1080元。有2名司机因超定量耗油按规定全赔,分别扣款560元、210元。由于县委领导工作繁忙用车较多,小车行程和司机费用难以准确及时地核算和把握,针对这一问题,我们结合实际坚持和创新了一种小车费用先由司机实行逐日登记,再由用车领导核实签字的管理办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得到了领导的支持和肯定。小车维修严格按照“司机申报、管理员鉴定并报行政组拟定计划、分管副主任批准、凭通知单定点维修”的程序进行,堵塞了管理漏洞,节省了运行成本。据统计,与往年相比,近三年来县委办平均每年节省小车费用4万元以上。三是规范宿舍房产管理。为切实解决前些年公房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产权不清、手续不全、交易不规范等问题,我们制定和完善了《县委机关宿舍房产管理制度》。该制度明确规定:县委大院的宿舍房产由行政组统一归口管理,住房从规划、建设、产权登记或变更、改建扩建、出售出租都要经行政组书面批准;对拥有全部产权的住房出售预先要到行政组申报、公示,优先售给院内机关干部,然后是其他单位工作人员。购房住进机关的人员必须由行政组核定身份。房产过户须经行政组参与,否则不承认其机关住户身份,不享受机关“三通”福利,并可向其征收投资补偿和有偿服务费;对仅有部分个人产权的住房,行政组负有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义务,有权对其实行监管,对违规出售出租或改建扩建者,要严格实行处罚。从2005年至今,机关内有7户住户因工作调动等原因出售住房,我们严格按照该管理办法操作,克服各种阻力,维护了机关房产管理秩序。四是规范物资财产管理。如对机关车辆、空调及大宗办公用品的采购严格实行公开招标、政府采购。对大宗废旧物品的处理坚持实行公开拍卖制度,既抵制了来自各方面的人情干扰,又有效促进了物品增值。如2006年我办2台旧车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拍卖,成交价高出底价近4万元,比我们期望的效果还要好。通过以上规范管理措施,较好地堵住了办公室费用开支的三个“无底洞”,即以领导名义办事开支的“无底洞”,出差办公事的“无底洞”和办公用品开支的“无底洞”。

二、深化改革,着力促进机关后勤保障的社会化

近年来,我们紧扣机关后勤改革与发展实际,始终坚持用市场经济的观念来审视机关后勤工作,用市场经济的办法来解决管理服务中的问题,用市场经济的规律来配置机关后勤资源,切实增强了机关后勤工作的活力。一是推行协议式管理。早在2001年,我们就与县恒正物业公司签订协议,将机关院内生活区水电费收缴、水电设施维修、宿舍区卫生等工作委托该物业公司实行小区式管理。6年多来的实践证明,此举有效促进了机关水电和卫生管理的社会化,既减轻了机关后勤管理工作负担,又杜绝了过往管理中跑冒滴漏和损公肥私等现象。据测算,每年因减少水电损耗可节省行政经费3万多元。二是推行承包式管理。将机关食堂面向社会公开发包,每年收取2万元承包费,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同时可面向社会营业。管理方式的转变极大地调动了承包业主的积极性,促进其切实改善了服务条件,提高了服务水平和经济效益。对机关大院的园林绿化和会议

室摆设的各种花卉盆景,也由花木公司承包管理,实行上门服务,定期更换,做到绿化、美化、花化机关。三是推行聘任式管理。从2003年起,我们采取面向社会公开招考的方式,招聘了一批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小车司机。去年重点加强了机关门卫及治安管理制度改革,从县公安局保安服务公司择优聘请了4名专职保安,实现了门卫管理由非专业化向专业化的转变,有效净化了机关院内的治安环境,为机关安全保卫工作和环境秩序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以人为本,努力实现机关后勤服务的人性化

篇3:加强班主任工作管理的经验做法

一、提出奋斗的目标

目标是集体的发展前景,具有很强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小学生年龄小,他们的特点是热情高,积极向上,但不稳定、不持久。班主任向集体提出奋斗目标,可以激发学生有所追求、有所向往,产生持久的、积极的热情,产生不断进取的意志和行动。担任班主任时, 针对班上大多数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将学习标准定为“作业书写工整、独立完成”、“按时交作业”、“老师批改后要改错”、“作业争取达到优良水平”等几项分目标。由于这一管理目标符合学生进步规律,易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因而随着分目标的逐个实现,学生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有了明显提高。

二、成为学生的朋友

开学初,我及时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从档案、从电话、家访中进行了解。对于内向的学生,经常嘘寒问暖。对于单亲家庭学生更多给予鼓励。经过一年多的接触,学生有心事经常会以纸条等各种方式传递给我。

那日我班有节自习课, 我从后门偷偷查看学生的自习状态,发现一名男生在靠南墙的位置上仰面躺着晒太阳。我推开门笑着走了过去,对他说:“阳光不错哈,日光浴更妙,咱要不再搭个阳光帐篷? ”他满脸通红仓促地站了起来,我轻轻拍了下他的后背,接着说:“自习课要坐好,万一摔了那可就没有阳光沐浴这样的美事了。”下课后他主动找到我,承认了错误,让我惩罚他。我笑着回答:“事实上呢,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犯了错误是一定要承担责任的。这是你的初犯,就罚你为咱班做些义务劳动。”他乐滋滋地按照我们沟通后的方案去做了。

班主任成为学生的朋友,师生关系和谐了,就能时刻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这是开展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三、开展有趣的活动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教育者和组织者, 班主任是学生生活的导师,道德的引路人。班主任要做好教育学生的工作离不开班级活动展开。

班级教育活动方式很多,如组织学生开展“送春风”活动;开展帮助他人,为集体做好事的活动;帮助村镇、街道收集废品活动;还可开展植树、积肥和秋收等活动。这些活动一方面能增进学生之间的友情, 另一方面能培养学生对集体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因为这些活动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能满足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好问、喜欢亲自探索、亲自实践以发挥自己才能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在活动中使其得到欢乐、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锻炼能力,培养良好的品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四、架起沟通的桥梁

班上的王力同学天生好动调皮,行为习惯很糟,不管是课堂作业还是课外作业经常拖拉,都不愿意完成,常常旷课。同学们反应:他每天一放学就去网吧,周末全泡在电脑游戏里。要找他去××电脑店,一找一个准。听了这话,我的心凉了半截。经过一番了解,其父忙于做生意,常年不回家,他和母亲一起生活,其母忙于打麻将,且不太过问他的学习和生活。缺少家庭温暖的他,加上其本身存在的不良学习行为习惯,学习基础也很差,日积月累,最终导致学习成绩极差。

针对他的实际情况,我做了以下工作。

1.家校沟通 ,经常拜访他母亲 ,让她重视对孩子的关心和帮助,充分利用电话,将该生在学校的各方面信息及时传达给家长,将该生在家表现反馈给老师。然后找出问题,并和家长共同协商,找到最好的解决方法。

2.平时在学校里多关注他、鼓励他 , 经常找他谈心 , 帮助他明确学习目的和要求,端正学习态度;发现不良学习行为习惯,及时给予帮助指正,慢慢培养他良好的行为习惯。

篇4: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的做法

按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精神,财政部决定于2006年12月至2007年6月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财政部对这次资产清查工作编定了清查方案、清查办法,但笔者认为其不够具体明细,软件运作也有些欠缺,在此,笔者结合清查工作实际及2003年清产核资经验,谈一些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的认识和做法。

一、财政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的历史背景

(一)政府成本居高不下

随着我国公共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入,财政资金逐步从一般性、竞争性领域退出,国家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保障力度进一步加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但由于近年来,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基础比较薄弱,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得不到有力的保证。表现在:资产配置不公平、超编、超标现象普遍存在;资产使用效率低,存在着闲置浪费现象;资产处置不规范,对非经营性资产投入生产经营活动的管理弱化,资产流失比较严重。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浪费了国有资源,增加了政府的运行成本。

(二)收入分配秩序混乱

表现在各地区、各部门在国家统一工资政策外自行出台和发放津贴、补贴,而这些政策外津贴、补贴的主要资金来源之一就是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收益。

(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缺乏有效衔接

长期以来,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管乏力,资产管理改革明显滞后,资产预算安排与现有资产存量脱钩,对国有资产收益如资产处置收益、对外投资收益、出租出借收入等国有资产收益缺乏监管,对资产实物量、价值量及运行状况缺乏实物定额标准。

(四)“家底”不清

由于以上各方面的原因,至使各级财政部门掌握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数据不仅不完整、不准确,而且基本上都是静态数、账面数,实际资产变动状况没有得到准确反映,“家底”不清、账实不符的问题比较突出。一方面一些资产实际已经报废、损失或完全失去使用价值,却长期挂账未作处理;另一方面一些单位存在着大量的账外资产,没有及时入账,这些账外资产游离于有效监管范围之外,导致资产处置更加随意,流失具有隐蔽性。

二、财政部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的目标

(一)全面摸清“家底”

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家底”不清这一严重问题,通过清产核资对行政事业单位基本情况、财务情况以及资产情况等进行全面清理和清查,真实、完整地反映单位的资产和财务状况,为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奠定基础。

(二)建立监管系统

通过资产清查,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数据库提供初始信息,在此基础上,建立全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动态监管系统,实施动态管理,为加强资产管理提供信息支撑。

(三)实现两个结合

建立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的运行机制,为各基层单位、财政部门编制预算、加强资产收益管理、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创造条件。

(四)完善管理制度

针对资产清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各单位、各部门要在全面总结,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整改措施和实施计划,建立健全有效的资产管理制度。

三、开展行政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的具体做法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狠抓落实

加强领导是指各资产清查单位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主管领导要亲自挂帅;精心组织就是要抽调骨干力量,组成清产核资工作机构,包括成立清产核资领导小组和日常工作小组,设置专门办公室,以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并在物力、财力上予以大力支持,确保资产清查工作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二)加强宣传与培训,加强沟通与协调

加强宣传可通过广播、公示栏、电脑触摸屏、标语、手机短信形式向广大干部职工宣传此次资产清查的意义、内容以及具体的开展工作方式,以得到广大干部的支持、合作;加强培训就是把参加资产清查的人员集中起来学习文件方案内容、清查工作的目标、内容、具体操作方法和技巧,以提高参加资产清查人员的素质,使其清楚工作规范、掌握工作方法、熟练操作技能。同时,各级财政部门、主管部门、清查人员、社会中介机构要加强沟通与协调,形成合力,以顺利完成清查任务。

(三)按财政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同时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本单位资产清查工作方案

方案内容包括:成立清资机构;设置资产清查办公室;抽调人员名单;安排培训学习的时间、内容、分组、分任务、分阶段情况(可列表);资产清查基准日、资产清查涵盖范围;资产清查的工作原则和工作方法以及有关的各项要求等等。

(四)落实工作方案,按方案内容分阶段、分任务全面实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

1.单位基本情况清理。即对应当纳入资产清查工作范围的所属行政事业单位户数和编制实有人员状况等基本情况进行全面清理和核实。

2.财务清理。即对行政事业单位本部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账户、会计核算科目、各类库存现金、有价证券以及各项资金往来款项等基本财务情况进行全面核对和清理。

3.财产清查。即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对外投资、无形资产及债务等各项资产、负债进行全面的清理和核实。

4.建立卡片。即按照财政部的统一要求,边清查资产,边建立固定资产电子卡片。

5.录入填制报表。即按财政部下发的清查软件系统,录入财政资产清查基础表,再结转导入生成财政清查综合表,并审核,用A3纸打印上报。

篇5:资产管理论文-省(市)加强行政事业资产管理经验做法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 国有资产 资产管理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无论在数量还是价值总额上在国有资产总额中所占的分量越来越大,党的十八大又提出必须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而行政事业单位在服务型政府中又扮演着主要角色,这就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实际工作中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在管理制度的制定――资产购置――使用――处置,都存在着一些问题。现对这些问题和漏洞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利于在今后不断提高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水平,从源头上防止或规避资产在耗用、流转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漏洞,从而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降低政府运行成本。

一、行政事业单位的特点及其资产管理的特点

(一)设立目的

事业单位设立的直接目的就是提供公共服务,满足人民在教育、文化、科学、卫生等方面的需要。行政单位的任务主要是对国家各项行政事务进行组织、管理、监督。二者工作成果都是不可以用货币计量的,都不以盈利为目的,职能都是以所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为载体,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提供公共服务及公共设施,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资产的性质

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是非经营性的国有资产,指由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在法律上确认为国家所有、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称,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流动资产等,是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能、提供公共服务、促进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资产管理体制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实行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使用的管理体制。各级财政部门负责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综合管理;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负责对本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实施监督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对本单位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实施具体的管理,其目的就是为了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合理配置、有效利用国有资产,它是财政管理的重要基础和有机组成部分。

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具有二个层面上的含义。其一从宏观方面来讲,2006年财政部颁布的财政部令第35号和财政部令第36号中对违反两个办法的处罚规定中,没有明确提出对使用国有资产有效性的奖惩规定,单位在制定内部资产管理办法时无法可依,因而很多单位的资产管理办法中没有这部分的内容,导致工作人员不能很好管理和利用国有资产,降低了使用效率。其二是从微观角度而言的,主要指很多单位根本就没有建立健全适合本单位特点的内部资产管理制度或者虽然制定了内部资产管理制度,也很不健全,造成国有资产流转过程中权、责、利不清。

(二)资产购置随意性较大

单位在购置资产时,没有充分考虑存量资产的利用情况,不能将资产的购置同预算管理结合起来,有些资产购置甚至没有通过政府采购。很多单位的资产购置都由领导一个人做决定,在预算资金较多,尤其是项目预算资金充裕的情况下,年初的预算如何,存量资产还能不能再用,基本上不予以考虑,重复、大量购买资产,有些单位采用“化整为零”手段,避开政府采购,目的就是为了在年底前花光项目资金。还有一些单位电脑还能用,重新购置新的,旧电脑就随意放到库房;办公用的表格堆了半个办公室,不管能不能用第二年照样再印,造成非常大的浪费,也大大降低了资产使用效率。

(三)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在流转使用中浪费、流失现象严重

首先,实际工作中,行政事业单位大到电脑小到小刀、橡皮等的使用,浪费现象都很严重。比如购置电脑,原来的本来还可以用,但看到新购入了一批新的,出于攀比心理,就说自己电脑有问题了,把旧电脑放到库房里,重新领用新电脑;比如日常工作中一块橡皮、一把尺子都可以用很长时间,但行政事业单位年年购入年年换新;再比如u盘的使用,并不是单位每个人都能用得上,但单位基本上是一人一个,时间一久有些人员理所当然地认为这u盘成了个人的私有财产等等,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造成资产闲置、浪费、甚至流失,资产使用效率大大降低。其次是在单位合并、分立,领导变更以及人员调动等资产实际使用人变更时,没有对固定资产按规定进行交接,财务明细账与资产管理人员明细账不能做到账账相符,使得国有资产流失。

(四)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处置时存在不按规定的程序报批现象

有些单位领导,没有经过有关部门的批准,没有履行必要的手续,不经过评估,凭借手中的职权,私自处置一些固定资产。还有些单位领导对还没到期,尚能使用的固定资产,提前进行报废处置,这些都给国家资产造成很大的浪费,不能保障国家资产安全、完整,也给有关工作人员在以后的工作中造成很大的困难。

三、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问题产生的根源分析

(一)从资产管理体制上分析

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是从1998年开始的,主要分为两个阶段:1998年至2003年是第一个阶段;第二阶段是2003年至今,这两轮改革主要对象是国有企业。我们现行的2006年财政部发布的财政部令第35号和财政部令第36号都只是暂行办法,这些都说明到目前为止,我国国有资产管理制度还处于探索阶段,行政事业资产管理是国有资产管理的一部分,也处于探索阶段,在实践和理论上都没有找到成熟的管理模式,这就给行政事业单位在资产管理中留下缺陷。

(二)从思想意识上分析

按照现在的财政预算管理制度,行政事业单位的支出都是由财政直接拨付的。所以长期以来,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只重视流动资金的管理,而忽略了对有形资产管理。只就流动资金的管理制定了相应管理制度,而没有对有形资产(包括日常办公用品)各个流转环节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

(三)从内部管理制度上分析

没有健全的资产管理制度,主要表现在:第一,没有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或指定专人来管理国有资产。在需要新资产时,没有信息能提供依据―现有的资产能不能满足单位履行职能的需要、能不能与其他单位共享共用资产、能不能由上级主管部门调剂使用其他部门资产,这些现象使单位领导不能对购置资产做出正确的决定。第二,资产领用或移交时不履行必要的手续。很多单位办公用品管理由办公室工作人员兼管,工作人员领用办公用品根本就不签字,需要什么说一声就拿走了,这很容易造成浪费;单位在合并、分立移交资产时,只移交账上金额,而不移交实物资产,这就造成了两种后果。其一,合并分立后的单位财务账上有的资产,实际上还由合并分立前的单位使用。其二,移交过来的账,有些资产早就不存在或在移交时流失,财务人员却不知道,而使单位资产账和财务账无法账账、账实相符,也给以后资产的处置工作带来很多麻烦。

(四)从人为因素分析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除了制度不健全等因素外,人的因素也很重要,主要有两种表现:一种是一些单位的领导受利益驱动,凭着手中职权,把单位比较重要一点的资产,如笔记本电脑、照相机等从购买回来就自己拿着使用,时间一久成了自己的,而资产专门管理人员则是迫于领导压力,对这种情况视而不见。另一种是资产购置过程中的腐败问题,私下里曾不止一次听人说公家的钱好赚,细细想来也确是如此,现在的行政事业单位都是一把手说了算,单位的领导干部与供货商一来二去熟悉起来,通过各种方法(例如通过提高物品的单价),购入质次价高的资产,套取现金,一方面“实惠”了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另一方面也让供货商赚个盆满钵满,实现“双赢”。

四、改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对策

第一,对资产管理体制的问题,可以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制定的内部资产管理制度得到解决,那就是将资产的管理同个人的绩效考核捆绑在一起,制定在资产流转过程中谁用谁负责的制度,制定把资产使用效果作为领导职务升迁的重要考核指标之一。

第二,对思想意识方面的问题,要强化领导对单位资产管理的理念,转变领导只重视流动资产,不重视有形资产的观念,让领导明白资产合理有效使用不仅与职工个人利益休戚相关,更与自己的政治前途有关,从而让单位以两个暂行办法为框架,建立起较为完善的、适合本单位特点的内部资产管理办法。

第三,对内部管理制度的问题,一是将资产的购置与预算管理、政府采购结合起来。每年末科学地预计下一资产耗用的品种、数量及金额,再考虑能否调剂使用,在这一基础上做出本资产购置预算;财政部门根据单位的采购预算进行采购,从资金使用上对资产购置进行控制。二是建立健全资产信息网络系统,实现资产管理的网络动态管理。三是加强资产购置的事前、事中、事后控制。对于重大的支出项目,要集体研究决定。四是建立定额领用制度,加强普通办公用品管理。对于超定额领用的,如是正常工作需要,则按需领用,对于存在浪费现象的,要坚决不予领用。四是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实行谁用谁签字谁负责的制度,建立一物一卡一人的制度;对还能用的固定资产不准弃旧领新使用,对于有问题的,如无维修价值,准其领新的使用,对有维修价值的要坚决维修后使用。五是建立个人绩效考核与资产耗用相结合的制度。建立办公用品领用流水账,年底做横向、纵向比较,得出差额,进行分析,最后根据分析结果与个人绩效考核挂起钩来奖优罚劣。六是要将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结合起来。领导变更、人员调动时,应在其办理所用资产交还手续后,才能办理变更、调动手续。单位合并、分立时要一手接财务账,一手接实物资产,做到账账、账实相符。此外对固定资产应每半年对账一次、定期或不定期对资产进行盘点清查。

第四,对人为因素问题,首先要不断加强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教育,从法律上震慑腐败思想的滋生与蔓延。其次要对相关工作人员职业道德及专业知识进行培训,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整体素质,增强责任感,以便让他们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

五、结语

篇6:资产管理论文-省(市)加强行政事业资产管理经验做法

近几年来,审计机关在审计中发现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缺乏规范的购置、保管和使用制度,在管理上无章可循。在审计中发现相当一部分单位只重视购置,不重视日常管理,这些单位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资产的领用、保管无健全的台账或记录,无定期盘点制度。因此抓紧建立适应经济发展变化的资产配置、使用、调配、处置等诸环节加强管理的新制度,通过预算管理、政府采购以及政府收支分类统计手段,强化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势在必行。

摘要:

引言:

(一)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二)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日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固定资产账册不全,账实不符,造成国有资产潜在流失。

2.企业担保、抵押等形成或有负债,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3.擅自处置,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4.管理制度不健全。

5.报废、变相处置,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6.暗箱操作,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7.监督机制不健全。

(三)造成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1.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规章制度存在缺陷。

2.会计核算中心运行时间不长,成立时仅根据单位账册移交时的账面数字作为初始记录,没有全面核对和清点实物资产。

3.单位领导重视不够。

4.资产管理人员素质不高,未严格按照会计制度组织固定资产核算。

5.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薄弱,固定资产没有定期清理。

(四)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1.抓紧研究新的固定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

2.通过预算管理、政府采购以及政府收支分类统计手段,强化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管理。

3.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

4.加快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加速实现固定资产的动态管理。

5.加强对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加强执法检查和监督力度。

结语

参考文献

篇7:资产管理论文-省(市)加强行政事业资产管理经验做法

摘 要: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具有非生产经营性的特点,其固定资产使用后形成的消耗不可能从其固定资产使用的结果中获得,而只可能来源于财政的事业经费预算支出。因而在使用、管理中存在一些账实不符、资产串用、资产利用效率不高和制度不健全等弊端。抓紧建立适应经济发展变化的资产配置、使用、调配、处置等诸环节加强管理的新制度,通过预算管理、政府采购以及政府收支分类统计手段,强化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势在必行。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着重投入轻管理、重钱轻物的思想。虽然,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了清产核资工作,使资产从制度上、管理上逐步走上规范化轨道,但资产流失问题相当严重。

一、行政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日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家底不清,账实不符,造成国有资产潜在流失。一是不少单位对固定资产不按规定核算,有总账,无明细账、无卡片账,存在账账不符。二是增加资产不能及时、正确地账务处理,如新购的固定资产只作经费支出,减少现金或银行存款,不增加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使其资产直接在账外,失去控制。三是减少的资产,该核销的账不核销,淘汰报废设备,拆除的房屋,出售的资产不办相关核销手续,长期挂在账上,名存实亡,造成有账无物,相关人员谁也说不清楚有多少资产,导致固定资产账实严重不符。

2.擅自处置,造成国有资产流失。部分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意识不强,在国有资产售出时不按规定程序处置,未委托评估机构评估,未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审核备案批准,仅经单位领导同意后,擅自出售国有资产,擅自定价,随意性较大。一些单位交通工具,房屋不做国有资产价值评估,也不报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批准,就擅自变卖,有的将国有资产变现收入转入“小金库”,变为单位小团体利益,致使资产失去监控,存在严重的资产流失隐患,易产生违纪及腐败现象。

3.管理制度不健全。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只重视固定资产的购置,而忽视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缺乏规范的购置、验收、保管和使用制度。购置后不能及时登记固定资产的台账、卡片账,或一些单位根本没有设置固定资产台账、卡片账,有的单位缺乏内部控制,无健全的资产的领用、保管台账或记录,无定期盘点制度甚至长期不进行盘点。对长期不能使用的固定资产、报废的固定资产没有进行及时清理,尤其是计算机等更新迅速的设备,不能使用时没有作报废处理,使不能报废的资产堆积一边无人管理,处于闲置状态。类似情况很多,再有部分领导对于固定资产的处理过于轻率,造成资产的严重浪费。

4.报废、变相处置,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一是随意捐赠、随意赞助,一些单位领导法纪观念淡薄,不经集体讨论决定,不经上级部门及领导批准,不顾单位的实际情况及国家利益,听不进大家的意见,认为自己是一把手,法人代表,可以随意处置单位财产,拿国家财产送人情,从中谋取政治资本和个人利益。二是一些单位在机构改革,换届、领导升迁调动之机,有些单位领导怕得罪人,不坚持原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贵重办公设备,通信工具,物随人走,最终国有资产变成私人财产,使国家利益受到损失。三是一些单位不执行国家有关政策法规,打着合法的名义,利用特权变相乱收管理费、保护费、赞助费等,所得收入不进单位账,直接进入“账外账”,用于请客送礼,乱发补贴奖金,甚至私分。

5.暗箱操作,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当前,一些非经营性资产也随之转入经营活动,但投入的资产得不到合理的补偿,一些单位的店面,房屋出租,食堂等对外出包,不公开、不透明、不竞争,以低于市场上同期价款出租、出包,个人从中谋利,损害国家利益。此外,单位购置大批贵重办公用品、公用设备,有法不依,不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办理,不搞市场调查,不竞价、私下交易、人情交易,与高出市场同类商品、产品的价格购进,使国家利益蒙受较大损失。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建议各级领导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认真落实国家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有关国资部门及执法部门要加强监管,严格财经纪律对造成国有资产损失流失的,要严肃处理,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

6.监督机制不健全。从目前固定资产的管理看,单位主要是资产管理部门或财务部门,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往往账物分离或账账、账物不符,没有专人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考核和激励机制。

二、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建议

1.抓紧研究新的固定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随着经济的发展,有些物品界定为固定资产还是界定为消耗用品,如现在购买的一些电子产品,有些单位价值在500元左右,使用年限也可能长也可能短,财务人员很难把握和认定是固定资产还是一般消耗物品。财政部门应不断完善固定资产核算制度,重新界定固定资产范围,细化固定资产明细的固定资产目录。加强各单位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的管理,省、市财政部门或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应加强监管力度。完善行使单位固定资产保值考核奖惩制度,领导干部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制。单位领导为固定资产管理第一责任人,任期内固定资产管理的好坏,使用效能情况要与领导干部的绩效挂起钩来,明确责任。同时,在单位领导干部会计责任审计时,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使用效率和安全完整情况应作为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使固定资产管理责任落到实处。

2.通过预算管理、政府采购以及政府收支分类统计手段,强化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管理。一是强化预算管理约束机制,使资产配置通过部门预算逐渐趋于合理。行政事业单位将资产购置项目列入单位部门预算,审批部门预算时应严格控制购置标准;行政事业单位有资产出租、出借收入和国有资产处置收入等,均应纳入预算管理。二是通过政府采购实行监控审核。监督资产购置需求是否符合履行职能的需要,采购是否按合法的程序进行,通过政府采购控制,将采购计划和预算编制结合起来,事前加强对固有资产配置计划的管理,从而避免重复和盲目购置固定资产。三是积极推进政府收支分类改革,通过政府收支进行分类,更加细致清晰地反映资产类收入的来源和支出的具体用途,更加便于预算管理和日常核算的规范,为进一步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奠定基础。

3.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随着经济发展,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固定资产管理不仅仅局限原先的数据统计整理,传递资料,还要对固定资产的使用进行分析,为管理提供决策参考。必须建立人员素质控制制度,应对管理人员的选调、培训、考核、奖惩形成制度。管理人员上岗必须接受岗前培训,并不断更新知识,以提高业务技能。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必须学会使用操作固定资产管理软件,还要具备资产管理等其他方面的知识。有了先进的设备和信息管理系统,还要有合格的管理人员。因此,加强人员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素质也是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工作。

4.加快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加速实现固定资产的动态管理。目前,我们在财务管理上率先推进了信息化,实现了电算化核算。财务的电算化核算也推进了财务集中的发展,同样,固定资产的管理也需要推进信息化管理。原先的固定资产卡片可以由固定资产的电子卡片代替,也就是固定资产的“电子身份证”来取代。把固定资产的信息输入电脑,对其信息实现计算机联网管理。通过计算机网络,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可以在同一管理系统中进行管理操作,固定资产的管理数据也实现单位的信息共享。信息化管理的优势不仅加快了数据信息的处理速度。还可以加快信息传递的速度。进行信息化管理后,固定资产的采购、使用、报废等增减变化信息直接可以在电脑中反映出来,如此的业务操作流程,不仅加快了信息传递速度,也减少了原来人为沟通传递信息过程中出错的概率。

篇8: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问题,措施

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属于国家所有, 其包括行政事业单位所占有、使用的, 能以货币计量的各种经济资源的总和, 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形式可以分为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和无形资产等。随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改革不断深入发展, 行政事业单位的资料数量和规模都得到了大幅度的发展, 当然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 如何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在分析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 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合理配置并充分利用这部分资产的有效措施。

一、造成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不善的主要原因

(一) 有些单位对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如果不能对资产的管理问题有足够的重视, 就会不利于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增值保值。在实际工作中存在有些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资产管理意识淡薄, 且在绝大多数单位中对资产管理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和监督检查机制, 从而造成了一旦形成资产就疏于管理的现状。

(二) 某些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不高

在某些行政事业单位中由于资产管理人员的受教育程度不高, 再加上资产管理观念的淡薄, 业务素质差, 老龄化严重都是造成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不善的重要因素。

(三) 资产管理的法规、制度不健全

目前我国尚未有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来来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进行规范和管理, 从而使得在管理资产时缺乏可依据的法律法规, 从而使得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缺乏有效监管。

(四) 财务会计制度中存在问题

在我国, 绝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所使用的会计核算制度都是收付实现制, 而在涉及资产转让的情况时, 会计的核算内容和范围会受到很大的局限, 这直接造成了会计核算问题。

二、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资产管理意识淡薄

在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并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约束机制, 这就造成了资产管理混乱,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是属于国家所有的, 其大部分都是由国家的财政拨款购置的, 如果国家的资产管理有关部门没有对资产进行有效的监管, 势必会造成资产的闲置、浪费及流失。

(二) 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还不完善

由于政策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就直接导致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不能得到有效监管, 在我国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进行监管的法律法规主要有《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施办法》, 但是它对资产的形成和配备并没有做出规定, 存在漏洞。另外在很多单位只是注重业务学习、政治学习等方面, 并没有指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资产管理制度, 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不规范。

(三) 管理水平低下导致的资产利用率低

在实际的工作中, 存在很大一部分事业单位只是重视了资产数量的管理而忽视了对资产价值的管理。会计的工作不规范, 审批手续不全, 对资产的维护规则不清晰, 对奖励惩罚制度尚未做明确详细的规定, 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资产保管不善现象的发生。

(四) 资产产权关系不清

如果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产权关系不清, 就会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例如有的事业单位在发展第三产业的过程中, 并没有经过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的批准就将一些国有资产无偿化为私有, 非法转入单位的“小金库”中, 从而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 建立健全管理与监督机制

要想实现对行政事业单位经济的有效管理, 就必须要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监督的机制。行政事业的资产管理必须要严格的遵守“政府所有, 财政监管, 单位占有使用”的原则, 建立起“财政部门、业务主管部门、占有使用单位”三级监管体制。具体做到建立资产产权界定和登记制度、建立资产流转和评估管理制度、建立严格的审计制度及建立有效的考核制度等。

(二) 清产核资, 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产权的登记工作

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清产核资就是要摸清单位资产的家底, 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 首先要以产权登记着手, 全面彻底摸清家底, 界定国有资产的产权, 切实做到资产产权的登记管理工作。

(三) 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

资产管理人员在资产管理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 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思想觉悟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资产的管理。因此, 应当定期或不定期的对资产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和思想的培训, 使其业务精准, 思想过硬, 从而保证管理人员的素质。

(四) 对资产管理制度的建设进行加强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固定资产折旧制度、现金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的购置制度、物资保管制度及固定资产的处置制度等。国家的相关部门也应当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 使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管理有法可依。

四、结语

本研究在分析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在管理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造成问题的主要原因, 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资产管理的有效措施。因此, 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进行科学管理, 建立起“产权明晰, 责任明确, 管理科学”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 从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力度。

参考文献

篇9:资产管理论文-省(市)加强行政事业资产管理经验做法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问题;措施

2006年,财政部出台了《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5号)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6号),完善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受行政事业单位主管人员和相关经办人员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等诸多因素影响,目前仍有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薄弱,国有资产闲置、流失等现象时有发生。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发挥资产使用绩效,是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和作用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对于提高公共资源使用效益,促进社会经济资源最优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实有量是财政部门审批其新增配置的基础。在各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编制和实有人数确定的情况下,单位现有资产情况是财政部门审批其新配置资产的重要依据。财政部门在各行政事业单位通过政府采购购置资产时,将通过查阅其现有资产的人均数量、设备设施的配置标准、资产的购置时间、成色程度、预计可使用年限等资料,综合判断单位购置资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科学合理、优化资产、勤俭节约、从严控制”的原则进行审批。

其次,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是财政部门安排预算资金安排的基础。财政部门每年安排预算资金时,会结合单位的固定资产数量,通盘考虑各单位预算经费。比如结合单位车辆情况安排公务车运行费,电脑等办公设备设施数量考虑基本维修维护费,房屋建筑物、构筑物规模考虑大型修缮、更新改造专项经费。由此可见,单位固定资产存量对财政安排预算资金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再次,加强管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是防止资产流失的重要基础。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中诸如录音笔、笔记本电脑、照相像机、摄像机、高档存储盘,无形资产中操作软件和加密狗等,由于体积小、便于携带,容易被忽视,极易遗失或被个人占为己有,只有加强资产管理,才能防止单位资产流失。

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家底不清

由于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折旧的规定不明确,存在制度缺陷,加之部分单位对固定资产管理不够重视,放之任之,有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分设,独立运行、各行其事,长期不沟通、不核对,存在管理死角问题,为固定资产管理埋下隐患,导致部分单位对本单位固定资产情况不清,特别是学校、医院、政法单位资产数量多、种类杂,资产家底不清情况尤为突出。固定资产长期不清理、不盘点或清理盘点走过场是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普遍现象,也是固定资产家底不清的根源所在。

2.管理不善

一是账实不符,主要体现有账外资产多、挂空账、报废处理不及时。有的单位采用以维修费、配件费用的名义规避监管,购置固定资产不入账,有的单位接受捐赠以取得成本难以确定不入账,有的单位在上级主管部门领取的固定资产以情况不清不入账,有的单位取得操作软件、专利技术怕麻烦不入账,有的单位在原有固定资产上进行改扩建的资本性支出不入账,手段极为“丰富”,大量资产游离于账外。特别是《财政部关于印发〈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通知》(财库[2013]218号)出台后,公共基础设施也要作为资产管理入账,新制度已执行近两年但实际操作中入账管理的此类资产少之又少。如2015年某地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共有固定资产为30550.3万元,其中不能使用却未及时进行报废销账的固定资产达到1082.81万元,采用各种手段购置尚未入帐的固定资产达到378.55万元。

二是流转环节管理薄弱,主要体现在“重购置轻管理”, 固定资产采购、验收、登记、使用、转移、调出等环节管理制度缺失和不完善,或有制度但不执行和执行不到位,制度形同虚设,卡片登记不完整,领导打招呼等人为操作频繁,固定资产管理或保存人发生变更时不登记,极易造成一些单位的固定资产长期被私人占用或被其他单位长期借用。

三是资产流出不规范,部分单位观念淡薄,自行其事,未经财政部门或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批复任意调拨、出租、出借、报废固定资产,对出租固定资产收益自由裁量幅度大,对处置资产和罚没财物的价值评估制度不健全。

3.绩效不高

对于使用绩效不高、资产浪费可以从过度配置和资产闲置两方面说起。过度配置方面,为了“做好”相关工作,有的单位实有在职职工只有几人,但电脑却置有十几台;乡政府自身在购置电脑,县级财政、卫计、政法、民政部门对口配套的电脑多得不计其数。政法单位的过度配套也比较明显,以办案为由的各种执法执勤车辆种类繁多。

资产闲置方面,2015年某地共有固定资产30550.3万元,其中闲置的固定资产1391.48万元,闲置资产占总资产的5%。资产闲置的乱象复杂,成因五花八门,如乡镇因机构整合被合并,但办公楼却闲置数年;医院接受捐赠的医疗器具,由于不懂操作一直放在库房生锈;学校的教学化学实验设备在实验室铺满灰尘;更有单位电脑、电视机长期保存在库房。资产长期闲置无人过问,任其自然损耗和价值贬值,给国家造成损失。

4.监管不严

《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5号)第二十二条规定“行政单位不得用国有资产对外担保,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财政部关于制止地方政府违法违规融资行为的通知》(财预[2012]463号)、《四川省财政厅关于制止违法违规举债担保行为的紧急通知》(川财金[2015]14号)明确规定各行政事业单位不得以占有、使用的资产对外抵押、质押和担保,但这种禁止并未得到切实贯彻落实,行政事业单位以资产对外担保仍偶有出现。另一方面,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也存在薄弱环节,如公车私用、数码设备和笔记本电脑半公半私等现象比较严重。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措施

为了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提高资产配置和使用绩效,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和完整,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应从以下方面入手加强资产管理。

1.摸清家底

行政事业单位每年进行不少于一次的资产盘点和清理,特别是学校、医院等专用设备多、种类杂、数量大的单位,应定期和不定期进行资产盘点,相关管理人员对存量资产情况要做到如数家珍,全面掌握在用资产、闲置可用资产、闲置不可用(待报废)资产的情况,全面掌握土地、房屋建(构)筑、交通工具、电子电器设备等各种类型资金的情况。“固定资产信息系统”的填报和固定资产卡片登记要全面准确、实事求是,认真清理账外资产,不做表面文章,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账表相符。

2.建章立制

(1)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部门权力制约,岗位实行“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从领导层到普通职工都要树立内部控制意识,将执法办案“不得少于两人”的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制度引入资产管理环节,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机制有效落到实处。

(2)动态管理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资产卡片登记制度,注重购置、分发、领用、移交、报废报损各环节制度建设,制订实用性与操作性并重的动态管理制度,将人为管理逐步提升为靠制度管理,将资产流动监控于制度之下,装进制度的笼子里。

(3)产权登记制度。全面开展事业单位及所办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明晰权属关系,通过产权登记全面梳理产权分布及动态变化情况,健全管理制度,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

(4)绩效评价制度。开展资产使用绩效评价,研究制定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指标,通过绩效评价促进单位资产合理配置、规范管理,减少资产闲置和浪费,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资产使用率和使用效能。

(5)收益监管制度。加强国有资产收益监管,出台资产处置收益管理办法,加强行政事业资产收益管理,行政事业资产出租、出借、处置以及对外投资等取得的收益形成、收缴、使用、监督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加大对行政事业资产处置收益、经营性资产收益等监缴力度,督促部门抓好收入征管,确保收入及时足额上缴财政。

(6)追踪问责制度。分门别类建立职责划分清晰、损失追赔合理的资产贬值问责制度和资产遗失损坏赔偿制度,从源头上杜绝“资产国家所有、损毁与己无关”的不作为现象。

(7)统计报告制度。研究建立与编制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相衔接的政府公共资产报告和政府资产目录清单,与政府性债务相衔接的可变现政府资产价值评估模式,建立资产信息公开制度,健全资产情况报告制度,促进资产情况公开化、透明化。

3.加强管理

(1)规范国有资产购置。严格资产配置标准,与部门预算相结合,规范新增资产的审批流程。如行政事业单位先按配置标准提出拟购置资产的品名、数量、预算经费落实情况 ,编制相应的资产购置预算编制报表,随部门预算上报财政,经财政审核后形成采购预算草案,报经同级人代会审批后与部门预算一并下达,对属于政府采购目录的资产实行政府采购。

(2)加强资产划拨管理,禁止抵押和质押。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划拨、出租、出借、出让,应由本单位提出申请,经主管部门同意、财政部门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审批后方可办理,不得先斩后奏或私自划拨、转让、互相借用等违规行为,严禁行政事业单位利用自己占用的资产进行抵押和质押,控制管理流失风险,同时接受国资、审计、纪检、财政部门的监督管理。

(3)规范资产处置,严格审批制度。制定资产的处置标准,设置各类资产的最低使用年限,对专用设备的最低使用年限要制定相关行业的标准,明确审批权限,如固定资产须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财政部门审批;房屋、土地等重大资产经财政部门审核后,报同级政府审批,严防国有资产流失。对固定资产的处置收入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全部上缴财政,纳入预算管理。

(4)加强资产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从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人员构成看,多数人员为兼职人员,未接受过正规专业知识培训,对相关资产管理制度一知半解,有些甚至连基本法律制度都不清楚。要管理好资产,必须加强相关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使其加强工作责任心,掌握必要的资产管理业务知识,熟悉和提高业务技能。

参考文献:

[1]宋东,李少民.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问题研究[J]中国财经信息资料,(2011)28.

[2]朱武,李永慧.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J]中国财政,(2012)04.

上一篇:调查报告论当前我国贫富差距的现状及对策分析下一篇:发现的近义词及造句